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李苍鱼 编辑:学妹前言这两天2020考研人出分,暴涨的考研人数,暴涨的分数,几家欢喜几家愁,仿佛读研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过了便是康庄大道,落榜便是一败涂地,然而身在其中才知道读研不过是围城,毕业了才会发现读研并不能让你飞黄腾达,你对读研的期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大,归根到底,读研不过是一段人生经历,也并不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经历。回想起自己的读研史,唏嘘不已,真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经历了高分录取的喜悦,科研的磨砺,抑郁休学的落魄,延期毕业的坎坷,已然是历尽沧桑,如今能够云淡风轻, 乃是时间冲淡了黑暗。辛酸读研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2016年正式加入考研大军, 目标院校某211应用心理专业,经过一整年有计划的复习,于2016年圣诞节顺利参加完2017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最后397高分录取~录取后那一小段时间,是继我独居考研之后,最快乐的时候,努力得到回报,名列前茅,奖学金在招手~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1、未入学前那时候对研究生生活很向往,每天畅想读研的生活,那时候自己翻译了10篇SCI, 纯手动翻译不借助工具,最多查查单词,我至今都佩服我自己,之后我连借助工具翻译都不想看了→_→其实,录取之后本科还没毕业,开始了读研初体验,为导师服务了,那时候很单纯,只想着读博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sci,本科毕业后,暑假提前进了实验室,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读研生活,我以为进了天堂,果然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2、研一生活一开始很兴奋很有激情,我是导师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说啥我都听,导师在我心里是有着很好地位的,年轻有为,paper无数,履历漂亮极了,简直是男神一般的存在~看文献做实验上课是研一的主要内容,以及完成导师的各项任务,一开始还好,可以应付,之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研一自己找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进展不顺,到了研一下学期,发现无法推进研究,我是两年制专硕,彼时已经要开题了,但是我一无所有,过去的一切清零,开始陷入焦虑和抑郁。心灰意冷的我,开始又一次看文献,但是前面的失败,给了我极大的挫败感,就像死了一个孩子一样,尚在襁褓,还没长大夭折了~而这个时候,我看不进论文了,没有思路了,最后导师让我做他的课题。当我做实验怎么都做不出来,数据怎么都不行的时候,我开始了彻底的自我否定,这时候晕倒过一次,1分钟丧失意识,我真希望那样过去了,我就可以解千愁了╭(╯ε╰)╮我去和导师沟通,他说,你改改就好啦,毕业有啥难,你一个专硕,怎么会毕不了业? 2018年7月开始,我开始心脏痛,一阵阵痛,那时候投稿论文审稿意见一堆,我看着只觉得恶心,我开始自我否定,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3、研二生活9月研二开学,我的实验进展不顺利,我始终觉得这个实验没法做,总觉得哪里不对,参考文献看了上百篇,找不到出口,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连续失眠,心脏痛,刺痛,吃不下饭,瘦了十多斤,一回家,都说怎么瘦成这样了,于是开始去医院看心理科,开抗抑郁药,那边的医生问我怎么了,我说论文问题,他还笑我,这算啥问题嘛~然后我很难过地拿了药回去了,但是有很大副作用,嗜睡让我四肢无力,我自己停药了→_→我更加讨厌我自己,那时候,我也不唱昆曲了,也不弹古琴了,每天想着我这垃圾论文怎么破,我到底要不要毕业了,数据不行能不能像别人一样处理一下?但是最后我还是不行,臣妾做不到啊,重新做实验?不,我不行,找被试太痛苦了,面对这样的垃圾数据,进退两难。导师要我12月交初稿我拿不出来,投稿的论文审稿意见我无力应对,去实习心理老师我发现无法胜任,当我10月底落魄回到实验室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无力面对现实的一切了……心理咨询,医院心理科吃药,回家休息,都没用,论文看不进去了,工作也没找,感觉自己应该是毕不了业了,我啥也不行,我就是个垃圾,又想想过往的美好,觉得仿佛是梦,以前引以为豪的兴趣特长,现在觉得都是浮云,论文这个事让我彻底绝望,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垃圾,我以后也毕不了业,我被打回原形,我不如一了百了~那时候开始自我放弃,一个雷打不动 6点多起来,11点睡的人,开始赖床到八九点,开始三餐不规律,开始自虐倾向,站在高楼就想跳,中间在家里待过几次,已经是没有个人的形象了,沉浸在自己的失败里,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了,时间到了12月初,数据结果一塌糊涂,我在纠结休学还是退学,最后变成不如死了算了,抑郁症的时候,思维就这么奇怪,最后选择了休学一年。4、休学生活休学之初,我是一心求死的,太丢脸了啊,一个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这样落魄的回家了,在农村里,谁家有一丁点事,全村都知道了~邻居夺命三连问:哎哟还没寒假怎么回来了?你明年毕业吧,找了工作没?研究生毕业出来,一年有几十万吧~这些话他们或许是无心,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句句扎心,我只能笑笑附和,2019年过年我是很难熬的,从前我是众星捧月,如今落到尘埃,能不见人就不见人,我不想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不想被人发现我这么惨,我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我还是想着怎么快速结束这一切,最后在村里待不下去了,跑到了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后来去了一个小型教育机构。而另一个世界,研究生同门群里依旧充满学习氛围,只是没了我罢了~研究生群班群里每天各种通知进度,我是被单独落下的~曾经熟悉的世界如今变得陌生,已然不是一个世界了。抑郁半年我没有发一条朋友圈,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5、复学延期毕业我原以为我会如此沉沦,但是患难之时的爱,治愈了我。休学期间我的亲人和朋友不离不弃,在我彻底放弃自我的时候:高中同桌告诉我,不要学位也不可放弃自我,她会一直在。爸爸告诉我,他可以养我一辈子奶奶说,不需要赚钱养家,只要你健康快乐姐姐说,研究生可以不读,家里不可没有你学弟说,我就是他的亲人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心态有所改变,也开始不再抗拒吃药,我想了想同桌的话,我们的过去,以及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她可以不离不弃,那我也应该莫失莫忘~于是乎,我一个月把论文搞定,最后盲审A,我得感谢导师给我一路绿灯,我提前复学,最后搞定了所有,延期两个月毕业,赶上了应届生末班车。