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面上看,课题研究方案的撰写很容易,因为不管什么级别的课题,在申报时都只要填写相关部门提供的申报表格即可。但事实上,课题研究方案撰写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因为申报表格中的每一项内容既要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和要求,又有很强的技巧性,准确地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将有助于后续课题研究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依据医刊汇编译的经验来看,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有效地准确撰写课题研究方案。一、课题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简洁、醒目。首先,课题名称要交待清楚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研究提供足够的焦点和方向,凸显选题研究者的认识程度和研究思路。其次,课题名称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疑问式的句型不能用,一般应以陈述式句型表述。第三,课题名称在表述时要尽可能做到中心集中,最好是一个中心,不管句子多长,其间最好不要用标点符号隔开。因此,课题的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能超过20个字。第四,课题研究的切口要适宜,表述要有新意,使人一看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二、背景分析要真实、全面、准确、具体。首先,课题研究是基于真实问题的研究,其最为重要的价值是解决所遇到的真实而又具体的问题。其次,对某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全面了解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三,要准确陈述理论依据。第四,要重点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从现实需要方面入手去论述,指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影响,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三、目标要素要清晰、概括、系统、可分解。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研究者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事实,以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对要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性思考后所提出的。它在本质上,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回事,所以一般用一段话去清晰、概括陈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往往存在许多子目标,这便需要按照各个子目标之间的隶属关系及相互影响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目标系统,使课题成为一个较完整的有机体系。四、内容定位要一致、清晰、系统。首先,研究内容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因为课题内容是研究目标的进一步展开,内容与目标必须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其次,必须清晰界定关键概念。这是为了避免由于一些关键性名词概念上的歧义造成评审、研究过程中产生认识上、观念上的不统一。此外,研究方案中必须对每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有系统的思考与安排,并据此确定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而且它们应该共同指向问题的解决。五、研究方法要适宜、协调。在课题研究中,研究方法有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必须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来决定,才能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而在比较复杂的课题研究中,有时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因此,使用的研究方法必须相协调,能够取长补短。要明确各种研究方法的使用及其作用,并在注意每种方法独立性的同时,说清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六、成果预设要一致、统一。首先,研究的预期成果必须与研究目标相一致,阶段研究成果与最终研究成果相一致。课题研究的成果是课题研究目标达成的具体体现,课题方案要根据研究目标,明确提出要实现的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名称。其次,成果形式要与内容的统一。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等。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必须依据成果的内容。
有老师反映一线干部教师做课题很辛苦,每天忙不完的工作,还要做课题,真是难以应对。其实,有些课题做起来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课题难做,而是没有找对课题研究的有效策略。策略不对路,课题研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下面,本人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课题研究策略的重要性。一、概念分解策略什么是核心概念分解策略?所谓核心概念分解策略,就是通过对核心概念的分解,找到课题研究的重点,进而推进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有这样一个课题: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活动设计研究。课题组搞了一些亲子活动,但是拿来一看,很多活动在结题时用不上。为什么?因为课题组没有抓住这个课题的核心概念,这个课题表述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就是“和谐亲子关系”。我们应该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可以称得上“和谐亲子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大概不难回答。比如相互平等的、尊重的、理解的、信任的、民主的、支持的亲子关系,就可以称得上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我们在设计亲子活动时,就需要紧紧针对以上主题进行设计。设计主题活动目标、搜集活动内容及素材、安排活动流程、设定活动评价,这么研究下去就对路了。如果这个课题研究能够呈现出若干个典型案例,结题时就不会犯难了。二、分类研究策略什么是分类研究策略?就是将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然后对所分类别逐一进行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沟通的实践研究。家校沟通是这个课题的核心内容,我们如何有效开展研究呢?课题组对家校沟通进行了分类处理,使课题研究变得轻松起来。他们是怎么分类的呢?课题组按沟通人数进行分类,分成两类:一是群体式沟通,二是个体式沟通。所谓群体式沟通即学校、年级、班级向广大家长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学校开放日沟通、家长会方式沟通、家校交流会式沟通。所谓个体式沟通即教师与家长一对一进行沟通,又可以分成多种类型,如互访式沟通、书面式沟通、电话式沟通。课题研究时,可以对每一种沟通的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呈现,并且探索某一沟通方式针对什么问题、操作方式是怎样的,效果又是怎样的。有了一系列的案例,课题研究也会变得轻松了。三、经验总结策略什么是经验总结策略?就是对学校这方面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进行罗列、分析,遴选其中一些特别有效的做法、经验,按照一定的逻辑重新编码和建构,进行再深化研究。有这样一个课题:XXX学校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在研究中遇到了一个极大的困难,他们在努力建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虽然他们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终难实现。本人认为,与其建构一个完美的家长学校课程,还不如建设一个不甚完美,但非常实用的家长学校课程。怎么建构呢?经验总结策略就可以实现。把班主任们都叫到一起,每四个人分成一组,大家共同研讨:在过去学校开设的家长学校课程中,哪些课程是家长最为亟需的,哪些课程效果最好,把这个好的课程总结出来,按年级进行梳理,每个年级形成若干节家长学校课程,而后开展验证性地研究,通过具体课程案例呈现出来,这样研究就可以顺利展开。有了这样的研究,结题报告一定不会难写。四、成品分析策略什么是成品分析策略?所谓成品分析策略就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形成的研究案例、或工作总结、或相关材料进行分析,从而形成课题研究的成果。有这样一个课题:家校矛盾化解的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如果按照正常研究的逻辑就是对家校矛盾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成:因家校价值观差异造成的矛盾,因教育理念不同造成的矛盾,因家校利益突出造成的矛盾,因家校信息不对等造成的矛盾等。分好类别后,再针对不同类别的家校矛盾进行分析,找到原因,而后提出有效策略。但是在具体研究中,虽然可以进行系统地分类,但是有了类型却很难找到案例支持。