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性思考2企业基于顾客的价值链管理探析3企业投资者关系管理分析---以中小板企业为例4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战略5三网融合的监管模式研究6浅谈企业的内部沟通——以XX企业为例7浅析项目管理过程中高绩效团队建设的重要性8中小企业竞争力培育的路径选择-以XX企业为例9大学生村官创业分析10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分析与防范11西部地区零售企业选址策略研究12浅析项目管理中的沟通艺术13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以XX公司为例14家族企业如何走出用人困境15企业招聘方式的合理运用—以XX公司为例16基于波特竞争模型的XX公司发展对策研究17基于人力资源的企业核心能力研究-以XX企业为例18我国中小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XX企业为例19我国军工企业民用产品策略研究20我国知识型中小企业技术人才管理策略与方法21我国汽车消费的现状与对策22家族企业发展的动力、障碍与对策23民营快递企业经营策略研究24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研究25XX市部分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调查研究26家电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分析-以XX公司为例27跨国公司本土化经营战略对我国的启示28我国民进军企业的SWOT策略分析29浅析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30提高员工工作态度与行为相关性的权变因素分析31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32企业前向一体化战略分析-以XX为例33创业投资家声誉分析34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以XX市为例35浅析统一品牌下的多元化经营36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内涵及特征的分析37浅析项目制定的关键问题38浅析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39沟通技巧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探讨40企业绩效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41民营企业经营理念的理性反思42基于中小企业的品牌经营策略研究-以XX企业为例43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44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探讨45企业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以XX公司为例46通讯制造商的人才战略分析-以XX公司为例47某房产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48国有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9XX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0军民融合特色区域创新体系问题的实证研究——以XX市为例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论文研究一直都是另大部分同学感到头痛的事情。为了论文,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咖啡,熬了多少个夜晚,掉了多少根白发。一个工商管理的研究生学姐讲述了她自己的论文研究之路,我们才发现,原来论文是这么做的。如何快速了解一个领域。我们都知道,蜘蛛网是由一个个节点相互连接构成的。每个研究领域,其实也是由很多小方面相互连接形成的,而每个小方面的精华是由论文体现的。所以,换句话说,每个领域其实是由一片片论文连接形成的。阅读论文,是能够快速了解某个领域为数不多的好方法之一。如何选择优质论文。既然阅读论文可以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内容,那么我们在选择论文的时候就要聚焦于两个领先:领先学者和领先期刊。我们或许会对领先的学者有所疑惑,但是不会对领先的期刊感到陌生。我相信,每个领域的学生,都会或多或少地说出几个自己领域中的著名期刊,那么这些期刊里的学者,都可能是在领域中具有一定地位的相关学者。另外,关于论文质量的评述标准,还要观察它们的时效性和被引数量。当然,有些刚刚发表的文章不一定具有大量的引用数量,但依旧不能忽视其时效性。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其实,用学术界最常用的一句话来说,写一篇好论文,就是要讲一个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是好故事?有两个方面,第一,用戏剧届的话讲,就是要制造充满“戏剧性的冲突”——挖掘别人挖掘不出来的结果。当然,由于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有限,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探索出具有“冲突性”的研究,但是可以讲好一个故事。这就是好故事的第二个方面,这个故事可以是大家平常口中说的某种现象,但是如何将这个现象应用在理论上?这个现象最近又出现了哪些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名词或者群体?用有趣的话题,说明一个常见的现象,之后用一个严谨的具有逻辑性的故事来阐释这种现象,即使并没有“冲突”,但是由于吸引人的话题和现象,也依然可以是一篇好论文。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做研究也好,实践工作也罢,无非都是观察——思考——总结——应用四个阶段,我们通过前期的阅读,在经过后期的梳理和思考,最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做出总结,然后应用。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在动态的、宏观的和历史的进程中去思考,才能够有更好地理解。
3 月 18 日,记者从湖南省教育厅了解到,为不影响研究生学位申请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研究生学位授予质量,疫情期间,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省内多所高校纷纷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或预答辩,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中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均通过线上进行中南大学近日宣布该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将全部通过线上进行。2 月 28 日,该校研究生院发布的《疫情期间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环节流程》规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包括学位论文预审、检测、评审和答辩)均通过线上进行,所有线下需提供的相关纸质材料待学校正式开学后补交。重新送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网上评议开放平台盲审的博士学位论文从送检测流程开始操作,不需再做毕业审核申请及学位论文预审工作。湖南大学:首位在线答辩通过的博士生出炉湖南大学积极探索研究生网络视频答辩。3 月 7 日,该校举行疫情防控期间首场研究生学位论文在线答辩,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贾艳芳成为首位采用在线方式答辩的博士毕业生。经过线上充分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贾艳芳同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博士学位。当天,该校工商管理学院 MBA 研究生腾晶晶同学也通过网络视频,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腾晶晶同学激动地说:" 原本担心疫情会影响自己的论文答辩,实际上面对网络屏幕答辩,心情还没那么紧张。感谢学校的探索改革,即使疫情也无法阻挡毕业的步伐!"湖南师范大学:采用视频答辩或线上评阅方式组织预答辩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明确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可采用线上视频答辩或线上评阅方式进行。3 月 9 日,该校物理学专业 4 名博士研究生利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顺利完成了学位论文预答辩。