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首博研究馆员的日常:做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海口人

首博研究馆员的日常:做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

05:14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从事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已30余年。一谈起自己的工作,齐玫总能够滔滔不绝。她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博物馆重要的标志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而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2020年11月1日,“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在国博面向公众开放,该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和河北博物院共同推出,是国内首次全面系统展现大运河及其衍生出深厚文化的一项展览,也是一次提炼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标识的重要尝试。其中,《运河全图》《潞河督运图》《河防一览图》等重磅文物均为首次亮真迹, 170件/套展品在多个数字影像和互动项目的衬托下,系统向观众展示大运河的开凿历史、通航功能、漕运管理、工程技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让观众可以身在其中体验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这项展览的主策展人之一——首都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从事展览的策划和实施工作已30余年。一谈起自己的工作,齐玫总能够滔滔不绝。她认为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作为博物馆重要的标志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文明历史文化底蕴,是不可再生的。而未来博物馆发展重要的工作之一,应该就是保护和利用好这些馆藏文物,将历史财富与未来科技结合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愿意走进博物馆,愿意了解历史。大运河始于春秋时期的邗沟,从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流经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运河。在策划“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前,齐玫先后查阅了大概上百本相关书籍,最后写出了8万余字的展览大纲。齐玫说“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是她从业生涯里最难做的一个展览。从展览主题、框架、各部分的重点和亮点,到文物和辅助展品的选择以及呈现方式等,都花费了很大心思,齐玫坚持展览“以物说话”的特色,并增加了展览的互动性。最终,齐玫打造了突出京津冀运河文化、水利工程技术、造船技术等内容,集专业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展览内容设计。从业30余年,齐玫在博物馆做的最多的工作之一就是策划、实施展览,用她的话说自己可以算是一个专业展览人。2016年的《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2017年《“金玉满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2020年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都算得上是她近几年来的代表作。其中,2016年展出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三个月的展出时间里参观的观众量达到32万人次。在齐玫看来,“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之所以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一是因为这次考古本身就是社会热点;二是满足了大众对考古相关工作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次展览的成功也让齐玫意识到,应该让考古成果走出实验室,使文物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角。除了做优秀的传统文化主题展览外,首都博物馆在展览主题创新方面也独树一帜。2020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以其新颖的形式受到不同层次观众的喜爱,在国庆期间预约参观一度出现一票难求的景象。此次“互联网+中华文明”展在展示形式上突破了传统,以“文物时空漫游”的方式,用数字技术通过文物呈现中国历史文化,为大众带来一场具有沉浸式体验的中华文明探索之旅,是博物馆展览的一次创新。受访者供图为了让博物馆更具吸引力,尤其是让更多青少年来参观,结合首都博物馆的定位,首博打造了“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展示北京城的历史文化,这个展览新颖之处,就是让青少年亲身参与展览的策划、制作、讲解等,让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让青少年在博物馆了解和学习到京城文化的魅力。“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对于这样的要求,齐玫认为在“全媒体时代”,需要博物馆针对观众的不同兴趣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传播方式,进行深度融合,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同时还要开发出既能展现博物馆文化底蕴又深受大众喜爱,将文化与生活紧密融合、具有创意的文化产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谈到今后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齐玫认为有几个方面要持续加强:首先是要逐渐实现博物馆的数字化管理;其次,要加强馆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工作,这是让文物藏品与社会共享的基础,需要加大力度去做;另外,在展览的形式设计中要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弥补文物不足或无法表现的内容,比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加以展示,让观众亲身参与、感受、体验;并且在展览的宣传上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使受众的覆盖面尽量实现最大化。作为博物馆首席研究馆员,齐玫努力做着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月老”。她认为文化强国的基础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物馆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馆藏文物承载着丰富的优秀文化内涵,要不断发挥博物馆在弘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让珍贵的文物与社会共享。同时还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引以自豪的根基。(文字/图片/视频:郑亮 伦晓璇 刘桢珂 韩歆昊 )

