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爱在线

研究生导师既要授学问也要教做人

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意义重大。应该说,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取决于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但导师无疑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导师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导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该履行好角色的双重内涵,兼顾好学业指导与做人引导,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和未来的国之栋梁。导师群体作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力量,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任。要取得好的培养效果,使学生健康成长,导师的角色履行至关重要。导师主要职责在于“导”,其具体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要在学业上给予高水平的指导,使研究生能够在学习中开阔视野,迅速了解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另一方面,要兼顾立德树人的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拥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从而成为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素质人才。《礼记》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应该说,研究生的学业重要,人生观培养更重要,因此,在研究生培养中要做到专业与思政相结合。导师不仅要做学生学业的领路人,而且要做学生成长的知心人,一名尽职尽责的好导师不仅会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受益匪浅,而且在未来若干年可能都会对学生的人生与事业产生长远影响。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但丁也说:“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不能填补道德的缺陷。”这些名言都精准地阐释了一个人才与德之间的关系,在人的成才方面,德育为先,没有过硬的道德品质作为基础和底蕴,人的才能也难以正向发挥作用,正所谓“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所以,立德树人永远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研究生教育70余年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1949年最初的研究生在学人数620余人,到2020年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人,培养目标也从最初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目前的培养德才兼备并以德为先的高层次人才。面对新时代的新使命、新课题,要完成好研究生培养的当代任务,必须建设过硬的导师队伍。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进步是导师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相关调查显示,学生反映在自身成长成才过程中,导师因素的影响最大。因此,导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投入教书育人事业中。对于新时代所赋予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绝大多数导师都认真勤勉地对待,兢兢业业地履责,践行立德树人的初心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当然,导师在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需要在评估考核中健全配套的改革措施,以便导师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人才培养上。近年来,相关部门发文要求在职称评定和科研评价方面“破五唯”,这些政策有利于高校教师减轻负担、全心投入人才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成长成才,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关心,更需要学校和老师投入精力和心血。研究生导师只有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内涵,才能培养出有大视野、大格局,能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学生,只有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要求,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导师。(作者:于文秀,系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父子情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首先,研究生导师通常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培养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一些,会从个人科研能力、课题级别、行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研究生通常在研二开始进驻导师的课题组,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方向来开展具体的科研任务。导师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其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以及个人意愿来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围绕相关方向给出具体的科研路线,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二是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通常要结合目前最新的领域研究成果;其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导师通常会承担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的科研课题往往有相应的成果验收和落地要求,所以不少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会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研发,课题级别越高则科研任务的压力也会越大,参与的人数往往也会比较多。如果研究生读研期间能够参与到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那么会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会为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读研期间应该尽量选择级别更高的课题项目,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也会比较多。有的同学在读研时会选择小型的科研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会相对比较轻松,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与大型课题会有一些区别。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北京梦

一个硕士生导师到底可以带多少学生?

一个硕士生导师能带多少研究生:(1)原则上不超过2个,但是始终有不讲原则的。我们学校通常要求每个导师招生人数不超过2个,如果当年承担有重大项目的导师,可以申请多带1个,也就是最多不超过3个。然而,总是有破坏规矩的人,那就是一群叫做“领导”的生物,他们可以跨专业、夸学院、无视一般规矩肆意妄为地多招生,有的老师一年可以找七八个学生。(2)对于有项目、有经费的老师,招生数量是多多益善,无奈僧多粥少。我们课题组4个老师,3个导师,原则上每年可以招6人,也就是在读人数最多可达到18人,实际上我们现在在读人数只有10人。原因在于学科导师多,每年的招生人数有限,僧多粥少。前几天课题组会时,组内老师还在抱怨,学生太少了,很多事情都没法开展。(3)研究生导师招生人数与学科和导师个人也有关系。通常工科的老师喜欢多招生,因为他们通常承担大量来自企业的横向课题,需要大量学生跑现场、做实验,导师当“老板”的大多数是工科学科的导师。有的导师招生喜欢“精益求精”、“宁缺毋滥”,这样的老师每年通常只招一个学生,没有遇到合适的,甚至一个学生也不招。(4)很多学校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老师才能招生。研究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学校会给他们提供少量的生活补贴,更多的补贴还是来源于导师的课题经费。因此,许多学校就明确规定,有课题、有经费的导师才有招生资格。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联系删除!