毕业前找到了工作~我以为冲破乌云见太阳了,但是万万没想到,躁狂了→_→工作两个月工作顺利,发现自己能力不错,但是躁狂把身体拖垮,单相的抑郁,变成了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比单相好,毕竟躁狂确实很快乐,但是后面病情变化很痛苦,看病吃药治疗花了好几万,之后辞职养病,直至今日,还在小心翼翼养病,但是恢复良好,已经可以重新工作了。后记我或许是比较极端的个例,但我现在很好,感谢这一段经历,让我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养病期间知道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硕博群体抑郁焦虑现象是常态,毕业季前夕的论文压力确实可以把人分分钟逼疯,有个贴吧叫“研究生退学吧”,大概都是和我有过类似经历的研究生们,有不少选择退学,研三退的也不少,有的在退学边缘挣扎,也有退学重考的,但是不论如何,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一个研究生学历不会毁了你,遇到问题多和导师沟通,以及不要讳疾忌医,抑郁该吃药还是要吃的。考研失利的师弟师妹们,考研的成败我想不只是在于有没有录取,更多是在于考研的过程中,你培养了自律的习惯,有为目标努力的经历,这是更宝贵的财富,这些好习惯,有时候比一个学历的作用更大。最后祝愿大家一切都好,平安喜乐~@学术志官方微博
自从我家孩子决定考研,我便对研究生这一学历感了兴趣,获知了有关研究生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故事。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在我国研究生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按学位又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的。看看我国的研究生到底是从哪个年月里开始有的?事实上,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我国从清末时就设了叫作“通儒院”机构,作为对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的探索。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最早将研究生教育制度由虚转实的当属蔡元培。他仿效德国,在北京大学建立研究所制。1918年的《北京大学研究所总章》对研究所的创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据此章程,北京大学于1918年秋创设了文、理、法三科研究所。至此,可以说我国真正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生产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成立,聘请了当时学术造诣最深的四位学者做导师,分别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举世瞩目,号称一时之盛。短短四年里,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堪称奇迹。1.入学考试民国的研究生是怎样考进去的?其入学考试难度之大,令无数人望而却步,能考入者,之前在学术上就有一定建树,平均年龄35岁!第一次招生,全国只要32人,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能考进去的凤毛麟角,堪比当今世界最难考进的大学。2.学院制度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国学研究院的制度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制度。不规定学制,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多都可以,看学生意愿。整个学院没有行政人员,只有教授和学生,关系极紧密,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曾经常带学生外出游玩,一遍赏景,一遍讲学,令人无限向往。当时的学术气氛可想而知。3.平时考试平时的考试跟现在一样,包括阶段性小考、期中和期末。不同之处在于,国学研究院的各种考试,全部由导师本人出题和批改,学院不统一组织。比如,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公子的公子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从来都是自己出题目。陈老掌握20多种语言,据说当时能听懂他讲课的人,全国不超过10个,连冯友兰、朱自清、吴宓等教授,也经常坐在教室后面蹭课。陈老极重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从不组织小考,只有大考。大考的题目也五花八门。比如,一次考试,陈老自己编了上联“孙行者”,让学生写下联。此题一出,舆论哗然,各路学人争相讨论,全班人竟没几个对得上。最后,陈老公布答案:“胡适之”,并从苏东坡的诗句、音韵学、文字学等角度进行严密论证,众人皆服,盛传一时。那么,问题来了,期末考试全部0分怎么办?要补考,要扣学分,要写检查,要劝退?嘿嘿,统统没有,人家最不看重的就是成绩。陈老看着满教室白卷,一笑而过,继续讲课!4.研究生的生活当时的研究生也需要上课,每天都有。上完课,不是整天坐办公室或泡实验室,而是去图书馆,读书、学习、研究,课题的选择、论文的写作,全部自主,其间可以随时咨询导师,导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而且,那时一个没有微信、淘宝的时代,学生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术研究上。5.最后,再看当时研究生的学费和平日的花销众所周知,当下,迫于经济压力,很少有研究生专注学术,导师也多有灰色收入。那么,当年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和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学术,想必一定不缺钱喽?没错,不仅不缺钱,而且是大大的有钱!四大导师每人一套房子,月薪400元大洋。按当时的生活水平,一名清华校工月薪3元,已足够养家,请一个全职保姆,每月仅需1到2元,800元能买北京的一处四合院。也就是说,导师们两个月工资就能买北京一套豪华别墅!!!导师们从不为生活所累,可以随便去琉璃厂买古董、字画和珍贵古籍等。除此之外,研究经费从不封顶,要多少给多少!一年四季,随便去任何地方参加学术会议、考古研究、书籍购买,所有经费,只须主任吴宓大笔一挥。导师有钱,学生也不差钱。因为,研究院是免学费的!!!不仅不交学费,而且还有充足的奖学金,以致学生不仅可以大量购书、考察,还经常请导师下馆子!看到这里,相信无论是现在的导师还是研究生都早已垂涎三尺、羡慕不已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的政府对于学术的重视,实令今人汗颜!各项指标的对比,现在明白当时的研究生有多强大了吧!建国后研究生教育制度几经变化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951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招生办法。1953年高等教育部发出《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明确招收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将研究生通称为“师资研究生” ,要求研究生毕业后能讲授本专业一二门课程和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1951年至1954年间,研究生招生以个人申请、学校推荐为主,招生学校和专业十分有限。