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导师掌握着研究生的“生死”大权,不让毕业真的对导师有好处吗?红宝石

导师掌握着研究生的“生死”大权,不让毕业真的对导师有好处吗?

进入研究生之后,有两个大的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第一个方面就是学术方面的研究并发表论文,第二个方面就是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往往很多同学们会经常忽略到第二个问题,今天就和大家谈一谈这个问题。有人说,选导师很重要,导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你研究生三年的生涯是如何度过的。但其实导师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好坏,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实与导师的相处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事情。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导师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学术的压力,其次,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我们与导师的关系,可能在我们看来,导师他只是作为我们的老师,是师生的关系,但其实我们与导师的关系,还有另外一层,是合作的关系。在研究生期间,很多学校是规定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都是需要发表SCI论文的,我们凭借着发表的论文去获得奖学金,去答辩,去毕业,而导师凭借着我们发表的文章去评职称,去申请基金,去达到学校对老师的学术要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导师与我们是一种合作的关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因此,如果出现了导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或者在某些的时候严厉地批评学生,那么此刻的导师,更主要的是把你当成了他的合作者。在网上或者是很多学生的口中,我听到过这样的一句话,“研究生的生死大权掌握在导师的手中”。实际中确实也是如此,如果导师在毕业的时候不签字,你是没有办法答辩和毕业的。但是导师真的不想让学生毕业吗?我其实认为不是这样的,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有什么好处呢?在我看来,学生不毕业对导师来说导师,只有坏处,没有好处。1.学生迟迟不毕业影响着老师的声誉,现在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都会多方的打听,如果有学生毕不了业,那么这个导师在下一年招生的时候就会受到影响。2.浪费了老师的资源,导师都是有固定的基金经费,并且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一直不毕业,就占用了老师的资源,对于导师来说是不划算的。因此,我觉得如果出现了导师不让学生毕业的情况,要多从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自身的研究成果没有做到位,或者是没有达到了学校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老师的标准,或者是没有达到研究生应该有的能力等等。

导师所带的研究生有好多都延期毕业了,是否会影响到自己

首先,对于在读的研究生来说,自己能否顺利毕业与导师带的其他同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果自己能够达到毕业的要求,并不会因为师哥、师姐没有毕业而需要延期,但是如果某个导师所带的学生普遍存在延期毕业的情况,还是应该关注一下的,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原因,比如导师的要求比较严格等等。研究生教育对于学生的毕业要求是比较高的,因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和高端应用型人才(专硕),而且在研究生培养规模逐渐扩大的当下,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也广受关注,因此导师的培养压力也会比较大。研究生的毕业要求通常都是比较明确的,导师通常也会明确自己的硬性指标要求,所以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期间一定要先完成这些硬性的指标,这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历史经验来看,之所以很多研究生同学会延期毕业,往往是对于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路线规划出了一定的问题,比如一部分同学没有充分利用研一的学习时间,从研二才开始着手准备,此时时间就会相对比较紧张了。如果感觉自己延期毕业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抓紧时间与导师进行沟通,听取导师的建议,尽早调整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路线。按照历史经验来看,要想顺利毕业,一定要先完成毕业的核心指标要求,其他方面可以跟自己的导师沟通,导师通常都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

北风

研究生期间与导师发生矛盾该怎么办?会影响自己顺利毕业吗?

