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很多人都在讨论相关话题。那么作为即将参加21考研的同学,和明年22考研的同学,应该关注哪些相关消息呢?今天小任老师就针对这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21考研关注点汇总昨天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77万的新闻一出,与教育有关的各方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的说道:相比之前爆出的422万人少了整整45W人,此次报考人数已经要少太多了。但无论之前消息是否准确,大家还是不要忽略了,相比去年的341万人,今年报考人数还是增加了34W人,所以竞争力依旧存在,切不可大意。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你之前准备足够,优秀的人永远会发光;何况真实考试中,还会有一部分考生弃考。因此,相较于关注报考总人数,21考研的同学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以下三件事。No.1身体状态保持好最近几天有同学在后台反应:随着考研日期临近,自己这几天经常失眠,所以就复习到很晚,结果第二天起床后就觉得头很痛,以为自己感冒了,就赶紧吃了点药,又睡了一觉,起来就好多了。因此,小任老师还是要提醒同学们,考研前压力大,失眠是正常的,如果真的睡不着,可以适度看会儿书,但一定要注意多添衣服,注意保暖,一旦身体垮了、感冒了,那么会对自己考研造成很大影响。No.2不要中途对答案每考完一门后,会有很多机构出来答案,这些答案各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这里,小任老师给大家保证,26-27日两天考试期间,小任老师不会公布任何关于考试试题的答案,也希望同学们不要去搜相关信息:一来,对答案不能改变考试的结果;二来,网上答案可能是错的,万一自己的对,而答案错了,太容易影响心态,不利于下场考试的发挥。No.3考试突发情况要冷静如果考试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千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寻求解决办法。22考研人关注点汇总No.1报考人数增长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吗?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多,扩招已成为常态;近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较2019年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在此背景下,部分人对持续增加的研究生录取人数表达出了担忧,他们认为若学校培养条件不匹配招生数量,导师不足,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缩水、学历贬值,研究生就业压力将不容乐观。对此,小任老师个人观点是过于小心,此观点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报考人数增多在可控范围内。以2020年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拟招收研究生530名,相对于2019年实际录取人增长了82名,但实际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人数为431名。虽然实际增加数量有较大增幅,最终还是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第二,报考人数增多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先进材料等高新科技亟需汲取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国家未来发展人才提供的责任。由此可见,研究生扩招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问题二:研究生越来越多会导致学历贬值吗?对于这个问题,小任老师也持反对意见,多的不说,用一组数据让大家明白。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国家,研究生群体还是非常庞大的;然而与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相比,占比却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在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在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中占比仅有0.6%,这与美国的13.1%的研究生比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在我国目前就业市场上,研究生学历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好了,今天关于21考研报考人数的分析就到这里了。明天,21考研的同学们就该上“战场”了,小任老师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平稳心态,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去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首次突破三百万大关,正式打开研究生发展的新局面:更大竞争压力,更多机遇挑战。根据教育部近期发布的新闻显示,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那么围绕这样一种程度的报考人数来看,又意味着什么信息?一方面意味着需要分析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为什么考研报考人数近年来连创新高?面对这种趋势我们——包括教育部门、师生等等——应当怎么做?正所谓经济实力决定上层建筑,随着脱贫攻坚战的稳步推进与顺利收官,我国已经努力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国民幸福感显著提升。在吃饱穿暖的前提下,教育事业自然也蒸蒸日上。我国的经济实力获得了广泛认可,因而得以保证高等教育的强劲发展势头,并且逐步精简考研报考的程序与条件,也保障了学生勇敢追梦的权益,报考研究生也算是水到渠成的。俗话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对于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相当的重视与热情。