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非常美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大多本科生想要读研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深造学习,将来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考研首先要确定好导师,这也是最重要的事,没有之一。很多人以为考上研究生后,还能像本科生一样去上课学习,这纯粹是理想主义的表现。当初笔者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事实并不这样。研究生顾名思义以研究为主,但是鉴于你的水平,研究生三年只需要你踏踏实实干活就足够了,不需要任何创新,创新成果那是博士水平,然后你拿项目资料来做毕业论文。从这里可以看出导师与研究生的微妙关系(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智慧文史”微信公众号)。导师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从企业签合同拿项目,然后将项目分派给自己的研究生。研究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的角色,导师会定期给你一部分奖金。研究生需要按照合同内容和研究课题方向完成整个项目,并定期向导师汇报,导师根据你的汇报内容给你大概的方向和指导。由于项目内容的不确定性,导师可能不懂你的研究内容,但是定期汇报你的研究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等你将项目完成,导师进行归纳总结,将创新成果移交给甲方,并从企业获取项目报酬。与此同时,你也完成了毕业论文的材料准备工作。从这里可以看出,研究生和导师更像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只不过员工更为廉价,像是没有劳动合同的黑工。但是老板直接决定员工的工作、论文成绩,甚至影响员工的个人生活。所以高校研究生是弱势群体,博士研究生更是如此,导师可以决定博士能否毕业,掌握生杀大权(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智慧文史”微信公众号)。所以全日制的博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包括精神、经济、思想等方方面面。近些年好多研究生不堪导师的压迫与剥削而走上极端就是最好的证明。有人说,研究生和导师更像是乘坐一条船的渡河者,导师说远方的灯塔就是胜利的彼岸,研究生负责摆渡,但是导师并不保证能否摆渡到彼岸。因此,研究生与导师不像师徒,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特殊的雇佣关系!

故强哭者

研究生:复试前给导师发邮件需注意6件事!不要拿未来开玩笑

研究生:复试前给导师发邮件需注意6件事!不要拿未来开玩笑,大家在复试之前,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和导师沟通,但是,老师和你不太亲近,也不知道老师的时间,这时,邮件也许是很好的交流方式,指导教师也可能会通过你的邮件给人第一印象,所以写邮件的时候请注意以下几点。一、邮件名称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几乎没有用邮件交流过,所以邮件的名字可能是申请QQ时使用的非主流名字,这是不可以的。当然,你也可以再申请一次邮箱,专门用来工作,可以看导师用的哪个邮箱,我自己也去申请,名字最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请告诉收件人是谁来的,邮件的标题是为了简单明了的表达目的。二、请勿群发如果要给很多人送的话,一定要省去麻烦,不要直接群发,从导师那里收到的邮件显示一系列收件人,如果你是导师的话,还想看吗?三、邮件正文本文的布局必须简洁规范,这是一封有学术意义的邮件,不能颜色鲜艳,字体大小统一,段落整齐,应强调的内容为粗体,每一段落不要超过10行,视觉上很累,另外,导师认为是用手机来看这封邮件的,发送前请自己用手机或电脑看,确认阅读体验良好。四、内容严谨写完了一定要仔细读几遍,也可以送别人读,请不要说出语言的逻辑错误或被误解的话,如果有学术上的专门名词的话,请一定调查相关资料进行验证,不能让导师认为学术不好。五、关于附件附件大多为简历和正文的备份,重要内容请务必反映在正文中,包括联系方式等个人资料,如果老师想打开附件的简历,正确地起名字操作就很简单了,请直接点击预览,千万不要压缩包,没有下载过的人后还会进行这多余的措施。六、复查请务必检查几次,确保没有问题地发送,如果自己不注意的话,有可能会忘记某个步骤,例如,附件错误,标题默认,可能没有插入附件。欢迎留言。

