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学校这两年新进不少新教师,大部分都是重点大学研究生。只有一个女孩子,双非研究生。 据说还是校招招聘组长全力推荐的。和她前后来的新老师们,都还在辛辛苦苦的做着班主任,只有她,做完三年班主任,直接升级去了校办。大家都有点窃窃私语,不知道她是何来头。而一直在旁边看着她迅速成长的我,从她刚来几天,就知道她肯定是那一拨新老师中,发展最好的那个。这几年的新老师都是90后,学历也不错。90后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对老教师基本没有了当年70后80后对老一辈的尊重。一个个目光朝天,见了面连招呼都不打。只有她特殊,见了老教师非常温柔可亲的打招呼。做班主任的时候,天天跟着有经验带班好的老班主任学管理经验。上课呢,勤学好问,经常找几个老教师请教,少走了很多弯路。几年下来,班主任工作拿奖,公开课拿奖,论文拿奖,情商又高,比一群比她学历光鲜的新老师成长的更快。那么,那些好学校毕业的不知道这些人之常情吗? 非不知也,乃不为也。他们很多人根本不屑于这么做,家境不错,出身不错,根本没有动力。所以,其实更重要的一点,她没有任何后台,她是一茶一饭都要靠自己奋斗的穷人家的孩子。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田秋 本报特约记者 陈洋世界权威学术期刊《自然》近日公布了一项于2019年完成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全球6300多名博士进行调查后,24%的学生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来一次,他们想选择其他导师。在全球庞大的留学生团体中,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生)占据主要部分,而研究生导师又在这段学习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在研究生留学中选择合适的导师,也是很多有着深造想法的留学生常年头疼的问题。学术成就和师生关系不挂钩根据《自然》杂志的调查,“换导师”这个选项高于“换专业”的20%以及“干脆不读博”的8%。总体来说,有近1/4的博士生不满意现在的导师,而《自然》2017年的数据也呈现出相似的结果。另外,有1/5的学生认为,自己和导师的关系并不利于自身发展,通常无法从导师那里得到想要或者需要的东西,其中最缺乏的就是一对一的指导时间和就业方面的帮助。在读研的过程中,接受导师的指导至关重要。49%的博士生表示,他们每周与导师一对一接受指导的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大多数的学生都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关注。许多导师都有很高的学术成就,但是他们自己的学生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与导师建立密切联系。曾在美国东海岸一所著名的社会科学类研究生院读书的杨同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当时的研究生导师在美国该领域的地位非常高,但也正因如此,他很少有时间管理学生业务,大部分时间都奔波于外面的会议和活动。“每周只有一天下午可以和他预约见面,这时候大概有十几个学生都需要谈话,每个人能轮上5分钟就不错了。”除了学术之外,职业规划也是研究生最为重视的因素之一,然而只有1/3的学生对导师在这方面的帮助表示满意。《自然》杂志调查中60%的受访者说,自己的学术规划是基于兴趣和在网上做的功课,但这些“自力更生”的学生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因为他们只能在了解的范围内做选择,而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可能性。而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除了导师自己的科研和教学的负担,还因大多数教授都把全部的职业生涯贡献给学术界,因此并不太了解学术界之外的工作机会,无法给出有效的建议。读研前先看好导师在《自然》的调查中,28%的留学生来自亚洲,这之中又有40%来自中国。根据国际教育协会2019-202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国际学生输出国,其中36.8%是研究生。选择导师,其实是读博甚至读硕士前开始做的第一步准备。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高校主要采取“教授治校”的原则,所以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在招收学生方面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可以说若未获得导师接收,日本研究生院是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单独申请。反过来,若获得导师接收,再通过导师向大学提交入学申请的话,成功率将会非常高。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的高等学府研究生院,也是类似的情况。具体而言,申请海外读硕(博)以及物色合适的导师需要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学校官网找寻向往的专业。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划分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新闻传播专业在中国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但有些海外高校将其划入法学、社会学或文学等。第二,在找到想要报考的专业后,需要选定合适的导师。通常,高校官网上都会有每一名老师的相关介绍,如职称、个人履历、研究方向、论文情况以及联系方式等。一个专业通常会分很多研究方向,而每个导师的具体研究方向不同,所以经常会发生导师以研究方向不同为由拒收学生申请。因此,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相关论文是尤为重要的,这不仅意味着入学后该导师能够进行具体指导,而且也意味着学生在报考过程中,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此外,除了导师的学术背景和成就外,其人品、性情、工作习惯、文化背景和对待学生的方式,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美国西海岸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时候比起教授的名气,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愿意为了学生慷慨付出时间。”