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元分析1.定义:1976年学者Glass所下定义:“元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也称为“典型或定量元分析”。2.优点: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向,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具体体现在:①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从一群独立研究中组织和提取信息,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的估计,是一种定量方法;②它包含某一研究课题下所有可接受的文献,全面而客观,弥补了单一研究的不足;③元分析给出的通常是一般性的结论,是系统的和可重复的;④元分析方法能发现单一因果分析或关系分析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潜在规律。3.缺点:①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验材料可能存在不一致,因此对其结果进行整合有可能是不适合的,即“apples- and-oranges problem”;②元分析中所引入的研究有可能是低质量的,那么其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即“garbage in-garbage out problem”;③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即发表偏见的问题;④在计算效果量的过程中,某些研究可能会存在着多个效果量,如果这些效果量来自同一个样本,那么对这些效果量的整合就会不适合。02操作步骤1.选题:选题与方法契合,突出研究价值2.文献搜索:全面客观,报告选择标准需要搜索的文献类型有两种,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3.数据编录:内容详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数据分析03经典案例论文基本信息题目: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作者:毛良斌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内容提要】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元分析;效果量【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RQ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吗?RQ2: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有多大?H1:被试类型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2: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3:文化环境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设计】(一)文献检索和获取研究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PRIMA STATEMENT提出的标准,研究文献查找和获取需经过四个步骤,即文献查找、文献筛选、资格审查和研究纳入。据此,研究获得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43篇,其中英文31篇,中文12篇,独立样本量为24386人。(二)文献编码按照元分析编码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被试特征、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的文化背景;效果量编码主要围绕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的统计描述值,包括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α值。研究先由论文作者对所有文献进行编码,再由一位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再次编码,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两次编码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信度均在0.98以上。纳入元分析的43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三)统计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CM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选择r作为统一效果量,若提取到的效果量为其他统计值,则将其转化成r值再进入元分析。对t值、p值以及均值和标准差,直接使用CMA软件转化为r值。由于CMA没有直接针对回归系数β的转换,研究根据Peterson等人提供的简便公式r=β+0.05λ(β≥0,λ=1;β<0,λ=0),先将回归系数转换为相关系数,之后直接录入CMA进行分析。在分析前,研究者首先对每个从独立样本中提取出的相关系数做信度修正,以避免因量表信度缺陷而导致相关系数的衰减偏差,校正的公式为:,其中ESr代表初始效果量,EScr代表校正效果量,rxx和ry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信度系数。对于使用实验操控或者单个项目测量的情况,其测量信度系数用1代替。利用CMA软件对效果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过程中将每个EScr转换成对应的FisherZ值,再将FisherZ值的加权平均数转换为相关系数,得到总体效果量,并估计总体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责编:周梦琦
