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考研人数年年激增,很多学生甚至是家长都在为了考研奔波劳累。这引发了芝麻寄宿考研学校的一些随想,如果想要理性的去考虑某些问题,就应该避免个人喜好的影响,因为喜好可以用来当作做一切事情的理由,比如某件事情想不明白,但就是想去做,你就可以甩出一句“我喜欢”,那么这样一来就没有任何讨论的意义了。接下来我们就考研探讨几个问题:一、考研和不考研据相关调查统计可知:每个大学平均每年能够考上研的人数约为总数的20%—30%,而每年决定花费大量时间参加考研的人数在70%左右,也就是说只有30%的人决定不考研。这30%的人中,还有一部分人是被迫的,说白了,他们年年挂科,基本失去阅读并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但是在这70%人中又有多少是主动考研的,还有多少是被动或者盲目考研的,他们或许迫于就业压力;或许迫于家庭压力;或许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别人都考了,我也考考吧,万一考上了呢;或许就是不想离开学校这个乐园。这一部分人将大大增加应届考研人的比例。因而个人认为,至少30%的考研人是盲目的考研。二、为什么考研?明确考研的人各有各的理由,有的为了兴趣,有的为了理想,有的为了提高专业水平,有的为了谋个更好的平台,扩大交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各有志,也可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那些随大流考研的人的理由,却是大同小异: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或许迫于家庭压力,或许迫于周边的人都选择了考研,或许就是不想参加工作,或许留恋校园生活不想走出。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考研,既规避了当时的就业压力,也对父母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当然还可以更自己大学的朋友们一起再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万一幸运的天平偏向了自己呢。这些人有一个很致命的共同点:因为没有充足的理由,心里考研就业模棱两可,导致准备考研时动力不足,动力不足导致结果也不会太好。三、考什么研?每次考研结束等成绩出来,大多数人都会感觉成绩不理想,当然这个成绩不单单只考试成绩,而是相对于报考学校及其相关专业的距离。是不是很疑惑,怎么这么多人都不理想呢(当然,不排除有些考得好的)?怎么回事呢?为啥我身边的人都考的不好,考的好的人都哪去了?仔细想想后发现,其中是有原因的。每年能考上自己报名的学校的人可能还不如调剂的多。为什么?因为很多人设立的目标有问题。考研人都知道,考研跟高考不同,高考是先出成绩然后在报名,但考研需要先报名,然后才参加考试,因而在报名之前各位研友们就需要慎重考虑了,根据自己的基础及其学习能力及其上升空间来合理的选择报考学校。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某考生能力等级为B,报考了A等学校,可想而知,除非运气逆天能够逆袭成功,那么就要等着B、C类学校开放调剂系统,但你对于本来就报考了B类学校的考生来说,有同等竞争力吗?当然还有C类学校可选。当然也有跟风报名的情况出现。因而,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各位考研人一定要慎重选择、量力而行!芝麻寄宿考研学校认为其实归根结底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重点是计划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听起来虽然是很俗很俗的话,但陈词滥调往往是正确的道理。从长远看来,有错误的计划也比没有强,起码深思熟虑过了。
20考研复试和调剂已经接近尾声,面对新一轮备战,21考生准备好了吗?报考点的选择是一个问题,特别是对往届生来说,所以大家有必要提前了解一下,早做准备。报考点?报考单位?傻傻分不清楚!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那么我们先来科普一下!报考单位就是你的目标院校。报考点就是报名、现场确认和参加考试的地点。注意啦,当你心仪的报考点已经满额,你就只能选择其他报考点,当然如果有新增考点也是可以选择的,需要自己及时关注。所以提醒大家,选择报考点要趁早。选择报考点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个原则:要选择离你最近,最方便到达的考点。《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对报考点的规定:1.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2.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3.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对于21考生来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是21年6-7月份可以拿到毕业证的同学。20年及之前毕业的,对于21考研来说,都属于往届生,如果不是单独考试考生,往届生都属于其他考生。单独考试考生,一般限于用人单位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或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二、应届生的报考点如何选择?通常来说,如果本科学校是考点,多在本科学校考,如果本科学校不是考点,多会在本市其他学校考,当然也可能在其他邻近的市或者县。以上情况是常规操作。个别省份、学校或专业对报考点的选择也有一些特定要求,比如有些艺术类的院校要求考生初试必须到学校来考,有些省份也可能会把本省个别专业统筹到指定的学校进行考试。大家可以直接去研招网的网报公告栏目内去查询省市招办、招生单位以及报考点的相应公告。图片来源:研招网总结三点:目标院校要求、所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生源地所在省教育考试院规定。三、往届生如何选择报考点呢?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报考点是户口所在地;报考点是工作所在地。如果不能回到户口所在地,就需要提供工作证明,去年很多省份对工作证明做了进一步完善,一般需要提供在职证明,还有部分需要3或6个月的社保证明。所以,在职人员就需要提前研究准备好。同学们可以先提前去研招网上了解下有哪些报考点可供选择。大家一定要去省考试院官网仔细阅读网报须知。如果选择了不属于接收范围的报考点,报考点将不予确认。综上所述!同学们在选择报考点前一定要先阅读当地教育部门及学校的报考点公告,以确保选择最合适的报考点!
