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人,冲!命行天下

考研人,冲!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12月16日,南昌大学一考研备考专用教室内悬挂着鼓励考生的横幅。刘力鑫 摄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2019年11月25日,贵州民族大学逸夫图书馆内,考研学生正在看书复习,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做准备。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图为在图书馆的走廊内一名考生正在学习。新华网王野摄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内容:《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6日 11版)图片:新华社、中新网等

面试官:4个8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研究生只用3秒被录用

面试已经成为当下毕业生的一个热门话题了,大家总以为我将自己的学历证书一摆,奖励证书一放,肯定就会有公司来要我。其实恰恰相反,面试官们现在对于这些已经是不太看重了,他们反而看重的是这个人的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说到面试官的奇葩题目,那么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个朋友“吴勇”的面试故事吧,因为他上个星期刚巧面试了一家公司,面那家公司的面试官给他们面试者考的题目,就相当的有趣味,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吴勇是一位营销行业的研究生,因为公司倒闭,他不得不出来重新找工作。投了两天的简历后,他收到了一家著名企业的面试邀请,他做好了准备,第二天准时去参加了面试。面试他们的是一位很有气质的女面试官,女面试官对所有求职者作了营销方面的专业考核后,给他们出了一道这样的面试题目:“4个8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要求应聘者8秒后开始作答。第一位面试者是位女生,她来不及思考便进行了回答:“4个8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这个问题应该小学生都懂吧?答案是8888,这个数字很吉利”女面试官听完似乎不太满意,只是简单的点了点头。另外一位小伙也没有做思考,紧接着就说:“8888应该没有4个8相乘来的大吧?”面试官听完,邹了一下眉头,反问了一句:“真的是这样吗?”第三位面试者轮到吴勇,他听完问题3秒钟后作了回答:“4个8组成的最大数字是什么?很简单,组成8的888次方,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最大的数。”面试官听完吴勇的回复之后眼前一亮,没想到吴勇竟然能想出这样一个答案,可见他是非常富有创造力,公司这个岗位只招聘一个人,经过一番抉择,面试官决定录用第三位小伙子吴勇。表面上来看,这个问题和所在岗位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但却从侧面考察了职场人都必须要有的应变能力。所以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所有的问题都有其特殊的含义和考察项,没有一个企业会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成本去问一些无聊的问题。面试官很多时候出的题目很尴尬,怎么说都好像不对,这时候就需要体现你高情商的时候了,这也是面试官很在意的地方,职场上高情商的人始终是很受欢迎的。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职场必备用书《 职场就是拼情商 》,里面包含了很多关于职场高情商,更好的人际交往,社交,等与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高情商知识。如果你觉得自己平时情商低,表达能力差,我推荐你看看这本书,这本书囊括了实际生活中所有的高情商表达技巧,让你成为一个高情商、会说话的人。

此五末者

某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考研群体,是落榜人群的主要组成部分!

你见过每所大学早晨6点的图书馆吗?很多大学早晨6点的时候,图书馆还没有开门,门口就已经排起了准备进图书馆的长队。那个画面很像早起去超市门口排队买特价鸡蛋的大爷大妈们,请原谅我这个不恰当的比喻,但真的很像,大家都是来图书馆占座复习考研的。进入图书馆后你会发现每一张桌子都堆满了复习考研的各种资料,给人感觉每一个同学都很用功。但每年考研成绩公布之后,你又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人都考不上,这是为什么呢?一:随波逐流,占着“茅坑不拉屎”!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即失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所以为了暂避就业压力,也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同学选择参加考研。但有一些人参加考研确是没有目的的,人家考我也考、不想上班所以考,而这,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常年在图书馆占座,却经常看不见人的“诡异”情况。而且图书馆里还有很多同学看起来貌似很努力,但却在图书馆里干别的。如果你去图书馆里面转一圈,就会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玩游戏、聊天、刷微博、刷抖音、谈恋爱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在认真学习,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假勤奋”,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消磨时间,欺骗自己罢了。所以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是肯定考不上研的。二:全国整体考研难度不小!虽然都是选拔性的考试,但考研和高考还不太一样。高考考普通大学不是特别难,难的是考名校;而考研是考上也不容易,考名校更难。尤其这几年,考研人数越来越多,19年285万;20年341万;21年超400万。从全国平均录取率来看,20届全国平均录取率大约25%,21届肯定会比20年低,估计大约20%左右,而这也就从宏观上决定了大部分人是考不上研的。三:报考目标不合理,导致失利!这个目标,既包括目标学校,也包括目标专业。社会对名校越来越看重,导致了考研“扎堆”名校成了一种趋势,大部分人都把眼睛盯在那几所知名985和211身上,但对自身的能力却没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而盲目的追逐名校,最终导致的就是考研的失败,这样的例子真的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其实有一些同学备考确实非常用功,自身实力也并不差,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很强,但就因为考研制定的目标不合理而导致最后的失利,确实有些可惜。综上所述的这三点,就是造成各校图书馆很多同学都很努力复习考研,但大部分人却都考不上的原因。如果有同学持有不同的意见,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讨论。

