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多辞缪说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

22备考: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备考需知(附院校推荐)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的质量显著提高,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却也越来越大,因此催生了一个专业叫做“心理健康教育”。这个专业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从而传播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走出内心阴霾。下边,付老师就详细讲解一下关于这个专业的有关情况。1、专业介绍在考研之中,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教育硕士,让学习者通过掌握心理学的方法,在各个方面给被教育对象以积极的心理影响,从而使其心理得到积极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的乐观的性格、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从而不断促进被教育对象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2、考试内容初试通常会考四门科目,分别是英语、政治、教育综合、专业课二(每个学校都不一样)。3、就业方向这一点毋庸置疑,一般是学校内的心理健康老师,或辅导员。4、考试难度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地位,每年报考的人数都不会很多,对于有相关工作经验或有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同学来说,考上的几率很大。5、学校介绍必尚考研根据最新的考试大纲发现,目前,全国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非全日制)的共有34所院校,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下边,必尚考研就一些典型性的、值得推荐的学校作简单的介绍。【1】南京师范大学该校位于江苏南京,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4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2】扬州大学该校位于江苏扬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6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3】安徽师范大学该校位于安徽芜湖,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健康教育。【4】济南大学该校位于山东济南,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心理学。【5】山西大学该校位于山西太原,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3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发展心理学。【6】渤海大学该校位于辽宁锦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5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健康教育。【7】重庆师范大学该校位于重庆,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8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8】广州大学该校位于广东广州,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2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教育心理学。【9】湖北大学该校位于湖北武汉,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20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心理学综合。【10】深圳大学该校位于深圳,该专业2021年计划招录非全日制12人,笔试科目除英语、政治和教育综合外,还考教育心理学综合。想备考22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同学,可以私信付老师:心理健康教育

香堇

高校研究生的“生存压力”与“心理健康”,应该引起社会关注

一个普通家庭,如果培养出一个985或者211的研究生,是何等不容易,更是何等光宗耀祖。可是,最近几则高校研究生出事的新闻,却给这样的普通家庭和全社会,又上了一堂生动的心理学教育课!就在最近,大连理工大学,国内这所在东北地区名字响当当的985高校,就发生了一起研究生三年级的毕业生,因科研无望而产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导致其选择在自己的化学实验室结束生命,并在微博留下了一份长达上万字的遗书。在这份遗书被公开之后,让社会看到了一个当代普通研究生科研的艰辛历程。一个堂堂985的研究生,却要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宝贵的生命,不禁让高校、家庭和全社会为之反思,反思到底是谁的错,才导致这一场悲剧的发生。不管是以前的研究生,还是现在的研究生,也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会面临各种复杂的学术和科研压力、毕业压力、找工作压力,只不过这些压力的大小和轻重在不同的人眼里各不一样罢了。国内的研究生有压力,国外的研究生也有压力,笔者最近就不断收到来自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方的硕士研究生发来咨询能否跟笔者读博的邮件,不过很可惜,笔者今年没有名额,只能安慰他们另寻高明了。可见外国研究生,也同样面临需要四处寻找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存在不小的压力。研究生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压力:一方面,是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不允许失败和失误,一旦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会瞬间失去自信和重新振作的勇气;另外一方面,是中国家长从小就给予的“全家厚望”和“全家希望”,像“都读到研究生了,别人能毕业,怎么就你毕业不了?肯定是你没有努力,没有认真做科研”这样的评价,都是来自最亲近的家人、导师或者社会,以至于研究生遇到真正的困难,生活上的或者科研上的,都不敢轻易和父母、导师倾诉,只能憋在自己内心深处,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些不良的情绪和抑郁倾向,进而或许就会走向极端。最近网上因为参加脱口秀节目而突然走红的李雪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没有走红之前,很多人都认为李雪琴就是一个土里土气、还很丑的博主,她所拍的短视频也被网友称为“都是一些下三滥的低俗玩意”。当走红之后,有人在网上扒出,李雪琴原来是当年某个省被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录取的成绩第一名的高材生,网友们就开始酸了: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应该成为国之栋梁,怎么能干这种下三滥的工作。李雪琴面对网友的质疑,只是微微一笑,回复说:“北大的怎么了?北大毕业的就不能是普通人吗?北大就不能养废物吗?”她这样说当然是非常谦虚,听得懂的人自然懂,笔者看过她写的搞笑内涵段子,其实非常有才而且并不像网友之前所评论的那样下三滥,仔细品味其中文字,会发现其实她写的段子都是非常高级的,很有北大毕业生的文化水平。但她的内心,就是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北大人,做一个北大的“废物”毕业生,这是因为她曾经也有过类似抑郁的经历,这才让她更清楚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做一个北大“废物”,不图名不图利,也能活下去。不管什么年代,无论在哪里都会有过得很艰难的人,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是北大毕业的,都是普通人,连北大毕业的都过得这么艰难,更何况是普通人。李雪琴自拍照但我们的社会,研究生的导师,研究生的家长亲人,在观念上需要作出改变,不能对研究生期望太高,给太多无形的压力,反而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想当科学家的研究生也可以是人才。毕竟,有几个研究生的家长是将军的?培养一个个健康的,正直的,有爱心的,有责任心的研究生,比将来作出多大贡献或都成为多有名的科学家,应该是更重要的。希望本文关于高校研究生的“生存压力”与“心理健康”的观点,能够引起全社会关注。

