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研探讨:行动研究的自变因素、因变因素和研究假设!迟来梦

教研探讨:行动研究的自变因素、因变因素和研究假设!

行动研究的自变因素、因变因素和研究假设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小学做的就是行动研究,反对提自变量、因变量和研究假设。对此我能够理解:一方面教育实践变革的因素难以控制,教育变革的效果很难简单归因;另一方面,涉及“量”就需要数据统计和刻画,中小学教师做的教育科研很难用数量刻画,做数量刻画还需要比较严格的学习和练习,一线中小学教师(也包括我本人)还缺乏这样的训练,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经验。但以我现在的经验和参与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指导看,行动研究的本质就是要“变”的。“变”什么呀?一是变行动,二是变行动的效果。在这里,要付诸实践的改变行动就是自变的因素,期望由此带来的教育现实的改变就是因变的因素,而对即将改变的行动可能带来期望的现实改变的信任就是研究假设。我想,对改变的行动是什么?期望改变的结果是什么?这样的行动改变到底能不能带来效果的改变?这三个问题都是行动研究者必须预先有所思考和论证的。由此,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一定用“量”来刻画,但一定要有考虑自变因素、因变因素和研究假设的意识,并认真对其进行论证和思考。例如:我在绵阳实验中学曾经做过“分步信息输入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就我看来,“分步信息输入”过去自己没有实践过,这一次要实践,就是自变因素;学生由此在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上的改变,这就是因变因素;“分步信息输入法符合地理教学学科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业成就”这就是研究假设。欢迎批评!本文作者陈大伟,系四川西部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大学教授。

