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读研期间导师选择时注意的3点至富

读研期间导师选择时注意的3点

伴随着开学,各位学第学妹已经进入自己想上的院校了吧,研究生期间是不是和本科期间有一些的不同呢?可能是同学们越来越懂得学习了,也可能是每个人都有了自己要做的事了吧。总之是和以前不一样了,研究生期间会面临着导师的选择,那么在导师的选择上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和大家谈一谈。看导师的职称一般的研究生导师都是教授级别或者正高级工程师,因为这些职称的导师都会在外面接项目的,跟着这样的导师,才能跟着导师做项目,才能真正学到东西。学东西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学到真正的东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是副教授或者是一些老师的话建议大家不要选,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学校任教不会跟一些公司有一些合作的,大家只能学习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而实际的经验是学不到的。还有如果是高官的话也可以选,比如学院院长或者书记,他们一般都是在行政上比较忙,但是由于他们的职位比较大,大家毕业可能不会成问题,平时办一些事情也会比较容易一些。看看是不是选的老师带自己大家可能不知道,有的同学选了自己认为好的老师,可是等到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老师忙,三年可能都见不到老师,而老师会让自己的学生或者是徒弟来帮助自己带学生,这样的话就有一个不好的地方。一是,他自己本身就带学生又帮别人带学生,所以带的学生就很多,很难照顾的过来,有什么好处不知道怎么分给学生,想教教学生无奈学生太多教不过来,这样是害了学生啊。所以大家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打听清楚是不是自己选的那个老师带自己。选好自己喜欢的方向这个大家都应该清楚,每个导师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大家在选导师的时候可以看看导师的简介,看看导师都是做什么方向的,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导师,就拿我自己来说,我们这有机器人方向的,有医工交叉方向的等等,大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选择老师。相信大家能把握好这三条就能选择一个自己心仪的导师,好好跟着导师学习,争取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后找一个好的工作,加油大家。

沙我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八条准则”

今天(11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的通知。通知指出,准则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通知指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准则》要求,坚持正确思想引领,科学公正参与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正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管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准则》指出,研究生导师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准则》强调,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在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方面,《准则》要求,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准则》强调,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此外,《准则》指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记者 叶雨婷)【来源:中国青年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心性

明确“十不得”,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近日,教育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包括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等。具体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来看全文——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更多教育信息

火之地

硕士研究生导师直言,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一个,但却困难重重!

自从读研之后,每当听到一些关于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一些负面新闻报道,我自己总是会庆幸自己遇到一位非常理解学生,关爱学生的硕导。但同时也想说明那些被曝光的硕导只是整个硕导队伍中极个别的现象,当然或许你并不认同我的观点,或许你也会认同我的观点,但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学生站在硕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或许才能够彼此理解。但其实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直言,对学生的要求只有一个,但却困难重重。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考研的队伍,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招兵买马”,而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变成硕士研究生,必然会出现层次不齐的情况,所以不管是在双非院校还是在双一流高校,很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保证自己顺利毕业,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可就是这样一个最为简单的要求,一些硕士导师都感觉到很困难,因为有一种“皇上不急太监急”的感觉,自己所带的学生很淡定,似乎硕士毕业真的很简单。确实,在整个硕士研究生群体中有很多这样的学生,虽然成功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但是却没有读研的基本态度。入学以来,没有适当的计划,只是按部就班做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其他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消遣的,不是打游戏,就是外出旅游,或者就是宅在寝室中,没有科研想法,也没有科研行动,最大的目标就是保证自己的考试科目顺利通过,甚至看到一些同学发表论文或者参加学术论坛都不屑一顾,认为其并没有很大的价值。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手里没有一项科研成果,没有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甚至还有很多的硕士研究生都没有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这样的状况对于硕导而言无疑很是头大,毕竟自己所带的学生如果是这样的,想顺利毕业真的很难,没有前期的基础,怎么可能写好硕士学位论文?怎么可能顺利通过外审?于是导师都为自己的学生着急,因此很多的导师在和自己所带学生见面详谈时,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保证自己按时顺利毕业,一定要自己先动起来,不要一味指望自己的导师,不然结果只能是延期毕业。总之 ,毕业时每一个硕士研究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可能你会有很多的计划,可能你没有读研安排,但不管你是怎样的安排,都一定要记住对自己最起码的要求是保证自己毕业,就如同一些硕导对于自己的学生最低的要求只是希望你能够顺顺利利毕业,千万不要对自己毕业的事情都不重视,那就只能是自己坑害了自己。

