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要读研又考虑学费问题的小白们,你们是不是也考虑过研究生三年到底需要自费多少呢?毕竟自己长大了,周围的同学都步入了社会,也许他们短期内存不到多少钱,但他们至少可以保证不再从家里拿钱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而且工作一段后,他们攒的钱可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看着就挺潇洒的。其实,读研三年基本不需要家里为你准备多少钱,除非你是那种平时花钱就很大手大脚的人。以下几个方面将会是你经济的主要来源:一、学校学费补贴。读研阶段,学校都会设立奖励机构,有些学校学费会补助一半,有些学校还是全额资助的。所以学费并没有你本科时候的多。二、国家生活费补贴。学校每个月会根据国家标准补助生活费用,这个根据学校情况而定,至少吃的方面基本得到了解决。倘若你感觉这些还是不能满足你,那么下面的奖励就要看你实力和运气了。三、科研经费。研究生阶段你会跟着导师做项目,自然经费还是很充裕的,加上你寒暑假留守的话,导师都会给予你一定金钱奖励,鼓励你好好做实验写论文。四、科研成果奖励。这个奖项一般根据你的研究成果而决定的,有可能奖励几千,也有可能奖励几万。关键看个人实力了。以上几项补贴加奖励,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求学,生活费是够用了。倘若你想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请客之类的话,那你可能要让自己辛苦一点了,增加自己的挣钱技能,比如家教。五、兼职挣钱。兼职虽然很多时候是不建议的。毕竟浪费那么多的时间却换来极少的收入,但是也是增加自己收入,提高生活品质的一种方法。家教,利用自己的知识挣钱,也是可取的。总的来说,其实读研究生三年,只要你够上进,肯吃苦,你的生活费学费还是不用担心的。积极上进,好好打造自己。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有幸请到两位国外考试的大咖来分享经验,对自己有高目标和高要求的同学们,一定要看过来。一位是来自韦林托福、雅思课程标准课的制定者许乃夫老师,另外一个是来自美国ETS托福项目经理赖苏闽女士。谈到ETS,我先给大家做个介绍。ETS(EcationalTesting Service美国考试服务中心)是全球领先的非营利组织,热衷于完成我们的使命(英语内容),来提高全世界人民的教育质量和公平性。我们致力于提供创新而有意义的评估方案,改进教学,拓宽教育机会并提供政策信息,是世界级语言考试。许乃夫老师谈研究生访学的注意事项1. 时间规划每年的研究生选拔海外访学项目都会在新学期开学10月份左右由学校下发文件,要求学生报名。报名材料包括:外语水平/证书,是否参加奖学金计划,平均GPA,申请方式(学校推荐或自主申请)等申请相关材料,具体可以参看学校下文文件要求。因此,要赶在10月份雅思、托福出成绩,例如要达到访学语言成绩要求雅思6-6.5分、托福80分-105分。需要预留3个月-6个月的学习、刷题和考试时间,一般来说考2或3次。最佳学习时间是考完研究生考试之后,1月——9月这个区间段学习雅思、托福,保证出分,顺利完成访学的申请工作。2. 对申请时语言成绩的理解1)无语言成绩第一:无语言成绩的合作院校也是有效的合作院校,但是没有做语言要求的话,你一定会在访学期间遇到语言障碍,影响访学交流的效果。第二:无语言成绩要求的合作院校,最好查询官网,看下院校介绍、专业介绍和大学排名和专业排名,已确认真实有效。2)桥梁课程所谓“桥梁课程”指的是语言学习,类似于预科学习。一般来说,国外的语言学习都是按照周计算培训费用,学费大致在1000-1200美金每周(根据每个州和当地的要求不同)。建议:在国内学好语言,省钱。3)有语言成绩要求学校排名和专业较好的学校才会对访学提出高的条件。例如:托福105分,雅思6.5分,这是国外研究生入学的中等要求。语言水平高不仅能帮助同学们大量进行文献阅读和查收,更重要的是当你写论文和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对语言水平的驾驭要远远高于国内研究生。3. 案例分析梁某同学,2010年本科就读于江汉大学历史学系,2016年考上云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史硕士。2017年托福90+的分数,导师直接推荐就读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费雷斯诺分校美国史硕士。乃夫老师经常给学生讲一句话: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就像在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一样,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位同学在大学二年级就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200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三等奖,2009年湖北省翻译协会首届笔译竞赛三等奖。一句话总结:学英语,要趁早。赖苏闽(Sumin)对托福考试的介绍1、托福考试介绍托福考试不同于其他考试,在于它是一个综合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在写作和口语方面,你会发现它和阅读、听力是结合在一起的。在Writing 和Speaking里有综合口语、综合写作,会同时考核阅读能力、听力能力,并把它结合到说和写的技能上进行考核。通过读和听来获取的信息,写或说的形式,从而进行体现。这也是为什么托福考试听力占很大比的原因。不管听和写作也好,都会接触到听力,听到文章、对话,通过读和听获取的信息。除了阅读部分没有涉及听力,其他三个部分都有涉及听力,但为什么这样设计考试呢?因为:1. 初衷:帮助大家完成留学、交流的目的,对于非母语的学生更需要什么。2. 托福研究员进入学校、各种场景、亲身体验,完成TASKS所需要的语言要达到哪个程度。再根据这个所需要的程度,在反推到我们的考试中设计考试。所以,托福考试是一个evidence-based tasks(以论据为依据的考试任务)。 托福是一个高度的仿真的考试,它的场景的设计,语言出现的顺序、包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种种场景设计出来的考试。考托福考试包括学术知识都是有涉及到的,完托福考试的人在国外没有很强的不适应感。2.托福考试的特点托福考试考试顺序是先考阅读,而托福阅读的内容又为托福听力考试提供了背景阅读信息。在相同话题的口语和写作中非常注重考生的话题延伸、语言使用。对于中国考生相对较低得分的口语来说,整体水平比全球考生要低1分。那么这1分的差距在哪儿呢?作为韦林托福标准课的制定者,资深托福雅思教师,2011年出访美国ETS并获得培训证书的许乃夫老师来说,这1分主要在考生的表达(Delivery)。托福口语评分标准The two key features that characterize delivery are clarity of speech and pace. Pronunciation, stress, and intonation most often determine the clarity of speech in a response. The rate of speech, length of utterances, and the degree of hesitancy or choppiness all factor into the pace of a response.——选自于Propell Workshop for the TOEFL iBT Test的口语评分标准决定表达的两个要点是表达的清晰度和节奏。语音、重音、和语调决定了回答的清晰度。回答的速度、长短和是否有停顿和卡顿决定了回答的节奏。许乃夫老师建议各位同学采用ETS的官方指南(OG,OfficialGuide)为主,并且以past papers(真题)进行验证,分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方位提高自己。特别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来说,选择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每天坚持一点点,进步带来大改变”。2011年许乃夫老师在ETS培训并获得证书 2014年许乃夫参加ETS托福培训并获证书
2019年第171期 总第1081期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材料与能源学院分论坛第一分会场报 告 一:电沉积铁-锌镀层的结构和组分以及与聚合物涂层的粘结性能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09:30-10:00地 点:21教105会议室报 告 人:Ievgen Kolesnyk副教授报告人简介:Ievgen Kolesnyk副教授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是乌克兰土木工程院院士、维也纳科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属、聚合物、复合材料涂层科学与工程,发表论文44篇,申请专利4件,撰写专著3部,作会议报告20余次。报 告 二:同步辐照TEM、TKD、高分辨二次离子质谱仪在核材料中的应用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10:00-10:30地 点:21教105会议室报 告 人:刘军良博士后报告人简介:刘军良,毕业于牛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Chris Grovenor 教授、Sergio Lozano-Perez 教授和Angus Wilkinson教授, 研究方向为核材料的辐照损伤与腐蚀机理,不锈钢中马氏体相变机理以及多种微观表征技术(NanoSIMS, (S)TEM, EELS/EDX, EBSD/T-EBSD, SEM/FIB等)的开发与应用。发表包括Acta Materialia, Ultramicroscopy,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等顶尖杂志论文18篇。报 告 三:微观尺度原位探究氢对先进金属结构材料纳米力学行为的影响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10:30-11:00地 点:21教105会议室报 告 人:王栋博士后报告人简介:王栋,1989年9月出生,201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14年硕士毕业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硕士期间在亚琛工业大学钢铁所以及于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做过研究助理的工作。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在德国联邦材料测试研究院任职全职研究员。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挪威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氢至材料失效的分析研究,着重于纳米尺度的原位研究手段以及后期的先进电子显微技术的使用。并通过聚焦离子束切割微型立柱和悬臂梁来探究新型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目前为止在Acta Mater., Scr. Mater., Intermetallics, Mater. Sci. Eng. A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报 告 四:吹气法小孔泡沫铝的制备、表征和性能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11:00-11:30地 点:21教105会议室报 告 人:王宁珍 博士后报告人简介:王宁珍,2009-2013年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13-2018年于清华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期间曾在法国里昂应用科学院做交换博士生;2018-2019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泡沫铝的制备、表征、性能和应用。主要关注动态吹气法制备小孔径泡沫铝,并成功将泡沫铝的泡孔尺寸降低到均匀的1mm左右,建立了相应的气泡形成数理模型;利用X射线断层摄影技术对泡沫铝的三维泡孔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泡沫铝在大密度范围内的压缩性能,及泡孔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理论关系。读博期间曾获得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学术新秀、国家奖学金、中国材料大会的优秀论文奖、《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的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及荣誉。第二分会场报 告 五:富磷型金属磷化物电催化剂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09:30-10:00地 点:21教210会议室报 告 人:蒲宗华博士后报告人简介:蒲宗华,重庆人,于2018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从木士春教授。2018年12月至今在加拿大魁北克国立科学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于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电化学能源存储和转换中的应用等方面,包括(1)电解水析氢/氧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2)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以及相关电催化反应研究。(3)氮气还原和二氧化碳还原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在金属磷化物及碳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催化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以及催化剂的种类、结构、形貌和组成与其性能的关系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已在能源、材料、化学等国际著名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63篇,引用 >4300次, H-Index = 34,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6篇。包含Angew. Chem. Int. Ed.、 Energy & Environ. Sci.、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Appl. Catal. B-Environ.、Chem. Mater.、J. Mater. Chem. A等。1篇论文选以封面论文刊出(J. Mater. Chem. A, 2016, 4, 15327-15332)。报 告 六:非贵金属化合物在电催化中的应用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10:00-10:30地 点:21教210会议室报 告 人:邹雨芹助理教授报告人简介:邹雨芹,湖南大学助理教授,岳麓学者。博士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催化、有机电催化合成。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41篇,包括Adv. Mater. 3篇、Angew. Chem. Int. Ed. 2篇,其中高被引论文7篇。报 告 七:有机/无机光功能材料合成、光物理及其应用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10:30-11:00地 点:21教210会议室报 告 人:朱晓林 博士后报告人简介:朱晓林,男,生于1987年9月,中共党员,美国化学会以及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本科、博士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师从于朱红军教授。2015年1月-2017年5月,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从事访学研究和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非线性吸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的表征,合作导师孙文芳教授。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新泽西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有机/无机半导体材料的高效光催化,合作导师鄢勇教授。2018年9月-至今,在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合作导师鄢勇教授。至2019年8月,申请人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8篇,包括J. Am. Chem. Soc.; Nat. Commun.; Chem. Commun.; J. Mater. Chem. C; Inorg. Chem.等。根据谷歌学术检索,申请人论文SCI累计引用330余次,单篇最高引用106次,H-Index为11。博后期间,先后荣获美国化学会年会的Travel grant award;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的Outstanding Graate Mentor;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的Excellence Graate students and Postdocs award。报 告 八:高质量TaSe2薄层的可控合成及性能研究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11:00-11:30地 点:21教210会议室报 告 人:邓娅 博士后报告人简介:邓娅 ,2012年于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于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随后于2017年12月至今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低维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应用,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二维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的合成及光电学性能研究。已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Sci., Adv. Funct. Mater., Nano Res., Small, J. Phys. Chem. C, RSC. Adv., Chinese Phys. B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西南大学含弘青年学者论坛人工智能学院分论坛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8:00-12:00地 点:6教师元讲堂报 告 一:微机电系统技术智能化的血管支架报 告 人:陈行博士报告人简介:陈行,先前任职和任教于全球顶级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2012年博士毕业于国立全南大学微纳技术国家实验室,荣获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以及“博士优秀论文奖”。2012年到2016年分别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犹他大学的电子计算机工程学院任职。长期致力于将微机电系统与医学的交叉融合,已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被引用两百余次。担任多家SCI期刊客座主编。报告介绍:心血管疾病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致病和致命疾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最为常见临床治理手段之一。支架是金属管状植入物,可永久性的置入并支撑打通狭窄血管恢复血运。然而,金属支架在动脉内的存在会导致各种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如高灌注综合征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在这里,我介绍了智能支架,不仅是一种医疗植入物,而且开拓了基于MEMS技术的自诊断和自治疗功能。自诊断支架与微型压力传感器集成,均基于医用级不锈钢,可无线读出血管内血压作为支架内并发症的诊断指标。智能支架的设计和构造满足工程和临床要求,同时证明其与标准介入手术兼容。热疗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利用局部施加热应力来抑制新生内膜增生。一种无线射频功能支架与基于MEMS温控器被集成开发,并应用热疗法来抑制支架内再狭窄。本报告还将讨论这种植入式传感器的封装技术,并揭示了封装后偏压大小和占空比对传感器寿命的影响,建议了系统灵敏度和可靠性之间的设计权衡。报 告 二:词嵌入、文本表示及多模自然语言生成报 告 人:胡飞博士报告人简介:胡飞,西南大学博士,南京大学访问学者,西澳大学博士后。从事深度学习研究并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近三年来以一作身份发表SCI期刊论文5篇(其中二区3篇,CCF推荐B刊论文1篇、C刊论文2篇)、CCF推荐B会论文1篇,主持重庆市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主研国家自科面上项目1项。报告介绍:介绍近年来研究内容及未来研究计划。以深度学习算法和模型研究为主,并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本报告包含词嵌入、文本表示及文本分类、多模自然语言表示及多模自然语言生成等内容。报 告 三:同步辐射光源衍射数据的自动分析报 告 人:刘霁亮博士报告人简介:刘霁亮,美国东北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现就职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美国)的国家光源中心-II的助理研究员。报告介绍:X光衍射技术在研究材料的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实验室X光,同步辐射光源能够产生极高通量和相干性的X光,这使得人们在短时间内能够采集大量的高质量的实验数据。运用光源产生微米级光束对不同的生物组织,包括神经细胞,植物细胞和大脑切片,进行扫描。通过对微光束扫描的衍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观察到目标分子在活体组织中的结构变化。例如,神经细胞中神经髓鞘在朗飞节附近的结构变化,木质纤维素在不同茎干组织中结构变化,还有淀粉纤维素在阿兹海默症患者不同的病兆区域的结构变化。这些结构变化为理解目标分子在活体组织中的功能性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处理光源数据的过程,NSLS-II的大部分线站每天能够产生几百GB甚至TB级别的数据,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数据,人工对实验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已变得不可行。因此,自动快速的处理实验数据已经成为新一代光源最为紧迫的需求之一。本报告还将讨论自主开发两个X光衍射数据的重构软件。一个是X光衍射图像修复软件,这个软件通过自动识别衍射图像的对称性,修复数据的瑕疵和坏点。另一个是分析软件,主要针对掠入式小角散射数据。通过采集多个入射角数据,再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迭代拟合,最终从掠入式小角散射提取出正确的小角散射数据。这些软件实现了对于特定衍射数据的自动分析。报 告 四:基于多媒体融合的多目标定位与追踪报 告 人:钱馨园博士报告人简介:钱馨园,本科和硕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进入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攻读计算机博士,并于博士期间赴意大利FBK研究所进行了为期2年的学术交流。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多目标定位于追踪,麦克风阵列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报告介绍:说话人跟踪是当前多传感器信息融合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广泛应用在视频会议、智能环境、人机交互、机器人、安防监控等需要对对象进行实时跟踪的领域。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方法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脸或人体跟踪方法分别利用说话人的音频信息与视频信息估计说话人的空间位置,己成为解决说话人跟踪问题的基本手段。但这些方法仅利用了单一的音频信息或视频信息,无法有效识别和排除跟踪过程中的干扰。例如,摄像机采集的图像容易受到视频遮挡、姿态变化和人物交错等因素的影响,而在强背景噪音或房间混响的情况下,利用声源定位进行说话人跟踪的准确性也大为下降。因此,我们提出了利用音频视频融合的方法,去定位和追踪多目标。报 告 五:半实时三维视觉系统报 告 人:余锦泽博士报告人简介:余锦泽,毕业于东京大学电子情报研究所博士课程。本科清华大学数学系,硕士法国巴黎高等理工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工程系。后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从事过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研究。在图像处理、图形学和计算机视觉学等领域发表十几篇期刊及会议论文。曾作为共同作者在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过图像处理相关书籍。现于东京大学始发的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明星公司MUJIN担任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工程师,从事项目研发与项目管理工作。研发成果已经用于中国和日本的多个大型自动化项目中。作为第一发明者和共同发明者拥有10余个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专利。报告介绍:作为机器人的眼睛和感受系统,工业机器人视觉在机器人自动化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一部,也是复杂环境机器人运动规划的依据。作为对精度和实时性都有要求的机器人视觉系统,其对算法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容错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本报告根据报告人在工业视觉产品研发中的经验和研发经历,讲述工业视觉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以及报告人的研发成果。报 告 六:基于近似动态规划与增强学习理论的输入受限系统最优跟踪控制方法报 告 人:张坤博士报告人简介:张坤,东北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控制、自适应动态规划、强化学习与优化算法。目前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三十余篇。担任《IEEE Tra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 on In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Access》,《Neurocomputing》,《Applied Soft Computing》,《Circuits,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和《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中国控制会议,美国控制会议,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审稿人。是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学生会员,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会员,获得2018年Elsevier期刊杰出评阅贡献奖。报告介绍:对一类连续时间非线性仿射输入受限系统,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近似动态规划与增强学习算法的最优跟踪控制方案。针对非渐进稳定的参考轨迹动态,首先通过增广技术,根据系统动态和参考轨迹构建新的跟踪系统,从而将最优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求解最优调节控制问题。其次针对性能指标函数,通过设计新的积分型效用函数代替传统的二次型效用函数,实现带有饱和边界的最优控制策略。最后结合单评价网络结构,设计了新的神经网络更新率,实现了算法的实施与运行。该设计克服了传统最优跟踪控制方法的应用局限性和自身严苛的假设要求,通过采用神经网络结构和修正的梯度下降方法,根据Lyapunov 理论,保证了算法实施的有效性。最后通过两个仿真例子验证了设计的最优跟踪控制方法。报 告 七:复杂系统中信息交互的局域约束描述 报 告 人:张齐博士报告人简介:张齐,荷兰莱顿大学,洛伦兹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信息描述。主要研究内容是从统计物理的基本模型出发对复杂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储存进行统计力学描述并且找到与其对应的物理意义,从而为理解以多变量耦合以及多约束限制为主要特点的复杂系统信息特性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内容介绍:复杂系统作为新的研究方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复杂系统中的信息交互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无论是大脑里的信息传输, 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大规模社交网络中的实时通讯, 对复杂系统中的信息传输研究,不仅是对原有的信息论的拓展更是对复杂系统本身的特性进一步了解。本次报告将从统计物理的角度出发,利用统计系综对复杂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相互耦合的信息源与信道进行描述,对复杂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使用局域约束进行描述,并找到在不同约束条件的系综描述下复杂系统的信息极限。为理解以大脑神经网络为代表的复杂信号源与复杂信道提供新的理论工具。