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发《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①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③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④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全文如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网页截图(来源:教育部网站)
各位已经大四的同学,现在你们确定好自己的目标了吗?你是准备工作,还是准备考研,或者是出国留学呢?如果选择了目标,那就只管风雨兼程,走在路上。现在已经2018年10月份了,2019届的毕业生们,关于这一年的时间节点你们都知道了吗?如果不知道的话,那么这些你要早知道,求职考研两不误!对于要考研的同学,10月份是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网上报名的时间。考研报名,只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这一个网站,考生要注意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招生简章有报考条件,报名日程等相关信息,网上报名后,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携带身份证,学生证以及网上报名编号确认报名信息,缴费,采集图像。每年从十一开始,各大企业就会陆续进入各大高校进行企业宣讲招聘会,各位要求职的同学,一定要留意各大企业校园宣讲时间,基本上各个学校的招生就业网站上都会发布相关信息。10月至12月上旬是校园招聘的高峰期,这个时间内,工作岗位较多,好的单位也比较多。另外一个招聘高峰期就是春节过后,这个时间也有不少企业招聘,但是没有10月-12月的岗位多,考研没考上的同学可以抓住这次机会。打算出国留学的同学,则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自荐材料以及推荐材料,GPA证明,成绩单等,了解一下意向院校的申请条件,填写报名申请信息。另外,出国前,最好是练习一下自己的口语,毕竟人到国外,如果语言不通的话,会是一个大问题。除此之外,基本上在每年的10月份,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及职位会发布出炉,有意向参加国考的同学可以留意下相关信息,公共科目考试笔试时间基本是在11月底或者12月,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些信息需要各位同学自行了解与关注。
11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明确导师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导师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全文如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我部研究制定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准则是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广大研究生导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制定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划定基本底线,是进一步完善导师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建设一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二、认真做好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各地各校要结合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实际,扎实开展准则的学习贯彻。要做好宣传解读,帮助导师全面了解准则内容,做到全员知晓。要完善相关制度,将准则真正贯彻落实到研究生招生培养全方位、全过程,强化岗位聘任、评奖评优、绩效考核等环节的审核把关。三、强化监督指导,依法处置违规行为。各地各校要落实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师德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责任,按照准则要求,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对确认违反准则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要按照《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教师〔2018〕17号)和本单位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所在院(系)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需向学校分别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采取约谈、诫勉谈话、通报批评、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等方式进行问责。我部将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各地各校贯彻落实准则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我部将适时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教育部2020年10月30日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崇高使命。长期以来,广大导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规范指导行为,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优秀导师,在《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基础上,制定以下准则。一、坚持正确思想引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不得有违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二、科学公正参与招生。