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社科院智库研究所根据企业经营规模、专业水平及行业影响力星级指标体系评析,评价整理……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工业化进入第二阶段,加上全球化、信息化扑面而来。从生产经营到资本经营,由产品经营到品牌经营;可使用的成长工具、扩张工具、竞争工具更多,组合工具更多,难度更大,专业要求更高。全球化、信息化更是加剧了这种趋势。如何合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等。复杂的情况使越来越多的企业难以独立应对,这时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客观的需要引入“外脑”,利用外部先进的智力成果。我国咨询业和改革开放同时起步,通过学习与引进国外咨询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中国的国情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咨询研究,并逐步形成较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咨询公司3万余家,而真正从事咨询服务业务的仅1500余家,在咨询业中做大品牌的只有几十家。社科院智库研究所根据企业经营规模、专业水平及行业影响力星级指标体系评析,归纳整理以下中国前十大研究咨询公司介绍:1、零点咨询(Horizon)零点研究咨询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中产生并不断成长的著名专业研究咨询机构。1992年成立零点调查(市场研究),于2000年进行结构调整,投资成立了前进策略(策略咨询)和指标数据(共享信息),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提供专业的策略性研究咨询服务的集团公司之一。零点同时拥有一支学科配置整齐、专业人员年轻、国际与国内职员兼有、高度自觉的学习型研究队伍,95%以上的全职研究咨询人员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5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拥有4年以上的专业市场研究经验,30%以上的研究咨询人员具有海外学习背景,团队同仁秉持“勤奋敬业,分享成就”的企业精神,进行持续不懈的业务探索和开拓。2、中为咨询(ZWZYZX)中为咨询是中国领先的产业与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服务供应商。中为咨询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努力,与客户真诚合作,在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IPO咨询等领域构筑了全面专业优势。目前,中为咨询的研究成果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5万多家企业,涉及机械设备、工控电子、信息通讯、旅游酒店、家电家居、文化传媒、化工化学、医疗医药、能源环保、公共事务等领域,并向海外市场拓展。中为咨询与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多所著名院校建立合作研究关系。350多名员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的最大财富,也是中为智研提供优质服务及践行客户价值的保证。中为咨询业务覆盖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辐射全球。公司90%以上的业务主要针对大中华区实施,企业在中国大陆67个主要城市设立调查派驻点,赢得较好口碑及长期协议客户。中为咨询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力争取得业务亿元规模突破,合作客户突破10万个,业务升级取得显著进展,中为咨询努力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更坚实的步伐,稳固中国最为专业的产业市场调查研究咨询机构品牌。3、赛迪顾问(CCID)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并在业内率先通过国际、国家质量管理与体系标准认证的现代咨询企业,直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凭借强大的国家部委资源支撑、丰富的行业资源和高端专业化人才等竞争优势,面向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现代咨询服务。研究领域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通信、基础电子、装备、消费品、汽车和原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领域。致力成为中国本土的城市经济第一智库、企业管理第一顾问、信息工程设计第一品牌。4、慧聪研究(HCR)慧聪研究是一家根植于中国、放眼全球,提供大数据与小数据有效结合的洞察研究公司。HCR为企业提供大小数据结合的深度洞察服务。企业的数据既有来自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中沉淀的网民浏览行为、消费行为、舆论文字等海量数据;也有来自于企业内部沉淀的大量用户的购买行为和数据。HCR前身为慧聪研究院,2011年,HCR完成MBO,为推动HCR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奠定了有力基础。