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2019考研即将过去,马上迎来的是2020考研,现在是不是备战考验的你正在学习英语呢?过去我们总是能够看到不少考研进程中的“乌龙”,有很多不平等的事情发生,导致考生的利益受损,自己辛苦复习准备那么久,还没有一些投机取巧的人考得好,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考试规则在新的一年当中有所改观。1、招生单位必须要落实安全保密责任制,禁止再出现试题错装、泄密等事件的发生大家都知道,在过去,经常有试题错装,考题泄漏的现象,导致很多人在进如考场之后,答题顺风顺水,而一些好好准备的同学却答的并不好,这无疑会让好好准备考验的人寒心,严重伤害了考生的利益。因此教育部加大改革力度,倡导试卷的严密性和规范性,不能因为个人的利益而损害众多考生的利益。2、评卷时要集中封闭并多人分题审阅,确保客观准确评卷过程中要和高考阅卷是一样的要求,因为阅卷过程主观性强,各位老师的严格程度不同,为了更好的保证批阅过程不出现纰漏,教育部要求实行封闭式阅卷和多人分题评阅,可以减少认为主观性,力求客观公平公正,保证大家的衡量标准一致。3、在招生单位进行自主命题时,要做到严谨保密,不得简单下放,层层转交在一些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范围时,由于自身的不严谨造成了试题泄漏,出现了不公平现象,对于这一情况,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不得无视自主命题的重要性,不能简单地移交下层管理人员,层层转交,一系列过程过后最终导致试题被查看,从而有泄漏的风险。4、在复试环节,招生单位择优录取,不得按单位,行业,低于,学校层次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在以往的考试中,官僚作风严重,在整个考试进程中,尤其是在复试环节,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招生条件提高了复试门槛,导致优秀的考生被淘汰,还有人运用不正当手段,为了研究生学历,不顾其他人的利益,通过各种渠道手段进行一些交易。对于这些现象, 这一条政策的出台为众多考生营造一种公平的招生环境,让大家都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这些政策就是很多考研人的定心丸,大家可以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高等学府进修,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想!
时光流转70年,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成果: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为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研究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研究生教育大踏步发展的今天,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文件政策,高校作为政策执行者也是大动作频繁,让人感觉“风雨欲来”。明确导师的权责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教育部表示,研究生导师要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合理制定与学位授予相关的科研成果要求,破除“唯论文”倾向;实行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评价制度,严抓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学位论文答辩前,严格审核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培养单位要切实保障和规范博士生导师的招生权、指导权、评价权和管理权,坚定支持导师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博士生学业管理,增强博士生导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但在进一步扩大导师权益的同时,教育部也对导师的权益范围进行了限制。制定完善的博士生导师选聘办法,坚持公正公开,切实履行选聘程序,建立招生资格定期审核和动态调整制度,确保博士生导师选聘质量。健全导师分类评价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将研究生在学期间及毕业后反馈评价、同行评价、管理人员评价、培养和学位授予环节职责考核情况科学合理地纳入导师评价体系。考评结果将作为绩效分配、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作为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和招生计划分配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评价考核的教育、引导和激励功能。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将研究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不得放纵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不得侵犯研究生学术权益,不按实际贡献排序署名。不得讽刺、挖苦、辱骂研究生或有其他侮辱行为,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关系。此外,健全导师变更制度,明确导师变更程序,建立动态灵活的调整办法。因博士生转学、转专业、更换研究方向,或导师健康原因、调离等情况,研究生和导师均可提出变更导师的申请。重点发展专硕事业教育部发布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表示,优先新增国家发展重点领域、空白领域和亟需领域的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向专业学位倾斜。西部地区、民族高校在申请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时,申请条件可降低20%。