离道以善

湖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956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经验分享

【写在前面】一方面这几天有不少小伙伴私信我求经验,另一方面也算对自己过去这一年多进行一个总结吧,于是敲下了这篇所谓的经验贴。先交代一下自己的情况,我是一名毕业多年的师范定向生,已经在体制内待了多年,日子也算安稳舒适。而就在一年多前决定考研以来,我打破了自己的舒适圈,一边工作一边备考,目标是湖南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初试分数392、排名第4,复试后综合排名第3。目前状态全日制拟录取。下面主要分享的是初试备考经验,大家可以根据关键词挑对自己有用的经验拿去哦。【考研经验贴的正确打开方式】考研不是闭门造车,自己在备考时也看了一些经验贴,踩了一些雷也获得了一些不错的方法,所以真心给大家一些建议:1、经验贴不是看故事更不是喝鸡汤,小心上瘾;2、经验贴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全盘照搬,注意筛选关键信息,参考他人复习进度,把握好时间节点,精选教辅资料和学习方法,做出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重要的是,一定不要只看不实践!【101政治】Tips:1、政治真的不能拖到暑假后进行!尤其是政治小白。2、选择题是得分关键!而至于选择题的提分方法我认为自己没有发言权,因为自己选择题真的很弱。3、大题一定要多写,写满!由于自己对选择题没有把握,所以大题真是不敢放松、一直写到考试结束前的一分钟,没有留白,最后的政治分数也是靠大题才追上的。课程:个人喜欢听徐涛老师的课,他让我很享受政治备考的过程,包括跟他的公众号,动力十足。资料:暑假做了肖秀荣的1000题,徐涛的优题库,后期做了肖8肖4、腿姐的4套卷。大题背诵主要是跟的徐涛的公众号、以及考前半个月背了肖四。【204英语二】1、单词:单词真的很!重!要!单词没背住就别指望高分了。而且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的过程。我是拿零碎时间比如课间、上厕所、开会的时候在手机上记单词,推荐扇贝app,大纲词汇在7月前大概刷了4轮,考研词组刷了一两轮,7月开始单词主要是通过真题去背记的,直接在真题中划出不认识的单词,题做完后对照翻译找出意思,每次做新题前会复习上一次划的单词。2、阅读是拿分的关键!实际上我把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上了,其实阅读提高了,其他方面也会随之提高的。虽然我考英语二,但我六月份先刷了英语一近十年的阅读题。推荐张剑的小黄书,真的非常详细。一篇阅读我一般做三次:第一次做时、看不懂的地方也不查阅、逼着自己选出答案,控时不超过18分钟、做完后先不去对照答案;开始做第二次,将不认识的单词查出意思、分析长难句、看懂句子后,再去做一次题,把答案写在第一次答案旁。之后对照答案、你会发现有些题目明明看懂了但还是做不对,这个时候就要去分析为什么做错、体会出题人的思路;而第三次我一般是隔一个月后再做一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然也是为了不忘记一些词汇。如果想看课程的话,李旭老师的历年真题讲解适合基础不好的同学、唐迟老师的课会有比较多技巧、适合基础打牢后的拔高。3、作文:早点背大小作文各背10篇、不要什么都拖到十二月做!背得滚瓜烂熟、注意挑选涵盖常考话题。我背的是道长的五星范文,以及考前公众号的押题作文。另外我还写了英文字帖,整整齐齐也是很重要的。4、完型:完型不要放弃,耐心做完真题,一定会有长进!做过了的完型真题不要不管了,试着读读看、不看选项、自己回忆空格处是什么单词,慢慢的你就能体会到出题的规律。5、翻译:我用的是唐静的翻译书、主要以英语二真题为主、英语一的挑选部分练习了,总体英语二的翻译还是较简单,在训练了阅读的基础上再去做翻译会轻松许多。6、关于真题:英语除了真题外我没有用其他题目。首先是用了英语一的阅读练手了一段时间,而对于英语二的十年真题、从暑假起每一套我都是拿出三小时来模拟完成的,然后再花一周时间细细研究每一篇文章每一个题目。【333教育综合】这门课程我学得非常认真,中教外教教原教心四本书都看旧看破了。暑假前自己整理了一遍框架,之后通过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框架。于是七月中旬开始拿着书背,大约到八月底、啃完了这最艰难的第一轮背书。之后花20天背第二轮,15天第三轮,12天第四轮,10天第五轮,到考前时几乎一天可以背一本书、五天背完了一轮。总计可能背了七八轮。