母曰

研究生,如何改善和导师的关系

答||经济观点『喜欢就点个关注吧』到了研究生这个阶段,不说要能够独立完成项目吧,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是要有的,就是不能像大学一样等着老师给你安排任务。我分析一下,你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大概就是由于上面的这种情况导致的,因为都是老师直接给你的任务,自己没有思考,究竟能不能优化,或者是老师这样是对的吗?而是老师告诉你,自己立马就去做了,但是要知道,老师毕竟也仅仅只是老师,他也有考虑不好的时候,而且这种情况不会是少数,因此,就容易产生矛盾了,你做了,但是他发现想法可能不是特别好,改一下会更好一些,于是你又得从来。其实很多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能一次弄清楚,老是改来改去,是不是故意针对我,太难相处了,其实,我觉得这不是你导师很难相处,而是态度严谨吧!你想想要是等你做完了发现不行,或者投出去了,期刊让你补实验,或者直接给你拒了,是不是更难受,花的时间更多,这样一次性做好,其实是节约时间的。那么如何缓解自己的这种抗拒情绪呢?◆第一、当然是多看,多想只有自己多看,多想了,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当老师给你抛出一个问题让你去做的时候,你就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讨论,两个人思考总是要比一个人思考要好的,争取一次就能把问题讨论出来,然后把解决措施都给妥善好了,这样大大节约后面乱变的时间。但是这多少有点理想状态的成分,做到付出的努力要非常非常大。◆第二、摆正心态毕竟自己没有想法,还是要老师给想法的,那就摆正心态,毕竟他是老师,和他闹矛盾,对自己没有好处,想想自己还要毕业呢!而且现在改总比反复被拒稿强,这样想想就会平衡许多了。要是一直抱着抗拒的心理,别说其他的,活你是逃不掉的,要毕业,还在老师那不讨好,划不来。

几且伪哉

研究生期间能否过得好,导师是关键

今日微博热搜话题“同济大学陆经纬”引起了广泛关注。陆经纬在2018年12月13日因为不堪导师的压榨,选择了跳楼自杀。陆经纬从2015年7月开始,每年365天几乎无休止地、无偿地为其导师陆琰君工作,且大部分工作与专业没有关系,而仅仅是为了导师自己的名利,期间陆经纬等了严重的颈椎病,并休克两次。但导师继续对其施压。并且导师要求陆经纬发表两篇和自己专业毫无关系的文章,威胁他不发表就不准毕业。这样的导师还不是一个,小编想到了2018年3月刷爆微博的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因为不堪导师重压,同样选择了跳楼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陶崇园的导师让陶崇园帮其解决各种私事并且逼迫陶崇园叫其爸爸。试问,哪个学生能受得了这种侮辱?研究生导师本是教导学生阅读文献,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导师把学生占为己有,让学生帮其干私事-买东西,取快递,送文件,修理家用电器。并且有的老师还强行在学生的文章上署名,良心稍微过得去的导师会署在学生的名字后面,有些导师还强行让学生给其第一作者,以便日后评职称。有的导师一直不让学生毕业,犹他大学的唐晓琳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犹他大学读了7年博士还是没能毕业,最后选择在旧金山金门大桥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她学术不过关吗?根本不是,是导师把她当成廉价劳动力,一直不让她毕业。如今,很多研究生都称自己的导师是老板,和导师不再是师生关系,而是雇主和雇员的关系。有良心的导师还会给学生一些项目补助,有的导师就直接不给钱还占用学生的周末时间。也不是所有的导师都不好,相信还是有很多好的导师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关爱着学生的生活。希望那些遇到奇葩导师的学生,下辈子能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吧。愿所有研究生都可以顺利毕业。

没阶

研究生选导师,需谨慎,这几点不可忽视!

读研要选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对你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要慎重。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其食不甘

赋权给导师,研究生权益如何保护?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答复称,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消息一出,“导师将自主决定硕博士毕业”话题很快被送上热搜。公众热议聚焦的是,赋予导师自主权没有问题,可研究生的合法权益谁来保护?如果导师职权不受制约,把决定硕博士毕业的自主权交给导师,可能会让研究生更“弱势”,并加剧导师和研究生的矛盾和冲突。对此,笔者认为,在赋权导师的同时,也必须赋权学生,面对不负责任的导师,以及导师滥用职权的行为,学生应有监督权、申诉权和选择权作为救济途径。前不久,教育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激励导师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意见”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把招生、培养、管理研究生的权利落实给导师,并以此提高导师的责任意识。从现实看,我国的导师制并不健全。一方面,从招生、到培养,再到学生毕业,导师的权力很有限。总体看来,导师只是完成学校、学院规定的“带教”任务,督促学生完成各项要求,并不能或者说没有太大空间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精细化培养;另一方面,导师的职权似乎又很大,不能对学生培养质量负责的教师,却可布置学生给自己“干私活”,学生对此往往很难拒绝,因为导师可影响评优、评奖学金、升学、出国留学等,在不少学校,导师被学生称为“老板”。显然,推进研究生培养改革,就必须把导师应该拥有的招生权、培养权、管理权交给导师,与此同时,也要对导师的权责边界做出明确的界定。应该基于利益回避这一基本原则,明确导师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谋私利,包括不得布置与完成学位论文无关的任务。而至于如何界定“是否有关”,这不是由导师说了算,而需要由教师伦理委员会判定。当学生质疑导师布置给自己的任务属于导师的私活,而与完成学位论文无关时,有权向教师伦理委员会进行举报、投诉,教师伦理委员会要受理学生的举报、投诉,并进行独立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处理。这就要求研究生培养单位,都必须成立能发挥作用的教师伦理委员会,能排除各种人情因素的影响,以教育标准、学术标准审理涉及教师伦理的师生冲突、纠纷,公正处理。这是保障学生拥有监督权、申诉权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时曝出学生与导师发生冲突事件,学生质疑导师“压榨”自己,但却投诉无门,有的学生由此作出极端选择。为促进导师提高责任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对导师的满意度,我国不少高校设立了学生申请换导师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实行的效果也不理想。除了导师阻止学生外,其他导师出于人情原因,也不太愿意接收。另外,中途换导师,对学生的学业来说,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少对导师十分不满的学生,要换导师,就变为一个人的战斗,并为此耗费很大的精力。健全学生选导师、换导师的机制,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从前述“意见”中关于“加强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完善分流选择机制”“完善研究生学业相关申诉救济机制,加强研究生合法权益保护”等的表述来看,主管部门已经认识到加强研究生质量监控,并非单方面的事。学校、老师应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学生也要有畅通的权利救济途径。对于学校、导师的不合理处理,学生有权申诉,对于这些申诉学校也需认真对待。离开了对研究生合法权益的保护,单方面放权给导师,非但不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构建良性的师生关系,反而有可能将研究生教育置于更尴尬的境地。这是需要在推进相关改革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的。(作者: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来源:光明日报

