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距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已不足1个月,推免生名校生源比例“攀升”再度引发关注。据报道,由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指出,“部分名校推免生源中,本科毕业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占比较高,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接近八成考生认为这一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最高层次。在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过渡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选择,因而越来越多普通院校的大学生选择通过考研来实现“华丽转身”,这促成了规模庞大的“考研大军”的诞生。如果说这是供给侧的现实形势,那么,从需求侧来看,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的多样化和研究生培养贯通程度的提高,受社会关注度高的名校释放出来的通过公开考试方式录取的名额,即使是相对固定甚至小幅增加,也会导致严重供需失衡状况的出现。正如一些媒体或考研者认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向上之路越来越窄,考不上好本科等于人生已成定局,推免比例增加会挤压统招名额进而有损教育公平。那么,如何理性看待研究生的招生选拔?是扩大范围还是提高层次?是秉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研究生招生选拔究竟该采取何种方式?这一问题的探讨需要进一步限定讨论的前提和边界。因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培养经验的决策单元面临的条件是千差万别的,无法一概而论。但可以简单就一些原则性的问题进行思考。其一,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及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目标是什么?按照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分类,学术型和专业型是两类截然不同的培养类型,学术型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学科或领域内专职教师和研究队伍的再生产,即主要是基于学术职业导向的;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则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即主要是基于应用职业导向的。对于精英大学而言,再生产各学科领域的后备研究队伍应是其主要追求,什么样的学生有学术潜力和学术兴趣?什么样的学生最值得培养?学科点和导师(组)对于生源选拔应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因为生源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的基本保障之一。其二,研究生招生秉持的价值追求是什么?价值追求与基本属性密切相关,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研究生招生选拔方面的公平性应该主要指涉的是程序性公平,而不应该主要指涉结果性公平。研究生招生选拔方面的效率性主要指如何能选拔出最有培养潜力的学生,在这方面,考试制和推免制均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缺陷性,需要理性认识。现实中,有一种情况是非常值得警惕的,即高校的行政部门(例如研究生院)来硬性推动招生选拔方式具体改革要求,以及独立定义优秀研究生生源质量的标准(例如一流大学生源录取比例、一流学科生源录取比例),而这本质上与人才选拔理念的改革要求是背道而驰、反向而行的。从根本上讲,生源质量与选择的范围密切相关,选择范围又与选拔方式紧密相连。是从全国范围内选拔还是从某一区域内选拔,是仅从特定资质高校选拔还是将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行选拔,基层学术组织和导师自然会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作者:高耀,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就业工作原本压力就不小,加之突发疫情影响,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教育部把毕业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与有关部门一起尽最大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升学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度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规模,同比比去年可能会增加18.9万。研究生大幅扩大引发了很多不同的观点。包括真经自己,一开始也并不是很赞同,因为如果单纯从缓解疫情造成的就业压力这一个出发点来看,扩大专升本和研究生招生虽然确实能够缓解一些压力,但整体上还是杯水车薪。而且靠延缓学生就业来缓解就业压力,并不能真正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如果综合考虑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情况,真经认为,教育部此次宣布扩招,可以说是在合适的时机做了合适的事,谈不上深远影响,但肯定是顺应时势。主要有这么三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中国高等教育是从进入21世纪后才实现高速发展的,虽然经历了多次扩招,但整体规模仍然算不上大,全国具有大学文凭的人仅占总人口的9%,相比起俄罗斯、美国等高等教育发展上百年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还是非常低的。