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11研究生一枚,今年马上研三了,昨天给老板(为什么叫老板,你懂的)汇报工作,威胁我不让我毕业,说就目前为止,我的工作是不会让我毕业的,特意提到了不给我签字,论文连送审的资格都不给。于是,我心态彻底崩了,两年了,我所受的委屈和苦恼真的一下就涌上心头。我们实验室每年的新生都要提前来报道干活,我们实验室的规矩是这样的,我的导师是课题组老大,平时也不管我们,都是课题组小老师在管我们,于是,我就在大老师和小老师之间的双重夹击下生活了两年,研一来的时候被定了一个巨坑的课题,应该是那个时候项目没签合同,因此小老师随意安排我的工作,而且每次找他讨论课题,都跟我东扯西扯,最后变成了鸡汤洗脑,我自己那时候很着急,就想着赶紧往前研究,可是大老师就是不让,别人都可以顺利往下研究,就我不行,一到我给大老师汇报工作时就问我提出方法的思想(其他人从来不问),让我一句话总结清楚,我解释了,就说我不对,其实他也不懂,然后就说我不够深入不认真,一直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大半年,于是乎研二开学第一次汇报工作被大老师骂的狗血淋头,说我浮躁,不认真,项目进度特别慢,已经被落下了。我就呵呵了,一直就卡我一个人,我真的没什么办法,每次汇报工作都会被针对性地提问,然后被骂,其他的人也有被骂的,但只有我最惨,算到现在,两年我被骂了一年半,在读研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难熬,和地狱一样,后来项目签了合同,小老师开始拼命地催我干活,做课题,于是我研究算法,提出方法也做了实验,小老师开始还是会抓着我不放,和大老师一个鼻孔出气,根本不听我的想法,就挑我语言表达的问题,说我语言表达不好,好不好你先看看我的想法怎么样,也不看,持续了半年,后来直接认可我的方案,也写了专利,目前还写完了两篇论文的初稿,本以为这样我就可以顺利毕业了,结果昨天老师的一句无法让我毕业,我就彻底醒悟了,现在有些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其实,我一直以来就不是那种特立独行的人,也没有那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平时对老师恭恭敬敬,到最后换来了这样被动的局面,从小到大都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也从没有和家里讲起过这些事情,不过现在心真的累了,还有好多遭遇,细说一下我这个小老师,人品差的真是可以,自己一大堆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我,但是他又怕我的老板说他不负责任,因此开始的时候,给我随意安排任务,让我看看这,看看那,然后我汇报工作的时候,大老师就骂我,说我做这些根本不对,这时候小老师也就发话了,说根本没让我做过这些,说我也不找他交流,把所有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大老师一听更生气了,又是一顿骂,起初我也不敢得罪小老师,因此一直忍气吞声,小老师关键时候就把我往外一推,很少给我实质性的建议,提的都是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就一直受着两边的委屈,后来想了想即使我和大老师告小老师的状也没有用,因为课题组小老师才是他的得力助手,又怎么会因为我一个学生得罪他呢,后来打听了一下,当年的某个师姐也有着同样的遭遇。现在手里两篇论文压在小老师那,其中一篇我四月多就写完了,到现在改来改去还没有投稿,我觉得他就是没时间管我,瞎指挥,每次返修意见都不一样,我这还没有投稿,在他这就耽误了两个月,昨天和大老师说是我觉得自己进度慢,看着别人发论文着急想赶紧发论文,缺乏创新点,言外之意就是还是我不认真,没学会走路就想跑了,然后大老师更生气了,直接说让我去找工作,我TM真是无语了,明明是小老师让我写论文,项目上有要求的,天天催我,到最后成了我心急想吃热豆腐了。小老师,之前还经常让我做一些和项目无关的事,这我也不说什么了,毕竟大家都差不多,可是他安排事情,从来不提前通知,都是什么事情到最后期限了才告诉我,让我措手不及,当然我事先是不知道这些事情安排的,项目的事也不和我说。项目中期检查之前一周,让我做一个上位机,妈的,要求那个多啊,既要美观又要功能,我拼了命地赶,终于在dl之前弄完,交了差,本想着以后老师对我能好一点,毕竟我做了好多他应该做的事,结果又是深渊。针对这位同学的遭遇我们来看看大家是咋说的:一、自己想方案,老师不懂,还指手画脚。感觉读研或许真的不适合自己,你有论文,真的想想怎么和老师处,研三了,要不毕业真的难受。讲真的,我不知道你老师到底是什么样人,小论文你改改,问问你大老板意见。平时多和他保持联系。教师节送点礼物吧,当然悄悄地。二、理解你的心情,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觉得读研那会有和你类似的感受,也也是傻傻的走过来的,突然感觉那个时候应该变得更圆润一些,和导师的相处就是应该用社会人的方式,因为过了22岁,你已经不再年轻。