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兼新疆兵团科协副主席、新疆自治区科协常委等职的博士生导师代斌,2017年3月任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今年52岁。代斌,1969年10月出生,四川渠县人,199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获取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学位、博士学位。2002年12月起,他任石河子大学化学系应用化学研究中心主任,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挂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2010年5月,代斌担任石河子大学副校长,后兼任新疆兵团科协副主席、新疆自治区科协常委等职。他的研究方向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农业化学工程,主持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8项。代斌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身兼天津大学博士生导师。2017年3月28日,石河子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兵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秦富平宣布兵团党委任免决定:代斌同志任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的石河子大学,其前身是1949年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创建的第一兵团卫生学校。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隶属农业部的原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石河子大学。目前,该校由教育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代斌在履新职时表示,自己将不辜负信任和重托,尽心尽力,团结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辱使命,为石河子大学的稳定和发展而不懈奋斗。2017年9月11日,在石河子大学举行的新生开学典礼上,代斌以“不负青春 不负自我”为题发表了讲话。他最后说:“让我们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度过一段不负自我、不负青春的大学时光!”(图片来源网络)
大家好,我是小白。最近小白收到了来自某高校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的一篇投稿文章,告诉大家考研初试结束之后需要做的五件事,内容干货且权威。准研究生,叫你呢,快来看看未来的研究生导师给你的一封信!2020年的研究生初试已于上月28号结束了。奋战了一年乃至更久的考生终于可以从起早贪黑的初试备考中解放出来,好好睡个懒觉、吃顿美食、追个剧了。只是,休息完之后还需要注意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因为初试只是考研的第一步。要知道,复试的残酷性远远大于初试,能否好好利用初试后的这个时间段,决定了最后能否在复试中胜出。1、估分确定上线可能性趁着对答题内容还有印象,参照网上给的参考答案估一下总分,然后对比往年分数线,这个时候能否上目标院校的复试线心里就有一个底了:在目标院校复试线以上,那现在就可以全力准备这个学校的复试;如果没有达到但成绩还行,能够上国家线,则可以考虑调剂。2、准备笔试和面试根据往年规律,今年2月中下旬各省份会陆续公布考生的笔试成绩。3月上旬,34所自主划线研究生招生单位将公布复试分数线;3月中下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公布全国统一分数线。因此,研究生复试一般在3-4月份。在初试和复试之间的这个时间段,是准备复试的黄金时间段。对于进了复试的考生而言,可以说复试决定成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笔试成绩靠前就一定能上,从而掉以轻心。也不要觉得自己靠后,就一定成功无望。如果你想考上,就一定要给予复试足够的重视:笔试成绩靠前的,通过复试保住排位;笔试成绩靠后的,通过复试加分从而提升排名。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有专业课笔试,面试有自我介绍和专业问答等环节。每个学校可能略有差别,但大体内容一致。为稳妥起见,考生应提前查找目标院校往年的复试通知,查找具体复试内容提前准备,比如:专业课笔试什么科目,有没有相应的参考书目,往年真题是否能够获取等。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今年一些院校还会采取网上面试的方式,如何针对网上面试进行特殊准备也是考生需要思考的问题。3、了解并联系意向导师如果觉得自己初试成绩还可以,上线的可能性很大,可以提前了解一下目标院校的导师队伍,并从中初步确定导师意向。能有熟人多方打听、了解其为人处事为学等多方面情况当然最好。这个时候联系导师有几个好处:第一,提前让导师了解你,对你有所印象。一般导师也会参加考研复试面试,这个时候有印象就是一个加分项。第二,导师对复试内容无疑更加了解,可以给你有针对性的指导,当然前提是你要主动、虚心询问。第三,好导师一般都比较吃香,你先联系就能够占得先机。4、考虑调剂院校和专业谁都想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然而现实是,我们可能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如果不想二战,调剂就是一个选择。如果能善加考虑,调剂之路未必就差,只不过我们需要思考调剂时应重点考虑什么。关于这一点,很多考生和家长未必清楚。在我看来,调剂应重点考察「学校」、「学科」和「区域位置」。当然,不只是调剂,考研院校选择也主要看这三点。1、学校:学校实力如何,决定了你研究生文凭的含金量。在今天这个社会,你的出身很重要,因为你的出身往往代表了你的能力。可能调剂一个211比较难,但偏远地区的211呢,比如石河子、新疆大学等。如果211难,老牌且实力靠前的一本有没有?2、学科:学校实力和学科实力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有学校一般,但这个学科很厉害的。在学科上,它有没有博士点?有博士点,以后万一你想考博了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即使不考博,博士点也代表了它的学科实力和水平。这个学科在全国的位置如何?如果靠前,说明学界认可度高。3、区域位置:是不是发达地区?是不是省会?城市面貌、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如何?毕竟,读研并不只是读“大学”,所处的城市也会给你滋养,未来你也可能留在这个城市。综合以上三个因素后,选择就有了范围,符合条件的也自然少了。这个时候可以多看几家,查看他们往年是否招收调剂考生,具体又有什么要求,并在分数线出来之后密切关注,及时联系,表达你的调剂意向。5、复试材料展“亮点”初试只能看到一个分数,而复试是面对面的,这个时候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准备情况就会显现在考官面前。这个时候复试能否脱颖而出,就看你是否呈现了你的“亮点”,给了考官选择你的理由。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你是考官,你会录取什么样的学生?大学出身无法改变,但你的精神面貌可以改变。读书期间的成绩也无法改变,但如果你成绩够好,当然可以在自我介绍时说一下你大学期间的GPA。你成绩平平,但实践能力强,又有特长,你也可以利用面试机会“透露”。……这些都需要你用心准备复试材料,如简历、大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各类获奖证书等,面试时可以精心准备的个人材料形式提交给考官,通过材料和你的当面陈述充分把你的亮点呈现出来。总之,要想考上,就要珍惜每一个表达自己、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 硕士导师 张老师
