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的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主,科学研究为辅,注重产学合一,培养出能够干实事的大学生。而在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培育其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等。而有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培育出来的大学生的竞赛来展现的,我们就一起来围观下全国普通大学生竞赛获奖数量排行榜,详细的数据如下图(完整的数据将会在文末给出):全国普通大学生竞赛获奖数量排行榜从该排行榜来看,位居首位的并非清华大学,也不是北京大学,而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奖数量为1088项,总分为100分。由此可见哈工大尽管地处现阶段发展不尽如人意的东北地区,但是其人才培育能力仍然较为出众。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位于我国东北的重工业重镇——哈尔滨市,是我国的首批985、211以及双一流A类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是一所以国防工业学科为主,涵盖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多科性协同发展的高校,录属于工信部。哈工大校史: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师资力量:哈工大有两院院士39人(包含双聘院士),入选国家级教学名师9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2人、青年学者1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49人。另外还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6人、青年拔尖人才2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7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2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4个!学科建设:在2017年公布出来的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入选A类学科17个,超过东北地区的老牌名校吉林大学,A类学科名列东北地区高校第一。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哈尔滨工业大学位居第二的是浙江大学,获奖项目数为710项,得分99.67,浙江大学近些年发展迅猛,在各项数据中都位居我国前十甚至前三行列,能够取得如此成绩也是理所当然,并不让人意外。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电子科技大学也分别位列第三、第四以及第五位,其培育的学生也是相当抢眼。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我国的985、211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双一流A类高校之一。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电子科大校史: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电子科技大学
4月17日,“光谷杯”第三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启动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也是国内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全国性研究生学科竞赛之一。首届大赛名为“博实杯”,第二届大赛在西安举行,本届在光谷举行,命名为“光谷杯”。创新活力不断增强,10余家光谷机器人企业代表助阵17日上午9时30分,启动仪式在华中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报告厅举行。不到9时,报告厅外已汇集了多个领域的近10家机器人企业代表。参加活动的机器人形态各异,功能也大不相同,既有能智能交流、擅长语言学习的“黑猫萌宠”,为老年群体提供步行助力的下肢外骨骼助行机器人,也有工业领域“5分钟安装固定,30分钟调试完成”的“操机仔”协作机器人。“抗风能力强,能适应恶劣户外条件,是这款产品的最大特点。”湖北电鹰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全碳纤维机身,可载重2公斤飞行1小时,具备6级抗风,6向多传感器融合避障特性的EHM-6A无人机,目前该无人机在电力、光伏、风塔等能源巡检,环保、林业、水利、交通监测巡查,消防灭火、应急救援等飞行作业有较多应用。在健康养老领域,武汉泰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妙伴健康机器人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了众多便利。“开机状态下,用户只需要发出指令,机器人就可以实现远程挂号、在线视频问诊、在线购药、健康检测等多种功能。”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产品2017年在光谷研发成功,目前在全国拥有数十家代理商,年产机器人超过10万台。据介绍,光谷机器人企业已逐渐覆盖物联通讯、健康医疗、教育、陪护、工业生产等多个细分领域,研发实力不断增强。“2018年,我们在光谷成立,专注康复医疗和护理领域,目前已经生产出便携式可穿戴康复机器人、助行机器人等产品,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信心满满。”武汉沃森拓客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王一举表示,该团队成员共参加10余项国家科研项目,在该领域技术储备十分充足,产品将尽快走向市场。为创新发展注入源动力,每年近6000名华中大毕业生留汉留鄂“各位青年朋友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你们注入年轻的力量。”启动仪式上,82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机器人和机械工程专家熊有伦对青年学者提出殷切期望。熊有伦院士表示,从上世纪 50 年代第一台机器人发明到现在,机器人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当前,在产业升级、健康服务、国防安全、太空探索、科考与资源开发等关乎人类未来的领域,机器人的作用日益突出,机器人研究正成为全球高科技竞争热点。去年,在第二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朱嘉淇和4位小伙伴协作,共同拿下一等奖。“学校的创新氛围很好,拥有很多可以学习的平台和资源。”朱嘉淇从2019年开始为项目做准备,研究项目可行性,在老师指导下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参加大赛不仅是为了获奖,准备比赛的过程收获更大,今年,我准备带着新项目继续参赛。”新增“医疗健康组”类别,决赛8月底在华中大上演2013年,“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项目启动,目前已形成智慧城市建设、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集成电路、机器人等10余项主题赛事。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淑林介绍,8年来,系列大赛已吸引60余万在校研究生响应、参与。相较前两届,本届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特别新增医疗健康专项组。承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增组别是响应‘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号召,本着面向重大传染性疾病、关注人民健康而专门设置。”据介绍,赛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为线上提交作品,决赛初定于8月23日至2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进行。中国光谷 投稿邮箱:1070452594@qq.com出品 | 光谷融媒体中心来源 | 长江日报记者 吴曈 高勇 通讯员 马胤任编辑 | 张希祉审校 | 张隽玮
