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看了下时间,部分省份的高校11月份正在进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工作,相信不久又会诞生一批新的硕士生导师(博导遴选已结束)。之前,我也聊过类似的话题,高校体系的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和硕士生导师的遴选是分开的。比如说,不少副教授并非是硕导,教授并非是博导。通常,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年遴选一次,区分学术学位型、专业学位型。主要考核条件是在研课题、科研成果(论文、专利、奖项等)、到账经费。因此,不少讲师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导,指导学生开展课题。在考核要求中,到账经费通常要求15-20万。做科研,很多时候就算节约,也得“烧”钱。毕竟,培养一个硕士研究生(理工科)不耗费10万+的科研经费,学位论文也很难出来啊。聊回青年硕士生导师是否值得选择的话题。小西也是这么过来的,博士毕业后在高校工作。在协助课题组带头人指导多名学生之后,自己顺利通过遴选成为硕导。在正式带自己的学生(研究生系统内确定的导师)之前,其实还是比较难的。作为导师,需学生在导师-硕士生双向选择中选定自己。而青年教师往往在课题、学术和指导经验上都没有足够优势吸引学生。我们学校的一个专业,之前进的几个新青椒(青年教师)在顺利遴选为硕导后,第一年都没有学生愿意选择。部分是后期学院随机协调分配的,剩余的就没有缺生源一年。其实,我个人觉得青年教师值得选择的。别着急反驳,我来聊聊我自己的经历和认为值得的理由。以我个人为例,在读研时,我的导师也是刚来学校工作3年(副教授),冲劲很大,愿意带着学生一起前行。当时,在我前面只有一师兄、一师.姐(同一届),中间一届没有招到学生。入读后,其实导师对我帮助很大,后期我又继续在课题组攻读了博士学位。博士入学时(挂在专业内其他导师名下,我的硕导指导),那一年导师刚晋升为教授,第2年遴选为博导。回想过去,和我同批选择几个年轻导师的博士同学都“混”的挺不错的。反而是3个选择年龄较大,且课题经费不太足的导师,毕业时比较艰难,都有不同时间的延期。个人认为青年导师值得选择的原因:能遴选为硕导的青年教师,要不个人能力出色,要不“背景”不浅。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导师体系内,部分优秀导师,如千人(留学归国)、优青、青长、青拔(四青)的年龄同样不大,35岁以下。一般,这类优秀青年导师所在的大学平台也不会低喔。跟着这样优秀的导师,会接触到国内国际科研的前沿,读研过程中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前提是自己肯努力)、科研成果。当然,读研过程中也会比较忙、累。另外,一旦有机会跟到这样的导师,甚至是“大师兄”、“大师姐”,未来导师起来后,自己走科研之路会更加顺利。比如说,在硕士毕业时,还可以继续跟着导师读博。当然,并非是所有青年导师都能如此优秀。不过,能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青年教师,基本都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科研起步的第一步已踏实走好。不过,四青(人才计划/帽子)优质导师可能成为独立的科研PI(课题组带头人/老板),组建自己的团队。而其他青年教师引进后,也会归属于某个团队。在团队中,青年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带头人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出科研成果等。在这个过程中,协助指导学生一样很出色,对自己名下的学生会更用心。在经费上,也不需要担心。团队的意义就在于经费是由带头人掌控、灵活处理的,不会缺少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费用,助研津贴也不会少的。说的直白些,就是能遴选为硕导的青年教师自身和团队实力都不会差。真要是又没有经费,又没能力,硕导就算遴选上,2年后也会被刷的,别担心。还有就是,很大时候选择青年教师并非是学生的意愿,而是课题组内的灵活调整(类似的学生真不少)。比如说,你想跟某个学术大牛读研,但是他的招生名额已满,就会安排你跟课题组某个青年导师,由他一起指导(本质上是青年教师一起指导的概率较大)。职业规划也是导师选择的因素之一。后期有心深造的话,可能跟随学术大牛继续读博会更好些。求职的话,挂在某个青年导师名下,要是学术大牛(大导师)器重(资源更多),肯帮忙推荐的效果会更好些。其实,做科研也有“烧冷灶”的说法。在导师成长之前,一起前行会收获更多的师生情,也有机会在科研路上走得更扎实、更远。你觉得呢?
在大家报考研究生的时候,除了院校和专业外,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决定就是导师的选择,不论是导师的人品,还是学识能力、科研水平都直接关系到的研究生学习。因此,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研究生的导师不仅重要,还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并不好,但是选到了一位好导师,前途也是一片光明。当然,有人说现在是师生双选,自己是决定不了的,观察号告诉你,根据多年的经验,导师的选择有的早在考研前就有人开始联系了,有的在复试后联系,所以对于已经提前联系导师的同学来说,师生互选不过是个过程。另外,还有一点观察号想说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研究生阶段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倾向是原本导师负责制原意是负责学生的培养,现在有很多学生读上了研究生之后,把毕业的任务就交给导师了,主动性较差,导师负责制把导师变成了保姆。所以,观察号认为,读研导师固然重要,但对于研究生来说自己更要努力,相互之间合拍很重要。那么导师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我认为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学识水平和人格品质是导师影响学生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学术方面常言道:名师出高徒。