社会更残酷。三、慢慢熬吧,熬下来你会发现自己很强大。严师出高徒,你这样想没准是老师偏爱你呢!不过想想看来我这放羊式管理还算幸福的?四、我们经历有的一拼,不过我才刚开始。我被放在别的实验室培养学习,但我自己老师现在目前挺好的,不知道以后会咋样,我自己的导师目前挺好的,因为他不管我什么,啥都不管。但在被放在学习导师那里,被骂成狗,成天提心吊胆,人身辱骂,受不了,我还和我自己老师抱怨了这事,他说算是提前锻炼锻炼自己吧。五、同准研三,小论文没发,压力山大,基本快崩盘,时间都不一定来得及了。六、想到要是真毕不了业,自己还能在寝室研究厨艺,想想都激动。七、我还没选导师,但是我了解到一个很严格,做事认真,也有资历和能力的导师,不知道这种导师能选吗?八、我也是,研究生最后一年各种被导师威胁,压迫。还好最后顺利毕业了,唉,身表理解啊。咬咬牙,坚持一下,最后一年该怂就怂吧。我们导师是哪种学术搞得不行,自己情商又低的那种。研一研二没管过我,我自己发了小论文,专利什么的。结果到研三了疯狂威胁我,我刚过一两次,后来还是得认怂……说好话。九、马上研一我感觉我的悲催生活马上开始给导师打电话,基本是那种突然就挂了,暑期做实验别人都去了,也没叫我,听别人说还挺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是知了网伴随,大学生成长的趣味、高效在线学习平台,欢迎关注我们每天的原创文章,更多的考研、四六级等内容请关注我,点关注不迷路,也欢迎大家私下交流,如若认同请帮忙分享转发。
进入研究生之后,有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第一个方面就是学术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论文,第二个方面就是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往往很多同学们会经常忽略到第二个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有人说,选导师很重要,导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涯是如何度过的。但其实导师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好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与导师的相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导师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学术的压力,其次,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与导师的关系,可能在我们看来,导师他只是作为我们的老师,是师生的关系,但其实我们与导师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是合作的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很多学校是规定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是需要发表SCI论文的,我们凭借着发表的论文去获得奖学金,去答辩,去毕业,而导师凭借着我们发表的文章去评职称,去申请基金,去达到学校对老师的学术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与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如果出现了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或者在某些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学生,那么此刻的导师,更主要的是把你当成了他的合作者。在网上或者是很多学生的口中,我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研究生的生死大权掌握在导师的手中”。实际中确实也是如此,如果导师在毕业的时候不签字,你是没有办法答辩和毕业的。但是导师真的不想让学生毕业吗?我其实认为不是这样的,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来说导师,只有坏处,没有好处。1.学生迟迟不毕业影响着老师的声誉,现在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会多方的打听,如果有学生毕不了业,那么这个导师在下一年招生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2.