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考上大学只是进入中层阶段,那么研究生行列已经可以算是高层次人才了。面对近年来的就业困难,不少大学生都选择了毕业后继续考研。考研大军成了中国的一个新常态。而就在近日,有关部门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在读人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读研究生人数已达300万人。看着这个数据,我陷入了沉思:在1949年,我国的研究生人数只有629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个人数不断扩大,在今年,突破了300万的大关,整整翻了4770倍!当这批精英投身于社会时,那些平常学历者又该何去何从?时代的趋势,初显狰狞双语硕士当保姆。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位双语硕士应聘保姆的简历,让无数“社畜”目瞪口呆。这位年仅32岁的刘阿姨,是一名精通英语和法语的硕士。她不仅在中兴工作过,还曾出国工作,具有强大的交流能力,而且还有过早教的经验,更是做得一手好菜。如今,刘阿姨转行做保姆,在她那份强大的简历下,多少同行为之失色。北大才子卖猪肉。说起北大的学生,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毕业后会选择在公司工作,但却有这么一个人,选择了毕业后卖猪肉。这个人名叫陆步轩,是一名北大的学生,在毕业后,因为各种原因,最后他选择了跟随父亲从事卖猪肉行业。看着这个北大才子居然成了屠夫,不少人都是在嘲笑他,但事实证明,当高学历的人从事传统行业的时候,他们的规划更可怕。陆步轩凭借着自己高学历的头脑,将猪肉生意一步步做大,如今,他已经是个亿万富翁。近年来,像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清华学生当保安、博士生做房地产销售,这些都预示着高学历人才正在向传统行业进军。不要以为传统行业就没有高学历的人来竞争,当他们投身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的竞争力强的让人恐惧。被降维打击的人,没有反抗之力《三体》中有一个词语叫降维打击。这个词指的是高等文明对低等文明的一种打击。比如说,可以把四维生物打成三维,或者把三维世界打成二维,没有逃离能力的生物必死无疑。简单点说,就是对手的层次太高,而你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能被摧毁。对于高学历的人才冲向传统行业这一现状,或许这就是最好的解释。硕士当保姆,对于从事保姆行业的其他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北大才子卖猪肉,对于卖猪肉的同行来说,也是一种降维打击,其他行业不外如是。当高学历者从事某个传统行业的时候,那些低学历者又能拿什么去反抗?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萝卜一个坑,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占据好的位置,当位置被占满后,其他学历较低的人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较差的位置,如此下来,学历排后的人,势必将会失去工作。听到这段话的我有点惊慌失措:在悄无声息之间,自己正在被淘汰。在我们安慰自己已经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之时,殊不知自己的背后,有着数十万人正在盯着你的职位。一份数据显示:一个公司白领的背后,平均有着13个人在盯着他的位置,且蓄势待发,随时可能取代原主人。而取代这份工作的硬性条件,就是学历。那些还沉浸在自己舒适区里的普通人,如果没有持续精进自己的能力,就只能被动挨打。别让你现在的安逸,毁了你的未来在这个时代,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有着强大的危机感和求生欲。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学不会与时俱进,那么势必将会被淘汰。而想要长久立身于社会,肯定从自己的某方面进行突破。一、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在这个靠技能吃饭的社会,专业的人永远不会过时,越是专业,别人就越难取代你,那些行业顶尖的人,哪一个不是专业的?二、提升自己的学历:在别人喊着“学历不重要”的时候,很多公司都是先看学历再看能力,如果要稳住自己的地位甚至再往上晋升,那么学历也是很重要的,有机会的人,不妨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人生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我本可以,在原本有机会改变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安逸,但现在的安逸,正在毁掉你的未来。这个社会哪有什么永远的事情?所谓的一成不变,只不过是你没发现自己正在被淘汰而已。正如达尔文所说的:“在丛林里,最终能存活下来的,往往不是最高大、最强壮的,而是对变化能做出最快反应的物种。”现在逼着自己进步,才能在以后的狂风暴雨中安稳如山。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个笑话是这样,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九个都是本科生,还有一个研究生。现实当然没有这么夸张,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研究生,近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从2015年的165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290万人,预计2020年将突破300万人。俗话说林子一大,就什么鸟都会出来。随着研究生群体逐步走入社会,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往往会让招聘单位很头疼。