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赛恩斯编译看来,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有良好的学术环境和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外,研究生的主观努力也是相当重要的,研究生要不断加强自我创新能力培养。下面我们就从研究生主观方面,简单地谈谈研究生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一、研究生要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验等一系列的活动,为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认识未知。因此,科学研究需要掌握各种知识、技能,要具有智力。而智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我们每个人的各种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动手能力强,有的人想象力强。而且我们每个人本科阶段学习的课程不同,或者个人的经历不同,比如有的人是工作了几年又开始上研究生的,这些都会使我们的各方面能力有差距等。对于研究生来说,在科研实践中,要尽量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平衡的发挥,而且还要注意构成智力的各种能力是如何表现出不平衡的,只有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一正确的认识。二、研究生要向前人学习,从领域的发展史中汲取教益,听从导师或专家的指导。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研工作者也要在发展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对于研究生来说,所要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了解所从事的科学领域的发展过程,要广泛地阅读资料,要在前人的工作中挖掘出对自己有益的新的东西。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研究生要有批判性的,有选择性的、重点性的去阅读,要能够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新的发现。另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导师或专家的指导,因为导师和专家一般都是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很多年,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全面地掌握着本方向的历史和发展现状等其他各方面,他们都会结合研究生的不同特点,给研究生很好的指导和启发。而研究生同样也要在接受指导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所得,大胆地去尝试,不断地提出问题,要打好科学研究的各项基本功,以获得成功。三、研究生要善于思考,多动手。由于研究生还是处于学习研究阶段,所以还是应该积极主动地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要善于发现和观察,自古以来,没有那一项发明不是建立在不断实验上的,所以说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研成果的层出不穷,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观察和实验方法仍然是获取科学事实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也是进一步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为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要获取可靠的、准确的科学事实,必须了解观察和实验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在应用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知强调: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明确要“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创建创新型社会,创新人才是关键,而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是人才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整体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爱学习1.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1)原创性成果转化率较低,不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2)高质量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3)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等方面的思维和能力欠缺。美丽校园2. 限制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1)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执行力不够,常流于形式;(2)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大,而科研平台等建设进度滞后;(3)研究生自身学习动机不良,只为证书;(4)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思维被束缚;(5)导师在精力和时间方面投入不够,学生处于“自由”状态;(5)导师自身科研水平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3. 研究生自我调整:(1)改变自我,积极向上;(2)积极阅读文献,提高科研兴趣,存疑充电;(3)定期与导师、同学交流,完善研究方案;(4)积极参加专家讲座与会议,主动交流与探讨,解答疑问,拓展思维;(5)参与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认知。镜中自我调整自我是前提,提升自我是重点,思考与创新是关键!
从目前的教育体系结构来看,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而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就需要从多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虽然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创新点各不相同,但是创新往往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产生的:第一:对已有的知识边界进行突破。传统的研究生教育通常会要求学生首先到达某个领域的知识边界,然后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辅助大量的实验进行知识边界的突破。这种创新方式需要具有扎实的知识积累,同时要有相关的研究课题进行支撑,另外还需要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创新,有一些创新成果也将得到转换。第二:生产环境下的创新。相比于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创新,生产环境下的创新点往往更多,而且这些创新点往往具有非常强的落地应用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生产环境下的创新往往对于行业经验的要求更高,所以目前为了提升研究生的创新成果与生产环境相契合,不少企业专家也逐渐走进了研究生教育领域。第三:应用模式上的创新。