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如何成功发表SCI论文?看看4位复旦学霸的经验,值得借鉴、收藏!剑兰

如何成功发表SCI论文?看看4位复旦学霸的经验,值得借鉴、收藏!

发表SCI文章,尤其高影响因子的paper,是每一个复旦学子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才能在期刊发表SCI呢?今天,复旦研究生邀请了复旦四位学霸,给大家分享一些写论文的小Tips,一起来看看吧!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时文明 时文明,中共党员,公共卫生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连年获复旦大学优秀学业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五四100周年复旦大学优秀团员标兵。发表文章6篇,其中SCI 2篇,并以独立一作在国际顶尖医学《柳叶刀》上发表会议摘要1篇, 2篇SCI在投。在Lancet-CAMS 2018, ISEE-ISES SEGH-2017, 中国环境科学年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上医90周年校庆志愿者,上医校友会志愿者,校庆“我的医学,我的梦”征文比赛校一等奖。学会阅读文献文献看的越多越好吗?这个不一定。面对海量的文献信息,如果抱着刷数量的心理会让你手足无措。文献的目的是让你把握领域的最新科研动态,从而扩充自己的知识,助推研究的进展。如何高效阅读文献呢?建议先选取课题组或本领域的代表性文献(近5年)来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标记,当积累到一定阅读量时,自然会有“质变”感觉。对于研究/试验方法相同、结论不同的文献,需要批判性的阅读,探讨存在差异的原因。聆听报告,拓宽思路做科研写文章,不能封闭自己。需要多聆听领域专家教授的报告,与导师和同行多学习交流。没有人天生优秀,都是相互学习而来。建议大家多参加学术会议,学会提问,学习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助力SCI文章的写作和发表。多写多练,勤能补拙“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SCI更是如此,需要多写多练。写SCI文章时,最重要的是逻辑,逻辑的形成来源于对研究方案,试验结果的总体分析。需要先和导师讨论出一套清晰的思路,然后按照思路,进行初稿的撰写,对于Reviewer给的审稿意见,需要认真对待,逐条回复。总而言之,写SCI就像讲故事一样,需要把故事说的有条理,讲完美。研究生要学会做“研究”陈泽昊 陈泽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专业硕士生,2018年复旦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曾在2018年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大会及SCI等级国际期刊《Remote Sensing》(《遥感》)上发表科研成果。首先恭喜你们,无论是已经经历了四年旦复旦兮的土著,还是初来乍到的萌新,作为复旦的研究生,你们已经打败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这绝不是毫无意义的打气,在你们求职的时候,相信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所以,珍惜这个机会,是你们需要做的。那么,说具体一点,怎么做呢?我的导师经常强调于我的一件事是,你们是“研究”生,要学会如何去“研究”。如果总是上课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给我哪篇文章我就看哪篇,那和本科生就没有区别了。我认为作为合格的“研究”生,在学术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主动获取知识一是要有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主动学习的态度,以及知道从何处获取想要的知识的能力。思辨的能力二是要有思辨的能力,看到新的观点或方法,第一反应不是它好在哪,而是哪些地方还不够好,还可以改进,可以怎么改进,这就是从别人的变成了你自己的。多读好文章针对大家很关心的,如何发文章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多丰富的经验,而且不同学科不同方向,写文章的内容和套路也有所不同,个人建议是多读一些好文章,然后模仿其中的逻辑结构和遣词造句。不要放弃希望还有一点我很愿意分享的就是,对于投期刊的同学,只要没被直接拒,哪怕反馈了再严苛的审稿意见,都说明希望还是有的。只要认真写好每一条答复,修缮文中每一句不佳的内容,对审稿人和编辑保持谦逊尊敬的态度,或早或晚一定会有收获,毕竟人家给你修改的机会,就是想看到你写得更好,给你提了问题,就是对你的工作感兴趣。最后,祝各位研究生同学都能发表更多的文章,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度过人生最后的学生时代。不发表,就出局 郑宁 郑宁,历史学系2015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明清史,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入学以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篇。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等各项荣誉,被评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17至2018学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完成博士联合培养。在“不发表,就出局”的今日学术环境下,年轻学生再也不能逃避发表论文的头疼事,即便是崇信“板凳要坐十年冷”的人文学科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也无需太多抱怨,在信息资源高度发达的今天,人文科学的研究条件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特别是图书电子化、信息数据库的出现,为年轻研究生发表论文提供了更多机会。就我个人的有限经验而言,有以下三点可供诸君参考。要多想,更要多做在学校潜心学习,理应迸发科研的灵感,找到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思路自然多多益善,但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写出来的文章越多,心里才越踏实,说话才真正越有底气。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修改文章。论文写成后,常有如释重负之感,恨不能立刻投稿、见刊。这个时候不妨缓一缓,过段时间再重新阅读,往往又能发现许多问题。再过一段时间,又会发现新的问题。精心雕琢方有美玉,一篇好的论文,大多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论文质量如何,自己心里要有数到了研究生阶段,都应该具备鉴别学术水平高低的能力。可是,一些同学品评他人的文章,高下优劣一目了然,换成自己的文章,却成了白璧无瑕。这样的心态,显然是有问题的,用这样的态度向期刊投稿,也更容易受挫。对于自己的文章,应该跳出作者的身份,有勇气批评自己、否定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修改论文,并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选择期刊投稿。最后,科研与投稿,可能真的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希望每一位同学都有拥有好运!做科研,就像游戏升级打怪 章迎莹 章迎莹,管理学院统计系2015级博士生,师从朱仲义教授,研究方向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如分位数回归,面板数据等,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获得者。目前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 和Statistica Sinica 上分别发表一篇一作论文,另有一篇论文在Statistica Sinica 修改中,并多次在国内外会议做口头报告。在校期间获得2019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研究生,2018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5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4,2015,2018年获得复旦大学郑祖康奖学金。曾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于乔治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一年。四年的博士经历让我对科研有了全新的认知。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读博之初,我对自己的博士生涯没有规划,所以我起步很晚,一直在踉踉跄跄、蹉跎岁月。当时导师对我的评价是,简单的问题不愿意做,总想找一些大问题做,但是能力又不够。很感谢导师及时点醒了我,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后,我迅速瞄准一个小问题,着手科研。博一的经历教会我:不要眼高手低,要脚踏实地。当你真正去做的时候,才能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科研技能。这就好比打游戏升级,一路上打遍小怪兽,才有能力对抗终极大boss。百毒不侵,越挫越勇博士二年级,我的论文开始接受导师的轮番批判,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自我否定,自我革命。我发现每次修改完之后,老师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评论,经过几番来回,我彻底崩溃,躲在屋子里嚎啕大哭。博二的经历教会我抗压力,论文投稿前要经过老师和同行的批判,投稿后要经历审稿人的质疑,最后发表时候已经把初稿改的面目全非了。所以我们要以一个百毒不侵,越挫越勇的内心面对科研。最后,科研期间一般没有硬性时间表强制我们去工作,希望我们都能尽早规划并执行,才不会辜负我们的青春岁月。值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作为复旦学子,立足科研岗位,书写报国情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庆生!来源:复旦研究生 编辑 :汪 睿

