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蒙台梭利的初级教学法适用于3~6岁的儿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体育训练为了促使幼儿生理的正常发展,让幼儿通过坐、起、走、穿衣、脱衣、取物、照料动植物等行为得到良好的体育练习外,还发明了种种器具,如螺旋梯、摇椅等等,帮助幼儿进行训练,还编制了体操乃至于呼吸、唇、舌、牙等方面的特别练习。二、感官教育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感觉统合训练。这是蒙台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下文将予重点述评。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三、知识教育结合感官训练,提早让儿童接受读、写、算、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同时,通过谈话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个人卫生、室内整理等,使儿童不需别人帮助而能自己处理日常生活上的事项,培养其独立性。不难看出,蒙台梭利上述做法对于幼儿教育来说有许多可取之处。至于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还须作进一步的分析。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今天我为大家介绍这套关于蒙特梭利教育的书籍,它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涉及到:数学能力,语言能力,右脑开发左脑开发,生活能力,艺术能力,智力开发,感觉能力。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其中一本:右脑开发上图中要求找出两只一模一样的小猫,不仅考察孩子的颜色识别能力,还有仔细观察能力,找出不同,同时还锻炼孩子的注意集中能力,耐心,细心。一开始我家孩子先看出来小猫的颜色不一样,哦,对了,它们的蝴蝶结颜色不一样,再仔细瞧瞧还有哪里不一样呢,恩,他们有的是睁一只眼,闭上一只眼,他最后很兴奋的指出来两只一模一样的小花猫,太棒了!疫情原因幼儿园现在还不能正常入园,在家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有互动,有交流还能学到知识,它能成为我和孩子相处的好帮手!我很认同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所以我给孩子选择幼儿教育机构也是这种教学方式,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大家对蒙氏教育的了解。
对于关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家长来说,蒙特梭利是一个了不起的教育家,她提出并倡导的蒙特梭利教育理念风靡整个西方世界,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儿童教育的典型代表,其在全球的影响与地位也非常深远。《西方教育史》称她为“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她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倡导学校应为儿童设计量身定做的专属环境,并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那么,「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什么?有什么核心思想?是否得到了心理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支持?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对我们日常育儿有哪些有益的启发?接下来,我们逐一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1「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什么?《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蒙特梭利写于1909年的的第一本学术著作,距今已经有111年的历史。蒙特梭利本身是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毕业后在医院工作,重要负责智障儿童的诊断和治疗。由于工作需要,她长期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和感官训练的方法,并研发出来了一套智障儿童治疗的独特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凭借其神奇的效果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蒙特梭利认为,她的这套方法并不仅仅适用于身心缺陷的儿童,如能将其应用到正常儿童的早期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于是,1901年,她离开医院,重回罗马大学,进修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地开展儿童教育的研究。1907年,蒙特梭利在罗马大学担任人类学教授,同时开设了一家招收3~6岁的贫困儿童的儿童之家”教育机构。通过他的教育,这些原本“普通、贫寒、素质低下”的贫困儿童,几年后心智得到了巨大的转变,一个个都变成了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青春少年,而且在很多测试项目中都超过了贵族学校的学生。与此同时,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凭借其独特的魅力风靡了整个欧洲地区。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发现探索精神。现在很多国内兴起的蒙氏幼儿园教室里,有很多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丰富多彩如玩具一般的教具,孩子可以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主的学习与自由的操作中从生活、感官、数学、语言、社会科学等多方面得到提高。2「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核心思想「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以“重建教育”为话题开启的新教育思想的讨论。蒙特梭利认为,传统的教育是以学校和老师为中心的教育,在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老师们强行灌输枯燥乏味的知识给并不真正需要它们的孩子。同时为了强迫孩子学习这些枯燥无趣的知识,老师们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强迫孩子坐在固定的座位上听讲,同时为了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学校设置各种奖惩制度与考试体系来推动孩子完成学习。蒙特梭利认为,“固定座位”和“奖惩措施”分别限制了孩子“行动上的自由”和“知识获取上的自由”,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扼杀了孩子本该拥有的个性化发展。因此这种传统的教育方法需要得到改变。在蒙特梭利看来,孩子的身体里天生具有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天生就有求职的欲望,他们会自发的去探索发现周围的环境,从而获取他们自己想要的知识与经验。