合于天伦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中央文史研究馆第一批馆员文/洪文军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时合影中央文史研究馆旧址—北海静心斋中央文史研究馆现址—前门东大街11号从北京前门向东约二百米处,有一处幽静的院落,院子的东北角,青松掩映下还有栋古典欧洲风格的二层圆堡式建筑,这里曾是荷兰使馆旧址,1981年成为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驻址。人们熟知的柳亚子、章士钊、齐白石、陈半丁、张恨水、陈寅恪等都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馆员。符定一、章士钊、杨东莼、叶圣陶、萧乾、启功、袁行霈相继担任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先设在北海公园内的“静心斋”,馆址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北平解放前夕,毛泽东在石家庄对他的师长符定一先生说,共产党对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老学者的生活应有一个安排,要设一个机构。1949年12月2日,毛主席在给柳亚子的复信中又提到“文史机关事”已交周恩来办理。嗣后,毛主席、周总理请符定一、柳亚子、章士钊诸位先生筹备建馆,并提议林伯渠、齐燕铭同志负责计划此事。1951年6月,符定一致信毛主席,反映社会上有一批文人耆宿生活无着。毛主席立即在信上批示:“请齐燕铭同志办。生计太困难者,先行接济,不使挨饿。”1951年7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史研究馆正式成立了。成立时,董必武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话,他说,今天政府约集到馆的先生,皆耆年硕学,或为全国知名,或是一方之望,这比前人可以说毫不逊色。他指出,毛主席著作中有不少关于研究中国历史问题的意见,那些意见是极其宝贵的,应当作为我们研究我国文史问题的基本指导原则。文史研究馆聘任符定一为第一任馆长,叶恭绰、柳亚子、章士钊为副馆长。另聘有文史研究馆馆员:王治昌、田名瑜、邢赞亭、邢端、宋紫珮、志琮、邵章、康同璧、周嵩尧、查安荪、夏仁虎、唐进、陈云诰、陈半丁、黄复、叶瑞棻、巢功常、齐白石、齐之彪、刘武、刘园、潘龄皋、萧龙友、罗介丘、梁启勋。符定一:毛泽东的老师周恩来总结符定一的一生,认为有三大贡献:一是首先发现毛泽东同志为中国的有用人才;二是建党初期,支持党的活动、营救党的领袖;三是晚年参加反蒋斗争,对建设新中国有贡献。符定一是毛泽东的中学老师,他上课时有一个口头禅:“你认得几个字?”1949年冬天,毛主席邀请符定一、章士钊等民主人士进中南海叙谈。谈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候,特意背诵了一段庾信的《谢滕王赉马启》,然后风趣地问符定一:庾信能认得几个字吧?符定一悦服地笑了,也把他的思绪带到了从事中学教育的时日。符定一于1908年京师大学堂毕业后回湖南执教,历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省教育总会会长、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湖南师范学校校长。1912年,符定一任省立一中校长,招收新生时,发现毛泽东“为中国有用之才”。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是一所很有名气的学校,报考者众多,毛泽东脱颖而出,在入学国文考试中名列第一。符校长和老师们非常欢迎毛泽东入一中读书,但当他们看到毛泽东,都不相信他这个生长在边远的山村,只读过半年小学堂的乡村青年竟能考出那样好的成绩。于是,符定一校长做主,为他加了一场面试。第二天,符定一和一位国文老师商定了文章题目,把毛泽东叫到一个单独房间,要求他限时作文,由符校长亲自监考、面试、批分。考试的结果是:毛泽东这次所写的文章,比入学考试的作文还要好!符定一执教多年,还是头一次见到这样出类拔萃的学生。阅卷时,不禁拍案叫绝,挥笔在卷上批道:“历观该生作练成一色文字,自是伟人之器,再加功候,吾不知其所至矣!”毛泽东入学后,符定一给予他语言文字方面诸多指导,又经常为他讲解古典文学作品,传授爱国主义思想,从此师生来往甚密,情谊弥笃。毛泽东只在省立一中呆了半年,他认为自修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便向符定一说出自己准备到省立图书馆自修半年的学习计划。符定一极力挽留,最后尊重毛泽东的选择,寄予厚望。就这样,过了半年,毛泽东回家过春节,当他父亲得知他从省立一中退学,强令他一定要考正规学校,否则就断绝他的生活来源。新年刚过,元宵节前,毛泽东又来到长沙城,前往符定一家给老师拜年,同时征询老师报考哪类学校。符老师认为不宜再进中学就读,应该选择一所专门学校。他建议毛泽东去报考师范学校,将来当一名教师,走教育救国、教育兴邦之路。毛泽东采纳了老师的建议,不久便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3年,符定一被补为国会众议院议员,他一直记挂着自己的这位学生,常常利用回乡的机会打听毛泽东的情况。1925年,毛泽东回家乡韶山养病,不料遭湖南军阀、省长赵恒惕军警的追捕。此时,符定一正好回湖南省亲,闻知此事,便凭自己宿儒的身份和赵恒惕是小同乡的关系,从中疏通,力陈他与毛泽东的师生情谊,为毛作保。费了一番周折,终于使毛泽东化险为夷,脱离虎口。毛泽东和符定一在延安时合影毛泽东致符定一信1926年6月,符定一任北洋政府财政部次长,兼盐务署署长、稽核总所总办,但做了不到一年便辞职,专心著作《联绵字典》。此书多收双声、叠韵和失音的字,包括虚词,按部首编排,用反切注音,意义有不同,皆分条注释,一一列书证明,广征博采,其稿本多达八十七册,计四百余万字,叠起来有数尺厚。此外,符还著有《新学伪经考驳谊》《说文本书证补》《说文古籀本书证补》等,可谓“著作等身”,“学高为师”,堪称文字学专家。作为毛泽东的老师,符定一还追随着学生的理想、事业。1946年6月,符定一通过叶剑英与毛泽东联系,毛泽东邀请他赴延安共商大策,符定一偕女儿欣然前往。到延安后,在毛泽东亲自主持的欢迎会上发表讲话,揭露蒋介石政府和国民党的腐败,对解放区给予热情洋溢的赞颂,并号召人民群众跟共产党、毛主席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9月,符定一辞别毛泽东,返回北平,在叶剑英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并扩大反蒋统一战线,向教育界文人学士和亲朋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优良作风。1947年,符定一被国民党逮捕。毛主席闻讯,电请叶剑英组织营救。北平各大学著名教授八十余人向国民党提出抗议,报纸全文转载。迫于舆论压力,国民党政府只得将其无罪释放。1948年10月,符定一由北平城化装到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参加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1948年底,解放战争取得重大胜利,1949年初,毛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符定一积极响应,他和先后到达解放区的李济深、沈钧儒、马叙伦、郭沫若等五十五人,在元月22日发表《对时局的意见》,坚决支持中共中央对时局声明中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解放后,符定一更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8月,毛泽东和柳亚子在一起毛泽东致柳亚子信柳亚子:卓越的革命诗人毛泽东1949年4月29日写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记述了他与柳亚子的交谊:“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柳亚子在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之前已声名显赫。早在1909年,他在苏州创立文学团体南社,借以宣传革命,辛亥革命后,柳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旋即辞职回到上海,任《天铎》《民声》《太平洋》三报主笔和文艺编辑,著文反对北洋政府,名重一时。1926年国共合作中,柳亚子以同盟会员资格加入国民党,在改组后的国民党召开的“二大”上,堪称国民党元老的他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这年5月,他到广州参加国民党执监委员会,蒋介石强迫通过了打击共产党人的《整理党务案》,而当会议表决时,他与何香凝不举手,坚决反对;也在这年的5月,他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侃侃而谈,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抗战胜利后,1945年,“叶正黄”时节,毛泽东赴重庆(渝州)谈判,柳亚子到毛泽东下榻的“桂园”拜访,当面赠诗一首给毛泽东:“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并称毛泽东是“弥天大勇”,在与毛泽东的数次面谈后,听了毛泽东对时局的分析,倍增钦佩之情,回到家里,作诗二首赠给毛泽东,其中有句:“与君一席肺肝语,胜我十年萤雪功。”此间,柳亚子正在编一部《民国诗选》,他想要扩大选诗范围,首先想到的就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当时社会上,读过毛泽东诗词的极少。在国统区最先流传的还是转引自斯诺的《西行漫记》,柳亚子根据当时流传的版本抄了一份请毛泽东亲自书录,并校正传抄过程中出现的错字。毛泽东却将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书赠与柳亚子。热心的柳亚子把毛泽东的词和自己的和词传扬出去,几经传抄,引起各界的强烈反响。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就忧心忡忡地对蒋说:“(毛泽东)这首词填得非常得体。刚才布雷给几位词家看过,他们一致认为气韵高华,词采明丽,同时寄托遥深,现在好多人在为毛泽东的词着迷,不管在朝在野,是敌是友,他们都在唱和着。先生想想,我们谈判还没完毕,毛泽东已在重庆引起很多人的重视,这后果不是值得考虑吗?”蒋介石很恼火,便组织一些人填词,但都自叹弗如,反被毛泽东的词给“压下来,比下来”了,更让蒋害怕的是,人们从词中能读到如柳亚子所评价的那种“帝王口吻”。1945年10月,柳亚子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1月与谭平山、李济深,陈铭枢等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任文教主任委员,同月返回上海,1947年10月由上海迁居香港。1948年1月与李济深、何香凝等人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常务委员会秘书长,这时的他热心政治却置身于革命洪流边缘,多有失落之感。1949年3月,他应毛泽东电邀赴北平。住在六国饭店的民主人士中有几位配有专车,而他却“出无车”,行动不便,想去香山凭吊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很是烦恼,情绪低落,牢骚满腹,还多有杂事相扰。柳亚子 剑匣酒杯七言联 纸本有一件小事使他很不愉快。