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研究学者众多, 他们研究的意义何在?《红楼梦》的研究学者们之所以痴迷于红学的研究,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也肯定有他们的收获。我不是红学研究者,我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一谈红楼梦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收获。《红楼梦》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课外文学书,我的文学之路就是从看《红楼梦》开始的。1981年我17岁那年考到城里读书之后,我的一位同桌是河南洛阳城里的,他建议我有空看一点文学书籍。这位同学是红学爱好者,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于是为了便于学习请教,我看的第一部文学书就选择了《红楼梦》,里面的所有诗词,谚语警句成语,不认识的字,我做了一大本笔记,很多妙句至今还能信口道来。《红楼梦》里的遣词造句之精美让我第一佩服;第二是那里面朗朗上口有深刻人文警世味道的诗词歌赋也让我情有独钟;还有里面的人物描写,其言语生动、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成了其中一员。《红楼梦》的写作场景,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空间上来看,可以用宏大和深远两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和队获,都能从中找到一些与自己现实生活相通的东西。另外,对于红学研究者来说,还可以从《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研究曹雪芹的人生轨迹与家庭生活背景;还可以通过《红楼梦》对贾府兴衰变化描写,窥探清朝社会的一些真实史料。普通读者可以通过《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安排,细研也能明得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红楼梦》对我都能有如此大的意义,对于那些研究者们就更不用说了。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学”走过了百年,对于一门学科来说研究了百年在许多问题上已经能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但红学却刚好相反。“百年红学”才算刚刚起步……人们颇不理解一部小说何以研究百年。从现代学科分类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算一级学科,下面的“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算二级学科,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大概只能算三级学科,按照这种排法,研究《红楼梦》的红学顶多算“四级”学科。因为严格地说,研究《红楼梦》只是明清小说研究的一部分。那么红学研究的意义何在?我记得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说:“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大资本、大科技、研究与发展,最终的目的不是飘向无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自己的历史、信仰、自己的泥土。”她还认为:“越先进的国家,越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传统;传统保护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后的国家,传统的流失或支离破碎就越厉害,对自己的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所以研究红学的意义在于: 第一,《红楼梦》是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生长于中国五千年文化中的一棵大树。我们研究的红学已经远远超过了研究《红楼梦》本身的范围。在华夏文明中很难找到像《红楼梦》这样集聚众多知识、思想、哲学于一体的煌煌巨著。研究红学其实就是把《红楼梦》作为引子来研究中国社会、中国历史、中国文艺、中国哲学、中国美学等等,换言之也就是研究整个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这是红学研究的第一大意义之所在。 第二,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人们能从中找到终极的自我答案。当人们存在的终极意义的时候,当人们探讨传统思想的艰难历程的时候,人们就能在《红楼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也许这一答案只适合于一位者,但是每一位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文化是永远不能从根本改变的,虽然社会形态决定文化形式,但是构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灵魂却永远扎根于这个民族的最根部。 第三,红学研究的意义也在于它能展示中国传统学术流派的演变史。中国是学术大国,传统学术经历了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等。中国现代学术是以红学研究为开端的,从此把学术史分为传统学术史和现代学术史。中国的传统学术是不重知识论的,也可以说有道德传统,少知识性传统,而现代学术史追求学术独立的自觉性,并试图用新的学术观念和方法反思固有学术,追求新解。 第四,红学研究的意义还在于通过一部《红楼梦》聚集国际国内众多的文学家、美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医学家、管理学家、社会学家的智慧与灵光把他们的治学方法,治学态度、专业专攻一起融会贯通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从而建立一种博采众长的学术体系,使华夏文化更为光彩夺目。