金沙镇

为什么导师要招研究生?招一个研究生导师每年能挣多少钱?

导师为什么要招研究生?导师招一个研究生每年可以获得多少钱?我相信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比较好奇,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因为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说导师招一个研究生可以获得1万或者2万这种明确经济奖励。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导师申请项目,学生靠申请项目得到的钱来做实验发表论文,达到毕业标准,然后做出来的成果再用申请项目。 不同导师招研究生的目的不一样,有些导师招收研究生是因为有很多实验要做,自己一个人又忙不过来,所以说需要招几个研究生帮忙。再拔高一点,学术需要传承,导师也需要找接班人,就像一些武侠小说一样,再功夫绝顶的高手也有老去的那一天,如果找不到接班人,找不到徒弟那武功就失传了。所以导师招收研究生也是为了维持学术的传承,维持学院学校的发展。当然也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导师不想招收研究生,但是学校强行要求必须招收研究生。大学教授也是老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既然坐到了大学教师的位置上那么培养研究生也算是工作要求,就算你不情愿也要这么做。尤其像大学这种机构,如果所有的导师都不愿意带研究生,那么学生就会越来越少,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一个学生只剩下老师,那这种大学就办不下去,这就成了单纯意义上的研究所。但是就算是研究所如果高校长时间不培养下一代学生,以后就没有后续人员的补充,也会出现学术上的断层。 所以导师招收一个研究生能挣多少钱这个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运气好的话学生能做出成果,然后就能申请到更多的项目,就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补充来进行下一项研究,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导师申请不到项目基金,这种情况别说赚钱了,赔钱都是有正常的,最简单的一点导师每个月要给研究生发助研费,这就是一笔真金白银的付出。很长时间申请不到项目就没有资金的补充,这就会导致学生做实验困难,进而影响到毕业。对于老师也是一样的,没有钱做不了实验发不了论文,以后学校考核的时候会出问题,对于资历老一点的教授来说影响相对小一点,但是对于年轻教师来说的直接就辞退了,这也就是所谓的“非升即走”。表面上光鲜亮的的大学教师也并非大家想的那么轻松!

姐妹俩

为何研究生导师更愿录取应届考研的学生?导师选人的套路你懂吗?