幻术师

研究生学姐告诉你,和硕士导师相处,只需要做好这些就可以了!

不管每年考研人数怎样变化,对于每一年的准硕士研究生来说,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非常关键,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在研究生三年期间和自己的硕士导师保持一个非常和谐的师生关系,毕竟这关系到自己整个研究生生涯的学习和成长。只是每年都会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感叹自己和导师有隔阂,导师不满意自己的学生,自己也不认可导师,所以导致自己的论文写作遇到很多的阻碍。而作为在读的研究生学姐我想说的是,这种情况在很多的研一新生中有曾遇到,不知道该怎样和导师有一个良好的关系,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能够对导师更加的赞赏。但其实想和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其实也挺简单,并没有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的简单,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获得导师的帮助,并且还能够很好地给自己一个比较满意的科研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要让你的导师知道你究竟是怎样一个性格的学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第一印象给予自己学生不同的态度,这是很多学生所忽略的,例如有的研究生比较的老实,如果遇到一些比较懒的导师,往往会把自己的很多工作全部交代给学生,而学生却并不会拒绝,就这样自己很多的时间都给了导师了。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导师的第一印象是独立、有想法的学生,不是那么的好说话,也不是那么的逆来顺受。同时,硕士研究生导师也不会故意地去压榨自己的学生,研究生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就喜欢压榨学生,这都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事情确实是研究生自己该完成的,而且也是我们应该自己积极去做的,对我们有很多的帮助,不要认为导师给自己分配工作就是在压榨,这完全是子虚乌有。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导师所分配的工作和任务,这样就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自己也能够有一个自愿去做的心态。此外,最简单和导师相处的方式就是科研成果,几乎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极为的喜欢能够写出高端优质的学术论文。如果能够在读研期间写出核心期刊甚至是C刊的论文,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所有的硕士研究生导师都会对这样的学生引以为傲,毕竟现在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写出这样的论文还是比较少的。所以这样的方式就是用实力说话了,硕士导师一定会结合你的实际给你更多的帮助。总之,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和自己的学生相处时,学生是最难做的,不知道该怎样去具体的行动,而以上这些方法或许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到每一位学生,但是一定能够为每一位硕士研究生和自己导师相处时有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帮助,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贝贝熊

给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回应:充分采纳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平,应有高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把学位论文的实质性创新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就在本周,教育部等三部门已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教育部透露,2020年下半年,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还将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来源:北京日报

