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的生活有多苦?其神全也

研究生的生活有多苦?

研究生的生活究竟苦不苦,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乐在其中。究竟苦不苦,关键看学校、导师和个人。学校。所有学校都制订了研究生学习和毕业要求文件,规定了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和必须达到的毕业要求,以前还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级别和数量的论文。虽然现在强调“不唯论文”,但是可能不要求发表论文的毕业要求比要求发表论文的毕业要求更难了。毕竟发表论文是量化的,可见的嘛。同时,不同学校学校针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和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越是名校,要求越高。导师。学校对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和要求是必须达到的,一些有追求的、有名望的导师,在学校要求基础上,还额外对研究生有自己更高的毕业要求。当然有的导师要求不高,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就让毕业。有的导师要求很高,对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要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些导师名下的研究生想毕业就不容易。同时,有的导师承担的纵向和横向项目很多,甚至还开有公司,承担的科研任务重,就必然对研究生还有科研项目要求,可能有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报告、没完没了的出差,……研究生个人。每个学生读研究生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混学历的,有的人是积累人脉以便于就业和创业的,有的人是真的想学知识、提高能力的,诉求不同,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也不同。每个研究生入学后,导师通常都会跟研究生进行一次入学交流,听取学生诉求和对三年研究生的规划,这时候建议同学们主动跟导师说明自己的诉求,开明的导师通常会尊重学生的诉求和选择,也会根据学生诉求安排三年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对于混学历的,导师通常安排一些容易完成的毕业论文,让学生达到学校研究生毕业条件就可以让其毕业。对于混人脉的,就多安排学生出差,接触不同单位和人员。对于想认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导师通常会布置更高要求的科研任务,提供训练研究生能力的机会。刻苦攻读的研究生天天熬夜,头发越来越少,也可能是正常现象,毕竟付出越多,收获才能越多。学生多了,诉求多了,导师毕业考虑学生诉求,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毕竟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强迫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研究生究竟苦不苦,学校不同,导师不同,学生不同,诉求不同,苦不苦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记得几年前学院有个研究生女生,人家研一就结婚了,很快怀孕了,家里条件也很不错,又不愿意休学生孩子,实验还得做,有的实验药品孕妇还不适合接触,她的导师还得安排其他学生帮她协助,处处迁就她,……研究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研究生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付出就会有收获,努力吧,骚年!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卷席筒

从入学倒数到获得国奖,我是如何安排研究生生活的?