读完研再工作,你可能要给本科同学当下属……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5日电(孙瑶 赵佳然) 12月24日,2018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刚刚落下帷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今年共有238万人报考研究生,比去年增加37万,增幅接近20%。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指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成为许多学生选择的路径。  大学生考研,为了前途or“钱途”?  经纬君采访了几位参加了今年考研的学生,探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  小刘告诉经纬君,他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就业工资比较低,月薪也就8千到1万,但研究生毕业后月薪可以到1.8万到2万,所以他们专业的学生读研的比较多。当然,小刘补充道,“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得比较浅,这也是大家选择读研的一个原因。”  “我本科学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当初是调剂给我的,我一直不喜欢,在我们学校转专业比较困难,所以我想通过考研去读我喜欢的英语口译专业。”小马告诉经纬君,“而且英语口译专业的就业前景好,薪资也比较高。”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李姓同学对经纬君表示了自己的迷茫:“(我)还没有做好准备,我学的是教育,但又不想当老师,我也不知道毕业之后能做什么,所以想着考个研究生,工作就留到两年后再纠结吧。”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经纬君了解到很多人选择继续深造的目的是更高的薪资。在他们看来,较高的学历意味着门槛更高的公司和岗位,“钱途”自然也更加理想。  “读了研究生之后工资要还是跟本科生一样,那我就白读了呀!”不止一个受访者这么表示过。研究生读研的首要目的 来源:中国研究生德育委员会  2016年,中国研究生德育委员会在全国范围调研发现,大多数人的读研目的都是“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其次才是“对科学或学术研究感兴趣”。  读研有“钱途”?先看看成本多少  那么读研是否能像学生们想象的一样,在经济上“物超所值”呢?我们先来看看读研究生的经济成本有多少。  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大多在8000-12000/年之间,而应用型研究生学费较高,大多在10000-20000/年左右,如果按两年学制来计算(部分学术型研究生为三年制),那么读研究生的学费成本在1.6万到4万之间。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学费约为30万元人民币/年 来源:哈佛大学官网  而对于在海外深造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成本要高上许多。以著名高校众多的美国为例,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大约在20-30万元人民币左右,按照平均两年制(部分专业有一年制)来算,读完研究生总共需要40-60万元。而学费相对较低的加拿大高校,最低一年也要7-8万元左右。教育机构“新东方”总结的出国留学读研究生费用一览  研究生比本科生月薪高40%?   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读研,两到三年的时间成本和相应的经济成本都不可小觑。那么对于以提高工资为目标的人来说,研究生毕业后的收入能抵过这几年的成本吗?  据国内招聘平台“智联招聘”发布的《2017年应届生就业报告》显示,2017年专科应届生起薪2800元,本科应届生为4300元,硕士研究生为5900元,如此来看,如果本科毕业选择继续深造,能为自己带来接近40%的收入涨幅,相差1600元。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今年也发布了统计数据,称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中,本科学生的平均月薪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则为8001元,相差超过3000元。  但是以上数据反映的是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并不能反映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岗位上,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薪资差别。为此,经纬君采访了几位在北京不同性质公司工作的员工,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张浩(化名)现在就职于一家国企的党建培训岗位,他向经纬君介绍:“我们的工资分为三部分,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本科生和研究生岗位工资就不一样,相差500元吧,绩效工资也有一点差别。”  在某德资企业职能部门工作的梁小民(化名)告诉经纬君,相同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刚刚入职时,研究生学历的员工起薪大概会比本科学历的员工高500元左右。而在某瑞典企业工作的工程师郑雷(化名)则说,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起薪相差约10-15%。校园招聘会上人山人海。韦亮 摄  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的付静静(化名)现在一家私企担任董事长秘书一职,她表示,该企业的工资构成中有专门的一项叫做“学历补助”,本科生每月给予400元学历补助,研究生则是1000元。“其他待遇方面就没有差异了,”付静补充道。  此外,2015年研究生毕业即考入国家公务员系统的李宇(化名)在接受经纬君采访时表示,他们的月薪比本科生高600多元。  读完研你可能会成为本科同学的下属,值吗?  需要注意到的是,用应届生工资直接与研究生工资做对比似乎并不“公平”,考虑到时间成本,我们应该将硕士毕业生与其已有2-3年工作经历的本科同学进行对比。  麦可思研究院发现,2012届本科生工作三年后平均月入6402元,而2012届那些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三年后才出来找工作的硕士生,平均月入6206元,竟然比本科同学还低。而且更扎心的可能是,你读完研后,会发现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本科同学的下属。参加考研培训班的学生们。中新社记者 张勇 摄  另外,根据专业的不同,在就业时的情况也大不一样,有些专业有研究生光环的加持确实可以提高就业率,但对于红牌专业来说,读研与否对就业率的影响并不大,更遑论提高薪资水平了。据2016年广东省发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医学的本科就业率只有86.14%,而研究生的就业率就上升到了90.57%。而教育学的本科就业率只有79.13%,研究生毕业后反而下降到了69.23%。  这样看来,在决定是否继续学业的时候,盲目地认为读研一定有用是不可取的,大家还得从专业度、经济成本、事件成本以及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当然,也有人认为,读研不仅仅受个人喜好、价值判断选择的影响,还是很多职业、岗位的门槛要求,比如在某一线城市的市属机关单位任职的小何告诉经纬君,他当年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选报的现任岗位就要求必须研究生以上学历。  还有人认为,工作越久,研究生学历的价值体现得越发明显。小罗是工作了五年之后决定重返校园的,“我考研是因为我们公司要求经理级以上都要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我现在的本科学历会影响我目前的晋升,也是希望通过读研获得更高的起点,获得一次重新选择就业的机会。”她说。(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学习

今年考研理学,英语一考了39分,能过国家线吗?