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导师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及实践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而对于从本科阶段刚刚进入到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学生来说,不论是在专业知识和科研经验方面都明显不足,这也是通过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而学生的研究课题更是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对文献进行深入调研,对本领域有较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说,导师的学术水平决定了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因此,导师自身不仅要准确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更要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熟悉学科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另外一点,导师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师指导的再好,也需要学生去进行实践,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二、人格方面可能大家还记得去年上海某教授在聊天群辱骂学生的事,即便这件事事出有因,但作为导师,应当以沟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辱骂学生可能不仅不会解决问题,更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相互之间失去信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导师不仅学术水平要高,个人的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人格魅力也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所以,导师的责任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术道德、合作精神、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导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成为学术上的领路人,还要把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对待科研工作的热情传递给学生。观察号在读书的时候,导师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十点、十一点有时更晚,当然,我们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但这份对待工作的热情,肯定会感染学生,我们几乎没有人在导师走之前离开实验室,反而导师还劝我们早点回去休息,所以有时导师的人格和品格会深深的影响到每一位学生。当然,导师的指导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逐渐提高的,其经验也是伴随着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而逐渐积累的,所以,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仅是两年或三年的短暂学习,可能更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因此,如果你碰到了一位负责任的好导师,一定要珍惜!你怎么评价自己的导师?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百家等你。如果我的文章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如今,这句俗话在考研届就变成了,“前怕考不上,后怕选错师”。考上考不上,这是看你个人努力和规划的问题;选不选得对导师,就是看你个人判断和认知的问题。而判断和认知,又是基于大量事实和经验的基础上得到的,今天董师兄就给你传授一下选导师的经验,如果导师是这六种类型,请绕行。老板型导师:干活,干活,还是干活遇见老板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入职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有自己的事业,生意,甚至是公司。那么基于这个现实,实验室的学生,就成为了导师事业、生意、公司背后的劳动力,用以促使导师收入的提升,而且干的内容也比较分散,通常是哪里有需要就干哪里的活,不存在你会不会的问题,因为无论如何你都要学会,然后干活。跟着这样的导师,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能得到一些劳务费,这个没有固定标准,由导师的收益、心情和大气程度决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锻炼一定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坏处就是很可能颗粒无收,完全是义务劳动,或者收入微薄,成为凄惨的廉价劳动力,然后还因为大量的时间被占用,导致学业、论文被耽误,最终匆匆了事,影响未来。地主型导师:剥削,剥削,还是剥削遇见地主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被剥削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学生的所有成果都归导师所有,学生的所有时间都归导师分配。那么基于这个现实,学生完完全全成为了最弱势的群体,上面那种导师还有钱发,遇见地主型导师,钱没有不说,成果也会大打折扣,导师首先拥有成果第一享用权和分配权。跟着这样的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出你所有的潜力,因为你的成果被剥削走了,就得再出成果,否则你也没法达到毕业要求,就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你的所有潜力都被激发了出来。