有一些导师把教课和带学生视为教授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有一些则认为自己的科研更重要;有一些导师工作热情很高涨,让博士生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很大,另一些导师则相对宽松;有一些相对严厉,师生之间会有些距离感,另一些则和蔼可亲,把学生当朋友,学习方面则全靠自觉;有一些和学生来自同一个国家或者相似的文化背景,另一些则完全没有相似之处。这些不同的种类,都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学生应该按照自己喜欢的类型谨慎地挑选老师,可以与导师现有的学生交谈、师生和新老生互发邮件等方式收集这些信息。明确传递自己的需求很多亚洲学生因为文化原因,不仅对老师毕恭毕敬,有要求和困难时也不好意思提出。长此以往,不但影响进步,也会让误会加深。实际上,作为学生,要学会把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及时与老师沟通,只有明确告诉老师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支持。至于什么是“自己的意愿”,学生首先应在研究生阶段甚至是入学之前,就对未来发展方向有个大致的规划。不少学校在物色学生的时候,就需要申请者有自己的研究计划(research proposal),想要读博的学生更要对毕业论文或设计项目有一定的想法。在学生未准备好研究计划之前,冒昧与导师联系可能反而会出现负面效果。学校是一个研究、钻研学问的场所,绝大部分导师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计划书的详尽充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获得导师接收。曾在日本读完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对《环球时报》记者回忆道,第一次拜访导师期间,被问及最多的内容就是进入学校后,如何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采用怎样的研究方法等等。因此,研究计划书可以说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有学生表示,自己在申请阶段就给青睐的导师发了一封自我介绍的邮件,并附上个人的研究计划书和本科毕业的学校、成绩单等。由于研究方向较为一致,很快就收到导师的回复邮件。此后,在征得同意后,学生专程前往导师的研究室,向导师具体介绍自己在研究生期间的研究计划等。最后,留学生最需要放宽心态的,就是不要担心自己的外语能力不够好。一些中国留学生因口语不够流利,在导师面前经常不敢表达观点想法,这很容易让导师误解为准备不充分或缺乏足够的研究热情。实际上,导师不会因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佳而拒绝接受;相反,如果学生能展现出足够的学习研究热情和态度,即使外语能力有不足之处,导师也依然乐意进行学术指导。当然,虽然改变导师人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真的和导师难以沟通交流,或者到了非常不愉快的程度,还是可以选择更换导师。《自然》调查中也提到,有一些学生在读研期间遭到人力剥削甚至骚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顺利读完书,更换导师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来源:环球网
考研的过程真的是漫长且煎熬,可是当学生们顺利的通过初试和复试,真正被录取的那一刻,所有的心酸和付出就变得非常值得,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是无比的喜悦和激动。学历在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考研的大军队伍逐渐也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也就意味着学生们能够成功的几率变得越来越小。很多的考研学生最终成为了被人的“炮灰”,而那些成功上岸的学生们,真的是要好好的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而且一定要和导师相处好,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学生们一定要注意,因为考研之后,导师就成为一个决定自己未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导师对于学生们而言有哪些影响?学生们一定要清楚导师对于学生而言真的是非常重要,因为在学生做科研期间,导师会给学会说呢过们传授经验和教训,给学生们更多科研的技巧。毕竟,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所以,如果学生们能够有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或者是和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真的是会非常的有帮助。而且研究生导师不仅在学习和科研上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帮助,还直接会影响学生们能够顺利的毕业。除此之外,学生们如果和研究生导师处理好关系的话,在生活上也是会得到导师的很多帮助,所以,学生们一定要清楚研究生导师对自己究竟有哪些影响。成功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过,作为学生和导师之间想要好好的想出,那么学生们就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了,与导师相处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毕竟大家是抱着求学的态度去的,所以,和导师之间一定要处理好关系才可以。首先,学生们想要和导师更好的想出,就要让导师认可自己。其实在这一点上,大家其实不用担心,毕竟导师选择了你,那就是在能力上对你是有认可的,大家只要积极学习表现自己就好了。其次,要了解导师的脾气和性格,被老师责骂一定不要记在心里。