因为案例不会按照你的设计而出现,没有课题组需要的案例,其设计价值就不大。怎么办?此时特别需要使用成品分析法进行研究。有人会问:没有成品怎么研究?这好办呀,创作成品。每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都会接触家长,接触家长就会有矛盾,可以布置一项征集案例的任务,让每位教师写一个案例,主题就是化解家校矛盾的协同育人故事。当您收到几十个或是上百个这样的故事,你下边的工作就是文案工作,对这些故事进行阅读、分析、遴选、分类、提炼、加工。从中梳理出化解家长矛盾的若干教育策略,命名、诠释,并以生动的案例支撑。有了这些工作,课题研究报告自然不难写了。其实推进课题研究的策略不止这些,我们在实践中还会生成一些非常有效的策略。得当的研究策略,就会有效降低研究难度,也才可能取得研究实效。您是怎么认为的。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涵养与运用,注重从省域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崭新篇章。根据浙江省委对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的部署要求,省委宣传部启动了“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重大课题研究,通过组织专家学者集体攻关,形成了近8万字的研究成果,分为战略思维方法、历史思维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思维方法、法治思维方法和底线思维方法6个子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创造的宝贵理论财富、实践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浙江改革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进行之时,在迎来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一周年之际,深化对习近平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和运用,有利于全省上下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加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上拿出最新成果、展示硬核担当,以扛起“五大历史使命”的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即日起,浙江日报开始刊登这六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敬请关注。首篇推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战略思维方法,是指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整体观、全局观和敏锐的洞察力、预见性,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战略上判断得准确、谋划得科学、赢得主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才能锚定方向、行稳致远。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指出,要“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培养和增强我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明确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和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略思维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主要从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战略思维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的主要特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奋发有为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不仅就战略思维作过深入思考并发表过许多重要论述,而且善于运用战略思维方法解决事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问题。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就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要努力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坚持用战略思维方法观察时代大势、洞悉当代中国、谋划浙江发展,推动形成了以“八八战略”为总抓手,包括统筹城乡一体化、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等系列战略举措在内的省域发展战略体系,为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1.把握战略趋势、抢抓战略机遇: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不审天下之势,难应天下之务。战略思维方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树立“善审天下之势”的全局观念,注重战略环境分析。只有坚持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战略层面观察和判断形势,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才能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和全党全国全省的工作大局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他指出:“科学判断形势,历来是作出正确决策的前提,是推动决策实施的基础。我们不仅要全面了解国际形势,而且要准确把握国内形势,还要深入分析省内形势。”2005年2月,在部署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工作时,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研究把握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科技进步的趋势、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脉络,把握国内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所引起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以及这种演变趋势对中长期发展的影响,把握我省在全国发展的区位特别是在长三角中的方位,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省市之间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勾勒出未来5—15年我省发展的趋势和背景。”2005年4月,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必须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把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取向,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推进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习近平同志不仅注重战略环境分析,还善于从中寻找和把握战略机遇。他指出,“形势是动态的,蕴含事物的发展规律,指示事物的前进方向”。这要求我们善于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切实增强时不再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牢牢把握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浙江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习近平同志认为,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形势有利时,善于看到潜伏着的不利因素,做好应对不利因素的准备;形势不利时,善于把握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在深入分析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战略机遇期由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能否把战略机遇期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主要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宏观的战略决策。因此,要有一种强烈的历史紧迫感,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实现加快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2.明确战略定位、笃定战略方向: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如果说“度势”是为了放眼全局、因势而谋,那么“审时”就是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应时而为、顺势发展、乘势而上。21世纪初期,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综合实力提高较快,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有重大改善,但同时,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面对这一情况,习近平同志注重从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浙江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进而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方向。