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历等级升高,知网查重检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那硕士博士的论文检测入口在哪儿呢?一般来说,每年1-3月份是硕士研究生们开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提交给学校进行知网查重的高峰期,三年的付出都体现在最后的论文当中,也是对自己所学的知识的释放,相信任何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顺利通过答辩,不过随着近几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和人数的猛增,论文的发表产量也随着在大幅度的增长,就导致学术抄袭现象频繁发生。为此,高校都会采用知网查重网站来检测重复率的问题,是不是原创一查便知。 近年来对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大家选择的参考书目和文献内容就会很容易产生重复,因此在不少的文字表达方面和观点上产生相似的地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要保证论文的原创度也是存在很大的难度的。所以在提交论文之前,保证好你的题目和中心思想是否符合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好你论文的原创度,现在有的高校要求是百分之二十,有的则是要求百分之十以下,可以说要求越是严格通过率就越是低。有的学生花了几个月时间写出了的论文却因为离原创度还差那么百分之一,那就是得到学位证会有些阻碍的。所以这里建议大家完成论文之后最好以前进行知网查重检测,提前修改好论文。
大学毕业设计是大学的最后一次检验,也是对你四年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考试。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这是毕业论文的最主要目的。大学一般规定在校期间要完成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每门课程在最后都会进行考试。主要对学生每门课的知识进行考察。但是毕业论文是对已学知识的综合考核。一般会安排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学期来完成,学校会安排专门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完成论文。所以论文的完成质量直接影响到最后能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对于毕业论文还是要重视起来。前段时间网络上爆出的明星博士翟天临涉嫌博士论文抄袭,湖南大学刘梦洁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翟天临和刘梦洁都是在顺利提交自己的毕业论文,顺利拿到了学位后,被查出抄袭。但是,学位论文被查出涉嫌抄袭之后,都被取消学位。所以对于毕业论文我们还是要更加重视,特别是你在某一行业干出成绩之后,很多人会去看你毕业时写的论文,一旦被查出抄袭,你也将身败名裂。先来说一下专科论文,专科的论文就是专科院校毕业的学生所写的论文。专科一般是在校读书两年,第三年直接进公司实习,没有给专科生一定的时间写论文,也就是说专科生在一边实习一边写论文。本来专科生对于这种文字类的表达不是特别擅长,所以写出来的论文可想而知。很多专科院校也就是象征性的收一下论文,学生也知道每年学校的套路,从网络上随便下载一篇上交给学校。所以专科生的论文一般要求都非常低。本科生的论文,不管是重点本科还是普通本科,都称之为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的最后一学期进行,会有专门的论文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本科生用一学期的时间来查文献,做毕业设计,加上有些指导老师认真负责,写出的论文有些水平还是相当可以的。本科生的论文,学校一般都会进行查重,重复率一般要求低于30%,指导老师会签字通过。论文查重是对学术的一种严谨态度,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手段。但本科论文不上传网络或者知网,纸质版电子版会在学校留存,所以你的论文不用担心在几年后被人爆出来抄袭或者造假。硕士和博士论文,研究生(硕士和博士都成为研究生)期间都会跟着自己的导师做项目,所以从你一开始读研究生开始,你就已经在准备你的毕业论文了。一个教授几年中就带着3-4名研究生,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还是相当高的。在论文完成后,都要经过导师审核和图书馆的知网查重。然后与学校签订相关协议,把自己的毕业论文上传到知网。论文在知网上随时能被别人查到并下载。所以研究生论文必须高度重视,如果涉嫌抄袭,就会有被人举报的风险。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发表论文及专利。在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的道路上,多少年轻教师,研究生们因为资历,职称,国家级社科项目等因素尝尽了苦头。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需要有一流的研究性老师和学生。如果学术研究要看老师的职称,科研项目,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也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国家流失了多少优秀的人才?许晨阳当初严厉拒绝了高薪职位邀请,但是在北大教学六年后,他为什么再次回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这里暂不做讨论。今天咱们主要讨论国内发表论文流程和国外发表论文流程性的差异问题(今天暂时不谈论文中介,后面专门讨论)。