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乙竹 通讯员 张梁 受访者供图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却还没有实习经历?对学习、职业规划充满疑惑?求职升学经验从哪里来?如何冲进录取率极低的知名企业......这些烦恼你也遇到了吗?今年9月,来自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陈鹏和他的团队建立起了一个平台——有为YourWay,以此连接在校生和毕业生,为大学生求职升学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初衷是为在校生提供经验陈鹏回忆,在云南支教时,自己第一次萌生打造“有为”平台的想法。“当时,我和朋友电话聊到,可以找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做一些课程,为在校的同学提供一些经验。”陈鹏觉得这个点子不错,于是聚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准备将想法投入实际行动。带着尝试的心情,团队开始实践最初的想法。在对毕业生、在校生的前期调研中,团队发现一开始的想法还可以继续深入,通过不断的互相讨论、启发,之前没完全成型的想法渐渐成熟。陈鹏和团队认为,建立一个平台,把在校生和毕业生以更多样的形式连接起来,能创造更多的意义。现在,团队已拥有了七十余名校友导师,其中有中科院、中山大学等著名科研院所的研究生,也有冲进五百强企业的职场高手。“很多在‘有为’支持下进入名校、名企的同学又继续加入导师团队,我们的体系正在不断扩大。”陈鹏说,大学生可通过关注公众号“有为yourway”和网站参与进来。有为学院公开课互联网专场为超3000名在校生提供支持服务陈鹏介绍,“有为”建立起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从而帮助在校生获取更多求职求学经验以及来自名企名校一线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帮助重庆的高校毕业生找准方向、跳出舒适圈,开拓视野、走出重庆、走进500强,让名企名校发出更多重庆声音。”记者看到,目前该平台已开发了“公开课”、“校友资源社群”、“简历修改”、“一对一咨询”等产品。进行公开课直播时,在校生在评论区提出疑问,导师会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简历修改”产品可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设计出一份最适合目标行业和岗位的简历;通过校友内推的方式,让西南大学的同学可以跳过一些模糊的筛选步骤,得到更精准的求职机会。除此之外,团队还打造了“有为朋友圈”、“结伴计划”等创新产品。“有为朋友圈”照顾到了毕业生的需求,在这个圈子里,毕业生之间能够共享各个企业的资源。在校生可以通过“结伴计划”寻找想和自己进入同一个企业的同学,一起为实现目标而互相帮助。陈鹏介绍,目前平台已为超过3000名同学提供了支持服务,发布了20余个校友内推,50余名同学的简历被精准地投递到了500强企业的目标岗位。“我明年就要毕业了,毕业后想进入互联网大厂,但比较迷茫,不知该从何入手。今年接触了有为,通过了校友郑学姐的内推支持,成功地进入了百度实习。”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大四学生刘子旸说。有为学院公开课互联网专场能精准帮助身边同学很有意义陈鹏的团队成员均来自西南大学,尽管来自不同的学院,却都被这个想法中蕴含的情怀所打动。“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很精准地帮助到身边的同学,让他们在升学或就业时开阔视野、少走弯路。在我心中,青春就是大家一起追梦的过程。”团队成员之一的陈星池说。陈鹏认为,现在许多的大学体系中,毕业生与在校生的联系相对还比较弱,没有形成更有价值的校友群体效应。“有为”在连接毕业生与在校生的同时,也是在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符号标签的校友群体,挖掘更大的价值。据团队介绍,在平台的第一篇宣传推文发送时,许多同学都自发地转发宣传,私下里也给了团队许多鼓励和支持。对于“有为”未来的发展,陈鹏的团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在重庆学习和成长,但也想打破地域的限制,与重庆的同学们一起把视野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在与校友的连接中,收获更可期的未来。”
楚天都市报12月16日讯(记者揭明玥 实习生刘思云 李莲杰 通讯员陈凌 石宇)冬天太冷想赖床,早读无法坚持?定好的学习任务,没有压力完不成?近日,在湖北工业大学,很多学生每天清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掏出手机登录一款打卡平台,发图文打卡。在该平台,学生还可寻找小伙伴进行一对一监督,每人出一定金额的合约金,待合约时间到期后,后台即根据双方的打卡情况,重新分配合约金。据介绍,自本月初起,该校学生在全校范围开始推广“早起打卡”活动,目前已有6000多用户。用户需首先在平台上制定早起频次、合约期以及单次奖惩金额等合约内容,发起合约后开始履行。用户起床后进行打卡,需要发表感想,或配图或发文,经对方或平台审核通过后打卡有效。每期匹配设立合约金,活动结束后平台根据用户打卡情况重新分配合约金。记者看到,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配对执行任务,寻找小伙伴一对一相互监督。若执行过程很愉快,双方还可通过平台互加好友。该校化工专业大一新生熊金灵同学说:“这个打卡方式比较特别,一对一监督,为避免扣合约金,我们都主动早起看书学习。 ”还有一些参与的同学表示,早起打卡就像发朋友圈一样,遇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可以满足社交需求,感觉很新鲜。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这个打卡平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该校研究生院机械专业四名研二的学生:刘希和他的室友田栋、廖加劲、陈浩。他们在校期间,创立了一家科技公司,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开发了H5平台,“早起打卡”仅仅是此款应用跑步、阅读、四六级学习等众多打卡活动的一个。团队主要负责人刘希介绍,他一直想提高摄影技术,由于课业繁忙,买来的相机早在墙角落了灰。去年8月,他开始思考,制定计划时能否找个志同道合的人相互监督,每天打卡,共同提高摄影技术。于是,他开始关注各种打卡类的应用,由于大多数应用采取平台监督的方式,让参与者组成群组,督促效果并不好。他和室友们商量,决定自己做出一款应用,不仅可以打卡,而且伙伴一对一鼓励、监督,同时更注重社交与连接,趋于年轻化、互联网化。每期计划设立合约金,制定激励策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此款平台随之应运而生。