2020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已落下帷幕,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经2016(1)班35名毕业生中,有25名被各高校顺利录取,研究生升学率高达71.4%。尽管在艰难的考研路上布满了坎坷与荆棘,但这并没有难倒真正的进取者。这一份优异的答卷背后,与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日臻完善的学风建设,以及可亲可敬的“大家长”们息息相关。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农经2016(1)班能够呈现出这样的学霸成绩,与其独特的培养方式密不可分。作为石河子大学优势品牌专业,同时也是第一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历史底蕴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博士化率达到94.7%,师生比居经济与管理学院最高。农经系党总支书记王太祥老师表示,“由于本科生数量不多,我们有能力像培养研究生一样去培养本科生,从2013年开始,农经系开始尝试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在经管学院率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在入校后一年内进行师生互选,导师可以确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指导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的本专业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为了引导好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王太祥老师反复讲授,在大学里面要坚持四个深入的原则,即大学四年中至少与一位老师深入交流、至少深入一个社团、至少深入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至少深入参加一次科研活动。在老师们的鼓励之下,班级成员积极申请、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这一比例始终在经济与管理学院保持前列。老师们也会经常带领学生参与自身的课题调查研究,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抽象走向了感性、理性。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在工作能力上、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亦有不少学生在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这样独特的培养方式,不仅为农经系的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也让他们在大学期间不再迷茫,对自身的未来发展也有了更合理的规划。日臻完善的学风建设“是力量,是动力,更是希望!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取得好成绩!农经系2020届毕业生为低年级的学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经济与管理学院学办负责人马纳提和团委书记李梦瑶这样评价农经2016(1)班的考研成绩。除了“导师制”、“四个深入”,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也比较完善。根据大学四年不同时期的特点,分年级分群体开展学风引领行动,逐步形成了“以专业实践为核心、导师参与为依托、学科竞赛为辅助”的多种模式学风建设创新机制。大一推行“树苗筑基”计划,紧抓学风建设,学院每晚组织学生上晚自习,组建“高数”、“英语”小老师辅导团体,针对基础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开展一对多帮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高数通过率和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大二推行“菁英培育”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相应学习计划,帮助大学生尽早树立学业规划意识,积极做好对个人发展的选择和探索;大三推行党员及团学干部“头雁引领”计划,以学生党员先锋队和各系党支部为引领,党建带动团建,党、团、学学生干部进行“微党课”、召开“学生干部大会”,建立“共青团工作坊”,充分给学生干部提供思想学习、锻炼能力的平台,发挥学生骨干“头雁”效应,利用朋辈教育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大四则推行“雏鹰学习”计划,让有考研意向的同学提前加入研究生的调研或参与研究生课堂,培养学生学术调研能力不断探索的学风建设新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良苦用心的“大家长”师生比例高,使得农经系能够将管理能力和亲和力比较强的年轻老师配置在班主任岗位上。农经20161班的班主任马卫刚老师是一位用心的“大家长”,对同学们的关心无微不至。针对容易挂科的科目,马老师采取全员远离手机、集中晚自习的方式提高通过率,大一时,每天晚上的晚自习教室里,都有他的身影,就这样亲身陪伴了足足一个学期。大一下学期开始,全班严于律己,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获得“零挂科”的优异成绩,班级的班风、学风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也只是他日常管理班级的一个缩影。他关心关爱家庭困难学生,周末宿舍轮流去他家里吃饭;学生生病了,他会买好吃的去看望同学,送去关怀;学生宿舍发生矛盾,他会第一个前往,进行调解和开导,并且安抚大家的情绪;假期期间,针对成绩下降较大的同学,他会打电话到家长那,了解情况,并且和家长一起督促学生学习。他温柔、严厉、活泼、热情、唠叨……在农经20161班的学生眼里,马老师是多面的,是哥哥,是老师,是人生导师,更是亲人。“他是一个十分负责的老师,事无巨细,了解我们班上每位同学的特点,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简直就是我们操心的‘老父亲’,遇到这么好的班主任是我们的幸运。”学生王千慧这样评价他。考研是一场硬仗,而马老师以实际行动不断鼓舞大家。从大二的暑假开始,马老师就和班上35名同学挨个沟通职业生涯规划,他提前做足功课,了解各类大学和不同专业,并且结合考研意向学生的不同兴趣、性格、未来发展等多方面,帮助每位考研学生选择报考的专业和院校,以至于学生一提起到他,都叫他“填报志愿专家”。从选择专业到安排复习计划,从设定复试时间表到冲刺阶段的加油鼓劲,考研路上,都少不了这位操心“大家长”的陪伴。大三下学期暑假,正是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同学们都斗志昂扬,李文超因大学三年期间都忙于社团,再加上跨专业报考,复习期间出现了焦虑情绪,总是在放弃与坚持中徘徊,马老师得知后,假期期间经常打电话、语音和她聊天,帮她分析专业情况、安排复习进度、为她树立信心。复试阶段,这位“大家长”更是忙前忙后,模拟复试环节,提供精准建议,为助力实现学生人生的目标,帮助同学们成长,马老师从不懈怠。从不孤单的考研征程“大学四年里,我很幸运能遇到我的舍友和同学们。”羊雪芹欣慰地说到。