对于今年刚刚考上研究生的同学,对于未来的研究生生活很没有直观的认识,对未来有美好的期许,也对将来自己的学术生活有些展望。那么如果你们和研究生导师发生矛盾该怎么办呢?你们知道如何解决吗?如果不解决自己和导师之间的矛盾,那么估计你研究生不好毕业。因此这件事还要重视起来。曾经自己与导师因为学术观点相对,最后导师就和我产生了矛盾,在此简单地谈一下当导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候,自己该怎么办,以及是否会影响到自己顺利毕业。研究生毕业第一,反思自己与导师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原因是什么。比如是自己学习方面不努力,被导师批评产生的矛盾,那么问题出在自己身上,自己需要改正。如果是自己科研能力低,达不到导师的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水平就对了。但是矛盾主要原因是导师方面,自己找导师认真沟通看能否解决问题。第二,如果自己和导师的矛盾解决不了。自己就需要努力学习,多看论文,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因为没有导师的指导,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自己努力学习,避免研究生毕业论文没老师指导,影响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第三,实在不行的话,自己可以找学院领导出面解决,看能否更换导师。或者在导师组的指导下开展论文的写作。不然的话自己既没有能力独自写论文,也没有导师对论文的指导,那么自己研究想顺利毕业就很难了。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去自己所在学院找学院领导出面解决问题,看问题怎么处理。研究生毕业研究生与导师本身也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出现一些问题很正常,只需要和导师认真交流,互相沟通就可以解决了。如果问题确实无法解决的话,肯定会影响自己能否顺利毕业的,但是也不是绝对的,因为研究生不同于博士,博士没有博导指挥,确实毕业不了,而研究生没有导师的指点,只是毕业不太顺利而已。

夏目

研究生能否毕业,该不该由导师说了算?

▲教育部的答复部分截图。 图片来自教育部官网。近日,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教育部作出答复。在答复中,教育部表示,该建议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下一步将“充分采纳”,今年下半年还将出台《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职责。这一消息在舆论场上引发热议,有人赞也有人弹。持肯定态度的一方认为,此举可以更有效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把研究生毕业质量关;但也有网友对此表达了担忧:导师一旦掌握了研究生能否毕业的“生杀予夺大权”,会不会引发权力滥用?研究生的“弱势地位”,导致人们对导师“扩权”心存担忧最近几年,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颇受社会公众关注,这主要与部分高校发生的一些负面事件有关。例如,个别学生因为无法正常毕业,心情抑郁甚至做出轻生的举动;另外,还有研究生反映给导师免费打工,被压榨劳动力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虽各自有不同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与一些导师的不当言行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其中,个别导师比较恶劣的言行,也曾引起公愤。很多事件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即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导师的权责边界到底在哪?我们必须要看到,在大学里,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并不是一种完全对等的关系,研究生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一方。尤其在理工科专业,由于整个培养过程中对研究课题、研究经费等依赖性比较高,师生关系的不平等就显得更为突出。有研究生称呼导师为“老板”,许多时候已经不是戏谑而是实情。一些导师很享受做老板的感觉,把研究生视为自己可以随意役使的劳力,一些研究生为导师承担着报账、接送小孩、做义务家教、打扫卫生等与学业完全无关的事情。部分导师自己在校外办公司,还以“产学研”的名义,把研究生变成自己公司的廉价员工。学生往往慑于导师手中的权力,心中即使有再多的不满,往往也不敢公开表达。这些现象,在当下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极大损害了高校研究生培养的声誉。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单方面强化导师“决定研究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就难免会出现个别导师为学生毕业额外设置障碍、导致学生毕业延期等问题。换句话说,导师能否运用好这种“决定学生是否能毕业”的自主权,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自身的专业水准和道德素养。这就不难理解,舆论为什么对导师的“扩权”心存担忧。寄希望于“铁打的导师”对每一位“流水的研究生”尽心尽责地培养,同时给予全面、客观的学业评价,有些太过理想化。给予导师“自主权”,前提是保障学生“申诉权”不过,还必须看到,我国的高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既存在上述导师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在一些学校和学科,也存在着研究生培养中虚置导师权,导致导师自主发挥作用不足的问题。这一点,文科的研究生培养中更为突出。教学有统一的培养方案,学生日常忙于应付各类课程,很难按照导师的要求系统阅读基本文献;毕业环节,论文选题由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安排专家组负责审核,而一些专家对学生论文选题并不在行,但为了显示自己是专家,往往也要信口发表意见。最后是否通过,也是专家投票表决,导师的意见未必能得到尊重。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审核,起决定作用的是外审专家盲评,但论文送到哪位专家手里,都是研究生行政管理部门随机决定,未必能按照论文内容送到真正懂行的专家手中。凡些种种,最后都在所谓“严格统一管理”的名义下虚化了导师应有的权责。因此,讨论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权力过大还是过小,其实并不存在统一的答案,但总体来看,导师比学生还是要有更多的主动权。要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首先就需要明确导师的“自主权”该如何发挥,并建立相关配套机制以防止权力的任性。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导师的自主权,绝对不能简单地变成导师的“决定权”甚至“独裁权”。在现代社会,导师和学生原本是两个平等的权利主体,考虑到在现实层面两者的不对等,教育管理部门在落实导师自主权的同时,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申诉和救济机制,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生,必须给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导师因材施教,针对每一个研究生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让每个研究生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但这一过程中,也必须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保持高度警惕。在培养机制中,要在导师的自主权与学生合理诉求表达权方面建立充分平衡。当导师对研究生论文是否通过等事项做出否决时,要在制度上保障学生有申诉的权利,申诉有得到公平仲裁的权利。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为落实导师自主权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王天定(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编辑 孟然 校对 吴兴发