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学员,“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学员。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工委副书记、航空航天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14项职务。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及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评全国青马“优秀学员”、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25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梦想书写青春年华,是他的写照。加权平均分89.94分、专业排名1/29,叶哲以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最好的成绩”成为他本科四年的一份坚持,也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他看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本科生阶段更有专业化的趋向。“面对课程的难点,我会尽可能严谨细致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叶哲会重点关注数理方程、数值计算等思维跳跃大、知识跨度广的课程,并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本科入校,叶哲便萌生了攻读研究生的想法,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一学年,他主动加入创新创业学院数模班学习,积极参加数模竞赛,提升论文撰写和编程能力,并获得第25届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自大三起,他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带领下完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分析与设计》。在专业学习上,他也全力以赴,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一期间,叶哲修完全部课程,必修归一加权92.38,位列专业第1。“研究要立足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师的教导成为叶哲科研工作的方向指南。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哲将专业学习聚焦于“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控制”方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刚柔耦合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时变LQR控制方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019年8月,叶哲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分会场做了题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时变LQR控制》的科研报告。会后,他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成果被2020年国际宇航大会成功接收。此外,叶哲的硕士开题报告获评优秀,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空间大型结构多系统耦合、高精度控制中的卡脖子难题,立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梅香扑鼻,却历经苦寒,叶哲也曾遭遇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要确保精准,并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数值仿真。在疫情期间,查阅资料困难、仿真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困难经常让我陷入瓶颈。”叶哲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认真钻研资料,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除了扎实的学习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叶哲在思想上守正笃实,努力筑牢信仰之基。他曾参加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后赴北京、河南新乡、山东济南参加理论学习,感悟颇丰。在他看来,信仰的确立首先要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枯燥的,但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有乐趣、有味道。”从“了解”到“认知”再到“认同”,他认为青年应该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持久的信仰认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叶哲于2017年暑假远赴青海进行为期20天的短期支教,在扶贫一线用知识为百余名孩童指明方向。在支教后,叶哲继续躬耕实践,组织公益社团策划公益周,为庄河白血病双胞胎募集善款贡献爱心;开展“暖衣暖心,温暖同行”爱心捐衣活动,募捐衣物20箱,近800余件,得到大连市妇联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叶哲作为嘉宾参与“领航计划”、“头雁讲堂”、学部团校,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团课10余次,用自己的行动爱国爱校,做青年引路人。2019年6月20日,叶哲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担任学部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负责党员发展工作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叶哲同样身体力行。“更好地服务集体和社会”是他参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初心。在本科期间,他连续三年参与高校科学营的活动组织筹备过程,有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不安,也有看到同学们的笑容而满心欢喜的时刻。研究生期间,在结束全国青马工程的学习后,叶哲回到校团委继续负责青马工程相关工作,把全国的经验带回学校,组织遴选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开展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学习。疫情期间,叶哲依然很忙:挖掘线上优势,打造“时代强音”青年云端思想交流平台,开展“时代强音”7期,组织开展青年文学艺术奖“战疫情”专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自身所长展现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返校后,他加入研究生校园管理工作组,严格落实“日通告、周报告”的相关规定。