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被导师压迫,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现在的大学到底怎么了?草木遂长

研究生被导师压迫,不堪重负跳楼自杀,现在的大学到底怎么了?

这个话题是小编最近在知乎上看到的,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已经决定未来要读研的人,我深深地被这个事件震撼了。我震撼于现在中国导师所具有的霸权,原来无论一个学生读研期间多么努力,成果多么显著,他的未来仍然被导师紧紧攥在手里。只要导师不签字,学生就是毕不了业,只要导师有意,学生三年的青春,三年的所有所有的付出,都将化为乌有。出于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我将不在文中使用真实的名字,写这篇文章,只是单纯的想与大家讨论这件事。据小编对于事件情况的了解(当然,小编与当事人的圈子交流不多,我说的不能作准。若有兴趣,希望读者自己打听打听。不过这件事有可能被封杀。),简单来说,事情是这样的:2018年3月26日这天,一位研三学生在他的母亲面前跳楼自杀,而跳楼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老师。”原来这个学生在读研期间一直被他的导师压迫,导师平时对他呼来唤去,压榨他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迫使他叫导师爸爸。学生忍受这一切都是因为导师对他能否毕业有完全决定权,只要导师不点头,他毕不了业。学生在读研期间一直为他的导师做苦力,基本没学到什么东西,他以为他的付出可以换来回报,但是临近毕业他的导师却越来越强硬地控制他,不准他离开。离毕业越来越近,可导师却越来越强硬,甚至不断地恶心他,威胁他。终于,这个学生不堪重负,带着沉重的压力,在他的母亲面前一跃而下,选择了解脱。我不知道他的母亲亲眼看到自己的儿子,一个那么优秀的孩子,痛苦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会有多么心痛。我只有深深地同情,同时为自己的未来祈祷,希望自己不要遇上一个这样的导师!

关于爱

教育部:研究生导师被“一票否决”?研究生的春天来了!

“关注迷途e,随时获取教育资讯”现在的社会,学历当头,面试的时候企业都会问学历是什么,这怎么能说是不重要?但是很多人都觉得上学没有用,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大学水分比较大,学生质量值得怀疑,所以毕业之后难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还有就是少数低学历高成就的人造成的错觉。所以现在很多的大学毕业生都选择考研,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2019考研初试已经结束,不少同学都放松了一些,很多同学都已经对考取研究生十拿九稳了,那么迷途在这里提醒大家,还是要多了解一下研究生生活,尤其是自己的直接“老板”——导师。最近几年,研究生被导师压榨的新闻层出不穷,因为研究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基本都是和导师单独交流,所以很多问题出现了,比如有的导师让学生接送自己的孩子、让学生辅导自己的孩子做作业、让学生给自己交违章罚款、甚至还有的导师非礼学生,有的学生甚至受不了导师的压迫选择自杀。这些现象时有发生,关键的问题还是缺乏对导师的监督。近日,教育部有了大动作,从今年2019年开始,研究生将对导师有“一票否决”的权利,如果导师有骚扰、辱骂、压榨学生的行为,或者凭借自己的身份谋私利,都可以上报学校,学校查清楚之后,可以立即处理导师,轻则约谈,重则取消导师资格甚至是开除导师。这项新举措出台后,相信能减少可怕的事情的发生,也能让各位研究生导师好好的约束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研究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人才,虽然研究生的年龄都不小,但是在导师面前都矮了一头,毕竟导师掌握着自己的毕业,没有导师的指点,自己在论文的发表上会遇到不少的坎坷,和导师的关系不和谐可以说直接影响自己的毕业。这是每一位研究生都深有体会的。迷途建议大家,虽然说有了行政措施约束老师,但是毕竟还是你实实在在的和导师相处,谁都想和导师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所以选导师要慎重,多多了解!

