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以前研究生毕业是难事吗?也不是很难的事情。以前考研来说是一个有难度的事情,毕竟公共课由国家出题,专业课也是有国家严格把关的,但是毕业却不是一个难事,因为国家对毕业生并没有进行严格把关,基本上毕业论文攒攒就能毕业。但是,经历了2018年考研事件和2019年的各种事件,教育部终于在2019年2月27日作出了明确的通知,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还有毕业措施等做出了一些列的规范性要求,现在所有的在读研究生也包括小编都心里发慌,只怕自己毕不了业啊!教育部发文,加强研究生管理教育部也是针对个别的招生单位和个人一些违反教育教学规定,学术造假,违反师德等现象,做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对于考研考试做出了如下要求,一定要加强对考试的重视程度,切记再出现试卷出错、试卷变成答案的情况发生,加强对出题人员的审核和负责人的培训;对于复试情况要全程录像、录音,复试小组成绩要严格给予,学生要择优录取,不允许出现歧视学生出身的情况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要全部送盲审还记的小编刚上研一的时候,学长学姐告诉我的是,只要是毕业论文不被抽到盲审基本上都能毕业。在以前毕业论文并不是全部盲审的,是教育部抽取一部分同学的论文进行盲审,如果你发过一区、二区的论文是可以免盲审的,小编的一个学长就是因为被抽到盲审然后没有通过延期半年毕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是全国所有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要进行双盲审,一旦有一位老师不给你通过,那么你就毕不了业。所以,现在不管是小编的学校还是全国其他地方的学校,都是胆战心惊的,只怕自己不能毕业。教育部也加强了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以前也出现过研究生导师压榨学生、威胁学生、性骚扰学生的事情出现。因此现在教育部也是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给与了学生一票否决的权利。如果学生导师有以上情况,学生可以向学校进行反应,学校调查清楚后要依法坚决处理,对于未能切实履行导师资格的老师,培养单位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等处理措施。作为研究生的你们开始担心了吗?反正小编现在非常担心毕业问题!
共青团中央有态度 有温度 全网青年都在关注导读2月27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看完通知,有人开始担心自己的毕业问题...…昨天,话题#教育部发文加强研究生管理#登上微博热搜。教育部发文,加强研究生管理2月27日,针对个别招生单位和人员招生违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现象,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其中包括,对考研自命题规范管理: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重点加强命题审核和试卷命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命题人员培训,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近期很多同学面临着考研调剂和复试的问题,其中也特别提到了考研招生工作:考研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任何人不得改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择优录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六月还有一批同学即将发表论文和毕业,在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上:重点要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要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不仅对研究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也特别强调了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对于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此外,针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与保障,教育部近期将组织重点督查:要加大专项检查、抽查、盲评等质量监督手段使用力度。对违规违纪和师德失范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网友热议:是对努力读书的人的慰藉吧通知一出,网友展开热议,有人点赞↓↓↓有的网友开始分享自己的导师↓↓↓也有人担心起了毕业↓↓↓还有网友强调需要加强管理↓↓↓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转发点赞转载请联系授权校 审 | 肖 健 编 辑 | 甄露露(邯郸市肥乡区委宣传部)
作者:海军山 这几天网络比较关注研究生超过年限“毕不了业”而被各个高校清退一事,网上报道对此褒贬不一,更有许多被清退的学生在网上喊冤。为此“社会与视界”专门查问国家对于“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以及各高校自己的“政策”后,实则大吃一惊。许多高校规定,博士生最长可延期8年毕业,而硕士生最长的可延期6年毕业。这让人实在想不明白,一些学生延期了这么久,还毕不了业,被清退了还喊冤,这在“社会视界”看来也算是一桩“奇事”了。“社会与视界”查阅资料得知,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1995年通过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对延期有明确规定,“硕士生的毕业年限为两到三年;博士生的毕业年限为三到四年。”一般不允许延期毕业,到期不能毕业的学生,学校有权视情况劝退学生。说明“延期毕不了业的学生可能要被清退”的规定很早之前就有了。