在参与招生宣传、命题阅卷、复试录取等工作中,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公平公正,科学选才。认真完成研究生考试命题、复试、录取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录取研究生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不得组织或参与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活动。三、精心尽力投入指导。根据社会需求、培养条件和指导能力,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及时督促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科学研究、专业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写作等任务;采用多种培养方式,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问题疏于监督和指导。四、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综合开题、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考核情况,提出研究生分流退出建议。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五、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秉持科学精神,坚持严谨治学,带头维护学术尊严和科研诚信;以身作则,强化研究生学术规范训练,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六、把关学位论文质量。加强培养过程管理,按照培养方案和时间节点要求,指导研究生做好论文选题、开题、研究及撰写等工作;严格执行学位授予要求,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七、严格经费使用管理。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八、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人文关怀,关注研究生学业、就业压力和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来源:潇湘晨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日前,国家教育部在其官方上面刊登了《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2311号(教育类212号)提案答复的函(教提案〔2020〕第11号)(简称《函)),主要提到了“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具体如下:(一)《函》提到,教育部历来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了多个管理文件,规范导师指导行为,包括: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办法的通知》(学位〔1995〕20号),下放了博士生导师评审权。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文件强化了研究生导师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湛三大基本素质要求。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教师〔2018〕16号),结合高校特点,提出十条针对性的要求,提出了正面倡导并划定了师德底线。2019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教师〔2019〕10号),从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氛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包含“三个坚持”、“三个突出”、“四个严格”、“四个强化”和“一个加强”在内的15项具体任务,全方位构建师德师风建设新格局。(二)《函》还提到教育部下一步工作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要求培养单位严格导师选聘标准,加强导师团队建设,明确导师权责,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支持导师严格学业管理。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聚焦导师指导环节,要求导师正确履行指导职责,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合理指导研究生学习、科研与实习实践活动,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明确博士生导师是因博士生培养需要而设立的岗位,不是职称体系中的一个固定层次或荣誉称号。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延伸阅读:近年来,通过相关媒体报道,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博士生延期毕业的事情。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有高达60%以上的博士生都无法在博士学位攻读时间三年内毕业,大量存在延期。部分观点是博士学位本身难度过大,三年内无法完成,因而建议学校延长博士生学制,即将三年博士延长至四年甚至更长,以便博士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科研创新,达到博士生毕业条件。对于该要求,很多知名大学已经开始采取了行动,2014年复旦大学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2015年厦门大学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了四年,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也将博士生学制由三年改为了四年。但面对大量博士延期毕业的事实,也有部分观点认为,这种延期并不是学生博士工作不够充实,创新度不够,而是有些导师故意不让学生毕业,多留一到两年帮自己做项目等等。从这一点来说,这是一件非常让人气愤的事情。对于博士生来说,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很多博士生是拖家带口的在读,而晚让他们毕业一年,就意味着他们的家庭负担更加沉重一年,同时他们的心理压力也更大。而这也是很多博士生有抑郁症或者轻生的念头的由来!此外,还有部分观点认为,导致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原因是导师让学生做了太多和科研、和学业无关的事情。比如说帮导师报销、接待、当人肉快递出差等等,虽然这种事例不多,但是肯定存在。针对以上现象,本次教育部针对政协提案的《函》就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精准找到了导致博士延期毕业的部分症状,明确规定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博士生们应该会迎来改变自己环境的春天,他们将有更多的时间聚焦自己的学业、科研和创新!欢迎关注,带你看不一样的世界!往期文章四川二本志愿征集发布,二本录取没上?不要急,大量补录志愿等你多地发声要求非全日制学历一视同仁,真的能实现吗?2021年THE世界大学排名发布,清华进入前20,南科大吊打传统名校