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时刻督促他们学习的大人,而是一个能够满足他们去满足求知欲望的环境。那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并赋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而不是把自己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强加给孩子。这就「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核心思想,学术界称其为““自由教育思想”。3「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否得到了心理学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支持?「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之所以流行,是因为老师和家长在一个又一个的案例上,都看到了环境改变后,孩子行为能力也跟着发生改变的成效。但因为蒙特梭利受到时代的局限性与科技局限性的影响,使她的观点与理论,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得到验证。所以「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并不是一个基于实证的理论体系。但其某些内容被证实与神经科学是有关联的。比如,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智力是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的。在很多神经学著作中得出过:“大脑的发展是由基因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促成的。”的结论。再比如,蒙特梭利说“孩子将经验与知识,直接吸收进入他的精神生命之中……外部的环境并非就这怎么进入到他的思维中,这些印象塑造了他的思维……孩子运用周遭世界所获取的这些印象,创造了他自己的“心智肌肉”。这与“早期经验对于大脑的构建,以及成人后的天性与能力具有决定性的印象。”的相关神经学观点吻合。虽然有一些追踪观察的个案进行比较,证明「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教育出来的孩子,在综合素质、语言运营能力上要优于其他孩子。但没有任何科学实验和科学证据证明,「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要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加优秀。4「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蒙特梭利有一句话我认为很重要:Never help a child with a task at which he feels he can succeed.)(如果孩子觉得这是他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千万不要帮他做。)「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让我们要善于观察,在孩子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完成任务的时候千万不要帮忙,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物”。因为帮他是在剥夺他主动学习的机会,剥夺他通过学习找到规律后建立自信的机会。每个人的技能和自信,都是通过一次次的练习得来的。而且需要持续不断提高难度去挑战自我,从而成为更好更强的自己,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据科学研究表明,自信心的增强对自尊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再回到中国的教育,中国追根揭底还是“应试教育”体系。这种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以提升学生应试能力为主要目的且十分看重于考试成绩,背诵与解题的教育制度,与素质教育不是相对应的两个概念。虽然很多教育专家甚至是应试教育出来的学生都会批判他,但却没有人能有提出真正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方式替代它。虽然说人是活的,知识是死的。但不管什么样的教育模式,道理和知识永远摆在那里,那么显然应试教育这种强塞给学生知识的简单快速的方法,是适用于大多数的学生的。同时中国9年义务教育后要考大学、要上研究生、要读博士,每一个成长的关卡最终都离不开应试。所以应试体系产业链健全、完善且根深蒂固。最后再说回到「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是否适合中国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上,我的观点是,它可以作为参考元素用于孩子的日常教育,但并非要依赖他,甚至颠覆应试教育。5「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对我们日常育儿有哪些有益的启发?作为父母,我们究竟取「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优点精华用于平时孩子的家庭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与大家分享。根据孩子的兴趣点营造属于孩子的“家庭环境”比如孩子喜欢去书房学大人的样子读书,那么我们就可以买一个小的书桌放在书房,上面摆放一些绘本,让孩子自己来看。如果大人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读书,孩子慢慢的在这种环境中也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再比如如果孩子明显的对飞机、宇宙飞船等玩具感兴趣,那么不妨把他的房间装修成宇宙的样子,让孩子一边生活一边探索宇宙的奥秘。少说“不可以”,多给孩子探索的自由大多数的家长,在看到孩子摆弄除了玩具之外的物品(如妈妈的化妆品、米罐、冰箱、抽屉、卫生纸等)时,会第一反应的去阻止他,理由是他会损坏东西或者遇到危险。按照「蒙特梭利早期教育法」的观点,如果孩子有兴趣,就尽可能的放手去做,因为只有他自己研究过的东西,他们才能获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如果你阻止他了,他就失去了这项学习的机会,如果阻止的次数多了,他就会失去探索的欲望。在我们家,在不违背道德底线与危险的前提下,几乎不对孩子说“不可以”。他想拆掉我的保温杯,那么他就去拆掉,他会在拆的过程中看到这个物体是怎么连接的,有什么关卡。他想翻抽屉,好奇抽屉里有什么,抽屉里的东西拿出来有什么好玩的,扔在地上有什么好听的声音,就让他去尝试,他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发现更多的知识。
