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企业要区分愿景和事实宝贝儿

研究企业要区分愿景和事实

在分析企业的时候,许多投资者会犯一种错误:把愿景和事实混淆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在判断一家企业的前景时,主观认为“这家企业能够怎么样”、“通过怎样的发展能够达到怎样的状态”,而不去判断“这家公司现在的状态是怎样”、“未来的发展计划有多大的成功概率”。这种“把美好的想象当成一定会发生的事情”的做法,往往会给投资带来麻烦。愿景和事实存在差距举例来说,一家做某种产品的公司,目前市场份额很小。有投资者就会说,这家公司的发展空间很大。确实,市场份额小的企业有提升市场份额的潜能,但是为什么他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一直很小呢?事实通常是,这家公司的经营不力、管理无序,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份额一直做不大。投资者应该看到的是这家公司市场份额不大,和导致这种问题的事实,而不是简单地看到“现在小所以将来可以做大”的理想。以宠物食品行业为例,这个行业的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在于品牌、而不在于生产。也就是说,一家企业把食品生产出来,可能赚不了多少钱。但是有品牌信任度的企业,把生产出来的食品用自己的品牌卖出去,就可以赚到前者几倍的利润。这种利润的来源,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以及自己对产品辨别能力的缺失:消费者没法天天吃猫粮或者狗粮,然后观察自己的健康状况,所以他们就只能相信品牌。对于那些消费者比较能鉴别产品质量的东西,品牌往往就没有那么重要。比如买打印纸的时候,往往不会在乎品牌,会更看重的是性价比,因为你能明确分辨打印纸的质量。由于中国企业在宠物食品行业起步比较晚,因此这个行业中,品牌溢价最高的企业基本都是外资。这时候,行业分析中的“愿景和事实”的矛盾就出现了。宠物食品行业的愿景是,一旦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足够信赖的品牌,企业就能赚到很高的利润。但事实是,品牌的建立比产品的生产要困难得多,需要大量的商业经营、宣传、品质控制、长期的口碑和信任度等等。如果说生产是个力气活,那么品牌建设就是个艺术活。话说回来,如果品牌的建立那么容易的话,好品牌的利润率也就不会那么高了。愿景不是事实当然,这不是说“愿景”都不会成为“事实”。还是以宠物食品行业为例,当中国本土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后,其中一定有一些佼佼者能够建立自己的品牌,赚到以前属于外资品牌的利润率。实际上,几乎每个行业的经历都是这样的:中国企业先做低端、然后慢慢往高端做,最后做出品牌来,其中华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这种过程必然是艰难的,而如果投资者看着一个“有愿景”的公司,就立即不假思索的给出“有事实”的公司才应该享有的估值和定价,那么这种投资无疑是草率的。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宣布进军某个新行业时,不应该立即按照商业拓展成功的情况给他估值,而是应该计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当我们看到一家企业并购了一个有新科技的公司时,也不应该直接按照两家公司顺利整合的情况进行估值,而是要想想,如果整合失败,1加1小于2甚至小于1怎么办?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的时候,我们还经常看到有些公司,原本线下产品(比如衣服、鞋子、食品)做得非常好,却突然跑去收购一家网站、或者一家大数据公司。公司的愿景很好:线下产品发展太慢、利润率太薄,如果能把这种实体产品和新的数码经济结合起来,公司是不是可以辉煌很多年?但是,请注意“如果”两字。“如果”代表的是企业的愿景,是不是真能做成?投资者必须在心里打上一个问号。事实在很多情况下,线下的公司,其管理风格和科技公司有巨大的差异,一个传统企业收购一家互联网、大数据公司的结果,往往是前者很难有效管理后者,而在收购中付出的高成本也常常很难收回来。投资一定要看事实“把愿景当成事实”给估值,这种现象还经常是双向、而非单向的。也就是说,不仅是投资者在泡沫的驱使下,会有意无意地将“愿景”和“事实”进行误判,企业也经常会利用这种误判给出更多的“愿景”,以期得到更高的估值,以更贵的价格融资。在2000年以前的美股科技股泡沫中、2015年的A股小盘股牛市等市场中,这种现象一再上演。在科技股泡沫中,很多企业本身和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们的业务也很难和这些高科技进行整合,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但是有些企业因为知道投资者爱听怎样的故事,因此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业务往这个方面靠拢。而投资者常常也揣着明白装糊涂,明知道企业这样做对长远的发展有害无利(收购热门科技公司的价钱往往不低,一旦业务整合失败,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会带来很大困扰,给新公司开出的高价码也会让老公司的员工蠢蠢欲动),也愿意借机炒一把股票:反正本来也没打算长期持有。所以,投资者在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时,一定要分清企业的愿景和事实之间的关系。尽管优秀的愿景往往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但是真正有大发展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而为虚幻愿景付出的高昂代价,常常被证明是得不偿失的。(作者系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证券时报》旗下专注上市公司新媒体平台

第二人

回顾华为20年历程,告诉你什么才是研发型科技企业

对于华为而言,真正能支撑华为活下去的是一个又一个专利技术和不断研发持续探索的精神。截止到目前为止华为共计10万多项技术专利,拥有接近两千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等多学科专家,这些专家级人员属于华为核心研发班子的一部分。2020年华为在欧盟投资研发排名第三,这在整个欧洲来说都是非常庞大的研发投入,而华为作为一个外国企业确能进入前三,这表明只有不断研发创新,用技术确立地位非常重要。1995年华为在国内申请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专利,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华为正式全球化专利申请,开启了专利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之路,其中欧美是华为主要申请专利的地区之一。华为每年都在坚持将收入的10%作为企业研发投入,进入5G时代华为共计申报3007项5G必要专利,其中18%以上的必要专利,这是目前全球拥有5G技术最多的公司。回顾过去20年,华为在研发上的历程。1994年,华为申请了第一个商标专利。1995年,华为在国内申请了第一个技术性专利,同一年华为在国内也先后申请了超过6项科技专利。1997年,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无线全球移动通讯系统解决方案。1998年,华为在国内获取了首个正式的专利许可。1999年,华为在美国开启了第一个专利申请,这也是华为第一在海外正式申请专利。2000年,华为在美国申请的第一个专利获得批准。2001年,华为与高通正式签署了专利许可协议。从这一刻开始,华为与全球各个企业之间专利交叉授权时代也正式开始了。2002年,华为与爱立信在无线领域签订了首个专利协议。2003年,美国思科与华为第一次因专利交锋,同年华为与3Com共同组建了一家合资公司,华为负责技术与研发工作。直到2006年,华为以8.82亿美元价格将这家合资公司全部股份转让给了3com。2004年,华为发布了NE5000E核心路由器,这是一款基于前瞻性架构的集群网络的路由器,后来这个路由器也成为整个业界架构的标准,直到今天这个产品依然还是明星级产品之一。2008年,华为共计申请提交了1737件专利,首次跃居世界首位。2009年,华为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世界最具影响力品牌500强。2011年,华为建立了2012实验室,自此神秘的2012实验室就被众多花粉所向往和讨论,这里可以算是华为早期的技术摇篮。同年,华为与摩托罗拉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后,华为在美国对摩托罗拉提起诉讼,最终摩托罗拉向华为支付了专利费用并且获得了相应的专利授权,并且允许转让给了诺基亚西门子网络。2015年,华为与苹果公司签订了专利许可协议,并向苹果公司授权了无线标准和部分必要专利。自此苹果每年都需要向华为支付相应的费用,以保障专利的使用权限。2016年,华为与三星公司在美国开启专利诉讼,直到2019年才达成和解,三星向华为支付了专利许可费用。同年华为发布了P9系列,首次引入了徕卡,从此手机摄影标准得以建立。2020年,华为在美国对Verizon发起专利诉讼,要求其赔偿因专利侵权所产生的费用,因为美国的流氓行为,暂时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结果。今天的华为在通讯,人工智能,云业务,数据存储,光伏发电,智能汽车,鸿蒙系统与HMS生态,智能终端领域,安防监控等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技术和能力。华为就像一个中国的科技造血干细胞工厂一样,不断的输出各种技术和人才。就目前而言国内应该还找不出第二家与其媲美的科技企业。我们曾经开玩笑说,一个华为做了美国谷歌,高通,苹果,思科,英特尔,微软等公司的全部事。华为因为技术积累,已经有非常多的核心技术或者转让或者授权给了很多企业,相信未来的华为只会更加强大。所以我一直在说,华为不可能倒下,也不会倒下,即便终端产品无法制造,只要技术在华为有100种方法赚钱,只要能赚钱,研发投入就永远不会中断,因为这是华为骨子里的基因。注:该文来源华为影业Fans授权