辩不若默

研究生和导师关系如何处理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博弈,博弈的关键在于是否强势,是否有对方的弱点。在中国高校的导师制度下,研究生天然处于弱势的地位,因为他们的弱点(希望毕业)被牢牢握在导师手中。如果他们未能与导师好好沟通,或是在与导师的博弈中表现的顺从,那么就会被一直欺压。因为人一旦掌握了控制别人的权利,往往会肆无忌惮,以至于给他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在这个制度下,为了避免痛苦和灾难的发生,我们一定要学会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学会为自己争取权利的人,才能在未来为身边的人,乃至整个国家争取应得的权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一味的顺从只会带来无尽的压榨,手有利刃并且心怀慈悲者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争取权利的核心就是沟通,与导师大胆沟通,与教务处大胆沟通,实在无法沟通即便是退学也不要强行容忍,因为忍让只会让导师和教务以后更加肆无忌惮,权利永远是斗争出来的。其次,放平心态,不要把研究生学历看得太重,只有你在导师面前表现的对研究生学历毫不在乎,他才不会拿毕业当作要挟你的筹码,他反而会担心你无法毕业而影响他来年的招生,如此一来便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谈判的优势了。针对研究生导师制,在此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探讨:1. 取消导师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权利,一来能够让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毕业且不被压榨,二来也可以防止一些不学无术的人混文凭;2. 导师招生无名额限制,但在课题组内部设立淘汰机制,淘汰的目的是为了筛选真正适合相关方向研究的学生。此外,导师的经费与招生数量成正比。这样一来,导师就会有意识地经营自己的口碑,导师内部优胜劣汰,常年招不到学生的导师自然会进入业界为实业的发展做贡献,而不是自己不学无术,只会逼学生发灌水论文;3. 学生每学期有换导师的权利,如果学生发现与导师无法相处,可以申请换导师,这样可以防止师生之间因为性格不合而产生矛盾。当然无论多么完善的制度都会有漏洞,心怀鬼胎的人总会想方设法利用制度漏洞为自己谋利。所以希望大家学会保护自己,大胆为自己争取应得的权利。

方术

读研期间被导师“放养”,导师根本不管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近些年来,考研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考上研究生的难度也逐年增加。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哪位同学考研成功,一定会开心得合不拢嘴。但是考上研究生后,就真的没有烦恼了吗?恐怕现实并不能如我们所愿。最近一位研一的读者朋友,便向我透露了他的烦恼。他告诉我,自己今年是二战考研,压力非常大,但最后很幸运地被目标院校的一志愿录取,这件事让他和家人开心了小半年的时间。可等到开学分完导师后,他却非常苦恼。因为自己的导师在培养研究生时,总是喜欢采取“放养”的方式,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上,总是不管不问。那么读研期间被导师“放养”,导师根本不管你,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遇到这种情况时,大家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导师之所以对你采取“放养”的方式,是因为对你非常信任,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可以保持高度的自律性,未尝是一件坏事到了研究生阶段,出现了和本科阶段差异很大的一点,那就是开始实行导师制。很多同学以为,既然学校已经给我安排了导师,那导师就应该在每一件事上给予自己指导,否则就是导师的失职。的确有的导师确实非常关心学生,会为自己的学生遇到的任何事情出谋划策,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学生。但是这一类导师的数量确实比较少,大多数导师都是从宏观方面来指导自己的学生,剩下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就像这位网友的情况,他就是遇到了一位“放养”式的导师。而采取这一教育方式的导师,大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信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导师不会给同学们布置项目,目的就是给大家留出更多的学习时间,如果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自律,反而会更容易出成果。如果你觉得导师真的不管你,那就真的大错特错了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其实更像是古代的“师徒制”,即由老师亲自培养自己的徒弟。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就是导师可以把自己的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导师们其实并非不关心大家,而是希望大家先通过自学的方式,发现并解决问题。直到大家真的遇到了难题时,才会亲自出面帮助大家,正和古人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道理。遇到导师“放养学生”时,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大家千万不要存在着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的导师瞧不起自己,这只是导师的一种教育方式而已。正确的方法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籍,完成相关实验,为后期工作打基础。其次,我们要主动出击联系自己的导师,而不是原地等待老师联系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至少也要到了副教授的级别,每天都有一系列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等着去处理。可以说研究生导师的生活并不清闲,甚至比同学们还要繁忙。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千万不要等,一定要及时预约老师。最后,摆正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有的同学读研的目标,是为了将来继续读博深造,这时候即便老师不管不问,我们也要自己发奋起来。如果大家打算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就业,那就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多去参加实习。总得来说,研究生导师对同学们的学业和生活指导较少,并不是不关心大家,有的时候真的是跟教育方式或者个人精力有关系。大家读研期间需要导师的教导,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养成自主学习和高度自律的能力。我想大家如果理解了这一点以后,就不再会被这一问题困惑了。你认为读研期间被导师“放养”,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空世界