南大核心期刊(CSSCI简称C刊)上发文在南大核心刊物上上发表论文,其中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需要提高作者的详细简历,研究团队的详细简历,如果还没有评定职称,直接被拒稿。拒稿的理由也很奇葩:论文创新性不够!短时间拒稿还算不错的期刊,起码给你有反馈。还有些很多期刊则明文规定,投稿后如果两个月没有收到任何答复,建议作者另投它刊物。在国内C刊上没有被发表的论文,翻译后很快会被SCI期刊录用,且影响因子还不低。这样的“怪事”时常发生,为什么?有人反思过吗?国内期刊审稿,首先看“论资排辈”: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授,副教授,按照学术地位逐级递减。再看论文有没有科研项目支撑。申请科研项目,也是同样的道理,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学者饶毅曾怒斥:几位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揭露学术腐败!C刊版面费和数据库收费也很有意思。如果论文被录用了,需要作者交版面费。如果要查询论文,还需要购买数据资源。只有科研机构,高校购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到论文信息,单独浏览和下载都需要收费。这种既收作者的版面费,又收科研机构,高校的数据库费用,按道理来说服务应该会更好,但实际结果就是年轻学者研究学术处处遇到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会让学者耐心逐渐丧失,有些学者评上职称后,就不在做学术研究了,原因也许是关卡太多了吧!国外期刊普遍SCI期刊上发文在SCI上发文,其中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只要你论文水平不够,会很快(两周之内)收到回信邮件。邮件里明确指出你哪些地方创新不够,他们论文量较大,建议作者去哪些对应的期刊。反馈信息中作者也能看出自己哪些不出,有时编辑还会建议做哪些实验和其他相应的分析研究会更加号,反馈信息比较具体,不像国内编辑“创新不够”几个字打发了。如果被SCI期刊录用了,一般不会全文一字不改的录用,而是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有大修改和小修改两类,作者只要按照编辑给的修改意见一条一条落实了,论文质量提升了,对于研究者来说,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在SCI上发文,不会要求作者提供详细的简介,职称。编辑回信一般都是称呼Doctor xx……编辑给的拒稿意见还是修改意见都能帮助作者,这种氛围有人不喜欢吗?国外论文录用收费有两种情况:1.收作者版面费,则论文公开,外网都可以下载;2.不收作者版面费,需要在相应收费数据库下载论文,单独下载论文需要额外交钱。说道这里,C刊这种既要收版面费,又要收数据库费用的服务有更深的体会了吧!感想和建议对比外发南大核心期刊和SCI期刊后,年轻的学者们,如果你在C刊发表过程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建议花点功夫翻译成英文在SCI上发表吧。刚刚开始翻译论文比较痛苦,长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学术期刊要不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给年轻学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一代代青年学者成长起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才更加有希望。——END——今日话题:关于研究生以及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中遇到的“那些事”欢迎留言讨论
近日,影视演员翟天临因论文问题,被广大网友质疑,吃瓜群众顺藤摸瓜,吃到了很多北电方面的瓜,很多明眼人都知道,翟天临博士头衔来的根本就是相关人员不能严格对待学术问题,所以导致连堂堂一个博士连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难道这是偶然的吗?其实不然,论文行业早已有乱象,只是大家都懂,没有人特意强调而已!众所周知,很多行业都需要评职称,比如建筑工程师、教授、副教授、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论文等都需要有自己的著作。这是国家规定,没什么好分析的,因为国家除了这种办法,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证明你有能力和资格。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一直是下面很多人的通行做法,只要能过关,就开始无所不用其极。单从论文来说,本科生需要本科毕业论文,硕士生需要硕士毕业论文,博士生需要博士毕业论文,其他行业如高级教师、建筑师等都需要需要有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除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以外,大部分都是需要在普通刊物上发表2篇左右的3000-5000字左右的论文。而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相对较长,少则上万,多则十几万字,是相对较为系统的论文著作。除此以外,各个行业相对顶级的职称如教授、副教授、工程师等都需要不光是2篇论文来解决问题了,很多时候还要最少出版两本书。这样的作品一般分为著、主编和编著三种书。著是最难弄的,主编的书次之,编著最容易。说到这里,行业乱象就好理解了:1、 论文乱象现在很多打着文化公司旗号的公司,特别是从事杂志社组稿那种行业的公司,主要部门:编辑部、业务部和组搞部。编辑部主要是招聘几个写手专职从事论文写作,他们掌握着知网上的账号免费或者付费资源,无论你给什么题目,无论你想要多少字,只要要求发下来,就开始动笔,一天最少一篇5000字的论文,或者两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有人就会问,他们水平怎么样?他们工资很高吗?