多摩

正确理解申报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课题申报不再苦恼

凡是申报过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除了填写一些基础信息外,在课题设计论证里,总共需要论证的内容共有“十三项”之多。这对于一线教师来讲真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情。为什么要论证这么多内容?这些内容都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下面,笔者从宏观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审视,以期帮助一线教师拨开迷雾,解除教师的苦恼。一、这“十三项”内容分别是什么具体如下:二、“十三项”内容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一线教师,看到的只是这几个干巴巴的概念,至于概念背后是什么意思?有怎样的意图?可能大家想得并不多。在此,笔者将这些概念换一种表述方式,以问题形式出现。一线教师如果把这些问题回答上来了,就会理解撰写“十三项”内容的真实意图了。下面开始,请回答——(一)你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能用一两个关键词说清楚吗?这两个问题指向的是“核心概念界定”。(二)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吗?他怎么研究的?研究出来什么了?以上的问题指向的是“研究现状述评”。(三)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你的研究有意义吗?有价值吗?以上问题指向“选题目的、选题意义、研究价值”。(四)你能清晰地表达出,在你研究之后,能拿出什么样的成果来呢?这个问题指向的是“研究目标”。(五)如果你确定了研究目标。那好,我问你:你拿什么来实现你的研究目标呢?你实现目标的载体是什么?或者请回答:你开展哪些具体的研究任务就可以实现你确定的目标呢?以上问题是指向的是“研究内容”。(六)假定你的研究可以解决现实问题,那好,请把你解决现实问题的假设逻辑给我描述一下。这个问题指向的是“研究假设”。(七)请问,你开展的这项研究,和自己以前相比有哪些突破?或是和别人相比有哪些不同?或是和文献相比有哪些突破呢?以上问题指向的是“拟创新点”。(八)请问,研究马上就要开始了,你能把研究任务按先后顺序排列一下吗?你能讲解一下为什么这么安排吗?这个问题指向的是“研究思路”。(九)针对课题研究内容,你认为使用什么研究方法可以达成研究目标,能解释一下你确定的研究方法怎么使用吗?以上问题指向的是“研究方法”。(十)你能把你的研究过程做成流程图吗?你能把研究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关键要素以图示和箭头的方式呈现出来吗?以上问题指向的是“技术路线”。(十一)你准备将研究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哪些内容呢?你能明确写出某一个研究任务由谁来具体承担吗?你能说明某一项任务完成时,所形成怎样的成果吗?你能确定完成研究任务的时限吗?以上问题指向的是“实施步骤”。以上是笔者将课题申报论证中的十三个概念转化成了大白话。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会发现,以上问题反映了几个核心问题。“你研究的是什么?你为什么研究?你怎么研究?你要研究出什么成果?你研究的起点是什么?你研究的终点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如果在写申报书之前,将这些问题回答得八九不离十,那么,这个课题申报书写起来就非常顺利了。如果回得不上来,或是某些问题回答不上来,那么写起来就会很困难。三、这“十三项”内容撰写的核心要点是什么?为了方便教师撰写这“十三项”内容,于此与大家交流一些个人撰写的体会,只谈怎么写的问题。支言片语,供批判。(一)核心概念界定核心概念一般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界定一个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概念。界定概念既要写出概念的内涵,还要给出概念包括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更为重要,外延可以分解出研究目标,或是研究内容。(二)研究现状述评这个板块一般分三部分撰写。一是国外文献述评,二是国内文献述评,三是写出相关文献对本课题研究的借鉴与参考。文献要根据关键词或主题来检索。述评的目的有三,一是借鉴他人的研究思路,二是获得理论支撑,三是借鉴他人成果为我所用。(三)选题的目的主要写两个方面,一是你的这项研究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迫切性,上级文件是怎么讲的。二是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现状是怎样的?问题严重的什么程度?由此写出研究的必要性。(四)选题的意义所谓意义,就是你这项研究取得的成果对相关领域(包括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或者对教育行政决策产生怎样的影响,把影响说清楚 。意义偏重于上层建筑层面。(五)研究的价值所谓研究的价值,就是你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受益群体是哪些人?是教师、是学生、是家长、是行业?把带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说清楚。价值偏重于物质基础层面。(六)研究目标研究目的要写出你这个研究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研究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表述句式的结尾是“办法、策略、路径、工具、量表、报告”等词语。(七)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是研究目标的具体化,有什么样的研究目标就应该配套有相应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数量不可以少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表述句式是“关于……的研究”,以小标题式呈现,而后具体解释你这项研究内容从哪些方面、哪个角度、如何去落实。文字需要概括性的,不要写得太细,但也不能只干巴巴一个标题放在那里。(八)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你在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结论。要表述你的假设的成果是可以解决相关问题的。本质上讲,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检验假设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一般写法,如:课题组认为,如果通过……的方法(策略、途径、方式、工具等),就可以促进(解决、提高、改善等)……(九)拟创新点撰写这个内容从前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里找线索。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两个角度阐述一下。如果以上两个方面实在没有创新之处,也不要空着。从研究者个人,或是从本单位出发,谈一下突破点,也是可以的。(十)研究思路研究思路就是把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下实施顺序。会知相关人员,这个课题从哪入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写出来即可。(十一)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研究方法不能独立地出现,一定要和研究内容同步出现,明确写出某项研究内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体现出研究方法的适切性。(十二)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或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顺序、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既体现出技术的应用,又要体现出相关要素之间的逻辑结构。(十三)实施步骤实施步骤是完成研究内容,达成研究目标的具体化。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有的研究根据需要还要细化。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骤要以研究内容为依托。换句话讲,就是把研究内容摆进去,没有研究内容的实施步骤是不成的,它只是一个空架子。总之,笔者三言两语谈了“十三项”内容的基本写法和思路,要把这“十三项”内容写好,还要经过一些实践,纸上谈兵是不成的。这正是应了陆游这句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西干道

课题申报中的“技术路线”如何撰写:我来帮你解决苦恼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的逻辑结构。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关键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要解决的问题是:预期成果的达成是有若干路径的,这些路径是我基于教育理论和科学方法框架下构想出来的,如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就可以达成预期成果。“以研究假设为核心”这个概念。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闭环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把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检阅式

