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指南针服务平台(ID:sciclubs)作者:An 编辑:学妹师生关系盘点,来看看你的导师是哪类?亲爹亲娘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在科研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都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完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一样看待。这种导师,在科研上,他会给你制定一个十分靠谱的课题,每天关注着你的科研动态,有问题及时帮你解决,甚至,说不定还会帮你做实验,发文章。生活上,关心你的生活费够不够,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和同学朋友相处的是否融洽-----不过,上面条件全符合的神仙导师,大家还是在梦里想想就行,反正我是没见过,应该是“此导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吧!现实中,能达到三点以上的,我觉得都是亲爹亲娘型的优秀导师了。导师评价 ★★★★优点:使学生时刻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不用承担毕业压力缺点:在“过于溺爱”中成长的研究生,缺乏科研独立完成的能力,虽易达到毕业要求,但不能称之为“合格研究生”。亦师亦友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呢,相处起来应该是最舒服的一种导师了。和这样的导师在一起,你能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平等交流,互相尊重的感觉。在科研上,你们或许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他可以和你一起很正经的讨论学术问题,互相指导,共同进步。抛开科研,他可能会和你一起八卦吐槽,可能和你一起酣畅淋漓的运动,可能和你一起逛街扫荡整个商场,还可能和你一起划拳打牌喝酒畅谈国家大事-----如果正在科研圈中摸爬打滚的你遇上了这样的导师,那么,一定要好好珍惜啊。在这种亦师亦友型的师生关系中,药物学方向的李泽琳教授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代表人物了。李老师一生培养学生无数,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她曾说过在学校工作的她,因为跟年轻人在一起觉得自己也变得有活力了,学生们也都很亲切的称她为“李奶奶”,她很喜欢跟学生打成一片,学生教她用微信聊天、上网购物,她经常熬到深夜甚至躺在病床上帮学生修改论文、设计实验方案……前些日子,一位导师发的帖子“假期见不到学生,导师又发妖娆的朋友圈了”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大致内容是这位导师在暑假见不到自己的几位爱徒,百无聊奈,想通过微信朋友圈关注下他们的行踪,结果发现除了自己刚入门活泼可爱的小萌新一人在朋友圈尽情的游山玩水,其余几人票圈一片空白。于是,夜半时分,这位导师开始辗转反侧,不惊发出灵魂一问:难道我的爱徒们把我屏蔽了不成?接着,导师开始为他的几位弟子发愁了,一愁大弟子论文未发,毕业岌岌可危!二愁二弟子只会纸上谈兵,理论结合不了实际。三愁三弟子过于手高眼低,心高气傲。四愁四弟子过于心急,结果事急过反。五愁五弟子过于功利,迷失自我。最后,导师终于不愁小弟子了,因为她是个不屏蔽导师的好学生啊----哈哈哈,说实话,你的导师要是也这样对你的科研生活都操心的话,你是不是开心的飞起呢。亦师亦友的导师关系是我觉得最好的师生关系了,也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比如以下这位童鞋的导师:可谓是真正的优秀导师的典范楷模人物!导师评价 ★★★★★优点:科研过程愉悦,毕业要求易达到,且可以合格研究生身份毕业。缺点:无客气防备型这种类型的导师和学生吧,见面十分客气,但都心有防备。导师会很认真的指导你。除此之外,绝无他事。导师跟学生说话客客气气,说话做事上对你处于防备状态,绝不会惹你不开心,更别提说一些重的话让你难过或抑郁了。而学生也是如此。这种关系的师生关系,谈不上有多好,也谈不上有多不好。毕竟,他指导了你毕业。只是,你在日常的交流中提不到他,他在日常的交流中也提不到你。你毕业后,不会再想着来看望他,只记得自己有过这样一位导师罢了。对他而言,送走了一个还是“活着”的你,他也是如释重负,只记得你曾是他众多学生中的一员。你们,可能以后只是彼此的一份----en en en,不太重要的回忆吧!小编的朋友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毕业后朋友去了某地方科研研究所,该研究所当时刚建成并招了第一届研究生,朋友所在的课题组就来了一位,但就这一位研究生让朋友觉得自己中了“彩票”!朋友在该课题组是助理研究员。这位刚进实验室的新生,刚进课题组,对朋友以及另外三位工作人员可谓是怼天怼地,谁也不放过,并认为他们身上没有一丝一毫值得自己敬佩的地方,天天在群里找自己的导师“投诉”四位工作人员,整的朋友及他的同事们既心累又无语---先说下小编的这位朋友,硕士期间发了两篇SCI,其中一篇Angew,其余三位均是有至少一篇一区文章的人。反过头来看看该生,不对,现在称其为“奇葩”吧,一个名不经传的大学毕业生,刚刚读研啥都不会还指责别人能力不行。朋友及其同事忍了多次之后,终于爆发。于是,他们多次找自己的领导,即“奇葩”的导师沟通,希望其能出面解决这个问题。无奈这位导师担心如果他教育了这朵“奇葩”,万一其受了刺激做出不可挽回之事---于是领导劝几位下属多忍忍,忍够三年“奇葩”走了就解脱了---导师的这种态度更是助长了“奇葩”的嚣张,甚至快变成了四位助研的第二领导,于是不到半年,四位全部辞职---导师怕学生怕到如此地步,真是教育届的悲哀与失败!导师评价 ★★优点:彼此小心做事,该毕业毕业,该升迁升迁。缺点:没有深厚的师生关系在其中,互相隐忍,内心不痛快!路人陌生型这种类型的导师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心平气和的把你招进来,然后半认真的给你制定了一个课题,接着----放养!没错,就是放养!给你个开头,要怎么结尾就各凭本事吧,为师如果不是事务繁忙,就是水平不够,你们还是自力更生吧!怎么说呢,遇上这种类型的导师吧,和上述一样,不能说你不幸,可也不能说你幸运。说你不幸吧,可是你却得到了绝对的自由,想干嘛就干嘛,反正他也不会管你。可说你幸运吧,自己本来就是一张白纸,还得毕业找工作,没有导师指导,只能自己硬着头皮迎难而上,可能在科研路上不知道会碰到多少的一鼻子灰,还只能有苦往肚子里咽,什么都自己硬扛----最后,自学成才!小编认识的人中就有几位处于这样的一个尴尬境地。其中一位仁兄,起初找导师的时候听说XXX老师学术水平超高,年纪轻轻的就牛逼期刊文章是一堆一堆的发,绝对的学术届小牛啊。