第二,高等教育发展对研究生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以往,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对研究生招生指标有严格的控制,2007年左右,教育部就提出研究生每年的新增计划不超过5%。实际上,这增幅已经维持了很多年,包括2017年从59万增加到72万,也只是因为把专硕纳入统考,并非纯增。然而最近几年,各高校加快学科、学位点建设,最近几年就增加了2000多个学位点,很多学位点招生不足,很多研究生导师一年还分不到一个研究生,这对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都是一种限制。第三,研究生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还很不够,所以调结构成为刚性要求。目前,高校培养研究生仍然是更重视学术硕士的培养,对专硕的培养并没有显示出特色和优势来,存在过度学术化的情况。但实际上,社会对专硕的需求更大一些。此外,此次疫情爆发,也暴露出国内医疗人才短缺的老问题,加大培养医疗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势在必行。还有近些年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通讯、集成电路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如果还是按照常规节奏来培养,恐怕会错过这段高速发展的风口期。综合上面三个考虑,此次研究生扩招,重点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这一扩招,其实是对近几年比较欠缺和滞后领域的一次集中补偿,这种规模的扩招,迟早都会出现一次,而此次正值疫情爆发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头,所以又非常顺应时势。而18.9万这个数字,也是有着科学考量的,应该是给未来几年的正常增长留够了余量。因此,当我们把研究生扩招问题放在近几年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这一维度来考虑,扩招就显得没有那么突兀。而未来的高等教育,仍然会在坚持内涵发展、确保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为国家经济建设关键领域、重点领域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撑。
2月25日,中国政府网讯,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广大考生面对这个消息该如何应对呢?是不是能躺赢了呢?消息是好消息,但必须冷静!首先来对比分析一下去年和今年的录取形势。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大约为290万,录取约65万,录取率约为22.4%。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约为341万,报考人数较上年增加两成。如果今年不扩招,按照上年的录取人数计算,那么今年的录取率约为19.06%。如果按照上年的录取率,那势必要扩招,录取人数约为76.43万,较上年扩招11万人左右。那么问题来了,今年的扩招是指人数上的扩招还是录取率的上升呢?如果录取人数增加少于11万,那么录取率甚至还下降了。如果是录取率上升,那么意味着,录取人数将超过76万。这对考生来说是好消息,但是对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却是严峻的考验。毕竟硕士研究生已经属于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还是要保证的。所以国家一定会在量和质这两者之间求得一个平衡,即在增加招生人数的同时又不会造成人才培养质量大幅度下降。所以目前只能肯定一点,绝对的招生人数肯定是会增加了,但是录取率是否提高还要关注教育部的安排。其次要分析的是招生人数增加,会往哪个方向增加,学硕还是专硕?最近几年,教育部对学硕的招生人数控制得很严,而专硕(工程硕士、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农业硕士、林业硕士、MBA等)的招生人数则相对宽松。学硕即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而专硕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从这个政策导向来看,国家还是在着力增加各个领域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我国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分析,国家对高层次应用性人才需求较大。因此,本次扩招,增加的招生名额大概率将倾向于专业型硕士。其三分析就业形势。许多考生考研就是为了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么学硕和专硕在这方面有什么分别吗?前面说了,学硕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将来的工作大概率跟专业研究相关,就业取向多为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还有就是继续考博士。而专硕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主要是直接从事生产或服务的企业单位,当然专业硕士也是能考博士的。专硕考博,相比学硕总体来说还是更难,这跟初始的培养目标有关,但也并非绝对,还要看专业领域。例如工科专业硕士考博,就相对容易,因为不少工科专业学生硕士毕业后对继续读博士兴趣不大,而工科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则较多,经常出现导师数比招生人数要多的情况。通过上述分析各位考试有没有冷静下来找到自己的对策了呢?如果还要什么问题想要探探,欢迎留言。作者将尽力为大家解答疑难问题。