小编专注考研方面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一位报考理学专业的,英语一考了39分,很担心能不能过单科国家线,今天小编来分析一下,供参考。一、理学英语一的单科线与考题的难度构成正相关关系查看最近十年的英语一的真题,历年来难度都不小,所以英语一历来是考研的关键之一,特别是对于理学类、工学类、文学类、体育类、艺术类等学科的考研,年年因为英语一难度较大不能过单科国家线而考研失败的不乏其人。近五年理学英语单科线最近五年,英语一难度都较大,公认最难的是2015年,那年的全国英语一平均分也是最近五年来的最低分,为47分,而那一年的理学英语一的单科国家线也是最近五年的最低,为36分;而英语一难度相对最小的是2017年,全国平均分为51分,而那一年的理学单科国家线也是最近五年的最高分,为39分。这表明,理学英语一的单科国家线与英语一考题的实际难度构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今年理学英语单科国家线合理预测2018年英语一的难度较大,明显超过2017年,这个事实已经被广大考研人所公认,无论是广大考生的考后反馈,还是公布考研成绩后的考生实际得分情况来看,都能证实。而且,比较公认的是,今年的英语一难度与2015年大致相当,有专家预测今年英语一的全国平均分大约47分左右,最多不超过48分。所以,根据上述这些情况和逻辑关系,可以合理预测:今年理学英语一的单科国家线应大致与2015年持平,为36分,最多不超过37分,即应比2017年下降2到3分。上面说的那位考研人的39分,过单科线应无问题。那么,你今年英语一考了多少分呢

反抗者

在读研究生“代考”被抓获,已构成代替考试罪,已被刑事拘留

2020年考研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对于全国数百万考研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关注考研的动态,考研的成绩也直接影响了他们能否考研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在考研过程当中脱颖而出,但是我们首先需要依法考试。在2020年考研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个案例,一名在读研究生替别人代考,结果却被考官发现,最终这名在读研究生因为涉嫌“代替考试罪”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在他的学生档案里面就有了这样一条黑名单,大家觉得值不值?不管是考研还是其他考试,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公平公正的参加考试,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的话,那么就算你成为了一名研究生,有可能也是一种失败。而这位代考的考生已经是一名在读研究生,应该知道考研的艰苦,通过这种方式替别人考研,最终却被抓了个现行,不仅不能替别人考试,甚至将自己的前途也断送了。现阶段要想作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作弊手段再高明,我们都有办法应对,而这种代考只能算最低级的作弊手段了。在2020年考研当中,黄石某高校的监考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考研的学生进行身份核对,但是在检查的时候却发现了异常,因此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报了警。经过核实之后,证明考生的身份跟原本考生不符,还没有正式开始考试就已经被发现代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那么在考研的时候需要经过哪些审查的流程呢?在核实考生身份信息的时候,一般来说要经过三次检查。首先在进入校门的时候便要对考生检查身份证和准考证,确保进入学校的考生为本人。其次在进入教学楼的时候,需要检查考生是否携带手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避免出现用电子产品作弊的行为。在这两个环节当中,基本上可以杜绝作弊或者代考的行为。假设在这些检查中用一些其他的手段骗过检查,但是进入第三次检查的时候,99.9%以上的作弊现象都会被排除。考场的工作人员会按照身份证、准考证、考生本人三者进行一一比对,如果发现了三者的容貌不符或者差别太大,那基本上能够保证这不是同一个人。因为考研的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成年,因此容貌再怎么变化,也不会出现非常明显的改变。如果考生本人跟身份证上的图像相差巨大,那么就证明可能出现了代考的行为,监考老师就有权利选择报警。因此笔者奉劝大家,参加考研最好自己本人参加,不要去走歪门邪道或者请人代考。尤其是代考这种行为已经涉嫌犯罪,还会被刑事拘留。大学生都不想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一些污点,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哪怕这次考不过,第二年继续考就是了,代考这种行为最终是不可取的,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给我留言,感谢您的阅读!