《红楼梦》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看书的人感觉眼花缭乱,这是作者独创性构思的结果;但作者的思绪并不混乱,心里有一套完整的结构。作者本人是个东躲西藏的“逃犯”,其创作思绪也如其身一样,没有遵循固定的路线行进,但表现的方向始终是专一的,目标十分明确,并矢志不移,最终选择了“真事隐”表现手法,结果造成了情节若隐若现、扑朔迷离。作者一边小心翼翼展开情节,吞吞吐吐欲言又止,一边又不断向读者示暗号,挤眉弄眼暗示一这就是《红楼梦》的现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所隐之事皆为真事,真事中有真人,真人中有亲人、友人,也有敌人,亲人、友人赋予爱怜、颂,敌人给予恨、骂、诅咒、揭露、指责。但可惜得很,至今不管是文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等等,其研究都仅限于对表面虚构画面的理解,并没有进入“隐”的世界,体会不到作者的良苦用心,看不见真正的“梦”。挖掘清之江宁织造曹家的家事是枉费心机,误入歧途,即使真知道了清朝曹家的家事,也无法揭开《红楼梦》的秘密,反而背离得更远。因此,有的人觉得前面没什么可找的,就把目光转移到后四十回,好像找到所谓“真版”的后四十回,就找到了通向真《红楼梦》的路径。但是,现如今的“红学”不管是走哪条路,都没有进入“红楼梦”里的可能。《红楼梦》耗尽了作者的心血,没有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不会有《红楼梦》。创作《红楼梦》的终极力量来源于对现实社会政治文化的重新理解,并不是家庭小院的闲情逸致。任何作家、艺术家搞创作,其内心都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受,这就是创作的源泉动力。要找到《红楼梦》的秘密,首先应该探明作者一定要写作《红楼梦》的原始力量;通向作者内心精神世界之路就是《红楼梦》隐含着一股强大的向上的力量,这是作者建造这个虚拟世界望达到的效果,这是他—或者他们,留给世界最后的声音,是不愿屈服的声音,是挣扎的惨叫声,这就是文化历史的情景。翻开明初的历史就会明白,《红楼梦》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一方精神文化的代表,虽然遭到灭顶之灾,却始终没有放弃,并用《红楼梦》来进一步验证!尽管《红楼梦》的文字表面看不出来什么,但阅读后的心灵感受还是存在的,这就是精神作品的现象。《红楼梦》已经诱惑了其后精神领域众多的精英,一代又一代,乐此不疲,这也许就是《红楼梦》渴望的效果吧!但是还有许多意外的效果,连作者自己也没有想到!在没有看清楚《红楼梦》之前,任何断言都是枉费心机!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就是人们始终没有厌倦她,没有抛弃她,没有离开她,始终没有停止接收从书中发出的微弱电波信号。这样一部没有弄清楚的谜书,为何始终排在历史文学作品的前位呢?为何断言她就是文化极品呢?这不能仅归功于名家的高论,还因为渴求文化信仰的人群把这个文化孤儿留在了心里,这一点更重要!也许在若干年后还是没有探究出《红楼梦》真正的意义,也许探究出来的也不是真正的意义,真正的意义早已无法考证,随着作者的离去埋进了土壤里。可追求的过程,这份心却是十分珍贵的!这样想来,其背后所谓的意义或者说是秘密,也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事了。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往往会因为红楼女子的悲欢离合而潇然泪下、我们会因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悲剧暗自神伤,却往往忽略了《红楼梦》其实不只有儿女情长,他真正的意义是揭示了深刻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说不尽的人生道理,这才是《红楼梦》的真正伟大之处。《红楼梦》 告诉我们的第一个人生道理便是难得糊涂,什么是难得糊涂?简单来说,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刘姥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每次都是“大丰收”,她的八面玲珑、能屈能伸自然是不必说,刘姥姥还有一个高明之处,就是放着明白装糊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被众人当做小丑戏耍,刘姥姥当然明白,众人戏耍她是为了拿她取乐,尽管这样,刘姥姥还是积极的配合着,一来是因为贾府是她的恩人,二来是她把贾府的人哄开心了,一定会得到重赏,贾府的人随便赏她点什么,就够她一家活一辈子的,果然刘姥姥这次在贾府得到了一百两银子,回去就买房子置地,一夜之间翻身农奴做地主。可见,对于这世界上的一些事情来说,不必太较真,那样的话,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装糊涂是最高明的处理办法。第二个人生之道便是抱诚守真,待人真诚,才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在《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一个处处留情的风流少爷,林黛玉是一个酷爱争风吃醋的弱女子,黛玉因为宝玉风流这件事情吃了不少醋,哭干了眼泪,落了一身病,但是林黛玉依旧对宝玉不离不弃,除了两人真心相爱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宝玉待她真诚,宝玉把心交给了她。有一次林妹妹吃醋了,我们来看看宝玉是怎么劝她的,宝玉说:“好妹妹,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短短几句话,但是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任谁听了这话,都会感动,林妹妹听了这话,也是感动得稀里哗啦,可见,发自内心的话才是最感人的,不只是对待恋人关系,其他朋友关系、上下属关系也是同样,只要你真诚待人,别人也会用同样的真诚来回馈你。第三个人生之道是安分守己,袭人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安分守己,袭人原是贾母的丫鬟,后来被贾母赏赐给了贾宝玉,她后来在宝玉府上成为了地位最高的大丫鬟,她的月钱是最多的。