如在分析经济形势时,他强调,关键是把握两条:一是把握经济运行大势,特别是要看全局,看前后的周期走势,把握主流,把握方向。二是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情况中有很多是揭示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因素,虽然现在还只是萌芽性的、初生性的,但只要我们加大工作力度,一旦茁壮成长,就会成为主流。也有一些是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或者是老问题还没得到解决。对此我们要研究分析原因,积极应对化解。习近平同志准确分析了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握了浙江所处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双重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发展战略方向。2005年5月,习近平同志提出,制定好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和阶段特征。“十一五”期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既有人均GDP1000—2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又有人均GDP3000—5000美元发展阶段的特性。发展阶段的双重特征使浙江面临着发展的双重任务: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好城乡发展特别是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另一方面又要顺利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社会结构的均衡化。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中把握经济发展全局”。他要求各地、各部门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宏观调控的关系,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转变;在更深的层次上推进改革和开放。他还指出,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思维,把浙江的发展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中来观察、认识和思考,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找座次、定坐标,不断激发推进发展的动力、活力和勇气,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走在前列,尽领风骚。对于如何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应当从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等方面全面加以理解,全面加以推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3.发挥战略优势、筹谋战略部署:扬长补短,善作善成。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行业,在其特定发展时期既有发展优势也存在制约因素。树立和运用战略思维,关键要在发挥战略优势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进行整体谋划,正确处理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抓住主攻方向、关键环节,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部署,提纲挈领带动全局发展。21世纪初,浙江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多重考验,既有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科技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也面临着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既遇到了资源短缺等“先天不足”的制约,也经历着生态环境压力、资源要素制约、内外市场竞争带来的“成长的烦恼”;还面临着“干在实处怎么干,走在前列怎么走”这样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作出最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成为浙江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2003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作出“八八战略”的重大部署,全面系统地总结概括了浙江发展的八个优势,提出了浙江面向未来发展的八项举措,成为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八八战略”是立足浙江改革发展形成的基础、立足发挥优势和发掘潜在优势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八个方面的优势和举措,有的是以往长期奋斗形成的,如体制机制、区域块状特色产业、人文精神等;有的是新形势下全面分析省情深化认识的,如生态建设、山海并利的资源条件和软硬环境建设等;有的是顺应发展新趋势不断强化的,如接轨上海、城乡协调发展等。习近平同志明确强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前进中的艰难险阻,我们必须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跳出浙江看浙江,进一步认识和把握自身的优势,强化现有优势,发掘潜在优势,努力把原有的劣势转化为新的优势。”因此,“八个方面的优势”是按照科学发展要求,结合实际作出的总体把握,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八个方面的举措”,是针对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转化优势提出的。通过实施这些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再上新台阶,这是“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的核心要义。“八八战略”的“优势论”还体现在对发展资源的深刻把握上。高度重视战略资源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的一大特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意义”,“海洋是浙江未来的希望”。在习近平同志的推动下,2003年8月,浙江首次召开了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首个《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习近平同志还认为,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早在2003年,他就部署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文化资源的作用。他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指出:“我们应该看到,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文化要素是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文化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素质是领导者和劳动者的首要素质。”为此,他亲自谋划加快文化大省建设,并推动实施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可以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同志运用战略思维,抓住浙江特色优势,尽力把优势做大做强的经典范例。4.凸显战略重点、推进战略实施:一项一项地分解,一件一件地落实。战略重点就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可以带动其他问题的解决,做到事半功倍。因此,战略思维要求确定各战略阶段的发展方针,选择实现的手段或途径,分清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细化举措,一项一项地分解落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整体把握浙江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浙江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在他的提议下,浙江省委将未来5—15年发展趋势判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城乡协调和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列入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经济发展上,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重要理念,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战略举措。