原标题:海归的“就业时差”2018年10月27日,北京,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2018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吸引了4300多名海归留学生应聘,求职者拿着简历在会场外排起了长队。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24%,这是近10年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的年均增长率。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66.21万人,而留学归国人数达到51.9万人次。在情感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双重因素下,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为“海归”。但当这些即将毕业或者刚刚毕业的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时,他们才发现,与国内高校不同步的毕业时间、海外高校的招聘信息差异、身在外国而无法及时跟进的招聘流程,都让他们体会到了无法跨越的“就业时差”。海归就业:“我太难了”10月下旬,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北京亮马河大厦举办的“2019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虽然招聘会上午9点才正式开始,但早晨7点多就已经有求职者在大厅开始排队。招聘会开始后,不少留学生和学生家长涌入会场,楼下大厅也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投了几个”成为“海归”们的特定暗号。招聘会的火爆只是海归就业热潮的一个切面。前不久,启德教育与前程无忧、应届生求职网联合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留学归国人数由2007年的4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1.9万人次。海归学历分布中,硕士研究生最多,占81.1%;其次为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为12.5%;再次为本科及专科学历,占比为6.4%。高学历留学生已经占据了海归主流。究其原因,海外政策“推力”与国内经济“拉力”共同影响了留学生的回国决策。《报告》数据显示,84.8%的海归表示“家人、朋友都在国内”是其回国就业的主导因素。其他影响海归回国就业的主导因素包括 “国内经济发展势头好,政治稳定”“人脉关系网在国内”“所学专业国内就业前景好、就业机会多”。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九成以上的海归表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数据显示,“没有相关工作经验”是海归回国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其次是“海内外求职者众多、竞争压力大”。赵猛在英国硕士毕业后,曾在英国工作了一年多,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到了国内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习惯都不同,国内的发展机会更多,所以还是决定回来了。”赵猛说。本来以为自己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也投了很多简历,但是没想到最后都石沉大海,“挺有信心的”的赵猛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真的不了解国内的就业环境”。几次碰壁之后,赵猛开始总结经验。他发现,相比而言,在国外就业是一种单纯的专业匹配,但是国内的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对此,《报告》指出,雇主认为“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不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工作经验”“专业能力不足”是海归就业的主要阻力。灵魂拷问:“我该啥时候找工作”如今,找工作也需要合适的时机。而在这些就业难题中,不少海归发现,自己的毕业流程没有办法与国内的企业招聘时间匹配在一起,形成了“就业时差”,而这个“时差”让不少海归错失了理想的工作机会,有时也不可避免地延长了求职时间。国内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是“秋招”和“春招”。“秋招”通常在每年的9月到11月,“春招”则在每年的3月到4月。对于国内的大学生而言,在这两次招聘季结束后,大部分需要求职的学生都能找到工作,并在6月底毕业后入职。然而,这样顺理成章的流程对于“海归”来说就显得非常尴尬。因此,不少海归发出了“灵魂拷问”:“我是哪年的应届生?我应该什么时候找工作?”新东方发布的《2019中国留学白皮书》指出,约八成留学人群会在毕业后期或归国后开始找工作,另有约15%的留学生在留学前期便开始找工作。这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学生多以“非研究型”专业的研究生居多,会更加积极地寻找实习实践的机会。对于一些留学英国、澳大利亚的学生来说,正值秋招的11月前后是举行毕业典礼、拿到学位证的时期,这就无法避免地和很多企业的秋招“擦肩而过”,即使赶上了,也要等到第二年的7月才能入职。如果提前一年做准备,不少留学生面临的情况则是:刚开学一个月,如果要回国参加招聘面试等环节,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高。邓文(化名)从北京一所大学本科毕业后,到澳大利亚攻读金融学硕士。