慕名过去的他很“幸运”的被小牛所青睐收入门下。直到这位仁兄怀揣着科研的梦想正式进入了实验室,期待学到小牛的独门绝技并直摇而上时,才发现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小牛事务繁忙,底下学子并非只他一人,且小牛还要经常在外面作报告参加会议,或者回来也是写着一堆东西,根本就无暇顾及自己的徒弟们。于是乎,朋友只能自己一步步来,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达到毕业的要求,但过程之艰辛可想而知。朋友硕士毕业后就不想再搞科研了。只记得他说了句“今后,我与他(导师)可能再无任何瓜葛!”另外,小编还有一位学妹,进实验室两年,导师对其不闻不问,学妹虽心有不甘,但也选择自我成才,直到两年后,学妹有事找这位路人导师时。导师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名字?”学妹:“----”学妹说,那一刻,她对这个导师不是失望,而是有点忿恨了师生关系走到这步也是令人遗憾,在这种关系当中,导师与学生,两人之间,从未有过互相温暖时刻,却也从未有过翻脸时刻,只是,对导师而言,流水的学生,铁打的导师,他们也许已经对这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见怪不怪了,也可能,对他而言,学生们只要“静静的来,静静地走”就好了!导师评价 ★优点:自我提升极大,能力超卓。缺点:按期毕业太难,过程过于艰辛痛苦。上司下属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是比较可怕的类型,其典型的特点就是:我名义上是你的导师,但是,我给了你实验平台,给了你读研的机会,你要借助我的平台做实验,靠我发文章,靠我毕业拿学历,所以,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采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揣着“明学”思想,打着资本家的小主意,这种类型的导师呢,轻则让学生抑郁几年,毕业后只是不再联系而已,重则,想不开自杀的,也不在少数。小编在知乎上,也无意间浏览到这样一个帖子:“复试的时候,老师说他这里补贴多,而且法定节假日都休息,有自己的课题……等进了实验室,一直在剥夺我们的时间,每个房间都装着监控,老师随时看监控,发现谁没在做实验,就会打电话骂骂咧咧,现在是每天打卡,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要一直在实验室,吃完饭就要立即赶过去,什么午休,不可能,每周一天休息,晚上回到宿舍或者周天也要随时待命,过年现在只给放三天,法定节假日几乎不放假,呵呵,补贴高?一个月四百,别的同一个专业的至少八百,还比较轻松,累就累吧,还不给发文章,有史以来,我们实验室老师从来不给发文章的。真心的,很累……想退学,但是,想当初自己那么努力又觉得不值,可是在这个老师的手下,我觉得没有希望,而且真的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每天都像陀螺一样,夏天的时候40几度,在田里,七八九月,中暑中了好几次,我不过是个女生,老师从来不管这些...难道就任由老师这么压榨么,我该怎么办,何去何从?”“我该怎么办,我该何去何从!”这是多少身处这种境地的学子想解决的问题啊!中国一向崇尚的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在现代生活中,大家称自己的导师不再是“XXX导师”,而是“XXX老板”。这种称呼来源于西方欧美国家,在国外,老板给学生发一定的工资以维持生计,因此学生更愿称呼自己“导师”为“老板”,而在中国,当西方文化逐渐渗入,“导师”的思想也逐步变成“老板”思想,于是,在这种导师眼里,师生不再是师生,而是“上司与下属”,这是科研届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流失的悲哀----导师评价 ★★★★优点:能力上升。缺点:压力大,得心理疾病,社交恐惧!鱼死网破型如果比压榨还痛苦的师生关系,莫过于让人绝望的“鱼死网破型”了,这种关系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让我对这个世界无所眷恋,那就让我带着你一起毁灭吧”!貌似不过几个月,就会报出一则两则“XX博士轻生”的消息,除去被曝光出来的,被学校压下去的更不再少数。看着一条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撒手人寰,留下亲人痛不欲生的活在人间,不禁有人想问,到底是现在的博士心灵太过脆弱,还是现在的导师过于没有人性!2017年12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而他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紧接着,杨宝德与其女导师之间的聊天内容曝光,引起一片哗然!杨宝德平常除了陪导师周教授吃饭、挡酒以外,他的导师对杨宝德明确提及或暗示的要求还包括:浇花、打扫办公室、拎包、拿水、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甚至,杨宝德周五晚还要去周某家打扫卫生,给她擦车洗车,喝醉后还得陪她打麻将,而且还过分干预他的私生活,明确说杨宝德和其女友不合适-----OMG!说实话,小编对这导师也是活久见了,这导师真的不是把杨宝德当做自己的学生,而是给自己招了一个免费的保姆好吗?不对,保姆也没杨宝德这么惨呀!通过这件事情,让很多人都了解到现在大学里很多导师,都把学生当做长工一样使唤,谁说知识分子就不会压迫和剥削人!真的是不怕流氓没文化,就怕流氓有文化!知识分子手中有权力,比官员还可怕。这样的人,真的是枉为导师!也再次印证,素质与学历真的不一定正相关。而现在,一些学生在被导师压榨绝望之际,选择通过轻生的方式昭告众人其导师的劣行,来个鱼死网破。然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你真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还有父母,还有亲人,还有朋友,你是否想过你的离开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又是否想过,把你的经历告诉他们,找他们倾诉,一起找到解决之法呢。大多数的博士轻生案件在自杀前并没有向自己的至亲倾诉过,怕他们担心,可是,以极端方式离开世界的你,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却是担心的N次方啊!导师评价 ★★★★……★优点:无!缺点:残害人命,荼毒社会!希望大家遇到的导师都是“亦师亦友”型!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对待,请不要沉默,也不要逼自己,适时沟通解决,不要自己一个人扛!