她之所以能够得到了贾母的信赖以及宝玉的宠爱,要得益于她懂得安分守己,她明白做一个下人,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有一次,袭人路过葡萄园,管葡萄的老祝妈见了袭人,便和她说,今年的葡萄可甜了,让袭人品尝一个,袭人听了之后,非常严厉的对祝妈说:“夫人小姐们还没有尝,哪有我们下人先尝的道理”。通过这件小小的事情,足可见袭人的知分寸、懂分寸。她平日里照顾宝玉,也是安分守己,从不越雷池半步。最后,才能在怡红楼有一席之地,所以,我们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地位,最重要的是守规矩,守规矩的人才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不守规矩,就容易冒犯别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若是身在职场,一定会让上司反感,那么便会前途堪忧。伺机而动,人生从来都不缺机遇,重要的是能够把握住机遇。在《红楼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王熙凤有一件棘手的事情要找一个下人去办,只见凤姐在山坡上招呼着,红玉连忙跑出了人堆,跑过去问凤姐,有什么吩咐,最后,她非常利索的把这件事情给办了,得到了王熙凤的青睐。这就告诉我们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并且转瞬即逝,所以一定要时时处处保持对机会的敏感,并且能够把握住机遇,把握住了,或许人生就会有不一样的转折,若是把握不住,就只能怪自己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这一辈子,要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尤三姐是一个令我钦佩的人,她出身低微,和柳湘莲第一次相遇,对他一见钟情,从此,尤三姐下定决心,这辈子非他不嫁,她的姐姐给她寻了不少好人家,但是她都拒绝了。她不管柳湘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上了就是爱上了,虽然她这样的爱情观是决绝的,但是这份勇气,令人钦佩,最后,柳湘莲因为她的名声不好,拒绝和她成婚,尤三姐知道了以后,用两人当初的定情信物鸳鸯剑自杀了,这正是一种本心和初心,在旁人看来,尤三姐这么做是傻,她为了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丧命,但是在小编看来,其实恰恰最是高明,因为她守住了人生最珍贵的东西,她顺从了自己的内心,足保此生无憾。这样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
我发现现代的年轻人看《红楼梦》很多是看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主要故事情节的内容。而且以“爱情”而论,他们也是单纯以宝玉为中心的爱情关系。却忘了红楼中还有许多爱情故事,如尤三姐和柳湘莲、司棋和潘又安、小红和贾芸、龄官和贾蔷、智能儿和秦钟、甚至茗烟和万儿等多种多样的爱情关系。这些在曹雪芹笔下都各具光彩。 《红楼梦》不是庸俗的才子佳人小说,也不是《十美图》式的以一个文武全才的美男子为核心,吸引许多女性围着他转的“多妻主义”小说。但世人看《红楼梦》、谈《红楼梦》,包括改编的电影、戏剧等,总是局限于宝、黛、钗的婚姻,还没有突破长期以来世俗的樊篱,还没有真正理解曹雪芹所写的“爱情”的真谛。所以希望读者可以把目光从宝黛钗三人中移开,多关注下贾芸与小红、贾蔷与龄官、尤三姐和柳湘莲、司棋与潘又安等人的戏。使观众看到,在《红楼梦》中,除贾宝玉被人爱外,也还有别的女孩子,她们纯真的爱情之火、初恋的萌芽,并不都是围着贾宝玉转的。如果把《红楼梦》作为一部完整的文学名著来改编,就不能局限于宝、黛、钗的“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等狭隘的爱情悲剧的小圈子中。而应该关注到红楼中芸芸众生的情感经历。当然《红楼梦》不单是写了各种爱情关系,它更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各种社会关系。无声电影时代,上海曾拍过一部《红楼梦》,情节大体是这样的: 从乡间刘姥姥要去荣国府开始,先是晚间与女婿狗儿商量,接着做好进城去荣府的准备,便安歇睡觉。睡觉之后,刘姥姥便进入梦境,恍恍惚惚,已到了荣国府大观园中,说不尽的繁华锦绣。正在游赏宴乐的时候,忽然一声喔喔鸡啼,醒了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想到梦境中的繁华,便急忙起来,梳洗打扮,带上板儿,匆匆赶进城去。来到荣国府门前,只见大门紧闭,冷落无人,门上贴着十字大封条,原来已经被查抄了。 也许这部改编的《红楼梦》从某种意义来说更能概括《红楼梦》所表现的社会意义。曹雪芹自己并不把他的《红楼梦》局限在爱情故事中,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显现他的哲学思想,寄托他的盛衰沧桑之感。人事变幻,岁月沧桑,炎凉感慨,在《红楼梦》中反映的,在宝玉性格和忧虑中所表现的,似乎比爱情方面的更深刻。在《红楼梦》原书中,好多情节,都似乎是“开头”。女娲炼石补天、一僧一道对“石头”说话、甄士隐失英莲、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黛玉进府、太虚幻境、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等等,都可以作为《红楼梦》的开头,各种以《红楼梦》命名的戏剧、电影等等,各自所选择的开头,也是不一致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选择了一僧一道、甄士隐失英莲、葫芦庙起火、贾雨村入京、上任、黛玉北上等等情节,穿插在一起作为开头,就是把甄府“小荣枯”和贾府“大荣枯”结合起来,使在表现《红楼梦》的社会意义上,更丰满些。
