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其故何也

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我爱素描,素描是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来画出物象明暗的单色画,称做素描。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画笔,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素描是一种正式的艺术创作,以单色线条来表现直观世界中的事物,亦可以表达思想、概念、态度、感情、幻想、象征甚至抽象形式。它不像绘画那样重视总体和彩色,而是着重结构和形式。素描不仅只有实用地位,而是成为能代表人类创作能力的艺术品。说起素描,我可是从小就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小时候的我,非常喜欢看电视。有一次,妈妈按到中国教育台。只见一个人做在那一动不动,另一个人则拿着笔,不知在画什么,过了好一会儿,我看他越画越像那个一动一动。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这是素描,铠铠想不想学啊?”“想!”我兴奋地回答妈妈。我心想:这个叫“素描”的东西应该很简单,一学就会。没想到,三年级的时候,我真的去学素描了。我兴奋不已,又怕自己学不好,被老师批评,真不知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了。虽然我在的这个环境是陌生的,但是对人却不陌生,同学、朋友、亲戚,百分之六十的人都会认识,使我不会感到有一点的拘束。每样本领都是从最简单的开始学,只见老师微笑着向我走来,说:“今天先教你画个球体,先徒手画一个圆,画圆要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在正方形的基础上勾勒出圆的轮廓。”于是,老师三下两下就将圆画了出来。哇塞,真是圆啊,简直比圆规画的还圆。因此,我对这位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我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步一步地画,一点都不圆。我焦急地想:老师呀、老师呀看,怎么这么难?罢了!罢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知怎么回事,老师神兵天降,帮我把圆的轮廓修改好了,说:“詹铠,上明暗吧。”我好奇地问:“老师,明暗怎么上?”我本以为大家会笑我,没想到,他们还会来教我,使我感到了集体的温暖。老师也走了过来,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老师拿起笔在纸张上涂来涂去,画出了许多弯曲的线条,使整个球体变得有体积感,看上去既立体又光滑。于是,我模仿着老师的线条,哪条长、哪条短、哪条粗、哪条细、哪条颜色深、哪条颜色浅……将明暗大体都涂完了。可一看,我画的与老师相比可差远了!不过,每件事都有一个开头,慢慢来,没关系。从此,我就下定决心有学好素描,多看电视里的素描写生、素描示范作品、素描教材。不知不觉,我就爱上了素描。记得那次放假一星期,我手都痒痒了,时不时地拿起一支笔,在任何一张纸上画了起来,看到素描作品,更是爱不释手,短短一天之内,都画了两张画。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的我,已经在画人头像了。现在的我与以前比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我爱素描,所以我才学得好;因为我对素描有兴趣,所以我对它爱不释手;因为素描,它让我获得许多荣誉;因为素描,让我获得许多快乐;我爱素描,因为……