直到1962年起,我国开始正规培养3年制研究生。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1966年开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2年之久。我国在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制度。这一年,共录取了10500多名研究生。到1980年,全国在学研究生已达2.1万人。1980年,全国人大党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支付宝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缓慢,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招收过一些研究生。从1935年到1949年,仅有200多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0年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1966年由于进行“文化大革命”,研究生教育中断了长达12年之久。到1998年,我国在读研究生进一步增加至19.9万人。到2000年,我国研究生总规模超过了30万人。2002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提出3年内使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翻一翻一目标,实际上,2005年我国研究生规模已接近百万(97.9万人),顺利完成了2002年所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在读研究生规模达153.8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超过6.45%。时至今日,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已至290万人,以后报考研究生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还会不断增加,希望我国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好,让广大的研究生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人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3月是冬去春来、冷暖交替的月份,也是万物野蛮生长的开始。一、3月关键词:平稳、新生、等待、曙光回顾疫情中的3月,国内局势逐渐平稳下来。不仅武汉疫情得到控制,武大樱花也如期而至,这一切都在明示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版权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3月对于考生来说是煎熬的一个月,考生们关注的“高考是否延期”,“考研国家线公布时间众说纷纭”,终于3月末都有了答案。01、2020年高考时间公布2020年的高考生,你们终于在3月31日上午迎来了确切的回应,高考延期一个月,将于7月7日-8日两天进行高考!7月7日是一个好日子,“lucky”加成的你们一定会超常发挥,研线网希望高考生们都可以在最后冲刺阶段好好准备,用最好的状态备战高考!教育部发布高考时间安排公告02、2020年考试延期信息受疫情影响,教育部3月31日发布了2020年考试延期信息。2020年延期的考试除了高考、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考试之外,还有包括有关招生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普通高校艺术类招生考试校考在内的31项考试项目均延期进行,具体信息请以考试官网为准!教育部发布考试延期信息03、2020年考研国家线时间公布对于2020年考研的同学们来说,无数次在微博中搜索“国家线公布时间”、“2020年国家线”的你们,翻看数篇推测“国家线”文章的你们,终于在3月末迎来了曙光。微言教育官方微博在3月25日上午公布国家线发布时间为4月中旬左右,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考生们就要面对复试、调剂、二战或者工作的抉择,无论是哪种结果,亲爱的你都会前程似锦,因为“星光不负赶路人!”04、2020年研究生复试方式改变疫情期间,2020年考研生们还要面对一个问题就是复试问题,已经有学校公开表示将会进行网络复试,网络复试这种方法无论是在可行性、操作性以及评分标准上都有会进行改变。安徽理工大学发布网络视频面试公告东北林业大学发布可能采取网络视频面试所以想要了解更多网络复试如何应对的同学们可以参考研线网的推送:网络复试要来了,应该如何准备?研招网告诉你“云复试”这样应对!二、4月关键词:准备、焦虑、交接、胜利3月在“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洗脑中走向尾声。4月的到来意味着2020年考研战役逐渐落幕,2021年考研生该踏上考研征程。01、2020年考研生4月复试计划那么对于2020年考研生来说4月应该怎么准备呢?研线网掐指一算,你或许需要制定一个计划。复试考试所需要的专业课书籍迄今为止应该通读了一遍,在四月进行重点背诵,专业课不论是在笔试还是面试成绩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初试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也要温故知新,初试题目在面试环节提到的可能性在80%以上。多阅读报考院校老师的论文以及专业文献,能够有所扩展才会让面试官对你眼前一亮,如果你有心仪的导师,那么他的文献著作请一定要反复阅读理解!英语口语每日都需要练习,要能听、敢说,最好是会听、会说。复试准备时间一定要坚持英语口语练习,这是一门勤奋练习就基本通过的科目,送分还能不要?关于政治,重点是知识框架的梳理和知识体系的完善,有的放矢的进行背诵可以提高效率。热点时事的整理重点还是放在国内发展上,尤其是70周年和新冠疫情。今年复试准备时间对于2020年考生来说是充足甚至有些富余的,所以放手去准备吧,你一定能行!02、2021年考研生4月备考计划针对2021年考研er们,研线网替你们卜了一卦,四月春暖花开正是学习上升期,你们是该正式进入考研备考状态了!4—6月份英语完成至少1轮的单词背诵,巩固语法基础,掌握基本词汇和短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量身制定复习计划,最重要的是每天都背。多关注时事热点和新闻头条,近年来的英语作文和阅读都涉及到热点话题。4—6月专业课书目全部通读两遍,并开始整理知识体系和框架,将相关书籍进行串联,并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专业课总分150分,都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4—6月就是打地基的时候,不容许一丝马虎。4—6月这个阶段要求对考研政治中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脉络框架有个初步的了解。其中,马原的概念、原理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尤其是哲学部分,建议大家从这一阶段便开始着手复习,4月是新事物发展的时间,2021年考研生们也是这新事物的一份子,在美好的时光里为自己的未来拼搏奋斗,这最是一件不负春光不负卿的事。3月就要挥手告别了,不论3月如何对待你,请继续热爱生活、热爱自己,因为4月的你会变得更好!关注、转发这个研线网,4月你会要啥有啥,想啥来啥,好运连连!