考研复试刚刚结束,大家都即将开始人生新的征途,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科研应该怎么样开始?入学倒数也不慌,照样得国奖。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电气学院的国奖选手,给大家带来他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快和小招一起来看看吧!陈思源,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获得荣誉,Sci论文2篇(一篇JCR一区,一篇二区),3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授权)入学倒数,顶住压力奋起直追获国奖获得国奖的陈思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复试中,他的表现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面试不太擅长,最终他的入学成绩在录取同学中排名倒数。所以从入学之初起,陈思源就倍感压力,为了赶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他决定用努力去弥补差距。研一开始,他就积极地投入到撰写论文的学习之中,并且主动地去跟导师以及同组的师兄师姐沟通讨论科研进展。因为本科的毕业论文完成的比较认真,导师建议他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这也孕育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随着论文撰写的进展,在后期改稿任务比较重的时候,陈思源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待到十一点之后才回宿舍。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不断地积累,最终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收获了第一篇SCI,在之后的日子中也厚积薄发,于研二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只要上岸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逐渐赶上同辈的脚步,不要妄自菲薄,要努力前进。”右二为陈思源关于科研,陈思源如是说。首先是学习的时候需要专心致志,学会制定计划,比如早上去实验室的时候,就想好自己早上要干什么,可以定个小目标,例如一上午拿来做什么,如果有课该怎么协调科研时间。第二点是提升专注度。防止周围的人影响到自己,专注度够高的时候做事效率会高很多。如果专注度不够,就想办法让自己专注下来,比如关掉手机,之前改论文的时候他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除却科研,学生工作也占据陈思源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他认为要平衡科研和学生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前面完成,时时刻刻在心中有一个关于自己的日程表,既不能为了科研而怠慢学生工作,也不能为了学生工作而糊弄科研,心中对于两者的投入和权衡要时刻清晰。六年,从新鲜到眷恋他与华中大的故事陈思源是华中大的土著,大一初入学时,他对学校充满新奇,觉得学校太大,经常会不小心迷路。本科临近结束时,陈思源却不断加深对森林大学的热爱,决定继续留在华中大读研。一是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他深受感染,也选择了一条继续提升自己的道路——读研;二是华中大的电气学科全国排名前列,这里也有他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陈思源对这里变得无比熟悉,熟悉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曾踏足过,学在华中大的美誉深入人心,对陈思源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从入校起,他深感华中大同学的优秀,于是他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读研以来,他所在的思构课题组(SgoLab)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培养了良好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习惯,也让他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加入研小招之后,陈思源认识了许多本科是外校的同学,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关于华中大的信息,比如教学楼的地理位置,华中大的一些的传统。“在这所学校待了六年,从新鲜到眷恋,看着熟悉的朋友离开了学校,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是一种新奇又复杂的体验。”初于华中大见面时,陈思源是一个将近170斤的小胖子。入学后,他加入了校龙舟队,参与日常训练,并且坚持健身。半年后,他瘦了四十斤,不仅整个人面貌更加精神了,而且也强健了体魄。陈思源记得当年刚加入龙舟队时,早上六点多起床跑操,晚上健身房力量训练、泳池荡桨以及周末在喻家湖龙舟训练。“虽然很累,但是值得。我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华中大教会他的另一课。此外,他还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他笑说:“虽然打得不好,但我还是很喜欢打,简称又菜又爱玩。”生活中,他比较喜欢旅游,用脚丈量祖国大地。他去过上海、苏州等城市,“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旅游能开阔我的视野。”遗憾的是,步入研究生生活后,由于科研任务繁忙,假期较少,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和学习中,少了一些出去旅游的机会。左四为陈思源读研以来,从入学倒数到获国奖,陈思源总结了自己关于科研、阅读文献、写论文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都整理在下方啦,希望在科研上有所突破的小伙伴们可以收藏起来慢慢学习借鉴哦~那些要在研一就要知道的事情第一,研究生三年时光转瞬而逝,一定要提前规划。研一上课与科研同时进行,最好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研二没有课程之后,重心全部集中在科研上面来,将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输出,如果有想法参与硕博连读选拔,这个阶段可以尝试发文章。到了研三,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会占据大部分时间,这个时候投稿发论文就相比之下困难不少。第二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能够提供很多帮助,但是最终还是自己要落实到实处,太依赖导师不是好现象,自主独立永远是一个合格学者的敲门砖。第三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正所谓再好的研究成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首先是论文的撰写,你自己当然明白自己书写的内容,但是你的最终目的是要审稿人能够看懂、广大读者能够看懂,所以论文的书写是很重要的一点。然后是研究成果的汇报,对于我们课题组来说,除了正常的组会之外,每个学期期末都会有大型的全组期末汇报,所有的老师都会参加你的答辩,根据你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这个时候汇报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科研新手如何上路陈思源学长告诉你第一就是多看论文,广泛的阅读本专业或者本研究方向的论文,去总结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哪些方面,有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哪部分是没有研究过或者研究比较少的,之前的论文涉及比较少或者没有涉及的方面,善于利用论文阅读软件,有什么想法多做笔记,善于总结。第二点就是学好英语,对于工科来说,大部分需要阅读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如果英语比较好的话效率会提高很多,也不会被翻译软件的死板所困。第三是刚读研究生的时候,如果发现了某区域具有研究价值,不要想着一口吃下来,以为自己很快能做出一个成果出来,这种想法大部分时候是不太现实的。一般都是基于前人的脚步,去改善他们的研究,新手做研究一般是从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始,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说不定就能找到前人研究之中的可深入探讨,不要自己就从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要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再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一个小方向。关于如何阅读文献陈思源如是说首先,从中英文文献网站上面(例如知网,万方,WOS,IEEE等)阅读专业内顶刊的综述,先保证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然后再选择专业内近两三年最新的论文阅读,看看学术大牛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个时候就要多带入思考,思考专业内最新的创新点都在什么地方,在你阅读过的文献中有没有出现过,或者这种地方还有没有漏洞,又或者基本没有人没做过的。将这些整理出来,做好记录与总结,最后筛选下出来几个ideas,与老师、师兄师姐们讨论,选择自己致力的方向。注意老师与师兄师姐们只能给你一个大致方向的评价,他们的建议也仅供参考。在很细小的研究领域内,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深入研究。小招温馨提示,小伙伴们还可以参考往期文章:期刊审稿人教你如何高效阅读文献,还不快来领取学术技能!关于论文撰写陈思源学长想告诉你这些首先,小白开始科研走错误的路、弯路很正常,心态要放好,不用太着急,前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第二,因为我写的是英语文章,所以最基础的是英语句子的语法、词汇需要正确,不然很可能由于英语水平不达标直接被拒,如果自己水平不行,最好向老师、师兄师姐寻求帮助。第三,关于选题,如果读研的专业和本科的专业一致,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不要浪费,可以优化深化一下,就将毕业论文进一步研究写一篇会议论文或者期刊论文尝试一下。第四,在写论文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暂时性的困难和瓶颈都是存在的,因为写论文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没有人可以一直做到文思泉涌或者下笔入神,理工科的论文也需要许多数据和文献作为支撑,所以这是一段时间的沉淀,这个时候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论文基础打好会对于后期改稿有很大的帮助。第五,完成论文之后进入到投稿,投稿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一般需要论文首稿,稿件格式、语句要求,还有一些附加的文件要求,这些根据不同的期刊都有不同的要求,投稿前一定要多阅读期刊网站上的投稿说明。最后,如果收到了拒稿邮件也不要沮丧。如果觉得文章没有太大问题,可以改好之后再投,也可以直接向编辑说明清楚你为什么不同意审稿人的拒稿意见,再不济也可以换期刊重投。如果觉得文章问题很严重,那就要好好改正,被拒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被拒稿。从投稿,修改稿件,包括一审、二审甚至可能三审,接收,网络发表,正式发表再到出版,流程都要按照期刊要求来,多问师兄师姐,如果投递的期刊没有前辈投,就要多看期刊官网的投稿说明。投稿期刊渠道一般是问老师,可以投什么期刊之类的,绝对不能不经过老师同意自己投稿。写在最后 学长想要告诉大家的话既然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不要一昧听从家里人的建议要求,或者干脆是逃避工作,读研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因为这个选择决定了你未来两到三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不要在这三年中随波逐流,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当时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很小的一个坎,它并不起眼。不要轻易被生活打倒,沉着冷静和相信自己永远是进步的基石。最后,对考研的准huster们说一句:我在1037号森林公园等你来!本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恋之罪

