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不足50天,考生焦虑紧张的情绪一如张开的弓,被拉得越来越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年一度的“大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7.59%,是近10年增长率较高的一年。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还未完全公布,但其“火热”程度可从部分院校的公开信息中略窥一斑——截至10月31日,共有9243人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比去年同期增加15.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报考人数共6179人,较去年增长8%;西南医科大学共有4388名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14.60%。考研“升温”,乍看是考生个人提升竞争力、学历等意愿的累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细究其背后也与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系。《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至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8年降至最低;“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使得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受今年疫情的影响,就业市场的谨慎和收缩则把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往考研的路上推了一把。对于尚在考研路口徘徊的学生,是否考研,考哪一专业等还需理性,别慌着去做决定。比如,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近些年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稳增不降。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在就业率还是毕业薪资方面,工科类毕业生都高于社科类。此外,随着高校对毕业“出口”的从严把关,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进行退学等处理。因此,学生要理性考量其中的得与失、利益与风险,别赔了时间,又丢了学历学位。而对于已经迈上考研路的考生说,无论抱以何种目的,眼下都要进行最后的冲刺,除非弃考。虽然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但增幅仍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据悉2020年考研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竞争更为激烈,考研焦虑也在所难免。而这种焦虑,终归是对于时间的焦虑——时间不够用或急着把时间填满。但有时,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不要怕“虚度光阴”,感到慌乱时,不妨稍稍停下来,平息情绪,理清思路再出发。此外,热爱和目标也不失为对抗这种焦虑的良方。考研是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但你可以不功利地学习。当你仔细去端详学习资料,你会发现那些平时令人发困的字母中所蕴藏的语言之美,那些看似难懂苦涩的学术著作中也闪着映射古今的思想光芒……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不急着完成目标,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甚至超出了目标。所以,考研冲刺,要稳住;学习,别慌张。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竞争也异常激烈。从2010年的140.6万,到2020年的341万,近十年的时间增长了将近200万。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每年都是逐级递增几十万人,并且2019年的增长率最高达到21.80%。2021考研报名人数增长率为10.56%,增长率降回2017年。原因可能与今年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促进就业有关。2014年研究生报名人数有下降趋势,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2014年起,研究生没有公费,全部自费,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就成为了决定考研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不管考研人数是多少,祝愿每一个考研的学子们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2021考研加油~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1日开考,24.9万名江苏考生走进考场,而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首次突破300万,达到341万。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让“考研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是谁在考研,他们究竟为何要读研?记者在考场内外采访了众多“考研族”。报名人数5年翻一番“一早就下雨,我举着伞出了宿舍,打车也不好打。”南京邮电大学的小许形容自己考试当天出门有点“悲壮感”,从今年春节后就开始准备考研,近一年来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小许们感受到的竞争压力,直观地反映在教育部发布的考研报名数据中。从2016年的177万,到2020年的341万,5年时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已接近翻番。近3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更是以每年50万人的速度上涨。今年江苏考研人数比去年增长17.7%,与全国增幅大体相当。越来越多大学生觉得读研是必选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考点,南京某211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王芸告诉记者,从大一开始,寝室3个女生就成了“考研伙伴”。