浪费了老师的资源,导师都是有固定的基金经费,并且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一直不毕业,就占用了老师的资源,对于导师来说是不划算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出现了导师不让学生毕业的情况,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身的研究成果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没有达到了学校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等等。
2019年11月11日,有个学生给我留下了这样一个评论:小西老师,我快硕士毕业了,符合各项毕业条件,但是被导师恶意卡着不予毕业答辩怎么办?每次看到类似的话题,小西都觉得有点担心。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信任越发的少,彼此间的沟通为何不能多一些?再如此发展下去,对导师和学生都将是更大的伤害。今天这个时间点就算是走走12月份答辩的流程,感觉时间也有点晚啊。难道是12月提前答辩(出去工作),来年6月再授予学位?大部分学校会要求在10.15日左右将硕士学位论文准备好,由学院安排送审(匿名评审)。11月中旬,评审结果应该要返回了啊,并在学院的官网进行公示。和博士生答辩不同,相对来说2年、3年学制的硕士生大部分是在上半年(5/6月)答辩。除了延期,只有破格(提前半年毕业)或延期的硕士生会安排在下半年答辩。10月底,小西也匿名评审了2本学位论文,都是延期的硕士生。也许是前期实验设计或后期论文撰写上存在问题,多了几个月的修改时间感觉还是比5月答辩的论文差些。硕士生符合毕业各项条件,往往还得看什么层次的条件。在毕业条件中,通常有学校、学院(专业)、导师之分。通常,学校要求低,毕竟按大学科分类制定,得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学院的要求会根据不同专业的情况,细化具体的毕业要求,如小学论文的层次和数量。之前,延期的硕士生中大部分是不符合学校或学院的要求,学位论文是无法通过预答辩,更不要说后续的送审流程。比如说,我们专业今年6月没有参加答辩被延期的2个硕士生,都是因为小论文尚未接受。投稿小论文在学院规定时间之前未收到录用通知(博士生得见刊)。当然,这不是否决导师问题。小论文的撰写、润色、投稿、回复审稿意见等,导师最低也得做好指导和监督。哪怕是前期实验遇到问题,延缓了整个研究进展。但是,在后期投稿后,导师怎么也得选择合适的期刊(审稿时间短),“协调、沟通”编辑部,让学生赶上答辩的时间点。毕竟,学生提前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或深造读博,延期都会对造成很大的损失。事实上,学校、学院的要求对同期的硕士生都是公平的,也是有形成文件形式,并在入学之前就知晓的。就算是有点感慨自己专业毕业难度大,也是没法改变的,嘿嘿。可是,不同课题组(导师)的毕业要求差异性就变得很大。小西工作期间,每年都有留意到:因不同导师毕业要求不同,引发导师和学生间矛盾的,严重的甚至是闹到校学位委员会。尤其是同学校、同学院、同专业的不同导师,也许导师A的要求是一篇中心核心,导师B的要求能是一篇中科院II区的SCI论文。导师B的学生压力大啊。站在导师的角度,一个课题组的管理和运行不容易,也有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如作息、奖励、毕业标准。不怕标准高低,就怕经常变,搞“特殊”。因此,在不少学术大牛的课题组,毕业要求真的很高。当然不保证有更高的助研津贴。一是这类课题组的学生毕业出去不能出差,二是导师层次高,太差的文章都看不上,也不会让学生投稿(混学位的学生很难)。事实上,这类要求严格的课题组,学生在选择导师之前,应该就有耳闻“严格”之名。而且,导师也会在入学之前或硕士新生第一次组会,明确说明团队的管理模式和毕业要求。以这个逻辑来说,等到毕业时,再觉得导师“恶意卡着”是不合适的。起码,我身边遇到的很多导师都是尽全力让自己的硕士生毕业,而不是故意拦着。在其他学生能达标的前提下,与其埋怨,不如努力达到课题的毕业要求。说点极端的情况,就算是很多学生心中想的“导师想要留学生做事”,也会选博士生啊。毕竟,博士学制4年,延期1年很常见,也不影响导师口碑。一旦把3年的硕士延期半年、一年,影响后续招生的啊。另外,导师群体很大,不排除有少量师德不佳的。有时候,她们喜欢将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到学生指导中,以不能毕业作为“惩罚”不听话学生的措施,真的不合适。遇到这类导师,个人建议是尽量沟通。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委屈”自己下,早日毕业离开才是值得做的。如是矛盾比较大,也可以找自己的博士师兄、师姐,帮忙中间缓冲调解下。你们觉得呢?