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数学与统计学院分论坛报 告 一:组合中的Hopf代数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9:00-9:30地 点: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4楼 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李舒啸博士报告人简介:李舒啸,约克大学博士,约克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基础数学,主要研究代数组合学中的Hopf代数。报告介绍:代数组合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是Hopf代数。Hopf代数是一个向量空间与两种运算:乘法和余乘。许多组合结构上都可以定义Hopf代数,包括洗牌代数(shuffle algebra),对称函数(symmmetric functions),置换群的表示(representations of symmetric groups)等。我们将介绍Hopf代数的基本性质,然后讨论几个具体例子,研究它们的乘法公式,对极映射,自对偶,偏序,以及peak algebra。报 告 二:欧拉多项式和超越统计量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9:30-10:00地 点:25教14楼 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韩斌博士报告人简介:韩斌,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博士报告介绍:Stembridge的公式通过二次变换相连置换peak多项式和descent多项式 .用排列的cyclic peak 和 excedance 来考虑这个公式. 通过考虑基于 excedance 优化的欧拉多项式, 我们证明一系列由置换统计得出的多项式。我们的方法包括置换枚举技术, 其中包括从置换到Laguerre histories 的经典双射,组合生成函数的连分式展开。报 告 三:外形约束下的贝叶斯非参估计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10:15-10:45地 点: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14楼 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庞丽雪博士报告人简介:庞丽雪,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博士报告介绍:在统计推断中,一个基本的问题是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找到合适的概率模型。贝叶斯统计假定数据和未知参数都服从某些概率分布,也就是先验,所有的推断都基于后验分布。如果未知参数的维数是无穷维的,我们称之为非参。贝叶斯非参估计(BNP)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在这个报告中,我们主要介绍在外形约束或者说不完全数据下的贝叶斯非参数估计。通过回顾一些常用的BNP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三个模型上,主要结果包括给出后验分布的渐近一致性以及收缩率,以及如何从后验分布中抽样的算法。报 告 四:求解非局部问题的一种准确且高效的数值方法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10:45-11:15地 点:25教14楼 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赵微博士报告人简介:赵微博士于2018年于马克斯普朗克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当前作为博士后在香港城市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系进行计算数学与湍流燃烧的交叉学科的研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无网格径向基函数方法,快速算法,以及非局部问题等等,相关的结果发表在AMC,CMA,以及AMM等国际期刊上。报告介绍:由于空间导数在不连续处不存在,基于偏微分方程的数学建模方法不适于描述多裂缝和带跳跃的问题。近些年来迅速发展的非局部理论为不连续问题提供了更为广义的建模方法。在该理论下,经典的偏微分方程模型中的空间导数被积分型算子所取替,该积分行算子被称为非局部算子。在数值模拟非局部模型的过程中,数值实验往往由于计算效率低下而被迫中止。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将介绍一种基于无网格径向基函数的数值方法,称之为局部径向基函数伪谱方法。这种方法和已经存在着的数值方法相比,无论是精度还是效率都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基于这种方法,我们进一步对更为复杂的非局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科技论坛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分论坛主 办:西南大学承 办:人事处、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8:30地 点:隆平楼204报告厅报 告 一: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降水时空调配与丰产节水机理报 告 人:王云奇博士报告人简介:王云奇,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作物高产高效栽培与逆境生理研究及农业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篇,主持基金2项。小麦季干旱缺水和玉米季后期低温是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面临的两大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减灌和玉米季深松调配麦玉体系降水分布的机理,探究了品种间混作稳产机制,明确了栽培管理御逆生态生理机制。报 告 二:水稻叶片不同类型细胞对强光的特异性响应机制报 告 人:熊海燕博士报告人简介:熊海燕,女,32岁,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植物学系博士后。主持国际自然基金及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等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3篇。目前主要从事水稻叶片单类细胞组学研究。植物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研究首次发现了水稻叶片不同类型细胞对强光的特异性反应,并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和深度测序等确定了支撑这种反应的分子原理。它将为研究植物光合作用及其强光应答的人们开辟新的领域。报 告 三:玉米籽粒大小性状的遗传结构解析及候选基因挖掘,助力高产、稳产转基因玉米新材料的创制报 告 人:刘敏博士报告人简介:刘敏,女,四川农大玉米所博士。从事QTL定位、GWAS分析;农杆菌转化玉米机理等研究。荣获研究生国奖、四川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篇,专利5项。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保证高产、稳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籽粒大小是决定籽粒产量的重要性状,结合QTL定位和GWAS分析挖掘产量相关的候选基因,将高产基因通过MAS育种或批量转基因技术获得高产品系至关重要。报 告 四:控制玉米侧芽休眠的关键基因和分子调控网络报 告 人:肖玉国博士报告人简介:肖玉国,英国邓肯大学遗传学博士,美国唐纳德植物科学中心博士后。主要从事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与分子调控网络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在New Phytologis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刊物发表SCI论文5篇。玉米与其祖先大刍草相比分蘖明显减少。分蘖由侧芽发育而成。在玉米里,侧芽形成不久后很快进入休眠状态。我们通过对两个玉米分蘖突变体的研究揭示了控制玉米侧芽休眠和分蘖生长的关键基因和分子调控网络。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资源环境学院分论坛时 间:2019年11月10日(星期日)8:30地 点: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35教201教室/35教202教室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承办单位:人事处、资源环境学院报 告 一:全生命周期评价(LCA)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报 告 人:陈文昊博士地 点:35教201教室主讲人简介:陈文昊,男,博士,2007-2011年 南京农业大学 学士,2011-2012年 都柏林大学可持续能源与绿色技术专业硕士,2013-2017 都柏林大学生物系统工程博士;2017-至今就职于都柏林大学/爱尔兰国立生物经济研究中心 。先后参与多项爱尔兰国家级和欧盟重大课题,作为项目参与人参加爱尔兰农业部研究基金项目1项(E-ruminant);国际民航组织可持续航空燃油与减排项目(CORSIA);作为LCA课题组负责人参与项目欧盟信息化与自动化农业项目1项(Smart Integrated Livestock Farming)以及欧盟‘地平线2020’研究项目2项(AgroCycle以及Valumcis)。过去3年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包括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等。研究方向: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等方法评价与管理不同生物系统工程,农业和食品供应链,以及循环经济系统的综合可持续性(包括环境,社会与经济三方面)。具体研究课题如下:1.不同农业食品供应链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例如产品环境足迹类别规则,企业环境足迹产业规则)和贸易活动对供应链的综合可持续性影响。2. 各产业和生产系统的循环经济模式,例如农业和食品业,航空业,城市固体废物,污水处理 和城市的整体可循环性变化。3. 基于不同原料的生物燃料供应链(例如能源作物,废物,海洋资源)以及生物燃料对运输业的可持续性影响,特别是对航空业的作用。报告介绍:1.LCA概论:基本构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2.LCA在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贸易与合规中的作用3. 集合自身研究经验介绍LCA实列报 告 二:光化学法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报 告 人:叶訚博士地 点:35教201教室报告人简介:叶訚,男,博士。2008-2012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2014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2015-2018年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技术系学习,获博士学位。过去四年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兼唯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论文5篇。研究方向:叶訚博士主要从事光化学法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报告介绍:报告人研究了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光化学法去除:1.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在光催化法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对二氧化钛纳米管阵列的制备、其理化性质对微量有机污染物光催化法去除效率的影响、背景水质对系统效率的影响以及反应机理等做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系统效率的思路;2.提出了利用红光-亚甲基蓝光敏化体系协同降解染料和微量有机污染物,为微量有机污染物的源头控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报 告 三: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的膜污染形成机制与控制的研究报 告 人:程鸿博士地 点:35教201教室报告人简介:程鸿,男,201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2015年,获得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UCAS)硕士学位(UCAS-KAUST双学位项目);2019年,获得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三篇,并参编Elservier出版的书籍一部。研究方向: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研究。主要方向为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以及膜污染控制。报告介绍:膜污染阻碍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的应用。通过对13个独立运行的AnMBR的膜污染的大数据分析,我们鉴定出膜污染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微生物。并通过Sloan中性群落生态模型(Sloan neutral model)的分析,证明了膜污染形成过程中,中性漂变起主要作用。基于该结论,我们采用CuO和ZnO纳米颗粒来抑制膜污染的产生。通过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的方法,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深入地探究了该纳米颗粒抑制生物污垢的机理。该研究揭示了膜污染形成的机制,并提供了一种抑制膜污染的方法。报 告 四:城市形态的环境效应:测度与启示报 告 人:宋伟泽博士地 点:35教201教室报告人简介:宋伟泽,男,清华大学博士,博士后,香港理工大学可持续城市发展研究院访问学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研究方向:1.城市形态变化对环境、能源、气候、社会、经济的影响;2.面向公共政策的地理数据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空间统计模型的应用研究;报告介绍:本报告将介绍城市形态学的相关概念、城市形态测度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地理空间视角下环境问题研究的侧重点,特别是城市形态变化对环境变化的影响机制;并将分享两个实证研究案例。报 告 五:旱地豆科绿肥提升土壤质量及降低环境代价的潜力与机制报 告 人:姚致远博士地 点:35教202教室报告人简介:姚致远,男,博士。2008-2012年在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2012-2015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学习,获农学硕士学位;2015-2019年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学习,获农学博士学位,其中2018-2019年在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土壤学专业学习。过去四年在Soil & Tillage Research,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和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6篇。研究方向:植物营养与环境报告介绍:主讲人研究主题为在传统种植模式中引入豆科绿肥如何改善土壤质量和降低作物生产的环境代价。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测数据和模型评估,分析在目前气候条件下不同豆科绿肥对旱地麦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影响及未来储存潜力,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命周期评估法明确豆科绿肥降低小麦生产过程碳足迹的效果。通过对多年田间定位试验土壤有机碳的物理分组,比较绿肥和对照处理下不同有机碳组分的变化,明确绿肥提升土壤有机碳的机制和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再以小麦高产和麦收后非根区土层低硝态氮残留量为标准,确定绿肥的氮肥替代潜力。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构建绿肥优化管理模式情境,结合多种模型和生命周期评估法发现,绿肥优化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其氮肥替代潜力降低小麦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上述研究表明,种植豆科绿肥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并通过促进土壤固碳和替代氮肥降低在不同气候情境下小麦生产过程的环境代价,是面向未来可持续田间管理的优选措施。报 告 六:土壤反硝化方法学与反硝化机制研究报 告 人:秦树平博士地 点:35教202教室报告人简介:秦树平,男,1983年9月生, 博士。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土壤学与环境科学主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32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19篇(包括中科院分区一区论文12篇:SBB 8篇, EST、Water Research、Geoderma与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各1篇)。获发明专利授权两项。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与中科院院长奖,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河北省与福建省杰青、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金山学者”特聘教授与福建省土壤肥料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为土壤反硝化方法学与反硝化机制。具体包括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创新;硝酸盐、可溶性有机碳与氧气等关键因素对土壤反硝化脱氮总量与产物构成的微生物调控机制;深层土壤硝酸盐淋失阻控机制与技术;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减排机制与技术等。报告介绍:本报告主要涉及本人近五年的具体学术创新与贡献:1. 创新了土壤反硝化研究方法,为土壤反硝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2. 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发现:高氮投入抑制厚包气带农田表层土壤N2O还原酶活性,而有机碳源匮乏深层土壤反硝化脱氮的限制因素,为降低厚包气带农田N2O排放提供了理论依据;3. 发现了深层土壤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电极电子进行反硝化脱氮,为靶向移除深层土壤NO3-提供潜在的技术途径;4.发现了土壤微生物好氧产N2现象,为土壤氮损失过程提供新的认识。报 告 七:宁夏沿黄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权衡关系和社会-生态驱动机制研究报 告 人:吕荣芳博士地 点:35教202教室报告人简介:吕荣芳,博士,女,2009-2013年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学士,2013-2016年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硕士,2016-2019年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博士,2018-2019年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联合培养博士;作为重要参与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41371176),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一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创新人才培养项目(lzujbky_2017_it91)。在地理学领域知名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篇,包括Land Use Policy、Applied Geography、Computers, 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等。研究方向: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和影响机制报告介绍: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取的各项产品和服务,是连接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福祉的桥梁,其可持续供给对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沿黄城市带为研究区,对产值生产、碳储存、碳固定、污染截留、防风固沙和娱乐文化六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分布、权衡关系和驱动机制进行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然后利用SLEUTH模型和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数据对未来30年间不同城镇扩展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模拟预测,探索不同管理政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为研究区不同子区的区域发展规划提出建议。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 纺织服装学院分论坛时 间:11月10日(星期日)8:30-12:00地 点:45教101报告厅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承办单位:人事处 纺织服装学院报 告 一:一维合成/天然纤维及其应用报告时间:8:50-9:20报 告 人:陈靖禹博士报告人简介:陈靖禹,博士,澳大利亚籍。2007年获得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由诺贝尔奖得主Prof. Alan G. MacDiarmid和吉林省跨世纪科学家张万金教授共同指导)。2007-2011年,在德国亚琛工大德国羊毛研究所和柏林工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至今,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IFM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天然纤维的研究与应用,一维纤维在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CS Nano,J. Mater. Chem. A, 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等SCI刊物上发表22篇学术论文。兼任Textile Research Journal、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ChemElectroChem等期刊审稿人。报 告 二:一维电纺丝纳米纤维及其在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报告时间:9:20-9:50报 告 人:李振宇博士报告人简介:李振宇,博士。2007年获得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博士学位。同年留校担任讲师,2011年晋升副教授。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5月在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1月在四川恒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研发总监。主要从事一维纳米纤维在气体(压力)传感器、超级电容器、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吉林省(四川省)科技厅项目、成都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等多项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刊物上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英著作《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Electrospinning Technique and Unique nanofibers》;2015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入选成都市人才计划青年创新项目。报 告 三:非织造材料的声学性能研究报告时间:9:50-10:20报 告 人:杨涛博士报告人简介:杨涛,博士。2019年获得利贝雷茨技术大学(捷克)纺织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9年受聘利贝雷茨技术大学纳米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于2017年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声学实验室访问学习;于2018年初在法国勒芒大学声学实验室访问学习;于2018年秋在日本京都工艺纤维大学访问学习。主要从事纤维材料的声学以及热学性能的研究。重点研究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再生纤维等纤维材料的声学和热学性能探究,以及这些纤维材料在吸音以及隔热方面的应用。在Textile Research Journal、Applied Acoustics等SCI刊物上发表了10余篇学术论文。报 告 四:姜黄素喷墨墨水的配制及对纺织品的着色和功能改性报告时间:10:30-11:00报 告 人:周宇阳博士报告人简介:周宇阳,博士。2018年12月获得苏州大学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博士学位(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在瑞典University of Bors博士生联合培养)。2019年1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功能性生态纺织品材料和环保可持续纺织品加工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纺织品生态加工技术,生物基功能性着色剂的应用,纳米技术,分子合成与改性等。参与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竞争项目等6项,主持江苏省普通高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leaner Proction, Dyes and Pigments等SCI刊物上发表15篇学术论文,获得授权专利2项。报 告 五:先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报告时间:11:00-11:30报 告 人:贾浩报告人简介:贾浩,博士。2019年获得东华大学大学纺织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6-2018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前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与化学系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2019年3月在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仿生太阳能集热纺织品,先进纺织基柔性电池,新型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重点研究领域为高性能电池电极及隔膜材料的设计与制备,及其在柔性电器件方面的应用。以第一作者在SCI刊物上发表13篇学术论文,其中6篇1区,4篇2区,累计IF=67.4,论文引用数超200次,h指数=10。报 告 六:功能纤维材料个人研究进展报告时间:11:30-12:00报 告 人:陈凤翔博士报告人简介:陈凤翔,博士。2017年获得湖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今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卓百博士后,高精尖博士后),合作导师江雷院士。主要从事纤维材料功能表界面研究,包括功能蚕丝纤维及制品、彩色碳纤维、高抗紫外芳纶纤维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1项,主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多项项目。在ACS Nano,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ical Communication,Applied Surface Science,Textile Research Journa等SCI刊物上发表29篇学术论文。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生物学研究中心分论坛报告时间:11月10日(星期日)9:00-12:00;15:00-18:00报告地点:蚕学宫报告厅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报告一:多响应性金属纳米颗粒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报告人:韩斐博士报告介绍:多响应性金属纳米颗粒材料在纳米光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将具有温度响应性的高分子材料与金属纳米颗粒相结合,制备出具有温度响应性的等离子体纳米凝胶或纳米核-卫星结构,研究其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可逆光学性质,并利用‘光镊’研究其单个核-卫星结构的光学性质。