恶童

技术指标研究的五个阶段,看看自己在哪阶段

对于证券投资分析中的,技术指标分析是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很多股民都希望通过某种指标、某种秘籍能选出那种天天涨的股票。所以对于能把技术指标讲的头头是道的人,会觉得很崇拜。而对技术指标,个人的看法就是:当大部分的股民都按照这种思维模式去操作时,就算是一个无效的东西,也会变得有效。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讲讲一个技术指标新手到老手的六个阶段。01金叉、死叉、顶背离、底背离当一个股民,打开一个股票的行情界面时,首先看到的就是下面这个界面,一般是有上面的K线信息、均线,中间的量能和下面的各种技术指标三部分组成。因为对于一个新手,一般最着急的买股票,最想知道买什么股票可以赚钱,什么时候买合适。而此时券商的投资经理就会跟他说,一般下面指标金叉的时候可以买,底背离的时候可以买。记得自己学习技术指标最早接触到也就是KDJ、MACD等这两个最常见的指数指标中的金叉和死叉等各种应用方法。对于这些指标的用法学习,其实现在很多软件都做的很完善,选中某个技术指标,然后右击选择用法注释,就能能清楚的看到每个技术指标的说明情况。对于通达信的还可以直接用快捷键(Alt+R)查看各种指标的用法。对于这些基础及时指标带来的金叉、死叉、顶背离和底背离(具体内容建议百度百科最全面)等各种指标应用。个人看法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因为假如一只股票出现金叉,十万个人看到,而其中百分一的人按照这种提示买了,那也就是一千人购买了,而平均一个人十万的话,那就是一个亿的资金会在那个时候选择去买入,那自然就会对该股的股价产生短期的影响了。所以对于一个新股民来说,建议可以学习下KDJ和MACD等一些基础指数指标的用法。对于想全面学习技术指标的投资者,个人建议可以通过学习各种行情软件的各种应用开始。因为现在的行情软件的各种功能越来越强大了,他们开发的那些功能指标其实都不是吃饱撑着乱开发的,一般都是别人觉得有效果才上线的。只是我们不懂,所以觉得没用。而这些软件其实就是你在投资路上的各种武器,可以说,现在的行情软件都已经开发出了飞机大炮等高端武器了。那你说你是要学怎么使用AK47呢,还是要学以前的所谓一阳指,六脉神剑。02均线、BOLL线、支撑位、压力位再学会前面的那些基础指数指标提示的金叉和死叉等应用之后,很多股票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提示金叉之后,是马上就买入呢,还是等一等,或者更直白的说,那到底要具体挂多少钱买入呢,毕竟这每一分钱都会差很多的。所以这个时候,很多投资者就会开始进入价格体系方面的学习。在这方面的学习,主流上是分成均线体系、BOLL线指标和各种趋势线和支撑压力画像等。对于这块上的学习,个人觉得非常有必要,建议大家认真百度百科均线体系、BOLL线、趋势线等各种价格点位的应用。能学会这三个其实也差不多了。因为在投资交易过程中,其实多少价格买卖,对我们的账户投资收益影响是最直观的。而均线、BOLL线还有支撑位和压力位,其实他告诉我们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股的波动轨迹,以及大部分人的可能的成本和盈亏情况。均线和BOLL线其实就是在大概描述各种持仓周期的平均成本,而各种趋势画线,其实就是把每一时期的盈亏价格呈现出来。所谓的支撑位其实就是某一时间段内,大家的最低成本价,跌破该价位,往往就是有很大一部分会从盈亏状态变亏损状态。所以他们要强力去维护这个价位,这就变成了强支撑。而压力位其实就是某一时间段内,一个短期大家都获利的价格,而这个价格对于前面长期持有的某些人可能刚好是盈亏平衡点。所以一到这种价位,短期获利的人想了结,而前期被套的人解套了,要卖。这就变成了压力位。对于均线、BOLL线、各种趋势画线的内容,个人觉得对于每个投资者都一定要了解,了解这个就是了解别人的成本。最简单的方法:先百度百科这些关键词学最基础的就行。03成交量:放量突破、缩量下跌在学会了均线体系等各种支撑位和压力位的方法之后呢,很多股民又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支撑和压力在震荡的时候是蛮有用的,但是呢,很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压力位能否突破,或者说支撑位是否有效跌破。假如不懂这块,那就等于白学了,因为当你觉得他到压力位了,你卖了,结果他突破了,大涨,卖飞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而支撑位也是类似的,支撑位补仓,结果底部下面还有底部。所以这个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尝试从成交量上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股票上涨的根源是资金推动的。当股价遇到压力位时,大概率会引起上方的获利盘了结和套牢盘抛压。而假如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大量的资金把这些抛压盘都接住了,然后股价又有站上压力位,那就说明有大资金看好后市,所以愿意出资金让短期的人获利,并且给前面的人解套。说明后面可能还有大空间值得他们去博弈。而这个也就是放量突破的由来。对于下跌也是一样的道理,在支撑位附近,虽然股价下跌,但是成交量却大幅减少,或许表明在这个价位,卖的人不多,大家都觉得这个是,都选择惜筹操作。这种的,可能就算继续下跌,但只要有少量的资金就能把股价快速拉起来。对于另外两种:放量下跌和缩量上涨,很多人理解就是相反的利空看法了。而对于成交量方面,个人的理解是:成交量放大意味着更多资金关注该股,这就容易导致该股的股价中流动性带来的溢价空间越来越大,所以在与大盘量能相比较差不多,那一般是好事。但是假如某只股票的成交量持续放量,而且远远大于大盘流动性恢复速度,那往往也意味着该股的流动性溢价风险值在加大。所以正常情况下,那些股价处于底部,而成交量出现异动的个股,往往股价有机会随着成交量回升,而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04斐波拉契数列和黄金分割线对于上面的那些技术指标,不管是基础技术指标、均线还是量能。最后很多人使用之后,还是发现会有很多不准的时候。而且明显存在很大的偏差。所以为此,又有些人就开始专研,转向借助数学中的菲波拉斯数列和黄金分割这两种数据跟各种技术指标想结合。所谓的斐波拉契数列看起来很难,其实就是一组数列:1、2、3、5、8、13、21、34、55、89、144等等对于这些这个数列怎么跟技术指标结合应用呢,其实就是把各个技术指标的参数都改成这个数列的。比如均线,正常行情软件的设置是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等这种是经典的。但是有些人觉得这个不特殊,用斐波拉契数列的或许会更准,更好。他就会把这些参数设置成上述的那些。那怎么设置呢,其实非常简单。选中想要修改的指标,然后右击,选中参数修改。或者更直接选中指标,快捷键Alt+T,然后就会出现上面那个参数修改界面,把各种本来的参数改成斐波拉契数列就行了。对于斐波拉契数列还有一种用法,那就是在时间变盘点上的选择。具体方法,找出行情软件中的工具——画线工具。然后里面有一个斐波拉契数列。把斐波拉契数列的起点选择一般在各种变盘点上。如上证指数2月3日的反弹起点或者近期的3月19日反弹起点等等。然后就会出现上面那种的,而那些竖线所在的日期,按照这种应用其实就是可能的变盘窗口。对于斐波拉契数列,可能因为我是数学系毕业的缘故,个人觉得大概率是有用的。但是斐波拉契是没错,而难点在哪,那就是关于各种起点的选择上,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事后都可以找出非常完美的解释。但是事前预判性上,那其实也就是碰运气,在个人使用过程中,个人觉得概率不如黄金分割的高。讲完斐波拉契,我们来讲黄金分割,对于这个的设置,其实跟斐波拉契一样,也是在工具中,画线工具,然后右边中间,有一个黄金分割的。先把他点出来,然后呢,选择以近期的一个高点为起点,以最低点为下方的标志进行画线。我上面这个选的就是以3月5日的短期高点为起点,以3月19日的低点为下方的点,画的线。从图形和画线上看,还是蛮有参考意义的,但是其实他也面临和斐波拉契数列一样的问题,那就是起点不同,结果不同。还有就是这些点位,不知道那些会突破,那些不会突破,对于这个就得另行判断了。05波浪理论、缠论、哲学前面讲了,对于黄金分割和各种均线压力支撑等分析,最后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会不会突破或者跌破。而对于这点,假如只是简单的凭借成交量那四个情况来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为一个每天看盘的股民或者一个从业人员,每天都得给自己或者给客户一个解释和判断,为什么涨,为什么跌。所以到后面最合适的解释理论,往往都是波浪理论、缠论。或者更深奥的哲学了。说到这,个人觉得券商的从业人员太惨了,每天都得自己编一堆的理由去给客户解释。为自己默哀三分钟。咳。。。。那什么是波浪理论呢?所谓波浪理论,简单来说就是股价随主趋势而行时,依五波的顺序波动,逆主趋势而行时,则依三波的顺序波动。长波可以持续100年以上,次波的期间相当短暂。而其理论基础就是股价上涨是有资金推动的,而每一次资金推动的结果其实就是一个量能像波浪那样起起落落的过程。所以波浪理论事后解释,可以说是完美的。但对波浪理论,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你不知道资金什么时候开始推动的。或者说市场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资金来启动不同的波浪。所以最后没法确定到底是那个资金最强,启动的波浪最有效。而从事后去解释,那当然是有效完美的。所以对此,个人的看法是,我只了解,但是或许自身水平不够,用不来。但波浪理论给了我一个启发。那就是波浪理论的本质是能量衰退和守恒。而在这块上是不是说明股市其实也是遵循牛顿经典力学里面的那些定律的。比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那就是买方和卖方吗?所以对这块,个人更喜欢对证券物理学的研究。通过F=MA、W=FS等各种公式去建模寻找新的视角。06概率统计以上就是个人对一个普通投资者在学习技术指标分析上大概梳理的几个阶段。而最后讲讲个人对技术指标的应用看法。首先我们为什么研究技术指标,无非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学,那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呢?其实就是什么时候交易,多少价格交易,每次买卖多少合适,大概能赚多少等四个问题。而技术指标其实就是用来提升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率办法的。所以当看明白了这点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了,对于每一种指标他都是有用的,但是我们要统计出他什么时候的成功率最高,什么行情下最有效。所以个人现在的分析更倾向于各种时间、关键点位和振幅幅度分布等方面的统计。目前主要通过小程序来尝试实现。