研究生论文投稿的几点建议

今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结束了,在不久的将来,一批新同学将要走进科学研究的大门,走上科研道路。在科研道路上,成果的总结和展现很多时候是依靠论文发表来实现的,那么,应该如何选择期刊,有效的投稿呢?过来人想和同学们分享以下几点:1. 不同的期刊对于文章的要求标准不一。期刊在文章研究方向、研究侧重、数据要求、写作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更重视数据的分析,有的偏好结果的应用,因此在选择期刊投稿时,要先分析自己的文章更适合哪个期刊,再有的放矢;期刊的级别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SCI、EI收录的期刊要求必然很高,国内核心期刊的水平和要求往往也不低,一般的国家级、省部级的期刊要求不一,但都有各自的取用标准,投稿时应该做好预估,不要盲目投稿,尽量避免重投浪费时间。2. 期刊发表的费用不一。有的期刊有审稿费、版面费的要求;有的期刊没有任何费用要求,且发表之后有一定的稿酬。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投稿时做好功课,量力而行,并和导师做好沟通。一般来说,核心期刊及以上级别的杂志发表都是需要支付版面费的,要提前和导师沟通好。3. 发表周期不一。不同期刊因投稿量不同、审稿过程不同、录取要求不同,往往会导致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见刊的时间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审稿越严格,录用要求更高,审改次数也更多,发表的周期也更长。如果对于文章发表的时间有要求,建议按照目标期刊往期文章的格式,做好格式的修改,及早投稿,积极与编辑沟通,再对照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修改,争取早日见刊。4. 格式要求不一。不同的期刊由于排版风格和版面限制不同,对投稿文章的格式要求是不一样的。建议投稿前一定按照投稿期刊的格式模板仔细修改,之后再行投递,避免因格式问题引发的退修,浪费时间。5. 寄送渠道不一。文章发表后,编辑部一般会附送当期期刊至少一本给作者,纸质期刊对于文章作者来说十分重要,作者应该提早和编辑部取得联系,确定方便的寄送渠道。大部分期刊默认的是邮政平邮寄送,时效性较差,有时还会丢件,十分不便,建议作者早做准备。