作为研究生而言,导师都是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提升。所以,有的时候大家在犯错的时候,导师会责骂大家,这个时候学生们不要抱怨,要更加积极地去和导师请教,其实时间长了大家就都会了解导师的脾气和性格了,所以就不要去计较那么多。最后,要多和导师进行沟通和探讨,给导师留一个好的印象。这一点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们要好好的去做好这一点,毕竟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和导师之间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会和自己增加感情,也会让自己给导师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学生们如果能够和导师关系处理好,做好上面的几点,对未来的帮助真的是很大。考研生选择导师有技巧,学生们切勿随意选择1、多方打听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导师的人品真的是非常重要学生们想要考研能够选择一个好的导师的话,那么,在导师的为人上一定要注意,导师的人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学生们一定要多方的去打听导师的为人,然后在去选择人品好的导师。2、向过来人询问导师是否能够认真负责,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能力提升和未来读研期间,学生们的学习和科研情况和导师是有着非常大的联系,学生们想要有一个好的导师的话,那么一定要向过来人询问导师是否能够在教学上认真负责,毕竟这关乎到自己的能力提升和未来,所以一定要慎重。3、了解导师的实力和科研方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学生们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想要选择一个好的导师,自然就要了解导师的实力和科研方向,这是决定导师能够带给自己多少帮助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们可以了解多个导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笔者寄语】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阶段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不仅对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有很多大的帮助,而且对学生们能否顺利毕业也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们一定要和导师处理好关系,甚是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慎重的去选择,可千万不能盲目。今日话题:你们觉得学生应该如何和导师处理好关系呢?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和收藏哦!你们的认可是小编创作的最大的动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科研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专业中,以科学的思维和适当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它是一个人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综合体现,可反映其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知道,读研期间无论哪一门专业学科,少不了要和科研打交道。同学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想选择一个科研能力不错的导师,而导师也是一样的想法,也是想选择一位科研潜力不错的学生,毕竟谁不想和能力强的人一起合作共赢呢?那么在如此众多的研究生报考的人员当中,研究生的导师们是如何判定报考研究生是否具备科研潜力呢?导师一般根据以下几点判断学生的科研能力科研兴趣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如果你对科研生活和工作方式感兴趣,对科研议题充满好奇,那你多数会主动钻研,久而久之科研能力也会慢慢积累提高,潜力也会不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刚接触科研的同学来说,导师一般只是提供项目并起到引领辅导的作用,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在这期间,科研潜力较好的同学一般会自主学习,然后去搜集大量的文献、资料,积极整理、分析数据,借鉴别人的科研成果,并从中分析结论和不足,结合自己的项目,反复对比,研究。自控力自控力就是常说的“自律”,自律的人说明他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对自己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往往自律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基本功扎实基础好的人在科研中会更好的完成一个项目,更能做到与导师同频,你想一个基本功扎实的和基础薄弱的,在遇到同一个问题的时候,即使都不懂,老师稍微点拨一下,基本扎实的可能一点就通,而基础薄弱的则可能要好久才能理解,久而久之,老师或许更愿意培养基本功扎实的思维方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能决定很多东西,如果喜欢下象棋的人可能就知道,有的走一步就已经想到了十步以后,还有的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想到各种解决办法,这不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质疑,敢于提出反对,而不是“填鸭式”,只会说什么做什么执行力经验是在项目中积累出来的,接触到的越多慢慢积累的经验也就越充足。遇到问题想到的是立马解决而不是明日复明日,否则只会欠债愈来愈多,得不到成长#考试##研究生#今日话题:你觉得导师是如何判断研究生有没有科研潜力的呢?
