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十七大精神,积极实际“三个代表”,在思想上按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作风上艰苦朴素、务真求实,较好地完成领导和各级部门安排的各项任务。尽心尽力,努力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思想文件、书籍,深刻领会胡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积极参加党委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教育活动;同时,认真学习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研究生政审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始终提醒自己,我们要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奋勇前进。 在学习态度上,我严格遵循科学严谨的求学和研究态度,实事求是,认真钻研,对所有的研究都保持着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时刻鞭策自己,要抓紧时间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外语水平为大学英语4级,本人擅长翻译英文文献,且有相关工作经验。 业务和科研能力方面,本人拥有自行设计并进行科学研究和试验的能力,拥有带领一个团队开展试验工作的项目经验。 本人待人热情,个性开朗乐天。百折不挠。专长是电脑网络技术。爱好各类运动。 攻读博士期间希望能够继续从事塔玛亚历山大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生态位的研究,分析出赤潮生物爆发的根本原因。 XX同志在工作期间政治上积极向上,始终以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注时事,通过深入、不断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工作中兢兢业业,踏实肯干,认真负责,能较好的将学校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生活中关心同事,乐于助人,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严格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受到了身边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哪些研究生未来将登上其领域高峰》,笔者觉得挺有意思,大家有兴趣自行百度去看看。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McCabe等人跟踪了25年前进入美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排名前十五的顶尖大学研究生院的714名研究生,这些研究生读研前的背景和教育经历没有明显的区别,意味着他们的天赋、能力、水平等或笼统说起跑线都差不多,但在25年后,只有一小部分人登上了STEM领域的高峰——成为STEM领导者,例如研究型大学的STEM全职教授、STEM企业 CEO、政府中的STEM领导者等,而其他大多数则成为同样领域的非领导者(nonleaders)。”也就是说,研究生现在的表现,并不能完全决定其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这跟老一辈所说的“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又有所违背,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事实上,俺认为,这些说法各有各的对,也各有各的错,需要区分不同的领域来看。就拿研究生这个群体来看,大多数研究生都想以科学研究作为首要任务,以完成突破性成果作为一种目标。但是,科学研究这个领域,并不是单纯地靠研究生想一想就能做出想要的成果。虽然有的研究生基础很好,专业课成绩也不错,但是一旦叫他做一些稍微难一点的课题时,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出来。特别是理工科的女研究生,通常会找男研究生帮忙,因为大多数理工科的女研究生,实际上并不是真心想通过研究生来提高科研能力,而是想通过研究生学历来获得找到更好工作单位的机会,她们并不会把能不能做出好成果作为一种研究生阶段的目标。但是,虽然有些研究生并不擅长做科学研究,却在其他方面有很出色的表现,比如当研究生辅导员和学生会主席,这并不会妨碍他们日后极有可能成为某个领导。相反,那些把科学研究的任务做得极好的研究生,日后成为领导的概率几乎为零。正是因为他们整天醉心于科学研究,不爱管闲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人情世故也不怎么知晓,在很多小事和细节方面,比较容易得罪领导和同事,造成他们仕途无望;或者容易过分骄傲自满,看不惯别人比自己优秀,容易被单位同事边缘化,成大事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要说只根据研究生这3年能不能做出好成果,来判断其日后几十年的发展,“从研究生的表现,看其25年后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科研这条路上,显然是非常主观的不准确说法。