少君之费

曾经迷茫的男硕士2年发表4篇CSSCI论文!总结8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首先,和很多人一样,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也迷茫过。我是跨专业读的研——说的好听点,是多学科背景;说的不好听点,是半路出家,底子薄,样子花啊!研一开学之后,和人家科班出身的一聊,哎,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压力很大。想看书,可不知道看什么好,确切的说是无从下手——西经,管理学,这些基础课需要看,另外,还有很多专业课书要看。没办法,只好去找导师,希望能从导师那得到些建议——事实证明,这点很有用。导师告诉我:书是要看的,多读书很好,但是没必要全读;精读几本经典专业书,然后以此为发散,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另外,多读读专业类的期刊,了解学科研究前沿和方向。有了导师的指导,我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活,研一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所以,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一点是:学会读书,明确方向。即选择性的读书,精读和泛读结合,并且要有一定的方向性。其次,多和导师沟通。不要认为导师不好接触,也不要认为导师水平不行——任何一个导师都有他的长处,只是一些人一眼就看出来,一些人要慢慢的发现。我导师我还是很崇拜他的,经常和他沟通。研一上学期,我是每周五9点准时到他办公室找他谈话,自己最近看的书,遇到的问题,都和他说。每次,导师都是必答。当然了,有时简短,有时详细。不过,我敢说,能像我导师这样每周都跟学生聊天的人不多了,我很幸运。一是导师肯聊,二是我自己主动。我导师还带其他专业的几个同学,他们2年来和导师见面的次数估计没我半学期的多。我是脸皮厚,没事了就去,有问题了就去。呵呵,收获很大。因此,要告诉大家的第二点是:多和导师沟通,要主动去沟通,导师都很忙,主动定期约学生的导师是少之又少,所以自己一定要主动。图片来源于网络再者,多和其他导师聊。一个培养机构,导师一般也不少,找几个和自己专业相近,学问做得好的导师,多和他们聊聊,向他们学习做学问的经验,交流一下知识。要知道:思想的火花是在碰撞中产生的。研究生这2年,除了我导师,我和2名其他老师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一个是30多岁的博士副教,观点新,思维密接,和这样的人聊天,很有收获。另外一个是我的计量经济学老师,我研一的时候就请教她问题,研二课程结束的时候开始和她合作做统计局的课题。和她关系一直不错,一是她没带学生,二是我导师在定量分析这方面不占优势,而她绝对厉害,刚好可以弥补我导师这方面的不足。这就是我告诉大家的第三点:除了自己的导师,还要和其他老师多交流,但千万注意要平衡好各方面的关系,导师之间是很忌讳学生乱串的,自己可别触犯了这点。第四点是写论文。我第一次开始写东西是研一下学期,导师教育厅的一个课题,急着结项,就让我做了(他早评上正教,这种课题对他没用),呵呵,我是战战兢兢,总算是完成了吧(当然,他没少修改)。这次经历可能对我专业知识进步帮助不大(不是我专业的课题),但是我知道了写文章的基本“流程”:首先是有想法(或者叫灵感,感觉,方向吧),然后搜集资料,要大量搜集,不停翻看,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东西,否则,自己想当然的写,纯属闭门造车。第五点是如何写。很多人苦闷,不知道写什么,我也深有这样的体会。于是强迫自己去图书馆看书,后来发现看大部头的书不行,要想写东西,有灵感,还是得看期刊,专业的期刊,学科内顶级的专业期刊。有人曾经开过玩笑:做学问就是追星,要追学科最新的星,赶在最前面,那就是创新,就是研究方向。暂且不论比喻是否恰当,但是我个人觉得绝对有道理,而且是在自己经历过那样一个过程之后,越发觉得有道理。这也是我要告诉大家的第五点:多看专业顶级期刊,而且要看外文的;看期刊,不仅能了解前沿,而且能启发灵感。第六点是多看教材。呵呵,不矛盾,这是我反复体会出来的。刚起步开始的时候,基本经典的,然后扩展知识面,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看专业期刊,有了灵感记下来,要敢动手写,这样才有手感;期刊上面会经常出现一些自己陌生的知识或是名词理论之类的,这时候别轻易跳过去,要翻教材,自己给自己补课,这样才有进步。也就是“教材——期刊——教材”不停这样的反复进行,并坚持动笔,才有收获。第七点是记笔记。到现在,我已经记了2本多笔记了,什么都记,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没事的时候翻翻,挺有意思的。我有个习惯,是高中养成的,就是记笔记之前,会表上日期,长久下来,就成了一个“日记”:显示日期,然后是当天自己看的书或是杂志什么的。呵呵,没事的时候,一翻,就能知道自己那天干了什么。第八点是会修改。自己的文章,要自己修改。写好了,不是万事大吉,没事的自己改改,也可以发给导师,让他帮忙改改。我之前的几篇文章,都是导师帮忙改的,他提出修改意见,我再不停的反复修改,知道他说可以往外投了。再后来,就是我自己修改,觉得可以了再给导师他,呵呵,后来几次,他基本看看,也不改了。来源:学术志