只要涉及到儿童教育,除了皮亚杰,家长们一定会想到玛利亚·蒙特梭利这个名字。作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博士、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不仅研究出了儿童的31个敏感期,还创办了独特的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当时是为了帮助学习上有障碍的孩子,没想到对普通的孩子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近百年来,蒙特梭利教育别越来越多人熟知,从意大利、英国、美国到后来风靡全球180个国家,被教育家们极度推崇。世界诸多顶级人才都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比如: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一家、《百年孤独》作者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英国王室成员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威廉王子为乔治小王子也选择了蒙氏幼儿园。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数不胜数。从王室权贵、艺术家、大型公司创始人到演员、诺贝尔奖获得者,社会各个领域都能见到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成功人士。很多伟人不仅自己接受蒙氏教育,还把子女送到蒙氏幼儿园。因此,蒙特梭利教育也被爱因斯坦称为“成功人士的摇篮。”蒙特梭利教育有何厉害之处?蒙特梭利佳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孩子为中心。蒙特梭利认为,想要一个孩子的学习稳步成长的话,那么一定要以孩子为主体。也就是说课程的设计、学习都要以孩子学习的方式、兴趣来决定。老师的工作就是观察,辅助每一个孩子。老师需要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擅长的方向、适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及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当的方式对孩子引导。当孩子在一个区域集中的时间过长时,老师会鼓励孩子到别的区域学习其他的内容。也正是如此,接受过蒙氏教育的孩子专注力都很强。虽然教育部规定幼儿园不能小学化,不能在幼儿园阶段教授小学的知识,但在大多数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依然以学习知识为主,其实本质上还是以老师为中心。蒙特梭利教育与众不同的地方,以提升孩子学习能力为主,秉承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蒙特梭利教育以游戏为主要方式蒙特梭利理念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孩子个人优势和兴趣。在蒙氏幼儿园中,经常能看到3岁和5岁的孩子混在一起。蒙氏教育认为打破年龄的限制,对孩子的学习反而更有帮助,也便于年龄小的孩子提升能力。蒙特梭利教育的教具也与众不同,相比普通幼儿园的纸张,蒙特梭利教育的教具多是益智玩具。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环境,孩子会通过这些教具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知识。在玩中提升孩子的能力和认知,也顺应了孩子出生以来的学习方式。多项研究证实,每天玩游戏的孩子他们的前额皮质的体积更大,要比普通孩子更聪明。接受过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头脑也更灵活。所以,我推荐《蒙特梭利教育》儿童早教游戏书,以游戏的方式为主,提升儿童的数学能力、感官能力、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左右脑开发等8种重要能力。蒙特梭利教育与哈佛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以发现孩子的天赋为主。从8个方面发现孩子的天赋后着重培养,而不是单纯地向孩子传授知识。蒙特梭利游戏也是以儿童的思维特征为基础。在游戏的设计上遵循孩子的学习方式,游戏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每个游戏的右上角都有相应的标准。在游戏下方有提示和拓展,提醒孩子应该怎么玩,这些游戏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哪些部分,而不只是让孩子玩游戏。如果你家孩子处于3-6岁,建议家长试试《蒙特梭利教育》。我是小青妈妈母婴培训师,也是拥有两个宝宝的妈妈,爱孩子、爱生活,愿与万千妈妈分享育儿经验、育儿干货。希望我的一点经验和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孩子能更好地成长!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教育呢?我的回答是在人出生起就要进行这样的教育,因为人一出生就具有无限潜能。” ----玛利娅·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特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摘自百度百科蒙氏教育是什么?是以儿童为主,为孩子打造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思想尚未成熟的儿童,大部分行为就像一个初始机器人,在模仿,在学习。中国父母的早教会教出一个乖巧的孩子,但是有没有过早的扼杀一点原始的东西?这是无从考究的,但是小编只能说一定有。顺其自由发展,让其自我发散原始想法,试试看“做自己”。家长可以为其做点什么?提供充分的教具 。孩子是靠感官来学习的,家长提供多种多样的教学用具以诱发孩子自我学习的乐趣。但是本质上是完全不同。譬如家长将颜料画笔纸准备好,让孩子去接触。让孩子去画一棵树,但是并不教导如何画画,如何画一棵“像”的树。孩子自己可能就知道用笔画,也可能觉得无法舒适的用笔从而直接上手。也可能画的“树”并不是绿色,没有我们想象的形状。不“教”的教育: 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孩子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谁说过树一定有固定形态?谁说画画一定得用笔,艺术从来就是没有界限的,一个没有传统思维固定的孩子指不定就是个艺术家!0-6岁的儿童,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会出现对不同事物的偏好,也就是所谓的“儿童敏感期”。而家长就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好协助启发开导,需要和普通幼儿园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区别。适当时候抛出一个问题,只给与协助与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开动脑筋,由此挖掘潜力。举个例子,在学英语口语这块儿,很多家长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都会觉得学习因为还太早,觉得怕孩子不能接受,首先就把孩子给否决了。但是孩子的接受力比家长想象的要强非常多。零英语基础孩子第一次上课之后,在完全不懂听不懂的情况下,有些孩子选择逃避,哭着说“我听不懂,我不学了”,而为什么有些孩子说的是“我听不懂,但是我想学”呢? 除去性格之外,家长在遇到困难时主动说“觉得难我们就不学了”和孩子尝试过觉得根本无从努力而放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家长主动以保护为理由来放弃,实则干扰了孩子的选择,难免会造成孩子“原来觉得难就可以轻易放弃”这种想法。这会导致日后孩子形成对陌生事物拒绝尝试而是避开的想法形成。至于说的孩子的潜能,潜能如果一直只能潜伏,那么再大又有什么用?让孩子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即使再小,家长都不应该过多的干涉思维,为他们做好足够的引导,阻挡一些来自社会的恶意就足够了。 以上言论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蒙特梭利教育法在今天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科学的育儿方法。