今年10月底他拿到了毕业证书,“我7月底就回国找工作,算是回来比较早的了。”邓文没有参加2019届的秋招——2019届的秋招是在2018年的秋季进行的,他当时正在学习,不方便回国。“现在一些企业也让我们参加2020届的秋招。这样,我就要等到明年7月才能开始工作。”邓文说。“一路下来,我已经给四十来家企业投了简历,大部分石沉大海。因为在澳大利亚没有太多的实习机会,能写在简历上的基本还是本科的那些经历。最近收到了一些面试通知,但是还没有心仪的。最近这几天比较焦虑,又开始在网上投投投……”邓文说。据介绍,对美国、加拿大等国的留学生来说,毕业典礼通常在5月到6月举行,如果不能提前回国,毕业时大多数公司校园招聘的岗位早已被国内毕业生瓜分完毕。与此同时,“应届生”的身份也让留学生感到迷茫。由于不同国家的毕业时间不一样,对海归应届毕业生来说,有的直到办理留用手续时,仍没有拿到毕业证。这就导致一些企业在校招时认为海归不属于应届生。多方支招:常回国看看在这样的“就业时差”下,不少专业人士和海归表示,若想回国就业,就需要及时了解国内的就业进程,尽早回国做准备。柯冬曾在俄罗斯一所大学就读本科,今年7月毕业之后,他才开始在国内找工作。“虽然一开始就确定了要在国内工作,但是中间我一直没有机会回国。另外,在招聘信息的获取上,我感觉自己也比国内的同学少很多。国内的学校会得到很多就业信息,但是在俄罗斯,除了极少数的好大学会有很少的中国企业去招聘以外,剩下的学校几乎不能给学生提供任何就业信息。”柯冬说。柯冬表示,自己在国外也看到一些用人单位选择视频面试,但是这种不用回国的远程面试往往得不到回应。“所以,我建议决定回国工作的同学,早点回来熟悉、了解国内的求职环境”。前程无忧海外招聘总监冯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就业时差”,一方面留学生要知道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节点做什么准备;另一方面,目前有的企业也针对海归做了招聘计划的调整,会在毕业的时间节点上有一些放宽的政策。尽管如此,海归就业的准备工作还是离不开一个“早”字。冯磊表示:“很多海归回来找工作之前都习惯先处理毕业事宜,然后再回国找工作。其实等这个流程走完之后,很多人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往届生,不能进网申。因此,海归要尽早做投递简历、网申等准备,这样对自己更有利一些。”“就业时差”是海归就业的客观阻力,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海归还需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海归在求职经验这方面也有劣势。我们之前有个统计,国内高校的毕业生每年在招聘季要参加10到15场左右的宣讲会、面试会,海归平均只参加3场。”此外,冯磊表示,比较理想的求职时间应当在毕业前的一年开始,但是对于留学英国、澳大利亚的学生来讲,他们可能刚刚度过三分之一的学习生活就要准备就业。这也是一个挑战。冯磊建议,海归还要在求职渠道上打开视野,对自己的求职目标进行分类,准备好各种资质技能,做好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叶雨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国日报北京1月12日电(记者 赵磊)记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悉,今天上午,北航举办了2018-2019学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共有613名博士、3518名硕士获授学位。据介绍,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校长徐惠彬,党委副书记程基伟,副校长陶智,副校长刘树春,校长助理张广、赵罡、王荣桥,校友代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部部长王巍院士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部分委员、导师代表和各学院领导老师出席典礼。2018年6月以来获得学位的博士生、2016级获得学位的硕士生以及毕业生的亲友参加了典礼。副校长王云鹏主持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开场视频《北航不说再见》,以温馨的校园科研生活,真挚的师生同学情谊,难忘的点滴珍藏回忆,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的不舍、感恩与祝福,展现了毕业生对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勇气。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毕业典礼正式开始。曹淑敏宣读了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导师名单,程基伟宣读了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名单,陶智宣读了毕业研究生“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刘树春宣读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获得者名单。与会领导和嘉宾依次为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导师、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振兴国防就业奖学金”获得者、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此时此刻,我们分享毕业的喜悦,也感怀求学时光的短暂。”面对即将告别北航的研究生同学们,校长徐惠彬院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动情地回顾了毕业生们与学校携手同行、奋进向上的难忘时光,为朝气昂扬的毕业生同学点赞喝彩。“作为新时代的北航人,同学们生逢其时,民族复兴正在汇聚磅礴力量,我们要接好历史的接力棒,以智慧和力量助力实现伟大梦想。”徐惠彬勉励全体毕业生“做勇担使命的追梦人”,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树立高远理想、坚持开拓创新、坚守奋斗实干。“让我们一起奔跑,一起追梦!母校永远支持你们、祝福你们!”校长的讲话饱含对毕业学子的诚挚祝福和殷切期望,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杨超代表研究生导师为全体毕业生送上了嘱托和期许,希望每一名毕业生都能成为有责任感的北航人,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做到真心诚意、坦诚诚实。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吴燕霞代表全体在校生对每一位学长学姐为传承北航文化、发扬北航校风所做出的努力表示了感谢。