可教育部的规定到了各校之后,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又制定了符合自己学校的规定。一般来说,国内许多著名高校对学生延期毕业的条件和年限卡得比较严。比如清华大学对于“全日制的研究生”是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来执行的;但对于“非脱产类(走读式)”的研究生同样存在可延期6-8年的规定。而浙江大学则对研究生延期毕业的规定是:博士研究生最长可延期3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可延期2年,不分在职与全日制脱产学生。浙江大学的规定清华大学的规定而一般的高等院校则对延期毕业的规定放得非常宽松。普遍的规定是硕士生最长可延期毕业的期限为5-6年;而博士生最长延期毕业的年限为7-8年。也就是说当研究生新生入学时,即便不想看“高校相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应该也有大把机会听老师或同学们谈起“可延期毕业的年限是多少年”的话题吧。另外,所有高校的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中都有相同的规定:若研究生超过年限的规定不能完成学业;则学校方有权劝退学生,被劝退的学生则相应地获得学校八颁发的“结业证或肆业证”。那么,在大部分学生明知超期可能毕了业的情况下,仍然出现超期。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据网上披露的报道来看,原因“五花八门”。有的学生说,天天帮导师(教授)搞科研做调查,当免费劳力去了;还有的学生说,把毕业论文事情发给教授了,但导师(教授)却不及明回应,一拖就是一两个月。还有的学生称,自己常年在外工作,所以没时间写论文,把毕业时间给耽搁了。退学处理“社会与视界”认为,做为一个学生,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规定就在哪里,所有学生都应该按照规定来执行。如果说工作重要过学习的,那为什么还要进高校来学习?这个理由实在解释不通,也成为理由。至于有的学生说是教授不负责任,所以才“遭殃”的。那好,既然导师(教授)疏忽了,为什么在年限到来之前,学生自己不主动和导师(教授)协商交流一下呢。就算协商不成,不是还有学校教务处,或者研究生管理处之类的学校仲裁和管理机构吗?明知道延期时间快到了,也不去主动反映,让人无法理解。当然,如果反映无效,那是导师(教授)的错,高校应该要及时对相关导师或责任人做出处分,并通报全校。但是学生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吗?所以,归结起来还是一句话:“自己不重视千辛万苦得来的学籍,并遵守高校相关的学籍管理规定,临了被清退,还要‘推锅’,实在不值得同情!”对延期的学生,上海大学事先发通知告知广州大学给被清退的学生辩解的机会而国外许多著名高校的规定,并没有像国内这么宽松的延期毕业的规定;如英国的剑桥大学规定,学生论文第一次答辩通不过,允许再给一次答辩的机会。相对许多的国外高校来说,国内高校对延期毕业的管理实在太宽松。另外,高校在清退前的一年都会例行发布通知或公告提醒学生,又或者对被列入清退名单的学生,给其辩解的机会。在这么宽松的条件下,部分学生延期8年都毕不了业,“相当于学校给了你8次机会”,临到被清退时还喊冤,这不是奇事也都会变成奇事的。网友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并讨论。
教育部作为全国教育主管行政部门,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全国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近年来,教育部更是出重拳,制定严格的措施,严防学术造假行为,保障我国博士、硕士层次研究生的教育质量。而如今,教育部更是会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国每年毕业博士、硕士的论文进行抽检,并对存在问题的学位授予单位约谈,要求整改。教育部管网新闻如此力度之下,在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是否感受到压力了呢?如果你还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来混学历和混文凭,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动歪脑子,那么很可能就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目前教育部抽检的比例为10%,意味着每个研究生的毕业论文都有被抽中的可能。学位帽拨穗仪式自从翟天临学术造假发生之后,很多人都开始质疑,怎么这样不学无术的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不是中国的博士真的含有很大的水分?而随着教育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人们的质疑声开始消散,而不少正在读研的人也纷纷感觉到,学校在研究生管理上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人更是担心自己无法正常毕业。马哥想说的是,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只要用心读书和做科研,何必过度担心呢?再说,即使论文被抽到,你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原创论文,任何时候逗能够经受得起检验。研究生论文不过,读研的硕士和博士们,有一些不好的习惯,建议你们在研一的时候就改掉,请大家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看一下。第一是假学习。很多人考研、考博成功后,内心有一种放松之感,认为反正离毕业还有很长的时间,趁着大好时光,一定要安逸享受一番,于是一些人开始放纵自我,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与学术科研无关的事情上。尤其是一些文科类专业的研究生,该进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窝宿舍,该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的时候还在打游戏,根本没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研究生。