大家好,我是小编桑桑,今天来跟大家聊一聊,考研复试时候考生思想上的几大误区,希望大家可以规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一、老师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就认为老师故意刁难你有一部分考生提前的准备不足,导致老师提问的时候答不上来,所以会觉得导师提的问题会很偏,故意刁难自己。但其实导师提的问题都是考察范围之内的,无疑也就是围绕考生的专业,以及综合素质、专业热点这几个方面提问,不会存心为难考生,都是平时的所学知识。而且导师大多都是博学多才、通情达理的人,也不会很严肃,自然考生也不要担心太多,如果答不上来,那一定是找自己的原因,自己没有复习充分。二、初试成绩高,复试有恃无恐有许多的同学啊,认为自己的初试成绩排名比较靠前,复试随便考一考就能过了。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每年的复试中都有大量的排出,是排名不理想的考生逆风翻盘。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排名靠后,所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反超你,是想他们准备充分,而你天天无所事事,这不就是现实中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所以大家不要盲目自信,要认真的对待复试,准备充分去迎接考试。三、调剂时灰心丧气每年都有大量的调剂,考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调剂时候心灰意冷。因为他们在调剂的时候联系名校多次碰壁,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强大的打击,自此一蹶不振。实际上调剂的时候目光要放得更加宽广一些,不光要盯着名校的条件,还要看一些实力不俗的院校,他们也是可以调剂的不错选择。四、忽视面试有一部分同学知道考研复试的时候分为笔试和面试,所以对于笔试多家准备,但是忽略了面试,认为面试只是随便的和导师进行沟通就可以了。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并不是考研的面试才是最能体现出一个考生的综合送素质的考核。在与导师的沟通与交流中,最能体现你的专业基础,了解掌握的程度。如果你忽视了重要的复试面试环节,那么很有可能你将错失研究生上岸的最佳机会。特别是今年情况特殊,可能有一些学校会采取网上复试,这也就意味着可能有一部分学校取消笔试,仅仅依靠面试来决定你的复试成绩。所以同学们在准备复试的时候,一定要特别重视这个考研复试的面试环节,认真的准备锻炼自己的口才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五、复试前不联系导师有许多同学认为复试前没有必要去联系导师,联系导师很麻烦。这种心态的同学你可就错了。复试前联系导师并不是让你去和导师拉关系的,而是让你去向导师介绍你自己,让导师对你有一个提前的印象。这样导师对你的印象就会加深,在你复试的时候,可以增强导师对你的印象分,从而使你更容易通过考研复试。好啦,以上就是小编骚骚为大家带来的考研复试分享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阅读。关注小编考研路上不迷路。
研究生导师坦言,在校期间学生的这1点表现,跟家长有直接关系随着孩子的年龄越来越大,孩子离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啦,虽然当下科技非常便捷,一个视频通话,就可以轻松解决面对面沟通交流,但这些还都只是一种媒介,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个人,最近一段时间,针对高校研究生中,出现的系列情况,复旦大学研究生导师,专门做了个调研,调研结果发现,在校期间,研究生的这1点表现,跟家长有直接关系,还望众家长知晓与家长的联系比较弱越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跟孩子之间的话会越来越少,前一段是时间,让学生去做一个相关课题的调研,其中有这样一项,研究生中,每周跟家长通话或者视频3次以上的占比不到百分之五,而跟男女朋友,即便是在一个学校里面,除了日常见面之外,视频什么的平均下来还有8次之多,异地的更不用提啦。我们调研下来,还发现一种现象,有的学生,一个月跟家里也就是联系一到两次,甚至有的更离谱,超乎想象,在这里女孩子做的还比较好一些,男孩子相对来讲跟家长的联系会弱一些,在这里表现的尤为突的,就是外界广为关注的“理工男”,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调研发现,问题还是主要出现在家长身上,家长跟上一代的联系也比较弱一些,所以导致现在家长跟孩子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弱,这是问题的根源。这一块需要家长跟孩子共同努力,这也是关系到下一代的问题其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请教了相关方面的专家,专家给出的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很多孩子,之所以到研究生这个阶段,也就是24到26这个区间,还跟家里面的联系这么弱,一方面原因,是随着自己远离家乡,现在很多大学生,外出上学,跟父母联系弱的同学,选择学校的时候,内心想的是,能够走远些,就走远些,当然这是有很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这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点因素便是,自己内心的那股潜意识。事实上真正从年龄的角度在来看这个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年满18岁,就是成年人啦,也的确,从科学的角度来讲,25岁左右的这个年龄阶段,各方面思想意识都比较成熟啦,按说没有必要深究这一点啦,但现实是,确实有必要,而且最好就是外这个阶段认识到,并且有意识的去改变,就拿现在读研究生的学生来讲吧,现在这个年龄,3年后毕业啦,毕业面临的首先是工作和生活两大块,其中生活免不了,要结婚生子,这是很正常的,试想一下,这重不重要,这是一连贯的事情,不是对单个人的影响。所以现在研究生期间的学生们和家长们,了解到这个问题是在好不过啦,现在要有意识地去做这件事,做好了,以后对自己的帮助是巨大的,研究生毕业后,就要开启自己的事业生涯啦,要知道家庭关系,是事业的最最基础的一点,家庭和睦,事业自然而然的也会有所成就啦。研究生和家长们,有些事情,看似不太重要,可做可不做,但仔细想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下这个最好的时间段,既然已经了解啦,就去做吧。对于现阶段很多学生跟家长的联系比较弱,你怎么看?欢迎讨论交流!
