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分享完学历重不重要的问题后,很多朋友和我探讨了这样一个问题:985,211的研究生学历与普通高校研究生的学历差距大吗?尽管今天再发类似的文章阅读量会很低,但是还是想把这一话题分享给大家!如果有一个人看了觉得有帮助那就足够了!一、211,985高校研究生学历与普通高校的差距在昨天的评论区中有位叫“老高”的与我互动,他指出大部分省市的定向选调只招211以上研究生。其实这是很清晰的一个观点,很多定向选调优秀的高校选调生招考的均为这些名校!这样的优势可想而知。将岗位的竞争直接缩小到”一丁点“当然虽然这也是神仙打架,但是面对的境遇还是会好于我们这样的本科生或者其他高校的研究生!另外就是工作,世界500强的门槛都是211,985,很多特定岗位都是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当然这些差距都比不过在校时期的差距!211,985高校的研究生会有很多科研项目,他们的导师几乎都有科研项目或者会和一些知名企业进行合作!这些研究生的导师会带他们的学生进行该方面的实践!含金量相当高,当然其余高校也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我们自己考量一下终究还是有差距的!二、211,985高校研究生学历与普通高校的相同性其实,这是我个人比较倾向的看法,尽管我知道211,985高校的研究生含金量那是无可比拟的,但是迈入的那个门槛也是很多的,大部分的考生只能在普通的高校就读,那么就比不过这些211,985高校吗?其实不然,因为在很多时候那张门槛的入场券是研究生并不是211,985研究生,普通高校的选择权和他们相错并不是很大!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绝对的公平,那些合理的不公平是存在的!天赋、汗水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这样的”特权“人家也不是虚的,是有真才实干的!除了一些特定的以外,研究生的福利待遇等等都有“均等价”,当然面向的省考、事业单位的考试都是一样的!还是昨天说的如果一个研究生从就业就想进入小企业发展那就更没什么区别了!当然这是没有必要的,那样就真的白瞎了这么多年的努力!不是我对岗位存在“有色眼镜”而是真的应该去建构属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当然很多只是我自己和朋友闲聊讨论后的看法,可能你觉得没有道理,那也没关系,我只是希望那些迷茫的人能果断,不要像我一样走了很多迷茫的路!
现在我国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压力逐渐增加,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更是高达1071万。随着大学生数量和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深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能力,也为自己能够更好的找到一份工作。数据显示,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在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仅为238万,到了2019年这项数据就达到了290万,增加52万考生。而在2020年考研中报考人数直接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41万人,相比2019年增加51万人,增幅达到17%,如此快速的增长,让我们看到考研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全国上千所的高校,考研我们又该选择哪所学校?每个人考研的目的无非是想有个更好的平台,提升自己能力,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够更加顺利一些。有些同学在考研时为了保守起见,提高自己上岸的机会,就选择自己本校或者水平差不多的学校。但是,如果可以,还是建议去“985”或者“211”院校读研深造,因为真的有很多的好处。在学习氛围上你就能感受到一所“985”或者“211”跟普通学校之间的区别,在这样的学校,你能够碰到更多优秀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无时无刻不在学习,每天的图书馆内都是坐满了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你又怎会不去努力,“近朱者赤”,对于那些优秀的同学,你会不得不承认,他们真有很有能力,慢慢地你会被带动,向着他们努力的方向前进。在“985”或者“211”读研,你不仅会碰到优秀的同学,还会碰到各种优秀的老师,也许是院士,也许是长江学者,总之他们被各种荣誉围绕,你会接触到很多先进的事物,极大地丰富了你的视野。而另一个好处就是在这样的学校,会有足够的科研经费,我们都知道越好的学校,科研经费就会越充足,这些学校承担着国家的许多重点项目,不会因为科研经费不足而停滞不前。我们都知道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跟着导师做项目,在“985”或者“211”读研,你就不会为科研经费而头疼,甚至会接触到国家级别的重点课题。还有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对你的就业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越好的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就越高,很多公司也是直接要求毕业生是“985”或者“211”院校的,大家也想让自己的学历能够成为进入名企的敲门砖吧。而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不论是职业的发展还是职称的评定,“985”和“211”的学历都会让你比别人更显眼。读研一般也需要耗费两到三年的时间,要让你的收获对得起你所付出的这些时间,所以还是尽量选择更好的学校去读研吧!