在当代社会,家庭更是普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学前教育的热潮,到所谓的“大学生遍地都是”,话糙理不糙,的确也反映出了我国对于教育重视程度的普遍提高。当然了,对于学历的追求,也与就业息息相关。由于今年疫情等多方面原因,使得就业压力持续上涨。这是促使学生报考研究生,朝更高学历进发以保持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推力之一。通过经济、文化、政策、市场等几大方面的共同作用,我国迎来考研报考人数的连创新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面对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广大师生与教育从业人员端正态度,积极认真地对待考研这件事情,不能因为数量而懈怠了各方面的质量,研究生学历贬值的说法就目前形势而言是不靠谱的。对于个人而言,更多的竞争对手显然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刺激自身更加用心备考,另一方面则可能过犹不及,丧失信心,因此需要调整好心态。对于师资力量来说,则需要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发扬良好品德。与扩大师资队伍相对应的是,需合理扩招。根据今年九月份发布的教育改革意见,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则适当超前,以满足持续增加的报考人数需求。另外,报考流程、考试程序、考场器材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为考生提供更好的考研体验。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更充足的人才力量也意味着需要更广阔的就业市场进行容纳,因此助力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刚需,缓解就业压力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在广大准研究生于12月26日正式步入考场后,也就自然揭开了属于他们的人生以及有关领域的崭新开始。#加油考研人#
自去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300万人后,今年继续大幅增长。根据教育部官宣,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伴随研究生扩招,群体性担忧不绝于耳,学历贬值、研究生鄙视链、学术近亲繁殖,即使上岸的研究生,也自觉身处一场巨大的内耗。大家都在搏一个未来。有意思的是,研究生名称中带着“研究”二字,今天人们谈到考研热,第一反应却是“就业”。研究生是否真的坠入围城?中国新闻周刊邀请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盘点研究生的那些事儿。扩招中国新闻周刊:今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要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适度超前。怎么看待这一轮的扩招?梁挺福: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加,从2016年的177万人增至2021年的377万人。随着报名人数的持续增加,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也在情理之中。不仅如此,扩招也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之举。研究生教育具有人才蓄水池、就业缓冲器的作用。适度扩招研究生,既能缓冲因疫情带来的就业压力,也能为未来经济发展储备高层次人才。中国新闻周刊:虽然我国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达300万人,但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刚超过2,远低于发达国家7或8的水平。软科统计的121所“双一流”高校中,105所有不同程度的扩招,15所高校在千人以上。其实,我国研究生数、名校研究生数还远远不够?梁挺福:我国已经是研究生教育大国,近年研究生培养数量大幅增加。虽然经常调侃研究生满街走,研究生学历贬值严重,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来说,研究生占总人口比例仍然偏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不足千万。当下,就业人口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不足1%,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的10%。由此看,扩招研究生对持续提升就业人口中研究生比例也有积极意义。中国新闻周刊: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指出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同时,不少“双一流”高校非全日制研究生占比逐年递减,“双一流”扩招超千人的高校非全日制名额是极少数。怎么看这两股趋势?梁挺福:2017年专业型研究生招生人数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研究生,成为研究生教育主体,2020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60%左右。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其实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侧重,将重点投放到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应急领域,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自2017年起,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统一划线录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全日制的录取难度,出现大量专业有报名但无人上线的情况。