同时,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要“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针对浙江块状特色经济优势,明确提出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数字浙江”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浙江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在文化建设上,作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部署,概括提炼了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提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奠定了浙江文化改革发展的四梁八柱,成为推动浙江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文化浙江奋力迈进的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在生态文明建设上,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部署实施生态省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化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全面部署“平安浙江”建设战略,并将“法治浙江”建设作为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支撑和保障,为探索社会治理之道形成了系统性方案,成为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同时,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以十大领域为重点,建立和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党的建设上,提出了“巩固八个基础、增强八种本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准关键点和着力点,为全面加强浙江党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石。这一系列战略重点,构成了新形势下浙江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为浙江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从省域实际出发,科学运用战略思维方法,研究发展规律、战略优势,突出改革发展整体布局、价值追求、发展趋势、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而伴随着从地方到中央的工作经历,习近平同志对战略思维方法的运用也从区域治理层面上升到国家治理层面。1.统驭全局的战略谋划: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战略谋划是从全局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对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不管是从历史还是从实践看,凡是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研究和筹谋;凡是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的各种重大问题,也都需要从战略上拿出治本之策。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谋划推出的“八八战略”就是关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它“致力于在统筹指导下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统筹,着力推进数量、质量和速度、效益同步提升的稳步发展,城市和农村互促共进的一体化发展,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携手联动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战略思维全局性、长远性、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同时,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又对各领域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如针对当时浙江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问题,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建设等扶贫工程,提出“不能把贫困村、贫困人口带入全面小康社会”,明确战略规划、细化行动计划,为浙江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提前消除绝对贫困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部署,既包含战略目标,又明确了战略举措。注重顶层设计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同志从浙江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远见。2.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这是共产党人战略思维的价值导向,也是战略定力的思想基础。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指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参与改革和发展的积极性”;“以人为本,就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在民生建设上,他推动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设教育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推动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公共卫生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要求全省党员干部牢记“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利益无小事”,倡导推动“三个跑遍”、“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愈加充实、更可持续,人民安居乐业更有保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制定之中。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出习近平同志始终如一的人民立场,深刻揭示了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根本价值取向。3.观势谋事的战略考量:按照客观规律科学谋划发展战略。正确把握形势,必须从全局看“形”,从长远看“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和运用战略思维方法,就要认识规律、尊重规律、遵循规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针对21世纪初浙江改革发展稳定中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他指出:“要深入研究和把握我省所处阶段的一般规律和特征,积极借鉴国外同样发展阶段的成功经验,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努力使浙江经济真正进入又快又好发展的黄金时期。”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不仅强调要尊重规律,而且还要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比如,习近平同志在推动浙江建设文化大省实践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八个必须牢牢把握”强调,“这些经验和启示,既是过去文化建设工作实践的总结,也是今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基本原则”。在防汛抗台工作上,针对浙江“洪、涝、台、潮、旱多种灾害频繁交错发生”的特点,他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探索和分析我省防台抗台工作的特点,进一步提高规律性的认识”,推动从思想、建设、法制、机制、制度、组织能力等方面完善防台抗灾的措施和预案,不断提高防台抗台的整体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形势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就反映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指引。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积极应对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成为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鲜明特征。4.底蕴厚重的战略自信:在激发潜能活力中增强发展信心。能否立足实际,调动各方信心,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选准切入点重点突破,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确保战略目标顺利实现,是衡量战略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同志在领导推进浙江工作实践中,十分注重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入手发挥战略优势,不断增强战略自信。