从表面上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很容易,因为不管什么级别的课题,在申报时都只要填写相关部门提供的申报表格即可。但事实上,课题研究方案撰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申报表格中的每一项内容既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又有很强的技巧性,准确地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将有助于后续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依据医刊汇编译的经验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准确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首先,课题名称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凸显选题研究者的认识程度和研究思路。其次,课题名称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疑问式的句型不能用,一般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第三,课题名称在表述时要尽可能做到中心集中,最好是一个中心,不管句子多长,其间最好不要用标点符号隔开。因此,课题的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第四,课题研究的切口要适宜,表述要有新意,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背景分析要真实、全面、准确、具体。首先,课题研究是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其最为重要的价值是解决所遇到的真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其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全面了解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要准确陈述理论依据。第四,要重点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入手去论述,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影响,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三、目标要素要清晰、概括、系统、可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事实,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它在本质上,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回事,所以一般用一段话去清晰、概括陈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往往存在许多子目标,这便需要按照各个子目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使课题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四、内容定位要一致、清晰、系统。首先,研究内容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因为课题内容是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内容与目标必须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其次,必须清晰界定关键概念。这是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此外,研究方案中必须对每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有系统的思考与安排,并据此确定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而且它们应该共同指向问题的解决。五、研究方法要适宜、协调。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必须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决定,才能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而在比较复杂的课题研究中,有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因此,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相协调,能够取长补短。要明确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并在注意每种方法独立性的同时,说清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六、成果预设要一致、统一。首先,研究的预期成果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阶段研究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相一致。课题研究的成果是课题研究目标达成的具体体现,课题方案要根据研究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名称。其次,成果形式要与内容的统一。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等。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必须依据成果的内容。
科研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其中的课题操作分析,主要回答“该课题如何做”的问题。赛恩斯编译认为,这部分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内容。一、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是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而言的,是课题申报者对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主要对象是研究内容的突破。这部分要写清楚对这项研究打算怎么做,即怎么展开课题的研究。研究思路要明确清晰、有条理性。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手段。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写作,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列出将采用的方法,还要说明在课题研究中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方法,或这些方法将运用于课题的哪些方面。三、研究步骤。也称为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具体展开的活动安排。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细一些,把每一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参加者等。这些内容应尽量写清楚。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参观、进行科研调查、开展科研实验、组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等。研究步骤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拟定要科学合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都要标明起止的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研究步骤等。在研究阶段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但必须把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活动讲清楚。