除此之外,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引起的局域电磁场增强效益在纳米光电学和单分子光电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报告中还对量子点和配位聚合物在防伪领域和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进行广泛的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动态信息存储的不可复制的防伪标签。报告人简介:韩斐,男,2010年6月本科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2013年6月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同年10月国家公派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化学专业博士,师从Justin Gooding教授;2017年7月取得博士学位。随后回国跟随福州大学青年千人郑远辉教授进行博士后工作研究至今。报告二:共生菌群调节树突细胞视黄酸信号参与免疫反应报告人:张宗德 博士报告介绍:动物出生后免疫系统功能性成熟依赖于共生菌群。我们研究发现肠道特定真菌定殖刺激RALDH+CD103+CD11b+亚群树突状细胞从肠道黏膜固有层向淋巴结迁移,诱导CD4+T细胞分化,产生肠道黏膜固有层趋向性CD4+T细胞,同时诱导淋巴结高内皮静脉结构变化。淋巴结高内皮静脉表达多种粘附分子,地址素分子及趋化因子CCL21,是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结的必经通道,其结构的完整性对于免疫反应至关重要。菌群失衡损害免疫平衡构成多种疾病的基础。“卫生假说”被用来解释日益升高的过敏性疾病(食物过敏,哮喘等)。其核心理论为:伴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转变导致共生菌群变动引起免疫失衡。我们发现长期摄入抗生素诱导小鼠菌群失衡,导致分泌视黄酸RALDH+CD103+CD11b+亚群树突状细胞在淋巴结比率升高,产生食物抗原特异性IgE和IgG,出现食物过敏反应。报告人简介:张宗德,男,201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获得预防兽医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进入清华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至2016年在芝加哥大学病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加入南京大学模式动物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共生菌群与免疫系统发育。报告三:白血病高通量药物筛选系统的开发与精准医疗的实施报告人:张贝贝博士报告介绍:白血病是一种由造血干/祖细胞病变导致的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由于其异质性强、患者生存率低且易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临床上急需开展新的治疗策略并相应开发新的治疗药物。高通量筛选是新药研发及癌症精准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前期基于各类细胞培养模型及斑马鱼等小动物建立起多种抗白血病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并筛选获得若干新型抗白血病抑制剂。同时,通过药物基因组学等技术手段深入探究了药物的作用机制,为药物后期的临床应用及白血病患者的精准医疗奠定了初步基础。报告人简介:张贝贝,男,日本国立三重大学博士,挪威奥斯陆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合作导师,欧洲癌症研究协会青年研究员,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药物高通量筛选、癌症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首次构建了人源癌症干细胞特异性药物高通量活体筛选模型,获授权日本国家发明专利一项。目前已在《Biomaterial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7篇, H指数13,他引次数 > 400,取得一系列具有一定国际前沿创新特色的研究成果。报告四:医学技术在心血管临床与转化医学中的应用报告人:吕盛杰博士报告介绍:在急性心梗中,经皮冠脉介入疗法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中,植入血管支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为了进一步降低失败事件,支架技术以及植入技术依然是心血管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报告将简单介绍几种医学实验技术在体外评估支架系统及其临床问题中的应用, 进而探讨如何促进临床转化的研究。报告人简介:吕盛杰,男,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目前,作为research fellow, 在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研究所(NHRIS/NHCS)工作, 同时被聘为Duke-NUS医学院联合讲师,研究兴趣包括新型可降解心血管支架、药物球囊的评估与临床应用,以及纳米药物在急性心梗中的基础研究。作为PI,正在主持3个国家、区域级基金项目(约60万新币),另外参与了其他3个国家级基金项目。报告五: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报告人:马晨博士报告介绍:微生态对于宿主营养、免疫及疾病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对于人体来说,主要的微生态集中在皮肤菌群、口腔菌群、生殖道菌群、肠道菌群。而肠道菌群则起到关键的中枢作用,影响着其他部位菌群的结构与活力。肠道菌群是人体消化道内复杂菌群的统称,如何将复杂的菌群与宿主的营养免疫以及疾病发生进行关联性研究,是建立在传统的微生物学、医学、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多学科集合的基础之上。以无菌动物为模型,结合临床样本的收集与分析,在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动态结构、菌群代谢调控等方面与宿主免疫系统持续互作,为解析菌群与疾病发生的关联乃至开发新型的微生态治疗方案提供科学的证明与解决方案。报告人简介:马晨,女,2016年博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以及益生菌在菌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现陆军军医大学、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围绕生物信息学,无菌动物免疫与菌群干预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毕业后至今在益生菌研发企业研发中心进行益生菌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在《Microbiome》等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报告六:二萜合成酶功能基因挖掘及生化功能研究报告人:贾美荣博士报告介绍: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种类最繁多的一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生物活性。报告人主要研究二萜合成途径相关酶,通过基因组比对,转录组分析,生物功能鉴定等发现了新的二萜合成功能酶,并运用现代化的“合成生物学”策略,在微生物等异源系统内实现了萜类等天然产物的高效合成。报告人通过在大肠杆菌内异源共表达不同的二类酶和底物广泛识别的一类酶,首次实现了二萜化合物组合生物化学合成并成功发现了四十余个新骨架的二萜化合物。报告人通过引入定点突变改变一类酶的催化功能,首次实现了一类酶产物的立体构型翻转,并科学阐述了酶催化改变的分子机制。报告人简介:贾美荣,女,山东大学2005届药学院本科生,2009年推免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学习抗肿瘤药物 的相关研究。2012年至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 攻读生物化学全奖博士,主要研究二萜一类合成酶的催化功能机制和应用。2016年博士毕业后,在同一实验室继续博士后研究两年,目前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继续博士后的研究,主要学习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基因挖掘和生化研究。目前总计发表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1篇。累计影响因子96。报告七:肿瘤微环境响应性探针用于蛋白酶成像的与药物机理的研究报告人:穆婧博士报告介绍:荧光成像因其高灵敏度、毒性低等独特的优势已经广泛用来实现蛋白质可视化、活体定位以及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能够实时监测蛋白水解活性和功能,特别是在病理状态的新型高灵敏型探针的设计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本人及其课题组人员合作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简单、灵敏及信号放大等方面的优势,设计了一系列新型探针,实现细胞特定部位或亚细胞器上的furin蛋白酶活性的实时成像。另一方面,将分子探针和纳米材料结合,建立基于白蛋白纳米颗粒上负载的抗癌药物的药物机理研究,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荧光成像及药物疗效的实时评估。报告人简介:穆婧,女, 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17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博士导师为邢本刚教授。现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际知名分子影像学和纳米医学专家、Theranostics 杂志(IF =8.063)创刊主编陈小元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从事领域为分子探针设计、纳米材料在影像学、生物医学的应用等。2014年至今在Chem. Soc. Rev.,Coord. Chem. Rev., Angew. Chem. Int. Ed., Bioconjugate Chem.等国际高水平权威期刊发表 SCI 论文 19 余篇,发表英文专著《Biocatalysis and Nanotechnology》第 13 章节,成功申请国际专利一项。报告八:三维细胞牵拉力的测量及启示报告人:韩玉龙博士报告介绍:细胞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组织中,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细胞外基质是具有高度非线性弹性响应的生物聚合物三维网络。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这种非线性特性来测量细胞在三维系统中牵拉力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我们证明了细胞的收缩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从而在胶原蛋白、纤维蛋白和基质胶的三维网络中产生长程的的刚度梯度。报告人简介:韩玉龙,男,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细胞微环境工程。随后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细胞与其微环境的力学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Physics、PNA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上,引用800余次(google scholar)。曾在Cancer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和 Journal of Postdoctoral Research 杂志担任助理编辑。报告九:靶点金属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报告人:杨浩博士报告介绍:SAM 自由基蛋白酶催化的反应与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的研究显示,这种酶在催化的过程中先形成有机金属键(铁-碳)中间体再释放5’-脱氧腺苷自由基氧化剂来实现各种各样的催化反应,包括氢原子提取、碳-碳/氮/硫键合成、重排反应和碳手性转变。我们发现的SAM自由基蛋白酶机理与维生素B12有着共同进化起源,所以它在根本上转变了人们对这种酶促功能的理解。固氮酶在常温常压下催化分解氮气形成的氨气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化肥前体,从而为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增长提供了食物来源。我们运用无机小分子模拟了该蛋白酶催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关键中间体,对其光谱学结构研究帮助我们对固氮酶催化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及为设计金属催化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的研究发现,非典型H2金属小分子在可见光下能够可逆性地形成金属氢化物,为氢能源储存提供了创新性途径。报告人简介:杨浩,男,2010年本科毕业于西南大学,2015年获得美国迈阿密大学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西北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从事靶点金属蛋白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SAM自由电子基蛋白酶的催化机理及其在碳-碳键交叉耦合反应的应用,固氮酶仿生催化剂,以及非典型性H2金属配位化合物的光催化反应在清洁能源的应用。研究领域为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无机生化等基础与前沿的交叉学科。在包括J. Am. Chem. Soc., Inorg. Chem., Bio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论文14篇,总引用近200次。具体研究包括:医学金属蛋白酶NDM-1和MMPs催化机制的研究、结构解析以及药物研发; SAM 自由基蛋白酶催化机理及应用。报告十:从疾病起源说角度研究母婴代谢类健康的预防及治疗报告人:朱晔一博士报告介绍:Dr. Zhu的科研核心在于研究代谢类疾病的生命早期起源:1)研究孕期糖尿病及其发展为产后二型糖尿病的机理 (Zhu et al. Diabetes 2016, AJCN 2018, Front Endocrinol 2018, Obesity 2019, PLoS Medicine 2019; Diabetes Care 2019);2)研究孕期不良暴露物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起因及生命周期中健康的影响(Zhu et al. AJCN 2016, AJCN 2017, IJE 2017, IJE 2019)。目前,通过美国NIDDK的科研资金资助,Dr. Zhu通过使用代谢组学、流行病学及生物信息学的交叉结合,进一步拓展第二板块核心内容,以指导基于疾病或药物治疗的概率来进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另外,基于特殊、多样、深度的电子医疗数据,Dr. Zhu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来预测孕期糖尿病人中最后需要使用胰岛素的患者。报告人简介:朱晔一,女,现任美国最大的综合性医疗集团Kaiser Permanente科研所的研究科学家,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Adjunct助理教授。于2015、2016年连续两次获得NIH Fellows Award for Research Excellence奖项。曾任美国流行病学会青年学者主席,美国营养学会Publications Management Committee,现任BMC Pediatrics and BMC Pregnancy & Childbirth Associate Editor。主要科研方向集中在疾病胎源说,及疾病分险预估的模型建立及干预的研究,并致力于基于千万级医疗大数据进行精准医疗的研究。具有大型出生及人群队列的丰富科研经历,现于NIH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 Health Outcomes (ECHO)项目,进行全美范围的出生队列的数据采集以及分析应用;并于由美国11家综合性医疗集团联合成立的PORTAL network(涉及1100余万病人)参与糖尿病与肥胖的研究。目前已发表50余篇SCI论文及著作,以一作、通讯作者发表于Diabetes Care, PLoS 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Diabetes, and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等。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地理科学学院分论坛学术研讨会系列报告时 间:11月10日主 办:中共重庆市委 重庆市人民政府承 办:西南大学人事处 地理科学学院 重庆地理学学会报 告 一:中国真的科技崛起了吗?高科技贸易下的全球地缘科技格局报告时间:9:30-10:15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段德忠博士报告人简介:段德忠,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助理研究员,上海市“超级博士后”,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杜德斌工作室”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研究院研究员。2011年、2014年和2018年分别于江苏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和理学博士学位。2016.09-2017.09,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进行联合培养。主要从事世界经济地理与科技创新政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上海市软科学重点课题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课题等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华东师范大学中央高校自主科研经费课题2项。在《地理学报》、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Growth and Change、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等国内外地理学权威发表论文50余篇。作为编写副组长编写的《中美科技竞争力评估报告》获得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连续9篇转载。曾获得第十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一等奖、湖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长三角一体化”博士后论坛优秀论文、第六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国际论坛优秀青年论文奖和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等多项奖励。主要研究领域:地缘科技、创新地理报 告 二:农户生计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从温带草原到热带雨林报告时间:10:15-11:00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张乐博士报告人简介:张乐,京都大学地域研究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长期从事乡村地理学领域的科研工作,研究聚焦于农户生计转型、农业系统革新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方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技部、日本环境省以及日本学术振兴会等机构的科研项目十余项。研究发现主要包括:借助西双版纳香蕉种植扩张的案例,阐明了农户生计资本对农业系统革新的影响;提出并详细解释了西双版纳橡胶种植扩张已经几近结束的论断;证实了农民的生计策略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相关的研究结果在Agricultural Systems、Land Use Polic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主要研究领域:农户生计转型、农业系统革新和土地利用变化等报 告 三:面向城市研究的大数据分析报告时间:11:00-11:45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张永平博士报告人简介:张永平,男,1987年出生,江西上饶人。2006-2015年间,先后获得武汉大学学士学位(地理信息科学)、北京大学硕士学位(城市与区域规划)、荷兰拉德堡德大学(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硕士学位(环境社会政治学)、英国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硕士学位(空间规划与环境政策)。预计2019年11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取得哲学博士学位。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奖学金、欧盟委员会全额奖学金、两年度国家奖学金等。主要从事智慧城市、城市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和城乡规划与治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在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Applied Energy, Applied Geography等国际知名SSCI/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含7篇一作,3篇通讯作者;7篇SSCI;平均影响因子4.45),在《城市规划》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D等十余个国际知名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智慧城市、城市大数据、地理信息科学和城乡规划与治理等报 告 四:颗粒物的毒性、健康效应和风险评价报告时间:14:00-14:45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岳扬博士后报告人简介:岳扬,男,1984年10月出生,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清华大学生物学硕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博士,现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颗粒物毒性,生物气溶胶和污染物扩散分析的工作研究。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Nanotoxicology等国际权威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2015年获得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Luce Grivat prize),同时还获得2015年度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颁发的“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7年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Nano的论文在2017年的欧洲环境化学与毒理学年会(SETAC2017 Europe 27th, Brussels)上获得年度最佳论文奖。主要研究领域:大气污染,颗粒物毒性,生物气溶胶和污染物扩散分析报 告 五:MODIS地表温度产品验证、分析与后处理报告时间:14:45-15:30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段四波博士个人简介:段四波,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与验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课题等项目。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农业遥感机理与方法”。发表SCI论文43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22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专著1部。获中科院院长特别奖、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入选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遥感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助计划”主要研究领域:地表温度遥感反演与验证研究报 告 六: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开发研究报告时间:15:30-16:15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窦杰博士报告人简介:窦杰,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大学空间情报中心博士后,日本国家国立研究開発法人土木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研究员。从事人工智能和遥感与GIS在降雨-地震-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相关的预防预警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PI)主持并领导了4项科研项目,主要是受日本国土交通(MLIT)部和日本文部省的资助,还担任土木研究所火山小组的PI雷达研究的工作(由日本宇航天局签署的雷达影像在防灾中的应用)。迄今已发国际刊物,书章和会议50余篇,其中SCI-30篇,第一作者及通讯共15篇,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Landslides》《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Software》《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Remote Sensing》《Scientific Reports》和《Natural hazards》等多个国际学术刊物上,Google scholar引用500余次,受邀为20多个国际SCI期刊审稿,担任四个国际期刊编委,此外,在日本地球惑星科学会议和世界滑坡论坛上被作为邀请嘉宾作报告。主要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和遥感报 告 七:气候变化下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及城市防涝研究报告时间:16:15-17:00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胡茂川博士报告人简介:胡茂川,男,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特任助理教授。胡茂川博士于2009年和2012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16年3月获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为日本土木学会,水文水资源学会会员与干事,美国地理学会会员,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编委,多个top期刊审稿人。胡茂川博士主要从事气候变化与区域水资源环境响应,海绵城市及大数据在洪涝灾害上的应用。先后参与了多个日本重点研发课题,负责重点研发课题中专项子课题1项,主持2个青年学者研究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多篇,近2年内发表一作SCI 6篇。被多个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作报告,曾获亚太水文会议最佳报告奖。主要研究领域:气候变化与区域水资源环境响应、海绵城市及大数据报 告 八: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蒙古-鄂霍茨克洋东段关闭:来自漠河盆地的证据报告时间:17:00-17:45地 点:24教0301学术报告厅报 告 人:郭知鑫博士后报告人简介:郭知鑫,男,1989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2013年7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获得地球化学学士学位,2018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地质学博士学位。2018年5月至今,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沉积盆地分析和板块构造方面的研究。研究生和博士后期间主要对中国东北及邻区的二连盆地、漠河盆地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重建了二连盆地、漠河盆地晚中生代地层构造演化历史,并初步提出中国东北及邻区晚中生代演化与区域大地构造事件的关系。