在大连两次疫情反弹期间,他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组织2次、协助完成超过2万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兼顾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叶哲认为:“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即以学习、科研为主,社会工作为辅,在不断协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叶哲会为自己制定科研目标和工作规划,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调整原有的计划。此外,他也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任务分工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一环,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阶段性总结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并更好地发力。这是叶哲平衡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创造历史。在面临困难时克服畏惧,在面临选择时站稳立场,在遭遇挑战时勇于应战,叶哲将继续用行动书写时代青年的人生篇章!内容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官方微信平台文字作者:胡景璐 刘艳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编辑:张杭晓校对:白书彬责任编辑:周学飞 任亭钰
一年一度的全国研究生招生考生10月10日开始正式报名,又是一年一度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一所大学,经历从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办学层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本科的学历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不管是逃避就业还是真心深造,考研成为很多天之骄子的选择。在贵州,拥有研究生教育资格的大学或者院超过10所,分别是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阳学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贵州师范学院(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等。考研,考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与职业发展规划有关,与学术研究实力、范围等也有关系。选考不同的专业、学校,难易成程度也会相差很多。2021年,贵阳的大学招生研究生都是什么样的状况。首先说的是贵州大学,作为贵州最具实力与规模的大学,贵州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研究生4310名。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贵州大学已经拥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研究生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个学科门类。一般来说,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都是具有相当实力,贵州大学的博士点集中在工学、农学、理学、哲学、法学、管理学6个学科门类。在2017年的“双一流”评定中,贵州大学的植物保护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贵州大学的实力强劲的学科包括数学、机械工程、地质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学、软件工程、生态学等。在贵阳,拥有博士点的大学还有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765名。贵州师范大学实力强的学科集中在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等。贵州医科大学在1981年就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2021年,贵州医科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973名。贵州财经大学作为专门的财经院校,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该校由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贵州财经大学从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有55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1000人。如果说招生4300多名的贵州大学属于贵州研究生招生的第一集团,那么招生在1000人左右的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就属于第二集团。而招生规模在500人以上的大学则属于贵阳研究生教育的第三集团,处于这个层级的有两所大学,分别是贵州民族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这两所大学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博士点。贵州民族大学,作为与贵州大学地理和历史渊源都紧密的大学,其拥有10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类别17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2021年,贵州民族大学计划招收研究生704人,包括267名学术型、437名专业学位,主要集中在法学、社会学、理学、文学、民族师资等学科和领域。贵州中医药大学,1978年就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贵州老牌的研究生培养大学,硕士点集中在中医相关学科。2021年,贵州中医药大学计划招收629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除了上述6所大学外,贵阳还有两所大学也招收研究生,处于研究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分别是贵阳学院、贵州师范学院。作为两所都有师范背景的大学,贵阳学院在2017年成为贵州省新建本科学校中唯一新增硕士学位授予权按需推荐大学。2021年,贵阳学院在哲学、生物与医药两个专业中计划招生80人;贵州师范学院则与贵州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教育硕士,2019年招生第一届学生20名入学,2021年的招生规模相当。不等的招生规模与专业覆盖,昭示着学校的办学历史底蕴与实力,考哪一所,就要看自己的兴趣、志向和实力了。