“公务员招考、教师事业编招考,越来越多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考研大军中,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往届生。“我辞去工作的时候,同事们都很吃惊。”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考场,海南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白雪(化名)告诉记者,此前她在一家外贸企业工作了两年,还算顺风顺水,这次却辞职跨专业报考了南大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家人都没听过这专业,我是对比了好几个专业才决定报考的。” 白雪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图书情报专业不用考数学,可以去一些相关的企业从事数据方面的工作。但未来具体工作内容会是什么,白雪表示还不清楚。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往届生“提升自我”的目标非常明确,但未来规划尚不明朗。南京艺术学院艺术专业的华磊(化名)毕业后在淮安一家银行工作,他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MBA)。“其实这个专业我了解不多,但我比较了下,我能报的方向也就这个了。” 华磊笑笑。工科类热度低于社科类据19日发布的《202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研究生报名热门专业是金融、法律、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等,工科类专业热度远低于社科类专业。“文科类考生选择考研的的确更多。”南京一所省属高校的辅导员胡老师肯定地告诉记者,班里有七成同学都选择了考研。“大部分孩子当年高考的时候,更偏向于挑学校,而不是挑专业,后来发现对专业不感兴趣,而文科类跨专业相对容易,考研是重新选择的机会。”与10年前相比,全国哲学、文学等社科类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呈下降趋势,而10年来,工学类专业在各学科门类中招生人数占比达到最高,2018年占比达34.29%。这与江苏的招生结构一致,根据《江苏省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江苏工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有2.65万人,占总招生数量的43.15%。与招生比例相反的是,工科大学生相对文科生选择直接就业的却更多。东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的方芳(化名)这次报考了南大金融工程专业,她的体验是,不少工科学生会选择先就业,毕竟能找到的工作都较为对口。“先工作一段时间,明确一下自己的人生规划,再决定要不要深造,如何深造,毕竟‘市场想要的’或许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数量扩大更需质量提高“你觉得自己报考的专业未来前景如何?”记者对走出考场的学生随机做了调查。“我报考了南大产业经济学,报的人比我想象的多得多,很有含金量。”“我报考了复旦世界经济学,就是觉得专业挺强的,竞争激烈。”竞争激烈,报考人数多,是否就意味着前景无忧?南京一家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王静拿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举例,“自从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招考方式并轨后,招考门槛是一致的,但为什么很多企业不要非全日制的硕士?”王静认为,硕士生本身的培养质量才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事实上,对扩招后的研究生培养,高校也有些力不从心。根据教育部要求,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坚持同一标准。但从一些高校的实践来看,这一要求暂未完全实现。“相对于全日制研究生,我们的师资力量明显有差距,平时接触到的都是助教。”某“双一流”高校在职研究生小卉对记者吐槽说,“我并不想混文凭,但学院把我们当做混文凭的人。”“调查显示,我国约八成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添就业竞争力,出于学术研究兴趣报考研究生的不足二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单纯以“学历证书”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高学生本人的竞争力,还会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有专家表示,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考研热”显示了全民素质的提高,但数量扩大的同时,学历含金量值得深思。从“考研热”真正迈向“学术热”“能力热”,研究生教育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更大的贡献。(杨频萍 王拓)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年一度的“大考”。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达到341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约17.59%,是近10年增长率较高的一年。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还未完全公布,但其“火热”程度可从部分院校的公开信息中略窥一斑――截至10月31日,共有9243人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比去年同期增加15.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报考人数共6179人,较去年增长8%;西南医科大学共有4388名考生报考,比去年增加14.60%。考研“升温”,乍看是考生个人提升竞争力、学历等意愿的累加,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细究其背后也与经济发展形势不无关系。《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在1999年至2018年间,我国GDP增长率大致在6%至14%之间,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大致在-6%至36%之间。