大车

教育部发布研究生导师“八条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今天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通知指出,准则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通知指出,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敦杖

教育部发布最新通知,研究生导师迎来“新要求”,研究生拍手称快

学生们寒窗苦读就是为了在高考时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学,在将来毕业以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样才可以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可是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自然也是越来越多,而且现在的本科生“含金量”也是不如以前了,那专科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考研是他们的最佳选择,有很多的人考研考了好几年都没有考上,有的人考一次就成功了,不管怎么说,学生们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而奋斗,每一年的考研人数都是只增不减的,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有847万人,报名考研的学生就高达三四百万人,其中包括一些参加过好几次考研的学生。研究生们最大的压力不是就业,他们的压力是如何毕业,如果研究生们的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得不到导师们的认可,研究生们想毕业是非常的困难的,就在最近几年有一些关于研究生的话题一直都是非常的热,会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令学生们敬佩,但是也会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令研究生们厌恶,甚至已经严重的违背了师德。对研究生导师们的行为准则,教育部也是做出了出手的整顿,这是为了我国的高等教育长远发展,这次教育部也是专门发布了一项最新通知,就是对那些研究生导师做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这些研究生导师们可以以身作则,树立一个良好的作风,可以为研究生们做一个好的榜样,而不是成为败坏教师行业的“罪魁祸首”。通知里表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们的第一负责人,研究生导师是负责培养高层的创新人才,其实这也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使命,在此还举例出8条行为准则,希望研究生导师们可以引以为戒,但是大部分的研究生导师还是非常值得研究生们尊敬的,只是有个别的研究生导师有行为不端正的问题,一旦发现将严惩不贷。#研究生导师行为守则#笔者个人看法这一项通知对研究生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研究生们知道这个消息,也是“拍手称快”,学生们为了可以考上研究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每天都会学习到很晚,但是学生们考上研究生之后就发现有很多的困难,有些研究生导师不仅仅是行为不端正,甚至还会故意延迟研究生的毕业,所以说这项通知也是为了保证研究生们可以成功顺利的毕业,这也是为了让高等教育更加的良性发展。研究生与研究生导师的关系可分为3类1. 研究生导师好,研究生好研究生导师是以培养优秀人才为目的的教学,他们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经验,研究生们是本着自己可以成才的理想,学习作风来脚踏实地,这就是两相宜,我们简单地说,研究生导师是在培养着人才,不是找助理,学生们也不是来混文凭的,所以说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和平相处是非常的有利的。2. 研究生导师好,研究生不好有很多的研究生导师都会觉得,现在的学生们都太难带了,而且研究生导师也拿他们没有办法,在学生符合正常毕业的情况下,能毕业就直接毕业吧,这样的学生真的是带不了。3. 研究生导师不好,研究生好如果研究生遇到了一个不好的研究生导师,学生们就自认倒霉吧,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导作用是非常的重要的,研究生们遇到的研究生导师是怎样的,只有学生经历过才知道,比如说一个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导师讲出来,那完全就是两个境界。总而言之,现在教育部已经对研究生导师做出了“新要求”,这也是让研究生们都感到非常的高兴,他们都希望可以落实在实处,研究生们对此也是拍手称快。今日话题:你对教育部发布的这项最新通知,研究生导师迎来“新要求”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大家积极留言。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帮助的话,可以收藏评论,喜欢笔者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我,咱们下期再见!(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乃今有恒