今天的文章是给好奇宝宝答疑,你们当中肯定有不少同学也有同样的疑问:1、先报名的会先分配考场吗?2、考研阅卷在哪里阅卷,报考点所在省还是报考院校所在省?第一个问题:考场分配问题,先报名的会不会先分配考场呢?答案是大概率不会。每个地区的考场分配规则不一样,由报考点随机安排,报考成功都会安排考场。往年有报考点考场的分配原则是这样的,报考点会把选择该报考点的考生“归类”,按照这些考生报考院校所在地区、报考院校、专业、统考科目进行“归类”,报考同一个地区的,同一所学校的,可能会分在同一个考场,比如说同一个考场可能会有报考北京大学的、报考清华大学等等。考场的分配也会考虑最终试卷运送的问题,所以把报考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地区的很有可能会分在一起。小编知道往年就有情侣报考同一所学校报考同一个专业,报名时同时提交的,最终的考场座位一前一后挨着。具体的考场座位信息,等准考证下载下来就知道了,12月14日开始下载准考证。还有很多同学比较好奇:专业课试卷怎么发?往届生可能都知道,除了那些统考联考的科目,招生单位自命题的科目初试时会给每一位考生都发一份专属的信封,上面有考生的个人信息以及报考院校、专业代码等信息,开考前需要考生先把信封拆开,然后考试结束后需要考生再把试卷装进信封内,用密封条进行密封。这个大家不用担心,到初试之前小编会给大家说如何拆、封专业课试卷信封,现在先了解一下就可以了。第二个问题:在哪里阅卷?报考点所在省还是报考院校所在省?往年有传言说考研由报考院校所在地阅卷改为属地阅卷,也就是在哪里考试就在那里阅卷,但这种说法不可信,小编在研招答疑中找到了一些省市教育考试院以及招生单位招办老师的官方回答:考研统考科目阅卷是在报考院校所在省(市)考试院统一组织阅卷,自命题专业课由招生单位组织阅卷。大家之所以担心阅卷问题,其实就是担心阅卷压分,网传的阅卷“水旱区”,水区阅卷松,旱区阅卷严格压分厉害,下面是网传的一份阅卷水旱区:玩命极旱区:浙江大旱区:北京、天津、福建、江苏旱区:上海适中区:湖北、广东小水区:山东、安徽、甘肃、湖南大水区:陕西、河南、四川、辽宁、吉林、江西、广西、内蒙、宁夏、新疆、河北、山西、重庆玩命水区:云南、贵州、黑龙江、青海、海南神秘区:西藏(网传信息真实性有待考察)然而事实上,同一个地区,统考科目的阅卷标准和尺度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报考这个地区高校的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无所谓水区还是旱区。要么大家分数都高,要么大家分数都低。对于自命题专业课来说,或许可能存在判卷严格“压分”情况,但只是极少数,而且现在有不少专业由自命题改为统考,比如历史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统考阅卷更公平。还有大家担心阅卷压分是因为调剂,不同地区阅卷尺度宽严有差异,报考不同院校专业课难度也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大家说的分数的“含金量”没法比,很多同学都比较担心,万一自己报了985、211,最终考试失误分数低,调剂的时候跟那些报考普通院校专业课简单或者是水区阅卷稍宽松的同学的高分相比不占优势,但要知道最终调剂申请时老师们也是会根据总分、单科分数、报考院校、本科院校等等多方面综合筛选优质生源的。影响考研成功调剂的因素有很多,最关键的还是看你能否及时掌握有用信息。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拼命提高初试分数,一举冲进复试,一战功成,千万不要想着调剂,不要想着二战!以上是关于考场分配和在哪阅卷问题的分析,今天是正式报名的第5天,建议还没报名的同学,最迟在20号之前把名报上,以防报考点满员,还有就是给自己留有充分的修改信息的时间,千万不要拖到最后,一旦错过时间就不能参加考试。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欢迎关注51考研,每天更新考研干货资料、资讯、学习方法、备考经验、报名全流程等等,想考研,关注51考研,助你成功上岸!