近日,湖南发文官宣:"2020 年全省增加 5% 研究生招生计划。" 全国研究生扩招 " 似乎也在呼之欲出。研究生扩招,对 2020 调剂和复试意味着什么 ? 大数据来告诉你。观历年研招趋势,今年扩招仍待观望1949 年到 1977 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较为缓慢,累计为两万余人。数据来源:教育部1978 年到 2018 年的四十年间,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累计达到 992 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为 863 万人。整体来看,2010 年至今,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整体有所放缓,研究生教育由外延式扩张阶段逐步向内涵式发展阶段转变。每个省的招生计划,通常并非自主决定,而是对教育局相关政策的执行,既然已经有湖南省官方发出扩招消息," 全国研究生扩招 " 似乎将成为可能。不过,根据大数据从扩张到内涵式发展的趋势,今年研究生招生扩招,有待观望。毕竟疫情下的考研进程,目前很多都是不确定。暗示两大调剂方向调剂方向一:学硕向专硕调剂自 2009 年 -2018 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持续增加。专硕招生规模的增长,符合当前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结构布局,满足我国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如果扩招,大家在调剂时可以考虑从学硕转为专硕。而且,大数据显示,选择调剂到专硕的童鞋们很多哦。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近八成的考生愿意从学硕调剂到专硕,考生对于专硕的接受程度较高。调剂方向二:全日制调剂非全日制近三年,大部分院校未完成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部分专业存在无人报考、无人上线、考生不愿调剂到非全等问题。从今年部分高校公布数据看,生源短缺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为何很多人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 ?超过七成的考生担心毕业后非全日制文凭不被就业单位认可。除此之外,超过半数的考生不愿报考非全日制的原因是非全日制学费贵,基本没有奖助学金。" 考生不愿意调剂到非全 ",这早已让很多考研党后悔了 ! 今年 341 万人,都竞争这么激烈了,要啥自行车 !而且,最近国家出台了新政策,你们都不造吗 !? 国家五部门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这几方面要与全日制平等 !暗示复试逆袭机会扩招意味着总体报录比的提高,预估今年可能会有大几万 ( 粗略估计,仅供参考 ) 的考生,因为扩招上岸、读上研究生。压线第一志愿复试线的考生,可能会因此进入复试。当然各个院校具体政策可能会不同,降低复录比 ( 参加复试人数 / 录取人数 ) 也不一定。成绩一般的考生,也增加了复试通过的概率。【研究生扩招】你问我答1、扩招会不会影响国家线 ?2019 年初试成绩公布时间是 2 月 15 日起,国家线公布时间是 3 月 15 日。国家线公布时间和初试成绩公布时间之间间隔一个月左右,今年国家线预计在 3 月下旬公布。扩招和国家线之间并无直接的联系,国家线无法给出准确的预测。但国家线是调剂和复试的 " 底线 ",大家应该在成绩出来后参考往年的复试线,然后积极准备复试或者调剂,保证 " 有学上 ",才是最主要的 !2、哪些专业扩招的可能性最大呢 ?2020 年,最受人敬仰的行业莫过于医护行业。医护人员在这一年成了光荣、奉献、伟大等赞美性词语的代名词。但是,目前的切实情况是:医护人员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医学类专业的目标院校,扩招的可能性应该会大增。而医学类研究生的扩招是很多人的呼声,也是国家的需要,所以报考医学类的研究生只要这次的成绩还行的话,估计这次会有比较大的概率成功 " 上岸 "。
研究生招生,没有给普通学生留机会了吗?这个观点错的离谱!非常有意思的是,几乎同一时间,两个非常重要的媒体平台报道了同一件事情,并大概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推免生越来越多,基本上没有给太多人考的机会了。但是,在笔者经过调查后的结果与这个结论并不完全一致。1、和研究生招生总量增长相比,推免生总的占比其实是有在下降的,而不是一直在增加。目前,推免生的占比只有招生总量,还不到14%,这说明其实绝大部分人,还是走招考路径。2,名校有很多专业推免比例高,但是,在全校总量上,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超过50%,换句话说,最大限度至少一半是招考,不是推免。3,清华北大等名校,推免名额比较多,而且这些名校的推免生中,大多来自双一流高校,这其实也是正常的,难道我们应该给非双一流或者三本二本院校更多才对吗?1000多所本科高校中,有65%历史不足20年,基本都是大扩招之后的产物,其中,有366所高校有推免资格。考研只要考四门了,推免需要985学校三年所有课均分达到专业前20%,211更低,一本双非更更低。考研苦一年,保研苦三年。实话说,推免生能力普遍确实强过招考生。也别总是碰瓷人家推免生,推免资格是三年如一日的自律换来的,招考生平时考不过人家,就想着一次考试撞大运来个超常发挥压人家一头?虽然也是考进去的,但是跟推免生相处过才能正视和别人的差距。既然推免生个个都是学霸,考一考又怕什么呢?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国家级考试,必须体现公平公正,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但事实证明,推免过程屡屡出现舞弊问题,漏洞多多,况且推免本身损害教育公平。研究生考试要改革改进考试方式,而不是撕开一个口子目的只是让一部分人所谓优秀者免考。多年前考研,系里突然保送了一个平时各方面极其一般的女生,我气不过去找系里,被告知:你每年都是最优生,凭实力肯定考得上本系,女孩子找工作压力大,你们就让一让吧。结果,考了当年武大本专业第一。事后想想,真保送了,也没这个百年一遇的第一了。推免对高考大省绝对是不公平,同样的分数人家可读985但对高考大省只能读读一般的二本,推免一搞使他们这些优秀学生失去了二次机会、天理何在。再次推免腐败成风送钱送礼风气难改,导师要学生要干活的,看看导师更愿意要推免生还是考研生就知道了,就是考研生,我们学校的推免生水平是真比我们考研的高。在中国,真正的好学生即使推免也应该参加考试证明自己,既然水平高,还怕考试不成,怕是一些假冒伪劣混在其中。曝光的一些案例,很容易知道,有些推免生背后有特权和内幕操作。