祖辛

研究了50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总结出这9条发现

文丨秦丽来源丨首席数字官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带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大批量企业凭借数字化力量,不断探索与创新,在行业各方面脱颖而出。由数字产业创新研究中心、锦囊专家、首席数字官联合全国20多家CIO组织机构、行业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以中国数字企业模型与指标体系为理论指导,旨在发现和研究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进程与关键指标,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通过挖掘好案例、好产品、优秀人才,将大胆、务实且创新的案例、产品与技术进行推广,帮助企业提高数字化成熟度,为转型创新之路带来切实帮助。目前,评选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参评企业超过1500家、涉及2000余个数字化项目,已成为国内数字化领域最受关注的评选活动之一。2021年3月6日,“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颁奖典礼,在“2020-2021中国数字化年会”现场盛大举行。获奖榜单新鲜出炉,各类奖项终于花落各家。上百位获奖嘉宾及获奖企业代表共获殊荣,一同见证了这一辉煌时刻。“2020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分为案例组、产品组、人物组,三个组别34个细分奖项,参评企业数目超过900家,相比2019年增加100多家。案例组,共收到725份申请表,最终评选产生50个获奖企业,即 “2020年度数字化典范案例奖”50个,其中有2个企业荣获 “2020年度数字化影响力企业奖”组委会大奖。产品组,共收到409份申请表,最终评选产生50个获奖产品及解决方案,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7大领域,以及制造、金融、医疗、零售、能源、地产等8大行业。人物组共收到260份申请表,最终评选产生37位获奖人物,其中“2020年度数字化贡献人物奖”20人,“2020年度数字化领军人物奖”10人,“2020年度数字化转型专家奖”7人,获奖者主要为大中型企业CEO、CIO等数字化转型决策者。详细获奖榜单请点击查看:【重磅揭晓!“2020年度中国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评选”获奖榜单新鲜出炉】评选组委会统计发现,案例组的50家获奖企业,来自全国15个省市,分布在11个行业,其中以制造行业、地产行业和能源化工业相对居多,企业类型以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为主,其余为国企和外资企业。【首席数字官】作为评选的核心访谈团队,历时4个月,对近百家企业进行一对一访谈,尤其是对案例组50家获奖企业进行多轮次的深度访谈,总结出如下九条发现。发现1:疫情中的硬核先锋:科技有温度有力量,科技人有速度有担当!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而要战胜疫情,我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正如总书记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技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病毒进行“生死时速”之争。科技也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力量。比如,疫情期间推出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公益服务,全年累计查询超过了51亿人次,有效的支撑了疫情精准防控。在今年的参选案例和产品中,与抗疫相关的项目成为一大特点。数字化抗疫需求方和供给方,面对大考共同担当,用最大的诚信、最少的时间,不计得失、开放合作,展示了数字化建设与合作中的温度、速度与态度。疫情之下,沃尔玛中国旗下两大品牌沃尔玛和山姆会员商店,以顾客和会员需求出发,加速到家业务的数字化进程及创新速度,实现全国所有400多家沃尔玛门店以及所有有山姆会员商店的城市一小时极速达配送服务。同时在武汉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城市率先创新“社区到家”及线上下单、线下自提服务,并在全国300多家门店推广,每天9点至下午3点期间在“沃尔玛到家”下单,顾客可在1小时内前往就近的沃尔玛门店提取商品。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也做到了从容面对疫情。一方面,面对呼吸机、移动DR等抗疫产品的大量交付压力,而员工无法到公司上班的情况下,迈瑞通过数字化系统完成异地协同、异地研发、快速交付的使命。另一方面,基于疫情催生出的产品设备、解决方案,迈瑞IT部门可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开展更多的数字化项目。黑龙江鑫正融资担保集团推出的“鑫正担保黑龙江省级中小企业稳企稳岗基金专项贷款担保业务管理系统”,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严重冲击的背景下,鑫正融资担保集团助力中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在“见贷即保”和“分险”模式下,开发上线的专项担保业务管理系统。基于该系统实现了全省21家银行机构约400个银行网点与担保公司之间的信息数据、合同文本实时交互功能。系统包含担保业务全流程模块,极大提升了业务操作效率,从发起项目申请到完成审批最快仅需30分钟,目前已完成担保业务总额122亿元。碧桂园集团,在数字化抗疫实践中的整体战略指导是“信息传播快了,病毒就不传了”。博智林数字化管理中心协助碧桂园集团,制定了前瞻的整体数字化实时战略,进行了立体的数字化项目和体系建设,面对疫情冲击下严峻的复工复产形势,碧视通融合会议系统、语音机器人系统、RPA机器人平台、智能IVR电话平台、支付和发票中台等各类数字化系统和体系快速响应,精准施策,保障集团数十万员工,数千个项目快速的复工复产,并在前两季度保持了不错的业绩增长。同处地产行业的建业集团也是如此。在疫情环境下,河南建业集团从2月份开始快速在原有架构基础上开发出营销平台,并且实现了线上和线下前端业务协同,实际拉动企业营收增长。2020年上半年,建业数字营销线上成交金额占同期认购金额的25%,助力集团在疫情严重冲击下业绩取得5%以上的逆势增长。数字营销成果在半年度总结会中得到了集团高层的肯定。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深入发展,对促进经济复苏、保障社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疫情带来了支付形式的变化,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这也强势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转型。过去的监管环境和现在的政策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也在加快整个行业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稍有不慎疫情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当前企业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趁着晴天修屋顶,而数字化建设无疑是时下企业应对不确定性最为确定的事情。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已成为企业标配,为战胜这场疫情持久战,为企业更好的生存、发展下去,【首席数字官】看到了科技的温度,更看到了科技人的速度和担当。发现2:生态新画卷:科技赋能,共生共长,成果共享2020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2020)”。伙伴行动将形成多方合力,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以及供给需求、线上线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形成“携手创新、共抗疫情、转型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首席数字官】也观察到,打造生态圈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点。参评的多家企业在数字化规划中,重点布局生态圈,为生态圈赋能。荣盛房地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全客户生态平台,后续将建设成为社会生态,为同行业赋能,未来5年的工作将围绕生态协同展开。水果连锁专卖店的龙头企业百果园旗下的全资二级子公司百果科技,正在面向供应商伙伴建立交易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为生态圈赋能。福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着力打通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监管机构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新型以港口为中心的物流生态圈,积极响应国家优化进出口营商环境,为客户降低跨境贸易成本的号召。同一行业的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也认为数字化不再仅仅是以自身为主,还要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全链条、全流程的管理和运营,共同提升数字化的能力。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打造的苏宁区块链BaaS平台,于2019年上线。其业务支撑及用户基础为苏宁体系拥有的超30万全球供应商及其上下游商户、6亿生态圈会员、4亿零售体系会员资源,涵盖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等领域业务。未来,苏宁平台计划构建一个经政府许可的多方可信网络,技术服务商、数据提供商、数据交易中介、监管部门都可作为节点参与到网络当中,任何一笔交易都将经多方验证后成立,保障了数据交易的公平性,同时交易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特性,也为后续维权、定责提供完整证据链条,构建出可良性循环的大数据交易生态。像苏宁金融这样的案例并不少。很多大企业,尤其是行业TOP企业,正在推广经过自己内部验证成功的产品和系统,作为解决方案输出给同行企业、上下游合作企业。【首席数字官】认为,未来企业的行业属性会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都会变成科技企业,甚至是软件公司、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而这,也是大生态的概念。另一方面,像证券交易所、医院等性质的机构,作为行业运转流通中的关键“链接点”,自身也在打造生态能力,赋能行业快速、高效发展。正如《2020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中写到的那样:数字化环境下,企业与合作伙伴的关系,整体向更广、更深的方向发展。深圳证券交易所,打造了证券期货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深圳)。这是证券期货行业首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深交所建设运营,以服务行业为导向,聚焦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助力行业数字化升级发展的行业公共研究平台。