已获得学位授权自主审核资格的学位授予单位,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工作的意见》增列学位授权点,不参加本次新增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实行导师动态调整机制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上的各项举动,或许更能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决心。天津大学从2014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进行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全面实行博士生入学“申请-审核制”,对研究生进行分类培养,打破导师终身制,实现导师资格向导师岗位转变,并率先提出导师岗位与职称“脱钩”,对师德失范人员实行一票否决,严禁上岗。而华南理工大学自2012年起开始探索导师资格与招生资格的分离,尝试开展导师年度招生资格审核,该工作已连续开展9年,在调动研究生导师培养积极性和提升导师培养质量意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深圳大学自2014年全面实行导师资格遴选(确认)与招生条件审核相分离的制度以来,深圳大学每年博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为75%-80%,硕导的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一般为70%-75%,基本达到了以适度竞争激活导师队伍活力的制度效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分流机制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在对导师提出更严格要求的同时,天津大学将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关口前移,加强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在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培养关键环节,以及学术规范、学习年限等方面,明确质量标准,开展考核评价,实施分流选择。这一举措旨在严格培养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及时调整和选择发展方向的空间,避免临近毕业退出导致学生时间成本的损失,以及学校和导师教育资源的低效利用。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间,共有超过30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退学名单,涉及学生数量超过1300人,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是清退的主要原因。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超过全日制博士 (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的学籍管理作出分类处理。江苏大学发布《关于公布2020年4月研究生学籍清退名单的通知》,决定对李**等35名研究生清退学籍并做退学处理。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大学已对该校至少60名硕博研究生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陆续至少有15个学院发布《关于给予部分超期研究生按退学处理的公告》,对所属学院的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这次清理所涉研究生数量规模不小。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这次学籍清理至少涉及93名研究生。被清退显然不是学校和学生愿意看到的结果,该举措虽然残酷,却是有效控制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分流机制。质量始终是研究生培养的唯一落脚点,“严进严出”应是高校管理的常态,这既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大学严谨治学的应行之义。排查近5年硕博学位论文对研究生质量的严抓,不仅体现在清退分流上,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更能体现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决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发布《关于开展学位论文规范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该校近五年硕博学位论文正式进行全面排查,并复核近五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学位论文的过程管理。扩大推免及非全日制招生比例纵观近年高校发布的招生章程,能明显发现名校专业硕士的录取正在逐步向非全日制转变。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专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决定了专硕针对在职人员招生更妥帖,也更合适。有专家表示,“非全日制是专业硕士的未来发展趋势”。数据来自青塔,特此鸣谢!如有侵权
文/小赵老师的分享(欢迎分享转载)考研已经成为大多数大学生学习的动力,因为考研不仅能找到好的工作,还可以受人尊敬,薪资也挣得高,总体来说对个人的发展都特别好。在现在的大环境中,考研已经成为一个大趋势。这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学生的一致选择,今年参加考研的人数高达400万,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的,如果你想要考研成功,首先你得有一颗恒心,在考研的路上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遇到挫折就退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述了一下研究生的“福利”。1、不是全天上课的学生招生的规模将被逐渐扩大,我国的研究生分为全日制以及和非全日制,但是这两者的研究生是相同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最后都是一样的,最后的效力也相同。