背书其实在理解了的基础上按部就班即可,但333要拿高分其实论述题才是重点。所以9月份以来,我搜集了很多相关的材料还有热点等每天会抽空看、拓展一些知识面。另外买了各校333的真题汇编,重点看大题,先自己想思路、再看参考答案,一般不会写下来、因为太费时间了,久而久之、自己答题的思路越来越开阔了。模考:有必要!333的答题卷12页,起初我很担心自己写不完,十月份我就用真题模考了一次、事实证明真的写不完!一方面是思考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是自己写字的速度不够快。后来经过几次模考训练以及真题见了越来越多的真题,自己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十二月初模考时居然写满了18页纸!(因为听说考试是可以加答题纸的)不过在我考试时出现了一个插曲,我所在考场的监考老师居然不允许我加纸,所以最后的论述题答得不充分,排版也很挤。导致自己考完试还频频梦见那天不被允许加纸的场景,不过庆幸地是,虽然今年333分数普遍偏低,但自己最终的分数也算理想。【956心理测量】第一次拿到心理测量参考书的我是很头疼的,备考了的同学都知道,这门考试会有40分的计算题,起初我是有被它吓到的。但是总体而言知识点并不多,大纲规定的三本参考书目的重合点也很多。备考初期主要是看教材,实在看不懂的地方就先跳过。大概看了两三遍,参照一下真题,发现真题考的内容大部分都不偏,心理有底之后,就进行了一项大工程。结合三本参考书目还有一些机构的资料,我自己按照大纲目录,敲了一整本笔记,后期把笔记背了大概十遍。但是因为956的真题有限,自己一直担心会考偏,计算题和分析题的分值又太重,容不得一题的失误,所以我又花了很多时间去啃一些很长和复杂的公式;另外也不放心的背了很多量表的细节。虽然最终确实没考到这些难点,但只有学到这个程度我才有底气吧。【工作和考研如何兼顾】如果说我考研路上最大的难处,那就是在职吧。刚开始备考时我正好教八年级,一周十二节英语课,其实还好,但我偏偏是班主任,这就意味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班上的事宜。考研后期,虽未担任班主任了、却教九年级、除了平常课务外每周还需要上四节早课。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总体我其实一直处于一个很慌的状态,担心时间不够用、担心考不过应届生、担心自己会两头做不好。如果你也是在职考生,你应该能体会我所说的。如何应对?1、需要一个足够的动力,在疲惫的时候你能因为它而坚持下去。如果只是一时兴起,那我劝你还是安心工作,考研或许不适合你。2、提高工作的效率,绝不把工作带回家。下班后的时间要用来专心学习,保证每天有足够的学习时间。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我的做法:开车时听音频;洗澡时听音频;吃饭时也会听音频;上厕所时记单词;外出有空时记单词;监考时可以回忆一整本书的框架。4、推迟满足感。学累了当然可以适当放松,其实考研期间我也会玩,但如果你属于玩了后很难收回心的人,我建议你每次都试着把玩耍往后推。5、注意保持身体健康。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天,因为自己经常学不完会熬夜,第二天又要六点多起床上班赶早课,咖啡量也越加越多,所以会头疼、加上久坐还会腰痛,怕家人担心也不敢说,满足感都寄托在吃的上面因此体重飙升。初试前几天感冒了,以至于考试都一直在喝止咳药,再严重一些真的会影响答题。所以大家一定要以我为负面例子,注意身体,特别是考试前不要生病。6、倾诉。如果考研时身边能有支持你的朋友和亲人,以及能找到直系的学姐或者知心的学姐,是最好不过了,在这里推荐康康学姐,即使不报班,康康学姐也会有问必答,给你及时的辅导和安慰。在你真的感觉到累时,向他们倾诉,你总是能充满电的。【tips】1、资料的获取我除了买书外、很多是在淘宝和闲鱼等地买pdf版、然后在ipad上看,推荐MarginNote电子阅读器,用它套索涂鸦做脑图还有学习卡片都很方便,另外可以配合anki备忘录复习,缺点就是要付费。2、规定任务,完成任务,定时总结与再规划,并且要接受学习的不完美,这很重要。我每月都有写学习任务,每做完一个就打勾,12月前还有记录每日学习时长的习惯,这些小小仪式感都让我的学习变得更开心。3、卸载一些对学习没有帮助的娱乐应用。反正我经常一刷就停不下来,所以就只能卸载,另外专心学习的时候最好把手机放远一些,别被喜欢的东西耽误自己。【写在最后】多少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我都被村上的一句话所支撑着,分享给大家,“凭时间赢来的东西,时间会为之作证”,别担心,不在这个节点,也会在下个节点。