应用模式上的创新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于“互联网+”的概念,大量的传统行业实现了运营模式上的创新,而且这种创新方式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相信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创新将是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简单来说,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顺利完成科研活动任务所需的能力,这是一种独立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以下几个:一是科研创新能力,即对未知世界的探究能力和发明新事物的能力;二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发现往往从问题开始,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落脚点;三是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科学研究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是系统地搜集和评价信息的探索过程;四是逻辑思维能力,即人们根据一定的先知条件,通过自己拥有的知识、思维进行判定、推断,对事物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五是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系统的思想和理论成果必须借助语言去准确地表述,广泛的学术交流也是通过语言表达实现的;六是动手操作能力,即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达晋编译认为,研究生要想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拥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作为研究生,对学科领域的触角要敏锐,能够及时把握住最新动向,善于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保证自己做的研究是有用的、及时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全面的,能够很好地把握学科前沿,而且对日常生活是热爱的。可以说,发现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首先要关注的;解决问题则是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逻辑终点之一。发现问题主要从科学理论和科学试验之间的矛盾中;从社会需要中;从交叉学科的界面中。二、夯实专业外语基础。英语是研究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获取最新学术信息和进行广泛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是研究生熟练查阅、阅读英语文献及英语原版书籍的前提。研究生应该具有用英语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撰写学术论文和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研究生英语水平尤其是专业英语水平已经成为满足社会、科技、经济以及对外交流日益增长需求的一项基本技能。研究生要学好英语,应当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大量的专业信息的刺激下,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了解当前学术界前沿的热点和难点。三、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的培养。首先,系统地查阅和处理文献的方法。会使用各种各样的检索工具,根据不同搜索工具服务对象及特点,通过分类号、关键词、作者姓名等各种检索途径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其次,对所检索到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可以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就研究和讨论的某方面问题,经自己的消化吸收、分析判断、归纳综合,整理出阅读报告或文献综述。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在科学研究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提出研究选题时,通过比较、分析他人的研究与自己研究的异同点,从而提出有所超越的创新性选题;在资料处理中,运用集中法,通过汇总资料,从中发现新问题、新关系或新规律;在解决问题、提出方案时,通过扩散发现法,通过发散思维去诱发新设想、新方案。其次,学习基本的理论研究方法,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方法,得出新观点、新方法,从而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通过对待特定案例进行学习、分析,更好地掌握案例中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或者从中得到某种启示,从而使研究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改进和提高。
万象打卡大学生考研需要了解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给自己将来的奋斗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往往仅满足于毕业后能找个好工作或是考取研究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的激发。正上学的青少年,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完全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忽略了自己在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相当淡薄,更谈不上创新欲望了。一、大学生考研需要创新能力考研学习有别于被动接受知识,知识是死的,思维是活的,有创新性思维的考生,才能创造性地解答问题。创新性是甄别研究生优劣的一大重要指标,在考试选拔方式上自然要体现出来。有意识地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成为大学生考研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总有那么多的失败者是勤奋刻苦的好学生,他们每天比别人起得早又比别人睡得晚,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学习,比别人做更多的练习题……而结果呢,却比别人输得都要惨,他们没有真正明白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他们没有看到,一些没有效率的刻苦努力只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没有创新思维的学习,就会学得辛苦而没有效率。二、创新能力怎么样全身心投入地去发展你的创新能力。不要放弃你的努力。设定目标,争取别人的帮助,每天花点时间发展你的创新技能。如果你不为创新投入时间,你将无法发展自己的创新才能。怎么了解自己的创新能力呢?问问自己:每天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吗?在考虑问题时,是否会受到“灵感”的冲击?在看完一部糟糕的电影后,是否能用自己的话更好地描述它?是否能很快适应环境和工作?是否总是幻想自己是动画片中的人物?是否在创造性的写作方面成绩出众?是否喜欢了解和学习新技巧?是否总会问一些反传统的问题?三、怎么样创新如果你的创新能力不能让你满意,那就有必要加强训练。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记录下已经取得的学习进展,表扬自己做出的努力,并且总是设法来奖励自己的创意。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创新并不是单一存在的、狭义的,它的范畴是广阔的,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所有事物。在任何一项工作完成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有创新,有了创新才有社会上的一切。创新是人类生活的源泉,是人类的未来。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创新是创造人类财富的最佳选择。它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的一种最奇妙、最有趣、最积极的精神现象。信息也是金钱,信息也需要创新。只有信息抓得越快越准,对得到的信息反应最为敏捷,并迅速采取行动,才可能成为赢家。创新能力虽然一定程度上和先天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后天的努力也可以成就创意天才。大学生需要做到就是持续学习!