可能有的人会觉得非全日制的学生毕业证的含金量会不够,但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统一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而且两者的培养学生都是相同的。所以这次国家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研究生的考试,规定了要扩大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生的比例,从而避免人才的流失。2.对研究生的论文检查严格。相信大家都知道前段时间研究生抄袭论文的新闻,此新闻一经发表,就引得众多网友的议论。其实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考研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是当你真正进入到研究生的行列后,你就会发现读研要比考研难度大太多了。现在的大学生也很难当,对于研究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了。所以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要对那些学习不合格的研究生让其退学,并且各个学校现在也对毕业论文管得特别严格,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有抄袭的现象,立马就被吊销学士学位证,后果将会不堪设想。3.增设专业学位类别。一些学校大部分只开设十分热门的专业,但是现在也要发展重点的领域专业,可以符合规定专门设立该专业的学校,自己学生需求量相对来说比较大的领域,可以增设新的学位点。那么增加只有新的专业学士学位的类别,才能增加我国广大学生的选择机会,这对于我们想要考研成功上岸的学生是及其有利的!教育部一致“认可”的五种好专业,考研身价培增,学生:太棒了!教育部“批准”的教师基本准则,细心与耐心,都不可少教育部“声明”,公务员和研究生的差距在哪里?老师:各有利弊教育部对研究生的“分类”,2年和3年的区别在哪里?学生:差别太大
前不久传来「中传考研全面改革」的消息,不少双非考生(甚至嘟嘟自己)都对此表示一丝丝担忧,是否对「本科背景不好」「无科研经历」「跨专业考研」的考生表示劝退……1、改革变得更加透明考研复试面试的环节也会评判考生在考研之前积累的优势,最终根据「初试分数+个人优势+复试表现」决定录取更优秀的那个人!之所以中传的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因为把「自身优势」这个环节刺裸裸的明着摆出来,这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嘟嘟知道自己本科双非比不上本科985,同样的分数进复试也会心虚,但你把这个明确作为一个限制我就会觉得:小老弟,你这不是欺负人吗!!!因此大家一时也产生诸多猜测和抱怨,比如:如何确保公平,避免某些人走关系等等……一时让嘟嘟联想到「20考研改成线上复试」的时候,那时网络争议比这个大得多。但实际落地执行下来,嘟嘟并没有看到不公/作弊的声音。学生都能知道的风险,学校方为了规避只会用更严格的措施来应对。面对考研改革的大趋势,本科背景有优势,有一定科研、奖项经历的人也别着急偷偷笑。既然能够把原本只是凭各老师主观判断的「个人优势」,明确作为一个招生审核环节单独拧出来,那就意味着一定会有一个客观的评分规则。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生招生的改革整体是在变得更加透明和公平。而且学校越好,就会越公开公正,因为在这种大背景下想要搞其他隐藏手段的风险和成本会更大。同时这种明确的方式也激励了大学生努力变得更加优秀!2、不要给别人否定你的理由我们都喜欢把考研称作第二次高考,但考研和考研有很大的不同。就像嘟嘟以前说的,高考是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而考研每个人的起点并不相同。你的本科学校是985/211吗?你的本科学校是42所双一流吗?你的本科专业是一流学科吗?本科期间你参加过国家级或国际上的竞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吗?本科期间你跟随老师做过国家级基金项目,或在本领域发表过论文吗?你的英语六级、托福/雅思过了吗?上面的6个问题,你的回答里面有多少个「是」呢?这个社会,本就有形形色色的“不公平”,有时候我们还什么都没做,与其他人的差距就如此之大了。原生家庭,我们没法回炉重造;大学的表现,21考研er现在也没太多时间去弥补。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那就是全力做好当下的事情,把初试复习好,初试拿个尽可能高的分数把别人甩开,考个初试第一就不信学校还不要我(PS:选择也相当重要)!3、双非上岸考生分享关于复试中的材料评议,今年双非上岸上海交大的同学就分享了他的心得:今年上海交大复试就加了材料评议,觉得很公平。考研本来就是选拔更优秀的人才,既然其他人比你更加优秀,那就只能服输。嘟嘟,我已经上岸交大了,看完了所有评论,我决定激励一下同学们。我是河南的,去了省外的双非一本,大学四年虽然没有拿过比较大的奖,但是勤勤恳恳搞学业,认认真真做好该做的事,没有荒废大学四年。我觉得学校设置的「材料评议」和「推荐信」是想看看大学四年有没有荒废掉,你和本科的师生关系如何,如果本科跟导师的关系都差到没人愿意写推荐信(这应该是极少数中的极少数,老师们绝大多数都愿意学生有个好前程),那到了硕士阶段岂不是更恐怖?既然别人跟你考了同样的分数,大学四年又比你努力,如果输了有什么不服气的呢?!大学里面的竞赛,社会实践人人有参与的机会。我家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村,农村娃没啥特长,但我觉得我大学四年至少本科学校给了我很多公平竞争的机会。既然不好好把握,就不要怨别人不给机会,想想你曾经快乐游戏快乐玩耍的时候别人在流汗流泪,所以不要那么大怨气了,从此时此刻更努力才对,没过六级的争取这次能过,考研英语初试复试都特别特别重要。同学们一起加油吧,不要输了之后才觉得后悔曾经,曾经流的汗水总有一天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机会,曾经偷的懒总有一天要付出代价。研究生改革是趋势,不过这个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今年中传的模式不大会全面铺开。不管怎样,好好复习,初试拿高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永远是王道!!!最后,大家在复习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习状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呀!