目前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主要研究领域:沉积盆地分析和板块构造西南大学第六届含弘青年学者论坛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分论坛时 间:2019年11月10日上午8:30地 点: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0114报告厅主办单位:西南大学承办单位:人事处、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报 告 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信息中心网络的发展及其标准化报 告 人:余恪平博士报告人简介:余恪平, 2016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取得国际信息与通信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日本早稻田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信息中心网络)、物联网、智能电网信息通信技术及相关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参与科研著作2部,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8余篇,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9余篇,参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7次。作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人,先后主持并参与了8项日本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担任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 下一代互联网网络技术标委会工作组骨干成员,提交ITU-T标准化文稿11余次,制定国际标准2项。担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IEEE Open Journal of Vehicular Technology编辑。担任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主席2次。2016 年入选日本“外国人高级人才”资质。报告介绍:随着互联网承载内容的飞速发展,用户访问网络的主要行为之一己经演变成对海量内容的获取, 这一行为模式与基于端到端通信的TCP/IP网络架构逐渐产生了矛盾,例如,对热点视频的访问可能 会造成部分网络反复传送相同的内容,既浪费了资源,也影响了服务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术界提出未来网络应该从当前以“位置”为中心的体系架构,演进到以“信息”为中心的架构,即网络的基本行为模式应该是请求和获取信息,而非实现端到端可达,这类网络体系架构统称为信息中心网络。本报告针对信息中心网路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包括研究动机、网络结构、信息中心网络优点等。其次,针对信息中心网络在国际电信联盟(ITU-T)的标准化进程,本报告将会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报 告 二:基于稳定性的无人机视频目标跟踪报 告 人:王勇博士后报告人简介:王勇博士201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14年至16年在深圳海思半导体从事无人机研究,16年至今在加拿大渥太华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视频目标跟踪,检测和识别。报告介绍:本次报告,介绍的是一种无人机实时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我们用梯度直方图特征和颜色特征来描述目标。在相关滤波的跟踪框架下,采用了前向跟踪和后向跟踪的策略。通过比较前后向跟踪响应图的相关信息,可以对各种特征的跟踪位置进行有效的融合,最终实现比较鲁棒和准确的跟踪。我们的方案在5个无人机视频跟踪数据库上做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报 告 三:基于上下文建模的小目标检测方法研究报 告 人:冷佳旭博士报告人简介:冷佳旭,博士,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相关的研究工作。硕士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主要研究内容为基于稀疏表示的目标跟踪,硕士期间申请专利3项,均已授权。后任职于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职期间主要负责了双目立体视觉平台的搭建项目和基于双目的辅助驾驶项目,在职期间申请8项专利,已授权1项。目前,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具体内容包括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舰船检测与识别、机场跑路面异物检测和X光机危险物品检测等。主研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厅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共计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 2区论文4篇,CCF B类国际会议论文4篇,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多篇CCF会议论文。担任Pattern Recognition,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等顶级期刊审稿人。 报告介绍:随着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目标检测性能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现有的目标检测方法仍然难以精确地检测出场景中的小目标。其原因在于现有的方法只是考虑目标自身的特征,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其周围和全局的上下文信息。此报告首先阐述研究小目标检测的意义,然后对现有的目标检测算法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最后重点介绍我们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方面的工作,包括利用特征融合、上下学习和上下文推理和锚框自适应的方法来提升小目标的检测。报 告 四:基于三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动作识别报 告 人:王亮亮报告人简介:王亮亮2017年7月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1月至今为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媒体交互计算实验室Research Fellow,研究方向为机器视觉。报告介绍: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深度学习框架近年来被大量应用到机器视觉领域。在现有深度学习框架中,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s)因其基于对每层神经元卷积和池化操作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图像及视频的特征提取及分类问题,其在动作识别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在传统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Two-stream CNNs)的基础上,本报告介绍一种包含空间、局部时域和全局时域三个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 (Three-stream CNNs)算法,对人体动作进行深度特征提取。其中全局时域通道输入信息为动作累计差分,表征动作在一定时间内的全局特征。同时介绍一种符合软分配策略的特征表征算子,对深度动作特征进行更为高效的表征。利用深度数据增强和支持向量机,在流行的动作数据库中给出验证实验,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报 告 五:全增强双向多残差回归神经网络报 告 人:王烨硕士报告人简介:王烨,从2014年开始就读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ECE(电气工程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研究方向主要是机器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达拉斯分校,重庆邮电大学获得硕士与学士学位。曾在美国三星研究所(Samsung Research America),美国T-Mobile,重庆誉存科技公司实习工作。报告介绍: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已经证明了其在处理时序数据的有效性。然而传统的RNN一直饱受梯度爆炸和梯度消失的困扰,直到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的出现。但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长序列依赖一直受限于有限的记忆网络(cell memory)。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网络:Attention-augmentation Bidirectional Multi-resi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ABMRNN):这个网络可以解决传统LSTM的缺点。我们提出的这个网络在引用了注意力机制后,同时还结合了过去序列和未来序列的双重特征,使得我们的网络不止依赖于当时时态(current time step)和之前的一个时态(One previous past time step),还能同时回顾过去所有的时态找到最相关的信息。我们将模型应用在一些公共数据集里,实验结果证明了我们模型的优越性,在和传统统计模型与一些其他RNN的变体比较中,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报 告 六:Skyline图:Skyline查询的有效空间划分报 告 人:刘金飞博士后报告人简介:刘金飞是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的联合博士后。他已经发表20多篇论文,其中七篇一作数据库CCF-A类论文,他是所有CCF数据库领域A类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报告介绍:Skyline查询在很多领域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在本报告里,我讲报告一个skyline图结构。像Voronoi图对于knn查询一样,skyline图可以加快skyline的查询。报 告 七:面向基于挑战的协同入侵检测网络的被动消息指纹攻击报 告 人:李文娟博士报告人简介:李文娟在中国香港城市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她获得了学费奖学金和杰出学术表现奖。她现在是丹麦科技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她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网络管理和安全,入侵检测,信任管理,Web技术,区块链和电子商务安全。报告介绍:为了增强单个入侵检测系统 (IDS) 的性能,协同式入侵检测网络 (CIDN)被广泛应用。在这样的分布式网络中,诸如共谋攻击之类的内部攻击是主要威胁。本报告设计了一种共谋攻击,称为被动消息指纹攻击(PMFA),它可以通过收集消息并以被动方式识别正常请求来破坏质询机制。报 告 八:大数据建模的范畴理论报 告 人:赵珩博士报告人简介:赵珩,男。1988年12月出生。2019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法国上阿尔萨斯大学计算机专业,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本人的博士补助来源为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SC)。本人主要从事运用范畴论进行大数据建模与大数据交换的研究。博士三年期间,本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各类论文多篇。内容介绍:大数据需要一些新的处理模型,以便更有效地处理大规模数据。因此,数据模型是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主线,是也大型数据库的核心和基础。我的报告关注于一些大量的数据上,这些数据直接影响程序的性能(例如查询特定的信息)。因此,它们需要特定的体系结构来改进它们。我的报告将介绍一些用于大数据处理的模型。编辑:李梓贤 李宗君 蒋明仪 杨丹妮 汪雨荷 颜宏艺内容来源:学校官网青春缙云网络文化工作室投稿邮箱:media@swu.e.cn
在麻省理工学院大草坪前,与主楼Killian Court (俗称“大圆顶”)的合影时间过得飞快,在麻省理工学院为期六个月的访学生活即将要结束了。回忆半年来学习与工作上的点点滴滴,感触很多,这其中有许多麻省理工的优点值得我们中国的高校去学习,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我们去避免,甚至引以为戒。Mind and Hand:在科研中提升自我2018年的3月1日,抵达波士顿的第二天清晨,顾不上尚未倒过来的时差和旅行的疲惫,我就匆匆从位于萨默维尔镇的租住地,赶往位于剑桥镇的麻省理工学院报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各栋建筑散落在剑桥镇东南角的查尔斯河河畔,隔着查尔斯河与波士顿的后湾区相望,校区基本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跟随手机导航走了许久,却迟迟没有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大门入口,这让我不禁焦急起来。直到遇到一位身穿带有MIT标志衣服的同学,拦住一问才知道,原来我已经身处麻省理工校园之中了——和国内的大部分高校不同,麻省理工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校内外所有的道路都是直接相通的,校外的人和车可以毫无阻碍地进出校园,各个院系的系馆也没有门卫,游客均可自由出入。虽然时不时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前来参观,但整个校园依然显得有条不紊、秩序井然。我和麻省理工的第一次邂逅就在这样一种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发生了,真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也是麻省理工这所世界名校留给我的第一印象。2017-18年度,麻省理工学院位列Q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一、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世界第四、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五,其材料学科更是长期位居全美第一。虽然在各种各样的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日益占据美国各个高校材料学科研究热点的背景下,我所研究的传统金属结构材料越来越不占主流,但是素来拥有物理冶金背景的麻省理工材料系,还是保留了一支短小精悍的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队伍,这一点实属不易。而我在麻省理工的合作导师,材料系的C.Cem Tasan教授,就是这为数不多的队伍中的一员。他从世界著名的金属研究重镇——位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马克斯·普朗克钢铁研究所入职麻省理工还不到三年,就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独立研究团队,共有博士后三名,博士生七名,访问学者和访问生三名。第一次和Tasan教授见面,他就立刻和我约定了每周固定的讨论时间。在他的课题组里,每位成员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每周和他讨论科研进展,以确保导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状况。在Tasan教授的日程表上,每位成员的项目进展情况标示得密密麻麻:有的处在项目开题阶段,有的处在实验和数据收集阶段,有的处在数据后处理阶段,有的处在文章撰写阶段,还有的处在投稿阶段……根据不同的进展情况,每周的讨论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这种有效的时间管理令我印象深刻,它有力地确保了组内科研活动的高效运转,值得我校的课题组学习借鉴。麻省理工对实验室的安全也十分重视。和导师敲定课题细节之后的第一时间,我就想投入工作,结果却被实验室的管理员告知没有进入实验室的权限。原来是因为我还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安全培训课程。麻省理工的安全培训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面向全校研究生的实验安全知识培训,在网上进行。学生浏览每一章节的幻灯片后,需要回答相应的课后习题,只有正确率达到60%以上才能通过。所有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的博士生、访问生都必须参加;第二层次则是每个实验室根据自身情况组织的单独培训,包括危险源的识别,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仪器的操作须知等等,由实验室的工程师负责组织考核,该实验室所属的研究生必须参加。在完成了上述两项安全培训之后,我才终于开始了我的实验之旅。麻省理工的校训是“Mind and Hand”,意在强调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分析能力,也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前在清华做实验,很多事情并不需要自己动手,比如加工试样,只需要把CAD图纸画好,直接交给机加工师傅即可;又比如拍摄试样的电镜照片,只需要自己坐在一边,告诉电镜工程师用多大的倍数观察哪些位置、哪些区域即可,并不需要自己操作电镜。然而,在麻省理工,这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动手了:在线切割设备上切取试样,切割丝的运行轨迹需要精心设计,遇到一些复杂的几何结构如何处理,如何选取合适的切割参数,都让我费了好大一番功夫;学习电镜的操作,对我来说更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失去了工程师的帮助,我必须自己学会图像的对焦、对中、消象散,然后设置各种合适的观测参数,有时候还需要转动和倾转样品台,却又要格外小心,不能让试样撞上电镜真空腔内安装的各种探头……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我才终于掌握了这些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了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的资格。Tasan教授课题组的组会安排在每周四的下午,由一个45分钟左右的长报告和一个15分钟左右的短报告组成。报告中的讨论也相当活跃,大家可以随时打断报告人,就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和商榷,充满了学术民主氛围。开始时,由于英语口语不熟练,我还不太敢随便插嘴提问。Tasan教授看出了我沉默的原因,便鼓励我勇敢提问,他说即使说的不规范也不要紧,只要大家能理解我表达的意思就行。于是我开始勇敢地参与组会讨论,虽然英语讲得并不流利,时不时地夹杂一些语法错误和中式英语的不正确表述,但总算是正常地参与学术讨论了。整个访学期间,我一共做了三次长报告、一次短报告,口语水平也随之提高了许多,英语水平确实需要语言环境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相较之下,我们清华大学虽然是国内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大学之一,但是研究生还是普遍比较缺乏英语口语锻炼的机会。希望以后除了一般性的英语课程之外,学校能够更加重视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这对我们日后融入国际学术圈,进行国际性学术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制度差异在Tasan教授课题组工作期间,我也和组里的麻省理工博士生同学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到了这里的博士生培养制度。总体而言,MIT的许多制度和国内是比较类似的:博士生入学后,首先需要经历一年的课程学习,修完四门必修课程,然后必须通过严格的博士生资格考试环节。博资考有一次补考机会,如果两次都不能通过,就只能拿硕士学位毕业,或者转学去其他学校。博士生的开题环节也异常严格,由系里相关领域的教授组成专门的开题答辩委员会,每次都会有很高的淘汰率,这也是美国“宽进严出”培养模式的特点之一。但与清华不同的是,麻省理工材料系对博士生毕业时的文章发表数量没有专门的规定,只要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达到毕业要求、能够通过答辩委员会的认可,就可以毕业,并不强求一定要发表多少数量的文章。相反,如果学位论文的质量达不到要求,即使在读期间发表了很多文章,仍然是不给予通过的。在这一点上,也希望我们清华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更全面地、积极地评价一名博士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而在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行上,麻省理工非常注重学术自治,而非行政主导。学校的科研活动以各个教授的课题组为基本单元独立运行,校长和系主任不会过多的影响和干涉。甚至说,校长的职责仅仅是代表麻省理工出席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和学位授予仪式等隆重的活动,平时就显得很“没存在感”。与此同时,学校也非常尊重每一位教授自主选择科研方向与课题,不会制定过多的学术指标去要求教授完成;当然,教授们也必须对自己的科研方向负责,如果因为选择了不合适的方向导致科研经费缺乏,或者学生无法毕业、甚至招收不到学生,学校也不会替教授去承担任何后果。实质上,这也是美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在学术领域的体现,即“小政府、大自治,自由竞争”的逻辑。当然,必须要指出的是,去行政化并不是去政治化——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政治活动在这所学校里留下的痕迹:美国两大政党在麻省理工中都有自己的组织,比如民主党人反对特朗普政府强制遣送非法移民的宣传单就经常散发到我们实验室中。此外麻省理工也非常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楼大厅的墙壁上高悬着在二战中为美国牺牲的麻省理工校友的名字,这一点和清华设置英烈纪念碑的理念不谋而合。名校亦有不足作为一所国际顶尖高校,麻省理工当然有许多值得学习之处,但不是所有的制度都值得我们不加甄别地照抄照搬,甚至有一些不足是需要注意规避的。第一,麻省理工的本科生、研究生招生均采取“申请—审核制”,学业成绩(课程绩点)和标准化考试成绩(本科的SAT和研究生的GRE)只作为参考之一,而学生在科研经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背景则是决定是否录取的重要因素。这一机制固然有利于招收更多的精英学生,却很能保证招生的公平性。在Tasan教授的课题组里,我就遇到了一位韩国某官员之子正在做暑期研究,他高中都还没有毕业,甚至不具备从事科研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框架,就已经在父亲的安排下,进过麻省理工两位教授的课题组了。六周时间内,他其实什么工作也没做出来,但出于将来申请本科学校的目的,还是硬生生地利用组里博士生的一些数据给他“造”出了一篇文章,为他的简历上增添了“光辉的一笔”。而对于普通家庭的子女来说,恐怕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的,这也就造成了美国名校招生极大的不公平性。相比之下,我国的高考制度虽然存在着某些问题,却相对能够保证绝大多数人获得平等的入学机会。目前,中国也正在推动本科招生和研究生招生改革,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公平必须得到严格的监督和保障。第二,麻省理工的市场化运作,也导致了学生的社会保障不足。学校没有专门的公共食堂,所有的餐厅都和校外一样是市场化运营,不享受政府补贴,因而饮食价格异常高昂,往往一顿饭就要需要花费10美元以上。而在清华,只需要刷学生卡,花10元人民币就可以在学校食堂吃上一顿很不错的饭菜,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麻省理工学生公寓的住宿费更是比一般校外房屋的租金还要高,达到1000美元/月以上。而在清华,学生宿舍的住宿费远远低于北京市房屋的一般租金;医疗方面,麻省理工的学生都需要自费购买昂贵的医疗保险,而清华的学生都可以享受校医院的公费医疗……以上种种,都造成了美国的顶尖教育为精英阶层所垄断,底层群众很难负担得起这样的教育成本。第三,虽然美国社会历经了南北战争和黑人平权运动的洗礼,但是在今天麻省理工的教授队伍中,仍然残存着一些种族歧视的痕迹。比如,有些教授对中国学生持有一定的偏见,在招生和奖学金的授予上对西方学生有倾斜,甚至在学术上对中国学生和学者不甚友好。据一些中国籍的学生反映,麻省理工材料系某位担任知名杂志主编的教授,对中国学者和中国机构署名投送的稿件,几乎每次都不予送审就直接拒稿,而对来自西方国家学生的稿件则大开绿灯。这样的做法不仅侵害了中国学者的权益,也对学术的公平和公正有着极大的损害。相对而言,清华对待外国留学生的态度还是相当友好的,我们也应该极力规避生活中、学术上类似种族歧视问题的出现,体现出清华大学海纳百川的胸襟。总的来说,为期六个月的麻省理工访学之行,让我学到了很多、感受了很多。在完成既定科研任务的同时,我也体会到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制度差异,认识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不足之处和优势所在,非常有意义。正像鲁迅先生在多年以前提倡过的“拿来主义”那样,在清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努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今天,我也希望母校可以扬长避短,辩证地吸取麻省理工的先进经验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注意避免照抄照搬,也避免麻省理工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通过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清华一定可以屹立于世界名校之林,像今天的麻省理工学院那样,成为世界各国学子纷纷向往之地!本文来源: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芮少石同学的访学总结报告 编辑:邵正隆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徐思羽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生记者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79 名 2019 级研究生请求学校改善宿舍条件的联名信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上述 2019 级研究生宿舍位于郑州大学东校区护理学院卫校北楼,共五层,现居住约 300 名研究生。图片来源:网传联名信根据联名信所述,「宿舍楼生活条件异常恶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且,该宿舍楼位于校外,返校观察期间无法使用郑州大学预约系统进行预约餐食、澡堂等,同学们只能点外卖,在经济及健康方面加重了负担」。联名信一经发出,便在网上迅速发酵,引起了网友们广泛的讨论。图片来源:知乎随后,郑州大学后勤管理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回应称,「处理结果已经汇报到教育厅了,该修的已经修了,该换的已经换了,我们该做的都做了,空调已经让公司去安了,热水器都修完了,这个事情一出来就已经处理了」。尽管本次事件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解决,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宿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实不容忽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宿舍管理的是是非非对于学生来说,宿舍就是在学校的另一个家。医学生当然也不例外,甚至犹有过之,毕竟学医是一段十分漫长的旅程,但当医学生进入医院开始实习时,一些在学校里未曾遇到的问题便开始浮出水面。这其中,就有住宿。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是培养临床医学生和研究生的重要基地,但在一些时候,部分附属医院远离医学院校,医学生自然不便在学校与医院间往返穿梭,在大多数情况下,附属医院会为就近为实习生和研究生配置宿舍,但也有例外。此前曾有网友爆料,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二附院)违背招生简章所说的提供四人宿舍的住宿条件,宣布不再提供宿舍。图片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后经过学生的周旋,院方又决定在距离医院两个小时车程的地方开设新宿舍,再一次遭到学生的集体反对。图片来源:微博但截止目前,湖南中医药大学并无官方回应。比起让学生自费租房,医学生更经常面临的是问题是附属医院医学生宿舍条件不尽如人意。2017 年,多名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爆料,称该校 15 级、16 级的研二、研三的 600 余名学生将被强制性搬入中医第二附属医院的老院区住宿,而二附院的老院区住宿条件十分之差。图片来源:津门学子类似的,在其他网络平台,同样有学生吐槽附属医院的住宿问题。图片来源:百度贴吧图片来源:丁香园论坛试问,如此住宿条件,学生怎么能睡得香,学好习呢?宿舍乱象的背后,高校「疯狂」扩增附属医院是否应该「背锅」但事实上,医院宿舍老旧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众所周知,一所医疗条件比较好,各个方面都很突出的医院,往往需要经历一段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内的一些条件早已无法满足当前生活的需求。一些年代久远的医院,配套建设大都比较陈旧,但又不具备拆除重建的条件,一来二去,便留下了许多「老破小」。但未曾想,这些「老破小」还有能发光发热的一天。图片来源:津门学子而这一切,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扩增附属医院存在联系。在我国,医院附属于综合性大学的浪潮开始于 20 世纪末的高教体制改革,一批原来隶属卫生部及其他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医科院校连同其附属医院,并入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随后,越来越多的医院医院脱离原来的隶属关系,纷纷投身到医科院校或者综合性大学的麾下。首都医科大学,在北京各个区县拥有 19 所附属医院;山西医科大学,在山西全省境内拥有 25 所附属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其下的直属附属医院和非直属附属医院,合计已达 38 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所以理工科精英教育为突出特色的名校,也在 2017 年,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所附属医院。随着高校开始大量扩增附属医院,大批学生涌入医院学习、实习,医院不得不开始面临原先令高校头疼的学生住宿问题。但矛盾的转移,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一些地处稍远的新医院或许还能努努力给学生腾出地方,而那些年代悠久的附属医院,地处寸土寸金的闹市,想要容纳如此众多的学生,就只能在老院区上下点功夫,但入住的学生并不总是对此买账,于是就有了一次次关于宿舍问题的争议和讨论。但这些争议和讨论,并未对高校对附属医院的扩增进程产生什么影响,毕竟扩增的背后,还有其他现实的考量。对于医院而言,医生想拥有科研资源做实验,发论文,为评职称打下坚实基础,医院则想借助高校的科研环境和科研资源来留住人才,形成垄断。对高校而言,医院的平台优势可以帮助高校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医院的医生更是不可多得的老师,甚至医院还可以通过附属医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所谓合则两利,大概便是如此。但是,医院在很多时候,或许并未做好周全的准备来接纳大量怀着求知渴望来此学习的学生,最终,苦的还是学生。然而,由于医院和学校属于附属关系,很多时候,学生提出问题,高校无法解决,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皮球,在高校、医院间踢来踢去,为了毕业,学生只能忍气吞声。「年年岁岁楼破旧,岁岁年年人不同」,俨然成为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医学生宿舍问题的真实写照。不过,这也仅仅是高校宿舍问题的一角缩影而已。学生的住宿问题,越来越成问题宿舍问题,从来不只是医学生们的问题,也不是一小部分学生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学生都共同面临的问题。不论是「世一大」还是普通高校,提到宿舍,总会有形形色色,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各种现象。2015 年,《北京青年报》对北京大学研究生的住宿条件进行了报道,「不足 15 平方米的狭小空间需要挤进四个人,没有阳台,没有独立卫浴,由于空间狭小,原本应该远离床铺的空调只能安装在宿舍右上角,离下面的床铺距离不足半米。」2019 年,南京大学发布暑期学生宿舍安排及调整通知:要求延期毕业超过一年的博士,从博士生的两人间宿舍搬往本科生四人间宿舍。图片来源:南京大学2020 年,青岛滨海学院的学生发帖称,自己被学校要求清扫外国留学生的宿舍,但高校随后回应,并无此事。图片来源:微博当然,上述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毕竟扩招之下,高校人多地少,无处盖楼,宿舍问题只会越发的尖锐。