首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12日在厦门举行决赛和颁奖典礼。 杨伏山 摄中新网厦门8月12日电 (杨伏山 罗喆)历时4天的首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12日在厦门举行决赛和颁奖典礼,从全国近50所集成电路研究生培养高校、近500名报名参赛师生中脱颖而出的优胜者,分享了主办方颁出的包括特等奖、一、二等奖在内的各类大奖。由中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理工学院和清华校友总会半岛体行业协会联袂承办的本届大赛,吸引了148支队伍参与角逐,覆盖全国近50所高校。其中,不乏清华、北大、澳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师生代表队。一等奖颁奖仪式。 杨伏山 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黄宝印,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创始人周祖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组委会名誉主任倪光南,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建华,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等官员,莅临决赛现场观战助阵。创“芯”大赛源自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集成电路专业赛(简称集专赛)。主办方介绍说,本次大赛旨在聚焦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战略支撑。大赛决赛流程包括上机考试、分组答辩和公开竞演环节。其中上机赛赛题由集成电路基础题、编程题、设计题三部分组成。参赛队的每位成员须独立完成基础题,其平均分作为参赛队的基础题成绩;编程题包括Coding、Debug、Simulation和Testbench等内容,参赛队集体完成;设计题包含数字、射频、模拟、混合信号和MEMS等不同类型题目,参赛队任选其一并集体完成。此环节的综合成绩排名前40名的参赛队伍晋级答辩环节。颁奖仪式。 杨伏山 摄上机考试时间共360分钟,连续6小时作战,对选手的耐力和体力是个巨大的挑战。通过分组答辩遴选出前13支优秀参赛队伍进行公开竞演,由评委现场打分得出最终名次。据介绍,本届创“芯”大赛有254支队伍参加报名,最终148支队伍杀入决赛圈。承办机构之一的厦门理工学院校长朱文章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该校于2016年10月成立厦门市第一家微电子学院,致力为该市集成电路产业培养、输送人才、提高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研发能力,两年来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卓有成效。他说,为提高该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办学水平,与产业界及高校扩大交流,近两年来,该校曾举办硅光半导体国际会议、邀请国际知名专家讲学,拓宽师生视野;此次承办创“芯”大赛及相关高峰论坛,也是该校为提高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知名度、开拓学生眼界,加深与企业交流的相关活动。本届大赛期间,还举办了人才培养研讨会、集成电路产学研高端座谈会,并设置华为、格科微等行业龙头企业布展、招聘会等相关配套活动,为创新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此外,清华海峡研究院、火炬园区招商中心、厦门科技产业化集团、厦门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厦门理工学院等机构在厦门市政府支持下,联合厦门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核心企业、机构,共同倡议发起设立了“厦门市集成电路(IC)创新人才与产业服务生态联盟”(简称“联盟”)。联盟旨在依托创“芯”大赛、研究生创新实践课程活动等资源,以集成电路创芯人才与服务生态联盟的形式整合厦门集成电路创新服务与产业要素资源,联合涵盖港澳台的全国一流高校,吸引对接华为、中芯国际、新思、日月光、ASML、展锐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形成产学研融合机制。“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是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十大官方赛事之一,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该赛事是唯一聚焦集成电路领域的教育部官方主题赛事。(完)
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今天,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40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参赛队伍将在接下来的三天内进行现场作品展示及讲解答辩。作为赛事技术支持合作伙伴,UCloud优刻得与大赛承办方同济大学展开深度合作,提供云计算资源支持,协助推进决赛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大赛围绕智慧城市主题,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人才。2014年至今,大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大赛已经成为在研究生群体、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社会中有较大影响力、得到行业企业广泛认可的高层次、全国性重要赛事。本次全国决赛将分为现场测试、现场演示与技术答辩三大环节,不同环节得分将按比例计入总成绩,最终评选出获奖队伍及奖项。经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批准,今年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由同济大学承办。作为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985及双一流大学,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在历届的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中,同济大学的优秀参赛队伍也取得了优良的成绩。本次大赛分为智能技术挑战赛与创意设计赛两部分,UCloud优刻得将携手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推动本次大赛的顺利进行,并为智能技术挑战赛提供40台高性能物理云主机资源及相应的技术支持。(图1:2019年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大赛赛程安排)智慧城市是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UCloud优刻得作为中立云计算服务商,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NFV和SDN等技术,运用前沿科技赋能智慧城市,助力相关机构在智慧规划、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环保等领域的研究和建设。除技术优势外,UCloud也在产品领域不断探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创新引擎。