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CAFS校友风采」财科院校友谢佳扬荣获2020年“最值得瞩目女性”奖!关雎

「CAFS校友风采」财科院校友谢佳扬荣获2020年“最值得瞩目女性”奖!

9月13日,专注于女性职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sHero举办了2020年“最值得瞩目女性”奖评选活动,共设立8个类别的子奖项。该活动采访了来自各行各业备受瞩目的女性榜样,用她们的故事诠释精彩人生,并评选出共25位杰出女性,以表彰她们勇于应对挑战和拥抱变化的精神,从而激励每一位女性。财科院1996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校友,现任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谢佳扬名列其中。安永大中华区战略与发展主管合伙人财科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谢佳扬女士荣膺“50+女性永葆青春”奖作为中国第一批获得证券从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谢佳扬女士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中国企业的时代转型和全球化拓展,以及中国的经济腾飞和走向世界。2020年是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四十周年,谢佳扬女士非常感谢sHero组委会对于她作为一名资深注册会计师的肯定。同时,她也希望借此机会,向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安永大中华区所有女性员工和5.5万女性执业注册会计师致敬。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树立榜样力量,影响更多的女性同胞。谈及对年轻女性们的寄语,谢佳扬说道:希望你们始终笑盈盈的,眼里闪烁着好奇与智慧,脚步是轻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爱闯荡爱拼搏,爱学习爱唱歌,对于世界充满好奇,对于周围的人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心中装满爱和阳光。谢佳扬(左二)在奖颁奖典礼现场

绝力而死

【CAFS两会热评】梁季 等|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再延续,助推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梁季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郭宝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陈少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第一,我国研发投入强度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功不可没“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从2015年的1.4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2.2万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10.8%)显著高于GDP年均增速。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23%)已接近OECD平均水平(2.37%)图1 2004~2019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及企业资金占比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研发费用的所得税加计扣除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支持企业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作为企业所得税的一种税基式优惠方式,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始于1996年,期间经过了多次优化和完善,政策享受主体和扣除范围逐步扩大、政策系统化和体系化加强、核算申报不断简化,2018年至今,政策覆盖所有企业,扣除比例提高至175%。实践证明,该政策大大减轻了企业研发投入负担,激励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企业累计达84.3万户次,累计申报研发投入5.2万亿元,共计减免企业所得税8730余亿元,2020年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兑现减免税额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在各项政策激励下,尤其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覆盖面的扩大和扣除力度的加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助力以企业研发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形成。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33万户企业购进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服务金额同比增长15.8%。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20》的相关数据推算,2015~2019年,我国企业资金占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超过75%,对研发经费投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9%,企业的研发主体地位更加凸显。第二,制造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再加码,助推制造业做强做优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具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条,连续十年保持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地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高达28.1%,高于2015年1.8个百分点。近年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创新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13%,比 “十二五”末期增长5~6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0.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4.3个百分点。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1.32%,高于2015年0.42个百分点。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基础能力依然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卡脖子”“掉链子”风险明显增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仍然需要发挥税收在其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为此,今年在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的基础上,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凸显了我国对以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总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延续以及制造业扣除比例的再提高,一方面是对该项政策在过去几年执行效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未来仍对该项政策在助推我国创新发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寄予厚望。