他抵北平之初,就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政府聘他所赏识的范志超为秘书,并且当面向毛泽东提出,毛主席说:“欢迎欢迎,但我们还是包干制。”事过几日,上级仍未通知,柳亚子急不可耐,索性自发聘书,落款是“吴江一品大臣柳亚子”,聊以自嘲。但不知何故,有人叫范志超少与柳亚子接近。毛泽东知道了柳亚子的不满后,便于1949年4月29日,写了《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劝他放大眼量去衡量,不必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柳亚子后来住进颐和园,毛泽东还曾携女儿一起与柳亚子泛舟游园,切磋诗艺,他们都对园中的昆明湖情有独钟,觉得观鱼胜过南方的富春江。作为一位诗人,柳亚子特别重视文学的思想性,其诗篇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激情,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撼人心灵的力量。毛泽东对他的诗文很是欣赏,曾赞誉:“慨当以慷,卑视陆游、陈亮,读之使人感发兴起。”茅盾称他的诗为“史诗”,称他“是前清末年到解放后这一时期内在旧体诗词方面最卓越的革命诗人。”柳亚子还是后明史的研究者,他筹备设立文史研究馆就希望在这个机构中能完成他的后明史(南明史)的研究,但在编撰过程中,脑病复发,南明史研究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一大遗憾。1956年,周恩来出席“授予齐白石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金仪式”,并与齐白石亲切交谈1952年,毛泽东致齐白石信齐白石: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齐白石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他自己概括为:“诗第一,治印第二,绘画第三,写字第四……作画凡数千篇,诗数千首,治印亦千余。”1872年,只有9岁的齐白石,上不到半年学,就辍学在家,一边砍柴放牛,一边读书写字。12岁时开始学木匠,15岁时又转学雕花木工,手艺出色,他小时候叫“齐纯芝”,于是“芝工匠”便小有名气,客气些的,当着他的面叫一声“齐师傅”。齐白石20岁那年,出外雕花时,在一个主顾家里,看到一部《芥子园画谱》,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才知道些许花肥叶瘦,着墨的浓淡、远近、先后、配合、渲染。因为买不起这套书,他就从主顾家借到家里,买来素纸、颜料、画笔,每天回家,用松油柴火为灯,精心地一幅一幅地勾影起来,从画谱的第一页开始,花了半年时间,把这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部分外,全部勾画出来,装成十六本,还精心地设计了一个漂亮的封面,可以说,这奠定了他学画的基础。从此“芝师傅”会画画在乡间不胫而走。1889年,白石的女儿已6岁了,他才真正拜了地方上的名士胡沁园、陈少蕃为师,学绘画,习诗文、刻图章,兼作画工。白石70岁时曾写有《往事示儿辈》,诗中就说:“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描绘了他当时刻苦学习的情景。从1902年到1909年的八年间,齐白石“行万里路”,先后五次游历大江南北,游历了陕西、北京、江西、广西、广东、江苏等地,观赏名山大川,结识渊雅之士,观摩古碑珍藏,开阔了胸怀,扩大了眼界,把祖国的山水胜迹、草虫花卉、人情世态一一收入画卷。游历回来,在家乡一住就是十年,潜心“读万卷书”,写字、作画、写诗、治印,刻苦磨练,已是自成体系。1919年,齐白石定居北京,以卖画和篆刻为生。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决定在画法上有更大突破。有人对他说,改变了画法,别出蹊径,恐怕更不合时人之意,说不定给人称作旁门左道了。而他却认为:“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这就是为人称道的齐白石的“衰年变法”。继承前人,又不拘泥于前人,融会了传统写意画与民间绘画的表现形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朴质,色彩鲜明强烈,格调清新隽永,已臻巧夺天工之境。他的画笔“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尤精于花鸟、草虫和鱼虾,他画的虾,寥寥几笔,形神兼备,动感极强。解放前,齐白石颠沛流离,对社会多有不满,尤其对官僚深恶痛绝。他画有一幅不倒翁,题的诗更是入木三分:“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新中国成立后,他欣然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1950年4月,他受毛主席之邀,与毛主席共进晚餐,作陪的是副主席朱德等同志,这令他欣喜不已。1956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陈半丁与周恩来亲切交谈陈半丁 旧地焕成新世界 130×96cm 纸本设色 1964年 北京画院藏叶恭绰 松 纸本设色1952年,他当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那年,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他为拥护世界和平,并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费了几整天的时间,画了一张百花与和平鸽“丈二匹”巨幅,用盛开的百花象征胜利,鸽子表示和平,这使他赢得了国际和平战士的声誉。同年他还与友人合作绘制了《普天同庆》赠送毛主席。毛主席收到后,曾写信给齐白石对作者们致谢。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荣誉奖状。这段时间他所作的画充满对新中国成立和幸福生活的赞颂。1954年,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次年6月,他与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等十四位画家,用了半个月的时间,集体创作了巨幅《和平颂》,献给了大会。12月,他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授予的共和国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陈半丁:树人品树画品启功先生回忆起陈半丁先生说,此人看似黑瘦矮小,但艺术成就很高,是著名的国画家。陈半丁出身贫寒,六岁丧母,由外祖母、祖母教养到十四岁,便自出家门谋生,爱上国画,便对艺术矢志不渝。他早年得到任伯年、吴昌硕传授,又广泛吸收了明清陈白阳、徐文长、石涛、恽寿平、华喦、李鱓诸名家画法。他擅长写意花卉、山水、人物。以花卉见长,状物描情,生动自然,形神兼备,设色芳丽和谐,具秀润苍古之意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书法自成体系,由“二王”入手,兼习褚遂良、李北海与米芾之笔意,形成自家体系,遒劲、秀健、严谨,尤以行书为佳。他诗书画印浑然一体,享誉甚隆,他的配画诗文,紧切画题,白而不俗,淡中有味,配画的篆刻,古朴天然,金石味极浓。陈半丁更有“二树”主张,他的画室冠以“二树学堂”之名,一为树人品,二为树画品。他的“二树”可由他刻的两方闲章中见到一斑,一为“强其骨”,一为“不使孽钱”。他担任不同艺术院、会的领导职务,尤以“二树”艺品艺德为人称道。古稀之年的陈半丁更以旺盛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抗美援朝期间,他以极大热忱参加书画义卖。他的画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许多国家元首和攻府首脑。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陈半丁绘制了八尺整纸的《达摩像》,自题五言诗:“佛自西方来,乐在东土住。今日送将归,多情勿忘故。”外宾们得到此画,非常高兴,这幅画作还得到周恩来、陈毅等国家领导人的赞誉。陈半丁常为宾馆、客厅、礼堂义务作大幅装饰画,与美术界的同道如齐白石等创作的《和平颂》《五一颂》《百花齐放》《普天同庆》等更为人推重。其他馆员第一批馆员有位天津人王治昌,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王光英的父亲。他早年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商学士学位,回国后一直在商界谋职。抗战初期,日军曾多次请他出任官员,并游说其夫人,王治昌都坚决回绝,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为时人折服。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王治昌房产丰裕,建国后,他把在北京西单旧刑部街32号的一所住宅五十余间房子,除四间自己留用外,全部无偿提供兴办托儿所,这对解决当时干部、职工托儿问题起了重要作用。叶恭绰是中央文史研究馆的第一任副馆长,是著名的学者、书画家、文物鉴赏家、爱国人士。他做过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次长兼铁路总局局长,做过孙中山广州大本营财政部部长、兼理广东财政厅厅长。他早年致力于交通事业外,于书画、诗词、文物鉴赏无不精通,书法上工于楷、行、草,主张以出土竹木简及汉、魏、六朝石刻写经为宗。他用笔运腕,独有心得,笔法雄强朴厚,妍媚动人,信为当代高手。他的画则多以竹梅松兰,尤善画竹。他为了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使之不流入外国人之手,购了许多字画、碑帖、瓷器、孤本、善本,外国难得之禁物与故宫禁物,装成八大箱,不致毁于兵燹。一次他以重金购得稀世珍品、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真迹,慨然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其后,又于八十高龄时,陆续将自己藏品捐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以垂永远。第一批中央文史研究馆员中还有位康有为的次女康同璧,秉承家学,擅长诗词书画。她的画情趣天然,笔法苍古清隽,有深厚的功力。她曾将其父书写的中堂赠于中央文史研究馆,苍劲的行书写的是:“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1951年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时的第一批馆员已全部谢世,由于资料所限,无法一一介绍。这批馆员大都经历过新旧时代交替,其阅历异常丰富,他们的学术思想、爱国义举、人格力量无不感召后人,可谓功高仰照。曹蕴键 咏长江大桥落成 40×37cm 纸本康同璧 柳荫书屋 27×33cm 纸本设色【资料来源:中华书画家等】主编:黎斐 执行主编:陈亮版权声明:《中国封面》在推介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文章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的情况。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邮箱:zgfmgzh@163.com

