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发文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血统

教育部发文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①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③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④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来源:教育部网站吉林日报全媒体 编辑:吕游

法执

教育部:导师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①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③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④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网页截图(来源:教育部网站)

青花运

研究生九点不起床扣5分行为分:强制成年人起床没必要

上海市某高校出台了宿舍新规:无特殊情况,大学生上午8点之前、研究生上午9点之前必须起床,否则扣5分行为分。学校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规定本身是否合理还有待商榷。起码在我个人看来,强制成年人起床真的没必要。01、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校出台此规定是为了督促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学校的良苦用心,他们只会抱怨学校“不近人情”、“多管闲事”。所以这完全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无论是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甚至晚睡早起、早睡晚起,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身为成年人就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校在其中应该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而非制定标准强制要求学生们执行。学生们行为的对错,成绩会给他们答案,社会会给他们答案。02、每个人的作息习惯不同说实话,能考上研究生的,谁不是足够努力?他们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有的人就是在晚上才头脑灵活。只要不耽误白天的课程和实验等,强制要求所有人起床大可不必。要是真的影响到了日常的课程学习,自然有迟到、旷课等一系列校规惩罚,保准叫他不敢再犯。再者,偶尔没有课的时候,偷偷懒、放松一下也是人之常情,精神的弦绷得太紧也并非好事。在各种放松活动中,睡懒觉无疑是最方便、最实用的了,现在学校剥夺了学生的这一权利,肯定会让很多学生很难受。规定既然已经出台,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我们在网上嘴炮意义不大,而且对人家学校也产生不了什么影响。如果它真的能帮学生们养成好的习惯,肯定会有更多的学校执行这一规定。

刘敞

看看这个研究生的行为吧!

疑似有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在海外平台上大放厥词,种种恶毒言论在网上引起热议之后,学校发了紧急声明,成立了调查小组。当事人也发表了道歉声明。但是这几句道歉更像是形势所逼,他的内心真正会改变吗?中国的学生接受中国土地的滋养,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却用最恶毒的语言去形容自己的同胞,这是有多么大的鄙夷和仇恨,否定自己的来处,否定自己的根源。二十多年在国内吃中国人种的粮,读中国人写的书,以为在海外平台,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心里话了。五千年的文化,礼义廉耻和家国情怀没有学到,只有偏激和扭曲。读书使人明理,怎么读了这么多的书反而连大是大非的基本观念都没有了。每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蝇营狗苟,也有浩然正气。很多爱国的人也会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但是这次的“辱国辱民”事件性质完全不一样。忘恩负义,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贬损国人,献媚洋人,价值观已经严重偏离了。发表这种辱国言论的人,以为将来移民海外就可以高枕无忧,俯视众生。但是事实真会如此吗?看看这次的新冠疫情就明白了,归属外国终归是有条件的。一遇到问题,那些人就会叫嚣着“滚回你的国家!”。即使丰衣足食,即使功成名就,作为一个外族人,是永远不会得到纯粹的平等和尊重,这是一个无情的事实。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千年等一回》里暗含玄机,原来它的间奏里有“Chi chi na,Chi chi na”这样的音符。“China”是中国的英文单词,因为当时两岸的历史原因,不敢直白打出字幕,作者左宏元老爷子就隐秘的创作间奏,悄悄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其情可叹!艾青有句诗说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真正爱这片山水,爱中国文化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源。而那些否定自己,献媚讨好外族文化的人,是永远不能明白这一点的。