“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研究生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就业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很多本科生不得不通过考研,来提升学历缓解压力,“考研党”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的标签,2021年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创了历史新高——377万人,据专家预测:这个数据未来几年还会攀升。但本科生“一窝蜂”地涌向研究生,除去大部分的陪跑人员,那些通过复试成功入学的研究生们,是真的“上岸”了吗?这个问题,或许要在别人眼中,才能找到答案。别人眼中的研究生是啥样?父母导师反差大,自我定位“人间真实”“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不同人对研究生,也有不同的看法。▼父母眼中的研究生——活跃科研最前端的“人才”父母那一辈人,对于学历的狂热追求,相信每个年轻人都有所感觉,在本科生遍地都是的现在,要是谁家出了个研究生,那可是很长脸的事情。但60、70后的父母,对教育现状知之甚少,想当然地认为自家孩子上了研究生,就是迈入了科学领域,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和目标一致的同学,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去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导师眼中的研究生——干啥啥不行的“笨蛋”相信很多在读研究生,如果能知道导师内心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一定会对人生感到“无望”——研究生思前想后、翻遍文献,才做好的开题报告,在导师眼里就是“儿童表演”;研究生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实验数据,在导师眼里就像是“无用功”;而到了实验室里,导师更是要心惊胆战地盯着每个研究生操作,生怕一个没留神,就让学生坏了自己的大事儿。对于这样的学生,导师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让他顺利毕业吧!▼研究生的自我定位——我就是个努力搬砖的“打工人”不少研究生都认可这样一个说法:“整个研究生生涯,只有考上的那一刻是快乐的”,如果说备考阶段的迷茫,是对未知的害怕;那就读阶段的无助,则来自对没有提升自我的失望。上岸前憧憬的读研生涯,是做实验出成果、是听讲座参加论坛;而真实生活却是无休止地为导师的课题“做贡献”,是取不完的快递和整理不完的报销凭证,不少研究生都自称“打工仔”,这样的自我定位堪称“人间真实”了。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否要读研取决于什么呢?请你结合自身再做决断一个名为《在中国,收入以及前途到底和学历有多挂钩》的视频,在网上走红并掀起了巨大讨论,其中这样一个说法,更是直戳当代年轻人的学历焦虑——留学生看不上985,211瞧不起普本生,本科生又觉得专科生很low。站在金字塔尖的永远只能是极少数人,但人往高处爬,现在的90后对于互联网大厂的渴望,与60后当年想进事业单位的心情是相仿的。但马太效应决定了,大厂选择人才第一步就是“筛学历”——985、研究生、博士,才能拥有进入面试的入场券。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毕业生尽管对科研学术不感兴趣,为了一份好工作也不得不去提升学历,但没有兴趣就意味着整个学习过程是痛苦的。马上步入大四的学生,这个阶段正是决定要不要考研的关键期,在下最后的结论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读研的初心是什么,也不要高估找工作的困难程度,毕竟决定职业人生发展的还是工作能力。留言板话题:你眼中的研究生是什么样子的呢?(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1年考研将于今年的四月底完成完全收尾工作,准研究生应该做什么2021 研究生录取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大部分也处于拟录取状态,那么在研究生拟录取的本科毕业的六月份到研究生开学九月份,迎来了一个长达三个多月的小长假。这样的假期在学生生涯可是比较少的,第一个就是高考结束后到大学录取,第二个则是考研录取后到研究生入学。甚至有些二战生在四月份就处于了休假状态直到九月份。利用这小长假的时间,可以做许多以前没时间却很想要做的事情。可以去打工赚钱,或者利用几个月时间运动健身。除此之外也可以考一些证书,例如计算机等级考试,商务英语等级考试等考试。或者去实习,在专业知识下做一些工作实习,可以增长生活经验并学会为人处世。除了增长知识与见识以外,想要缓解长时间的学习压力可以用这段时间去旅游,一边放松心情,一边也为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科研生活开一个头。准研究生要不要联系导师,提早进课题组准研究生,已经被学校录取并且确定研究生导师的学生,要不要提前进课题组呢,其实不同的人看法不一,如果我们有条件提前入组也建议提前入组,这样也会有不少好处的。首先提前进组可以早点开始了解你未来的研究内容,就可以用大四的时间来提前构思你研究生阶段的科研体系,这样等你研一的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你的研究内容,在时间方面就快人一步,出成果自然就能比别人快些。其次可以早点适应科研生活。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生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就像你从高中到大学,每一个身份的转变,都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这一阶段可能你的效率会非常低,也会非常迷茫。早点进组,提前了解,有助于你做好职业规划,用大四的时间来度过这个适应期和迷茫的阶段。最后早点干活的你也会让导师很高兴。老师都喜欢积极的学生,所以一般来说,提前进组也有助于博得老师的好感,而且如果你的同学进组了,你还没有去,那么这一对比,你的导师可能就会对你有意见了。真正的研究生生活,真的是早晚实验室,天天看文献么研究生期间的忙,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学术的忙,老板论文要求高,研究深度深,跟着忙下去,一招一式的是可以学到真本事的。这种情况,保证身体第一位,该忙就忙吧。来读研,除了混学历,不就是冲着锻炼本事来的么。如果你能全身心沉入到一项研究里面,还是能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景致的。第二种,杂事儿多,多且杂,没什么营养技术含量。今天让你做个预算,明天让你做个PPT,后天让你跑个报销送送材料。三天两头的和学术无关的事儿。这种杂事儿每个组或多或少都会有,毕竟课题组也是要恰钱才能活下去的。但如果这些杂事儿一股脑都压在你身上,极大影响科研的时候,就要有点儿心眼儿了。明白自己来读研是为了什么,把时间尽量用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方面。这是我觉得研究生阶段给人最大的锻炼。能做到上面这些,你可能就发现自己不太忙了,或者忙的很充实。