课题申报中的“技术路线”如何撰写:我来帮你解苦恼

在课题申报中,一线老师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技术路线的撰写就是其中一个难点。那么,什么是技术路线?技术路线在课题申报中有什么作用?技术路线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画技术路线的策略是什么?笔者就这几个问题,和一线教师交流交流。供批判。一、什么是技术路线所谓的技术路线,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有机组合起来的逻辑结构。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一个是“以研究假设为核心”,二是“逻辑结构”。(一)第一个重要概念 :“以研究假设为核心”“研究假设”也是课题申报书中需要撰写的一个内容。“研究假设”, 即提前预设出解决问题的若干路径,并假设这些路径是可行的;并在随后的研究过程中,证其真或证其伪。当然,提前预设要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基础,不能想当然。“以研究假设为核心”,其中“核心”这个概念可以明确表达出:技术路线的主要框架就是研究假设的框架。“研究假设”写好了,则技术路线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就定调了。(二)第二个关键概念“逻辑结构”什么“逻辑”?“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也就是说:你是如何建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结构”就是框架,框架是可视化的。逻辑结构,就是把思维的规律和规则以可视化框架的方式呈现出来。此时,我们再看“技术路线”这个概念就会清晰一些。其核心要义便是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把理论支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研究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的呈现出来。二、为什么要撰写“技术路线”“技术路线”是课题研究进程中,体现诸多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结构。要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第一,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课题研究的思路。其二,技术路线能够体现出研究方法、路径的使用问题。其三,技术路线能够把研究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逻辑关系呈现出来。科学清晰的技术路线,可以让参与研究者知道:这个课题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如何去等问题。反之,技术路线不清晰的话,就会出现:我们刚一出发,就迷路了;或是发出久了,忘记了为何而出发;还可以这样比喻:我们上了战场,不知敌人在哪,也没有带武器,回来时还忘了归家的路。三、如何呈现技术路线一般情况下,技术路线要以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称其为技术路线图。我们把研究过程中的诸多要素,放在一张图中,呈现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举两个例子。(一)第一个例子。见下图:这是一线教师画的技术路线图。我们解释一下:最上端是课题名称:基于创客教育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下面是技术路线图的主体部分:1.主体部分的中间是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是创客教育融入中学物理课堂的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实践研究、评价研究。并且,我们可以看出,四块研究内容从上到下的排序是有先后的,这体现了研究的思路。2.主体部分的左边是课题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对应的。一项研究内容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使用多种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研究方法不是随意使用的,要做到适切,也就是你所使用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研究内容中的核心问题。3.主体部分的右边是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与研究内容也是对应的。哪项研究内容可以形成哪些研究成果,基本是清晰的。应该说,上边这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图是很好的。它体现了课题研究过程中,诸多研究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将研究内容、基本步骤、研究方法、预期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构化,让人一目了然。(二)第二个例子,见下图这个技术图线图与第一个技术路线图在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图分成三部分。我们看:1.最左边是课题的名称:基于小学音乐课融入舞蹈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韵律美的感受力的研究。2.最右边是研究内容,共分为8项研究内容。不再一一罗列。3.中间是研究方法,呈现了四种研究方法,从方法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的关联。如果细看的话,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是非常匹配的。当然,这个技术路线图缺了一块内容,即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路线图是不完整的。因为看不出你的目标是什么?应该在后边补上,让每一项研究内容都指向一个研究成果。用这样的话来讲: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落实,事事有成果。所谓的件件和事事就是研究内容。四、如何画好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看起来让人非常清晰,可观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是画好技术路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怎么画好技术路线图呢?笔者提供一些思路(一)课题研究思路要烂熟于心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研究内容是什么?我所要的成果是什么?我的成果能够解决课题的核心问题吗?我的成果形成的方法是什么?我先研究什么?再研究什么?最后研究什么?这些问题要搞清楚,能够烂熟于心,尤其是能够跳出来看自己的课题。(二)召开课题组成员风暴会技术路线图的建构要集大家的智慧,课题组成员要开会,分组或一起拿出大白纸,分头画技术路线图。每个人都画;然后再集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定稿。头脑风暴法是比较好的,可以调动课题组成员的智慧,而且课题组成员是研究者,对一些具体问题最有发言权和实践体会。(三)聘请专家进行指导专家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经验,专家在于理论上、逻辑上的指导,可以使技术路线更加科学。当然不必为这一件事,可以在开题论证时一起解决。特别说明一下,一线教师画技术路线图,不要追求高大全,只要体现出研究内容、方法、步骤、成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了。以上是笔者就课题研究中“技术路线”的分析。敬请批评指正 。(永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将立即删除)

悲夫

研究方法|十分钟弄懂元分析(附经典案例)