日前,全国政协委员黄爱龙表示,建议对研究生毕业生进行分级评价,明确是几等学位,让国内的研究生毕业评价更加公平全面,为毕业学生以及企业提供更加合理的选择参考。看起来这个建议不错,但这话一被发到网上,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准备考研的本科生都炸了:给点活路行不行?!这个提案的合理之处在于,参考英国的研究生分级制度,同样的硕士文凭要依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不同,颁发不同等级的硕士学位,分为普通、良和优。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落到实际操作上,稍微对国内研究生群体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不对劲。近些年,全国各地研究生自杀事件频发。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有20%左右的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极易引发自杀的抑郁症占了很大都比重。从武汉理工大学陶崇园到同济大学陆经纬,不同的悲剧,有着相同的原因——来自导师的压力。在英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契约式"的关系,师生可以双向选择,很多学校在制度上也允许学生中途更换导师。而在国内,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父子"关系,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是啥样,研究生毕业就是啥样。研究生群体里有个说法,能不能毕业,全看运气好不好,碰不碰得到一位好导师。优秀的导师当然是大多数,但仍有很多导师借职务之便,让学生从擦车到做饭,从陪聊到应酬,全部包干。更有甚者,连找对象的任务都让学生帮忙承包了。2017年便有一位硕士研究生是因陪导师饭局饮酒应酬而死。也难怪很多研究生私下把导师叫做"老板"。你可能会奇怪,学生为什么不反抗?如前所言,我国研究生实行的是导师责任制,一个学生一个导师,导师对你负责,能够决定你能否毕业,有一票否决权,不仅如此,学生的生活补贴、课题基金、有没有课余时间去做兼职,都得看导师的脸色。手握学生的命脉,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在陆经纬父亲的声明中可以看到,陆经纬被导师威胁如不帮她完成论文则不能顺利毕业。权力下游无自愿,学生要想逃脱导师的掌控势必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代价不是每一个寒窗苦读十多年的普通学生都能承受得起的。正如西安交大因被导师压榨自杀的杨德宝的同学曾对杨德宝说的那句话"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呢"。在师生关系变异、导师权力过大的当下,学生所能改变的,实在是微乎甚微。当权力不对等时,弱势方受到的限制越多,强势方就有越多的机会施加控制。一个决定研究生是否能毕业的权利已经催生出如此多的问题,一旦加上毕业分级的权力,又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天然弱势的学生面对导师刁难,岂不是压力更大。试想一下,当研究生分级制度落到实处之后,会不会有下一个陶崇园、陆经纬,在导师"不帮我做事就不给你优等级"的威胁下忍气吞声,为导师卖命,直至悲剧酿成呢?所以相比研究生分级,当下更要紧的事或许是重新定义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对导师的权力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制定惩治措施。如有必要,还应设立独立于学生和导师之外的第三方机构,以保障学生的维权和申诉权利。如果导师能给学生分级,谁又来给导师分级呢?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事情的进程,大学生春季招聘会推迟、各类考试也一再延后。企业因疫情影响,新增岗位有限。为了解决2020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决定扩大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就成了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这次扩招能让多少人受益呢?通过分析近6年的考研招生人数,可以预估今年将招生90万左右,现在预计扩招5%,大约增加4.5万人。也就是有4.5万成绩在复试分数线徘徊的考生,因此能顺利上岸,考研成功。当然,总数是增长了,但并不是所有的专业或院校都扩招。从国家的就业指导上来,以后会加强基层医疗和社会服务行业的招聘。与之相关的专业肯定会增加扩招的力度,这些专业的学生也会因此而受益。扩招的好处显而易见。推迟了疫情下迫在眉睫的就业压力,以时间换空间,待疫情过去后可以更从容地吸纳人才资源,不至于造成目前的就业拥堵。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让劳动力素质提高,可以有更多的人充实到急需人才的基层。扩招也让2021年的考研党们受益,因为这会减少部分二战大神,降低了21年考研竞争激烈程度,也算是好事吧。但是,扩招只能延缓少部分人就业时间,并不能解决就业竞争的激烈局面。对于研究生扩招的事,大学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依然不乐观。是我国的高学历人才太多了吗?在我国,本科以上学历只占中国人口的4%,研究生比例更低。虽说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人数逐步增加,但并没有满足社会的需要,更不是过剩。就业难主要是人才就业分布不合理。更多的大学生集中在城市或发达地区,集中在一部分行业中,而对于广大农村基层,涉农行业,人才缺少的局面依然不没有改变。这就需要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地给自己定位,敢于开拓新的就业领域,而不是都集中在一个小圈子里竞争。