少年时读红楼,就是看一看大观园的热闹,读一读几大家族的悲欢故事,再为宝黛的凄切爱情掬几把泪水,记忆中那文字高深,理解起来很辛苦,勉强囫囵吞枣过一遍。从此,那书,那人,那诗,那词就束之高阁,这一晃,人就到了中年。某个周末午后,擦完书架上厚厚的灰尘,刚喘口气,发现阳光正穿过窗户照在最顶层的书脊上,《红楼梦》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着别样诱人的光彩,忽有心动,抽出放在书丛中的上册,居然一口气读到了斜阳晚照。阅读中我惊讶的发现,人到中年的我,居然不再关心大观园的奢华,几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眼波只随着那群正少年青春的孩子们上下跃动,追随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诗词歌赋。透过几百年岁月风尘,我发现他们依然和我眼前所带的学生一样,有单纯美好,有勤奋上进,有小女情态,有英雄气概,有聪敏智慧,有沉静安稳,也有执着痴狂,郁郁寡欢,叛逆伤感,游戏沉沦……阅读他们我就像在观看一部青春偶像剧,我一边随着他们的悸动而悸动,一边想如果他们现在就在我面前我如何去融入他们,如何去引导他们,陪他们走过成长的花季?书中的主要人物无论宝黛钗还是湘云宝琴香菱等当时都只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就算看起来非常成熟的王熙凤在那时也不过十七八,所以整个大观园就是一个青春王国。他们在一起说少年世界的话,斗少年世界的气,撒少年世界的欢,狂少年时代的狂,痴少年世界的痴。薛姨妈,王夫人等成年人其实就是局外人,无法理解他们的语言,无法看懂的他们手眼心法。我们来看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宝钗生病,宝玉去看望,刚坐下聊了一会玉的话题,黛玉来了,我们来读读这个片断。“一语未了,忽听外面人说:“林姑娘来了。”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玉因见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因问:“下雪了么?”地下婆娘们道:“下了这半日雪珠儿了。”宝玉道:“取了我的斗篷来不曾?”黛玉便道:“是不是,我来了他就该去了。”宝玉笑道:“我多早晚儿说要去了?不过拿来预备着。”后面再写到宝玉想喝酒,李嬷嬷不让喝,宝玉不听,薛姨妈娇宠着要让宝玉喝酒,宝玉又要喝冷酒。这时宝钗笑道:“宝兄弟,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的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从此还不快不要吃那冷的了。”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这边林姑娘心理就不好受了,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冷死了我!”这里的冷不是真冷,而是指宝玉要喝冷酒的冷,后面又用雪雁那么听紫鹃的话来暗指宝玉听宝钗的不听自己,这里黛玉有自己的小心思,整部书中宝玉和黛玉是最亲的,越是亲越是容易斗气。黛玉心想“我心中宝玉是最亲的,宝玉心中我是最亲的,可宝玉却当把宝钗的话当圣旨”。她心里当然不舒服了,我们不难看到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小女孩中间的斗嘴与斗心思是非常有趣的,好像在证明是我对他影响大,还是你对他的影响大。当看到雪雁送了手炉来,黛玉就抓到一个机会,其实这还是话里套话。一个比较粗心大意的人在跟前,是根本不理解他们语言间的深意。每次看到这一场景,我最同情的是薛姨妈,她在旁边根本不知道这三个人在干什么,她只是依照自己的逻辑思考,她时不时傻傻地插几句话,让作为读者的我们忍不住发笑,一再地感觉她和三个少年的谈话就不在一个频道上。反思我们老师,尤其是人到中年以后,跟学生在一起,学生之间讲了半天,或者在本子上胡乱画下的一些道道,书本上甚至衣服上,书桌上,书桌旁的墙壁上写的一些莫名其妙的单个词语,一句没头没脑的话,我们不知道什么意思,但他们都懂,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秘密,有他们讲话的密码。我们何尝不是个局外人,他们的悄悄话见到我们就停止了,他们的会心一笑我们又何尝明白,他们的每一个词语,本子上划下的每一个图画都是他们世界的隐秘语言,老师和家长被关在他们的大门之外。其实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阶级或者是不同的社会里面,都有它自己的一些符码,他们之间传来传去的话,别人看也看不懂,因为就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密码,就如这一回里宝玉黛玉跟宝钗就在玩这个游戏,所以薛姨妈就全傻掉了。红楼梦里这样的情节有很多,每次读时觉得很有趣,蒋勋老师也说红楼梦是青春王国,一个不让大人参与的王国,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他们自己的秩序,有他们自己的密码。既然这样,我们老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一颗能和少年融合的心,一颗能听懂少年密码的心,一颗能与少年对话的心,不做像薛姨妈一样时时傻掉的人不但是十分有必要的而且是万分必要的。我们再来说一个人物——薛蟠,标准的富二代,不幸幼年父亲早逝,被母亲宠溺的任性张扬,整日游戏人间,哪儿好玩去哪儿,哪儿热闹赶哪儿,就算上个学堂交朋友都要选那长相标致的在一起,风流自喜。薛蟠做事粗枝大叶,没有毅力,但他却又天真烂漫,纯粹自然,为人仗义,常疏散钱财给朋友,属性情中人,他和宝钗的冷与世故有鲜明对比。红楼梦第六十六回,尤三姐因不愿接受柳湘莲退婚的事实,最后造成“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的爱情悲剧,他的好友柳湘莲,竟自截发出家,跟随疯道人飘然而去。薛蟠知道后眼含悲泪,为朋友伤感痛心,他那世故的妹妹倒是不以为意,叫哥哥备席请伙计。这只言片语的对比更加衬托出薛蟠的真性情。可惜这样一个本质善良的孩子硬生生被家庭宠溺的成了个无理想,无追求,混世魔王般的“空心人”。但薛姨妈,包括聪慧的宝钗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一味的帮他摆平各种祸事,这更加纵容了他。其实薛蟠这样的孩子当老师的哪一个没带过,哪一个班上没有几个被家长娇惯的无法无天的浪子,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忽然想起佛教里一个开悟之法叫“棒喝”,用以促使弟子醒悟的打击或警告。比如贾珍说薛蟠“须得吃个亏才好”(第四十七回)。果真他的第一次开悟就是被柳湘莲当头棒喝一顿后,他不但没有记仇反而有了第一次行为反思,但极度可惜的是他没再遇到过一个良师益友,离开贾府这个染缸出去半年心性刚刚有些微转变,等到回来后重又轮回到吃喝玩乐无法无天的地步。