从开创之日起,蒙特梭利教育法就很快风行欧美各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持续一百多年的幼儿教育革命。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设立了以蒙氏教育法为指导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倡导素质教育、崇尚自由个性的当代中国,蒙特梭利儿童教育法也正在逐渐改变中国人的教育理念。小编建议,传统的幼儿园在目前还是较为主流的学习方式,有兴趣并且有较高接受力的家长可以一试,但是更建议家长们动用自己本身的力量,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好的方面先做一些尝试,与同龄小伙伴一起带孩子,在假日形成自己的“假日蒙塾”,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蒙特梭利育儿法基本原则:1、 以儿童为中心。2、 不教的教育。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4、 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5、 完全人格的培养。6、 尊重孩子成长步调。7、 混龄教学。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9、 摒除奖惩制度。10、 爆发的教学成果。
闺蜜家的宝宝快要3岁了,最近在一起走访各个幼儿园。今天就来说说我最好奇的蒙特梭利教育(简称:蒙氏教育/蒙氏班)对于所有关注儿童教育的家庭来讲,他们都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遇见蒙特梭利这个名字。“蒙特梭利教育”已经成了许多优质且价格不菲的早教代名词,一些私立幼儿园和早教中心纷纷冠以“蒙台梭利”之名。真正的蒙特梭利幼儿园从取名及幼儿园外观环境就可以看得出来,据说为了尊重创始人,一般都会取创始人的英文名全称:Maria·montessori(1870.8.31—1952.5.6)玛丽亚·蒙特梭利 且外观不会五颜六色而是朴素,自然,淡雅的外观环境。那么“蒙特梭利”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法?“蒙特梭利”又是谁呢?这里,我们就跟很多年轻的父母说一说蒙特梭利的故事,以及蒙特梭利教育的理念是什么。下次大家看到“蒙特梭利教育”的时候,就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图片来源:Bai蒙特梭利,女,1870年8月31日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那个时候正是中国的晚清时期,而意大利才才刚刚结束了几个世纪的分裂和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统一的王国。蒙特梭利在老家度过了她的童年,12岁跟随父母到了意大利首都罗马接受了中等教育。她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自己的兴趣,她热爱数学,对生物学和人类学也有着特别的爱好。于是,她作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那就是当一名医生,一名女医生。在当时的意大利,蒙特梭利的想法是惊世骇俗的,因为女子报考大学学医是史无前例的,从世俗的眼光来看,人们认为一个女孩子当医生是有伤风化的。蒙特梭利是个不信邪的姑娘,她有决心,也不怕世俗的偏见,在付出了几年的努力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后,蒙特梭利如愿以偿,成为了罗马大学医学院的第一名女学生。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机会得来的多么不易,在大学学习期间,她比其他男同学付出了更多的刻苦和努力,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懂得珍惜机会的人向来会受到幸运之神的垂青,蒙特梭利最后拿到了罗马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了意大利的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图片来源:Bai蒙特梭利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与孩子有关,不过不是普通的孩子,而是有身心缺陷和精神病的患儿。蒙特梭利看到这些孩子的时候,她从内心产生了一种无法抑制的想法:她希望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到他们。有一次,她在住院部偶然发现一些精神病儿童在禁锢他们的那间屋子的地面上乱抓乱扒,似乎是在寻找着些什么。她立即找来了管理人员,问他们这些孩子吃饭了没有。管理人员回答说,他们刚刚吃饭,而且都吃的很饱。后来,经过多次观察,她终于发现了,患儿们通过抓、握、摆弄能够拿到的东西,是要活动自己的手指,不是因为他们饿,而是因为他们想,他们有这样的需要,这不仅是生理需要,更是心理需要。还有一次,蒙台梭利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女孩不顾妈妈的劝阻,硬要去拣地上的脏糖纸,她的妈妈骂她,吓她,都没有让小女孩丢掉手上的糖纸,她的妈妈又拿出一块很美味的蛋糕来试图让她丢掉手上的脏东西。结果是,小女孩看不都看蛋糕,手里紧紧抓着脏糖纸。这就让蒙特梭利产生了一个大胆的猜测:儿童所喜爱玩的东西,比食物更加重要。既然孩子们对玩的东西有如此大的兴趣,那么,能不能从这里引导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进行运动和感觉的训练呢?这种训练会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蒙特梭利就此延伸,在一次教育会议上抛出了一个震惊学术界的大胆设想:儿童心理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就说明,对于那些有身心缺陷和精神病的孩子,教育训练比医疗更加有效。图片来源:Bai很快,政府委任蒙特梭利出任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22名弱智儿童在蒙台梭利的直接教育训练下开始了新的治疗。结果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蒙特梭利创造了一个奇迹:她用了两年的时间让这些弱智儿童通过了与公立学校同龄儿童同等水平的考试。整个意大利社会为之震惊不已!就在人们认为,蒙特梭利一定会在特殊教育领域大展拳脚的时候,蒙特梭利产生了一个更为伟大的想法:如果说,弱智儿童通过自己的教育训练能够达到正常人的水平,那么正常孩子接受教育训练后,会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呢?这个问题使蒙特梭利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正常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去。1907年,一所新型的幼儿学校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正式成立。这所学校被命名为“儿童之家”,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蒙氏班了。蒙特梭利聘请了一位教师负责教育和管理儿童,还有一位卫生员定期对儿童作人体测量和卫生检查。蒙特梭利负责培训教师,并指导、设计和组织一切教育和训练。图片来源:Bai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是怎样进行的呢?首先,看看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吧。