同时,部分非全日制专业学费比同专业的全日制研究生要高,也造成生源不愿意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年来,多所院校研究生扩招,全日制研究生扩招明显,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在稳定的同时有下降趋势,整体上非全招生人数仍然较少。内耗中国新闻周刊:各类型研究生同姓不同命,怎么看“全日制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单证在职”这一鄙视链?梁挺福:这种现象确实有一些现实原因,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广大民众尤其是招聘部门,认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单证在职研究生)“很水”,其入学的门槛较低,培养过程不严格。客观而言,这些现象确实存在,“交钱就能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事情的确曾经出现过。但这并不等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优秀,一些学习成绩差、求学态度不认真的学生,也不能代表全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此,对所有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一刀切”式的否定鄙视态度,恐怕太过偏激。要真正改变非全日制研究生遭偏见的现状,还需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要让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与培养流程愈发严格。另一方面,保护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政策与法规,仍有待更充分的制定与落实。非全日制研究生要面对的栅栏还有很多,将来能不能真正享受到全日制有关的配套政策,能不能走出就业歧视的怪圈,能不能全面落实补贴落户政策……还有很长路要走,很多壁垒要破。中国新闻周刊:对比2020与2021届保研率发现,绝大多数高校保研率均有所上涨,研究生扩招的同时给予推免生的机会也更多了。清北华五等作为顶尖名校,保研率高居榜首,北大校本部几乎6成的本科生都能获得保研资格。名校为何“拒绝”普通外校生?梁挺福: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要想读研,除了传统的考研外,还有推免保研这条路可走。当然推免保研,除了需要本科母校具有推免生资格外,对于申请人本科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表现也有一定要求。在名校的推免保研中,学校层次会成为录取的重要因素。不过,不同的本科高校,每年的保研名额和保研率差异非常大。要想推免保研,本科就读的高校层次越来越重要,“双一流”已经是一个基本标配。否则,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极难考上名校。保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名校间的相互推免。中国新闻周刊:考研虽热,考研竞争激烈程度却不见得下降。同时,严格的研究生分流退出机制,加大了读研的难度成本。考研的性价比究竟还剩几何?梁挺福:在研招网的调查中,为了个人发展与就业前景参加考研的占到39.96% ,学生们希望通过读研获得一种身份的象征,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已经有比读研更好的方式,读研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的边际收益,却可能存在代价比较大的边际成本,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学业。正是,在日渐“严进严出”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下,能够在这厮杀中顺利毕业的学生,更能展现出攻读研究生的含金量。中国新闻周刊:本科扩招后含金量也随之贬值,研究生是否会踏上同一条路?梁挺福:如果按总人口进行计算,全国目前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仅仅是0.55%,博士只有0.057%。依此看,研究生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烂大街,反而是稀缺资源,也就是说研究生目前仍是我国的稀缺人才,含金量依然非常高。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硕士研究生仍旧有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强的竞争力,对于一些科技创新研究领域,如AI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医药等更多的是需要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等高端人才。在公务员考试中,研究生占据明显优势,不仅能享受高层岗位就业选择、优先提拔机会、各类补贴政策,还有更高的待遇。客观来说,研究生扩招并不是盲目的,而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伴随国民对于知识的需求而产生的。所以研究生在短期内是不会“贬值”的,尤其是一些名校研究生。就业中国新闻周刊:今天我们谈到考研热,为什么鲜少提到学术,却更多与“就业”联系紧密?梁挺福:考研究竟是为了就业还是学术,两者并不矛盾,学术有造诣自然会有好就业,要想好就业,单位选拔人才时自然也会看重能力和学术素养。研究生学历提升的过程也是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提升的过程,学术素养和办事能力都提升了,自然也增强了就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两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社会整体就业门槛提高,追求高学历的就业敲门砖,成了多数大学生的考研动力。所以,考研提升学历、提升能力自然还是以就业为前提。中国新闻周刊:近期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有市场观点认为,就应该择“优”而录。怎么看这对矛盾?梁挺福: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具有真才实学又符合需求的人,不管一个人的学历是否全日制或有无学历,关键看其是否能承担起企业急需岗位的重任。从科学的角度说,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前提,手段是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标准,在科学精准的考核面前人人平等。