试往观焉

最新研究:科研人员更青睐论文正式发表后版本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最新发布一份白皮书称,在预印本、作者最终稿(AM)、正式发表后版本(VOR)等目前能获取越来越多的研究论文版本中,科研人员更青睐论文正式发表后的版本。施普林格·自然22日对媒体表示,《探索科研人员对论文正式发表后版本的偏好》的白皮书,是通过采用来自ResearchGate(研究之门)的数据制作推出,旨在试图进一步理解科研人员如何看待不同的论文版本,以及偏好哪个版本和原因。该白皮书研究评估了同步到ResearchGate平台上的施普林格·自然内容的使用情况,并调查了近1400名ResearchGate用户,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科研人员(83%)不管是一般阅读,还是进行科研引用,都更青睐正式发表后的版本,而非作者最终稿和预印本(这两者更喜欢比例分别只占9%和2%)。绝大多数科研人员觉得,正式发表后的版本更易于阅读、更可靠、权威和可信,因为同行评审和出版校正让他们感到安心。特别是在受到认可的期刊上发表所带来的一种“信赖印戳”,这是论文更早的版本所不具备的。如无法获得文章的正式发表后版本,大多数科研人员(10人中有将近9人)会采取直接行动(例如直接联系作者)去获取正式发表后版本。此外,作者也更喜欢其他人使用自己研究的正式发表后版本。施普林格·自然指出,最新发布白皮书的这些发现表明,有必要通过金色OA(开放获取)的路径来扩大文章正式发表后版本的可获性,因为这有助于立即和不受限制地获取权威的正式发表后版本,同时也表明有必要继续和可持续地资助金色OA,因为这是未来迈向全面开放研究的关键一步。(完)

红颜泪

网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送5篇SCI论文给女博士 SCI论文到底是啥?

02:047月27日凌晨,针对近日网传复旦女博士情感纠纷牵出学术不端问题,复旦大学发布声明称:要求并会同中山医院就网友关注的当事人师德师风和学风问题启动调查,对任何师德失范、学术不规范的行为,将一查到底,有责必究。事件回顾日前,网传复旦大学女博士卷入情感纠纷,导致一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青年研究员自杀未遂。网传女博士照片这位自杀未遂的研究员曾发文称自己曾送5篇SCI论文给该名女博士,同时为其抛妻弃子。网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网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年研究员朋友圈截图对此事件,网友们纷纷发表评论,有人表示能送5篇SCI论文,绝对是真爱!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柠檬了,别人轻而易举收5篇SCI论文,而多少人挤破头也发不了一篇。那么SCI到底是什么?竟然让众多网友如此柠檬?荔枝新闻为你来科普!SCI是什么?SCI即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简称,中文全称为《科学引文索引》,1957 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 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其中以 SCI 最为重要。在我国,晋升教授(研究员)、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SCI论文。因此,SCI不仅是一部权威的文献检索工具,也是评价科研成果的一种重要依据。SCI 在学术圈有怎样的地位?资深SCI研究员,东南亚经济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丁裕森表示:SCI在学术圈代表着最高学术水平。如何判定论文作者的贡献度和参与度?南京航空航天博士传鑫告诉荔枝新闻记者,一般来说,通过论文署名排序和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即可看出作者们的贡献度和参与度。在刊发论文时,作者们会根据各自的参与度和贡献度按顺序进行署名,论文署名一般划分为通讯作者、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含金量”最高。丁裕森表示如果对论文或研究成果没有任何贡献,却在论文中“挂名”,这种行为属于学术不端。而影响因子则是另一个评价SCI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每年6月,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会在Thomson Reuters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公布。影响因子的计算方式为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度被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即2015年期刊的IF =(该期刊2013~2014年发表的论文在2015年的总被引次数)÷(该期刊在2013~2014年发表的论文总数)。简单来说,影响因子越高,代表该期刊的学术水平越高。能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中发表论文,则代表学者的学术能力和学术水平较高。高校硕博士毕业,一定要发SCI吗?发SCI论文难不难?华东交通大学的在读硕士宽响对荔枝新闻记者说:“一般对于硕士生毕业没有太多要求,但对于博士来说,是一个必要的指标”。传鑫表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的标准是至少发表2篇SCI论文,这一标准与同类高校相比,处于一般水平。据荔枝新闻记者了解,国内985/211大学对博士毕业的要求有两种:一种是至少发表1篇或2篇SCI论文,一种是至少发表1篇SCI论文和1篇EI论文。那么,发表SCI论文有多难呢?宽响告诉记者:“对于硕士研究生来说,发表一篇上乘的SCI论文是非常困难的”。传鑫表示:“不同学科的评判标准不一样,但是对他们学机械的博士研究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研究生升学、毕业、求职的过程中,SCI论文是否能够为他们提供助力?丁裕森表示,对于硕士生来说,发表SCI论文有助于他们升学,被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的几率大大提高;对于博士生来说,能否发表SCI论文,代表着他们能否顺利毕业;对于求职的年轻学者来说,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才能提高被科研单位录取的概率。据荔枝新闻记者了解,发表高质量的SCI论文,可以助力研究生在校申请高额奖学金,帮助学者申请科研项目及科研奖金,同时对于学者未来的学术职称评定也有很大的影响。来源:荔枝新闻编辑:YING