现在考研为什么这么火热,我就说说工科的吧,大部分本科生对研究生充满向往,觉得本科我也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做过什么项目,心有不甘,觉得研究生生活天天导师带你做项目啊,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我只想说醒醒吧,大学里面大部分导师都是没有工业届的项目,都是所谓的科研项目,甚至有很多导师科研项目都没有,注意这里我说的,是很多导师。 科研项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做的是纯理论的工作,纯理论的工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找不到工作,就是这么现实,你理论行,那也是在理想状况下,实际应用不一定行,我发现这种现象比不存在普通高校,我也认识985高校的同学,他给我讲现在的985研究生都在做软件测试,java或者c++后台开发,如果你是个本科生,你认真想想吧,这些工作其实甚至本科专科都能做,为什么科研好的人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 原因很现实,现在需要科研型人才只有像华为这种级别的公司才养的起,给科研人的工资还不能太低,而且科研这玩意你可能投入两年一点产出都没有,只有有钱公司才能耗的起。这也是国内大部分科技公司的创新性很低的原因,都是一个软件改了图标就叫创新。 所以总得来说,不要以为上个研究生就能跟着导师做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我就这么说吧,我身边大部分学生都是在B站读了三年的研究生,大学老师讲课质量我不说大家都懂,普遍没有实战经验,就论文在行。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工科的本科生,看了这些希望你再思考一下再做决定。
文/暮沐教育日记(原创丨欢迎转载分享)相信不少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当一名老师,工作既稳定又轻松,一年休息好几个月,还受人尊敬,是理想中的完美职业。近几年来,国家对教师行业的福利和待遇给予了不少扶持,更是让不少学生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就业前景,纷纷报考师范类院校,甚至还有一些非师范专业的学生也想当一名老师。这就造成了教师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入职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让不少师范专业的学生感到头疼。一所中学教师的招聘名单曝光,清一色清北研究生,令人汗颜前段时间,网上的一份教师招聘名单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原来是深圳市某外国语中学发布的毕业生拟聘名单。在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到,该校一共录取了20人,其中有19人均毕业于清华北大,在这19人当中,13名老师都是本硕连读。这也意味着,这些录取者都是清华北大的研究生,而另外一名录取者也是来自仅次于北大清华的北京师范大学本硕连读生。不仅如此,这些录取者在学校里的学习都非常优异,都获得过校级荣誉称号和奖学金,还有一些更是被列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员,可见,这份招聘名单里的老师有多么优秀。不少网友在看到这份名单之后纷纷汗颜,以后没有高学历的话,连一所中学的老师也当不了。这也引起了不少普通师范学生的担忧:谁说师范生好找工作?试问一下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和你在竞争老师岗位,而自己的学历只是普通一本或二本,怎么可能在竞争激烈的教师市场中脱颖而出呢?谁说师范生好找工作?如今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原因很现实①高校人才充足,竞争力大在以前,我国的大学生还没有普及,而研究生更是稀缺,很多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就变得炙手可热。而现如今,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学生的学历都是本科起步,大学生一抓一大把,甚至读研究生和博士的人也越来越多。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我国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了300多万,而博士学位的人也有5万多人,甚至还有不少海归留学生也选择当老师。如此一来,高学历人才基数过大,造成了市场的供需差别巨大,学校招聘只能优中选优,致使教师这门行业竞争压力非常激烈。②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是我国的百年大计,对于国家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学习应该从娃娃抓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送他们到各种补习班,这并非没有道理,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小时候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更好地融入未来的学习。不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对于教师的学历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因为高学历的老师因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更加扎实专业的教学能力,可以更好地把先进的思想和观念教给学生。