2012年,公司引入多位业界重量级专家,并于同年8月与上海DNA合并;2013年,HCR宣布与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达晨创投达成融资协议,5000万的金额也成为市场研究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2014年11月,HCR完成股份制改造。2015年8月12日,HCR成功挂牌新三板成为国内新三板大数据商业应用第一股。HCR拥有24个行业1159种品类20余万广告主的媒体数据库,连续积累22年行业数据库,1000万中小企业数据库,70万的B2C消费者样本库,100万移动端用户行为追踪panel。具有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数据挖掘与管理技术、报告电子化平台技术。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等地设有8个分公司,拥有市场研究与传播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研究人员500多名。5、艾瑞咨询(IResearch)艾瑞咨询成立于2002年,由杨伟庆发起创立,致力成为中国大数据时代下最佳互联网收视率及消费者洞察公司。艾瑞咨询以“生活梦想科技承载”为理念,为客户提供中国市场最专业的互联网相关领域的数据产品、研究咨询等专业服务,助力客户提高对互联网产业的认知水平、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让互联网的力量点燃中国各个行业。艾瑞咨询累计服务超过1000家客户,涵盖多个行业领域,客户几乎覆盖中国所有主要的互联网公司、90%的互联网广告代理公司、主要的电子商务企业、主流的投资银行及互联网对冲基金等。在多个互联网公司IPO上市报告中,艾瑞咨询是主要的第三方数据服务提供方。6、易观国际(AnalysysInternational)易观国际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和互联网化市场卓越的信息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易观国际吸引了TMT研究、咨询、分析领域的专业人才,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商业决策优化服务。在为客户进行商业服务时,他们对整个产业与市场具有深刻的洞察,对企业竞争战略、管理运营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得到了海外市场的高度认可。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是易观国际集团下属的专业咨询公司。易观智库拥有业内最丰富的内容资源与分析模型、最专业的信息分析与检索工具、最超值的分析师增值服务以及最便捷的定向推送服务。易观智库为客户提供可信、可靠、可用、成本有效的信息和数据,保障您在市场持续发展和剧烈变化的过程中,把握商机、规避风险。7、赛立信研究(SMR)赛立信拥有中国大陆最早涉足市场研究和信用管理行业的专业人士,熟悉中国市场,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是中国大陆少数几个能够同时提供市场研究服务和商业信用调查服务的专业机构。赛立信具有丰富的中国市场研究经验,致力于提供为客户量身定做的专业服务,包括定性和定量研究的项目设计、项目管理、研究分析和营销解决方案。积累了大量的行业数据和丰富的研究经验,培育了一批专家型的研究人员,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专业研究技术与研究模型,帮助客户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赛立信集团共有员工超过300人,广州总部有正式员工20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此外,还聘请了许多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博士、教授担任研究顾问。研究人员全部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及4年以上市场研究经验,专业方向涉及多个领域,大多具有其他行业如市场营销、政府部门、统计、银行投资、媒介等的工作经历。8、现代国际市场研究(MIMR)广东现代国际市场研究有限公司(MIMR)1995年创立于广州。先后在上海、北京、成都设立MIMR的全资分公司及办事处,拥有专业市场研究人员超过200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MIMR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市场研究的发展。MIMR清醒的知道自己的未来:运用市场营销要领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市场研究服务,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型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MIMR不仅有标准质量体系,以监控研究过程的每个阶段;还有针对不同行业,甚至于不同区域的质量体系,最终达成最有效的方案实施。公司致力于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市场和消费者,准确把握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效识别和选择目标市场,制定适当的营销方案和市场定位,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您的决策风险。