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期间是出去实习还是老老实实做科研?少焉

研究生期间是出去实习还是老老实实做科研?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需要培养和学习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素养,基本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尤其是博士生。但是,在很多不想读博的硕士生眼中,学生期间做科研对于以后的工作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他们宁愿背着导师出去实习,也不愿跟着师兄师姐搞研究。那么,研究生期间到底是应该实习还是科研?我的同学小宁,是统计专业,自从上了研究生,就一直准备着出去实习。前前后后去了四五家企业,每家单位都呆了差不多三个月左右,可以称得上是实习达人了。当然她没做什么科研,毕业论文也是东拼拼西凑凑搞出来的。不过她很幸运研究生前两年导师在美国访学,也没时间理她。我以为她实习了这么久,应该会有很多很好的选择吧,但最后没想到的是,毕业了她去考了公务员。我问她既然考公务员,为什么当时要去这么多单位实习?就没有想过留在某一家单位吗?她说,正是因为我去了这么多单位实习了,才知道里面的内情,才不想去企业。因为没做过公务员,所以想试试考公务员。这个回答可以了。我们读研究生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我们要找工作。小宁是研究生期间实习的最好的例子,她去了这么多单位,肯定有很多收获,但最后还是选择了别的。因为她通过实习,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做出了选择,对最后找工作还是有很大的参考。那么,研究生期间不实习,老老实实做科研的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师门有个师姐,研二一年一直在做实验,研三写了毕业论文毕业了,实验的数据留给了同届读博士的人,自己也选择了考公务员。当然,公务员期间也用不到她做实验的那些数据和方法。当然,也有去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工作的,这些在面试的时候也并没有根据科研成果或者实习经历来决定是否录用。因此,这么看来,其实研究生期间实习或者做科研对以后找工作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研究生期间导师要你做科研,你却偏要实习,后果还是挺严重的,至少在读书期间。我有个师兄,当年硕士期间跑到一个事业单位去实习,在那里干的风生水起,实验室经常看不到人,我们导师发现他不在后就怒了,呵斥他立刻马上回到实验室的座位上,从此立下规矩,我们师门的人不管硕士博士都不许出去实习。导师的活都不干,还要给别人干活去?当然,师兄回来后,导师对其态度也是有所不同。其实,不管是研究生期间实习或者做科研,最重要的还是要锻炼自己的能力,比如业务能力,基本的专业素养;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职场江湖的人际关系很微妙;随机应变能力,往往很多时候都在一瞬之间做决定,等。这些能力无论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有所接触和锻炼,把握住好机会,做科研的同时也能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实习真的没这么重要,科研也真的没这么难做,顶多就是很枯燥,但研究生嘛,还是听导师的话,多发几篇论文,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才是对找工作最有帮助的!

辞毋

研究生期间,科研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它们的重要性!

历经一年之多的复习,很多的考研学生顺利地拿到了理想院校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每年考研成功的学生对于研究生生活的第一认知就是科研和学术,所以这些学生会很主动的开始这一方面的相关准备,期待着自己能够有所成就,而且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极力的要求学生在科研方面尽早出成果,这样对于之后的读博或者是就业都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拿我自己来说,从研一开始就觉得自己要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要选择一个有价值的选题,要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所以每天都愿意将自己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也获得了导师的帮助和夸赞,自己也获得了很多新的认知,但却因此也丢失了很多。所以很多毕业的学姐学长都会说,研究生期间,科研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视它们的重要性,只有合理搭配才能够促使我们更加茁壮的成长和发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定要加强体育锻炼。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不管是做实验还是看文献,这都是一个很枯燥的工作,也是一个很单一的工作,虽然看似不是很辛苦,不是很劳累,但是却能够人形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影响着硕士研究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的,更为重要的有些学生因此而导致性格发生急剧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更多的烦恼。而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为自己增加一些体院锻炼,不仅能够帮助自己排解学习上的各种无奈和不易,同时还能够保证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身体状态,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到科研上,能够更好更快地作出自己的科研成果来,这才是最佳的选择。社交是未来就业和社会生存的关键之关键已经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我们,不管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已经获得极大的成熟,在读研期间不再以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多的开始将自己作为社会上的成员开始要求自己,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和意识,以求将来在社会上能够更好地立足。所以,研究生期间一定要注重自己的社交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研究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的体现,结交更多的有志之士将会自己之后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分配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不要将自己社交的范围缩小在寝室中,自己所在学院中,而是要扩大到自己的所在高校以及周边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这样才是最完美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是继续前进的基础和前提不管是在读大学还是在读研究生一定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一个优质的生活的习惯的形成将会为每一位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健康的身体。对于读研的你,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从现在自己诸多的不良生活习惯中慢慢的改变,不求彻底的解决,但求有所改善,保持这样一种习惯,在之后终将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科研带来更大的作用,只是这种价值和作用的体现,我们没有留意到罢了。总之,硕士研究生有很多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尤其是科研任务,但希望所有的硕士研究生能够在更加重视科研的情况下,也不要忽视了这些事情的存在,更不要忽视它们的重要性。