研究生考试成功,做好人生规划关心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关于为什么报考研究生,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有的说是为了提升自己,有的说为了就业逃避,有的说为了更好的就业,也有的说想通过考研走进科研队伍里。我觉得每个拿起书本准备考研的同学,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通过考研,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个自己。高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也让我们有勇气告别曾经。求学路上寻寻觅觅,觅觅寻寻,曾经的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都成了自己的过去。攀登上学历的高处,回眸那一刻,要读懂自己。因为你站在了象牙塔的塔尖,新的伙伴都身怀绝技,他们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读研的真正目的,自己心里要清晰。你的导师能不能成就你人生成功的预期?你自己能否通过人生规划?打造成功的自己?别忘了翟天临,也别忘了那些失败的案例,他们是镜子,要时刻提醒你。你要塑造与众不同的自己,你读书时受到的苦,就会变成高于预期的收益,回馈给你。一、让我们来看看榜样的力量,解读好知识就是力量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方向汪滔在读研的时候创立了大疆,现在的大疆可是让美国都忌惮的高科技无人机领域的领头羊。李彦宏在硕士毕业后与好友徐勇创立了百度,现在的百度已经发展成互联网巨匠。读研时创业的例子比比皆是,创业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读研后就业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总结起来成功的原因。高智商、高情商、高知识含量、站在高处望得远的眼光、再加上参加过高考的十几年打磨,经历过本硕七年的学术精雕细刻,无论从性格决定命运解说,还是从知识渊博容易纠错。都告诉读研同学,读研后的人生都不会错。就是你要想好把自己的人生经营到什么高度?是成功还是落魄,就在你自己的选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二、有成果就创业,没有成果就就业,无论哪个行业,让自己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继续拼搏硕士在读期间,学术研究是我们最主要课程内容,别避重就轻。别告诉我:“老师我不喜欢科学研究”。那我问你:“你会数钱不?”现在的世界,你要是有好的研究成果,那些需要的企业,:“一手交钱,一手交成果”。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用钱去评估你自身的价格。尤其是理工科同学,这种机会特别多。别低估自己的价格。因为不了解科研成果的价值,把自己当白菜处理了。还傻到觉得很有收获。如果你自己想成功,拿着自己的成果就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用好国家给你的政策。跟对人,找到喜欢的项目,是在读期间最重要的选择。那个22岁的曹源,要不是跟对导师,也许现在还在被埋没。一定要对术业有专攻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读期间你是努力科研,还是浑浑噩噩,一毕业就能收到拼搏或者不拼搏的结果。三、守得住寂寞、禁得住诱惑、高度自律让老百姓看到高学历的高质量人生因为我们付出的太多,时间、精力、金钱、快乐。一边要禁得住世俗诱惑,一边还要守住学习和科研的寂寞。很多老百姓都觉得我们不食人间烟火。因为我们做到了他们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困惑困惑?每个科研人或者说硕士和博士,都要学会高度自律,别触碰老百姓对你期许。多年的学海拼搏,你自己走到了高处,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也要高看自己的努力。别人怎么讲是别人的问题。首先我们自己要懂得珍惜自己。别像翟天临一句“不知知网”打破老百姓心里对硕士博士的预期,最后自食后果。亲爱的同学,如果你考研成功。老师真心祝福你。希望你在读研期间,一边学习,一边和自己的导师处理好学术问题。如果你认真对待自己读研期间的项目细节,然后自己好好实验实践,亲力亲为,写学术论文就很容易。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给老师留言。关于学术论文的撰写,老师可以给你一些建议。让自己的论文达到导师的预期。如果时间允许,做好自己是创业还是就业的规划。关心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