便当

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论文获湖北省高校图书馆员科研创新能力大赛一等奖

日前,湖北省高校图委读者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省高校图工委科研与学术交流委员会举办高校图书馆员科研创新能力大赛,武昌首义学院图书馆教师撰写的论文《基于ACRL框架和OBE理念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荣获大赛一等奖;论文《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生态圈的构建研究——以武昌首义学院为例》获二等奖,成为全省唯一获奖的民办院校。据了解,此次大赛吸引了湖北省内各大高校参加,共收到27所高校的70篇论文。经过初审和复审,共评出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2篇。近年来,该校图书馆紧密围绕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持续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拓展和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并积极引导和鼓励馆员重视学术研究,以工作带科研,以科研促工作,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2017年,该馆教师撰写的论文《基于OBE理念与ACRL<框架>的应用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设计与实践》曾被国际会议论文集收录并在大会上作交流。(张旋子)(责编:关喜艳、周恬)

密者

44篇论文强势进击CVPR 2018,商汤科技的研究员都在做哪些研究?

机器之心原创作者:邱陆陆6 月,计算机视觉领域重要会议之一 CVPR 2018 正在美国盐湖城火热举办,目前会议日程已接近尾声。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算法从实验室走向商用,这朵「高岭之花」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我们毫不意外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商业公司出现在学术会议上。国外,我们能看到谷歌、Facebook 的大批论文;国内,我们能看到腾讯、阿里巴巴、商汤等巨头与创业公司在论文接收量与挑战赛成绩上不输于国外巨头,其中商汤科技的论文接收数量达到创纪录的 44 篇。值此大会期间,机器之心走进商汤,尝试从 44 篇接收论文中找出商汤近期的主攻方向,分析公司为 3-5 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进行了哪些战略技术储备,也观照 CVPR 会议,乃至视觉领域的关注点迁移趋势。同时我们采访了三位来自商汤入选本届 CVPR oral / spotlight 环节的论文作者,与他们谈了自己的研究,如何进行开发,以及对 CVPR 乃至 CVPR 之外整个视觉领域研究现状的看法。自 2012 年以来,经过视觉领域诸多学者们的不懈努力,「物体识别」、「人脸检测」等传统任务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饱和,因此纵观本届 979 篇入选论文,我们会看到研究者们纷纷将目光转向近年来的一些新兴问题。在今年,商汤的研究者们就大规模分布式训练、人体理解与行人再识别、三维场景理解与分析、底层视觉算法、物体检测、识别与跟踪、深度生成式模型、视频与行为理解等多个问题展示了自己的最新工作。而纵观 CVPR,已经有一批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的、有针对性的新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一些数据模态和模型结构设计已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热门子领域。例如,CVPR 2018 总共有超过 30 篇论文探讨如何解决行人再识别问题,其中 7 篇来自商汤。行人识别问题的难度某种程度上胜于人脸识别这个视觉领域的传统研究热点:大多数情况下,行人属于非合作状态,视角比人脸更多样;同时因为人体关节的活动范围远大于面部肌肉的活动范围,即使视角相同,不同动作的同一行人差异也会非常大。行人再识别无疑是继人脸识别之后,另一个有着广阔应用场景的研究课题,在智慧城市中,其可以应用于多摄像头联动的行人追踪;在智能零售行业里,也可以用于调研用户的行为轨迹,为分析顾客购物需求与商品关注度提供宝贵的数据。本届行人再识别领域唯一一篇 oral 论文就来自商汤,第一作者 Dapeng Chen 近三年都在从事行人再识别中相似性测度部分的研究,在后文的采访中,他也提到,自己的研究逐渐从非深度学习方法转向深度学习方法,从小数据集延伸到大规模数据集。除了行人再识别之外,商汤入选论文中也有 4 篇涉及三维场景理解与分析。在 CVPR 收录的论文中,有高达 83 篇以「3D」为名,涉及三维视觉的工作则超过 90 篇,占据了全体收录论文的近 1/10。三维视觉研究的再度火热一方面归功于三维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来自于自动驾驶等三维应用场景快速发展衍生的强烈需求。能够处理无序三维点云数据的新算法不断涌现,三维检测、三维分割等问题的精度与效率均在快速提升中。面向传统的三维视觉问题,如运动恢复结构(Sturcture from Motion)、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基于单目图像的三维结构恢复等问题,研究人员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提出众多新颖算法,不断突破原有算法的性能瓶颈。商汤的 spotlight 论文 Single View Stereo Matching 就关注自动驾驶场景下基于单目图像的深度估计。基于视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通常使用单目摄像头获取图像,判断当前车辆与周围车辆、行人和障碍物的距离,该论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大幅度提升单目图像深度估计精度的算法。此外,商汤科技还有 3 篇文章基于对抗生成网络提出了新颖算法,而 CVPR 共有 81 篇文章使用了对抗生成网络。图像生成是经典的视觉问题,而对抗式方法的引入让研究者得以生成分辨率更高、与真实图像更接近的图像。基于对抗式生成网络的图像生成已经成为数据增强的有效手段之一,数据生成的进步意味着研究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深度学习模型对巨型数据集的需求这一制约条件。对抗性损失函数也可以帮助其他视觉问题(如检测、分割、识别等)增强性能与鲁棒性。这些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反映了商汤如何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抽象为研究问题,以及如何利用研究推动自身的商业边界。而除了自身应用息息相关的相关问题之外,当商业公司趋向成熟,也会以支持基础研究的形式吸引最优秀的研究者来到公司,进行前沿的基础研究也是公司「秀技术肌肉」的好方法。当前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往往对最终结果有着重要影响,神经网络自动设计算法因此在近年引发大量关注。商汤科技本次 CVPR 三篇 oral 论文之一,Practical Block-wise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Generation 就致力于解决面向自动设计网络结构的难题。论文第一作者 Zhao Zhong 在采访中特别强调了商汤为研究提供的大量计算资源:这是商业公司相比于实验室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优势。除了从宏观的角度对商汤的全体论文进行解读之外,机器之心向三位来自商汤、主攻不同研究方向的本届 CVPR oral/spotlight 环节入选论文作者提出了 几个问题,呈现一线研究者视角下的 CVPR。三位研究者分别是:Zhao Zhong:Practical Block-wise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Generation 第一作者,自动化网络设计方向Dapeng Chen:Group Consistent Similarity Learning via Deep CRFs for Person Re-Identification 第一作者,行人再识别方向Chao Dong:Crafting a Toolchain for Image Restoration by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第二作者,底层计算机视觉与强化学习方向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本次 CVPR 的文章主题,并用一段话简述一下文章内容。Zhao Zhong(简称 Z):自动设计网络结构的算法框架 BlockQNN。