在西安工业大学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迎接第一缕阳光的露珠,他们是离开图书馆的最后一抹书香,他们是在实验室钻研到废寝忘食的螺钉,他们有着全国大学生最高的荣誉,他们有着统一的身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鹏辉,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8010313班学生。大学期间获的竞赛奖项有:“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二等奖”、“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省级二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等;获得的荣誉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2018-2019学年三好学生”。李鹏辉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回想起之前的大学生活,也会想自己没有真正深入研究过一个领域,总是在尝试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是他从来没有后悔过,随着接触的领域越来越多,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是清晰,也找到了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研究,这也是李鹏辉确定自己研究生,乃至未来的路线。石贤聪,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卓越)专业17010616班学生。曾获荣誉: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十佳大学生提名奖、优秀团员、一等学业奖学金、国亮奖学金、道德实践先进个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赛区一等奖、陕西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赛区二等奖。为了备战英语四六级考试,石贤聪曾坚持每天早起背单词并进行口语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性顺利地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为了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他利用暑假的空余时间学习C语言,最终顺利地通过了考试。对石贤聪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他始终相信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值得的。他认为,学习不仅教会人们生存,更能带领人们领悟生活的真谛。谭桂林,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卓越)专业17010616班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三好学生、二等学业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陕西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数学建模竞赛校级一等奖,并已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优秀)。谭桂林认为,找对方式对于自己的学习不仅仅是事半功倍,还能促进自己对学习的信心和热情。他目前的生活方式是每天六点半起床,绕学校跑上一圈,然后去图书馆或教室学习,晚上10点左右再跑上一两圈,然后洗漱睡觉,睡觉前尽量不要玩手机。谭桂林觉得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认真学,专心学,该玩的时候放心玩,需要劳逸结合。豆少杰,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7020618班学生。秉承着“敦德立学,知行相长”的校训,不断向着自己的理想接近。曾获得国家奖学金、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奖赛(非数学类)一等奖、二O一九年陕西省第十二次高等数学(本科)竞赛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等荣誉。过去的几年里,在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通过不断努力,豆少杰取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国家奖学金、一项发明专利(专利名:旋转智取衣柜;专利号CN111358187A)、一篇论文(基于Solideworks的青皮核桃去皮机设计)、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奖赛(非数学类)一等奖、二O一九年陕西省第十二次高等数学(本科)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非数学类)二等奖、互联网+大赛校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校赛铜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校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校赛一等奖、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虽然这些荣誉已经成为过去,但却一直激励着豆少杰不断前进。尚徐碧玥,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现保研至西安工业大学。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多项荣誉。主持省级大创项目一项,参与省级大创项目一项;曾获第12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第13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尚徐碧玥在大学里不仅认真系统地学习了机械电子专业知识,同时还积极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在大三期间,主持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马铃薯去皮、切片、切丝机”的课题研究,在小组中负责总体规划及三维设计等工作。2020年8月论文《基于Solidworks的马铃薯加工一体机设计》收录于《现代制造技术与设备》,2020年9月论文《构架型 3D 打印机创新设计》收录于《内燃机与配件》。在老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了CAD和Solid Works软件,学会了如何撰写专利报告,不仅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了自己的科研潜力,也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之后攻读硕士学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克中,西安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8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设计)学生。大学期间曾获得:“建行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铜奖(高教主赛道)、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安工业大学初赛金奖、第12届3D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龙鼎奖(全国总决赛)二等奖、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类三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校内选拔赛三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机械专业是一个极其注重实践的专业,在互联网+大赛中,赵克中的“3D轨道鼻窦精准给药系统”获得了省级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中,“轮椅和床对接辅助老人上下床装置”获省级二等奖。参加这些比赛,赵克中很感谢那些指导过他的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作为西安工大的机电人,就是要敢想敢做,充分的丰富自身。在外语方面,赵克中英语已顺利通过四六级,日语已到N2水准,之后还有考雅思的想法;在学业上:各科成绩优秀,专业排名前三,并且之后也会一直保持;在实践方面,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会参加更多的比赛,锻炼自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唯其笃行,弥足珍贵,优秀的人各有优秀之处,无论是国奖人还是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的广大学子,一代又一代的西工人秉承“敦德励学 ,知行相长”的校训不断大步向前,为祖国的事业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来源:西安工业大学