导师被学校开除,研究生怎么办?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原副教授钱某以及北京大学原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冯某,先后因为违反师德师风问题被所在高校开除,并取消教师资格。对于这一处罚,深得民心,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向大家表明了国内顶尖高校对于违反师德师风问题处理的决心,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开始产生,原导师名下的研究生们怎么办?在这两位教授名下有不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随着自己导师被开除,那么就意味着只有更换导师。尽管在更换导师这件事情上校方可以出面协调,找到研究领域相近的导师,难度不是很大。但是辅导学生的效果就真的很好吗?情况似乎并不是特别乐观。首先,每年导师招研究生时,都会有一定的名额,这也与导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教学情况有关。假设他带8名学生最适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此时由于上述原因,校方又给他安排了3名学生。那么可能会发生什么呢?首先这件事大概率会促成,毕竟是校方出面协调,所以学生找到导师指导的概率很大。但是,导师精力毕竟有限,突然增加的3名学生会额外增加他的工作量,分散他的精力,那么他是否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指导新加入的成员,就难以保证。此外,在学业指导方面,前8名学生是从一开始就跟着他的,最初选择的就是他,那么无论从关系出发还是从信任度出发,都会优于后加入的3名学生,这就好比一类是“亲生的”,一类是“捡来的”,自然获得的支持与关注不同。这就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毕业。但是具体情况如何还是因导师而异。尽管有一些不好的方面,但是不排除有好的方面。比如,新分配的导师,整体实力甚至超过之前的导师,而且也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指导学生,那么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而言,帮助很大,成长很快。而且,到了研究生阶段,不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导师的主要作用是给你一个研究方向,以及在你出现问题时进行指导。而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由个人来完成的,所以总的来说影响也不算太大。当然,对于类似钱某、冯某这种由于违反师德师风而被开除的教师而言,他们的学生应该会感到高兴吧,就好比排除了一颗定时炸弹,以后也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研究当中,而不必过于担心老师的骚扰以及故意为之的刁难。尽管导师更换有一些尴尬,不过还是希望同学们能调整好心态,不要有过多的心理包袱,认真学习钻研,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理想抱负。