回想起考研期间,宿舍长用心整理宿舍环境,舍友之间相互加油打气,研究生考试前一天晚上,他们忙前忙后地照顾生病的自己......她觉得118宿舍像一个家,温馨又温暖。学习委员魏振琪不仅经常辅导班上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还在每次考试前,组织学习小组为同学们讲解例题。班里如果有考同一所学校的学生,他们会自动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分享资料。就如班长王兴启所说,“我们不是在和本专业的竞争,而是和全国的大学生比,如果我们互相分享手中的资源,那么就会得到两份不同的资源,这样才能实现共赢。在这种积极奋进的学习氛围里,即使有同学有了偷懒的念头,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而作罢。”据悉,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了提高研究生升学率,在宿舍里为同学们贴心设置了考研自习室。农经系党总支、学生会也会坚持每年定期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和考研工作总结会,从备考、报考、笔试、调剂、复试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指导和帮助。星光不负赶路人,考研路上,奋斗的人从不孤独!来源:石河子大学文字:富雪艳 高 倩 费文娜 叶煜瞳图片:徐黎明 费文娜 叶煜瞳 编辑:杨 帆 编审:赵 欣 周小斌
墙上一组老照片已经泛黄,70年峥嵘岁月如在眼前。“70年前,王震将军在行军途中向一野一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提出,要尽快建一所卫生学校。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潘部长。”石河子大学校史馆馆长张素虹指着照片告诉记者,1949年9月25日,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卫生学校在兰州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继之随军西进新疆,发展成为石河子医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四所高校——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石河子大学。70年来,石河子大学在戈壁上坚守,“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为建设新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兵团精神 传承育人4月3日下午,记者在校园里碰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退休教授曹连莆和他的维吾尔族弟子艾尼瓦尔江·哈德尔时,他们刚在一家餐馆吃完饭。“今天是曹老师八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请曹老师和师母吃了馓子、抓饭。”年过半百的艾尼瓦尔江,是石河子大学首位评上教授职称的维吾尔族教师。他与曹连莆情如父子的师徒情谊要追溯到30多年前。艾尼瓦尔江上大学不久,父母不幸相继离世。在学校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走出悲痛的阴影,1988年大学毕业留校,被分到曹连莆负责的作物育种教研室。“曹老师和师母对我格外疼爱,师母曾亲手给我缝制了两条裤子,让我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艾尼瓦尔江深情地说,在教学上,曹老师更是耐心地培养他。他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珍藏了29年的一份教案:那是1990年他第一次上讲台时,曹老师用红笔逐字逐句帮他修改的教案。纸页已泛黄,保存仍完好。曹连莆是湖北武汉人,1962年从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当时重新组建不久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回望一生,曹连莆教授伸出四根手指说道:育种、育人。“兵团农学院建校之初,除了注重以革命精神育人,在学生才能培养上更是特色鲜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吃苦耐劳品格及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曹连莆说,他们这些指导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时,坚持与学生“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查、同为农户做贡献。“正是因为教职工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学生们发奋读书、刻苦实践,使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就培养出了后来担任农业部部长的刘江等一批优秀学生,为边疆建设一线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退休后,曹连莆还常常通过专题报告、讲党课等形式,讲述一代代师生的奋斗故事,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承兵团精神。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累计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16.8万余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劳、有韧劲儿”是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一致评价。一流学者 扎根边疆在“楼龄”超过一甲子的农学院办公楼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怀锋,说起在北京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满是歉疚:多年来,导师一直鼓动自己去内地科研单位发展,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1993年,刘怀锋从原石河子农学院果树专业本科毕业,到中国农业大学读研,毕业时导师一心想让他留校做科研。“我是学院定向委培送出来读书的,做人得讲诚信,我得回去。”刘怀锋说。2000年后,刘怀锋又先后在内地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科研项目完成后,导师又劝说他到内地科研单位工作。但刘怀锋坚决扎根边疆,想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民的生活”。“做人,还是要有点情怀!”刘怀锋说,老一代兵团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守,今天条件好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新世纪,在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下,石河子大学被列入“211”工程,迈上发展快车道。来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张金利教授,从2003年起通过校际合作、人才援疆等方式在石河子大学开展工作至今,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石河子大学。