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南哲毕业季|研究生毕业代表的发言参军

南哲毕业季|研究生毕业代表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田笑楠,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里进行发言。首先,请先允许我代表哲学系2020届全体毕业生再次向长期以来关心、教育和帮助过我们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回首求学南哲的时光,走进这里的那一刻,就让我充满惊喜和憧憬,曾经那些在书本里读到的老师们,现在面对面地为你讲课为你答疑,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身边还迎来了一群优秀的可爱同学们,从青涩到成熟,大家从天南地北汇聚,一同经历了美好的青春年华。三年场景在脑海中一一历数,从最初的将军山素拓,恩玲的迎新晚会,暑期的国学班,每年的世界哲学日,再到最近的毕业论文的洗礼,思绪万千,都是我们历久弥新的回忆。大家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却要各奔东西。今年的毕业季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我们终能一同赴约。大家也曾笑侃自己是近些年最难的毕业生,经历了最短的毕业季。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大家没法盛大相会,也可能没法相邀一场临行前的班级聚餐。但是,疫情有多么的肆虐无情,今天的典礼就有多么的来之不易。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哲学系2020届全体毕业生向院系以及毕业典礼的工作人员说一声,谢谢!让我们能够在这个仲夏再次相遇,当面话一句珍重。我知道,大家还想约在春天里去告别北大楼,再吸一次桂花香,再踏一次金陵雪,再听一次南大的新年音乐会,再经历一次校庆现场奔走的520。平日断裂处的历史显现,让我们的毕业季注定不凡。疫情反射出世界的不同模样,三年的哲学学习也让我们能够持有一份更加成熟的人生视角。没有谁可以被偏见和身份概括,没有哪种病毒可以被傲慢和教条治愈,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提供了珍贵的抗疫经验。现在那些灿若星河的名字,也曾怀着同样心绪告别校园,在万千选择中放弃了外人眼中的最优解,走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奋斗在抗疫的第一线。愿我们一同把今夏的遗憾,都化作坚毅前行的勇气;感恩身边英雄的无私付出,愿大家带上这份不一样的毕业祝福,不负青春,逐梦前行。再见了,相互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我们的授业恩师,希望不要记起我们回答不出问题的青葱场景!再见了,亲爱的、可爱的南哲!但实际上,大家都会在远方以另一种形式来想念您,而我也将继续以另一个身份,留在这里,来继续我与南哲的未来。大家不用感伤,我会以自己的方式来为大家转播“我南”的点点滴滴,五食堂的砂锅、清真的拉面、迎新晚会的节目,老师们的课堂,这些都和你永远有关,这只是一个长长的假期,等你随时回来!所以,不说再见,但请保重身体,感谢师恩,感谢母系,翻开世界的下一页,我们更高处见!谢谢大家!供稿/田笑楠 编辑/王雨馨

中康

层次分明的硕士研究生,你是哪个等级的硕士研究生呢?

今天,距离2019 考研仅剩不到70天的时间,不知道学弟学妹们准备的怎么样了,但希望你们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么我可以先给你们普及一下,有关硕士研究生的一些等级划分的相关信息,保证你会耳目一新的。其实,硕士研究生和大学生一样,也是好的和次的,所以快来看看你所报考的高校是属于哪一个行列的呢?金字塔顶尖的硕士研究生: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或许这个观念已经是深入人心了,大家都认为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质量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像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高校更是精英研究生的代表了,所以如果你所报考的硕士研究生高校是985院校的话,那么很高兴的通知你,你是第一档次的硕士研究生。但是进入这些院校可不是那么的容易的,即使是初试以很高的分数进入复试,也是非常有可能会在面试的这个环节被刷掉的,所以你必须足够的优秀,是综合性的优秀。同学,这仅仅是从学校这个角度来分析,你是顶尖的硕士研究生,具体到专业或许就不是了。第二等级的硕士研究生: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其实对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211高校是距离我们很近的高校,是可以通过一定努力达到的。因此这便是比引起很强的竞争了。不过,虽然说211高校没有985院校实力那么强,但是能够拥有一个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学历,在当下我国社会发展状况可以说是足够用的。同时,这一点在你毕业时,找工作的时候会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表现在你的语气工资上、表现在你的选择面上、表现在你的就业压力上等等。第三等级的硕士研究生: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能够考上硕士研究生就是一种幸福或许这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虽然说我们读的是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但是必然是要比你的本科要强很多的,虽然没有211985院校那么的强势,但依然有他的优势。因为我就是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所以我坚定的将自己划分到这个等级中,继续努力和前进!!!不知道你们是属于哪一个等级呢?还请自动选择!!!