其中,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20年间的最大值,约为14.20%,但我国2008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率却几乎达到了20年来的最低值,约为-6.4%。“十一五”(2006-2010年)期间,我国GDP快速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并在2008年降至最低;“十三五”(2016-2020年)期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后,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快速上升。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结构转型使得就业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就业市场的谨慎和收缩则把即将迈出校门的大学生往考研的路上推了一把。对于尚在考研路口徘徊的学生,是否考研,考哪一专业等还需理性,别慌着去做决定。比如,在就业压力的刺激下,考生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以至于近些年社科类专业报考热度稳增不降。但《2020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无论是本科阶段或者是研究生阶段,在就业率还是毕业薪资方面,工科类毕业生都高于社科类。此外,随着高校对毕业“出口”的从严把关,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有多所高校对超期研究生进行退学等处理。因此,学生要理性考量其中的得与失、利益与风险,别赔了时间,又丢了学历学位。而对于已经迈上考研路的考生说,无论抱以何种目的,眼下都要进行最后的冲刺,除非弃考。虽然近些年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在扩大,但增幅仍远低于报名人数增长幅度,研究生报录比不断提升。据悉2020年考研报录比预计为4∶1,达到近20年来最高。竞争更为激烈,考研焦虑也在所难免。而这种焦虑,终归是对于时间的焦虑――时间不够用或急着把时间填满。但有时,不要害怕“浪费时间”,不要怕“虚度光阴”,感到慌乱时,不妨稍稍停下来,平息情绪,理清思路再出发。此外,热爱和目标也不失为对抗这种焦虑的良方。考研是个以结果为导向的考试,但你可以不功利地学习。当你仔细去端详学习资料,你会发现那些平时令人发困的字母中所蕴藏的语言之美,那些看似难懂苦涩的学术著作中也闪着映射古今的思想光芒……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不急着完成目标,反而在不知不觉中达成甚至超出了目标。所以,考研冲刺,要稳住;学习,别慌张。孙庆玲 来源:中国青年报【来源:央广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各个省市的21最新研究生报考人数,对于22考研的同学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哦~山东据山东省教育厅消息,山东省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准考人数共313190人,比2019年增加58704人,增幅为23.1%。而近3年来,山东省平均每年考研人数都在20万人以上,2018年21.38万人,2019年25.45万人,到2020年31.万人,增幅达23.1%。2021年山东省报考人数为34.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3.5万人左右,考生人数和增量均为全国之最。山东是孔孟之乡,自古以来比较重视教育。在山东考生之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在山东不孝有三:一不考研、二不考公、三不考教师!”不想考研?可以啊,要不你就去考个公务员来弥补一下吧!河南河南的同学有一句话这么讲:“让我不考研,那是不可能的!”河南2020考研人数没有准确数据,2019年河南省报名考生有23.36万人,比18年增加4.75万人,增幅突破25%。根据这个增幅来看,2020考研人数在29万以上!2021年河南省考研共报考30.2万人,比去年增加了约2.2万人,增幅7.9%,考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郑州市考生达9万人,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现在知道为什么郑州大学被称为“死亡211”之一了吗!同为人口大省、教育大省,河南历年考研人数向来紧追山东。河南学子不仅考研多,而且实力还强。微博数据中心发起过一个“高校考研学霸人数”排行榜,冠亚军就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包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河南师范大学也跻身前十。“珍惜你身边的河南同学吧,你永远也不知道,为了来到你的身边,他们都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江苏据统计,2020年江苏省考研人数为24.9万人,2019年江苏省各报考点共有考生21.2万,2018年有17.09万。2021年江苏省共有26.3万名考生报名参加考试,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较大幅度增长。没人会比鲁豫苏三兄弟更惺惺相惜、肝胆相照。他们一路从高考优秀到考研,从考研优秀到就业,化压力为鸡血,以各自20万+量级的报考阵容,合力构成全国考研大军的重要分母。相比山东和河南,江苏的高校资源要丰富不少,按理说能减轻不少竞争压力。那你可能是不了解江苏的高考,多少雄心勃勃的学霸,在高考线前折腰。高考没考好,就只能通过考研来改变了。河北据统计2019年,河北省共报考147188人,比18年增加26608人,增幅为22.1%。2020年河北没有公布具体数据。和河南很相似,没有985,唯一的211还在天津!对于河北考生来说,北京天津的众所名校就在眼前,无奈就是够不着!四川据统计2020年四川省考研人数为17.48万人,2019年,四川省报考人数共计141786,比18年增长了31763人,增幅为29%。2021你那今年共有20.89万名考生参加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四川人基数大,考生基数也大,考本省的难,考外省的也不简单,真的太难了!近两年,四川省在报名期间,多次出现刚开放考研报名通道,考位就被一抢而空的情况。就算当地教育考试院临时加开报考点,只要手速稍微一慢,就不得不远赴外地参加考试了……广东2020年广东考研人数为17.4万人,2019年,广东省报名人数约为14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总人数为20.2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广东省的人也很多好不好,和四川省差不多,广东近些年考研报考人数也是飞速增长。