全日制的学生可能视野更开阔,非全日制的学生则可能阅历和经验更丰富,关键是他们更适合哪一类岗位。中国新闻周刊:高考生面对未来前途,会着重考虑城市、院校、专业三大因素。对考研生来说,未来首先考虑哪些因素最重要?梁挺福:对于研究生的升学规划来说,我的建议是“本科奔名校,硕士选专业,博士挑导师”。对于考研者来说,对大学生活以及专业已经有了充分了解,更重要的是对未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学业深造更多能“我的地盘我做主”,不再像高考志愿填报时以遵从父母的意愿为主。当下,研究生深造更多还是以好就业、就好业为导向,专业选择就显得攸关重要。如果说学生攻读的研究生专业是该校的核心专业,甚至是国家优势重点专业,那么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将成为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学生再想博士深造,这个时候挑选导师就是最重要的选择因素。在一个领域或行业中,你的导师是院士,是学科带头人,意味着你所从事的科研绝对处在行业最前沿。
这周末,我们就要迎来2021年考研的初试了。许多考研学子,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最后的准备。三百多个日夜的努力,都将在这周末得到升华。邓哥在这里也祝福所有考生能够一切顺利,成功上岸!几乎每年的考研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就是每一年都会出现“今年是史上最难考研年”的论断,今年也不例外。报名人数422万人,比去年341万,增加81万人!这是2021年考研人面临的竞争。距离今年研究生初试已经不足一周,虽然官方没有公布总体的数据,但从部分媒体统计的数据来看,这或许又是考研竞争最具白热化的一年。图源@镝数聚受到疫情的影响,虽然各大高校的研究生今年扩大了招生规模,但是相较于考研报考人数的增幅,考研录取人数则增长较慢,招生人数增幅仍低于报名人数增幅。再加上推免生占据不少的招生名额,考研学子的竞争更加激烈。拿上海体育学院新闻专硕举例,据说今年的报考人数已经超过400人,报录比大于10.0。体育类院校尚且如此,很多综合类院校更是挤破了头。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对不少学子来说,这也是他们在高考之后的“第二次关于命运的抉择”。为了命运,大家也都是拼尽全力与考研死磕,使出浑身解数。有的人早晨五点拼命起床。有的人挑灯夜战。有的人在赶往考场的路上争分夺秒地背诵。有的人在排队间隙努力刷题。有的人还用上了玄学,将头像都换成了杨超越或者是其他保佑自己上岸的锦鲤。有的人每天都在朋友圈里祈祷《好运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自我怀疑的时刻。圈哥也无数次听到熟人倾诉:“真的背不完了”。“报录比太高,感觉自己没戏了”。“我现在的主要矛盾是考研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要同落后的记忆力之间的矛盾”我们也随机采访了几位考研人,去了解他们真实的考研故事:@Hooray:一开始考研只是为了向家长交差。因为父母的建议,从去年开始我就踏上了考研的征途。可以说一开始准备关于考研的那些都只是想向他们交差。到后来准备了不少,别人问我考不上怎么办,我会坚定地说去二战。现在的话,每天朝六晚十地背书,只想赶快考完赶快解脱。考完研之后,想先去找个实习。研究生能不能考上还不知道,但是还是想先为自己想一条后路。@General:九月才决定考研。本来我是坚定的不考研党。但是因为今年的疫情,本来计划好的实习不得不搁置。一番权衡后,只能在九月份才匆匆加入考研大军。今年像这样因为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仓促间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还有很多。只不过对我而言,准备的时间是真的不太够了。到现在这个阶段,我的大脑内存已经满了。所以我打算把脑子里的那些存了多年的七情六欲删掉,给肖四和腿姐腾出一些空间。@辰月一:还是想看看更大的世界。往小了说,自己的本科学校在体院中是属于末流,能学到的和更好的学校都有一些差距,另外感觉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都过得十分安逸,而考研给了我一个跳出舒适圈的机会。往大了说,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现在的青少年体质太孱弱了,作为体育人,希望能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改变,感觉读研应该能让我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吧!@听雨栏:二战考研,收获最多的是学习的过程。为了能让自己更有竞争力,为了以后能有更高的收入,我选择了考研,看似有些功利,但这也是现实。去年的考研挂在了复试,当时对于复试其实还挺有信心的,所以结果出来的时候挺崩溃。当时也不够冷静,鬼迷心窍地拒绝了另一所学校的调剂。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正确的选择,我知道的是在二战这段时期,我无数次想穿越回去锤自己一拳。但是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我想这个道理是在考研过程中让我领悟到的,希望自己也能继续朝着自己的追求奋斗。@天体小鱼:考研是一条路,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去年考研,我上岸了。因为当时自己已经有了退路,所以对我而言,我的压力并不算很大,但是同一个图书馆的二战选手后期心态时常崩溃,让我印象极深。现在读了研究生,感觉和自己预想的还是不太一样,读研究生的过程也并不轻松,自己还需要在更多方面有所提升。作为过来人,希望后面考研,尤其是体育专业考研的学弟学妹们不要盲目。还是要想清楚自己是不是想一辈子都走有关于体育、有关学术的路。如果有别的想法,那读研除了能带来学历外,可能就是在浪费你几年的时间。身边有一些人其实是有些后悔读研的。微博知乎的日经话题中有一条是“考研难还是读研难”。很多人都表示,其实研究生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其中有一位网友的观点很有意思:我读研和考研其实都难。在考研的路上,每天都有想要放弃的这种心态,然后又安慰自己加油,这种左右切换让人崩溃。这种坚持又放弃,放弃又坚持的摇摆才是最难最难的。而在这中间坚持着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英雄。其实,无论最后能不能考上研究生,这个过程都是人生道路上一份独一无二的经历与回忆。内卷不易,考研不易。祝正在备战的考研人都能顺利上岸。END你还记得自己当初考研的经历吗?