所治愈下

首都师范大学召开第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常任代表会议

未来网高校频道7月10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李颖)7月4日,首都师范大学通过企业微信召开第十五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常任代表会议。该校党委副书记缪劲翔,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梁占军,校团委书记张琪,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白向宁在现场参加会议;全校20个院系的29名研究生代表在云端参加会议;会议由该校团委副书记兼研究生团委书记李颖主持。全体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校研究生会主席蒋晓彤同学所作的《首都师范大学第二十四届研究生会主席团工作报告》、研究生自律管理委员会主席封雪同学所作的《2020年研究生提案工作报告》。10名主席团候选人依次进行竞选展示,最终选举出教师教育学院王聿泽、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徐心月、音乐学院史瑞雪、信息工程学院王锦丞、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杨桐、音乐学院樊君、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马思杰等七名同学为第二十五届校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缪劲翔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通过大会向全校研究生提出三点展望:第一,保持定力、坚定信念;第二,勤勉自立、增长才干;第三,砥砺品格、为学为师。希望广大研究生要秉持勤勉自励的学风,弘扬“为学为师,求实求新”的校训精神,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面对此次疫情“大考”,希望同学们要保持严格自律,勤学尚行;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社会“云实践”活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投身社区志愿服务社会,将自己的爱国之情落实到报国之行中去。他对校研究生会的工作予以肯定,并鼓励新一届主席团要继承传统、奋发有为,做到思想上引领研究生,细节上服务研究生,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让研究生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和信赖。本次大会得到了学校党委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全校研究生的大力支持。此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的召开更加坚定了全体研究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校研究生会将继续团结带领广大研究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凝聚引领广大研究生,肩负青年使命,践行时代担当,把握好“双一流”第一期建设收官的契机,助力学校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奋斗目标稳步迈进,为首都师范大学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为我

大学的研究生水平代表了学校的水平

当然这里的研究生主要指的是博士研究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大学里面老师不可能亲自做实验了,尤其可以招学生了的老师,老师一般是贡献方向和idea但是idea不一定是完全成熟的。就需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去实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分析实践出来的,就需要博士的实践分析能力。并且博士已经有着良好的科研素养了,他们在科研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无论是实验基础还是理论基础都非常扎实了。并且你去看大学里面的文献,你会发现一作基本是研究生,通讯作者是导师,其实作为一名研究生,这个时候没有其他的杂念,不用因为其他的事情分心,可以全心全意的搞科研,可以真正的做点东西。如果你毕业了进入高校进入进入企业,你的杂事或者其他任务就会让你分心,那个时候你就很难沉下心去搞科研了。正如我导师说的,他现在只能业余时间搞科研,看文献。如果不看文献就指导不了我们了。他在他桌子上贴着,一天不看文献就废了。