这样的人,即使拿到了学位证和毕业证,恐怕在参加工作的时候,也会无数次地想起“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古训。研究生毕业第二是假努力。读研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一组组科研数据的整理,一个个实验结果的出炉,背后无不是读研者全心投入后换得的成果。很多读研的人看似很努力,可就是出工不出活,别人论文早就发表三五篇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还在路上。这种自欺欺人的假努力换来的伤害只能自己承受。读研就是好好读,不辜负导师的谆谆教诲,不枉费父母的殷切嘱托,不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要知道当你读研的时候,你的很多同学已经升级为人父人母,想到这种情况,你还不不应该有危机感吗?研究生毕业仪式第三是假准备。毕业论文的准备向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马哥读研期间,犹记得一位女生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为3%,成为全校研究生敬佩的对象。她的导师都感慨道,连过年都不回家,也要泡在实验内忙科研的人,想不优秀都难。毕业论文的准备其实从中期考核就已经启动了,当你确定一个研究方向后,就要一鼓作气,向着一个目标和领域发力,而不再是跟本科生一般,突然对什么来兴趣了就看什么,这样的结果只能是知识掌握得非常零碎和不具体,在做论文的时候感觉非常吃力。意气风发d研究生们正在读研的研究生们,从国家教育部层面来说,加强在校研究生学业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从学位授予单位层面说,不培养好研究生,一旦在论文抽查中被约谈将成为丢人现眼的事情;从研究生个人层面来说,读研意味着使用了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了个人的时间成本,肩负着家人们的厚望。因此,当你偏离读研初心的时候,请看看走过的来时路,看看现在的路,抬头望望远方的路,这样你就不会迷失方向,贻误时光。请让自己做一名有责任感、有使命感、有成绩感的研究生吧,也许这条路上会充满通宵达旦的艰辛,会充满上下求索的磨砺,会充满自我质疑的仿徨,但是当你坚持下来并取得成功的时候,你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研究生,我用心读过,此生无愧当一名读书人。
近几年,响应国家教育部号召,大学一直在扩招,导致社会上涌现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目前大学录取率在85%以上,意味着上了高中,基本就可以上大学,最低也能上个大专学校。这对于社会的发展,众多家庭来说也是件好事,毕竟孩子有学上嘛。但是随着扩招,大学生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最近上海交通大学辞退21名研究生,给所有高校及大学生提了个醒。先来看看怎么回事吧。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5月3日发布《上海交通大学关于研究生退学处理决定的公告》,对21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 因以下同学无法联系,特予公告送达其退学决定书。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满10日即视为送达。请以下同学收到本公告后立即与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办联系,领取书面退学决定书,并按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如对学校退学处理决定有异议,可以自本公告送达日起1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逾期视为放弃权利。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辞退主要原因是未完成学业,未到学校报道。有人对这些学生感到非常惋惜,在学业上走到这一地步很不容易,结果被学校辞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学生缺乏自律性很多学生感觉在高中三年非常辛苦,进入了大学该好好放松一下,事实上,大学也真成了他们玩耍的天堂。逃课,旷课是正常现象,老师点名时经常让别人答到。沉迷于游戏的男生比比皆是,有学生玩游戏一个月从未出宿舍的,吃饭都是舍友带回来。女孩子们忙着化妆,打扮,购物,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考试经常挂科。等等现象,太多了。初中,高中有校纪校规约束,有老师逼着学习,还算”老实“。进了大学管理相对宽松,靠自己管理自己,这哪能管得住呢。说简单了,个人的自律性还是太差。甚至连自己的学业都完成不了,有何颜面说自己是大学生呢。大学管理过于宽松。宽松式管理是大学的普遍问题,排名靠后的学校管理更是松散。这也为大学生出现问题埋下了伏笔。虽然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已经成年,但是毕竟还是学生,没有社会经历,没有明确的社会目标,甚至处于迷茫,彷徨阶段。学校如果管理不善,很难成为领域内的高端人才。初中,高中各学校抓的比较紧,目标要培养对社会的有用人才,到了大学突然这么宽松,那前面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所以我认为大学真该好好管管,培养更多是合格人才。1.严查学生迟到,旷课问题。初高中学生迟到,旷课问题是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而大学生的这些问题,只有任课老师统计,最后影响成绩,这显然不够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个人觉得学校应该把这个问题提升到一个更严肃的高度,对于迟到,旷课的学生着重处理。2.对学生的成绩和专业技能严格考察。我上大学的时候,清楚记得除专业课,英语课,政治课考试之外,其他的科目都是考查课。什么是考查课呢?到考试的时候,老师布置几道题,只要考试那天你去了,交了作业就算考试及格。考试课大部分都是课本上的课后习题,甚至政治考试前部分大题就已经透漏给学生了。这样的考试还有什么意义。学校应该让老师们认真对待考试,这样就切实让学生们学到一些东西,毕竟有压力了,学习就有动力了。更应该强化和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否则学生大部分学生走向社会,对专业领域内的业务不知所云。3.对学生证书的发放更应严格把关。很多学生大学基本混过去的,考试全是挂科。到了大四,虽说有补考,前面都没学,补考也白搭。无非就是找领导走个后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毕业论文的评判,里面的”猫腻“更大了。抄袭的,拼凑的都不算啥,有学生直接让导师写一篇。这样的操作,只会害了学生,学生上了几年大学,到头来除了拿到两个证,别的可能一无所有。我是志远老师,以上是我简单的看法,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随时交流。