爱之尽

打算读研的学生请注意,选择导师要慎重,否则读研期间将有苦难言

很多大学生在本科毕业之后,都会选择读研深造,但是考研的过程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所以能够顺利通过考研初试和复试的学生,都是非常有实力的。但是在读研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遇到一位好的导师,对于读研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考研成功上岸并不代表考研完全结束,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导师,也非常重要。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打算读研的学生请注意,选择导师要慎重,否则读研期间将有苦难言,希望你当初没有选错。这4类导师或将增加读研难度,考生要慎重选择要求过于宽松的导师,并不利于督促学生完成学术研究和论文的发表每一位导师性格可能都不同,有的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会很宽松,这样其实对于学生顺利毕业并没有太大的好处。因为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导师没有过多的要求而变得无所适从,每个学习阶段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自己可能也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导师也没有督促,一些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荒废了学业,这对于学生们完成学术研究和论文的发表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所以学生们面对这样的导师,要慎重选择。要求过于严格的导师,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有的导师信奉“严师出高徒”,所以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会特别严格,而且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不能违背,否则将会受到批评或者指责。这样其实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限制,这样可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思路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让学生们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动手,这样的导师对于学生的发展,其实也是不利的。和自己性格相反的导师,可能会让学生在读研期间很痛苦如果你是急性子,就不要选择慢性子的导师,反之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们来说,选择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导师,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可能会更容易沟通一些。做事情的步调和频率也会相对一致,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比较有利的,否则整个读研的过程将会变得非常痛苦。唯利是图的导师,可能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在读研的过程中,学生们研究的一些项目是有奖金的,但是有的项目却没有,如果导师唯利是图,那么在做研究的时候,可能选择的都是有奖金的那种。但是这样的项目对于学生的学术研究未必都是有利的,所以可能也会因此对于学生顺利毕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唯利是图的导师不能选。以上这些类型的导师,或将增加自己的研究生毕业难度,因为读研期间的导师,对于学生们来说,就是一个引导者和监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会让学生在读研期间事半功倍,读研的过程也会变得顺利一些,否则很有可能会有苦难言,希望各位有读研打算的学生,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可以慎重一些。对于学生而言,想要顺利从研究生毕业,关键还是要靠自己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才能够做到潜心学术研究有的研究生,在读研的时候可能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希望大家能够把心思多用在学习上,要把学业放在第一位,不要总是想着与学业无关的事情,这样才能够潜心做学术研究,才会帮助自己在读研的时候顺利毕业。过分儿女情长,对自己的身心可能都会带来影响在读研期间,同学们要分清主次,不要过分儿女情长,否则受到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自己的心灵,还有可能是身体,因此也希望大家在读研的时候能够分得清主次,争取按时完成研究生的学业。读研期间的时间很宝贵,学生们没有机会再去浪费了读研的时候,希望大家可以珍惜时间,不要在读研期间沉迷打游戏,除非你打游戏可以让你顺利毕业,否则还是应该把时间多用在学术研究上,争取顺利拿到研究生的文凭,才是正事。读研期间尽量不要分太多的心思在赚钱上,否则两边可能都无法兼顾有的学生在赚钱的时候想着读研,在读研的时候又想着赚钱,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二者同时兼顾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二者都无法兼顾,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读研的时候能够分得清主次,不要影响了自己学习。能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很了不起,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很多学生在考研的路上吃了很多苦,能够一年就顺利通过初试和复试的考生其实是非常优秀的,很多考生考了三次甚至四次才有机会读研,所以说能够考上研究生的学生,都很了不起。那些一次就考研成功的学生,说明他们对自己非常了解,而且在学习的时候也很努力,可以说是实力和机会并存。那些多次考研才获得成功上岸机会的考生,也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们执着、内心强大,所以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考生,能够顺利考上研究生,都很不容易,这其中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别辜负了自己的努力。笔者寄语:打算读研的学生请注意,这4类导师或将增加毕业难度,选择要慎重。考生们在选择自己的导师的时候,一定要多做功课,可以向有经验的学长或者学姐咨询,也可以自己多翻阅资料,如果有机会,也可以选择实地拜访。最后希望每一位考生都可以考出满意的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并且顺利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你觉得还有什么样的导师要慎重选择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哦!