研究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只有通过初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才具备参加复试的资格。随着国家对高校自主权的下放,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一般在30%~50%,而且招生单位可以实行复试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只要复试不合格,不管初试成绩多高,招生单位都可以拒绝录取。所以,复试同样非常重要。我们知道,复试由报考院校组织,一般分为笔试和面试。面试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不但有着灵活性,还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考生们为了通过面试,是做足了功课,希望竭尽所能希望在面试中有着优异的表现,而有些考生却有适得其反的表现。那么,研究生面试最适得其反的表现有哪些呢?一、睁起眼睛说瞎话。面试时,导师们有时看似轻松或者不经意地问问题,其实是在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当然更要考核专业素质,毕竟将来是专业的学习。做学问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夸夸其谈。睁起眼睛说瞎话不只是对考官的不尊重,更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应该没有哪位导师愿意招收这样的学生。二、唐僧念经。当然,如果我们遇到的问题恰好是自己所熟知或者体会比较深的,我们也不要为了展示自己而夸夸其谈,说过没完没了。我们应该清楚,台上的导师们的知识一定不会比我们浅,班门弄斧是大忌。况且,过于显摆自己,更容易暴露自己的问题。唐僧念经般的唠唠叨叨,就是在生活中也没有人喜欢。三、毫无自信。与唐僧念经般唠唠叨叨的过于自信相反,有些考生为了表现出对导师的尊重和自己的谦逊,面试时声音小,过于温柔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会给导师们缺乏自信的误导。当然,由于过于竞争的语无伦次,逻辑性差现象一定要避免,如果感觉自己心理素质不太好,最好先多模拟训练从而减轻紧张感。四、寄希望于关系。中国人的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人认为关系可以解决一切。其实,复试前,真的不一定要联系导师,各校、各院系、各导师情况都可能不一样。况且现在研究生面试越来越严格,也越来越科学化。面试都是要分组,参加面试的导师人数众多,不可能每个人都愿意搞关系。即使有所谓的关系,导师也不愿意用自己的人生赌博。所以,关系最多是一种心理安慰,最终靠的是实力。五、消极应付。前面我们说过,研究生面试是研究生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面试不合格具有一票否决权。即使你初试成绩再高再好,面试不合格也不会被录取。因此,个别考试那种觉得自己初试成绩不得了,一定会被录取的心态是极其危险的。面试是考核知识,也是考核态度,所以一定要态度端正,无论是着装还是礼节都要体现一名准研究生的高素质。研究生面试时间在即,我们要避免上述减分情况发生,就需要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积累和磨练,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修养和能力,这才是准备研究生面试的硬核。
文|冷丝栏目|丝说考研复习2019年的考研大幕已经落下,2020年考研将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呢?你如果要备考,你必须先掌握其中的变化规律,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和复习备考工作。加油吧,考研同学!“冷丝说人文教育”根据2015年到2019年考研的各种数据,请注意,这些数据均来自于教育部官网、研究生招生网(全国统一官网)和部分高校研究生院的公告,总结出5个方面的变化,供你参考。其一,报考和录取比例,女生人数逐年增高,男生考研面临更大的竞争。先得说一声,女生报考和录取人数增多,这并非是“重男轻女”或者“重女轻男”的思想观念在背后作怪,完全是男女平等基础之上呈现出的自然发展特征。下面这张图是根据教育部官网和教育部官员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考研女生女生对比图很显然,女生的比例占有绝对优势,因为此消彼长,无论是报考还是录取,男生早就风光不再。很难说这种性别比例“失调”是好事还是坏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可定的:男生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高校的学工办曾经做过考研方面的调查,他们发现,女生在考研备考过程中普遍比男生认真、刻苦,并且有很好的毅力。而考研科目中,尤其是公共课英语和政治,女生的记忆、理解能力明显高于男生。其二,应届本科生报考人数趋于稳定,往届生报考人数逐年增多。这个变化很容易理解,因为,应届本科生中保研的比例逐年是增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实际报考人数增加的趋势。