至于坏处就不用多说了,关键是会让大家心态失衡,轻者愤怒骂人,重者抑郁躁狂,很多真实刑事案件就是被这样的导师给逼出来的。佛系型导师:还行,还行,都还行遇见佛系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赋闲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都不管不问,事情大大小小基本都交给手底下的博士或是高年级硕士生去做。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能从导师这里得到的东西少之又少,可能你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未来只有你足够努力或足够幸运,才能取得满足毕业条件的学术成果。跟着这样的导师,好处就是你有的是自由,可能上研究生上得比大学还开心,天天都是大把时间供你挥霍。坏处就是,在没人监管的情况下,你的学习成绩,你的科研成果,都将无法得到保障,很可能出现,成绩差的不行,然后成果也没有,最后毕业都是个问题。所以真的没人管的时候,还是挺可怕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不够自律的。控制型导师:听我的,听我的,都得听我的遇见控制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变成了被控制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事都问,什么事都管,你的所有时间都是他的。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做的事情,小到买饭取快递,大到科研出结果。整个研究生就是两个字,“充实”,而且不但是学术领域充实,而且是生活领域充实,根据经验来看,你的生活领域充实度可能远远要高于学术领域。好色型导师:暗示,暗示,各种暗示遇见好色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进入了人生黑暗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什么事情都能联想到交易,小到考试成绩,大到学术成果。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可能在读研三年收到最多的,就是导师的暗示。当然更有甚者会趁各种机会进行不诡举动,所以这样的导师就是深渊,无论如何也不能选,在读研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外行型导师:可以,可以,都可以遇见外行型导师,那么上学的第一天,就进入了自学的第一天,这样的导师通常的特点是,啥也不懂,啥也不会,多数都是忙于行政职位。那么基于这个现实,你能从导师身上得到的少之又少,别说导师给你方向了,可能导师就指望你能研究出什么成果,给他开辟一个方向,好让今后的学生继续研究,所以在科研领域,最可怕的就是不专业。老板导师工作狂,全体学生跟着忙。地主导师啥都要,学生靠边分不着。佛系导师都不管,自求多福保平安。控制导师管的宽,学生变成服务员。好色导师最可恨,犯罪行为要录音。外行导师最可怕,读研三年易白搭。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
很多研一新生在入学后,往往进入的是导师组团队管理,而不是单个的导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对研究生管理往往采取双导师制管理,即就是一个大教授作为研究生的第一导师,而大教授手下的年轻教师作为研究生的第二导师。在这种双导师的配置下,研究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往往是由大导师来敲定,而研究生具体每个研究工作是由年轻导师来负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教授—年轻教师—博士生—硕士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塔主当年因为团队没有年轻教师,因此导师会安排博士生来管理每个硕士生的具体科研工作,这里博士生就充当了年轻教师的角色。后来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加入和很多年轻教师,因此就开始了双导师制的施行。可能有人会问,这种双导师制到底好不好?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双导师制是一种不错的安排,这样既可以解决大导师因工作太忙而无法腾出时间管理研究生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年轻导师研究方向把控不准确的现象,可谓是相互补充的作用;但是也有人认为,双导师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安排,因为很多时候大导师和年轻导师在同一个问题上的看法不同,要是两个导师意见相左的话,研究生就不知道听谁的了,所以不如一个导师管理下的方向性明确。所以双导师制管理研究生及有利也有弊,那么作为双导师制下的研究生到底该怎么样做才能变害为利呢?主动约两位导师一起讨论研究方向如果是在定自己研究方向的时候,建议同学们主动一点,一定要在两位导师同时在场的时候商量研究方向,目的就是要让两个导师的思想要一致,这样定的研究方向就很明确,在后期科研开展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较大分歧。否则两个导师意见相差较大时,你很多前期的研究很可能就会白做了。独立思考,主动交流其实,塔主认为,无论是一个导师还是双导师,在科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研究方向尽可能的自己去确定,定下来之后再去给两位导师汇报,最好的结果就是让两个导师同意你自己提出的思路,这样对你后期开展研究非常有利。以上就是塔主对双导师制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家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研究生导师对于所有的在读硕士研究生来说都深知其在自己三年的研究生期间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且也一定会和自己的导师保持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导师对自己的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于是就有了每年考研的学生为了能够跟一位非常好的导师而精心地查阅资料以及咨询,因为我们都知道研究生期间导师的重要性。