物联网、云计算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UCloud近日发布的物联网平台产品UIoT-Core,便在IoT设备与云服务之间搭建了桥梁,通过加快城市基础设施上云互联,为城市大数据高效协同提供智能化引擎,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2020年11月21日—22日,北京邮电大学举办第五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本届研创展共展出129项作品,聚焦于信息通信、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信息网络安全、智能机器人等前沿研究领域,集中展示学校研究生科技与学术创新的成果转化。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徐坤在致辞中表示,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自2016年举办以来,正日益成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品牌工程,涌现出一大批创意新颖、技术过硬、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的高水平项目。他表示,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北京邮电大学将继续保持办学特色,积极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对外学习交流;实施贯通培养,推动 “本硕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完善培养体系,制定学科竞赛资助和奖励政策;建设产教融合大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搭建实践平台,举办相关实践活动等。开幕式后,研创展组织了线上展示及评审、创业论坛、路演和学术之星论坛系列活动。“十四五”开篇在即,北京邮电大学将积极以时代引领为目标,以市场要求为指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者:董鲁皖龙
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在高新区开启了智能检测领域二次创业的新征程。西安因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芳洲,和他的团队一直朝着让工业设备更加智能化这个目标打拼,朝着“一个烟囱钻到底”。2017年,他们公司实现产值近500万元人民币,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的签约收入已超过2017年全年水平,预计2018年公司销售收入将实现不低于10倍的高速增长。吕芳洲2005年研究生从西安交大毕业后他就投身到创业的大潮中。第一次创业时面临了诸多挑战,多次遇到了资金链的危机,但是因为对自己的产品价值和专业技术非常有信心,所以从来没有退缩过。第一次创业很艰辛但也让他积累了不少创业经验,由于当时行业正处在爆发式增长的前夕,随着校友投资助力,团队也把握机遇发愤图强,2013年的时候他们的业绩已经做到了全国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第一次成功创业让他有了更敏锐的商业嗅觉,2014年他根据自身经验判断,认为“互联网+”智能制造行业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于是于当年9月份注册成立了西安因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了第二次创业,果不其然,2015年5月份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恰好印证了他的预见,智能制造发展迈进了新的快车道。创业之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其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有时经常是九死一生,但是创业者必须认准一个行业,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行,要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吃苦耐劳的毅力,这样才有成功的可能。谈到创业成功秘诀,吕芳洲认为,创业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只要坚持自主创新,不因循守旧,敢于打造拳头产品,注定让公司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为企业发展开拓更大的提升空间。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为充分展示研究生优秀创新创业成果,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北京邮电大学于2019年11月23日-24日举办了第四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北京青年报在现场看到,人工智能、5G元素的在成果展上应有尽有,来自北邮网络技术研究院的学生常远和他小组成员展示的成果是“5G条件下的AI辅助短视频后期制作”,这个成果在未来5G信号普及后,可以手机用户在接听电话的时候,显示的不是对方手机号,而是一个动态的短视频,让接听电话也有“视频通话”的体验,同时,用户也可以运用ai技术对这个视频进行个性化编辑,让视频中的人物实现任意的舞姿和任意面孔的切换,定制出自己的“视频来电显示”。据了解,北邮2019年重点培育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共立项300多个项目,并优选其中117个项目参加此次展示交流。本届研创展共设四个展区:5G研究与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网络安全,体现了北邮双一流学科的专业特色,集中展示了北邮研究生的最新创新成果。展会期间,北邮同期举办了产学研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授牌仪式和研究生创新创业论坛,为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开展丰富的系列活动。一直以来,北邮坚持提升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素质教育各环节——设置专项基金,鼓励国际学术交流;实施贯通培养,推动 “本硕博”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衔接;完善培养方案,制定学科竞赛资助和奖励政策;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组织举办各类实践活动。2019年,北邮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北邮团队获得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两项金奖,为历史最好成绩,其他研究生也在国内外各项大赛上屡获佳绩,多名研究生也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未来,北邮将继续保持办学特色,积极构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链、打造创新创业优秀教师团队,推进协同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编辑/崔毅飞