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应届生考研失败后“二战”甚至是“三战”考研的比例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冲高了往届生占据的比例。复习的女生们当然,应届本科生依旧是考研大军中的中坚力量,占据60%以上的比重。那么,往届生考研人数增加带来了什么呢?答案就是:应届生考研成功率下降。往届生大多专业基础较好,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他们在考研中占有一定的优势,给应届生考研带来一些冲击。其三,专硕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经超过学硕的招生人数。这个变化其实也很好理解:专硕考试题目相对简单一点,学制仅有2年,就读期间的学习内容与市场接轨,专硕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较受欢迎。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报考专硕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学硕。而绝大部分高校同一个专业均可以招收学硕和专硕,因为报考人数比例的变化,高校研究生招生单位和各个二级学院当然会将招生指标投放在专硕上面,这也就导致专硕最终录取人数超过学硕录取人数。复习的同学们所以,你要注意了,因招生人数限制,2020年报考学硕的难度有可能会大大超过专硕。其四,报考的专业有冷热之分,研究生毕业就业市场上,专业也有冷热之分。先看看这幅根据教育部官网数据整理的图形:专业有冷热之分(放大查看)报考的理工类热门专业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新闻传播学、兵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等专业。与之相反,冷门的专业有艺术学、教育学、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工程和市场营销等等。这个报考的冷热度基本与就业市场相吻合。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比如,新闻传播学为何也是热门报考和就业专业?这几年,新媒体技术发展很快,部分传统媒体转型大力发展新媒体,而很多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大量的新媒体、融媒体专业人才,新闻与传播学专业就显得较为热门了。其五,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考研付出的时间和物资成本越来越高。根据很多高校学工办的调查,不完全统计,绝大部分考研学子准备考研的时间达到和超过一年。一般而言,很多在校生在大三的下学期开始认真准备考研,也就是每一年的年头或者寒假开始准备,部分同学在大三的上学期甚至是大二就开始着手准备。刻苦复习的同学无论是在校应届生还是往届生,购买考研资料是基本的物资准备,越来越多的考研同学报名参加公共课课程的培训班,很多同学也通过网上课程参加一些专业课的复习。总之吧,考研竞争压力确实越来越大了,无论是这5种变化,还是其他变化,作为2020年考研的你,必须先掌握清楚相应的变化,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做好准备工作。
作者:新咖聊情感点击上方“关注”,和我一起,说出故事。有想法的人,总和常人表现得不太一样,他们或许像异类,像怪胎,常常融入不了人群,显得非常鹤立鸡群。当和大多数人不一样时,自然会受到别人异样的眼光。有想法的人,大多都会有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的经历,但别因为这样,就觉得是自己不好。很多时候,正是因为你比别人优秀,所以才和别人不一样。而并不是因为你与大多数人不同,就代表你比别人差。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个有想法的人,其实很简单。思想独特的人,常有这4种表现,你可以看看自己身上占了几种,占得越多,则代表越有想法。大多时候喜欢独处孤独其实伴人而生,它时时刻刻都存在你的身边。其实从某种角度来说,它是唯一一个无论你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得意或失意,都对你不离不弃的“密友”。但却有很多人排斥它的存在,他们不愿意面对孤独,所以常常会交朋结友,混迹人群,以为这样就能与孤独保持一定距离,但往往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摆脱不了孤独的困扰。三木清曾说过:“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是在一个人里面,而是在很多人中间。”真正无法面对孤独的人,无论他身处多么热闹的环境,也一样摆脱不了孤独的困扰。其实排斥孤独,就是一种很愚蠢的行为。而那些懂得接纳孤独,喜欢独处的人,才是真正有想法的聪明人。独处其实有两种含义:一是独自一个人生活,尽量减少与人过多不必要的接触;二是自己与自己相处,自己直面自己。只有独处,才能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从而去做出自己认为对的行为,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好。