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做到这四点就可以了

社会在发展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0年代小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60、70年代,初高中毕业就可以当老师,80、90年代,大学毕业就可以当老师。现如今,很多学校要求是博士、硕士,并且是名校毕业,甚至要有海外学习背景等等。随着就业压力增加,找一份满意的工作越来越难,读研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在考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和家长关心,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什么样的研究生呢?要想知道研究生导师希望招到什么样的学生,就应该知道研究生导师是做什么的。研究生导师工作一般而言,主要三件事:教学、科研、论文。对于学生的指导包括思想、学习、论文等。所以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这样的学生:时间充足、服从安排研究生导师一般希望招到听话、懂事、有充足时间的人,一是可以搞好自己的学习,完成学业,不用老师操心,二是可以帮助导师分担一些科研、论文、查阅资料等任务。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整天忙于个人的或者家庭的一些私事,无暇顾及自身学业,不能协助导师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导师是绝不会喜欢的。导师招收研究生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研究生帮助自己分担任务,以便完成更多项目,取得更多成果,撰写更多论文。很多极端事件,包括论文不能如期答辩或者论文答辩通不过,导致学生跳楼、自杀等,都和这一条密切相关。学习认真、成绩优良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都是学生,虽然学习重点和方法不同,但都有很多学习任务。所以作为老师,希望招到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的学生。老师最不喜欢自己的学生上课迟到旷课,期末违纪作弊,考试不及格,奖学金评不上,还经常上黑名单,无法按期毕业。这样的学生会直接影响老师的声誉和以后的招生情况。所以,学习态度好,成绩优异,顺利完成各门课程学习是老师的一个心愿,也是老师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有良好科研基础,善于思考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区别,在于研究二字。本科生把各门课程学好了,考个好成绩就可以了。但研究生不同,需要参与科研项目,需要撰写论文。所以老师当然希望招到一些有良好科研基础,善于思考,能参与老师科研项目,承担科研任务的学生。在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对学生自身也是提高和锻炼。以后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科研的角度分析思考,进而完美解决。一般而言,越是牛的老师,科研项目越多,对学生要求也越高,学生经受的锻炼也越多,最后工作前途也比较好。这是一个正相关,不要抱怨老师要求严格,最终受益的是自己。独立自主、独当一面老师对学生评价和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一样,希望学生能独立自主、独当一面,能够解决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重要的事情和重要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但不能事事请教老师,事事咨询老师。老师的时间和经历非常有限,带的学生也很多,实在是忙不过来,并且依赖老师,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也不利。所以,作为导师,无论从学校的学业完成,协助老师做事,还是从以后成长发展的角度来看,希望学生听话懂事,认真学习,有良好科研基础,独立自主完成任务。

寡人丑乎

硕士生如何选导师?需先考虑这些问题

最近,很多大四学生拿到读研的录取通知书。很多人急吼吼地“预定”导师。但如果考虑不周,那么今后师生彼此都会苦不堪言。选择导师真的很有讲究吗? 研究生找导师的考虑因素很多人都说选择导师,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研究方向和课题。诚然,跟着导师做科研,需要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感兴趣,但是大多数的硕士生毕业后都不会读博士。如果就业的话,那么从事的工作往往和本专业关系不大,比如学环境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去做电商或者去做企业HR。对于这些学生来说,纠结于课题的“冷门”还是“热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自己对这个课题不那么反感,并且能顺利读出来,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就行了。我认为,选择导师的关键考量在于学生和导师是否能“匹配”。第一,学生将来就业、深造的倾向是否能和课题组“运行模式”匹配;如果不一致,那么能否找到平衡点。有的硕士生准备毕业后直接就业,有的准备出国,还有的准备在国内读博士。无论哪种选择,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有规划、有铺垫。但问题是,课题组有一定的运行模式,那就是要努力做研究、取得科研发现,并发表科研论文、申请科研项目。准备在毕业后深造的硕士生往往更能够把心思花在科研上,也不需要参加自选实习。于是,他们的目标契合课题组整体目标。而如果硕士生不准备在国内读博士,那势必需要花很多时间外出实习、找工作或者复习英语、申请出国。这有可能会和课题组的运行模式发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导师会更多地为学生考虑,而有的导师更多为自己考虑。平衡点放在哪里,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幸福和前途。第二,学生的能力是否符合导师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导师急切地“抓”学生来“干活”。他们“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一下子招了几个学生,又对学生提出极高的论文发表要求。比如院系要求硕士生在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文,而有的导师提出硕士生要在高档次SCI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在管理学当中,一个人是否有积极性做一件事,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目标是否匹配。如果目标太高,人会感到再怎么努力都无法实现目标,于是就没有积极性。而如果目标太低,人会感到很没劲,也不会有积极性。能使人发挥出最佳水平的情形,是“跳一跳摘桃子”。第三,师生的性格是否匹配。DISC行为模式理论用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支配型(Dominance)、影响型(Influence)、稳健型(Steady)、服从型(Compliance)。这不是说一个人只可以对应于一种行为模式,而是说一个人在通常条件下主要遵循一种行为模式,其他行为模式也可以占据一定比例。有很多导师非常强势,你可以发现课题组的学生对导师都言听计从。道理很简单:和支配型导师最匹配的,当然是服从型的学生,而不是支配型的学生。学生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那么最好选择别的能够使自己舒适的课题组。研究生找导师要问清楚每个导师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研究生在进课题组之前就要找导师问清楚。首先要问清楚导师的培养理念和毕业要求。有的导师以培养科学家为己任,有的导师认为只要达到院系的毕业要求就行,还有的导师会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比如院系要求发表一篇论文,该导师要求发表两篇论文,但万一达不到也可以接受。得到导师的回答后,一定要慎重考虑——如果导师提出的毕业要求远远超过院系要求,自己是否能够达到?不要逞能说自己就是要做科学家。当自己的能力和导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时,最终矛盾会爆发。其次要问清楚导师对学生日常时间安排、实习、找工作有什么要求。有的课题组要求学生“打卡”,甚至在办公室还有摄像头。有的导师采取相对温和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管理时间;当然,学生在需要找导师讨论时,导师也有可能不在办公室。每个课题组都会对学生寒暑假休息的时间进行规定,区别会很大,这得问清楚。实习、找工作也是大事。有的导师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能实习、找工作,也有的导师同意学生在取得较好科研进展之后实习、找工作,各个课题组的规定有很大差别,对学生的影响也会非常大。再次要问清楚:如果进这个课题组,那么具体从事什么课题的研究?研究的模式是什么?是一开始跟着课题组师兄、师姐做实验,然后再开展相对独立的研究,还是课题组一群人像“生产流水线”一样每个人负责一小块研究,最终导师将论文“按需分配”?论文由谁来写?这里面有奥妙。最后,对于一些“敏感问题”,也要见机行事,即看导师的性格脾气和谈话时的气氛。比如,有的学生一见导师就问每个月能拿到多少研究生补助,这显然不合适。也有的学生和对象“异地恋”,她小心翼翼地问导师:究竟多久能和对象见一面?遇到这种问题,有的导师会故作开明地说:“这是你们的事,我不管。”也有的导师会觉得有些尴尬。侧面打听,避免进“火坑”在和导师谈话之余,还不要忘记和课题组师兄师姐以及别的课题组的学生聊聊:这个课题组的学生都按时毕业的吗?如果没有按时毕业,原因是什么呢?他们在毕业前有时间实习、找工作吗?毕业后去向如何?这位导师的指导风格究竟是怎样的?他的性格是怎样的?他有什么缺点?学生和他相处需要注意什么?往往,有些导师急需招研究生时,把科研前景说得花好稻好,但学生进组后,就会发现进了“火坑”——1. 研究生经常帮导师跑腿报账,影响自身学业;2. 帮导师做企业“横向”课题,影响毕业所需的基础科研进展;3. 实验周期长,不能独立做实验,而是像“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4. 导师不让学生毕业,也不及时修改学生毕业所需的科研论文;5. 导师把学生采集的数据交给急需论文毕业的人去写,或者在学生写的论文上面加上别人的名字作为“共同第一作者”;6. 当学生在组里过不惯,提出转导师时,导师不同意,理由是这样会损失他一个招生名额;7. 导师平时不大指导研究生,或者缺乏指导能力,以至于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出现上述情况,有时候情有可原。比如,有些医科、生物实验室开展实验的确周期长,需要由不同的人合作完成。再比如,有的学生采集了数据,不及时写论文,所以导师把这位学生的数据交给别的学生来写论文。但问题是,很多学生没有打听清楚就急切地跳进了“火坑”。【来源:中国科学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不倒翁