毕业生代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刘栋在发言中与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北航九年的求学历程,号召全体毕业生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要牢记自己“北航人”的身份,艰苦朴素,勇于创新,为母校争光添彩。杰出校友代表王巍院士回顾了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是“空天报国、敢为人先”的北航精神使他终身受益,并寄语全体毕业生要了解历史、不拒小事、终身学习、团结协作,为远大理想不懈奋斗。典礼上,研究生院向校友总会移交校友名册。学校将持续关注毕业生的成长发展,为校友拼搏进取提供坚强的后盾。在亲人挚友的共同见证下,毕业典礼在全场北航人齐唱《仰望星空》的嘹亮歌声中圆满结束。在随后举行的学位授予仪式上,与会领导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为毕业生们一一援苏正冠、颁授学位证书并合影留念。当师长将象征成熟“麦穗”的金黄色流苏拨过,在北航期间的熹微清晨、彤红日光、正午树影、傍晚斜阳、深夜路灯都一一远去;但在这几百上千个日日夜夜里,收获的不只是饱含辛勤汗水的科研成果,还有导师的谆谆教诲和同窗好友一起奋斗的美好时光,这些都一一定格在照片里,珍藏在脑海里。全体毕业生带着来自母校的祝福与期盼,承载着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踏上了人生的新征程。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8年7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学2018年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邱德拔体育馆举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林建华等在校领导班子成员,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部、院系主要负责人,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分会主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学校教职工代表、毕业研究生及家属等参加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高松主持。典礼现场典礼开始前,一部纪念片追忆了北大学子在燕园学习、生活的过往,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的不舍与感激之情。随后,师生共同朗诵了《永远的校园》,“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却孕育着“北大魂”,一字一句间讲述着燕园学子的求知、求真的故事,抑扬顿挫中表达着师生对北大的热爱与敬仰。高松主持高松宣布毕业典礼正式开始。雄壮的国歌声响过后,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副校长王博宣读《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决定》。2018年北大共有1877名学生获授博士学位,6185名学生获授硕士学位;99篇论文获得2018年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及教师代表登台,接受主席台领导、学者和嘉宾的颁奖。王博宣读《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表彰决定》颁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郝平宣读了《2018届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授予1582名同学“2018年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推荐538名同学为“2018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郝平希望受表彰的优秀毕业生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全体毕业生一起脚踏实地、奋发有为,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同时,他号召全校同学以优秀毕业生为榜样,按照总书记提出的“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勇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校领导及嘉宾一同为优秀毕业生代表颁奖。郝平宣读《2018届优秀毕业生表彰决定》颁发优秀毕业生奖毕业生代表、数学科学学院2013级博士生韩京俊回忆了他的心路历程。其间,韩京俊有过挫折和焦虑,也有过彷徨和动摇,但数学之美让他再次找寻到初心、找寻到自己的梦,坚定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北大,在大师与大神们的光辉照耀下,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会显得平凡,但走出校园,倘若我们仍怀着那份初心,我们会变得不平凡,中国也会变得不平凡。”韩京俊发言毕业生代表、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级硕士生杨霞讲述了因为儿时家乡的医疗条件差,自己矢志选择学医的故事;讲述了作为团长带领同学两赴赤峰开展社会实践,为当地的儿童福利院提供义诊、科普培训等服务的经历。杨霞表示,这些经历坚定了她毕业后到基层去的决心,作为一名选调生,她将带着北大赋予的思想,怀揣着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信念,为发展基层医疗健康事业、推动“健康中国2030”贡献自己的力量。杨霞发言导师代表、哲学系教授李猛在致辞中强调,研究生教育中严格的学术训练对人的意义重大。同学们顺利毕业,经历了最严格的学术检验。这一检验不取决于导师的个人偏好,而取决于整个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标准。李猛表示,一位合格的学者惟有借助艰苦的学术训练、严格的学术纪律,才能摆脱身上以原创性之名诱惑自己变成平庸而肤浅的自我。他嘱咐同学们保持纯粹,克服想要成就自己的虚荣。李猛希望毕业生们“做一个诚实的工作者”,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回报国家。李猛致辞随后,屏幕播放了研究生导师和教职工代表寄语毕业生的视频。