“不能只讲奉献,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丰硕成果,这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代斌介绍说,在张金利的带领下,石河子大学申请到首个“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教授本人也成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告诉记者,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留疆毕业生10.8万余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4.29%。近5年来,学校招收的内地生源毕业生中,有42.53%选择留在边疆建功立业。农场教授 造福农民“赵老师,葡萄藤上白色的是什么?有些枝条没有挂果怎么处理?”3月30日一大早,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师赵宝龙收到远在南疆和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职工热孜亚木的求助微信,紧接着是几张葡萄藤的照片。赵宝龙很快回复。赵宝龙曾在四十七团现场指导过,一个月里,热孜亚木多次通过微信与赵宝龙沟通,接受“远程指导”。赵宝龙身兼二职:除了承担农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他还是学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一员。每次到科技服务现场,他都要住上一周,每年有两个多月时间在农田里度过,回到学校,他就通过微信等方式对农民“远程指导”。接受赵宝龙科技服务的农户增收很快。2016年,他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帮助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设施果树,一亩地产出约1万元,投入小、见效快,受到种植户欢迎。常年泡田间地头,并不能给赵宝龙带来更多绩效,他为何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在85岁高龄的老教授王荣栋家里,记者找到了答案:这是石河子大学多年来坚持弘扬的传统。王荣栋教授开门迎我们时,一手扶腰,动作缓慢:“岁月不饶人啊!大前年我去奇台农场为种植户解决小麦倒伏问题,田间的路有点颠簸,腰受了伤。”有人问他值不值?他说,为了农民朋友,吃点儿苦值!王荣栋被农户亲切地称为“农场教授”。退休后,他还常常到农场利用晚上时间给职工讲栽培管理技术,有时停电了也没人退场,大家点着蜡烛听课……“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这里知识在传播,这里科学在照耀……”窗外,石河子大学校歌悠扬。不久的将来,这些高唱校歌的莘莘学子,将成为扎根边陲、建设新疆的生力军。来源:人民日报
石河子大学近期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各位考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现将我校近期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安排如下: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查询 新疆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初试成绩已于2月23日通过新疆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新疆招生网”公布,报考石河子大学的考生可登录“新疆招生网”凭身份证号和准考证号查询成绩。为方便遗失考研准考证的考生查询初试成绩,帮助丢失准考证的考生顺利复试,从2月15日开始,教育部“研招网”再次开通下载《准考证》功能。再次提醒,打印准考证后,考生一定要多处备份,包括复印件和电子版,以备不时之需。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成绩复核 考生如对本人成绩存有疑问,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大学研招办提出复核成绩申请。申请复核成绩的时间、程序、要求以及复试安排等,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请注意查看后续发布的公告信息。3.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原定3月底、4月份进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是否延期,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严格遵照教育部、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等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要求执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博士研究生报名工作已于2020年1月1日开始,原定4月1日截止的网报、4月8—10日进行的博士网报现场确认和4月25—29日举行的招生考试工作是否延期,将视疫情防控进展情况另行通知。信息咨询请广大考生充分理解有关工作在特殊形势下进行的调整,我校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进展,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在充分考虑师生健康和保证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组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及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请各位考生耐心等待,安心在家备考。相关工作的具体时间、方式,请注意查看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示公告。石河子大学研究生处2020年2月26日
2019-04-19 10:38 | 人民日报墙上一组老照片已经泛黄,70年峥嵘岁月如在眼前。“70年前,王震将军在行军途中向一野一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提出,要尽快建一所卫生学校。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潘部长。”石河子大学校史馆馆长张素虹指着照片告诉记者,1949年9月25日,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卫生学校在兰州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继之随军西进新疆,发展成为石河子医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四所高校——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石河子大学。70年来,石河子大学在戈壁上坚守,“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为建设新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兵团精神 传承育人4月3日下午,记者在校园里碰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退休教授曹连莆和他的维吾尔族弟子艾尼瓦尔江·哈德尔时,他们刚在一家餐馆吃完饭。“今天是曹老师八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请曹老师和师母吃了馓子、抓饭。”年过半百的艾尼瓦尔江,是石河子大学首位评上教授职称的维吾尔族教师。他与曹连莆情如父子的师徒情谊要追溯到30多年前。艾尼瓦尔江上大学不久,父母不幸相继离世。