不少考研的同学曾有过这样的疑问:有的考生明明通过了考研初试和复试,成绩和表现都不错,但最终拟录取名单里没这个人,最终还是被刷掉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答案很简单,之所以每年有不少考生在通过复试后却被刷,是因为这类考生在复试结束后还需要加试科目。若是加试的科目不合格,学校便不予录取!通过了考研初试和复试,却还是被刷掉,只因加试不合格!那么,很多考生就不明白了,哪种考生在考研的时候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中加试科目呢?如果想要更大概率的读研,避免加试的话,有哪些好方法能够避免呢?这里小水不得不提到以下两种情况下的考生,考研需要加试,但也有方法可以避免,2021考研的同学可做参考!第一种:是跨专业的考生,复试后需加试科目很多不喜欢本科专业的同学,在考研的时候选择跨专业。但是考生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可以跨考的专业都需要在复试中有加试科目。所以考生不仅要在初试和复试中崭露头角,而且还需要通过复试后的加试才行!避免加试科目的方法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在考研报名之前,先查清楚你想报考的学校,对于跨考生有没有加试的要求。如果有,那就更换不需要加试科目的院校和专业就行了,这样省去了考生不少麻烦。第二种: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在考研的时候,进入复试后需要加试科目,一般是两门课程,合格证才能准予录取。比如大专生毕业满一年后可以参加研究生报名,但却是以同等学力的身份,而全日制本科生就不是同等学力考生,不受限制。除了全日制大专生之外,一些本科拿不到学位的毕业生和网络教育成人大专生等考研时,都是同等学力的身份。这里有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同等学力考生在考研复试需要加试两门,不合格者肯定会被刷。而且大部分的211和985名校都不愿录取同等学力考生,甚至有的双非院校在考研招生简章里明确规定,不招同等学力考生!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来说,最好是取得本科学历,大专生可以先通过专升本,再进行考研。这样的话,考研拦路虎就少了很多,有了本科学历以后,大部分的高校都可以报考,而且复试不需要加试科目。虽然加试的科目考好了不会影响总成绩,但是不合格的话学校不会录取你,这样的话考生之前所做的努力全都白费了。至于加试的内容,其实不难,考生只需要好好准备就可以了。但是跨专业的考生去准备的话,也比较吃力,考研就多了一些变数,所以还是不要以同等学力身份考研为好。如果你想在考研的时候跨专业考研,你打算报考的学校需要加试两门,你会选择更换其他院校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挂科太多,被取消学位证的人,有资格考研吗?可试试这两个方法!2021考研党注意:这三所高校今年考研改革,考生应酌情更换学校!