脉冲星

现代易学的四个研究阶段及其发展趋势

现代易学的时间跨度是从20世纪初至今。与古代的任何一个时代相比,是短暂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将不断延续。由于进入了现代社会,新科学、新技术不断发展,考古中的新发现、新成果不断问世,这无疑为现代易学的研究提供了优越于古人多少倍的客观条件。现代易学的特点是:运用“五四”以来的新思想、新方法治《易》,在研究方法与手段上更加科学化、多样化,涉及的领域也更为广泛,标新立异者更加繁多、自然,成果也就更加丰硕,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现代易学的流派,以其治《易》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三派:一是义理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郭沫若、金景芳、苏渊雷等人。他们在继承易学传统的基础上,主要采用欧风东渐以来的新思想、新方法,以此作为治易的工具,来阐发《易》理,探求其哲学内涵,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二是象数派这其中有继承传统象数学者,其代表人物有尚秉和等人;更有以新的自然科学知识治《易》者,即方兴未艾的所谓“科学易”者,其代表人物有薛学潜、沈宜甲等人。时下“科学易”极猛,由海外、台湾而波及大陆,愈演愈烈,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三是考据派这其中有沿袭乾嘉学风以训诂、考订之朴学来治《易》者,其代表人物有高亨等人;更有吸收现代考古成果、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手段治《易》,进而在易卦的起源、帛书易和数字卦的研究,以及传本等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性成果的考古工作者,代表人物有张政烺、于豪亮、李学勤等人。一、现代易学研究的阶段现代易学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这一阶段围绕《周易》的作者和成书年代问题,对传统易学观点进行批判。其特点是勇于疑古,取得的成就不小,但后遗症也相当严重。当时,属于“新史学”的古史辨派的学者发起学术讨论,主攻方向是要否定汉人的汉统说法,涉及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 关于《周易》经文的作者及成书年代问题参与这一论争的不乏其人,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家。顾颉刚于1929年12月在《燕京学报》上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1930年10月在《燕大月刊》上发表了《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余永梁于1928年10月发表了《易卦爻辞的时代及其作者》。他们根据卦爻辞中比较确凿的史料,认为《易经》既非伏羲也非文王所作,而是西周初期的作品(这一观点经受了历史的检验,为易学界所赞同)。李镜池于1931年发表了《传探源》《周易筮辞考》,提出《易经》编定于西周晚期,与《诗经》时代略同,经文非出自一人之手。陆侃如于1932年发表了《论卦爻辞的年代》,认为《易经》的卦、爻辞经过数百年的口耳流传,至东周中期方写定。郭沫若于1935年3月发表了《周易之制作时代》,认为《易经》之作绝不能在春秋中叶以前,而是在春秋以后,其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臂子弓。2. 关于《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的问题他们都视《周易》为卜筮之书,视其卦、爻辞为灵签符咒,把卦象看成全无意义,还随意对卦、爻辞加以割裂,否认其蕴含着哲理思想。3. 关于《易·传》的问题顾颉刚、钱穆(《论十翼非孔子作》,1928年夏)、冯友兰(《孔子在中国之历史地位》,1929年)等人都否定其为孔子所作,甚至持孔子与《易》无关之论。郭沫若进一步推测《易传》中的大部分是荀子门徒、楚国人所著,成书于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以后。钱玄同于1929年发表了《读汉石经周易残字而论今文易的篇数问题》,认为西汉初年田何传注《周易》时,只有上、下经文和《彖》《象》《系辞》《文言》诸传,至西汉中叶之后才混入汉人伪作的《说卦》《序卦》和《杂卦》三传。李镜池对诸传的成书年代进行了具体推测,认为《彖》《象》作于秦、汉间,《系辞》《文言》作于西汉昭(帝)、宣(帝)间,而《说卦》《序卦》《杂卦》则作于昭宣之后。这场有关《周易》的讨论,属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正受到欧美思想的冲击,人们把西方文化视为科学的象征,而把国学则看成封建落后的代表。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者们又大都处在年轻有为、思想活跃、立志开创事业的大好时期,在西方新思想的推动下,发扬了今文学家的“疑古”精神,针对易学研究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向传统开火,“古史辩派”学者们治《易》,正是以“新史学”相标榜,以传统为鹄的而展开的。就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言,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这场讨论,将易学研究从封建经学中解放出来,学者们引进新思想、新方法治《易》,对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易学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对现代易学的新义理派来说,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来阐发《易》理,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探讨卦、爻辞的内涵,或直接或间接从这次讨论中受益。至于现代易学的考据派,则是直接从这次讨论中成长发展起来的。现代易学大家高亨,对于《周易》性质的观点,对于卦、爻辞的分析,对经、传关系的认识,就是继承并发展了顾颉刚、李镜池等人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应指出,“古史辩派”疑古过猛,有的话说过了头,对传统的成果否定得过多,实际上已经将《周易》从“群经之首”的位置加以彻底否定,表现了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其后遗症也是相当严重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导致这样一种错误的认识:只有“古史辩派”所采用的方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只有他们的观点,才是科学的结论。当然,历史是公正的,随着现代易学研究的深入,有些问题已经有了定论,如他们否认孔子与《易》有关,说《易传》出自西汉昭宣时代甚至以后等观点,都被后来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考古成果证伪,并逐渐为易学界所抛弃。(二)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出现在内地的一次对《周易》经、传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其结果是深化了对易学的哲学认识,不足之处是简单化和公式化。这是内地学术界在近30年的时间里(1947—1977年)唯一的一次关于易学的讨论。前后可分为两期,分别有所侧重:第一期(1960年下半年至1962年年底) 此期主要讨论《周易》的成书年代、《周易》的性质和哲学思想,其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观点如下:1. 关于《周易》的成书年代冯友兰在1960年7月发表于《哲学研究》上的《易传的哲学思想》和1961年3月发表于《文汇报》上的《易经的哲学思想》两文中认为,《易经》是经过长期积累而成的,它可能定型于殷末周初,但不是文王、周公一两个人一时所作。李景春在1961年2月发表于《文汇报》上的《周易哲学的时代及其性质》一文则十分肯定《易经》为文王所作,由周公补充。任继愈在1961年3月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易经和它的哲学思想》一文则认为,尽管《易经》形成的时代拖得很长,但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可能是一次完成的。李镜池在1961年7月发表于《光明日报》上的《关于周易的性质和它的哲学思想》一文中,仍旧坚持他30年代的观点:《周易》的卦、爻辞的编纂时间约在西周中期以后。2. 关于《易·传》的问题冯友兰认为,《易传》非孔子一人一时所作,大概是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际儒家的作品。高亨在1961年11月发表于《学术月刊》上的《试谈〈周易〉大传的哲学思想》一文中认为,“十翼”大都写于战国时代,其中《彖》《象》可能早些,约在春秋末期。任继愈同意传统说法,认为旧说孔子作《系辞》是有根据的。繁星在1961年3月发表于《人民日报》上的《孔子和〈周易〉的作者是怎样观察变革的》一文中认为,在《周易》中也留下了孔子和以后儒家的痕迹,《易传》反映了孔子的保守思想。3. 关于《周易》的性质冯友兰认为,《易经》本是专为占筮用的,从春秋到战国末期,其性质才发生变化,这就是人们在占筮中对卦、爻辞总有各种解释,时间一长,积累一多,就逐渐形成一个思想体系,《易传》就显示了哲学性。李景春则认为,《易经》不是专为占筮用的;其哲学思想是在写作时就形成了。繁星则提出“不要把《周易》中的占卦看作是一种单纯的迷信,其实,这也是古代人观察世界变化规律和总结斗争经验的一个方法”。因此,他认为,《周易》是一部讲世界变化规律的书,反映了当时人的世界观、社会历史和阶级矛盾。4. 