联系我

停止研究生招生对博士生导师影响如何?严重吗?

停止研究生招生,不是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得注意呢!之前,小西也说过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不是职称评定,如优秀的副教授同样可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和职称评定不同,博士生导师是具有我国特色的称号(也是荣誉+地位的象征喔!),该政策制定之处的确对导师水平提升有着不小的推动。但是,博士生导师的终身制,即一旦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不到退休不可能取消称号(没有违法乱纪、严重学术不端等情况),又限制了整个导师体系的发展。在国外高校,只要是有能力的导师都可以招收、培养博士,没有所谓的"身份要求"。而在国内大环境中,博士生导师是个重要头衔。尤其是介绍各位专家学者时,是博士生导师的,一定要予以突出显示。想要成为博士生导师,需要有足够的课题、经费、学术成果等,经过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遴选才能成为博士生导师。近几年,博士招生指标急剧缩减,快退休的博士生导师也会被提前要求停止招生。其实,之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武汉大学等也做过博士生导师取消终身制的探索,尤其是清华大学从2012年招生季全面取消博导评聘制度,全体副高职称以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均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当时,这个事情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为什么呢?因为在学科评估等环节,博士生导师数量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同时博士生导师制度也会直接影响导师科研绩效计算、博士招生与培养等环节。因此,国内其他高校仅仅是淡化博士生导师称号,而不是贸然全部取消呢!博士生导师为博士毕业生拨穗博士生导师停止招生对导师自身的影响如何呢?小西还记得有2个话题,在导师圈和学生圈是永远的热门,一个是"什么样的学生最坑导师?",另一个是"什么样的导师最坑学生?"。在日常中,容易发"导师被学校停止招生"事件是该导师毕业的硕士生或博士生毕业后,在教育部论文抽查环节不合格时,导师会被学校处理,停止招生3年。记住延期毕业的硕士学位论文极易被抽查,切记延期后认真修改、调整到位,否则导师不会也不敢给你签字的啊!近几天,不少人都在进行毕业答辩,对于评审专家、答辩专家、导师的"刁难",心里很窝火,是不是觉得怎么就不能高抬贵手呢?除非是学位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否则在抽查中不合格,不会影响已毕业学生的学位,但是导师就会被学校停止招生3年。换句话说,论文撰写过差最终坑的是导师,而不是毕业生。翟天临是因为没有发表符合获得学位要求的科研论文,且发表的论文有抄袭,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认定后最终取消学位。而翟天临导师是"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相比"停止招生"是非常严重的处理。一般来说,被取消导师资格后,基本是无法在遴选为研究生导师的呢!博士毕业生导师被停止招生3年影响可大可小,关键是看停止招生事件的性质,如是"被学生坑"的"背锅"还是"坑学生"后被处置。"被学生坑"的影响不大,而且圈内还是比较宽容的,也会说一句"做导师真不容易"的感叹呢!而"坑学生"的导师被停止招生后,影响还是很大的,除了圈内口碑极差,就会停止期过后也无法招到学生的。当然,导师停止招生的影响还得看课题组和自身呢!如湖南大学之前抄袭其他院校老师基金申请书的硕士,最终坑的导师被调离教学岗,这个处理才是影响极大的,该导师基本终身和学术、科研无缘啦!相对"调离教学岗位"来说,导师停止招生3年算是较轻的,要是在一个较大的课题组,课题开展还有团队的学生,单就停止招生来说影响不算大。按博士生4-5年毕业的时间来算,3年停止招生不太影响整个课题衔接呢!其实,不少缺少课题项目、研究经费和科研成果的博士生导师,同样被要求停止博士招生,可招硕士呢(硕士招生要求低些)!小西就认识几个这样的导师,博士生导师对他们来说就是个荣誉称号。他们其实也不需要招博士,毕竟让其毕业的成本太高。这些导师的课题以横向课题为主,如某某规划,最终成果不易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也无法形成一个完整体系的学位论文,即很难满足博士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但是,课题满足1-2个硕士生毕业不是问题呢。课题组例会-倒是指导研究生2018年5月,多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如2017年清华大学博士生叶肖鑫多篇科研论文被撤稿,存在严重学术不端问题,学校学术委员会决定撤销其博士学位,并停止导师招收研究生资格、学科负责人、研究所副所长职务,导师直接被提前退休呢!因此,单独停止招生影响不大,一般来说同期会有其他处置呢!最后,预祝各位毕业生以全票"优秀"的姿态顺利通过答辩,加油!