01元分析1.定义:1976年学者Glass所下定义:“元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也称为“典型或定量元分析”。2.优点: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向,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具体体现在:①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从一群独立研究中组织和提取信息,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的估计,是一种定量方法;②它包含某一研究课题下所有可接受的文献,全面而客观,弥补了单一研究的不足;③元分析给出的通常是一般性的结论,是系统的和可重复的;④元分析方法能发现单一因果分析或关系分析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潜在规律。3.缺点:①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验材料可能存在不一致,因此对其结果进行整合有可能是不适合的,即“apples- and-oranges problem”;②元分析中所引入的研究有可能是低质量的,那么其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即“garbage in-garbage out problem”;③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即发表偏见的问题;④在计算效果量的过程中,某些研究可能会存在着多个效果量,如果这些效果量来自同一个样本,那么对这些效果量的整合就会不适合。02操作步骤1.选题:选题与方法契合,突出研究价值2.文献搜索:全面客观,报告选择标准需要搜索的文献类型有两种,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3.数据编录:内容详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数据分析03经典案例论文基本信息题目: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作者:毛良斌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内容提要】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元分析;效果量【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RQ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吗?RQ2: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有多大?H1:被试类型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2: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3:文化环境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设计】(一)文献检索和获取研究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PRIMA STATEMENT提出的标准,研究文献查找和获取需经过四个步骤,即文献查找、文献筛选、资格审查和研究纳入。据此,研究获得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43篇,其中英文31篇,中文12篇,独立样本量为24386人。(二)文献编码按照元分析编码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被试特征、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的文化背景;效果量编码主要围绕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的统计描述值,包括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α值。研究先由论文作者对所有文献进行编码,再由一位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再次编码,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两次编码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信度均在0.98以上。纳入元分析的43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三)统计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CM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选择r作为统一效果量,若提取到的效果量为其他统计值,则将其转化成r值再进入元分析。对t值、p值以及均值和标准差,直接使用CMA软件转化为r值。由于CMA没有直接针对回归系数β的转换,研究根据Peterson等人提供的简便公式r=β+0.05λ(β≥0,λ=1;β<0,λ=0),先将回归系数转换为相关系数,之后直接录入CMA进行分析。在分析前,研究者首先对每个从独立样本中提取出的相关系数做信度修正,以避免因量表信度缺陷而导致相关系数的衰减偏差,校正的公式为:,其中ESr代表初始效果量,EScr代表校正效果量,rxx和ry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信度系数。对于使用实验操控或者单个项目测量的情况,其测量信度系数用1代替。利用CMA软件对效果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过程中将每个EScr转换成对应的FisherZ值,再将FisherZ值的加权平均数转换为相关系数,得到总体效果量,并估计总体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责编:周梦琦