一个硕士生导师能带多少研究生:(1)原则上不超过2个,但是始终有不讲原则的。我们学校通常要求每个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2个,如果当年承担有重大项目的导师,可以申请多带1个,也就是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总是有破坏规矩的人,那就是一群叫做“领导”的生物,他们可以跨专业、夸学院、无视一般规矩肆意妄为地多招生,有的老师一年可以找七八个学生。(2)对于有项目、有经费的老师,招生数量是多多益善,无奈僧多粥少。我们课题组4个老师,3个导师,原则上每年可以招6人,也就是在读人数最多可达到18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读人数只有10人。原因在于学科导师多,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僧多粥少。前几天课题组会时,组内老师还在抱怨,学生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开展。(3)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与学科和导师个人也有关系。通常工科的老师喜欢多招生,因为他们通常承担大量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需要大量学生跑现场、做实验,导师当“老板”的大多数是工科学科的导师。有的导师招生喜欢“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这样的老师每年通常只招一个学生,没有遇到合适的,甚至一个学生也不招。(4)很多学校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老师才能招生。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学校会给他们提供少量的生活补贴,更多的补贴还是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经费。因此,许多学校就明确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导师才有招生资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很多研一新生在入学后,往往进入的是导师组团队管理,而不是单个的导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对研究生管理往往采取双导师制管理,即就是一个大教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导师,而大教授手下的年轻教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在这种双导师的配置下,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往往是由大导师来敲定,而研究生具体每个研究工作是由年轻导师来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教授—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塔主当年因为团队没有年轻教师,因此导师会安排博士生来管理每个硕士生的具体科研工作,这里博士生就充当了年轻教师的角色。后来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加入和很多年轻教师,因此就开始了双导师制的施行。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双导师制到底好不好?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双导师制是一种不错的安排,这样既可以解决大导师因工作太忙而无法腾出时间管理研究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年轻导师研究方向把控不准确的现象,可谓是相互补充的作用;但是也有人认为,双导师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因为很多时候大导师和年轻导师在同一个问题上的看法不同,要是两个导师意见相左的话,研究生就不知道听谁的了,所以不如一个导师管理下的方向性明确。所以双导师制管理研究生及有利也有弊,那么作为双导师制下的研究生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变害为利呢?主动约两位导师一起讨论研究方向如果是在定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建议同学们主动一点,一定要在两位导师同时在场的时候商量研究方向,目的就是要让两个导师的思想要一致,这样定的研究方向就很明确,在后期科研开展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较大分歧。否则两个导师意见相差较大时,你很多前期的研究很可能就会白做了。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一个导师还是双导师,在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研究方向尽可能的自己去确定,定下来之后再去给两位导师汇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两个导师同意你自己提出的思路,这样对你后期开展研究非常有利。以上就是塔主对双导师制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马上就要到祖国的70周年庆了,随之而来的是一周的小长假。