其实不然,他们大多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本科专科不限,偶尔有一两个硕士生,工资2000多一点,拿到题目以后,直接从知网上下载与题目相关的论文,基本上三篇就足够了。然后,三篇内容按照需要按照大概逻辑拼凑成一篇文章,剩下的工作就是降低抄袭率的问题了!什么叫降低抄袭率?这大概是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都能干得漂漂亮亮的工作了。因为知网上查重,再怎么的,也只是查每个字的抄袭率,还没有完全到达人工智能的地步,所以很多重复的意思是没办法查重的。这样,本来原文是“我们”,你给替换成“大家”;“吃饭”替换成“用餐”;“森林”改成“很多大树”;“论述”改成“研究”……诸如此类,得益于我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篇抄袭率100%的论文,用不了太多时间,就可以成为一篇抄袭率低于30%的合格普通论文。实际上编辑部就是名副其实的洗文章。现行阶段,行业内普通论文抄袭率低于30%就能在普刊上发表,相对严格的杂志会要求的稍微低一些,大概15%算是不错的论文了。编辑部写完之后,知网上查重过关,直接发给组搞部,组搞部打包把文章发给杂志社编辑。杂志社检测没问题直接刊发。基本上所有文章都会出现在预定好的当期杂志之内。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人说,我怎么看不到这种杂志,那是因为,因为成本问题,杂志社一般很少刊印太多的杂志对社会发行,只不过每个作者邮寄一份,让作者评职称的时候可以拿出来当做证明就行了。其他的,一期也不会出现太多纸质浪费资源。即便拿出去卖你也不会买。那么,这个钱谁出呢,当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自从杂志社全部改为私营以后,大部分成本费都是作者自己来承担的。这个费用在行业里叫“版面费”,就是你想评职称是吧?那好,刊发你的文章的杂志的“版面费”都需要你自己来出,一个版面就是你文章占一个页面的钱,大概杂志社根据杂志的重要程度收取不同价格的“版面费”。普刊一个版200~500元不等,稍微核心一点的期刊版面费贵多啦,基本上成千也有上万的。那么,普刊和核心期刊怎么分?这个我国每年都会依据每个期刊的贡献程度进行评级,各个领域基本上都有核心期刊,我们通常所说的就是南大核心和北大核心期刊,除了核心期刊以外,没评上级的,就是普通期刊,这些期刊学术贡献稍微低一点,但因为容易发表,价格低,所以是很多普通职位人士评职称的好选择。而这种公司的业务部,主要就是拿着编辑部写完,组搞部从杂志社刊发拿回的各种资料,进行宣传和拉业务。什么业务?当然是想发论文的人的业务,谁想发论文就找谁呗,慢慢地,发展二级代理,熟人找熟人,一条每年都可以割韭菜的产业链就形成了。收费方面,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如果成本价300元,光替你发收500元,如果你懒得写,直接让编辑部去写,连写带发收你1000元你不能喊冤的,谁让你懒,你没时间了呢。他们就包两件事,包发包过!这对于没什么太多经验的人实在是诱惑力不低。实际上写完以后你发现,很多时候水平照着你差远了,可是人家就是过审了,你有什么脾气!话说回来,博士、硕士论文以及核心论文都有人在代笔,收费都不低,一般数据和逻辑良好,可以上核心期刊的论文基本上收个万八千的算便宜的了,最多的收个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相对于教授或者院长之类职称的重要程度,区区几十万不算什么。2、著书乱象论文说完了,咱们再说说写书的。写书的利润更大,动不动就成千上万元。先说著书当中的三种书的类型:著、主编和编著。很多教授、副教授以及其他行业顶级职称都需要作者要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著作在字面上意思是“运用创造性才能或者经过创造性努力才造就出的作品”,所以著比其他两种形式要难,因为其他两种形式都需要编,很多时候没必要是自己的作品,可以是其他人作品的精华整理集合。那么,行业乱象也就跟着来了。通常,这种公司会有编辑部、排版、业务以及校稿人员四中人员。业务人员就不说了,肯定是拉各个学院的高职称人物交钱发书。业务人员对外收费一本书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一般按照字数和种类算。著的话十万字左右最难搞定,因为抄袭率一定要降低到10%左右,主编和编著两种书对抄袭率几乎是没什么要求,50%最好,然后字数要求多一些,主编一本书20万~30万字,编著一本书30万~50万字左右。那么,一本书从开始到结束最快需要多长时间?这么多字怎么也得两三个月吧?你错了,答案只有一个星期!是的,你没有看错,只需要一个星期!为什么这么快?难道所有人都是人才?不,这些组稿的也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同样赚着一个月3000块钱的工资。整个流程是,从业务部拿到方向以后,编辑人员就给买家发去三个相关方向的题目,三个题目作者大部分会敲定一个,然后编辑人员开始做目录,目录实际上是全书最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书的逻辑结构,这个时间大概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因为很多时候,买家对全书结构不满意,会三番五次地来回改,不断沟通。最狠的时候要反复改10多遍,一直到作者满意为止。作者也着急,想尽快参加最近一次的评职称,所以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等作者敲定了目录,剩下的就好办了。编辑人员直接从知网上下载相关文章,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知网就是充当这么一个角色。为什么去知网?首先是知网的权威性比较大,国内四大学术网站中,知网比万方、维普和龙源都要厉害一些,这样,下载出的文章基本上都是知网上收录的比较有学术价值的文章。其次,大部分人都喜欢用百度查东西,百度文库也收录了一些东西。然而,百度文库里面的东西跟这四个网站里面的东西权威性又不是一个层次了。百度文库里面的东西相对较杂,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普通作者自己上传的,真实性问题都有待考虑,跟别说学术性了。