他在研究生考试中交白卷,却写出8个大字,最后中央美术学院录取现在想要选拔人才就会进行考试,根据相应的分数和最后的面试状态进行录取。同样在近期就会发生一件较大考试,那就是我们都知道的高考!根据相关的报道今天的高考报名人数已经超越了千万大关,这么多的人数必然也是一场激烈的“战争考试”。但是按照现在的考试制度来说,你在考场上交了白卷,最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大家肯定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傻了吧,即使是错的也应该写上去碰碰运气的,但是今天咱们就来说这么一位奇葩人物,当年在研究生英语试卷中交了白卷,上面却写了八个大字,最后却被中央美术学院破格录取,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对于央美来说门槛首先是非常高的,在看你分数的同时,对于专业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所以两者的相结合很多人都被无情的刷了下来,但是陈丹青却成为了例外。陈丹青其实很多人也是有听过的,他出生于上海,在当年自己25岁的时候也曾经迷茫过,就业压力之下自己没有特别优秀的突出点,但是继续深造自己却对英语又一窍不通,就在自己纠结的时候,中央美院招研究生了,就在这个时候也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虽然对英语一窍不通但是还是大胆上前报了起来。当进行考试的时候自己真的傻眼了,英语完全靠蒙这个时候也是完全靠运气,但是在卷子上却写下来8个大字:没上过学,不懂外语!这就是他对整张英语试卷的答案!别具一格的方式让他去进行了和命运碰运气,但是对于这8个字也是体现一个人实事求是的一种态度,最后中央美院决定录取。首先陈丹青自身对于画画就十分的爱好,并且也有艺术天赋,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造诣存在的,但是对于其他文化课来说却是不太精通,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玩笑,让他最后在63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最终被中央美院录取,成为了一名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对于这样的一个事情还是研究生的考试,实在是令很多人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是的的确确发生的一件事情,高校也是采用了“人性化”的录取方式,看重专业的情况下对于文化课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有待,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现在有多少人因为一分两分的成绩,和自己理想的高校插件而过,这的的确确是一件失误最后却没有了正确的方向,可能这就是命吧,谁都无法主导的事情,但是对于陈丹青的事情也告诉我们,所有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可以去进行尝试,即使你没有当时的资本,但是运气这个事情是谁都说不好的,陈丹青就用自己的朴实和才华打动了央美的老师,当然你的未来也很广阔,也有无线的无可能成为可能,所以要加油了
叶哲,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员,全国高校青年党员骨干培训示范班学员,“扬帆计划·中央和国家机关大学生实习”学员。现任校团委学生副书记、研究生院团工委副书记、航空航天硕士生党支部书记,曾任学生会副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14项职务。先后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屈伯川奖学金等17项奖学金及国家、省市、校级各类奖项50余项,获评全国青马“优秀学员”、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等25项荣誉称号。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梦想书写青春年华,是他的写照。加权平均分89.94分、专业排名1/29,叶哲以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练就过硬本领。“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学好每一门功课,争取最好的成绩”成为他本科四年的一份坚持,也延续到了研究生阶段。在他看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比本科生阶段更有专业化的趋向。“面对课程的难点,我会尽可能严谨细致地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叶哲会重点关注数理方程、数值计算等思维跳跃大、知识跨度广的课程,并在课后及时进行针对性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他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功底。自本科入校,叶哲便萌生了攻读研究生的想法,并为之不断努力。大一学年,他主动加入创新创业学院数模班学习,积极参加数模竞赛,提升论文撰写和编程能力,并获得第25届大连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Honorable Mention等奖项。自大三起,他组织团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导师带领下完成课题《空间太阳能电站轨道的分析与设计》。在专业学习上,他也全力以赴,本科毕业论文以满分的成绩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并被保送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一期间,叶哲修完全部课程,必修归一加权92.38,位列专业第1。“研究要立足工程,解决实际问题”,导师的教导成为叶哲科研工作的方向指南。依托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叶哲将专业学习聚焦于“航天器姿态动力学控制”方向,建立空间太阳能电站刚柔耦合姿态动力学模型,提出时变LQR控制方法,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2019年8月,叶哲参加2019年中国力学大会,在“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分会场做了题为《空间太阳能电站姿态时变LQR控制》的科研报告。会后,他进一步开展研究,科研成果被2020年国际宇航大会成功接收。此外,叶哲的硕士开题报告获评优秀,课题研究致力于解决空间大型结构多系统耦合、高精度控制中的卡脖子难题,立志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航天强国。梅香扑鼻,却历经苦寒,叶哲也曾遭遇困难。“在研究的过程中,复杂繁琐的公式推导要确保精准,并根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完成数值仿真。在疫情期间,查阅资料困难、仿真效果达不到预期等困难经常让我陷入瓶颈。”叶哲积极与导师沟通交流,认真钻研资料,使这些问题一一得到解决。除了扎实的学习功底和丰富的科研经历,叶哲在思想上守正笃实,努力筑牢信仰之基。他曾参加2019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先后赴北京、河南新乡、山东济南参加理论学习,感悟颇丰。在他看来,信仰的确立首先要靠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一开始确实是枯燥的,但真正学进去了就会有乐趣、有味道。”