安取仁义

教育部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11月1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日前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资料图:教育部。富宇 摄 教育部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确认违反准则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进行处理。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教育部强调,要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准则》要求,研究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准则》提出,研究生导师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准则》强调,研究生导师要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此外,《准则》要求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同时要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导师您好!作为研究生,我总结了16条让我们和谐共处的原则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小余近期,关于“导师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导师行为指导规范”、“学生被导师奴役”等话题引起了学术界的热议。教育部也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及正在研究制订《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规范》,这份规范已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众所周知,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使命。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不乏一些道德败坏、不负责任的导师。比如“导师猥亵女学生事件”、“导师贪污腐败事件”等。因此急需制定导师行为规范准则,作为研究生你认为导师需要遵循哪些行为准则?在讨论之前首先分析一下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正是由于“关系”的尴尬,才会有今天“处境”的尴尬。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其实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是处于“学生和老师”及“科研同事”的临界点。既不属于普通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又不属于普通的“科研同事”的关系,而是介乎二者之间。一方面,作为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和基本大学教育的研究生,进入到研究生院,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都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生”,虽然还需要导师的指导,但你同时也必须要参与到导师的工作里面去,一起合作完成一个project、一个实验或者一篇论文。另一方面,这个研究生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导师的“科研同事”。作为科研同事,最重要的一个标志是具有相同的资历认证,一个还未通过资格考试、还没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的人等于是在业界或者学术界还没被认可,那么你就不能被算作导师的科研同事。正是由于这种处境的尴尬、地位的不对等及监管的不透明,研究生处处要听导师的,导师对研究生的论文、毕业等具有生杀大权,所以才会有很多研究生被导师奴役的案例出现。作为研究生你认为导师需要遵循哪些行为准则?1. 给予一定的指导这个是导师的基本工作,也是生而为师的道德,现在的一些导师实行“散养”政策,也就是对学生的学术研究不管不问,对学生的研究管的很少,有的研究生甚至到毕业三年都见不到导师几面,如此少的见面机会何谈指导,这种“正经”的学术指导不多,而生活中的杂活还挺多,除了帮老师取快递,看孩子、订外卖,就没有学术上的交流,即使有学术生的指导,导师更多的是批评为主,更提不出任何有建设性的建议,只会纸上谈兵、泛泛而谈,根本就不能实际操作。2. 不过分侵占学生研究成果老板抢一作这是很多研究生都遇到过的事情,好不容易把文章写好了,能投了,没准还会遇上个摘桃子的,老板一堆道貌岸然的话,告诉你共同一作是一样的,结果他非要排第一。既然一样,为啥他不排第二呢?找工作的时候,谁管你共同一作呀,排第二就是二作。自己辛苦写出来的论文反而不是自己的,甚至自己连挂名的资格都没有,因此比较苦逼的是论文发出来了喜出望外的去查询发现根本没有自己的名字,论文作者中平白无故出现了师母或一些自己根本不认识的人。3. 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每个学生公平对待,不要歧视偏见,不捉弄学生,坦诚对待学生,能够听取学生的意见,理解学生的困难,平和对待学生的缺点。不当众侮辱学生,不对学生私生活指手画脚,平时少骂人,有不对的你就指出来,你不说,光说学生写的东西就是坨屎,逻辑不通,可是学生咋知道到底哪里不通。4. 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不同学生之间确实有能力上的差距,比如两个学生,A比较优秀,B相对能力差一些,如果导师把心血花在A身上,A能发顶刊,能找到很好的位置,对A相对放养,A至少保证做出合格的工作能毕业没有问题。把心血花在B身上,B能毕业,不花在B身上,B达到毕业水平都成问题。因此需要根据需要分类指导不同的学生,不要一刀切。5. 不要损研究生利己当导师和学生的利益出现不一致的时候,导师能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和老师的利益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是高度一致的。但是在那些利益有时不一致的时候,做出了研究、发表了论文,学生想要毕业继续职业发展,导师也许希望学生能趁热打铁多做几个相关的课题。两者的想法其实都是有道理的,但是导师是不是愿意坐下来谈谈,尽量有一个折中的方案,保证双方的利益都不要有太大的损失?6. 不以赚钱为目的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导师首先要明白自己既然是研究生导师就应该是一个老师,老师是以育人为目的的,不是为了赚钱为目的的。7.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师也不是完人,有些知识可能没有涉及到,但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而不是一个劲的问,你认为怎么办。8. 不得随意延期学生导师设置的毕业条件要合理,不随便延期学生,学生求学也不容易,大家伙都是为了生活,导师不要为了自己的生活好(让学生帮助扛活),而随意改变他人的人生生活。9. 适当发放生活补助有项目资金或学校有补助的话就给学生多少发点补助吧,国家给的一个月600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啊。10. 不能让学生做太多与科研无关的事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学习,而不要过多的让学生帮自己干私活,比如看孩子、取快递、订外卖,外出给自己扛其他的私活。11. 坚守廉洁奉公底线严于律已,清廉从教,不得以任何理由索要或收受研究生及家长的现金、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等财物,不得签署虚假意见,违规委托他人填写各培养环节的鉴定意见或评审意见。12. 品德上要诚信一个出尔反尔,两面三刀的导师,下限是极低的,作为他的下属和学生需要承担的风险极大。13. 要有担当学生兢兢业业的为导师的项目和私人公司干活,项目出了意外,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撇清,那之后还有谁愿意全心全意帮导师。14. 不要过多刁难学生不要为人欺软怕硬,在高官、学术大牛、机构领导面前低三下四,在学生面前言行放肆、百般刁难。15. 不要急功近利当前学生的评价、导师的晋升都是一切向论文看齐,不要急功近利的粗制滥造论文垃圾,为了自己的晋升让学生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制造学术垃圾上。16. 不要过多干预学生就业一些导师一心劝学生读研读博,学生想去实习百般阻挠,因此导师不应该通过各种手段阻止无心学术一心求职的学生去公司实习。总 结导师应该以培养人才为中心思想来搞科研,毕竟身为硕导或者博导,培养学生是本职工作。而不是把学生当作为了发paper,拿grant,完成企业订单的劳动力。科研成果是学生和导师共同奋斗的目标,学生是导师追求科研理想路上的伙伴,而不是为了达成目的的棋子。因此导师应该与学生达成一种良性的“合作”关系,而非“剥削”关系,这样才是一种利益一致的和谐关系。