丹心谱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一个学生和导师之间到底多少故事才能让学生不再联系导师啊?小西硕士和博士是一个导师,目前也是邻居(住一个小区一栋楼),关系相处很好。在自己成为导师之后,觉得有2点很大的改变:1)体会到做导师的不易,更加感恩导师当年的培养和推荐;2)慢慢的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自己读研/博时"讨厌"的导师类型。其实,导师、同门等友谊是我们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之一,值得珍惜和维护。作为硕士生或博士生,和导师的关系有几种,如师徒、科研伙伴、雇佣等。相信大部分研究生都期待自己和导师之间能是科研伙伴关系,但是"伙伴"两字要求很高,普通研究生尚达不到这个层次,小西更倾向于是一种师徒关系。研究生中一致的观点是没有人期望自己和导师是雇佣关系,但不少人依然在喊自己导师"老板"。目前仅有博士后和合作导师之间是典型的"科研伙伴"关系。国内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大部分是单一导师制,导师对学生进行学业和科研指导(指导制),关键是提供学术方面的资源支持(资助制)。在这个过程中,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少,但是近些年持续扩招研究生带来的结果就是某些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导师和考生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和交流,让彼此的关系越发复杂。导师培养研究生为什么当下不少导师让他们的研究生"厌恶"呢?首先,小西觉得单一导师制在导师指导学生数量暴涨后很容易忽视部分学生的学业和科研(导师太忙、学生太多,无暇管理),也是大部分考生心中导师存在的最大问题,甚至1月/次的会面和交流都达不到。小西觉得如何在保障研究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双导师制、导师组模式培养是值得尝试的,当然不是简单的"课题组"模式。同时,研究生对导师不满的地方还有导师偏向部分学生、安排科研之外的杂事等。其次,小西觉得和高校存在差异一样,不同导师的学术水平、个人素质有差距,在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中尽量做好提前沟通,而不是被动接受分配。一旦在某个导师的团队,要调整好心态力争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埋怨自己导师不如谁谁的导师。当然,各个学校在导师遴选过程中应该加大导师考核力度,而不是简单的终生导师制。另外,传统意义的"师徒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并未得到所有研究生的认可。作为导师,小西觉得针对部分优秀且有潜力的研究生,作为"科研合作伙伴"区分更容易发挥它们的创新和主动性。对于这些有潜力的研究生,应该尽量创造好的科研环境,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课题项目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团队意识和自律意识等。考生自己的付出谈完导师和考生相处中导师的问题,小西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各位研究生:读研、读博之前得有心理准备,想要达到学校和导师的毕业要求不易,也不是导师故意为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也是整个教育的需求,要求研究生加强自身素养,而不是简单的想着"混"个学历。面对导师的付出,也要学会感恩,而不是简单地认为理所当然。您觉得你和自己的导师关系如何呢?欢迎留言评论!