年不可举

研究设计|研究方法07

在重度考察社会研究方法的学校和专业中,研究设计是难度较大的题目类型。通常的考察方式是,给出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求学考生做出一个研究设计。例如清华真题:对近期发生的热点环境议题、媒体报道情况和扮演的角色,进行一个实证研究,说说你的研究设计。为了能答好这种题目,我们需要在考前自己准备几个研究设计,包括定量研究设计、定性研究设计、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设计、网络研究设计等。同学们可以研究书本上给出的范例,也可以查找列出具体研究过程的论文,总结出一般的套路和格式,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尝试做一个研究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请研究生学长学姐进行修改。在考场上遇到这些题目时,直接套用准备好的研究设计模板,并进行适当修改即可。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设计,应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主要说明研究题目的产生背景,以及这一课题要解答哪些问题、达到哪些目的。研究意义。介绍此次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架构。一般的研究课题往往以某个理论为基础,此处要结合研究课题介绍该理论。研究假设。从理论出发,结合研究课题提出假设。研究方法。此处说明本次研究应用的概念操作化方法、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具,例如SPSS。抽样方案。这里要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抽样的过程、结果。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如果使用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编码表搜集资料,这里要列出这些工具的部分内容。调查时间、场所。根据研究课题,列出调查时间、场所。研究反思。指出本研究设计的不足之处,或者不周全、未考虑的因素。需要注意的是,研究设计大概遵循这种逻辑顺序,但不一定包括以上所有内容,不重要的部分可以不写、略写;研究设计不必写出研究结论,这是一个研究实施前的设计。接下来,将给出本文开头提到的清华真题的一个参考答案,同时也是对研究设计案例的展示:热点环境议题的议程互动与建构研究——以上海市垃圾分类为例1、研究背景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公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合理分类,增加了可回收物的多样性。该条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上海市成为全国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领头羊”,也由此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上海市垃圾分类引起了网民的持续关注,多次登顶微博热搜榜。垃圾分类这个环境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垃圾分类的践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垃圾分类的推行过程中,媒体在信息传播、新闻报道、宣传引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的主要平台。因此,本研究立足于中国网络媒体传播环境,研究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之间微博平台上的上海垃圾分类事件的议程互动与建构情况。2、研究意义在理论层面,有助于验证媒体传播中的“议程设置”现象,并根据这一理论提出针对性建议。在现实层面,有助于了解垃圾分类这一议题的宣传与传播状况,从传播方法和技巧层面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关怀。3、理论架构议程设置理论(the agenda-setting theory)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提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注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议程设置理论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在较长时间跨度内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随着近年来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议程设置的合理性面临着质疑和挑战。但仍有许多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媒体对公众具有议程设置功能,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网络媒体之间存在媒体间议程设置效果。4、研究对象议程建构理论(the agenda-building theory)指出在议题构建过程中,媒介、政府和公众互相影响,决定什么是重要事件。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媒体议程、政府议程、网民议程各自的特点以及互动关系,并分析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的建构过程。媒体议程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澎湃新闻》《中国环境报》三家媒体的微博账号在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发布的相关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位于上海的《澎湃新闻》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中国环境报》是环境保护部主管、全球唯一的国家级环境保护报纸,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使用网络爬虫工具,以“垃圾分类”为关键词,搜集并整理本研究时间段内,这三家媒体微博账号内的相关新闻报道的内容。政府议程政府是社会公共事业和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从社会整体利益层面推动社会发展。在上海市垃圾分类这一环境议题中,上海市政府多从顶层设计层面加以关注并出台相关政策。因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涉及垃圾分类的国家和上海地方政策文件、官方通报等,例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作为政府议程的代表。网民议程确定网民议程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通过网民在微博所讨论话题的热度确定,二是通过新闻浏览量、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量决定,三是通过对网络搜索关键词的排序确定。因此,本研究把2019年1月3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微博“上海垃圾分类”相关话题下的原创微博作为网民议程的代表。对网民原创微博在这一时间段内的数量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均匀抽取页码,每页抽取10条微博,一共顺次抽取100条微博,以进行内容分析。5、研究假设基于此次研究的目的、对象和方法,现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议程直接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置网民议程;◆ H2:当网民的关注形成一定规模或者发展到线下行动时,会影响政府议程;◆ H3:媒体议程与网民议程相互影响,媒体、网民对待垃圾分类的态度是一致的。6、研究方法本研究对政府议程主要采用描述法进行研究,对媒体议程、网民议程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和统计分析则是使用SPSS。内容分析法需要根据样本特点建构类目,将所有类目构成一份编码表,再对照编码表阅读每一篇符合要求的内容,同时进行编码。编码要求每一个研究对象在一个维度只属于单一属性,例如,一篇新闻在信源上只能是“官方”或者“非官方”,报道内容横向属性只能是“事实”“问题”“议题”三者之一。对于内容较为综合的新闻,一般根据文章主要观点强调的属性而定。之后,需要对这一编码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部分编码表可建构如下▼7、研究反思研究对象方面,选取的是有限的样本,结论的可靠性、代表性面临挑战。媒体议程仅选取了三家媒体微博账号的新闻报道,网民议程并不能代表公众议程,因此接下来的研究中,样本的选取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层面,对于政府议程的研究采用的描述法主观性较大,之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量化的方法。对于网民议程的研究,可以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等质化方法,获得网民的态度、情感、认知等信息,配合内容分析法使用,使得研究更加直观、可靠。参考资料[1] 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共犯者

新研究假设:寒冷的冥王星诞生之初也许是一片“热土”