身处各地的学生与专家通过分享 PPT、在线问答等方式,实现实时交流,专家采用线上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整个预答辩过程组织严谨、流程规范。师生们表示,虽然线上预答辩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只要制定好明确的答辩流程,答辩过程中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同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该校所有预答辩工作预计本月底前完成。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80 名研究生顺利完成线上预答辩3 月 15 日,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开展 2017 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线上预答辩。包括 5 位湖北地区学生在内的 80 名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答辩。工商管理专业谢东杉同学说:" 这是我宅在湖北宜昌老家的第 50 天。感谢导师对我的每日关心与在线指导。感谢学院组织视频答辩,让我们身处疫区的同学们不必焦虑和担心延迟毕业。" 当天,80 名研究生均顺利通过了预答辩,接下来他们将根据专家意见进行论文精修。" 线上答辩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答辩流程和论文质量丝毫不能打折扣,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学院院长陈银娥表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预答辩和学位申请有关事宜全部改用网络形式实施早在 2 月 10 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就组织了 2020 年上半年第一场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90 余人在线参与。这是该校首次采用网络视频远程会议方式组织的学位论文预答辩。预答辩严格按照博士毕业论文正式答辩标准,利用腾讯会议远程视频技术平台进行。为确保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要求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进行预答辩,未通过者不得送审。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校研究生院及时调整安排,将开学前应进行的预答辩和学位申请有关事宜全部改用网络形式实施,确保研究生能按时参加答辩并如期毕业。通讯员田炆佳 潇湘晨报记者李柯夫【来源:ZAKER潇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题目:试析企业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摘要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而壮大起来,各企业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产生了强烈欲望。加强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金管理,而货币资金是单位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国家资产安全,防止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的重点部位,因此,必须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的货币内部控制制度是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的有效手段。本文就企业货币资金监控的意义、目的入手,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引言在日常经营及管理过程中,一些单位财务管理不到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被贪污、挪用、职务侵占等经济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出现,货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的安全与否关系到企业兴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对企业进行货币资金监控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怎样对企业货币资金进行监控?从哪些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监控的又是哪些方面呢?对一个企业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以下就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讨论。一、对货币资金进行监控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货币资金监控的意义货币资金是指企业要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要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部分。货币资金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流动性强。由于货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又是流动性最强的一项资产,容易招致非法挪用、侵吞的犯罪行为,因此,无论是投资者、债权人,还是企业管理当局都非常关心、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第二个是具有同其他经营业务的广泛联系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业务都与货币资金相联系,都可以通过货币资金的表现出来。第三个是国家宏观管理要求严格。为加强货币资金的宏观管理,国务院颁布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有《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规定。因此,根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进行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对于落实国家的宏观管理制度,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核算与监控,保证货币资金安全和正常有效运转,促进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进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具人重要意义。(二)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特点同其他资产相比,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实施范围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部门都会发生货币资金业务,或与货币发生联系,因此,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涉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2、管理要求严货币资金极强的流动性导致国家的宏观管理与企业的微观管理都十分关注货币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3、信息需求快无论是生产经营物资、设备的采购,还是各种负责的清偿、费用的支付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供给,企业管理当局指挥生产经营活动时需要随时掌握货币资金流动的最新信息。4、计量单位单一货币资金计量单位的单一性,为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不过对于外币的货币资金要在年末或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所属各企业的外币折算成由统一的记账本位币(人民币)计量。5、检查监督及时货币资金极强的流动性和发生舞弊行为的隐藏性,都要求货币资金监控的建设能够对货币资金在各流动环节及时进行检查监督,发挥监控作用,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三)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目的根据货币资金监控建设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设计一套可行的货币资金监控制度,可以实现以下目的:1、落实货币资金的经管责任;2、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3、真实、完善地提供货币资金的会计信息;4、借助对货币资金的监控强化其他业务的管理;5、促进生产经营业务的正常运行。