零纪年

研究生能否毕业,该不该由导师说了算

【时政梗概】近年来,研究生因学科进修、毕业设计,甚至长期缺席等原因被延期毕业或退学的现象屡屡出现,有的因自身钻研程度不够、有的深受条框规定限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度层面简政放权,也成为教育优化推进的举措。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有人大代表提出“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的建议,近日得到了教育部的回复:“教育部将充分采纳”。【小试牛刀】近日,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释放研发能量”的建议,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有人赞同,认为此举可更有效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把研究生毕业质量关;但也有人表示担忧,导师一旦掌握了研究生能否毕业的“生杀予夺大权”,引发权力滥用。对此,你怎么看?【思路点拨】1.回应分析观点一。(1)强化导师职责。导师的这一项自主权,能强化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倒逼教师严把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关。(2)日常表现纳入考核。在学术指导过程中,导师与其培养的研究生相处的时间是比较长的,对其学术态度、科研能力、道德品质的修养较了解,在把关研究生毕业质量时,有话语权。2.回应分析观点二。(1)“老板”称呼背后的心酸。现在对于“导师”的称呼大多改为“老板”,这一功利化称呼背后,反映了当下部分研究生学习生活的现状,值得担忧。(2)导致“权利寻租”。导师的自主权代表得是学生能否毕业的绝对权力,可能会导致部分师德失范的导师,滥用职权,欺诈学生,导致系列恶性事件。3.表明自己观点及提出对策建议。(1)自身观点。所以,扩大导师的权力要与建立科学、可行的监督机制齐头并进,最终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完善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对策建议。①完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强化对学生培养的职责意识,也方便执行。②建立监督和追究机制。保留学生的申诉权,同时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约束机制,对于不合格的导师,核实事实后严处。③持续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各方意见,借鉴先进经验,培养有学术诚信、学术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助力人才队伍建设。

方明为御

研究生选导师,需谨慎,这几点不可忽视!