报名通道开启后,各个报考点没多久就爆满。安徽省2021年安徽省报考人数17.5万人,比去年增加1.05万人。山西省2021年山西省2021年全国硕土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为14.8万人,比去年增加8000人左右,同比增加6.2%左右。陕西省全国报考陕西省招生单位的考生为19.6万人在陕西省参加考试的考生有14.2万人。北京市北京市今年共有13.8万考生参加考试报名人数创新高。辽宁省辽宁省今年共有12.9万名考生参加考试比去年增加1万余人。浙江省2021年浙江省报考人数12.5万比去年增加1.5万人。黑龙江省2021年黑龙江省报考考生共计107689人,报考人数同比增长8563人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558476人,往届毕业生49213人。内蒙古内蒙古2021年硕士研究生考生报考82398人同比增幅9.3%。甘肃省参加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总报名人数为70713名,其中报名并确认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数为68341名,推荐免试生2372名。广西省广西报考人数达6.4万人,较去年增加1.02万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考生增幅达18.88%。新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50678人参加考试较去年增幅18.9%。其中,四川省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为21.7万,较去年同期增加3.1万人,增幅16.87%;安徽省考研的考试确认人数达到17.5万人,比去年增加1.05万人。不仅是今年如此。近5年研究生报录比发现,5年来研究生报名人数迅速增长。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数据显示,2019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290万,相较于2018年增幅达21.85%,2020年报考人数达到341万,较2019年增长17.59%。相对考研报考人数的增幅,考研录取人数则增长较慢。2019年录取人数为91.7万人,较2018年增长6.9%。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各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研究生招生111.4万人,但招生人数增幅仍低于报名人数增幅,再加上推免生占据不少的招生名额,考研学子的竞争更加激烈。
又即将来到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报名阶段了,谈及研究生考试,众多二战三战还没有考上的人仍然心有余悸,还没有从2019年的那一次考试中走出来,因为实在是太震撼了。2019年研究生报名阶段,共有290万人参加报名,成为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历年之最,这还不算,相较上一年的报名人数,增幅接近了22%,成为40年难得一遇的盛况,增幅再创新高。超强的淘汰率也让众多考生汗颜,研究生再度成为人们追捧的香饽饽。290万报名考生里,经过了各大高校的最大限度扩招,最后依然只录取70万人。也就是说有超过200万人已经成为了炮灰,形势相当之严峻。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正在悄悄地逼近。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招生方案,瞬间引来众多考研党的关注,2020年研究生报名就要开始了,试问,有想考研的人准备好了吗?1.报名时间已定。2020年研究生考试报名时间是10月10号至10月31号,每天的9:00-晚上的22:00区间均可报名。报名时间的敲定,也让很多考生吓得个措手不及,因为报名时间很近了,过完十一国庆长假,就要开始启动报名程序了,而很多考生之所以被吓得慌,估计是现在还没有开始看书备考吧?2.考试时间已定。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3.科目分值情况。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也有设置三个科目的,具体要看专业而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考路上的孤与独。正当大家羡慕能够报名考研的人时,诸不知,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从暑假开始已经备战2020研究生考试了,这期间的心酸苦楚与孤独,只有踏实走过这段路的人才可以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这些备考的人,起早贪黑,默默无闻,与书为伴,以梦为马,孤帆自进,一夺方魁。研究生是大学生的期盼,父母的的厚望。能够有幸成为一名研究生,可以说是大学生的目标之一,更是学生家长的殷切期盼,研究生意味着属于国家的顶尖人才群体之一,在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前所未有的当今社会,只有考取更高的学历,获得更多的知识,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平台,才会有更多的选择,才能不易被社会淘汰,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争相报名研究生考试。2020年的研究生考试,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甚至是赶超2019年的盛况,各大数据有待新的突破,就让咱们一起拭目以待吧,而在考研大军中,又有多少人认真看书备考了呢?这个答案只有每一个在考研路上的自己才能懂。而作为没有研究生考试资格的众多吃瓜群众,除了羡慕之外,更是已经预定了个大瓜,默默的看着2020年研究生考试热,到底谁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考上自己的理想大学,完成研究生生涯,就让我们一起静候佳音吧。(喜欢的,可以点击关注文章!)