历史上的四次考研扩招,你都了解吗?原因何在?对于考研党来说,最近最关注的话题,除了新冠肺炎,大概就是国家线什么时候出、复试究竟如何进行吧?还有一群边缘生,成绩按照往年的划线来说有点危险,但也有考上的可能,他们更关注今年扩招的计划,希望自己能抓住这个尾巴,一次上岸,给这长久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但是大家知道吗,今年这样沸沸扬扬的研究生扩招计划,可不是第一次进行。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四次研究生扩招究竟在何时,又是为何。一、2003年——非典SARS事件今年的新冠肺炎让人总是忍不住和2003年的那场全民行动放在一块儿,毕竟它们涉及的范围都很广泛、同样是冠状病毒引起的,在此次疫情之前,03年非典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仍然常常被大家提起。因为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反应不及时,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还较低,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出台了研究生扩招的相关政策。当年的研究生报考生是79.9万,扩招了6.63万,增幅32.72%!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吗,扩招之后拟录取21.7万人,就是说超过三分之一的考生都有书读,对比于现如今的研究生报考生,那时候压力真的小得多。二、2009年——环球金融风暴这第二次研究生扩招,就是在09年的环球金融风暴事件中进行的。众所周知,经济情况直接影响到就业状况,0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整个市场不景气,就业自然就不太乐观。那年的研究生扩招6.45万人,增幅14.45%。和03年扩招数目相差不大,但增幅却远小于其,说明读研人数越来越多。也是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从此专硕学位诞生。三、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2017年的研究生人数增加,和以上两种情况有点不同,它不是受到经济和市场的影响,而是增加了一种招生模式。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实行并轨招生,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当然了,有人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不高,和传统意义上的根本没法比,但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提高学历的好办法,至少对工作之后的晋升有非常大的帮助。四、2020年——新冠肺炎就像我们开头讲的,离我们最近一次的扩招就在今年,因为新冠肺炎事件。2020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预计扩招人数18.9万,增幅为21%。此次疫情,我们真的是全国上下,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在共同应对,甚至连研究生招生都受影响跟着扩招了。我们也相信,在此万众一心的抗衡下,没多久大家一定可以摘下口罩,迎接阳光。以上就是全部研究生扩招的年份以及原因了。我们不难看出,除了17年,其他时候的扩招都是受到了一些社会重大事件的影响。对于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觉得是研究生扩招是好事还是坏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言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研常被我们当作人生的两大转折点之一,另一个是高考,由此可见,考研对于个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可以改变命运的路口。如果说是10年前的大学生站在这个路口,那么他还可以很有底气的拒绝选择考研,然而如今情况有了巨大的转变,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也不敢再说凭借着本科学历就能在职场上混的风生水起,因此考研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当然,随着报考人数以及招生人数的增加,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研究生学历当真贬值了吗?今天就带大家从几十年的招生历史中来看研究生教育,除了帮你解决心中的疑惑,还能让你对招生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快来一起看看吧!今天的考研盛况研究生招生探索阶段(1949-1965)无论是一个组织、一个企业,还是一个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高等人才的支撑的,国家发展更是如此,我们国家也是深刻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早在1949年我们就在探索研究生教育。最初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探索是在模仿和学习国外模式,并且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对教育的内容和体制进行调整,以培养高等科学研究人才。但是后来受到一些形势和背景的影响,1966年就停止了研究生招生工作,接下来就是长达12年的停滞状态。早期研究生教育这是一次短暂的探索,比较遗憾的是没有坚持下去,否则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有了这12年的经验与摸索,我们研究生招生肯定会发展和成熟的更快,说不定连我们当前的研究生教育水平都要再上一个档次。这次十多年的停招,也是造成当时高层次人才较为匮乏的原因之一。尽管这次探索时间比较短暂,但是还是培养出了一批人才,这期间全国一共招收了大约2.34万人次,其中有1.64万名研究生顺利毕业。十几年才有一万多人毕业,与现在的341万人报考、预计招收100多万人对比,差距真的是让人唏嘘和感叹啊。教育和经济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尤其是当经济达到一定水平后教育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也是符合当前实际的,因此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不可能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的。恢复阶段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招生恢复阶段(1978-1980)在长达12年的空白期之后,1977年10月教育部才做出了重启研究生招生的决定,这次重启之后,研究生招生工作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40多年来为我们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也都在他们自己的时代为我们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7年决定重启之后,77、78两年招生计划进行了合并,并统一划分为78年招生,这也是我们研究生招生名额首次突破万人规模。据统计,当年有6万余人报考,最终录取一万余人。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第一所研究生院也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1978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北京成立,当年就招收了300多名研究生。这次重启与恢复对我们教育工作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这个期间,我们还培养了第一批博士研究生,虽然仅仅只有13人,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具有了独立培养博士的能力。这些都为后来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8级研究生研究生招生逐渐成熟阶段(1981-1998)从恢复到发展,再到逐渐成熟,这是一个相对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期间我们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研究生数量大幅度上升从81年到98年,研究生数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从硕士学位授予的的数量来看就可见端倪,16年间硕士研究生授予数量增长了7.2倍。