关于《周易》的哲学思想冯友兰认为,《易经》对自然界的理解,只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胚胎;《易传》对自然和社会的见解,有一部分像是唯物主义;但由于它用唯心主义的方法形成了一部规律的“代数学”,并宣传它可以“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先天地而弗违”,这实际上是承认有脱离事物而单独存在的规律,因此,《易传》的体系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然而,《易经》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因素,这便是阴阳两个对立物的互相转化和“物极必反”的思想;《易传》大大发展了这种辩证法,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动之中,事物自身包含着矛盾的对立面,一个事物就是对立面的统一;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双方有一个居于主要地位,并起决定作用,另一个则居次要地位,是被动的。《易传》还初步认识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规律,但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尚未认识,它所讲的变动只是循环,在对立面的对立中,主要的不是矛盾,而是调和。李景春认为,《易经》本身的辩证法非常丰富,六十四卦的排列不但体现了矛盾的动态变化,还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规律,体现了一种继续产生的矛盾转化,这样实现着新的否定,实现着不断革命;在阴阳推移中体现了多样性,也反映了矛盾变化的多样性;至于《易传》,并没有大大发展《易经》的辩证法,只是对经文所含的辩证法加以解释说明。李景春还认为,《易经》把万物看作由天、地、风、雷、水、火、山、泽八种物质构成是了不起的,这不仅含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而且从质的差别上区分事物来说,比起古希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要高明。高亨虽然肯定八卦为八种物质的象征,但对于它是否含有唯物主义性质还不能确定。繁星认为,《周易》一方面确有很多辩证法因素,也讲矛盾的对立统一,还把自然界的变化过程归因于自身的矛盾;但另一方面却又认为这种变化规律只有“圣人”才能掌握,《易经》落在保守派孔子及其弟子手中之后,其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就被埋没,而与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相混淆了。第二期(主要集中在1963年) 此期主要讨论研究《周易》的方法论问题,批判将《周易》现代化的倾向,其代表人物及主要学术观点如下。针对李景春的治《易》方法,方蠡于1962年3月16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研究〈周易〉不能援传于经》的文章,针对李景春经、传不分展开了批评。文章认为:“在李先生看来,《易经》作者就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了‘对立统一’‘矛盾转化’‘量变质变’‘根本质变和部分质变’‘肯定否定’‘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等辩证法的规律。事情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一部中国哲学史就难得写下去了。”李景春于1962年4月16日也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坚持研究《周易》哲学应该用以传解经的观点。东方明于1963年1月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哲学史工作中的一种极为有害的方法》的学术评论,批评李景春在《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一文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名下,把古人的思想说得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差不多”,并且建议“以《周易》的研究为例,讨论一下哲学史方法论问题”。《哲学研究》采纳了这个建议,开辟了“关于研究《周易》的方法论的讨论”专栏。不久《文史哲》等也开辟专栏,方蠡、冯友兰、任继愈等许多学者与哲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大家众口一词地支持东方明的观点,批判李景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赋予了《周易》哲学,既混淆了时代界限,又混淆了阶级界限。最后李景春不得不做检讨,承认其著作有不完善的地方,引起了把古人思想现代化的倾向。第二阶段的易学研究,前后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势,前期基本趋势是试图用马列主义去解说《周易》,发掘其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后期实际上是防止过高估计《周易》的哲学思想,以贬低马列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并由讨论《周易》研究的方法,转变为“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冯友兰、严北溟等也受到了批判。因此,第二阶段的易学研究从前期的学术讨论,变成了后期的政治批判;从百家争鸣变成了阶级斗争。不久,“文革”开始,至1977年以前,易学研究无人敢问津。(三)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科学易”研究)在对易学研究的侧重点上,台湾一些学者更注重象数学的阐发,由于受现代科学的影响,这种象数易与传统的象数学截然不同,它注入了崭新的内容,所以称之为“科学易”。 这一派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西方现代思想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冲击时,企图用中国传统文化去融合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将西方现代科学说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本身所固有的,其目的是想借此恢复民族自尊心,复兴中华文化。最早将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引来解《易》的,是民国初年的易学大家杭辛斋。他认为,易阴阳以乾坤为气质之总纲,震、艮、坎、离、兑、巽六子就是化学之六气——氢、氧、氮、氯等。其引新知识入《易》,虽不免有些炫耀比附,但对后来的科学易,却有启发之功。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某些西方科学家出于对东方文化神秘主义的崇拜,对《周易》亦倍加推崇,“科学易”便在这种内外有利的条件下得以迅速发展。真正的开创者是薛学潜,他能够以世界上的最新科学知识来解《易》,以《易》去解释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某些最新发现。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著有《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和《超相对论》。前书《易与物质波量子力学》按《易》卦方阵演变的规律,推而列之,引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方阵算学、希鲁汀格及达尔文方程式等,来证明《易》的方阵精微广大,连物质波、量子力学诸定律,都与《易》的方阵契合无间。《超相对论》一书,1964年在台湾再版,改名为《易经数理科学新解》,由此台湾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易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战:1. 缘起挑起这场论争的是魏凌云,他于1968年12月21日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了《零与一哲学》的文章,针对《易》与现代科学之关系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易经》是黑色哲学,是玄乎其玄、莫名其玄的学问,其中漆黑一片,很少有人能窥其门径;而自然科学是白色的哲学,诸如物理学、电脑学,不是零,就是一,这种零与一的哲学才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道理。2. 论争许多台湾易学家起而上阵,一场论战开始。李霜青于1969年1月撰文《零与一不是哲学》,指出把《易》看成黑色哲学是错误的,电脑源于莱布尼兹的二进制数学,而二进制乃源于伏羲六十四卦图。徐芹庭承其师南怀瑾之命,为薛氏辩护,于1969年初分别撰写了《也谈易经数理科学新解》和《易经的真实解说》,肯定《易》有“四度空间”“时空相对”的观念。虽说电脑源于《易经》为不妥,但莱布尼兹认为邵雍所传之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与其二进制数学相合,因此具有科学或数学的价值。翁和毓于1969年初撰写了《读〈易经外一章〉有感》一文,认为如果《易经数理科学新解》能以数理来解释《易经》,或以《易经》来解释数理,使古今思想融会贯通,也是相当有意义的贡献。陶龙于1969年初撰写了《零与一是否哲学的立场之争》一文,认为《易经》当然没有提出现代物理的理论,但它的哲理中是否蕴含有“物理学”或“科学”的某些基本前提,显然是另外一个问题;而对此要取得圆满答案,不但要研究《易经》,而且要站在当时的立场,去看当时的文化背景。他认为,把新知识运用到旧典籍的解释上,未尝不是决定文化特质的最好途径。李世元等人于1969年初撰写了《〈易经数理科学新解〉确属荒谬》一文,完全否定魏氏的观点,并说乐于答复任何人对这个断语的任何疑惑,也愿意接受任何人在纯理学中的挑战,而论战对象,未必具有大学一年级物理之有关知识。3. 结局这场论战以研究自然科学的学者和学生作为否定科学易的攻方,以易学家们作为肯定科学易的守方,一场论战,打成平局,然“科学易”的影响却日渐增长,70年代末,陈立夫倡导并组织“应用易学”的研究,便可见一斑。