他最后的醒悟就是在家道沦落后,薛蟠数罪并算,被问罪流放,这个时候他才真正醒悟。当然,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真正用“棒喝”,但是不是可以借鉴“棒喝”的思路,换一种思维,家校联手去教育,一边是温柔的春风去吹拂,一边是适度的威严去警醒,尽力去挽救一些还可以挽救的孩子,这是薛蟠带给我的一点思考。纵观红楼梦,里面一个个少年,他们在青春里痴狂,在青春里游戏人间,在青春里把诗词歌赋当游戏信手拈来,写出了大量精彩的篇章,他们的成长经历无不和今天的少年相同,他们的人生故事也一如今天的少年一样单纯而复杂,怎么以书为鉴,怎么以这些少年心理发展,喜怒哀乐为参照,思考今天的少年教育,是当下的我们最该思考的。家长老师首先摆正心态,真正理解“痴狂莫怨正青春”这几个字的含义,那么我们的心是不是会平和很多,豁达很多,开朗很多,我们的智慧会不会由此得到更大的提升,由此来看我们家长,老师再读红楼,并思青春教育之法的确很有必要。作者:李爱霞,高中教师。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红楼梦》一书可称为中华古今第一奇书了,其内容之广、隐义之深非别书可比。那么,此书作者的创作目的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先要知道此书的创作年代,此书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诞生于明末清初社会巨变之后。作者在书中也明确了这一点,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中有一首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这里的“朱楼” 指朱明王朝,“水国”指清朝。其次,作者化名曹雪芹,曹雪芹什么意思?曹血亲!与曹姓有血亲关系的姓氏是哪个?朱!朱姓的一个重要起源是出自「曹」姓。黄帝之裔高阳氏颛顼之后,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的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以枣为图腾,始居于陕西周至,后东迁河南灵宝东的曹阳,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阳。商朝初再东迁河南滑县东的漕邑,殷商初,曹人被迫东迁于山东定陶。曹部落中有一支朱氏族,居住在曹阳之西南的朱阳,朱人随曹人而迁移,商朝时迁移到河南淮阳原朱襄氏居住过的地方,春秋时为陈国的株邑。西周初,周武王封女婿妫满于陈,夺株邑并入陈国,并封曹姓朱人的后裔曹挟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南陬村,建立邾国,为鲁国附庸。公元前614年迁到绎,今山东邹城东南纪王城,一部分邾人南迁朱方,今江苏丹徒东南。战国中叶,楚宜王灭邾国,并迁邾人于楚的邾地,今湖北黄冈西北。邾人遂以邾为氏,继而去邑为朱姓。曹姓朱氏是朱姓中最主要的成分。化名曹雪芹就是为了纪念朱明王朝。再次,评者化名脂砚斋什么含义?脂:拆为月、日、匕,砚:拆为石、见,斋:拆为文、而。重组后我们可以看到的文字是“日、月、匕、见、石、文、而”,日月为明,再组后的文字是“明匕见石文而”,意思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看《石头记》一书就可以了”,《石头记》是《 红楼梦》的原名。然后,《 红楼梦》中写到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和“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位贾府小姐,“贾、王、薛、史”的含义就是“家亡血史”,“元、迎、探、惜”的含义就是“原因探析”。连起来就是“家亡血史原因探析”,这里的“家”指的是国家即朱明王朝,意思就是“朱明王朝灭亡的血泪史原因探析”。最后,综上所述,《 红楼梦》的创作目的就是通过对书中几大家族的兴衰描写来隐喻朱明王朝灭亡的原因。
一部《石头记》又称《红楼梦》,为何引起后世之人津津乐道,潜心专研,而“红学”是如何产生的?其背后的意义何在?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第一,红学早已有人研究晚清,有一个书生叫朱昌鼎。某日,他在屋子里坐着看书,恰巧来了一个朋友。朋友一看他正在看书,一副专研学问的样子,就好奇问道。“老兄,你专研什么学问啊?你是不是在专研经学呀?”古代,把所有的图书分成“经、史、子、集”几个部分,其中经书是最神圣的,经书又叫圣贤书。何谓圣贤书,就是孔子、孟子的书,四书五经皆是经书。所以,古人认为,研究经学是最神圣的。朱昌鼎一听,马上回答。“对了,我正在研究经学,不过我研究的这个经学,跟你们研究的经学不一样。我研究的是红学。”“哦,说了半天,你正在研究红楼梦啊!”朋友笑道。由此可见,红学早已有人研究,而且那个时候,人们对红楼梦的拜读专研,已是深入人心。而“红学”是如何产生的?因为流行。清代嘉庆年间,在学秋氏的《续都门竹枝词》里,有这样一首词,也证明了《红楼梦》的火爆流行程度。“红楼梦已续完全,条幅齐纨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传达了很多信息。一来,红楼梦这本书,已经续写完整了。一部分是原作者曹雪芹所写的八十回,另一部分是别人续写的四十回。二来,红楼梦的流行方式,不仅仅是文字,而且还有图画,家里挂的条幅四扇屏的画像,都是红楼梦,而夏天,人们手里的纨扇上面的画,也是红楼梦。三来,冬天的热车,车厢上的窗帘图画,画的是史湘云醉卧芍药裀,这是红楼梦里最美丽的画面之一。由此可见,红楼梦的图画,已经深入民间了。第二,《红楼梦》的续写很糟糕这大概也是人们研究红学的意义所在,为什么说后四十回非常糟糕?主题被改变,曹雪芹的80回《红楼梦》已经说得很清楚,跟读者一再地提醒,最后会是一个大悲剧的结局。“家亡人散各奔腾,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高鹗续的四十回明显不对头,续写的第一回就是漏洞。开头写到:“占旺相四美钓游鱼,奉严词两番入家塾。”如此续写,明显是与主题不符合。从前80回,可以知道,曹雪芹对迷信是反对的,而“占旺相四美”的占卜行为,这是迷信。又如续写第一百一九回的“中乡魁宝玉却尘缘,沐皇恩贾家延世泽。”经历世故的贾宝玉参加乡试,然后中第七名举人,但他却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这都是与原著主题不符合。