对于大部分研究生而言,会抓住放假的机会出去旅游或者回家探亲。毕竟工作以后这样的机会真的不多了!而国庆买票难是一个阻碍大家出游的重要因素。为了买到票,很多人选择提前一天出发,还可以多一天玩的时间。但是,如果碰到导师通知国庆前一天开组会,该怎么办呢?如果研究生接到这样的通知,那么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假期又泡汤了。不管是打算出去玩还是在宿舍休息或者加班,只要听到开组会这样的消息,心里都会骤然一紧。开组会意味着要做ppt、要给老师汇报,还要在会议室坐上半天甚至一整天。而会上导师可能会针对你的汇报提出意见、布置任务等,如果事情较多,是不是这个假期要在加班中度过了呢。所以,学生很怕导师在放假前一天开会。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想要利用小长假出去玩,买票又买到了放假前一天的学生而言,导师这样的开会通知无异于晴天霹雳,想必听到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就算开完会可以继续出去玩,那么心情也不会像之前那样快乐了。那么,对于导师而言,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一天开会呢?究竟有什么用意?了解学生近期学习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塔主相信大部分老师选择在放假前一天开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故意让学生不能回家,过不好节。可能只是时间上的恰巧,正好月底进行月总结,或者提前到月底开会,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准备。而开会的目的也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近期状态。对学生的实验、论文等进行讨论,指导,为学生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提出建议和意见等。要知道,谁不想要放假呢?开会的时候老师也在,和学生一起,付出的精力要大于每一位学生。所以,当工作结束后,导师自然也就给你们放假了。督促学生学习,不能忘乎所以有的老师要求很严格,就算是国庆放假,也会要求学生只休息几天就要回来坐班。因此,选择最后一天开会是起到一个警示作用,不允许学生早退,鼓励学生提前回来。塔主有朋友在读博士期间,也是国庆放假前一天导师开会,布置了很多任务,要求国庆后提交,却丝毫没有提国庆放不放假的问题。这样已经很明显地说明国庆期间要加班做任务了。当然,塔主相信这样的导师还是少数。如果导师提前通知国庆前一天开组会,那么会给大家一个缓冲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汇报,同时把已经买好的票退掉等。但如果临近放假才通知开会,而开会的时候你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该怎么办呢?塔主建议各位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先冷静分析导师开会的意图,如果是定期的汇报,没有特别紧急的情况,同时导师心情还不错的话,可以选择跟导师请假,在假期结束后主动找老师进行汇报。如果是紧急情况,且导师也很着急,那么塔主建议还是尽快返回,先把工作做好再谈放假的事情!各位在读研究生期间有没有遇到过放假前一天导师却要求开会的情况呢?欢迎大家留言分享
来源:学术志(ID:xueshu001)作者:浴火凤凰 编辑:学妹说到研究生导师,现在网上、学术类公众号中的批评、吐槽之声,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要么学术不端,要么指导不力,要么百般压榨,要么……总之,感觉他们就是那种高高在上、不近人情、蛮不讲理的一群人。而我,却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别人家的导师”,而且是一位极其可爱的“别人家的导师”。从入门到毕业之后,我们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其间也发生过许多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介绍女朋友我导师虽然是男同志,但是特别喜欢给学生介绍对象,而且听说女生质量还挺不错的。希望一次性解决学历和恋爱的双重问题,也是我报考他研究生的重要原因。入门之后不久,课题组组织一次聚餐。导师突然问起我的个人问题。我满怀激动地回答自己还是单身,然后满脸期待的望着导师,心里在想,他介绍的女孩会是什么样子。可是,导师却低下头,淡淡地说了一句:“单身其实挺好的,真的挺好的……”但是,这事到止还没有结束。经过研一的基础课学习,再看看师兄们的恋爱遭遇,我找女朋友的愿望已经没那么强烈了。寒假前的课题组聚会,导师把他媳妇儿也带来了。吃着吃着,导师又问我的个人问题。这回轮到我淡淡地说:“目前还是单身,其实感觉也挺好的,想玩游戏玩游戏,想打球就去打球,好不快活自在!不着急,等毕业后上班再找不迟。”导师听后却显得一脸惊奇,用力地吸了口烟,吐出了一缕轻烟:“哎!这不是我们这个年纪才开始有的想法嘛,你这早点了吧?”结果,在旁边吃饭的师娘,也轻轻叹了口气:“在动物园都打不到猎,还幻想去社会上跟老猎手们抢猎物?”结果,饭桌上一阵暴笑……打游戏刚来实验室的时候,感觉挺轻松的。于是,白天看文献累了的时候,偶尔打打游戏。有一天,导师突然问我:“小H,你最近在玩什么游戏?说来我听听吧!”我心想,这位导师还蛮亲和的嘛,应该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一点儿架子也没有。遂回答:“我最近在玩《守望黎明》,是一款丧尸题材的设计游戏。在这个丧尸横行的世界,我作为指挥官,需要召集人手,建立庇护所,开设道路,寻找充足的物资,最后共同对抗丧尸。”导师兴致勃勃的听着,然后一本正经地说:“你应该把这些时间用来做科研!”