活菩萨

《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发布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4月10日,新东方联合大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了《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据易观分析今年对来自全国25个城市的3500名考研培训行业用户分析,学历提升为被调研用户考研的首要动因。其他考研动因包括延迟就业、打算投身学术研究和科研、进入名校、父母期待与要求等。其中,“三跨生”占比较高,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报考考生分别占总调研人数的48%、78%、63%。《白皮书》显示,参与此次调研的考研培训行业用户中有21%为20岁及以下,21—24岁的用户占比66%,25岁及以上的占比13%。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也注意到,有多位大一、大二的学生来参与此次活动,并且已经开始备考。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大一学生邓某便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考研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算是个必需品,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出于就业、自我提升各方面的考虑,他现在已开始准备考研,在他看来,“在大一能有个很明确的目标能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能更合理安排空闲时间,尽早规划对自己也是种负责任的态度”。据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大学事业部总经理许顺康观察,每年都有大一、大二就开始备战考研的学生,不同的是这类学生人数在上升。他认为,考研规划更为前置,这一方面与考研竞争压力变大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部分00后大学生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更为清晰、更为主动。此外,许顺康注意到,往届生在考研报名总人数的占比在持续提升,部分院校往届生报考比例约达六成。根据隶属于教育部的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此前公布的数据,往届生考研人数占全国报考人数的比例在2017年为43.8%,2018年为45%,2019年约为48.23%。在此基础上,易观分析参考历史增速情况及2020年部分高校公布的往届研究生占比情况,认为这一比例在2020年仍保持增长。许顺康分析,自2017年国家将非全日制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范围后,社会、企业对非全日制的认可度相对更高,这成为很多在职人士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寿考

工作3年后,研究生VS本科生,差距原来不是一般大,4组图形象诠释

应届本科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而改变这一残酷现实的最好办法,莫过于考研。也正因如此,考研的旋风席卷了华夏大地,根据近几年的报考规模来看,每一年都在创造历史,每一年都在加剧竞争。面对着如此大的竞争,考不上几乎变成了常态,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需要考2次、3次甚至更多次才能上岸。大家不禁想问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究竟有多大的差别?付出了这么多年的青春,究竟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先说答案,本科生和研究生在职场上的发展,差的绝不是一星半点,尤其是工作三年之后,差距尽显,看了这四组图你就明白了。01“低”薪资 VS “高”薪资本科生相对较低的起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根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本科生的薪资在4300元左右,二线城市在3600元左右,其他城市在3100元左右。其实平均薪资较低的原因也可以理解,毕竟现如今本科生普及率过高,并且市场存在一把需求过剩的特点,这就造成了本科生的高密度和低薪资现象。反观研究生,虽说研究生现如今也不少,但是在广大的市场面前,还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之所以你还是会看到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其实并不是真的找不到,而是眼高手低,太高的攀不上,太低的瞧不起。但总体来说,研究生在薪资起点上,就高出本科生不少,通常都是月薪高出2000元左右。 02“短”空间 VS “长”空间如果是一家稍微好一点的公司,那么对于员工的学历要求起码是本科以上。所以如果你本身就是一名本科毕业生,那么你其实处于所有职级中的最低一层,留给你的,是无尽的上升空间,以我之前了解过的一家公司来说,如果是本科生,那么要工作两年才能升第一级。反观研究生,在发展空间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以上段提到的公司为例,如果是研究生,那么工作一年即可升一级,如果是博士研究生,那么存在工作一年升两级的可能性。在职场中,差一级,其实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不仅是职级工资的差距,更是晋升空间的差距。03“松”神经 VS “紧”神经本科生初入社会,更多的是对于社会的好奇和兴致,所以在职场中,神经就比较松弛,对于很多工作上的事,缺乏快速认知和及时行动的意识,表面上好像影响不大,其实在潜移默化当中,错过了很多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也就错过了升华的机会。研究生在经历了三年实验室的淬炼之后,学得最明白的一课,就是如何让导师满意,毕竟你的毕业“生杀大权”掌握在导师手里。所以这就锻炼了他敏锐的意识,更能察言观色,阅读领导,进而做出更具针对性和影响力的工作成果,助推未来的职业发展。04“弱”目标 VS “强”目标本科生刚毕业进入工作,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工作能力的问题,也不是工作经验的问题,而是人生规划的问题,简单说,就是目标不清晰,未来很迷茫。这导致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不知道天天努力工作的目的,除了赚钱,还有其他什么。而研究生在读研阶段,其实就已经经历了迷茫的阶段,虽不至于将职场未来得多么清晰透彻,但至少有了雏形和影子,并且,面对年龄的压力,和本科毕业即工作的同学的发展,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的目标也就相对明确,具有更为强力的使命感。总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还是具有不小的优势的。但是并不是绝对的,毕竟优秀是一种习惯,极致出色的本科生也不在少数。所以,决定你人生命运的,永远不在于你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点击我的主页可以向我发起咨询。