这更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领,鼓励大学生下基层,鼓励他们走到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去。有些人也会经常有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考研这么难,还在考,是不是逃避就业。就业难还因为人才使用不合理。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人去考研,并不是市场有强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招聘市场的原因。用人单位过度地追求高学历,让本科生们苦不堪言,倒逼着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考研大军中,以求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能找到更好的工作。相当一部分人研究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竞争的岗位并没有提升,只是凭学历而非独特的专业能力胜过那些本科生,赢得机会。感觉在同质化的竞争中浪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年深圳一所学校招中小学教师,3.5万毕业生争抢400个岗位,最后被录取的近9成都是研究生。很多的岗位,真的都需要研究生吗?许多研究生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并没有发挥其才能的机会。这样的招聘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剧了就业艰难的局面。这需要市场的调控,也需要相关部门职能引领。所以,在当前疫情防控还在进行的条件下,研究生扩招,确实能起到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作用,让更多的人能提升个人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一方面要充分发展经济,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需要从大的层面上,让人才能够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出其价值来。
(本文由洛老师的教育轩独家原创于百家号,禁止违法搬运抄袭)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毕业季,毕业既是对大学生活的告别,也是走向社会的开始。大学毕业既意味着伤感,也蕴含着新的希望。走向纷繁的世界,褪去学生的单纯与懵懂,开始为了事业人生而不断奋斗。近年来,伴随着就业压力的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大学生通过考取硕士研究生,再通过三年的努力学习钻研,试图以更高的学历来取得一份更高的工资。据每年的硕士和博士录取人数比来看,真正走向科研,考取博士的人生比例非常之少,一般保持在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的5%左右,剩余95%的硕士研究生都选择了就业。那么985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的人,最终能有多少人工资水平超过10000元呢?今天洛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聊一聊这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首先我们来看一张由某职业调查网站发布的不同学历薪资水平,注意这里是通过样本调查的方式,最终以平均数的工资值展现出来的数字。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么几个维度的内容:1、985大学平均工资高于211大学高于一般院校,也就是说就读大学的层次越高,平均起薪也就越高,985大学的本科生工资水平就达到了7600元,几乎和一般院校的博士生工资待遇不相上下。2、985硕士研究生平均工资达到9852元,博士研究生更是达到1.2万,也就是说,接近50%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手工资能够拿到10000元。3、这里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所有数值均是平均水平,忽略了具体不同的985大学、不同的专业门类属性、不同的就业环境、就业城市、就业政策、就业补贴等等。举例来说,就大学档次来说,工科985大学的研究生平均工资明显高于综合大学和文科类高校。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工资水平就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就专业门类而言,艺术类专业平均低于人文社科专业,人文专业低于理科专业,理工科低于工科医科,而其中的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的工资水平则遥遥领先。总而言之,进入一所名牌大学,考到一个社会需求量大的大潜力专业,并且努力学习,不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都会有一个较好的机会的。不论是985大学硕士研究生,还是普通本科生,只要努力奋斗,都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加油吧!关注洛老师的教育轩,获取更多教育精彩!