读研要选好导师,研究生导师对你的影响可以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你的研究生生涯。一定要慎重。中公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下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研究生导师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类:第一类是论文型的导师,课题以理论研究为主,发表论文很多且刊物的档次比较高。如果你喜欢纯理论研究工作,毕业后想进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这类导师是你的首选,最好硕博连读拿到博士(现在没有博士学位别想进高校),如果外语够好可以在读研期间或毕业后出国发展。第二类导师的课题以应用或者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一般发的文章不多,论文的刊物档次也不太高。如果你毕业后希望到企业、公司工作或者在有关领域从事研发工作(注意:研发和研究是不同的含义,研发是要拿出产品/技术来而研究是以探索某些问题、原理、方法为目的,以论文为主要成果),这类导师是首选。第三类导师是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项目不多,科研水平有限。适合只要能读研无所谓方向和导师的学生去选。二、选定导师类型后,可按下面标准挑选理想的导师(1)人品好,肯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应是首选。拿学生当苦力并不愿花心思或没有精力去指导学生的导师最好不要选,原因不言而喻。(2)导师的研究方向你感兴趣,因为导师人再好、实验室条件再理想,你对他的课题没有兴趣的话,这些对你都毫无意义。(3)导师所在实验室有良好的科研条件(有课题、充裕的经费和必要的硬件),你进去后不愁没有科研课题完成毕业论文也不愁没有经费和科研条件来开展研究。(4)导师有充足的时间指导学生,一般来说没有过多行政职务和众多兼职的中年导师是最佳选择,年龄大的老师精力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过程也慢而年轻导师的经验不够、资金也不充足。(5)导师所带的学生都能顺利毕业、毕业去向比较好。(6)导师每年在读研究生的数目不要超过6个,在一个茶壶(导师)配几十个茶杯(学生)的研究生培养方式下,你一年也见不上几次导师的面,从何获取指导呢,除非你自学成才。这样的研究生生涯中,你的知识、才能的长进将很有限,因为能力是靠做事锻炼出来的,可在你做事的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引路,与你讨论问题,你走的弯路将很多、很长,学业可能也很艰难。如果是混文凭,花上宝贵年华的几年时间没有得到实际的长进,文凭拿到手走向社会仍旧没有竞争力:在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文凭也在大幅贬值。那么最终还是要看真本事,这本事本该在读研期间培养的,因为导师没选好,你没什么长进,走入社会可能还不如直接工作的同学,境遇与失落感可想而知。三、如何判断导师是否符合以上标准?(1)先通过电话、再通过电子邮件的沟通过程去判断、了解老师的人品、 性格。一个为人正直、肯体谅学生的老师一般心胸都比较开阔,会认真回答你的问题和邮件。你在联系的过程中除介绍自己外,可以主动询问老师的在研科研方向、计划开展的方向、实验室条件、在读研究生数目及对学生的要求等等。一般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考生的老师在接到学生联系邮件后会主动告诉上述事项(除非他对你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2)通过老师的周围人--在读研究生了解导师对学生的要求、导师的为人、性格和实验室条件等,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如果你给未来的师兄师姐留下不好的印象,那就麻烦了。如果从老师现在的学生口中你都能感觉到他们的不满和冷漠,那么这个导师你就敬而远之。反之,你可以考虑到这个导师这里读研。(3)在初步联系后利用面试前的时间到导师实验室见见导师,可以亲身感受未来学习、工作的环境和氛围,凭亲身感觉判断你是否适合、是否想到这个实验室深造。导师的能力、水平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考生来说比较难以判断,但从导师实验室的条件、科研经费状况、导师的一些头衔和论文及在读研究生那里可以进行初步了解和判断。四、若导师对你漫不经心,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1)老师很忙,没空理你、了解你。(2)他已经有了中意的学生,不屑理你。(3)这个老师不太重视招生环节与学生的必要沟通,到面试后随便定个学生就行。 无论出于上述原因的哪一条,你都不必把他做为重点联系对象了。当然,只是想混个研究生文凭,能读研就行的学生可以不关心这些。如果你本人就很困难,在发愁有没有导师肯带你的话,以上因素和准则均不是你有资格可以考虑的。

实际

2021“准研究生”:不建议选择这五类导师,考研容易毕业难!