萃乎芒乎

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的4个基本要点

来源:学术志 作者:浴火凤凰学术论文,是作者的科研成果以书面创作形式的一种展示方式,借此希望能够尽快刊登发表并得到同行们的认可。因此,对于科研工作者,尤其是那些若正常毕业必须发表指定级别、数量论文的研究生们来说,尽早熟悉和熟练掌握学术期刊论文投稿的相关技巧,将有助于学术论文在理想的学术刊物上得以发表,进而体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和作者的学术地位。当然,更重要且更现实的目的是,满足正常毕业、评职称的条件。研究生向学术期刊投稿,应着重掌握以下4个基本要点。01、熟悉学术期刊的类型区别作者撰写学术论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发表,并得到同行专家、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认可,从而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学术论文能否在指定的学术期刊得以发表,主要在于论文本身的学术价值,但也取决于论文作者对期刊性质的了解程度。首先,要了解学术期刊的类别划分。投稿之前,必须先要搞明白“学术期刊”的定义,通常有两种解释:(1)收录学术文章的就属于学术期刊;(2)在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的才是学术期刊。根据目前阶段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1)执行,而要求更高的院校和单位则按照(2)执行。所以,研究生在发表论文之前,第一步就要清楚学术期刊具体包括哪些,最好是到各自学校社科处的网站上,查找学校官方认可的“期刊目录”,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操作。按期刊的性质,学术期刊可粗略分为理论、技术、综合类期刊;按学科的类别,学术期刊可细分为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有的在封面印有中国XX学(类)或学会(核心)期刊(会刊)字样;按出版的类型,学术期刊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又有核心(重点)和普通、公开和内部发行期刊的区别。目前,国内受到普遍认可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CSSCI(南大核心,其中又分为来源刊和拓展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库期刊)、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等。此外,还有一些统计源核心(也称科技核心,如医学或工科类期刊在对应领域中的影响力还可以)或者武大核心之类,但没有前几种有影响力。研究生在投稿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将学术论文的研究内容、刊发目标与期刊的性质类别、地位层次保持相对一致。其次,要了解期刊的发文取向。即便是相同类别或者同一期刊,由于办刊宗旨特色、发行对象层次和报道阶段重点的不同,其栏目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文取向也会随之呈现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生在投稿前,不仅要知悉专业期刊的征稿启示和栏目设置,还要着重关注其年度发稿重点和专栏征稿主题,有针对性地及时跟进期刊的发文取向,才能提高投稿的命中率。02、贴近学术期刊的个性要求作者投寄的论文格式最好与发文的排版格式相一致。此外,不同期刊在投稿方式上有打印文稿邮寄、光盘刻录邮寄、电子邮件投稿、官网在线投稿等不同传递要求,在录用取舍上有是否回复的不同时限约定,在字数限制上有依据论文性质区分的不同上限规定,在版面幅度上有是否收费的不同等次标准。例如:在是否录用结果回复的时限上,自投往往比较慢,而采取代投方式的话,普刊基本上当天回复,学报需1~2周,北大核心需1~3个月,南大核心则需6个月左右;在版面费上的收取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CSCD核心、科技核心期刊存有差异,少的在1000~2000元,多的在5000~6000元。所以,研究生可通过期刊的征稿规定或与编辑部直接联系了解,以避免技术性失误。03、符合国外索引的收录标准根据许多教授们的多年投稿经验来看:一篇学术论文如果要想被国际三大检索系统EI、SCI和ISTP收录,其基本要求是:学术水平是核心、编排规范是条件、投稿途径是关键。由此可见,即使你的论文学术水平再高,如果出现格式编排不规范、投稿途径有偏差的情况,同样也很难被收录。在编排规范方面,主要包括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英文摘要、项目来源、参考文献等内容。论文的英文题名要能够高度概括主题内容,通常不超出10个实词,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代号、公式和缩略词等。作者姓名按照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拼写,姓在前全部都大写,名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中加半字线,多人姓名中间用逗号,如 ZHAO Feng,WANG Hong-sheng。工作单位采用规范稳定译文,后缀China,如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 200433, China。英文摘要的编写是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要素;篇幅长度一般在100~150个单词之内,不出现非文字性的图表、表达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文字表述常用第三人称方式,用过去时态描述论文涉及的工作过程,用现在时态阐述论文的结论;注意开篇首句不与题名重复,首字不用阿拉伯数字。项目来源在首页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63”高技术等项目名称,并用括号标出批准号。参考文献遵循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编写并译成英文,剔除著录的教科书文献,主要原因在于,EI、SCI对参考文献中教科书比重较大的论文将不予收录。在投稿途径方面,作者应积极向国内已经被EI、SCI等被列为来源期刊,特别是向已经发表过论文、并被其收录过的期刊投稿。因为,据统计,国外英文和非英文科技期刊被EI、SCI收录的比例为85:15,加之,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进入EI、SCI来源期刊的数量有限,其发表难度相对较大。研究生可以将论文(英文稿)直接投寄被EI、SCI列为来源期刊的国外英文期刊,其部分期刊在学术水准、录用标准方面,相对来说低于国内的EI、SCI来源期刊。因此,研究生要了解被EI、SCI等收录的源期刊学科分类目录、刊名目录、出版和机构地址、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名录,这方面的信息可查阅《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最新SCI源期刊要目总览》或到图书馆咨询。另外,由于EI、SCI等还收录重要的国际会议论文,研究生可以主动向在国内或境外举行的国际会议投稿,也可增大被EI、SCI和ISTP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几率。04、遵循科学研究的道德规范近年来,学术界“学术腐败”问题呈现愈演愈烈之趋,成为各家学术类公众号的重要新闻之一: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硕士研究生刘某2008年7月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嫌大面积抄袭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颜某2007年5月提交的硕士论文。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某被举报抄袭,涉及硕博士论文、专著等。中国65篇论文涉嫌批量造假,分别来自44所高校,3名院长级人物牵涉其中。……对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很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工作者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用以规范科技人员的行为、净化学术研究的环境、防止失范现象的发生。随着各种学术期刊的线上推送,要想通过“下载+粘贴”方式来剪裁拼装一篇学术论文已经变成易如反掌的事。然而,学术论文的网上链接也是一把“双刃剑”,这又使得发现、核实和举报违规论文成为轻而易举的事。为此,研究生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一定要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尊重他人既有的学术科研成果,杜绝剽窃抄袭 “无商量”、嫁接引用“不标注”,杜撰结论“厚脸皮”等一系列违规操作。研究生在学术论文投稿时,一定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原创论点,遵守相关学术期刊的约定,防止没有参与“搭便车”、未经允许“挂虚名”,一稿多投“撒大网”、多稿一投“狂注水”等失范行为。单从技术角度来讲,对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如果论文的质量上乘,容易造成多种期刊重复发表,不仅给刊物和读者带来损失,也给作者带来声誉危机,发文期刊还将给予作者终止一段时间在该刊发稿的制约。对于“多稿一投”的现象,如果论文内容相同或相近,编辑部必定会择优刊发,绝对不会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一般来说,除非论文质量特别高或编辑部特约系列论文,否则的话,期刊不会连续发表某位作者相似内容的论文。因此,多稿在手的研究生可以考虑将论文分别投寄不同的学术期刊,这样上稿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铳墓