楼长、厨师长、班长、各院系老师们纷纷向毕业生送上祝福,希望毕业生们要有梦想更有要力量,勇担社会责任,做国家栋梁之才。林建华对各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同学表示祝贺。他说,同学们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这漫长的人生旅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欣喜也有艰辛”。但只要“确信良知、确信美好、确信未来”,坚守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些纠结与艰辛将成为“岁月长河最宝贵的礼物”。林建华致辞林建华结合自己在弥渡走访贫困家庭的经历,分享了自己对北大精神的思考。他指出,北大是一所伟大的大学,其伟大之处不仅体现在卓越的教育和学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还体现在她对社会正义的不懈追求和深深的人文情怀。今天的北大还延续着平民学校的传统,这正是百年前蔡元培“劳工神圣,人人平等”思想的体现。“北大永远要追求卓越,但我们的精神应当是平等的,我们的心胸是开放的,我们的爱是没有疆界的。”在祖国的最需要的地方,到处可见满怀热血的北大人坚定的身影和足迹,今天的北大人依然选择去西部、去部队、去基层,去开创不同的人生,用行动诠释家国情怀。林建华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既要思考、探索大道理,更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林建华祝愿所有的北大毕业生远离平庸、勇敢担当、学在路上!参加典礼的毕业生最后,全体师生在北大学生合唱团的带领下齐唱《燕园情》,在饱含深情的歌声中,毕业典礼落下帷幕。随后的学位授予仪式中,校领导及各院系导师代表分别为博士、硕士研究生一一拨穗,授予学位。(文/新闻网记者 陈思伽)
2018年的应届毕业生已经工作三个月了,有一部分同学已经转正,当然也有很多学生签约是六个月的实习期。但是无论如何,基本工资和工作待遇已经确定下来了,最近由某调研机构通过调查全国2700余家企业后发布了应届生就业报告。通过调查发现,2018年全国本科应届生平均起薪为5044元,其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起薪为5292元,二线城市为4489元;而硕士应届毕业生的起薪为6824元,其中一线城市为7159元,二线城市为5726元。由此可见,在全国水平来看,硕士研究生比本科毕业生的起薪要高1780元,而且本科生去二线城市的人数较多,硕士毕业生留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数相对较多。如果从大学专业进行分析的话,我们发现,人工智能类岗位相关的专业,应届生平均薪资是最高的,达到了11557元的起薪,其相关专业包括互联网,物联网,AI技术等专业。其次是大数据相关专业,目前的应届生起薪也达到了9962元,这也是今年大数据专业大肆扩招的重要原因。此外,令我们感到惊叹的是,算法虽然并不是新兴岗位,但是今年的应届生起薪竟然达到了12627元,实在是一份香饽饽。当然,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专业早在入学的时候就确定了,现在想改也来不及了。另外,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考研,有的人适合读个研再出来工作,有的同学感觉耐不住性子,认为本科毕业就要去找个工作,好好干一场,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无论走了那一条路,一定要认真去走,条条大路通罗马,最后都能达到了我们想去的地方。
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记者汤阳 陈席元)“指望考研镀镀金,舒舒服服混文凭的同学,该醒醒了。”最近,一条多所高校对百余名研究生不能按期毕业而做出退学处理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对学校严格管理表示认可的同时,开始为自己能否顺利拿到学位担心起来。眼下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已全面展开,“考上之后如何毕业”,想必又会让有些同学颇费思量。研究生在校也有“保质期”记者检索此次对研究生做出集中退学处理的合肥工业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网站发现,已公布的118名同学,除1人是因“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被退学外,其余被退学原因均为“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类似情况并非个案。2017年至今,先后有上海交通大学、东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对逾期未完成学业的研究生做出过退学处理。其中,北京科技大学公布的《研发【2018】10号-关于对部分研究生给予自动退学处理的决定》显示,“根据《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修订)》等有关文件规定,我校研究生学习年限为:硕士研究生为2~5年,博士研究生为3-8年。经2018年第22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对191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年限的研究生,给予自动退学处理。”华东地区某高校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各所高校都会结合自身实际确定研究生培养年限,一般硕士生不超过6年、博士生不超过8年。“如果研究生在规定的培养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成果不能达到要求,就应该被相应的处理。”该负责人说。想拿学位真心“拖不起”记者随机走访几所在京高校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生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有关课程学习并不太担心。对于逾期不能完成学业的情况,有同学认为这可能更多还是来自主观因素。“现在研究生培养都是弹性学制,完成学业的时间限制已经比较宽松,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下还无法完成学业,我觉得被退学也是理所应当的。”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田先进说。多位受访高校教师认为,研究生应当摒弃“拖延症”。“严是爱,松是害。”