今年的研招系统可以说很给力了,往年考研报名开启时必会出现各种崩溃的界面,今天正式报名第一天还没有看到大家吐槽。大家都报名成功了吗?报完名的同学开始担心考场问题,自己会被分到哪呢?什么时候开始预订房间呢?小编要告诉大家的是,直到下载准考证的那一刻(下载准考证时间:12月14日至12月24日),你才能知道自己在哪考试,直到考试前一天,你才会知道自己的考场以及座位在哪。前两天有二战的同学吐槽自己去年被分到一个小学考试,硬生生的把自己的腿塞到桌子底下,考了两天腰疼了两天所以啊,不让你提前知道考场也有好处,不影响心情对吧~下面是一张2017年的准考证图片(找了好久没找到18考研的),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所显示的都是重要的关键信息,在准考证下方【考试地点】一栏,写着具体的考试地点和考场,那么这时候就可以预订考试那两天的住房了。如果想提早订房间,那可以向上届考研的问一问,该地区的考场分布有没有什么规律什么的。当然,也有比较“悲催”的,比如河北的小伙伴,到考试前3天才能查到具体的考场和座位(如下图所示),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在同一个考点的大家都是同一时间看到的,所以也不用担心抢房间的事。接下来说一下报名头一天大家问得最多的问题。有点不可思议的是,有不少同学不约而同的问:报名成功了,生成报名号了,钱也交过了,学历(学籍)校验也成功了,那是不是就成功了?看来强迫症患者还真不少,这样就算报上了呀,就等着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去参加考试吧~以下是正式报名考生最关注的5个问题,快看有没有你想知道的~想修改信息怎么办?报名结束之前(10月31日晚22:00),考生可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考点、专项计划等几项关键信息不允许修改,若填写错误,只能取消报名信息后,再新增一份新的报名信息。每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的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注意:每取消报名重新填报之后,都会生成新的报名号(只修改信息不会生成新的报名号),以最后一次提交志愿及报名号为准,之前的全作废。不存在生成两个报名号,只现场确认一个的情况!考生来源怎么填写?(往届生问得最多)考生来源可选择科学研究人员,高等教育教师,中等教育教师,其他在职人员,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其他人员。“考生来源”选择普通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须是普通全日制。“考生来源”选择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则“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须是成人教育。其他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重点来了,没有工作的往届生请选择“其他人员”,不要犹豫!是否需要网上交费?如果考生选择的报考点已经开通网上交费,需在网上报名期间完成网上支付,交费成功后才算报名成功。2019年研招网报支持网上交费的省份如下(27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选择其他省市报考点的考生,请查阅报考点和省级招办发布的网报公告,及时了解交费方式,公告中未做特殊说明的,请在现场确认时支付报考费。现场确认时间?现场确认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不含推免生)要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个人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怎么知道自己去哪现场确认呢?如下图,查询各自报考点的网报公告,到时候会有通知的!点击进入之后就可以查看该地区所有的报考点以及对应的报考点公告,报考要求、现场确认所需材料、时间、地点,都是在这里可以查。预报名已提交报名信息并缴费,还需要再做什么?请牢记报名号、学信网账号和密码,下载报名信息表,及时关注网报公告等信息,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一名“考研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考研大概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比较好,要准备多久?你有哪些建议?”近五年来,考研初试的笔试时间都定在每年12月份的下旬,根据这个时间节点,如果你是超级学霸中无敌的存在,你觉得自己花一个月时间进行考研复习就绰绰有余的话,那么你在当年度的11月下旬开始复习就行了。如果你的资质和超级学霸只是稍逊一筹,那么你为考研笔试准备一年差不多也够了。而如果你觉得自己和传说中的超级无敌学霸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的话,而你自己又想复习的更充分一些,建议你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进行考研的复习事宜了。