01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类问题:“去哪里留学好?”后来,这个问题有了一个引战版本:“留学圈的鄙视链是怎样的?”回答里往往是一群欧美留学生,为了自己的母校和地区,与其他人吵得面红耳赤,鄙视链大致如下:常春藤的看不上北美其他学校;北美留学的,鄙视英国留学的没考过GRE;英国的,鄙视北美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都是村炮儿;等欧美圈撕得差不多了,再合起伙来鄙视土澳。每每看到最后,我就有口难言,心如刀割。Hello???照顾一下我们香港留学生的心情OK???这时候,大洋彼岸的众人才回过头,像是刚睡醒一样说:“啥,香港也算留学圈啊?”还有人会同情地拍拍我:“在香港读研啊?考研分数一定很高吧。”其实,港澳台学习属于境外学习,取得的文凭和海外文凭一样,需要去教育部申请一份海(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像这样:但不管怎样,香港留学生当之无愧地占据了鄙视链的最低端。02 后来我发现,就连香港留学圈内部也有一条自己的鄙视链—处于top当然是本科留学香港的同学,尤其是港大、港科、港中文这三所学校的。因为他们的高考成绩足够上北大清华了,天选之子,自信都写在接近4.0的GPA上。其次是授课型硕士(Taught-program postgraate),比如M.A.、MSc、MEd,等等。自费+一年制,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学位的优势让这种授课制硕士成了全球最火的留学项目,主要集中在英国、港澳等地。港大用来展示授课型硕士美好生活的图然后是PhD和Post-doctoral,因为他们就是准学者,香港政府和八大院校会把这群未来的科研之星捧在手里爱的供养,提供丰厚的奖学金。他们一入校就被导师寄予了厚望,只待在未来4-5年,踏踏实实做研究就好了。姚明被授予港大荣誉博士学位对,到这里我要介绍处于香港留学圈最底层的,研究型硕士(Research-program Postgraate),一般是2年制,和PhD一样有奖学金,毕业授予的学位是“哲学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简称M.phil.对了,我们有个跟奇异博士齐名的名字:哲、学、大、师。我的哲学大师硕士学历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的最底层?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问了我留学时的朋友:请一句话吐槽Mphil.得到的答案除了击中要害之外,还透露着一种不可名状的辛酸,比如这样:其他的吐槽,基本概括了为什么Mphil才是留学鄙视链坚实的底层分子。我大致分了几类,供大家了解Mphil到底是啥——1)哲学大师?我真的不是学哲学的!每一个在毕业之后,选择回内地工作的Mphil,120%会遇到这个问题:“你是哲学硕士?我们这招的是医生啊……”“哲学硕士?你不是学中文的吗?”“呃,商科怎么发的是哲学文凭啊?”……这也不单是内地的经历了,一位曾以「哲学硕士」身份赴美访学的朋友,讲述了他办签证的血泪史:再三解释“I’m a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签证官依然狐疑地看着他的学历证明,要求进行审核……各位正在读Mphil的朋友不必灰心,他们PhD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啊呀,你一个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论文竟然和AI有关?”只能说:要怪就怪翻译软件,哼。翻译软件:怪我咯2)屁股还没坐热就得走人?多数选择这个学位的人,在入学前已经做好了继续做科研的准备,因此可以说,Mphil的定位是“PhD的储备军”。除了学制只有2年(个别专业要延长到3年),和PhD基本无异——享受同样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日常学业就是开题、和导师讨论选题、中期答辩(也叫Probation)、提交论文、答辩、毕业。此外,“拿人钱财,替人干活”,除了要帮助导师完成相应的课题、实验,还要承担学院的一些义务工作,比如当tutor,协助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组织学院的orientation等等。很多人以为,在香港留学的日常是这样的:兰桂坊万圣节派对或者这样的,中环shopping mall走九遍:其实,作为并不比PhD轻松多少的Mphil,我们的日常是这样的:面朝大海,开始读reading.接到tutor任务后的朋友圈截图 以及像PhD一样,日常祈盼自己不要延毕,早交论文早毕业:3)PhD读不下去,就读个Mphil吧?是的,不少人是为了读博做准备才来申请Mphil的,也就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一个Mphil天资足够,学术又很勤奋,导师会在第一年probation的时候,劝他转成PhD(我们叫“transfer”)。来自我机智的小伙伴同样,如果一个PhD没过probation,那么极有可能被导师劝说,拿个Mphil degree走人……所以,Mphil又叫PhD接收站。4)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是抱养的?由于Mphil时限短,不少学生考虑以此作为赴北美攻读PhD的跳板。很有可能的情况是:经过2年的磨合,刚和导师混熟,对research才找到点感觉,就要毕业去别的地方了,不少导师不愿意录取Mphil学生。难怪有人会说:“同一个导师,PhD是亲生的,Mphil都是抱养的”,倒也恰当。也可以说,能申请到Mphil的人是很厉害的(不自觉地整了整衣领),因为据不完全统计,录取率只有1%-4%左右,比PhD申请难度还要大。5)失业率最高人群?这是最悲伤的事实。既然Mphil是为了走学术路线的,这群抱着学术信仰的人,如果一时没拿到理想的博士offer,多数会选择家里蹲,或者继续申请。于是,当学校开始做毕业去向统计时,Mphil就成了失业率最高人群了:2017年是2%,而本科生是0.5%,一年制的授课研究生是0。香港大学2017年毕业生去向更好笑的是,我和几个关系要好的港大同学有个群,自从公布了这份报告,有人默默把群名改成:失业率2%群体……一个悲伤的群名其实,Mphil的真实生活是……吐槽归吐槽,你若问我,在香港读个Mphil有什么用?我想,用处大概没世俗意义那么多:毕业那年,我本计划读博,结果因为人文学科的奖学金比例缩水,我没能申到dream school,也就告别了学术圈。有很长一段时间纠结于是否有必要为了我的2年铺垫,继续读博呢?毕竟我做了两年的中国当代诗歌史研究,好容易找到点学术的感觉,proposal也写得有模有样,我该放弃吗?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终于确信自己更需要职场经历,尽早完成社会化。但这两年的科研初体验,以及在香港生活的日子,是我此生最值得、最不后悔的一段经历。成为Mphil的一个好处是可以申请学校紧缺的宿舍资源,也就能体会到香港的舍堂(“宿舍”之意)文化。每个舍堂有各自的文化,本科生热衷于参加各种各样的party,在万圣节把脸画成魑魅魍魉,去街上吓人;快期末了还会“劈猪”——切一整只烤乳猪,谁切到的肉块最大最完整,就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是两岸考生共有的朴素的“迷信”,和拜锦鲤没什么两样。别说,自己劈的猪还挺……好吃为了体现舍堂成员的团结,每学期我们还要举办一次高桌晚宴(High Table Dinner),女生穿小礼裙,男生西装笔挺,外面皆为宽大的袍子,怎么看都像是霍格沃茨在港岛建分校了,一群小巫师重出江湖。 然而如果你不想参加任何活动,一心学术,也没任何问题。这是在香港读research program的最大好处:学校会为你提供最好的环境,因为学业永远是第一位的。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不适,反而自处得愉快。周围人都独立的好处是,随心所欲做自己的事,不必向任何人解释。由于Mphil没什么课,我会早起在公用厨房(pantry)做饭,今天是烤吐司,就着牛奶吃,对面是青葱的山景。一个人做饭可以很容易,有时候担心菜买多了会不新鲜,就索性把它们都炒了,用超市买的酱料,怎么都好吃。有一阵子朋友从西安带给我一大袋辣子面,就趁机买了很多刀削面,每次煮一把,然后将热油和葱花浇上去,撒一把辣子,当作油泼面聊以慰籍。在香港的时候,我慢慢发现自己很喜欢一个人做事,比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跑步,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饭,可以不被打扰,也不用担心会打扰谁。后来才发现在香港独自做事的人太多了,这是这个城市最吸引我的地方,你做什么事都不会被当成weirdo.03 离开香港很久,我才后知后觉:原来那两年求学之路,恰如我们的人生。不管是科研,还是工作,还是生活,能陪你一直走着的,只有你自己。Mphil比PhD还要考验一个人的自律和对学术的执著,因为继承了英式教育的“精英主义”,学校认为一个研究生是有能力把握科研进度的,导师只会在快到ddl的时候,才会冒出来善意提醒你一句。交付论文定稿的那个夏天,我导不在香港,我在毕业学姐的远程指导下,东跑西颠完成装订,抱着厚厚的四本论文给学院送过去。可是出乎意料,那时却感觉出奇的轻松,原来看似再可怕再难的事情结束时,不过是稀松平常。后来和朋友聊起这段,我们笑称这是独自待产。回想起这段时特给自己鼓鼓掌,想着原来我也挺勇敢,走了很长的路。正如港大100周年校庆主题曲《明我以德》唱的:“明我以德 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 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两年来,往返于冯平山图书馆和办公室之间,进行大量沉浸式的阅读、深耕的时光,我深知这段经历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恐怕难以复制。曾经我和许多人一样,以为“文学无用”,以为“中文系毕业即失业”,可现如今我的许多高质量输出,乃至走上自媒体这条路,都和几年前对文学的执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今天的我才终于明白了何为“独立的人”,学着用自己的观点思考,那颗关于灵感的种子,正是在港大读书期间种下的。香港大学主楼Main Building 不管你在哪里读硕士还是博士,不管你在学什么专业,珍惜这样纯粹的读书时光吧,尽你所能,去思考,去探索,去观察,去接纳。在人群中永远保持独立思考,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这是在香港读Mphil的两年,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事。参考文献:Mphil or PHD?Mphil Program of HKU
文革结束之后,整个国家和我个人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我个人在这个时期已经没有机会实现我上清华做理工男的梦想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因为还在工作状态没有赶上,后来我的年纪很大,31了,没有读大学就考了一个研究生。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参与了一些党在转折时期的工作。1977年1月份,我还没有读研究生的时候,在中央宣传口工作,当时我们党的中央宣传部已经取消了,所以中央在打倒四人帮以后临时建立了部门一个叫做“中央宣传口”。负责人是耿飚,地点在钓鱼台。当时党内发生了“两个凡是”和反对“两个凡是”的斗争,整个从中央到各个地区的高级干部都卷入了。当时有一个说法叫做:“凡是毛主席指示的我们都要照办,毛主席决定的都要具体执行”,这个实际上是坚持过去老的错误的认识。后来由小平同志推动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样就把我们整个党的认识路线拨回到实事求是的路线上来。我参与了其中的一些工作,另外我在那个时候也为我父亲起草了一些发言提纲。当时我父亲从监狱里出来逐步恢复名誉、平反,后来成为当时十一大的中央委员,参与了中央的一些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是我们改革开放的起点,我们现在确定改革开放元年是在1978年12月22日,就是以这份公报作为起始的。我后来有机会去美国做访问学者,因为我学的经济学。但当时副总理级的国务委员张劲夫,让我做他的秘书,他认为我作为年轻人能够帮助他和各方面联络。他101岁去世的,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推动者。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这段期间我也对政治生活的进展做了一些工作,包括清理“三种人”等等。1984年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人生的节点,当时我对一些政治上的文革的事情曾经上书给陈云同志,得到了陈云同志的肯定。1984年6月,我第一次出国。今天出国对于在座的各位不算新鲜,用各种方式,旅游、访学,还有暑期的活动等等,但那是我第一次出国,那一年我37岁。当时一下去了六个国家——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眼花缭乱,很快,回来以后又去了一趟日本,我对去日本那边看到的感觉,他们富裕跟我们的鲜明对比,使我受到很大的刺激。我们去坐新干线,现在没有什么感觉了,因为跟我们的高铁比是小菜,但当时我们坐新干线时的震撼难以形容。张劲夫是老同志,他跟我说:“日本哪里来这么多的水泥,这么多的钢铁?怎么有这样的技术,怎么有这样速度的交通?”我们觉得我们差距太大了,他说作为国务院的主要领导同志,一定要推动改革开放,所以我说他们为什么有那么急切的心情要学习,要开放,和这个感受是有直接关系的。代表团成员在塞纳河上1984年发生了很多事,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莫干山会议,如果你是学管理和经济学的,对中国改革史有一定的了解,一定知道莫干山会议,我不久前刚从那儿回来,今年是莫干山会议35周年。35年前,一批30多岁的学者、青年经济工作者,在浙江德清县开了一个会,会上124个人分成七个组,对农村改革、价格改革、对外开放、计划经济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等等彻夜地争论,提出了很多意见。当时开会的人物都有谁呢?有前面提到的王岐山、马凯,还有朱家明、彭家南等等一批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提出当时在中国继续推动关键性的价格改革,因为中国计划经济原来的价格体制,是小小的一盒火柴,价格变动哪怕一分钱都要测算,这对全国人民的消费负担带来多大的影响,何况那些轻工业品、那些农产品都是非常严格的。中央正在酝酿价格改革,用什么方式改?有不同的意见。在这个会上有主张一步到位的激进派的意见,还有提出来的渐进式,所以最后提出来双轨制。我知道要开会,就拉着当时的总理秘书,也是我们的同学上山跟他们沟通,他们晚上去,早上回来,选了一批他们的研究成果。然后经过选择选了七八个学者下山,张劲夫同志亲自跟他们座谈。最后劲夫同志经过整理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总理,说他们的意见很值得参考。然后当时的总理也批了,说很开脑筋。这样就把这个意见吸收到当时国家推动的价格改革中去了。其实双轨制改革是有利有弊的,大家对经济学有一点概念吧,比如说我这个同样的产品,它有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计划价格假如说是五块钱,如果市场价格是八块钱,那会形成什么呢?寻租,拿到五块钱的指标了,无论是钢材,无论是水泥建材,无论是外汇,比如说一美元两块八人民币,但是实际上在市面上六块、七块、八块,所以缺点是明显的,以至于后来在价格闯关中间形成了一个反复。“莫干山会议”参会者合影但是这体现出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我们中国推进的是渐进式的改革,而没有走美国经济学家给苏联设计的休克疗法式的激进式的变动。渐进式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似的改革,大家知道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元年,但是实际上那时候没有真正的顶层设计,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蓝图。所以这个改革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我想跟大家说,我作为那个过程的参与者,从实事求是、思想解放、反对两个凡是等等,一直到具体的操作探索改革的具体方案,我是有幸参与了。再说回我个人,我本来可能按照常规会去从政,就是现在说做公务员了,到政府里面去了,但是我自己思考,我觉得我可以做点尝试,所以我就到第一线,到市场里面去了。这样就形成了我的一个转变,在光大和中信。我在2010年的年底要退出现职工作了,当时是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跟我谈话,对我工作有评价,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说了这句话,“你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两个窗口,中信、光大工作多少年,工作卓有成效。”我很惭愧,我觉得这是中央组织对我的一个肯定,但是实际上我自己做的是很不够的。我简单说一说光大是一个什么样的产物。中信1979年就建立了,光大是在它之后四年1983年建立的,我先到了光大。光大把总部设在香港,这是一个非常睿智的安排,因为当时我们国家开始推行引进外资。其中对于外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三减两免”所得税——三年减半,两年免费,香港的港资当时作为我们改革开放的重要平台,对它们也是采取了这样的策略,所以光大总部设在香港。光大集团1990年迎春酒会合影但是在探索中间也会发生问题,因为向西方学习过程中有一些东西我们并没有掌握规律,而是盲目地照抄照搬,所以当时光大下面一个公司,外汇交易一共亏损了四千万美元,又加码投入资金再做,这样最后亏损了八千万美元。又因为光大信投采用了高息揽存,吸收了一百几十亿的资金,我们高额成本投资出去以后没有真正的回收,形成了巨大的负债,当时我受命去处理这些问题。当时的问题非常严重,一直到了由国务院亲自处理,我们的方案向北戴河李鹏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办公会议汇报,确定了一个债转股的方案。这个过程因为时间原因不多讲了,就是在探索中出现的问题,我从那个时候就有一个很特别的机缘,就是我自己经常受命处理和化解危机。我接下来讲中信,中信是值得一说的,我在中信待了十年。中信的起点是1979年的1月17号,小平同志请了荣毅仁还有其他几位老的工商业者座谈,在大会堂,叫做五老火锅宴——非常亲切、非常和谐的这样一个气氛。目的很清楚,就是中国要开放,要吸引外资,听一点你们的看法。他们一边吃涮羊肉,一边就谈出来很重要的思想。怎么来试验?从点到面来找出经验。然后小平同志直接提出来,组织一个公司,你来尝试,你来探索,人由你来选,事你定。这个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安排,我最近研究中信的历史,我们怎么形成今天这样一个产融协同发展的格局,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改革开放没有一个总蓝图,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就需要有抓手,现在大家都知道最具有效力的抓手是特区,深圳就是起到示范效应和现代的改革开放支点作用的特区。中信的起点:“五老火锅宴”还有一个抓手是两大窗口公司,它的探索机制要比它取得经济上的成效更加重要。当时国家的整体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体制里的企业都是国企,没有真正的所谓私企、民营企业。所以要跟国际交往,需要用一些特殊的办法,所以就成立了这两个公司,什么叫窗口公司,我觉得这是小平同志做事情的战略眼光,同时又是很实实在在的工作方式——就是抓试点,抓重点。所以我们在发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同时成立了中国国际信投投资公司。而且外资经营企业法是征求了荣毅仁同志的意见,因为他比较熟悉外商的工商业界,当时提出给外资一定的股比才能有这样的作用。开始中信的使命叫做“三引进”——引进外资,引进技术设备,引进管理经验,另外它还是一个创举,中国国际信投投资公司,本身既包括金融,也包括了实业——你看他叫“信托”体现了金融,叫“投资”就是体现了实业,因为荣毅仁同志一直笃信实业救国,大家知道荣氏家族在上海纺织、面粉等实业方面方面有非常厚重的基础。同时公司的名称中还有国际两个字,就是开放。所以我们中信的标志也是荣老板亲自设计的,这是经典之作。我觉得确实有些人他们有特殊的能力,把握了这个历史的关头做了这个特殊的工作。中信创立之初注册资金两个亿,但是拨了一个亿还没有到账。当时就要组建了,荣老板拿了一千万给公司作为启动资金。我们的开拓创新成就了一系列的首创,首创不容易,首创不一定特别的成功,但是首创具有探索的意义。所以我们第一家发展商业房地产业务,第一个直接进行海外投资,还有我们涉及到通用卫星、境外放债等等。中信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很多的挫折,我们的金融曾经出现了一些问题,中信银行跟所有的大行在2002年都遇到了严重的不良资产,当时海外的投资银行界认为中国的银行业是整体处于技术性破产的状态,就是资不抵债。由于不良资产太多,如果按照实实在在的会计准则拨备核销的话,我们净资产会被吃光,当时我们的累计不良资产大约在三百亿,我们全行业资本金不够六十多亿。这三百亿不良资产按照会计准则要拨备和核销,一共要核销二百亿,核销完之后变成负资产。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当时整个中国的银行业在九十年代末期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从中信剥离了一亿四千万的不良资产。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到国务院申请了批准发债,然后补充了资本金。2007年我们在两地同时上市了,叫做自费改革,我们中信人引以为自豪的是几乎所有的银行都伸手从国家拿到了资金的支持,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它们不但剥离资产,而且在2002年、2003年又再次剥离,剥离之后还不行,还要大量注入,一个银行注入两百多万的资本金来解决它们的整改和上市。而我们完全靠自己,我们叫做自费改革。另外我们在香港上市,建了一个很好的试验窗口,这是我们中信人引以为豪的,曾经因为资不抵债被看成三钱不值两钱,我当时提出来“背水一战”,要“卧薪尝胆”,我们一定要把三钱变成十钱,后来我们在上市的时候,我们的市盈率到了39倍,我们的市净率到了三倍,认购率到了90,最后融到的资金是接近60亿美元,所以我们打了一个胜仗,成为我们中信的一个历史发展节点。2007年,中信银行在上海、香港同步上市这个是我亲自参与的,2007年我们上市了,们当年整个中信集团的盈利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一百亿,达到了160亿的净利润,2006年是60亿,上市之后是160亿,我们正在发展的一个胜利的期间,又来了问题。银行上市本身是一次危机处理,然后我们又遇到了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叫做中信泰富,它为了做澳洲的铁矿项目做衍生产品,亏损了154亿港元。当时9月15号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我9月21号到纽约,正在感受他们的压力和危机的时候,我接了一个电话说咱们也出事了,我电话里就问是几位数出了事,回答说是两位,我又问,两位数会不会往三位数走?对方说正在往三位数走,巨额的亏损。那时候我正跟美国人有点调侃地说,你看我们比以前强大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强大到可以承担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所以我们比你们还是不行。话音刚落,我们自己几十亿美元的损失来了,最后整个亏损154亿港元。这对我个人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我是中信的董事,我们在中信占比30%,荣智健他们是20%,我们有一种方式就是壮士断腕,断腕不够,会发生信用方面的连锁反应和履约方面的问题,可能会形成交叉违约。最后我们派了两个调查组——一个是财务,一个是业务——到香港做了调研以后,我们就开了一天的闭门会议,最后决定用一种方式来拯救。这个方案现在大概凡是投行的人都认为是特别经典的成功案例,它的基本原理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把所有的合约按照一个澳元换0.7美元定价,由中信集团接过来。大家注意它还不是一个上市公司,它有大量的小股东受损,所以我们接过来等于把损失在某一个时间点锁定了。每一分钱,0.69我们赔两亿港元,如果变成0.6,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多赔20亿港币,当时我们说要研究,能不能不要掉到整个集团净利润一百亿以上,因为我们员工头一年超过一百亿以后心气很足,心理关头能不能堵住。第二个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我们怎么做呢?每股八港元注入,市场价格是四港元,市场价格就是股东手里抓的钱。八港元需要小股东投标,我们比他多一倍,小股东99%赞成,因为觉得我们大股东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企业的股东利益。但是其实每股净资产是多少?16块钱,我不知道大家这里对财务有熟悉的吗?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那个时点股票的价格测算,我们每股一上来就亏了四块钱,但是如果按照净资产来算,我们一进去每股赚了八块钱,这两个办法来入账是可以调整的。所以这个方案小股东拥护,其实真正的这两个风险都和市场波动有关系,如果澳元一路跌下去,如果四块钱港元变成两块钱港元,那我们损失惨重。但是我们有一个判断,认为中信泰富除了这个事以外,其他的资产经营状况良好,所以我们有一定信心。2008年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当时做这个事的时候,王岐山同志是政治局委员兼国务院副总理,他管中央经营机构,我跟他当时有明确的表态,我说我身为董事长,虽然这个公司的经营我们管不了,它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但是既然出了这个事,请你问责我,摘我的乌纱帽。他说你少跟我来这套,你好好的拿出方案来,把它解决了。我说那你要这么做,我们就去拿方案,但是这个方案也要经过批准,后来我们成功了。股价没有多久慢慢就从四块八块一直到十三四块钱了,我们的心里就踏实了。当时一路波动,六毛九,六毛八然后七毛一,我记得当时马凯同志在王岐山同志的办公室对面,他见到我说澳元已经七毛一了,都在关心一分钱,整个国务院的领导都在关注这个事。最后我们成功了,我们在澳元的基础上赚了六个多亿美元,我们赚回来了,我们在农行借款方面无论按照事实还是净资产都翻了一倍,赚了十五六亿美元,这是我们的一个案例。后来人家说这是一个经典案例,让我总结一下,我总结了三句话,是从农民那儿总结吸收的——个人要努力,领导政策好,还得天帮忙。这个天是我们的客观外部环境和条件,其实是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强的能力,是中国的体制优势是的体现。2008年11月,我记得在中央全会以后,和中国经济工作会议中间紧急召开了一个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这应该是真正的中国经验,虽然它有负面作用,比如说关于四万亿投资的一些损失等等,但是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改变了预期——当时东莞人都走光了,员工都回家的情况一举转变了。所以你看我们不是光靠自己,也不是光靠命,是靠国家发挥了作用,所以它就是我们的“天帮忙”。所以我觉得你们各位在人生中将来做任何一件事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人不努力肯定不行,如果没有很好的政策环境,或者好的领导不行,但是没有机缘和运气也不行,这是我作为一个72岁的人的体会,你们将来都会尝到这个滋味。在2010年总书记跟我谈话的时候,我们的业绩大概就是这样的,我们2009年第一次进入世界五百强,415位,九年下来,现在已经是137位。2014年中信集团整体上市到2018年末我们总资产是七千亿人民币,我想提醒大家,最早开始给我们拨注册资产两个亿,最后没有给钱,荣老板垫了一千万,后来给了两千万,我们号称两亿起家——七千亿是两个亿的三千多倍。有的人一直坚持一种流行思维说国企低效、腐败、垄断,我们没有垄断性的行业,这个也不能说我们是低效的,当然我们遇到了风险,但是最终克服了困难。大家看我们的净利润从65亿,2007年189亿,2008年142亿,2009年189亿,我退职的时候是332亿,就是这么一个情况。我说这些是想表达,我们改革开放的历程是曲折艰难的,不是一帆风顺的,按总书记说的让民族复兴,不可能是敲锣打鼓坐着轿子来进入民族复兴的大门,而是最近我们常说的,“船到中流水更急,人到半山山更陡”的情况。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我们七十年辉煌是一个非常一帆风顺的过程,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六十年代中国提出“小康”,到现在习总书记说“全面小康”,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我们中信的三十年出过一本书叫做《艰难的辉煌》,我相信大家听完我刚才讲的内容就会觉得原来中信也是曾经经历过如此艰难的时候,同样,光大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艰难的时候。我的第四个时期是在我退职以后,2011年底,我做了一个事,这成为了我人生的下一个节点——我组建了一个中信改革发展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是在中央领导推动下,我们中信集团作为国有集团承担政治责任的举措。我们的宗旨是三句话:“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我们要打造一个具有特色的民间智库,其中特别是我们提出的中国学派。 我有一个看法,我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学派,因为毛泽东不但是实践家,而且是理论家,毛泽东思想是哲学的,也包括一些经济学方面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还包括战略学方面的,他应该算是中国学派的开创者。他不是做学问的,但是他有很深的学术根基,还体现了理论的实践性品格,毛主席是近代现代的第一人。小平同志是实践性很强的,他推动了解放思想,他是一个推动者。而现在我觉得习近平总书记,大家看得很清楚,他在理论上的推动作用,他的建树已经成为我们的引领者。我们时光过得很快,基金会建立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们举办了124次活动,认领和承担国家部委交办的课题有49项,上报的国家智库研究报告41期,发行经济党刊67期。刊发了我们的一些内刊,改革发展与安全,88期,中国道路系列讲座57期,中国道路丛书36种,在习总书记的新年祝词时,他的书架子上能看到我们的书。2017年我们成为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一个培训单位,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同时也得到了中央领导的批示大概有一百次左右。人生就是这样走过来,它跟时代紧密相连。南怀瑾曾经给我写了一幅字,他写了辛弃疾的一段诗:“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我很喜欢辛弃疾的气魄,我们不需要那种悲凉,但我们应该有那种为国效力的气魄。另外我喜欢的一首诗,就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喜欢这个诗的原因是因为他说出一种情怀,他觉得国家的事情生死都要去应对,而不能因为给自己带来什么祸福,福我就趋,祸我就避。其实对我们来讲,大半生已经过去了,我当然还在努力,就像前面说到的“永久奋斗,奋斗至死”。2000年,孔丹在香港看望南怀瑾老师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都是精英,在整个中国的十几亿人口里面,你们是极其优秀,也极其幸运的一批人。但是有一条很重要,你们要有家国情怀,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曾经有同学对我说“我们没有经历跌宕起伏的时代”,我说不对,你们面临着比我们那个时代更要紧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到了关口,是复兴还是倒在复兴的门槛上,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国家的整个发展大局需要大家的努力和智慧。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做到用学术来报国,我跟大家共勉。在奋斗报国上,我现在还想干,你们干,我也干,我们一起来努力,谢谢大家。