关于如何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达晋编译认为,首先要明确科研的重要性。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纠正医学研究生,甚至指导老师、教学单位,重临床轻科研的观念。诚然,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标是临床医生,治病救人。然而,临床医生技术的提高和业务的进步,离不开科研。事实上,现代医学中,临床与科研并不对立,而是浑然一体,无法分割。因此,要想成为一名适应时代的临床医生,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要加强研究生培养体制的改革,建立创新环境。研究性和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区别于本科生教育的显著特征。研究性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力所在,创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创新性培养应贯穿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始终,包括课程选择、科研课题的选题、设计、实施及科研论文的撰写等一系列过程,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培养模式上,研究生入学后尽早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工作,对实验室常用实验技术、方法及课题研究有初步的了解,并根据研究内容选择课程学习,这样在理论课学习中有侧重点,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且有亲身参与科研工作,书写科研流程,有助于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增长。2.在课程设置上,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加文献检索、文献管理软件、科研成果转化及英文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课程,注重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需要的专业信息,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科研思维、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等学习和探索能力,通过阅读他人的研究思路、培养正确的研究思维。3.在教学模式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增加师生互动环节,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发现、理解以及应用知识的主要参与者。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法的教学法就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该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等过程,引导他们对学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动思考、分析、解决,增强创新意识。第三要促进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是推动科学发展,造就科学人才的重要条件。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以获取知识和灵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必要条件。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并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必然会充分准备,对自己的课题更加深入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听取他人的学术观点、前沿动态,有助于研究生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学术动态,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增加创新意识。学术交流不仅仅是很多专家的学术会议,也可以是课题组内部,甚至两三个同学之间的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解决自己或他人实验中的小问题,也是收获,同样可以激发学术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科研思维能力。此外,学术交流不仅限于本研究领域,相关学科的交叉于融合往往更能有所启发。因此,研究生应积极关注各种学术动态,各高校、研究院所、研究生管理部门应积极组织高层次、多学科、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第四要合理优化导师队伍结构。导师队伍是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型的导师队伍。临床与科研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不同,临床工作要求医生熟练掌握临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还必须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科研工作要求科研人员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力、想象力及缜密的逻辑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从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开始,比如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中,研究生教育就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而要想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选择一个主攻方向,然后通过系统的学习来到达知识边界,再通过不断的努力形成突破,以达到创新的目的。当然,某个“创新”要想真正地从知识层面走到现实应用中,还需要跨越多道障碍,这通常也需要一个系统的过程。在应用层面的创新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渠道,应用层面的创新也涵盖了更大的范围,比如传统行业领域就有大量的创新机会,尤其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创新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往往需要有大量的行业应用经验,比如能够通过自身的技术革新完成生产效率的提升,再比如通过生产模式的改变来减少中间环节,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等等。在当前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的资源整合能力来完成各种创新也是一个创新的重要渠道。而要想培养自身的互联网创新能力,需要具备三方面基础,其一是掌握互联网相关技术,至少要了解各种互联网技术的功能边界;其二是具有互联网思维方式;其三是具有一定的行业经验。所以,互联网领域的创业看似简单,实则是难度比较大的。总之,要想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一个渠道是读研,另一个渠道是在行业领域进行深耕,还有就是要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学习新的技术来提升创新能力。最后,创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虽然有诸多共同点,但是培养创业能力,还需要培养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研究生群体的成长成才正逢“两个一百年”的重要交汇期。因此,在创新发展中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意义重大。培养创新能力是时代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先民很早就提出了“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与创新创造有关的思想观念。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变通求新、与时俱进、与日偕新等思想观念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发明创造同生产紧密结合,为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些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资料显示,16世纪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300项发明和发现中,我国占173项,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此外,在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文学艺术领域,中国也为世界奉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人类文明宝库里的瑰宝。我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周边发挥了重要辐射和引领作用,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深层精神根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创新创造这一宝贵的精神传统和民族禀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动荡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新的此消彼长,加之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急剧增加。时代就更需要创新创造的人才的出现,这个历史重任,更多的落在了青年一代人的肩上。敢于创新是时代发展要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纵观人类发展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从哪里来?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推进新时代的伟大事业,必须有创新创造、向上向前的强大精神奋发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以恢宏的历史视野,深刻阐释新时代中国的新方位、新特点。勇于创新是在当代中国发展要求,更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要勇挑重担,以时代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脉搏,迎接时代挑战,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和本领,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高层次人才要勇担责任和使命。青年研究生群体时期是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新时代的研究生们要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将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贯穿于实践中、体现在行动上。李大钊曾写下“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警语,“铁肩、道义”讲的就是责任与使命。创新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时代大潮中,有人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随波逐流,有人则意气风发、力争上游、拼搏进取。这两种不同选择的根源,除了信心和勇气外,更在于是否具有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创新充满艰辛、奉献甚至牺牲。