在学校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走出悲痛的阴影,1988年大学毕业留校,被分到曹连莆负责的作物育种教研室。“曹老师和师母对我格外疼爱,师母曾亲手给我缝制了两条裤子,让我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艾尼瓦尔江深情地说,在教学上,曹老师更是耐心地培养他。他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珍藏了29年的一份教案:那是1990年他第一次上讲台时,曹老师用红笔逐字逐句帮他修改的教案。纸页已泛黄,保存仍完好。曹连莆是湖北武汉人,1962年从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当时重新组建不久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回望一生,曹连莆教授伸出四根手指说道:育种、育人。“兵团农学院建校之初,除了注重以革命精神育人,在学生才能培养上更是特色鲜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吃苦耐劳品格及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曹连莆说,他们这些指导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时,坚持与学生“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查、同为农户做贡献。“正是因为教职工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学生们发奋读书、刻苦实践,使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就培养出了后来担任农业部部长的刘江等一批优秀学生,为边疆建设一线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退休后,曹连莆还常常通过专题报告、讲党课等形式,讲述一代代师生的奋斗故事,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承兵团精神。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累计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16.8万余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劳、有韧劲儿”是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一致评价。一流学者 扎根边疆在“楼龄”超过一甲子的农学院办公楼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怀锋,说起在北京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满是歉疚:多年来,导师一直鼓动自己去内地科研单位发展,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1993年,刘怀锋从原石河子农学院果树专业本科毕业,到中国农业大学读研,毕业时导师一心想让他留校做科研。“我是学院定向委培送出来读书的,做人得讲诚信,我得回去。”刘怀锋说。2000年后,刘怀锋又先后在内地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科研项目完成后,导师又劝说他到内地科研单位工作。但刘怀锋坚决扎根边疆,想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民的生活”。“做人,还是要有点情怀!”刘怀锋说,老一代兵团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守,今天条件好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新世纪,在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下,石河子大学被列入“211”工程,迈上发展快车道。来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张金利教授,从2003年起通过校际合作、人才援疆等方式在石河子大学开展工作至今,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石河子大学。“不能只讲奉献,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丰硕成果,这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代斌介绍说,在张金利的带领下,石河子大学申请到首个“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教授本人也成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告诉记者,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留疆毕业生10.8万余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4.29%。近5年来,学校招收的内地生源毕业生中,有42.53%选择留在边疆建功立业。农场教授 造福农民“赵老师,葡萄藤上白色的是什么?有些枝条没有挂果怎么处理?”3月30日一大早,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师赵宝龙收到远在南疆和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职工热孜亚木的求助微信,紧接着是几张葡萄藤的照片。赵宝龙很快回复。赵宝龙曾在四十七团现场指导过,一个月里,热孜亚木多次通过微信与赵宝龙沟通,接受“远程指导”。赵宝龙身兼二职:除了承担农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他还是学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一员。每次到科技服务现场,他都要住上一周,每年有两个多月时间在农田里度过,回到学校,他就通过微信等方式对农民“远程指导”。接受赵宝龙科技服务的农户增收很快。2016年,他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帮助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设施果树,一亩地产出约1万元,投入小、见效快,受到种植户欢迎。常年泡田间地头,并不能给赵宝龙带来更多绩效,他为何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在85岁高龄的老教授王荣栋家里,记者找到了答案:这是石河子大学多年来坚持弘扬的传统。王荣栋教授开门迎我们时,一手扶腰,动作缓慢:“岁月不饶人啊!大前年我去奇台农场为种植户解决小麦倒伏问题,田间的路有点颠簸,腰受了伤。”有人问他值不值?他说,为了农民朋友,吃点儿苦值!王荣栋被农户亲切地称为“农场教授”。退休后,他还常常到农场利用晚上时间给职工讲栽培管理技术,有时停电了也没人退场,大家点着蜡烛听课……“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这里知识在传播,这里科学在照耀……”窗外,石河子大学校歌悠扬。不久的将来,这些高唱校歌的莘莘学子,将成为扎根边陲、建设新疆的生力军。(原标题《把科研扎根在边疆大地上(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编辑 梁亮)