两对半

毕业后读研和工作,将会是截然不同的路,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学历上

每年大学生都在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增多,2020年的高校毕业生有874万人,预计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909万。高校生毕业生越来越多,将来的去处也成了问题,在目前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状态下,毕业生都面临着一个选择,考研还是直接工作。大学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数不在少数研究生的竞争其实是非常激烈的,去年有874万高校毕业生,考研人数就有341万,但是只录取了111.4万人。在研究生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每年还是有上百万人选择考研,除去二战或者其它原因考研的人,几乎每2-3个大学毕业生,就有一个选择考研。考研总体能归结为3个简单的原因,第一点,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每年毕业生找工作,都是一个“难题”,如果考生研究生,就业竞争力会增强,工资也会增多。第二点,本科生没有职业规划。毕业以后不知道应该做什么工作,看别人都在考研,再加上知道考研也不是什么坏事,就扎堆准备考研了。第三点,研究生高校扩招。在大三阶段,学生们陆陆续续就能接触到考研的相关知识了,学校也会举办考研的一些讲座,不少同学听说研究生扩招,就觉得自己也可以争一争,也加入了考研大军。确实,考研会给人生带来一定的变化,毕业后直接考研和直接就业,一年两年差距不明显,三年五年就能看出不同了。多年后才懂得,读研和直接工作的差距,不仅仅能在学历上体现出来除了最显而易见的学历上的差距,以同一所院校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多对比,会有以下差距:就业和薪资水平方面的差距找工作的同学都知道,自己的求职竞争力在学历上是有一定体现的,招聘企业在选择员工的时候,自然都是选择学历更高的,因为学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能力。很多招聘信息上,明晃晃地写着,研究生底薪比本科生底薪高1000元甚至更多,并且研究生可选择的机会也更多。在眼界和知识水平上的差距读研以后,学生是一直在充实自己的,比起直接就业每天公司家里两头跑的职员来说,他们的眼界更会开阔一些。直接就业的同学,一直为生活中的“油盐酱醋茶”考虑,忙于生活,难免会在提升自己方面有些懈怠,周末也是在家躺着休息。早些步入社会,可能结婚更早工作时间长了,家里就开始安排相亲,越早步入社会越容易被“催婚”,婚后要承担的东西更多了,更容易被生活压垮肩膀。有句话说“学历越高,结婚越晚”,高学历人群结婚比较晚,不用太早背负责任,有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毕业后读研和工作,将来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即使短时间不能体现出来,时间长了就能明白,本科生与研究生终将会“渐行渐远”。不管是读研还是直接工作,都需要个人能力的加持不管是毕业后选择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工作,都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工作,如果说学历是“敲门砖”,个人能力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评判标准。不管将来是否从事自己目前的专业,在大学期间都应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努力考取证书或者获得奖学金或者是竞赛前三名等等。这些都是能写进将来个人简历的有效内容,要想将来找个好工作,这些都是能证明自己实力的方式,早点把有效证书考出来,就算是不读研,将来也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考研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这几种同学要慎重考虑考研热近些年一直很流行,不管大学四年学习状况如何,都想在最后一年考个研究生。考研虽然是值得鼓励的事情,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考研的。为了不上班而考研,把考研当借口:大学期间玩习惯了,毕业以后就要成为一个职场人员,从此日复一日地上班,没有了寒暑假,很多学生觉得不能接受这样的生活,选择考研逃避。没有自制力,不爱学习的同学:这类同学有跟风考研的,也有被家长要求考研的,选择学习,但是却不能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必定不会成功上岸的。抗压能力差的同学:考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场战争,考研考验的不仅仅是文化课知识,也考研学生的学习能力、反应能力等。每年都有很多同学栽在了考研复试上,面对主考官的提问,不少抗压能力差的同学紧张得说不出话,及时初试成绩很好,也不会被录用。这几类同学不建议考研,毕业后的出路也不止考研一条,还是建议同学们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才是对人生最大的负责。