最近,小编一直在关注各大高校公布报考人数,截止到今天又有12所高校公布21考研报考人数。来康康今天公布报考人数的院校吧~暨南大学、云南大学据统计,在今年确认报考暨南大学的考生中,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10119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13426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910人。云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24653人,再创历史新高。根据云南大学2021年推免拟录取名单来看,已经录取推免生284人(含2名直博生)。由此计算,云南大学统考生整体报录比约5.5:1。安徽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网报人数是3610人,网上(现场)确认报考人数为3334人,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确认报考生源中:学术学位报考人数642人。中央民族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的报名人数为15462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曲阜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近期公布了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共有8968人报考,其中全日制7086人,非全日制1882人。今年曲阜师范大学考点依旧维持较高报考人数,考点考试人数首次突破2000人。四川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预计招收936人,其中学术学位421人,专业学位515人,另设大学生退役士兵专项计划10人。报考学术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7524人,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专业考生共计8533人,其中全日制专业学位5148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3385人,南开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总报考人数18695人。广西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2021年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一志愿报考人数破万!2021年全国统考生确认报考北京科技大学的共10588人,该校2021年总拟招硕士3309人,其中录取推免生536人,统考拟招2773人。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4384名考生一志愿报考西南科技大学。考研考哪几门课程1、研究生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考试形式,笔试考试科目包括英语,政治,两门专业课,总分是500分;政治主要考查5个方面的内容,包括马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近代史纲要等等,所有都是闭卷考试,总分180分,考试时长为180分钟。2、至于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两种类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确定试卷类型,通常英语二容易一些,所以很多报考专业型硕士课程的学生都会考英语二,报考学术型硕士课程的学生都会考英语一。两个专业课,其中一个主要指的是数学,有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这几种类型,如果学生们报考的是经济类专业,需要考数学3!第2个专业课共有13种类型,比如法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医学,军事学,艺术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等,这也是根据学生们学的专业来定的,但这一部分题目都是由报考院校出的。11月是考研学子弃考的高峰期,前有“双11”剁了手,后有期末考试秃了头,回想起年初定下的「考研大计」仿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虽说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很难,而坚持「从一而终」的考研更难,但是,考研人们,一定要稳住~首先最后这1个月很关键,压力很大,也有不少人放弃,所谓“剩者为王”,坚持下来才会上岸,心态一定要稳住。
新京报快讯(记者 冯琪)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12月23日,教育部部署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研考组织工作,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做好考前准备。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今年2月28日,教育部宣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8.9万;9月再次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据教育部数据,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41万人,比2019年多50万人。2021年报考人数较上一年再增加36万人。12月3日,教育部在发布会上公布,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为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考试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精准、细致、周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认真做好试卷安全保密和考场管理工作,确保考试平稳有序、公平公正地进行。教育部对广大考生作出4点提醒。要按规定做好考前防疫准备。详细了解考点相关防疫要求,如体温监测、核酸证明、健康码等,提前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活动。要提前做好考试准备。要按照考务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充分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合理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遵纪守法,诚信参加考试,不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不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不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备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积极备考、沉着应考。不要听信一些不良社会培训机构宣扬的“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虚假信息,以及非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招生考试信息,如有疑问请直接向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咨询。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刘军