为什么要将“科学易”归入“象数易”呢?这是由于它们采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都在卦象、筮数和图书上做文章,企图以易学取代自然科学,而“科学易”者的研究又往往在象数学的基础上起步。关于“科学易”,无论其发展趋势如何,有一点是必须清醒的:《周易》的哲学及其逻辑结构也许可以成为一种优秀的方法论,但它绝不是、也绝不能取代具体的自然科学,不要错误地认为,诸如生物体DNA的六十四种组合律、电脑的二进制、元素周期律、量子力学乃至人体科学全都可以纳入易学的范畴,一切现代自然科学理论都可以从《周易》中找到根据。作为与氏族社会相隔不远的西周时代所产生的《易经》,怎么会具备只有现代工业社会才能具有的科学思想呢?又怎么能够担负起指导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呢?所以,用现在科技理论来解读《周易》,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是经不起科学实践检验的。(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此阶段对易学的研究出现多样化趋势,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所出现的《周易》热,更是亘古未有。其特点是:研究《周易》的队伍人数空前;《易》学著作重版和新出了近百种,有关《周易》的论文,公开发表在各类报刊上的达数百篇;1984年在武汉、1987年在济南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中国周易研究会;山东大学周易研究中心创办了《周易研究》杂志;台湾于1980年初成立了易经学会,创办了《中华易学》月刊;1984年汉城举行了首届国际易学大会;1985年台北举行了第二届国际易学大会,同时成立了国际易经学会,创办了《国际易经季刊》。 这种易学热,虽然与当代的政治、文化背景不无关系,但最重要的是近十年易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1. 突破之一对于《周易》的哲学阐述,已不再像60年代那样,停留在指出《周易》中包含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等内容的水平上,而是另辟蹊径,转向致力于揭示《周易》作为古代中国智慧(思维模式、哲学方法、宗教与伦理观念、人生与社会态度、审美方式等)的早期代表作品所具有的特征。张岱年提出了《周易》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世界图式论”的观点(见张岱年《论易大传的著作年代与哲学思想》)。 随着对哲学范畴研究的兴起,人们对《周易》中提出的一系列范畴,如“道”“阴阳”“时”“中”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对“道”的解释,就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它是指“宇宙的本体”;也有人提出不能从起源论的意义上去理解它。道“实际上是对宇宙变化阴阳消长、阴阳循环、阴阳交替的一切趋向、秩序、规律的总概括”(日本佐藤贡悦《浅探〈易传〉的“道”的范畴》)。在这一点上,《周易》与《老子》哲学中以“道”为宇宙本原是大不相同的;《周易》中“道”的特点,是在于它“同时建立在作为创造原则和创造过程的过去统一体的现象学与本体论本原的考察之上”(成中英《论易经哲学中之转化的和谐性》)。“道”既具有经验的特征,又同时属于超验的范围。沿着上面的思路,人们从超验范畴这一特性的角度,着手研究古代中国智慧与欧洲和其他地区民族智慧的异同,唐力权的《〈周易〉与怀特海之间:场有哲学的时代意义》为代表作。不少学者对《周易》中的象征方法予以极大关注,认为《周易》中象征方法的特点是使认识符号化,其宗旨是在现实与“自在之物”之间“架起一道桥梁”(孔阶平《试论作为预测手段的我国古代卜筮在认识史上的地位》1983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第3期)。对于《周易》哲学性质的研究,除了继续在唯心论还是唯物论上有争议外,又出现了对于《周易》中宗教巫术与哲学关系问题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易经》还不是哲学,只有《易传》才是“在宗教巫术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余敦康《从〈易经〉到〈易传〉》)。另有不少学者认为,虽然占筮本身起源于巫术,但当它发展到《周易》(包括《易经》)时,已在卜筮之书的形式下“蕴涵着深邃的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金景芳《学易四种》《周易讲座》)。不难看出,较之60年代,对《周易》的研究,领域宽了,命题广了,对其义理的探讨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和高度。2. 突破之二对于《周易》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之研究,80年代以前的大陆学术界基本无人问津;近年来受海外和港台的影响,来势颇为迅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六十四卦的卦、爻辞,是以日、月、五行和二十八宿为基础构筑起来的;太极为一年阴阳消息的大周期,两仪为夏至和冬至两大季节,四象为四时,八卦为周年中的八个季节(唐明邦《〈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1988年《中国哲学史研究》第4期)。探讨《易》与中医的关系,成了当前医学界的一大热门话题,大家公认《周易》是中医学的渊薮,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医的思维模式、中医的诊断方法,以及气功、养生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密切的联系,一门新的学科“医易学”,在继承古人研究《周易》成果的基础上,正在充实和发展。面对现代自然科学,人们纷纷效法海外学者,试图探索解《易》的新途径。 在数学方面,有人持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是“《周易》所固有的”观点,《周易》的内容可以通过编码输入计算机,并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原则通过运算来得出结果(董光璧《〈易经〉与数学》、杨钟维《计算机和〈易经〉的法则》)。在物理学方面,有人认为量子力学中的各种物理量值的量子性转换、物质与光辐射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等提出的物质和超物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概念,都能够从《周易》的阴阳相互作用的理论中得到说明,物理分析和《周易》的阴阳是相通的,阴阳即是物理的正负能源等(蔡桓息《〈易经〉与科学》)。在生物学方面,有人认为,六十四卦的结构与人体的六十四对遗传密码完全相符(此说的最早提出者是比利时华侨沈宜甲)。在天文学方面,有人提出易学时空观,也有人提出只要掌握了六十四卦代表的六十四种月亮的位相,即可把握历史上任一时刻的月亮运动。类似上述研究还正在向更广的领域、更多的学科、更深的层次拓展,很难说不会在某些方面取得成果;但是如前论及“科学易”时所述,不能把易学应用混同于对易学本体的研究,否则就会导致易学或《周易》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理论顶峰之类的谬论。我们主张,在探讨《周易》与现代科学的关系上,分析应当是恰如其分的,态度应当是审慎的,头脑应当是冷静的,方法应当是科学的。3. 突破之三近十年中关于《周易》的考古研究,特别是数字易和帛书易的研究,其成果是非常显著的。20世纪7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批周原卜骨。张政烺经研究后认为,卜骨中的奇异数字就是易卦的符号,并将商周时期青铜器、甲骨上的许多“奇字”,也认定为商末周初的卦画符号。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就把占筮形成的时代推到了商武丁时期以前,甚至可能到新石器时代。由于出土卜骨中的易卦大多是重卦,这就有力地证明了重卦并非始自文王,文王之前,六十四卦的卦画系统早已形成了(张政烺《试释周初青铜铭文中的易卦》、张亚初等《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20世纪70年代中叶,有人依据民族学材料推测《周易》的阴爻和阳爻应是占筮时代表奇数和偶数的符号(汪宁生的《八卦起源》)。由于商周青铜器与卜骨上的易卦符号正是由五个数字所组成,与奇偶数出现的概率大体平衡,便证实了上面的推断。于是学术界对于《易》生筮、筮源于数的观点,普遍表示赞同。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了帛书《周易》,引起了学术界极大关注。帛书易和通行本《周易》在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上几乎完全不同,原本《周易》的卦序到底如何,有关学者在研究之后发表了不同看法。张政烺(撰《帛书〈六十四卦〉跋》)、韩仲民(撰《帛书〈周易〉六十四卦浅说》)、李学勤(撰《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卦位》)等认为,帛书《周易》的卦序不会早于通行本,之所以不同,当出于后人对经文的改动;于豪亮(撰《帛书〈周易〉》)认为,帛书《周易》当称为“别本《周易》”,是较经文为早的本子。帛书易除了“经”还有“传”,“传”文的详细内容至今尚未刊布,从目前已透露的部分材料看,在《易传》的成书、孔子与《周易》的关系、易学在战国与秦汉之际的传承等一系列问题上,已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二、现代易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易学跨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主义理者由传统儒家哲学向现代哲学发展;二是主象数者由传统的互体、爻辰、河图、洛书向科学易或者向应用易发展;三是主考据者由传统的古籍整理向现代考古学发展。了解了现代易学的发展趋势,对于有志于研究《周易》的人们来说就有了全局,有了方向,减少了盲目性,可避免再走前人已经走过并被历史已经证明了的老路。