孰隆施是

研究生代表林景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不惧风雨,无问西东

不惧风雨,无问西东——在2020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校研究生会主席、航院博士生 林景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来自航天航空学院的博士生林景。今天,美丽的清华园又迎来了青春洋溢的“清小研”们。恰逢这场特殊的“云上”开学典礼,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代表校研究生会,对各位学弟学妹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四年前,我像你们一样,懵懵懂懂却又充满希冀地迈入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虽然还是那个熟悉的清华园,但研究生的一切对我来说陌生而又新鲜。我想此时此刻,适应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节奏、熟悉清华园400多公顷的土地是作为“清小研”所要面对的第一个挑战,正如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那句话——“清华足够大”,大到能够装得下我们所有的热爱、追求与梦想。我们可以在四大操场和各大体育场馆中领略“无体育、不清华”的运动之美;我们可以在草坪音乐节、“一二·九”革命歌曲演唱会等各类文化盛宴中尽情奏响青春韵律;我们可以发起一场微沙龙,和一流的专家学者一起,切磋讨论科技前沿,和优秀的朋辈伙伴一道,拓宽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请相信,这全新的环境、这广阔的校园,只要愿意去体验、去尝试、去超越,你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今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这是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一次重大考验。然而历史一次次证明,越是面临这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清华人越是充满韧劲和勇气。西南联大时期,当日寇肆虐、飞机轰鸣,清华师生在铁皮屋顶搭起的校舍中“静坐听雨”;今年抗击疫情期间,病毒虽暂时阻隔了学子归校的脚步,但我们不仅用“雨课堂”实现了线上教学、云端相见,还在科研攻关、志愿服务等各条战线上努力贡献着清华人的力量。今天,我们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也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选择,我们更需要保持信念和定力,不惧风雨,无问西东。不惧风雨,意味着我们面对新难题感到困难重重时,有百折不挠的毅力。2017年,我和清华登山队的队友们一起攀登海拔6178米的玉珠峰。刺骨的寒风、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在攀登过程中时不时后悔,后悔没有舒舒服服地躺在宿舍被窝里,而是选择来这里“受虐”。经历了无数次的自我怀疑和自我说服,历时10天我们完成了攀登任务。当登顶后环顾脚下,看到壮美的昆仑山的那一瞬间,一种难以言说的成就感使我热泪盈眶。正如记者提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想要攀登珠峰”时,他的回答是“因为山就在那里”。攀登高峰很难,攀登学术的高峰更难,科研上的“拦路虎”总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跳出来,考验我们的决心。我们在采访今年的研究生“学术新秀”获得者孙睿琦时,她说,她曾100次产生放弃学术道路的念头,却又101次回到这条道路上来。经管学院的张佳敏师姐读博期间,精读过的论文加起来有上百斤,能塞满两个大的行李箱。科研路上,解决难题需要很多条件和品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持之以恒的投入,我们能不能创造无限多的可能,关键在于有没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勇气。无问西东,意味着我们面对新选择感到迷茫困惑时,保有坚定不移的初心。读研期间的研究方向,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刚入学时,我的导师吴子牛教授和我说,我们无论是在航天航空领域做研究,还是做其他事情,最重要的是要为祖国做贡献。我们要做面向工程问题的研究,我们的目标是解决“卡脖子”问题。后来我选择主动承担工程项目,提炼出关键性的学术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虽然课题难度大、研究周期长,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推动重要问题的解决,我感到非常有意义。今年刚毕业的地学系硕士生曹超纪,在2018年前往云南进行基层实践,她常常这样和我们形容那一个月,“常在山梁上,还在地沟头,脚步跟不上,苗语听不懂,不仅怕蜜蜂,还要防着狗”,甚至连鞋都磨坏了两双。但身处扶贫一线的经历让她感受到了建设家乡的召唤。最后,她放弃了在北京的工作机会,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投身祖国的基层建设。在面对选择时,无论是老一代还是新一代清华人,他们在一次次的选择中,远离心浮气躁、选择沉淀自我,拒绝安于现状、选择积极进取,抛除功名利禄、选择坚守初心。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用坚定的初心,选择滚烫的人生。不惧风雨,无问西东,它代表着一种不畏艰难、永葆初心的精神品质。但请大家不要忘记:保持敬畏,是无畏的前提,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在勇往直前的同时,我们要敬畏理想、敬畏规则、敬畏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一名守底线、扬正气的清华人。“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足够大的清华给你无限的可能,让我们从这里出发,不惧风雨,无问西东,扬起青春的风帆,迎接未来的挑战,用青春书写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谢谢大家!摄影 | 石加东图片编辑 | 贺茂藤编辑 | 李晨晖 程曦 赵姝婧

美则美矣

北京邮电大学第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4月10日上午9时,北京邮电大学第十八次学生代表大会、第十八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科学会堂隆重召开。校党委书记吴建伟、校党委副书记赵纪宁,学工部、研工部、校团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学院党组织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等出席大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席李秋甫和兄弟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代表应邀出席大会。197名学生代表和195名研究生代表参加大会。校团委全体老师,各学院团委(团总支)书记,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全体工作人员,真情志愿者联合会主席,主要学生社团负责人,各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人员代表等列席大会。大会在嘹亮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刘至真、北京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王佳明、北京市学生联合会主席李秋甫先后代表兄弟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向大会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校学生会执行主席舒文同学和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侯健同学分别代表北京邮电大学第十七届学生会和第十七届研究生会作工作报告,对上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工作成绩与经验、存在问题与不足做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总体思路和努力方向。校党委副书记赵纪宁代表学校党委充分肯定了第十七次学代会、研代会以来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工作成绩及全校学生的表现,并对全校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在思想上向党看齐、在行动上跟党同路、在情感上与党同心,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二是要焕发奋斗激情,扎实练就过硬本领。要把奋斗作为青春最美丽的底色,培养敢闯敢干的人生态度,塑造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在贯彻党的要求成长成才上追求卓越,在勇敢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上追求卓越。三是要勇于开拓创新,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始终保持创新创造的激情与勇气,始终追求将创意创新所学所知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祖国和人民,在火热的青春中放飞人生梦想,在拼搏的岁月中成就事业华章。他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学生工作部门要充分信任学生、热情关心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和支持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加强领导,积极为学生成长发展创造条件;各级团组织要加强指导,帮助学生会、研究生会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学生会、研究生会要强化工作意识,创新工作思维,严管组织骨干,提升工作水平,展现清新阳光的组织形象;学生代表要尽心履职尽责,发挥模范作用,密切联系同学。为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方案要求,积极开展“唱起来”活动,开幕式最后全体合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大会开幕式后,各代表团分别召开了各分团会议,学习校领导讲话并审议工作报告(草案)和章程修改草案。下午学代会和研代会分别在分会场继续进行大会议程,通过了章程和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第十八届学生会主席团、学生会委员会和第十八届研究生会主席团、研究生会委员会。新当选的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代表宣读了致全校同学的倡议书。新时代承载伟大梦想,新时代开启伟大事业,新时代呼唤青春担当。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将引领广大北邮学子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向着全面建设信息科技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断奋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半月街