当下考研竞争太大,考研人数逐年增多,能够一战成功自然很好,但想要考取自己理想院校确实不易。每年都有一些二战、三战的往届考生,只为了考取名校而刻苦努力。不少考生担忧,好不容易考进复试,研究生导师会不会只录取应届生,而不考虑二战的考生呢?为何很多研究生导师不愿要二战的考生?往届生如何才能逆袭读研?二战考生有这种担忧,确实在情理之中。不可否认的是,在同等情况下,进入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导师更愿意录取那些应届生。因为导师在录取研究生的时候,不仅要看考生的真实水平,还要综合考虑考生备考的情况以及出身。在考研复试中,就算考生的考研分数相同,复试表现得差不多,二战的考生也处在劣势。小水曾遇见一位二战的考生,她报考的是一所211大学,两次考研失败的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位考生报考的是福州大学,一战的时候虽然低分过了专业复试线,但是复试的时候表现很差劲,所以被刷是在情理之中了。经历过第一次的失败,她计划再考一次,还是坚持考的福州大学,毕竟有了经验,考上的概率更大一些。本来这么想的没错,她在家里备考一年,第二年以高分进入了复试,但专业排名并不很高。因为考研竞争的增加,专业复试线比去年增加了近20分,所以她多考的那些分并不能让她在复试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是很悬。她报考的是电路系统专业,该专业拟录取7个人,她排名第五,进入复试的有12人。按照这个成绩,只要她复试表现得不出差错,应该不会被刷。但最后录取的7人中没有她,这让她很是失望。和那些复试被刷的人聊天才发现,这些被录取的人当中有两个就是本校的考生,所以被刷的概率很低,算是逆袭读研,复试占了很大优势。而其余的五个人都是应届生,包括她在内的三个二战考生都没有被录取。由于第一次进入复试,其中一位导师对她印象很是深刻,第二次见到她进入复试,问了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可惜她却答不上来。而反观那些应届生却比她表现得要好很多,甚至其中还有一些人在本科阶段就和老师一起做过课题。本来二战有的优势,但是在相对优秀的应届生面前,导师自然偏向后者。导师本就对那些二战考生有了一些高要求,如果再考一次,成绩没有大幅度提升,专业课的掌握没有深入,导师一般不愿考虑。若是像电路系统这样实践性强的理工类专业,她有一份在企业里就业的经历的话,导师兴许还会高看她一眼。而她后来这一年只为了考研而考研,没有了解该专业的研究现状,也没有深入阅读一些专著,所以自然表现的就比那些应届生差了很多。因此,往届生考研,想被导师看重,优先录取的话,一定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才能逆袭读研!初试排名在第一名或第二名,被录取概率大对于一些985大学来说,统招的名额本就很少,大部分只有三两个,那么往届考生想考研成功,分数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排名要靠前,最好是第一名或者是第二名。初试排名很高,就算复试稍有不好,也不至于被刷。另一方面,由于是二战,考生的专业课成绩大幅度提升,也在向导师说明自己这一年没有偷懒,确实是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样的话导师还会高看你一眼!了解专业前沿动态,涉猎和专业相关的专著考生在准备初试的同时,更要在复试上多下功夫。既然参加过研究生复试,就该吸取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先准备好考研复试应该准备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了解该专业的前沿动态,涉猎和专业相关的专著,最好是有余力看看导师们的论文,这样复试的时候也就可以从容应对了!所以,二战考生再次考研,一定要多加注意,要让导师觉得你确实进步了,导师对你印象好,才会愿意录取你。当然,要是有实力的考生,就算是三战,导师也会抢着要你的!有人觉得,导师之所以喜欢应届生考研,是因为他们还是一面白纸,不像往届生难培养,再加上刚本科毕业,基础又好,不像往届生忘接了很多专业技能。对此,你认同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为何三本大学生考研成功的很少?考研复试时会被歧视是真的吗?考研两次都败在研究生复试环节,三战要换学校吗?会直接被刷吗?

曾琦

研究生和导师到底是什么关系,怎么才能愉快和导师相处?

每一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也是陪伴自己研究生生活最重要的人,从自己选导师的那一刻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就注定和导师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毕业,请假要找导师、开题要找导师、申请项目要找导师签字、出去实习要向导师申请、奖学金申请要找导师、毕业要找导师签字----所以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和导师和谐相处呢?首先要对研究生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本科阶段“视分如命”的传统一定要摒弃,“考试,60分及格,科研,90分及格。”研究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虽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也包括了课程、学分、考试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是论文。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知识很多,但是我们会的也可以忽略不计,不只是我们,就连最厉害的专家掌握的知识也很有限,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 ,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算自己不具备,导师也会默认我们具备的。我们要知道研究生是要自己攻读的,这是自己的事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再上心,甚至把自己的研究项目给你,你不努力,看不懂,最后导师也是没有办法的,每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智力都是不错的,再好好努力,一定不会差的。研究生阶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课题不同,方向不同,不能互相比,可能你考试很厉害,但是别人可能在专业能力上更强,有问题一定要问,大家讨论更容易解决难题,千万别不好意思;研究生期间不像本科阶段有那么多考试和证书考试,能用这些来衡量自己的进步和得失,科研本身就是枯燥的,可能研究了很久最后也没有结果的,这就需要一个好心态了,不要恐惧和抵制。研究生时我们的又一次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几年我们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经营!

离内刑者

研究生应该如何与导师相处?