很现实,这些孩子都是智力发育很健全的孩子,但是,他们的父母一般都没有文化,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贫困,个性粗暴,缺乏卫生习惯,甚至有不良嗜好,既无能力也无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们入学前或多或少存在心态异常、智力低下、发育不良和行为乖戾,而且还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性。其次,我们看看蒙特梭利是怎么做的吧。她面对现实,首先为这些儿童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的环境。根据儿童身体、体力和心理发展特点,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活动桌椅和供儿童独立操作、自动练习、自我调整、自行修正和自我教育的丰富多样的材料,以及感觉和运动训练的多层次的系列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通过教师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教育机智引导和激励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儿童的意志品格和独立自主精神。最后,我们看看在“儿童之家”工作的教师是一种什么状态。这些教师整个白天同儿童生活在一起,晚上或节假日经常去拜访儿童的家长和邻居,向他们了解儿童的活动与表现;他们还帮助他们安排家庭生活、布置和美化环境。他们热情而及时解答家长提出的种种问题。教师们不仅是儿童的老师,更是这个儿童家庭环境的参与者和改善者。在教师的努力下,幼儿的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逐步达到了协调一致,教师成为了学生家长最喜爱和最欢迎的人。幼儿在改变,他们的家庭也在改变,“儿童之家”再次创造了教育的奇迹。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的、生机勃勃的少年。蒙特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美。蒙特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简单地说,蒙氏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改造孩子成长的坏境,老师只是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让儿童循着内在需要,自由而专心地学习。蒙氏教育要改变的不仅是儿童,还有儿童的家庭,家庭环境对于儿童来讲至关重要,父母亲也要吸收正确的教育方法,保持孩子的天性,给孩子一个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
本文共4512字,给自己6分钟的时间,听和和妈娓娓道来择园到观察到放手的过程。被和和妈研究者的理性与缜密逻辑的表述感动到,每一个用心的细节都能被看见是作为教育者的幸福!特地在和和新历生日这一天完成这篇约稿,我想把这篇文章作为送给和和的一份生日礼物,也许他现在还不懂,但是相信若干年后读到这篇文章,再回想起成长过程中母子相处的点点滴滴就会理解妈妈的用心。——2020.09过去的一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改变了很多人惯常的生活轨迹,但也给了人们探索其他可能的机会,对我而言亦是如此。之前一直让娃跟着我在我的工作地上幼儿园,毕竟那样更有利于亲子教育。疫情袭来,我俩就滞留在了老家。疫情缓解后,看着娃一天天懒懒散散,作息不规律,独立能力似乎有倒退的迹象,于是我决定把和和送到幼儿园。此前和和是在传统园上的,每天上学他总是表现出不喜欢、不配合的态度。所以在这次选择幼儿园时,我对于传统园有所顾虑。作为一名研究者,查阅梳理文献是我的工作内容,这一职业习惯也带到了我的育儿实践中,当我面对一个育儿问题时,通常是查阅分析资料,尤其是文献,然后找到答案。从资料里,我发现原来幼儿教育有着众多理念和派系,不同的幼儿园秉持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那么在选园时最重要的是教育理念与家长的教育理念,孩子的性格之间的适切性。蒙特梭利教育法主张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看成独立个体,尊重并且相信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学习,让孩子在自我感知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充分、全方位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信、自我负责、秩序感、不轻易放弃。蒙氏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只是孩子自然发展、自主选择学习进程中的观察者和支持者。美国蒙特梭利协会给出了4个选择蒙特梭利教育的理由:第一,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能力(capable)的人;第二,孩子会成为一个会自我负责(accountable)的人;第三,孩子会成为有一个知识丰富(knowledgeable)的人;第四,孩子会成为一个有自我感知能力(sense of self)的人。这些理念与我的亲子教育理念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和和是特别活泼热爱自由的孩子,需要一个强调秩序又鼓励自然发展的环境,两相对照蒙氏确实是一个适合的选择。我们家附近刚好有个蒙氏园,也就是迈索博,因此我决定带娃来考察。经过与老师的交流,我进一步确认了这个园的适切性,孩子也很喜欢,就这样,和和崭新的幼儿园生活在此开启了。入园初体验孩子,你慢慢来鉴于此前在传统园的经历,入园之前,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入园前几天势必有一场梨花带雨,甚至是哭声震天的分离,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出乎我的意料。入园时我跟着上了三个半天的幼儿园,我把这当成了“参与式观察”。不同于此前在传统园的无过渡分离,蒙氏园采取了渐进分离的方式,让和和逐渐接纳老师,实现从家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这是我未曾料想到的。第一天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陪伴孩子,孩子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妈妈,第二天我坐到教室门外的一个椅子上,和和出来才能看见。第三天我在教室门口陪和和一会儿,然后告诉和和,妈妈去买东西,等中午妈妈就来接你。物理空间上的渐次拉远伴随着对新环境的逐渐接纳,到了第四天,和和竟然可以洒脱地道别,进入教室,这是一个让我惊讶的蜕变。这也让我懂得,孩子并非难以接受分离,他需要的是时间去消化分离情绪以及接纳新的环境,一点都急不来。作为一个言行上和风细雨然而内心高要求的妈妈,在陪伴入园的前几天,看到和和的逾矩行为,内心是十分焦虑的,毕竟“子不教母之过”,娃不守规则的行为在一众埋头进行蒙氏工作的孩子中显得尤其突兀。这时候老师们告诉我的还是“慢慢来”,孩子对规则的认识和内化是需要时间的。在那三天里,我观察到了婷婷老师的“教科书级别”的引导示范。一是温和而坚定,坚持规则的底线。初入园那几天,蒙氏工作时间,和和做完一个工作,经常忘记把教具送回去,或者忘记起身的时候把椅子推回去或者大声问老师,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和和“和和,请你把教具送回去,再拿新的教具。”等。注意,这里用的是请,表达了对孩子的尊重,温和反复地提醒,坚持基本原则,让孩子懂得规则的底线,行动的边界,这是自由的前提。二是非暴力沟通。之前我读过非暴力沟通的书,在我看来这种沟通方式在幼儿当中的实践,就是正面管教。