西南交通大学召开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和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

11月28日,西南交通大学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应到学生代表262人,实到242人;应到研究生代表125人,实到122人。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罗磊、贺政凯,成都市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王澳,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沈火明同志,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研究生院、教务处、人事处、校团委、各二级团组织负责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开幕式由该校第二十九届学生会主席赵天胤主持。会议伊始,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兄弟高校为大会送来祝福。四川省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罗磊、成都市学生联合会执行主席王澳分别代表四川省学联和成都市学联致辞,对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号召交大青年坚定信念、勤学修德、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并对学生会、研究生会持续深化改革、发挥组织育人效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会上,沈火明同志代表学校党委发表讲话,对学生会、研究生会近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期望和要求。沈火明同志指出,在过去的一年,学生会、研究生会通过不断深化改革,职能作用更加明确,代表性更加广泛,学生骨干作风更加严实,工作成效更加凸显。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新时代党赋予青年的使命,面对社会的期待、学校的希望和同学们的期盼,学生会、研究生会仍需持续补齐短板、强化弱项。沈火明同志对学生会、研究生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站位强化政治引领;二是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三是坚持从严治会,全面推进改革落地落实。他强调,广大同学应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站稳人民立场、投身强国伟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融入到学校发展大局中,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开幕式后,举行了西南交通大学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西南交通大学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分别审议了《第二十九届学生会工作报告》和《第八届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听取了《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会章程(修订案)》和《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会章程(修订案)》修订情况说明。在分团讨论中,各代表团对大会工作报告、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会(研究生会)章程修订情况等进行了充分深入的讨论,集体学习了沈火明同志代表学校党委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在西南交通大学第三十次学生代表大会、西南交通大学第九次研究生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西南交通大学学生会章程(修订案)》《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会章程(修订案)》,审议并通过了学生会、研究生会工作报告决议,并完成了第三十届学生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第九届研究生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成员的选举工作。闭幕式上,该校团委书记罗妍妍同志代表学校共青团对大会的胜利召开及新一届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团和学生委员会、研究生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全体参会代表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巩固改革阶段性成果,持续深化改革再上新台阶。本次学代会、研代会是学校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和学联学生会改革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改革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继往开来的大会,对于团结带领全校广大青年学生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讯员:西南交通大学郑源)

缦者

西华大学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召开

2020年12月31日,西华大学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在行政楼212会议室、腾讯会议上同时举行。该校副校长费凌出席大会,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王大清、副部长万志昂、研究生部副部长陈广贵、校团委副书记张雯欣,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相关负责老师、学院团委书记以及63名研究生代表、11名特邀代表、27名列席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开幕式上,陈广贵宣读了成都市学生联合会贺信,市学联充分肯定学校研究生会紧跟时代步伐,创新工作方法,主动担当作为,为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助力培养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凝聚了青春力量。上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葛跃杰同学向大会作《西华大学研究生会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长期以来学校研究生会围绕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营造学术氛围、内部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形势下研究生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规划了未来学校研究生会组织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费凌作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研究生会在服务学生、引领学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的良好成绩。他指出,此次研代会是在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学校建校60周年发展历程,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青春盛会。借此新形势下研究生会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在砥砺奋进中成长成才;二是要坚持服务面向,在奉献中绽放青春风采;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在改革中谱写青春之歌。大会三个代表团分别对研究生会工作报告、研究生会章程修正案(草案)、研究生委员会委员选举办法、研究生会主席团选举办法(草案)、研究生代表大会(总)监票人、(总)计票人建议名单(草案)进行了讨论,并认真学习了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学联二十七大会议精神和党中央贺词以及学校领导讲话精神等。会上,全体代表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通过<西华大学研究生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通过<西华大学研究生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大会选举了西华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委员会委员和新一届主席团成员。闭幕式上,万志昂宣读了西华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委员会选举结果以及西华大学新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选举结果。新当选委员代表赵帅同学发言,他说:“很荣幸当选为西华大学第一届研究生委员会委员。今天,历史的指挥棒已经交到我们手里,我们将不负老师和同学们的希望,以真诚、踏实、勤奋、务实的态度,开创学校研究生工作的新局面。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华大学的研究生工作将会谱写新的篇章。”方玉同学作为新一届主席团成员代表进行发言,她说:“我很荣幸当选此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各位代表以及在座的各位同学对我工作的支持和肯定。我深知肩膀上的重任,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研究生会优良传统的同时,更要在原本的基础上搭建新的舞台、开创新的局面。”新当选主席团成员代表发言该校团委兼职副书记陈思雨对大会作了总结,她对新当选的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新一届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同学们提了三点希望: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做新时代的奋进者;遵守学术规范,注重全面发展,做新时代的有志者;投身社会实践,掌握过硬本领,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在庄严肃穆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中,学校第一次研究生代表大会胜利闭幕。(通讯员:西华大学刘薇)

半象门

来看,研究生榜样人物“C”位出道!