复命

关注备考研究生人群的心理健康

从每年的考研报名开始,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就进入到一种高强度的备考复习状态。在接下来数月的高强度学习中,备考的大学生除了会体验到一般性的身心疲惫,还要承受“考研压力”。考研压力来自对结果的不确定性。持续处于压力之下会引发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尽管国内高校研究生录取人数也在持续上升,但是历年报考人数的增长更快,考研竞争随之加剧。在备考、考试、等待公布成绩和分数线,以及准备复试等一系列不确定性事件中,考生有半年多时间处于高压力状态。这种状态对考生的身心健康可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有关压力与健康的研究表明,持续的高压力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导致学习或工作绩效降低。在报考和备考过程中,通过官方或非官方渠道,考生能够获得考试和录取相关的各种参考信息,诸如历年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分数线、考录比等。这些参考信息究竟会对考生的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为了系统比较考研人数、考录比等信息的变化与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整理了2015—2018年4年之间某医科大学参与研究生复试的考生的相关信息。共统计3612名考生信息,其中男生1677名,平均年龄24.1岁,女生1935名,平均年龄23.6岁。统计的信息包括: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测评结果、考生初试成绩等。我们将考生的健康水平和考试成绩与当年考生可能获得的考录比等参考信息做对比。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招生报名和录取人数的数据,我们计算出了历年的“考录比”,即报名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值。考录比数值越小,表明当年考研的竞争性越低。因为每年招考的全部数据的公布会有近两年的滞后,考录比的数据公布也相应滞后两年。相关性分析显示,UPI总分和抑郁得分与初试成绩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考录比呈显著正相关。性别间的比较分析发现,男生和女生的UPI得分、初试成绩等指标不存在性别间差异;两个性别组的得分与样本总体的平均得分没有显著差异;女生在躯体症状和抑郁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UPI的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考生的UPI总分显示,2015—2017年考生的UPI总分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在2018年考生的UPI得分又有升高。这表明,考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在2015—2017年期间呈上升趋势,2018年相对于2017年则又有所降低。与此同时,2015—2017年期间,考生的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应地,2013—2015年期间,考录比呈下降趋势。作为参考信息的考录比越低,考生体验到的压力感越低,相应地,其考试成绩更好,健康水平更高。这个相关关系印证了压力与健康、压力与成绩的一般模型,即高压力事实上会损害考生的健康,并导致考试成绩下降。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高校备考研究生人群的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区别性的关注。与其他本科生相比,备考研究生人群在备考阶段的学习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所以从备考到参加复试期间,更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生阶段学习的障碍。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加强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前后两份文件均强调了在研究生复试工作中对考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考察。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招生单位在研究生复试时引入了心理健康水平的普查。在研究生复试时的心理健康测量结果实际上反映了考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生活情况,是考生在过去数月甚至一到两年备考期间所经历的心理压力的反映。本研究发现,在国家研究生报考政策大环境下,考生会参考历年的报考人数、考录比和招生政策的变化。考生备考过程中的压力感随之发生变化,其心理健康水平和考试成绩都会受到影响。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问题的关注应该从招生、备考阶段就开始。学校或老师应密切关注考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在考生备考期间提供相应的学业辅导和心理辅导,提供公开透明的考研信息资讯,降低考生的不确定性体验。在性别差异方面,本研究发现性别与压力、健康以及成绩之间存在多种复杂的差异或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女生在躯体症状和抑郁等方面表现出比男生更严重的问题;男生的成绩则表现出与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更密切;男生的初试成绩与UPI总分,以及抑郁、精神分裂和神经症状等维度都显示出显著的相关性,而女生的成绩则与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相关。有研究者认为,女生对学习中的压力变化更敏感,相较于男生,女生除升学压力外,还受年龄、家庭压力等因素的影响;男生倾向于将所体验到的压力外化,女生倾向于将压力内化或采取回避措施,因而更易引发抑郁,以及躯体化症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男生的健康水平与考试成绩之间存在相关性,而女生中则不存在这种相关。我们认为,这是因为男生和女生的压力源不同。男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学习问题,而女生则更多体验到学习之外的其他类型的压力。所以,学校和老师应该对男生和女生分别提供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对男生来说,更多需要的是学习上的辅导和支持;对女生而言,则需要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来调节她们的压力感。我们通过追踪4年之间的数据,展现了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成绩在年度上的变化特征,同时引入考录比这个概念,发现了考录比与考生心理健康和考试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还发现,学生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水平还可能受到更多潜在因素的微妙制约,学业成绩和学业压力之间的相关研究应该关注更多不可直接观察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深入考察还需要结合更精确的研究手段,如通过质性研究技术、教育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介入,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实验手段来进行研究。(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社区心理学的智慧模式研究”(18BSH120)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郑曼曼 丁芸 郑卫荣 蒋柯精彩推荐:列夫·托尔斯泰和他的中国知音草婴《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在扶轮问路的征途上挖掘精神矿藏——史铁生文学创作价值解读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不可耻乎

研究生要毕业了,你的心理健康毕业证书能发吗?