群下荒怠

寒门研究生被导师压迫致死:脆弱的师生关系和险恶的社会

学业有成,读研读博,本是很多寒门学子改变人生的希望之路。可有些人,却倒在了这条路上。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陶崇园学习成绩优异,本科毕业后留校读研。其实,当初他本来是有机会去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的,但由于导师的挽留,选择了本校。没想到,这个决定毁了他的一生。陶崇园的导师王某,在其读研期间,经常会使唤他去为自己做一些私事,比如:让陶崇园帮忙买饭,洗衣服,去快递。更夸张的是,导师王某竟然还要求陶崇园称其为“爸爸”。面对这样的无理过分的要求,陶崇园都忍受下来了。当他毕业准备出国读博的时候,没想到导师王某做得更绝:以不发硕士毕业证来威胁他,甚至还要撤销他的一些学术论文发表和在校成绩荣誉等。“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XX老师。”陶崇园曾这么和妈妈抱怨过。可以说,陶崇园的死,是被导师王某所逼的。1.其实去年,也发生过类似的悲剧,几乎一模一样。西安交大的博士生杨宝德,家庭贫困,曾经是“村里最聪明的孩子”,成绩一直很好,读到了博士。可是,最后,他却被发现溺亡在西安灞河中。杨宝德的女朋友认为,杨宝德自杀和导师周某的压迫有着直接的关系。“杨德宝在读博士期间,周某经常安排他做PPT,打扫卫生,买东西……”尽管知道学生杨宝德科研压力很大,时间很忙,导师却依然会让杨宝德做很多私活儿:浇花、洗车、打扫办公室、拎包、去停车场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装窗帘等。据说,在杨宝德自杀的那天下午,导师还批评了杨宝德很久。生前,杨宝德也曾多次透露出导师压迫自己的意思。2016年1月,南京邮电大学一名研三的学生从9楼跳下。该学生生前曾经多次跟同学诉苦“导师不让毕业”。该研究生的导师,不仅不给学生做助教的交通补贴,还要收缴他们的实习工资,甚至还强行收取论文版面费,生生的压榨。2.诚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导师都是很好的,他们对学生很关系很负责。但是,却总有一些人,名为师者,所作所为却实在不像是个老师。而在硕士和博士这个阶段,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又和之前的学习阶段有所不同。导师和学生之间似乎变成了学生和导师之间的私人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地位就是不平等的。而读硕读博,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和无边界感。在陶崇园和杨宝德的悲剧中,他们的导师总是会让他们去帮忙做一些杂事,甚至是带着强迫性的。而作为学生呢,你不敢不从。因为,导师掌握着你的学术生涯,决定着你是否能毕业。说白了,导师的权力,太大了。权力太大,就出问题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变成了一种扭曲的权威服从关系。一个导师,难道要因为学生给他做饭洗衣服而对他的学业放松要求、放他一马吗?一个学生,难道因为怕导师不给毕业而不敢拒绝导师提出的过分无理要求吗?这显然是很不正常的。国内,很多学生会直接喊导师“老板”,在我看来,就是导师权力太大的表现。叫老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必须服从导师。而正常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老师不应该是一味服从的,两者是平等的。3.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有很多人在说,包括写文章说,认为学生应该提升逆商,要勇于拒绝导师的无理要求,敢于反抗,等等。更近似于一种口号式的宣泄和臆想。没用。要改变,就得从源头解决。改变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学生毕业的权力不应该掌握在自己导师一个人的手里。可以考虑专门设置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学术监督部门,负责学生的毕业考核,顺带也负责监督导师的职责履行。或者,可以考虑换一种对硕士毕业考核的方式。很多人不是害怕毕业论文过不了所以被导师抓的死死的吗?那么是否可以硕士研究生不强制要求写论文,可以以其他的科研成果代替呢?另外,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必然会涉及到大学科研经费设置啊、导师考评等一系列问题。但是,只要能真正动手去改变,益处必将是无穷的。

圣贤

又有研究生被逼死了!这五种导师你要谨慎选择

近日,南京邮电大学又发生一起研究生自杀事件。学生被导师张某谩骂压榨、人格侮辱、不让考六级、不给改论文,还被要求签承诺书延期毕业。最终导致其不堪压力,于2019年12月25日凌晨3点,该学生将易燃易爆的试剂倒满了实验室,点火自爆,被发现时,他的尸体已烧焦。最悲伤的莫过于老母亲,可惜儿子再也回不来了。据说还是个单亲家庭。来自学校内部其他同学的匿名消息,目前帖子已经找不到了,只有一点点截图。通过这次事件,研究生导师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2020研究生们来说,研究生选导师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由于每个导师每年指导的研究生名额有限,该选个什么类型的导师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把研究生导师做个分类,那么有哪几种常见的类型呢?一起来看看吧。家长型这种类型的导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是在科研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都是事无巨细的关心,完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闺女亲儿子一样看待,比你亲爹亲妈还关心你。他们认真教学,对你的学业上心,对你的科研负责;在临毕业时,还会利用其人脉资源为你考虑一份不错的工作。平时在生活中也对学生非常照顾,就像家长一样,有的还会为你介绍一位合适的对象呢!不过这种导师非常稀少,基本只存在于各类传说当中,基本不太可能遇到。老板型这类导师,他们手下的项目比较多,不仅有科研项目,还有一些商业项目。由于平时项目比较多,学生常常需要出差,帮导师处理一些事情。学业及科研往往会有所耽误,甚至毕业论文都是草草准备。名义上是你的导师,但是,我给了你实验平台,给了你读研的机会,你要借助我的平台做实验,靠我发文章,靠我毕业拿学历,所以,你什么都得听我的,我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导师会给相应的劳务费,但是双方关系微妙,除了师生,更夹杂了一层金钱关系。学习不自由,不像自己期待中的研究生生活。这类导师数量众多,他们和学生的关系更倾向于老板和员工而非师生。所以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研究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而非“老师”。学术型这类学究型的导师。他们对学生比较严格,做他们的学生一般天天要在实验室里查资料、做实验、发表论文,忙碌,压力比较大,但是收获也不会少。如果你毕业后要走科研的路,那么帮助会很大。不过这类导师,是最像老师的导师。虽然平时会比较辛苦,但是确确实实能学到很多东西。所谓“严师出高徒”,说的大概就是这类导师吧。放羊型这类导师的特点是除了开题答辩,基本不见人!一般会安排直系师兄师姐带新人。虽然生活学习比较自由,但是对于现阶段要看的书、下阶段要注意的问题都没有专业的指点和提醒,是会很迷茫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多多主动联系导师,平时问问师兄师姐的学习任务,相应的参考和跟进。这类导师甚至有些还是学术大牛级人物,但是他们实在太忙了,各类学术会议、讲座,根本没啥时间来带研究生。总之一句话,给你个开头,要怎么结尾就各凭本事吧!死命压榨型这类导师就是经常见诸报端但是屡禁不止的、各类研究生自杀案的幕后黑手!本身学术能力不强,还不好好教学,天天拿一堆乱七八糟的琐事来压榨学生,如果遇到这种导师,请不要沉默,也不要逼自己,适时沟通解决,不要自己一个人扛!