自2017年12月正式揭牌运作以来,金融科技中心紧密围绕证监会赋予的职能要求,扎实开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行业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组织推动行业金融科技创新实践,为行业数字化科技创新发展建设取得了卓越成果,促进行业科技创新生态的形成发展。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构建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医疗新生态。银川地处西北边陲,幅员辽阔,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资金不足,银川市卫生行业与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带来的难得机遇,引入20多家平台型互联网医疗企业,并为他们设计业务和商业模式,以线下医疗机构为核心依托,利用互联网医疗企业带来的技术、资金、人才、运营和机制等优势,建立全新医疗生态。从政府层面,实现了医疗广覆盖与解决医疗资源匮乏;从医院层面,实现了换道超车与跨越式发展。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和速度,赋能TOP企业去发挥自己的职责和担当。【首席数字官】也看到,那些相对处于领导者地位的企业,不但重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成效,还渴望将自己的经验成果,以平台、产品或者解决方案的方式,分享出去,帮助生态圈一起发展,提升整体的数字化水平。这样,大家一起做大一个更大的蛋糕,共生共长。发现3:弯道超车:数字化改造商业模式,重构产品与服务垦丰种业商业化育种管理平台,是全中国唯一的国内自主研发的商业化育种平台,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了农业研发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该平台将区块链、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商业化育种技术融合创新,构建了“互联网+”商业化育种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平台实现了对育种材料、亲本组配、品种选育、品种测试、系谱追溯、田间性状采集、多年多点数据分析等常规育种全流程管理,助力垦丰种业的整个育种工作由传统育种向商业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变,提升了育种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垦丰种业商业化育种管理平台,由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赵春江院士团队(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研发,于2019年4月份正式上线。截止2020年10月,平台使用1年半,完成了南北两个育种季完整的育种操作,并受到了育种者和管理者的一致好评。这同时也意味着,目前已有30多万亩作物的各类数据,正在平台内运行。近年来,北大荒垦丰种业致力于打造“以商业化育种为核心的研发创新体系”、“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的生产加工体系”、“以全方位终端服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支持与服务型总部”的“3+1”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比如,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推动垦丰种业的战略转型,从种子的提供商转型为农民的服务商。商业化育种管理平台,助力垦丰种业的整个育种工作,由传统育种向商业育种、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转型。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业被称为农业中的“芯片产业”。北大荒垦丰种业,用数字技术夯实农业芯片产业,稳中华大粮仓!可以说,在北大荒垦丰种业,数字化的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支持工具,更是引领业务发展的重要路径。改造商业模式,重构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是数字化的本质所在。【首席数字官】欣喜的看到,不仅仅是农业领域,本年度评选的参评企业中,出现了很多这一方向的案例,不仅仅集中在制造、零售、金融等常规关注行业,其他行业也有突破。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打造的广东火电BI决策支持智慧平台,从业务发展和技术架构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工作,终于完成“3+N”的技术突破,实现了移动端、PC端、大屏端数据门户的技术架构部署,为公司BI决策支持智慧平台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上线报表BI决策支持智慧平台,实现降本增效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实现智能决策等间接经济效益;提高报表开发效率,降低报表开发成本;面向业务人员报表分析,极大提高报表整理效率和用户体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曾提到,经过多年发展,当前国内产业数字化发展仍呈现一二三产业不均衡现象,即工业和农业的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仍低于服务业,这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是产业数字化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潜力方向。与此同时,中国信通院的调查数据也显示,农业、工业正在迅速赶超,未来可期!究其原因,【首席数字官】认为是数字化在改造商业模式,构建新的产品和服务。与信息化相比,数字化对企业商业模式的变革更为突出。这也给数字化时代,某些行业企业用新技术进行弯道超车,提供了可能性和便利性,这一点是有别于信息化阶段的。也正是基于此,评委会预测,在新一年度的参评企业中,这一方向的案例还会增多。发现4:打造数字化基础能力平台:满足多业态集团全要素能力提升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梧桐树平台,是汇聚碧桂园集团IT能力建设的能力开放平台,有效提升集团用户的工作效率,为降本增效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集团内IT能力的建设降低了系统投入和运营成本,为企业数字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IT能力支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摆渡者。目前,平台构建了以云计算、安全、大数据、自动化等为主的产品中心,包含了56个产品,构建集团通用的产品中心,形成统一对外的服务能力;以设计、运营、测试、研发、运维、安全等专业赋能服务的人力资源中心,目前包含了108项标准的人力资源服务,组织在建设IT服务时通过对人力资源服务进行申请购买可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汇聚集团内外优质API服务的API市场,现已承载3334个API,为集团内用户提供了标准化的API服务及以支付解决方案、在线办公解决方案、智慧签章解决方案为主的解决方案中心。整体来看,梧桐树平台通过自身能力的建设及集团能力的汇聚,构建了集中式的能力共享市场,有效的达到提效减负的效果。在华润集团,围绕“智慧华润2028”战略,及“云优先、智生长”的技术战略,基于大型集团企业和传统业务的特点,其云计算服务平台“华润云”,打造华润云生态,实现对内赋能华润全集团,支撑华润各产业提质降本增效、转型升级,对外赋能产业链中下游,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逐步打造稳定、高效、适应市场变化的产业生态群。截止目前,华润集团已有华润电力、华润燃气、华润置地、华润医药、华润水泥等30余家下属单位正式基于华润云启动云计算服务转型,新应用全面上云,已有应用逐步云化。同样作为大型多元化综合集团的招商集团,也切实感受到数字经济时代对传统企业带来的冲击,数字化转型历时两年的时间正在逐步落地。2018年,招商局集团确定了“立足长远,把握当下,科技引领,拥抱变化”的十六字战略原则,并启动数字化规划并提出数字化转型框架:即1个目标——数字化招商局,5大支柱——以两平台一体系、两连接建设,促进“四提升”为核心的五支柱建设和数字化赋能各产业公司客户服务、生产运营、内部管理和生态模式的提升。作为招商局集团数字化转型的平台底座,招商云是招商局集团倾力打造的基于OpenStack开源软件自主研发,完全可控的云计算平台,用以支撑招商局集团金融、物流、地产、航运等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通过两年的自主研发,已具备成熟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的弹性灵活、按需申请、成员企业多租户管理等一系列云计算的特有能力。目前已经上线集团成员单位租户30余家,云主机15000多台,全集团1200多个项目在云上运行。而招商随行,是一款面向招商局集团全体员工的工作协同产品,同时也是一个面向成员公司的应用开发平台,支持多场景、跨组织协同,提供一站式、场景化的移动办公体验。招商随行的开放协同能力与底座能力已成型,提供了为各级公司生产经营应用集成的标准能力,任务集中处理的对接标准,以及客户端能力的标准接口。目前,招商随行已上架应用200余个,活跃用户超过4万。首旅如家酒店集团的智慧酒店数字化运营总控平台,作为酒店数字化运用总管家,不仅实现了住中体验全程数字化管理,还实现了酒店运营及运行全流程、全状态、全服务及最终结果的数字化呈现。该项目从全链路数字化后的建模过程中,对各个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挖掘,匹配出适合住客及酒店经营管理的业务场景模型,以此更进一步提升住客体验、提升酒店运行效率及酒店经营价值,实现促销活动1小时生效、销假5分钟生效、客诉反馈24小时及时回复。【首席数字官】认为,对于多业态、集团型的企业来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至关重要,每个业态的能力要素和关注点均不一样,要做到协同和统一认知,就需要拉通全业态。因此,多业态企业、集团型企业,通过打造统一的IT基础能力平台,或者现在常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支撑多业务发展,也是本届评选中,大型企业申报案例的重点。数字化平台、综合云平台、总控平台项目等,开始增多,并呈上升趋势。而伴随着企业整体IT架构和研发能力的逐渐增强,并且底层基础设施构建和中台的架构能力显著提升,企业能够在基础架构之前根据业务需要快速在上层开发出SaaS应用,以满足企业当前业务和管理需求。发现5:回归价值本身:数据,数据,数据!评委会通过对100多家候选案例进行一对一调研访谈发现,企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明显深入,对数据要素、数据资产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企业开始管理和应用数据资产,个别企业内出现以数据为中心的数据交易门户。数据驱动业务,数据驱动决策进一步落地。碧桂园集团的3舱1中心数据门户,作为综合性数据产品,助力碧桂园集团项目、区域、中心各层级用户在合规安全的环境下高效使用数据,助力极简组织和费效提升,实现成果有:有数据/有服务1秒获取数据,有数据/无服务1周获取数据,无数据/无服务1月获取数据;智看家底、智查动态、智达目标、智预风险、智做推演、智控日常;通过历史数据预判新项目收益,通过历史客户预判购房客户意向,根据历史数据预判资金计划、根据供应商履约预判项目质量。