如果毕业论文不能通过,意味着你拿不到学位证而无法正常毕业,但对于你的导师来说,这可能并没有什么。因为最终对你论文负责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的导师。指望导师帮你确定课题,帮你设计实验方案,和你一起做实验,试图让导师一勺一勺的喂你,劝你趁早放弃!人们做导师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无非有以下几种,一.学校硬性要求,就像必须给学生上课一样,带研究生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二.热爱学术,受责任感驱使,需要找学术传承人;三.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研究生就是免费劳动人,利用学生发展自己。但不管导师动机如何,从为研究生的那一刻起,你就与导师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既包括私人方面,也包括学术方面。如何与导师相处取决于你碰上了一位什么类型的导师。完全放养型:除非你亲自去请教,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帮你的,能否得到指导,完全取决于你主不主动。老板型:平时会给你指导,但更像是下达任务,你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如果研究出什么成果,导师会心安理得的拿来发表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流水线型:批量生产研究生,对待学生严厉,严格,会教你一些研究中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但不会和你谈与课题无关的任何话题,平时高高在上,学生的感觉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家长型:对你的生活了如指掌,包括私人生活,甚至会过度干预你的生活,过度的工作狂有时半夜里给你打电话。指导上非常热心,但往往会让你很不自在。不管你遇见什么类型的导师,都应该明白没有完美的导师。抱怨你的导师不够完美,于事无补。作为学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位学生!在与导师相处时最重的一点就是信任你的导师,相信他有能力指导你的毕业论文,比较常见的就是不听取导师的意见,另搞一套。但是同样应该认识到导师不是神,如果你问一个问题,导师不能解答,不要抱怨导师没有能力,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导师解答所有的问题。如果导师没能达到你的期望,或者关心不够,学会原谅。

未发

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什么身份?联系导师重要吗?为什么重要?

放在最前面的话:把研究生当成一份有期限的工作,一万步后的最坏情况就是离职,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下的评论:“哪个说的考研要先联系导师的啊”说实话,把我都弄得无语了研究生期间,导师是什么身份?研究生阶段就像是导师为权力中心(领导、老板),师兄师姐们作为你的牵引者(上司),“我”从一个科研小白,实验室的零经验者,跟着师兄师姐们学习仪器的操作,协作他们项目的进行,一边学习处理数据,一边学习仪器的使用(机缘来的时候,可能由项目获得新灵感,开展另外的横向课题),导师作为你的引路人,指导大方向的问题,而导师中标的项目多,课题组忙,是学习的好机会,但同时也是压力的来源,最后“我”通过做过无数个实验,学习n多个软件才可以处理的实验数据,温柔对待实验仪器,在实验室里渡过漫长的时光,经过无数个日与夜的奋斗,终于可以参与毕业答辩,接受行业大佬的头脑风暴洗礼,手持双证毕业,然后回归社会。导师 ——“我”的指路人基本来说,很少导师亲自带学生学技能,都是由实验室师兄师姐们一代一代传下来,老人带新人;因为,导师们都是很忙的,他们可能有实验项目在身,而项目都是由时间期限的;有行政职责在身,有开不完的会议,例如学院院长,研究生学院院长等;有参与本科或者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忙着评职称;构思下一个项目标书;所以一般下,导师负责大方向的指导,疑惑的提问,讨论,具体实施、解决方案还是靠自己;除非你是老师的第一位学生,则可能导师与你共同进退。考研前,非考回本校的学生,没有很大的必要联系导师若是想考研回本校的学生,最好提前跟导师表达一下意愿,运气好的话,本科期间内你就可以提前感受一下课题组内的氛围,提前感受研究生生活了;实力足够下,初试成绩过院校的专业线,联系导师,恭喜你,除去不可抗力因素,90%你就是那一年的研究生新生了。其次,你要知道,大多数院校的都是导师学生双选的1.学生表达意愿2.导师分析,考虑3.双方联系,提前沟通你对这个老师有意愿,提前邮件联系,老师觉得你能力可以,继而达到双向联系。文章里描述的联系导师,都是基于要做实验的理工科类学生,虽然人文社科类的导师没有像理工科的一样,带着学生在在实验室搞科研,但任何专业科目在自己的领域内也会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比赛项目等等,而且我认识的文科类研究生还没听说过她们从来没联系过导师。即使这两年研究生扩招,研究生还是小班教育,一个实验室总人数在8~12人不等。(注意啦,不是指大牛导师的那些20多人的大课题组,况且大课题组内还有小导师呢!)以我们导师而言,每年最多招生3个(是导师亲自带的,不是挂名的)我们的实验室里,研一研二研三的学生加起来最多也是9人。所以,说了这么多,联不联系导师,还是自己决定吧!我只是单纯分享自己的经验。