考研初试成绩出炉,备战考研复试,成为众多考生当前最关心的话题。相比备战考研,选择研究生导师的重要性,被很多考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部分考生,报考研究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混一个研究生学位或学历。在有些考生看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都无所谓。一部分已经获得保研资格的“准研究生”或初试成绩非常、十拿九稳能通过复试的“准研究生”,对此往往更不在于。在他们看来,反正导师一般也不会为难学生,毕业都不难,选谁都是选。可是,有5类研究生导师,过来人不建议考生选择,因为他们可能会“为难”自己的学生,选择了他们,考研容易毕业难。对科研要求过高的导师对于绝大多数考生而言,选择考研,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大多数考生都渴望找到一个科研能力强的导师。但是,也有这样的一部分研究生导师,他们对科研的要求很高,导致他们对于研究生的要求非常苛刻,很多研究生并不能达到这部分导师的要求。因此,在这部分研究生导师的带领下读研,学习会非常累,而且有时候因为压力很大,并不一定能够取得具有突破性的成绩。但是,因为导师要求特别高,如果你没有做出杰出的成绩,有可能没办法按时毕业。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真的有一部分特别喜欢较真的导师,并不会因为学生付出努力了,就放松自己的标准。因此,如果你的目标是按时毕业,同时对自己的科研能力并没有十足的信心,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对于特别严格的老师,要不要选择,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把学生当成“工具人”的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有一部分导师,学生们讲起来都苦不堪言。这部分导师,习惯于把学生当成工具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部分导师,很多都有自己的公司或产业,他们之所以愿意带研究生,就是为了让研究生为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把研究生当成自己的员工,但却不给研究生开工资,或者只给研究生开很少的工资,有时候甚至还要克扣研究生的补贴。在这部分导师的麾下工作,对于研究生而言,日子很不好过。有时候,导师为了压榨研究生的劳动力,迟迟不让研究生按时毕业。甚至有一部分导师,用毕业来威胁研究生为自己加班加点,榨取学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对于这种研究生导师,一定要学会退避三舍,千万别选择。很难沟通的导师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他们的特点就是非常难沟通。对于研究生而言,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很顺畅,读研很轻松,写论文也很轻松。如果沟通不顺畅,有可能会导致导师和学生在论文选题上发生差异,在论文修改上产生分歧,从而影响研究生按时毕业。还有一部分研究生导师,专横独断,我行我素,根本没有沟通的空间。遇到这样的导师,很多研究生都只能自认倒霉。有的研究生不管怎么努力,不管怎么修改论文,都满足不了导师的要求,多读了一年半载,也无法按时毕业。没有真才实学的导师虽然说,有一部分考生选择考研和读研,就是为了研究生学历和学位,他们对于遇到什么样的研究生导师,并没有太大的期望,也不是特别在意。但是,在选择研究生导师的时候,还是要尽量选择有真才实学的导师。有真才实学的导师,特别会带研究生。他们给学生安排选题方向的时候,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特点,能够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们指导研究生的论文看问题的时候,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一针见血。因此,有这样的导师,研究生成长进步快,一般容易按时毕业。但是,如果遇到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导师,有时候学生就惨了。导师没有真才实学,如果能够认清楚自己的水平也就罢了,可是,一部分没有真才实学的导师,他们反而会不懂装懂。因为没有真才实学,怕别人看出来,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有时反而会提出过多的要求,或者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给研究生的学业增加负担和麻烦。面对这种研究生导师,有些时候,按时毕业都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师风德或人品不好的导师在现实生活中,作为考生,切记选择那些师德失范、人品有问题的导师。老师要求严格一点,这对于学生而言,无非是自己在研究生学业过程中发奋努力、多用功,总是能够按时毕业的。可是,如果导师的师德有问题,或者导师的人品不好,遇到这样的研究生导师,可以说真的是特别晦气。一部分师风师德不好的导师,学风不正。比如,有的导师会抄袭学生的研究论文,或者干脆把学生的研究成果占为己有。还有的导师,会有意无意地引导学生造假。跟着这样的研究生导师,即便能够按时毕业,造假的行为也会成为个人学术生涯中的一颗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别人揪出来,让你痛彻心扉。而且,有些师风师德不好的研究生导师,还会给学生造成各种不必要的困扰。因此,跟了这样的导师,能不能按时毕业,确实是一个问题。总之,本科生考研在复习上下功夫当然非常重要,毕竟,没有好的成绩,也考不上研究生。但是,选对导师,对于考生而言同样至关重要。如果你身边有人在考研,或者即将准备考研,记得把这些经验之谈分享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