另一方面,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依然是数字化的重点。比如海尔集团的海数汇-云探,作为企业级全域大数据资产管理平台,聚焦企业内数据资产共享及企业外数据资产链接、融合及场景落地,全方位整合海尔集团内外部数据,支撑数据驱动的物联网战略,承接工业互联网时代聚焦用户的战略,帮助各部门深挖数据背后的业务本质,打造数据运营型经济社会。其电商模块上线1年主动探查侵权线索15000+,对比之前人工线下排查,整体运营效率提升50余倍;线下实体店模块上线以来主动发现侵权门店376个,相比同期多发现100多个门店,大幅提升了品牌运营效率;企业名称字号模块覆盖全国1.8亿工商企业数据,为品牌运营小微提供字号维权线索。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心连心大数据项目”,围绕“信息资源集成”和“数据资源服务”两个核心,具备数据、语言、图像和视频等信息传输功能,数据分析、辅助判断、知识应用库功能,以及应急管理智能联动功能,实现用全面精准的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了“一个网络,三个平台”,通过农技服务站、配肥站网络等“一个网络”的建设,实现土地、土壤、农户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实现数据的标准化和智能化。上文谈到的获奖企业北大荒垦丰种业,其商业育种平台改变了育种科学家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改变了田间地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习惯,背后也是数据的力量。此外,不少企业也认为,需要加强数据变现能力。比如越秀地产认为要基于数据和触点打造数据变现的场景,荣盛发展认为未来数据要实现可视化、可控化、智控化。数据资产的重视程度快速加强,很多企业早在二、三年前开始做大数据平台,今年都开始在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的构建基础之前,开始进行数据资产管理的更细化的布局和落地。大多数企业现在的成果是基于大数据平台和数据中台的构建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下一步规划是在数据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分析,从而进一步实现数据分析和洞察支持数据决策。高层老板看数据决策,基层员工看数据工作。通过建立一体化数字化管控平台,实现营销、生产、采购、库存等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使公司各部门能够更加快捷的沟通,共享实时业务数据,最大限度的提升办公效率,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建立项目预算制度分析预算和实际成本的差距及时改善。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构建数字经济的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资源、创新引擎、重要生产力。数字化转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数据的价值层面,数字化转型出色的企业往往都是对数据应用能力非常突出的企业。【首席数字官】认为,数据全要素时代,在拥有相应战略的情况下,营造好数据文化,培育好全员数商,培养好数据人才,做好数据治理,用好数据技术,保障好数据安全,向数据要增长、向数据要创新,就一切皆有可能!此外,【首席数字官】还发现,不少企业认为,所有的职能领域、所有的业务流程,都值得被数字化重新改造一遍,用数据打通所有,价值无穷。这将是继20年前信息化大规模上新项目时期的又一次轮回。这一轮的数字化期间,企业每年上几百个项目都不足为奇,比如碧桂园集团有400多个项目,京博集团有200多个项目,上汽大通也是上百个项目。发现6:科技创新成第一驱动力:5G、AI、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技术应用百花齐放2021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工信部负责人表示,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中国5G规模商用仍实现了快速发展。本次评选的参评项目中,也不乏5G应用案例。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集团),运用AI智、5G+、Wifi6、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搭建以智能处方前置,审核为基础,可同时实现远程药学会诊、居家用药指导、药物治疗管理等功能的全流程智慧药学服务平台;打破了实体医院的时空局限,将诊疗服务延伸到院外,极大提高了药师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了集团2.0智慧医院的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科学、便捷的医疗服务;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医联体”、“医共体”、“互联网+”等各级医疗体系的用药安全同质化管理。广州友谊集团,大力实施“实体零售+互联网”创新发展,积极探索5G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在实体零售经营上的应用,引进“5G+AR”营销应用项目,积极推进“5G+品质商圈”的规划部署,利用“5G+消费大数据”的探索,实现“5G+直播电商”、“5G+人脸识别”、“5G+专柜数字化管理”的服务场景和模式。其中,“5G+专柜收款”系统上线以来,试点专柜开单率100%,带来了一线商场收款员人力资源的节约,每年将为集团公司减少300多万的人力资源费用支出。当然,对于5G技术的应用,并不是所有企业都积极尝试。比如,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认为,其零部件在高原等自然环境复杂的地方,4G尚且存在数据信号覆盖不全、数据延时的情况,5G现阶段将会慎重考察、慎重使用。与5G一样,人工智能技术也开始广泛应用在大中型企业中,并且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比如,用人工智能监测建材质量;用人脸识别进行团餐管理;用视觉识别+大数据做农业果实、种子监控预测等;用人工智能进行海量研究报告收集、检索、管理、分析等,将RPA机器人使用在财务、法务、税务、人事、生产等。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数字化决策的案例也明显增多。上海佘山世茂洲际酒店,作为世界上唯一建在地下88米的五星级豪华酒店,不仅在建筑上作为上海的一个新地标,而且在数字化应用上也引领酒店行业,努力打造成智慧旅游目的地酒店,作为全国第一家全部客房使用智能主意音箱,通过人机对话查询酒店信息、天气信息等,并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点餐、送客用品等服务。通过RCU系统的融合,实现语音控制房间内的灯光、空调,窗帘等功能。同时酒店内每个房间还实现了手机投屏,客人可以将手机投屏到电视,通过电视播放手机里的内容。酒店内使用了机器人引领客人至电梯,至房间,或者通过机器人送餐,送客房物品等服务。同时,还在酒店行业率先实现5G覆盖,正在积极推进酒店5G生态建设。这些技术与场景的结合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客人带来全新的体验,并得到客人的积极的评价。碧桂园集团,面向政企单位、学校、医院、团餐公司、中央厨房等不同业态提供人脸智能消费“AI人脸政企团餐”解决方案。方案采用AI+人脸识别、移动支付、云计算等构建支持SaaS化、私有云部署的智慧食堂产品,帮助客户实现无卡化、科技化、精细化的食堂就餐管理,实现降本增效。AI人脸政企团餐已在碧桂园集团总部食堂、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总部食堂、肇庆市现代筑美家居有限公司等单位落地运营。小米集团,在2019年启动了小米007数字员工服务中心项目。数字员工应用中心作为小米全集团的智慧服务平台,对于工作习惯、工作内容、工作理念会带来管理提升变革和冲击,为智慧小米建设提供最强的保障。该项目引入RPA流程自动化技术,帮助小米财务部门在月结速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对于核心往来业务提速了高达12倍。区块链技术也已经有诸多落地案例。上文提到的苏宁区块链BaaS平台即是一例。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20年6月上线区块链金融平台,用技术赋能业务创新。作为海通证券ABCDMIX(A指人工智能、B指区块链、C指云计算、D指大数据、M指移动终端、I指物联网、X指其它新技术)技术的重要一环,区块链金融平台被定位为重要基础平台建设。海通证券区块链金融平台,已完成区块链BAAS平台及存证应用的建设,应用于包括托管业务信息披露、资管直销、e海通财隐私协议、网上开户非现场协议、股票质押协议、历史数据备份、社区积分管理、档案中心协议、产品购买/推介、交易日志文件、历史数据备份等业务场景,涉及到零售与网络金融部、基金托管部、运营中心、证券金融部、资产管理等业务部门,实现各场景业务要素数据生成MD5值上链,日上链量约8000笔,总上链量约80余万笔,完成了与数信联盟链、上证链的对接,并加入上证链治理委员会,成为12个首批委员会会员之一。另外,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尝试、创新应用也不断涌现。比如,海尔集团卡奥斯COSMOPlat在边缘侧开发出了面向边缘端的物联网网关产品“智端”系列,分别适配了不同主流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以及COSMO Edge Agent边缘处理框架,为房车、机械、建陶等不同行业提供设备上云的硬件支撑。在疫情期间,楼宇智能口罩识别案例,针对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数据,做口罩识别的结果展示。算法可实时判断人员是否有佩戴口罩,并给出佩戴、未全部佩戴、未佩戴3种结果。同时支持数据清除,保护用户隐私。该案例采集的人脸数据及分析算法均在边缘端执行,实现数据不上云,有效保护了数据隐私,且在边缘端执行过程中不受外部网络影响,实现边缘自治。毫无疑问,科技创新与应用,正在成为企业的第一驱动力,正在企业中进行快速的技术研究、场景探索、应用落地。【首席数字官】也将持续关注。发现7:打造数字神经:细微场景如毛细血管,触角广泛价值大数字化转型的应用场景有多少?可以有多少,就能有多少!【首席数字官】发现,参加本次评选的项目,其应用场景非常丰富。这些场景可谓是“五花八门”,涵盖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场景的颗粒度也更为细小,有的场景甚至非常小众,但在数字化之后却能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价值提升。数字化技术应用也更多的服务在一线。小鹏汽车信息化团队打造的自有竞品数据库Vehicle Benchmarking系统,实现了整车数据查询、三电数据查询、整车参数表导出等功能,并满足所有研发人员的对标数据基础查询需求。系统在从0到1的建设中,完成了对标车型的检索与分析、对标工程报告、整车BOM书签、系统帮助等功能,极大扩充了对标车型的2D/3D数据,填补了研发过程中对车型对标数据分析的重要一环。海尔集团的云图-云研平台,是云图旗下的行业分析的研究产品,采用智能搜索、AI、语义识别、图模型等新技术,为行业分析、战略运营等提供快速、便捷、精准的信息速递服务。平台分为云图独家、云研数据、观点解读三个部分,从报告聚合入手,通过一键搜索可得相关的行业报告,大大节省了分析人员到处找报告的痛点,目前共计收录13000+份报告。未来还将不断迭代创新,持续为行业分析加速赋能。亚惠美食有限公司,针对连锁服务业排版及薪酬管理进行深度应用,大幅度提升企业工作效率,解放人工劳动力。