从“了解”到“认知”再到“认同”,他认为青年应该不断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循序渐进地形成真挚的情感认同、深刻的思想认同和持久的信仰认同。用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叶哲于2017年暑假远赴青海进行为期20天的短期支教,在扶贫一线用知识为百余名孩童指明方向。在支教后,叶哲继续躬耕实践,组织公益社团策划公益周,为庄河白血病双胞胎募集善款贡献爱心;开展“暖衣暖心,温暖同行”爱心捐衣活动,募捐衣物20箱,近800余件,得到大连市妇联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叶哲作为嘉宾参与“领航计划”、“头雁讲堂”、学部团校,开展理论宣讲、专题团课10余次,用自己的行动爱国爱校,做青年引路人。2019年6月20日,叶哲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并在研究生阶段先后担任学部党总支委员、党支部书记,负责学部研究生党员发展工作。“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负责党员发展工作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思想建党”的重要性。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方面,叶哲同样身体力行。“更好地服务集体和社会”是他参加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初心。在本科期间,他连续三年参与高校科学营的活动组织筹备过程,有第一次独挑大梁的不安,也有看到同学们的笑容而满心欢喜的时刻。研究生期间,在结束全国青马工程的学习后,叶哲回到校团委继续负责青马工程相关工作,把全国的经验带回学校,组织遴选我校第十四期青马工程学员,开展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学习。疫情期间,叶哲依然很忙:挖掘线上优势,打造“时代强音”青年云端思想交流平台,开展“时代强音”7期,组织开展青年文学艺术奖“战疫情”专栏,鼓励青年学子运用自身所长展现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返校后,他加入研究生校园管理工作组,严格落实“日通告、周报告”的相关规定。在大连两次疫情反弹期间,他始终战斗在防疫一线,组织2次、协助完成超过2万名在校师生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兼顾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就必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叶哲认为:“首先,要明确三者的关系,即以学习、科研为主,社会工作为辅,在不断协调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叶哲会为自己制定科研目标和工作规划,进而合理安排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调整原有的计划。此外,他也会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无论是科研还是工作,任务分工是团队合作中重要的一环,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充分发挥出团队中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才能更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同时,阶段性总结能让自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下一阶段的目标并更好地发力。这是叶哲平衡学习、科研和社会工作的方法。每一代青年都有属于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规划未来、甚至创造历史。在面临困难时克服畏惧,在面临选择时站稳立场,在遭遇挑战时勇于应战,叶哲将继续用行动书写时代青年的人生篇章!来源:大连理工大学文字作者 | 胡景璐 刘艳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编辑排版 | 任亭钰责任编辑 | 周学飞 任亭钰
近日,据媒体报道,上海某高校为了严管起床,在寝室公示墙上发布了新的宿舍规定,要求所有在校生在正常情况下,本科生每天8点起床,研究生9点,不管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未按时起床的都会被扣5分行为分。5分是什么概念?该学校的积分评定条例显示,如果一个学生一学期内被扣除达到-60分,学院和社区会通知家长;如果学生被扣分达到100分,社区会给学生和家长同时发出通知,要求整改。可见扣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条新规在该校学生群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一部分学生非常肯定这条新规,认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赖床,浪费大学生活,就是因为自制力不够。高中阶段有父母和老师的双重管束,来到大学,突然没有人管理,自制力差的学生每天昼夜颠倒,逃课旷课,最终中荒废了大学生活,等到毕业那一刻才恍如隔世。“学霸”到了大学以后沉迷网络游戏,最后被学校开除的新闻不在少数。北京大学学生常书杰,考上北大后,沉迷于打游戏,最终被北大开除。究其原因,主要因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和自我认知不强,同时,学校对学生的适度管制也十分必要。学校本质上是出于对大学生负责的态度。目前,很多大学生确实生活懒散,好像真的进了象牙塔,毫无危机感和奋斗意识,作息极不规律、昼夜颠倒,白天精神状态差、学习效率低,身体素质也越来越差。该校发布的起床新规和各大高校发布的,外卖不能送到寝室楼下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另一部分学生却非常不理解这条新规。他们认为大学生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大部分大学生都已经过了18岁,是成年人了,学校不应该过分强制学生的起床时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难免会有需要熬夜处理事情的时候,特别是研究生,熬夜赶论文是家常便饭,如果学校不看具体情况,实行“一切切”政策,势必会引发一片反抗的声音。反抗的声音越大,不满新规的人越多,这条规定就难以实行,因为规定的最终落地还是要靠学生。有的学生理解学校看不惯整天睡懒觉学生的初中,但问题是,严格规定学生的作息和学习时间、把学生牢牢限制在书本上,那是对小学生、中学生的管理办法,强迫式的管理并无益于他们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旦离开强制约束,到了大学里没人管,他们就失去了一切方向,放纵自己睡觉玩乐。难道,到了大学,还要再把这个过程重复一遍?此外,学校有学校的出发点,学生也有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搞“一刀切”,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可能还会激化矛盾。比如近期因为疫情影响,很多高校实行“封闭式管理”,不管学生是什么情况,都不允许出校园,此条规定引起很多学生的不满,网友看到这条规定的第一反应也是:这是在管小朋友吗?先不说这样“一刀切”对学生生活造成的极大不便,“封闭式”管理真的能做到完全封闭么?某工业大学学生称,学校只是不准我们普通学生出去,教职工家属能随便进出。更有甚者,该校在封闭式管理期间,一名校外的男子竟然带着几辆豪车开进校园,公然向一位学生求婚。这种差别式的封闭式管理,不仅不能起到效果,反而会让学生心生不满。那么,“一刀切”政策是否可行,你认为呢?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021年强基计划启动:报考范围放宽,广撒网搜寻战略人才4月8日,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开始报名。目前,共有29所高校发布了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这些高校均没有公布招生计划人数。