今年很多省份和院校都有公布关于考研改革的信息,不少院校的难度都有所提高,近期深圳大学和江苏省也传来研究生招生改革消息,小伙伴们赶紧来看一下!深圳大学考研改革01初试自命题科目调整2021年,深圳大学将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1、所有全日制专业统考考试科目原则上不再选用英语二、改为选用英语一;给大家上一份17年到19年英语一和英语二难度比较图,看历年的平均分就知道英语一和英语二的难易程度了!对于前期准备英语二的考生,如果英语确实一般,考察英语一没有绝对把握时,建议大家换一所考英语二的学校。2、除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专业选用数学二以外,所有全日制理工医专业不再选考数学二,改为数学一;虽然数一数二在难度上也有区别,理论上数一大于数二,但近难度几年区别不大。如果说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是可以进行概率论和高数知识点的学习。但是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建议大家还是可以考虑其他学校。3、除教育部有相关特殊规定以外,所有相同专业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自命题考试科目一致,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差异于复试阶段再行体现。02招生专业调整除了初试科目调整外,一些专业设置也有调整。我校将新增机械(核工程)、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不再招生;部分原非全日制专业,如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转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同时,积极争取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招生规模,更好服务鹏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上内容节选自深圳大学研究生官方公众号江苏省考研改革扩大专硕招生规模。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目前全省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2020年将达到6:4。内容节选自教育部官网,原文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192/s222/moe_1741/202007/t20200714_472682.html考研改革趋势分析近期已经有2所学校和2个省份,公布了2021研究生招生改革相关信息。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些消息中透露的研究生改革趋势。1、专硕扩招。安徽省的改革方案里面提到: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逐步提高到70%。江苏省改革方案中提到: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点规模,目前全省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2020年将达到6:4。2、专硕英语二改考英语一。深圳大学的此次初试科目调整,将所有全日制专业统考考试科目原则上不再选用英语二、改为选用英语一;在此之前,安徽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部分专硕专业,也将原本的英语二调整为英语一。3、复试改革。中传的改革重点就是复试这块,只要通过国家复试线,就有机会参加复试;复试的考核标准是:初试成绩+材料评议,不再只看初试成绩。深圳大学也表示学校将从复试环节,进一步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特长、创新思辨、道德品行、综合能力等进行考查。21考研的小伙伴们不要因为这些改革而乱了复习阵脚,虽然政策在变,但我们还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来以应万变,初试成绩仍然是一个自己实力强有力的证明!而对于22考研、23考研……准备考研的小伙伴来说,在本科期间也要注重提升自己——考证书(起码四六级证书要拿到)、参加活动获得名次、发表论文、不挂科……
#2021考研指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之后,不断有高校和省份发布公告,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中国传媒大学提出破除“唯分数论”,安徽省提出深化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其实,教育大省江苏省也有发布公告,着力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个人认为,在这次改革公告中,需要考研同学注意的主要有两点。(1)扩大专硕招生力度在此前,我国两大最高学府之一就提出:增加专业硕士和学术博士招生的模式。江苏省在此次改革中,也呈现出相同的观点,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和革新上下功夫。目前江苏省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5,改革后的招生计划将变成6:4。简单来说就是,增加将一部分学术硕士的名额转给专业硕士。江苏省的高校非常多,单省会南京市就有多所985、211高校,也是很多21考研考生想去的地方。这一改动,可以说会涉及非常多的备考考生。