乐才排班及劳动力信息平台,集排班与智能排班、自动考勤、出勤管控、请假缺勤及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等业务为一体化的排班及劳动力管理平台,将排班与劳动力精细化管理灵活、简单化应用到企业,让管理者、门店、员工通过电脑+手机端实时的进行劳动力管理,直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用工效率、规避用工风险。百果园的加盟商管理系统,将加盟业务两大主流程及过程中的重点业务数据管理融合为一个整体,贯穿从加盟商进入到开店经营的整个环节,对加盟商业务的管理带来业务的提升。至今加盟商信息已有2100余人;加盟准入流程于2019年11月上线,加盟申请数量已累计近9000条,月均加盟申请数据近1000条;门店开业流程于2020年4月上线推广全国使用以来,已完成近500家门店开业管理。圣戈班建筑材料物流预约系统,针对圣戈班石膏建材的90%以上自提业务,为客户、司机、物流及仓储部门打造了一个基于微信小程序操作的平台,实现在E-Shop平台下达提货申请后,提货流程的信息化、透明化,为客户提供了更有效可追踪的订单提货服务方式。从2019年6月到2020年9月间,该系统已全部登陆圣戈班建筑材料的七家工厂,以及三家外仓,使用人数超过10000多人,总提货车次超过16503次,总车牌数5270个,预约车次占比69.9%……这些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中。场景为王!【首席数字官】看到,参加本次评选的项目其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场景的颗粒度也更为细小。对于数字化走的比较靠前的企业,之前大系统的建设已经差不多暂告一段落,后面会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各个细微场景进行改造升级。而中小企业,从小微场景入手,也更能实现小投入带来大价值,从而提升全员对数字化的接受程度,为后面更大的动作打好基础。发现8:新型“一把手”崛起:洞悉技术与业务融合本质戴着一副红色方框眼镜的王智民,在接受【首席数字官】采访时,对MCN、小红书、种草、抖音、声量达人、私域流量等新潮词汇侃侃而谈,言语间透露出的又潮又飒又专业,与花灰的发色毫无违和感。王智民,宝岛眼镜的子辈创业者,上任后就启动并亲自挂帅推动了Oracle系统上线,并于2012年整合旗下产业,创立星创视界(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在他看来,“科技的变化,倒推了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技术也推动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和与用户的管理方式。”正是这样的一把手,带领宝岛眼镜闯出一番新天地:为这家源自宝岛台湾的企业从0开拓大陆市场,目前有遍布200个城市的1100多家门店,1600多名认证验光师,八千名员工,会员总量超过3000万,是中国最大的眼镜零售直营连锁品牌。这样一家传统眼镜零售企业,成功转型成为全员带货的私域流量运营教科书式经典案例,并在短短数月间,培养出大批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声量达人”,在疫情下的经济寒冬中激发私域流量的活力和价值。可以说,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的第一负责人,王智明身兼CEO、CIO的双重职责,是宝岛眼镜数字化蓝图的构建者、推动者。王智民代表了新一代的企业“一把手”:这些新型董事长、CEO,对数字化的认知,对科技与企业核心业务的前瞻力与洞察力相当深刻,深度实践“技术+商业”的理念,并内化、融会贯通于一言一行、一思一践。本届评选的人物组,就有这样一批一把手,他们亲自挂帅推动数字化新技术应用、组织变革以及产业和服务数字化革新。京博控股集团董事局董事、总裁汪君华,不仅对数字化有感觉、有认知,更有IT行业与咨询行业的丰富从业经验,这使得他上任后提出了“企业信息化减速+数字化提速”的数字化转型创新思想。他推动数字化与企业高质量经营挂钩,制定以量化结果为数字化成效衡量标准,实时纠偏,确保数字化战略高效落地实际赋能业务;并主导制定集团层面的数字化战略,全员学习动员,先种种子,再稳步收获。同时,他将企业经营扩展至产业重构层面,集合内外部生态伙伴力量,推进产业数字化重构。并且跟高校合作进行科研转化,加速企业向千亿规模进军的步伐。【首席数字官】认为,随着企业“一把手”对数字化转型认知程度的提升,数字化战略以及新技术布局已上升到战略层,发挥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从管理层面、营销层面、生产运营层面的全面赋能和优化,实现企业营收增长。比如海尔集团张瑞敏提出的人单合一、链群合约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新技术的基础上,与技术的链接互为一体。再比如,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也曾提出,碧桂园要转型为一家高科技企业,未来一定会成为最具竞争力的高科技地产企业。而另一方面,新型企业董事长和CEO们,对数字化转型带给企业的价值,开始逐渐有了标准化的、量化的投入产出考核。比如上文谈到的京博集团, CIO需要从业务角度出发,顶层设计企业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战略,CEO和董事长对数字化转型成果的考核都是以每一阶段带给企业的量化成果的考核依据。也正因为如此,【首席数字官】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CIOCDO们,正在成为新一代领导人、领导班子的接班首选。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也给CIOCDO们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刘欣欣,2012年9月加入华住酒店集团,担任首席信息官,主要负责集团销售、会员、信息化整体建设,用IT技术及互联网思维驱动业务蓬勃发展。自2019年6月起,刘欣欣担任华住集团首席数字官兼华住中国总裁,从IT创新的角度,领导华住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了在线销售能力、强大的直销体系和酒店运营效率。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吴越,曾担任信息技术部总经理,现为公司董事总经理。他曾带领团队,凭借Hadoop大数据技术应用打造“营销服务一体化平台”,建立千人千面的个性化推荐与精准营销体系,完善多层次的客户分类分级服务。同时,通过数字化建设,极大的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客户画像精确筛选目标客群,在投入相同营销成本的情况下,货币基金客户购买率提升了5倍,非货币基金客户购买率提升近10倍,极大提升了公司营销效率。在【首席数字官】看来,新型一把手就是:洞悉技术与业务融合的本质,以科技为抓手,寻找并整合内外部资源和要素,像投资人那样去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以及对应的运营规则、体系、分配机制、各方利益关系。发现9: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培养、提拔、招聘,“内生”人才三板斧在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有个部门叫做“价值链IT中心”。这个部门是干什么的?价值链IT中心总经理叶火龙告诉【首席数字官】,这个部门名称,是公司老板亲自起的,就是希望IT能够赋能整个价值链。在九牧厨卫的企业文化中,IT很受重视,比如每个业务部门的主管进行工作汇报时,IT都是其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叶火龙作为公司首席信息官制度的建设者、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推动者,带领团队主导完成了九牧与SAP、西门子、华为、中国电信、腾讯的战略合作,开展SAP ERP、SAP CRM、SAP EWM、5G+智慧制造、智能定制、协同办公等多个大型项目落地,奠定了九牧数字化转型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九牧成为行业首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企业。除了上述的“价值链IT中心”,【首席数字官】也看到还有不少企业负责数字化转型的部门,部门名称非常多样化,都是根据企业诉求而定,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和思考。比如,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化能力中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技术中心,港龙中国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流程部,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的科技信息部,越秀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智发展中心,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流程与信息化管理部……《2020中国数字企业白皮书》显示,数字化人才不足以及数字化意识的欠缺,依然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下图所示。为化解数字化人才不足这一转型瓶颈,参评企业一方面变革IT部门以适应战略需求,一方面积极培养内部业务和技术的融合人才,力争实现每个项目都是由IT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作战,在实践中锻炼队伍的目标。对于数字化人才扩充,一些企业从外部引入数字化转型专家,更多的企业则是进行内部挖掘,培养能够把业务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人才。因此,IT部门和业务部门实现越来越紧密的联合作战,跨部门共同培养“最懂运营的IT、最懂IT的运营”——懂行业、懂企业、懂业务、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值得关注的是,在数字化团队构成方面,【首席数字官】也发现了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是扩大招人力度,建立上百人甚至数千人的数字化团队,比如海通证券、小米等企业,都是计划要招聘百人以上。IT人员被进一步扩充,则说明数字化团队在企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与战略相连。另一方面则是人员极简,比如圣戈班中国的数字化变革核心团队仅有8人,他们也是圣戈班中国各相关部门的核心成员——在出色完成自身工作的同时,也推进了企业数字化的变革。圣戈班中国,实现了销售与服务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整体转型升级。当然,这种极简只是企业战略和打法的不同,团队成员的数目少并不意味着企业数字化不受重视。这两种数字化团队的建设情况,也意味着,不管采用何种打法,如果人才能力不够,就会很难达成数字化转型目标。对于数字化意识的提升,企业也更加注重全员的数字化转型思维的构建,重视企业员工数字化调研和培训。并且,以定期宣讲和新产品新应用培训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开展,从企业高管到业务人员都有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的专题活动,普及大家的数字化转型知识,更好的推进数字化转型。比如中油瑞飞等企业,均是如此。对于数字化领导者的变化,【首席数字官】也明显的看到,设立首席数字官职位的企业开始增多。比如,招商局集团、华住集团、龙湖地产、上汽大通、施耐德等企业,都任命了首席数字官,职位通常为副总裁级别,定位通常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实践者。上文谈及的华住集团首席数字官兼华住中国总裁刘欣欣,亦是如此。整体来看,【首席数字官】认为,相比过去的拿来主义,今天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内生”。