如果喜欢这类教育分享文,请关注作者,并及时留言沟通,作者会根据读者的需要每日更新。01现在社会存在学历歧视,所以985、211大学的名头就更加重要。不管你有没有能力,学历就是一个门槛,只有毕业于重点大学,才有机会进入大公司,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很多成绩还不错的同学,都想着通过高考或者考研进入名校。有的人今年无缘于985、211大学,成绩只能去一本或者二本,就想着复读,再给自己一年机会。但是经历过复读的人都知道,压力真的很大,而且比同龄人都迟了一年,还不一定努力就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于是很多人又寄希望于考研。考研的好处在于不需要多花一年的时间,而且如果刚进大学,其实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准备,甚至可以选择保研。但是经历过考研的同学也表示,很多企业还是挺看重第一学历的,而且考研真的也不容易!02是选择复读还是考研,很多同学会从这两方面入手。一个是含金量,就是如果本科学校不太好,靠着研究生是985、211大学毕业的,能不能弥补本科的不足?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本科是二本的同学,考研逆袭到985、211大学之后,他们都表示,和曾经二本的同学相比,他们的就业空间更广了,发展平台也更高了。虽然有些企业可能会看重第一学历,但是也没有那么夸张,毕竟最高学历摆在那里。最重要的是,肯定比之前的自己更加优秀了,可以选择的未来也更多。另外一个就是难度。到底是复读一年本科考入985、211大学难,还是考研再冲刺985、211大学难呢?关于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因为高考和考研的难度在不同的方面。03大家都知道,参加高考的总人数是考研总人数的3倍。虽然考研录取人数也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会选择考研,也就是说,其实在考研中,你的竞争对手已经大大减少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可能会选择直接就业或者出国,还有的会去考公务员。其次,考研的院校选择只能有一所,而大部分同学都想往上冲。比如双非一本的会选择211大学甚至985大学,211大学的会选择985大学,985大学的会想考更好的985大学。换句话说,大部分同学都觉得,研究生的学校至少要比本科的学校好。因此,这也就给了很多同学机会,因为可能实力比你略强的人,他们去冲刺更好的学校了,就也把更多相对差一点的学校的名额让了出来。而考研的难在哪里呢?难在心态和自制力。不是所有同学都能做到自主学习,也不是所有同学都能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因此,有些同学觉得考研非常轻松,而有些同学觉得考研真的太难了。看到身边的人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非常羡慕,然后开始怀疑考研的意义;看到很多同学结伴出去旅游,而自己只能坐在图书馆看书;看到室友天天看剧看小说,而自己除了埋头苦读,什么也做不了,甚至吃饭吃得稍微久了一点就要内疚。这只是考研的常态,可是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多少人呢?而当你想放弃的时候,身边不会有指引你方向的高中老师,不会有和你并肩作战的高中同学,不会有照顾你起居和饮食的父母。考研最难的或许是忍受孤独,忍受只有一个人奋勇直前的落寞。所以,考研和高考都很难,但是或许对于有些同学来说,高考相对简单一点,或者考研相对简单一点。这个时候,你就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认清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然后不断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实现你的梦想!END.
本科就读于211工程大学,想报考985工程大学研究生,我认为研途是艰难的,关键在于你能够为之付出多少,身边很多人证明:下一番苦功夫考取中等水平的985工程大学难度不大,我分析如下,供大家了解参考。我国“985工程”经过一期、二期建设共有39所高校,其中34所考研自主划线,(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5所统招)衡量一个学校好不好考,常规的数据指标有三个:一是招生名额,招生名额多的高校自然比招生计划少的保险些,比如2018年吉林大学拟招录8030人,自然比北京师范大学(拟录取3700人)难度小点。二是保研率,招生名额少、保研率高的难考。比如,清华、北大保研率达50%,2018年山东大学拟计划录取6600人,推免率40%,也就是说面向大众的自招名额仅剩3960。南京大学拟招录5400人,其中推免生2000人,占37%。985高校里保研率比较低的是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华南理工大学等。三是专业报录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之比,报录比越大,说明难度越大,很多985高校(专业)每年都很热门,比如,北大、清华、同济、上海交通大学、南大、复旦、浙大、武大这几所名牌,报考人数都在万人以上;而中国海洋大学、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有时需要调剂。附表:2018南开大学十大热门专业报录比谢谢您的点赞,期待您的点击关注!