研究步骤是课题研究的实施程序、研究方法、时间安排和工作内容的总体设计。赛恩斯编译认为,对研究步骤不仅要胸中有数,而且要落实到方案中。要描述研究将是如何进行的,要交代清楚整个课题研究先进行哪项工作,后进行哪项工作,每项工作有什么要求;还要交代清楚研究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运用的研究方法,需要的工作时间,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详细地撰写出课题的研究步骤,课题组每个成员,可以严格地按步骤和时间开展研究,自己督促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管理部门也可以依据它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当然,方案中对各个阶段的时间分配应当有准确的估计,并留有充分的余地。在研究步骤的设计中,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科学,安排阶段随心所欲,想当然地安排时间;二是不详细,每个阶段的工作不具体,用一句话概括地表述;三是不完整,缺乏通盘考虑,只安排一两个阶段,研究步骤不能涵盖整个研究过程。课题研究的时间和进度是根据研究任务的性质、难度、规模和研究条件等因素决定的,每个课题的研究步骤也是不同的。但就常规而言,一个课题研究的步骤一般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理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有:理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实施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方案的设计具体实施,搜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第三阶段是检验修改阶段。主要工作有:初步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对照研究目标,提出改进方案。第四阶段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有:按照改进方案再次进行实践、论证,搜集、补充相关资料。第五阶段是分析整理阶段。主要工作有:整理分析资料,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抽象、概括,得出初步结论。第六阶段是总结推广阶段。主要工作有: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或研究论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当然,并不是每个课题研究都要分成这六个阶段,有的课题可以合并几个阶段,有的课题则对某个阶段还要进行细分。每个阶段的时间分配是不同的,主要的研究时间应放在实施、修改、分析整理的阶段。每个阶段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是不同的。虽然,一个课题研究有一种主要的研究方法,但是在科学研究中,仅用一种方法进行研究不太容易得出科学的结果,而常常是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这些不同的研究方法可用在不同的研究阶段,在方案的研究步骤中,要分阶段说明主要用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具体是怎么做的。
当课题一旦选定,随即要进行的工作就是课题方案的设计,这是课题研究正式启动之前对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内容、实施程序、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进行规划与部署的关键性工作。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来看,课题方案设计时应注重几个环节。一、要起一个好的题目。所谓好的题目是指,课题题目大概能揭示、照应本项研究的内容,力求明确、简单、完整,最好要表达清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要素。一般来说,一个科研课题就是一个或一组有待于解决、验证和回答的问题。课题设计中首先有必要思考以下一些问题:这一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没有研究的必要;通过研究对当前与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科研实践工作能否产生推动或影响作用;在当前的环境与条件下研究这一问题价值在哪里。同时思考这类问题前人所作的探索达到了什么水平;还有什么问题尚未解决。二、要明确研究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这一课题研究,希望解决的基本问题,即希望获得的对某一研究现象及其有关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认识。课题设计中,要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着重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明确核心概念并作出界定。方案设计中要聚焦研究内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本项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作出表述,让课题组成员明白本项研究是针对什么基本问题而展开,这些问题是什么涵义,是多大的区间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研究过程围绕中心,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包括评审项目或指导研究的专家们,明白该项研究的话语体系。所谓核心概念就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概念,往往在题目中就会显现。