墙上一组老照片已经泛黄,70年峥嵘岁月如在眼前。“70年前,王震将军在行军途中向一野一兵团卫生部部长潘世征提出,要尽快建一所卫生学校。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潘部长。”石河子大学校史馆馆长张素虹指着照片告诉记者,1949年9月25日,就在新疆和平解放的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一兵团卫生学校在兰州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继之随军西进新疆,发展成为石河子医学院。1996年,经教育部批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四所高校——石河子医学院、石河子农学院、兵团师范专科学校、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石河子大学。70年来,石河子大学在戈壁上坚守,“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为建设新疆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兵团精神传承育人4月3日下午,记者在校园里碰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退休教授曹连莆和他的维吾尔族弟子艾尼瓦尔江·哈德尔时,他们刚在一家餐馆吃完饭。“今天是曹老师八十大寿,我们一家三口请曹老师和师母吃了馓子、抓饭。”年过半百的艾尼瓦尔江,是石河子大学首位评上教授职称的维吾尔族教师。他与曹连莆情如父子的师徒情谊要追溯到30多年前。艾尼瓦尔江上大学不久,父母不幸相继离世。在学校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他逐渐走出悲痛的阴影,1988年大学毕业留校,被分到曹连莆负责的作物育种教研室。“曹老师和师母对我格外疼爱,师母曾亲手给我缝制了两条裤子,让我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艾尼瓦尔江深情地说,在教学上,曹老师更是耐心地培养他。他打开手机,让记者看他珍藏了29年的一份教案:那是1990年他第一次上讲台时,曹老师用红笔逐字逐句帮他修改的教案。纸页已泛黄,保存仍完好。曹连莆是湖北武汉人,1962年从当时的北京农业大学毕业,主动申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来到当时重新组建不久的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回望一生,曹连莆教授伸出四根手指说道:育种、育人。“兵团农学院建校之初,除了注重以革命精神育人,在学生才能培养上更是特色鲜明,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吃苦耐劳品格及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曹连莆说,他们这些指导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时,坚持与学生“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查、同为农户做贡献。“正是因为教职工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学生们发奋读书、刻苦实践,使学校在上世纪60年代就培养出了后来担任农业部部长的刘江等一批优秀学生,为边疆建设一线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退休后,曹连莆还常常通过专题报告、讲党课等形式,讲述一代代师生的奋斗故事,教育青年教师和学生,传承兵团精神。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累计培养各级各类毕业生16.8万余人,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吃苦耐劳、有韧劲儿”是用人单位对他们的一致评价。一流学者扎根边疆在“楼龄”超过一甲子的农学院办公楼里,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怀锋,说起在北京攻读研究生时的导师满是歉疚:多年来,导师一直鼓动自己去内地科研单位发展,但每次都被他婉言谢绝。1993年,刘怀锋从原石河子农学院果树专业本科毕业,到中国农业大学读研,毕业时导师一心想让他留校做科研。“我是学院定向委培送出来读书的,做人得讲诚信,我得回去。”刘怀锋说。2000年后,刘怀锋又先后在内地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外做博士后研究。科研项目完成后,导师又劝说他到内地科研单位工作。但刘怀锋坚决扎根边疆,想的是“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农民的生活”。“做人,还是要有点情怀!”刘怀锋说,老一代兵团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守,今天条件好多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进入新世纪,在中央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内地高校对口支援下,石河子大学被列入“211”工程,迈上发展快车道。来自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张金利教授,从2003年起通过校际合作、人才援疆等方式在石河子大学开展工作至今,把自己人生最好的年华留在了石河子大学。“不能只讲奉献,在奉献的过程中收获丰硕成果,这是留住人才最好的办法。”石河子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代斌介绍说,在张金利的带领下,石河子大学申请到首个“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张教授本人也成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告诉记者,建校70年来,石河子大学留疆毕业生10.8万余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4.29%。近5年来,学校招收的内地生源毕业生中,有42.53%选择留在边疆建功立业。农场教授造福农民“赵老师,葡萄藤上白色的是什么?有些枝条没有挂果怎么处理?”3月30日一大早,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教师赵宝龙收到远在南疆和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职工热孜亚木的求助微信,紧接着是几张葡萄藤的照片。赵宝龙很快回复。赵宝龙曾在四十七团现场指导过,一个月里,热孜亚木多次通过微信与赵宝龙沟通,接受“远程指导”。赵宝龙身兼二职:除了承担农学院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他还是学校“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的一员。每次到科技服务现场,他都要住上一周,每年有两个多月时间在农田里度过,回到学校,他就通过微信等方式对农民“远程指导”。接受赵宝龙科技服务的农户增收很快。2016年,他在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帮助当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设施果树,一亩地产出约1万元,投入小、见效快,受到种植户欢迎。常年泡田间地头,并不能给赵宝龙带来更多绩效,他为何心甘情愿乐此不疲?在85岁高龄的老教授王荣栋家里,记者找到了答案:这是石河子大学多年来坚持弘扬的传统。王荣栋教授开门迎我们时,一手扶腰,动作缓慢:“岁月不饶人啊!大前年我去奇台农场为种植户解决小麦倒伏问题,田间的路有点颠簸,腰受了伤。”有人问他值不值?他说,为了农民朋友,吃点儿苦值!王荣栋被农户亲切地称为“农场教授”。退休后,他还常常到农场利用晚上时间给职工讲栽培管理技术,有时停电了也没人退场,大家点着蜡烛听课……“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这里知识在传播,这里科学在照耀……”窗外,石河子大学校歌悠扬。不久的将来,这些高唱校歌的莘莘学子,将成为扎根边陲、建设新疆的生力军。