比如,针对浙江山区、海岛地区相对落后的状况,他明确提出,“应该看到丰富的山海资源优势,念好‘山海经’,把欠发达地区和海洋经济的发展作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大的气魄、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把加快海洋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关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当时有人认为浙江发展已经到了工业化中期,必须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习近平同志则提出,“浙江的产业结构总体上是以‘轻’为主,这是我省的优势,不能丢,而且按照我省的经济结构和环境承载力来看,要想太‘重’也不可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产业的发展,坚决淘汰严重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部署和指导改革发展中,总是强调要利用和发挥优势。“四个自信”的提出,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底蕴和优势的集中概括。从发挥浙江优势到大国自信,深刻诠释了习近平同志立足客观实际、把握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战略智慧,成为贯穿习近平的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要义,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劲动力。5.坚如磐石的战略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制定战略归根到底是为了实施战略,即把谋划转化为具体行动。战略思维不仅仅是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路径的谋划,也包括对战略实施保障的谋划。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把抓落实摆上重要位置,“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落实才能出成绩,执行才能见成效”。为抓好落实,他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实施全面领导的党”,“要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地方同级各种组织中,党委是领导核心,各种组织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来安排和部署各自的工作”。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保障战略实施的重要原则,是形成工作合力的体制保证。具体地说:党委居于核心地位,擘画全局、掌握方向,各方按照职能做好工作,从而形成整体合力,体现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委要对全局工作进行通盘考虑、整体谋划,合理划分工作层次,处理好重点工作和面上工作的关系,形成全面、分类推进的工作机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健全和完善党委议事决策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的职责。他还推动建立了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以加强重大战略的实施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从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到“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同志始终将强化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推动落实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则,为实现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这些年来,历届浙江省委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重要论述精神,抢抓战略机遇,明确战略方向,充分运用战略思维谋划推进浙江改革发展。特别是历届省委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将其作为浙江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同时,浙江省委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突出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统筹建设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扎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开辟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局面。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实现长足发展的基础性课题。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十分强调“要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并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阐明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对于浙江来说,如何将新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转化为丰硕战略成果,还是要“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谋划当前浙江”,不断提高领导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与全面落实浙江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题主线,在推进省域现代化先行中建设好“浙江之窗”、展示好“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1.强化接力意识,确保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总方略一以贯之。战略是着眼长远、谋划长远的。战略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和持续不断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曾撰文《成功之道在于锲而不舍》,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决策,要一以贯之,决不能朝令夕改”。从进入新世纪到奋进新时代,“八八战略”始终是引领浙江发展的总纲领、推进浙江工作的总方略。对于浙江来说,以战略思维推进发展,就要做到不管形势怎么变、任务怎么变,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为浙江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的战略定力不能变,续写“八八战略”这篇大文章的战略意志不能变。要深刻把握“八八战略”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有着从传承到丰富、发展到跃升的推进关系,继承和发扬“八八战略”聚焦优势与短板、立足时代前沿对发展重大问题作出超前预判、紧密联系实际对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有力探索等精髓要义,着力构建深化“八八战略”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在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中,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从省域层面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更加鲜活的诠释。2.强化全局意识,努力以省域现代化先行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新时代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浙江“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就必须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以全局视野认识当前、放眼未来,在坚定战略自信中赢得战略主动,保持发展先行。要围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把省域发展置于“两个大局”之中考量把握,聚焦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重点谋划如何推动数字赋能现代化先行、产业体系现代化先行、科技创新现代化先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对外开放现代化先行、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文化建设现代化先行、生态文明现代化先行、公共服务现代化先行、人的现代化先行,在谋深而行、谋定而动中全面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作贡献。3.强化前瞻意识,回答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性课题。战略思维强调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要求对事物发展方向有科学预见、对事物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分析、对事物发展进程做到科学把握。“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很多事关未来发展的中长期问题都要在这五年破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浙江要着眼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围绕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共建共治共享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等六方面战略性问题,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率先回答好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4.