廷无忠臣

探究:研究生不开学是否会对科学研究产生影响?

肯定是有影响的,特别是以实验研究以及数据调研为基础的研究生,影响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大的!有很多的人可能说,一个研究生不开学会对科研产生多大的影响啊?人家博士生博士后都没说话,哪轮得到你们来说?如果你像这样想,那就错了!要清楚后续学历更高的人员都必须要经历这一步(读研究生),而研究生期间对于各种知识理论基础、实验判断分析以及数据统筹情况,都必须要熟知。这是科研人员的第一步,必备的工作素养。任何行业,任何阶段都是经历,从无到有。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培养研究生对于科研的相关工作能力,时间往后拖延,会导致科研水平下降。因为没有后续新生力量支撑,延续科研发展。大部分的高校对于研究生毕业有着明确的要求,往往都是:①: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文章;②:完成毕业论文,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必须要做实验,没有实验没有数据,毕业论文根本无法进行下去。相对来讲,对于文科专业应该影响较小因为这部分毕业生是以探索理论实际为主要,基本不用进行实验,但是需要查找相关文献。在家里没有便捷的通道,如果实在需要,只能够付费查询,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确实有点难。因为要清楚一篇论文完成,要查阅N多个资料才行,这流出去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更何况没有导师的指引,有时候会变得非常茫然。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研究生该用什么心态做科研?SCI不是一蹴而就,浮躁你就输了!

如今很多研究生都有很大的压力,对未来比较迷茫,虽然我们身处在一个精彩的世界,但是我们不能浮躁,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我们没有生存的威胁,所以我们要更加专注的学习,走上社会之后,才发现没有这样的适合学习的环境了。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接下来小易给您好好讲讲,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应该做什么。1.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多学一些基本知识,多了解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不要有局限性,从研究课题的过去、现在出发,深入系统的进行一遍学习,相信你的学科的发展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这样会引导你对学科未来的设想,这是做科研必须做好的功课。2.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多去实验各种研究方法,把每个步骤都熟练掌握,为将来的独立研究做准备。3.要掌握写论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论文不仅仅是传达知识的一种途径,更是锻炼学术人逻辑思维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想要在学术上取得一定的成果,那么心态还是最重要的,不要否定自己,相信自己,人都是逼出来的,前期的努力可能不会马上转化为成果,但是经过积累之后,水到渠成,成果自然就有了,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过来人说的,没有考虑到当前研究生的情况、心态,那么小易讲一个我身边的小故事。以前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听着导师在讲SCI,我还不知道是什么,经过一番询问,我才知道什么是web of science,虽然其中有中文的杂志,但是非常少,英文的杂志居多,于是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就要发英文的SCI,因为SCI和国际接轨,受到各个国家的认可,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努力。首先学好专业知识,跟着导师去做学术报告,听了很多专家的讲授,对学科有了新的认识,也知道了什么是最前沿的科学,多和比我牛的人聊天,经常探讨我想知道的问题,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研究生第二年开始,开始翻看论文资料,也看看国外权威杂志的论文,看看别人研究什么,怎么写,经过研究,让我进步飞快,到了研三的时候,我也开始学着写论文,每个做学术的人都想发高影响因子的论文,但是水平是一点一点提高的,无论在哪个期刊投稿,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欲速则不达。一个好的研究员,不仅科研工作做得漂亮,还要能写一手好文章,不仅要能写文章,还能做学术报告,侃侃而谈。科研让一个人不断提升,不断完善,在不知不觉中,也成了一个大咖。你们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松松散散