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天山下,玛河畔,有我可爱的校园;育桃李,播书香,悠悠岁月散发芬芳;这里知识在传播,这里科学在照耀……”清晨的石河子大学校园里,《石河子大学校歌》在耳畔回响,早起的学生们或在阅读,或在运动场上锻炼,或赶向教室,宁静又美好。校史馆里,一张模糊又发黄的照片,记录了当年创办学校时的情况:“医生16人,护理1人,检验人员1人。显微镜、检验仪……”如今拥有2000多名教师的石河子大学,早已成为国家“211工程”学校,跨进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70年,学校变了,人员增加了,但不变的永远是当初办学时的那个火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办公楼里,一段历史的记录令人印象深刻:1949年4月26日晚饭后,王震将军约见卫生部部长潘世征。两人彻夜未眠,谈到到新疆工作的艰巨任务,谈到南征北战中所看到的农村医疗情况。王震将军激动地说:“老潘,我想好了,根据我们当前的工作和今后发展的需要,要尽快建一所卫生学校,这个重担和任务就交给你了。”“坚决完成任务。”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1949年9月25日,新疆军区卫生学校在兰州女子中学礼堂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那一年,创办学校人员的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四五岁,但建设祖国的那团火,已在他们的心中点燃。70年后的2019年4月3日,77岁的退休老师胡文浩一大早准时来到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开始一天的工作。这位1961年从上海考入石河子大学前身——石河子医学院的老人,自毕业至今,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早把自己当成了石河子大学的人,从没想过回上海,更没有想过离开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工作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到了上班时间,我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激动,我无法想象没有工作我会怎样生活。”胡文浩笑盈盈地说。其实这位老人有着令人敬仰的履历:在新疆率先开展免疫病理诊断技术,是入选《中国病理人的足迹》新疆病理学界两位专家之一,培养的病理学人才遍布全国。“我没有作什么突出的贡献,更谈不上取得了什么成就,我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做了一名老师应该做的事:培养学生,传授知识。”胡文浩平静地说。大学校史馆馆长张素虹指着一张发黄的照片说:“行军路上办学,为当时的新疆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再看近五年来的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从18.82%提高到30.82%,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从42.36%提高到50.29%。院士、长江学者、百千万人才等高端科研人才落地学校,获批1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批两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正是当初办学时为谁办学、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那团火没有熄灭,石河子大学主动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兵团新型工业化战略发展需求,形成了“新型工业化学科、医疗卫生学科、教育经济管理学科和一产提质增效学科”四个学科建设集群。截至2018年5月,学校有经济、教育、管理、艺术等11大学科门类,是“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的十四所高校之一。奉献社会提升能力见到农学院博士生导师马富裕时,他刚从南疆春耕生产一线回来。他是从甘肃考入石河子大学的,如今他带领着学校农业信息化团队,为现代农业发展奔波。“学校2016年就成立了农业信息化教研室,针对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努力攻关,让现代科技与市场对接。”马富裕说,他们研发的水过滤标准化、灌溉自动化、施肥智能化和生产管理数据化正在推广中,这将极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解决信息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问题。大四学生陈硕是从山东考来的,他始终忘不了第一次到南疆连队,参加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三批支援南疆全民体检社会实践的情景。“那既是一次面对面服务南疆少数民族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坚定了我献身医学事业的信念。”医学院党委书记井明霞说:“我们始终把科学研究向‘健康新疆’与‘和谐新疆’聚焦,长期致力于新疆地区民族多发高发性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已在喀什地区伽师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设有两个地方流行性疾病监测现场,定期开展诊疗合作。这些工作的进行,就是不忘我们办学时的初心,用我们的这团火点燃更多百姓内心的火。”“我们与覆盖兵团所有师的152个团场和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期科技服务协作关系。在氯碱化工关键技术攻关、特种农作物采收机械研发、农业‘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我们还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和‘法人科特派’的科技支农模式,深入团场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培训和咨询服务。积极推动‘兵地融合发展’。”石河子大学党委书记夏文斌说。牢记使命继续前行2018年8月,秦新燕博士和爱人放弃内地稳定的工作,来到石河子大学。她说:“这里各级领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给了我们发挥才干的平台。”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立新也是一位学科带头人,多次面临其他院校的“拉拢”,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我们没有更多的物质条件,可我们有一颗爱才的心,我们通过事业和感情来留住人才,让这些人才在石河子大学实现自己当初的抱负与理想,实现我们最初立下的报效祖国的初衷,这比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重要。”张立新说。这团延续了70年的火苗,让石河子大学不断迈上新台阶:每年平均吸引61%的内地高校优质研究生生源,42%的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留在新疆和兵团工作,研究生就业率居于新疆高校前列。5年来招收内地生源本科学生14140人,48.24%的内地生源学生选择留在新疆建功立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始终名列新疆高校前茅。从当初的一所学校,到1997年石河子农学院、医学院、兵团经济专科学校、兵团教育师范专科学校四校合并,2008年进入“211工程”学校,2017年跨进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大学,70年始终依靠的,就是办学时播下的那颗火种。看着教学楼前脚步匆匆的学生,听着校园传来的《石河子大学校歌》,不由想起夏文斌的一段话:“只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根深叶茂;只要坚持高擎改革创新的火炬,勇于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就能走出一条具有兵团特色的光明大道;只要坚持为兵团发展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就能发挥大学优势,提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记者 王瑟)