我们知道,大学一年级的新生处于刚进入大学的“磨合阶段”,一方面对大学的大部分课程不太了解,对周围的环境不太熟悉,另一方面在大一这一年又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参与学校社团的种种活动就够花一大堆时间了。故此,很多考研党都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学期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复习事宜。当然,在大二这一年,你对考研的相关内容还是一头雾水,那么你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准备呢?首先,要材料齐全。你必须根据你报考的目标院校搞到所有科目历年的考研初试试卷和相关的参考书籍。当你把参考书都复习好几轮之后,就可以开始做历年的考研真题,并勤快一些把相关的错题登记下来,可以用A4纸摘抄,也可以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这在你最后一个月的考研复习冲刺中有大用。考研真题的内容不多,什么时候做哪一套真题自己可以合理安排一下,比如每一轮复习做一套,最后一套留到最后再为自己检测一下,这样可以让自己在考研初试之前更有底气。其次,要勤字当头。考研绝非儿戏,心情高兴就报考,心情不高兴就在报考之后将其当成一双破鞋扔在那边。当你准备好报考的时候,就要有必胜的决心和勤勉的态度。看网课、读单词、做真题,背名篇,悟语感……这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功课”。考研英语,除了读单词、背名篇之外,还要在晦涩难懂的语句方面多下一番苦功夫,阅读理解更离不开平时不断的训练和“打磨”。高数的“地基”必须扎牢,学高数不是看小说,看一遍就知道得八九不离十,而是需要反复理解,这正如牛羊吃草后的反刍,反复“品味”,直到把高数“吃透”、悟懂为止。政治专业课的内容要比英语和高数简单一些,复习的周期也可以适当短一些,但必要的真题还是要训练,错题也要第一时间整理。考研,本身就是一个日积月累、砥砺前行的过程,您觉得考研还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金点子”。
考研的小伙伴们,你们现在已经到了考研的关键时期,那么你们选择的目标院校是本校还是外校呢?到底有哪些区别你知道吗。1.环境不同首先,本校是你已经生活过四年的地方,当然有的同学是五年,在这为数不短的日子里相信你对校园一定了如指掌。哪里有好玩的,哪家的饭菜最好吃,哪里最适合约会等等。这些你都比任何人清楚,所以在你考上之后,基本上你会感觉和本科不会有太多的不同。而考取外校的话你可以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同学,可以把以前的黑历史都抹杀掉,不会有人认识你。但是这也意味着你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校园,甚至上课都需要拿着校园地图来问师兄师姐们。而且哪家店最实惠你也需要多吃几次亏才能明白。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你会经常拿现在的环境和以前的学校对比,从景色到食堂美味,这些都和以前不同。2.资源获取不同考取本校的研究生获取资源那是相当的容易,你可以直接去找师兄师姐们,询问他们考试重点,或者考试注意事项。他们是过来人,给的意见一定会很中肯。甚至你可以直接去找学校的老师,一般来说学校的老师都很护犊子,老师对于本校的学生都很关爱,一定会帮你划重点的哟!如果你考外校的话,那情况就要复杂很多了。毕竟你要考取的目标院校对你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你要打破这个圈子进去了解它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比如说专业课真题,你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购买,而且质量也没有保障。而且在选导师的时候,对导师的了解也不全,很可能直接造成你考研失败。3.目标不同考取本校的同学,考研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以考上为主,为了获得一个较好的学历。所以选择目标院校的时候比较保守,也比较有把握。选择外校的同学,是想上一个更高的平台,有更高的追求,而这就意味着冒较大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更大的收获。去一个更好的学校,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人脉,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很好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前途!目标不同所以选择不同,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只管一往无前,破釜沉舟。无论你考研是为了什么,现在的你只有一件事情需要做,就是埋头学习。相信你今天的努力一定可以换来明天的收获!