终于出手!教育部发文加强研究生管理,行为失范导师一票否决!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及培养管理工作。针对目前个别招生单位和人员招生违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现象,教育部发文提出以下这4点:01、强化自命题规范管理。考研时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就曾在考研时将答案直接发给了考生,更有学校出现考题泄题,错发试卷等问题。教育部指出,必须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02、要切实规范招生工作。之前考研学子爆料,学校压低他们的专业分数线,只为能招收985的调剂生,导致这群学生连调剂也没有办法。此次,教育部规定要统一制定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任何人不得改动。如果再有考试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03、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这些年来,对于导师压榨学生的报导屡见不鲜,因为没有约束,又因为把住了学生的命门,所以导师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科研经费吃吃喝喝,而现在这种情况在教育部和全民的监督下将得到遏制。教育部规定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04、完善督查督导机制。好的制度自然离不开监督,此次,加强研究生管理的工作不再是一纸空谈。教育部会在各地各单位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分层分级开展专项检查督查,营造良好研究生教育生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此次教育部通知一出,网友们举手称赞。要知道,这段时间发生的翟天临学术造假,科大博士失联后身死,某学校压低学生专业分数,可以说是研究生乱象的一个爆发。之前我们把权利回归给各院校,让他们自主招生,给予莫大的权利,是希望学术圈没有那么多制约,能更好的发展。没想到,仅仅这一年,便乱象频发,通过网络越传越广,也引起了全民对博士、研究生、导师这一群体的关注。放任自流的权利如果得不到有效监管,一定会腐坏,如今教育部终于出手,相信未来学术圈会越来越清明。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通知指出,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迈入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严格监管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形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级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三级质量管理保障体制,构建了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形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的优秀人才。但是个别招生单位和人员招生违规、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现象仍有出现,反映出一些招生单位存在政策规定不落实、制度机制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到位、监督管理透明度不够等问题。通知强调,要强化自命题规范管理。对标国家教育考试标准,重点加强命题审核和试卷命制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切实加强命题人员培训,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防止出现命题制卷错误和失泄密情况。试卷评阅要严格执行考生个人信息密封、多人分题评阅、评卷场所集中封闭管理等要求,确保客观准确。招生单位作为自命题工作的组织管理主体,要在学校层面对自命题工作进行统筹和推进,坚决杜绝简单下放、层层转交。通知要求,要切实规范招生工作。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院系招生工作的统一领导,层层压实责任,要统一制定复试小组工作基本规范,复试全程要录音录像,复试小组成员须现场独立评分,任何人不得改动。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择优录取,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要提供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并按有关规定对相关申诉和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对考试招生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通知明确,各培养单位要珍惜用好办学自主权,加强自律,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重点要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要健全完善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的机制,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露头即查、一查到底、有责必究、绝不姑息,实现“零容忍”。