大牛导师告诉我的科研心得:研究生应该如何做好科研

科研人,是为人类奉献智慧的人。如果能读到研究生,应该用心做科研。那该怎么做呢?我自己的体验及导师的教导我总结下,供大家参考。1、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其实,无论哪个行业,如果你想取到一定的成就,必须付出比常人多的时间和心血。一开始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一段时间,在不知不觉间,你就能被科研的精妙所打动。为自己取得的一些认识感到骄傲。如果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一点点的进步,那就可以奖励自己吃顿红烧肉了。如果你选择做科研,不要迷茫。努力下去,用心钻研,你会爱上科研的。2. 要有批判性思维人类的创新都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艰难走出一步。本科阶段你负责吸收知识,训练技能。而研究生阶段你在继续吸收知识的同时,应该通过科研研究发掘创造新知识。从而使自己有批判性思维。不要盲信别人,用试验做基础,用数据说话。理清思路,创新思维。3.不害怕失败,不追求完美。组科研研究是一件很困难、很复杂的事。如果害怕失败,就不用做科研了。如果追求完美,就可能永远也无法开始。在大规模试验阶段,每一步都要思考清楚,力求准确。但是如果试验一旦开始,就不要每一步追求完美,而是按设计把试验推进下去,看看是否和预想结果一致。如果相差不大,那就反思一下那些细节没哟处理好,再把试验向完美推进。如果相差很大,那就是方法出了问题,要推翻重来。多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之处

德清

读研究生就是为了搞科研吗?

关于上不上研究生的问题,想必各位大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在考虑。有些人不知道读研到底意味着什么,只知道读研究生是做科研,其实,单纯的硕士而言,离科研还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读研究生都是为了什么?举几个身边人的例子。朋友小王本科是学会计的,按理说一本高校出来的会计很好找工作,她当时班里的同学有70%的工作了,但她知道,本科会计几乎没有优势,且上升空间太低,为了以后职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她还是选择了保研到国家会计学院,毕业后去了四大里的德勤。朋友阿欢,当年读研的理由是有保研资格不读研,不浪费了嘛。她也确实不太喜欢科研,自知不是做科研的料,毕业后当公务员去了。我的同门小娜,当年研一刚来,就决定要读博,在研二就顺利转博,每天除了做实验就是写论文,这是一个非常热爱科研的例子了。所以,读研并不是做科研,读研有很多目的。比如为了拿到文凭,比如随大流,比如为了以后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要说在研究生期间需要做什么,确实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做点科研。一般,研一学年需要上课。到了研二,导师就会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课题中来。导师的科研项目分为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不管什么项目,在中间都会学到如何发现科学问题、设计实验、实验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在人际交往、处理问题等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的研究生做得好,可能导师讲课的ppt制作、辅助导师上课等能力也会得到训练。这些对以后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所以,研究生不仅是搞研究的学生,还是比本科生更高层次的学生,能够在学业、业务、思想、品行等各方面得到综合提升。如果有读研的想法,赶紧行动吧