具体而言,对于孩子的不配合行为,老师会采取协商的方式,和孩子协商再过几分钟可以做这件事情,时间到了提醒孩子要做答应的事情了,如果孩子还不做,再给时间,然后问准备好了吗,没有准备好,那就等你准备好的,孩子一般愿意去做,对于屡次犯错,老师会把孩子叫到一边,严肃坚定又温和地说,老师和你商量一下,看着我的眼睛,老师刚刚看到你……老师感觉很…请你…。协商,告诉孩子老师的所见所感,提出期望,这种方式既尊重了孩子,也培养了孩子的良好的沟通习惯。专注力的培养创设不打扰的环境在专注力的养成上,从我三天半的观察来说,核心就是尊重孩子,创设不打扰的环境。一是教室没有大屏幕,没有电视,唯一用到屏幕的时候是团讨课时,老师拿出笔记本电脑给孩子看相关视频。二是教室里始终放着非常轻柔的轻音乐,感觉比较静心。三是蒙氏工作时间里,保持安静的基本规则。孩子们需要向老师求助,或者相互之间交流时都是轻声细语,不打扰他人。四是在蒙氏工作中,孩子们通常都是自主探索教具的使用,老师会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但是不会轻易打断孩子的工作。知识的传递潜移默化的滋养关于幼儿园期间是否应该讲授知识存在一定的争议。我始终坚持知识的传递应当和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兴趣相适应,因材施教。不应当简单拒绝知识,但也不应当填鸭子一般地向幼儿灌输一堆抽象概念和符号而让他失去学习的兴趣。幼儿教育中,涉及知识的部分,应当是把抽象的知识转成可见可感的生动实践,诱发孩子的兴趣和思考,让孩子在浸润的环境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也是在过去四年育儿中我坚持做的事情。而蒙氏教育在这点上与我的理念不谋而合。就我的观察而言,蒙氏园的很多设计都是围绕这个理念来进行的。比如团讨课的方案设计。在我进行参与式观察的第一天,团讨课讲汉字字体演变,在让孩子看完汉字字体演变的视频后,老师用甲骨文、小篆、隶书等不同字体写就的汉字,让孩子猜这会是什么字,象形文字刚好与孩子的形象思维相契合,所以孩子们很快就能辨识出来。再比如蒙氏教具,很多教具暗含着数学、物理、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知识,通过教具的探索加上适当的引导,实现知识启蒙。还有幼儿园自制的绘本也十分用心。目前中文分级读物发展很不成熟,我曾经买过几套分级读物都不甚理想,过于花哨,或者初级读物的文字量过多等等,直到我看到孩子带回来的家庭作业,阅读幼儿园自制绘本,我顿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觉。这个初级绘本,开本小,巴掌大,便于阅读,字体较大,每页只有字数不多的一句话,句型句式是重复的,只是主语或宾语有所替换,画面和语句一一对应,这对于孩子熟悉句型,熟悉文字,理解绘本内容有极大的帮助。蒙氏生日会——这是我见过的比较特别的生日会。通过具象活动,让孩子们理解岁数,理解时间。地上有一个太阳的图案,孩子抱着地球绕着太阳一圈,嘴里念着1月,2月,3月……12月,然后老师告诉孩子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就是一年,一年就是一岁,一年里面有12个月。每绕一圈,一年过去,老师把这一年孩子的照片展示出来,让孩子感受到随着岁数的增长自己的变化。责任与担当孩子,你可以的在这一点上,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孩子打破教具以后婷婷老师的处理。那个教具是一个牛奶瓶,和和不慎打破,老师告诉和和,请你带回家想办法把它修补好,如果没法修补,再想办法换一个新的过来。这一处理让孩子认识到要勇于承担行为后果,做错事不可怕,不需要逃避,而是积极面对,想办法补救解决。此外,在家庭作业中,老师经常布置的是家务劳动或者自理行为,比如擦桌子、整理书包、叠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完成这些家庭作业,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和担当意识的培养大有裨益。家庭实践家校同步创建良好的养育氛围通过在迈索博的观察以及与老师的适时沟通,我对于蒙氏教育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进一步优化我的家庭教育实践。最主要的一个优化举措是,在引导孩子时,和孩子协商,告知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不设立外化的奖惩机制,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婷婷老师告诉我,蒙氏教育是不鼓励奖惩的,通过外部刺激改变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习惯于依赖外部刺激来从事某项行为,而一个自主自觉的习惯养成最核心的动力还应该是内驱力。这点对我颇有启发。在此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也逐渐采用以培养内驱力为主导的引导方式,比如以往孩子赖床时,有时候会拿孩子最喜欢吃的东西劝服孩子起床,对于一个“小吃货”来说,这是很有诱惑力的。在和老师沟通以后,我会向孩子强调行为的自然后果,比如如果不按时起床,早上迟到的话就会错过户外活动时间,就没办法玩滑滑梯骑木马了。如果协商两次,还是不起床,我会告诉他和和,妈妈有事去忙了,再赖床我就没办法陪你了,你想想,要是准备好了来找我,然后转身离开,让他懂得这个世界并非围着他一个人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学会等待和体谅。此外,不给娃贴标签。有一次,婷婷老师告诉我,和和说以前的老师说他是调皮捣蛋鬼。婷婷老师说,没有啊,你不是啊,你是活泼可爱,很有想法的小朋友呢,和和很高兴,说是吗,我是调皮捣蛋鬼啊,婷婷老师说,你不是的。老师交代说不要给他贴标签,否则反而是容易强化他的行为。这一点确实提醒了我。此前对于和和的消极行为,我总是轻易下定论,比如他不想去上篮球课,谈论到这点,我直接下的判断是和和不爱打篮球,而这一论断加强了孩子“不爱打篮球”的自我认知,强化了他“不上篮球课”的行为,后来我做了改变,我告诉和和,老师说你篮球拍的特别好,姿势特别标准,不去上课真的太可惜了,很期待能再看到你拍球呢,这种正面沟通激发了他的积极性,他又表示想去上课了。妈妈的寄语让我们彼此尊重 共同成长坦白说,迈索博的蒙氏教育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很多理念,比如正面管教,我很早就知道,我也读了很多书,听过一些课,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在实践中有时候反复沟通也无效,这让我对这种教养方式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再加上总有人会告诉你:“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必须得打,打才有用”,这就更加深了自我怀疑。尊重孩子天性与引导孩子遵守规则之间的张力和矛盾总是让我倍感困惑。而迈索博让我看到了正面管教的可能性。通过家校沟通,我也懂得了自己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这对我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唤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蹲下来,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见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在看到孩子内心深处的需求,表达共情的同时,告诉孩子行为的自然后果,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懂得边界与规则是自由的前提,懂得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只有强制与无条件服从这一种,对话,理解与协商是最大程度形成共识,解决争执,满足彼此需求是更理想的途径,事实上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孩子的教养、见识与眼界是在一次次与父母、老师的沟通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形成,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就是孩子未来对待他人的方式。