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声明: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络,如果信息有误,或侵犯到您的隐私,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12月3日,教育部召开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高校人才培养、思政工作、科技创新情况。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根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力度比较大。这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从培养的角度讲,教育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全面提升培养能力,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供给精准。今年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重点向关键急需的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下一步,还将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扩大人才培养能力。二是扩容硬件设施。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积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三是强化导师队伍建设。认真落实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对导师作出规范性要求,加强导师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方位地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和能力。四是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一方面,教育部发布了《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讲授和学习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推进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五是全方位加强质量监管。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压实培养单位的主体责任,培育质量文化,明确导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洪大用表示,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做到研究生教育的供给精准、硬件扩容、导师提质、教学创新、监管到位,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下降,持续有提升,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的一封信发布日期:2020-12-07 11:08浏览次数:888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即,为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和良好的考试氛围,确保考试顺利进行,特提醒广大考生:一、提前做好考试准备(一)考试时间: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用时超过(含)3小时的业务课二(代码为5XX),安排在12月28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根据招生单位确定的时间,最晚不超过14:30)。(二)考生应按照准考证和考点网站上的说明,提前熟悉交通路线、考场具体位置及周边环境。提前到场接受身份验证和安检。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进入考场参加当科考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考试期间每位考生的考点不变,但每科考试一般都要更换考场,不要因走错考场耽误考试。(三)考生须携带准考证、有效居民身份证和规定文具、物品参加考试。严禁考生携带书包、手机等物品进入封闭区和考场,请考生提前妥善安置好本人物品。二、做好安全防疫工作(一)加强防疫知识学习,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人员聚集。自12月12日起,应每日进行体温测量、记录及健康状况监测。建议考生自12月12日起无特殊情况不要离鲁;避免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和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二)所有考生均需注册山东健康通行码,保持山东省电子健康通行码为绿色,并如实填写《健康承诺书》(见附件),在首场考试进入考点时,将《健康承诺书》交考点工作人员,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考点。(三)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确诊病例接触者、已治愈未超过14天的病例以及考前21天内从高风险等级地区回鲁的、考前14天内从中风险等级地区回考区的、居住社区21天内发生疫情的、考前有发热(体温≥37.3℃)或其他呼吸道疾病症状的考生,务必前往本人考试所在市定点医疗机构作核酸检测。考生入场时主动向考点说明情况,并提供考前7日内核酸检测合格证明。(四)所有考生进入考点前必须接受体温测量。体温≥37.3℃的考生,需进行体温复测。体温复测后仍≥37.3℃,经专业评估和综合研判,能继续参加考试的,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五)考试期间要做好个人防护。