又到考研季,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考研的人数在持续增长,其中不仅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人数增加,往届毕业生报考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考研仿佛快要像“高考”一样成为升学路上的一种常态。10年前,高考人数超过1000万,考研人数只有120万。2018年,全国高考人数975万,考研人数已经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长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辽宁省招考办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接近10万,增幅为16.2%,同全国的数据一样创历史新高。2019年的第一阶段考研报名已经结束,相关人士预计第二阶段10月10日至31日的报名结束后,研究生考试报名纪录将会被再次打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在校本科生一进入大学就有了考研的想法,前些年可能有人还会觉得部分大学生考研是因为害怕就业,想通过考研推迟走上社会的时间,但是从现在来看,选择考研主要是因为就业压力,让部分人不得不选择通过考研来提高竞争力。在市内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王,学的是化学专业,她明确告诉记者自己肯定要考研的,而且她寝室的几个室友都决定要考研。“感觉现在本科学历毕业之后根本没有竞争力,研究生学历的应聘者都是一抓一大把,所以为了找工作的时候跟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考研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班的同学大多数也都有考研的想法。”小王说。同样在锦州上大学的小赵,今年也是大二,小赵表示他一进大学就已经想好了自己一定要考研究生,“其实考研并不是为不想就业找借口,而是觉得竞争压力太大了,必须要多给自己增加一些竞争优势,我的专业是医学方向,如果不考研本科毕业之后,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工作。”小赵说。除了在校生和应届生外,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市民,有考研想法的也不少。如今不管是企业招聘还是公务员招考,对学历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普通高校本科生,想要谋求一个好职位并不容易。已经参加工作4年的李先生今年准备报考研究生,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了锦州工作,其间换过2次工作。“在锦州工作,虽然离父母近,但是企业工作不稳定,规模大点的企业也比较少,所以我就有了想考公务员的想法,但是公务员考试很多岗位都要求研究生,本科生对岗位的选择性也越来越少,所以我觉得念研究生很有必要,一来可以在工作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二来在报考公务员的时候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性。”李先生对记者说。他还表示,没有一个好工作,找女朋友都很难,所以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研究生考下来。
201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创历史最高纪录,就业成为报考研究生的最主要动因。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中国青年报》12月25日)在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的同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增长,从2007年的36.1万,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59万,增长比例达到63.6%。全国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竞争度、录取难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到2016年达到3∶1。在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布的《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有关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而比较茫然、还没有作好就业准备以及为就业“备胎”,分别达到30%、21%。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考研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提高能力,而是为了贴上新的身份标签,在择业中增添筹码。那么,考研能否真正实现“提高就业竞争力”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再进一步提问,同样是选拔性考试,4年之前的高考是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呢?如果提高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4年之后选择走进新的考场?如果没有提高,那我们凭什么认为考研就可以呢?我们知道,教育的主要功用至少有两个,一个是提高个人能力,另一个是改变社会地位,这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动因。反映到现实里,即学历与薪水成正比例关系。总体上,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尤其是现代社会正在逐步从“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用人单位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判定人才,学历就是最主要的凭借之一。虽然学历具备判定和遴选人才的功能,但是,社会生活中充斥着博弈,随着高学历文凭的发放数量在就业市场上不断增加,竞争程度逐渐加剧。学历膨胀以后,就业市场便被扭曲,能力与薪水的关系也被异化。拉米雷兹和沙伯特在《发展与教育》中说,学历证书的等级可能会扭曲市场,因此削弱生产力与工资间的联系。在真实的范围内,全世界对正规学校教育的重视在日益增长,这可能增强把学历证书用作找工作的资格证的趋势。因而,不断增长的学校教育个人回报率未必伴随着个人生产力的增长。学历膨胀会制造这样一种现象:高学历——高薪水——刺激追求高学历——学历膨胀——学历注水——更高的学历。很多院校在本科阶段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而较多的人上了大学,意味着实质的竞争被推迟到下一轮,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已经不足,要竞争研究生的学历了。这也意味着学生在时间和金钱上需要加倍投入。