微信上有一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文中心里鸡汤开头,图片来自网络大概论点,研究生不经过一段焦虑的时间,很难出成果,很难成长。每一个经过研究生生活的人,都可以当一个80集电视剧的编剧。不可否认,既然选择走研究生这条路,不经过一番磨难,怎能说自己是研究生的,但是,谁有关注过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呢?大多说人的观点:图片来自网络是啊,经过考研的洗礼,该有的惊心动魄都经历过,反而考上了却得了焦虑症的人又有多少呢。本人坐标某高校研二,身边的同学那也都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但是又有谁能笑对研究生生活呢。早7晚11那是常事,偶尔碰到某个课题,某个实验反复试验都得不到结果,某个知识点看来几遍,反复推导就是得不到结论的时候,想找人打架,想推窗跳下,心里总有那么一瞬间,你控制不住自己。图片来自网络如果再碰到某些要求极其严格,早8中14晚23的导师,午觉还没休息又爬起来,头晕头沉,晚上又要被复杂的课题缠的静不下心休息,整日昏昏沉沉,即使春暖花开,那又怎样,课题没结项之前都是阴天。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毕业论文,找工作,考博,毕业之际无尽的压力如同海啸般涌来,犹豫,彷徨,抉择。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研究生只是学术上的学历,硕士只是学位,但是又有几个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能达到毕业条件呢。

我爱你

研究生不堪重负跳楼 关注儿童心理健康 家长不可大意

昨天出了一则新闻: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被其导师王攀教授,在精神与肉体上欺压三年,逼迫其叫他爸爸,不堪欺压,跳楼身亡。事件的剧情还是很狗血的,说是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被其导师王攀教授,在精神与肉体上欺压三年,放弃华中科技大学保研资格,被迫失去出国攻读博士学位机会,逼迫其叫他爸爸,买饭送到家中等。最终不堪重负与欺压,2018年3月26日早上,从楼顶跳下,不治身亡。陶崇园姐姐称,弟弟几个月后本可以开始新生活,找好了工作,还准备买房的……同时出事者家属还在网上发布了几张,陶崇园的聊天记录,证明导师对他的“欺压”,并让大家发表观点,咱们先不论事件的前因后果,谁是谁非,因为单方面报道有一定的倾向性,可能会偏离真正的事实,就从事件本身看,就因为导师叫你买了几份饭,就说导师痴迷于美食,于是就受不了了,甚至做出了这种极端的行为,这个......这个是不是太那啥了?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孩子就那么脆弱吗?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碰到孩子哭鼻子,胆怯的时候,但孩子还小,我们可能觉得一切仿佛理所应当,似乎等孩子大了,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上述这类校园时间的频发,却说明,我们的孩子发育的并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顺利,如果你没有可以的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孩子阳光的性格,等孩子长大了,就真不知道会不会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了。所以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认真对待的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幼小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需要父母内心的关怀,但过分的溺爱就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会变的敏感,脆弱,易怒,不能承受一点打击,蛮横,甚至有暴力倾向。所以对于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从小重视起来,否则后悔晚亦。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所以我们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刻意的去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家长先改变育儿观念,并且全家一致。具体行动上的改变是:一、是家长不要把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孩子身上,溺爱只会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二、是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当始终保持理智,不要为了赢得孩子的欢心而提供过于丰富的物质;三、是延迟满足孩子的愿望、通过努力实现的愿望会使孩子感到更满足。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去实现某些需要;四、是给孩子找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当然,做到上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孩子的行为千奇百怪,我们家长遇到的情况也各有不同,所以每种特殊的情况都要特殊对待,总的来说,每个家长都要了解一些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我们和孩子沟通,才能使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真正该起的关键作用,小编会持续关注这方面信息和知识,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希望能帮到各位爸爸妈妈!

孰为文采

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护航

近年来,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省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学院院长韦维格外关注大学生、尤其是师范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许多师范生毕业后将成为人民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人的成长和发展,有时甚至影响孩子的安全。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韦维提交了《关于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建议要整合学校、社区、家庭、医疗卫生机构等资源,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同时完善经费投入保障监督机制、搭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沟通和交流平台等,助力培养素质过硬、人格完善的合格人才。建议提交后,得到了省教育厅高度重视,按照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加快推进“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项目申报工作,并于2020年7月评审出11家高校作为“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培育项目,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育人长效机制。贵州师范学院也成功入选。“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许多学生和社会人士主动来学校示范中心开展心理咨询,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焦虑、恐慌的心理情绪,起到了良好的疏导作用。”韦维说。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在即,韦维今年又将建议的目标放在了高校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她表示,将聚焦如何引领我省高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提供人才支撑方面提出建议。同时,结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强省会”行动具体任务和工作,建议加大支持贵阳市有条件高校发展研究生教育,培育更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省会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盛道利)