英媒称,研究人员说,栖息于太阳系边缘的寒冷小星球——冥王星在诞生时也许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拥有一片存在至今的地下海洋。据路透社华盛顿6月22日报道,通过分析美国航空航天局“新视野”号探测器2015年拍摄的冥王星表面的图像,以及对这颗矮行星内部结构的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人员提出这样一种设想,即大约45亿年前,在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开始形成时,冥王星有一个“炎热的开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行星科学家、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月刊上的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卡弗·比尔森说:“冥王星形成时,新的物质会抵达这里并撞击它的表面。每次撞击都像是一次爆炸,让周边温度升高。”比尔森还说:“如果冥王星形成的速度缓慢,那么它的表面会在撞击发生的间隙冷却下来,通常会保持非常寒冷的状态。如果冥王星形成的速度很快,一次撞击之后马上又发生了其他撞击,那么它的表面来不及冷却。我们计算,如果冥王星是在不到3万年的时间里形成的,那么这些撞击产生的热量可能足以形成早期的海洋。”比尔森说,冥王星可能有一层厚达数百英里的冰壳,下面是一片由水构成的海洋,里面可能混杂着盐和氨,海洋下面则是坚硬的岩核。冥王星处在被称为“柯伊伯带”的一个区域,在比地球远大约40倍的地方绕着太阳运转。按照这种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海洋会有部分区域逐渐结冰。水在冰冻后会出现膨胀,冥王星表面的裂缝或许就是这方面的证据。目前冥王星表面的温度约为零下230摄氏度。报道称,由于水被视为生命存在的关键要素,地下海洋或让冥王星成为可以容留活的生物的一个可能性不大的候选星球。比尔森还说:“水可能与海底的岩核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更多化学成分。它们是有助于生命存活的正确成分吗?我们不知道。为了寻找这些答案,我们需要更多地去了解生命是如何形成的,或者说怎样才能形成生命。”(编译/李凤芹)【来源:参考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变而有气

搞心理学研究,你要知道的五个步骤

科学的研究就像个“围城”,城外的人总是感觉城里的风景好,总认为科学研究是多么的神秘和有趣。而现实总是很骨感的,科学研究是极为枯燥的,是需要意志力来支撑的。大部分学科中,比如心理学,90%以上的人都在应用领域,比如临床咨询、工业心理、员工心理援助等。还有一部分是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很多想进入心理学领域的人在学之前总是被告诫或善意的提醒,心理学是一个很枯燥很古板的学科,而不是像你想的那样,血型星座读心术那一套。其实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哪个学科领域,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步骤和套路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心理学研究的方式吧。第一步:提出假设比如:患有强迫症的人大多数都是天才。假设的命题是需要下一步被检验的,所以命题往往需要我们“可以准确的落地和表述”,比如上边这个命题,天才是怎么定义的,你需要界定清楚。也就是天才的标准是什么?强迫症的标准是什么?因为假设往往是大理论的支撑。再比如“内向的人会比外向的人更容易被异性所吸引”这一假设。那就像写论文里的名词解释一样,你要把所有影响异性吸引的因素、内向和外向的可操作性定义都描绘出来,为实验做好准备。第二步: 设计实验过程就像写剧本一样,如何设定一个不被干扰的场景,降低外界的“杂音”,让实验更加能够很好地大道检验功能。对于上述“患有强迫症的人大多数都是天才”这一假设,我们可以设计一套测评体系,比如韦氏智力测验,测验肯定就有外部环境、时间和空间的严格要求,以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但我们往往会被我们的潜意识所左右。比如再一次考试前,不同的两个班级,你告诉其中一个班你们肯定是考的最好的,而其实两个班水平完全一样,其结果往往是,这个被肯定的班级的成绩会更好。在收集客观数据时,我们还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得出结论打下基础。第三步:收集客观数据作为数据就直接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这些数据仅仅因为实验者对实验条件的严格操控而发生变化。而不是因为试验者的希望,预期或个人印象而发生改变。第四步:得出结论结论需要统计学和数学的知识,对于收集到的客观数据加以分析,对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加以分析并得出规律,比如相关性系数。第五步:接受外部的审视得出的研究结论会通过平台的发表公布于世,在心理学或经济学中,总是无止无休的争吵和论辩,外部的批评或者是重新“复制”你的实验,都是对于科学的审慎态度的体现。