孩子的无条件服从并不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我们不应该把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品性的重要指标,这更多体现的是家长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着眼于长远,通过观察与对话,听到孩子内心的声音,基于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求来引导孩子,也许尊重与沟通需要更多的耐心、同理心与洞察力,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会让孩子获得更为丰厚的心理能量,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挑战。最后,我想用龙应台的一句话作为结尾——“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01:35
怎样正确运用蒙特梭利教育法有人问,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外国人的教育法,是否适合我们中国孩子呢?人们并不去仔细了解她和她的思想,也不去仔细观察孩子,总之有 100 个人,就有 99 人大脑一转这个问题就会出来:外国的这个儿童教育放到我们国家,适合不适合?蒙特梭利早已被确认是国际著名的、世界儿童教育史上已确认的教育家、思想家。她的方法、思想和理论因为具有人类普遍性而属于国际,属于全世界。她早已成为世界公民。她的工作是科学的,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教育是一门科学。人类早期的教育基本上是相通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例如,按照蒙特梭利自己的理论观点来看,她说童年尤其是 0-6 岁,同成人相比是人生的两极。就像地球南极跟北极一样。 7 岁不是 6 岁的延续。实际上在 6 岁以前他所奠定的一切是为他整个一生做基础的,而不是为某种文化,或者某个学校,或者某种知识的转化作准备的。这是人类普遍具有的特性。文化,更完整地说是民族文化,是特殊,但又是普遍。语言文字、艺术、行为模式、思想方式、风俗习惯,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这特殊,是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理由;这普遍,是民族文化互通和互相理解、互相浸透的原因。蒙特梭利方法要提高的是人的基本素质,是人性中的基本品格。又有人问,从蒙特梭利学校出来,曲高和寡,或者金鸡独立,不适应现存社会怎么办?我们知道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他不管在哪个社会都是非常适应的。因为人不是一个机器,也不是一个木偶,他是有精神力量的。人类是由精神作基础的。所以在任何一个地方,他都应该能够适应。他的一切力量来自于他内在的精神,而这个基础应该给他打好。如果我们仅仅把这个人作为我们一个特定的现象和环境来看,或者认为他应该永远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这样来培养的话,那么这个人可能永远没办法适应。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我们发现,我们今天的社会跟我们过去想象的已经不一样,可人们必须适应。过去的人们,或受过过去教育的人们,对今天有不适应的,有部分适应的,有完全适应的,有创造今天的,有走在今天前面的。过去的教育本应该造就后面几种人。那么我们未来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今天把蒙特梭利教育拿来以后,应用的时候,我们首先基于创造未来。蒙特梭利自己说: “ 我只是创造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她适合于任何一个民族。 ” 她又说这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发展潜力,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新教育观也告诉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已无法为未来社会培养新人,只有充分地发展人性,才能创造出未来的新人。当我们完全为着儿童,真正搞教育科学,我们 “ 有的放矢 ” 地寻找帮助我们的方法、思想和理论的时候,我们找到了蒙特梭利。我们是取用,不是照搬。我们还研究其他优秀家长、教师、教育家、思想家、心理学家们写的东西。因此我们不可能完全沿用欧洲的方式。这不仅因为我们不是长着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只能用我们的思维习惯和文化观念来认识蒙特梭利,但在一点上我们和全世界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对真理和科学的把握。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儿童身上,实际上我们已经中国化、民族化了。我们把它拿来的时候,我们已经用我们特有的文化把他消化了。关键在于问题的起点,我们工作的目标。在一定思想水平前提下,把注意点放在孩子那儿,我们就能接近真理。当我们面对儿童,问无数个为什么时,我们就接近了儿童,也接近了真理。不是为着实施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不是为着 “ 教育新招 ” ,不是为了增加教育品种、形式、不是为了经济利益,如此等等,而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实际上,中国蒙特梭利幼儿院在实施蒙氏教育方法的整个过程中,也不可能像欧洲人那样,因为他们的整个文化状态跟我们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在对待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自身的很多弱点。比如说管孩子,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要少管闲事,把这个权利交给儿童;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克服我们几十年来所受教育的局限。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中,我们落后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近达一个世纪,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就是一个例子。当我们一直认为孩子是由我们成人教育出来的时候,本世纪初这个教育观点已经开始产生了变革:儿童将依靠自己的内在精神发展自己。当我们今天依然认为,以发展孩子智力、掌握知识为首要任务时,本世纪初,人们已经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差别在于,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发展生命,极大的发展人性和开发人的潜力,这样一个观念的改变,使人们面对蒙氏教育无所适从,它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改变。所以将蒙氏教育中国化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它不能意味着排除教育观念,只用教育方法。而对我们来讲,观念彼重于方法,不是吗?