今年是强基计划推出后的第二次招生,由于去年的意外遇冷,今年各校政策普遍有所调整。根据高考成绩入围的考生范围被放宽。这意味着,将有更多考生得到进入学校考核环节的机会,其中一些“偏才”、“怪才”,即使高考成绩不占优势,也有可能凭借出色的学科素养或综合素养最后胜出。此外,强基计划的专业范围稍有扩围,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数量增加。强基计划的初衷在于加强基础学科创新人才培养,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服务国家战略。基础研究事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建设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招生的公平性与科学性2020年,36所“双一流”高校首次推出强基计划。在高考录取之前,招收一批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人才。今年的强基计划招生仍分为两种方式: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前者依据高考成绩高低排名,决定入围学校考核的考生;后者破格录取五大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获得者,相关考生只需高考成绩达到一本线即可入围。目前公布招生简章的29所高校中,除了只招收文科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民族大学,全部采取上述两种招生方式。与此前的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更强调兼顾公平性与科学性。强基计划不再将论文、专利等容易造假的材料作为入围依据,将破格条件限制在五大竞赛全国二等奖及以上等级,极大地提高了入围门槛。更重要的是,强基计划最终录取时,高考成绩占85%,高校考核占15%,从而降低了高校考核随意、徇私舞弊等风险。此前,国内高校也有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但该计划是在高校培养环节实施,未与高考制度形成有效衔接。有专家认为,强基计划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强。“2020年强基计划有点‘从天而降’的意思,此前实行多年的自主招生突然取消,让高中学校有点无所适从,没有很快探索出对接强基计划的培养方案。”北京市一所知名高中的物理老师柳强(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到了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通知称,加强与中学的衔接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强基计划专业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发展前景,引导适合的学生报考。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建议,国家出台“大学先修课程统一考试制度”,作为目前统一高考的补充,为部分拔尖创新人才进入一流大学提供另外一条通道。具体而言,围绕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内容与要求,参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体系,纳入一部分职业类基础性课程,研发30门左右的“大学先修课程”。在高校考核环节,高校自主确定考核内容和形式。通过笔试、面试或实操等方式,高校能够多维度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潜质和学术志趣。这样的理念可以有效向基础教育阶段延展。教育部2月发布的通知要求,要优化高校考核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运用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考查思想品德、专业兴趣、科研志向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着力选拔“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柳强告诉记者,高中学校比以往更注重完善学生的素质评价档案,其中包括课外学习情况,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情况等,“因为这将作为高校考核的参考依据”。放宽入围标准今年强基计划的一大特色是,各高校普遍没有公布招生人数。在去年,各高校招生计划不一,大多为一两百人规模,清华、北大则人数较多。然而,在实施首年,强基计划意外遇冷。2020年9月开学后,一些高校不得不在校内新生中补录强基计划学生。比如,招生计划210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补招9个专业46人、5个专业71人,招生计划150人的北京理工大学补招4个专业67人,招生计划120人的兰州大学补招6个专业65人。业内人士分析,强基计划遇冷的最主要原因,应该是很多考生不愿意报考基础学科。由于强基计划主要依据高考成绩录取,那些高分考生完全可以选择就业前景更好的热门专业。甚至于,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其生源质量可能还不如通过传统高考渠道录取的质量。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阎琨今年3月撰文指出,学生和家长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政策执行中可能与政策形成博弈。不排除部分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并非真正对基础学科感兴趣,而是抱着企图获得更多进入精英高校机会的功利性心态。不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今年各高校强基计划招生计划与去年相差不大,比如山东大学和去年一样均为180人。为了让更多优秀学生报考强基计划,更为了让适合基础学科的偏才、怪才得以涌现,今年各高校普遍调整了招生政策。首先是增加了入围学校考核环节的学生人数。在依据高考成绩排名的招生方式中,去年各校一般按照分省分专业组计划数的3-4倍确定入围人数,即某专业招生计划如果是20人,那么报考该专业的前60-80人可以入围。今年的29所高校中,普遍将该比例调整为5-6倍,其中12所高校规定为6倍,还有4所高校没有规定倍数。其中,兰州大学、厦门大学调整幅度较大,由去年的3倍增为6倍入围。但还是有部分高校严格限定高分考生。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今年增加规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高考成绩裸分,要达到高考满分的80%及以上。其次,各高校增加了“考生确认”环节。获得高校考核资格的考生,需在报名系统内进行确认是否参加强基计划考核,并签署承诺书,未进行确认的考生不得参加后续校考。一些学校更是明确表示,对入围并确认参加强基计划考核测试并未参加的考生,将被通报至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这无疑让报考强基计划变得更为严肃。这样的调整,除了可以扩大入围人数,更方便那些高考成绩不算特别突出的偏才、怪才涌现。阎琨撰文指出,高校不应在高考分数上做过多限制,尽可能放宽入围校测的招录比,使更多拔尖学生能够在校测中接受综合评价考核,以降低未能选拔出有天赋学生的概率。只不过,今年很多高校仍规定,考生不得兼报其他高校。即使有高校没有如此规定,但由于各校考核时间集中在6月底7月初,亦让考生只能专注于一所高校。服务国家战略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仍限于基础学科。目前已发布招生简章的29所高校中,13所高校文理兼招,14所高校只招理科专业,2所高校只招文科专业。文科专业较少,只有古文字学、历史学、哲学三门。理科专业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今年的理科专业更为细分化,比如有高校招收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专业,还有的高校以数学类、物理学类等专业类形式招生。