来源 | 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编辑 | 学术君随着近年来各地各高校对人才引进投入不断加大,各类重磅优惠政策纷纷出台。以下是国家各省市和各地区高校对本、硕、博人才的补贴政策。(资料来源于网络,详情请咨询各地市政府网站和高校网站)目录地区篇:01河南省;02山东省;03广东省;04京津冀地区;05山西省;06福建省;07湖北省;08湖南省;09安徽省;10江西省;11云南省;12东北地区;13重庆市;14甘肃省;15陕西省;16浙江省;17江苏省;18海南省;19上海市; 高校篇:01宁波大学;02苏州大学;03河南大学;04广州中医药大学;05北京理工大学;06大连海事大学;07湘潭大学;08青岛黄海学院;09吉林外国语大学;10沈阳理工大学地区篇01河南省1河南河南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按个人不超过20万元、小微企业不超过300万元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符合条件的,可申请2万元至15万元的扶持资金。(1) 郑州1.申请条件2017年1月1日后毕业的全日制本科(国内外)及以上学历高校毕业、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硕士、本科毕业生、预备技师(技师)年龄应在35周岁以下,博士不设年龄限制。毕业三年内落户我市(本市户籍未迁出户口的毕业生不需提供)。与郑州市域内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在郑州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养老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且在郑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不含补缴)满三个月。2.补贴标准博士、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按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申领3年的生活补贴,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技师)按本科毕业生标准申领。对新引进落户的博士、35岁以下的硕士、本科和预备技师(技师),3年内按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02 山东省1 山东1.对通过夜经济、小店经济等灵活就业的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缴纳职工社会保险的,给予其不超过实际缴费2/3的社会保险补贴。其中就业困难人员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2.对山东高校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给予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 济南 1.将对企业新引进入户的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按照每月1500元、1000元的标准连续发放3年租房补贴。2.大学生参加济南市创业大赛获奖的,根据获奖等次分别给予特等奖10万元、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3万元、优秀奖1万元的奖励。3、济南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高校毕业生到该市十大千亿产业企业就业的,财政部门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2) 青岛 本硕博住房补贴分别为每月500元/800元/1200元,最多领36个月。(3) 烟台 出台首次购房政策,购房补贴按人才层次进行发放。其中正高级职称人才补贴标准为 6 万元 / 人;博士研究生和副高级职称人才补贴标准为 4 万元 / 人;硕士研究生补贴标准为 2 万元 / 人。同时符合以上多项标准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就高不重复的原则执行。夫妻两人符合标准条件的,均可申请购房补贴。(4) 威海 1.威海市文登区发布《高校毕业生聚集计划》,规定连续工作满 3 年的高校博士、硕士毕业生在文登购房后,可分别申请一次性购房补贴 10 万元、5 万元。2.博士、硕士、本科生可享受工作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 5000 元、2000 元、1000 元。3.博士、硕士可申请安家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 1000 元、500 元。(5) 淄博 1.淄博人社局出台规定:对于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工作起三年内发放每年 1 万元租房补贴,本人首次购房的给予 3 万元购房补贴。2.对于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工作起三年内分别发放每年 0.6 万元租房补贴,本人首次购房的给予 1 万元购房补贴。(6) 泰安 2017 年,泰安市出台了支持企业引进高学历人才的补助政策:与企业签订不少于 3 年劳动合同的高学历人才,除享受本单位公布的待遇外,政府连续 3 年每月对全日制博士补助 2000 元、全日制硕士补助 1000 元、国内外知名院校全日制本科生补助 600 元。03 广东省1 广州1.黄埔区创业即可获50万,杰出人才、优秀人才每年津贴最高20万,连发三年,每月还有最高1万元住房补贴。本科生落户2万住房补贴,硕士生3万、博士生5万元。2.南沙区入户广州南沙区,即可申请领取高额住房补贴:本科生2万元、硕士研究生4万元、博士研究生6万元;博士后科研人员,则可获得一次性科研经费10万元和每年8万元生活补助,出站后留在南沙工作的给予20万元安家补贴。3.番禺区在番禺区缴纳个人所得税满1年且在番禺区范围内购买首套住房(限普通商品住宅)的,一次性给予不超过50万元(税前)的购房补贴。而租房补贴则是按其租金的50%给予(上限不超过1500元/月),补贴期为24个月。4.越秀区按5000元/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2500元/月(重点企业高级人才)、1500元/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青年创客新型人才)的标准。5.天河区天河区创新领军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可以申请住房补贴,按照每月2500元的标准,最长可享受3年杰出人才则按照毎月1500元的标准、优秀人才每月1200元。6.海珠区按5000元/月(领军人才)、2500元/月(高级人才)、1500元/月(创业人才)的标准,给予自行解决住房且未享受过政策性住房的区创新创业人才住房补贴。7.从化区高层次人才在广州购买商品住宅时,杰出人才、优秀人才、后备人才分别给予6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租房补贴方面的力度和荔湾区一致。8.增城区增城区对杰出人才予以50万元人才奖励、房屋总价50%但最高90万元购房补贴;对优秀人才予以20万元人才奖励、房屋总价50%但最高20万元购房补贴;对青年后备人才予以10万元人才奖励、房屋总价50%但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9.花都区杰出专家25万、知名专家20万、优秀专家15万,紧缺人才10万。未在花都买房的,享受住房补贴的面积标准:杰出专家150平方米,知名专家130平方米,优秀专家110平方米,紧缺人才90平方米。 2 深圳1.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博士30000元,一次性发放生活补贴。2.部分区县可叠加补贴,福田区补贴硕士12500元和博士15000元;龙华、龙岗、盐田、宝安、大鹏新区的区补贴分别为本科15000元、硕士25000元和博士30000元。3 东莞1.正高级职称最高补贴30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2.副高级职称或博士(不分正副高级的高级职称人才按副高级标准补贴)最高补贴20万元,分5年等额发放。3.硕士以及中级职称或上年度在东莞市缴纳个人所得税不低于3万元(限定用人单位范围)的人才,最高补贴6万元,分3年等额发放。4.初级职称或全日制本科人才(限定用人单位范围),由各镇街(园区)自行制定,但不得低于1万元/人,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人才不得低于2万元/人,补贴一次性发放。04京津冀地区1 河北1.邢台、唐山高校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毕业学年及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初次创业的,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1) 石家庄 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2 天津1.天津高校对湖北籍应届毕业生每人一次性发放求职补贴3000元。2020年6月底前将补贴资金发放到学生本人银行卡账户。2.三年房租租赁补贴:本硕博住房生活补贴分别为每年1.2 / 2.4 / 3.6万,连续发放3年。3.应届高校毕业生可参加免费创业培训,按照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培训机构培训费补贴。对培训后半年内创办企业的,按照每人1000元的标准,再给予培训机构创业成功补贴。05 山西省1 山西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2020届毕业生发放补贴,按 1000元/人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发放。来自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来自贫困残疾人家庭。残疾人家庭是指毕业生的抚养人(一般为父母)一方为持证残疾人的家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特困人员中的毕业生(指由民政部门审批后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持证残疾人。获得校园地或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包括湖北户籍高校毕业生以及湖北生源高校毕业生。06福建省1 福建省内院校生源地为湖北的2020届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工作,按20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发放。07湖北省1 湖北1.向今年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按照当地最低工资80%标准发放;补贴资金将在5月26日前,按规定支付到高校毕业生本人个人银行账户。2.在汉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2020届毕业生每人给予1400元的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 武汉 免费共享创业工位。08湖南省1 湖南1.为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500元/人。2.在长沙工作或落户长沙可申请租房和生活补贴,博士1.5万元/人/年、硕士1万元/人/年。(1) 长沙 创业补助一次性3000到20000不等。09安徽省1 安徽1.高校毕业生与小微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安徽省将从就业补助资金给予毕业生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2.高校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不超过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贷款期限为3年,按规定财政给予贴息。3.对安徽高校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0江西省1 江西1.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培训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行动等,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下同) 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00-6000元职业培训补贴。2.对江西高校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11云南省1 云南1.租房补贴:在昆明就业创业的省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凭《租房合同》《劳动合同》及缴纳养老保险证明申领租房补贴。博士研究生学历每人8000元。硕士研究生学历每人5000元。双一流高校本科学历每人3000元。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每人2000元。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人文交流中心紧缺专业的毕业生,在此基础上按照每人增加2000元标准给予支持。2.就业补贴:昆明:5000元。曲靖、楚雄、玉溪、大理、红河:20000元。昭通、文山、普洱、西双版纳、保山、德宏、丽江、临沧:30000元。怒江、迪庆:40000元。12东北地区1 辽宁1.对辽宁院校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每人发放1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1) 大连 1.大连对新就业或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博士900元、硕士600元、本科及大专300元租房补贴。2015年以来,已向3824名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2242万元。2.市本级还筹建了人才公寓,可满足近千名高校毕业生拎包入住。放宽居留落户条件。在连就业的博士研究生、45周岁以下硕士研究生、40周岁以下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35周岁以下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本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可办理落户。(2) 沈阳 1.对新落户并在沈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在沈首次购买商品住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购房补贴。2.原籍非沈阳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首次来沈就业创业,可享受博士800元/月、硕士400元/月,不超过三年的租房补贴。而来沈阳求职面试,沈阳“人才驿站”向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提供10天内免费入住服务。13重庆市1 重庆1.重庆高校湖北籍2020届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800元。14甘肃省1 甘肃省财政对通过本项目招聘的毕业生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15陕西省1 西安政策帮助和保障大学生就业创业:参加就业技能培训,享受最高1800元培训补贴;每月1000元的创业实训补贴,最长不超过3个月。16浙江省 1 浙江人才补贴标准1.对浙江高校2020届湖北籍毕业生,按照每人1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2.对来杭工作的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含毕业5年内的回国留学人员、外国人才)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其中本科10000元、硕士30000元、博士50000元。需满足以下条件:全球本科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国内高校应届毕业生学习形式应为全日制,国(境)外高校应届毕业生学历学位需经国家教育部留服中心认证)。毕业时间在2019年6月3日(含)之后。申请时限内在我市用人单位就业或自主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1) 杭州 1.在杭工作的硕博研究生一次性生活补助2—3万元。2.对高端人才分别给予100万、80万、60万元购房补贴。17江苏省1 无锡租房补贴(一)补贴条件毕业后在本市市区(梁溪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经济开发区,下同)就业创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本市市区范围内自费租房并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领租房补贴:在锡各类用人主体引进并缴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在锡科研院所引进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的应届毕业生(含海外留学和港澳台毕业生),或在校获得技师(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的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应届毕业生。在锡各类用人主体(不含实施或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单位)引进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所学学科排名前20强的海外优秀留学生(不含中外合作办学)(每年根据QS和THE高校排名修订学校名单)。(二)补贴标准和期限本科(技师)每年1万元、硕士每年1.5万元、博士每年2万元,累计支持两年。全球高校排名前100强或所学学科排名前20强的海外留学生按上述标准累计支持三年。贯彻国务院对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精神,对2020届湖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按上述标准给予累计三年支持。2 南京大学生租房补贴的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学士和高级工每月领取600元,硕士每月领取800元,博士每月领取1000元。3 苏州3年租房补贴,本硕博分别为400 / 600 / 800元每月。18海南省1 海南1.住房租赁补贴累计发放不超过36个月,每季度集中受理和发放一次。2.拔尖人才5000元/月,其他类高层次人才3000元/月,硕士毕业生或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2000元/月,本科毕业生1500元/月。3.支持申请零租金办公房用于创业。19上海市 1 上海对具有本市户籍、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在本市首次创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合作社、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创业组织满一年且按规定至少为一人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满6个月的,可申请8000元的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高校篇01宁波大学优秀博士招聘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近4年内,人文社科类发表二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2篇(其中,至少1篇为一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若与博士毕业论文相关,1篇可以为导师一作本人二作) ,或发表中文权威期刊学术论文1篇,或发表SCI/SSCI/CSSCI/A&HCI收录期刊学术论文2篇;(若与博士论文相关,1篇可以为一位导师一作本人二作) "自然科学类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篇(其中工学类可最多可用1篇EI收录期刊学术论文替代1篇SCI收录期刊论文),或发表SCI一区收录期刊论文1篇。若应聘者为人文社科类海外著名大学博士,不能满足第2款时,可改为近3年内,在国外本学科公认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海外知名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1部。除事业编制薪酬待遇之外,首聘期3年内,学校每年提供安家费6万元,优秀完成聘期任务奖励57万元,合格完成首聘期任务奖励42万元;提供科研启动费5万元。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nbdx2020/index.html02 苏州大学博士后招聘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紧缺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符合我校学院(部)科研工作站招收条件。统招博士后人员聘期内的总薪酬由基本年薪和奖补金两部分构成。绩效评估优秀者的总薪酬为100万元,绩效评估良好者的总薪酬为80万元,绩效评估合格者的总薪酬为60万元。基本年薪:20万元(去除学校承担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之后的税前收入),按月发放。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szdx2019/index.html03 河南大学优秀博士招聘海外留学归国博士(后),国内高校或研究机构优秀博士毕业生;本科、硕士及博士专业应一致或相近;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教学、科研水平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符合学校其他有关规定。博士后出站人员和博士学位获得者:学校提供住房补贴,正高级职称人员18万元,副高级职称(含)以下人员15万元;中级职称(含)以下人员视其学术水平,可内聘为副教授;每月发放补贴300元,连续发放5年;学校提供科研启动费,文科及非实验性理科3万元,实验性理科及工科、医科5万元。04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招聘: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且获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或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应届博士。本校毕业博士不能进入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不接收在职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有相关研究成果者优先。流动站设站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博士后年薪待遇为20-30万元。即基本工资基数为15万元/年,另外根据考核业绩情况进行绩效奖励,达到优秀层次奖励绩效15万元,良好奖励绩效10万元,合格奖励绩效5万元,考核不合格予以退站处理。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gzzyydx2020/index.html05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后招聘:获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不超过35周岁。其中,特立博士后年龄不超过32周岁。具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学术潜能,具备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薪资构成:博士后人员薪酬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基础年薪、课题组绩效激励及单位五险一金部分。特立博士后:毕业于世界一流大学,出站后按相关学术标准可聘至预聘制教师岗位,基础年薪30-50万元起。团队岗:主要面向学校重点发展学科、高层次人才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基础年薪20-25万元起。科研岗:主要面向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团队提供有效的科研力量,基础年薪14-18万元起。思政岗:从事辅导员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青年人才,年薪23万元。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bjlgdxrsc2020/index.html06大连海事大学引进教师:引进师资应具有博士学位,且各教育阶段均为国内外知名院校或中科院研究院(所)优势学科专业的全日制学历。引进师资的年龄原则上要求教授不超过50周岁,副教授不超过40周岁,博士不超过35周岁。自然科学领域: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学、物理学、数学等学科领域,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人文社科领域: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外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历史学、高等教育类等相关专业。提供待遇: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年薪:讲师岗位18-26万。提供安家补贴不低于20万,符合辽宁省、大连市引进人才政策资助条件的优秀人才,同时享受地方人才政策13-123万。提供1.5万租房补贴及人才公寓。提供科研启动经费:自然科学类8-30万;人文社科类4-15万。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辽宁省五星级幼儿园、国家级百所家长学校示范校)。对已取得突出研究成果的应届毕业生,可以申报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岗位,提供年薪30万起,安家费40万起,科研经费自然科学领域50万起。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dlhsdx2019/index.html07 湘潭理工学院师资招聘:行政招聘: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zhuanti/hnsxybjxy2019/index.html08 青岛黄海学院“珠山菁英”计划年龄不超过38周岁优秀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普通高校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及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海外高校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本、硕学位皆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985”“211”工程高校及教育部学历学位认证的海外著名高校(QS排名前100)取得。