读研期间研究生导师会从哪些方面给予指导

首先,研究生导师通常需要具备副教授以上职称,同时要承担一定的科研课题,能够为培养研究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由于研究生教育主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培养单位(高校或科研院所)对于研究生导师的要求要相对严格一些,会从个人科研能力、课题级别、行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研究生通常在研二开始进驻导师的课题组,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方向来开展具体的科研任务。导师通常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完成对于学生的指导,其一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特点以及个人意愿来安排具体的科研方向,围绕相关方向给出具体的科研路线,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其二是根据课题的开展情况,给出具体的方案和建议,通常要结合目前最新的领域研究成果;其三是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保证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导师通常会承担各种级别的科研课题,不同的科研课题往往有相应的成果验收和落地要求,所以不少研究生在读研的过程中也会参与到一些实际项目的研发,课题级别越高则科研任务的压力也会越大,参与的人数往往也会比较多。如果研究生读研期间能够参与到一些大型的科研项目,那么会积累更多的科研经验,同时也会积累大量的行业经验,这会为以后的科研或者工作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所以读研期间应该尽量选择级别更高的课题项目,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收获也会比较多。有的同学在读研时会选择小型的科研课题,这样的课题虽然会相对比较轻松,有时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但是在经验积累方面与大型课题会有一些区别。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多闻

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中国教育部规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中新社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教育部11日对外发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为导师指导行为划定底线。这“十不得”包括: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目前,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表示,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个别导师指导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方式方法不科学、质量把关不严,甚至出现师德师风失范问题,造成了很坏影响。中国研究生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对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据悉,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将严格限制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