个人建议:如果想要保证考上的概率,可以选择性放弃学术型硕士转为报考专业型硕士。(2)“双师型”培养模式关于培养模式,这个肯定是入学之后的。但是,既然动了考研的想法,大部分人就会坚持到考上,要不然也不会有二战、三战的考生。所以,关于培养模式的改革,还是非常有必要说明的。有高校在未改革之前,就实行“双师型”培养模式。但是主要是少数,集中在一些实力比较强的高校。普通高校还是以单一导师为主。所谓的“双师型”简单来说就是,你除了要接受校内导师指导之外,你还有再接受一个校外导师指导。校外导师一般是企业或者研究院的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高级人才。变为“双师型”之后,你既需要接受校内导师安排的任务,也要完成校外导师给安排的任务,会比较辛苦一些,但是学到的东西也相对多一些。当然也存在校内导师放养的可能,只需要在本校学完课时,后面就是跟着校外导师学习,临近毕业时候回学校准备。如果运气比较好,校外导师会推荐你工作单位或者升学,省去很多时间。目前,江苏省教育厅与34所任务高校签订40项任务书,细化分解改革任务。在保证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质量也加强监管。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纳入评优和抽检范围,此前都是优先抽查学术型硕士。以上就是关于改革的信息,如果想增加考上几率就选择专硕吧。此外,培养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可见江苏省此次改革力度之大,涉及之广。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不要因为信息落后,导致功亏一篑。
华东师大考研内容突然改革,难度增加,要不要降档换学校?如今各大考研院校已经陆续公布了考研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很多专业考研内容突然改革,考生之前的准备可能清零,对于部分专业的考生也许要考虑更换学校或专业的问题。那么,目标院校考研改革,难度增加,但是自己又一心想在名校读研,要不要降档换学校呢?不盲从他人意见,酌情降档换学校,这样的聪明考生才能考研成功!最近一位报考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的考生和小水聊起考研择校的问题。今年华东师范大学考研改革,内容多有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要数古典文献学,内容全部变成了文学基础和作文,之前考的文史基础和古汉基础不考了。而这位考生的情况是,她本来报考的是国际汉语学院的文字学,但今年该院的文字学考研内容也有所变化,变成了846语言基础,和文学系考的内容一样。这一改变就增加了很多语言学的内容,而她对语言学一窍不通。在看了一段时间的语言学之后,发现华东的考题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她觉得自己读研的概率比较渺茫,这难度突然增加了不少,往年是不考语言学部分的。而得之这个情况的时候,她的本科老师也给了她意见。老师给的意见是让她降档换一所能考上的学校,比如上海师范大学就很不错。由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文字学统招只有两人,换到上师大的话,名额也多出不少,考上的概率更大。再者,上师大的难度也要比华东师大小很多。对于她的情况来说,降档换学校的优势要大于坚持考华东。而且她本身对语言学不感冒,复习起来非常吃力,而且要加那么多参考书,她也觉得来不及。因此,要是担心自己在初试考不出好成绩,无法一战成硕的话,是可以降档换学校的。不过,也不要以为上师大难度低一些就掉以轻心,难度的高低只是相对的。上师大的很多专业复试线都在380以上,不容小觑。相信今年也要不少考生和这位同学一样,因为考研更换学校的问题纠结。有的考生只想在985名校读研,也就是所谓的名校情结,自己又不愿更换学校,那么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得从以下方面做出让步了!01、在学校不变的情况下,适当更换专业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文学专业招收研究生分为中国语言文学系和国际汉语学院。考生报考的专业一样,往年考试内容不同,侧重点也不一样。但今年全部变了,都是一样的考研内容和考察方式,可能在复试中有所区别。所以考生可以在学校不变的情况下,更换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02、在同档次考研院校里,更换考试内容相近的院校有的考生备战考研可能已经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白费,考生可以在同档次的学校里,更换考试内容一样或相近的院校,这样的话,考生不需要再去学新东西,只是侧重点变了而已,这样复习起来事半功倍!03、先复习半个月,考研报名前酌情更换学校如果考生既不愿换学校,也不想换专业,那就在考研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先试着先复习半个月,看看自己能不能把新增加的考研内容吃透,然后再酌情更换学校与否。如果考生对考研院校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还是降档换一所有把握的学校,也可以把自己的本科院校当作兜底院校。并非是让考生随便找一所学校读研,而是适当降低一个档次,比如985名校换211大学,这样读研成功,学校也不差,以后就算考博的话也容易一些!你会因为考研内容改革而更换学校吗?有人说,读研的学校是双非的话,就算你再努力,考博的时候是没办法去211或985名校的,对此,你认同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高考被民办三本录取,但父母觉得学校太差,让我复读,要同意吗?是什么让985名校女博士选择跳楼自杀?怪不得那么多人不愿考博!为何211或985大学在研究生录取时,不愿要专升本的考生?