没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很难支撑人们克服和战胜改革创新过程中的艰难曲折。研究生们要不断增强以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在创新中奉献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身改革创新的实践中。研究生们要多关注社会,要研究社会问题,多服务社会,将论文写在中国的大地上,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在前人的基础有突破,有创新,做出真学问,不做绣花枕头。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等最前沿,培养适应多领域需要的人才。同时,也要大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改革创新永无止境。研究生学子们要自觉树立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勇于超越,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在改革创新中引领世界潮流。奔跑吧,后浪们。(作者:曹立中,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前言“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坚持的战略方针之一,用教育来带动国家的发展,用教育来为国家的腾飞助力,用教育为国家的繁荣加速。教育可以分为很多板块的人才培养,其中比较核心的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孕育工作,对应的学历就是研究生及以上,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一直也是当下比较关注的核心话题。今年7月29日国家在北京召开了研究生相关的专题会议。相关的领导人员对研究生培训工作的开展和培养标准进行了明确,给学校了新的工作方向。1、坚持“四为”,三大能力同步培养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社会建设的基石,对于提升宏观管理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他们的培养工作中要坚持“四为”的准则,关注社会急需的人才,进行“定靶”培养。同时要保证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仅仅是“理论派”,更是“实干派”,具备着一定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真的做到学以致用。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相关领导也给出了建议,从招考制度、学科专业设置、教师队伍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展开。2、各校研究生改进工作“百花齐放”2.1北京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下功夫,两大体系同时进行北京大学作为研究生孕育的重要摇篮之一,面对时局和相关教育政策的号召,大力进行了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改进。从疫情出发,大力培养医学和公共卫生人员,开设新的二级学科—“应急管理”,同时积极筹备健康和疫情防控的研究中心和平台。在学科建设方面以战略布局需求为导向,从“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两个体系进行创新,前者是根基,后者是新动力。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再是单一的专才,而是综合性的人才。2.2清华大学:科教不分家,打造技术创造性人才清华大学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一直坚持的就是“科教融合”,完美地提升了教学质量。面对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它要求所有的教师将培养人的工作落实到教学和科研当作,同时将科研工作作为老师的考核指标之一,推动科研和教学的结合。在研究生的培养上,清华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将科研的成果转换为实际的教学课程,据统计已经有了80多个精品课程。2.3上海交通大学上交在研究生的培养上一直坚持的是“为社会孕育人”的信仰,因此在会议之后,学校相关领导也对后续的研究生工作开展进行了新的部署。核心建设工作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导师队伍上,老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水平。该校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引进高质量老师,同时注重对导师政治思想、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除了人员优化,还加强了对在职教师的考核和评估,动态岗位,分学科进行竞聘,保证每个导师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上交大力协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让他们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2020年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各行各业都面临着绝大的挑战,作为教育行业依旧如此。高校研究生培养人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可能就是后来突发重大情况的处理者和解决者。只有那些有“真实力”,并愿意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够真切投入到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工作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都要有着担当意识,不要只为了一个“本子”,要从大局考虑。
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国内排名靠前的一流大学,同时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点高校,10所高校研究生在校人数均在2万人以上,每年招收各类研究生人数在5000-10000人之间,体量巨大,这恐怕也是全世界少有的现象。招收研究生人数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和中南大学。这些高校招收研究生的情况大致如下表:10所高校研究生招生情况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是国家的大事,也是社会各界和学生所在家庭的大事,各方当然高度重视,但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下降也是不争的事实。我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特指这10所高校,而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通病。其一,在校研究生问题意识较差,科研主动性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对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很多教学研究人员发现,70%以上的研究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升转化等环节存在一些问题,这严重妨碍了他们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川大学研究生教学楼研究生既是学生又是从事研究的人,他们既要学习又要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有所创造和创新。一些研究生缺乏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即使一些研究生愿意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在科研时往往创新性不够,不能提出新观点,也不敢批判他人的不合理观点,也不能掌握科学的科研方法,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用于学术研究,并转化成科研成果。还有研究生参与科技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是很多。其二,在校研究生在重要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较少,发表论文质量不高。当然,目前国内学术期刊管理问题较多,不能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是正常的事,但是,研究生不能写出并在期刊上发表具有一定学术含量论文,这就不能不引人深思。华中科技大学教学楼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研究生在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少,据调查,仅仅3%的学生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97%的论文发表刊物的层次较低,并且存在着一些学术不端的行为,这些问题都妨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数量及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成为目前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弱,不只表现在学术论文的数量较少,更主要表现在学术论文的质量差距较大。其三,大多数研究生并未参与导师的科研计划和项目。参与纵向课题的机会较少,尤其是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更是少之又少。研究生在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时候比较少,大多是依据导师的思路研究,导致他们形成一种依赖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因此比较薄弱。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雕塑同时,研究生跟随导师参与学术交流太少。学术交流以其开放性、研讨性、创新性等特点,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因为费用、学术交流经验以及会议所提交的论文质量等原因,10%左右的研究生参加国家级的学术交流会。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积极性和交流层次不高,可能有的学生缺乏自信而不愿参加,当然也与现在部分学术会议质量不高有关。但是,无论如何,研究生要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到学术交流可以促进研究生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它是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其四,最关键的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较多问题。研究生管理机构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调查分析,他们发现78%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中存在问题。中南大学教学楼一是论文选题盲目求新,忽视了针对性和可行性,造成自身学术能力的局限性。二是论文选题不能体现学术前沿性和研究方向的前瞻性。三是文献收集、归纳演绎、观点陈述和素材数据证明缺乏基本研究方法。四是论文的逻辑构架和引用有关观点和资料证明都缺少必要的介绍和说明。五是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剽窃的行为。面对国家研究生扩超的需求和政策支持,当前,各个高校恐怕还是先得解决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这才是发展之道。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