当然这其中的一方面原因也是前期的基数较低,而且这个增长曲线也不是单方向上涨的,曾在88年达到一个短期的巅峰,然后又持续下降在93年的时候落到最低处,从此之后就是一个爬升的过程,直到96年又重新达到88年的规模。不仅研究生数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这个期间学位授予单位数量也有了质的提升,这也为我们后期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硕士研究生授予单位由81年的358个上升到了98年的687个,博士研究生授予单位由81年的151个发展到了98年的326个,学位授予单位的增加不仅意味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更加意味着我们研究生教育能力和水平在不断提升。81年研究生教育本硕比例下降在这个展期间在校研究生数量的增长速度是远高于在校本科生的增长速度的,因此本硕比例由81年的56.4:1降低为98年的11.2:1,时至今日这个比例已经降为了个位数。本硕比例降低一方面是由于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选择深造的本科生数量也在增加。专业结构不断丰富和调整传统的硕士学位是科学学位,但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逐渐在专业领域上进行细分,目的是为了培养各门类的高级人才,例如91年开展了第一个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95年建立了建筑学硕士,专业的多样化和丰富化使得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更加合理和全面。同时在这个期间专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好的调整,例如硕士学位的授予集中在工学和理学方面,这也是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研究生招生快速发展阶段(1999-至今)我们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成为了教育大国,尤其是近两年研究生报考增长人数已经连续两年突破50万人次,如果按照这个增长趋势,那么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有可能会突破400万。从1999年至今,研究生招生发展迅速,这种迅速发展的态势最为明显的表现点就是研究生招生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1999年的报考人数为31.9万人,而时至今日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达到341万,超过十倍的增长幅度,人数创下历史新高;研究生招生人数也是从1999年的9.22万上升到了2020年的100万(预计)。随着近年研究生数量的剧增,关于研究生含金量下降的言语越来越多,相信大家都听到过“研究生遍地走”、“硕士学历不值钱”之类的话吧!但是事实是这样吗?其实不然,事实跟大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从研究生目前的存量来看,我们至今研究生招生应该在800多万,与总人口相比,大约170人里面才有一个研究生,这个比例真的不高。如果说直接在国内相比给人的直观感受不明显,那么接下来将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规模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你就知道了。人才济济研究生现有招生规模依旧较低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和招生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总体来说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从图片中我么可以清楚地看到。从2009年到2018年,十年间研究生授予人数的变化,美国从2009年的625000人增长到了816000人,增长率为30.56,我们从2009年的322615人增长到了2018年的543644人,增长率为86.51。单从增长率上来看,我们研究生招生的增长率来看还有具有很大优势的,这是因为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研究生扩招,尤其是今年扩招人数高达18.9万。但是从一个实际值来看,存在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在2018年硕士研究生授予人数为543644,然而美国在2009之前就已经达到这个规模,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之后美国硕士研究生授予数量增速在放缓,而我们在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尤其是图中未画出的2019和2020年,因此这个差距会被慢慢缩小。数据对比总结目前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两年增长超50万人,这也是今年说是研究生大幅度扩招的原因之一,今年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这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认为研究生学历也要烂大街了。看了本篇文章,就应该知道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单单与美国相比我们的研究生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都存在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的研究生教育还需要继续发展,当然在发展的同时更要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以及专业机构的调整,这也是今年扩招偏向于工学、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主要原因。未来我们的研究生招生将会继续保持上涨的态势,可能会以更稳定的扩招方式来保证研究生每年的增量。考研现在考研非常火,而且以后会越来越火,未来将会有更多、更大比例的本科生加入到考研的队伍,这是我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经路程,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推动的,因此还在读本科的同学需要拔高自己的梦想,将读研作为自己人生的下一个目标。部分资料来源:熊卉. 硕士10年扩招盘点:如何扩?怎么招?[N]. 中国科学报,2020-03-31(008).刘蜀阳,韩志宏.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模式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04):69-71.
众所周知,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了350余万人,但是你知道,当下我国在学的研究生有多少人吗?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消息,我国在学研究生数量即将突破300万人。这一数字也是达到了历史之最,成为有史以来在学研究生数量最多的一年。而且这一数目以每年15万至20万人的增速,在持续增长。很多人可能会问,造成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考研人数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有人说是不愿意进入社会,“逃避”式读研;有人说是不愿意收入不足,“涨薪”式考研。那么关键原因究竟是什么呢?01门槛成为最大的现实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左右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在左右社会发展,读研和考研人数的激增,就是最真实客观的展现。面对着本科生成为普遍,研究生成为普通的现状,用人单位自然是能选研究生不选本科生,能挑高学历不挑低学历。究其原因,是因为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的水平更高,与此同时,它的性价比也更高。水平更高不难理解,毕竟研究生少则在校科研二年,多则在校科研三年,无论从技术、能力还是经验上,都优于本科生一大截。所谓的性价比更高,是因为在很多单位,其实研究生的月工资相较于本科生,一般多1000元到3000元不等。