本次我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网络结构自动设计算法,通过「网络块」的设计思想,让搜索空间大大降低,并且使设计的网络具有非常强的可迁移性。同时,我们使用了「提前停止」和分布式架构来加速整个网络结构学习过程,达到了百倍于之前算法的速度(32 块 GPU,3 天的训练)。实验表面,其生成的网络结构在 CIFAR 数据集上达到并且超越人类设计的网络结构的精度,并且结构可以迁移到大规模的 ImageNet 数据上,取得优异的分类性能。Dapeng Chen(简称 D):引入组一致性约束条件的高精度行人再识别。行人再识别是新一代智慧城市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给定一幅行人图像,行人再识别要求跨不同摄像头,对同一行人基于其视觉外观进行准确匹配和识别。现有深度学习算法通常使用过于局部的约束损失函数进行行人特征学习,因而不能精确的学习行人图像之间的视觉相似度。本次我们的这篇论文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新颖的组一致性约束条件,并通过连续条件随机场对该约束条件进行建模。将该随机场加入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了该深度模型的端对端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一致性条件在训练与测试中均能够大幅度提升最终视觉特征的鲁棒性与判别性,实现高精度的行人再识别。该论文是本次 CVPR 大会在行人再识别方向唯一的一篇 oral 论文。Chao Dong(简称 C):使用多个小型 CNN 专家以协作方式解决困难的真实图像复原任务。在底层视觉算法领域,卷积神经网络(CNN)近年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在诸如去模糊、去噪、去 JPEG 失真、超分辨率等图像复原任务上已经达到了优异的性能。但是现实图像中的失真往往更加复杂,例如,经过多个图像降质过程后,图像可能包含模糊、噪声、JPEG 压缩的混合失真。这类混合失真图像对目前的图像复原算法仍然充满挑战性。近期的一些图像复原工作(如 VDSR、DnCNN 等)证实了一个 CNN 网络可以处理多种失真类型或不同失真程度的降质图像,这为解决混合失真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这类算法均选用了复杂度较高的网络模型,带来了较大的计算开销。另外,这些算法的网络均使用同一结构处理所有图像,未考虑一些降质程度较低的图像可以使用更小的网络进行复原。针对现有图像复原 CNN 算法模型复杂,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这篇论文我提出的 RL-Restore 算法弥补了这些不足,以更加高效灵活的方式解决了复杂的图像复原问题。你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本次 CVPR 投稿论文在你的研究方向上处于什么位置?Z:我的研究方向是自动化网络设计。这篇文章在投稿时是性能先进的自动网络结构设计算法。但过了半年多,后续又出现了很多新的优秀工作,我们本身也在继续迭代研究新的方法。D:我的研究方向集中在视频监控中的行人再识别问题。近三年来我一直从事行人再识别问题中相似性测度学习的研究,之前的研究以非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测度学习的形式和空间约束等进行研究(发表论文收录于 CVPR'15、CVPR'16、IJCV'17),主要应用于小规模训练数据。这次的投稿是将深度神经网络与传统概率图模型相结合,以样本之间的相似性为对象构建条件随机场,约束行人特征的学习过程。C:我的研究方向是底层计算机视觉,包括图像和视频等画质增强,超分率,去噪等。本次投稿论文对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篇工作,我们首次利用增强学习的方法解决图像处理问题,是用一种全新的思路解决,更加贴近真实场景的实际问题,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我们希望它能够激发更多人的灵感,带来更多优秀的成果。如果让你对今年 CVPR 的近一千篇论文进行分类,你会以什么为标准进行分类?分成哪些类别?Z:我会按照题目和方法的创新度来分类:1)提出新问题用老方法解;2)在老问题上提出新方法;3)在别人的已有方法基础上做修改;4)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解决。D:根据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数据模态,我将方法进行了分类,这是因为不同数据类型所包含的信息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处理的方式很有很大的不同。不同数据的模态包括:图像数据、视频数据、点云数据、文字数据以及音频数据C:我可以简单的把 CVPR 论文分成三类,一类是理论性较强的论证性论文,一类是偏重应用但关注的仍是传统问题或数据集的论文,最后一类是提出并尝试解决一些真实问题的论文,这些论文在今年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关注那些真实的场景,比如去噪方面已经不再局限在高斯噪声,而是关注拍照应用场景中的实际噪声,并有新的数据集出现。在你的研究中,除了深度学习之外,还引入了哪些机器学习/数学/物理学概念?为什么考虑结合深度学习与这个特定概念?Z:我还引入了强化学习,其能够自动设计网络结构而没有确定的优化方式,所以基于试错的强化学习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D:我引入了经典图模型中的条件随机场模型。条件随机场是一种能够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数学工具,与深度学习结合在图像语义分割等问题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次投稿的论文中,深度条件随机场的用法与众不同: 之前深度条件随机场通常将像素值建模为模型中的随机变量,建立一张图像中像素与像素之间的依赖关系。而这篇论文提出的方法以不同图像之间的相似性作为随机变量,建立了不同样本之间相似性的依赖关系进行特征学习。C:我这两年在关注增强学习,并尝试结合增强学习与深度学习,解决一些单一深度学习框架不能解决的问题。深度学习对于动态规划决策一类的问题无法很好的解决,而增强学习可以弥补这个缺陷,将深度学习的模型融入增强学习的框架中,可以延伸深度学习解决问题的范畴,发挥更大的力量。你在与同行交流你的这篇工作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Z:该工作用了多少 GPU 卡?自动设计的网络以后真的能取代调参侠么?我们在工作中使用了 32 块 GPU,从目前该方向的发展趋势来看,自动设计的网络架构能够在 1-2 年内替代人类的手工设计。D:为什么在这篇论文中要提出群组相似性的概念而使用 CRF 建模?因为图像之间的相似性本身很难定义。两张图片是否相似往往能够通过与更多的图片比较获得,因此建立利用更多图片并建立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建立更加合理的相似性描述。C:增强学习的框架是否很难训练,初学者如何上手?我们的论文网页上提供相应的训练和测试代码,会帮助想学习的人快速起步,掌握要领。除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外,本届 CVPR 你最感兴趣的方向是什么?为什么?Z: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深度学习火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在原理上解释的突破,而且学界也非常想从原理上来指导设计网络结构。D:3D 视觉方向。首先,3D 信息能够展示与图像不同维度的信息,是对图像信息的进一步补充,与图像结合具有更加广阔的研究空间。此外,在目前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研究火热的氛围中,3D 视觉领域的应用有着强烈的应用需求,更有可能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的产品中,实现研究对社会的价值。C:我开始关注人脸编辑这个方向,比如美妆,美颜,人脸老化等。主要原因是这个方向的产品开始逐渐增多,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商汤为你的研究带来了哪些帮助?自己有哪些提升和感受?Z:感谢商汤给我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计算资源,没有这些 GPU,这个工作单单在高校实验室是不可能完成的。还有就是和商汤研究院里研究员们的讨论氛围非常浓,容易产生更多的研究想法。D:商汤科技有着天然的应用需求,强大的深度学习平台和硬件支持,鼓励创新的氛围以及一起奋斗的小伙伴。C:商汤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我们可以和客户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清楚实际问题和论文的差距。同时商汤有非常多优秀的员工和实习生,与他们在一起工作是很开心的事情。当然,商汤的工作也是非常紧张快节奏的。