研究生毕业,HR问我发的核心论文有什么实用?我没答上来……

朋友本硕毕业于北京的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期间也发表了好几篇核心期刊,犹豫着继续读博还是工作,准备先拿offer保底再考虑。其实有科研项目经历和论文研究成果,在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比较轻松的,加上学校还可以,拿到了好几个offer。但找工作过程中有一次很尴尬的经历,也让他印象比较深刻,某次在面试的时候HR所问的一个问题:你发的这些论文到底有什么用?是能够转化为实际成果还是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朋友确实没想到面试问题会这么尖锐,自己习惯发表论文,一方面是导师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也是毕业要求,至于论文的实用性还真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想从成果层面去高谈阔论跟HR说一些高屋建瓴的理论,想来想去,还是瑟瑟的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我确实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不好意思。”虽然在面试中出个小差池,但结果还是比较满意,那个单位也给了朋友offer,但朋友一直感到不自在。还是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论文的实用性到底在哪里,我的论文是用来评奖学金?为了达到学校所要求的毕业条件?还是说只是研究课题结项需要书面性总结?说实话,科研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每个成果或者论文,最终转化为实际应用或者理论体系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有的每一项发明都是科研人员日积月累的积淀。发论文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大家能够共享科研成果,在已有的研究体系下进行丰富完善和拓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高校的老师为科研指标而去发表论文,带项目发成果确实也比较方便。还有论文只是简单的避免查重而灌水,这些都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希望未来的学弟学妹在读研之前,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能够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定位,不再为找工作的时候别人问你论文到底有没有用而发愁。你们觉得呢?