使太子先

考研是大学生的“优选”出路?过来人的一番话,道出现实

在迈过高考的大关,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都会面对一个选择,就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分叉口:考研还是不考研?在一些人眼里,当然是选择考研的,毕竟高学历也意味着更多的选择。甚至有人认为“考研是大学生一条比较好的优选出路”。这也造成了考研人数的激增。无论是对人生有怎样规划的人都选择走上考研的道路,有些明明不适合,也没有自制力的人也“排除万难”义无反顾,就算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考研真的是大学生优选的出路吗?过来人的一番话,说出现实考研是需要时间和实力的,不是说所有人想上就上。选择考研的人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一定的兴趣爱好,以及一定的规划能力。就是因为太多人盲目选择考研,才会使得考研上岸率越来越低。当咨询了以为成功上岸名校的学长时,才从这位“过来人”的言语里找的了我们考研真正的意义。学长说:“对于关乎我们人生的选择,我们都要认真理性地思考。不能因为别人说这条路不错我们就一股劲往前冲,最后也只能摔得头破血流。关于考研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在这条路上也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高考相信大多数人都经历过,也有很深的感触。高考前的紧张和严肃也是我们无法忘记的,要知道高考只是基础性的选拔考试,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少,门槛也不是很高。考研就不太一样了,选拔的都是研究领域的人,相对来说会比高考更难一些。而且到了大学,许多人的学习能力直线下降。俗话说高考就是一道新的起跑线,过后都是“归零”。没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想要成功考研上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与其浪费时间,不如多为自己的简历增添实践经验。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考研还是其他事情,“合适”是最重要的,只有选择我们有兴趣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长久。怎么确定哪条路适合自己?人生的自我规划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涉及到了自我规划了。考研意味着你可以遇到更优秀的人。他们的存在,会带着你往上走,去到一个更尖端的平台,收获更多的机会。但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人来说就没有太大作用了。说到底,通过考研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自己铺垫一些更好的道路,让自己未来的发展更好。但是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下,生活中比考研更快捷的平台有很多,从效益的角度来计算,显然考研不是一条合适的路。有一个观念需要纠正——“研究生找工作会更简单”事实真是这样的吗?并非如此,在社会趋向多元化的同时,对于就业者的考量也不会局限于学历,有些比较厉害的公司更注重个人的实力以及与其岗位的匹配度。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厚此薄彼,觉得自己是研究生就一定比本科生更有优势。而现实是,有些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就有参加各种比赛、实践,社会阅历远远超过一些埋头读书的人,那么在求职的时候,孰重孰轻也就很明显了。我们不能把目光放得太过片面,否则就容易被社会淘汰。研究生是一个平台,可以给我们去钻研自己喜欢方面的机会,能够让我们接触一些更深刻的知识和道理。但它并不是一个无敌的护身符,保障我们在学习和事业上的顺遂。研究生的学习并不比就业轻松,甚至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和选择,所以每条路都有自己的难处和好处,取舍之间全在自己的规划和选择。人生是自己的,道路也是自己走得,如何选择,得自己说了算人生的路就是在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努力,如果课堂是我们能够走下去的路,我们就认真上课;如果创业是自己想挑战的方向,我们就为创业做准备、去参加比赛;如果科研是自己内心的归宿,我们就向着更深层次的领域前进。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其中没有孰优孰劣。包括在进入社会以后,我们会有很多选择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一些人会很容易被影响,被同化,在这个过程中丧失了自己原本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记住,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也是为自己的,就像是考研的选择来说,主体是我们自身,就要顺从我们自己的想法去选择,别人怎么说都不需要在意。所以到现在,“考研是大学生的优选出路吗?”这个问题已经有了答案了。没有任何时刻的出路是唯一的,选择本来就是因为多样才有意义,只有我们努力的道路是独一无二的。