七气

如何看待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

近日,网上又爆出研究生交毕业论文后服毒自杀,导师被停职查办的事件。关于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相爱相杀一直都有报道,但网上报道的大多都是负面、偏激的案例,虽是个例,但出现的多了,也是一个值得人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那么,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到底如何相处?首先,最基本的二者之间是师生关系。导师负责传授学生在研究生期间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实验和论文写作,帮助学生毕业等。而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定的成就,比如发几篇高质量的论文,争取毕业,也算是给导师完成教学指标。其次,研究生和导师还存在普遍的不成文的雇佣关系,即学生给导师干活,做除了科研以外的其他工作,而导师看情况看心情给研究生发放一定的补贴。通常,这种关系并不是公平的,有的甚至称之为压榨。而研究生为了毕业,也没有办法,只能逆来顺受。一旦研究生被压迫的太严重了,对其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之性格若比较懦弱,胆怯,当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放上时,就会产生更加偏激的行为,甚至自杀。造成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走向自杀这条道路的根源在哪里?导师无疑是负有责任的。即便你没有压榨学生,但作为学生在学校里最亲近的老师,理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发现异常及时沟通处理解决,而不是当一个只会使唤学生做事的老板。同时,学生本身也是需要反思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可能说学生本身会不会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有可能因为压力太大而患抑郁症,也有可能不想面对现实,选择逃避。总之,选择自杀是一种极不负责的行为。毕竟你有爱你的父母和亲人、朋友,遇到问题,不要选择一个人扛,不考虑别的,单说作为一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好好活着,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呢?出了事情,学校当然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目前高校的这种心理安全建设还是空白,相关的领导应该重视起来,不要让悲剧一遍一遍的上演。除此以外,家长朋友们,你们也有责任啊。自己的孩子就算是读了研究生,也要经常谈心、沟通了解,即便是农村的父母,感觉跟孩子说不上话来,也要努力找话题关心他们,这可是挽救一个生命啊。研究生和导师,最终还是应该相互促进的,不要让短短几年的师生情成为一辈子的遗憾!

达名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何会出现偏差?该如何处理?