威士忌

企业研究到底是运气还是能力

来源:雪球李杰、冯柳、风生水起是我最喜欢的三位投资人,其中李杰写的《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是我最喜欢的二本投资书之一(另外一本是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李杰的《股市进阶之道》几乎就是我的枕边书,每当对股市某方面有疑惑的时候,就会翻翻这本书。李杰在《股市进阶之道》中关于护城河、定价权、高价值企业的奥秘、理解市场都有很多经典的阐述,每次掩卷沉思,都会受益良多。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在《股市进阶之道》第三部分理解市场这部分中,发现了众多似是而非的结论,很多预测跟后来的发展可以说是南辕北撤。第一节:茅台与天士力。《股市进阶之道》成书于2014年,先看第一段,李杰当时是怎么理解茅台跟天士力的。茅台论述如下:主要就是认为茅台当时PE跌破14倍,是因为企业进入经营周期的末端了。而天士力论述如下:而认为天士力估值很高,主要是因为企业在价值创造的中期,而且这种态势未来还将保留很长的时间。6年过去了,从结果来看,茅台上涨了10多倍,而天士力从高点腰斩不止,对企业价值的预测明显错的离谱了,尤其李杰在书中《认识价值》这一章中,重点阐述了高价值企业的特征,认知是非常深刻的,可以说99%的投资者不具备他那种分析企业价值的能力,为什么预测结果跟市场最终发展是南辕北辙的了?第二节东阿阿胶与北新建材书中主要阐述了因为东阿阿胶比北新建材更加符合DCF三要素估值体系,所以阿胶PE最低也有20多倍,而北新建材长年只有10倍,所以这种估值溢价是合理的。6年过去了,从结果来说,这又是一个错的离谱的结论,北新建材这些年股市涨幅超过10倍,估值也不断攀升,东阿阿胶PE倒是维持住了,但却是用业绩下降这种方式,这6年来,阿胶的涨幅远远落后于北新建材。第三节招商银行与天士力而更让人崩溃的一个事实是,从这以后的6年时间里,天士力股价腰斩了,而招行却稳步向上,一来一回,股价差距10倍起步了,所以最终的结论是明确的。以上仅仅是我随便找的几个小事例,书中还有很多在今天看来似是而非的结论,尤其书中对很多企业长期价值的判断都是出错了的。李杰作为一代投资大师,他的投资能力(有公开业绩)是有目共睹的,他对市场、价值、企业的认知也是超越99%的投资者的,但即便如他,在预测市场,判断企业价值的时候也免不了受到市场的干扰而误判。这些误判有一个共同点,他当时看好的公司,在当时那个时间点都是股价长牛的,譬如东阿阿胶、天士力,而他不那么看好的公司,譬如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都是当时经营遇到一些困境,股价萎靡不振的,我们可以推测,高手如李杰也会在股价长牛后寻找基本面的有利因素,而忽视风险,也会在股价萎靡不振时,忽视企业真正的价值。一根阳线改三观,不只是韭菜这样,对投资大师同样适用。这也侧面说明了逆向投资之难,难于上青天。在投资有价值企业,股价却萎靡不振的时候,要敢于同市场、同杰出的投资大师对抗。写这篇文章,不是要黑李杰,相反,《股市进阶之道》这本书是把投资写的最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书,值得每一个小散认真阅读学习。但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股市也是一样,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作者:Minibutterfly链接:https://xueqiu.com/2054793479/169709483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生于陵陂

美企开始放弃研发:谁该为企业研究买单?