学历的增发,导致的是学制的延长,以及青少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而这些要比物质财富更为宝贵。于是,为了更进一步遴选人才,用人单位的标准也只好水涨船高,在招聘时不断填上更高的学历要求。可以说,整体来看,正是因为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中判定和遴选人才的功能不断弱化,以致失灵,才刺激出研究生学历的高需求。由此观之,考研热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就业压力,而非缓解。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以带动对人才需求的调整,同时改变人才的评价体系,不再迷信学历;另一方面,则要从顶层设计入手,改革教育制度,使之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让高等教育规模与就业市场接轨合拍,不再盲目扩张。文/赵清源
我在高联考研论坛上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在2017年考研前10天左右回答的,题目叫做“2018年考研人数或大幅超200万,研究生头衔究竟还值钱吗?”2018届考研如今已经顺利结束,就目前得到的数据而言,这个题目前提是完全正确的:2018届考研人数据传达到了238万,相对于2017届的200万左右上升了30余万,相对于2015年的164万人几乎增加了50%。但这个问题有没有价值呢?我认为依然有广泛的分析价值。文章之首,摆明我自己的观点,这个问题犯了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在整个用人市场上,一个头衔、一张证件、一个身份值不值钱,不是由有多少人有这个东西决定的,而应当是得到这个东西难不难决定的,是整个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盲目的用一个群体人数的多少衡量这个群体的含金量,其实是有很大的问题的。首先,请大家看一张图:2004年-2015年考研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和考录比例表我们在这张图立刻明显的看到,从2004年到2015年,考研人数几乎翻了一倍,当然,相对于这两年的人数增长速度而言是慢了不少,但整体而言,是呈现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的,我们也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个趋势,从2004年到2015年,即使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一直在上升,但报录比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3:1,甚至于在某些年份,比如2004-2005年,报名人数大幅增加,录取比例反而大幅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可以明确一个结论:报名人数增加、录取人数增加≠考试难度下降,整体而言,从2004年至今,考研的录取比例变化不大,考研依旧是社会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之一。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由于保送研究生比例的增加,有一些热门专业的研究生变得极为难考,上海交通大学的某专业学术硕士,今年的计划录取人数居然是史无前例的一人。大量CS专业的人群涌入浙江大学,导致浙江大学今年的计算机学术硕士录取比例甚至可能达到10:1。更不要说五道口、人大、厦大、上财、中财这些学校的会计硕士、金融硕士这种热门已久的专业,基本录取比例都在8:1以上,难度之高,令人咋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一个考试得到的身份值不值钱,在笔者看来,是这个考试的考录比决定的,就比如说,最近几年,各个学校法学专业的录取人数日渐走高,导致司法考试的报名人数、通过人数都有所增加,但是没有人说司法考试合格、法律资格不值钱,这是由于这个考试本身的难度和录取比例决定的。其次,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加,不仅仅是学生自身不想就业的原因,更深层次而言,是整个社会人才市场倒逼的结果。近些年来,随着985、211等重点院校的扩招,很多的用人单位的校园招聘中都提高了自己的学历要求,尤其是科研岗位和管理岗位,中国拥有一个理工科发展底蕴较高的教育环境,理科生、工科生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走入社会,随着毕业本科生人数的增加,企业为了高效率地选择优秀人才,只能提高录用水准,这就导致很多专业的学生,只能借助研究生的跳板去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也是很多专业本科沦为低就业率、低薪的“红牌专业”的原因之一。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因此,学生选择考研这条路,是整个社会就业环境导致的,社会就业环境需要高学历就业者,研究生更加满足用人者的需要,如今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的增多,而博士生人数波动不明显,只能认为是这个需求还没有达到饱和,研究生现在依然是整个就业市场的紧俏人才,如何来“不值钱”一说呢。最后而言,小编认为研究生已经是人才学历要求的底线了,或者说硕士已经是大量进入用人市场的最后一批人才了。为什么呢?后面不是还有博士吗?在我报送之前,我的学长曾经跟我说:学弟,你要想好,硕士还能算作一块跳板的话,博士就是一种人生选择了。这句话我认为讲的是相当有道理的,博士培养,需要最少3年,大部分为4到5年的培养时间(除医学博士等培养时间比较固定的学位),如果是直博生的话,需要5年到6年的时间,毕业生已经有了合格的学术地位,这样的培养成本和入行时间,应当说很难成为需要大量入行者的用人单位的需求目标,毕竟,一个单位要大量招录年龄28岁以上,以学术知识和能力为知识体系主体的人,我是不信的。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博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提高自己的用人要求,硕士已经是底线了,如果有朝一日硕士也变得“不值钱”了,那么整个用人市场会变成什么样子,估计谁都很难想到。做一个结论:如今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生在人才市场都将是“值钱”的,如果这些研究生有着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好看的简历,他们将更受亲睐,也希望研究生同仁们与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