蕃息畜藏

聊聊梗桥馆员

文|寇纪东梗桥馆员(1940-),济南人。山东博物馆研究馆员,从事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工作,兼习书法。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曾先后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及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门开了,面前的他,身材清瘦,表情淡淡,但我还是感觉到了主人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真诚。书房朴素,显出几分清苦。我们聊了起来,他说话很慢,谈到自己时没有一般人的那种兴奋,表情始终是平和的。渐渐地,我发现他是一个相当淡泊和甘于寂寞的人。唯其淡泊,方知有所为有所不为;唯其甘于寂寞,才不至于热衷功名利禄、声色犬马。”偶翻《中国书法》,一篇《在生命与自然本色之间——陈梗桥和他的书法》映入眼帘,与梗桥先生相识,作者王邵军对梗桥馆员性情的传神描写是我叹为观止的,这确实是我所认识的梗桥馆员。仔细观察梗桥馆员的书房——干净朴素、简单真实;认真体会与他的交往——不矜不伐、玉洁松贞;学深悟透梗桥馆员的为师——师承名家、桃李天下;深耕梗桥馆员的为书——取法二王,博观约取,渐修得道!想想他的为人,看看他的书法,读读他的文章,品品他的语言……自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与他相处,他的形象不自觉地从笔中流出……“融会贯通”的书法理论深耕者:梗桥馆员学问渊博,见解独到,古代书画鉴定与研究成绩斐然。他勤于书法理论的探讨著述,专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行草,善于取舍损益,精于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的融会贯通,出版《书法自修》《书法源流概谈》《古代书法欣赏》《书法艺术行书》《书画论集》……发表《郑碑初探》《文徵明的书法艺术》《高凤翰述评》《书法的审美特征》《创新末议》《肯定东方》《儒家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二王启示录》……著述“谈古”“论今”:他厚植古代书法底蕴,深入研究古代书法艺术;他易耨当代书法热点,浅出剖析当代书法热点问题。无论谈古还是论今,梗桥馆员的研究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宗旨——探求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有一个始终不渝的立足点——为书法的实践服务。他认为:书法理论研究,是创作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学习书法固然需要理论的指导,但这理论应当从实践中来,既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又要对实践有切实的指导意义。“理论味不足”的说话者:梗桥馆员的文章非常好懂,读起来十分轻松舒畅,就像同老朋友品茗聊天,有时会觉得这不是“理论”,没有古今儒家语录,也没有中外名家高论,更没有需要查词典甚至词典上也找不到的费解词语。读文章就像听老朋友说话,有人觉得“理论味儿”不足,但他的文章听着舒服,读着悦目,想着有韵……《书法评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刊登了梗桥馆员的文章,他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忽视传统、否定传统、简单地以西方模式来测量东方模式,并进而否定东方模式的现象提出看法:各门艺术都有它的民族性、历史性。艺术的民族特点是随着民族的各方面的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始终显示着历史的延续性。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艺术,中华民族的艺术有着悠久而又良好的传统。传统包含着许多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传统本身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它不断发展,而绝非一成不变。中华文化在不断吸收各方面精华的过程中,使自身更加丰富,而绝没有把自身化成了外方文化。这说明它不是保守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吐故纳新,这正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东西方艺术各有各的审美价值,相互间既有共通的艺术原理,也有各自的鲜明的艺术特点,不必用一个模式去套改另一个模式。书法艺术要走向世界,不能靠迎合外国人的口味,而要靠我们自身深入研究,拿出既有民族传统、又有时代特征的好作品,帮助他们学习、认识,加深理解。经过专家评审而参加全国书法评论年会的论文《肯定东方》中的几段话,文章收在《书法评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卷首,这应该算是“理论”吧,但仍没有“理论味儿”。是梗桥馆员没有理论修养,写不出带“理论味儿”的文章吗?应该不是。深入研读发现,梗桥馆员的“理论味儿”不是贴在文章表面,而是隐含在文章的骨子里,体现在他冷静的阐述中,体现在他对事物深刻透彻的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结论上。比如说他对书法源流、对现代派、对书法传统的论述,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色彩。如果换个写法,比如说,“我们应该用……观点来看……”,粘贴些权威的语录或西方的什么理论,堆上些艰深的词儿,肯定会给文章增添不少“理论味儿”和不容置疑的唯我正确的色彩,但那就不是梗桥馆员了。梗桥馆员就是梗桥馆员。他骨子里溢出的平淡、自然、质朴……水到渠成的率真与天然,造就了他的书法,也成就了他的文章,更凸显了他的“理论”根基。不“引经据典”,传授理论如聊天,梗桥馆员一直如此。“实事求是”的播种者:梗桥馆员从不就理论谈理论,也很少对某些理论观点展开论辩,他总是让事实来说话,为人们认识问题、辨别是非提供参照,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他常说,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根据现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讲实事求是,先要把‘实事’搞清楚。他认为,抬轿子、吹喇叭、逆风恶浪袭来时随风倒的人都不是“实事求是”的人。如,书法的继承与创新,这是个书坛争论不休的问题,各种观点,莫衷一是。梗桥馆员对比后发现,争论双方的许多分歧都是由对书法传统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不一致造成的,为此,他撰写了《创新末议》,首先阐述了“传统”的涵义,分析了“中国书法世代相传的特点”,然后着重指出:“传统”的特点很多,但特点并不都等于优点。所以,在“传统”内部也有优劣之分。我们今天所要“守”的仅是优良传统。陋习则必须摒弃。冲击这些陋习不等于“不要传统”。继承与发扬优良传统不是“保守”,冲击传统中的糟粕也并非“野狐禅”。任何时代的书法大家,都有所守,有所弃,有所创。问题在于守什么,弃什么,怎样创。在守、弃、创的历史过程中,“传统”的内容也便有所增损。所以,“传统”这个概念本身是发展的,而中国文化传统始终包涵着“推陈出新”的规律。中国文化传统的优点之一是兼容并蓄,善于吸收、融化。……别忘了,善于吸收这本身就是中国的一种优良传统。对于争论中的各种观点,他没有涉及,只是谈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经验,这段看法可以说是独特的:二王之间的相异与相同,异是次要的,而同是主要的。异是表现在风格上,同是表现在艺术道路或者说艺术创作思想上,这也算是异曲同工吧。“同工”的表现是:都由近人入手,然后追前代的高峰(具体说是锺张),并上溯秦汉篆隶,再拉回来密切结合当时风尚,水乳交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里边有对前人的广泛的继承,有对高峰的攀登,有对时代脉搏的测定;有工力,有天才;有所守,有所弃,有所创。所以千百年来为书家所推崇,断非偶然。从二王的继承发展关系中,我们或可有所借鉴。深入研读,我们不难发现,无论对继承与创新持什么态度,“善于吸收这本身就是中国优良传统”的实事,王羲之、王献之的成功离不开“有所守,有所弃,有所创”是求是。“守、弃、创”对于书法的传承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通过分析大量的历史事实,我们统一了对“传统”、对历史上著名书法家创新成功的经验认识,对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实事求是,梗桥馆员一直这样播种。