#2021考研指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召开后,各大高校及省份官宣研究生招生改革。从安徽省教育厅发布研究生教育改革到中国传媒大学官宣破除“唯分数论”再到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研究生教育改革,可见研究生招生改革已成为趋势。近日,深圳大学也公布了考研招生改革方案,改革力度也是非常大。1 专业设置调整此前,个人多次推断专业硕士会扩招。在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专硕招生比例中得到验证,这次在深圳大学的招生方案中再次得到证明。在21招生中,新增机械(核工程)、学科教学(生物)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但应用化学专业不再招生。部分原非全日制专业转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如法律(非法学)、学科教学(体育)、现代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扩招:积极争取教育硕士、法律硕士、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不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2 初试调整(1)专业课2021年,深圳大学将全面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除教育部有相关特殊规定以外,所有相同专业的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自命题考试科目一致,其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差异于复试阶段再行体现。(2)公共课考英语的全日制考生全部由英语二转为英语一。全日制理工医专业由统考数学二变为数学一,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这两个专业依旧选用数学二。3 复试调整关于复试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主要包括2点。个人认为:有往申请考核制方式转变。(1)学校将从复试环节,进一步对学生的专业素养、研究特长、创新思辨、道德品行、综合能力等进行考查;(2)扩大各招生学院(部)的自主权,各招生专业可在招生专业目录的备注栏对考生提出专业背景和能力要求,吸引优秀生源报考,为选拔专业化复合型优秀人才提供参考依据;此外,该校还公布:初试只提供考试大纲,不提供参考书目;复试只提供参考书目,不提供考试大纲。这使得考生的专业课备考难度在一定程度增加,而公共课的英语和数学也是大幅度提升难度。再加上复试可以对考生提出专业和能力要求。较往年,难度大概提升3个等级。由此可以看出研究生教育改革,招生优质考生的决心和力度。以上就是关于深圳大学研究招生改革的信息。可以预见改革已成为趋势,但是如何改革,目前还不明确,但是改革的目的是招收优质考生。相信在接下来院校公布招生简章的高峰期,各大高校或多或少都会有改革。赶紧转给身边需要的人吧,让他们提前有个准备。
2021年的考研报名在上月底已结束,考研学子们也进入了紧张的备考冲刺期,满打满算也就40天左右的时间了,因为疫情原因,今年考研的学子们可以说真的是在拼自学和自律能力了。从报名统计的数据来看,考研人数依然还在增加,即使研究生扩招,竞争压力也不小。研究生学历相比于本科,确实有其优势,薪资待遇、就业平台、入编机会等等都比本科生要强很多,但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学生毕业论文、导师指导行为、专硕学硕、全日制与非全的不公等等。因此,教育部也开始重点关注研究生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最近接连发出了多条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文件。一起来了解:教育部发布消息,研究生教育制度迎来改革!复试上岸几率更大了?教育部发布消息,"研究生"培养迎来改革?4点变化是关键!要了解一、矿大专硕研究生招生比例教育部在不久前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从这一规定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点,一是研究生确实还会扩招,但扩招的对象并不是所有学位,而是专业学位(专硕)。所以未来5年专硕的上岸率可能会比学硕大很多,如果不是奔着学术研究去的,专硕更注重于就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大部分研究生来说其实是更为科学的选择。二是在专业设置上会紧跟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需求,也就是说考研学子在选择报考专业时也要好好考虑下,结合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合理报考,而不要仅仅为了获得研究生学历而选择考研。二、明确导师指导行为教育部在近期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导师在研究生毕业上有一定的决定权。