所以在用人单位看来,一年多花在这些应届毕业生身上的一万到三万,是值得的,而且在未来也会得到加倍的回报。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和其他方面的综合考虑,很多知名的企业,将招聘的门槛就设置为了研究生学历。不只是企业,其实在很多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或是地方的人才引进考试,很多热门的岗位同样声明了学历要达到研究生以上。所以,门槛成为最大的现实,广大学生也只能通过保研或考研,来获取读研机会,以保证未来的发展。02情怀成为向上的激情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希望通过读研来找到好工作,或是得到高薪资,还有一些人,他们单纯地就是喜欢科研。当大多数人被时代的“金钱观”所打倒的时候,还有小部分人在科学的“理想国”中遨游向前。他们认为,自我实现的意义,就是为家国创造价值,和平年代,最好创造价值的手段,就是通过大力发展科研,科技兴国。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广大学术界大牛的宣传,也让广大学生心中产生了无私无畏、至真至纯的家国情怀。是钟南山在一线中的奋战,是屠呦呦在疾病前的突破,是袁隆平在粮食间的创新,等等。所以,情怀成为向上的激情,也就激励着更多有识之士,通过提升学历来更进一步走进科研,向着他们心中的榜样勇往直前。03扶持成为前进的动力当你发现一个现象,一种声音成为潮流,背后一定少不了国家的扶持和鼓励。读研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到最后,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我们相信本科生也可以成为高级人才,但是研究生、博士生,学历越高,成为高端人才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国家也就通过政策来扶持和激励广大学生向更高的学历迈进。小到每个研究生领的助学金,大到毕业后的生活补贴、住房补贴和创业基金等等,无不体现着国家对于高学历人才的照顾与支持。很多公司之所以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们能够紧跟政策的步伐,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个人,亦是如此。所以,扶持成为前进的动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看清未来的趋势,读研也就成了不二之选。读研人数的增加,意味着高端人才的储备将会日益增强。但是考研人数的增加,其实也意味着失败的人数将会日益增多。没有人愿意看到失败,但是作为选拔性考试,淘汰是其中必要的一环。所以当你一旦打算考研,就一定要投入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因为和你一起竞争的,是每一个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追梦人,使命必达,考研必胜。就业门槛年年升,非研究生很难成。家国情怀始飞腾,提升学历不可等。国家扶持有保证,读研无忧伴春风。不断向前为追梦,有心之人考必胜。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私信1或2有惊喜。
想要学习历史学,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可能就是耐心吧。就像我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跟我说的一样: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历史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史实、编年、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评价只能说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更为枯燥的历史哲学的学习、历史观的构建、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和鉴别方法。再接下来则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区别与联系,个人人物对历史时间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最后则是一些关键历史事件和不断思辨和解构。只有这四步都做到了,才算你真正站在了研究历史的门槛上。而要站在这个门槛上需要多少精力?我当年历史考研前,各类教材大概看了四十本左右,这四十本的内容完全背过,能复述,能默写,能随时抽取段落进行比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各种历史学流派研究和哲学书籍大概看了一百本左右,这一块是最痛苦的,因为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历史观和历史学派都是国外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艰涩难懂,再加上翻译的原因,基本就跟天书差不多。过了这一关,算是完成了第二步。第三步是中西方历史比较,这一块我大概看了五六十本书,难度和第二步差不多,而且绝大多数国内学生都是中国史比世界史学的好,因此这一块最主要的难点是要准确掌握西方史实。再到第四步,这一步我到现在都没有走完。不断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辨和解构算是历史研究者的必修课吧,越研究越觉得的新东西多,而大多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也正是从这种思辨当中来的。
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路要自己走学生问:学习有用吗?老师答:有用则用,无用则无。学生A: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及硕士,博士等;学生B:大中小散户,游资,私募,公募,特殊机构,外资,超级主力等。课堂A: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文理科,专业,研究方向;课堂B:证券,科技,药酒,汽车,资源,基建等板块。管理者A:老师,家长,学生;管理者B:学生,监管机构,企业行为,平台信息等。目的A:对学生A学习时代是最美好的,是为了成长,赚钱是社会后才有的领悟;目的B:赚钱或亏钱,终极目标都是赚钱。过去形态:高考改革,股市改革我们分析看看,高考之前是大量化,规模化,复制化教育培养,高考后是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突破和分化,时间量能上来后,高考也全面全民普及化了,包括后来的大学,研究生,这里我们不讨论最近985或研究生过不过剩的问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经济时期,我们需要被指定或主动实施当前国情的匹配政策,以个人为最小单位推动历史的进程和发展需要。股市在当前经济形态特殊时期被赋予了历史重任,多年学生,多年课堂,多年老师,多年的高考模式,沉淀多年或说埋藏已久,到了该亮剑的时候了。在过去十多年,我们见证了大小熊牛的波段威力,同时也发现了无数个3000点位,而同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特点是M2不断的超发,房地产新高再新高,GDP体量年年快速增长,实体经济产业资本大量进入等,中国股市却以直线3000点为最大特点。当期特点:资产配置分化目前是多年大通货膨胀时代进入通缩时代,表现特征为,天量M2已无法拉动GDP增加,越来越背离,各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产能产品完全过剩,房地产超全球历史发展规模和体量,里面承载了天量的债务及危机,各种泡沫都在趋势体现,疫情特殊时期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经济数据严重下滑,实体生存难,失业人员增多,主导银行和市场利率下行等,在这种特殊时期我们曾经看不起或没过多重视或不感兴趣的股市,会慢慢的逐步的站上未来的历史舞台,任重而道远。经济数据在下滑,人口红利在消失,产业饱和过剩,资本无利可图,剩下最大的就是金融红利,和历史经济形态都是伴随科科技革命而发生根本变革,我们可以看出金融+科技的无限潜力,也是国家政策主导的发展趋势,金融逐步全面开放落实,和新基建,5G,芯片半导体,区块链等科技产业布局投入发展。而这个周期不是短期一年两年三年能完成的事,而是需要五年十年的大决心,强劲政策和市场表现来共同承载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股市里的风起云涌。未来展望:心中有星光这一次股市的深度改革和发展的本质就是在此特殊历史时期,全面选择和主导的产业创新牛,经济革命牛,十年经济体量到金融+科技的质变,全面注册制的实行,优质创新科技企业的超低融资发展,现实企业的淘汰和发展会在股市中以时间最快,涨跌幅度最大的方式来呈现,要知道革命的进程绝对是最痛苦的和最煎熬的,但阻挡不了未来趋势的发展。高考普及,人人都有机会,研究生则需要去观察,分析,沉淀,沉浮;通胀赚钱易,通缩难,股市同理,指数大牛趋势,板块轮番轰炸交替,个股分化会到极致,赚钱易中难,难中易。老师问:学习有用吗?学生答:用心,主动。