研究生阶段,这些事情你一定要做!

图片来源网络你有没有关注这样的消息呢?#北京高校对超期学生发逾期警告#消息一经发布,网络上有两种声音:一类人认为,研究生逾期,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教授卡得严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的确是有学生浑水摸鱼,在学校混日子,北京高校的“预期预警”很有必要。对此,小编想跟大家分享一句话:“如果你看不惯某种东西,那就改变它。如果你无法改变它,那就改变你自己的态度”。那么,研究生期间如何过得精彩有价值?小编给大家总结了5点。一、研究生期间的课业抓牢这是身为一个研究生最最基本的要求。怎么抓牢课业呢?首先逃课行为要避免,逃课过多会导致挂科,挂科过多则有可能导致延毕或者退学,因此,研究生期间不要做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隐形人。其次,多和自己的导师交流沟通,交流沟通得多了,导师才会更加了解你,加深对你的印象。像小编的好朋友,本身很优秀,研究生期间比较活跃,导师带着他做了大大小小的科研课题,之后的一份工作,也是导师力荐的。二、搞学术,发论文这里是给计划走学术道路学生的建议。要知道,学术论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如果你已经准备未来投身学术界,研究生期间可以在学术上进行精进。三、做实习,真刀实枪练一练实习首先可以加深对职业与行业的了解,确认喜欢或擅长的职业,其次可以为从学生向职场人士转变做准备,最后实习可以增强找工作时的竞争优势。尤其商科,想进中金、高盛这样的大公司没有几段实习经历是不行的。四、考证书可能本科期间懵懵懂懂,有些资格证书没有准备,那到了研究生阶段,是时候斩获它们了,比如驾照、CPA等等。图片来源网络但是要注意,这里不是说证书要多多益善,一定要结合自己未来职业规划考取,如果盲目考证 ,结果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好的证书是锦上添花,而为求量多得到的证书最后也只能沦为鸡肋。五、去旅行,多走走找个时间和三两好友结伴旅行,看看山川大海,体会不同城市的风貌。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偶尔走出自己固定的圈子,向外探索,给身体和心灵放个假,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世界那么辽阔,值得张开双臂拥抱。当然,当下由于疫情环游世界不很现实,但国内基本稳定,寒暑假可以游一游,但防护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有什么是研究生期间值得一做的事呢?评论区欢迎补充。

紫藤

读研究生是啃老行为?你们也这么想吗?