9、达闻通用(Dmworld)达闻通用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国际专业水准的专业化市场研究公司,以卓越的研究分析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著称。总部设在广州,在武汉、深圳设有分公司,珠海设有办事处。达闻通用愿景:连接消费者与企业的互动桥梁,健康生活和生产力高效发展的推动力。公司使命:全力研究发展市场研究分析技术,宣传和推动市场研究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让中国以及全世界的企业通过市场研究充分享受到可持续发展的成长历程,让人们充分享受到符合利益的产品所带来的健康生活的乐趣。公司注重研究技术,不断创新,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研究模型,而且在市场策略分析方面尤为擅长。10、明镜咨询(CMMR)明镜咨询成立于1997年,旗下包括广州明镜、北京明镜、成都明镜、上海明镜、深圳明镜五家独立注册的公司。约100名优秀员工组成明镜的团队,平均行业经验超过8年;员工伴随公司的成长而成长,基于“心如明镜”的企业文化氛围,员工队伍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平均工作年限超过6年。明镜咨询集数据收集、市场研究、管理咨询于一体,一直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科学理性的经营管理解决方案。迄今,明镜已经在移动通信、医药、交通、家电、日用品、食品、房地产、金融、汽车等行业为100多家企业提供过1000多个研究咨询项目服务。明镜参照行业标准建立了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并根据客户需求和营销潮流对相关服务标准不断进行动态更新和完善。超过1000个项目、10万个顾问工作日、100万次现场观察体验、300万个消费者访问,不断丰富了明镜的数据库;几乎每一年,明镜人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一个个成功的实战案例;明镜有大量项目成果获奖,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好评,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咨询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市场竞争愈激烈,对咨询业的需求愈大。可以说,市场经济是咨询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与基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和发展,可以预言,咨询的作用意义将更加突出。面对市场发展,中国不同的咨询公司应根据自己的专长找准市场定位,还要不断地扩展业务,增加咨询服务范围,提高与外国咨询公司的竞争力。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在咨询实践中要秉持“顶天立地”的原则。所谓“顶天”,即咨询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理论和实践的前沿脉搏;所谓“立地”,即咨询人员必须深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及产业市场的实践,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也可以提升自己的咨询能力。此外,还要遵循“宏观把握,中观设计,微观操作”的原则。面对时代发展,我国咨询机构和咨询人员要培育和形成自己的核心产品,迅速提高咨询服务的价值和实用性。
来源:雪球前几天仓老师发了一篇文章腾讯2020Q3财报点评——一般般的业绩,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虽然我在文末强调“再次强调,不要太看重一两个季度的业绩。只要人人都用微信,这块大金矿让小马哥帮我们挖,别太操心了。”,还是有很多人不满仓老师唱衰腾讯,也有猜测仓老师基金要建仓发文打压腾讯股价的,这是小瞧仓老师的人品还是高看仓老师有操纵市场的能力?文章引来这些噪音,其根本的原因是很多人没有搞清楚研究公司的目的,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写写研究公司的目的。我们做公司研究,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收集信息,第二步,形成投资逻辑,第三步最关键的来了,有些人第三步是继续收集信息强化自己的逻辑,有些人第三步是继续收集信息否定自己的逻辑。我发现很多朋友对公司说的东西尽信甚至迷信,这是不对的,很危险。仓老师听到公司说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因为我觉得前者是赔钱之道,本着对自己的钱包负责的态度,一定要在形成投资逻辑并买入后反复地、持续地否定自己的投资逻辑。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投资中非常重要,否定自己的逻辑卖飞了公司,大不了你少赚点,强化自己的逻辑爱上公司赔光钱,股市中这样的悲剧数不胜数。下面举几个例子帮大家理解和思考。第一个例子是读财报。上述腾讯财报点评中提到的“其他收益淨額”,这个项目这个季度的数字是:11,551,你猜2019年Q3是多少?932,对于这个项目,巴菲特在2018年的股东信里是这么说的:在介绍了财务情况后,我很想马上讨论一下伯克希尔的经营。但这里还是要插一 句,我必须先说说一项新的会计准则——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中的一项: 它在未来会严重歪曲伯克希尔的净收益数据,而且会经常误导股评家与投资者。