“十三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统筹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直接领导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成效。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化1.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十三五”规划提出,期末千人注册研究生数达到2人,目前已超过2人;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90万人,今年将达到300万人;专业学位硕士招生占比达到60%左右,目前已超过60%。“十三五”期间授予博士学位33万人,硕士学位339万人。2.胜利召开新中国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传达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并作重要讲话,陈宝生部长作出工作部署。会后,及时印发了“1+4”系列政策文件,启动了“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十大专项行动”,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3.不断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一是加快推进分类培养。学术学位突出科教融合,加强科研系统训练,着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突出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产业联合培养,着力提升实践创新能力。二是持续加强课程建设。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发布《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涉及研究生核心课程1500多门,300余万字,为研究生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精细化服务和指导。三是深入开展“学位挤水”行动,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体系。4.切实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先后印发《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构建国家典型示范、省级重点保障、培养单位全覆盖的三级导师培训体系。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5.着力探索关键紧缺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瞄准“卡脖子”核心技术,与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共同启动了集成电路、航空发动机、核科学等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拟定“应急管理”二级学科设置基本要求、博士和硕士指导性培养方案,推进20所相关学科基础好的高校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应急管理”二级学科,开展相关试点工作。来源:教育部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2019年的考研基本落下帷幕,很多拿到拟录取的学子正在规划着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多人有一个疑问:硕士研究生毕业到底能拿到多少工资?月薪过万是否是普遍现象?研究生毕业就能够拿到过万的月薪,并非是普遍现象。先来看一份根据2018年全国著名高校发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整理出来的收入排行榜:2018就业质量报告显示的收入情况表面上看,毕业生的收入还比较丰厚。不过,这份报告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以,其中的工资收入只能是一个参考,你可不能太当真!硕士毕业生一个月到底能够拿到多少工资,这其实不简单是统计学上问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统计数据总是会有一个平均数,而绝大部分人的工资收入又在平均数之下,甚至与平均数有较大的距离。很多有生活经验的人都有这种体会,身边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同事朋友,除了少部分人因工作单位特殊,绝大部分人的月薪并不高,尤其是拿到手上的钱,也就那么几千块钱,这与传说中的动辄上万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富豪们”所从事的行业你完全不必因为自己的收入不够高而产生忧虑,与他人相比,你并不是很低的,大家的收入也都差不多。毕业研究生的收入,影响因素最大的还是工作单位。根据2018年国内名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来看,著名的民企、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毕业研究生的收入确实较高。比如,华为、阿里巴巴和一些网络科技公司,很多毕业生的收入都是以年薪为单位来计算的,少则30万元,多则100万元以上,如果要具体到每个月的收入,这些企业的月薪当然能够轻轻松松地过万元甚至10万元。就拿华为来说,每年大量接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名校的本科毕业生,这些毕业生进入公司后的起薪都不低,虽然没有具体的数目,但是月薪过万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学子们在就业大厅办理手续总之一句话吧,你的收入到底有多高,第一个因素是就业的单位。不过,“冷丝说人文教育”提醒你的是,你如果要到这些一流公司上班,你也要“两把刷子”,你没有一点真本事,人家恐怕也瞧不上你,你的一厢情愿也是行不通的。影响毕业研究生工资收入的因素,还要看毕业的高校和就业所在地。你为什么要读名校?表面上看是因为名校的品牌、教学资源和社会资源,实际上最终落实的就是你的就业情况。