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是华中科技大学授予研究生个人的最高荣誉称号,要求研究生在政治、思想、品德、学业、工作能力等诸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019—2020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标兵”评选圆满落幕,我们华中大的20位"榜样人物"C位出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们的优秀经历吧!社会学院 刘丹霞我是刘丹霞,社会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王三秀教授。学习上,我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红色实践教育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扎实学习专业知识。博士期间加权成绩专业第一;已发表6篇学术论文,3篇SSCI一区,3篇CSSCI来源期刊。工作上,2018至2019年我担任社会学院18级博士党支部书记,2019年至今作为社会学院代表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委员。角色转换之间,服务同学的热情未减;生活中乐于帮助同学、勇于担当。社会实践上,我主持和参与实践项目6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湖北省民政厅重点委托项目、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研究生实践育人项目等。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干部、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座右铭:做人如水,做事如山!附属协和医院 曹英豪我是曹英豪,协和医院2019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蔡开琳教授。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共通讯SCI论文1篇,共同第一作者3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30分;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篇,以第一身份申请专利55项,授权2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主持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创业基金一项。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称号。同时在2019年全校新生开学典礼上,作为研究生新生代表进行开学发言。疫情期间,积极多次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抗疫物资捐赠、捐款等事宜,主动参加线上义诊;组织班级同学成立科研小分队,定期召开线上会议参加学校和班级的线上学习经验交流,解决停学不停课问题。目前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和德育助理;先后荣获“研究生干部培训班优秀班级”、“红色领航员优秀班级”、“红色领航员优秀营员”等荣誉称号。座右铭:成功的砝码总是会向有准备的人倾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建宇我是李建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吴树森教授。研究方向为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自攻读博士学位以来,潜心于本方向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SCI学术论文5篇(T类4篇,A类1篇),E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其中2项已授权),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次并做口头汇报。期间,曾担任材控1601班“研究生班主任”,研究生第十二党支部书记等,也曾荣获2018学年、2019学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一等知行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团队”、“先进个人”、“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座右铭:科研之路漫漫,唯静心钻研,方能上下求索。附属同济医院 蒙信尧我是蒙信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冯杰雄教授。本人在导师的带领下进行高水平的学术研究,目前已发表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或共一作者发表SCI文章4篇,权威文章2篇。以第二排名作者发表文章在国际顶级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IF=11.863。本人连续3年担任带班德育助理辅导员的工作。在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动态、班级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紧密配合辅导员老师进行一系列工作,得到了同学及老师们的广泛认可,多次荣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并荣获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德育助理”及同济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座右铭: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蒋伟光我是蒋伟光,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丁烈云教授。累计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包含1篇Top期刊论文,获得1项专利授权。曾任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副主席,2015年赴湖北恩施来凤县进行了一年的国家西部支教工作。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到疫情应急攻关项目“公益捐赠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中,先后服务于湖北省红十字会、湖北省慈善总会以及武汉市红十字会应急捐赠款物调度工作,获得华中科技大学五四表彰。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1等奖,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研究生品德模范、“六有”大学生等荣誉。座右铭: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泽源我是杨泽源,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严思杰教授,研究方向为机器人加工过程中的多模态信息感知与工艺知识学习,于Int. J Mech. Sci.,Int. J Adv. Manuf. Tech.,Robot CIM-Int. Manuf.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其中1作2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其中授权1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国家“变革性计划”重点专项1项,面上基金1项,主持研究生创新基金1项,获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国家一等奖,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华中赛二等奖。在学生工作上先后担任了机械博士1802党支部书记,无锡研究院党支部副书记。个人曾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无锡研究院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座右铭: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理者不可推,寿者不可知。公共卫生学院 陈亨贵我是陈亨贵,公共卫生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潘安教授。学习上,我认真刻苦、精益求精;认真参加理论课程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课题组的现场研究工作。截止目前,在导师的教导和同门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7篇。