菊花香

读研期间和导师处理好关系,你只需做好这四件事!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每日更新!”在广大的研究生同学读研期间,很重要的人就是自己的导师,导师关系着毕业,关系着研究生期间是不是轻松愉悦,和导师的关系太重要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有什么样的摩擦,这些在所难免,毕竟人和人是不同的,但是当出现了这些事,我们要怎么做呢?1、不能放松学习,要经常联系导师导师都是很忙的,每天要上课,要做自己的项目,要出去讲课,还有自己的家庭一堆的琐事,导师这么忙是不会来找学生的,不会像高中那样,总是问学生的学习进度,甚至关心学生的衣食住行,研究生导师的性质也决定了他们不会主动来找学生的,因为研究生导师只是指导学生做课题。那么这种情况下更要和导师保持联系,汇报进展,这样既可以拉近和导师的关系,又可以让导师充分的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完成课题,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要及时的请教导师。2、要坦诚,赢得导师的充分信任不管双方是什么关系,信任是很重要的,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首先就要做好自己,努力的去做,然后在老师面前坦诚,明明白白的说自己课题有什么进展,哪里还有待提高,要做一个勤劳的学生,在老师面前尽量放开自己,自己首先要相信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在研究中认真完成任务,这样才能赢得导师的信任。3、尽量让导师了解自己以前我们对老师言听计从,但是在研究生期间不能这样,很多时候火花是相互谈论出来的,和导师之间要相互谈论,相互辩论,这时候导师不会不高兴,导师也会提出自己的想法,这种讨论对于毕业答辩和今后的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毕竟在毕业答辩的时候要面对好几位导师的提问,提前练习就不会感觉到手足无措。4、尊重导师,谅解导师的缺点很多同学在读研期间对导师有一些怨言,比如:导师水平不高、找不到导师、学生多老师太忙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出现了就要解决,千万不能抱怨,这样解决不了问题。其实人都有缺点,包括研究生导师,要学会谅解和换位思考,而且导师带过这么多的学生了,导师的经验肯定是很丰富的。希望大家在读研期间都能开开心心的!

判教

研究生期间导师不管我,让我自己安排,该如何是好?

近日,有同学提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研究生导师导师根本不管你,要你自己安排,这种时候你应该怎么办?第二,研究生期间,处长、助理之类的学生岗位有必要做吗?题主主要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研究生期间导师不管你,自己不知道如何是好,另外一个问题是在研究生期间,当处长、助理等职务有什么用?接下来我们一一分析。首先第一个问题,我想告诉很多正在备考或者即将复习考研的同学,其实当大家考上研究生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导师并不是对自己学生的生活和科研生涯过多的关注,往往是自己的二导甚至完全由自己来安排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对于这一点,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不适应,但是当你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其实,导师不管你的研究生生活,并不代表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学不到知识,相反,可能会让你成长很多。笔者给大家分享一个自身的经历,相信也是很多研究生都有过的经历。对于理工类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本科的时候比较依赖实验老师的安排,即使是最简单的试剂,往往都是老师配制好了,在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拿出来用即可。而且,所谓的实验方案,往往也是老师们安排好的,有着固定的流程,连最终会得到什么的样的结果,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就已经得知。但是,等到上了研究生之后,就会发现,老师根本不会关注你怎样安排实验计划,如果进行实验,导师只关注你最终得出的什么结论,是否科学合理。所以对于刚刚读研的同学来说,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应,自己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完全是懵的状态,即使最简单常用的仪器和试剂,自己也不知道如何着手。在我们整个研究生生涯中,没有被人“安排好”的时间,却是我们成长最快的时候,等到你求助无门的时候就会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我们自己去完成,不可能永远让老师为你安排好。到你研三的时候就会发现,如果自己被安排一个科研项目,自己很轻松就能够拿下。所以笔者认为,研究生期间,如果导师过多的“安排”你,对你整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反而不利,虽然和导师、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学习必不可少,但是,一定不要让老师为你安排好所有的一切,我们要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社会。再来看另外一个问题,等大家读了研究生就会发现,学校会有很多助研、助教以及助管的勤工俭学岗位,处长和助理就属于此类范畴,做这些工作有一定的好处,一方面是锻炼大家的个人能力,与学校、学院的老师们打好关系,另一方面,这些岗位往往都有一定的补贴,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各位同学的经济压力,对于一直待在学校,需要经常和老师打交道的同学们来说,可以选择。但是对于导师在校外,或者自己的课题在校外,需要一直在校外工作的同学们来说,就没有必要做这些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