洋洋大观

你了解过“学术研究”吗?学术研究据说有三个重要阶段,你知道吗

作为新时代的支柱,不管是准研究生们还是未来考研读研、或是甚至在某些工作中,甚至在某些工作中进行学术研究都是很普遍的。这方面的能力是你应该具备的!那很多的同学们作为“学术初学者”,面对着专业的学术研究,懵懵懂懂迷迷茫茫,完全都不知道怎么做。那咱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一、学术研究有什么意义?我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如果我们去从事一些学术研究,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首先,它可以锻炼我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任何事物我们都会尝试去看到它的本质,并且会全面的去归纳它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平时的思维方式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其次,培养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你可以站在一种更加宏观的层面去思考更加本质的问题,这对我们来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二、学术研究要从如何下手?研究生最重要的工作肯定是从事学术研究了。对于刚刚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来说,对学术研究是很迷茫的,既想投入学术研究,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其实学术研究的第一步,不是直接拿出一张纸来写你的观点,正确的做法是读文献。读文献是整个学术研究的基础,甚至说读文献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实写论文90%的工作是读文献。对于很多学生来讲:你需要花90%的时间读文献,再用10%的时间做整合。研究一个话题时,先别急着发表你的意见,要先阅读一下相关话题:古今中外都有哪些学者对这个话题已经进行过什么研究?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来开展自己的研究。三、学术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学术研究会1.做综述刚刚说读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的入门,之后应该干什么?如果你只是写一篇小论文,你至少要读十篇以上的文献;如果你要写一篇硕士论文,你至少要读三五十篇文献;如果你要写一篇博士论文,你应该读200篇文献。读完了论文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行归纳,去进行综述。对于初学者来讲,你一点自己的意见都可以不提出,你读了三五十篇文献之后,把已有的文献分类进行整理和归纳。那么形成的关于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学术成果了,这是属于初步的我们的学术研究的成果。2.找到别人的不足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对现有研究结果的审查来完善它们的不足。人们在研究此主题时还有哪些其他缺陷?总结后,我们可以编写自己的论文来弥补他人的缺点。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找出两个足以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找出五个缺点足以撰写博士学位。从错误中吸取经验3.在实践中进行研究然后,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应该离开书本,离开办公室,离开教室,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应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术研究的最高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调查。这是学术研究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事情。这样的学术论文变得越来越完善。实践出真知关于怎么做学术研究,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用上!

瓠叶

6G已进入研究阶段!

最近5g,网络备受大家的瞩目,华为也是第一个研发出了5g,而就在最近,一则微博传闻声称,美国已经在部署6g网络,想一下连5g都没造出来怎么就直接造6g呢,更可笑的是,美国称6g网络可以天地互联。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

滔滔不绝

还没有体验过5G得你,知道6G已经进入研究阶段了吗?