清代嘉庆年间,有一个人写了一本书,这人叫裕瑞,他是贵族后裔。他的书叫《枣窗闲笔》,他对红楼梦的最后四十回就发表了非常尖锐的批评意见。“细审后四十回,断非与前一色笔墨者,其为补著无疑,苟且敷衍,若草草看去,颇似一色笔墨,细考其用意不佳,多杀风景之处,故知雪芹,万不出此下下也。诚所谓,一善俱无,诸恶俱备之物。”而这大概也是红学研究背后意义的所在。当然,不能否认,高鹗续写的积极意义。这对红楼梦的完整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百度资讯云南昆明报道6月3日下午,在云南省图书馆一楼报告厅,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家吴玲女士,以“《红楼梦》文化的当代意义”为主题,做了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这次讲座也标志着云南省2018年“《红楼梦》永恒的经典,绽放云南!”系列讲座活动正式开始!吴玲认为,曹雪芹写于两百多年前的《红楼梦》,对于当今仍有很多的警示意义。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家吴玲女士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吴玲说, 贾府从一个百年的名门望族,为什么会衰败,那就是因为,它已经抛弃了勤俭节约的家风,没有教育好子女,后辈中肯读书上进的没有几个。在贾府上下,吃喝玩乐之风盛行。在讲座中,吴玲特意提到了在《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到“智通寺”门前看到的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吴玲认为这幅对联即便放在今天读来,现实意义依然非常强。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吴玲介绍说, 这副对联是说,有很多的时候还在贪。这幅对联延伸开来适合所有人,即我们做人做事,不管是对金钱的追求还是对欲望的追逐都应该有度,不要到了走投无路才想悔改,才想回头。两个小时的讲座,让在场的每一位获益匪浅,云南大学赵浩如教授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著名书法家、云南大学赵浩如教授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红学家吴玲女士吴玲,云南省红楼梦学会会长,研究《红楼梦》十五年,出版了红学专著《红楼梦真相还原》。编辑:李悦百度资讯云南昆明报道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在《红楼梦》中,叙述语言、描写语言、人物对白等等多种语言形式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尤其是《红楼梦》中广泛灵活、巧妙运用了大量的歇后语,并利用这些歇后语谐音、比喻、引申、夸张等各种修辞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刻画了诸多鲜活生动的艺术形象,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性格刻画、情节展开以及主题的深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红楼梦》作者对这些鲜活的、极具“地气”的歇后语在整部作品中信手拈来,与书中人物、对话等其他部分紧密结合,仿佛浑然天成,使得《红楼梦》富有更加鲜明的艺术特色。本文仅就其运用歇后语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和广大红谜们一起探讨交流。一、《红楼梦》运用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是群众生活经验的概括、思想智慧的结晶,具有形象生动、语言精炼、哲理性强等特点。清人诸联《红楼评梦》有云:“以家常之说话,抒各种之情性。“所引俗语,一经运用,阁不人妙,胸中自有炉锤。”《红楼梦》中歇后语主要集中出现在前八十回文本中,大约有一百六十条左右,平均每章使用歇后语两条次以上,使用频率不可谓不高。这些歇后语涵盖了婚嫁、职业、宗教、理家、服饰、饮宴、口才等多个方面,各司其职,各尽其妙,表现为使用的高度灵活和丰富多彩,并极具口语化和人物性格化。(一)歇后语运用的多样性在整部书中,歇后语的运用采用了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段,特点突出,独具匠心。以前80回通行版本为例:对比: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六回,刘姥姥);对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第六回,周瑞家的);夸张:千里搭长棚一一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十六回,小红);谐音: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一一都是好画儿?( 第四十六回,鸳鸯)比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九回,薛蟠)。(二)歇后语运用的个性化《红楼梦》中对歇后语的运用,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之所以称为个性化,主要是歇后语与人物的性格特征紧密结合,听到一句话,就知道这句话出自谁的口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什么人说什么话”。虽然歇后语本身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但作者没有将歇后语平均分配到每个人的对话中去,而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文化层次、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来决定用与不用和用多用少的。