现在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不是在答辩,就是走在去答辩的路上,每年也都会有很多人因为达不到毕业要求而无法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即使能够参加答辩,也有不通过的情况,导师不让参加答辩,毕业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是是有限的,请大家务必珍惜机会。题主所说的论文写得差,应该是指最后的毕业论文,而非发表期刊论文,如果连自己的老师都看不过去,那导师不让参加答辩是正常的,一方面导师是在维护自己的学术声誉,因为既然是导师负责制,你的毕业论文封面要写他的名字,他要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论文存在严重问题,为了让你能够按期毕业而违反学位授予的相关要求,要是被打假人士发现,不仅会影响你的学位授予,即使授予学位,也有可能被撤销,比如翟博士会变成翟硕士。据说今年好多毕业生被严格的毕业论文审查折腾的够呛,想起这件事的推动者翟天临,气得都跑到他的微博下面吐槽去了。其实即使没有翟某的推波助澜,国家教育部门也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本科及研究生的培养,“严出”已是大势所趋。刚才说过,毕业的机会还是有的,不同的学校规定各异,我们按照一般情况来说,来看一看你有可能被卡住无法参加毕业答辩的情况。1. 关于论文的评阅。不论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生资格审核合格后就可进行论文评阅,一般是要求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与论文研究课题相关的专家进行论文评阅,有的学校还要求至少有一位论文评阅专业来自外单位,而导师本人不能参加评阅。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论文被抽查的情况,算是“中奖了”,不论是“盲审”还是“外审”,对于论文的质量要求都很高,虽然对硕士来说不通过的比例较低,但还是存在的。因此,当导师不让你参加毕业答辩,说明你的论文质量不是一般的差。如果贸然将论文送审评阅,以天津某高校为例,在论文评阅要求中,只有当评阅人一致认为论文水平已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方可组织论文答辩;当有评阅人提出其论文“修改后答辩”意见时,申请人的导师应指导研究生针对评阅人所提问题认真修改论文,写出修改说明,并提交答辩委员会审核。这种情况还不算糟。如果有1位评阅人提出否定意见时,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再聘请1位评阅人进行评阅,若仍持否定意见,则视为本次答辩申请未通过;如有2位及以上评阅人均持否定意见,则视为本次答辩申请未通过。更糟糕的是如果累计三次申请答辩未通过者,停止其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发给肄业证书。因此我们在文章开头就告诉大家要珍惜机会,对于毕业论文要及早准备,临阵抱佛脚实在不可取。2. 关于论文答辩如果论文评阅通过,即可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一般是5人,答辩人的导师不能作为答辩委员,绝大多数学校要求至少有一位外单位专家,还有的规定硕导的人数、职称等等,重点是全体成员三分之二及以上同意“学位申请者是否通过论文答辩和建议授予硕士学位”,那么恭喜你,顺利毕业了。而如果答辩未通过,答辩委员会会考虑是否让你“限期整改”,即对毕业论文进行修改,虽然一般学校规定不少于三个月,大多数都按照半年来计算,之后组织“二次答辩”,通过则换发毕业证书,如果仍未通过,有的学校就不再给你机会了,颁发结业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说,硕士就相当于白读了。所以导师不让你答辩,或者让你延期答辩(除了个别导师故意为之),是给你“改过自新”的机会,机会是非常有限也是非常宝贵的,努力改正,别让自己白白付出这三年!给自己一个交代!您的关注与点赞,是观察号最大的收获和感动,也是观察号进步最大的动力!