黑龙江日报12月23日讯 23日,记者从省招生考试院获悉,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6日开考。我省报考考生共计107689人,报考人数同比增长8563人,增幅为8.6%,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58476人,占报考总人数的54.3%,往届毕业生49213人,占报考总人数的45.7%。这是我省报考人数连续第六年持续增长。本次考试,我省在地市招考院和高校共设置8个考区、62个考点、3722个考场,共选调监考、巡考等工作人员1200余人。考试期间全省派出35个巡视组深入各市考点进行全程督考。我省硕士研究生评卷工作将于元旦后开始,2月27日通过“黑龙江省招生考试信息港”对社会发布成绩,届时,考生可上网查询本人的考试成绩。【来源:东北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26日讯 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一名考生在保安的指引下进入考场。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考生们陆续步入考场。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考生查看考场分布图。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一名考生查看考场分布图。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向工作人员递交《健康承诺书》。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等待安检的一名考生跑向个人物品存放处取文具。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考生正在接受进入考场前的安检。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考生在等待安检的时候查看复习资料。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早,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一名考生在进入考场前倾听老父亲的叮咛。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12月26日中午,在济南舜耕中学考点,结束第一场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面露自信的笑容。今日起,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举行,本次考试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人,创历史新高。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各地就本次考试的防疫措施进行了部署。同时,教育部也强调,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并公布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闪电新闻记者 张侃 报道【来源:闪电新闻】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至28日举行。12月10日,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组织召开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考试安全工作。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主任郑宏范出席会议并讲话。郑宏范强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各地各招生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疫情防控,形成人员、岗位、责任全面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有机结合的防控格局。要强化试卷保密工作,实现全过程、无死角监管。要强化考场管理和考生服务,确保实现平安研考、健康研考。自治区和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研究生招生单位等负责人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了会议。据悉,2021年内蒙古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长,达到82398人,较上年增加7032人,增长9.3%,再创历史新高。全区12个盟市和8所高校共设置62个考点、2760个考场。【满洲里考研学生请通过电话或微信群登记】为保证疫情期间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考生顺利参加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请现居住在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报名参加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的考生(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在校考生不在登记之列)于2020年12月10日—11日(每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通过电话登记(满洲里市教育局:0470-6262613,0470-6262082)或通过加入微信群登记:考生加入“2021年满洲里考研考生信息统计群”。来源:人民网内蒙古实习编辑:张廷旭校对:党琦审核:马若晗
长江网12月24日讯(记者陈晓彤 郭丽霞)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27日举行。据了解,今年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多所学校采取最严防疫管控措施,确保安全有序。教育部近日发布消息,今年考研全国人数为377万。记者对比发现,相较去年341万人增长36万,创下历史新高,而前年则是270万人。就武汉来看,多所高校的报考人数也大幅增长,比如报考湖北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的总人数为10148人,同比增长11.98%,据了解,其中不少外地报考湖北大学的考生在当地大学参加考试。华中科技大学为湖北省内最大考点,有9818人。据了解,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安全和身体健康,湖北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根据《2021年湖北省研考考生应考防疫须知》,考生从考前第14天开始坚持每天测量体温,进考场前需出示本人“健康码”以及健康考试承诺书。考前14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活动轨迹的考生,每场考试进入考点还需出示7天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此外,考生进入考点、考场时需要佩戴口罩,并测量体温。考试当天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考生,须经考点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业评估,允许考试的可安排在备用隔离考场考试,考试时考生全程佩戴口罩。多所高校明确,送考人员及车辆不得进校,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等多所高校建议考生至少提前1小时到考场。武汉理工大学辅导员自掏腰包为考研生准备“橙”意加油包310名研考生,每人一个橙子。研考前夕,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两名辅导员自掏腰包给该院310名研考生每人送一只金灿灿的橙子,预祝他们考研“橙”功。“很感动,很温暖!”收到沉甸甸的礼物后,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1701班邢玉涵同学表示,再过两天就要参加考研了,突然收到辅导员送来的橙子,既温暖又感动,“我将更加自信地走向考场,为梦想奋斗。”这些礼物包括独特包装设计的礼包袋、专属于自己的关怀信、寓意满满的橙子。辅导员为学生准备“考研加油包”。 校方供图据了解,这些都是该院辅导员黄浪和马贝贝的点子。今年为助力21届考生积极应考,他们给学院每一位考研学子送上了“橙”意满满的橙子,并在每一封致考研学子的信上签上了该生的名字,精心为考研学子打造专属鼓励礼包,寓意“橙”风破浪,马到功“橙”。“310个橙子花了1000多元,意义远大于这点钱”。黄浪说,近年来,考研竞争日愈激烈,考研学子在备考过程中容易产生紧张、焦虑及疲惫心理,机电工程学院为助力学生成长,做学生最坚强的后盾,历届辅导员主动在考生最艰难的时期为他们送去最贴心的关怀与鼓励。考研学生收到的“考研加油包”。 校方供图此外,武汉理工大学资环学院辅导员曹明也为学生送上“考研加油包”,寓意“巧克难题”的巧克力,放松心情、逢考必过的胸章,还有致考研学子的一封信,辅导员手写的明信片,饱含对同学们最诚挚的祝福。“想不到老师会如此精心地准备,心里暖暖的,备考也更有干劲了!”环境工程专业考研学生陈建飞说。地理科学专业胡臻祺也备受鼓舞:“我不会辜负老师们的期望和自己的努力,我会拿出200%的努力!”【编辑:丁翾】【来源:长江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