槐树庄

研究生写作科研论文的工作经验总结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蓝译认为,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要在学习、积累和交流上动脑筋、下功夫,要在研究和探索中做文章,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而且撰写要恒、撰写要精、撰写要新。一般来说,写作科技论文从选题入手,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题方向与专业对口,筛选出符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结合导师的科研方向,勤于思考,注意积累,有了想法立刻记下来,为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2.选题要充分了解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如本课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尚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及迫切程度,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的趋势等,选出最适合自己的课题来。3.选题时间适宜,选题要尽量早些,以便有充分的时间积累材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探讨。4.课题难易、大小要适度。根据本人的专业基础和时间及其它相关因素,如资料条件、经费等,综合考查以选择大小适当的课题。课题过大,问题难以研究深入;题目过小,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论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和深度。详细地占有资料,是科技论文写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只有论点,资料贫乏而论据不足,就不能明确、具体、有力地证明论点,论点会显得苍白无力。有了相当数量的资料,搞清在研题目的范围内有哪些问题尚待解决,有哪些问题未曾提出。围绕这些问题收集了更大数量的资料,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有关实验、试验、调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参加学术报告会学术交流会等有关会议,并索取相关资料。并在在图书馆检索、阅读、复制并索取或借阅有用资料。或通过一些电子资源平台取得有关科技文献进行研读。在选题过程中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研究思路。题目选定了,我们就围绕论文进行深入的论述,思路最重要,思路决定出路。论文写作,总有一个思路,是按时间顺序,历史发展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这根据自己论文的实际情况而定,只有做到研究思路清晰,才能围绕主体开展论述,这也是从总体上对论文的一个把握,不会让论文写作偏离主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学术研究和掌握一定的实验数据并整理分析后,应尽早整理成文,一篇科技论文一般由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引言、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标题的大小应当根据论文的内容而定,既要概括全文内容,又要引人注目,便于记忆和引用,做到恰当、确切、简短、鲜明,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兴趣。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语言要精炼、准确,英文摘要通常使用被动语态。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核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引言一般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等,简单来说就是从已知的研究现状、进展到未知的问题,再提出问题,然后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有时还需要陈述选择某个方案的理由,最后给出研究的结果和价值。引言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这样才能使论文逻辑严谨,前后照应。引言中不用插图列表和有关公式、结构式,避免使用夸大论文意义或炫耀自己的词语。对于理论性科技论文正文的写作要求用理论分析或计算分析来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精确的描述,定量地揭示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写作方法上,常用举例、推理、反证、类比、对比、因果分析、归谬法等。在写作要求上,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逻辑性强。科技论文的结果是整个论文最实际的东西,我们应当是客观地描述,一般不加任何讨论,主要是图表的集中。开始撰写论文时,各种结果都应该总结出来,然后根据需要去取舍结果的描述,当然也要注意层次之间的安排,按照条理性的要求分别描述。在结果分析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结论的语言要精炼、准确。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文献要精选,应当是有必要的、最新的文献,而且要注意采用规范化的格式。其实,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仅仅遵守写作格式和体例规范是不够的,除了必要的知识要求和技巧方面的要求外,还要有良好的学风和治学态度。

尽矣

研究生如何写出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读到研究生,尤其是刚读研究生的硕士,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不同的学校,对于硕士毕业的要求不同,有的必须发一篇中文核心的核心库,有的则发到期刊上就可以。不管怎么说,都需要有一篇已经发表的论文。学术论文不同于其他杂志上的那种论文,属于科技论文,对于刚上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发表论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在硕士期间发表了2篇中文核心,1篇EI,投稿了1篇SCI,对此还是比较有经验的。因此来分享一下怎么写出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刚上研究生第一学年基本就是上课,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则是看文献。别觉得看文献没什么用,就是浪费时间。其实,看文献是一个摄取知识、转化吸收的过程。通过阅读文献,可以总结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动态。看文献的话可以看研究型论文和综述性论文,一般综述性论文比较全面,研究型论文就是一个点。不过综述性论文建议看国外的,国内的不敢苟同啊。告诉大家一个快速写论文的窍门。不要想着我要看文献、写研究计划、做实验、获得数据、处理数据,再写论文。这样已经落下别人一大截了。要想早点发表论文,最好就是在研一还没入学的那个暑假,去导师那里,跟师兄师姐们做实验、混脸熟,然后问他们要点数据和思路,自己看看文献,模仿着别人的论文,写一篇自己的论文!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写论文,最开始的论文都是从模仿别人的论文开始的。注意:模仿可不是抄袭,不要走学术不端的路子。我所说的模仿是:首先选择一篇和你的研究思路差不多的论文,认真仔细的研读,然后根据别人文章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把自己的数据处理一下,图也是照着人家的画一画。然后,学习图标描述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比如描述一个折线图主要包括:变化趋势、最大值及对应的横坐标、最小值及对应的横坐标、平均值等。数据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这样文章的结果与分析部分基本就完成了。现在的论文都要求有讨论部分,建议写完结果与分析直接写讨论。讨论对于新手来说比较挠头,整体而言,讨论包括文章获得的结论,与其他人的研究相同或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文章一些现象或结果产生的原因,以及文章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部分。其次,写文章的引言或者前言。一般引言包括目前该研究方向的国内外研究方向,即小综述,该研究出现的问题、本文想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等。这一部分虽然字数不多,但反映作者的整体研究水平,需要认真琢磨。文章的材料与方法是实验进行的根本,在实验方法中,应该反复确认,认真书写,不能有所纰漏,否则别人就会质疑你的试验存在问题,这可是从根本上戳中了要害,基本文章就废了。最后把文章的结论总结一下,注意不是结果,把结论性的话写上。其次,就是写文章的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这些都比较简单,可以参考你模仿的那篇文献,或者投稿期刊的要求。万事开头难,写第一篇论文确实很费劲,但写出第一篇,总结一下经验,第二篇就好写了。我当时第一篇花了一个月,第二篇半个月,还是比较笨的,不过只要认真写,就可以写出来的!相信自己!祝大家都能在硕士期间成功发文!