2020年11月1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看到这样的规定,不难让人联想到过去几年发生在研究生群体中的悲剧,而那些悲剧的根源往往指向研究生导师不当的需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经典定义流传至今。伴随着商业化对全社会价值观影响越来越大,师德缺失的现象真实存在甚至逐渐表现得明目张胆。此前,多地多所高校都曾爆料导师不按时指导批改学生论文;恶意命令学生处理困难事务甚至杂事;拖延学生毕业时间;以毕业为前提,或威胁或骚扰…而被恶意对待的学生,同时面临毕业、父母期望、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承受了巨大的身心折磨,甚至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大多数情况下,导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手握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审核权力,选定了导师就没法更换,当研究生遇到导师的不合理要求,不妥协就意味着无法毕业,有些导师将自己的研究生作为雇佣关系甚至是奴役,利用研究生套取国家科研经费,更有甚者,拿性暗示作为毕业的交换条件!可耻,可恨!教育部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无疑对研究生导师的权力进行了约束,但是保护研究生的合法合理权益显然靠十条准则是不够的,在导师和学生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导师违背了上述准则却难以鉴别而免于惩处,余地很多,操作空间很大。当然,我们必须相信,在研究生教育中,师德缺失的现象存在,但一定不是主流,大部分导师是有原则的,负责任的。因而,社会批判的对象要清晰,不能一棍子打死。在准则中很多用词也体现出主管部门的纠结和担忧,比如“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随意”二字实际上很难界定。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341万,比2019年度增长50余万人,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环,是高水平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平衡保证研究生教学质量和保障研究生权益,是有关部门亟待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很多学生选择研究生院的主要原因是想提高自己的学历,提高就业竞争力。研究生毕业后,学生们认为自己的努力终于收获了,这是发自内心的快乐。但是原以为,只要自己充分努力,如果足够优秀,研究生就能顺利毕业。但是要等到自己真正读研究生的时候,才发现研究生毕业不容易。有些同学很优秀,和导师一起做科研项目。所以导师当然不想失去这么优秀的劳动力,所以会故意阻止毕业时间,或者推迟毕业。还有一些导师不在学生的学位论文上签名,不想让自己的学生顺利毕业。虽然这些老师的这种行为被教育部明令禁止。但是每个大学都有这种情况。一旦高校存在这种行为,对学生的发展很不利。因此,教育部在今年确立了相关消息。主要有三点,教育部发表这三个消息后,很多在读的研究生都很高兴,不再担心导师故意不给签字推迟研究生毕业了。最近几年有报道说,在读研阶段某些导师会要求研究生做与学业无关的事情,很多导师经常不分地点和时间,让学生送快递,接孩子,等于学业无关的小事。对学生的学术进步完全不感兴趣。一旦被学生拒绝,就推迟毕业,不通过论文审查。考虑到这种情况,学生也只能吃哑巴吃黄连,不能说苦。毕竟,学生和老师相比是弱势群体。一旦得罪了老师,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故意不能通过论文审核,最后也不能顺利毕业。此外,正如新闻报道的,对个别性格敏感的学生选择了轻生。我们不能否认,大部分导师仍然致力于学术研究,想带来更多优秀的学生。但是高学历并不意味着好的人品。庞大的教师队伍中仍有消极的例外。因为他们的存在降低了全体教师的素质。一些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好, 父母也想它们早点拿到毕业证进入社会就业,减轻家庭的负担。 而且,这种情况家庭的学生也不在少数。 如果学生的家庭情况本身困难,导师故意拖着学生毕业。 可以推测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之大。个人认为:读研究生的目的无非就是在毕业后能找到好一点的工作,这种推迟毕业的行为应该制止,今年也有所改变,和外国相比较,还是有一些差距,国外的研究生导师需要研究生给导师打分,如果跟着导师读研的学生毕不了业,导师是不能申请新的科研项目的,当然不是小编崇洋媚外,毕竟好的制度我们还是要学习的,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文化水平。#教育部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十不得#