可谓畏矣

为何很多研究生没有从事科研工作,毕业后踏入社会工作,太现实了

我国的教育发展迅速从以前的大学生是稀世珍宝到现在的遍地都是,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但是同时也反应出了一个问题我国的教育目前正处于两极分化严重的状态,越是那些国家重点大学越是对学生跟老师的要求越高越严格,而那些普通的大学,大学里从老师到学生每天都在混日子等着毕业。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明令禁止国内各大高校存在的各种清考政策,本科生毕业的质量关口要把控好。随着本科毕业生不断地增加本科文凭已经不值钱了,就业单位在招人的时候提高了标准,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企业将硕士研究生视为最低门槛。甚至博士生也没有幸免于难很,面对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很多博士生毕业生后成为了老师。很多攻读研究生的并不是真正热爱科研,而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研究生的学历来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如何用最快最简单的方式毕业成了中国高校在读研究生们唯一的愿望,为此也绞尽脑汁。也有很多的保研学生在进入研究生行业之后,清清楚楚的感觉到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差别是有多大。复旦大学的一位副教授在说国内研究生时就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些研究生的思想还停留在本科压根就不对科研跟毕业论文上心,还经常去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找工作的实践。让许多饱受高校考核的教授们感到极大的担忧,甚至连我们的袁隆平教授都说过不想去培养博士跟研究生,太费精力跟脑细胞了可能我们觉得袁隆平教授在偷懒,然而不是的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一个有科研理想负责任的研究生导师,都非常清楚的知道要想培养出一名出色的研究生是很困难的。而在现在一切以考试成绩为目标的本科毕业生科研动手能力很差,这也是为什么国外的人总是说我们国人考试非常厉害。当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一名研究生时,发现这名学生对枯燥辛苦的科研压根就不感兴趣。有些大学的教授疼惜地说道,耗费巨大的精力培养出的研究生,毕业后却拒绝继续深造直接踏入了社会工作。只有热爱科学研究的人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的代表施一公曾经痛心地说:“有这么多的清华学子和自己一起出国留学,但没有多少同学科研成功!并非这些清华、北大的学生没有科研天赋,而是太聪明太务实更多地选择了那些轻松又挣钱的工作,而对科学研究毫无兴趣只对赚钱感兴趣。目标明确的应用科学和看不到方向的基础科学相比,基础科学不但赚不到钱更多的是枯燥无味而且还得投入巨大的精力跟时间,可能到最后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面对不一定有收获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跟精力去不断探索的基础科学,很多研究生们都会望而却步。

無花果

研究生的科研有四种

国内高校研究生的科研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论文型,项目型,打杂型,睡觉型。论文型日常工作就是阅读国内外论文。然后产生自己的想法,做一些实验。如果实验结果能够自圆其说,那么可以试着发表论文。论文的署名要带着小导师,大导师。学生大部分时候很难有创新性的想法。更多的是对于自己新的实验数据牵强附会的解释一通。相较于其他两种,这种已经是最像科研的了。那么这种方式能推动科技进步吗?能,就是效率有点儿低。文献读的多了,实验做的多了,多少都会有点儿自己的想。让一条狗三年做同样的事儿,他也会有一些新想法。我之所以说效率低,是因为等到时候你就会发现,最消耗你精力的是如何把图做好看,把表画好看。以及玩儿文字游戏,如何遣词造句能让评审顺利通过,让别人挑不出毛病。还有套八股文一样的论文格式,不同的句型说同样的事儿,介绍同样的科研背景,特别没意思。在这些事儿上花的精力高于甚至远高于你产生新想法和做实验上花的精力。你将来想从事科研工作或者当高校老师,这种训练对你是非常有帮助的。科研就是这样的,别被电影给骗了。项目型更接近于在公司上班。导师有公司可能直接安排你到他公司上班。或者导师所接的课题就是要做出一个产品,这种产品是有市场的,是可以赚钱的。学生和基层讲师负责实现产品,小导师负责写项目书,行话叫写本子。大导师就是开会,找关系,拉项目,讲PPT了。你所做的工作和各层级的分工和公司上班是很接近的。如果你想毕业后去公司工作,这种类型是帮助最大的。打杂型的日常工作就是跑腿儿,复印材料,订会议室,帮导师安排一下行程,导师房屋出租,可能让你帮他签合同。这种相当于辅助英雄,如果和导师关系处的好,毕业可以争取留校工作。大公司的行政人力的工作其实也类似于打杂,应聘也很有希望。睡觉型泛指没怎么帮导师干活,纯混毕业的那种。这种一般是勉强写个论文。导师和评委会放水让你毕业了。放你毕业主要因为和你没有什么深仇大恨,看见你也烦,不如让你滚。另外如果带的学生毕不了业,对导师也不是什么好事儿。这种类型找工作的时候会面临残酷的竞争压力。不帮导师干活儿可以,但你最好有自己的规划。比如去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找兼职。