起则于于

中科院研究员:有些学者也在主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却无法晋升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研究生要关注主流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德华写的。他说:“研究生应该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也经常会看到有些学者也在主流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SCI论文,却无法得到晋升机会和奖励,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什么研究生要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第一,主流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来自某一个专业领域的多位著名学者,这些学者通过不断地在主流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重要论文,建立了自己的学术名望和学术地位,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果研究生在读研或者读博期间,也不断地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科研论文,这对于毕业后想继续留在学术圈混的研究生而言,是非常有好处的。例如,如果一个研究生的成果很多,将来入职高校或者研究所之后,申请国家青年基金项目或者申请各种人才计划,有很大概率能够一次性通过,相当于赢在了起跑线,不需要再额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论文,也有利于在毕业后的前五年学术生涯里,更快地获得较好的学术地位和资源。如果研究生在读期间,没有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就无法在学术圈获得一定的认可,将来毕业之后,就算再喜欢搞研究,也会因为现实问题,不得不被迫离开学术圈,无法继续留在高校和研究所工作。就算运气好,能够继续留在学术圈或者某个大佬手下干活,也很难一步到位拿到国家基金项目和人才奖励,将来的学术道路发展,将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汗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获得相应的回报。第二,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于毕业和找工作越来越重要。国家虽然在提倡破“四唯”,但是其实是在破除那些论文造假、学术不端的行为,这意味着以后非主流学术期刊的论文发表再多都没有用,比如收费很高的那些开放期刊;而主流学术期刊的论文将成为科研评价的共识和通行证,只有有了主流学术期刊论文的学者,才有资格进入学术圈,所以,研究生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越多越值钱,也是在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学术资本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筹码。总之,研究生一定要养成关注和追踪自己专业领域学术期刊论文的习惯,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和价值。

妄称文武

研究人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发现最相关的论文

研究人员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发现最相关的论文。每年有28,000种学术期刊发表数以万计的学术论文。如何发现有影响力的论文?ScienceOpen平台目前汇集了5500万篇Open Access开放获取文章,并正在开发工具,展示出版商的优秀研究内容。那么,这样的里程碑对于她,以及于开放科学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ScienceOpen,我们相信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得到相同重复引用与分享的机会。迄今为止仅有15%到20%的研究被发表为中级开放获取文章。今后几年我们将会达到更大的数据。这也是其他学术出版商所公认的一个观点。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应该协助研究者搜索到最新的文章,而不是一小部分开放获取的内容。我们将会进一步提高ScienceOpen的覆盖率及应用率,成为对于研究者与研究机构而言在任何规则下都可使用的一站式引文系统。现在已经有将近70%的使用者会通过Google接入ScienceOpen的页面,这是实现刚刚提到的目标的先决条件。在ScienceOpen, 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开放之旅的下一旅程。也希望你们都能加入我们,让我们一起使科学更开放!

轻用其国

刊大师:评职称发论文需要知道的期刊常识!(下)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 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俗称“南大版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年出了 2000 版,200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俗称“北大版核心期刊”。 C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助的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中文科技期刊的基于web的科技文献文摘、引文、联合目录馆藏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大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中文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有效发现和评价服务。结合对全文数据库的开放链接,建立基于核心科技期刊的知识发现、评价和推介服务体系。 ASPT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S)、北京大学图书馆(P),中国学术(光盘版)电子杂志社(T)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 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的英文缩写.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期刊管理数据。如刊物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 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是按照美国JCR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选择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000多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十余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 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创建的近期中文医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是面向医院、院校、科研、图书情报、医药卫生和医药出版等单位的文献摘要数据库。它收录文献量大,专业性强,信息新,查询途径广,更新及时,系统功能比较完备,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检索最新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几乎收录了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部核心期刊、重要刊物以及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期刊,内容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相关领域。CMCC 是目前我国同类产品中提供信息量最多、传递速度最快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 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书评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学科领域中的344种核心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2社会科学期刊中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CASS也有人称之为“社科院版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 378 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 CAJC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的分析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专家遴选900多种社科类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双奖”“双百”“双效”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近万种期刊为基数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 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 第四个层面为“双高”期刊,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署、科技部确定,入选期刊均为国内知名品牌期刊。 国家级期刊“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省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也被视为省级期刊。 增刊根据新闻出版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章内容、图片、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并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