至齐

新东方发布2022考研白皮书:预计未来考研人数将持续增长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当前,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任务对研究生的选拔与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助力研究生培训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携手易观分析,发布考研培训行业研究报告,对中国考研培训行业进行全面分析和洞察,并从2022年考情分析和备考策略两大维度入手,深度剖析考研趋势和原理,推出《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为备考学子保驾护航。4月10日,新东方《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出席发布会并面向现场700余大学生发表励志演讲,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大学事业部总经理许顺康、易观分析总裁刘怡对白皮书进行了深入解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资深考研教师王江涛分享了考研备考攻略。本场发布会从考研趋势到备考指导,再到个人成长与发展规划,多维度为大学生指点迷津。研究生学历成求职“硬通货”,多因素驱动考研热2021年,中国考研报名人数达377万人,较2020年增长10.6%,自2016年以来考研报名人数逐年攀升,“考研热”备受关注。为了帮助考研学子更准确地把握趋势、科学备考,新东方自2017年首次发布《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以来,已连续发布四年,凭借大数据优势和教学教研积淀,呈现考研发展历程、方向趋势及备考经验,为考生指点航向,在大学生中产生良好反响。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有两大亮点。首先,由一本增至三本,内容更加丰富详实。其中重新编排的《考纲篇》汇集了过去几年的考研真题解析,从各科目考情分析到备考策略,为考生提供详细指导;《考研志》则通过全国26个城市考研成功学子的经验和心得分享,解答考研学子最关心的话题,并给予其精神的鼓舞。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新东方首次联合第三方大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从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竞争格局、行业用户洞察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四个层面对中国考研培训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洞察。该报告历时94天完成,调研样本覆盖全国25个城市,力图呈现中国考研行业的真实图景,为学生和从业者提供更加客观权威的数据参考。4月10日,易观分析总裁刘怡莅临发布会,就考研热的背景、考研培训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专业解读。刘怡表示,考研人数的逐年攀升,是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切换引发人才需求变化,叠加疫情后经济放缓,导致企业招聘规模缩减,对人才的复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灵活用工”的迅速发展,使得个体和组织的关系发生变化,人才的高频流动意味着口碑等软实力的效力减弱,简历上的“硬通货”背书愈发重要,而研究生学历就是其中之一。政策方面,研究生招生规模连续扩大且结构不断优化,带来了更多机会,2020年招生突破100万人,其中专业硕士招生占比超60%。而企事业单位对学历要求的提升和研究生学历的薪资优势,也令研究生学历备受追捧。易观分析预测,在上述因素驱动下,未来研究生报考人数还将继续保持增长。往届生占半数,“三跨”生占比高,考研难度加大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考研人群特性、院校选择有哪些新趋势?考生的需求有哪些变化?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新东方大学事业部总经理许顺康,结合白皮书进行了深入解读。许顺康表示,近年来考研人群有两个特征值得关注。一是往届生占比持续提升。2020年往届生占研究生报名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9.1%,部分院校往届生报考比例约六成,而往届生群体普遍缺乏学习资源与备考环境,另外,重点院校研究生推免比例居高不下,导致以重点院校为目标的考生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二是“三跨生”占比较高。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报考考生占比分别为48%、78%、63%,这部分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辅导,更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方向指引。随着在线学习方式融入新生代学生人群,学习场景正在发生改变,而疫情进一步改变了学生的备考习惯。《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显示,在考研培训授课方式上,用户更加偏好OMO授课模式。易观认为该模式能够融合线上线下教培优势,形成完整的备考链路,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学习效果。据此判断,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成为考研培训行业主流。《中国考研培训行业白皮书2021》还显示,21至24岁的青年是考研大军的绝对主力,随着00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逐渐成为考研主体,学生考研需求更加复杂多元,从以上课接受辅导为主,变为包括院校信息、试题、复习方法甚至心理辅导在内的综合性服务,信息接收与获取方式也呈现个性化趋势。许顺康表示,为满足考研群体不断变化的需求,近年来,新东方深耕一站式服务与OMO模式,通过产品与模式的升级,不断提升考研培训的体验和效果。一方面,在英语优势科目的基础上,实现考研培训全学科均衡发展,并基于技术手段和大数据积累,为学生指导考研目标制定和各阶段复习计划,制定个性化考研方案,力求提升学生备考效率。另一方面,发力OMO模式,将线上线下资源全面打通和复用,实现全场景、全阶段的高效融合。如线上可以满足学生在线课程、题库刷题、背单词等高频需求,而线下则提供重难点答疑、模拟测试,保障学习氛围及效果。目前新东方考研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线上线下产品体系:通过考研无忧计划、考研集训营、考研全科课程等产品矩阵,以及“新东方考研APP”、"新东方在线APP"等在线工具,搭建起一站式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学习体验。据悉,2020年新东方考研服务学员数量超40万人次,位居行业头部地位。除考研外,新东方的教学与服务已覆盖四六级、托福、雅思、GRE、GMAT等国内外升学考试,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财会考试等职业考试,针对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提供全周期一站式解决方案。发布会上,新东方资深教师王江涛分享了2022考研英语高分攻略,即攻克词汇、精研真题、适当模考,他分别就三方面为考研学子详细答疑解惑,并以三位学生“逆袭”名校的故事,鼓舞大学生逐梦前行,风趣、励志的演讲博得阵阵掌声。新东方关注大学生学习,更致力于其终身成长作为大学生的“老朋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再次登台开讲,为考生注入信心与力量。俞敏洪表示,人生的两个要素,第一是抓住当下,第二是关注未来,而设定目标便是连接当下与未来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来说,考研便是一个“务实”的目标,能够引领其迈上更高的台阶。“不过,上不上研究生,不能决定人生的河流能流多远,想爬的山能爬多高,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变动的、开放的、有着无限可能性的社会。”在充满机遇的时代,最重要的是拥有奋斗的动力和奋斗的精神,他勉励学生塑造专注、大气、乐观、向上的素质和品格,并养成自律的习惯,用奋斗实现理想。正如俞敏洪所言,大学不仅是求学的黄金时期,更是锤炼职业竞争力、塑造人品人格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新东方整合优质资源,在2020年5月成立了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在提供升学、求职类教学服务的同时,更关注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发展,不仅通过专业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测评、丰富的实习产品和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提高未来的职业竞争力,更通过公益活动、主题讲座,引领大学生在学好知识、增长才干的同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受益一生的精神和品质。事实上,新东方始终将提升青年的精神力视为己任,并付出坚实行动,如连续16年开展“梦想之旅”系列活动,俞敏洪率领团队以边走边演讲的形式,把励志火种洒向全国;先后出资1亿元,已连续13年在全国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激励大学生自立自强;连续7年发起“百日行动派”,带领学生在一点一滴的坚持中成就更好的自己。今后,这些活动还将以创新的方式深入开展。目前,新东方已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了118个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未来,新东方大学生学习与发展中心将坚持践行新东方“终身学习、全球视野、独立人格、社会责任”的核心教育理念,继续完善教学产品和教学模式,助力大学生成为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具备全球视野与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及其患至