我瞬间蒙了……组会吃东西每周五下午两点,实验室例行召开组会。会议室面积很大,加之我们课题组的人很多,一般的非骨干人员坐不到前面。由于我没吃午饭,所以,就躲在人群后面吃袋装小面包充饥。导师讲着讲着,突然一停,从远处指着我说:“小H,你在吃什么呢?”我当时就被吓一跳,立马慌了,声音连连发抖,战战兢兢地说吃的是小面包。这时,所有同门都不敢出气,估计心想,这家伙惨了,估计要被臭骂一顿了。老板却说:“我中午没吃饭,你分给我吃一点!”身高问题我导师个子比较矮,160cm左右吧,不细看的话,像一个娇小的高中生。有一次在办公室里,几位导师们都在。另一个组里的女博士在和她导师聊天。那位女博士在吐槽一位硕士同学,说那同学太不地道了,给自己介绍一男朋友,才刚刚一米六……突然间,本来在看文献的我导师瞬间炸了,回过头就是一声怒吼:“一米六怎么的了??!!”本来安静的办公室,瞬间“哇哈哈哈……”所有人都笑炸了。好不容易等大家缓过来,我导师又说:他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上语文课的时候,老师要求用“目测”和“实测”两个词语造句——我爸爸身高目测一米八,实测一米六!然后,办公室又一阵“哇哈哈哈……”导师让讲文章某天一大早,就收到导师用微信发来的一篇文献,并留言:“小H啊,这篇文章你好好看看,本周五组会的时候,你来讲讲吧!”我规规矩矩地回复:“好的,老师!” 然后,就去洗漱去了。十分钟后再拿出手机,突然发现导师在后面又加了一句:“那我等会去大群里问一下,有没有人想讲这篇文章,你就答应一声吧!”啊?什么套路??赶紧到大群里看看,发现在十分钟前,老板果然在实验室群里问了一句:“刚才那篇文献很有意义,谁有兴趣周五组会的时候来讲一讲?”我突然像周润发、刘德华、周星驰等众多影帝附体一般:“老师,这篇文章我来讲吧!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我做的比较多,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体会!”“好的!那就由你来讲!”估计群里所有的人都当过影帝、影后,都是按这个套路养大的,当然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一想到他们会怎么看待这出蹩脚的表演,突然有些莫名的惶恐……晚上看电影导师明令禁止在实验室看电影,或者通宵下载东西而不关电脑。有一天,我专注地搞科研,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10点多。想着是不是该放松一下了,于是,就打开了电脑选了一部电影,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谁知,就在这个时候,导师推门进来了,一眼就看到我的电脑屏幕……他什么也没说,直接关门走了。我想,这下可惨了……怀着负罪感,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起床,想着早点到实验室,就算做做样子搞科研吧!到实验室,才发现我是当天第一个到的,然后开机、泡茶,准备看文献。这时,导师又推门进来了,看了我一眼,语气中带着叹息的意味说到:“真是辛苦啊……”周五例行组会的时候,导师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个别同学就是不按规矩来,不但看电影,而且还是通宵看电影……”抽烟导师:小H,你是不是抽烟?我: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在实验室抽烟了!导师:我戒烟了!我:噢,老师,我也会努力戒烟的,向您学习!导师:屁话,不抽烟怎么写毕业论文?!我还剩一条软中华,你拿去抽吧,毕业论文好好写,争取优秀!对了,你师娘刚从美国回来,带了一大箱复合维生素,我也吃不了,你拿去吃吧,毕竟抽烟对身体不好。我:好的,老师,我全听您的!修改论文某天早上,我还迷迷糊糊中,就收到导师的微信:“小H,你以后码论文,能不能仔细点,外加谦虚一点,行吗?”我还在睡意中的神经,立马紧张起来,回复道:“老师,我哪里又犯错了,请您批评指正!”导师回复:“你自己看看,把“本文研究发现”打成“本王研究发现”了!”拖延症我和我导师都有很严重的拖延症。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前的一周,导师让我把开题报告发给他。但是我一直懒得写,开题前一天才写完,怕被他骂,自然也没有发给他。于是,我灵机一动,打算跟导师说我发了,然后把锅直接甩给邮箱。于是,下面这段离奇的对话产生了。我:“老师,开题报告我上周就已经发给您了啊!……”导师:“嗯,我已经看过了,写的还算不错,你安心准备答辩吧!” 我顿时懵了???这是什么情况???答辩结束以后,导师跟我说:“我最近比较忙,你的开题报告我其实没有看。之前说看过了,主要是为了鼓励你,给你增加信心!”那一刻,我觉得我跟导师之间的关系是……表面师生!买鸭子我在南京读硕博期间,导师赋予我一项重要任务:买金陵盐水鸭。每当有人来拜访导师,他基本都会打电话给我,让我买鸭子送给客人。为了找到性价比较高的鸭子,我把学校半径10公里之内的鸭店全都找遍了。比较来比较去,最后才发现,还是成贤街与珠江路交叉口的那家桂花鸭店最实惠,因此,把它作为实验室官方指定店。这导致同门师弟师妹们,一度笑话我为“找鸭专业户”。后来博士毕业,有一次回南京看导师,他把几个同门叫来一起吃饭。刚吃完饭,他立即拎出了两只盐水鸭叫我带上,我瞬间视线模糊。不知“找鸭专业户”的重任,又落在了哪位师弟的肩上。