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强基计划专业中,工学的力学专业有所增加。中山大学招收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招收工程力学专业。此外,还有高校招收核工程专业和医学专业。这些专业都与“卡脖子”技术紧密相关。一名“双一流”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介绍,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本科阶段主要学习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但在研究生阶段,则可以深造高端芯片、智能科技等领域的学科。再比如,电子科技大学仅招收应用物理学专业,其招生简章写道,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等优势工学学科,培养具有坚实数理、电子信息基础,具备引领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一个或多个国家战略需求领域专业特长,受到系统科研实践训练,能引领专业特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或工程技术发展的原始创新人才。入选强基计划的学生将接受精英制教育。清华大学2020年超额招收了939名强基计划学生,这些学生进入5个书院集中学习。清华大学的书院制是一次本科教育的创新,整个课程体系、培养环节都是由学校教务部门和书院主导设计,但书院又与特定的学科群、特定的专业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未央书院与清华大学12个院系进行衔接,这些院系为书院提供了15位班主任和66位学业导师。本硕博衔接是强基计划培养的另一个特色。中国海洋大学招生简章写道,前3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学科教育和科研训练,达到学业标准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中间2年,主要开展研究生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后4年为博士培养阶段,期间含有1年国际合作培养经历。中国农业大学采用“3+5”培养模式,本硕博学习时间不少于8年。还有的高校鼓励本博连读。对于就业,“强基计划的学生不必考虑就业”,上述“双一流”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人群的培养定位是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员,瞄准的是未来的科学家”。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基础学科在就业市场优势较小。阎琨认为,相关部门应当创新顶层政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根据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为强基学生在出口环节提供一定的保障措施。(作者:王峰 编辑:周上祺)
文/教育一角距离2021年研究生考试还剩十几天的时间,考生们也步入了如火如荼的备考当中。考生们在复习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打印准考证呦,现在打印窗口已经开放了!今年的考研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报名参加2021年研究生考试的人数已经突破了420万大关。但从整体上来说,各个高校都已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考研压力。但是也有数据显示,在个别院校个别专业的竞争淘汰率已经达到了70%。研究生考试初试倒计时,同班10人报考8人弃考表妹晓晓也是众多考研学子中的一员,前一段时间表妹还说自己的班级里面共有40多个人,但是报名考研的同学就有10个,她也觉得自己的压力有点大。毕竟考研不同于高考,高考是一个省份之间考生的竞争,但是考研却是全国考生的竞争。她们一个班级中就有10个人报考,如果按这种算法整个学校得有多少人。不得不承认今年的考研竞争确实压力不小,那之后我也只能是安慰表妹,让她安心备考了。但就在前两天,表妹却说自己有点想要放弃考研的冲动。毕竟表妹为了考研也将近准备一年的时间了,这个时候选择放弃也很可惜。在我问道她原因的时候,她却表示是自己班级中那报考的10个人其中有8个人弃考了。剩下的两个人一个是表妹,另一个是班级里的学霸。那位学霸成绩一直都很好,只要在考试中稳定发挥是有很大机会成功上岸的,但表妹也说自己的成绩不太好,担心失败。对于这件事情,我对于表妹的建议是坚持下去,不要轻易放弃。既然大家弃考,那不就是意味着自己少了竞争对手吗?不要因为别人的因素影响到自己的发挥。考试前夕,选择放弃的考生并不占少数其实每年像表妹班级当中的同学在考试前夕选择放弃考试的人也不占少数,可能我们觉得备考这么长时间却选择放弃可能会有点可惜。但是对于这些备考考生来说,我认为也是一种“解放”。在这段漫长的研究生考试备考阶段,考生们本身也是承担着很大压力的,整天处于高强度的备考状态,自然也是很影响心情的。所以在考试前,也有一些考生可能会觉得自己参加考研也就是个凑数的,虽然自己努力备考,但可能到最后只是“重在参与”,想想还是提早放弃吧。在我看来,在考试前因为压力大而选择放弃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我同时也觉得这样可能会有点可惜,毕竟已经坚持这么长时间了,如果不去尝试怎么能知道自己就不会成功呢?所以大家还是要积极地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既然有机会证明自己那就要多多努力。做事情也不要轻言放弃,有压力也可以适当地进行释放。在考研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应当注意哪些事情?积极备考,放松心态研究生作为高学历,自然在招生毕业等方面实行的是“严进严出”,而研究生考试除了会考验学生的文化课能力之外,还会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除了考查学生的个人能力之外,对于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有所涉猎。所以在最后的冲刺关头,考生们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得到一定的放松积极备考。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也有一些考生觉得自己在处于重要的备考阶段,为了能够记住更多的知识经常熬夜备考。整天坐在椅子上复习功课,自己的大脑也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作为考生,还是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如果长时间用脑过度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出现记忆力下降、整个人没有精神的情况。所以考生们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学习和休息调整自己。有重点地复习,查缺补漏距离考试还有10几天的时间,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非常广泛的,考生们要进行复习的功课也比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复习根本也来不及。那么考生就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复习了,要懂得查缺补漏对于自己不熟练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对于那些比较熟悉的就可以适当忽略了。写在最后:考研对于考生们来说确实压力很大,但是大家也不要觉得压力大或者是身边的同学过于强大就产生放弃的念头,虽然竞争激烈,但如果积极备考还是有很大的成功率的。今日话题:你对于考研前夕,十个人有八个人选择弃考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呢?#加油考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