故曰不同

湘雅医院皮肤科团队连续取得皮肤黑素瘤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论文截图。红网时刻4月16日讯(通讯员 陈旺青)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皮肤健康与疾病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陈翔教授、彭聪教授团队在皮肤科专业顶尖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和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Oncogene》上连续发表2篇研究论文,揭示了黑素瘤发病的新机制。《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发表的“TRAF6 activates fibroblasts to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s) through FGF19 in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o benefit the malignant phenotype of melanoma cells”研究论文,博士研究生郭也和张旭博士后为并列第一作者;《Oncogene》上发表的“The phosphorylation of CD147by Fyn plays a critical role for melanoma cells growth and metastasis”研究论文,张旭博士后和黄遵楠教授为并列第一作者;陈翔教授及彭聪教授为两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湘雅医院皮肤科为第一通讯单位。皮肤黑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在持续上升,五年生存率可低至5%。湘雅医院皮肤科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以CD147、TRAF6为节点的黑素瘤分子网络,为其治疗提供新策略。发表在《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的文章中,该团队围绕肿瘤微环境与黑素瘤,首次证明了TRAF6在黑素瘤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够通过NF-κB信号通路促进FGF19分泌,导致黑素瘤患者血浆中FGF19显著升高,并诱导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活化,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与侵袭转移,阐明了黑素瘤发病的新机制。CD147在黑素瘤的侵袭转移、能量代谢和多药耐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陈翔教授团队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的一个高度糖基化跨膜蛋白,其糖基化修饰与CD147成熟、细胞膜定位等功能密切相关。在《oncogene》文章中,皮肤科团队首次发现CD147不仅能够被糖基化修饰,同时还能够被磷酸化修饰,并且这两种修饰之间存在"Cross-talk"。抑制CD147磷酸化水平能够影响CD147与糖基化转移酶Gnt-V的结合,从而降低CD147的糖基化水平,影响黑素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揭示了CD147翻译后修饰在黑素中的新作用机制。皮肤科团队长期致力于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黑素瘤的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及临床研究,在研究论文、医学大数据与生物样本、MDT团队建设、皮肤病网络医院建立等方向获得诸多成果。团队牵头组建了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皮肤肿瘤研究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并于2019年联合国际顶尖学者成立湘雅皮肤黑素瘤国际研究联盟。彭聪教授为中南大学“升华特聘教授”,皮肤肿瘤与银屑病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方向为重要皮肤疾病的分子机制及代谢组学研究,对于肿瘤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翻译后修饰有着丰富研究经验,近5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NAS、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知名期刊发表20余篇SCI研究论文,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同时,课题也得到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分子医学中心和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的支持和帮助。

冬春篇

「CAFS两会热评」谭静 褚彦含|夯实中国工业基础体系,提升中国工业全球竞争力

两会热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谭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褚彦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2019级会计学硕士研究生中国以猎豹的速度塑造了全球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工业化的速度堪称世界奇迹。我们用70多年完成了很多发达国家近几百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1.71万亿元,按照不变计算增长了994倍。中国目前拥有45个工业大类、225个工业中类、710个工业小类,是唯一涵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且,经过7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工业体系完整性呈现出轻重协同、内部均衡、重点突出的特点。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中国工业竞争力的打造奠定了成本优势和生产配套效率优势,对外资形成了巨大吸引力。中国工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尚需强基础练内功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数字化智能化浪潮的加速,单靠工业产业门类的完整齐全而赢得竞争力的优势呈现递减效应。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公布的《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报告2018》认为,中国的工业竞争力在近年来不断提高,从1990年的29位上升至2000年的19位、2014年的第5位,又在2016年超过美国、韩国成为第3名,CIP指数得分也从0.09上升至0.37,是迄今为止CIP指数得分的最大增幅。但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中国工业依托大而全的成本优势、规模优势而实现的竞争力提升正在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究其根本是,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工业基础体系建设并未实现同步跨越式升级。《中国工业基础指数报告》1显示,中国2015年-2017年的工业基础指数分别为26.44%、26.64%、26.94%,代表本土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工业基础发展水平仍有欠缺。新材料基础研发和应用不足、工业设计整体工艺水平处于中低端以及工业科技创新重研究而轻应用转化的基础薄弱点,是中国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乏力的“病根”所在。风险叠加倒逼转型升级,归根结底要强基础、练内功,为中国工业全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打牢根基、注入确定性。以国际化智能化为契机夯实中国工业基础体系中国工业全球竞争力全面提升的过程就是中国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型升级过程。中国工业的转型蜕变根本上要重塑中国工业基础体系,对标国际标准,全面提升中国工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此,应站在国际化和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继续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完善多层次政策协同支持,营造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工业基础强国制度环境;依托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系和多元共治的投入机制,引导更多资源向工业基础薄弱的关键点聚集发力,开展工业基础创新储备和布局超前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国工业基础体系,依托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业制造加快中国工业基础的蜕变升级,推动中国工业制造业向价值链产业链高端迈进;加快推进中国科研评价体系改革,进一步释放工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活力,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让真正的高端人才在中国工业基础体系的升级中释放价值;加速中国工业标准国际化进程和大胆吸引全球高端科技人才汇聚中国、不断鼓励和加速跨国创新合作。