不管是哪一年考研的学生,在考研复习中一定会谈到关于硕士研究生的诸多问题和事情,因为他们即将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而在很多考研学生中谈到的问题中,一定会有硕士导师项目和课题这件事情,因为几乎所有的考研学生都认为在读研期间一定要加入导师的课题组或项目组,似乎这样才会更加的完美。于是,带着这样的想法进入了研究生生活,但是这其中势必会有很多的学生发现,自己当初所想象的那些事情并没有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其中便包括自己打的硕士导师并没有项目,也没有课题,那么这时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项目的事情不是你所着急的,你需要做的是打好基础。想加入导师的课题组,或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硕士导师带上你就可以,简单的说就是写上你的名字,这便意味着你加入课题组了,但是想在课题组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以及发挥更多的作用,需要你做足够的前期工作。一般来说,硕士导师带自己的学生进入课题组,给学生分配的工作是数据收集和整理,这是最为基础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对于很多硕士研究生来说依然是一件很难顺利完成的事情,或者说根本做不到。所以,在硕士导师没有项目时,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你需要做的是将最为基础的学术信息搞清楚了,一些研究方法、数据整理实操、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等,这些都是你所具备的,因为有的硕士研究生虽然进入课题组了,但是连最基本的哪些期刊是核心、哪些是SCI都不清楚。而我就是在研二的时候才加入到导师的课题组,研一的时候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将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以及最新动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了几百篇核心期刊的论文,熟悉了我所研究领域的所有核心期刊和C刊,因此在课题组中我并不是可有可无,也有自己的作用,绝对不仅仅只是“挂名”。其次,导师想申请项目很简单,你研究生毕业前一定会加入导师的项目中。很多的研究生都认为,甚至一些家长也这样认为,只有导师手上有项目才是最为厉害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找导师时一定要选择有项目的导师,当然这毋庸置疑肯定是对的,但是忽略了很多没有项目的导师并不是难以申请,只是不想申请罢了。或许当你刚入学时,导师的项目或者是课题刚刚结题,因此硕士导师不可能立马会有新的课题或者是项目出现,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且对于研一的学生更多的硕士导师还是希望其能够做好最为基础的工作,而不是迅速的参加到课题组的工作中。同时,硕士导师申请项目或者是课题时,国家级的或许会非常的难,但是申请省级的、市级的课题那都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导师申请那么一般都会顺利的拿到手的,只是现在很多的导师都希望做一些好的课题,档次比较高的课题,所以不要担心自己导师是否有项目这个问题。最后,不要想着换硕士导师,这是最不理智的做法。如果你因为硕士导师没有项目,便急匆匆的向院里面的领导申请换硕士导师,结果一定是失败,一定是不会顺利的换硕士导师的。因为只有当你的硕士导师有极大的教学事故或者是其他方面时,才会有换硕士导师的可能,或者说是硕士导师因为身体原因才能够将你交给其他硕士导师,因此换导师这种想法一定不能有。所以,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研究生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参加导师的项目或课题。总之,硕士导师没有项目这并不影响你的正常学习,也不影响你的科研,同时硕士导师在你读研期间一定会有项目,而且你一定是项目的一员,所以还是先尽快的完善自己吧!
高校研究生导师工资,因为高校收入是和职称挂钩的,至于硕士生导师,讲师可以是硕导,教授也有可能只是硕导.另外我看有人说高校老师收入主要靠项目,那是因为你自己所在的团队是这样,我在的学院算是某211里面的强势学院了,之前统计过,没有项目的老师比有项目的老师要多.所以,我按照副教授的标准来回答,副教授工资一般5-6k.当然每个学校制度不一样,比如年薪制的要多点,可是年薪制一般年终又不给力.其他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会算年终奖里面,比如带学生,比如发论文.所以这样算下来一年加之前就是10万左右,如果还要再上一层楼,就需要接项目了.大家对高校老师的影响很多是接项目,挣大钱,但是大家没细算过账.一个实验室如果要接项目,你总要有几个学生吧,那学生就要发工资吧,一级三四个学生,三级十多个学生,一个月一人八百,一年就十多万没了,再加上很多项目你不可能一分钱材料不买吧,那一年要挣20万+,估计有一半需要从自己找的项目里面出,也就是说你需要在外面拉三十万的项目.也许有人又会说,我导师如何牛b,我导师会克扣我劳务费,但是不要忘了,我说的是大多数老师,而且是副教授,而且是没有团队的情况下.国家自然基金算下来一年就二十来万,横项的要找三十万估计不太容易吧,还有如果你克扣工资,招不到学生咋办,招不到好学生咋办,项目自己干?如果挂靠在大团队就没有上述问题,但是你多了一个上线,刚才的算法失效.学校一年给你10万+,要想团队给你十万+,你需要给大老板创造多少收益?几十万?那么是几百万的项目?我刚才算研究生一年给一万补助,要给导师做几十万的项目大家可能都觉得给的太多了,如果你的大老板压榨你,估计就是这么一个算法.而且在大项目组里面,你要带大老板的学生,发论文有大老板的一份,要帮大老板去论文答辩,这些钱你是不敢找大老板要的.而且如果头上挂着几百万的项目,那发论文什么的就比较难,晋升也就比较难.当然,我也见过一年挣几十万,几百万的副教授,在外面开公司,很挣钱,但是现在据我所知,项目很不好接,因为很多好赚钱的坑别人已经入了,再入就很难,而且现在的企业拿钱出来,都是恨不能一块钱当两块钱用的,而且,你敢埋头做项目,这辈子不打算评教授么?...