故乐通物

从科学史三大假说说起

今天我们来讲讲科研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假说。有的时候,我们在开始一项研究,但可能发现相关知识很缺乏,没有有效的确定的基础,我们很难直接进行研究。因此,我们有时候会先假设各种现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在针对与此进行测试和进一步研究。这种方法叫做假说。假说是一种可检验的预测,可以是一个错误的或一个真实的陈述,之后在研究中检验其真实性。比如,一位研究农村重男轻女的学者,很难针对这个课题直接下手,不过,他可以先构建以下假说:一个社会的文盲率越高,重男轻女就会越严重;一个社会的父权制越高,重男轻女就会越严重;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越多,重男轻女就会越严重;然后他会根据这几个假说,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再进行对比。假说是对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的一种试探性的、可验证的解释。假设的范围很窄——不像理论,理论涵盖了广泛的可观察到的现象,并从许多不同的证据中得出结论。而假说一定要简单明了,并且可以反复测试验证。下面我们来说说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三个假说,看了这几个例子,一定会假说这种研究方法更加了解。1. 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和他的狗(1903-1935)这就是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伊凡·巴甫洛夫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生,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也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及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奠基人。伊凡·巴甫洛夫和他的狗自1903年起,这位前苏联的科学家开始了一系列长达数十年的条件反射研究。他做了一个假说:狗狗受到条件反射的影响。给饿了的狗狗一盘食物,它会流口水。在这种情况下,刺激(食物)会自动触发特定的反应(流口水)。后者是对前者的一种天生的、未习得的反应。而铃声是一种中性刺激。对狗狗来说,这种声音没有内在的意义,如果它以前从未听到过,这种声音就不会引起本能的反应。相比之下,但看到食物肯定会。那么如果在狗狗接受食物之前,经常接触相同的中性刺激(铃声)的狗狗,会将这种中性刺激与进食行为联系起来。最终,当遇到这种中性刺激(铃声)时,狗狗应该开始以可预测的速度流口水——甚至在没有给它食物的时候。狗狗的进食条件反射实验因此,当巴甫洛夫和他的实验室助手在喂食前摇铃,研究人员让狗在心理上将铃声与进餐时间联系起来。由于反复暴露在铃声中,狗在进食之前就开始流口水。在这个实验里,巴甫洛夫还引入了量化这个概念——他通过测量每只狗产生的唾液量,来量化它们的反应。巴甫洛夫和他的助手们之后又做了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研究条件反射。一只狗狗总是在进食时,听到节拍器以每分钟60下的速度敲击。而当它听到每分钟40拍的慢节奏敲击后,就再也吃不到东西了。2. 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的辐射棱镜(1665)在牛顿之前,光的颜色是一个谜。牛顿1665年的实验牛顿做了一个假说:白光是可见光谱中所有颜色的混合。因为这些颜色的波长各不相同,那么当一束阳光穿过玻璃棱镜时,每种颜色都会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单独分离。1665年夏天,他在英国剑桥的一间黑暗的房间里进行玻璃棱镜的实验。他在一个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四分之一英寸(0.63厘米)的圆孔,让一束阳光照进这个地方。然后他对着这束光线举起棱镜,一个长方形的、五颜六色的光投射到对面的墙上。投射到墙上的光,有33.65厘米高,6.6厘米宽,从上到下依次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靛蓝色和紫色的光,正好是彩虹的颜色。牛顿推断,阳光由彩虹所有颜色的光的混合,而棱镜以不同的角度弯曲(折射)它们,可以将颜色分离出来。光的棱镜实验不过,他不能百分百确定。所以牛顿用一个小变化重复了这个实验。这一次,他拿了第二个棱镜,让它拦截彩虹状的光线。当折射的颜色进入新的棱镜,它们重新组合成一个圆形的白色光束。换句话说,牛顿取了一束白光,把它分成一束不同的颜色,然后重新组合。最终证明了他的假说。罗伯特·潘恩(Robert Paine)的海星(1963-1969)罗伯特·潘恩是一名生态学家,对顶级捕食者在环境中的作用十分着迷。他在上世纪60年代,做出了一个假说:捕食者的数量限制了作为他们食物的生物的数量。那么当一个地区,一种主要的捕食者被消灭后,被捕食的物种会变得更多。紫海星(学名奥克拉赫海星)紫海星(学名奥克拉赫海星)大部分生活在海边岩石上,以贻贝、帽贝、藤壶、蜗牛等为食。根据这个假说,如果没有了紫海星,贻贝、藤壶和蜗牛的数量会激增。1963年6月,他在华盛顿州的Mukkaw湾开始了这项雄心勃勃的实验。在实验之前,潘恩观察记录了居住在他决定测试的地区的15种不同的动物和藻类。之后,潘恩在十年间,一直清理Mukkaw湾的紫海星,尽力让一部分海岸线的岩石部分完全没有海星,并一直记录这个地区物种数量的变化。罗伯特·潘恩收集海岸的紫海星,扔回海他的记录显示,没有紫海星的控制,藤壶的数量激增。随后,加利福尼亚贻贝取代藤壶,它们主宰了这片土地。通过大量地将自己固定在岩石上,贻贝逐渐淘汰了其他生命形式。之后,这里变得不适宜很多物种生存,甚至连海绵、海葵和藻类等紫海星不吃的生物也不见了。潘恩发现,所有这些物种在附近他未触及的另一片海岸线上仍然繁衍生息,这就排除了总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个实验证明他的假说错了,最终他发现处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不仅会影响到它们捕食的动物。除掉顶级捕食者会引发连锁反应,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生态系统。假说-研究-实验在上面三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到假说这种方法在科研中的重要性:1. 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 它指定了研究人员的关注点;3. 它有助于设计研究技术;4. 它防止盲目研究;5. 它保证了准确性和精确性。但是,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就是做的假说一定可以要有预测性,一定能被重复验证,最好能用科学方法量化。在提出一个假说并设计实验时,一定要仔细的思考,去掉其他可能影响的变量。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刘老师,每天带来硬核科普。