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李苍鱼 编辑:学妹前言这两天2020考研人出分,暴涨的考研人数,暴涨的分数,几家欢喜几家愁,仿佛读研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过了便是康庄大道,落榜便是一败涂地,然而身在其中才知道读研不过是围城,毕业了才会发现读研并不能让你飞黄腾达,你对读研的期望越高,失望也会越大,归根到底,读研不过是一段人生经历,也并不是每个人必须要有的经历。回想起自己的读研史,唏嘘不已,真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经历了高分录取的喜悦,科研的磨砺,抑郁休学的落魄,延期毕业的坎坷,已然是历尽沧桑,如今能够云淡风轻, 乃是时间冲淡了黑暗。辛酸读研史本科公共事业管理,2016年正式加入考研大军, 目标院校某211应用心理专业,经过一整年有计划的复习,于2016年圣诞节顺利参加完2017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最后397高分录取~录取后那一小段时间,是继我独居考研之后,最快乐的时候,努力得到回报,名列前茅,奖学金在招手~颇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感。1、未入学前那时候对研究生生活很向往,每天畅想读研的生活,那时候自己翻译了10篇SCI, 纯手动翻译不借助工具,最多查查单词,我至今都佩服我自己,之后我连借助工具翻译都不想看了→_→其实,录取之后本科还没毕业,开始了读研初体验,为导师服务了,那时候很单纯,只想着读博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sci,本科毕业后,暑假提前进了实验室,怀着激动的心情开始了读研生活,我以为进了天堂,果然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2、研一生活一开始很兴奋很有激情,我是导师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说啥我都听,导师在我心里是有着很好地位的,年轻有为,paper无数,履历漂亮极了,简直是男神一般的存在~看文献做实验上课是研一的主要内容,以及完成导师的各项任务,一开始还好,可以应付,之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研一自己找的研究方向很感兴趣,进展不顺,到了研一下学期,发现无法推进研究,我是两年制专硕,彼时已经要开题了,但是我一无所有,过去的一切清零,开始陷入焦虑和抑郁。心灰意冷的我,开始又一次看文献,但是前面的失败,给了我极大的挫败感,就像死了一个孩子一样,尚在襁褓,还没长大夭折了~而这个时候,我看不进论文了,没有思路了,最后导师让我做他的课题。当我做实验怎么都做不出来,数据怎么都不行的时候,我开始了彻底的自我否定,这时候晕倒过一次,1分钟丧失意识,我真希望那样过去了,我就可以解千愁了╭(╯ε╰)╮我去和导师沟通,他说,你改改就好啦,毕业有啥难,你一个专硕,怎么会毕不了业? 2018年7月开始,我开始心脏痛,一阵阵痛,那时候投稿论文审稿意见一堆,我看着只觉得恶心,我开始自我否定,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3、研二生活9月研二开学,我的实验进展不顺利,我始终觉得这个实验没法做,总觉得哪里不对,参考文献看了上百篇,找不到出口,从那时候开始,我的身体越来越差,连续失眠,心脏痛,刺痛,吃不下饭,瘦了十多斤,一回家,都说怎么瘦成这样了,于是开始去医院看心理科,开抗抑郁药,那边的医生问我怎么了,我说论文问题,他还笑我,这算啥问题嘛~然后我很难过地拿了药回去了,但是有很大副作用,嗜睡让我四肢无力,我自己停药了→_→我更加讨厌我自己,那时候,我也不唱昆曲了,也不弹古琴了,每天想着我这垃圾论文怎么破,我到底要不要毕业了,数据不行能不能像别人一样处理一下?但是最后我还是不行,臣妾做不到啊,重新做实验?不,我不行,找被试太痛苦了,面对这样的垃圾数据,进退两难。导师要我12月交初稿我拿不出来,投稿的论文审稿意见我无力应对,去实习心理老师我发现无法胜任,当我10月底落魄回到实验室的时候,我已经完全无力面对现实的一切了……心理咨询,医院心理科吃药,回家休息,都没用,论文看不进去了,工作也没找,感觉自己应该是毕不了业了,我啥也不行,我就是个垃圾,又想想过往的美好,觉得仿佛是梦,以前引以为豪的兴趣特长,现在觉得都是浮云,论文这个事让我彻底绝望,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垃圾,我以后也毕不了业,我被打回原形,我不如一了百了~那时候开始自我放弃,一个雷打不动 6点多起来,11点睡的人,开始赖床到八九点,开始三餐不规律,开始自虐倾向,站在高楼就想跳,中间在家里待过几次,已经是没有个人的形象了,沉浸在自己的失败里,无力改变,也不想改变了,时间到了12月初,数据结果一塌糊涂,我在纠结休学还是退学,最后变成不如死了算了,抑郁症的时候,思维就这么奇怪,最后选择了休学一年。4、休学生活休学之初,我是一心求死的,太丢脸了啊,一个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这样落魄的回家了,在农村里,谁家有一丁点事,全村都知道了~邻居夺命三连问:哎哟还没寒假怎么回来了?你明年毕业吧,找了工作没?研究生毕业出来,一年有几十万吧~这些话他们或许是无心,但是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句句扎心,我只能笑笑附和,2019年过年我是很难熬的,从前我是众星捧月,如今落到尘埃,能不见人就不见人,我不想回答他们的问题,我不想被人发现我这么惨,我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我还是想着怎么快速结束这一切,最后在村里待不下去了,跑到了县城里找了一份工作,后来去了一个小型教育机构。而另一个世界,研究生同门群里依旧充满学习氛围,只是没了我罢了~研究生群班群里每天各种通知进度,我是被单独落下的~曾经熟悉的世界如今变得陌生,已然不是一个世界了。抑郁半年我没有发一条朋友圈,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5、复学延期毕业我原以为我会如此沉沦,但是患难之时的爱,治愈了我。休学期间我的亲人和朋友不离不弃,在我彻底放弃自我的时候:高中同桌告诉我,不要学位也不可放弃自我,她会一直在。爸爸告诉我,他可以养我一辈子奶奶说,不需要赚钱养家,只要你健康快乐姐姐说,研究生可以不读,家里不可没有你学弟说,我就是他的亲人一样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心态有所改变,也开始不再抗拒吃药,我想了想同桌的话,我们的过去,以及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她可以不离不弃,那我也应该莫失莫忘~于是乎,我一个月把论文搞定,最后盲审A,我得感谢导师给我一路绿灯,我提前复学,最后搞定了所有,延期两个月毕业,赶上了应届生末班车。毕业前找到了工作~我以为冲破乌云见太阳了,但是万万没想到,躁狂了→_→工作两个月工作顺利,发现自己能力不错,但是躁狂把身体拖垮,单相的抑郁,变成了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比单相好,毕竟躁狂确实很快乐,但是后面病情变化很痛苦,看病吃药治疗花了好几万,之后辞职养病,直至今日,还在小心翼翼养病,但是恢复良好,已经可以重新工作了。后记我或许是比较极端的个例,但我现在很好,感谢这一段经历,让我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养病期间知道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是什么。硕博群体抑郁焦虑现象是常态,毕业季前夕的论文压力确实可以把人分分钟逼疯,有个贴吧叫“研究生退学吧”,大概都是和我有过类似经历的研究生们,有不少选择退学,研三退的也不少,有的在退学边缘挣扎,也有退学重考的,但是不论如何,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一个研究生学历不会毁了你,遇到问题多和导师沟通,以及不要讳疾忌医,抑郁该吃药还是要吃的。考研失利的师弟师妹们,考研的成败我想不只是在于有没有录取,更多是在于考研的过程中,你培养了自律的习惯,有为目标努力的经历,这是更宝贵的财富,这些好习惯,有时候比一个学历的作用更大。最后祝愿大家一切都好,平安喜乐~@学术志官方微博