2020考研党的复试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按照各高校给出的通知,基本上这个5月小伙伴们就会给自己的考研生涯画个句号了。当然,最早一批复试的同学4月30号开始就已经开启复试了,这两天还有部分同学陆续复试完,有的甚至已经拿到了拟录取的通知,接下来就是静静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以及畅想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啦!然鹅,就在小伙伴期待研究生生活会怎样的同时,有一拨小伙伴却默默开始为研究生学费、生活费发愁……加上之前也多次在留言里看到大家在讨论“读研是否是成人后依然选择啃老的行为”,以及有同学直接表达过的困扰:看着同年龄的别人都在挣钱帮家里,自己每次开学却还是要问本就不富裕的家里要钱,心里特难受……说起来,考研难,其实读研也并不容易啊!这里的不容易不仅仅是指学术方面的深入,还包括费用上,研究生需要的的费用也并不比本科少啊!不管是读研两年还是三年,学费至少都是8000+,专硕则是更多,一些学校的特别专业更是多上加多,比如:北师大的心理学专业……然后研究生期间食宿、社交等也是一大笔费用哦,如果按这样算下来,好像读研真的有点啃老的性质:只出不进。但反过来说,其实并不能完全用“成年”和“费用”来衡量和判断读研是否为啃老。原因有三:一是,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先投资后回报的行为,不管以后的工作或者工资怎样,我们经常说“只有学习是天下稳赚不赔的买卖”,你学到的东西即使不会立马帮助你取得最想要的工作和理想的收入,但绝不会徒劳的,不一定以后它会在其他哪个时刻帮助到你;二是,大学毕业后,到了该进入社会的阶段,这个确实是共识般的存在。但是,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现实里赤裸裸的竞争大家都懂,为了更具竞争力,去继续深造和学习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读书是一种潜在投资,读研并没有和咱们读小学初高中有任何不同,不要将它们割裂;三是,至于家庭经济情况和学习费用之间的矛盾,现在很多小伙伴已经能够通过兼职等途径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富余了……而且,研究生看似费用昂贵,其实入学后的补助也不少,这也是国家对于人才的一种政策倾斜,基本上,学费都可以通过补助抵消,而且,有的跟着老师做研究还有额外的收入可得哦!这是站在大多人立场对于“读研究竟是不是啃老行为”的一些看法,当然,这类话题,还是当局者比较有话语权,我们来看看读研或者读过研的各位怎么说:@梦境与魔女:其实我觉得,来读研究生的大部分不是混日子的人,大家都在努力。只是谁让这个年龄段尴尬呢,你的朋友们工作了,谈恋爱了,买房了买车了,结婚了……等等,然后你天天泡实验室,问家里拿钱。看起来是有些不像话,可是三年真的蛮快的,不能说这三年的投资没有用啊,读研的人也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去创造未来的生活。你不能说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是啃老,小一辈好吃懒做不作为,剥削长辈的价值,这才是啃老。@自由哲学奠基者:不是啃老吧!说这话的人是不是羡慕嫉妒恨呐??还有一小种概率,所谓混日子、但是能混明白能混毕业的人,也挺厉害的,啃老吗?总之我不觉得。毕竟,研究生也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好读啊。简而言之,我觉得只要一个人自己有读研的想法,家里条件过得去没到靠着你养家的地步就读呗,不要想太多,花两三年读个书又不是让你干嘛?@水水是只小透明:我们学校奖学金一等12000,二等10000,三等8000,用来交学费。导师发的工资加上国家补助1000多点吃饭用,自己做家教一个月2000三年下来还能存不少……请问哪里啃老?@馋嘴小胖胖:在天津研二,女生,家庭条件不好,大学和读研的学费全都贷款,奖助学金用作生活费,平常也会利用寒暑假兼职实习赚钱,生活费够了。虽然还没毕业就已经欠了好几万,但是毕业一年内还清贷款应该不成问题。@雨做的云:19考研上岸,前几天跟妈妈聊天,我说我都这么大了还要花家里钱,心里特别愧疚,我妈不知道从哪学了一个词说:这叫隐形资本,我和你爸现在身体还行还能挣点钱,也不指望你给家里挣钱,等你毕业就好了,你不要有心理压力,你的优秀是我和你爸最大的幸福,到时候好好孝顺我和你爸就行。听完我妈的话当时瞬间泪崩……读研能自给自足当然是好的,但是科研任务等不允许有时间赚生活费的那些小伙伴,依然需要家里的经济帮助,也并不能别说成是“啃老”行为,相反,这样的说法是社会上对于研究生群体的一种偏见,钱是人挣来的,没有了还可以再挣,而学习的机会并不是常常有,所以作为年轻人我们就是要不断告诉自己:有机会就抓紧,有梦就去追,把握当下,不负自己!