考研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所有的考研学子付出了不知道多少辛苦,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个夜晚没有早早的休息,但是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渴望成功。正是因为渴望成功很多考研学生在选择要报考院校时是慎之又慎,需要考虑自己的实力以及院校的档次,还有院校的推免名额。但现在的考研学生似乎越来越多的放弃了报考211985高校,而是转头选择了双非院校,这只能说明的是当前考研竞争的残酷。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考研学生放弃了211985高校选择了双非院校呢?一句话总结:无奈的选择!!!确实,没有一位考研学生胡说我不想考211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我就喜欢考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我敢保证没有一个,因为人人都清楚211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是多么的精贵,但是在选择上还是只能放弃211985院校,走向双非院校。导致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实更多的是由于现在很多211985高校的考取难度逐渐增加,每年的推免名额不断增加,推免比例不断提高,每天接收的统招考生相应的便逐年的减少,这势必会造成考取这些院校的竞争激烈程度已经白热化,所以放弃也是无奈的选择。同时,如果一味的的报考211985高校获取最后收获的是自己成了炮灰,这是每年考研职中都会出现的,由于没有达到这些院校的初试成绩要求,接下来便需要准备调剂,但是现在的调剂哪有那么的容易,你可能会跑遍很多高校最终的结果都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但是,如果考取双非院校的话,这样相对来说我们所面临的压力和难度也会在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成功考取的几率也就在不断的上升,最后还可以避免调剂的烦恼。不过,如果实力允许的话,我还是建议每一位考研的学生还是尽量的报考211985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而不是一味的降低自己的标准。但不管怎样坚持自己的选择,成功考上硕士研究生。
我国曾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过一系列建设计划,这其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211、985工程。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促进高校实力的迅速提升,但很多人却人为的将高校划分了“三六九等”。比如,“211”高校们似乎天生的被认为“高人一等”,而诸多用人单位的招聘启事上也写着明晃晃的“211学历”几字。985高校南开大学更有甚者,“双非”的研究生都会被轻易地淘汰掉。有一种观点叫做“双非研究生不如211、985的本科生”,很多人听起来感觉“满满的恶意”。不得不说,人们把学历这块“敲门砖”看得太重。社会竞争的加大,使企业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它们有资本刷掉那些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人。本科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各种学历教育层出不穷。比如“专升本”、“自考本科”、“在职读研”等,不仅“迷惑”大众,也“迷惑”了企业。本科生在前些年,有些企业招聘甚至要看应聘者的高考成绩。毕竟高考成绩更能反应一个人的真实水平。如今又有很多人认为“双非”的硕士不如重点大学的本科生,这是一种学历歧视,而且毫无依据的那种。本科学历固然重要,但我们更要看一个人的努力程度。特别是现在211、98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要说双非研究生不如211本科生,只不过是少部分曾经占优势的人不愿承认后来者比他们强罢了。个体的竞争与个人的能力关系很大,反而学历仅仅就是那一块敲门砖。当然,能够获得211、985学历的人是非常优秀的,毕竟这是从独木桥上走过来的。越是优秀的人歧视越少,反而是一些不知所以的人,才会在那里一味的说着“双非”的不是。985强校中山大学每个人的努力都值得点赞。不能因为自己的成绩就否定了别人的努力,否则纵有名校光环,也只是虚有其表。同时,我们也该意识到,社会本来就是如此。有些人的想法是没法改变的,因此,努力的提升自己才是王道。有些闲言碎语不过是让人贻笑大方的笑料罢了。
读研究生真的有用吗?985、211不是白叫的,看看这个你就知道了又到了考研学子收割的时间了,马上要考试了,学校里的自习室都坐满了人,图书馆也是座无虚席,考研学子都是天不亮就去顶着寒风排队占位置,看到他们这么拼,不仅会有人问,为了考研这么拼,值得吗?看着准备考研的人每天都没有娱乐活动,别人出去看电影、逛街,他们却日复一日的去自习室,一坐就是一天。很多双非学校的学生那么努力,就是为了能考上985、211大学的研究生。考研的人早出晚归,神秘的很。如果考研不值得的话,为什么还会有人这么努力呢?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工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见,研究生比本科生的工资普遍要高,当然,这是在相同经验下的对比,排除了经验的影响因素。从这两张对比图我们可以看出,就互网联行业来看,在杭州的相关职业中,虽然本科毕业工资也还可以,但是对于硕士的薪资还是普遍比本科生高的。而且,很重要的是,有很多高薪职位,都是只招研究生的,本科生连面试的门票都没有。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工作经验也很重要。所以,工资高并不是我们考研究生的唯一原因。读研有很多好处,除了工资高外,还可以让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得不说,研究生可以接触到的人和授课内容,确实要比本科阶段好很多,很多人跟着导师做项目,接触行业大牛,能学到很多本科生接触不到的东西,985、211高校的资源更好。