入学至今,我先后荣获了5次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2018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19年知行三等奖学金和2020年硚口创新甲等奖学金;并荣获2017-2018年度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工作上,我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于2018-2019学年担任2018级博士团支部团支书,并被评为2018-2019年度公共卫生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和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座右铭:莫忘初衷,活在当下,全力以赴!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王玉西我是王玉西,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夏金松教授。学术成果方面,目前共发表论文1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包括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Photonics Research 各1篇,国际会议1篇,国内会议1篇,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共同作者发表SCI期刊论文4篇。学生工作方面,曾担任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德育助理和光电子器件与集成功能实验室学生第三党支部书记。个人荣誉方面,曾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长飞奖学金、知行奖学金、博士学业奖学金、国光学子奖学金、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研究生干部、校三好研究生、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之星等荣誉。座右铭:进学致和,行方思远。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周游我是周游,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曲荣海教授,从事磁场调制永磁直线电机和高速永磁电机的本体设计。作为主要参与学生负责国家重大项目、国际重点项目各一项,撰写期刊论文9篇(其中一作SCI论文3篇)、一作会议论文5篇,申请专利7项(其中授权1项)。同时,本人与实验室同学申报研究生创新基金以及参与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国际学术活动方面,本人创立IEEE IAS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分会主席、并担任2020年度IAS亚太地区学生分会区域主席。同时本人推进并促成了第一届IEEE中国电气工程国际青年会议,担任大会主席。本人曾担任电气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两次获得十佳院系称号。此外,本人还获评华中科技大学十佳党员、优秀研究生干部、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光华奖学金、一等知行奖学金、禾望奖学金(企业)、优秀博士学业奖学金等。座右铭:坚守本心,慎始善终。数学与统计学院 李佳阳我是李佳阳,数学与统计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020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师从李红教授,博士师从明炬教授。研究生入学以来,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将每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工作做到极致,“不要差不多,盯住最完美”,在这个过程中,我正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坚持知行结合,不仅很好的完成科研任务,也积极参加各类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此外,热心团学工作,现任湖北省学联驻会执行主席,我始终坚信“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跑的很远”,于是研究生期间坚持发挥自身作用,为周围同学提供学习、科研、交流、实践的平台,积极带动一波人,去影响一群人。未来,我一定坚持“用眼观察,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脑思考”,只要朝着认定的方向不断努力,便能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情,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更好地帮助、服务周围同学。座右铭: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航空航天学院 陈伟我是陈伟,航空航天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共青团员,师从王琳教授。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排名第1。科研成果丰硕,博士在读期间已经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 J. Eng. Sci., Nonlinear Dyn., AIAA J., ASME J. Appl. Mech., Soft Matter等著名SCI期刊上发表了9篇论文,另有1篇一作英文论文发表在新期刊上,还有2篇一作SCI论文在审稿中;在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5次报告;已授权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担任土木卓越1701班研究生班主任且该班级荣获2018-2019学年度“优良学风班”荣誉。同时也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曾与学院的队友们共同获得“博士杯”篮球赛亚军。座右铭:“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在探索中感受乐趣,在实践中实现价值。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博我是张博,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博士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谢庆国教授。我获得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2019年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技术发明一等奖,2017年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热爱生活,热爱科研,在创新创业的路上不畏艰险,勇克难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带领全数字PET系统团队开展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化工作,先后申请专利30余项,国际及海外专利15项。2019年团队研制的首台临床全身全数字PET/CT医疗器械,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批准,是湖北省首个大型医学影像装备的医疗器械注册证。该成果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并获得中国医学科学院评选的“2019年度中国重大医学进展”。座右铭:人生在于折腾和不断超越。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 马思杰我是马思杰,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的2018级硕士,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师从胡松教授。研究生期间,我学习成绩优异,加权成绩排名年级前5%,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一等奖学金(3次)等多项荣誉。科研方面,本人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授权专利两项。此外承担国家重点专项一项,面上基金一项。学生工作方面,我担任中欧能源学院院文艺部部长与校吉他协会会长(本科),组织校内大型文艺活动多次。作为独立音乐人,创作有《少年路远》等歌曲多首。2020年央企实习期间参与国家可再生能源规划调研项目,撰写风电相关报告多篇,立志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生活中,我始终保持一颗热情洋溢的赤子之心,力争在给出一份满意成绩单的同时,做出更多贡献,展现个人价值。座右铭:笑谈少年真年少,常与生人话人生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孙亚平我是孙亚平,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的2016级博士,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苏厚胜教授。