马上进入9月,也快要考研报名了,今年报名时间:预报名9月24日~27日;正式报名10月10日~10月31日。全国统一报名考试,考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哦~近期也有一些同学问到了档案问题,档案和考研报名有没有关系?档案该怎么处理呢? 1、档案和考研报名有没有关系?考研报名和档案在哪没有关系,报考点的选择也和你的档案在哪没有关系。考研报考点的选择:对于应届生在读生来说,报考点和你目前就读的学校所在地有关系,最终报考点的选择按照省级招生考试单位分配的选择即可。9月上旬各个报考点都会公布网报公告,其中报考本报考点接纳考生的范围,届时大家要注意,小编也会为大家推送最新的报考点信息。对于往届生,已经毕业的或者工作的考生,报考点的选择和你的工作单位和户籍所在地有关系。往届生可选的报考点:①工作所在地的报考点,只要能按照报考点的要求提供工作证明或居住证明、社保证明等材料(每个报考点要求提供材料不同,以报考点的通知为准),在现场确认时提供这些材料即可;②户籍所在地的报考点,这个选择是比较保险的,对于没有工作的毕业生来说,选择回户籍所在地只需提供身份证或者户籍证明即可,是最稳妥的;③报考院校所在的报考点,有些招生单位接收报考该院校的非本地户籍的考生在该单位考试,也就是选择该单位作为报考点,这需要大家去确认报考的目标院校是不是报考点,是否接受非本地户籍的往届生选择该报考点。什么是档案?档案该怎么处理?不论是在读应届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往届生、在职人员,都有一份档案。高考结束之后我们都会到学校去提档然后带到大学,不论升学还是就业,这份档案都伴随着我们。档案里面包括高校毕业生登记表、学习成绩、奖惩材料、入团、入Dang志愿书、体检表等等材料。 对于目前还在读的大四学生来说,你的档案就在本科所读院校,在报名时会需要填档案所在单位及档案所在单位地址,那么这两个空就填本科院校和本科院校的地址即可。对于2019届毕业生,也就是二战的考生,档案一般存放在:①档案放在本科学校;②档案放在工作单位或者工作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③档案放回户籍所在地人才市场。档案对考研的影响?上面说了,档案在哪和考研报考点的选择没有关系,但是你必须要确定你的档案在哪,因为在考研报名时会需要你填写档案所在单位以及档案所在单位的地址。另外,在确认被录取之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需要调档,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一般不要求调档,有些也不接收档案),就需要调档,录取单位会给你发调档函,这时候只需要拿着调档函去档案存放的单位办理调档即可。以上是关于档案和考研关系的答疑,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可以留言哦~欢迎关注51考研,满满的考研干货、经验、资料,陪你上岸!
哈喽,艾瑞巴蒂,好久不见了,其实一直都想写的,但苦于跟拖延症斗争,外加各种严峻环境,然后就停更了。看到我的指数从六百多降到了五百多,我的心哇凉哇凉,就好比这南方多年难遇的大暴雪啊。好吧,我编不下去了,其实我就是懒……)掐指一算,考研初试结束也已经快两周了,相信很多考研学子在考研初试结束后,一根紧绷的弦突然开始松了,犹如脱缰野马,狂吃狂睡过后,突然安静下来时,竟然不知道要去做点儿啥了~感觉心里一下就空了,这是正常的状态,就比如你刚开始一心一意跟一个姑娘谈恋爱,每天对她付出一点儿爱,到最后越爱越深无法自拔。突然一天,猛的一下,咔,你俩异地了,改变了之前每天黏在一起的状态,你当然不习惯啦。但是请放心,真正用心的,早晚会突破重重障碍又在一起的。同样的道理,考研学子也一样,分开的时间是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日子,将来有一天,带着最好的自己喜迎属于你的未来!初试只是考研的前奏,走完这段还不算完,顶多算是一条腿迈进了心仪学校,后面还有很多需要留心的地方。那么,在考研初试结束到考研成绩出来之前,你需要注意呢?1、你的期末考试&你的年终总结应届生考研初试完了之后,最近阶段内的大考就是期末考试了,对于在校生来说,期末考试不容忽视,别以为说,艾玛,我都马上要进其他高等学府了,那期末考试还算个啥?随便考考得了,非也!很多学校复试是需要带很多资料的,其中一项就是你的在校考试成绩,直接登录学校网站打印出大学四年的考试成绩,加盖学校公章,所以你觉得期末考试可以随便考考就行么?那当然是越高越好啊,虽然在校成绩并不能影响什么,但是好看呀!总不至于还有挂科吧!有始有终,好好珍惜仅有的大学时光吧~此外,在职的小伙伴考研的初试结束之后,很多还要继续上班,年底了,年终报告也是一大难题,还是得好好准备呦,不可大意。2、英语专八考试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考研初试结束之后,除了期末考试以外,另外一件大事就是专八考试了。对于英专来说,专八是很重要的考试了,尤其是对将来出去找工作的小伙伴来说,很多与英语相关高难的工作,岗位要求里面就写了要有专八证,所以当然是能拿下就更好了!专八考试时间,2018年3月17日。研考初试的备考经历,对专八的复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趁热打铁,继续fighting啊!有些学校考研复试和专八时间可能还会重合,每年那个时候,很多人也是相当纠结,不知道如何抉择,专八有两次考试机会,所以看你啦。3、提前准备复试如果你觉得你初试发挥的还不错,那就可以提前准备起复试啦,专业知识看起来!不管是最后要复试,或者是走调剂,都免不了要对专业知识进行考核,所以都可以提前准备。