2.要明确科学研究目标的本质。科学研究的本质是认识科学规律,探索未知领域,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创造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就是要“道前人所未道,作他人所未作”。因此,在把握科研课题的研究目标时应着力采用新方法、新思路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提出新的见解和论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路径,使研究具有创新性。三、要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一般来说,当我们选定课题时已经将研究内容大体确定,明确核心概念又进一步聚焦了研究重点,但在以往的研究实践中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旦要用书面形式将研究目标确定下来时,还是会感到研究内容比较混沌,把握不住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同样的题目可以有不同的研究内容,相同的研究内容也可以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明确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还需要一个将研究内容逐步筛选、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筛选和分解,研究的目标更加集中、明确,脉络更加清晰,由一个互相交织的面变成了一条条贯通的线,再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成了既可用科研方法实施,又可进行过程检测与分析的具体可操作的研究内容了。在这同时,当把所有的研究内容排列归类时,研究重点也就清晰凸显了。当然,在研究方案中还需要明确很多内容,譬如确定研究方法和实施程序,明确预期研究成果等。
很多地方对教师评高级职称,都需要课题研究,这是一个硬条件。如果老师没有课题,该如何办呢?课题研究分为校本课题和普教课题。其实,进行课题研究并不复杂,关键是我们不熟悉课题研究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很多老师也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觉得无从下手。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课题研究的具体流程介绍如下:一、选择课题一般在每年的三四月份,市区教育局都要向学校发出通知,明确学科课题研究项目,学校教导处组织老师学习相关文件内容,有意向进行课题研究的老师到教导处报名登记,确定课题研究项目,在选题时,选择研究的范围越小越好,切忌选择泛泛而谈的课题,同时明确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员,教导处将相关信息上报到教育局相关职能部门,由教育局的教研室组织审核。二、课题立项教研室根据每所学校上报课题的情况,确定老师上报的课题是否能够立项,教育局也会下发课题立项文件,教研室组织课题负责人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流程、研究方法、解决办法和成果推广。对于已经立项的课题,负责人和主研人员要明确研究的背景、意义、使用哪些方法、能够解决哪些问题、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推广成果的效果如何等。三、课题开题对于已经立项的课题,教育局会组织课题负责人进行“开题仪式”,这就相当于修房屋的奠基仪式,表示课题研究正式开始。教育局领导也会对课题负责人提出希望和要求,按时按量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四、研究课题针对已经立项的课题,课题负责人组织主研人员进行人员分工,主研人员在自己承担研究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总结提炼出理论性文字。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要进行中期汇报,填好相关的表册,交到教研室,然后继续研究,教育局也会根据研究进度到校实地了解研究情况,不是主研人员在校闭门造车,而是实实在在的付诸行动去研究。五、成果推广课题研究负责人将研究的课题成果进行推广,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成果,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方法,写出课题研究成果汇报材料。六、课题结题根据课题研究取得的成功,写出课题结题报告,写结题报告时也有很多注意事项,结题报告的字数一般在2万字左右,排版也很有讲究,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要搞清楚,也要注意自己的大小和字体。将写好的结题报告交到教研室,等待审核结题。对于已经结题的课题,教育局会为每位主研人员颁发结题证书。这个结题证书就是评职称当中的一个重要条件。很多老师没有课题研究,也与高级职称无缘。七、课题申奖对于已经结题的普教课题研究项目,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课题申奖,课题研究负责人填好相关申奖表册。由教育主管部门对科研成果进行评奖,对于优秀的科研成果,教育局会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荐研究成果,进行再次评奖或者推广。(Lance课堂)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中所选图文来源互联网,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课题方案设计主要进行课题价值分析、课题内容分析和课题操作分析。只有掌握各部分的具体内容,才能设计出好的课题方案。医刊汇编译认为,其中的课题内容分析,主要是回答“该课题做什么”的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拟创新点等。一、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课题研究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明确的研究目标,对课题研究具有导向作用和指导作用。课题研究目标的描述要求是具体、清晰、条理、适度。具体就是要针对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提出目标。清晰就是要把研究目标准确地表达出来,不能用语含糊、目标不清,不能用工作目标代替研究目标。条理就是条分缕析地呈现目标,体现出目标的层次性、条理性。适度就是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太低。研究目标要写最主要的,不能写得太多。研究目标的写作,要简洁明了,直接揭示课题所追求的方向。