忘不了

研究生做科研不给力,导师该怎么办

每位导师都希望自己能招收到优质的研究生,因为课题中的很多内容导师自己是无法完成的,需要研究生的多重协助。所以导师们在每年研究生招生的时候对学生的录用是非常认真和仔细的。而研究生在读研的几年里,如果能认认真真地做研究,可能给导师和团队带来很多的科研成果。但是如果一个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或者较好的科研能力的话,那么不仅不能给团队带来科研成果,同时会变成导师的负担,达不到毕业要求难以毕业。塔主已经带了两个研究生毕业了。其中一个学生表现非常的好,他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给她的各种科研任务。所以三年下来,该生不仅发表了数篇新论文,同时为导师的团队撰写了两个发明专利。毕业后她拿着这些科研成果轻松找到了工作,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点培养。而塔主后来带的这个学生表现却不尽人意,不仅在看文献上表现出懒惰的状态。同时。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等培养环节上都表现较差,也就是说不能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需要别人替他来解决。说到底就是缺乏思考。这样的研究生不仅不能完成导师安排给他的基本任务,而且他自己的毕业条件也很难达到。所以塔主觉得这样的学生,表现出他自己难受,导师也很难受的状态。那么面对学生在科研上不给力时,作为导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塔主根据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从改变学生态度入手其实研究生在做科研方面表现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研究生自身基础或者智商存在问题。因为只要能通过研究生招生选拔的学生一般在智力上或者能力上都不会很差。之所以出现这种不给力的状态,主要还是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很多研究生认为,做科研就是给老师干活做任务,评价一个导师好不好的标准,往往用导师发的补助的多少来进行衡量。这样势必会导致部分研究生的工作状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出现攀比和消极怠工的状态。因此根据这个现象,塔主建议各位导师建立一定的奖惩机制。也就是说,按照科研产出的多与少进行鲜明的奖励和惩罚。比如导师可以规定发表一篇中文核心论文奖励2000块钱;发表一篇SCI论文奖励1万块钱;半年内没有科研产出的同学,将扣除相应的研究生津贴。按这种奖惩机制来约束每个研究生的思想和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塔主强调一点,必须要奖罚分明。也就是说导师不要吝惜那一点科研经费。如果有产出的研究生一定要给足额的奖励,这样就会起到对没有产出研究生的鞭策和刺激。进而改变研究生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各个科研环节耐心指导很多时候研究生不给力,主要是他对整个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流程并不是非常熟悉。可能有的学生感悟能力强,很早就知道这个过程和流程,所以很快融入到科研工作中。而有的同学感悟能力较弱,就需要导师对其进行耐心的指导,这样才可以让他尽快的融入到科研的每个环节中,包括文献如何阅读,实验如何设计,实验数据如何处理以及论文如何撰写等。塔主建议作导师对学生的指导要做到全面,但是指导时的态度和语气要不带感情色彩。也就是说,你不要对学生过于热情,同时也不要冷冰冰的对学生,或者有一种不耐烦的情绪。就是以正常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会避免学生在内心中产生一些额外的想法。无法完成任何任务的学生建议劝退如果遇到在科研上无法完成任何任务的学生。就是说虽然他的态度已经很认真,但是在每个科研环节上仍然表现出非常吃力。长期处于难以完成科研任务的状态时。塔主建议导师跟学生家长联系,并建议学生劝退或者延期毕业。因为从导师的角度而言,仅仅是从科研方面的指导和培养。如果一个同学无法完成任何基本的科研任务的话,说明这个学生需要心理辅导或者根本就不具备做科研的基本素养。这时导师再去批评学生,那么问题的性质就会转变为学生心理问题。这是很多导师无法进行指导的。所以建议劝退或延期毕业。以上几点了就是塔主给各位导师的一些建议,尤其是刚招收研究生的青年老师,希望这几点建议对你们有用。欢迎大家与塔主一起讨论。