所以,研究生的导师非常的重要,而且这种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含研究生的学习、科研、生活、就业以及读博等等,一旦遇到好的导师那么就可能会有很多的好处:能够在科研上给予更多的指导,尽快有自己的科研成果。读研期间想真正意义上的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如果仅仅是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那将会很难很难,甚至可以是这几乎没戏,因为对于一个刚刚入学的研究生,根本不了解科研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科研?怎么发表自己的论文?发表论文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每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教每一个学生,然后我们才能够有基础的了解,才能够更进一步的继续。并且在发表自己论文时,尤其是发表核心期刊或者SCI时,一般这样的论文都会经过导师的反复修改并且论文的一作还需要写上导师的名字,这样才能够更大可能的发表,因为这些期刊有的规定只要第一作者是在读研究生是不给发表的。能够在生活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很多的研究生导师都会问新一届研究生的家庭状况,如果学生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或者说是学生希望能够找一份好的兼职的话,研究生导师会通过自己的人脉以及自己的关系帮助自己的学生找一份非常正规的而且还有稳定收入的社会兼职,这对所有研究生都是一个很不错的锻炼的机会的。而我自己就在读研时我的导师给我推荐了一份兼职,一月工资是1000元,主要任务是做会议的记录员,很简单但却能够认识很多的社会精英,自己也得到了历练。能够在就业上给予我们更好的就业机会和信息。导师推荐研究生就业这可能是很多学生都知道的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导师都会积极地给自己的学生推荐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只是我们有这种可能,如果你的导师给你推荐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并且你能够顺利的把握住,那么这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就业问题,能够节省下更多的时间放到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以及毕业时的其他准备工作上。总之,研究生导师对于所有的研究生都非常的重要,从研一开始到研三毕业,很多的事情都是由导师的参与才能够顺利的完成,并且这期间我们还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导师而活儿一些很有含金量的荣誉,所以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研究生导师很重要。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研究生入学考试有点难,考研的成功率并不高,考研也越来越难了,全国统考和复试之前,考研学子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关系见见导师吗?这又有什么好处呢?是否会带来一些弊端?这是一个老问题,绝大部分考研学子都想了解这一问题的答案。冷丝认为,解答这个问题要面对现实,也要全面看问题。一般而言,考前见见导师,好处总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的好处。一些比较“贼”的考研学子会用不同的问话方式向导师讨来一些专业课考试材料,复习备考就有的放矢,能够事半功倍。同时,提前与导师见面,这样也可以尽早获取导师的青睐,为将来的复试奠定好的基础。当然,考研学子也不必为此抱太大的希望,毕竟考研是国家级考试,有严格的保密措施,倒是一般不会告诉你太多实用的考研信息。况且考研专业题目并非一名教师命题,而是由多名教师共同命题,最后实施抽题和组合的方式确定专业考试题目。考前见见导师,这固然有很多的好处,冷丝提醒你,也有一些弊端。你如果没有足够好的实力,你可能因为自身有一些缺点,而你的这些缺点恰恰是导师所反感的,那么,很有可能非常遗憾,到时见了你以后,对你印象很差,这相反对你将来复试非常不利。因为,导师对你已经没有了好感,甚至是反感,他当然不想收你为徒。所以说,任何事情都是多面的,你要见见未来的导师,你也要做好自己的计划。既然说到了有关研究生导师的问题,冷丝在这里多说几句:研究生导师并没有很多考研学子所想象那么高大和神圣。受传统教学思想限制,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处理好学术育人与品德育人的关系,只重视培养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而忽略其品德教育,因此未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这种问题的出现可以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因主要是指研究生导师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为部分研究生导师在思想上未能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很多研究生导师自身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不科学,导致其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只关注学术问题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外因主要指对研究生导师的考评制度不完善,许多学校未将研究生导师思想道德修养列入导师考核内容,对研究生导师品德育人缺乏具体的考核标准,这容易造成研究生导师在品德育人与学术育人方面出现失衡。