全文共3718字,预计学习时长10分钟图源:unsplash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企业一直处于科学技术前沿: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杜邦公司和AT&T贝尔实验室等公司都推动了20世纪的重大进步,引领了集成电路、塑料还有合成纤维等的创新发展,这些创新反过来又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而今,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企业是否还像过去那样具有创新精神呢?杜克大学福库商学院的教授们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从正式的企业研究向由初创企业和大学驱动的更分散的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变,导致了美国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速的下滑。马克与福库商学院教授Ashish Arora和Sharon Belenzon讨论了企业研究实验室的消亡、创新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为什么解决复杂问题(包括2019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 | 图源: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马克:近几十年来,美国商业上的创新有什么变化?Ashish Arora:20世纪早期美国工业的研究投资规模小、不均衡,而且集中在大公司上。在某种程度上,这反映了美国大学制度的弱点。在当时,美国大学系统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为各州的农民、小制造商和矿工提供了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我们进入了美国企业研究的黄金时代。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merican Telephone & Telegraph)、杜邦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柯达公司和许多其他公司都开展了大规模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钟摆开始回落,许多公司开始退出研究,只有少数例外。其中最著名的是微软,它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业务。如今,企业研究少之又少,除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比如谷歌和Facebook在这两个领域都有重大投资),以及某种程度上的生物制药领域。有一些公开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仍在进行投资研究,但是总的来说,美国企业部门在继续退出研究的漫长过程中。然而在更广泛的生态系统中,美国大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培养了大量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使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活力并且有着许多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这一方面明确了大学和初创公司之间的分工;另一方面,现有的公司也可以使用这些发明。但是这个新的生态系统有一些缺口。虽然这种方法在某些地方效果不错,但在某些领域可能收效甚微。图源:unsplash这些缺口是什么?Ashish Arora: 我认为我们遇到的麻烦是更复杂的革新,比如寻找新的半导体材料。可能会有一些初创公司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像IBM、英特尔和谷歌这样的大公司不进行重大投资,就很难有太大的突破。一部分原因在于规模,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问题的范围。例如,我们复杂的气候问题的开发技术解决方案需要硬件、化学、电子设备,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改变法规。大公司需要不断地应对监管,但对于一个风投支持的初创公司来说,说服国家监管机构改变对设备的监管方式是非常困难的。Sharon Belenzon: 我和Ashish有异议的地方就是,公司与科学挂钩是否有意义,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Ashish倾向于一种生态系统,在这种生态系统中,公司和部门更加专业化,并更契合创新过程中的不同活动。但我对历史的解读是,唯有那些很早便意识到欲要成功,必须深入理解有关自然现象,从而领先对手一步的公司,才能成为20世纪的赢家。令我担心的是,如果美国公司仅仅依靠创新体系的其他部分来发展其业务的科学基础,他们可能会失去自身的科学优势,并因此失去主导竞争地位。美国公司正逐步退出研究,我不认为大学和小公司进行的科学研究可以弥补这一点。业内领先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多样化的资本主义制度所产生的技术和科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参与研发的机构的多样性是关键。我担心,我们正在失去这种多样性,只为了换取专业化带来的更高效率。多样性丧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企业又是为什么不再愿意从事研究?图源:unsplashAshish Arora: 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现在有许多其他的知识来源,比如大学系统和初创公司;而另一大因素就是研究在公司内部是一种非自然的活动。企业的成立主要是为了生产并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而不是让没有明确可交付成果的活动进行,期限为4至6年,而不是6至18个月。在企业研究的黄金时期,杜邦公司开发尼龙产品等早期成功案例得到了很多商誉。由于这些早期的成功,企业同意继续注资。但到了某个时候,这种商誉就会消失。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某种程度上,微软研究院是一个投资于基础研究的大企业,这是因为比尔·盖茨对它有个人的热情。盖茨之后,史蒂夫·鲍尔默也是这个最初系统的产物,然后他将其发扬光大。但当萨蒂亚纳德拉担任微软首席执行官时,微软研究作为一个大型大学式系统终结了,因为他希望微软的研究更专注于将新技术为消费者所用。这些东西有着自然的生命周期。考虑到企业面临的压力,一个典型的公司很难维持研究活动。AT&T可以投资研究一段时间,因为他们实际上是受监管的垄断企业,其研究是社会交易的一部分,但垄断停止后,AT&T基本就要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实验室。那么,这些大型企业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不需要自己的实验室,因为他们可以将研发工作外包给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和大学?Ashish Arora:我们不应该称它为外包,因为外包意味着我给你一份合同,你替我做,但这种感觉也确实存在。我们也不应该称它为“研发”。研究和开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开发是具有可管理端点的标准活动,研究才是问题所在。研究通常占研发的5%到20%,所以大部分研发都是开发,开发是很“酷”的,在制药公司,开发意味着对任何临床试验进行操作。而研究是指研究蛋白质的形式,或者研究疾病的活性部位是什么,然后这又是如何转化为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物的,这就是开发问题。在您的论文中,您谈到了“技术不确定性”和“商业不确定性”之间的区别,以及它是如何影响创新的。您能解释一下吗?Ashish Arora: 在制药行业中,主要的不确定性就是“它会奏效吗?” “某种分子或疫苗会像预期的那样起作用吗?” 这便主要是技术上的不确定性。在数字应用程序中,编写应用程序不是问题,而问题在于,“人们会喜欢它吗?”这就主要是商业上的不确定性。我们的假设是,当只出现上述两种不确定性中的一种时,当前的系统仍可运行良好。但如果同时出现两种不确定性,情况就会变得棘手,而当前的劳动分工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两个维度上都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图源:unsplash这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方面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您是否认为解决方案同时兼备解决高度的技术和商业不确定性的能力呢?Sharon Belenzon:在我看来,我们对不同病毒的行为、传播方式、它们如何停止以及它们如何在我们体内相互作用还没有充分的科学解释。显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为发展这样的科学理解投入任何资金是合理的,因为这笔投资基本不可能大于我们所遭受的巨大经济和人员损失。所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还未进行这项投资?我们的创新生态系统在过去三十年中发生了变化,使其更加为盈利能力所主导,这就是我们需要政府的原因。我是市场的坚定支持者,但也意识到了市场的不足。对个别企业有利的未必对社会有利——市场通常青睐实用性强的企业。Ashish Arora: 我同意Sharon的观点,科学是困难的,但是最大的问题在商业方面。以检测或疫苗为例,谁愿意为检测买单? 很多有风险患病的人不想支付检测费用,但我们希望他们接受检测,所以现在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手段来解决这个商业问题。我认为这不是我们已经讨论过的通过企业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我们通过市场来引导创新的制度会导致这样的问题。在美国,是军队在长期资助疟疾研究,这很合理,因为我们的士兵会去热带国家,容易患上疟疾。Sharon Belenzon:这是一个很好的观点:政府是新技术的第一大消费者,特别是在电子领域。图源:unsplash苏联解体前的某种情景再现了,中美之间的疫苗竞赛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太空竞赛,但我不认为这已经发生,想想发明一种疫苗所带来的声望以及潜在的拯救生命的成果。政府以补贴的形式提供了很多支持,但是我们还没有厘清政府资助研究和主动参与市场的下游研究发明之间的区别。只是给你钱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与让你开展一个你知道受众很广项目是不同的。历史上的一些案例表明,当企业可以依靠政府购买他们找到的任何东西时,它们便真的可以承担巨大的科学挑战,但市场本身通常不足以激励人们去解决非常不确定的问题。留言点赞关注我们一起分享AI学习与发展的干货如转载,请后台留言,遵守转载规范

马产平

中国企业的研究院实力哪家强?

前四名,毋庸置疑分别是:华为的2012未来实验室阿里的达摩院百度的百度研究院腾讯的AI Lab华为的2012实验室包括中央硬件工程学院,海思等等,研究方向是新一代通信,最值得国人骄傲的就是5G了。阿里达摩院的14个实验室已然悄无声息得改变我们了衣食住行,还有专注机器智能、大数据计算、机器人等的5大研究领域,医疗AI块今年标注的第一张新冠肺炎CT影像还被国家科技馆馆收藏。百度研究院主攻人工智能,李彦宏的自动驾驶汽车还是为人称道期待的。腾讯AI Lab有分别坐落深圳和西雅图的两个实验室,专注于图像。还有像格力也有自己的研究院,海尔研究院,养猪新希望集团生物工程研究室等,这些好的企业都在努力厚积薄发,研发着自己的技术,只为将来的中国可以在每一项技术面前昂首挺胸底气十足。

故曰无言

研究企业应用软件的框架

在很多机构讲课,从来没有为准备课件而感到困难,但最近在准备《企业应用软件的历史及发展趋势》的课件,却感到特别困难。原因是以前讲授的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我都写过很多文章,在课件准备时,将以前的观点重新组合即可。而以前没有写过企业应用软件历史的文章,总想一下子准备好课件,但没有经过写文章,思考都不深入。所以先一个一个观点准备好,最后一起整合。研究企业用软件历史是为了通过历史研究寻找到软件发展的规律,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借鉴。研究方法第一步:研究一家具有代表性的软件公司的发展历史。根据这家软件公司的发展历史,抽象出一个研究框架。包括【研究维度、不同维度的发展阶段、适用于所有阶段的特点、以及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步:根据抽象的框架,总结出企业软件发展的通用规律【在所有阶段都具有的通用规律,不同阶段特点,找到变化规律】第三步:研究更多的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发展历史,检查企业应用软件框架是否适用于所有软件公司;检查新的企业应用软件公司是否有新的维度可以考虑。第四步:对每一家企业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发展历史按照框架做描述,找到历史发展的关键点。研究框架我初步构想了如下的研究框架:纵轴是研究维度,横轴是发展阶段。维度:是容易区分历史阶段的维度,从这样的维度,容易找到变化的趋势。趋势:从历史阶段,研究不同阶段的特点,找到趋势变化的规律,用于对未来软件特点做预测。通用特点:从不同维度中,找到普遍的特点,这个特点也适用于未来的企业应用软件发展。上图是一个框架,而根据SAP的发展历史,我总结出以下的框架特点。通过研究,总结出SAP发展的几个成功因素【通用特点】:1、成功的企业软件,需要有一个好的发展时机【原来IBM软硬件绑定销售,提供免费的软件,受到反垄断调查,IBM不提供软件之后,为软件供应商带来新的机会】。2、软件降低了管理流程的时间滞后,创造巨大的价值。3、在高速发展阶段,应用场景是差异化竞争优势。4、软件复用性好的供应商取得成功,SAP的套装软件。5、软件的第三方属性。6、信息孤岛一直都是难题。对于企业应用软件,在研究了SAP发展历史之后,总结了三个维度:1、软件价值维度:在这个维度,软件价值越来越大,数据的价值越来越大。2、技术发展维度:在这个维度,软件的使用、维护越来越方便,复用性越来越好。3、软件应用维度:在这个维度,软件集成越来越便捷。