强化机遇意识,保持改革开放先行优势。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不进步、进步慢了就等于退步。马克思主义关于“条件与根据”的观点告诉我们,抓住了特定的有利的外在条件,就能推动事物实现长足发展。浙江发展要保持引领未来的良好态势,就要从整体上和长周期上抓住发展机遇,创造和形成多方面的战略性发展优势。要树立改革强省鲜明导向,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浙江正在开展的国家试点项目、省级试点项目,加快实现改革试点从“盆景”变“风景”,在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要围绕在服务区域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上贡献长板、担好角色,细化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工作目标、具体抓手,把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全面增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力、竞争力,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成新时代浙江的“金名片”,聚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坚定扛起更高水平开放的战略使命。5.强化攻坚意识,在谋大事、干实事中展现担当作为。任何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是一项战略性部署,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浙江各项工作要体现“窗口”标准、形成标志性成果,必须强化“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攻坚精神、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劲头。要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战略思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从政治高度认识和判断形势,善于在全局中定位、在整体中思考、在大局下行动。要坚持改革创新思想和统筹兼顾方法,围绕新目标新定位,解放思想、打开思路,以新迎新、革新立新,保持奋进姿态、创造性张力,增强有效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强化“钉钉子”精神,着眼战略设想落实落地,努力让每一件重要工作都出新出彩,在实干笃行中赓续“八八战略”、擦亮“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实践的新篇章。(课题负责人:盛世豪 黄俊尧 邢晓飞)
“十三五”重点课题2021年3月24日,由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承担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研究》,在武汉市教育学会会长王先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委员王应生, 武汉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曾凡奇的主持下,由武汉市第十二中学课题组组长、专家和骨干教师成员共同完成结题。本课题研究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武汉市第十二中学为样本,对教师和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影响高中学科教学质量提高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策略,并将策略应用于实践,最后根据实践反馈结果,调整策略。问题的提出一.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化2019国办发2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学科素养的培养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指标,此次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避免学科知识本位内容重复,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十四五”规划更强调将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教育发展重要的位置上,提高教学质量必然成为我们基础教育发展最根本、最集中、最普遍的战略性概念。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这就是我们课题组要研究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问题。二.促进素质教育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教学质量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各类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不仅限于教学结果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学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扭转那种只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论成败的片面质量观,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回归,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勤奋,然而有些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大面积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必然遇到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质量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凿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三.改变教育现状的学校发展武汉市第十二中学作为老牌省级示范高中,多年来致力于搭建学业水平、能力测试和核心素养培养的“多元树人”的框架,秉承尊道贵德、合作求实、日新至善、信心激励、美育化人的办学理念,在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路上,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一直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学校教育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更加面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的任务。目前如何提升精准教学度、如何完善学情研判的探索、如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来做指导。因此提出《普通高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旨在形成有十二中特色的新的学科质量的认识,完善学校的564课堂教学模式,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揭示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高效、优质,为大面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经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这个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的课题经过团队的多次修正、酝酿后诞生了。课题组成员介绍课题负责人龚红安,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校长。在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和研究长达30年的时间里,努力探索地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模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中的运用。逐步形成了“问题立意、图文解读、合作交流、思辩归纳”的独特教学风格。本课题组成员均来自教学一线,拥有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经历,整个团队极富朝气,集合了我校各学科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课题组成员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突出的研究能力,获得省市论文评比奖项的比例达100%,其中多位获得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多位老师的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大部分成员拥有课题研究经历,是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团队。阶段性成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研究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主体作用的策略,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发展。本研究在探讨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时,也结合本校实际对目前普通高中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对高中教学方法的改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主办: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统筹:杨家波执笔:刘娟配图:柳娜1954---2021十二中和你在一起