这项新规指出,我们所持股票中未实现的投资收益与亏损的净额变化,必须写进 我们公开的所有净收益数字中。这种规定会对我们在 GAAP 口径下的利润产生 极大且不确定性极高的影响。伯克希尔坐拥价值 1700 亿美元的可交易股票(不包括我们在卡夫亨氏公司中的持股),而且这些持股的价值在一个财务季度中可以轻松发生 100 亿美元或更高的浮动。在财报净收益中计入这种波动,会淹没真正重要的、可以体现我们经营水平的数字。所以如果是想要分析,伯克希尔的“利润”数据将毫无用处。 这项新规涉及到我们很早之前就提到的问题,在处理已实现收益(亏损)时,会 计准则会强迫我们将这些收益(亏损)计入净收益。在过去的季报和年报中,我们定期警告您,不要关注这些已经实现的收益,因为它们就和未实现的收益一样,会随机波动。2019年的股东信:新的GAAP规则要求我们在收入中包含上述最后一项。正如我在 2018年年度报告中强调的那样,伯克希尔的副主席查理芒格和我都不相信这条规则是明智的。相反,我们俩都一直认为,在伯克希尔,这种按市价计价的变化会产生我所说的“净利润的疯狂而反复无常的波动”。具体到腾讯,腾讯的战略投资主要收获已经体现在主营业务里了,“其他收益淨額”这个项目“会淹没真正重要的、可以体现我们经营水平的数字”,会导致腾讯的““利润”数据将毫无用处”。这是第一个例子,财报里即使是如实披露的数字也不能尽信,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如果有人跟你说,或者你自己已经形成这样的投资逻辑——即,腾讯的投资利润应该纳入估值——建议你再想想,我是半秒钟都不到就否定了这个投资逻辑的。第二个例子是听财报电话会议。拼多多2020年Q2财报电话会议里的内容,战略副总裁David Liu:四分之一的中国工作者从事农业,但农业占中国GDP的比例不到10%。这是因为农业在数字化程度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读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要想一想,农业占中国GDP比例不到10%真的是因为农业的数字化程度落后吗?公司这么说,究竟想表达什么?是不是公司的战略方向错了?很多人对拼多多的投资逻辑里一定有农业方面的逻辑在,那我们再多听听农业方面公司怎么说的,还是战略副总裁David Liu:一般而言,农产品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至少要经过五层分配。行业研究估计,整个产业链中蔬菜的成本增加了高达105%的比例,浪费则高达37%。拼多多团队购买模式,将分散的利益聚合成规模可观的协调需求,直接连接卖家和消费者,降低不必要的成本。咦,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那接下来怎么印证公司的说法呢?去农产品批发市场调研一下,仓老师在新发地卖过一个星期的西瓜,顺便也打听了很多信息。继续拼多多农业,在Q3的财报电话会议里,陈磊:目前我们的物流网络已经优化,可以稳定地运送制成品,但不能运送农产品。如今,拼多多可以利用现有的物流网络,在两到三天内将某些农产品,如苹果、土豆等送到中国各地。一些商家甚至找到了以最小的损失来转运鸡蛋的方法。读到这里各位朋友怎么看?陈老总是什么意思?在拼多多做农产品之前大家在网上买不到农产品?“一些商家甚至找到了以最小的损失来转运鸡蛋的方法”也是拼多多的功劳?甚至得出拼多多已经自建了一套牛逼的物流的结论?我看到一篇投研文章里是这么说的:在拼多多崛起之前,传统电商巨头不是没看到下沉市场的潜在机会,阿里、京东都曾将农村电商战略画做过重点,但最后都以不了了之。巨头沉不下去的原因之一,就是没能解决物流上行、下行双向高效流通的问题,阿里京东想把商品买到下沉市场,但是从下沉市场返回的上行物流空置的问题,是农村电商战略落实的障碍,高昂的物流成本是商家和用户都不愿承受的。这是比较典型的“继续收集信息强化自己的逻辑”的做法。再来看腾讯2020Q3财报电话会议里的内容:Q:关于云业务收入,三季度增速疲软,原因在于IaaS服务收入延后确认,但如果看整个行业还是有比较健康的增长速度的。我们面前面对的挑战?A:针对云业务疲软有很多原因,尤其是与同行相比,实际上是更聚焦于一些产品项目和合同,下一季度将消失。因此这是一次性的有关某些项目的延迟和充足的事件。第二,当我们在追赶时我们实际上在很多新项目上比较少。在疫情期间,一些延迟的新项目被打乱。另一个原因在于很多短视频、游戏,其实很多游戏收入来自我们自己的游戏,尽管我们只是为自己提供了云服务但仍很受欢迎,并没有计入收入。在短视频方面确实有竞争原因。我认为一次性调整后我们也会迎头赶上争取新的项目。看到这段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是质疑,在网上公开质疑,我这么做了,也获得了收获,有位网友告诉我“是交付环节出了问题”。第三个例子是估值逻辑的例子。华尔街对SaaS公司的估值模型是PS模型,华尔街还有个rule of 40标准,即(growth rate + operating margin超过40)就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这个估值逻辑真的适用所有SaaS公司吗?我们知道,任何公司的估值,任何估值模型,其本质是“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SaaS公司适用rule of 40的大前提也一定是“公司未来能赚多少钱”,高增长,高毛利率的情况下,现在的亏损可以无视,是因为投资人相信未来operating margin能降低,比如70%的毛利率,未来起码能赚到20-30%的净利润率。列举一些数字帮大家理解,比如一家40%增速,operating margin为零的公司(刚好符合rule of 40),估值是夸张的40倍PS的公司,它增长5年后的PS是7.43,如果判断它未来的净利润率是30%,那么折合5年后的PE是24.8倍;如果它只有5%的净利润率呢?折合5年后的PE是148.7倍。