所以,从知网上下载的文章有效地避免了普通人从百度上查到文章,作者查不到文章,就相当于抄袭率低,得到了作者的认可。你想检测一本书的抄袭率?那你有点天真了,连知网也仅仅是一个可以检测论文的平台,最多一篇博士论文几万字算是不少的了,每天收录几万篇论文,知网的服务器够忙的了,怎么会提供给你整本书的检测时间。最后一条,知网上收录论文,却不收录整本书,所以,你写一万本书,别人检测书的抄袭率,除了一页一页扫描把整本书传到网上去,别无他法。然而,即便是用这种方法,现阶段所有扫描仪都不能把中国汉字全部都扫描正确,很多时候,如出现“已”、“巳”和“己”这种情况,平均一页就会出现一两个扫描错误的汉字,一本书一百多页,最快一个小时扫完,你还得花费两三个小时去校对,再加上标点符号的校对,没干过这个活的可能要吐血。所以一本书连刊发都刊发了,作者只管拿去评职称就好了,没有哪个评职称的机构会把整本书扫描完了去验证你的抄袭率,你只需拿到他面前证明你写了书,写的是著、主编还是编著就行了。说到这里,著和主编、编著的最大区别,就是著的话,得把抄袭率降下来,通体检测不能是大片红的。主编和编著不需要那么多。编辑人员下载完就可以直接按照书的整个目录拼书。除了下载,也会买一些其他人的图书进行扫描,扫描校对好之后也可以网上拼。所有结构拼凑完毕以后,就是文字校对和写序,文字校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就是把所有不对的字和标点校正过来,行业里有黑马校对等一系列智能软件,不过大部分还是要靠人工,软件并不是特别好用。序就是介绍整个图书的内容,随便写写,一般人也看不出什么意见。整个图书编辑好之后,就给排版人员,一般方正的排版人员多一些,一本书用不了多长时间,字体、字号、每页多少字什么的,整个排版人员就排出来了。排版人员能拿到4000元左右一个月。排版结束之后,直接把电子版图书样品发给杂志社,杂志社打印几份找外包人员进行第二次文字校对,俗称“二校”,这些外包人员专门负责文字和标点以及图片校对,这个工作做得快一个月也可以拿到5000元以上的工资。二校没问题以后,直接杂志社印书,发作者,后面一气呵成,作者没费劲,出钱拿货美滋滋!公司拿钱办事,一个不到30人的小作坊,老板一年赚200万小轻松!杂志社又壮大了声誉,又得到资金进行运营,同样何乐而不为!结束语:综上所述,实际上每个行业都有乱象,关于论文行业的乱象实际上明眼人都知道,不知道的一说也都能知道。“代笔”这个行业,自古代就有,因为古人会写字的人不多,很多不会写字的或者不方便写字的人都会找人代笔写信,写家书什么的。然而发展成愈演愈烈的趋势就有些过分了,很多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或者某个领域的顶尖级职称论文,这种东西如果找人代写,就实实在在的一种欺诈了!因为你不光没有那种水平,还瞒天过海,欺骗所有人,打压同一个层面的竞争者,从而获得胜利,最终占用本该不属于你的资源。不说别的,翟天临这次栽在自己手里,也是一种活该,涉事学院的院长以及相关一系列评职机构被吃瓜群众曝光也是活该。一个堂堂的博士,没有像样的论文,甚至连知网都不知道,实在是过分!即便你退出了博士后,想必因为这件事,相关的院长和领导也会受到很大处分吧!前一阵子娱乐圈补缴了很多税款,如果没人说,这件事也不会成立。所以,这件事是该有人出来管管了,光一个一级建造师,在合同上签个字,就能拿走十万元的工程款,这还是小数目。娱乐圈的假博士也就算了,其他行业如建筑领域、化学领域、地质领域等重要领域出现了假博士,想想看你还敢住他建造过的房子吗?还敢走他们造出的桥吗?还敢使用他们生产的防毒面具吗?还能听信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吗?所以,全民打假是个好事,假博士就应该打倒,你占用的本来就不该属于你的荣誉和资源,对全民来说就是欺骗!好了,认为我这篇文章比翟天临博士生写的都好的点个赞
大数据时代的下的放大镜大数据时代给大家的生活创造了各种的便利性,同时由于信息流通的及时性,无数中间商消失,各种智能推送媒介会让关注相关信息的人及时获得最新的消息。曾经的文字纸质媒介都开始网络数字化,从个人信息到毕业论文,由于在大数据之前,所有的毕业论文都没有比对数据库,人们很难判断论文是否存在抄袭,自从大数据时代完善了网络数据库,所有的毕业生论文必须经历查重的审核,直接避免了穿在完全抄袭的论文,目前中国博士生延期率高达66%,而翟天临博士的出现,让很多毕业延期的博士们觉得很难接受,一位平时忙着拍戏的明星,可以轻松毕业,甚至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后的职位,因此经过大数据比对后,发现翟天临论文存在大量的抄袭,经过事件的发酵,翟天临和相关的导师都被学校严肃处理。在教育部加强高校学术道德的今天,2019年不断有人被十几年前的论文抄袭所困扰,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生物安全和军队疾病预防控制领域的专家,曾担任解放军疾控所所长的职务的黄留玉,根据通告内容,原第三军医大学2004级军队统招的博士研究生黄留玉抄袭2000级博士研究生史兆兴学术论文内部部分重复,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因此做出撤销黄留玉博士学位。复制比高达83.5%的博士论文2019年5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2002级博士生李仕春涉嫌抄袭多篇他人论文被网络举报,其中抄袭最严重的一篇论文,文献复制比高达77.9%,总文字复制比高达83.5%。如果看到这合格数据,翟天临一定会为自己喊冤,相比较翟天临的抄袭比例,这位中国政法大学的博士生可谓是明目张胆的学术造假,在国内知名媒体记者采访中国政法大学宣传部时,中国政法大学给出的答复是,学校学风建设委员会将启动相关调查,经过核实后,将会向社会公开调查结果。学术造假是国际现象从科研大数据分析,目前全球每年的学术论文数量增长非常的快,然而被撤稿的论文数量也非常的快,由于存在各种利益需求,中国的学术造假论文数量增幅速度非常的快,仅仅在IEEE期刊造假的论文中,从2000年以前每年全球不到100起,然而到了2014年增长到近1000起。甚至在2018年的一份数据显示,IEEE总共撤回了7300多份会议论文摘要,大多数作者都来自中国。就像很多网友说的一样,其实中国论文批量造假存在时间区域性,主要是中国高等教育大跃进时期,对于博士毕业生的大量需求,正是有了这种需求,也让当时破格提拔了大量造假的教授和博士毕业生,如果真的翻旧账的话,现在很多高校的教授们都会受到牵连!