而且,对于理工科的人来说,能够读研深造,研究出学术成果,各种奖学金能拿到手软,读研读博几年也不会比本科毕业上班的人收入少。读研还是有很多好处的,但是也不一定每个人都要读研,如果本科毕业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收入还可以的工作,直接就业当然也很好。你觉得呢?记得关注小编哦!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我们国内高校众多,各个省份都分布着高校,其中我们常说的“985”院校和“211”院校可以说是国内的优秀院校,每年能考上的学生也是比较少。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份高校的排名和研究生院的排名,每年的排名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变化不会特别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最新版的中国研究生院排名榜单,都有哪些高校上榜!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份研究生院排名,是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中国科教评价网和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共同发布的。他们已经连续16年发布了《中国研究生教育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其中都会包含研究生院的排名报告,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从榜单,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我们小时候经常听说的是清华和北大,却很少听人提起过中国科学院大学,它既不是“985”院校,也不是“211”院校,在各种大学排名榜单上却频频出现,报考热度和难度都很大。为什么这所大学会有这样的实力?其实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我们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均是出自这所学校,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研究生院的排名,它会排到榜首。这所学校是在2012年6月才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而且之前也是不招收本科的,所以我们以前很少听说这所院校也是有原因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考生去报考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生,其中包含了很多“985”和“211”的同学,该所院校的科研实力确实吸引了大批的考生前往。在榜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排在前面的基本上还是我们所说的“985”院校,不过有这么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表现比较优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河海大学研究生院、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和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这几所“211”院校的研究生院暂时排在了几所“985”院校的研究生院前面。当然也并不是说后面的这几所“985”不好,之所以能够成为“985”是有原因的,实力当然不容小觑。而上面所说的这几所“211”院校,近些年发展的确实比较好,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希望我们的这些院校都可以得到快速发展!
高考没能考上985和211,给很多同学留下了遗憾,考研成为了他们冲击985和211最好的阶梯。但是大多数同学,并没有将985和211院校作为考研目标,不只是因为他们认为难考,更大的原因是他们不清楚考一个双非的研究生和考985、211研究生,究竟有多么大的差别。在很多人的印象里,985和211好,就是一个很泛泛的印象,“恩,排名靠前,学校不错,挺好的”,但却没有一个偏量化的概念,到底好多少,一个985、211毕业的研究生,和一个双非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在未来的五到十年中,究竟会有多大的差距?相同专业,月工资平均差距在3000以上就以我个人的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我身边的研究生同学,毕业后月平均工资在11000元以上,我们这个月平均工资是指加上其他所有的奖金累计值然后分配到十二个月得到的数字。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本科是在西南地区的一所双非邮电院校,研究生也是读的本校的研究生,跟我一个专业,他跟我说他们的平均工资在7000元左右。如果做一个简单的减法,我们可以说,通信类985院校的研究生要比双非普通高校在平均月收入上高出4000元,但是两个个例确实不具备足够的说服力。于是我上网找到了一组数据。2018年,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月收入为9842元,211高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收入为8648元,双非院校的硕士研究生的平均收入为6468元。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出,差距分别为3000元以上,和2000元以上。作为最直观的衡量指标,在月工资这一项上我们发现了明显的差距。但是还有一些更为严峻的问题,我们没有讲。