自从我家孩子决定考研,我便对研究生这一学历感了兴趣,获知了有关研究生很多相关的知识和故事。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考核继续读硕士研究生,而硕士研究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可获取博士学位。在我国研究生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分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种,非学历教育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学生毕业后只有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研究生招生属于学历教育,也就是说学生经过学习、考试,通过论文答辩后既有学位证书又有学历证书。研究生按学习方法不同,可分为脱产(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统招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考取硕士研究生一般需要考外语、政治、综合科目(根据报考专业不同而不同)和专业课。而考博士研究生不需要考政治。普通民众习惯将硕士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生称为"博士生"。硕士研究生按学位又分学术型和专业型的。看看我国的研究生到底是从哪个年月里开始有的?事实上,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我国从清末时就设了叫作“通儒院”机构,作为对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的探索。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最早将研究生教育制度由虚转实的当属蔡元培。他仿效德国,在北京大学建立研究所制。1918年的《北京大学研究所总章》对研究所的创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据此章程,北京大学于1918年秋创设了文、理、法三科研究所。至此,可以说我国真正现代意义的研究生教育生产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于1925年成立,聘请了当时学术造诣最深的四位学者做导师,分别是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举世瞩目,号称一时之盛。短短四年里,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学者,堪称奇迹。1.入学考试民国的研究生是怎样考进去的?其入学考试难度之大,令无数人望而却步,能考入者,之前在学术上就有一定建树,平均年龄35岁!第一次招生,全国只要32人,全部试题是要回答“四个100”,即:100个古人名,要写出每个人所处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个古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100部书名,要答出各部书的作者是谁;100句诗词,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诗词。能考进去的凤毛麟角,堪比当今世界最难考进的大学。2.学院制度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国学研究院的制度最大特点就是没有制度。不规定学制,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多都可以,看学生意愿。整个学院没有行政人员,只有教授和学生,关系极紧密,导师之一的梁启超曾经常带学生外出游玩,一遍赏景,一遍讲学,令人无限向往。当时的学术气氛可想而知。3.平时考试平时的考试跟现在一样,包括阶段性小考、期中和期末。不同之处在于,国学研究院的各种考试,全部由导师本人出题和批改,学院不统一组织。比如,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公子的公子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从来都是自己出题目。陈老掌握20多种语言,据说当时能听懂他讲课的人,全国不超过10个,连冯友兰、朱自清、吴宓等教授,也经常坐在教室后面蹭课。陈老极重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从不组织小考,只有大考。大考的题目也五花八门。比如,一次考试,陈老自己编了上联“孙行者”,让学生写下联。此题一出,舆论哗然,各路学人争相讨论,全班人竟没几个对得上。最后,陈老公布答案:“胡适之”,并从苏东坡的诗句、音韵学、文字学等角度进行严密论证,众人皆服,盛传一时。那么,问题来了,期末考试全部0分怎么办?要补考,要扣学分,要写检查,要劝退?嘿嘿,统统没有,人家最不看重的就是成绩。陈老看着满教室白卷,一笑而过,继续讲课!4.研究生的生活当时的研究生也需要上课,每天都有。上完课,不是整天坐办公室或泡实验室,而是去图书馆,读书、学习、研究,课题的选择、论文的写作,全部自主,其间可以随时咨询导师,导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而且,那时一个没有微信、淘宝的时代,学生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术研究上。5.最后,再看当时研究生的学费和平日的花销众所周知,当下,迫于经济压力,很少有研究生专注学术,导师也多有灰色收入。那么,当年国学研究院的导师和学生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学术,想必一定不缺钱喽?没错,不仅不缺钱,而且是大大的有钱!四大导师每人一套房子,月薪400元大洋。按当时的生活水平,一名清华校工月薪3元,已足够养家,请一个全职保姆,每月仅需1到2元,800元能买北京的一处四合院。也就是说,导师们两个月工资就能买北京一套豪华别墅!!!导师们从不为生活所累,可以随便去琉璃厂买古董、字画和珍贵古籍等。除此之外,研究经费从不封顶,要多少给多少!一年四季,随便去任何地方参加学术会议、考古研究、书籍购买,所有经费,只须主任吴宓大笔一挥。导师有钱,学生也不差钱。因为,研究院是免学费的!!!不仅不交学费,而且还有充足的奖学金,以致学生不仅可以大量购书、考察,还经常请导师下馆子!看到这里,相信无论是现在的导师还是研究生都早已垂涎三尺、羡慕不已了。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的政府对于学术的重视,实令今人汗颜!各项指标的对比,现在明白当时的研究生有多强大了吧!建国后研究生教育制度几经变化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1951年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招生办法。1953年高等教育部发出《高等学校培养研究生暂行办法(草案)》。明确招收研究生的目的是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将研究生通称为“师资研究生” ,要求研究生毕业后能讲授本专业一二门课程和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1951年至1954年间,研究生招生以个人申请、学校推荐为主,招生学校和专业十分有限。直到1962年起,我国开始正规培养3年制研究生。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从1966年开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中断了12年之久。我国在1978年恢复了研究生制度。这一年,共录取了10500多名研究生。到1980年,全国在学研究生已达2.1万人。1980年,全国人大党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支付宝我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在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缓慢,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招收过一些研究生。从1935年到1949年,仅有200多名研究生被授予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从1950年到1965年,共招收研究生2.3万人。1966年由于进行“文化大革命”,研究生教育中断了长达12年之久。到1998年,我国在读研究生进一步增加至19.9万人。到2000年,我国研究生总规模超过了30万人。2002年,教育部又进一步提出3年内使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翻一翻一目标,实际上,2005年我国研究生规模已接近百万(97.9万人),顺利完成了2002年所确定的目标。到2010年全国在读研究生规模达153.8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的比例超过6.45%。时至今日,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已至290万人,以后报考研究生人数和录取人数逐年还会不断增加,希望我国的教育质量越来越好,让广大的研究生学有所成,报效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