人而无情

研究生阶段对待科研无处下手?换个思路你将事半功倍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白国星 我国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不少同学在开始读研时都有无处下手的感觉。这个情况很正常,我在刚开始读研时也慌得一批,不知道该干什么。而且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你的师祖是大佬,那么你导师很有可能不知道野生硕士生该如何入门,只能跟你一块儿头秃。如何开启科研?真相只有一个:复现前人的工作!如果你的导师是大佬,那就不需要什么套路了,把导师或师兄的工作复现一部分,然后加油干,准能出不错的成果。如果你的导师不太牛,或者已经升格为战略科学家,你就必须得自力更生。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另起炉灶,而要去复现业内大佬的近期工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避免掉入一些万丈深渊。寻找业内大佬时,可以通过咨询导师或者查阅文献完成。千万要记得,就算你的导师不太牛,Ta对行业的认识也绝对比你深入,甚至Ta可能还和某些大佬有些香火情分。通过查阅文献也能很容易地找到业内大佬,出书频率高、发文频率高、被引频率高的“三高”学者,一般就是你要找的业内大佬。找到业内大佬后,还需明确要复现的工作。大佬们成果很多,某些大佬带领的课题组每年发表上百篇学术论文,毕业数十个研究生,出版若干部专著,将这些工作全部复现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挑选你要复现的工作,也是科研入门的重要一步。许多导师都喜欢让学生有个高起点,所以会要求学生大量阅读SCI论文。然而在我看来,SCI论文对初学者很不友好。首先SCI论文都是高度专业化的学术论文,对于基础知识的介绍篇幅很少,初学者花大量时间阅读论文后,往往还是似懂非懂,何谈复现其中的工作?其次SCI论文多数会埋坑,同行们心知肚明的工作细节通常都会被省略,这也提高了初学者复现的门槛。再次SCI论文作者为了文章发表,可能会曲意迎合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在论文中夹杂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这些内容也十分容易误导初学者。因此对于硕士研究生等初学者而言,复现SCI论文的工作通常性价比很低。大佬学生的博士毕业论文和硕士优秀毕业论文较为适合作为复现的目标。毕业论文通常篇幅较长,对于基础知识的介绍较为深入。而且出于严(cou)谨(pian)性(fu)的目的,毕业论文的研究细节也较为丰富,甚至会加入一些电路图、源代码之类的东西。此外毕业论文的评审专家一般都是大佬,学术地位较高,他们提出的问题相对严谨,所以毕业论文的作者一般也不需要费尽心机去完成审稿人的无理要求。专著一般也较为适合作为复现目标。同毕业论文一样,专著篇幅较长,可以大量介绍基础知识和研究细节。而且专著的作者本身就是大佬,他们对科研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研究细节的论述更加严谨,十分有助于初学者复现其工作内容。以北京理工大学龚建伟教授等人撰写的《无人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为例,该著作不仅提供了理论推导过程,还提供了大量仿真代码,有力推动了无人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在国内的发展。明确了想要复现的工作之后,下一步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复现这些工作。复现过程中有几个要点,首先是心平气和,接着是旁征博引,最后是亲自动手。心平气和是个心理状态,把这一点放在最先,不是要在复现前人工作时先打坐参禅半个小时,而是要在整个复现工作中保持打坐参禅的心态。除了少数治学非常严谨的大佬,大部分科研论文、毕业论文中都充斥着大量漏洞、缺陷和错误。对于科学研究而言,这些漏洞、缺陷和错误无可厚非,科学的进步本来就需要通过不断地试错来实现。但是在初入科研道路的硕士研究生复现工作时,这些漏洞、缺陷和错误都可以要了亲命。这个时候必须牢记功夫熊猫里的一句台词:“Inner peace.”着急上火没有任何帮助,慌不择路也没有任何价值,暴跳如雷更没有任何意义。在复现前人的工作时,必须时刻保持冷静。旁征博引是复现前人工作时必需的积累过程,也是经历了寻找大佬、确定目标等细化过程后的泛化过程。在旁征博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寻找作者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不少大佬喜欢以系列化的形式发表其研究成果,某一项研究成果可能是另一项研究成果的基础,总结并分析某个作者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弄清Ta的研究思路。寻找的优先级为专著>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其次需要寻找同领域的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某个研究者省略的细节,其他研究者可能给出了详尽的描述,总结并分析某个领域一段时间内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弄清这个领域的共同特性。寻找的优先级仍为专著>毕业论文>学术论文。最后需要联系作者。如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那么还是得去抱大腿。联系作者时要注意三点:保持足够的礼貌,说明复现的工作,联系撰文的作者。亲自动手是复现前人工作时最终的实现手段。对于前人工作中的公式,阅读十遍都不如推导一遍,对于前人工作中的实验,想象万遍都不如动手一遍。我在初读《无人驾驶车辆模型预测控制》时,反复将书中的公式阅读了数十遍,但是仍然不能理解推导过程。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静下心,动手推导了一次公式。两个小时之后,我终于理解了模型预测控制器的设计过程。而在初次搭建计算机仿真环境时,我记不住MATLAB中S-Function各种变量的含义。直到有一天,我终于静下心,上网找到了一段例程。十几分钟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大部分变量都没什么卵用。多么痛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