大冲撞

【CAFS两会热评】胥玲 王冬婷 | 个税改革继续向高端技术人才倾斜,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胥 玲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教研中心副研究员王冬婷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创新驱动是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主体。重视创新就必须重视创新的人才,尤其是对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的重视。我国关键技术攻坚战,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本的投入,这些人力资本是我国重点核心领域攻坚克难的“顶梁柱”。2021年我国财政政策继续提出激发企业和人才创新活力,重视核心、重要领域技术人才引进。但实践表明,我国高端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较之美国和日本等其他国家偏高,直接影响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的人力资本投入。近两年,个人所得税制度和政策调整开始向高端技术人才倾斜。例如对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广东横琴自贸区等区域,允许政府以财政补贴的形式实质上降低高端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除此之外,海南自贸港的个税优惠首次打破制度框架,直接给予高端技术人才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实践效果也已经显现。自2019年开始实行优惠政策至2020年9月,广州已有193名境外人才申请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补贴优惠,其中境外高端人才156人,紧缺人才37人;自2020年初实施个税优惠政策至2020年底,海南自贸区共引进人才20.8万人,同口径增长657%。在个人所得税政策向高端技术人才倾斜的同时,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也突显出来。如何在制度层面确保高端技术人才的个人所得税税负在合理水平,以稳定我国关键技术人力资本的投入成为未来个人所得税的主要考量之一。

弗克利

【CAFS两会热评】谭静 褚彦含 | 以共治理念、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主要措施包括大幅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完善项目评审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同时,“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通过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谭静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国资管理与资本运营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褚彦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以联合共治理念聚合创新创造力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创新创造领域需要契合国家治理的宏观方向,秉持联合共治理念,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注重系统高效协同以聚合创新创造力量,构建新型举国创新体系。联合共治强调多元主体参与当前创新创造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必须顺应现代社会治理大趋势而实现多元化、网络化的深度发展。创新创造的主体最小单位是个人,而微观主体不断聚合,构成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政府等主体继续参与全新领域、更深层次、更高价值的创新创造活动,形成多元主体共建举国创新体制、共治科技治理机制、共享创新创造成果的全新局面。联合共治注重系统高效协同多元主体参与创新并不是多元主体各自为战,而是需要各主体着眼于整体性和专业性,充分发挥各自在资金、信息、资源、专业方面的优势相互配合、协同发力,避免创新主体孤岛化、创新要素分散化、创新成果碎片化,切实提升个体创新效率和整体创新绩效。以市场化机制畅通产学研用融合渠道传统的“科研机构负责研究、高校负责教育、企业负责商业化”,看似分工明确却割裂了创新与经济。因此必须发挥市场在配置创新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市场化手段促使产学研用紧密联合。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创新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主体。企业应当增加产品增值、技术升级、工艺改造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依靠自身研究部门或社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专精特新”转型;政府要以政策倾斜引导资本、人才、资源向企业不断聚集以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活力,同时鼓励领军企业之间组建创新联合体,减少创新重复建设,就专业性、应用性和关键性的共性技术开展研究、联合攻关。二是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联合 产学研用的各主体之间,应该依托市场化机制建立包括人才培养、数据共享、企业咨询、委托研发在内的多样协作机制,让诸多创新要素以人才流、资金流、成果流和信息流的形式在各主体间充分、自由流动,形成稳定又密切的合作关系,促进科研创新成果更好、更快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能力建设与容错激励机制储备长效创新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以自身创新能力为原动力、以外部容错激励机制为推动力建立创新竞争力储备的长效机制。从能力建设来说 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核心底蕴,关系到先发优势的建立和后续科研的开展。要强化战略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增加基础研究投入,探索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使扎实的基础研究成为创新能力建设的持续驱动。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人才培养。要给予高端创新人才施展才能的自主空间,实行以重大需求为引导、以解决问题成效为标准的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充分选贤任能,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高质量的人才梯队成为创新能力建设的强劲续航。从容错激励机制来说攀登科研创新之高峰,离不开科研人员持之以恒的探索,更需要鼓励钻研、包容失败的社会氛围与容错纠错、有效激励的支持机制。要正确认识科研创新活动的长期性、滞后性、艰巨性和风险性,秉持“破而后立、全面考虑”的原则改革评价体系,遵循明确容错边界、健全诚信体系的路径尝试构建容错机制,围绕产权保护、股权激励、税收优惠等环节完善激励机制,使科研人员减少“功利之心”且消除“后顾之忧”,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和“平心静气凝神”的状态潜心科研与创新。