望之畅然

刚刚发布!考研等这几类考试作弊,最高判7年

导读在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刚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的后果1、根据刑法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或者为他人实施组织作弊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其他帮助的,即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今天发布的司法解释,还专门对“情节严重”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说明。↓↓↓据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涉及面广。在这三类考试中组织作弊的直接规定为“情节严重”;因作弊导致考试推迟、取消或者启用备用试题的也明确规定为“情节严重”;另外,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组织三十人次以上作弊,以及提供作弊器材五十件以上的同样规定为“情节严重”。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所涉考试的不同,组织考试作弊或者提供作弊器材等帮助的违法所得数额相差较大,基于严厉惩治组织考试作弊犯罪的考虑,将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也规定为“情节严重”。哪些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解释》明确了下列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2)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4)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在此基础上,《解释》第一条第三款进一步规定前述规定的考试涉及的特殊类型招生、特殊技能测试、面试等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此外,《解释》还明确代替考试犯罪的处理规则、考试之前被查处的组织考试作弊行为属犯罪等问题,并对“作案器材”进行了详细解释。此司法解释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 《解释》全文如下: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9年4月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65次会议、2019年6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201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9〕13号(2019年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765次会议、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2019年6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三届检察委员会为依法惩治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代替考试等犯罪,维护考试公平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的“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考试。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二)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三)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四)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国家考试。前款规定的考试涉及的特殊类型招生、特殊技能测试、面试等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第二条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的;(二)导致考试推迟、取消或者启用备用试题的;(三)考试工作人员组织考试作弊的;(四)组织考生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作弊的;(五)多次组织考试作弊的;(六)组织三十人次以上作弊的;(七)提供作弊器材五十件以上的;(八)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九)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三条 具有避开或者突破考场防范作弊的安全管理措施,获取、记录、传递、接收、存储考试试题、答案等功能的程序、工具,以及专门设计用于作弊的程序、工具,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器材”。对于是否属于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的“作弊器材”难以确定的,依据省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考试主管部门出具的报告,结合其他证据作出认定;涉及专用间谍器材、窃听、窃照专用器材、“伪基站”等器材的,依照相关规定作出认定。第四条 组织考试作弊,在考试开始之前被查获,但已经非法获取考试试题、答案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扰乱考试秩序情形的,应当认定为组织考试作弊罪既遂。第五条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 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三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二)导致考试推迟、取消或者启用备用试题的;(三)考试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四)多次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五)向三十人次以上非法出售或者提供试题、答案的;(六)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的;(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第六条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试题不完整或者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完全一致的,不影响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的认定。第七条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第四款的规定,以代替考试罪定罪处罚。对于行为人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综合考虑行为人替考情况以及考试类型等因素,认为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犯罪情节轻微的,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以犯罪论处。第八条 单位实施组织考试作弊、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等行为的,依照本解释规定的相应定罪量刑标准,追究组织者、策划者、实施者的刑事责任。第九条 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又组织考试作弊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分别符合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和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的,以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和组织考试作弊罪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数罪并罚。第十条 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以外的其他考试中,组织作弊,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或者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符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生产、销售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等犯罪构成要件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一条 设立用于实施考试作弊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发布有关考试作弊的信息,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十二条 对于实施本解释规定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依法宣告职业禁止;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可以根据犯罪情况,依法宣告禁止令。第十三条 对于实施本解释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危害程度、违法所得数额以及被告人的前科情况、认罪悔罪态度等,依法判处罚金。第十四条 本解释自2019年9月4日起施行。中国青年报(ID:zqbcyol 整理:张力友)综合自央视新闻(记者 李文杰 张赛)、@最高人民法院来源:中国青年报

仁义之端

考研英语如何考上80分系列一:知彼

硕博心理撰稿人:陈歆怡地区北京,17年考研英语一拿到80分。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基于真题练习的考研英语备考经验。这篇经验通用英语一和英语二,因为我在备考期间有段日子做烦了英一,就花了一周把英二的题也做了,所以多少对英二也算有所了解。英语复习贵在坚持,对于想冲击高分的同学来说,每天2小时左右的复试时间是基本保障。而在备考中,3小时一套卷子完整的做下来这种练习是必须的。如果说过去一年英语复习里有什么遗憾和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我没有卡着3小时做过一套完整的真题,没写过一篇完整的大作文,这是不对的,非常不好。因为我没有做过英文模拟题,全部是用真题练习,所以本文主要从练习真题的角度入手,来分享考研英文的复习规划,主要分为以下部分:1、知彼:考研英语分数构成和考试时间分配2、知己:词汇量和语法3、计划:复习计划和参考资料4、练习:真题怎么练之阅读理解和写作1、知彼:分数构成和大致时间分配假设考试是一场战斗,你首先得知道的是你对手的各项数据参数和有效击打得分点。尤其是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考研来说,拿到有效分数是关键。所以我们得先知道考研英语的分数构成和时间分配大致是个什么情况。从拿分性价比来说:从高往低排序①阅读理解:共20小题;分值:40分;约60分钟答题时间(约15分钟1篇)②写作:共2题;英语一分值:30分;英语二分值:25分; 约60分钟答题时间。③新题型: 共5小题;分值10分;约10分钟答题时间。④翻译:英语一共5小题,分值10分;英语二分值15分;约20分钟答题时间。⑤完形填空:共20小题,分值10分;约10分钟答题时间。剩余20分钟,至少留出10分钟填涂答题卡,一部分做题较慢的同学可能会在阅读和写作上花费更多时间。虽然研究生考试可能是你所遇到考试中给时比较长的,但英语考试3个小时临场体会真是飞快的就过去了。所以平时练习,一定要养成掐时间的习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人处在考场的那种紧张的氛围下,遇到看不明白的东西容易焦虑,一焦虑就容易卡壳,一卡壳就会浪费时间。平日练习里控制时间,并且要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充分了解,有助于考试控场。关于如何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水平,我也会在后面提供一个参考思路。去年复习时,有研友跟我说阅读实在做不下去,一个上/下午只做了一篇阅读,我表示非常不能理解,这样的练习到底意义何在。强度低浪费时间不说,2-3小时只能做一篇阅读,最糟糕的坏处是对于自信心的消耗,和那种“我大概这辈子就是个英语渣了”的绝望感。所以刚开始练习时无论如何至少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再加30分钟把不懂的单词和句子整理出来。1个小时一篇阅读已经不能更多了。随着练习的深入,速度得提升到15分钟一篇保证正确率这种程度。具体的练习方法,会在后续说明。考研英语有个古老的说法:得阅读者得天下。其实应该是“得阅读和写作者得天下”,阅读多重要我就不多说了,准备考研的大家心里都明白。而写作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它分数占比高,还因为它真的是只要你练习,就一定会有提升,并且能拿到还不错的分数!所以请一定要重视写作!阅读理解和新题型可以并做一类来练习:即理解文章脉络和架构;翻译和写作可以并作一类:即中英文表达;完形填空看缘分吧,反正练不练我觉得都那么回事儿了。因为它的拿分性价比实在是低,所以并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在其中。英语一和英语二在主观感受上的差别就是:英一的词句比英二的难,阅读题材比英二的学术,中英文表达比英二的要求高出不止一个档。考英一的同学可以拿英二来练手,比如复习起步阶段对于直接上英一真题心虚的,可以先拿英二过渡一下,或者后期没题做了做一做英二。但是不建议占用太多时间。英二本身只有7年的真题,加上新一年的也就8套题,一周的时间就可以做完了。考英二的同学,因为英二本身真题少,稍微一做就做完了,有追求的也可以挑最近几年(11年以后的吧,09、10、11年的英一,尤其是10年的,确实差别比较大)的英语一来练练手。