近3年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或SCI、SSCI、CSSCI收录论文,具海外学术、科研经历或工程实践背景等优先考虑。应聘人员经学校组织考察、面试、筛选后,列入此计划。相关待遇:“珠山菁英”计划人员实行年薪制,一人一议,提供本地区领先、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被青岛西海岸新区认定的高层次人才,享受政府30-100万的生活补贴;符合人才引进新政的,5年内购买新区商品房,安家费按照博士每人15万元、硕士每人10万元一次性给予发放。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绩效考核等奖励办法,业绩突出者每年享受20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奖励。按国家规定缴纳“五险一金”,享受在职国内外访学资助、春节福利、中秋节福利、教师节福利、免费体检等福利待遇。博士学位者,学校提供免费90-120㎡公寓一套,学校为单身教师免费提供单身宿舍,入职人才均可享受学校人才公寓政策。学校每年划拨专项师资培训经费,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工作坊、学术会议、访学研修,助力教师与学校的共同发展。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gaoxiaojiaoshi/20200910/471832.html09吉林外国语大学需求学科(供参考):外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管理学(会计类)、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理论及美术设计类)、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与软件类、体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含思想政治教育)1.毕业博士来校工作年薪10-15万元;可破格参加当年或次年副教授职称评审;科研启动经费(16-20万元);提供10-20万元安家费和购房补贴。紧缺专业特别优秀的博士提供85-125平方米住房一套,按成本价收费(不再享受安家费和购房补贴);享受“五险一金”、餐补。入校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者享受补充养老金待遇。2.在读博士来校工作享受讲师级及以上工资待遇,年薪6-10万;享受“五险一金”、餐补。入校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者享受补充养老金待遇。博士毕业时按引进博士待遇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如博士毕业时,已在学校工作二年者,学校奖励学费20000元。3.小语种等个别紧缺专业的优秀硕士来校工作享受助教级工资待遇,同时享有小语种补贴;享受“五险一金”、餐补。入校二年以上、经考核合格者享受补充养老金待遇。4.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待遇面议。学校为聘任的本市外退休的专家提供设施齐全的专家公寓,为引进青年教师提供青年教师公寓。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gaoxiaojiaoshi/20200908/471091.html10 沈阳理工大学 需求学科(供参考):安全科学与工程、兵器科技、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含制药)、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软件类、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外国语言文学、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仪器科技、数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含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心理学、建筑学(含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1.基本条件引进师资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且各教育阶段均为国内外知名院校或中科院研究院(所)优势学科专业的全日制学历。引进师资的年龄原则上要求教授不超过50周岁,副教授不超过45周岁,博士不超过40周岁。2.提供待遇事业单位正式编制。正常工资年收入约:11-13万。住房补贴5-20万元。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20万元。为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附属幼儿园等)。原文链接:http://www.gaoxiaojob.com/zhaopin/gaoxiaojiaoshi/20200907/470625.html本文来源: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姜有国博士,美国波士顿学院常务助理副校长,专务国际发展和教学研究,同时担任波士顿学院哲学、神学和国际高等教育教授。他先后就读于雅典耀大学、波士顿学院、牛津大学及哈佛大学,曾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姜有国多年致力于高等教育研究,出版专著有《全球博雅教育》《变革社会中的博雅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新视野》《耶稣会在华高等教育史:1594—1952》《问学彼岸:美国大学生活实录》《神学默观:人性与灵性的对话》《津沽大学:教育与社会》等,译著数本,并在各类中英文期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担任欧洲著名杂志《公教文明》专栏作家。此前曾见过姜教授一面,他当时义务为几十个来美访学的中国学者及其家属做解说兼导游,我正好陪一位友人前往。那次,算是真正领略了一遍波士顿学院的建筑以及历史,也是第一次认识充满友爱、温文儒雅的姜有国教授。写邮件约姜教授,问是否有时间讨论当下的美国高等教育。他很快回复,说正在斯坦福大学开会,过两天回来即可。采访那天,下着雨,我搭乘那个因古老而闻名的绿线地铁(其实应该是轻轨,因为在地面上行驶),慢悠悠摇晃到位于波士顿南部的波士顿学院(Boston College),它是一所小众但很优秀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没有太多寒暄,我们从大家关心的中美高等教育交流现状开始对话。美教育界担忧中美教育交流遇阻《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说刚去斯坦福参加了一个会议,是个什么会议?姜有国:会议名称是“21世纪美中教育:挑战与愿景”(US-China E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challenges and vision)。中美贸易摩擦开始之后,双方的一些教育交流迟滞,有些学术活动延迟或者取消,比如2019年波士顿学院本来要组织去一次香港,但是贸易摩擦之后我们就没有办法继续这个活动。所以斯坦福大学举办的这个会议,旨在讨论未来5年或10年当中,我们如何加强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的高层管理以及学生互访、互动,包括项目交流。在我看来,美国有很多资源不假,但是中国也有一些很好的资源,双方都可以共享。《中国社会科学报》:参加者来自世界各地吗?姜有国:都来自美国国内。这是美国国内高校首次举办这样的会议。中美贸易战开始之后,美国高等教育界有人表示,我们需要这样的会议来交流和对话。2019年9月初,中国留学生入学遭海关遣返,引起美国高等教育界一些反弹,耶鲁大学校长也发表公开信支持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求学。这种前提之下,斯坦福大学召开了这样的会——一个很有意思的会,人数不多,100多个人,与会者多为美国高校高层管理人员。《中国社会科学报》:参加这样的会,您有什么感受?美国教育界对国际学生的态度是保持开放,还是趋于保守?姜有国:美国教育界在这方面有两种比较大的趋势,一种就是非常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国外的都是不好的,那我们就不需要向国外开放,也不需要外人来参与我们的事务。你们来只是为了拿个学位和文凭什么的。另外一种是比较国际化,他们对国外的事情比较感兴趣,也去过中国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所以就持比较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在我看来,教育是个很广的话题,需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一定要通过广泛的沟通交流。当你接触另一种文化时,你会发现很多事情和你所了解的不一样。我们常讲的国际化、全球化其实并不是新的概念,而是继承了过去高等教育界一直在做的一种交流、沟通、互动和探索。事实上,早在牛津大学建立的时候,欧洲就已经国际化了,欧洲的学生都到他国去学习。所以,无论美国出现什么情况,都需要以更宽广的胸怀去接纳国际学生,何况美国本身就是个移民国家。《中国社会科学报》:所以您认为还是存在文化偏见?姜有国:中国曾经贫困落后,这可能是造成西方偏见的历史原因之一。如今,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兴盛,即使是和平发展,着眼于整个全球的发展和共同的利益,但有些人还是有成见,认为你强大了肯定威胁其领导地位或者经济利益,所以从这个理论推及学生个体。美国有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个不可否认,学生来这儿是为了求学和求知,而不是与另外一个什么利益集团有联系或有关系。有人质疑国际学生来美的目的和动机,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两个国家的博弈,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和判断。还有就是媒体的误导。西方媒体只喜欢报道别的国家消极的东西,不会报道很正面的东西。中国在美留学生有30多万,90%以上的孩子都非常棒。但有的人只看到一些开豪车的“富二代”“官二代”,其实这只是少数。所以很多时候是缺乏理解,缺乏对一种文化、一个社会和一个群体的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历史的原因造成了某些误解,然后在社会环境和交往中又造成了对这个民族文化的一种曲解,而没有去客观地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及现状。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了解中国历史文化,那些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学者会去积极了解这个国家,而且通常会真诚、客观地展示中国的形象——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这种人在美国也是有的。《中国社会科学报》:这样的学者会受到排挤吗?姜有国:一些汉学家比较客观包容地去介绍中国、了解中国,可能有人不认同他们的观点,但不会排挤他们。但是,如果是华人学者的话,可能就会受到排挤,他们的学术圈子会因此缩小。不过,华人学者也不需要太在意,就埋头做研究好了。从学术上来说,你不需要盲从主流社会。也许你的观点和主流社会恰恰相反,但只要你是做客观的研究,有数据有理论分析,那么外人怎么评估你都可以不在乎。高校水平不能只看排名《中国社会科学报》:从数据来看,以波士顿学院为例,您觉得国际学生入学是否受到目前大环境的影响?姜有国:波士顿学院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扩招国际学生,我校国际学生比例一直保持在7%左右。2015年之前,来自中国的本科生只有30多个;到2015年我刚刚升为助理副校长的时候招了106个;2016年招了80个;2017年招了108个;2018年招了80个。从4年一个周期来看,中国本科生在380个左右,研究生也差不多400个,占国际学生一半,是最多的。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比例还是很小。我们看看旁边一些大学,中国学生数量可达好几千。波士顿学院为了追求一个好的质量,也为了对学生负责而没有扩招,尽管扩招可以赚好多钱。现在美国大学有一个不好的倾向,就是大肆扩招国际学生。国际学生一般都是全额自费,随着资金的增加,会有助于高校的排名。波士顿学院没有扩招,一是因为我校倡导培养“全人”,培养的是“负责的世界公民”,强调要对学生负责;二是因为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因为钱去扩招。我们的师生比例是1∶12,好多学校降到1∶70/80,甚至1∶100的比例。如南加州大学国际学生达1.8万,中国学生就有八九千。不过据我了解,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很多学校今年中国学生数量下降。昨天收到我校国际办公室的一些报告,从数据上看有些影响,不过总体上还是比较稳定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刚才您提到排名问题,家长似乎会追着排名跑,您怎么看?姜有国:我有些时候会和一些家长开玩笑,不是每个美国高校都喜欢中国学生,而是喜欢他们的“东西”。所以很多学校招中国学生是有经济目的的。我在一些场合曾提出:“你们是否为这些学生做好了准备?是否会为他们提供应有的帮助?”在我看来,片面扩招是不负责任的。有的学校为了国际化、全球化也无可厚非,但是同时要考虑为国际学生提供真正的资源,帮助他们好好发展。但确实有其他学校的学生对我说,学校根本不管他们。很清楚,如果学生多了,资源会被分散。有人说扩招是为了让更多学生接受教育,但是也要自问“我们是否为这么多学生准备好了资源”。《中国社会科学报》:那您觉得这些学校“准备”得如何?姜有国:毕竟学校资源有限,第一,师资不够;第二,后勤服务不够;第三,为学生提供的顾问以及陪伴项目不够;第四,学校的设施场地也不够。僧多粥少,吃亏的是学生。大课100多人和小课20多人,哪个更有效果?好多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些时候我也为这些学生抱不平。《中国社会科学报》:那是不是可以说这种大力扩招国际学生的学校一般是中下流学校,真正的名校不会扩招?姜有国:是的,扩招的就是二三流学校,在七上八下之间。首先扩招能为它们带来经济利益;其次,有了钱会帮助提升排名。国际学生家长在报考学校时,一定要看清楚学校的本质,不能只看排名。今年我们学校排到37位去了,原本应在30位左右。现在排名机构把联邦政府贷款多的学校排得很高,加州很多公立大学比如加州洛杉矶分校、加州戴维斯分校,排名都很高,到30位左右去了,可是一个普通公立学校怎么能和名校相比?波士顿学院是中产阶级学校,大部分学生不需要联邦贷款,排名因此受影响。但是波士顿学院是非常优秀的,很多美国人都知道。有些学校因为招收国际学生而提高了排名,所以排名只能是个参考而已,不能太当真。《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排名指标值得商榷。姜有国:我们都知道藤校很好,很多排在前20名的非藤校,比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乔治城大学以及芝加哥大学,我们也都了解它们的含金量,但是很多国际学生家长都非常看重排名。世界上的几个排名机构,一个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 & World Report),一个是英国的泰晤士报(Times),一个是中国上海交大,每一个排名指标以及比重都不一样。指标通常包括师生比例、资产、毕业生就业比例等;还有一个排名指标是看学校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其实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方法,还有自己的愿景,如果只靠排名、指标来定格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的话,那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排名对我们来说只能当作参考。《中国社会科学报》:如果是您来排名的话,您会考虑哪些因素?姜有国:师生比例、师资质量、学校软件和硬件资源、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上校友影响力以及大众认同。我认为大众认同很重要,还有学生毕业以后对社会的贡献。因为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要培养对国家、社会、家庭、整个世界有所贡献的人。我想这些是排名时应该考虑的重要指标。《中国社会科学报》:波士顿学院与中国有什么合作项目?姜有国:我们很希望与中国方面开展合作,尤其是希望和一些名校开展更多的学术交流。波士顿学院有点“高冷”,而且中国之前了解它的人也不多,现在随着网络的发达,情况有所改观。很多美国高校都在中国开展了诸如“2+2”“3+1”等项目,我希望未来能推动波士顿学院与中国高校的合作和交流,我正为此而努力。博雅教育提倡辩证性思维《中国社会科学报》:我知道您一直以来提倡博雅教育,而且似乎这个概念也越来越流行。能不能具体讲讲什么是博雅教育?姜有国:从中世纪开始,欧洲就出现了博雅教育,liberal art ecation这个词原本来自拉丁文,表示“自由”。所以博雅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读书、做笔记、背诵,重点是培养学生自由的思考能力、辩证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波士顿学院的博雅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伦理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这是博雅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博雅教育在美国很重要,大学一二年级通常都是博雅教育,大三才开始进入主修课程。博雅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我现在给学生开了一门叫“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的课程, 讲的就是当人们在进行科技创新时如何保持伦理精神,是不是需要思考是否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原则,对社会是否有危害,比如网络发展与个人隐私问题等。这些问题有时候会被忽略,而博雅教育会让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这种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性思维模式,用英文来说就是critical thinking。我觉得不应该翻译成“批判性思维”,而是辩证性的逻辑思维。在此基础上,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技巧等。我目前正在进行一个“整合医学”(integrative medicine)的研究,医生不仅只是提供专业治疗方案,还要具备人文关怀。很多国家的医学专业都会开设一门伦理课,就是讲如何向病人传递人性的情怀,并且让他们感知。在我看来,人工智能缺失的就是“人文关怀”,不具备人性的观照。人是第一位的,否则的话,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进一步讲,在高科技时代,人们更容易被技术所控制,失去原本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更需要强调博雅教育、人文教育。波士顿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后来到医学院做医生的,相较而言,他们更具人文情怀,和病人会有更多的互动。博雅教育不仅是专业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的基本素质训练。《中国社会科学报》:就我所知,比如中国国内,大部分高校大一、大二称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等同于博雅教育吗?姜有国:中国高校大一和大二提供的基础教育通常指的是没有专业和职业指导性的基础教育和知识,有的也称为人文教育或者通识教育。就课程设置的内容安排和规划而言,这种基础教育有点类似于博雅教育,但是不等同于博雅教育。如果说专业教育提供的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度,基础教育和博雅教育提供的则是基础知识的广度。但是在培育理念上,中国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比较着眼于提供一般性的知识和课程,或者完成类似的教学大纲和要求,没有强调学生的思辨、沟通交流、分辨和伦理思维模式的应用,当然这和中国的文化教育传统有关。博雅教育更注重如何培养一个人,一个有健全的人格和品格,一个具有专业素养、社会责任、与人合作、思辨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对他人关爱并兼善天下的世界公民。否则我们的教育只是追求学生的工作与成绩而忘了他们的心智与灵魂,只求他们聪明而忽略了他们的智慧,只求他们成长而忽略了他们是否成人,我们可能陷入只追求效率而忽略效能、只追求管理而忽略伦理的境地。而通过博雅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理念,学生们在教育中所学的知识与品行,使他们将来无论在何种行业和环境工作与服务,生活的一举一动,都将为这个世界和社会带来正能量和希望。所以我认为中国国内高校的基础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教学和知识的传播中来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由于人工智能的“人性”缺失,未来对教育的影响会令您悲观吗?姜有国:21世纪社会的发展,有三个重点需要考虑。第一是全球公共卫生;第二是环保;第三是能源。这三个问题都关乎科技。科技与教育是不矛盾的。不论是医科还是工科,我们需要做的是开设博雅课程。波士顿学院将建立一个“席勒综合科学与社会研究院”。2021年还会开设工程系,除了主修专业课,我们计划开设哲学、艺术、历史等课程。我对未来一点也不悲观,教育和科技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相信人们会越来越关注教育的真正目标。虽然说人工智能时代科技为先,但很多时候,人们还是要回归内心深处——科技的目标不光是为了赚钱。波士顿学院在印度有个项目,是学校社会工作学院发起的,他们帮助当地发明一种环保的照明灯,避免使用木材、煤炭,在利用科技的同时充满人文关怀。国际学生要主动和教授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提到了沟通能力在教育训练中的重要性,在我看来似乎美国学生常常具备很强的沟通能力,而中国学生似乎不善于交流?姜有国:根据我这么多年的观察,我认为中国学生的沟通能力一点也不比美国学生差。中国学生可能表现得比较被动,这是由于从小的教育造成的。他们刚到美国的时候,也会面临文化差异的冲击。美国人从小就训练如何讲故事等,中国学生可能从小缺乏这样的训练,因此表现得有些害羞。中国学生第一学期可能更多的是在适应,到大二开始,他们的英文就非常棒,大三、大四用英文演讲,根本不用稿子。不过,他们在沟通方面还不是很主动。美国的教授、老师都会有办公时间(office hour),学生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去找老师沟通、互动,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报》:可问题是聊什么、怎么聊?姜有国:是的,这也是中国学生常常问的问题。其实有很多东西可以聊,不仅是聊学习。比如你看到一条新闻、一篇好文章,甚至一本书,你都可以和老师分享。不一定都是严肃的话题,你可以闲聊。甚至就是去和老师打个招呼,请老师一起喝杯咖啡,老师也会很开心。美国老师不会主动问你要不要帮忙,只有学生去找老师。美国高校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其实这对学生的沟通能力是个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因为在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过程中,你才会找到与其沟通的合适方式。我经常鼓励中国学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熟悉文化的“舒适圈”,要敢于接受挫折、失败与挑战,走向更大的空间。《中国社会科学报》:波士顿学院学生毕业后通常就业方向是什么?姜有国:中国学生通常进入金融、经济、数学、电脑科技等领域;一般美国学生喜欢历史、政治学、生化、物理以及哲学等。美国学生通常本科毕业之后就工作,因为他们的工作机会也多,毕业几年后,有的可能会再读研究生。对于国际学生,近几年由于移民政策的变化,签证更加不容易,所以很多国际学生会选择继续读研究生,读完后再找工作。中国学生喜欢“高大上”,比如要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投行之类。但是我建议学生还是要务实,要真正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要问自己,而不是和别人做比较。美国私立大学潜规则《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都知道,美国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的,包括波士顿学院。是什么原因让私立大学更有质量保证?姜有国:美国大学分为三种: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社区大学(半公半私)。我主要说说前两种。公立大学主要有州立大学和联邦大学,但是联邦大学在美国大概只有二三所,所以主要是州立大学。州立大学成立的初衷主要是面向本州居民,是州政府办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税收,也有一些捐款和学费收入。公立大学教师工资和私立大学相比会相差很多。私立大学的资金有三个来源:第一,由教会主导的,比如哈佛、普林斯顿、耶鲁、波士顿学院等都是由教会开创的,当然哈佛后来进行了改革。第二,由个人家族建立的,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建立的大学。第三是由大财团建立的大学。这些大学的资金都来自自己——主要靠捐款。私立大学70%的财产都是靠捐款来的,包括家长、校友、学生、社会慈善机构、基金会。另外一部分靠学费,私立大学的学费往往比较高,学费高是为了维持学校运作和发展。另外一部分还靠自己投资,比如哈佛大学有380亿的捐赠基金(endowment),他们会用来投资,投资赚钱之后再用于学校,也不用交税。波士顿学院也有,美国私立大学都会这样做。现在美国好多小型的私立大学面临危机,捐款少了,资金越来越少,导致关闭。因为美国消费高,教师工资高,预算很多,包括草坪修剪等,预算几千万,所以一些小型私立大学根本就入不敷出,只得关闭或者卖掉。未来10年,还有很多小型私立大学面临关闭。《中国社会科学报》:那以后美国私立学校会更加趋于高端?姜有国:是的。如果培养不出好校友、没人捐款是不行的。美国私立大学都设有一个校友发展会,就是专门负责联络校友募捐的,这对私立大学发展非常重要。因为私立大学得不到联邦政府的钱,联邦政府可以资助你的研究,但是不会提供学校运作资金。所以资金对私立大学是个很大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报》:前一阵媒体炒得很热的丑闻,报道一些名人卷入高校入学“贿赂”,如何区分“捐款”与“贿赂”?姜有国:这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向学校捐款,通常都会有协议,形式会有两种:一种是任意捐款,就是学校可以任意使用,用来发展也好、奖学金也好;另外一个就是指定捐款,比如指定只用于基础建设,只用于奖学金,或者只用于运动员发展、运动场所的建设。有些潜规则在里面。第一优先传统家族;第二优先教师子女和家庭成员;第三捐款人优先考虑;第四是运动特长生会考虑;第五就是有影响的政治家族。招生名额会提前预留给这几类。有的是学生被录取之后,家长捐款表示对学校的支持;有的是提前捐款,他们有钱捐给某些学校,这些学校之后就会关注这个捐款家庭,如果他们的子女申请,就会优先考虑。这是潜规则,很难说家长捐款没有目的。这个时候你很难说他到底是为了孩子将来上学方便,还是正常捐助。当然,最近的丑闻就是完全行贿了:贿赂考官、教练。现在很多家长很聪明,他们会提前捐款给学校,因为他们知道捐款后学校就会关注他们的家庭。当然学生也不能太差,还是有个标准。原标题:知己知彼促进中美教育交流与对话——访波士顿学院常务助理副校长姜有国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冯黛梅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2020年高考注定是一场最不平凡的高考。鼠年伊始,新冠疫情开始肆虐。全国所有考生被迫在家复习。各地2020年高考将推迟一个月举行,史无前例。高校招生工作也相应会有调整,为家长和考生第一时间能精准聚焦2020年全国高校招生政策信息,即日起《2020全国高校招生咨询会》栏目正式上线,本期邀请的是: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迪。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迪以下是嘉宾的实录内容:吴迪:各位考生家长大家晚上好,首先,非常欢迎大家在这个时间,晚上7点来参加我们这个视频直播。我是大连理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吴迪。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的是几方面的内容: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 创造新中国多个第一首先,介绍一下大连理工大学。第二,介绍一下强基计划招生的情况。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的“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今年国家开始首批的强基计划招生的试点,也只是面向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的36所高校。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1949年建校之初,大连理工大学对接的是苏联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正规的大学的培养,并且我们从一开始建校的时候,所有的招生录取就采取标准的招生考试的方式来进行录取。今年是我们建校71周年,去年我们刚刚过了70年华诞。1960年,大连理工大学确立为全国的重点大学。 “大工”建校的时候,最初叫大连大学工学院。1950年大连大学建制撤销,变成了大连工学院。可能很多家长都知道大连工学院。提大连理工大学,可能对这个名称比较陌生,但是提大连工学院大家都知道,大连工学院是原来我们国家的四大工学院之一。1996年的时候大工就列入了国家首批的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当时是27所。2001年的时候,我们也进入了国家首批的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的时候入选了世界一流大学A类的建设高校。特别要说一下的是大连理工大学从建校至今的71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合并过任何一所高校,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学科比较专、比较精的高校。历史上广大师生校友以“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为己任,创造了新中国的很多个第一,比如第一台激光器、第一艘核潜艇、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座现代化油港等等。进入到新的时期,一代一代的“大工”人不断开拓创新,持续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C919大飞机,大连理工大学承担了承载能力检测和力学性能计算评估等5项课题,助力C919首飞。