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师生间走红的白春祥露天授课的图片。石河子大学供图(抗击新冠肺炎)新疆石河子大学老师白春祥:你在露天上课的样子真的很赞!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0日电(孙亭文 薄晓岭 段红) 这几天,老师白春祥一张露天上课的照片在新疆石河子大学师生间走红。该照片显示在一张铺着报纸的小桌上,穿着羽绒服的白春祥正通过网络授课,石河子大学许多师生点赞说“白春祥老师,你在露天上课的样子真的很赞”。白春祥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教育技术系的老师,寒假返乡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滞留在甘肃农村老家。但他一点也没闲着:先是当起村里疫情防控的“门神”,值班、劝返、宣传防疫知识;随后响应教育部和新疆石河子大学党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克服种种困难当起“主播”网络授课。2月24日10点整,石河子大学在线教学正式启动。当天,全校有570名教师参与本科生线上教学,开出课程473门,有52名教师参与研究生线上教学,开出课程192门。据悉,本学期石河子大学全校计划开设在线课程1093门,将有1144位教师参与授课。白春祥走红的照片是家人所拍摄,也只是石河子大学征集全校教师网络在线教学图片的其中一张。白春祥说:“准备上课时最大的问题是家里没有宽带,网络信号差,我购买了手机流量包,通过开设手机热点实现计算机联网。”这个学期,他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中小学机器人与创客教育》3门课程要开展线上教学。“最难的是备课,现有资源少,还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自身所学教育技术相关知识,他在网上反复摸索学习,确定使用腾讯会议开展3门课程的教学工作,采用MOOC学习和直播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为保证上课的效果,他还进行多次实际操作,一个一个地解决应用问题。由于白春祥村庄地处偏僻,家里手机信号也不好,他就经常到院子里找信号好的地方备课。后来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他把课堂也搬到了院子里。二三月的甘肃还是比较冷的,有时白春祥穿着羽绒服在室外一呆就是2个小时。2月24日白春祥首次线上教学,学生全部到勤。结合课堂上的问题,他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答疑、讨论,并结合石河子大学在线教育综合平台进行作业的布置和回收,以确保教学效果。“我们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大部分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有很多现代化的现场展示、实际操作需要线下进行,我现在主要教授理论部分,花费时间最多的就是思考怎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课内容。”白春祥说。白春祥还是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英语专业2017级1班的班主任,管着38个孩子的“大家长”。虽然家庭成员分散全国各地,白春祥也通过召开线上家庭会议,关心同学们现状。“召开全员班会2次,班委会议4次,主要询问同学们的学习情况、家乡疫情等情况。”面对开学时间一推再推,学生对开学的渴望,他总是耐心地劝导大家“耐心等待、静待花开”。网名为“wolo”的石河子大学学生通过微信平台留言称:“小白老师面对这样的挑战没有放弃,仍然每堂课都会很认真的对我们讲授,我们会认真听课一同与小白老师克服困难,积极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任务,向老师致敬!”白春祥说:“疫情终将过去,但是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段别样的课堂,给了我们别样的收获。”
学校简介:石河子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一省一校)入选高校。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部省合建”高校,纳入教育部直属高校排序。学校有92个本科专业,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教职工2650人,专任教师187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授281人、副教授656人。现有在校生41292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2149人,普通专科生1116人,硕士、博士研究生4982人(其中在职164人)。相关模块基础准备法学院简介:石河子大学法政学院学校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招生方式:普通招考、“申请-考核制”、硕博连读学校招生信息学院招生信息招生计划备注:2020年拟招收123名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制为四年。所有新入学博士研究生均须交纳学费,学费标准为7500元/生·学年。各学院及专业招收“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数量不得超过当年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50%,各专业必须留出一定比例的招生计划用于招收统考的博士研究生考生。翻阅历史消息,我们知道拟录取59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4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64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67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66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7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87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122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19级博士研究生。2020年共录取157名考生为石河子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其中55名为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详情请咨询@问津学术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