准则对导师指导行为的具体内容包括:坚持正确思想引领(最重要的是对于导师“师德”的规定);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确保复试的公平性,今年考生复试上岸的几率或许能提高不少);精心精力投入指导(避免只挂名不露面、师而不导的行为)、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等等。同时明确了导师指导行“十不得”,划定导师指导行为底线,包括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物;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内容。这份准则的出台对于导师的行为更好地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近几年,国家对于学位论文的质量把关是越来越严,也有不少高校对“学术不端“的研究生进行了清退。教育部最近出台的文件里也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规定导师和校方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违规者将进行处理。因此,不少高校在政策的推动下也逐步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全面排查。不少同学表示本科毕业论文的检查也严格了很多,被论文支配的感觉不好受。没关系,研究生期间你将会被支配的更多,也许多支配几次你就会习惯了,事在人为,既然能通过努力考上,那么只要努力,毕业还是不难的。对于教育部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中的相关规定,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01中国传媒大学考研改革备考中途考纲修改,这是考研人最怕遇到的问题。而作为备战中传的同学来说,恐怕已经见怪不怪了吧。20考研就在改革,很多中传考生都是最后几个月换更换新的参考书,但是今年的情况似乎更加特殊。近日,中传突然发布了硕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办法及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无论是考试形式还是备考内容都有重大改革。简单来说,是两方面内容:1.初试考试形式和内容有重大变化对于人文社科类专业,以主题写作和人文社科基础为核心设置自命题考试科目。其中主题写作也就是150分钟内要写一篇2000-3000字的论文;人文社会基础考文学、文明史、哲学、媒介和社会四个部分,主客观题都有。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自命题科目可以看出题目更加灵活开放,考察内容也更加多元。但是对于考生而言,复习没有方向,题型无法把握,论文更是烧脑,自然不再是考背诵就能应付了。对于今年考研中传的同学来说,只有一句祝你平安了(手动狗头)。2.复试占比更高,考察更加严格和实质化达到国家线即可进复试,必然有大量考生进入复试,同时也有极大复试被刷的可能,初试嫣然真的只是一个资格考试了,复试的重要性变得极其重要。这里的材料评议环节更是让很多考生头疼,大部分考研生没有过人的成绩,更难谈得科研能力,在当下教育现状面前,符合这些条件的同学大多已经保研,这种综合评定也有可能间接强化本科出身在复试中的隐形占比。02中传改革是否预示其他学校也会改革对于不是备考中传的考生,或许也在担忧,是否自己报考的学校也会进行类似于这样的改革。说到这,不得不联系到不久前大大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批示了。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之后的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又进一步释放了加强研究生教育,深化改革创新的讯息。可见,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必然要进行的,其实这么多年也一直在进行,但是毋庸置疑近几年是改革的关口和风头。03大势所趋,但要具体分析,冷静应对但是正如很多考生抱怨的那样,改革可以渐进,不喜欢激进。个人认为今年的形势下,大部分学校不会像中传一样来得这么突然且彻底,但是一定会陆续释放出更多的改革信息。加重复试的考察是一直的方向,今年也是如此,可能很多学校都有采取类似加大复试考察力度的举措。再一个考试内容的改革也是要具体专业具体对待的,文理工有所不同,但是文科类的专业课特别是传媒类的专业,往后的改革方向大概率是类似中传的。总之,改革是大势所趋,中传第一口是螃蟹对于文科类专业具有参照意义,文理工改革自有不同,复试重要性会持续加大。改革会有过渡期,但是不会太长,已经在路上。最后,还想和还未准备考研或者即将就读大学的同学谈一谈,从中传的考研改革来看,有一种研究生教育倒逼本科教育改革的意思,其实还是和之前一样提倡的提升本科质量,提倡综合发展,提倡广泛阅读等是一样的理念。现在的考察标准,越来越淡化初试的分数,初心自然是希望我们的大学生不要再指望着大学不好好学,通过考研来改变所谓的命运。再一个,越是社会浮躁,越是要能沉淀下来;信息越是碎片化,咱们越是要静下心来读书。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