1月15日,红星中学市级支教课题《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MZJ2005)开题论证会在学校行政楼二楼考务室召开。市二十二中胡学平校长、市教科院刘决生老师、外国语学校司擎天老师作为指导专家出席了开题会,副校长徐金华、教科处魏宝文老师及课题组全体成员也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唐亮老师的开题陈述。课题组长唐亮老师主要从合作学习、翻转课堂以及城乡教学合作三个角度阐述了课题立项的背景、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与会专家分别从研究的方向侧重、城乡教学合作交流两个方面对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推进提出了细致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开题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最后,教科处魏宝文老师提醒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开题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开题报告,认真地做好课题研究,早出成绩。(撰稿:唐亮 审核:卢丙对)【来源: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提起课题研究,许多教师感觉高不可攀,认为做课题是学校领导和少数骨干教师的事,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每日奔走于备课上课之间,过着 “两眼一挣,忙到天黑”的日子,长此以往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动力。究其原因,不敢、不懂、不会是教师对课题研究“谈虎色变”的症结所在。如何消除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恐高症”,让课题研究不再可望而不可即,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严格顶层设计,织好一张网。复兴区成立了由教体局局长为组长、各副局长及部分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课题领导小组,统筹课题研究,定期听取专项汇报,压实各层级主体责任,形成年初分账、年中对账、年末要账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区教体局编织了“区规划办—集团牵头校—学校教科室”三级课题管理网。区规划办统筹谋划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工作;牵头校作为各集团校的龙头,由副校长负责本集团所有学校的课题管理工作;各学校要成立教科室,配备专职教科室主任,落实区规划办提出的“四个百分百”管理责任,即百分百真做课题、百分百真听专题培训、百分百真得到指导、百分百真结题。保证了每一项课题、每一个层级都有人管理,实现了课题管理的无缝衔接,保障教科研工作从形式到内涵的全面提升。克服恐高心理,选中小切口。许多教师不是不想研究,而是对课题研究认识不够。为了让教师觉得课题研究不再高不可攀,本着“切口变小,内容变少,过程变实,周期变短”的宗旨,复兴区选准小课题为切入点,从教师选题、课题申报、研究时间、过程管理、结题鉴定、成果评奖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让课题研究看得见、摸得着。为规范课题管理,复兴区还制定了《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指南》《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办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帮助教师申报立项,让教师真切体会到课题研究无处不在,并不是教学之后的另起炉灶,从心理上克服“上班时间做教学,下班时间做课题”的两难处境,真正实现“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截至目前,复兴区初步形成了人人思课题、校校有课题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区级课题全覆盖。全程下沉指导,唱好“三部曲”。首先是选好题。面对第一次做课题的教师,复兴区在不同研究阶段针对教师的困惑开展“菜单式”专题培训,比如在申报课题时针对一线教师不知道如何选题、如何把教学中的问题转化成课题等问题,区规划办开展了“如何做小课题——选题篇”的专题培训,为教师选题指明了方向;然后是起好步。针对立项后教师不知如何开题,如何进行研究等,区规划办及时提供相关案例并开展关于选题的专项培训,使教师更加明确研究任务,研究思路更加清晰;最后是结好题。在结题前针对如何总结提炼研究成果、整理研究汇编,区规划办及时做好指导,力争实现教师研究有成果可推广。“三部曲”就像一把扶梯在每个阶段给予教师及时到位的支持,帮助教师扎实研究过程,明确阶段任务,物化研究成果,最终完成研究任务。推进成果转化,迈上新台阶。自2019年以来,复兴区依托小课题研究获奖教师达560人次。“十三五”期间,复兴区申报省市级课题达150多项,并成功申报了《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的构建策略研究》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背景下中小学特色品质建设的实践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且均已高质量结题。在复兴区,课题研究像“毛细血管”一样遍布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抓手,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31日第15版 作者:刘卫红 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教体局局长
2021年1月13日,山东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幼儿发展的入学准备策略研究》课题组研讨会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鸣幼儿园举行。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人员共计12人参加研讨。课题组成员分别就自课题立项后,课题实验园(区)开展的工作、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困惑及解决策略,以及如何开展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分别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市学前教研员对每位课题组成员的交流一一进行点评,围绕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课题研究的维度,明晰了各实验校(园)的研究重点。研讨活动的最后,课题主持人陈红梅同志针对本次活动和各实验幼儿园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树立服务家长、服务幼儿的理念;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提炼与推广。本次研讨会为新学年的幼儿入学准备策略研究拉开了序幕,相信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研究成果一定能为威海市域内的幼儿园、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小学一年级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和参考。【来源:威海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战略研究”重大课题首次发布研究成果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深圳讯(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孙伟 康燕妮)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近日联合召开“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成果发布会,发布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据悉,为推动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发展战略,为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深圳市委党校、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首次面向全球招标了《深圳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战略研究》课题,同时组织中心研究人员同步开展平行研究,历时一年,完成了《全球标杆城市:国家战略与深圳使命》的研究报告。报告全方位分析国际标杆城市的领先优势和深圳的主要差距,深刻分析可资深圳学习借鉴发展经验,研究探讨深圳在未来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角色和功能,全面分析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基本条件和主要约束,提出深圳加快实现城市能级跃迁、赶超全球顶级城市的科学路径、行动方向和主要策略,构建了一整套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评价框架和指标体系。