其名为窃

【CAFS两会热评】胥玲 刘国平 | 打造财源大数据库,助力数字化服务与发展

受经济发展周期性变化和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增大,财源建设成为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数字技术,对财源建设进行精细化管理,财源大数据库应运而生。财源大数据库不仅能够在管理的基础上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同时也会助力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财源大数据库应该广泛推广。胥 玲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教研中心副研究员刘国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一、依托财源大数据库,实现财源精细化管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推动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为政府数字化建设作出了战略指引。依托财源大数据库,可以实现财源精细化管理,是更好推进多项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及服务便捷、高效的坚实基础,是提升政府治理“硬实力”的重要手段。财源大数据库,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将投资招商信息、企业信息、用地信息、城市建设信息、人口信息、社保信息等与财政税务信息实现“横向部门”和“纵向区街”之间互联互通,实时、动态、全景呈现财源分布,并能够实现监控异常、预警分析的信息系统。其将提升政府数字化水平,打通政府部门、政府层级及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壁垒,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系统的基础数据支撑。以北京市为例,初步的生成“企业画像”,不仅包括企业名称、注册地点等基础信息,而且包括管理架构、融资活动、发展规划等数据;并且启动了“领导驾驶舱子系统”建设,为领导及时全面了解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青岛西海岸新区则通过率先打造“财源可视化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了对财源信息的标准化采集和空间化管理。二、动态掌握财源信息,助力政府高效化服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因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财政支出总规模比去年增加,重点仍是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要求“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并强调“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着力稳定现有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因此,财政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如何在减税降费背景下实现“稳收减支”,二是如何有效为“保就业、稳就业”提供财税支持。财源大数据库的建设,能够分类别、分层次地实时、动态掌握和分析财源状况,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对企服务,切实了解企业需求,助力服务型政府效率的提升。一方面,基于财源大数据,政府部门、单位及各层级、各街道通过联合分析、协同走访,可以及时、高效、准确地为企业送去政策、解决困难,在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将确保税基范围和税源规模不会缩小;另一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头部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新增市场主体以及不裁员少裁员企业等重点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财源大数据库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清单,将保证这类企业优先受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三、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带动产业数字化发展近几年,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作为“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从建设财源大数据库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财源大数据库的建设本身就是助力数字产业化、实现产业数字化的过程,将有利于完善大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和应用,拓宽数字产业发展领域和发展机会;另一方面,财源大数据库的建设将通过政府行为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的进一步地发展壮大,有利于加快数字化发展和形成数字经济新优势。此外,“财源大数据库”为整合政府内部数据、整合社会和企业数据提供了基础,对提升公共数据治理能力和共享流通程度,进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隔离日