5G技术在今年可谓是赚足了眼球,整整大半年几乎所有的科技热点都与5G或多或少的有关系。今年又是5G商用的元年预计到明年5G会真真实实地走入我们平常老百姓的家门。虽然现在有好多人还没有体验过5G的速度,但是到了明年这一切都将成为现实不接触它几乎是不可能了,不然就要与社会脱节了!当然5G可不仅仅只有速度,它代表着的是一个时代一个全新的人类从未接触过的时代—万物互联的时代!所有的一切都将与5G相连,所有人类所需要的东西都像有了“智慧”一样。它能将一个城市变为一个有“智慧”,有“温度”的城市。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大到只要与它有一点关系的东西都会紧紧地往它上面凑。全球所有的互联网、科技等等等等的企业都在争相抢占这片没有被开发的土地,纷纷定制自己的5G发展计划和推出5G产品。今年6月6日,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和中国广电获颁5G牌照。10月31日,中国5G大规模商用的大门正式开启了。在此前约5个月的时间里,8.6万座基站开始发射5G信号,20款5G手机终端入网测试,5G产业链进一步成熟。但今天它不是我们要讲的主角,今天的主角是第六代移动通讯(6G)!没错就是6G,5G的产业链刚刚成熟我们已经在着手研发6G了。今年3月份全球首届6G峰会已经在芬兰举办,邀请了全球数百家科技通讯企业,拟定全球首份6G白皮书,明确6G发展的基本方向。5G已经那么厉害了,我们还要这样紧锣密鼓的研究6G吗?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未来世界发展方向,是我们人类进步的必经之路!据了解6G的整体功效可以超越5G数百上千倍,将来人们的网络数据需求肯定会越来越大,这样就需要我们有更加适合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向前发展。6G理论下载速度可达每秒1TB,6G基站将可同时接入数百个甚至数千个无线连接,其容量可达5G基站的1000倍。在11月3日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召开6G技术研发工作启动会。这标志着我国6G技术研发工作正式启动!科技部副部长王曦指出目前6G正处于模糊阶段,发展方向尚不明确,没有确定的技术标准,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高度重视、统筹布局、高效推进、开放创新。下一步,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总体专家组系统开展6G技术研发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展6G技术预研,探索可能的技术方向在5G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华为也表示6G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距离商用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并不是华为主要的研究方向。第六代移动通信预计在2020年进入具体研发阶段,十年之后,也就是2030年正式投入商用。这十年时间应该是属于5G的天下!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很期待通讯技术的发展,期望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不一样的体验!

海口人

T+0目前只是在研究阶段 不必过度解读

接近上交所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T+0目前只是在研究阶段,并非立刻实施,不必过度解读。(财新)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海洋热

毕业论文撰写可以分几个阶段

进入大学后,一直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件很艰难又很神圣的事。其实也不过如此啦!现在大四接近尾声,小编来分享一下我写论文过程,附:经验和弯路,让大家写论文的时候更加轻松。1、确定自己的论文主题在自己专业的范围内,确定一个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心中大致清晰自己想要知道什么。然后导师会开个小会,一起讨论论文的题目。这里一定要自己知道自己对哪一块感兴趣,尤其是理工科,不然接下来做起来可能会很枯燥。2、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写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应用前景。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这些都很好写,查查资料就写好了。最后有一个论文的框架,其实就是你论文的目录。写开题报告的时候要好好想一想论文的框架。从网上找到相似的论文,看看别人的目录,然后把自己论文的目录确定好。这里只是一个大概框架,大致确定就好了,因为后面还会改的。3、论文初稿不要觉得毕业论文是一个大工程。就当作平时写的论文就好了。我是抱着要写一篇最烂的论文来写初稿的,几乎没看资料,全凭自己的理解以及写开题报告看资料时的印象来写的。毕业论文记得不要大规模的doWn百度到的资料,即使你看了百度的资料,也要自己换一种表达方式来写。不然后面查重降低重复率的时候会很头疼。初稿完成要规范格式,一定要问导师要你们专业或者你们院里的论文格式,每个学校每个院里的格式都不相同,找一个确定版,不然后面时间都花费在格式上了。4、论文二稿其实本科毕业论文很简单,对于老师来说真的是小学生的论文啊~导师的修改意见下来后,按照老师的意见来改就好了。因为我初稿没有看太多资料,所以二稿时除了按照老师的意见来改,还查了一些资料,自己补充了内容。三稿啊四稿都按照老师意见来改就好了,老师说论文文本可以之后就可以开始第五阶段了。5、查重,降低重复率初稿时没有复制太多资料的我的论文在查重的时候轻松了许多。复制率第一次查就只有10%,留了1天多的时间降重,然后这一天就在完善、改错别字和改格式中轻松结束了。Deadline的那天10点就睡觉了。夜里2点多的时候醒来室友还在降重,凌晨4点才睡。所以,写论文不可怕,降重才是论文中最可怕的。初稿的时候借鉴别人的成果时要换一种说法。降重小技巧1.字符间加空格。因为空格也会被认为一个字符。2.改写。用倒装、调换语序、替换词语、补充扩写、省略等变换原句。3.翻译软件。实在懒得自己想就用不同的翻译软件,中文翻译成英文,然后英文翻译回中文,这样往往句式就会变了。

杀犬

T+0尚处研究阶段!如果真的推行T+0,大家是否赞同呢?

作为一个股民,上交所和深交所大家都知道。最近有一则消息被解读的有些过度了,那就是之前传的推出单次T+0,后被证实目前还是处于研究阶段的。那么既然处于研究阶段,那就说明还是有这种想法的,所以我们就要考虑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了。如果真的推行T+0,究竟对我们是好是坏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观点,也请大家分享出来,我们一起学习。说实话,今年的变革很多,创业板注册制是提上日程了,对于注册制我认为是在完善相关法律以及监管手段的前提下推出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对于T+0我还是比较没底的,相信只要是老股民都有这种想法,推行T+0可以解读为利好也可以解读为利空。解读为利好:无疑,推行T+0是A股迈向成熟市场的标志,一个成熟的市场,不应该有太多的限制。解读为利空:虽然一个成熟的市场必然需要解除限制,但是A股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散户还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的,T+1都够呛,遑论T+0,A股没有做空机制,那就只能做多,这是不合理的,最近呢,我也在看一些股吧里的消息,有些人巴不得推行T+0,有些人认为一定不能推行T+0,其实呢,我认为推行T+0不是不可,但是就现在的情况并不适合,去散户化是必要的过程,但是现在就上有些为时过早,该限制还是要限制的,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就目前A股的状态推行T+0,散户真的伤不起。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T+0的好处:当日买入当日就可以卖出。但是呢,它的坏处大家看到了吗?大家要搞清楚,我们是散户,没有多少钱,不存在资金优势。打个比方:加入已经推行T+0,我手上有10万,平盘买入一只股票就算我们是分批的,分四份。那么主力在交易无限制的情况下建仓就会非常的粗暴了,我可以开盘价开始买,一路推动上涨,这个途中肯定有人跟风,随后开始砸,肯定也有人忍不住出局,我可以反复拉反复砸,平时建仓需要个把月,这种情况下一两天就完成了,作为主力资金雄厚,只要有计划地安排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内做完很多次T,甚至都不用拉太高就直接出货完成了。简单来说,就是过度投机,不用说什么没有可能,资本是逐利的,有钱不赚那是傻子。逐利折腾得起,散户折腾不起,所以这也是为什么A股这么多年一直实行T+1的原因,以前又不是没有实行过T+0,因为不符合A股的实际状况嘛才取消的。老股民都知道推行T+0就是去散户化的开始,只要市场上有一方是弱势方,投机就不可能没有,收割没商量,韭菜能长多快?割完了之后,各方实力都差不多,大家谁也割不动谁的时候,才是迈入成熟市场的时候。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当然了,这是我的个人观点,说虚的没意思,这都是实话,我就是这么认为的。如果真的推行T+0,大家是否赞同呢?好了,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分享出来,本文就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动动你们的小手,点个小红心+关注。(本文由大话哥解逻辑经济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召旻