灵猫

硅谷教父5年的研究总结!究竟什么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如何引领企业进化,持续经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里创造竞争优势?为了创造这样的成就,公司必须持续不断地重新评价自己的外部和内部,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配以适合的创新战略,重新识别自己的核心,令资源重新流向核心活动,这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及成功要诀。《公司进化论》本书的作者杰弗里·摩尔,在高科技行业鼎鼎大名,曾经提出了“新摩尔定律”,还入选了“全球50位思想者”。 他的研究以公司盈利的关键点“销售”为切入点,把精力都集中于公司的生存和发展上。并且成立的鸿沟咨询公司,为惠普、微软、甲骨文等公司提供高科技产品营销咨询。他的著作已经成为哈佛、斯坦福等许多商学院的必读书。创新管理正是因为品类成熟有生命周期 ,所以企业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产品要进行差别化的创新管理。首先,就是市场成长阶段的创新管理,它的关键词是“产品领先”,也就是说,在市场成长阶段,企业应该关注和保持产品的领先状态。比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无线电公司第一次尝试把液晶这种材料和显示技术结合起来,这项创新就是在显示行业的一次重大技术突破性创新。第二个方式就是技术应用性创新。就是说,在投入市场以后,你还得想着怎么和现在的市场行情结合起来,不能成为空中楼阁,不切实际。第三个方式就是产品创新。就是产品的性价比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比如:随着液晶显示技术的成熟,液晶屏开始应用到笔记本电脑上,就是当年IBM公司推出的Think 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就是采用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当时,市场一下子被引爆了。第四个方式就是技术平台创新。就是技术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了,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成为一种支持其他创新的技术平台。还是液晶显示技术,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这项技术以后,开始大量投入,使得液晶显示技术迅速成为主流显示技术, 这样,就使得价格也大幅度下降,开始被应用到台式显示器,电视,手机等各种产品上。创新才是企业的生命力如今,公司成功的标准并不在于规模有多大。规模大可能利润却薄;也不在于行业是否领先,因为行业可能走向衰落,更不在于有一两种独特产品,因为这未必能完成品类革命。现在成功的公司,无一不是品类革命的开创者,并且,他们也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然而,要想在未来成为成功的大公司,除了上述品质之外,还必须加上一条,持续创新!只有能持续改变人类生活,才是成功的公司,在那里,创新感受着从商业束缚中破土而出的生命力。想了解更多关于企业生存的办法,尽在创易课堂。

性分

企业“入局”成基础研究“奇兵”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云曙最近在忙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参加广东的省企联合基金签约,以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己任,支持相关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恒瑞医药是一家从事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制及推广的企业。这家企业为何要支持基础研究?周云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将充分利用该平台,加快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中优势研究力量,着力解决企业及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问题,推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共同进步。省企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基金委与出资企业共同设立,是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组成部分,重点引导与整合社会力量,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重点科学问题进行突破,支持特定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11月20日,5家企业参与出资设立的省企联合基金正式签约。三年共投入资金1.6亿元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省企联合基金的宗旨与凯普的发展战略合拍,遂主动参与省企联合基金项目。”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管秩生说。凯普生物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科技厅与凯普生物公司联合出资。该基金主要支持开展分子诊断、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传染病、心血管用药相关基因、肿瘤分子病理等领域的前沿和临床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新设立5支省企联合基金——凯普生物联合基金、一方制药联合基金、恒瑞医药联合基金、中卫科研联合基金、精准医疗联合基金,3年共投入资金16150万元,涉及领域覆盖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医用材料、医疗用品、医用检测、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情定”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新组建的5支联合基金,为何选择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广东省基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医疗卫生机构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科研群体,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有五分之二来自医疗机构,受理申请的医学、生命学科的项目占一半以上。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大范围影响,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认为,在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设立省企联合基金能够引导与整合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临床资源溢出效益,推动临床试验机构和医生的参与。“通过省企联合基金的成立,能实现对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的大力推动,为更多的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条件,激发医生的研究动力,希望能够把广覆盖和重点支持相结合,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文卫平说。让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广东是科技企业大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各行各业的单打冠军多,实力强。部分前沿领域的头部企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发展“深水区”,迫切需要通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来取得新突破。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粤府〔2018〕77号)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建立省企联合基金,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设立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捐赠。新设立5支省企联合基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广东还将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全力推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省企联合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企联合基金主要通过板块组织,今年重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启动,以后可能在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进行拓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同时,广东省科技厅还在不断完善省企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机制,激发企业捐赠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近年来,广东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从0到1”原创性成果突破,着力构建基础科学发展体系,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据11月14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1位,其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排名均上升到全国第2位。【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项燕

企业“入局”成基础研究“奇兵”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云曙最近在忙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参加广东的省企联合基金签约,以推动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为己任,支持相关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恒瑞医药是一家从事创新和高品质药品研制及推广的企业。这家企业为何要支持基础研究?周云曙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将充分利用该平台,加快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中优势研究力量,着力解决企业及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共性问题,推动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共同进步。省企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基金委与出资企业共同设立,是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的组成部分,重点引导与整合社会力量,围绕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重点科学问题进行突破,支持特定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11月20日,5家企业参与出资设立的省企联合基金正式签约。三年共投入资金1.6亿元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建设,已发展成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领军企业之一。“省企联合基金的宗旨与凯普的发展战略合拍,遂主动参与省企联合基金项目。”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管秩生说。凯普生物联合基金,由广东省科技厅与凯普生物公司联合出资。该基金主要支持开展分子诊断、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传染病、心血管用药相关基因、肿瘤分子病理等领域的前沿和临床研究。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新设立5支省企联合基金——凯普生物联合基金、一方制药联合基金、恒瑞医药联合基金、中卫科研联合基金、精准医疗联合基金,3年共投入资金16150万元,涉及领域覆盖新药创制、中药现代化、医用材料、医疗用品、医用检测、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领域。“情定”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新组建的5支联合基金,为何选择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广东省基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医疗卫生机构是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主要科研群体,2020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报有五分之二来自医疗机构,受理申请的医学、生命学科的项目占一半以上。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秩序带来大范围影响,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认为,在公共卫生与医药健康领域设立省企联合基金能够引导与整合社会力量投入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临床资源溢出效益,推动临床试验机构和医生的参与。“通过省企联合基金的成立,能实现对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的大力推动,为更多的医生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条件,激发医生的研究动力,希望能够把广覆盖和重点支持相结合,资助力度不断加大。”文卫平说。让企业积极参与基础研究广东是科技企业大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万家,位居全国第一;各行各业的单打冠军多,实力强。部分前沿领域的头部企业已经进入了技术发展“深水区”,迫切需要通过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来取得新突破。201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粤府〔2018〕77号)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建立省企联合基金,大力倡导社会力量设立支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基金,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捐赠。新设立5支省企联合基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广东还将从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全力推动,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省企联合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省企联合基金主要通过板块组织,今年重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在公共卫生和医药健康领域启动,以后可能在海洋、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进行拓展,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同时,广东省科技厅还在不断完善省企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机制,激发企业捐赠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大幅提高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近年来,广东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推动“从0到1”原创性成果突破,着力构建基础科学发展体系,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据11月14日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1位,其中知识创造、知识获取排名均上升到全国第2位。【来源:科技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