近日,网络流传了一篇题为《又见“裸跑”博士生:读了12年一篇文章没有》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在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就读的博士生,其第一任导师意外去世,随后接手的第二任导师又因利益关系被学术潜规则,虽然后期更换了导师,但在这整个过程中,这位博士生的论文课题实际无人指导,全靠自己摸索,成为名副其实的“裸跑”博士生。仔细想想,其实这种情况在学术圈中并不少见。导师放羊、实验室散养现象非常常见在学术圈,有一种导师属于完全放羊,同时又极端严厉,其态度基本上是:我很忙,有问题别来找我讨论,但你一定得出成果。让遇到这类导师的研究生们苦不堪言,翻翻网上的提问,许多关于这方面的求助问题也不少。“我报考的导师什么都不管我,我都快毕业了,她甚至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问她问题还爱搭不理。”“考博之前对导师了解不深,进来了才知道,导师已经退休,10年间没再发过文章。导师人很好,可是从来不过问我们的学习,对我们没有任何要求,相比其他同学导师有项目,有实验,我什么也没有。”“最近就要开题了,跟他说了想写的题目和思路,只回复我:文献是不是多读读再来跟我讨论,之后再跟他说话他就不搭理了。我该怎么办呢?好绝望的感觉。”这些负面吐槽在网上一抓一大把。导师忙于社交、高负荷带领研究生,使得放养式研究生越来越多科研工作繁忙,高校形式过多在中国,学术工作节奏很快。除了忙于社交、申请课题经费外,身上需要去“跑”的报表,还经常做各种工业界的项目。当然,每当有节假日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2018年,杭州市曾经做过“校长教师专业外负担在线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近80%的校长与教师均认为自己疲于应付其他部门摊派到学校各类活动任务及各项考核评比。师资缺口太大,导师高负荷带领研究生级别越高,带的学生越多。2006年,一则西安交通大学2位教授每人平均带领30位以上研究生消息在网络传播,有学生表示平时想见一面老师“难如登天”;2005年,湖南省学位办昨日透露,湖南省学位办在抽检研究生学位论文时发现,湘潭有一所大学,一位导师,一年竟带了42名研究生。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太多,不可能对学生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精力也显然不够。如何解决?简化学校行政事务,减轻教师负担明确教师定位,剔除非必要的教学任务和社会事务,简化课题申请流程,争取“一表通过”,让教师在写不完的新的体会、看不完的活动、填不完的表格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投入教学工作与育人工作。扩大师资力量,规划导师带领研究生数量有数据显示,由于考研热,近几年我国研究生数量急剧攀升,多达80多万。但尴尬的是,研究生数量的扩张,并未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同步,与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协调。在此现象下,扩大师资力量,规划每位导师带领研究生数量等措施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如果师资力量跟不上学生增长数量趋势,师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研究生应学会独立,努力提升自我个人自主学习能力,其实在研究生生涯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研究生阶段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研究生学术生涯中,导师不是你学术生涯中最关键的一环,导师在整个过程,更多的是充当一个指导的角色,你的个人目标、决心与努力才是关键点。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应该是全能的,读文献、想创意、做实验、写论文等每个技能你都需要学会并且能独立进行。如果你缺失了任何一个环节,在脱离导师后,你能保证自己能真正独立做科研?弄清病因,才能对症下药;找准靶子,才能有的放矢。
这两天翟天临的热搜真可谓高居不下啊,究其原因,真是虚荣过了头,广大网友看不下去了,便栽了跟头。俗语说,一个人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中国的艺人普遍学历不高,多出自北影、中戏等艺术学府,但从专业角度来说,无可厚非,人不一定完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出彩就很棒了。也许是近些年广大网友们更追捧不仅演技好,还学历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的明星艺人,导致了翟的自我人设设计?说实话,如果是真实的、符合学位授予标准的博士,公平招录的博士后,那么,还真是挺让人佩服的,毕竟在浮躁的娱乐圈,能够沉下心来深造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就近期广大网友发现的所有证据来看,恐怕很难。其实,演员这个行业,在好莱坞真的是不缺高学历高颜值的人,但是中西方文化不同,在中国的很多艺人看来,做演员不一定是梦想和喜欢的职业,也可能是来钱快、成名快、受万人景仰的一件事儿;而且很多是长得漂亮学习不好的孩子们选的路。但我们不能一刀切,确实还是存在很多老艺术家,真心热爱这个职业的人。只是现在的社会,娱乐圈确是浮躁的典型代表。说回翟天临,栽跟头的源头大概有两件事儿:一、于正发微博暴露了翟的博士论文只有645KB;二、翟天临在直播中对知网是什么东西充满疑惑。我想,但凡是正儿八经上过大学需要写论文的学生,没有哪一个是不知道知网的吧,毕竟没有比它更全面更好用的文献库了,不然,文献都从哪里来?Google学术吗?似乎写的也不是纯英文的论文啊。而且,写论文前学校一般都会进行培训或者老师会进行简单的说明吧,告诉大家论文怎么写,去哪里找文献。再不济,还有查重呢?查重难道不都是统一在知网上进行的嘛?再说论文文件的大小,645KB。对于这个大小真的是一看到就心存疑虑啊,竟然没上兆(M)?吓得我赶紧去翻了一下我的硕士论文,近七万字,2.81M,当然还包括图表。然后有网友说论文纯文字的话645KB是10万字左右的,但是论文纯文字?我翻看了一下本科的毕业论文,不足一万词的全英论文,前后还有封面页、摘要、各种要求的表格,加起来199KB了。一个高等学府的博士论文,有可能纯文字吗?还有各种格式和脚注呢?怎么算645KB都不足以是一篇博士论文的文件大小。在认真的网友们各种搜索和查重下,且不说博士论文符不符合要求,没有发核心期刊、论文查重不过关这两项已经是不符合了。网友们暴怒的原因我想主要是他这个博士学位拿的太容易了。读硕士尚且很难,况且博士呢?我回想了一下我读硕士期间,为了毕业论文写什么头疼到脾气暴躁一点就着,定下题目又久久写不出一个字,文献综述改了一遍又一遍,怕自己立论不够、怕写不够字数、怕查重不过、怕答辩发挥不好。总之,在确认可以拿到学位后是打死也不肯读博了。因为纵观一众博士师兄师姐,那不是人干的活儿,就我这种学渣,发量本就不多,再读博怕是要秃头;那么多书要看,还要出国联合培养,论文多达十万字,怎么想自己都毕不了业。可翟同学读博期间开有6家公司、24个代言,时间那么少,哪来的时间看书上课做学术的呢?而真正做学术的人,每天那么辛苦那么累,为了发文章和毕业,头发大把的掉,每天都心慌揪心的,少学一天都觉得要完蛋。怎么活跃在荧幕前的翟同学拿学位毕业就那么容易呢?学术不端这事儿如果是真的,那对于学术界是一种侮辱,对于真正做学术的人是不尊重,对于中国教育是污点。如果这事儿是假的,那么我只好承认我们的娱乐圈有学术天才一名。对于这点,我很不乐观呀~