导语:莱因一生的研究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导语:莱因一生的研究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27~1934年创办超心理学实验室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超心理学研究都是在心理学系心理学实验室进行的。由于莱因“出色”的工作,使超心理学在心理学系取得了合法的地位。从莱因时代一开始,超心理学这个课题就表现出它巨大的“诱惑力”打进大学的心理系是最令人感到“鼓舞”的,在“实验”的名义下,一门新兴的“实验科学”正在兴起。莱因将超心理学引进实验室,就是以猜纸牌和其他靶子实验的方法开始他的研究的。他以测试天眼通、传心术及其他超心理学项目为己任,花了6年的时间,对一大批受试者进行测试,并用数学方法统计超过机遇的得分。1934年,莱因发表了他6年多来所做实验的专题著作《超感官知觉》。在这部著作里,莱因断言了超感官知觉的存在。第二阶段1934~1950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心理学实验室,并开展了日益耸人听闻的研究。随着公众兴趣的越来越大,学生们也产生了极大兴趣,一时间,超心理学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成了作家、漫画家甚至是百老汇的宠物。莱茵在杜克大学心理学系研究了一阵子之后,感到羽翼还不够丰满,特别是他的《超感官知觉》问世以后,并不像莱因想像的那样令人震惊,恰恰相反,却遭受未曾预料到的臭名。尤其是心理学家认为莱因的研究工作纯系一些不着边际的断言。为了求得超心理学的生存,莱茵在征得麦独孤教授的同意后,将超心理学从心理学系独立出来,于1935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超心理学的研究机构——超心理学实验室,莱因成了该实验室的主任。为了扩大超心理学的影响,增加它的信誉,排除实验中的漏洞,莱因进一步改进他的实验步骤和统计方法。他设计了以5种齐纳符号(齐纳是一位工程师,他向莱因建议使用的)即十字、星花、圆圈、方块、波纹线组成的纸牌取代了一般玩的纸牌。这种齐纳纸牌每种符号5张,共有25张。测试时,将纸牌背着受试者随机排列后,让受试者猜纸牌的排列次序,然后通过统计学的方法判定这些数据的意义。其他一些超心理学家也仿效莱茵在“严格”控制下,用随机排列的“靶子”来试验ESP和PK的功能。这一时期,使莱茵的研究工作获得了“系统性的证据”。超心理学家惊呼大多数人身上都存在ESP和PK的功能。也就是这种PSi现象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正常现象,而不是什么罕见的造诣。这种被超心理学家特别珍爱的惊人结论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怀疑和不满。超心理学现象的不可重复性,是不符合科学事实的实验要求的。然而超心理学家却把这解释成是“特异人”非凡功能所致。他们说,PSi现象,是在“特异人”特殊心理状态条件下发生的,又说在外界和内部条件不利时,很不容易发生,也很不稳定,容易消失。这种说不清传导信息途径的怪物,始终令人迷惑不解。这种近于臆想和吹嘘的“超自然现象”,显然是超脱了基本的科学原则。美国学者约翰·库弗曾作过大量实验,写了一本600页篇幅的著作,用测试数据证明PSi不存在。英国伦敦大学数学家索尔顽强地工作了数年,测试了数百名志愿受试者,但没有看到有意义的一线微光。虽然这一时期是莱因工作及其影响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除了大量的实验工作外,1937年还创办了《超心理学杂志》),他的副手普拉特于1940年出版了《60年后的超感官感觉》。1938年美国心理学会在哥伦布城举行了圆桌会议,心理学界大多数学者参加了会议。从参加会议的人对ESP的反应及群众的喝彩声中,可以看出一般人对ESP的心理要求,但是由于不断来自科学家的指责,致使莱因也不得不慨叹说:“在超心理学这门新学科平坦且又狭窄的道路上,谁也不敢贸然涉猎灵学这一片荒凉之地。”第三阶段1950~1965年莱因的实验室从兴盛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登上了大学的舞台。由于莱茵的工作与心理学的矛盾越来越大。莱因1950年辞去了心理学教授的职位,专心经营他的超心理学实验室。这一时期,莱因的工作仍然是在咪喋不休地进行着测试实验,为了显现必须对大多数受试者进行激励、安抚,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帮助他们、启发他们,有时甚至是要求他们。这时发现受试者与测试者关系的是否亲密是极为重要的,抱有怀疑的人进行测试,得分显然下降。超心理学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是不能让非超心理学家去重复他们的试验。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超心理学家千方百计寻找新的验证方法,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物理学家对超心理学的测试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把自己的测试方法引入超心理学,认为人脑同电子计算机一样进行工作,还认为可以把物理学以及有关学科中的概念。直接用于对人脑的研究。此时超心理学家的兴趣更直接归向研究人员新的应用性和 专门性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建立。1957年杜克大学成立了超心理学会,在杜克大学的影响下,一些大学开始讲授超心理学课程,并导致了超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现。同年,杜克大学设立了“麦独孤奖金”,授予对超心理学作出杰出贡献的校外研究人员。奖金到1967年共发放10次,美国和英国各获两次。两国共获一次;捷克、印度、荷兰、南非和瑞典各获一次。由于“麦独孤奖金”的发放,新的超心理学研究中心在美国其他地方和前苏联、日本、印度、瑞典、捷克等国家先后建立起来。这些研究组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超心理学家经常与其他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组成研究小组,使用许多其他研究领域中的技巧、知识和设备进行研究。作者点评:小编认为,然而这一现实并没有挽救超心理学尴尬难堪的处境,直观的玄虚和骗局的频频发生,更加重了科学家的怀疑和不满,并加大了与心理学之间的距离,心理学家对超心理学的研究采取了超然和冷漠的态度。本文由:谷槐说故事原创;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