本文授权转载自岳铭科学网博客,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今天的室外温度突破零下10,我坐在公交车上戴着手套捂着围巾,思考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拥堵而寒冷的路程。没两站,旁边坐过来一个姑娘,插上耳机拨打电话。张口第一句话便是:“导师说我论文不行,不让我毕业”作为险些延期的过来人,我对“不近人情”的导师可谓“深恶痛绝”,就快扯下她耳机来执手相看泪眼了。但听着听着,似乎又觉得,她导师是对的,姑娘……01、思维逻辑“导师说我们会计专业的实习,就是为了写论文的,我这个实习偏偏跟论文没关系,哎”(我内心:那你还实习,姑娘……)“我在一个国企,人家哪能给我看数据。肯定怕我发现问题啊,它们财务肯定有问题”(真牛,人家怕你一个实习生发现问题?你当国资委是闹着玩的?国企的财务都是领导亲戚在那坐着好看的?)这个姑娘的思维逻辑似乎有些许的混乱。她在自己的某种定式里(我就要去这个实习,我导师说实习不好是导师不对,我认为实习跟论文没关系;我得不到数据是对方不让我看,不让我看的原因是国企有问题),但其中都不能构成因果关系。当她说出那句“我导师说我方向、框架都不对”的时候,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02、抓的“太大”我不是学金融财会的,当她开始说一些论文细节、专业性的术语的时候,我就“出戏”了。但听着听着——相信诸位博友可以窥见一斑。“我一开始想写《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我导师说不行”(what?这个你要能写明白了,就可以拯救在ofo排了六层楼退押金的广大人民群众了。)“他说这个太大了,让我从一个公司着手。我选了华为”(我听到“华为”的时候,一口口水没咽好差点呛出来……)我是不懂金融啊,但是根据这么多年在学校里的经验,对“外专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连外行都知道这是一个特别nb的人(事件),那对本专业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哪怕你没太听过、只略有耳闻的人,在人家专业也绝对是一流大牛……还有好多那个领域的超大牛,外行根本就没听过。比如有一次我看电视节目,问“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写的哪个季节。选手答夏季,看到答案是“秋季”的时候就特别后悔,说“月”应该描写的中秋嘛,他“疏忽”了。其实这不是疏忽,就是不知道。这首诗叫《子夜吴歌·秋歌》。如果有这个知识点的话,是不可能“疏忽”季节的。而且它的作者是——李白。即使李白这样响当当的人物,他的作品对一般人来说也是有很多盲区的。当然我去问中文(尤其古代文学甚至唐宋文学)方面的人,《子夜吴歌》对人家来说就太小儿科、流传太广泛了。泛到大家不会去分析、不会去谈的那种。所以我窃以为,分析华为,大概就相当于要分析《李白与静夜思》吧。作为一个本专业的研究生导师听到的话,内心一定是崩溃的。“我导师说,你就打算写成新浪财经的水平吗?”(能不能到新浪财经的水平都不好说。)就像我导师是做头孢菌素C酰化酶的。我本科的时候只跟着他做了基因工程过的可以表达cpc的E.coli的培养。假如我到研究生了,写了个论文题目叫《头孢氨苄是如何抗菌》的,他会不会当场昏倒。然后他说你这个论题不专业,让我重新写,我来了个《常见的广谱抗生素有哪些》。恐怕连对医药保健求知若渴的老年人也不愿意看。03、没有区分开“本科”和“研究生”“我报表也看了好多,数据也收集了好多。但我导师说,如果你写出来的东西,让谁看到都能用你的材料分析出来,就没有意义,就毕不了业。”(你去收集上市公司的年报当然谁都能看……毕业又不是搬砖,你堆得多就好)“我觉得我公式也用了,理论也有了,怎么就不行呢”这个问题可能很多研究生开题的时候都会遇到,你觉得这个思路是有意义的,其实没有。你还停留在了收集、重复的层面上。比如我本科的时候拿着实验室的菌种,用现成的配方,去培养就好了。在这个过程里,灭菌、涂板、计数、检测、简单的数据分析,就是我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但是如果到研究生还每天配个琼脂去涂板,不思考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能怎么提高产量、能不能用其他微生物表达、这个基因还能不能进一步改造……还有啥意义。有一个朋友是学中文的,读研打算分析“词”。那么,你就不能写成“宋词鉴赏辞典”,拍一首词,里边哪个字是借用了哪个意思,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不好意思这是高考的诗歌鉴赏。用他们的话叫“文本细读”。研究生则必须要跳出“文本”,站在理论高度。如果你写了50万字的读后感,有啥意义。果然。她说到:“我本科时候就是这样这样做的,做的还挺好的,怎么一读研究不是这样了啊。我也挺努力的,我导师就是说我不行。”突然想到了科学网那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师生关系。在师的角度,这个孩子的确(目前的)研究水平“有限”,达不到一个合格的会计研究生的水平。在生的角度,他认为他很努力的在做,只是有些数据他拿不到(国企怕他找出错)、有些分析他不知从哪入手。最后都是导师在为难他。立场不同,角色不同,水平不同,自然就会矛盾重重。想我当年的被延期,应该也是如此吧。我觉得我在努力的做,但离导师的想法还是差很远,远不够专业级水准。最后归结于老师找我麻烦,实习单位也我麻烦。然后上升到教育体制不合理、研究生培养制度不合理,中国的高等教育太水。引发一系列的牢骚。其实都不是,都是你自己太水罢了。04、结语这一路很快就过去了,我略带遗憾的下了车,希望她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方向。专业理论都是有的,普通人的天赋也没有太大区别。不想做到成名成家的话,达到一般毕业,不会很困难。临刷卡,听她说了一句话:没事,我也不后悔考研。当你觉得痛苦,你自己跟不上、做不了的时候,说明是你的平台变好了。如果你一直自我感觉挺顺,说明你也没有机会成长的更优秀。我觉得现在这种痛苦,正是我应该经历、也想要的。