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设分析内部控制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它是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赖于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经济日益走向市场化和全球化的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迫使企业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以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一些成功的国际跨国公司将控制比喻为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成功的秘诀。它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关的组织在其内部对经济活动和其他管理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具体地说,它是指一个组织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和充分地获取和使用各种资源,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而在内部正式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方法和程序。它是有效执行组织策略的必要工具,是现代化企业重要的任务及管理方式与手段,是实现高效化、专业化、规范化和自动化的最基本条件。而企业的货币资金的内部制度的建设主要通过三方面:(一)货币资金内部制度的原则货币资金又称为广义的现金,货币资金业务主要是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货币资金在其不同项目之间的流动,也可称为现金的流入、流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原则是指对建立和设计内部控制时具有指导性的法则和标准,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通常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合法、合规性原则合法、合规性原则是指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遵循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经济业务在合法、合规的状态下开展。2、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指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必须依据企业总目标以及有关具体目标来确定,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目标,目标是控制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明确的控制目标有助于实际操作和考核检查。3、全面控制原则全面控制原则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全过程控制,即对企业涉及货币资金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二是全员控制,即对企业中与货币中与货币资金运作有关的所有员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成员既是施控主体,同时又是受控客体。4、相互制约原则相互制约原则指办理具有固定风险的经济业务事项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应该严格加以分离。5、适用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指制定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当适合具体企业的应用。6、有效性原则其含义有两层:一是企业的货币资金制度手段和方法实施过程中当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二是企业应定期检查货币资金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7、成本收益原则成本收益原则指设置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成本应低于控制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防止货币资金业务的错误记录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为这一制度在货币资金业务尚未发生之前已从客观上将货币资金业务实际发生时可能会产生错误或发生舞弊行为的潜在因素予以消除,或者将这些错误或发生舞弊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企业管理当局为了有效地控制货币资金业务,在设计内部控制时,以达到以下目标为根本出发点:1、保证货币资金余额的真实性尽管货币资金要、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此项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任何经营环节如果缺少货币资金铁保证,就难以正常进行。2、确保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货币资金是企业用途最广的流动资产,企业各经营环节都要直接或间接地用到货币资金,其需要量是很大的。货币资金的恰当使用应服从企业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高效地持有和使用货币资金。3、确保货币资金的可动用性货币资金支出的频繁性,要求企业随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企业管理当局必须认识到,并非所有货币资金都可以用来购货或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费用。保持相当比例的货币资金,应付某些特定用途。(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一般方式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根据各企业组织结构、规模、管理风格,企业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但基本方式有以下几种:1、授权控制:是指各企业或岗位在处理货币资金收会及保管业务时,必须得到相应授权,经过批准才能进行。授权包括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前者指授权处理货币资金一般性经济业务,如现金的收付、费用的报销等;后者指授权处理特殊业务,如大额资金的支付、应收帐款信用度的制定等,企业在明确了各管理层次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责任、内容标准和限度后,即为货币资金业务的安全性奠定了基础。2、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在组织规划中,要考虑对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不相容职务是指如由某个员工独自担任,则增加其出现错误尤其舞弊可能性的那些职务或岗位。建立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就是要合理设置业务流程、明确岗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对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会计记录职务、财产保管职务、稽核检查职务不相容职务实行岗位分离,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避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胡坚柱,《企业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才》,2007.8第71页]为:授权批准职务与业务经办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稽核检查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例如:企业必须规定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会计职务与出纳职务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会计职务与审计职务分离;支票保管职务与印章保管职务分离;支票审核职务和支票签发职务分离,支票签发职务由出纳担任,其他会计人员不得兼任;银行印鉴保管职务、企业财务章保管职务、人名章保管职务分离,不得由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合同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合同签署(或委托签署)职务与条款订立职务分离;条款订立职务与法律顾问职务分离;合同谈判职务与合同定价职务分离;合同履行职务与收付款职务分离;合同审计职务与上述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采购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务实职行这样的分离:批准采购职务与采购经办职务分离;询价定价职务与确定供应商职务分离;采购职务与验收职务分离;付款审批职务与付款执行职务分离;采购职务、入库登记、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投资业务的全过程,对相关职务实行这样的分离:投资计划的编制职务与投资的审批职务分离;投资业务的操作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有价证券的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分离;投资股利、利息的经办职务与会计核算职务分离。