彼出于是

「毕业之家」以我读书期间发表论文经历,给大家分享论文投稿经验

大家好,我是您的毕业大管家小毕同学。本科教育可能还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但是进入到研究生时期的童鞋都知道,每个人都会跟着各自的导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研究生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一部分,主要的精力就用于2件事:研究课题和研究论文。今天小毕就根据自身读研发表论文的一些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发文是硬性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都需要有论文要求。无论是985/211学校,还是双非学校,只要进入研究生教育,都会有论文要求。有些学校要求至少一篇SCI,有些学校要求至少一篇EI。毕业要求不仅仅和学校的档次有关,更和专业息息相关。有些专业想要发有重大创新的论文很难比如土木工程专业。有些专业却相对容易一些,比如材料学、化学。如果上学期间一篇论文都没有,那么毕业就遥遥无期了。(二)发文要趁早既然是早晚都得发,那么,何不趁着学意正浓,一鼓作气呢?早发论文有几大好处。(1)研究生期间的奖学金和论文直接挂钩。在研究生期间,除了导师给的生活补贴外,最重要的就是奖学金。一般地,除了2万的国奖之外,学校还会设置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评判奖学金的标准?最重要的加分项就是论文发表的等级、作者的排位以及发文的篇数了。(2)越早进入发文状态,越增加自信,为以后的职业规划铺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你参与进课题以及论文的撰写、发表等等这些的工作当中之后,你才能够对于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做一个正确的评估。未来如果考博,越早进入状态越增加信心。感觉自己这辈子不适合科研之路,也可以趁早打算。(三)熟悉本专业的论文期刊分区很多童鞋对于发表论文,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论文的种类和数量很多,怎么去投,投哪家?其实,最重要的是你得去了解期刊论文。论文数量多,你投稿,可以从级别分区入手。学术界将论文期刊分为等级期刊、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其次,你可以衡量你的实验含金量,然后去根据分区去投。(四)掌握时间毕业只有一次,对于每一个人都很珍贵,不要因为论文发表而耽误毕业了。论文投稿到顺利接收,是有很长的时间的。比如SCI的初审周期一般为2到6个月。接收也需要2到4个月。这还不算打回来修改和再审时间。如果被拒,再重新投另一家,时间就会更久。所以,童鞋们一定要掌握好时间。总而言之,发表论文,只要掌握了其中的技巧,每个童鞋都是可以做到的。最后,祝大家都能通过毕业之家平台,顺利毕业!如果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记得随时咨询呦!毕业之家一站式毕业生服务平台,记得关注我哦,我是你的毕业大管家小毕。