来源 | 中外学术情报编辑 | 学术君近期,湖南省公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18〕413号)精神,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推荐、省外同行专家通讯评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等环节,共评出62篇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经过各学位授予单位自行组织专家评审、校内公示并向省学位办推荐等环节,共评出240篇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为确保评审质量,湖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对评为2019年湖南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名单予以公示(名单见附件)。本文来源:中外学术情报综合自:中外学术情报,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网http://xwb.hne.cn/gztzgl/wjtz/2666303.shtml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青年长江学者与她“404”的论文梁莹的一些论文与别人论文存在大面积雷同。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上,这位教授的个人成果页面目前只张贴着英文论著目录,没有任何中文论文。这对一位本土的人文社科学者来说,是非常少见的情形。但梁莹事实上著述颇丰,仅中国青年报记者所能查到的,以她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献就超过了120篇。不过在过去几年里,她的这些学术成果陆续被从网上删除了: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在内的主要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现在都已检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论文;在那些期刊官网上,对应页码处也已无法查看。一家学术平台上仍能检索到论文条目,但页面已显示“404”(无法查看)。从学术头衔来看,39岁的梁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她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计划等多个人才支持计划的入选者。从南京化工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做过博士后研究,并于2009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任教。论著是一位学者成长路上的重要垫脚石。那些如今无法检索的论文,曾帮助梁莹申请学位、获得研究经费、入选各项人才计划。用她一位同事的话说,她“几乎拿到了所有她那个年龄文科教授能够拿到的头衔”。但对梁莹的声誉来说,这些“垫脚石”存在着潜在的威胁。记者比对论文时发现,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袭或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例如,梁莹2002年发表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是厦门大学陈振明2001年的论文《转变中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其比较》的缩减版,只有极少数句子有说法上的差别。这些学术上的污点,随着那些论文的删除,都被从数据库里暂时抹掉了。社会学教授梁莹的很多论文都凭空消失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同意接受采访但要求匿名的学术期刊负责人向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2014年前后,这份期刊收到了梁莹从知网撤下其已经刊发的文章的要求。这位负责人对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为作者主动要求下撤文章的情况极其少见。自创刊以来,这“可能是唯一一次”。梁莹希望这份期刊从知网上撤掉的两篇论文发表于十几年前,均是她在苏州大学行政管理学院读硕士时期发表的。她告知的撤稿理由有两条,一是发表论文时研究水平很低,文章很粗浅,二是现在自己只发英文论文了。“这个是很不正常的事情。”这位负责人说,“我不认可这个原因。学问都是逐步精深的,难道现在成熟了,成了教授了,就不承认当时学术的粗浅了吗?”因此,这家期刊没有答应梁莹的要求,之后也与她再无联系。但那两篇论文还是从数据库中消失了。中国知网负责期刊采编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们也不清楚文章下线的原因,但按照撤稿流程,需要期刊社出具撤稿函。数据库是与期刊社合作,论文作者个人没有资格撤稿。万方数据库资源合作中心工作人员赵书杰则称,撤下文章“原则上要编辑部同意”,但梁莹这次的情况是作者要求的,“有特殊原因”却“不便透露”,但确实是符合撤稿流程的。上述期刊负责人则告诉记者,他们从来没有向数据库出具过撤稿函。主动下撤文章一般是发现文章在重复率检测中不合格,或存在数据造假、一稿多投等问题。数据库不可以未经编辑部允许就撤稿。两家数据库方面均表示,会对新收入的论文进行重复率检测,以鉴定是否存在抄袭等问题,但很早以前的文章都是直接收入。前述期刊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年的论文查重技术还不普及,审稿专家无法保证阅尽相关学科、相关专业方向上的所有刊发论文,出现学术不端的情况难以避免。连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删除了截至发稿时,记者在“百度学术”检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梁莹,得到125条检索结果,每一篇都给出了引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的链接,但点击后,均显示文章不存在。引向百度文库、豆丁网、道客巴巴等国内文档分享平台的链接,对应网页也无法查看。这些消失的文献甚至包括梁莹的硕士学位论文《善治视野中我国公民的行政参与——现状、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和博士学位论文《当代公民文化培育中的社会资本因素研究——以南京市调查为例》。