二、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是课题所涉及的研究问题,一般要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描述不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研究者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点地去做。课题申报书里所写的研究内容是指研究的主要内容。一般需要根据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一一呈现出来,并对其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很多人在写研究内容时,只是把内容一条条地罗列出来,而对每条的内容没有做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是不妥当的。只是研究内容条目的罗列,评审者还不一定能够准确地把握具体的研究内容,所以,需要对研究内容做出必要的介绍。三、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在选定课题后,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设想。研究假设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研究可能的路径、可能的结果等。教学科研中的研究假设,虽然不像自然科学中的假设程序那样严密、严格,但至少是有一个假设的,这个假设可能很明确地表述出来,也可能没有明确的表述出来,是一个隐含的假设。写作课题方案或填写课题申报书时,研究假设应明确的、清晰地表述出来。四、拟创新点。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在于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课题研究也就缺乏价值。拟创新点是课题研究可能带来的创新之处。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课题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进一步把研究向前推进,突破已有研究困境,解决了已有研究没有解决的问题等;二是课题研究另辟新径,从新的方面对研究领域做探索,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三是课题研究运用新的视角看待旧的问题,从而带来了对旧问题的新认识;四是课题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方式、方法、工具,从而给研究问题带来新的解决方式。当然,一项研究不可能包括上述的全部创新,也不可能有太多的创新,一项研究能够有一两项创新就可以了。
蓝译编译认为,要想从文献研究中提炼课题,就应充分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和进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去做具有创新性的工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而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必须查阅国内外相关专业文献资料,撰写读书报告,总结、提出问题,才能提炼成课题。为了获得值得研究的线索和问题,在阅读文献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论文的引言和讨论部分。因为在这些论述中,作者一是总结了某一学科领域所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和难题,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提出了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或课题,这对读者提炼课题是十分有帮助的。在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产生灵感,提出适合自己的新课题,并抓紧实施。例如,通过调研国内外所报道的有关AM真菌资源与物种多样性方面的文献,发现绝大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栽培作物根围内AM真菌种属构成与分布特点,而几乎没有涉及分布广泛的大量的野生植物。经过分析论证后,确定了“野生植物根围内AM真菌资源与生态研究”作为选题。事实证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提炼课题的方法。然而应当注意的是:你那想到的别人也可能会想到。这就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思路敏捷,还要动手快,即早做试验、早写论文、早发表论文或申请专利,才能获得创新性结果。进一步需要强调的是,研究者一定要静下心来将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详细、系统地记下所查众多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尤其是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然后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更要关注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和科学的态度,客观地作出是非的判断,最后通过创造性思维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研究内容,即课题。此外,也可以通过研讨的方式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引出有价值的问题。例如,通过对国内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与利用现状的讨论,可以引出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与农林牧业生产、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与生物多样性等不同主题,各个主题下还可以派生更多问题,最后确定成课题。