这次的强基计划,其中就有我们的工程力学这个专业,也是因为我们的力学其实在国内是非常强的,非常有知名度的。我们的长城五号运载火箭,也是跟力学相关。我们是成功地帮助“胖五”减重了645公斤。大家知道中国最近这几年载人航天进步非常迅速,这里就有很多大工贡献的智慧。“我们力学方面的专家为“胖五”减重了645公斤。一般一个卫星可能几十公斤到一两百公斤,这是属于比较重的类型。我们一下能够减重645公斤,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另外,我们王立鼎院士团队自主研制的1级精度标准齿轮,填补了国内外的空白,当时国内也没有1级精度标准齿轮,大工的王立鼎院士给攻关突破了。彭孝军院士团队的荧光染料识别的相关成果解决了国际上医学领域150年的重要问题,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大家现在有时去医院用的很多血液检测包括很多检测所用的荧光染料都是大工的一些技术,包括彭院士团队做的普通的染料,比如最近这几年可能打字、印刷的成本是直线下降,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染料不再受制于国外。为什么不再受制于国外?原来传统都是国外的一些企业去垄断,现在彭院士团队的染料技术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达到了将近40%。所以,也是大大降低了染料的成本,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最新ESI内地高校综合排名 大连理工大学第22位学校重大成果和重大项目,包括科技奖励层出不穷。郭东明教授团队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贾振元教授团队在2017年又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不到十年的时间,两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高校很少。因为每次国家科技奖项的评比当中,像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般只有不超过3项,一般都是1项到2项。大工最近这几年获得的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连年跻身全国高校前20名,我们的高水平论文的产出量也一直稳居全国高校前20名。2019年我们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这也是当年获奖的唯一的一个团队。2019年的三大奖,大工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4项,位列国内高校第七名。近年各类大学排名当中,大连理工大学基本处于内地高校第20位左右。2020年ESI综合排名,我们是内地高校第22位。U.S.News排行榜,我们是内地高校的第26名。软科我们是第27名。泰晤士报的排名我们是第28位。可见“大工”的实力其实还是非常强的。大连理工大学有9个学科入选了ESI国际学科排名的全球前1%。包括很多强基的招生专业。像化学、物理、数学都是我们“强基(计划)”招生的。工程力学其实在工程学里。更高水平的就是1‰,“大工”有几个?我们有4个,化学、材料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我们4个学科都在全球的1‰。简单介绍一下,ESI是美国的一个评比的体系,它将所有的学科分成22大类,22大类当中涉及工科的只有3类,分别是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 “大工”的材料、工程和计算机科学都在全球的前1‰,你也就能发现大连理工大学的工科实力非常强。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我们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机械工程两各学科是A,力学、土木工程、环境、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五个学科是A-。像我们的水利、动力、信通、数学、控制、软件、材料、计算机是B+。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优势学科是非常突出的,像我们的化工、机械、土木都是我们的优势学科。另外,现在比较热门的专业,像计算机、软件、信通,我们也都非常强。我们的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是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另外,8个二级重点学科,像计算数学、环境结构、等离子体物理等等。介绍到这儿家长可能会发现,大连理工大学的管理科学也还不错,各种学科评估当中,管理科学的相关学科排名都非常靠前。的确是这样,大连理工大学的经管学院被誉为中国现代管理教育的先行者,中国MBA教育的发祥地,我们是大陆地区8所通过国际三大商学院认证的商学院之一。看一个学校也要看一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因为一直没有合并过学校,学校的规模并不大,我们教师的队伍人员并不多,但是教师的水平可能相对来说在同类高校里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比如我们现有教职工4082人,专任教师2580人,博士生导师958人,正高级865人,副高级1158人。同时,我们的这些教师当中,有1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还有1位中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同时我们兼职教师当中的两院院士有36人,我们全职的院士数量,这13名院士数量在国内的高校当中应该能排进前20。我们的13位院士当中,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数量有8位,这个数量在国内高校当中应该能排在15名左右。我们还有57名长江学者,4名的国家级教学名师,11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4名杰青,31名万人计划入选者。我们的优秀师资的比例还是很高的,我们的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可以享受到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等知名的专家学者的授课。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是非常优良,我们现在有4个国家级的教育教学基地,我们的工科化学教育基地,像这次强基计划当中就有应用化学,其实也是依托了这个基地。我们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这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其实也是我们“强基”的一个招生专业。我们有3个国家的重点实验室,我们的精细化工、海岸与近海工程、工业装备结构分析等等。同时还有1个国家级的2011的协同创新中心——辽宁重大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现在是一校、两地、三区的办学格局,一校就是大连理工大学。两地就是辽宁省的大连市和辽宁省的盘锦市。“三区”其实就是大连的凌水主校区,大连的开发区校区和盘锦校区。志愿填报的时候,大连的凌水主校区和开发区校区是同一个代码来招生,盘锦校区因为办学地点在不同的城市,它是单独的招生代码。我们的强基基础所有的招生培养都是在凌水主校区。学校的图书馆我们三个校区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凌水主校区有两座图书馆,图书馆占地面积比较大,藏书较为丰富。我们图书馆无论是面积还是藏书,在国内高校的图书馆当中排名都是能进入前十的。另外,我们还有运动场馆,也是比较丰富,特别方便喜欢体育运动的学生。我们经常说“学在大工,创新在大工”。学校的创新教育很早就被教育部列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现在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位列国内高校12位。我们每一年在国家的创新比赛当中,像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中,学生都有非常不错的表现。我们现有的学生的创业团队130多个,20多个已经注册了企业,大连理工大学也被教育部任命为“教育部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很多学生现在比较关心以后的出国交流、出国留学的情况。因为“大工”有先天的优势,我们座落在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是一座沿海的开放城市,它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开放城市,跟国外的很多国家都有非常不错的合作交流。可能有一些家长知道,夏季达沃斯在中国的两个城市是固定举办,一个是天津,一个是大连,两个城市是轮流地举办。所以,大连理工大学在大连市也享受到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的长短期的合作交流项目非常多,我们目前是有360多项,每年要派出将近3000多人次的学生到全世界各地的高校或者是一些企业去访学交流,主要是六大类的项目,比如说公派留学、交换学习、联合培养,还有自费到国外去修学分、短期交流、中外合作办学等等。感兴趣的家长其实也可以关注一下,像我们的中外合作办学有三个,也都是单独进行招生,大家也可以看一下。2019年参加模拟联合国大赛,这是每年都举办的,在纽约举办,这项比赛当中,大连理工大学获得了一个荣誉团队奖、6个最佳立场文件奖、2个最佳代表奖,总成绩名列国内参赛高校第一名。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是构建了丰富的第二课堂的育人平台,建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我们的峰岚杯文艺大赛,我们已经连续22年举办峰岚杯,每年都是在11月份,我们会举行全校性质的,每个院系都要参赛的文艺大赛,在校园内非常受欢迎。我们的校园文化节,按照往年的情况,像5月中旬,我们会挑一个周末举办校园文化节,但是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这项活动就暂停了。其实每年的校园文化节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全大连市高校学生的一项节日,很多校外的同学也都会涌入到“大工”校园内,一同来参加这个活动。这个活动非常多。“大工”的辩论队,很多人觉得理工科的学生可能不善言辞,但是其实像大连理工大学特别注重学生在这方面的培养,我们的辩论队到目前为止也是在国内的高校的辩论赛当中名列前茅。2018年的时候曾获得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和央视辩论赛冠军。因为我们有峰岚杯文艺大赛,每年我们的一些文艺活动、节目会被选送到像央视等等平台上去进行展演。我们大连理工大学也被教育部列为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被誉为最具文艺气息的理工科院校。强基计划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刚才简单介绍了一下大连理工大学的情况,接下来主要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强基计划的情况。我分成了一系列的问题跟大家交流。01强基计划是什么?2020年1月14号,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大家要注意关键词“基础学科”。“大工”的强基计划也主要是基础学科,像物理、化学、数学、力学,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强基计划跟以前的自主招生的区别是,自主招生可能是你分不够用奖来凑,强基计划和它有明显的区别,强基计划要招收的是真正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这部分学生,同时要进行专门的培养。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的人才。这也是一项国家的招生计划。通过刚才的介绍,大家可能就能看出来,我们有招生定位,定位是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招生比较多元,它不像原来的自主招生,自主招生更多地招收学科方面具有拔尖特长的。强基计划分成两大块,一块是高考成绩优异,综合素质比较好的。另一块是在学科竞赛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考核跟自主招生相比更加多维,强基计划依据高考成绩入围,学校也有自己的校考、笔试。大工是没有笔试的,我们只有面试。同时我们还要参考你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所以说强基考核更加多维。另外,强基计划强调的是培养衔接,它不再只是招,它更多的是侧重于后面的培养,也就是专门培养。强基计划也是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探索和尝试。02 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区别。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的招生方式是不同的。另外,它招生的目标人群也是不一样的。自主招生定位的主要是学科拔尖特长,主要看你有没有学科竞赛。强基计划在这一块不再局限于这个,它主要是按照高考的分数来确定入围。它和综合评价也有区别,综合评价可能看重的是学生高考成绩、校考成绩,还有学业水平测试。强基计划是没有学业水平测试方面的要求。03 大工强基计划定位。大连理工大学今年尽管是第一年开始招收强基计划,但是实际上我们在基础学科方面进行了很多年的培养和探索,这次强基计划也是选取了我们优势的基础学科,融合强势的工科,借鉴了我们的实验班、基础班丰富的育人经验。为什么这么说?大连理工大学近十年来一直招收创新实验班还有基础科学班,创新实验班主要是工科,基础科学班主要是理科。我们的工程力学原来就有创新实验班,今年我们既有强基计划,也有创新实验班,创新实验班继续招生。另外,我们的理科,像化学、物理、数学都是有基础科学班的。所以,我们说的四个招生专业是借鉴实验班和基础班丰富的育人经验,我们不是说今年教育部有这么一项计划,大工第一年开始去探索、去尝试,我们其实以前就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只是在今年的强基计划的模式下,将原来的实验班、基础班的培养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并且把它在强基计划当中进行实践。我们也是统筹设计了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方案,培养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拔尖人才,还有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先进装备设计与CAE软件开发等国家战略创新人才,为国家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创新、符合战略新兴产业需求、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等需要的高精尖人才。今年我们首次有4个专业进行招生,分别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这三个专业招生计划各20人。另外我们还有工程力学专业,招生计划30人,今年一共强基计划招生是90人。科学选才鉴才育才 培养高精尖创新人才04 大工强基计划有哪些特色?我们有六大方面的特色。第一方面,科学选才鉴才育才,注重未来发展潜力。我们首先是在选才方面,我们采取面试,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我们来发现学生是不是适合这个专业,是否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远大的科研志向、坚韧的意志品质等。第二个特色,夯实基础学科知识,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强化基础学科能力培养,我们在这方面不光只是看重基础学科,我们统筹设计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外语和通识教育等课程体系,为强基计划的学生夯实基础学科知识,强化应用基础研究,全面发展综合素质。大家不要觉得强基计划,我学了这些理科,是不是就学它,就特别强化它?其实我们更看重的是通过夯实基础,也是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个特色,我们设立人才培养特区,实施个性化培养。我们对强基计划专业实施“一班一策略,一人一方案,一生一导师”,一个强基班就是一个专业,有一个单独的培养策略,会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单独的培养方案。每个学生可以配备一名优秀的导师。我们是全面实行小班化、个性化、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也为每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全程导航、精心培养。我们的院士、长江、杰青、优青、青千包括资深教授,或者我们有一些科研合作院校的院士,都可以担任强基班学生的导师。第四个特色,我们优化了本硕博的衔接培养,培养高精尖的创新人才,制定了“3+1”本科、“3+1+2”本硕衔接、“3+1+4”本博衔接的培养方案。3+1+2这种模式,前三年学习本专业的课程,那个“1”就是在第四年,同时开展本专业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生的一些课程学习,你会提前介入研究生的课程,节省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时间。第五个特色,汇聚优质的科研资源,强化科教协同育人。强基计划的学生一年级即可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导师科研的项目,由导师指导,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训练计划或者是科研训练的计划,实现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本科毕业论文和硕士、博士研究内容的有效衔接。你也可能本科大一就进入导师的实验室,跟着知名专家学者参与科研项目,等到你读研、读博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地融入到这个团队当中去。我们也是强化了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实施科教协同育人。学校所有的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科研项目平台,都向强基计划的学生开放,保障科研创新不断线。最后一个方面的特色,我们为强基计划的学生搭建了国际交流的平台,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学校依托中外一流大学“同窗友情”育成计划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计划,优先安排强基计划的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留学和交流学习,为学生接触世界科技研究的最前沿,了解国际一流学术群体研究动态创造条件,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大连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其实是非常多的,我们每年有将近3000人到全球各地去交流。我们会把这种机会优先提供给强基计划的学生,并且会在资金方面、经费方面给学生进行一些保障。05 面向全国哪些省份招生?对学生科类有什么要求?我们今年只有90个招生计划,并没有面向全国所有个省份进行招生。我们选取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18个省份进行招生。其中北京、天津、浙江、山东因为是高考改革省份,不分文理科招生,但是学生的选考科类要符合我们专业的要求。其它省份我们是仅限理科考生报考。选考科类,我们招生的4个专业当中,应用化学要求的是选考化学,其它专业要求的都是选考物理。对于江苏省,我们要求选择科目1是物理,科目2不限,选测1A1B,必测4C,可能其它省份的考生、家长对这一块不太了解,江苏省的家长一听就能明白。具体分省分专业的计划,大家可以到我们强基计划的报名平台进行查询,现在报名也已经开始了,大家可以抓紧时间报名。06 强基计划学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我个人认为强基计划的学生报名条件非常宽泛,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精神,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生均可申请报名。主要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就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不含加分)不低于你所在省的高考满分的75%,并且不低于这个省的同科类一本线。如果是高考改革省份,你要不低于相关批次的控制线。第二类就是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人,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学科奥赛获得一、二等奖(金、银牌),学科竞赛指五大学科奥赛。第二个要求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本省的一本线。07 什么样的学生能够入围强基计划校考?(1)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根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强基计划填报专业志愿、我校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4倍数,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原则,依次确定入围考生名单及入围专业。举个例子,比如工程力学专业在该省招4个学生,那么我就要先看第一志愿报考工程力学的所有的学生,从前到后排个序,招4个学生的话,按照4倍取前16名入围这个校考。如果第一志愿的学生没满,我就看第二志愿的学生,继续去补充。如果高考的文化课成绩是相同,优先看数学的成绩,如果再相同,就看外语和语文。特别要说的是,大工在入围这一块可能跟其它学校有些区别,我们是入围专业一旦确定,在学校考核和录取之间都不能更改。就是说你入围的是什么专业,校考的是什么专业,最后录取你的还是这个专业。不能说我按照应用物理学入围,最后我想去工程力学专业,这是不行的。(2)对于学科有特殊才能,就是奥赛金银牌的这部分学生,如果达到了学校破格入围的条件和相应的高考成绩要求就可以入围,入围的专业就是你报的第一志愿的专业。08 学校考核的流程有哪些?(1)面试:满分100分,采取专家、考生、试题“三随机”抽签的方式,测试全程录像。重点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主要涵盖理想信念、思想品德、专业兴趣、人文素质、知识结构、逻辑能力、创新思维、心理状况等方面内容。将针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学习热情、创新能力、社会公益等方面客观记录进行深度了解,并在评分时予以综合考量。(2)体质测试:重点考察学生身体素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体质测试我们是一项达标性测试,它是不算分的,但是你没有达标,你的面试成绩是作废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体质测试不达标,就一票否决,不予录取。体质测试这一块,每个学生需要完成两个项目的测试,立定跳远是男女生必选的一个项目。另外,男生还可以从实心球或引体向上任选一项,女生可以从实心球或仰卧起坐任选一项。具体项目测试要求和标准在简章中都有,大家可以仔细查阅。09 学校确定预录取名单的方式是什么?我们是按照综合成绩来排序录取。综合成绩怎么算?综合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高考满分×850+校考成绩/校考满分×150。这样的话大家就能看出来,我们综合成绩的满分分值是1000分。对于第一类考生,根据强基计划分省分专业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确定预录取名单,考生校考入围专业即为预录取专业。如综合成绩相同,优先录取高考文化课成绩高者,再相同,依次为“数学”“外语”“语文”成绩高者。对于第二类考生,综合成绩达到同省份第一类考生最低录取分数线的,予以预录取,考生校考入围专业即为预录取专业。10 强基计划如果没有被录取,会不会影响后续志愿的投档录取?被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是不再参加本省后续高考志愿的录取。但是如果你没被录取,你可以正常地参加本省后续各批次的高考志愿的录取。11 强基计划的时间节点。5月30号之前,考生需要在网上进行报名。7月7、8号大家要参加高考。7月25号之后,大家可以查询入围的结果。7月27号之前要在线打印校考准考证。30号参加大连理工大学组织的校考。8月5日我们会公示预录取的名单。家长咨询我们比较多的问题是,24号、25号可能各省高考成绩发布,那个时候可能正好是填报志愿的时间,强基计划会不会影响后面的录取?我们要说的是25号出分之后,因为强基计划是在5月30号已经报完名了。高考出分后,你的高考志愿该填还要填,该如何填还要如何填。等到强基计划入围结果公布后,你可以参加学校的强基计划校考。如果强基计划你考上了,你直接就被学校强基计划录取,你填报的高考志愿就作废了;如果你没被录取,之前填报的所有高考志愿都是有效的,会按照你的高考志愿进行投档、录取。选入强基计划的专业 国内研究水平遥遥领先最后一个方面,大工的强基计划的专业介绍。我们是国内最早创办工程力学专业的高校之一,我们现在的工程力学也是首批的双万计划的国家级本科专业,工程力学也是依托了工程学的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同时工程学也是ESI前1‰的学科,力学也是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A类的学科。因为我们是国内力学这个领域里非常强的高校,我们力学的学科方向非常齐全,11个二级学科,我们的计算力学、工程力学在国内的研究水平都是领先的,国际上也有重要的影响。我们的计算力学相关成果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固体力学整体水平是在国内的前列。力学方面我们的师资非常强,拥有国内外同行公认的中国计算力学和工程科学的计算领域当中的代表性的研究团队。我们力学这一个专业就有3个院士。我们还有一个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自然科学基金的创新群体。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的师资,科学院院士有3个,俄罗斯科学院的外籍院士有1个,韩国工程院的院士有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加起来是6人,还有国家特聘教授4人,杰青5人,这种师资其实很多高校是难以达到的。第二个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我们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的专业,也是首批的双万计划的国家级的专业,依托的是我们的数学学科,数学在ESI是排名前1%,QS是在300到400位。我们的数学是国家一级学科的博士点,计算数学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同时,数学这一块跟中科院的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科教协同育人的计划,我们也是国内的四所可以开办华罗庚班的高校之一。之前我介绍,大工的强基计划是依托我们的创新班和我们的基础科学班今年来设立的。像数学这一块的基础科学班其实就叫华罗庚班,招了很多年,保研率一直是百分之百。我们的数学学院有专任教师96人,教授和副教授85人,包括了国务院的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杰青和优青1人,青年长江1人。同时跟我们合作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有35位研究员,每年是要直接参与到大连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以前参与的是华罗庚班,强基班新设了以后,他们也要参与强基班的人才培养。他们是直接过来授课的,师资非常强,包括5位院士、12位杰青。第三个专业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我们的应用物理学也是双万计划,可以看出我们强基专业都是双万计划。物理学是我们建校最初就有的,两弹一星功勋获奖者、两院院士的王大珩教授是我们首任的系主任。物理学也是排在ESI全球的前1%。物理学院在等离子体物理这方面非常强,是国内仅有的两个等离子物理的国家重点学科。刚才提到了王大珩,我们物理原来的基科班叫王大珩基础科学班,也是和长春的光机所进行合作。物理学院现在教授47人,博导43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2人、万人计划1人,杰青1人、优青2人。我们物理这方面一直跟核工业的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大连化物所、物理所、长春的光机所、近代物理所等多家院所签署了科教结合“菁英计划”合作协议。最后一个专业是化学专业。大家都知道,大工的化工非常强,我们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际上是依托了我们的化工来进行培养。应用化学专业依托了化学、工程学两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并且这两个学科在ESI排名都是前1‰,可见这个学科的实力非常强,同时应用化学也是国家首批的双万计划的专业。而且这个专业的学科非常厉害,因为大工的化工非常强,我们有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级)。化学师资力量也非常强,有国家万人计划的教学名师、国家级的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的化工学院底蕴非常深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化工学院,我们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名列前茅,学院拥有教授144人,副教授133人,院士3人。另外,我们跟中科院的大连化物所有战略合作协议,我们之前一直在做的张大煜的化学菁英班,其实就是跟中科院的大连化物所合办的。中科院的大连化物所也是国内在催化化学领域最强的研究所。在应用化学这一块,我们更多地是注重厚基础、重研究、强实践、高素质的培养理念,也是理工融合、科教协同、学实并重、素质全面。化工这方面大家如果感兴趣,非常值得去选择。刚才简单介绍了一下大连理工大学的一些情况和我们的专业情况,这一页的PPT上面有大工微信公众号,还有我们的微信群,大家可以加群,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实时地进行提问,我们有老师会在群里回答大家的问题。今天我们的直播就到这,最后,无论你是通过强基计划还是通过普通高考录取,都欢迎大家选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气候非常宜人的城市。欢迎大家报考大连理工大学,我在大工等着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