如果是火热的专业,诸如计算机之类,市场足够大,无论是985还是双非都能分一杯羹,所以大家都有钱赚,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但是在有一些专业上,诸如食品安全类专业,最大的现实是,可能985的硕士研究生也不一定能够收获理想的薪资,甚至是只能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线徘徊,那么在此种情况下,双非的硕士研究生已经不是一大碗汤分多分少的问题,而是面临可能无汤可分的窘境,很大的现实就是转行,做起了从未涉及的领域,甚至是千差万别的领域。步入职场,晋升路程的差距在两年以上每个人进入职场,虽不是所有人都想着飞黄腾达,但是大多数人也想着是步步高升。而升职加薪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就是能力、学历和环境认知。我们之前也说了,我们比的就是研究生和研究生之间的差距,所以学历上没有差别,比的就是能力和环境认知了。我们先来说说能力的问题,能力这件事,表面上跟名校和非名校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你真的仔细思考,其实差别非常之大。实验室通常会承接很多公司的项目,项目方心理的潜意识是,985、211学校专业能力更好,也就更能把项目做好,所以他们愿意把项目投给这些985、211的实验室,此消彼长,那么留给双非院校实验室的项目其实就十分有限了。项目多,意味着学生就有更多的练手机会,就能有更多的项目经验,这些经验慢慢的积累,其实就内化成为一种能力。我们不说特例,就假如大家都是在等着被分配项目,而不会主动争取,那么明显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得到的经验就更多,提升能力的机会也就更多,所以在步入职场那一天,他们中的大多数其实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再说所谓的环境认知,举个简单例子,你是不是内心也有名校情怀,你也希望自己是清华北大的一份子,或者那些顶尖985中的一份子,假如你家里有个亲戚是清华北大的,是不是大多数人也会投去羡慕的目光。那么假如你是老板,你看到你手下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或者是来自顶尖985的,你会不会另眼相看呢?所以说,能力的客观差距,再加上环境认知的差距,会让来自普通高校的你,和那些来自985、211大学的人,有两年以上的晋升差距,也就是说,你要多走两年的路,才能追上人家,当然这些都是总体而言,特例永远存在,英雄不问出处,总有一些人,能突破原有的束缚,飞上苍穹,成就不凡,但这样的“普通人”永远都是少数。现在你知道了985、211的硕士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有多大“量”上的差距吧?董师兄在这里不是鼓吹985和211有多好,就是想提醒那些想考研的同学,目标放的高一些,虽然需要你付出更大的努力,流下更多的汗水,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但假如你确实难以企及,考个普通高校的研究生也无所谓,只要超越过去的自己,未来就一定是好的。认清未来再努力,努力考研有意义。客观差距天然在,雄心壮志可覆盖。超越自己虽然难,成就未来展笑颜。勇敢开始不放弃,创造奇迹方可期。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
近日,网上对学历之争变得愈演愈烈,其争论的核心是本科双非考上211、985院校的研究生,会被本科是211、985院校直升上来的研究生歧视,事件一经曝出,就被很多网友所关注,尤其是当中的一些言论,深深刺激到了广大网友的心!其中最扎心的莫过于这一句:本科双非野鸡大学,考上985的研究生也没用!此话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很多本科双非考上211、985研究生的同学表示深有感触,当身边同学知道自己出自双非本科后,或多或少地会存在一些歧视,而这种现象不断被曝出后,我们看到了一条鄙视链的存在,不管是否承认,都有这样一个链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高职,那些从本科到博士一路都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就会自带光环,会被人所推崇。本科不是211、985毕业的学生,在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一跃考入名校,与本科名校出身,依然考入名校的学生,差别就很大吗?在小编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差别的吧,想想看,近年考研人数不断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从2017年开始,报考人数就突破了200万大关,到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90多万人,这么庞大的人数,能考进211、985的学生,必然付出了更大的努力,既然能最终站到一起,那当然是一样的优秀,又何必要进行区分呢?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还是大家的观念有关吧,我们从小学习就被家长教育,一定要考上大学,只有考上大学,才会有出路,才可以出人头地,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盯着大学,是一家人在奋斗,考上名牌大学,无疑聚焦了所有人的目光,而考研、考博则不同,更像是附加分,不太受到关注,是一个人在战斗!所以,很多人会把本科看得更重一些,才会出现这样的论调吧。对此,很多网友也做了回应,即使自己是双非大学毕业,但仍然热爱自己的学校,毕竟它见证了自己的青春,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也是自己为之奋斗的学校。在小编的看来,本科生是211、985,说明在高中阶段是优秀的,成绩也只能说明过去,双非本科生考入211、985,也是奋斗的结果,大家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应该活在过去停滞不前,徒剩211、985这样的保护色!今日我以校为荣,明日校以我为荣,我们不断去奋斗,变成更好的自己,那才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