日前,国家教育部在其官方上面刊登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11号(教育类212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20〕第11号)(简称《函)),主要提到了“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具体如下:(一)《函》提到,教育部历来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多个管理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包括: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下放了博士生导师评审权。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文件强化了研究生导师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三大基本素质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结合高校特点,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提出了正面倡导并划定了师德底线。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包含“三个坚持”、“三个突出”、“四个严格”、“四个强化”和“一个加强”在内的15项具体任务,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二)《函》还提到教育部下一步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要求培养单位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聚焦导师指导环节,要求导师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明确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延伸阅读:近年来,通过相关媒体报道,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博士生延期毕业的事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有高达60%以上的博士生都无法在博士学位攻读时间三年内毕业,大量存在延期。部分观点是博士学位本身难度过大,三年内无法完成,因而建议学校延长博士生学制,即将三年博士延长至四年甚至更长,以便博士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科研创新,达到博士生毕业条件。对于该要求,很多知名大学已经开始采取了行动,2014年复旦大学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2015年厦门大学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了四年,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也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了四年。但面对大量博士延期毕业的事实,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这种延期并不是学生博士工作不够充实,创新度不够,而是有些导师故意不让学生毕业,多留一到两年帮自己做项目等等。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气愤的事情。对于博士生来说,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很多博士生是拖家带口的在读,而晚让他们毕业一年,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一年,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更大。而这也是很多博士生有抑郁症或者轻生的念头的由来!此外,还有部分观点认为,导致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是导师让学生做了太多和科研、和学业无关的事情。比如说帮导师报销、接待、当人肉快递出差等等,虽然这种事例不多,但是肯定存在。针对以上现象,本次教育部针对政协提案的《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精准找到了导致博士延期毕业的部分症状,明确规定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博士生们应该会迎来改变自己环境的春天,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聚焦自己的学业、科研和创新!欢迎关注,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往期文章四川二本志愿征集发布,二本录取没上?不要急,大量补录志愿等你多地发声要求非全日制学历一视同仁,真的能实现吗?2021年THE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进入前20,南科大吊打传统名校
曾几何时,我国研究生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多么的和谐,导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精心培养,希望能把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全部吸收,毕业后奉献社会,成为国之栋梁;而学生也视导师为“父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都会咨询导师的意见,所以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十分融恰。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导师和学生已经变成“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学生不仅要帮助导师做实验、跑项目,而且还要帮助导师处理生活上的事情,比如需要帮做饭、买衣服、取快递等等。迫于毕业的压力,学生也是必须得做,有苦说不出,忍着熬过研究生的三年。