导师和研究生的平时学术交流,都会以开组会的形式来进行。因为一个导师手底下都有好几个研究生,总不能每次都单独只跟某一个研究生交流吧,这样也太浪费导师和研究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研究生组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研究生组会,需要认真对待吗?先看看俺导师以前怎么指导俺的。以前俺的导师基本上属于那种不怎么爱开组会的教授,而是哪天有什么想法,先整理一下思路,然后把他带的几个研究生都叫过来讨论一下,让各自先说一下最近的研究进展,之后就开始布置任务,有的是导师想做,但是觉得编程能力不足或者其他原因,让研究生帮忙代劳一下;有的是想法很好,就是比较难,研究生基础都达不到,但是一旦能做出来基本上都能毕业的那种。这种属于不确定性的组会,是俺比较喜欢的类型。因为平时没有规定每周都要完成多少阅读量,算是很自由了,也很开放,做什么科研,做到什么程度,都只取决于研究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一旦论文产生了,导师都会很认真的对待和批改,这一点也是让俺受益匪浅至今的宝贵财富,做人就应该仔细一点和认真一点。也见过其他导师开的组会,每周汇报一次,七八个研究生坐在一起讨论,比如说最近做了什么,没做什么的就说一下最近看了什么文献等等,反正也是糊弄一通,有的研究生平时根本没有看文献,临时拿出一篇来,随便说一说也给过了,其他人根本听不懂,这样的组会就很浪费时间了,也没必要开,因为这样的效果根本看不出研究生到底有什么进展,没有进展的研究生还要再额外浪费时间去读一些临时抱佛脚的文献,意义也不是很大。因此,研究生组会开不开,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给研究生自由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充分依照自己的兴趣来做研究生,不能再像本科毕业论文那样,从头管到尾了。
考研一年年,复试一批批,研究生一代代,导师选得好不好,决定着未来的三年里你的研究生生活质量!你还在不当回事吗?正如那句话,选择的重要性要大于努力,能够选择一位好的导师,你的未来研究生生活很好过,真的很好过!年轻的导师VS沧桑的大牛选导师,从年龄上分,一般分为年轻的导师和德高望重的大牛,怎么选?对于年轻的导师,其精力旺盛,有着大展宏图的干劲与野心,跟着这样的导师,首先你要做好吃苦三年的准备,老师会逼迫你不停的论文写写写,试验做做做,项目干干干!对于德高望重的大牛,首先老师的平台层次社交会比较高,会认识很多大牛!你会少走很多很多弯路。在文章方面,当你跟老师提起自己的想法时,导师会一眼看出你的想法和文章里的不足之处,有前人铺路,自然文章多多,论文多多!有人讲,选哪个不都一样吗,反正都不错的样子,跟年轻导师累点,长经验;跟大牛干,路轻松哦!接下来看看最容易踩到这两个坑。一、年轻导师的坑没钱!有干劲,没经验!总结下来就这些。先说第一点,选择当老师的这路人大多数为农村苦读书的孩子,一路到博士,刚毕业哪有钱哦!老师刚当上没几年,能带学生,做项目,申课题,自然大包大揽大干!学生跟着这样的老师,自然很累,而且老师很少会大方给钱,跟其他老师的学生相比,自然三年生活过的紧巴巴!若是没经验,方向对了还好,方向错了,文章写不出来,自然浪费时间,精力,没成果不说,三年时间真的就可惜了!二、学术大牛的坑有钱,没心情!说出来可能令人难以相信,很多临近退休的大牛,都竟然没心情!事实上,很多大牛在临近退休的时候都着重于出书,申请重大项目,搞大动作!至于学生,由于其名的声望,其学生众多,很多都让一个课题组里其他年轻导师去带了,那自然又是一番光景了,不过毕业的时候,由于其导师声望,找工作倒也好找。总之来说,年龄不是最重要的,而导师能够成为导师,多多少少有两把刷子,自然比学生强,而研究生的能力提升主要在兴趣和自己的努力!个人认为,选导师首重人品,人品好,自然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对学生负责任,三年研究生生活学习自然都不会差了!剩下的,都敢上研究生的你还怕啥!作者:寒冰
笔者按:网上将研究生导师群体妖魔化,对读研也有诸多误解。其实,读研并非你用学费去交换一张文凭。导师自始至终,都有巨大的责任和压力。本文(作者为本人——马臻)反映了研究生导师的心声(焦虑),并向研究生们呼吁——认真读研、顺利毕业;要么不做,要做就好好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焦虑研究生三心二意我最怕遇到这样的研究生:刚进校时习惯于像本科生那样上课,参加社团活动;开展科研之后经常请假,晚上和周末不来实验室;不会做实验,不会写论文,两手一摊把皮球踢给导师;一旦发表“够毕业”的期刊论文,就提出外出实习,不及时写毕业论文……要知道,如今严峻的现实是:研究生9月进校,第一学年要上课,第三学年要找工作,4月初就要交毕业论文。在两年半时间内既要上课又要做实验,还要发出符合毕业要求的SCI论文,写出毕业论文,并找到好工作,时间是非常紧张的。近几年,我们系每年都有很多研究生毕不了业或者拿不到学位证。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能不焦虑吗?也许有人会说:“学生毕不了业是学生的事情,不需要导师负责。他们吃到苦头,自然会长记性。”但其实,带研究生并不像带本科教学实验,学生过来做实验,老师就挣到了“工分”,无论学生做得怎样,老师都不用负责的。至少我作为一名导师,有巨大的责任感,希望研究生能有正常的学业进展。我不希望他们平时不努力,到毕业前夕两手一摊或者威胁跳楼,也不希望他们毕业时因为没有发出SCI论文而没有学位证,导致找到的工作也“黄”了。另一方面,由于招生名额紧张、课题组人手有限,我希望招的研究生有用,而不是去做和课题组整体任务(科研)无关的事情。招了一个学生过来,他一会儿提出外出实习,一会儿说要复习雅思,科研进展也不理想,我能高兴吗?就好比你在银行工作,你对经理说想出国深造,想利用上班时间复习托福、GRE,经理会答应吗?焦虑拿不到科研项目我不喜欢研究生干和学业无关的事,还在于导师有巨大的生存压力。研究生不会带着科研经费进课题组,用自己的钱做科研。学校也不会给导师提供配套经费。相反,导师需要给研究生提供做科研所需的场地、仪器、试剂、耗材、测试费,还要给研究生发科研补助(哪怕研一学生还在上课、研三学生忙于找工作),向学校交博士生培养费,甚至给研究生发论文奖励。