金木讯之

2021:博士每年招生超10万人,女生读研占比达55.1%

来源 | 中国教育在线编辑 | 学术君2021研招调查报告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如期举行。近日,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摘要 在就业高压下,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不断高涨,2020年达到341万人,2021年受新冠疫情全方面影响,报名人数进一步高涨,达到377万人,增长36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2020年7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国研究生工作会召开,这也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的研究生工作会,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此次会议对于基于国内内循环为主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稳定硕士,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未来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即专硕为主。专业硕士从2009年全面开始招生以来,目前招生规模已经超过硕士研究生招生总量的60%,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发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专业硕士比例将达到三分之二,专业型研究生在硕士层次的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聚焦在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博士每年招生已超过10万人。根据研究生工作会精神,工程类博士、临床医学博士、教育博士等专业博士将是近期重点扩招的领域。同时,健全博士研究生选拔机制,扩大直博生招生比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全日制研究生自2017年纳入统考以来就不断遇冷,高校非全日制招生比例不断缩减。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统一划线提高了入学门槛,以及用人歧视,造成报考遇冷。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不得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条件。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招生单位优化招生布局,非全日制将成为专业型研究生重要组成部分。推免生一直是优秀大学比较青睐的招生方式,受到高校与导师普遍欢迎。近年来招生单位的推免招生人数也在不断增长,不少学校部分专业推免比例偏高,但从整体看,推免招生占比有所下降,基本维持在15%左右。同时,推免生的“内卷”也较为严重,无论是推免生还是招生单位,都面临较大挑战。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之后,研究生招生改革也将全面推进,优化初试科目、强化复试考核,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机制,加大研究生分流力度等旨在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质量,以满足我国在新形势下国家发展战略对高端人才的需求。01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增加36万,增幅10.6%,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1、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达到10.6%,五年翻了近一番近五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数据来源:教育部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迫使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以提升竞争力。2、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调查3、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来源:云南大学研究生院数据来源:西北师范大学研招办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4、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近年来,女生读研比例稳步上升。1999年,全国招收女性硕士研究生2.6万人,在硕士总招生人数中占比36.5%。2009年起,女性硕士招生数量开始超过男性。2019年女性硕士招生人数为44.7万人,占比55.1%。数据来源:教育部与此相关,在公务员等相关考试中,也明显呈现了女性占比增高的趋势,这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0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官网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官网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数据来源:各省市教育厅官网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2、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数据来源:教育部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数据来源: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数据来源:教育部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数据来源:教育部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数据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8》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3、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数据来源: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03高校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1、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数据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数据来源: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5.98%,2020年下降至23.54%。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10.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5.03%,降幅明显。数据来源:郑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数据来源:各高校官网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2、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数据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数据来源: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数据来源: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数据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招生官网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招生官网04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推进2020年7月,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根据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总体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规模结构更加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服务需求贡献卓著、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体系。到2035年,初步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强国。1、健全博士申请考核机制:“申请-考核”制成为博士招生主流方式2013年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审核’机制”,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要求“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如今,博士研究生普遍实行“申请-考核”制,和直接攻博、硕博连读成为并行的招生方式。推进统筹招生,提高研究生贯通式培养水平,进一步拓宽选才范围。截至2020年,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已经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127所,占该类院校的92.7%,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实施“申请-考核”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实施“申请-考核”制的有85所。数据来源:各高校研究生院实行“申请-考核”制在英美等国的研究生招考历史中由来已久。招生不依据统一的入学考试,而是根据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术水平、工作经历、研究兴趣及职业发展等情况自主选拔。不管是借鉴国际经验,还是从改善我国博士生招生效果的角度出发,我国博士研究生招考方式,由统考方式向“申请-考核”制转变是大势所趋。2、交叉学科将成为第14个学科门类,“双一流”院校开设数量占比大今年7月份,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释放出信息,我国决定新增交叉学科作为新的学科门类。自此,交叉学科将成为我国第14个研究生学科门类。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我国各高校(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量达到了549个。开设交叉学科的高校共计160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东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济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各有9个学科,交叉学科数量位居第一。双一流院校开设的交叉学科数量大于非双一流院校,共计310个,占比达到56%。数据来源:教育部设立新兴交叉学科门类,加快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支持战略性新兴学科发展,是国家治理、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的需要,也将推动研究生教育深层次的变革。本文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事兼于义