春秋不变

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挫折教育内容纳入高校整体教学计划

近年来,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带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月19日,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挫折教育的提案》答复中表示,加强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近年来,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大学生认识挫折、应对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教育部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政策引领,推动挫折教育规范发展。教育部相继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断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规范化建设发展。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二是建设课程体系,把挫折教育融入课堂教育教学。重视课程主渠道建设,不断拓展课程教育平台,将挫折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扩大挫折教育工作覆盖面。据悉,各地各高校普遍开设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将其纳入必修课范畴,而且还开设多门公共选修课并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等教育教学环节。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对挫折教育的研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典型培育与示范引领,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四是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挫折教育良好氛围。加强包括挫折教育在内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部署,推动包括“5·25”心理健康节在内的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五是推进队伍建设,提升挫折教育工作水平。加强应用型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设,注重业务培训与专业指导,不断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各地各高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职人员配比逐步扩大,许多高校已经达到师生比1:4000的基本标准,有的还达到了1:3000。目前全国共设有心理学本科专业点82个、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点311个、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9个,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部在《答复》中提到,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加快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质量。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挫折教育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加强组织管理、评估督查,推进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挫折教育。优化体系构建。我们将进一步督促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台账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挫折教育内容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全面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育人合力,进一步完善挫折教育体系。推动配齐建强。依据2018年7月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继续推动解决各地各高校在队伍配备、投入保障、课程建设等制约性的短板问题,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且每校至少2名的要求配齐建强,推进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包括挫折教育课程和内容)公共必修课的全面开设,健全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评估督导。推进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评估检查,以及心理育人方向高校思政工作平台和项目的考核评估。二是完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法与手段。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现实困难等危险因素或隐患的筛查排查,力求对高危学生做到早发现、早识别。加强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在近800万大学生试用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构建可信度高、可靠性好的高危学生筛查标准,提高筛查判别精准度。进一步推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及测评系统的全面应用,把“一过性”的新生普查转变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动态测评,强化对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筛查和及时干预,力争更好地防患未然。加强对重点学生的帮扶和相关案例研究。开展心理咨询案例督导与重点案例的研讨分析,提高心理干预的实效;征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成功典型案例,促进经验分享和干预能力提高。加强心理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有关规律的研究分析,增强预防预警能力。加强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建设。组织专家编制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指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意识。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风险行为信号的辨识和预警,进一步筑牢防范心理危机的“防火墙”。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后备队伍的培养力度。切实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等专家智库的运作机制,强化专家智库作用发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促进科学化发展。加强专职队伍建设。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创新发展中心等,面向全国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培训、示范培训等,引领各地各校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队伍业务水平。鼓励具备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能力评估及继续教育,开展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的建设及培训,提升队伍业务能力。加强兼职队伍建设。通过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学生骨干队伍系统化培训,使他们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有力补充,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队伍在关心帮助学生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心理学人才培养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推进心理学等学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构建挫折教育合作共同体。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强化家校协同。推动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家校协同,发挥学校在学生和家庭之间的桥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指导家长正确教导孩子。加强医校合作。推动各地各高校与当地精神卫生机构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畅通学生转介就医通道,增强医学专业力量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借力社会服务。引进具有相当资质和胜任力的社会专业机构,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挫折教育,加强沟通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发挥社区及社会机构的协同和支持作用,优化学生成长环境。