你喜欢独处,不喜欢过多地进行交际,并不是一种“病”,更不是一个怪人,反而这是一种有想法,有个性的行为。想法与行为总是与人有异思想独特的人,想法与行为总是与人有异,因为他们的脑袋转得很快。许多时候,面对同一件事,他们总能比别人想得更长远,因此他们那些“高瞻远瞩”的想法与行为,总是很难被人所理解,从而使得别人和他们自己都认为,这是一种“奇怪”的表现。往往在这种时候,他们自己总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个“异类”,甚至会因此而产生自卑的心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往往代表着,你的思想和脑回路都与别人不同。能够成功的人,思想和行为,大多与普通人不同。这世上永远都讲究二八定律,若你和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那么最终也只会是普普通通的一生。可若是你与一般人有异,那么你很可能会获得一段非常奇妙,且与众不同的人生。别轻易让他人影响自己,更别轻易否定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身上有这种表现,那么还需多些自信,坚定信心才对。常常我行我素所谓的我行我素,意思是不受外界的影响,只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如今,许多人都养成了“跟风”的坏习惯,因此慢慢便会失去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从而总是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别人的人生,不一定适合你,若你总是受别人影响,甚至模仿,复刻别人的生活方式,习惯,那么最终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迷茫。但有些人,却能做到坚持己见,不管外界有什么影响,他们都坚定不移地遵从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喜欢和觉得应该做的事情。我行我素,其实就是一种非常有想法的行为,每个人都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所以只有活出自己,才能发光发亮,与众不同。若总是受人影响,跟在别人的“影子”后面行事,就只会沦为“行尸走肉”。目光长远高瞻远瞩,目光长远的人,往往都是很有想法的人,他们凡事都会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避免自己在事情发生时,会手忙脚乱。也许外人觉得这非常没必要,因为这样会让自己过得很累。但某些人,总是改不了这个毛病,所以常常会因此而烦恼。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只要避免让自己这种“目光长远”,变成没必要的“焦虑”,那么它无疑就是一个“优点”,不仅不需要改变,而且还需要好好发扬。很多时候,外人,甚至自己认为的“缺点”,其实都是“优点”。像以上这4种表现,就是一个人有想法的表现,而不是“异类”的表现。若身上有这些表现,不需要担心,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END—话题互动:你们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八部门,日前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建立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为关键,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对于培养一名合格大学生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但学习上要勤奋,还要有先进的理想信念,要有爱国主义理念。这一点,在大学里要大力提倡,并且把在思政和各方面的先进表现,同学习成绩相结合来考核。如在大学生研究生推免工作中,把学生的德育表现,个力能力,在校表现等和其他专业外的优秀,作为考核分,即发展分一同考核。让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为优秀的推免生。
在江苏大学校园的西南角有一片育人林,每年都会有教授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在此种树,并挂上团队标牌。该校电动车辆电机驱动与控制专业的研究生曹东辉曾严重厌学,他的导师刘国海发现这个情况后,并没有指责他,而是跟学生聊起自己读书时通过设立小目标走出迷茫的故事。在导师和团队教师的帮助督促下,曹东辉认真完成每周组会报告的小目标,逐渐改掉了坏习惯,最近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还决定继续读博深造。从今年开始,江苏大学发挥“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在全校范围内遴选20支研究生导师示范团队,共涉及博士生导师36位、硕士生导师182位,以项目化形式推动“立德树人”在研究生培养中落地生根。该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沈晨介绍,学校把研究生育人工作分解为思政指导、科研道德、科研育人、创新实践等10方面具体内容。