文|冷丝栏目|研究生教育《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中国教育在线)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在逐年上升,在1978年,研究生招生10708人,到2017和2018年,招生数量突破80万(包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也就是说,40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增加了74倍。增长的具体情况为,2007年以来,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每年的增长率大多维持在4%左右,而在2017年,硕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22%,博士研究生增幅扩大至8.5%。到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达290万人,当然这个数据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近几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因关系处理不恰当而造成众多案例,这再次提醒我们,理性认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关系,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那么,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往往会产生哪些不良行为呢?其一,较为明显的行为失范。比如,导师克扣学生补助津贴,性骚扰学生,侵占学生学术成果,利用手中的职权直接或者变相地差使学生或威胁学生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等。这一类研究生导师失格行为已经突破了道德的底线,同时也触及到了法律的边界,具有非常明显的失范特征。其二,显得较为隐性的关系异化。与非常明显的行为失范不同,隐性的关系异化因隐蔽性不易被察觉,但内在已萌生导生关系畸形发展的种子,终将导致显性失格行为的产生。比如,导师对学生关心不足,之间情感沟通较少,关系淡漠化。再如,受利益驱动,视彼此为谋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师生关系功利化。在冷丝看来,在教育的范畴里,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基础的关系。不管培养模式如何变化,研究生教育中最本质且永恒的社会关系即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师生关系。这一重关系,是教师的职业身份和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共同决定的。维持这一关系,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育人,使学生成长成才。而学生的出发点是获得知识、技能以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各类需要。为规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部相继出台过包括《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在内的多项部门规章。其中,2014年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指出学术造假、收受财物、性骚扰学生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违规行为,被称为“红七条”。但从近年来媒体曝光的师生关系案例来看,这些规章制度所实施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规范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部门规章的法律效力有限,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显然还未能聚焦师生关系领域,致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发生纠纷或冲突时找不到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标准。2017年,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出申诉”的条款,但是高校是否建立了学生申诉机制,申诉渠道是否畅通,信息是否传递到位等实践环节的缺位使得条款止步于一纸文书,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研究生作为导师指导活动中的相对人,也是导师出现不当行为时的被侵害者。由于在师生关系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研究生对导师不当行为通常选择放弃抗争,以忍让方式解决问题。而这种忍让和纵容,一定程度上反而加剧了不当行为的发生。为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所以,高校应充分发挥研究生对导师不当行为的监督作用。研究生对导师指导行为有更直观、更深刻的体认,监督效果将更为明显。为此,高校或者培养单位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学生权益保障制度,畅通投诉和举报渠道,完善保护举措,为研究生发挥监督作用提供便利。

靓妹仔

在中国,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在中国,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曾有一名硕士研究生说:如果导师是一名个体户老板的话,那么研究生就相当于这位个体户老板请来的员工,二者如同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在这位硕士看来,导师不仅是他的“顶头上司”,而且也是他的“衣食父母”:读研期间,他帮他的导师搞课题项目,他的导师每个月都会给他开几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至于导师是每个月给研究生八九百还是象征性给两三百,这要看研究生在课题项目中具体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还要看导师的性格特点。比如一个课题项目的经费是60万,而科研项目结题的时候只花了8万,那么剩下来的52万怎么办?当然是由导师来处理,导师会根据研究生在做科研项目时的具体表现,定期给研究生“开工资”,比较抠门的可能每个月开的“工资”少一些,那么这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就有点类似于“地主”和“长工”之间的关系。而比较慷慨的导师,每个月给研究生的“工资”会多一些。所以,有些和导师关系不错的研究生遇到导师之后不叫对方“导师”,而是直接叫“老板”,这就好比我的一些同事遇到校长叫“老板”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当然,很多时候,导师和研究生如同一条绳子上的两只“蚱蜢”。举个例子,比如硕士生的论文在一个非常牛的平台发表,往往这样的论文也会挂上导师的名字,导师遇到这种事笑容自然会非常灿烂;而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如果因抄袭而被曝光,那么导师也可能“吃不了兜着走”,毕竟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出大问题了,导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如果都不用导师操心,无论是搞科研的态度还是整出“原汁原味”的科研成果都杠杠的,那么导师的心情肯定是豁然开朗的;而导师手下的研究生处处给导师添堵,时不时给导师脸上抹黑,那么作为这种研究生的导师估计也是万分痛苦的。同样的道理,研究生如果遇到一个不负责任的导师,或者遇到一个疯狂压榨研究生剩余价值的导师,那么研究生无论是顺利毕业还是个人的成长,都有一定的“中梗阻”。所以,导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利益共同体”,也是“命运共同体”,二者和则双方共赢,不和则往往两败俱伤。你觉得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欢迎朋友们留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