就业市场上的应届毕业生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如果是北大清华的毕业研究生,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不是难事,很多好的就业单位在内部就有明文的规定——北大清华毕业生优先或者只招名校毕业生,很多用人单位甚至不会仔细去查看你的专业,他们的人数主管认的就是学校的品牌。你可要知道,这些单位往往就是收入不错的去处。毕业生就业的所在地是影响收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点往往在当初考研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很多优秀本科生为何要抢着报考京津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热门高校就是为了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这些地域的收入高于其他地区,城市的硬软件建设都有很好的基础。庆贺毕业因此,“冷丝说人文教育”总结为这样的一句话:毕业研究生月薪过万并非是普遍现象,高收入的毕业生主要还是看就业单位、学校品牌、就业地域和个人能力。
所有的在读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毕业的时候能够找到一份月薪很高的工作,这或许就可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所以每年的毕业季来临之时所有的毕业生都积极地投身到可以解除到的校园招聘会,期待那份理想的工作,同时周围的亲朋好友也会经常时不时的问到,工资多钱了?什么工作了?等等问题,这是一个惯例,也是一份关心。而对于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尤其是拿着硕士文凭的他们,在找工作的时候更是尤为的紧张,如果自己最终拿到的offer和其他本科生的差不多时,便会觉得自己愧对于自己的研究生学历,便会觉得自己读研的价值也荡然无存了,毕竟当初考研最初的想法也是想着找到一份月薪高的工作。那么,作为硕士研究生的你,毕业之后现在每月的收入有多少呢?真的实现自己当初的想法了吗?或者说自己真的已经满足了吗?简单说说我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们是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可能和很多的理工科的硕士研究生在工资待遇上有一定的差距,我们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一般是教师、企事业单位等,偏稳定性的,所以工资待遇一般是在6000元左右,城市是在二线,如果是去一线城市的话,工资待遇也会在10000元左右,只不过更多的硕士研究生还是会选择去生活成本低,社会公共资源还较丰富的二线城市。但我认识的一个北京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了华为,年薪十几万,所学专业是通信工程,虽然和他接触的不是很频繁,但也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他觉得自己硕士毕业能够找到这份工作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预想,虽然工作压力大,每天很忙,但是拿着这样的年薪也算是一种补偿了。所以说,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月薪处于怎样一个水平才算得上是满足及格,这真的很难去衡量,因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个人价值观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或许你会嘲笑研究生学历的学生居然和本科生拿一样的工资,但你却不知道的是如果不是研究生学历,或许还没有这样的工资待遇呢。更为重要的是在就业中我们总是会时不时地强调自己的学历,同时有很多的学生过于偏执,总是觉得我是硕士研究生,所以我的工资待遇应该处于怎样的一个大致范围中,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有其所具有的特点,只要在本专业领域内找到一份月薪可以的就算得上是成功的。因此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可能我们的工资待遇相对于其他一部分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有些时候是天然并不是认为就能够去控制的,所以做好自己即可。
现如今这个社会,本科大学生随处可见,因为高考录取线让人越来越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并且有各种大学层次的大学,例如有211、985高校,有普通一二本大学、有独立学院等大学,所以这个社会并不缺大学生,社会上并且一些工作的最低门槛也是本科。虽然这个社会不缺大学生,但是拥有研究生这个学历确实让自己很有竞争力。而且有些同学处在高考竞争很激烈的省份,比如山东,江苏,湖南等省份,同样的分数在其它省份就能上重本,在这几个省份就只能上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由于高考人数太多,而教育资源有限,所以对于考生来说,想要考上一所重点大学,必须拼命努力考取高分才行。大部分同学都只能考一所普通院校,所以心有不甘。进入大学之后,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继续读研。因为研究生学历更高,就业竞争力也会更强。那么读完研究生以后,想要谋一条怎样的出路呢?未来又该何去何从呢?