而逆王意

高校宿舍规定,研究生九点不起床扣5分行为分,你如何看?

日前,上海某高校发布宿舍新规:无特殊情况,要求本科生上午8点起床,研究生上午9点起床,否则扣5分行为分。据该校《学生行为奖惩积分评定条例和标准》显示,假如学生在一学期内行为分累计达到-60分,社区和学院就会对其提出黄牌警告,进行教育,并通知家长;假如学生在一学年内行为分累计达到-100分,社区就将分别向学生本人以及所在学院和家长发出整改通知。由此可见,扣罚学生5分行为分的惩罚还是蛮大的。因此,有大学生对这条宿舍新规进行了吐槽:看到这条新规定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挺惊喜的,但同时也觉得挺惊吓的。原因是对于她自己来说,她的作息很不规律,经常会熬夜,早上也会起很晚,所以早上8-9点起床对她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而另一位大学生则表示:早上9点钟之前起床,这个要求其实也不是很过分,因为作为研究生,他们应该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另外养成一个良好的作息时间的话,也有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更多的大学生则认为,现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事情都很多,难免会有一些熬夜写论文或搞科研的情况,另外还有一些实习的同学可能晚上也会有加班,所以这样一个规定执行起来也会有很大的难度。比如说,我等宿舍检查完毕之后再睡觉,是不是也可以啊?其实,大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还是很实际的,因为谁也不能避免会有必须要熬夜的情况,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让大学生们等到检查完毕之后再睡觉吗?其实这也是不太现实的。同时,也有网友表示:大学(本科+研究生)阶段与小学中学阶段的学生,虽然都是学生,但两者的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智成熟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成长发展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也应该是不同的,不应该用管中学生的方法来管大学生。比如说,不管大学生几点不起床,都不应该被规定,更不应该被扣分。而网友们之所以会这样认为,原因就在于大学生和中小学生是不一样的,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有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就算是有一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偏弱,他们也需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需要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时间精力、自己的言行举止。而相对来说,中小学生时代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能力较差的问题,所以家庭和学校采用严格地管理办法管理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把心思放在学业和考试上,避免学生走上歪路。但是对于大学生采用这样的时间管理,就有些不太必要了。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作息习惯,都有自己的时间精力安排,也都有自己的奋斗方式和人生追求。而且,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6点钟起床不代表他就在努力奋斗,10点钟还在赖床也不代表他就一定不思进取。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奋斗方式,大学又何苦越俎代庖做一些表面性的工作呢?所以,对于大学要求本科生上午8点起床,研究生上午9点起床这件事情,你如何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有患

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中国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教育部11日对外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这“十不得”包括: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中国研究生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格限制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完)【编辑:黄钰涵】 【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