回东之齐

研究报告要怎么写?

在实用文体写作中,论文和报告是一个难点中的难点,今天咱们就来说说报告。报告有很多种,今天着重说下研究报告,它的特点如下。研究报告:更注重对比,注重数据和证据,还要对证据进行分析。研究报告:主要是指跟自己无关的对象事物和现象的研究结果,如各个智库的发文,研究报告针对需求非常强,结论一定要清晰,不能因为怕说错话而模棱两可。一份专业的研究报告也分为4个要点。①分析要中立、客观写论文讲究创新,而研究报告注重全面客观,即使内容会有多处呢,重复也无所谓,千万不要为了添上新的内容,而把无关要紧的东西都要写进去。在研究报告中,不恰当的标新立异常常会误导读者。②做好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一个公司,要放在一个行业里,也要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间里。同时和他过去的发展和未来的潜力做一下对比,一个好的研究报告所做的研究工作,可能要比想象的工作量多出一个数量级来。一个好的研究报告可能不仅仅是十里挑一,更可能是百里挑一。③注意证据的充分性和数据的规范性论文中,我们讲了非凡的结论,要有非凡的证据来支持。在研究报告中,结论不仅要从正面去证实,而且要找到反例,看看是否能证伪。和一个结果可以有很多种符合逻辑的解释,如果我们认定的结论最合理,就要否定其他的解释。④对数据的解读做可视化处理大多数读者来说,对研究研究中的海量数据,只希望短时间内了解结论,而不是自己花很多时间再做一遍研究,具体研究分析的细节并没有兴趣了解。下面简单总结一下:论文侧重上下,要有深度,而报告要前后左右说清楚,要有广度。生活中,对于非专业的写作者,对论文和报告的写作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的少。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就要多做练习。多次学习课程是一个方法,通过相关文章下面的留言,可以借鉴高手的经验。下面就是摘录网友一个鸡蛋工作经验。①以需求为导向,搞清楚报告的目的。②听众是谁?关心什么?喜欢什么?搞清楚。③帮人代笔,要从领导和部门的角度来思考。④做之前先定结构,然后找重点,找到合适的固定模式。⑤然后找素材,最好直接上数据。⑥按部就班地把素材放到结构的合适位置。⑦平时要注意优化结构,收集素材,真正做到工作时手到擒来。说百遍不如写一遍,按照以上的方法,我们找一点政府报告,按照以上的方法论,好好地梳理了一遍。提高一下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水平吧!相关阅读:《综述报告怎么写?》《论文研究假设怎么写?》《保研简历要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