一、继续深造,继续读博,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实很多对自己本科大学不满意的同学,很大一部分是为了谋求更高的学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去攻读研究生,因此,研究生毕业之后,很多人就选择了就业,少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读博,其实对于那些想要深层研究某一方面的研究生,如果家庭条件和家人都允许更上一层楼的话,继续攻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博士生这个头衔会让你更加有竞争力,使你在学术方面更加有权威性,毕业以后肯定会从事更深层次的工作,这样看来,继续深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只要学历足够高,未来就业选择面也会更多,才有足够的实力去挑选企业。如果我们自身的能力不够,只有等企业挑选我们。如果自己本身有能力,未来也想继续深造。那么完全可以努力读书,提高自己的学历。二、进入大企业工作相比较本科生来说,研究生在选择工作或者在工作期间得到晋升的机会是大得多的,虽然我们不能歧视任何一种学历,但是研究生学历确实更有优势。比如同样的职位,你是研究生,而另外的同事是本科生,那么你的薪资待遇也会比他高。未来有升职的机会也会优先考虑学历高的人。而且成绩优异又有上进心的研究生通常会进入一个很好的工作单位,若是能力强,还会升职到管理层,即使你是研究生,你也需要具备非常高的实力,这就需要你在研究生阶段努力奋进,真正地将自己的实力培养起来,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合格的研究生。三、考公务员,或者进入国企央企对于很多研究生来说,能考上公务员也是非常好的一个出路了,首先,如果他们报考公务员的话,成功被录取,转正后可直接拥有特别好的待遇,本来个人竞争力就比大学生强,因此升职加薪的机会也就大。不过面临的竞争也很激烈,毕竟一个小小的职位,就会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去竞争,需要面对很多压力。高知识高学历人才在国企央企也会很受欢迎。国企央企相当于是铁饭碗工作,工作性质很稳定。而且福利待遇很好。但是相比本科生来说,就业机会更广。除此之外,还可以进入学校当老师。如今我国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各个院校,未来对于教师类高级人才也会很缺乏。如果自身有能力,可以考虑从事教育行业。不管你选择不选择考研,不管你选择走哪条路,拼搏到无能为力之后再顺其自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希望你走一条属于你的大道!有时候选择会比努力更重要,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切记不要选择在走下坡路的行业,因为大趋势已经处于下滑状态,作为个人很难去对抗行业趋势。比如一些传统行业已经处于衰落趋势,在报考专业时就尽量避免这一类专业。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一直以来,读书取得高学历是人们公认的一条绝佳出路,而高学历也往往被人们认为是财富和功名的标志。很多人考上了研究生,那么他们毕业后,都做了什么,赚了多少呢?外科医生,每月到手8000元,一年加年终可能有10万。有人可能认为还可以。这样我再进一步说一下,一周工作80+小时,特别忙的时候100+,收入严重不匹配工作量。就比如我现在的状态,连轴上了30+小时,刚处理完一个颈髓损伤的病人才下班,休息一下,下午专家来了,还要上台帮忙做手术。但是,我劳动我骄傲。我儿子现在1岁多点,开始认识人了,然而经常我下班回家看半天才认得出我。85年的985硕士,10年研究生毕业,上海某设计单位做结构工程师。上班第一年收入2.5万左右,过得很艰苦,两个月内复习通过了注册结构考试,领导从此对我刮目相看。第二年辛苦加班,拼命画图,工资加上年终奖到手八万多点,比我很多同学低了很多,觉得确实对不住家人和学校这么多年的培育,终觉无望跳槽去了另一家设计单位。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15万的年薪,这也是我在上海待的三年攒下的所有积蓄。确实挺失败的。我室友,91年,985硕士毕业。上海某it企业刚开始月薪1万,三年时间在上海买了车房,无贷。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所以工作很努力,基本上每天工作到12点以后,每天睡6个小时,周末还去打零工。也许是这种拼搏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他老家拆迁了,在上海买完车房,还有剩余。所以,大家奋斗的时候,要坚持住,不要放弃,说不定哪天老家房子就拆迁了。88年出生的。比起现在,读书时的生活更惬意自在一些。我和老公本科都是985,本科毕业后都保研留校。本硕7年我们表现还算不错,大大小小的奖学金拿了近12万,但毕业时已经花到身无分文。硕士毕业后,我们来的北方一个省会城市。我在一所211大学做职员,老公在一所中外合资企业做工程师。工作两年了,目前年薪加起差不多有34W+。已领证,买了房,还没孩子,每月贷款6000+,其中有4000是公积金还。手里有点存款,准备攒着买车。压力不小,主要来自各自的工作。会互相沟通帮忙给予建议。也会觉得累,尤其是看到同龄人依靠自己有钱的父母就可以轻松实现你努力很久的事。但一般是感慨一番后该干嘛干嘛去,其实内心还是对现状满足的吧,因为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换来的。当然,这个世界上,我见的最多的是,吹着最冷的风、顶着最烈的太阳、吃着最硬的米饭、穿着最脏的衣服,拿着最可怜的工资。在苏州工厂里、在合肥的工地上,在南京的珠江路,在宣城的物流点,比我累的多,收入却只有我的一半。这是当下社会最沉重的现实。这点工资,养不起家,娶不起人,前面没路,后有顾虑,好在一大家子抱团取暖,父母都还干的动,谁都没把谁撂下。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这个世界是多态的。很多人年纪轻轻通过自主创业也走上了幸福的道路。但是大多数人是按部就班了,读完中学再读大学,认识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给自己人生添上美好的一笔。小编认为学历和收入是有一定关系的,但不是绝对的,学历高不一定收入高,也许有的人考研、读博只是他的爱好、为了完成自己读书的愿望呢?小编始终认同一句话:大学可以不上,书不可以不读。所以大家都要一直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