研究生实证论文写作进阶之路!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实证论文写作是指对基于观察、调查与实验得来的经验事实进行归纳、演绎的过程及其结果,它遵循自然科学的逻辑和范式,有着相对稳定、统一的外在形式。不过,即使如此,有些研究生在进行实证论文写作时,仍存在着实证论文不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不是实证论文的错误,而实证论文写作的进阶之路包含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三个阶段。 一、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在方法论上,实证论文写作信奉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皆受因果或相关规律的支配,而事物间的因果或相关关系是可以通过经验而被证实的。因此,从外在结构上看,实证论文有相对固定的表达形式,一般由问题与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等要素构成。问题与假设。一切研究皆是从问题开始的,而写作无非是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结果用文字、数字等符号呈现出来。从目的上看,研究问题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概念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告诉读者做什么,而是帮助他们理解某个主题。此类问题通常是认识上的问题,诸如何谓教育,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教育的形成机制是怎样的等问题。二是实用性问题,即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告诉读者怎么做,才能改变某种棘手的情况或至少使这种棘手的情况得以改善。此类问题通常是实践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如何提高考试成绩?三是应用性问题,即不仅告诉读者如何做,而且解释如何做的原因,此类问题既不是纯概念性问题,也不是纯实用性问题,而是二者的综合,诸如核心素养的形成机制及其培育,就包含了认识问题与实践问题[1]。研究假设即对拟研究问题的尝试性回答。只不过,对于实证论文写作而言,研究假设通常呈现为两个或多个变量关系的猜想。只有确定了待证的研究假设,研究问题才算明确,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方法与过程的阐述。 方法与过程。实证研究要想经得起他人的重复验证,须清楚地阐明研究的方法与过程。自然,方法是过程中的方法,过程是嵌入方法的过程,二者是融合在一起的。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实证的研究方法通常有观察、调查与实验。比如,有学者在《教育不平等的身心机制及干预策略——以农民工子女为例》中,就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诸如参与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与实验法。就实验法而言,该学者将参与研究的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并分处不同的教室里,研究者对两组学生施予不同的实验刺激,通过对比因变量的差异,来验证刻板印象对农民工子女学业成就的影响[2]。结果与讨论。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经历一个研究过程,就能获得各种数据和资料,如此获得的各种数据和资料即为研究的结果,需用描述性语言进行客观呈现。举例来说,为了检验关于农民工子女学业成就的负面刻板印象对农民工子女的测试成绩的影响,上文的作者采用实验研究,在语文测试前,对随机分成的人数均等的四个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影响:第一组同时以外显和内隐的方式激活刻板印象,第二组仅以外显方式激活刻板印象,第三组仅以内隐方式激活刻板印象,第四组为控制组,直接进行语文测试。其获得的研究结果是以外显方式将学生置于刻板印象威胁之下,学生的测试成绩相对于参照组,有显著下降。以内隐方式将学生置于刻板印象威胁之下,其测试成绩虽低于参照组,但两者的差别并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而同时以外显和内隐方式激活刻板印象的学生,其测试成绩表现出最明显的下降,是三个实验组中成绩最低的[2]。呈现了研究结果,还需对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诠释,此种解释和诠释即为讨论。 当然,现实的实证论文有着多种变体,有的将研究假设隐匿在“问题的提出”中;有的则既呈现研究结果,也推导出研究结论,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等。但不管实证论文有多少变体,上述六要素则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对于初做实证研究的研究生而言,其撰写的实证论文常常存在着上述六要素残缺不全的现象,从而使自己撰写的实证论文不像实证论文。比如,有博士生在《“互联网+”与 IBPYP 中文教学的实证研究》中,开篇只是简述了“‘互联网+’与IBPYP 中文教学”的一些情况,却既没有提出本课题要研究的问题,也没有提出自己要确证的研究假设;接着,虽然描述了研究方法,诸如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但却未能呈现研究方法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没有描述研究结果,就更谈不上对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了,只是在结尾处笼而统之地得出结论说:“我们不可否认‘互联网+’带给 IBPYP 中文教学很大的益处,但也必须承认它给 IBPYP 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弊端”。试想,这样缺少研究问题、研究假设与研究结果的实证论文,仅从外在的构成要素上看就不像实证论文,其研究能力实在堪忧!倘若笔者来写“‘互联网+’与 IBPYP 中文教学的实证研究”,则会先提出一些实用性或应用性问题,比如,“互联网+”在 IBPYP 中文教学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师生是如何看待、认识与化解这些问题的,对其他类似的“互联网+”教学有何启示等;接着,构想待证的研究假设,诸如无论“互联网+”如何时尚,皆是一种教育手段,需服务于学生之个性而全面的成长,“互联网+”的运用应符合学科教学的本质特征,并非凡运用了“互联网+”的教学就必然是优质的等。随后,描述与研究问题或待证假设相适切、匹配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且按照拟研究的问题或待证的假设,分类呈现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研究结果;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学理分析与阐释,得出研究结论及其启示。可以说,做到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并不难,只要清楚了实证论文主要由“问题与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等构成,那么以这六要素为框架,将相关的内容匹配、填充进去,至少会使实证论文像实证论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使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 二、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人学做任何事情,其起步阶段常需借助模仿与练习,实证论文的写作也不例外。