即使是提供电子版的相应期刊官网上,绝大多数也无法检索到文章,对应页码有图片预览,但无法查看具体内容。记者到图书馆期刊室里逐一对比后发现,120多篇文章都确实在期刊上白纸黑字发表过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一位教授说,2016年和2017年,该院多名教师从不同渠道获悉了梁莹撤稿之事,但没有料到会有100多篇。这位教授说,梁莹2009年进入南京大学任教时,学院内部曾有不同意见。不同意见主要是认为她才30岁,就发表了30多篇论文,以文科的标准来看,担心她不太严谨,而且这些论文中并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她仍然凭借论文数量上的优势通过了投票。时任社会学院院长周晓虹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梁莹参加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选聘时,虽有不同意见,但考虑到当时社工系的总体科研能力弱,而梁莹的科研能力比较强,所以顺利通过了。从程序上说,梁莹的入职没有什么问题。记者查询到,梁莹2009年之前发表的论文远多于30篇。仅2003、2004、2005年,她就分别发表论文22、11、17篇,2006年至2008年共发表16篇,且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署名。她2003年发表的论文《治理:面对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新选择》与《走出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困境的一种新思维——来自治理理论的启示》属一稿多投,且全文约三分之二的篇幅与厦门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的两篇论文存在雷同。在数据库中,记者还发现数十篇其他作者的论文与梁莹的论文内容十分接近,但发表时间要晚于梁莹。2009年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梁莹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都高于4篇,其中2011年~2013年各发表中文论文12篇、14篇、10篇。从2014年起,梁莹开始发表英文论文,鲜少发中文论文。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网站介绍,梁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发表英文论文50余篇。2011年,梁莹入选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5年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计划,2017年又成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周晓虹回忆,梁莹进入学院后对工作“十分投入”,怀孕时都挺着大肚子、手上托着电脑边走边看,比较刻苦,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量较多。因此,她申请各种人才计划,院里都给予了支持。她通过了包括“青年长江”在内的多项人才评审,这些评审都是由国家各部委组织专家进行的,能够选上说明其具备了相应的研究能力。得知梁莹撤稿的情况后,周晓虹曾与她交流过。他向记者回忆,几年前,梁莹能连续发英文论文后,对发表中文文章就有些不屑。所以面对周晓虹的询问,她回答称自己以前的文章“都是垃圾”“不能代表我的水平”,所以拿掉了。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另一位要求匿名的教授则说,关于此事,现在没有什么“客观的证据”,都是传闻。他强调,该院的学风整体上是非常好的,也产出了很多具有内涵和思想的学术作品。但如果按照国外某些学术期刊模块化的方式来做论文,那就会影响文章的内涵,对学术本身是一种伤害。“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据梁莹的同事介绍,社会学院6位教授曾向学校领导反映过关于梁莹的传闻,建议校方调查核实,否则“可能迟早要出事”,影响南大和社会学院的声誉。当时接待的一位校党委副书记表示会认真对待,但迄今没有反馈结果。此外,2017年3月,社会学院社工系2014级全体学生曾联名举报梁莹的教学态度极不端正,南京大学的学风督导员曾在课堂督察中发现她有这方面的问题。梁莹开设过社工系大三年级的专业课《社会工作行政》以及大一年级通选课《社会工作概论》。社工系2014级本科生张云开(化名)告诉记者,梁莹常常早退1节课的时间,每节课都会长时间安排学生发言,自己玩手机或打电话,课堂上会出现10分钟里她自己玩手机而全班鸦雀无声的状况。张云开回忆,梁莹还在课堂中炫耀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荣誉,表达对教学的不屑,“我已经混到头了,没什么好怕的了”“我已经评上教授了,学校说必须每年上三门课我才来给你们上课的”。她还会将期末考试的题目提前透露给学生,给绝大多数人打出高分。2015级本科生刘明萱(化名)告诉记者,梁莹上课就是坐着念课件,还时常在课堂讨论时吃零食。上《社会工作行政》课时,18周的课时,老师有五六次没有到堂,前3次安排了研究生讲课,后面只是安排助教盯着学生,让学生自习。他们还反映,梁莹经常利用这门课让学生帮自己做私活儿,例如课程作业是帮她录入问卷,或安排学生去做与课程主题毫不相关的课题的回访工作。社工系要求本科生在大三结束时完成一篇学术论文,2015级学生没有一个人选择梁莹当导师。上述情况,周晓虹对记者表示基本属实。为此,去年周晓虹根据学生的反映,专门组织了学院的5位领导去轮番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对梁莹提出过相应的批评,也组织梁莹与学生作过交流。梁莹表示愿意改正。社会学院现任院长成伯清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学院已经注意到相关情况,学术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已经启动调查工作。如果梁莹教授学术不端的情况属实,一定会公正处理。10月23日,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梁莹承认自己的一些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她表示,上述情况只在自己学术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现。当时她刚读研究生,学术刚入门,不懂规范,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一稿多投,梁莹解释说,当时期刊即使不接收论文也不会给回复,所以等一段时间还没有下文,她会将论文修改后另外投稿。梁莹说,强调学术规范是2005年开始的,“你这样查,全中国所有的人,很多教授、博导都有问题。”“如果你这样追究下去,所有中国的学者,那么多,人人都有问题了。”她说,没有人会追究早年的事情,不希望早年的错误影响自己的前途。自己从最开始什么都不懂到现在能在顶级英文刊物发表论文,“我这条路有多难你知道吗?”“如果现在的英文论文有问题,我认。”她还告诉记者,自己撤稿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告诉她,她以前的中文论文水平比较低。她通过联系数据库公司的法务部门撤了稿,理由是这些数据库刊载她的论文没有经过作者允许,也未支付报酬。在数据库里,那些论文的痕迹一点点被消除了。但这种删除有点像是掩耳盗铃——它们已经被保存在众多图书馆的书架上,白纸黑字,并将继续存在下去。见习记者 王嘉兴