其次,高学历老师也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提高学生们的教学方式。③教师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上文有提到过,我国对于教师的补贴力度大大提高,在深圳这所中学的工资待遇更是非常优越,既能够提供丰厚的薪资,还分配教师住房,甚至能够为他们解决当地的户籍问题。众所周知,深圳不亚于北京上海的一线城市。如果能够有当地的户籍,对于自己的下一代也有非常大的帮助。这一系列强有力的待遇,更是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应聘。从前,教师的待遇并不是很好,只能称得上工作稳定,连养家都比较困难,而现在,不仅仅是深圳,全国各地的教师待遇都大大提高,优厚的待遇自然需要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这也是导致,中小学对于教师学历水平要求高的主要原因。教师行业竞争如此激烈,除了当老师这一传统道路,师范生也不是无路可走① 进入企业公司工作在师范专业中,很多学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写作技能,这就可以选择去一些报社、杂志等机构,担任编辑之类的工作,还有一些学生也可以选择去企业担任文秘工作。因为多数师范生具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可以驾驭不同类型的文稿编撰工作。其次,一些选择理科专业的师范生,如果在大学期间成绩非常优异的话,可以选择去应聘一些科研单位,不仅动手能力强,而且表达能力也是非常优秀的。虽然说教师这门工作十分稳定,但是如果能够在企业公司上班,其待遇要好。②报考公务员▼除了当老师之外,师范生还可以选择报考公务员,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和稳定程度并不比教师差,而且社会地位相对更高。▼另外,公务员的工作时间相较于老师来说更加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情况来安排上班时间,而不是像老师一样需要按时按点的上班教学,一些公务员的岗位也非常清闲,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忙。最重要的是,公务员的晋升机会比老师大很多,很多老师做了一辈子还是老师,而公务员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很容易得到相关的等级提升,非常有前景。所以说师范生选择报考公务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③ 自主创业,创办培训机构现如今,不仅仅是教师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培训机构的发展也是相当迅速,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之外还能够在外面补充知识,各种辅导班更是供不应求,像雨后春笋一样建立起来,受到了不少家长的欢迎。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创办一个辅导机构,从小学慢慢做起,在积累了资金和经验以后,再不断扩大自己的规模和学生等级。不少师范生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对学生的培训中更容易发挥自己的价值,还可以不受学校拘束和管制,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虽说师范生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并不代表选择了这门专业就要从事与其有关的工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力,不论是选择哪份职业都会有不错的发展,不要被自己的专业选择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要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PS:本文配图来自网络,和内容无关,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当你考上研究生后,你以为你可以这样或者这样然而,你在导师的眼里可能是这样或者这样让我们看看带了不太聪明的研究生是一种什么体验?1.导师:这个东西我记得之前和你说过了吧?我:没有吧老师。导师:你看啊,这个是这个意思(不得不又讲了一遍)。2.导师:这个东西我之前告诉过你。我:好像是,但我又忘了。导师:你不能总忘啊,也不能让老师一遍又一遍讲。我:我这次一定记住。导师:鱼的记忆都比你强。3.导师:这个东西你自己琢磨琢磨,不能有啥问题都来问老师,你是研究生,研究生啊!啥都要老师解决要你们研究生干嘛?我:好的好的,我这就去想。4.导师:这个目标实现了没?我:都没剩几个月了还加东西。导师:我几个月前就告诉你了,你不加是你的问题。(恼火脸)我(怂):老师你别生气,我现在就去加。导师:抓紧,现在已经三月了,还有三个月你就毕业了,你后面还要写论文。我:三个半月,现在才三月初。导师:...你快点做,都啥时候了一点不着急。5.导师:某某环节加上了没。我:还没,有点问题,正在改。导师:都过去几天了,都一周了!一周了你还没加完。哪有问题,给我看看!6.聊天ing,我溜号了。一会回过神,我:老师你刚才说啥?导师:怎么耳朵也不好使了。7.某次惹导师生气。我:生气了?导师:没生气,要是这都生气我早就被你们气死了!8.写毕业论文的创新部分,我冥思苦想。汇报进度的时候,我:写到xx部分了,不太好写,还在想。导师:肯定不好写。我一瞬间以为,下一句话是诸如:创新部分的确不好写/没事,最后总会写出来之类的。but导师默默来了句:因为你没得抄了。9.刚来实验室的时候师兄:你本科是学习生信的吗?那你会python?我:我是,但是我……忘记了师兄:那你数学怎么样,线性代数这块就行?我:都是飘过,都还给老师了,数学和咱们这块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师兄:那你知道生信中常用的一些算法吗,不是生信的也行,就像SVM这些的?我:师兄,你在说什么, 我怎么听不懂10.师兄:上次给你看的highchart看的怎么样,你帮着X师兄看看数据库,有些图能够用的上?我:应该没啥问题几天后~师兄:X师兄说你还没有给他结果啊?出现什么困难了?我:我好像不知道该怎么把图片传到网页上师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