邻居家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了,她说孩子班级群有表演活动,每天网课上得太枯燥,班主任组织了这次线上的娱乐。常常听邻居夸赞,她闺女不只是成绩好,而且嗓音清脆唱歌很好听,这次表演歌曲独唱,歌声引得边好多家长隔着屏幕连连夸赞。邻居说,闺女画画也非常棒,还得过好几次奖。有些孩子虽然不擅于唱歌跳舞,但古诗朗诵声情并茂。这次活动,家长和老师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都有好多的才艺。"艺术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由此可见,艺术思维对孩子的学习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可以让娃更聪明。哈佛大学研究:有艺术思维的孩子长大更优秀哈佛大学有一个教育创新项目叫做Project Zero,这个项目研究的就是孩子的思维方式,研究指出,拥有艺术思维的孩子,更加聪明。1、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常情况下孩子在遇到问题时,都会遵循标准答案,或从单一角度去思考,基本上都被条条框框控制其中了。根本不会从新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寻找思路?但有艺术思维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会通过想象力,延展思考最后去解决问题。比如,老师问学生们,这里有几条普通的直线,你会怎么摆放呢?墨守成规的孩子,只会把直线看成简单的直线而已,规规矩矩的放在一起。有艺术思维的学生,则不同,他们会把这些直线通过拼接,铸成一栋伟岸的高楼。2、积极向上的心态著名作家罗兰曾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善良、纯真和美好。"从小在艺术氛围中熏陶的孩子,经过童年的耳濡目染,对于美的感受,以及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探索的心态。孩子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思想,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是乐观的。他们总会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而且也会去创造美好,这样也会结交很多志同道合、努力向上的朋友。不难发现,我们身边那些乐观积极的孩子,往往人缘都很好,朋友也多。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毕竟谁都不喜欢成天抱怨、斤斤计较、满身负能量的朋友。艺术启蒙能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滋养,这在他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马云曾经说:“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学艺术,以后恐怕就要失业了。”如何培养孩子艺术思维?蒙特梭利指出:0-6岁的孩子,都具有视觉敏感期,新出生的宝宝能够分辨出光线的强烈度,可以辨认母亲的脸,这都是宝宝敏感能力的表现,也是培养艺术思维的最佳时期。1、绘画涂鸦绘画能让孩子把具体的视觉感官体验、还有一些事物和甚至是抽象的东西都呈现在纸上。在画的过程中,宝宝通过观察微小的细节,挥毫泼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自由去创作。手指和手臂的灵活度也会慢慢进步。有次我陪女儿去画画班时,一位母亲孩子旁边唠叨个不停:“宝贝,你画得不对啊,小猪佩奇应该这样画的!”甚至会上去涂几笔,而孩子则在一旁呆呆看着,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了。其实,家长这样做,影响到了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什么都要按照规律来才可以,那样孩子还有什么奇思妙想?他会真的快乐吗?尹建莉老师说:孩子的想象力不用培养,家长不限制就是培养。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研究了孩子的画后说,宝宝就是伟大的艺术天才,孩子的创造能力是他一生没办法模仿的。我从来不会干扰俩孩子的绘画方式,任凭他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去涂鸦。家里也有他们兄妹俩创作的小房间,画的到处都是。每次宝爸帮着收拾,都会跟说以后管管,太没规矩了。其实,有独立的空间、地点自由创作,这会让孩子的艺术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2、背诵古诗词家长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带孩子背诵诗歌。诗歌字正腔圆的诵读方式,可以让娃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闺蜜的写作功底扎实,主持、演讲都不错。她小时候喜欢读诗歌,但那时根本不懂其中的意思,只能体会到汉语的节奏和韵律美。在父母的引导下一直坚持着。她说,现在回头看,那几年的阅读和朗诵古诗的基础非常重要,才会有现在的自己。是啊,古诗中的美好,日积月累的沉淀,待到未来的日子里,诗中深藏的韵律自然会如鲜花般盛开在生命中的每个角落,受益终生。现在提倡大语文教学,新的语文教材也增加了古诗文的比重。孩子学古诗,以后上学也会受用!我购了一套古诗启蒙书送给闺蜜的女儿,她收到很喜欢,说女儿每天抱着学好久。还跟我说,如果自己小时候,能有这么有趣、好玩的古诗启蒙书,自己对古诗词文化的理解,起码要比现在上一个台阶!《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这套书,是以地图为点,以时间为线,可以让孩子从历史和地理等多种角度,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背后作者的创作意境,进而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套书有四册,包括88个地点、180首诗、诗词、故事、还有地理知识......适合给学龄前的孩子做早教启蒙道具,还送一张古诗词专属的中国地图,边玩边学,也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我曾看到这样一段话:很多人抱怨,让小孩子背那么多古诗词有什么用呢?是为了长大后,孩子们面对世界美景时,脑子里出现的不只是“哇K”、“好牛”,而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信这段文字家长们都看到过,让孩子保持心灵与精神上的富足,是读诗词最动人的理由,以前没条件,现在我们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跟古诗词的初见,几十块钱让孩子爱上古诗词,这是多划算的事情啊!凌晨妈妈来叨叨:英国诗人王尔德说,这个世界上,好看的脸蛋太多,有趣的灵魂太少。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干净的外表和有趣的灵魂,还有远方的诗歌和田野。从小做好古诗词启蒙,培养拥有艺术思维的聪明孩子吧!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往期精彩内容推荐:孩子放学回家了,家长的询问态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学习没捷径可走?脑科学家:掌握这些方法,带孩子“弯道超车”网晒3岁娃背诗100首?中文教授:真正该启蒙的是诗意!
蒙台梭利教育以儿童发展为中心,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尊重每个孩子自由选择和集中工作。玉林这一家幼儿园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训练,培养孩子做事情的条理性、观察力、专注力、逻辑性、思维创造能力,让孩子们更加宁静、平和而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自由成长,为自己探索这个世界关注儿童成长我们都是行动者,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就关注我们吧
很多幼儿园都在宣传蒙氏教育,那你真的了解蒙氏教育吗?蒙特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蒙特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传统的教育只是在不断地教导孩子该如何去做,孩童遵循大人的命令要求。而蒙特梭利教学法则是让孩子自身发展潜能,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特梭利教具来构建完善品格,得到多方面的训练。蒙特梭利教学法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它注重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儿童为主体,让儿童找到那个学习发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蒙特梭利教学法乃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丽亚·蒙特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孩子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在教室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而孩子来到学校也只是从自己的家庭到另一个“家”、养成孩子喜欢上学、喜爱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