但要做到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则需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洞察实证论文写作的内在机理,避免各种伪实证的陷阱,诸如以偏概全、结果倾向性选择与诉诸权威等伪实证。 如果说实证论文是由问题与假设、方法与过程、结果与讨论等六要素所构成,那么表征实证论文的主要成分则是“方法、过程与结果”三要素。因为研究问题的选择和研究假设的确定必然蕴含着研究者主观的价值倾向,其中,研究问题的选择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问题皆值得研究,研究者须进行价值甄别。有时,即使所选择的问题值得研究,但由于受研究者自身的知识储备、现有能力以及资源条件等限制,具体的研究过程也不一定能够展开。因此,研究问题的选择并不是一个经验实证的过程,而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权衡。而研究假设的确定虽须基于、源于经验事实,但经验事实本身却无 法自动地显现研究假设,作为对研究问题的事先回答或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预测,研究假设只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构想。如此看来,研究假设的确定也不是纯实证的。至于对研究结果的讨论,则需基于经验材料和数据进行科学的抽象、归纳与概括,而抽象、归纳与概括则不是实证性的,而是一种逻辑推理[3]。鉴于此,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的标志主要体现在方法、过程与结果上,而判断实证论文是否实证论文也主要看其方法运用是否恰当,过程展示是否规范,研究结果是否研究方法的运用与研究过程的展开的结果。可以说,对于人文社会科学来说,由于人文社会现象的复杂与多变,且渗透着人的主观意志,难以做到像自然科学那样进行经得起充分经验检验的实证研究,就相对容易犯伪实证之错误。比如,由于受研究时间、资金或研究者个人的学识、能力等限制,人文社会学科的实证研究常常运用个案、问卷与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基于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抽象、归纳与概括出研究结论。这些研究方法本身虽无可厚非,但倘若运用个案调查,那么个案选择得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就得事先进行充分的考量,并在文本写作中给予详细介绍,且对由此得出的结论持有限的推论。其道理很简单,人们无法从特殊中推导出一般,即使现在所见的所有天鹅皆是白色的,也无法肯定今后不会发现黑天鹅。不过,有些研究生在运用个案进行实证研究时,却无视个案选择得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只是从方便实施、易于取材着眼,且对个案的基本情况缺乏介绍,就大而化之地推导出研究结论,从而造成以偏概全之错误。比如,有博士生在《基础教育的混合式学习——基于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中,不仅没有界定何谓“意见领袖”,而且还想当然地将“意见领袖”视为“教育领导者”,更没有介绍自己访谈的三位“教育领导者”的具体情况,就从中得出“兼容性和复杂性是影响混合式学习变革的重要属性”等结论。对此,读者自然会生发疑问:为什么将“教育领导者”视为“意见领袖”?三位“教育领导者”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从这三位“教育领导者”对混合式学习的看法中何以能得出上述研究结论?同时,运用问卷、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则要严格审视问卷编制、访谈提纲编写的科学性与有效性,避免价值倾向性提问。倘若问卷或访谈的问题带有价值倾向性,那么其所得的资料就难免具有结果倾向性选择之弊端。比如,倘若问卷或访谈问“当下,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你如何看待”,那么此问题就带有明显的价值倾向性。因为课业负担至少存在着三种情况:重、一般与轻。因此,上述提问,即使获得的研究资料是真实的,也难以让人信服。有时,有些实证研究者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或假设是正确的,就从预设的理念出发,用既定的观点来裁剪、选取相应的经验事实,就犯了明显的结果选择性错误。可以说,无论是问卷或访谈的价值倾向性提问,还是基于既定的观点对经验事实进行过滤与剪裁,皆会导致结果选择性之错误,使实证研究蜕化为伪实证研究。另外,实证研究推崇用事实说话,有一分证据讲一分道理,但在实证研究中,有的研究生却习惯于援引权威观点,而忽略对经验事实的分析,并试图通过引用权威观点来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这种做法就背离了实证研究的理性精神,犯了诉诸权威的错误。因为从理性上看,某种观点是否正确,并不是某权威说其正确就正确,而是要拿事实来证明。况且,作为人,即使是权威人物,也可能犯错。 而要想做到实证论文是实证论文,至少须把握实证研究的优长与局限,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研究;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平;增强问题意识,弘扬理性精神。为了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实证研究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没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是既定的,属于非历史的范畴;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有人直接参与的现象,是人自身活动的产物,属于历史的范畴[4]。因此,将适用于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引入人文社会科学,就须明了其优长与局限。就优长而言,实证研究作为一种具有逻辑结构的模型,能够建立各种事实、概念之间的因果或相关关系,有利于增强人们对事物发展的预测与控制能力。就局限而言,实证研究的对象须具有可观察、能测量的特性,而那些不可观察、无法测量的心理体验、人文情怀等则被排斥在实证研究之外。况且,即使针对可观察、能测量的事实进行实证研究,其问题的选择与假设的确定及其结果的讨论仍需非实证的参与。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证与非实证并不是截然对立的,真正的研究常常融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于一体,只是由于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的差异,有的研究实证成分多些,有的研究非实证成分多些而已,此乃其一。其二,加强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水平。研究方法作为工具,须保证其自身的科学性。倘若研究方法本身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由此获得的研究资料不是杂乱无章,就是误导研究结论。比如,就问卷编制而言,一份完整问卷包括指导语、问题与结束语,而问题的设计并不是想到什么问题,就出什么问题,而是要经历“界定概念—提出假设—确定维度—编拟题项”这一完整的逻辑过程,其中,界定概念在于明确调查的对象是什么,提出假设是进一步明确调查的内容,而确定维度则是对调查内容的进一步分解,最后才是根据确定的维度,在每一个维度上设计若干问题。同时,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须具有清晰性、单一性、中立性、间接性与排他性等特征。