愿你经历考研,觉得人间值得

寄语:猫喜欢吃鱼,但是猫不能下水。鱼喜欢吃蚯蚓,但是鱼上不了岸。命运给了我们很多诱惑,却不让我们轻易得到,没有谁可以不劳而获。——大四了,感觉什么也没学会,我要不要考研啊?——如果我不考研,马上该毕业了,我又何去何从呢?——每年那么多考生,但是能够录取的寥寥无几,我真考研了,压力会不会很大啊?相信在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学生,对于毕业有着或多或少的恐惧,随着毕业季的越来越近,这种“病情”也越来越重,在此呢,也不是劝大家都来考研,但是想劝诫一下那些想考研的学弟学妹们,当你内心忐忑,心中动摇,请回望初心,重新审视自己选择考研的初衷是什么?有些人高考发挥失常,与自己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想借助考研的平台圆自己的名校梦;有些人觉得大学四年积累的资本不够进入社会,想通过考研找一份起点更高的工作;有些人是想让自己能站在更高的平台,认识更优秀的人。不管是因为什么,都希望你可以坚定目标,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考研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全新的选择。处于最该奋斗的年纪,我们理所当然要有勇气去尝试、去闯荡、去奋斗,追逐自己的梦想,不轻易放弃努力。研究生备考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障碍与失败,我们看书时觉得应付自如,做题时却满目疮痍,我们没有假期,没有游戏,没有旅游,我们每天早出晚归孜孜不倦的学习,只是为了等几个月后那个不确定的未来,但是别怕,我们不是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人跟我们一样,这些难题也都是我们通往考研成功道路上的垫脚石,我们要学会利用它们,便能从这些挫折中历练出更坚强、更强大的自己。当你真的上升一个平台后,你会发现,你得到的已经不单单是手中的一张文凭,而是更大的平台、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环境,你所学专业会更加深化、更细化,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相比本科更加成熟化,你也可以重新去认识自己,可以去探索一个无限未知的前途,也比本科直接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将来的自己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对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个更好的规划。全力以赴的做下去吧,如果你也希望能化茧成蝶,那你就要忍受在蛹里挣扎的痛苦过程,拼劲全力,这样才能凤凰涅槃。不要再混吃等死,不要再碌碌无为,生活不是每天的麻木重复,趁着年轻,勇敢接受风霜雨雪的洗礼,追寻我们的考研梦。坚持,往往是成功路上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王戎

研究生的生活有多苦?

研究生的生活究竟苦不苦,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的人苦不堪言,有的人乐在其中。究竟苦不苦,关键看学校、导师和个人。学校。所有学校都制订了研究生学习和毕业要求文件,规定了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和必须达到的毕业要求,以前还要求研究生必须发表一定级别和数量的论文。虽然现在强调“不唯论文”,但是可能不要求发表论文的毕业要求比要求发表论文的毕业要求更难了。毕竟发表论文是量化的,可见的嘛。同时,不同学校学校针对研究生的毕业要求和条件都是不相同的。越是名校,要求越高。导师。学校对研究生的毕业条件和要求是必须达到的,一些有追求的、有名望的导师,在学校要求基础上,还额外对研究生有自己更高的毕业要求。当然有的导师要求不高,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要求就让毕业。有的导师要求很高,对毕业论文的创新性、要发表论文的级别和数量都有非常明确的要求,这些导师名下的研究生想毕业就不容易。同时,有的导师承担的纵向和横向项目很多,甚至还开有公司,承担的科研任务重,就必然对研究生还有科研项目要求,可能有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报告、没完没了的出差,……研究生个人。每个学生读研究生的诉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混学历的,有的人是积累人脉以便于就业和创业的,有的人是真的想学知识、提高能力的,诉求不同,努力的方式和方向也不同。每个研究生入学后,导师通常都会跟研究生进行一次入学交流,听取学生诉求和对三年研究生的规划,这时候建议同学们主动跟导师说明自己的诉求,开明的导师通常会尊重学生的诉求和选择,也会根据学生诉求安排三年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对于混学历的,导师通常安排一些容易完成的毕业论文,让学生达到学校研究生毕业条件就可以让其毕业。对于混人脉的,就多安排学生出差,接触不同单位和人员。对于想认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导师通常会布置更高要求的科研任务,提供训练研究生能力的机会。刻苦攻读的研究生天天熬夜,头发越来越少,也可能是正常现象,毕竟付出越多,收获才能越多。学生多了,诉求多了,导师毕业考虑学生诉求,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毕竟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有自己成熟的想法,强迫可能适得其反。因此,研究生究竟苦不苦,学校不同,导师不同,学生不同,诉求不同,苦不苦的程度也是不同的。记得几年前学院有个研究生女生,人家研一就结婚了,很快怀孕了,家里条件也很不错,又不愿意休学生孩子,实验还得做,有的实验药品孕妇还不适合接触,她的导师还得安排其他学生帮她协助,处处迁就她,……研究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研究生就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付出就会有收获,努力吧,骚年!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