就读华科以来,我赋予最大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和科研中。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从未停止过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作为班长,我乐于帮助同学。作为德育助理时,我积极且认真负责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读博期间,我共获得‘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称号2次,‘三好研究生’称号1次,‘知行优秀奖学金’2次,‘国家奖学金’1次。此外,我参与了5项面向国家或省部级重点需求的项目,并表现良好。依托于项目,我发表了9篇文章,获得了1项授权发明专利,并且,我坚信越努力的人越幸运。在未来,我将把我的一生都奉献给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座右铭:努力成就梦想,坚持成就未来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张泽武我是张泽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张立麒教授。本科就读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保送至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2017年通过硕博连读考核,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煤炭的低碳清洁利用。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一区4篇,二区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其中已授权2项。在学生工作方面,2017年9月至今年9月,担任博士班班长。2019年4月,入选校研究生青马班。2019年7月至8月,参加华中科技大学“喻竹计划”暑期社会实践。2019年10月,参加校研究生学讲团。荣获2020年博士国家奖学金,华中科技大学“光华奖学金”2次,“知行奖学金” 1次。并被授予华中科技大学“三好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座右铭:百分之九十九等于零,百分之一等于百分之百。公共管理学院 王巧我是王巧,公共管理学院2017级博士。我从来都不是天赋异禀的学霸,勤奋和努力是我弥补自身短板,走向更广阔人生的密钥;我坚信勤能补拙,深知有自律的自信是人最可贵的气质。在三年博士生涯中,共撰写论文16篇,其中发表并见刊的ESI和CSSCI论文12篇。作为核心骨干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7项。除此之外,还参加了第六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和中国交通银行杯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并分别获得了校三等奖和全国二等奖的成绩。我还曾任公管研会博士生会副主席,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优秀研究生等多项荣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则未来可期。愿如来时不负春光,继续初心野蛮生长。座右铭:勤奋能点燃智慧的火焰,自律能成就真正的自由。药学院 吴灿荣我是吴灿荣,药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师从李华教授。已发表sci论文10篇,第一作者6篇,包括一篇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获得三好研究生标兵,博士国家奖学金和华中科技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等荣誉。践行党中央“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把成果写在抗疫一线”的号召,全面剖析新冠病毒所有蛋白和人类感染相关蛋白,发现新的抗新冠病毒靶点弗林蛋白酶,构建所有新冠病毒治疗靶点的结构模型,并用人工智能方法筛选抗新冠病毒药物,给新冠治疗药物临床实验提供理论基础,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公布所有新冠病毒治疗靶点模型和筛选结果,与全世界科研人员共享,加速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的速度。成果发表在我国自己的SCI杂志“药学学报英文版”(一区,专业TOP期刊)和中国预印本网站,引起广泛关注,被国际顶级刊物Nature杂志报道,同时被共青团中央,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座右铭: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张聪我是张聪,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的2018级博士,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师从付松年教授。课程平均加权成绩89.25,专业排名第四,获得2020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资格。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A类SCI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A类期刊论文4篇,其中一篇Optics Letters为发表当月Top Download;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国际会议论文OFC1篇,并做口头报告。以第二作者协助师弟师妹发表A类论文2篇,其中一篇Optics Express为当期Editors’ Pick。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攻博期间,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负责其中关键器件制备;参与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如华为,长飞等。座右铭:年轻就要多做点事,多看点风景法学院 陈鹏飞我是陈鹏飞,法学院的2020级硕博连读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李长健教授。综合成绩专业第一,前往德国交换一年,曾获国家奖学金,获省部级以上荣誉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6项,参与国家以及省市的立法工作数次,参与各类大型学术会议30余次,做主题发言3次(包括国外学术会议报告一次),完成2项创新创业项目结题,待发表论文3篇。现任法学院博士生德育助理、法学院博士生准党支部书记、法学院博士班班长等职,曾获校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组织策划校级以上大型活动17次,前往北京、南京、广东、岳阳等地参与社会实践调研数次。积极参与诸如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等各项志愿活动,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英语、德语等外语水平良好,已取得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座右铭:我思故我在基础医学院 雷清我是雷清,基础医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汉族,中共党员,师从范雄林教授。本人思想端正,热爱集体,博士期间担任副班长一职,协助班长进行班级事务管理。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博士期间在校加权平均成绩为90.71,班级排名第四。2018年获“三好研究生”,2019年获“知行优秀奖学金”和“优秀研究生干部”,2020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Allergy,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Journal of Immunology Research,Diabetes & vascular disease research,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Public Health等期刊上发表SCI共5篇, 并参与多项国自然和国家重大专项项目。座右铭:不忘初心,不负韶华。不忘初心,明确自己读博的最初目标;不负韶华,在最美的年华不断拼搏。“ 榜样是一束光,也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追逐梦想的路上荆棘丛生,研究生的生涯难免遇到彷徨,难免遭受挫折与打击。但别灰心 别丧气 别害怕,因为他们也曾和你一样迷茫过,只是咬着牙关 一直坚持,才有了如今的成绩,所以呀 一直奔跑 不停追梦,做个勇敢的追梦人,青春的列车才会一直向前开。让我们向标兵看齐,一起书写华中大的青春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