低风险地区的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要佩戴口罩,考试过程中,考生可自主决定是否佩戴。非低风险地区或备用隔离考场的考生要全程佩戴口罩。(六)考生应排队有序入场和离场,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疫情出现反弹地区的考生,要根据当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最新的部署要求,落实好相应防控措施。三、遵纪守法、诚信考试(一)本次考试实行两次安检,考生应主动配合监考员按规定进行身份验证核查、安全检查和随身物品检查等,只允许携带规定的考试用品(如黑色字迹签字笔以及铅笔、橡皮、绘图仪器等,统一提供考试文具的考点按考点要求执行)或招生单位在准考证上注明的所需携带的用具。农学门类联考化学在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不带字典存储和编程功能,具有对数及幂指数计算功能的科学计算器),其他统考科目考试中一律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自命题科目是否使用科学计算器见招生单位说明。(二)遵守《考场规则》,服从监考人员的考场管理。严禁考生将手机等违禁物品带入封闭区和考场。严禁考生对试卷或答题卡(答卷)等进行拍摄、传出考场或上网,不得将试卷、答题卡(答卷)或草稿纸带离考场。(三)考生应按照考点统一发出的考试指令完成考试。整个考试过程以考点信号指令为准,考场内的挂钟时间仅供参考。(四)严惩违规违纪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9年9月4日起施行。《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组织考试作弊等情形,均应认定为“情节严重”。根据《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参加国家或者本省组织的统一考试作弊信息已纳入失信信息范围。对违反考试纪律和规定的考生,依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对其做出相应处理。希望广大考生充分认识到作弊行为产生的严重后果,已经购买或准备购买作弊器材的考生坚决放弃、打消作弊念头,诚信应考。对发现的涉考违法行为,请广大群众和考生监督举报,泰安市招生考试中心举报电话:0538-8520993。四、提高辨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每逢考试,社会上总有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如利用互联网、小广告等兜售所谓“考研试题”、“作弊工具”等,希望广大考生高度警惕,切莫相信,防止陷入骗局而影响自己的考试,更不要一时糊涂参与组织作弊,触犯法律,遗恨终生。附件:山东省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健康承诺书.docx泰安市招生考试中心2020年12月7日信息来源:泰安市教育局【来源:泰安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这几天,对于2020年考研生来说,看到的最大的好消息就是硕士研究生扩招。2月28日10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介绍,科学确定招生规模,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基本测算,硕士研究生扩大规模同比增加18.9万。尽管这些扩招对象,在地区上偏向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在专业上也有所针对,但是无疑是个利好消息。而关于今年研究生扩招的原因,除了考研人数暴增以外,还与2020年新冠肺炎面临的严峻形势有关。那么,在研考扩招的情况下,那些人将会更有希望呢?首先,能够查到排名的考生更有机会按照往年的复试情况,一般来说如果你出现在复试差额之外,那么几乎就没有希望了,因为没有进入复试的资格。比如某院校专业采取的复试差额是1.5,计划招收10人,那么能够参加复试的人数就可以有15人,从高到低的成绩排名。而在今年,如果你在16名-20名之间,那么就有可能能够参加复试。之所以可以这么看,是因为我们所查到的排名是总分排名,在这些总分排名中,有部分考生由于单科没有过线,所以就无法进入复试。这就为总分排在稍微后面的人提供了机会,因此,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是很有必要的。另外,还包括排名并列的考生。尽管每个院校都会按照差额复试的办法,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每个院校又都有所差异。比如2019年浙江大学的复试方案中,在1:1.5的复试差额中,如果出现小数时,则采取进一法的原则,即增加一个复试名额。而且,如果最后一名出现排名并列的情况,则均可进入复试名额,这样一下就增加了复试名额了。对于无法查看排名的考生对于能够查到成绩排名的考生来说,无疑会为我们提供便捷,但并不是所有院校都会提供排名的。那么,对于报考这类院校的考生究竟该怎么办呢?一般来说,只要压着去年一志愿复试分数线的,就可以准备一志愿的复试。不过,在压线原则上,应该保持+-5分,高于分数线10分。同时还应该做好调剂的准备,因为这样还是不够安全。热门院校需要提高安全分。如果你报考的专业是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文学类等热门专业,以及热门院校,那就应该预留更多的安全分,比如高出往年的分数线20-30分。当然,除了参考去年的复试分数线以外,还可以通过该专业近几年分数整体趋势来判断今年可能分数线大致范围。其实,不管扩招的情况如何,大家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充分的复试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在疫情的影响之下,2020年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情况。为了缓解巨大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发布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消息一发布,无数考研学子“热泪盈眶”,觉得这是给自己的一个机会,尤其是那些在边缘线的学生可能会喜极而泣。随后,教育部对此作出具体说明,2020年会扩大招生18.9万人。