比如探春、惜春、黛玉、宝钗等人是大家闺秀,养尊处优,她们虽然对话众多,可身份决定了她们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接触到民间的生活,所以不大可能说出歇后语之类的话来;贾母、王夫人年纪大,经历的世故也多一些,但身份摆在那里,于歇后语方面接触也有限,使用就更有限;而刘姥姥、鸳鸯、兴儿等人,虽然涉及到的出场语言不是太多,但他们长期身处底层,且浸淫于民间,接地气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在嘻笑怒骂中对歇后语信手拈来,随意点缀,成为语言表达中最得力的工具。凤姐呢,她在贾府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个体,因为家里自小充作男孩子教养,王家世代军功,不读书的凤姐说话也带着浓厚的“地气”,她常常在贾母及众小姐们面前以及和他人的对话中用大量的一些歇后语,给以诗书之礼著称的贾家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所以众人都给她贴上了幽默诙谐的标签。二、《红楼梦》运用歇后语的主要作用曹雪芹在前80回《红楼梦》中对于歇后语的运用,与书中人物性格特征、场景、情节发展等紧密结合,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一)刻画人物性格及特征《红楼梦》借助歇后语描绘人物性格,主要采取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正面描写,在人物与人物的对话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凸显人物个性;第二种是侧面描写,借他人口中的歇后语对其他人物加以评论。举一个正面描写的经典。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昏馈荒淫的大老爷贾赦把主意打到了贾母身上,要娶贾母的贴身大丫鬟鸳鸯为妾。鸳鸯心中烦闷,找她的好闺蜜平儿、袭人等人一诉衷肠。这一章节,着重对鸳鸯刚烈的性格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绘。平儿道:“你的父母都在南京看房子,没上来,终久也寻的着;现在还有你哥哥嫂子在这里。--可惜你是这里的家生女儿,不如我们两个只单在这里。”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喝水强按头’吗?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鸳鸯的这段话中,每一句都采用反问的语气,对于拒绝给贾赦当妾这件事,态度十分坚决,透露出斩钉截铁的意味,尤其是 “牛不喝水强按头?”这句歇后语更是明确地表明,这件事自己不可能答应,也鲜明地展现了她自尊自重、宁折不弯的性格特征。紧接着,当她嫂子兴冲冲地来跑来劝说时,鸳鸯连珠炮地运用了好几句歇后语:“什么‘好话’!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一一都是好画儿。什么‘喜事’!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一一是喜事。怪道成日家羡慕人家女儿作了小老婆,一家子都仗着他横行霸道的,一家子都成了小老婆了!看得眼热了,也把我送在头坑里去。我若得脸呢,你们在外头横行霸道,自己就封自己是舅爷了。我若不得脸呢,你们把忘八脖子一缩——生死由我。”虽然在《红楼梦》中歇后语的运用十分常见,但像这样如此频繁地使用歇后语,却并不很多。这三条歇后语,前两条是一层意思,层层递进,言辞犀利,铿锵有力。前两条讥刺她嫂子不顾死活,利用一个花季少女的不幸去换取卑微的利益;第三条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从正反两面揭露她兄嫂利欲熏心的嘴脸。如此密集、恰到好处地运用歇后语,使一直以忠诚侍候贾母的鸳鸯性格大放异彩,一个头脑清醒、不慕虚荣、刚强泼辣的女子形象生生地立于读者眼前,令人肃然起敬。如果说正面描写由人物自说自话是一种常用方式,那么借他人之口,用歇后语来烘托相关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典型的例子。第六十五回《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中,贾琏的贴身小厮兴儿为了讨好贾琏的“新宠”尤二姐,说了长长一大段话,并罕见地用众多歇后语对贾府诸多重要人物进行了白描。他对王熙凤的描述:“如今连他正经婆婆都嫌他,说他:‘“雀儿拣着旺处飞,黑母鸡一窝儿”’,自家的事不管,倒替人家去瞎张罗!要不是老太太在头里,早叫过他去了。”……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别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不见他才好呢!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兴儿拍手笑道:“原来奶奶不知道!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第一个善德人,从不管事,只教姑娘们看书写字,针线道理,这是他的事情。前儿因为他病了,这大奶奶暂管了几天事,总是按着老例儿行,不像他那么多事逞才的。我们大姑娘,不用说,是好的了。二姑娘混名儿叫‘二木头’。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四姑娘小,正经是珍大爷的亲妹子,太太抱过来的,养了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奶奶不知道,我们家的姑娘们不算外,还有两位姑娘,真是天下少有!一位是我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一位是姨太太的女儿,姓薛。这两位姑娘都是美人一般的呢,又都知书识字的。或出门上车,或在园子里遇见,我们连气儿也不敢出。”尤二姐笑道:“你们家规矩大,小孩子进的去,遇见姑娘们,原该远远的藏躲着,敢出什么气儿呢?”兴儿摇手,道:“不是那么不敢出气儿。是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又吹化了薛姑娘!”小厮兴儿这段话为贾府诸人用歇后语生动地画了一幅幅肖像,且一口气娓娓道来,绘声绘色,惟妙惟肖。其中对凤姐引用了公婆邢夫人的话,十分符合邢夫人家世门第不高的特点,并且把邢夫人对凤姐一味奉承老太太的不满表达得淋漓尽致;兴儿自己对凤姐的评价,接连用了三句歇后语,且清一色地采用对比的表述方式,“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三句一句比一句程度递增,“甜”和“苦”、“脸上笑”和“脚下绊”、“明火”和“暗刀”如此鲜明的对比方式,勾勒出下人眼里凤姐言辞爽利、狠毒泼辣的独特形象。