研究生遇上“佛系”导师,读研变有趣了,学生:我就是自己的导师

现在毕业生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通本科毕业生想要找到一份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工作太难了。因此,有很多学生都选择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提高自己的就业优势,考研成功的学生都知道,会有导师带领我们学习,导师也是我们读研过程中最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觉得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选择一位学术大咖,那就一定会像他一样爱钻研,你选择一位佛系导师,那你就会发现研究生生活也非常欢乐有趣,如果你选择一位脚步不停,不断学习的导师,那么你一定也会接触更多学术前沿的课题。佛系导师和你之间“有趣”的问题什么是“佛系导师”,大家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一下,如果是我,我觉得佛系导师就是顺其自然,不会给自己“没事儿找事儿”的导师!那么何为“佛系导师”呢!其实就是没有学术研究,没有科研题目,很少发表学术论文的导师!第一种:我没有文章。没有科研成果遇到一位佛系导师,相信学弟学妹们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困扰!我们遇到的“佛系导师”很少或者基本不主动发表文章,科研成果。只会象征性的做一些来养家糊口。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少会有人主动去做一些什么。研究生也很少发表一些学术研究。第二种:我不会犯错,也不会挨批其他研究生会很怕和导师一起开组会,每次开组会需要向导师汇报近期所做的实验以及所得出的结论,有时候还会因为一点小错被点名批评,甚至因为还没有做好准备,会忙到“焦头烂额”。但在佛系导师的组恰恰相反,每次开会气氛都会异常的“和谐”,连一次像样的会议都没有。当我身边的研究生同学们充满指责和抱怨的时候,仿佛插不进话,我不会犯错,更不会挨批!第三种:导师不跟学生沟通,学生就是自己的导师其他研究生同学,一般找老师都是在讨论学术问题或者是在探讨论文的细节。我的老师一般都在“拉家常”,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不沟通。因为老师的“佛系”,导致研究生更“佛系”,和导师之间并没有太多共同话题。佛系导师在教学中有哪些弊端?不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根本就不上心可能在你刚开始读研,觉得导师准时下班仿佛是件好事,看着别的研究生焦头烂额的时候,仿佛庆幸自己选了这么一位“佛系导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就会发现,好像这位佛系导师并不怎么负责任!读研无趣,碌碌无为的度过研究生三年凌晨一两点,实验室仍然会有不少研究生在做实验。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是他们的导师逼得太紧,后来你才发现,如果就像你这样碌碌无为的度过研究生三年,那读研的乐趣又在哪儿呢?准时下班,可能会影响你今后的人生倒不是说准时下班不好,但有很多工作是需要负责任的。是需要完成之后才可以下班的,导师给你传授的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你今后的人生。在研三之前,从来没有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更不知道什么叫科研。选择导师对学生来说有多重要?从你选择导师的那一刻,就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选择一位合适的导师很重要,考研不是高考,不是选对了高校就选对了一切,也不是所有好学校里面的老师都一样负责任!选对导师很重要,可以说,考研选对导师比初试更重要,导师是什么样那你就一定与导师差不了多少!可以说从你选择导师的那一刻,就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选错导师“浑浑噩噩”,,一步错步步错研究生选择好的学校固然重要,但是选择错导师,一步错步步错!最初会影响你研究生三年,甚至会影响今后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的态度。选学校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课,选一个“佛系导师”将抱憾终身。听我一句劝,在选择导师时,一定要谨慎加小心,可以去了解一下老师发表过的论文,也可以通过认识的师兄或者师姐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了解一下导师,一定要在选择导师之前了解清楚这些,无论如何做到心中有数!初试结束,进入寒假倒计时,在这段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估分了解下考试的情况,如果复试有望,可以提前联系导师,在导师心中留下一个比较完美的第一印象!研究生生活辛苦吗?肯定非常辛苦,但在拿到毕业证书上岸的那一刻,心里一定是非常快乐。读研不仅要面对经济条件,年龄等各方面的压力,还需要每天搞科研,但当初选择读研不就是为了拿到证书,为之后的生活多作一些准备吗?如果遇到一个“佛系导师”,这三年可能会相当轻松,但是当你毕业的那一刻,你真的会感到一样轻松吗?!人生其实有很多重要的选择点,需要我们认真且努力的做准备,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如果考研之后,选择了一个佛系导师,且你不是那么自律,那你说这算不算是荒废。永远不要“高开低就”,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抓在自己的手上,每一次选择都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走错路,人生没有回头路!结语:在文章的最后,还是要奉劝大家,走到考研这一步不容易,大家在选择导师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在选导师之前多方面的考察一下,他可能不止影响你这三年,甚至会影响你今后的人生!今日话题:还有什么类型的导师不建议学生选择?#1月新年启航计划#

有滋有味

给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回应

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54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教育部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博士、硕士学位代表着一定的学术水平,应有高要求和科学的评价标准。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要对研究生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发表论文、撰写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把学位论文的实质性创新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就在本周,教育部等三部门已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培养单位要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教育部透露,2020年下半年,将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压实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和研究生导师责任,指导学位授予单位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分类制订不同学科或交叉学科的学位论文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真实体现研究生知识理论创新、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资格考试、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完善考核组织流程,丰富考核方式,落实监督责任,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还将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记者 任敏)来源:新华网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