这项政策可以有效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但是其背后的问题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首先,扩招机会并不公平教育部在对研究生扩招进行具体说明时,也宣布此次研究生扩招主要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专业倾斜,同时会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以扩大专硕招生规模为主。这样一来,此次扩招就非常有针对性,不仅有专业要求,还有地区要求,报考某些地方某些专业的学生可能招生人数不会有变化。这也就意味着,这次扩招并不是“公平”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享受到此次扩招的“优待”。其次,扩招会引起资源的紧缺扩招意味着学校要超出原有的招生计划进行招生,每个学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都是综合了学校的宿舍、教师资源等各方面的情况作出的结果。此次扩招势必会影响到学校资源的分配,尤其是扩招幅度比较大的学校,可能会面临资源紧缺的情况。笔者在上文中也提到,此次扩招以专硕为主,专硕本来招生规模就很大,学校的资源分配可能已达上限,今年扩招之后,很多学生可能不得不去校外自己租房住了。最后,扩招会导致几年之后的就业压力增大此次扩招的出发点是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很多中小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经济受挫,不能给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同时也会有更多社会人士与应届生竞争工作岗位。但是回想一下,大学生“不值钱”的根源便是“扩招”。虽然研究生的含金量不容置疑,但是此次扩招带来的结果便是两年或者三年后大量的研究生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大。总的来说,研究生扩招是一个好政策,可以在缓解当前就业压力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平均学历,为国家输送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但是,扩招带来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应该“未雨绸缪”,事先做好准备。关于研究生扩招这一问题,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如今找工作越来越难,大学生们实在苦不堪言。为了应对不断飙升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逼不得已”而走上研路,但却发现考研更是如同走钢丝,上岸难度一年比一年高。前段时间各地考研成绩相继出炉,引起网友高度关注。优异的考生越来越多,高分段“神仙打架”的学生似乎一抓一大把,让人惊叹不已;但同样也有许多考生未能成功上岸,只能遗憾选择再战。考研学生每年几十万几十万地向上涨,扩招的名额相比之下显得微乎其微,考研难度和分数线自然是水涨船高。而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今年研究生扩招相关通知,为考研学子们带来了福音。通知中明确表示,将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并且主要向国家战略和民生领域急需的相关学科和专业方向、学位类别倾斜,地域上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通知一出,很多学生都感叹,今年考生可以说是赶上了好时候,更有许多本来不抱希望、选择了二战的考生感到后悔万分。名额扩招,就意味着上岸的学生更多,对第一志愿压复试线的考生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成绩不是相当拔尖、较为一般的考生,如果报考院校的复录比没有太大悬殊,很可能进入复试、有机会通过复试,而后成功上岸。但是,对于分数较高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复试还是调剂,自然都会多出更多竞争对手。因此,压线考生要认真准备复试,高分考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研究生扩招,数量上升,质量是否有保障?虽然说研究生招生数量变多,但培养门槛却绝对没有降低。教育部表示,扩招的具体分配,会依照当前高校教育水平和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并且还明确指出,将继续实施高等教育评估、开展硕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毕竟研究生已经半只脚跨入精英人才行列,自然要拿出与之匹配的专业实力。想要轻轻松松、浑水摸鱼拿学历、找工作,显然只会越来越难。近年来学术界不断爆出的学术丑闻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可见在未来,相关的管控措施只会越来越严格。而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出真正的精英人才、确保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虽说就短期来看,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让更多的学生得以“圆梦”而更进一步,且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这波就业高潮迟早会到来。毕业之后,研究生们一样会连同应届生共同流入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只增不减,而企业招聘的要求却是一年比一年严格。因此,就业问题依然是一道难题横亘在前。无论是研究生们还是应届毕业生,都应该做好心理准备。考研的就好好考研,找工作的也好好加油,找准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奋斗、全力以赴,迎难而上、不畏艰险,未来就不会感到后悔。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