此外,还有直系亲属关系需要“回避”的有关规定,这也是不相容职务岗位分离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职务;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企业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职务;纪委委员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企业或下属企业的主要领导人职务等。3.文件记录控制:文件记录控制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是授权控制和和职务分离控制有效性的保证,会计记录就是反映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系统方法。健全,完整的会计记录有助于正确反映企业货币资金业务状况和结果。4.资产与记录保护控制:是指通过对有关货币资金和相关记录实施特定保护措施以保证其安全和完整的一种控制方式。具体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接触控制:针对货币资金和记录,明确其可以接触或接近的人员,以及接触或接近人员的职责范围,限制其它人员接触或接近,以保护货币资金和记录的安全与完整。如对现金的管理和接触仅限于某些特定的出纳人员,对会计记录档案的管理也需要指定相应的会计人员。(2)盘点控制:是通过对企业的货币资金实施盘点清查,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相符,进而发挥控制作用的一种控制方式。例如:企业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保证账账,账实相符。同时,定期与银行对账,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及时发现并处理双方在记录中存在的问题。5.内部稽核:是指由有关部门人员验证与复核另一人或部门执行工作正确性的一种控制活动或方式。如由会计部门专人验证与复核发票,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的记录等。通过内部稽核,可以及时发现已发生但尚未造成影响或损失的错误和舞弊,发挥内部控制的预警作用。6.定期轮岗控制:即对涉及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业务人员定期轮换岗位。企业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在配备了合格的人员后,应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轮换,以便于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贪污、舞弊行为,减少货币资金管理中产生上述行为的可能性[熊筱燕,罗建玉主编,《会计控制论》,新华出版社,2002年]。三、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内部控制建设分析在货币资金监控建设过程中,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的内部控制建设是致关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货币资金的减少与增加,最有可能出现舞弊行为,所以要对货币资金收入和支出的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一)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企业的货币资金收入主要来源于营业收入,对这些营业收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组织形式和经营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收入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遵守。一般企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如图表1-1所示。表1-1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对于营业收入以外的货币资金收入,也同样应建立严格的控制程序,保证收入的货币资金安全、完整。(二)货币资金收入的其他控制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收入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收入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控制收款日期和收款金额,保证应得的收入及时收取不缺不漏并及时送存银行。2、所有收款收据和发票都必须连续编号,并建立一套严格详细的领用和回收制度。3、建立现金、支票、汇票等货币资金收入的防伪检验制度。(三)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企业的货币资金支出主要有现金支出和银行转账支出两种方式,其业务性质不外乎对外支付进货货款、有关费用和对内支付工资等有关劳务费用。无论是现金支出还是通过银行转账支出,都必须根据企业支付业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货币资金支出控制程序,以便于各职能部门相互协调,共同遵守。一般企业的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如图1-2所示。图表1-2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张以宽主编,《会计制度设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第231]以上程序既适用于对外支付的货款、费用,也同样适用于对内支付的工资、奖金和职工报销费用。(四)货币资金支出的其他控制企业除了制定货币资金支出的控制程序外,还必须对与货币资金支出相关的方面进行控制。主要有:1、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使用现金,尽可能多地使用银行转账方式支付款项。2、对现金支付量较多的部门建立备用金制度,实行备用金管理。3、企业所有的付款业务都要有合格的原始凭证,并经业务人员签字证明、主管领导批准,经会计部门审核后出纳部门才能据以付款。4、企业应指定专人签发支票等支付工具,并妥善保管,严格按票据顺序号签发。5、遵守银行的结算纪律,不得签发空头支票、空白支票、远期支票,不得出借支票,也不得将支票交收款人代签。6、款项付讫后,出纳必须及时在付款凭证上加盖“现金付讫”或“银行付讫”图章,以防止重付或漏付。7、对存出的保证金、押金和企业各部门的备用金等应定期进行清查核对.8、建立外外埠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本票、信用卡、信用证等其他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四、货币资金清查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分析(一)库存现金的清查应该采用实地盘点法。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地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对,查明库存现金是否账实相符。库存现金的盘点制度包括出纳人员自身随时进行的日常盘点和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两个方面。1、出纳人员的日常盘点2、专门财产清查人员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库存现金清查盘点报告”的一般格式如图1-3所示(二)企业与银行对账制度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的.为了保证银行存款核算的真实、准确,保证银行存款的安全,企业必须与银行进行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这是因为:第一,银行存款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它由银行负责保管。