冷丝还观察到,很多高校对研究生导师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这其实也是目前高校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目前的研究生导师评价并不完善,尤其是研究生评价主体可能会产生对评价对象也就是自己的导师畏惧担忧的情感,这可能源于导师日常教学科研中严厉的态度或严格的要求,或者只是研究生单纯地怕这一评价活动可能影响师生之间的情谊,这些都会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对研究生导师评价产生问题的原因还有敬畏崇拜的情感。研究生导师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指导者,自身都具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甚至是某一学术领域的顶级专家,这种学术权威可能会使得他人对其产生一种天然的敬畏崇拜的情感,并不加考量地将这种对其学术能力的认可转化为对其立德树人工作的肯定。因为评价体系的问题,这也导致一名研究生导师到底在治学、教学方面水平如何,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答案。总之吧,冷丝认为,无论是考研还是日后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一切还是得依靠你自己,你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进入研究生之后,有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第一个方面就是学术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论文,第二个方面就是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往往很多同学们会经常忽略到第二个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有人说,选导师很重要,导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涯是如何度过的。但其实导师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好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与导师的相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导师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学术的压力,其次,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与导师的关系,可能在我们看来,导师他只是作为我们的老师,是师生的关系,但其实我们与导师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是合作的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很多学校是规定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是需要发表SCI论文的,我们凭借着发表的论文去获得奖学金,去答辩,去毕业,而导师凭借着我们发表的文章去评职称,去申请基金,去达到学校对老师的学术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与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如果出现了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或者在某些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学生,那么此刻的导师,更主要的是把你当成了他的合作者。在网上或者是很多学生的口中,我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研究生的生死大权掌握在导师的手中”。实际中确实也是如此,如果导师在毕业的时候不签字,你是没有办法答辩和毕业的。但是导师真的不想让学生毕业吗?我其实认为不是这样的,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来说导师,只有坏处,没有好处。1.学生迟迟不毕业影响着老师的声誉,现在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会多方的打听,如果有学生毕不了业,那么这个导师在下一年招生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2.浪费了老师的资源,导师都是有固定的基金经费,并且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一直不毕业,就占用了老师的资源,对于导师来说是不划算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出现了导师不让学生毕业的情况,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身的研究成果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没有达到了学校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等等。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现在研究生复试很多都已经结束了,很大一部分人要成为研究生了,面对选导师的问题,很多人很迷茫,是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好呢?很多人会问迷途建议,当然了这主要是看大家对哪方面感兴趣了,前几天有一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选导师是选择行政级别高的校长或者院长好还是选择教授、讲师比较好?下面迷途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二者的不同。1、级别高的老师(院长、校长)为什么这些人级别高呢?