探索建立学术论文、学位论文馆际和校际学术共享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通知指出,导师是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要把培养人放到第一位,既要做学术训导人,指导和激发研究生的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更要做人生领路人,言传身教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对违反师德、行为失范的导师,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依规坚决给予相应处理。对于未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通知明确,要完善督查督导机制。培养单位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主体,省级学位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承担本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与保障责任,要加大专项检查、抽查、盲评等质量监督手段使用力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地区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违纪和师德失范行为,一律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要按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问责,构成违法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教育部近期将组织重点督查,各地各单位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分层分级开展专项检查督查,营造良好研究生教育生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将进一步优化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委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等专家组织及时修订不同学位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学位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优化研究生培养指导性方案,深化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
很多研究生,博士朋友因为导师不好而过得生不如死的。昨天我一个师兄说,你们科研真的太顺了,他同学做的做的就哭了。很多这样的人,很多研究生,本来入学是想读博的,对科研充满了热爱,但是因为导师的原因然后对科研没有了任何兴趣。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导师呢?因为有的导师到了一定年纪了,自己也不看文献,然后也不懂科研了,但是控制欲很强,瞎指挥,给你提供不了指导,让你搞不出来东西,但是很多人老师不指导也是可以弄出成果的,但是呢老师又不支持,比如要的试剂不给买。所以我才说找导师要么找一点不管的,这样你不会你可以自己去找联培,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去好的课题组,学到有用的东西,或者出去实习,学习真正实用的东西。要么就是全管的,导师很厉害,可以在各方面指导你的,现在的年轻导师都还可以,不管是写论文还是idea方面,当然也看学校的年轻导师,太low的学校可能年轻导师也不行,但凡211以上的学校的年轻导师都不错。大家不管考研还是读博,找导师一定要擦亮眼睛,不然读研读博真的很痛苦,会让你度过人生中最恐怖的事情。
每年几百万的考研学生为了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高校,为了能够拿到理想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必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辛苦,才做最终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这样的结果似乎已经是一个很完美的了,然而当我们真正的开始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时,才发现自己还面临很多的问题。在众多的问题中,研究生对导师的看法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高频的问题,这似乎是每年研一新生必然会经历的事情,有的学生在抱怨老师每天安排的任务太多了,感觉导师在压榨自己,有的学生是抱怨自己的硕士导师几乎不过问自己,感觉自己的导师很不负责任,只能感慨到导师太难了。说实话,我读研期间我的导师也不怎么管我,也没有叫我拿快递,也没有叫我搬东西,几乎不联系,只是隔几天会给我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发几篇含金量高的文章,之后就是我自己做的事情了,然后就是学期末的一次学术总结会,所以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可能有的学生觉得导师不怎么管自己是一个不能接受的事实,有的学生在质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自己希望导师能够给自己在论文写作和科研上给予一定的辅导,这是人人都有的想法,但是硕士研究生的生活,更多的时间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写论文,而这大多数都是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自己做的事情,导师几乎不会参与到其中,这是常态,并不是导师的错。而且研究生的我们也应该自己去主动的学习,自己去查阅自己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自己去查阅相关的文献,自己去寻找自己的论文主题,只有当你有了一定的目标后,并且有 一定的成功后,再和导师交流,这时导师一定会给你一个最完美的辅导。