第二,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账项往来频繁,双方都可能出现差错。 第三,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多种转账结算方式,而在有些方式下是收银行完成收付后才通知企业的,如汇兑结算方式下的企业收款,银行贷款利息的支付,企业水电费、电话费等公用设施费用的支付,往往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企业财会部门迟收或没有收到这些银行收付款项后的回单通知,出现未达账项而不能及时入账或没有入账。由于银行结算凭证传递的时间关系导致企业与银行的入账时间不同,使企业无法准确掌握银行存款的实际数额。银行存款的清查核对是根据银行发出的“银行存款对账单”进行的。企业出纳员应随时根据银行的对账单及时与银行对账。如果企业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较少,银行提供对账单较迟的,企业至少应每月与银行对一次账。为加强对银行存款的监控,除了由出纳人员随时与银行进行对账外,还必须建立由专门清查人员负责的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银行存款复核、检查性核对制度。五、备用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分析备用金是财会部门按企业有关制度规定,拨付给所属报账单位和企业内部有关业务与职能管理部门,用于零售找零、收购零星商品物资或日常业务零星开支的备用现金。为了保证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有效实施,使业务职能管理和财务报销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本着既方便业务部门工作又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的原则,企业可以对有关业务或职能管理部门实施定额备用金管理制度。其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一)设置批准制度。对哪些业务实施备用金管理,应建立一个规范的申请、批准制度。(二)定额管理制度。对批准使用备用金的部门,必须根据需要事先核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备用金定额。由使用部门按核定的金额填制借款单,一次从账会部门领出现金,实际使用后凭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向财会部门报销,再由账会部门用现金补足其定额。(三)日常管理责任制度。备用金实质上也是现金,因此,使用部门必须对备用金指定专人管理,并明确管理人员必须执行的现金管理制度、按规定的使用范围和开支权限使用、接受财会部门的管理及定期报账等各项责任制度。(四)清查盘点制度。财会部门必须对备用金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清查盘点,防止挪用和滥用,保证备用金的安全完整。(五)审查入账制度。对备用金使用部门报销的所有票据,财会部门都要象对其他原始凭证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核后方能付款记账。致谢词本文从拟定题目到定稿,经历了两个多月。在此,首先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王春元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在写作过程中,王老师给了我许多的指点和帮助,和小组其他同学一样,我们很尊重王老师,因为他对工作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在王老师的悉心指导中,我不但学到了很多专业方面的知识,在写作能力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我谨向王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很感谢我的组员们,在我的论文写作中,他们与我的探讨交流,提出的宝贵意见,使我受益非浅!我在次深表谢意!参考文献[1]盛丽红,MBA论文范文:aa.sbvv.cn/mbalw,2007.7下半月刊,53页.[2]徐月英,《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规范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7卷第5期,第185至186页.[3]胡坚柱,《企业不相容职务岗们分离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才》,2007.8,第71至72页[4]李岩,《现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北方经贸》,2007年06期,第69至70页[5]肖闻捷,《加强货币资金控制防范资金安全风险》,《云南消防》,2003.12,第49至50页[6]张竞辉,《加强货币资金控制规范货币资金管理》,《天津经济》,2006.9,第68至70页[7]易爱莲,《浅析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及其内部控制方法》,《财经论坛》,2007年5月,第65至66页[8]于晓宁、杨印山,《加强企业贷币资金内部控制》,《现代企业教育》,2007年第4期下,第162至163页[9]范若联、邱菊,《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年6月(中旬刊)第362至363页
【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专注郑大考研辅导13年!提供郑州大学考研真题、考研资料、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参考书目、考研辅导班等郑州大学研究生院考研信息。No.1专业简介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工商管理学科代码:1202二、学科简介郑州大学的工商管理学科创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2000年获得二级学科“企业管理”硕士授予权。2006年,“技术经济及管理”和“旅游管理”分别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企业管理”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10年工商管理成为省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在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四个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为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形成了一支学科层次较高,年龄、学历、学位、学缘、职称、专业方向等分布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点先后聘请了4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研究员为兼职教授,创造了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本学科拥有会计实务等三个专业实验室、质量与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四个研究机构。近年来,工商管理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过河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三、培养目标培养品学兼优,具有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开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高层次人才。四、基本学制本学科基本学制3年。课程学习为1.5年,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1年。No.2招生人数和报录比从招生人数上来看,近三年是相对稳定的,通常在25人左右,报考人数小幅增长,报录比超过12,远超郑大平均报录比5,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专业。No.3复试分数线从近几年复试线可以看出,单科线已经稳定,分别为50和75,但总分线波动相对较大。想要稳进复试,总分应该保证在370分以上。No.4考试科目和题型【考试科目】初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经济管理基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复试科目:统计学加试科目: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考试形式】硕士研究生入学经济管理基础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50分。《管理学》和《西方经济学》各占75分。管理学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西方经济学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No.5专业课参考书目专业:120200工商管理学专业课初试考试科目:④802经济管理基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推荐参考书目:802经济管理基础(管理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2014年12月第四版),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微观经济学》(2016年12月第2版),王文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西方经济学》(2014年7月第6版),高鸿业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No.62021招生和报考情况预测郑州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学专业2021年预计招生25人左右,报考人数在400人左右,报录比为16左右,竞争非常激烈,建议报考该专业的考生积极备考。郑大考研网育博书店助力研友成功上岸!