那么,这些钱从哪里来呢?刚进校的教师有启动经费,但启动经费有限,往往很快就花完了。为了让课题组正常运转下去,老师就得不停地申请科研项目。即便是老教师也得申请,否则就只能教课、做行政工作,没钱做实验了。申请科研项目很辛苦,竞争也非常激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命中率只有20%~25%。为此,我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在寒假里每天七八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绞尽脑汁构思项目申请书,写得“简直快吐了”。但问题是,项目评审人不但要看项目申请书写得好不好,还要看这个课题组有没有好的资质和成果记录。因此,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也为了让学生能顺利毕业),我需要带领研究生不断地做实验、出结果、发论文。即使申请到了某个科研项目,也不能停歇,因为项目需要成功地结题,老师也需要新的科研成果来申请下一个项目。前几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只有15%能用来给学生发科研补助,即一个资助额度80万元的项目,只有12万元能发给研究生,这只能维持课题组6名研究生一年半的“生计”。捉襟见肘时,我甚至瞒着妻子,拿出部分工资和年终奖发给学生。有时,我还得不畏旅途劳顿,外出参加评审、作讲座,把挣来的钱发给学生。老师的生存压力还在于,系里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把计算出来的“工分”和排名告知每一位老师。无形中,老师在系里的“地位”和拿到多少科研经费、发表多少论文密切相关。在我们系里,有些老师把学生管得服服帖帖,研究生努力做实验,论文源源不断出来,项目经费根本不愁。面对这样的生存压力和同事之间的比较,我再看到自己的学生把做科研当儿戏,你说我急不急?焦虑自己事情多、时间紧不明真相的人总以为老师每星期上两三门课很轻松。但其实,老师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往往早上一打开电脑,就收到好几个电子邮件——学术期刊编辑邀请审稿,系领导催着整理文书,学生发过来论文稿,系办工作人员让填写各种表格……还要上课、备课、指导研究生、申请科研项目、写论文、参加各种会议、做各种杂事……就以一个典型的工作日为例,2016年2月26日,我从早到晚依次做了几件事:1)审一篇《催化学报》稿;2)改小林的硕士论文;3)与小王讨论;4)修改一篇《科技导报》稿件;5)改小崔的硕士论文;6)审另外一篇《催化学报》稿;7)备课。干每一件事,都必须开足马力,才不会耽误下一项内容。很多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干完活,人已经精疲力竭。要上好一门课,也没有那么简单。特别是刚开始上一门课,需要看十多本通用教材和参考书,设计全套课件(PPT),汇编辅助学习资料,还得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备课的时间往往几倍于上课的时间。最忙的时候,我一个学期上三门课,中午下了课,在办公室啃个馒头就继续备课。工作已经够忙的了,家庭、生活上的事情就更使人焦虑了。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在接送小孩、上下班上。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我经常是下午把小孩送回家,又开车去学校赶工。周末,我把小孩送进英语班、跳舞班之后,就坐在培训机构的门口读书看报。许多周末,我开车送妻女去岳母家,再开车回办公室加班,直到她们吃过晚饭再去接她们回家。我只是个凡人,生活中已自顾不暇。如果学生平时不努力,该交实验报告却不及时交给我,该写论文却不写,到递交毕业论文的截止日期前几天突然塞过来一篇不堪卒读的毕业论文,我能不抓狂吗?我只希望学生能认真读研、顺利毕业“我不是‘周扒皮’。我既不强求你留下来跟我读博士,也不指望靠你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读研究生就要像读研究生的样子!”在一次研究生新生和导师见面会上,我发出一声呐喊。这些话既隐晦地透露出我的焦虑,又宣示了理念——我就是希望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按部就班、心无旁骛地完成课程学习、文献调研、做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简而言之,就是“认真读研,顺利毕业”。为此,我做了“恶人”。有学生提出每星期抽3~4天外出实习,我断然拒绝。有个两年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想在进校后的第一年复习托福、GRE,我也不答应,我让她先把课上好,把实验做好。我还要求研究生未雨绸缪,在毕业前一年半就开始写毕业论文。对此,他们一度很不理解,觉得我太严格了。但其实,我这么要求学生,是在内外局势都压力山大的情况下做出的“最优解”。确保他们能顺利毕业之后,我才准许他们在研二升研三的暑假参加实习,读研三时一边完成学业,一边找工作、见习。而他们的一些同学在交毕业论文前夕挑灯夜战,有些人还因为发不出论文、论文盲审没有通过而毕不了业。2011年至今,我独立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7名,和别的老师联合指导博士生2名。我指导的研究生共13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想进高校的,博士毕业后直接进了上海高校当讲师。想出国的,在我的力荐下去了世界前十几名的大学。想去企业的,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大型上市集团公司和家喻户晓的外资企业。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有了一种宽慰感。但很快,新一轮的焦虑和奋斗又开始了……本文来源科学网博客,作者马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