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认为,学校一定要关爱和严格相结合,学生们也许一时不适应,但从长远的人生发展来看,学生会感激学校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吕建说,目前我国博士生无法按期毕业的人数比例可能高达65%,有的读博8年也毕不了业,这与目前博士教育培养模式有关。现行博士教育体系的特点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吕建建议,中间过程也要严起来。“一旦严格要求,老师就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到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博士培养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同时,也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观念,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能顺利毕业,比如在南京大学,学校博士培养模式中就明确要求中间过程严格考核,每一次资格考试约有15%的人不能通过。通过严格把关、严格要求,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让“严进严出”成为常态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已陆续出台一系列文件和举措,要求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培养质量。其中,多次提及要加大对不合格学生的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学位授予全方位全流程管理等内容。不少在读研究生坦言,“上课按部就班,感觉任务不重,但最后的毕业论文要求越来越严。如果平时基础不扎实、知识储备不足,想顺利通过答辩拿到学位确实有难度。”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刘若涵说。在江苏一所大学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现场,一位硕士生导师告诉记者:“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我们对学生们的论文逐段提出修改意见,现在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杜绝侥幸心理,一定要下苦功夫。”对此,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金梦玉教授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经历了精英化教育、大众化普及等阶段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该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导师是第一责任人。导师要承担培养、督促、引导的责任,不能空担其名而不行其责。与此同时,还要警惕把‘出炉率’当作办学指标去追求,防止研究生培养‘放水降格’,否则最终贻害的还是学生,影响的是学校声誉,损坏国家研究生教育公信力。”他强调。
对博士生来说,按时毕业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2017年我国预计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165296人,实际毕业博士研究生人数为56451人,未正常毕业率为65.85%。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3-2017年,我国博士生总延毕率均达60%以上,总体呈波动上市趋势。博士毕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屡见不鲜的话题,但是总有些人与别人不一样,他们不仅在求学的道路上顺风顺水,而且前进的速度也是让人惊叹。今天介绍的这位主人公是电子科技大学2018级博士生许潇,1996年出生,17岁的时候考入青岛理工大学,大三下学期时参加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夏令营活动,活动中积极向心仪导师展现自己在大学期间参赛获奖情况,而在通过了夏令营的笔试和面试之后,成功获得了电子科技大学的保研资格。电子科大对硕博连读有项政策,保研的可以在研一申请硕博连读,但是这种难度相当大,而且竞争也很激烈,在读研一的时候许潇毫决定去试一试,每周他都会去找胡老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胡维昊教授)请教一些科研问题,尽量展示自己,最终成功被博士录取,就这样,硕士就读一年他就转为了博士生。而读博一年,他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许潇表示,之所以说自己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是因为自己完成了应修学分,并且已经发表SCI/EI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一区和二区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一作者在EI上发表论文两篇,包括一篇会议最佳论文。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2018版)》,许潇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质”和“量”上远远超过了学校要求,可进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环节。“我觉得写论文才不会无聊。”这位“一年达标”的博士生给自己的“高产”找了如是理由。让人意外的是,当他被问道是否会选择提前毕业时,他表示自己是不会提前毕业的,他说“这个只是一个保底,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会继续努力发表更多高水平的文章,未来还想要去就读博士后,在科研上多产出一些成果”。许潇坦言,自己并非大家夸赞的那般“牛”和“神”,曾经也是个成天想着玩儿、心头无目标的学生,后来因为找到了兴趣所在,脑袋里时常迸发出新点子,习惯了做事有效率,喜欢成宿成宿写论文,并且遇到了对自己关护有加而且科研能力很厉害的导师,人生“进度条”才加速拖动。许潇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其他研究生六年甚至更长年限才能完成的目标。如此优秀的背后,定然有着异于常人的信心力量和果敢坚持,有着不为人知的超常努力与辛勤付出,值得每一位新时代的大学生、研究生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