随着在职研究生的发展,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受到了很多同学们的关注和青睐。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怀疑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到底有用没用?想清楚的了解一些,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怎么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1、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多且知名现在,全国各地区都有院校在招收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院校数量很多,而且实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例如,现在还在招生的院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等。这些院校的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只要是满足条件就可以报考。2、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有助于学习专业知识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更好的学习系统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更好的帮助自身使用发展。除此之外,同学们参加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学习,可以同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进行交流,帮助自己更好的积累人脉资源,进一步帮助自身事业发展。 3、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国家承认证书目前,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主要是通过同等学力申硕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两种方式进行招生,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硕士学位证书;通过非全日制研究生方式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可以获得研究生学历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这些证书都是国家承认和认可的,都可以帮助同学们升职加薪、考公务员、考博等等。综上,报考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还是很好的,同学们可以放心报考。目前,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正在招生中,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院校和专业等详细招生信息或者预约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可认证和不可认证的都能颁发获得什么证书呢?2020年心理学在职研究生统考都考些什么呢?
【来源:光明日报】“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 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 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 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 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 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 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 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 “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 “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 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 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 “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 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 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 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 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 “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 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 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 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 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 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 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 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 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 “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 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原题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暴露了什么》)(来源:光明日报)
“毕业论文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今年要求不能高于10%,过去都是低于20%。”即将博士毕业的蔡丽丽(化名)告诉记者,她所就读的山西大学今年对研究生论文的查重比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愈发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评估督导和监测的背景下,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话题频上热搜。3月以来,江苏、广东先后发布了2019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评议结果,加上2019年年底已发布抽检结果的河北,三省抽检共发现近两百篇“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1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对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发现问题突出的高等学校和研究院所进行集体约谈,要求“在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中问题论文的篇数和比例要大幅降低。”临近毕业季,研究生即将面临学位论文答辩。那么,历次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暴露了哪些问题?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相关部门、高校、科研单位该如何改进?创新不足,深度不够,结构松散,格式不规范——“问题论文”究竟差在哪儿“部分论文工作量有限,创新性不足;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缺乏可行性;论文结构松散,逻辑性不够,未凝练出重点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规范性不够,文字表达与编排问题较多。”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关于2019年度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的通报中,如是概括抽检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山东大学去年12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通知》,也印证了这个结论。该通知指出,综合近年来“问题论文”的专家评阅意见,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创新不足、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简单、工作量或实例单薄、选题不合理、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等方面。该通知还同时指出,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指导学生较多的导师易成为“问题论文”高发人员,部分学科成为“问题论文”多发领域。从公开的抽检结果中记者发现,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除存在选题、方法、结构、规范等方面的共性问题之外,还在专业学科、学位类别等方面呈现一些特点。“自然科学类学位论文存在问题的比率要明显低于人文社科类。人文社科类中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的学位论文存在问题比率要明显高一些。”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分析指出。“一般而言,新增加的学位授权单位或综合性大学中学科实力较弱的单位容易出现论文抽检不合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王传毅推断,专业性弱、门槛低的“软科学”更容易出现不合格的论文。据记者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中获知的信息,早在2015年的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教育学、艺术学门类的比例超过10%,管理学比例超过9%,法学超过7%,其他均在5%以下。此外,从江苏今年发布的结果来看,专业学位论文的不合格率为3.59%,虽比上年有所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学术学位论文1.57%的不合格率。“这个结果还是符合我们的感受和判断的。”北京大学中国博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陈洪捷教授分析,近些年来,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并在2017年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数量增加对质量控制产生了一定影响。高耀则认为:“不宜对学术学位论文与专业学位论文之间的不合格率进行简单比较或过度解读,因为二者评价标准不同。即使在专业学位内部,40多种不同专业学位在培养特色、培养规模、学位论文形式及内容要求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过程评价欠缺,分流机制不健全,朋友圈式答辩——“问题论文”是怎样产生的已通过答辩的学位论文为何还会出现上述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反映出极个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自律意识还需进一步强化,质量文化还需进一步培育。”高耀表示。据王传毅介绍,论文质量最常用的保障方式是答辩前的盲审和答辩环节。盲审一般送3位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通过后进入答辩环节。答辩由5到7位专家对答辩人的报告和论文进行评议和打分。然而,这一设计仍存在一定缺陷,给少部分人留下了可钻的空子。“博士答辩几乎是朋友圈的答辩。导师提建议名单,都是熟悉的朋友,很容易‘送人情’或‘放放水’。”湖北某高校的一位博士生导师透露。与此同时,“在我国,毕业答辩之后就万事大吉,没有对博士论文进行修改后再提交的要求。专家的意见只是在答辩时指出而已,论文已经定稿,不会进行调整完善,反正已经答辩通过了。而国外的博士生答辩后,要根据答辩专家以及匿名评审的意见修改论文,然后再正式提交。”武汉大学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的角度上,过程性评价缺失,博士生的综合考试、中期分流以及开题报告等关键环节很难真正到位,没有淘汰机制。”“往往自身学术标准共识度比较低的专业,论文更容易出现问题。”陈洪捷以管理学为例进行分析,“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等等,虽然都是管理类,但实际上专业差异比较大,这就导致无论学生、导师还是评审专家,对论文评判的标准也呈现多样化。”此外,陈洪捷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很“中国式”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论文不合格是因为评审专家认为选题与学科不相符,比如经济学博士研究的不是经济问题。这是为什么?这与我们的博士学位点制度有关。博士点申请难度很高,要求很高,有些学校的一些专业申请不到,就会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本专业没有博士点的导师会在相近或相邻学科中有博士点的专业带博士。结果就是,导师按本学科要求来培养学生,最后却以其他学科的名义报上去。这样的论文很容易被认定不合格。”严把“出口关”,强化导师责任,优化培养过程——提升论文质量重在全程管理“学位论文抽检制度在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倒逼学位授予单位走注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高耀认为。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已经采取了相应举措来完善和加强研究生论文和学位授予的管理,严把“出口关”。清华大学今年3月发布了关于学位管理和学风建设的文件,明确指出,指导教师(小组)应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加强全过程指导,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建议。山东大学在学位授予中增加了两个环节:一是“论文自审环节”,在每次授位表决前对已通过答辩的论文再次审核;二是“答辩汇报内容”,研究生在论文答辩时要对预答辩及外审专家的意见及修改情况作出说明。中山大学加大学位论文抽查比例,2020年博士学位论文将抽查50%、硕士学位论文将抽查20%。同时,该校还提出加强对考试招生全流程监督,建立“逐年考核、逐步分流”的培养模式。厦门大学2020年对研究生论文查重比例提出更高要求,将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由原先的“低于20%”调整为“低于10%”。许多专家学者在采访中都表示,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提升,“不能单靠外审论文代替内部质量控制,也不能用后置检查环节代替前置控制环节”,既要严把“出口关”,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严把“进口关”和“培养关”。“一篇论文是可以修改的,但是博士、硕士是要花时间培养的,视角、立场、理论、方法等是要花时间培养的。”武汉体育学院教授王岗在采访中反复强调导师的重要作用,“导师是第一负责人,要树立干干净净为学术贡献的思想才能培养好研究生”。记者注意到,教育部2017年印发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获取博士、硕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重要的社会文献。高校只有真正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报记者 柴如瑾 陈 鹏)内容:光明微教育、《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6日 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