两年的建设期内,研究生导师示范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育人任务,担育人责任,既有量化目标,又有过程要求,还有督促检查,以此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贯穿于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建设期结束后,考核优秀的团队将在研究生招生指标、研究生评奖评优、导师评价等方面得到政策倾斜。“文帅,你想不想成为燃油超深度脱硫领域的专家,一提到脱硫就能想到你。”“老师,这太难了,我只想发几篇好文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你知道‘两弹一星’精神意味着什么,不能只有小我,而是要心有大我。”这是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团队负责人闫永胜和科研好苗子朱文帅的对话。日常的这些交流对话,激起了朱文帅的科研斗志,毕业留校短短10年间,他成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ESI高被引论文15篇。如今,朱文帅继续用“生活小目标”“人生大理想”激励自己的研究生。据了解,绿色化学与化工技术团队为每名研究生“量身定制”思政和科研双重培养方案,目标培养、过程管理、人文教育、思政工作“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也确保研究生毕业不仅能过“学业关”,还能过“思想关”。闫永胜常把学校比作灵魂4S店,把导师比作学生精神灵魂的守望者,“望学生之言行举止、闻学生之谈吐心声、问学生之关注所在、切学生之成长困难,这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更有温度、更入人心。”该校法学研二学生陈悦琳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选择去青海支教半年。她曾在海南州共和县中学初一8班代课两个月,离开时,学生写信给她:“真不愿意离开您,谢谢您让我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您是一个好老师,一定是!”感动的陈悦琳把这封信分享给了导师李炳硕。李炳硕很高兴学生能到艰苦的地方去奉献青春,他回复说,法学专业学生一定要有使命感、责任感、价值感,“完成专业学习只是初级目标,在实践中增加对社会的认知、锻炼个人意志品德、培养家国情怀,才是我们培养法学研究生的更高目标。”从今年开始,该校把每年的10月和11月定为研究生导师培训月,每位研究生导师都要参加年度培训,并完成网上导师业务知识学习考核。其中,如何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研究生社会责任感、注重对研究生人文关怀等,成为研究生导师闯关的必考题。此外,该校还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启用导师测评系统,把师德师风作为研究生对导师的“第一评价标准”;在研究生课程建设中,设置了价值引领观测点,积极探索融入研究生德育元素的新形式。“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虚功实做,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强化每位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说,研究生导师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研究生的成长度、贡献度、支撑度、发展度作为育人实效的落脚点。(吴奕 李超)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的召开对研究生教育和青年人才寄托了很大希望,而现实生活中的研究生教育则存在一些问题——这两者之间的落差,引发高等教育界对此作出深入透视和热切反思。质言之,研究生教育要走向卓越境界,必须培养深具灵魂、善于思考的人才。这就需要在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和过程中养成深沉的问题意识、坚定的探索精神和自觉的学术创新才能。唤醒问题意识当前,研究生教育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愈来愈趋同于“本科化”。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研究生教育之过程被戏谑为“大五”“大六”;而艰深的博士生教育则存在日趋“硕士化”的倾向。无论硕士生课程、博士生课程,抑或最为核心的学位论文之选题与评定,“一统化”倾向愈发凸显。导致顶端的精英教育与一般的本科教育颇有几分相像。上述倾向或现象,在不同学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程度不同的表现。研究生教育必须紧紧围绕浓厚的专业问题意识之展开进行。从课程、教学与学位论文选题,始终聚焦鲜明的问题,发现好的问题是开端,解决面对的问题是归宿。系统的专业知识则是达成目标的辅助;何况知识体系的价值指向是过去,认知、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方式,已经远远落伍于便捷速效的网络时代。发现某一个充满专业深度、且能拓展的真问题,不仅考验年轻学人的专业眼光;而且,这种专业眼光指向未来、深具增值潜能,能够赋予一个真问题既深且广的思维空间——年轻的学人是多么需要这样的问题,生命的智慧是多么需要在其间纵横驰骋啊。