红豆杉

餐桌上的交流解开研究生成长的困惑

■本报记者 吴金娇 让不同专业,素不相识的研究生和导师面对面坐在一起,他们会交流些什么?上海交通大学每周一次的“谁来午餐”研究生师生午餐会,如今成了学生中最抢手的活动。在这场餐会上,研究生面对自己父母都不愿意吐露的困惑、面对自己导师时的紧张都在餐会上得到了解决。 用餐会的组织方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龚强的话来说:“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时代的变迁,导学关系也会不断变化,让导师和研究生增加了解,才能提升导学关系,从而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导师往往是研究生遇到困难时首选的“指路人” “跨学科研究这么火,我的研究方向该如何选?”“一路读书到现在,我的同学早毕业的都已经功成名就了,我很怀疑自己读博是否是错误的选择。”“我不清楚未来究竟想做什么,到底怎么办?”……日前记者参加的午餐会上,围坐在餐桌旁的不同专业研究生向并不相识的导师们提出的困惑几乎都与前途有关。 “新方向是实打实做出来的,不尝试永远看不到。”“我从没见过有人二十多岁就成为院士,做学问要基础扎实,更要沉得下心。”“当年我写论文时,花了一年半的时间钻进文献堆,几乎看完了所有相关文献。”……五位不同学科的导师分别详细述说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和感受,失败、波折和坚持后的成功,让不少学生茅塞顿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研究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希望向老师求助。有学生告诉记者,读大学后父母和自己的交流减少,尤其远离家乡更是如此,交流往往局限于“吃没吃饭”“缺不缺钱”等,但专家指出,研究生阶段,年轻人面对科研任务的压力,面对即将走向社会时的心理焦虑,往往更需要来自长者的引导,而大学教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去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服务,专门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要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充分沟通交流是导学关系的重中之重。”龚强表示,推出师生午餐会也是希望给学生提供疏导心理的平台,“我们希望学生和老师多谈点心里话”。 老师的看法也许比父母更理性 “同学都羡慕我手速超快。”今年研一的刘可也“秒杀”到了和导师一起吃饭的机会。她的最大困惑在于要不要继续深造读博。刘可的父母都是博士学历,但在未来规划方面,父母依旧无法解答女儿的疑惑。究其原因,或许是“父母”这一身份带来的“枷锁”。 刘可告诉记者,她曾经试探性地和父母讨论读博这个话题,但是父母流露出的是对她的年龄、就业前景等多重因素的考虑,“他们有点担心我博士毕业年龄有点大了,会影响婚恋,建议我成家或者工作之后读在职博士”。 这个话题也就此在家里戛然而止,但在她看来,读博的关键点在于自己是否喜欢、是否合适。这些问题,或许只有同专业的老师和学者才能客观解答。同为女性,刘可的迷惘和担忧,药学教授李晓波也曾经历过,李晓波选择了追随自己的愿望。“听了李老师的经验,我决定沉下心来做科研。”刘可说,就像压在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被推出去了,她感到如释重负。 “并不一定是最熟悉的人才能解答我的疑问。”另一位研究生告诉记者,“如果自己有关于人生规划的问题,首选学术大咖进行提问。但是一般两种情况下自己才能卸下心理包袱吐露心声,要么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师长,要么就是像今天这样,面对不熟悉但在校园内有口皆碑的老师”。 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不止科研指导 如今的研究生和导师对于导学关系究竟有什么样的期待?龚强告诉记者,学校对研究生培养进行过调研,发现不少学生希望导师在科研之外,能够给予更多关于人生经验、情感等方面的沟通,尤其期待自己迷茫无措时,导师能够“指一条路”。 然而,大多数研究生入学后因学业、就业等问题产生压力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没有学术问题就不好意思找导师”。尤其是新生,即便有人生中的困惑,也常常会顾虑“科研还没有眉目就有迷茫,简直难以启齿”。让研究生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同时让更多导师了解研究生究竟在想什么,是学校组织这次午餐会的初衷。 历史系讲师赵思渊也参加了午餐会。当时硕士新生宋胜男就抓住他提问:“人工智能时代来临后文科生就业会不会更难了?”“文科生的价值在哪里?”“怎么抓住潮流从事跨学科研究?”…… 赵思渊告诉学生,其实不仅文科生,他和不少理工科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更担心自己与时代脱轨。“毕竟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太快了。”赵思渊说,迷茫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走出迷茫。他以自己的学术经历举例,在新文化史研究较热的情况下,自己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听从内心选择了热爱的经济史研究,“这样即便你要坐很长时间冷板凳,但是做你自己喜欢的事,就不会感到迷茫”。他鼓励宋胜男,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必须理清自己的爱好和愿望。 对上海交通大学而言,午餐会的举办也像一场师生沟通的实验。为了让学生敞开心扉,学校邀请的导师要不是由学生投票产生的“凯原十佳”优秀教师,要不就是获得教书育人奖项的教师,或者本身就是在指导学生从事科研工作中成就颇丰的教师。据了解,未来学校还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一步丰富午餐会的形式,加强研究生育人工作。