【CAFS两会热评】王建新 | 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纾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化和落实减税政策,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这是对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的肯定,也为如何很好的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了方向。王建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教研中心研究员一、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一)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降低中小微企业运营成本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地减轻了中小微企业的压力,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有助于中小微企业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二)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的另一项核心目标就是推动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升级创新发展,加大企业的科研技术投资力度。李克强总理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减税降费的引导下,中小微型企业大幅缓解了资金压力,将更多的资金流水释放出来,企业在扩张经营的同时,能够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企业的科技研发方面,极大地提升了中小微型企业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使得中小微型企业在自身产品科技研发和生产工艺优化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培养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是中小微型企业在全国侧供给改革发展背景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二、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建议减税降费的红利政策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中小微型企业减轻了市场外部压力,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政府的福利政策还需要中小微型企业和政府部门默契配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政策的积极作用。首先,精简政策执行流程。复杂的申报程序增加了中小微企业的成本,中小微企业在减税降费申请过程中要尽量减去繁琐的申请程序,降低隐形成本;其次,引导企业将减税降费红利更多投向技术创新领域。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减税降费是从外部对企业的政策“输血”,但政策的效应是有限度的,要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和实现长远发展关键还要靠企业自身,只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确保企业生产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后,中小微型企业要全面提升自身财务人员的专项业务能力,深入了解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综上,减税降费政策是我国财政部门帮扶企业实现财务成本管控的一项重要的优惠政策,纾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不仅在基础层面增添了企业上升的活力,还切实有效地降低了中小微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了中小微企业的研发活力,为走向国际贸易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助推我国企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源动力。

穗花

「财科头条」第15期

编者按:2020年伊始,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定期推出系列栏目——《财科头条》。本栏目以“洞察财政前沿,速递专业解读”为宗旨,为社会各界提供国内外财政政策最新动态和智库权威解读,欢迎关注转发。全文共2870字 | 阅读大概需要7分钟本期关键词:政府过紧日子背景速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过紧日子”成为频繁出现的关键词。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各级政府务必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们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6月11日,随着财政部等部门公布预算,2020年度中央部门预算集中公开的大幕开启,102个中央部门晒出各自“账本”,体现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大项目支出预算公开力度,突出绩效导向等特点,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Number1:如何理解“政府过紧日子”「CAFS两会热评」刘尚希|财政政策如何发力?要让资金直达“六保”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认为,政府过紧日子,是要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而不是说单纯地压缩支出。换句话说,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一定要保障,而一般性支出要压减,财政资金大力提质增效,要精打细算,把钱花得有效果,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政府过紧日子,也就是要严格执行预算,在预算执行上要“以收定支”。这并不意味着,在制定政策和编制预算时也是“以收定支”,而是相反,以积极有为的姿态来编制国家预算,也就是“以支定收”,即扩大赤字和债务,以此对冲风险。Number2:“政府过紧日子”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协同推进「CAFS两会热评」石英华|发挥“定海神针”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石英华认为,今年的财政支出安排“宽严有度”,政府过紧日子的部署与国计民生重点领域保障将协同推进。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2020年,财政收入增速出现下滑;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需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预算报告在将中央本级支出安排为负增长、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缩减50%以上,压减各级政府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提出通过适度扩大赤字规模、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等途径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基本民生等支出只增不减。这些举措对于化解财政收支矛盾、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Number3:“政府过紧日子”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CAFS两会热评」申学锋|“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人民过好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申学锋认为,政府过紧日子,就要重视绩效把钱花在刀刃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质增效,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风险社会,财力永远是相对不足的,而在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更加需要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注重绩效管理,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方面,要以预算绩效为导向,绩效好给予倾斜,绩效差给予压减,无绩效给予问责;另一方面,要杜绝“百端俱举”“撒胡椒面”的观念,找准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在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不急之务的同时,加大对“三大攻坚战”、基本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真正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Number4: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CAFS两会热评」谭静|让“过紧日子”的集约式治理思维成为全社会的常态行为共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谭静认为,新冠疫情的冲击让经济下行叠加大规模减费降费的中国财政支出压力更大。过紧日子成为各级政府缓解日益加剧的收支矛盾的必要举措。不论是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更大不确定性风险看,还是从高质量发展所内涵的集约思维和价值思维看,过紧日子并非权宜之计,而是中国经济社会在深度调整和转型发展中不能丢掉的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精神,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常态秉持的集约思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意味着各级政府必须彻底改变“花纳税人的钱不计成本”、“只花钱不问效”的粗放式的“撒钱思维”,把“让每一分钱花的有价值、有实效”的集约式“治理思维”融入进政府运行机体的血液,要高度警惕经济恢复后的旧思维反弹和新形式的铺张浪费和无效撒钱。Number5:“政府过紧日子”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AFS两会热评」陈少强|如何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与“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陈少强认为,在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支出结构也要优化。在对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和重点领域切实保障的同时,对于“六保”以外的支出,则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如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缩,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此外,要通过改革和绩效管理等的方式,节约财政资金,把钱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Number6:严肃财政纪律,实现“过紧日子”常态化【CAFS两会热评】李成威 于雯杰 |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重在优化结构、提高绩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外国财政研究中心负责人、研究员李成威认为,严格的财政纪律能够创造更大的财政空间,用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也可以用来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财政挑战和公共风险。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恪守欧盟财政契约和国内财政纪律。借鉴德国经验,我们要进一步严格财政纪律,完善财政管理框架,在中央文件和相关法律中细化“过紧日子”相关条款,将“过紧日子”常态化。通过财政“过紧日子”,倒逼各级政府和部门调整思维方式、转变职能、提升决策水平,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的事,下决心通过改革放权减轻自身负担,同时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Number7:“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CAFS两会热评】韩晓明 | “过紧日子”亟需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负责人、研究员韩晓明认为,政府成本管理是对政府工作中发生的各类支出的全过程管理。自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实施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有了统一遵循的标准和要求,政府财务核算体系正式建立,新增收入、费用的核算为进行政府成本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为不同政府单位的成本计量提供了可比口径,政府成本管理具备了围绕政府财务核算体系开展全过程管理的基础。“过紧日子”客观上要求政府严格管控支出,建立政府成本管理体系,能够将日常运转和各个项目推进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支出都体现为财务核算信息,并通过成本计算与比较体现其支出合理性,通过成本投入与产出对比反映政府工作成效。依据政府财务核算信息进行实时、动态反映,政府各类成本的全过程管理具备了现实的可操作性。END