“应届硕士毕业生被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将国内学界目光再次投向西部学术重镇西安交通大学。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西安交大新闻网9月2日在《身边交大人》栏目刊文《孙光宇:发表16篇SCI,我用了三年》介绍:孙光宇,钱学森学院院友,电气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被电气学院建议破格授予博士学位。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在Physical Review 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lasma Source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均在学校“最具影响力期刊”目录)、EI会议论文4篇,另以其余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8篇、EI会议2篇。获得西安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国家奖学金2次、高电压技术专业“严璋”奖学金和“远东”奖学金、电气学院年度人物等奖项。目前,孙光宇已被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瑞士等离子体中心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孙光宇在这篇文章中,对于孙光宇发表16篇SCI的经验做了总结。第一点是“始于模仿,成于创新”:以第一次发表论文的经历为例,孙光宇分享了做科研的一般的流程。他第一次科研的研究方向是导师确定的,对于这个方向他所在的课题组已经发了不少论文,他要做的是通过编程将其复现出来。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后,他找到了跟该课题紧密相关的十几篇论文。精读论文后,通过模仿前人的做法,他尽可能做到对之前研究的复现。“对刚开始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模仿是很重要的过程。我们很难一开始就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体系、全新的技术,但通过一些模仿和复现性工作就会发现前人的研究并不是很完善,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就可能会有新的成果,并写成一篇论文发表出来。”第二点是“无人迹处,最有奇观”:谈及自己科研方法时,孙光宇表示,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领域做研究,就会发现自己能想到的点子别人在好久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其实科研就像是在挖金子,如果在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研究,便会比较容易发现金子。同时,科研方法也很重要。要能够分辨清楚哪些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哪些是马上就要解决的问题,哪些是不太重要的细枝末节。当然,努力也很重要,但是因为科研工作者都很努力,相比之下研究方向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点是“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在这三年的科研经历中,最令孙光宇难忘的便是第一次投出的论文因不够成熟而被拒的经历。在沮丧了一小段时间后,他认真地分析总结了论文被拒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因此,这第一次论文投稿被拒的经历也成了唯一一次。“科研带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偶尔也会因为暂时的瓶颈而感到迷茫,但更多的是出了研究成果之后的喜悦,一作论文发表后的激动,以及对能在更高一级期刊(如Nature, Science)上发表的期待。”另外,文章介绍称,对于大学要如何度过,孙光宇认为本科期间主要是要打好基础,没有必要太早确定以后工作的方向,因为在大一大二时期很难有这种判断能力。但是方向一旦确定好了以后,就应该一直往前走。“希望钱院的学弟学妹们找到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领域,并坚持走下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少一点从众,多一点思考。”对于今后的发展,上述文章透露,受钱学森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的影响,孙光宇计划在瑞士读完博士就回母校任教。“我认为我们青年无论在国外深造多久,都应该回来报效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面向’,这要求我们青年要有大局观,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个人奋斗汇入时代进步大潮,在新时代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孙光宇在读研期间就已崭露头角。西安交大电气学院官网2018年11月曾刊文《2018电气学院“研究生科研学术先锋论坛”圆满举办》介绍:“求实创新,知行合一”研究生标兵孙光宇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历和心得。首先,他对科研给出定义,科研就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勇于突破固有思维,大胆寻求创新。孙光宇同学认为科研不仅仅需要时间的付出,更需要方法论的转变,在实验时难免会出差错,要正确的分析错误,负面结果是成功的关键。而耗费时间的完美主义是不可取的,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合理规划时间,多读文献,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源:澎湃新闻、光明日报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