网友的经历就在今年的2月27日,教育部再次发出通知,从2019年起我国研究生导师实行一票否决,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生导师如果存在辱骂学生、压榨学生等违反师德的行为,那么一旦被学校查实,那么就可以对该导师进行处理,轻者约谈,限制招生;重者取消导师资格,解除招聘,并且承担相关的责任。教育部的通知这则通知的发布,得到广大研究生的支持,很多学生都表示都有过被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的感觉,这项规定如果实施得好,那么就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其实,近些年来研究生都是比较害怕自己的导师,不敢得罪,不敢执意,只能讨好,而且还称导师为“老板”。这种现象的形成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两点。毕业生第一,导师的权力过大我国的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毕业有着直接的影响,直接就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只要在这根“大棒”下,所有的学生都得认真听话,不然导师就可以让学生延时毕业或者不能毕业。很多研究生都是通过考研进来的,深知读能够成为研究生是件多么不易的事情,如果不能顺利毕业,那么自己一切的努力都会变得白费,所以为了毕业证,一切都会容忍。毕业生第二,利益在作怪现在很多导师都是在接项目、做实验,所以平时也是非常的忙,于是工作上和生活上的事情都想叫学生帮忙分担。如果导师人品好,那么基本不会对学生有过多的要求,也不会为难学生。如果遇到人品有问题的导师,那么处处想着自己的利益,想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来用。研究生毕业证这两点原因,归根到底就是缺乏一个双向的选择与监督,以前只有导师能给学生打分,决定学生能否毕业,而学生只能默默地忍受。如今教育部的这项通知,可以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评价导师的机会,让学生也有发声的地方,值得点赞。可以说研究生的“春天”终于来了!(原创声明:本文首发于百家号,文章内容、图片均为版权所有,禁止抄袭,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教育部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①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③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④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小编相信这则规定的初衷是好的,看起来也确实能限制研究生导师的不道德行为,但实行下来是什么样,有待进一步观察。平心而论,准则中并没有过分与苛刻的要求。个人认为这都是正常导师应该做到的正常操作,符合传道授业解惑的师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比起行为准则中的各条规定,想必更关心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吧。毕竟在导师掌握研究生毕业自主权的前提下,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监督和惩罚措施,那这个准则就只是一页纸而已。(下面就是处罚措施)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则规定一定程度上表示了教育部的决心研究生培养,成了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今年关于研究生培养的动作额外的多。学位造假事件的严查、学术论文的严格抽检、分流制度的提出……结合当前国际竞争的大形势,都在传达出一个信息:国家越来越需要培养出高质量人才了。而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关键。于是,需要导师、学生两手抓。重视研究生教育是好事。准则中最后一条提到“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小编希望能落实到具体的做法。因为现在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确实太紧张了。导师的压迫,延迟毕业,就业的压力等等全累积到研究生身上,很容易让他们心理产生问题。当然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导师的确是相互的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是相得益彰的。如果互相不信任,互相抵触,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损失。所以,应该制定一定的措施去规范,去完善互相之间的关系。有些底线不能被逾越。就像这次的《行为准则》近年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不容乐观,产生矛盾、爆发冲突甚至发生不可挽回的事件频发,让人不得不时刻关注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议题。希望各大高校能重视这则规定,并结合实际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研究生的个人权益。处理好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教育部新规:研究生导师不得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网友:好!的全部规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