为充分展示研究生优秀创新创业成果,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深化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北京邮电大学于10月26日至27日举办了第三届研究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以下简称研创展)。为加强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北邮2018年初开展了研究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工作,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近200个创新创业项目,并从中选拔了123个优秀项目参加此次展示交流。本届研创展共设人工智能+、互联网+、理论技术研究、区块链及信息网络安全、高水平创新成果五个展区,内容涵盖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空间安全等诸多新兴前沿研究领域。研创展期间,北邮还举办了研究生创新创业论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的项目负责人、优秀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和优秀创新创业在校学生分享了成功经验。近年来,北邮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各环节、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入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形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衔接。通过完善培养方案和修订学籍管理规定、建设一批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制定学科竞赛资助和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通过搭建平台组织举办创新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创新创业成果,有效促进了“创新”和“创投”的有效衔接;通过管理创新,加强组织保障、加大投入力度,结合学校优势学科领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培育了一批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2018年,北邮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实践活动,成效显著,分别获得了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亚军、第五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特等奖、第十三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重要奖项,多名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表示,站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北邮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光明融媒记者 刘博超)
8月4日,“华为杯”第二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在杭州落下帷幕。本届大赛共吸引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全国94所高校的468支队伍报名,经过大赛初评,共有41所高校的151支队伍进入决赛。经过现场笔试与上机设计、晋级答辩以及公开路演三个环节的激烈角逐,共评出创芯之星3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35项、三等奖101项。电子科技大学的参赛队伍在本次比赛中表现优异。电子学院“沙河IGBT小分队”夺得全国一等奖,电子学院“圣斗士芯使”“达立缘”和光电学院“视野”等3支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其余5支队伍获得全国三等奖。电子科大同时也获得本届大赛“优秀组织奖”,电子学院李泽宏老师获得本届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决赛期间还举办了高峰论坛、人才招聘会、项目路演等活动,为参赛研究生带来高质量的暑期盛宴。据了解,一等奖获奖队伍还将获得赴深圳参观学习的机会。(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年,教育部、国务院印发了《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通知强调: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明确要“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创建创新型社会,创新人才是关键,而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尺。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是人才强国的首要任务,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整体科研水平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爱学习1.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1)原创性成果转化率较低,不能被广泛推广和应用;(2)高质量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数量较少,且质量不高;(3)科研实践参与度较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等方面的思维和能力欠缺。美丽校园2. 限制研究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原因:(1)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执行力不够,常流于形式;(2)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大,而科研平台等建设进度滞后;(3)研究生自身学习动机不良,只为证书;(4)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思维被束缚;(5)导师在精力和时间方面投入不够,学生处于“自由”状态;(5)导师自身科研水平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3. 研究生自我调整:(1)改变自我,积极向上;(2)积极阅读文献,提高科研兴趣,存疑充电;(3)定期与导师、同学交流,完善研究方案;(4)积极参加专家讲座与会议,主动交流与探讨,解答疑问,拓展思维;(5)参与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自我认知。镜中自我调整自我是前提,提升自我是重点,思考与创新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