同时,既然导师不怎么管你,我想这或许是一个优势,你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支配,你不会每天为导师做一些工作,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以自己为出发点,那么这样一来是不是我们会做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呢?如果你每天被导师安排很多的任务,相信那时的你是崩溃的。因此将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利用起来,多找一些比较好的论文方向,多看看研究生方向的书,多写论文、多投稿,多去参加一些知名的学术论坛,这些都是你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所以关键还是在于你讲如何利用这么多的时间。总之,不要抱怨自己的导师不怎么管你,这真的不是导师的错,因为现在的研究生安排的任务多了也抱怨,索性很多导师选择不怎么管理学生,但是每一个关键时间点你的导师一定会出现,一定会给予你最及时的帮助,只是在其他时间中自己一定要有一个有价值的安排。
进入毕业季,四川大学相关学院,如化学学院、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以凌厉的方式向200多名研究生发出正式通知,要求这200多名研究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正式退出四川大学。两百多名研究生为什么毕不了业呢?官方的说法是完成不了学业。然而,网友、家长有自己的看法。有的网友说,这两百多名研究生不能正式毕业,不能完成学业,应该辩证的来看。毕竟2020年年初,我们国家遭遇了新型冠状肺炎病毒侵袭。2020年的这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研究生们的学业完成。学校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除了这200名研究生,以学业完成不了的方式,逼退他们离开四川大学,多多少少有一点太无情。学校这样做,无非是给2020年大学新生腾宿舍。学校为什么不能再给研究生们延迟一年呢?毕竟这年的疫情影响蛮严重的。有的网友说,四川大学这样做太厉害!疫情期间,大学生们不能出门,不能外出跟老师们沟通,不能直接到达研究的现场,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完成不了学业,四川大学应该能够理解的。汹涌爆发的这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们跟导师之间的沟通联系。连生命都被危急,哪里有时间顾得了学业呢?应该说,在2020年年初至五月份期间,广大研究生们在疫情之下压力很大。生命受到威胁,居家抗疫无奈,哪有哪里又有心思去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呢?四川大学这样做太厉害啦!太绝情啦!有的网友们推测说,有相当一部分的研究生,研究资料都放在学校,没有带回家去,这样他们怎么能够完成得了学业呢?研究生的学业无非是提交一篇两篇论文而已。如果不是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扩散,如果不是疫情之下压力很大,我相信研究生们两三个月时间内是能够完成学业的。四川大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开除了那一些学业没有完成的研究生,有点太残忍。毕竟三四个月的疫情,对完成学业的影响来说是极其大的。如果再给研究生们三四个月的时间,他们有的就能够完成所谓的学业。何必一刀切、何必一棍子打退这些研究生呢?四川大学正式开除了200名研究生,在广大家长中也引起了热烈的议论。有的家长感到挺惋惜的。家长们认为,学生们能够考上研究生已经相当不容易,然而毕业不了,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都应该是挺惋惜的。对于学校来说,这么多研究生毕业不了,很显然是学校的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好不容易考上了研究生,然而不能毕业,当然是自己学业态度出了问题。有的家长认为,200多名研究生被开除,并不说明四川大学在管理上是够严格的!如果只是用时间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未免太霸道了。研究生培养不过是两三年而已,两三年就能培养出研究生吗?两三年研究生就应该被开除吗?四川大学学应该应该审视一下自己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呢?为什么会出现大面积的研究生被清退的现象呢?难道四川大学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吗?有的网友认为,四川大学在研究生培养上出现泛滥无序的现象。当下,大学盲目的扩招研究生,盲目的扩大研究生的在校生数,无疑对学生来说是致命的。没有优质的老师培养研究生,没有核心的团队培育研究生,把那么多的研究生自主的圈在大学校园,研究生能够自动成长为专业上的拔尖者吗?学生毕业不了,很大程度上是四川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团队、管理团队出了问题。因此,四川大学不能把学生毕业不了的责任,推向社会,推向家长,推向研究生本人。有的网友,为四川大学劝退200名研究生的行为叫好!大学不能混日子,研究生更不能无所事事,昏昏噩噩,那些想在学校混个研究生学生学生就应该像这样治一治杀一杀正式劝退,他们非常好。这也给后来者敲响了警钟,想在学校混天了,日想在学校混了两三年,得到一张研究生毕业证书,从此就成了白日梦想吧!无论是网友的看法,还是家长的议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四川大学搞好研究生教育,对于广大研究生求学者,都有参考意义。四川大学对200多名研究生正式退学,这件事还是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你认为,200多名研究生研究毕业不了,学校的教育管理当中进了责任没有呢?如果只重视把研究生招进来,不重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培养出现了问题,然后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推向社会,这样的研究生教育是不是太简单化,粗暴化了一些呢?欢迎广大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