不仅如此,对于贾府其他女性,兴儿像一位民间朴实的语言艺术家,“巧语”联珠,引人入胜。他形容不声不响的寡妇李纨是“大菩萨”,没有存在感的二姑娘迎春是“二木头”,用了“戳一针也不知道暖哟一声”这个通俗的比方;三姑娘探春就更到位,“玫瑰花”又红又香,只是“刺戳手”,而且粗俗不堪的亲生母亲赵姨娘,生动地打了个十分经典的比喻——“老鸽窝里出凤凰”。至于《红楼梦》中的主角黛玉、宝钗,兴儿更是将歇后语的运用达到了极致,“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这几句歇后语对仗工整,琅琅上口,烘托绝妙,描写别致。与此同时,它还与前面第五十五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中凤姐在谈到理家时分别评价黛玉和宝钗的“一个是美人灯儿一一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遥相呼应,互为补充,实在是神来之笔。(二)借机推动情节发展《红楼梦》中的歇后语不仅能够提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因年关将至,家里穷得快揭不开锅了,饱经世故的刘姥姥劝他的女婿狗儿不能光呆在家里抱怨,要到贾府去寻找机会走动走动,她这样说道:“姑爷,你别嗔着我多嘴。咱们村庄人家儿,那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呢?……”刘姥姥道:“这倒也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还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刘姥姥没有任何文化且不识字,身处乡间、阅历丰富,人情练达是她语言接地气的基础。她使用的这些歇后语都很通俗,来自于自己丰富的底层生活经历,既朴实无华,又通俗易懂。比如她劝狗儿要安分守己知足常乐,用了“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这句歇后语,又鼓励狗儿勇于去尝试,并乐观地比喻了到贾府打秋风的结果,充分展示了刘姥姥乐观不自弃、达观智慧的形象,结果在她第一次进大观园之时凤姐资助了她二十两银子,改善了生计。同时,也为后来她二进大观园后凭借自己高超的情商、出色的表演技能而得到贾母的青睐埋下了伏笔。(三)揭示作品主题《红楼梦》中的歇后语不仅用于深刻描写人物性格,在故事发展过程中不断借用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而且还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整部作品的主题。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古董商人冷子兴偶遇贾雨村,他向贾雨村详细介绍了贾府如火如荼之势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从第三只眼看贾府,正值贾府钟鸣鼎食、烈火烹油之时,在这鲜花着锦和泼天富贵中,冷子兴却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并预见到了贾府无可避免的没落和衰败。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临终“托梦”给凤姐: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话,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秦可卿托梦的这段话里连续用了四个俗语,其中“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登高必跌重”、 “乐极生悲”、“树倒猢狲散”,层层递进。前两句喻意贾府经过几代,已经到了家庭鼎盛的极致,就像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而越是繁华,越是要居安思危,具有危机意识,去预见那不可知的未来。与此同时,虽然表面贾府鲜花着锦,但由于子孙不上进,内因外因种种矛盾突显,正一天天呈现腐朽之势并悄无声息地没落。到了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各种矛盾已经到了集中爆发之际,凤姐受王夫人及邢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探春早已得知了消息,敞开大门迎接抄检行动,并激愤不已:“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这里探春的言辞中,作者再次用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歇后语,与冷子兴的话遥相呼应,也与秦可卿之前托梦凤姐的话一一对应,几处高度相似的歇后语,恰恰映证了《红楼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高超写作技巧,也与《红楼梦》的主题高度契合。这些歇后语非常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贾府在抄检之前富贵荣华的表面现象,贾府后代荒淫无度、奢侈靡费一天天堕落,并且预示了像贾府这样的封建大家族运终数尽和不可挽回的必然结局和客观规律。《红楼梦》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非凡,绚烂多彩。而其中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尤其是大量歇后语的运用,更是使这部作品充满了鲜活的气息,也是它自问世以来就吸引无数读者的一大原因。大量通俗易懂、浑然天成的歇后语的独具匠心的运用,巧夺天工地穿插于整部作品之中,并通过他们圆满地完成了人物性格的凸显和塑造、故事情节的深入推进、作品主题的揭示等等,从而使《红楼梦》这部巨著有别于其他文学作品,这这也是《红楼梦》语言艺术成功之所在。参考资料:《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阴山学刊》冀文秀:石韫玉而山晖 水怀珠而川媚──《红楼梦》歇后语运用的特点和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