1.前言如果你想选择一个好的题目,就要抱着对自己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当然,除了抽象地理解一个好选题的特性,我们还应该懂得如何在庞杂的文献中找寻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其实,这些经验也是在不断的文献积累中逐步获得的。每当你读新文章时都应该问自己:“它到底做了什么贡献?我可以继续做些什么?”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下前辈们是如何讲述他们的选题经验,再结合一些例子讲讲我个人的实践经验。2. 前辈的总结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Don Davis 在“Ph.D. Thesis Research: Where do I Start?” (《博士论文研究:我从哪里开始》)一文中针对博士论文选题给出了一条重要建议:选择你长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激励你完成博士阶段的研究,更是在职业生涯初期为你提供一个可以挖掘和拓展的主题性研究领域。一言以蔽之,博士阶段的选题要避免“竭泽而渔”。Davis ( 2001 ) 还谈到了“ 有趣” ( interesting )选题的几个“参照指标” (indicators)。第一,“有趣”是一个很主观的词,难以统一标准,但总有些依据存在。笔者在这里补充一点,在学术界,“有趣”是一个既基本又苛刻的要求。说它基本是因为 几乎所有导师都会告诉学生要选一个有趣的题目,说它苛刻是因为每个人心中对“有趣” 都有不同的标准。第二,如果作者要让大家觉得选题有趣,那么选题在多大程度上对现实世界有影响就至关重要,简而言之就是选题要有“现实意义”。第三,证明一个问题的 “现实意义”可以通过学术领袖的工作来印证。如果有几位知名学者对你的选题做过相关 研究,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选题是重要的。第四,当你证明了自己在做一个重要的 选题之后,要说服读者你的选题是有新意且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实证类选题而言,在前 人的模型中加入一些变量显然不能作为“新意”的代名词。即便使用了全新的数据和方法, 如果实证结果不能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实证的主题依然老旧,那么这类选题 还是不成功的。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 Avinash Dixit (1994) 对选题的“现实意义”有自己的理解。他的首要建议就是不要太多顾及选题的社会意义,相反地,他鼓励学生尝试那些看似无用但非常吸引人的题目。显然,Dixit 的观点与 Davis 有很大不同。当然,经济学文献中互相矛盾的理论和实证发现比比皆是,在谈论如何选题时,出现这样的分歧也一点不意外。Dixit 主张兴趣第一,不断尝试,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针对兴趣,Dixit 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很多想法和理论上的技巧会突然出现在你脑海里。但是,不要被动等待它们出现,要鼓励自己主动找寻这类想法。所以,要对任何与你研究相关的想法和资料保持高度的兴趣和敏感。只有这样,新的想法和选题才会不断涌现。这一点,作为有一定科研经验的读者应该会感同身受。虽然经济学家在选题是否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存在不同看法,但多数人在谈论选题时都会反复提到“有趣”这个词。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现任 Google 首席经济学家的 Hal R. Varian (1997) 在讨论如何构建经济学模型中也提到,在写模型之前一定要确认研究的问题是否有趣。为此,他用了经济学中最常见的概念之一——机会成本。当你选择一个题目做研究时,其实还有其他备选的题目,所以做当前题目的预期收益一定要超过你的机会成本。他认为要检验一个题目是否有趣和重要,关键在于是否提供了新的洞见(insight)。一个很形象的检验方法是,读者看了文章要发出惊叹:“啊,这篇文章解释了如此重要的问题!”总结起来,Dixit 和 Varian 是高屋建瓴地看待选题,展现了大师境界。Davis 的建议很 接地气,适合研究生选题时候参考。虽然语言表达不同,某些观点也有区别,但三位经济 学家都强调选题要新颖要有趣。略微遗憾的是,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战略”居多,“战术” 较少。下文将结合我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提出更细致的操作性建议。我的实践经验由于经验和水平的差距,我对选题的理解与学界前辈们无法同日而语。作为一家之言与大家分享,仅供批判和参考。第一,选题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尽管在如何读文献、读多少文献的问题上,经济学家看法各异,但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该养成勤读文献的好习惯。我们可以按照个人的研究,将经济学文献大致细分为几个领域,把论文分类归入文件夹。这些文献也包括没有正式发表的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s) 。寻找文献的过程可以从各领域的文献手册(Handbook)、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JEL)、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JEP) 等入手,找出前人的文献综述,按图索骥查到文献的发展脉络。然后,通过文献索引查出目前最活跃的作者,根据作者的个人网站查询最新的文献综述及前沿研究。比如,在最近一段时期,哪些作者发表的重要论文最多、被引用最多,那么这些作者就应该被视作最活跃的作者。同时,可以关注 NBE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每周的工作论文更新,看看这些作者是否也在 NBER 经常发表工作论文。最后,将这些作者定为重点关注对象,时刻关心他们的最新研究。这种关心要做到细致入微,包括知道他们最新论文的投稿状态和正在写作的论文。因为有些写作团队效率非常高,如果你不了解具体情况,遇到选题近似或者重复时,你的论文还没写到一半,他们的文章可能已经被发表。所以,大量阅读除了能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还能避免选题撞车。第二,选题要符合作者的能力。寻找到一个好的题目,除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还要理解为什么有些问题没人做。那些没有人碰的题目到底是受制于数据还是方法,你本人有能力解决这些吗?事实上,别人做不了的,很可能也是你做不了的。当然,在确认了上述问题之后,如果你有信心解决前人束手无策的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尝试挑战自我。这类文章一旦成功,贡献将是普通论文无法比拟的。现实中,一些看起来很“高大上”的题目,往往不是初学者轻易能驾驭的。比如,制度与增长的关系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可我们能想象一个年轻的学生去写,结果会如何。这便是老师们通常说的,选题不要太大的原则。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我还是想补充一点,凡事没有绝对。