同理,访谈提纲的编写也是基于研究问题,先依据标准划分维度,然后按照维度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且移情地设想:当访谈对象看到问题时,他/她会怎么想?自己能否得到客观、真实的回答?比如,有研究生在编制教师访谈提纲时,呈现了如下问题:“和学生、同事相处时,您是否经常发火,跟别人持相反意见?”“您放学后会不会把不愉快的情绪带到家里?”“上课时,您是否经常感到身心疲惫?”等。试想,直接问教师这些负面问题,而不是运用间接的提问方式,教师会真实、客观地回答吗?其三,增强问题意识,弘扬理性精神。无论何种研究,皆是对研究问题的尝试性回答,而不是对已有事实的简单再现,但有博士生在《美国协作式写作项目教学探析——以读写思网站“联结过去与现在”项目为例》中,却仅仅呈现、介绍了美国的“读写思网站”的“联结过去与现在”的一些基本情况与做法,整篇论文不知其要解决什么问题,论 文展示后,笔者问起此事才知,该文只是为了参加这次会议临时从其博士论文中摘录的一部分。可以说,没有问题的事实呈现只能是对已有知识的宣讲,而不是真正的研究,不宜作为学术论文。而对研究问题的回答,则须放置于理性的天平上进行衡量,根据事实说话,而不是依照某权威观点进行演绎,更不能因自己的想法需某事实的支撑,就人为地忽略相反的事实,犯结果倾向性选择或诉诸权威之错误。三、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任何研究的价值皆在于创新,而不管此创新是多么微不足道。因此,实证论文写作的意义就在于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而要想做到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则须做好文献综述,知道已有研究都做了什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且明确自己的研究贡献在何处。 文献综述是知识创新的根基,因为研究就意味着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或纠偏。因此,国外的期刊论文或学位论文皆在问题提出后,有专门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即对文献的综合述评,既有述,也有评。确切地说,在实证论文写作中,既要围绕着研究问题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类与概括,也要对已有研究成果做出分析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寻找研究的创新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完整的文献综述是“述”“评”与“创”的三位一体。比如,有学者在《对教师情绪劳动的实证研究》中,在概述了从霍赫希尔德首创“情绪劳动”这一概念到哈格里夫斯、赞比勒斯、维诺格拉德对教师情绪劳动的相关研究后,就进行了相应的“评”与“创”。其“评”是自霍赫希尔德提出情绪劳动的概念,并从工作特征和个体应对策略两方面对情绪劳动进行分析以来,后继者大多沿着“聚焦工作”和“聚焦雇员”这两条线索进行情绪劳动研究;虽然情绪劳动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对服务业雇员、护理人员的研究,但却“鲜有对教师或教学工作的讨论”。其“创”则表现为:“虽然上述学者对教师情绪劳动研究奠定了一些概念基础,但对我们理解教师情绪劳动,特别是中国教师的情绪劳动来说,还有大量问题需要回答。例如,从 ‘聚焦工作’的研究线索出发,在中国教师看来,教学是情绪劳动吗?教学的情绪工作要求对他们来说重要吗?这些要求究竟是什么?从‘聚焦雇员’的研究线索出发,除了表层扮演与深层扮演,还有别的情绪劳动策略吗?与服务业雇员相比,教师的情绪劳动有何不同?更重要的,这些策略对理解中国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何意义?”[5]如此综述文献,不仅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而且蕴含着多种创新的可能性。在回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发现霍赫希尔德所说的情绪劳动,在中国教师的日常语言中转化为一个相当本土化的概念——“操心”,“教学的情绪工作要求及其引发的情绪劳动对教师身心康宁产生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中不乏负面效应”,归纳、总结了支配中国教师情绪感受与表达的四项情绪法则及中国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三类七种策略。此研究不同于格兰迪的是将“真实表达”列为情绪调控策略的一个类别,凸显了教师情绪劳动与服务业雇员的区别。与格罗斯的过程模型相比,表层扮演的两种策略对应“聚焦反应”的情绪调控,调焦对应“聚焦先因”的情绪调控中的注意调度,并将格罗斯的“认知改变”细化为“重构”和“隔离”,把“情绪修正”细化为“释放”与“宣泄”这两种真实表达[5],从而阐释、说明了为何此实证论文优于彼实证论文。不过,有的研究生在做实证研究之初,虽然也围绕研究主题进行了相应的文献综述,但由于其文献综述只有“述”而无“评”与“创”,文献综述就蜕变成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简单堆砌与无序罗列,丧失了文献综述应有的功能,即通过文献综述,澄清自己的研究问题,明了自己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比如,在《基础教育的混合式学习——基于意见领袖访谈的实证研究》中,其文献综述陈述了“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相关研究”与“创新扩散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等内容。前者只是呈现了不同学者对“何谓混合式学习”的界定;后者则叙述了创新扩散理论在不同教育领域(政策、课程、教学等)中的运用情况,分析了影响创新扩散的因素。而研究者之所以综述“创新扩散理论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其用意在于借鉴创新扩散理论的分类标准分析、阐述“在基础教育中,混合式学习是如何产生的”,但其文献综述却既未回答已有研究成果对自己的研究有哪些启示,自己拟在哪些方面推进、拓展该研究;也不清楚自己通过研究要贡献出什么,未能回答自己的研究是要验证创新扩散理论,还是要丰富对混合式学习的认识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研究价值消弭在模棱两可的“混乱”中。其实,研究生大多知道“文献综述的价值在于通过回顾某主题的学术发展史,搞清楚别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未能解决,从而找到学术创新的起点”这一道理,但要将“知”转变为“行”,一方面,要明确“主题意义”与“研究意义”的区别,不能误将“主题意义”置换成“研究意义”。因为“主题意义”只是研究的必要性,而“研究意义”才是研究的创新之处。一旦将“主题意义”置换成“研究意义”,那么即使“主题意义”写得天花乱坠,也无助于学术的进步,反倒让人萌生遗憾,这么重要的一个主题让你研究,你怎么就研究不出新的东西呢?!另一方面,具体、清楚地阐述、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且在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中呈现研究意义。如果说研究意义在于创新,那么要想凸显研究意义,则须具体、清楚地阐述、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因为没有比较,创新与否就没有了凭证。既然创新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显现,那么研究意义就不是自我夸耀与吹嘘,而是在与已有研究成果的比较中呈现出来的,是在“照着已有研究成果说”的基础上的“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