在开始的时候这些老师都是从讲师做起的,讲课、带学生还要参加各种会,还要做课题、写论文、评职称,后来他们做的比较好,威望比较大,于是他们级别搞了一些,走上了行政的道路,带的学生少了,做的课题也不多,这样的老师在业内威望比较高,他们手底下一般会有一些年轻的教师帮着带学生帮着做项目,他们只是偶尔指导一下,但是这样的教师在业内能说上话,在社会上人脉也更广泛,对学生管的不是那么严格,毕竟领导很忙没有那么多时间,如果你想以后就业好一些,轻松一点,说不定这样的导师能帮忙推荐,还有因为导师管的少,学生一般会有很多的自由时间。2、教授、讲师这样的导师一般都是年轻人,有干劲,有精力,有向上的渴望,他们必须做出成绩才能评职称,这样的导师对学生看的紧,会催促这学生向前,学生一般都是跟着导师做项目的,压力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导师会指导的更多,毕竟导师也希望学生能出成果,如果你想在研究生期间学很多的东西,以后在这个专业有所发展的话,跟着这样的导师能学到很多东西,并且研究生生活不会没有收获的,而且这样的导师年龄不大,和学生共同语言更多。其实每位导师之所以能成为导师,肯定都是很厉害的,都是值得学习的,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和想要学习的心。
选择不对,努力白费。有时候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真的很对,不知道你是通过哪件事也会有此认同呢?考研成绩已出,几家欢喜几家愁。但是在这里小编想说的是,研究生只是你下一步的起点,切勿以为万事大吉了,坐享现成虚度光阴。而且,目前的学历贬值很厉害的,倘若你没有真材实料,早晚会被社会所淘汰。眼看新一届的小伙伴们就要踏上面试的征程了。你对自己要报考的导师了解吗?你知道他手上的项目主要是什么吗?你知道你导师可以带多少人吗?你认为大牛导师就比年轻导师好吗?这些无不决定着你今后的三年学习工作事项。导师手上的项目就决定了你明年要开始的工作内容,热门也好冷门也好,除非你有更新颖实际的想法,否则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也有人问过报考导师是报考大牛导师呢还是选择年轻导师呢?当然各有利弊。大牛导师在学校有很高的地位,在研究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跟着他们做项目,你不用担心实验条件的不足,也能帮你指导大的科研方向,但是毕竟个人精力有限,带的队伍很大,不可能顾及到每个人的方方面面。年轻导师自然也有其优势,面对资历问题,他们每年要有自己的成果数量,他们在你实验细项上,可以帮到你更多,平时的交流沟通也更多些,但是由于自己可带的学生有限,很多事都会让你去做。当然了,什么也不都是绝对的。有的大牛老师名下的学生会让年轻老师来带,毕竟自己顾不来,所以由年轻老师帮忙带,定期做个大的汇报,把控一下大局就好。但从学生自身点出发,年轻导师还是很好的选择,毕竟自己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沟通和帮助,尤其是学业阶段有人亲自指导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当然,倘若你就是比较厉害的学霸小牛型,那对你来说怎么选都是一样的,因为你世界只有你懂。所以,根据自身特点选对导师还是很重要的。这也决定着你研究生阶段是多发文章、沉浸科研还是浑浑噩噩地度过。坚持自己的选择,加油吧!少年。
最近很多考研学子已经被拟录取,辛苦复习终于有了收获。选择导师一直是很多考研人的难题,不少学生考虑选择年轻老师还是老教授,哪一位多个人的学习成长最有利呢?一、研究方向学生第一个考虑的应该是研究方向,找到自己感兴趣愿意学的方向,这关系到未来的职业规划或者深造计划。研究生对某一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看看哪位导师的研究方向与自己相符,还要看看导师侧重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方向。如果导师经验丰富,人品端正,对学生认真负责,就可以选择这位导师。即使是年轻导师,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深造需求。如果你有两三个钟意的研究方向,就可以在比较导师之间的差异了。二、人品第一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首先考虑人品,可以向学长学姐打听,如果名声不好,那就不要选择了。确实有一小部分研究生导师没有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教导研究生的时间少,给学生安排过量的工作任务,不为学生着想。不过一般导师的人品都比较好,对学生认真负责,所以这一点也不用过分担心。三、未来发展规划如果你还要攻读博士,推荐你选择老教授。老教授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科研团队完整,在研究领域经验丰富,有一定学术影响力,人脉资源丰富,对读博发表期刊论文都有好处。而且老教授一般还会带博士,你可以继续考在导师的名下,继续做硕士阶段的研究方向。如果你要直接工作,老教授和年轻导师都可以,不过跟着年轻导师,沟通比较顺畅,思维方式更加一致,办事比较容易,而且年轻导师时间比较多,可以更好地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四、看性格研究生还要考虑导师与自己性格是否合适。年轻导师比较热情开朗,刚做导师也会比较认真负责任,把大量时间精力放在带研究生上。年轻老师和学生年龄差距小,有共同话题,交流沟通比较顺畅。老教授更加沉稳,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年龄差距大,一些思维方式可能会不同,不过也可能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最重要的是不要选择性格不和的导师,不要发生什么纠纷。五、导师工作情况很多研究生导师不只是需要带研究生,还可能要教本科生,带博士生。还有部分导师出差,参加学术会议,甚至出国。如果导师太忙,就没有太多时间带研究生,不能提供及时的指导。一般老教授可能需要带博士,还会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学术会议,所以考生要注意留意导师的情况。选择导师的时候还是尽量多打听导师的情况,不仅要看研究方向以及个人未来规划,还要考虑导师的性格、人品、工作情况,争取选择一位最适合自己的导师。当然想要获得学术科研成就,个人的努力奋斗才是关键,在专业方向深耕细作,一定可以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