课题组主要成员、市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龚建华副教授从五个方面对全球标杆城市的理论研究进行了阐述。一是理论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球标杆城市,当代中国要开辟一条与西方道路起点不同、路程不同的独特全球城市成长道路,同时也必须切换到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设计和开发这个全新操作系统所用的语言就是:“特”深圳+“最”中国+“倾”世界。二是未来逻辑:全球标杆城市愿景是一个繁荣、公正、炫酷、美好、韧性的深圳。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20-2025年夯实硬实力、2026-2035年突出软实力、2036-2050年全面跃进全球标杆城市。三是现实逻辑:深圳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城市治理水平、营商环境构建、市民社会培育、市场意识形成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与成效,是中国最接近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城市。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尤其是与世界顶级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甚至很大差距。四是历史逻辑:全球顶级城市的成功经验在于建立世界级“都市圈”、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施全面创新、不断升级主导产业,调整竞争优势、重视韧性城市建设。同时注重提供优渥的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吸引着全球顶级的资源。五是行动逻辑:深圳要以新面向、新运河、打补丁的“三级跳登顶”战略登顶全球城市金字塔。以一专多能零缺陷、秀出“酷炫范”、折叠空间、巧“入圈”智“出圈”四大方法补齐特大城市治理的短板、提升城市影响力、打造“折叠空间”、共享城市资源。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鲁中网1月16日讯(记者 张艳 赵烜艺 通讯员 李刚)近日,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科学体验式活动课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推进会在淄川区教学研究室会议室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会议。淄川区教学研究室科研科专家从课题研究的规范性、课题研究的意义、如何深度推进课题研究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四个方面做了教科研专题培训。根据课题进展具体情况,对该课题基本内涵、实施原则、教学策略、实践价值、成果的提炼和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指导。同时强调指出:课题研究中不但要关注理论研究,更要注重研究过程,要扎扎实实地记录研究情况,时时刻刻做好反思总结,并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淄川区小学科学教研员、课题负责人对课题进展情况进行汇报,对课题研究中典型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课题组成员纷纷提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难题及存在的困惑,科研科专家进行了耐心地解答,并对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如何深度推进,进行了具体规划指导。本次课堂研究推进会,总结了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研究工作中的有效经验,也查找了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与不足,明确了下阶段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为课题组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水平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促进作用。
中原网讯(赵文源)教学是教师立身之本,科研则是教师成长之翼。为有效促进教师们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4月14日下午,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省级课题中期研讨暨教育科研培训会在兴华小学四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特邀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主任石明晶来校进行课题指导,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贾勇校长、各学校科研业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参会,会议由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张瑞副主任主持。 本次会议的核心议题是关于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集团省基础教研室课题《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汇报研讨工作。 会议伊始,张主任对此次会议的主要流程进行简要说明,并再次强调申报课题的意义,对在座的老师们进行了鼓舞。随后兴华小学教育集团武慧娟老师进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研究》中期汇报。武老师主要从进展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取得的成果、问题与困惑、下一步工作安排与打算五个方面来进行汇报。目前该课题正在有序地开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结合实际教学也已经初步形成七大有效策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巧妙设计,有效提问;创设活动,合作探究;合理用错,引发冲突;把握契机,机智理答;精选主题,提升挑战;及时反馈,有效评价。武老师思路清晰、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的风采与魅力,得到了与会专家及共同体学校的一致好评。 郑州市二七区教研室主任石明晶对课题进行了专业地点评并进行教科研培训。石主任首先对本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石主任的点评直接到位、精当精辟,使课题组成员均对课题核心概念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对课题研究的重点环节和思路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结合本次课题汇报,石主任做了《走近课题研究之课题研究的“写”与“做”》的精彩讲座,指出一项课题成功的标志就是“做好+写好”,阐述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如何写好课题开题报告的相关构成及详细要求。以课题“信息技术在引导学生习作起步中的应用研究”为例,详细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分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计划等的具体书写,注意这几个环节的一致性。石主任提出做好课题的四点建议: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写一写。通过石主任精彩专业的分享,让与会老师深入了解从课题自选题、立项到逐渐深入研究所经历的全过程,从而对课题的发生发展有了一个整体、全新认识,让参会教师受益匪浅。 随后,课题主要参与人郑永红老师做了表态发言。郑老师表示要以“务实”的工作态度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要将学科素养落地生根,结合区域情况和校情学情,立足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着眼于解决真问题,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目标。郑老师提到“绝不含糊”是行动口号,学习上绝不含糊,研究上绝不含糊。在后期教研中,将秉承这种态度走下去做好课题相关研究。 最后,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理事长贾勇校长作总结发言。贾校长对石主任的到来表示感谢,指出课题研究应该围绕“一个中心、瞄准两个目标、坚持三个原则、采用四种方法、实现五个转变”来进行。他倡导课题研究一定要深入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努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以提升自身专业教学水平和自身教学能力,成为“专家型”教师为目标;以课题组带头作用,积极影响他人为目标;坚持时效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实现由“教师讲解知识”到“引导学生自我醒悟知识”的转变;实现由“教师提问”到“学生主动发问”的转变;实现由“题海战术”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转变;实现由“教师展示”到“学生主动操作”的转变;实现由“强制性的教学管理”到“民主和谐氛围”的转变。最后,贾校长预祝本次课题取得完满成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有专家的高位引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老师们的精诚合作,郑州市二七区兴华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的教育科研之路一定会做得更深、更实、更优! 编辑:刘丽雅 【来源:中原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