如果一个初学者确实有很深的文献功底,又有很好的数据和方法做支撑,同时非常清楚写出来的论文会是什么层次和质量,老师们应该放手让他去尝试。关于这点,我的看法与 Dixit (1994) 关于选题应该以个人兴趣为重类似:学生的论文总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应该以兴趣为先,允许错误和失败。第三,选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目前的实证研究,大体有三类选题导向:问题导向、数据导向、方法导向。第一种导向,层次最高,初学者往往难以做到。所以,能做到数据和方法导向,也应该被鼓励。在灯光数据普及前,对增长的研究常常受困于内生性问题。现在这方面的数据多了,双重差分和断点回归等方法也普及了,解决内生性的难度就相应降低了。所以,从技术角度说,如今研究制度对增长的影响,难度比 Acemoglu et al. (2001) 初步探索时期要低些。可是,无论文献如何发展,我们都不会抹煞 Acemoglu et al. (2001) 的功绩,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类选题是非常珍贵的,研究结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多数人都难以把问题、数据和方法三者兼顾。换言之,一篇论文诞生后,三个方面总有缺憾。这时,我认为问题是第一位的。读者和审稿人对一个重要的、稀缺的问题,多少会表现得宽容些。现实中,不少论文是数据驱动的。作者往往在获得了一些宝贵数据后才下决心要做一 篇雄文。在大数据成为热点的今天,如果研究者所占有的资源中包括了稀缺的大数据,而 不加以善待和利用,就是对资源的浪费。所以,数据驱动型的论文本身没有错。如果有错, 就是数据拥有者没有把故事讲好,没有把经济学理论(或者直觉)与数据结合好,没有把 问题实质研究透。出现这类情况,我认为可以归结于人的惰性。当数据优势太大时,研究 者往往会忽略问题的重要性。选题时也往往会片面强大数据的独一无二,而轻视了经济学 研究的基本要求。我们做数据分析,归根到底是为了理解经济体的运行规律和人做决策时 的规律。稀缺数据可以给予实证分析更精确的答案,更多因果性的结论,还有更多深层次 和异质性的启示。如果做不到这些,那么即使手握宝贵数据,也难以选得好题目。第四,选题要有自己的态度。所谓自己的态度就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明确自己的贡献,对过往研究有准确的评价。这个评价必须是客观公正的,在批判前人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措辞。批判是需要的,但鉴于审稿人可能是你批判的对象,所以要把握尺度做到对事不对人。凡是涉及到批判的部分都要有理有据且措辞文雅。如果选择了一个老生常谈的题目,那么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你没有鲜明的态度, 审稿人会认为这篇文章没有什么贡献和进步,属于邯郸学步,审稿结果就很可能是负面的。同时,审稿人会从投稿人的态度中判断其对文献的熟悉程度和对经济学理论、方法、数据 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文章质量进行评估。第五,选题最好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追求。如今的研究五花八门,数据新奇, 思路开阔。这些当然不是坏事,但我觉得源自生活的选题,可能会更有生命力。比如,时 下大学生就业难和专业不对口等现象比较普遍,它们就属于劳动经济学中的“过度教育”或 者“教育与岗位错配”。做这些研究贴近生活,同时具有科研意义。又比如,一些学者研究 放开二胎生育对妇女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很贴合热点,既有政策意义又有学术价值。近期,不少学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污染对经济和人们生活的影响,这也是他们有了切肤之 痛后,逐步尝试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现实问题。总之,我们身边的很多事,都值得 研究。虽然我不主张扎堆搞热点研究,但多关注身边发生的变化,从中寻找有趣和有意义 的研究课题是值得提倡的。这条建议与 Dixit(1994)和 Varian(1997)的观点不谋而合。最后,选题也要有分享的精神。这是我个人的体会,可能与大部分导师要求学生严守选题的要求相矛盾。现实中,不少人觉得选题特别难,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特别是自己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方向,往往不自觉就“保密”起来。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选题和思路不需要过度保密。真正好的选题,别人听过也未必能轻易剽窃。在一个良性的环境中,讨论可以带来更多的视角和意见,丰富选题的意义,纠正可能出现的偏差。同时,更多人的讨论,也许更有利于促成合作。我们不能讳疾忌医和闭门造车。把选题和初步思路与合适的人分享,并不会损害个人的利益,相反可以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退一步,如果你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受制于时间和精力无法把这些想法全部转化成科研成果,那么与别人分享,促成他们更多更好的研究也是对文献总量的贡献。有很多选题可以分享,说明你的思维没有枯竭。靠保守秘密,靠护着选题,其实已经棋输一招。总结起来,选题的指导思想是要找到一个有趣而又意义的题目。这种意义可以是基于个人兴趣的(Dixit,1994),也可以基于社会价值(Davis,2001)。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是:1、有一定的文献积累;2、带着“问题”和“兴趣”找选题;3、清楚个人能力的边界;4、对生活充满奇心;5、学会交流与分享。
做课题研究不仅成为职称评定的一项指标,也是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项活动。因此教师对课题研究活动要有基本认识。什么是课题研究呢?许多教师错把实验当做是课题研究,这是认识上的错误,需要纠正。简单来说课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明确的研究目的下,运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相应的研究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研究活动。理论依据和收集证据或数据是课题研究的两大标志,缺一不可。教学研究根据不同标准分为多种类型,在此我简单谈谈根据方法论和数据的形式把教学研究划分为三类: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和混合研究(朱晓燕 2013)。质性研究是指数据形式为文字或图片的研究;量性研究指数据形式为数字的研究;混合研究指文字和数字两种数据形式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