夺魄

清华大学2018级研究生开学典礼,研究生代表金雨浩发言(全文)

校研究生会主席、核研院博士生 金雨浩多一点钝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核研院的博士生金雨浩。今天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清华园迎来了新的清小研们,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代表校研究生会,对各位师弟师妹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大家即将开启在园子里的新生活,迎来无数的变化。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想与大家分享一点感悟,在面对变化时,多一点钝感,慢一点,静一点,“迟钝”一点。钱钟书先生在清华读书时,曾发出过“横扫清华图书馆”的誓言,今天,除了丰厚的藏书,园子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开放、多元的环境。上午,去艺术博物馆探寻“清华简”,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午,来到咖啡厅,与园子里的名师们进行一场微沙龙,面对面畅谈自己的想法;晚上,巅峰对话正在文图大同厅举办,身旁的同学举起手,向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起挑战。一路走来,我们身边的环境在变,享受的资源也在变。初入清华时,205斤的体重让我与“五道口体校”的要求相去甚远,“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激励我坚持健身,减重50斤,一路走来,身体状态在变,生活的态度也在变。学校给予我机会先后赴国内21个省市、海外8个国家实践交流,并留学日本获得硕士学位,一路走来,所处的地域在变,接触的文化也在变。还有,园子里的大家骑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QS排名上升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博士生发际线提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切的变化都令人应接不暇。在此,我想对大家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变化时,请多一点钝感,慢一点,静一点,“迟钝”一点。多一点钝感,是受得住挫折,哪怕最后仍是失败,但只要多一分淡定,多一点坦然,再坚持一会儿,就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与精彩。去年的特等奖学金分享会上,化工系彭翃杰师兄说到,自己在研一时为了完成一篇论文,做了近7000次充放电实验,终于完成了一篇论文初稿,却在一个月内,接连被三次拒稿。彭翃杰很不服气,依然坚持修改并投稿。但是,生活往往比电影更加精彩,接下来的四年里他又被拒稿6次。不过,经过了反反复复的修改后,彭翃杰的这篇文章最终被顶级化学期刊收录。彭翃杰说:“刚开始还很受刺激,后来就慢慢看淡了,和审稿人探讨的过程,就像磨刀一样,让自己有了更多新的科研想法。”多一点钝感,是守得住本心,生活中常有面临选择时的迷茫困惑,我们要静下来,沉下心来,追寻自己内心的答案。去年,环境学院的谢淘师兄返校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清华师生自发组织的献血活动让他深受触动。正是出于对这种奉献精神的认同,在博士毕业后,谢淘舍弃了留在一线城市发展的机会,婉拒了美国博士后的深造良机,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江西基层工作。2016年4月5日,谢淘所在的仙女湖区镉超标,发生了严重的重金属水污染事件,危及百姓饮用水安全,他冲上一线,四天三夜没合眼,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了问题。老乡们对这位没有官架子、身体力行的清华博士多了一份信任和理解。谢淘说:“一开始我不知道这条路能走到什么程度,但现在走过来感觉还是很有意义,至少我是在给这个地方做出了一些改变。”多一点钝感,是耐得住性子,论文发表或者被拒总是片刻,日常琐碎才是生活的大多数,需要我们摒弃浮躁,保持进取的心态。我的好朋友计算机系博士生李晨曦,2016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中以2小时51分18秒打破在校普通生马拉松记录,被誉为“清华马拉松第一人”。他的生活很简单,一双跑鞋为伴,凌晨五点的东操,深夜的马圈,就是他的训练场。为了突破个人最好成绩,他会持续两个月保持每周4-5天的训练,总训练量500公里以上。20到30公里的练习,李晨曦跑每公里用时不到四分钟,按照校园机动车限速规定,这个速度可以被视为“超速”。面对日复一日的训练,他曾说:“跑马拉松的过程也在影响着自己的生活态度,每一件事情从入门到掌握,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探索,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情,一定会在事先有一个很好的准备过程,并最好把这个准备过程做得比较持久,让自己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准备好的状态。”还记得,刚开始健身时,练了一周后感觉看不出效果,我问一位学长快速健身、瘦身的秘籍,他想了想说:“为了快一点,就要慢一点,享受健身本身的乐趣,瘦只是它的副产品。”同样的,大家在研究生科研、生活中, 在面对外界快速的变化时,请多一点钝感,受得住挫折,守得住本心,耐得住性子,在乐此不疲的状态中感受研究生生活本身的乐趣,也许这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不过,有一件事请大家少一点钝感,多一点敏感,那就是爸妈的爱。无论我们飞得多么高、多么远,他们更担心我们飞得累不累。请不要把这份爱当作理所当然,无论多忙,多辛苦,记得给远方的爸妈打一个电话,给他们讲讲园子里的故事。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足够大的清华给予大家无限可能,扬起青春的风帆,迎接属于你的挑战,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请多一点钝感,不因挫折而气馁,不因纷乱而迷失,不因平淡而消沉。再踏征途,风扬万里,祝大家在园子里用青春书写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