实有

发9篇论文,成功申请中大博士,研三学长分享了3点科研经验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地才作者背景介绍研三在读,以申请审核制成功申请中山大学博士。在两年半时间内,以第一和第二作者身份发表论文 9 篇。其中 1 篇 Q1 区 SSCI,4 篇 CSSCI期刊(含扩展版),1 篇北大核心,1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同时,以主持人身份申请省部级项目 2 项,参加 9 项各级课题。目前,在校获得各项奖助学金经费总计超过十万元。1.独立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与团体项目相比的优势和难点完成一项繁重复杂的任务最科学的做法之一就是分工合作,但是分工合作中最容易出现结果偏差的关键在于沟通的有效性。个人独立完成项目很好地规避了因沟通不充分所带来的偏差,但同时又很容易出现思路不开放的问题。特别是,大家的研究领域较为细化,像我们班的同学大家都在各类不同的研究方向中探索,所以很难与周围的人进行深入的探讨。完成项目、撰写论文的过程更多的是在与自己相关研究领域的名师大家、前辈同侪的研究文献对话,以及向指导老师的沟通请教。因此,虽然表明上是独立完成项目,实际上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他们之力帮助自己完成了项目和论文。当然,这一过程无疑是难度巨大的,需要多看、多模仿、多学习、多训练。2.发表论文,在论文选题、破题以及论文研究方面的建议能够有幸在硕士期间发表几篇学术论文,无疑离不开我的硕士生导师曲颖教授的辛苦指导和付出,也离不开学院各位老师对我的指教和启发。在我的论文选题、研究思路和学术训练等各个方面,各位老师都给予了我相当大的帮助。因此,希望跟学弟学妹们首先分享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建议是“与导师商量并合作”。导师们在相关领域已有相当的积累,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的更远。将导师当做一个引路人,朝着导师指出的方向不断去细化、深化, 在相当量的积累下与导师多交流多探讨。这一深化、细化的过程可能有以下几个要素:勤奋、聪明。所谓勤奋是指多读、多训练、多学习、多总结文献。图源:colorhub.me那些高质量期刊的论文是如何写的、学术语言是什么、如何驾驭论文结构、如何展现文献逻辑、又如何呈现数据和结论?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其实在学术中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所谓聪明是指掌握适当方法解决适当的问题。就好比,看文献也是需要掌握看文献做笔记的方法,“看过就过”的传统习惯在大量的文献下是不可持续的。之后,要想真正习得系统的学术思维,还需要不断持续的学术训练来巩固。这当中,又需要导师对自己的训练加以批评反馈,才能及时作出调整。上述“导师引入—阅读文献—总结文献—学术训练—导师反馈”的闭合线路,应该能有所启发和进步。在上一个层次已经获得较好训练效果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肯定自己”,可能是一种锦上添花的做法。学术可能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永远都有新的领域、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出现。我们大家的注意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利用自己的长处与他们交流合作,能获得更为高效的结果。同时,学术写作的过程漫长、枯燥、跌宕起伏, 尤其是做社会科学的同学们常常疑问“我们做这个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投稿好几个期刊都无果?”等等。所以,请大家先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上一个层次并未训练好,那我们回过头继续上一个层次的闭合路线。如果不是,一定要相信自己,每一次的努力都有意义,每一寸的进步都值得欢喜!3.研究生生活规划建议选择比努力更急迫。我们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什么、想要去哪里、能够去哪里,才能知道怎么努力。硕士规划要根据你选择目标来确立,如果进校时很明确要读博,那么就一股脑地钻进学术的海洋遨游吧。翻翻各大高校的博士录取名单,清楚地明白三年后自己要拥有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踏进名校的校门,例如发几篇 CSSCI、SSCI 或者 SCI、EI 等。想要出国, 研二一定要拿下雅思,申请交换。如果想要工作,那么就去看世界 500 强企业招聘都是什么条件,对应的去训练自己的能力、获得实习经历等。如果还没想好要怎么办,那你可能会更累,上述所有东西都要掌握,才能在你以后某个作出决定的日子,拥有选择那个决定的权利。加油吧!我们一起!

赵籍

研究生第一学期,我干了什么?研究生:3年只为发表一篇论文

2019年考研已经结束,考生也在惶恐中等待着成绩的公布,而对于2018级考生来说,研究生的第一学期也已经结束,对于已经经历半年研究生生活的同学来说,这半年他们做了些什么呢?有什么感慨呢?研究生一、学位论文是读书时代最需拼尽全力的事情,只有无数通宵达旦、倾其所能的努力,本科生才能彻底认识到自己不适合读硕士,硕土才能明白自己不适合读博士,博士才能痛心知晓自己本不适合读书。不经过论文的亲身炼狱,只是站在门槛外冥想,无数学子都会自以为自己是天生骨骼清奇,乃上天用来拯救人间学术的先知。研究生二、第一学期感受:作业特别多,几乎每堂课都有作业,我是专硕,这学期14门课...,外加两篇文献综述,头疼!想早点毕业了,不想读博,另外,今天照镜子发现发际线又高了,不知道能不能熬过30岁,我的发际线。研究生三、虽然调剂到这个学校,学校不是很好,但是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好的导师,就是那种我们可以尽力麻烦他,他绝不会让我们帮他取快递、带孩子的那种,而且特别为自己的学生着想,完全是穷尽毕生所学想要把我们这些个不争气的学生给培养出来,现在唯一缺的就是男朋友了 。研究生四、上了一学期的课,做了很多ppt,看了很多文献,写了几篇文献综述,最后发现能顺利毕业就好了,不要说博士了,毕业就好。研究生五、白天愁报账,晚上愁毕业。如果报账能毕业,我的工作量够毕业两个博士了。科研为零,每天看到桌子上一堆报账单,恨不得一把火烧了。研究生六、正被导师放养中,刚过去这学期就见了两次面。综上,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经历,可能你在羡慕别人学校研究生生活的同时,你也在被别人羡慕着,不管如何,自己选择的路,就算艰难也要走完。对于以上,你怎么看呢?与你想象的研究生生活一样吗?你又过着什么样的研究生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