真理往往在持续深入的和对话中诞生。这就是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那种按部就班的知识传播、机械划一的技能授受,不但方法欠妥,而且内容上不同程度落伍了。尤其是博士生的学习,用心智去倾听和感悟,用灵魂去观察和反思,从中养成质疑和批判能力,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意味着无限的可能。钱学森先生推崇冯·卡门教授的学术奥秘:常常诞生“Good Idea”(“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思想”)。最初学术上的“Good Idea”,常以问题的形式承载,以不断质疑的姿态出现,通过你来我往、持续不断、充满理性精神的对话深入下去——结论可能是从问题的破解中得到,也可能暂时无解;但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辨能力都得到深刻的淬火。聚焦项目探索研究生学习,一旦发现、提炼并确定问题,就要围绕问题、锚定选题,投入到过程的探究中去。博士生的学习历程,就是贯穿了探索精神的叩问;重新书写历史,就是以新知、新思来重塑既往与未来。当前,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有必要做减法。一个新鲜的研究者,应当敏于问题、勤于追索。单一狭隘的学科知识,占有了大脑很大的知识存量,宜做减法;而新兴的洋溢着可持续发展价值的知识增量,如学科前沿、学科交叉等领域的专题知识,应当做加法。学术性研究生要诀别传统单一的学科意识,轻装前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经典问题,也是被一代又一代知识精英持续的专业问题。当前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导致知识大爆炸的出现,人类对知识的获得滞后于其更新的速度。没有必要在陈旧的知识后面亦步亦趋,可以自信地指出:被深邃前沿的问题所统领的专题知识,因具有增值前景而最有价值。这绝非实用主义知识观的翻版。这样的知识,具有下述特征。知识的可用性:运用于并聚焦于研究目标的达成,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简单满足于知识从无到有的授受。知识的灵感性:针对语境中的问题知识,往往闪烁着灵性的光芒,能够催生运用者产生智慧的灵光。知识的凝聚度:服务于独特的目标、任务和语境,这些知识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度。对应于相关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必然出现多样化:讨论式、专题式、小组化甚至一对一的对话式。看似松散,实质开放,最能催生天马行空的自由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研究生教育包括专业学位博士生、硕士生与学术性博士生、硕士生两个层面。这意味着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偏重实践,注重技能技巧及其规范的训练和应用,所谓习得技术型人才;后者重在纯学术,重在基本理论、观念的创新,尤其是特定领域的定点突破,获得新思维、新观念的“敞亮”。但它们共同之处在于:无论应用性学位还是学术性学位的研究生教育,都要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应该成为一条不可撼动的“金规”。首先,欲培养创新型人才,导师自身应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与学术的全程。导师者,引导学生创新之谓也;导师之“导”,从思想创新开始,正如冯·卡门所做的那样。新思想新观念,从改革实践中来,从学术前沿中来,从学科交叉中来。其次,唤醒研究生话语创新的自觉意识。话语是思想之表,两者相辅相成;话语创新,促进学术思想深入创新,形成良性互动。从海量资料中筛选、排摸、提炼出“新话语”,这才是学术基本功。往往是这样:具有了新话语,就有了核心概念,有了进一步推理、论证、驳难的“思想拐杖”和“逻辑演绎的平台”。而思想创新与话语创新两者互相深入循环、走向创新的理性境界。再其次,以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经验予以印证。基础研究的纯学术,尤其是面对应用性和技术性研究,研究生教育应该将新思想与实证和经验相结合,所谓“实践出真知”即是。研究生教育必须强调唤醒问题意识、避免课程复制,倡导项目探索,最终形成强大的研究能力、学术之创新。如是,方才适应全面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常态,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夯实重要基石。全球化时代正热切地呼唤着思想资产的培育;唯有视点高迈、眼界深广、善于思想的大脑,方才形成“思想力”,而“思想力”无疑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强盛、持续增值最重要的软实力。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需要更多地蕴蓄和谐宽松、自由平等的开放教育生态,更多地培育国家日趋繁荣富强的核心资产:善于思想者。(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