很多人认为现在准备复试还太早了,觉得好不容易挨过初试,应该好好放松,两周放松的时间也够啦,再久的话,就很难找回初试之前那种一鼓作气的状态了。不必强求自己一定要每时每分把握,可以慢慢捡起来了,真正要等初试成绩出来再准备的话,就太晚了,有些学校是初试成绩出来,排名出来没多久,就会通知复试了,预留的复试准备时间很少,这就更需要提前准备了。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往年自己报考的院校的复试时间,估算一下,一般不会差别很多,也就是那个时间点的前后了,做到心中有数,千万别到时候心急火燎,更不要书到用时方恨少。至于复试的内容和形式,每个学校不一样,提前找有经验的学长学姐咨询,或者去相关论坛搜索复试经验,很多过来人都有描述,搜集好方向,就循序渐进准备了。复试不可大意,尤其是那些初试发挥不好的同学,复试逆袭是有可能的,但是前提是要好好准备,还是那句很古老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祝好,心中有梦,就去追。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要想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理想的学校读研,必须通过研究生初试和复试两次考试。考研初试一般定在12月下旬,只有通过初试资格的同学,才能参加来年学校组织的复试。不少考生会产生一个疑问,考研初试和复试哪一个更难呢?初试侧重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复试侧重于,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和操作实践能力的考核。由于初试和复试考察的项目不同,无法确定哪一个更难。考研初试是全国统一组织的学科考试,每年的考试难度变化不是很大。而考研复试,是由各个招生单位自行确定考试的难度和成绩,两次考试的成绩合在一起,最终确定是否录取。1、考研初试考研初试主要考查的考试科目有考研英语、考研政治、专业课考试,有的专业还需要对数学有一定的考查要求。通过对近几年考研成绩的研究,同学们初试成绩总分必须达到315(个别专业会低于315)分以上,才有可能通过初试。由于各个专业报考的人数不同,招生计划的不同,去年通过分数基本在300分以上。由于今年的考试难度和去年变化不大,考研人数增加太多,初试通过分数应该在320分左右。通过考研初试,你就PK掉了一大部分同学。可以说你你已经成功了60%以上,这是决定你考研成败的关键。2、考研复试考研初试通过后,起决定作用的就是考研的复试。决定考研复试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因素有初试过线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参加复试的考生数、考生在复试中的表现三个因素。,其中前两项因素是客观的,是不能改变。最后一个因素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也是决定是否能够顺利通过复试的关键。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积极准备,认真对待,争取顺利通过复试。同学们在面对复试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认真分析,如果你报考的院校招生规模比较大,参加复试的人数比较多,学校在组织复试的时候,给每个学生的时间不会很长。在考核时对于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提问的内容可能只是泛泛而谈,很少有可能继续深入下去。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对基本的内容掌握扎实,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一定保持语言的连贯、流畅。给老师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感觉你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很扎实。如果你吞吞吐吐,老师反而会接连不断地提出问题,使你越来越紧张,思维混乱,语言表达更糟,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正常的发挥。如果你报考的院校招生规模比较小,可人数较少,复试中老师有足够的耐心来仔细的询问和了解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以及你考研后的学研究兴趣,就是这就需要学生要对细节进行详细的回答。通过以上分析,考研复试很重要,但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你的初试成绩很好,进入复试时,只要认真地对待,做好充分的准备,把你所学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把握清楚。认真分析导师相关的科研论文和研究成果,明确老师的科研方向,再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把想要表达的思想,完整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复试中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切记不要紧张,语速放缓,保持平稳的心态,清晰的语言,敏捷的思维,谦虚的态度。一定会获得老师的认可,顺利通过复试。你感觉复试还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