道德不一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提升育人质量

上好学,是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回首2020,从线上教学到返校复学,从招生改革到教师队伍建设,惠州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百姓身边,逐步补齐优质学位不足的短板,努力实现从“有学上”迈向“上好学”的转变。惠州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向着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目标奋勇前进,努力走出惠州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一流的城市,呼唤一流的教育。如何让更多市民在教育中获得更多幸福感?惠州正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努力打造与国内一流城市相匹配的教育事业,争取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南方日报记者 谢志清关键词1挑战突围140万师生共同为战疫出力2020年开年,疫情之下的各行各业充满挑战。对拥有近140万师生的惠州而言,将疫情挡在校(园)门事关全市疫情防控大局。1月27日,惠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教育系统“疫情防控9条”,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学校及校外培训机构全力推进教育系统防控工作。其间,惠州市教育局采取自查自纠的方式,对各县(区)教育局、市直各学校落实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的展开督察督办。惠州市教育系统还成立了由市、县(区)教育局局长等组成的教育系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县(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同步开展工作。市、县(区)、学校三级联动和监测体系,防控领导小组24小时随时响应。教育系统全力战疫,心理建设及服务同步跟上,各学校纷纷开通心理咨询在线服务。惠州市教育局、惠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还联合推出“惠心热线”电话咨询及网络心理辅导服务,免费为因疫情产生心理困扰的师生及家长提供帮助。在全省“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惠州教育系统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2月4日起,高三年级全面进入线上教学;2月17日起,中小学开始线上教学;2月24日起,职业教育学校开始线上教学;3月2日起,除幼儿园和特殊学校外,全面启动新学期课程线上教学。一校一策,分层制定线上教育方案,惠州全市中小学校使用钉钉、南方+等 70个线上平台开展线上教学,5万多名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线上教育,也要确保“不漏一人”。其间,惠州排查全市93.7万名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发现存在困难的学生有10104名。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接力下,惠州各县区最终实现了线上教育100%覆盖。从面对面到屏对屏,疫情下的“空中课堂”对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在这股史无前例的网课浪潮中,惠州线上教育在探索中前行突围。在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时,各学校也积极“备战”返校。入校晨(午)检、课堂突发情况、出现疑似个案、错峰放学……在一次次“实战”演练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顺利返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这一年,教育系统在战“疫”中克服重重困难,特别是线上教育在挑战中前行。为了开展好线上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学生等各方付出了巨大努力。史无前例的线上教育,也再次凸显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2020年6月,惠州市家校共育指导组挂牌成立,半年后惠州家校共育平台“惠家教”APP正式上线。这意味着,惠州将普及新时代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新理念,着力构建教育部门主导、社会参与、家长自我成长、家校共育共享的教育生态。关键词2增量提质2020年全市本科上线率58.6%2020年学位依然是百姓关注的热点。这一年,惠州全力增加学位供给,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惠州市教育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2020年,全市每年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万个以上,每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2.5万个。2017~2020年,新建14所普通高中和12年一贯制学校,改扩建10所普通高中。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高中学位需求,惠州强化对全市高中学校的统筹。通过扩大班额标准,适度扩大现有公办学校招生规模,推进县(区)公办普通高中全市招生试点,新增一批民办高中,继续实施普通高中招生补录等一系列举措,增加高中学位供给。2020年,惠州全市近六成中考考生入读普通高中。经过多年努力,惠州义务教育大班额占比明显下降:2018年占比为14.76%,2019年降到7.81%,2020年控制在1%左右。为了严控班额,惠州以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名义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将每年落实中小学校建设专项规划、新增义务教育学位、消除大班额等主要指标纳入年度县(区)党政正职目标责任考核评价。解决大班额的背后,惠州不只在做班级人数的减法,更是下决心要优化教学质量。2017年起,惠州在全市小学、初中学校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针对普通高中学校开展教育加工能力综合评价,即根据普通高中学校的入口成绩和出口成绩进行评价,更加注重学校教育教学的加工力和附加值。惠州市教科院内部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本科上线率达到58.6%,比2017年提升8.46个百分点。全市优先投档线上线率达16.29%,比2017年提高4.73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和优投率双双超额完成“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的任务,更多的惠州学子实现了上大学、上好大学。此外,2020年惠州还提前完成学前教育“5080”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全省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数据显示,全市共有幼儿园804所,在园幼儿约22.6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1%,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88%。增加学位供给,更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增加更多优质名校。2020年11月,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正式揭牌。根据安排,惠州市第九中学将委托给惠州市第一中学管理,建设惠州市第一中学下埔校区。惠城区将投入1500万元改造升级下埔校区硬件建设,下埔校区和南湖校区之间也将相互交换教师到对方学校任教。未来,惠州一中下埔校区将以打造“初中教学名校”为目标。关键词3改革活力将打造180个中小学名师团队面对2020年的各项严峻挑战,教育改革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这一年,惠州深化考试招生改革,着力激活教师队伍“一池春水”。2020年起,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全部实行电脑随机摇号录取的新政策在惠州平稳落地。惠州市直和惠城区民办学校首次进行招生摇号,有20所民办中小学校参与。这项政策对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倒逼民办学校特色化办学、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久前,一则“惠城区招聘60名短缺学科教师,带编制试用期年薪19万”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这样大手笔引进教师在以往并不多见,其背后是惠州对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实际上,为引进更多优秀教师,2017年起,惠州赴国内知名师范院校直接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改革,为市直公办中小学校招聘了200多名高素质应届毕业生,其中超过50%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020年5月,惠州市第一中学采取直接面试的方式,面向全国公开招聘4名学科骨干教师。这是惠州赋予学校招聘骨干教师自主权的缩影。此外,惠州出台基础教育“头阵计划”,培育更多名师、名教师团队。根据《惠州市基础教育“头阵计划”实施方案》,惠州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市打造180个中小学“1+N”名师团队,打造一支1000名优秀校(园)长、教师、班主任队伍,为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打头阵、做示范、当引领。2020年6月,惠州出台《惠州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考查实施办法(试行)》,由惠州市教育局负责高中教师的笔试考查,各县(区)教育局负责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笔试考查,各学校负责教师的综合测评。通过每三年一轮笔试和测评的方式,督促全市中小学教师提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能力考查结果将直接影响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绩效奖金、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等,因此这是被不少教育界人士视为“动了蛋糕”的改革举措。举例来说,在评先评优上,在笔试和测评中都获A等级的,当年优先推荐评优评先;有一项获C等级的,原则上不能评优评先。在职称晋升上,申请晋升中级以上职称或高一级职级的,笔试和测评都须达到B等级(含)以上。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将教师笔试、测评的结果作为当年年终绩效考核奖金的分配依据之一。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和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在惠州“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需求日益强烈,提升质量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面临最紧迫最核心的任务。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随着一系列放真权、动真格的举措出台,未来的惠州教师队伍将更具创新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