性具

【CAFS两会热评】马洪范 张峰 | 营造“未来社区” 助力高质量发展

社区是城市治理和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高品质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未来社区”是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以构建“社区全生活服务链”带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集成系统平台。马洪范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一、“未来社区”契合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发展阶段,城市发展也迈进精细化、人性化的新阶段,要求转变工作重心和发展理念,从关注增量空间的扩张转向关注存量空间的品质提升,从关注“物”的快速增长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我国城镇化率计划达到65%,这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城市土地新增供应量有限且供应量下降的幅度较为明显,只有更新激活城市的老旧空间用地再利用,才能缓解土地供应不足和满足住房等用地需求。与此同时,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城市治理的首要任务。建设符合新时代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以人为本的“未来社区”,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也是一项长期且富有战略意义的民生工程。二、“未来社区”拓展新型消费的增长空间“未来社区”以民生为导向拓展新型消费增长空间,推动消费提质扩容。随着国内第三次消费升级浪潮的兴起,居民消费从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物质性消费转向关注产品品质升级和服务性消费为主,教育培训、健康管理、医疗养老、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需求也不断增加。现实中,城镇老旧小区市政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出行困难、物业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城市病,居民反应强烈亟需解决。“未来社区”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行动指南,营造符合“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产品和服务。社区商业、养老及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智慧社区、配建人才保障性住房、双创空间等运营,以多链条的服务形成“大物业”模式,不仅能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的痛点问题,还将引领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如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教育医疗、新零售等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字经济智能化,信息融合集成化,从根本上满足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未来社区”扩大有效投资“未来社区”可以为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平台和重要抓手。据住房建设部初步摸查,国内将有17万个城镇老旧小区需要改造升级,涉及居民1亿多人,预计投资额将达4万亿元,房地产、制造业、服务业以及互联网等行业将迎来具有巨大潜能的新市场。在资金来源方面,“未来社区”是在环境和交通容量允许的条件下创新开发强度,通过地上地下增量面积合理限价出售出租实现资金平衡,系统解决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项目等遗留问题,为新基础设施、新交通等功能设施提供更新的机会,为新教育、新医疗、新养老等新型业态提供政策支持,为共享经济、数字智能、低碳环保等产业新技术提供应用落地支撑。可以预见,“未来社区”建设的产业体系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发展,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