最近讨论得比较多的$Palantir(PLTR)$,感谢@苍山靓仔的研究,和我自己的想法加以印证,我基本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Palantir是项目型公司而不是产品型公司,未来很难赚到高利润率,那么就不能简单地套用role of 40标准。更多的例子在我的个人首页里翻,仓老师没少质疑,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大家自行参考。最后,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放在最后,不要因为短期的逻辑否定长期的逻辑,比如腾讯,一个季度的to B收入放缓就能否定微信是不可战胜的这个长期逻辑吗?作者:仓又加错-Leo链接:https://xueqiu.com/6623660105/163492590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文授权转载自DeepTech深科技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科技的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科技又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企业才算是聪明的企业?自2010年开始,《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每年都会选出50家公司,作为科技创新的代表。这份榜单的名字略有变化,在2013年之前,它叫“全球50大创新公司”;2013年,它叫“全球50大颠覆公司”;2014年至今,它叫“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如何定义“聪明”的公司?听起来很难。但当你看到一家聪明的公司时,你就知道了。当这样的公司将一项真正创新的技术商业化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市场中领导者的地位得到巩固或被别的公司所取代。竞争者们必须重新定义或重新思考他们的战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发现总结到了一本名为《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的书里,以下为书籍部分内容摘录。欢迎到大数据文摘微信公众号评论区留言讨论,文摘菌将会把这本书送给其中点赞数最高的3位同学~~~当《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编辑们梳理这个榜单时,最关注的就是这点。这份榜单并不清点公司所拥有的专利或雇佣的博士,也不考察公司的大小和名气。而是会问,这个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中,有没有做出将会重新定义其所在领域的重大创新。每年,都会有新的公司入选。例如,2014年改变所在领域的最重大创新发生在Illumina。它将DNA测序的价格降低到将改变医疗业务的水平。2014年,小米(MI)凭借颠覆式的打法迅速成长,因此位列2015年榜单的第二名。这也是榜单为公司排位以来,中国公司获得的最高排名。2017年,排名第一的公司是GPU的生产商英伟达,这是因为该公司生产的芯片极大地推动了深度学习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进步。同时,每年也都有公司会落选,离开榜单。有些公司落选是因为对其所在行业的整体前景的影响力在下降。例如,在“全球50大最聪明公司”(以下简称TR50)诞生之初,生产生物燃料的公司占据了榜单的许多位置,但随后这些公司则逐渐缺席。这个领域的公司普遍未能将生产扩大到可与常规燃油相竞争的规模,虽然其技术仍有潜力,但它目前对于能源或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影响还很小。在有些情况下,个别企业失去了其远见,导致不再能入选TR50榜单。其中一个例子是2012年的Netflix。2011年,Netflix入选是因为它在已有的电子邮件订阅DVD业务上,添加了视频点播服务。Netflix公司已经颠覆了实体影像出租店的商业模式,并巧妙地防止自己被视频流技术颠覆。但在2011年,该公司试图把视频流部分从其DVD业务中分割出去,做出了一个有严重问题的决策,引得公众嘲笑,并且在醒悟过来之前损失了数以十万计的订阅用户。突然之间,Netflix公司就无法清晰地把握自己的命运了,更不用说对整个娱乐产业产生影响。同一年,TR50的常客亚马逊也没有入选。从2011年到2017年,亚马逊只有那一年缺席了榜单。如果当年的TR50的产生流程提前几个月,亚马逊很可能会入选。不过,执行力的缺失最终让这家科技巨头缺席。当年,亚马逊发布的Kindle Fire初看起来像是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产品,可以威胁到iPad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消费者对该设备的日常体验越来越多,他们最初的兴趣和满意就逐渐变成失望。虽然亚马逊发布了补丁,称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用户关心的问题,但推出的这个产品表明,在2012年,在将云计算和消费类电子结合起来这件事情上,亚马逊仍然是一个挑战者,而不是一个领导者。在2011年到2017年的7年时间里,共有195家公司入选TR50的榜单,其中有63家公司至少入选了2次,23家公司至少入选了3次。IBM(美国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和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各入选了7次,7年之间无一缺席。如果把谷歌和Alphabet算作一家公司,它也入选了7次。亚马逊和Facebook各入选了6次,在入选次数排名中并列第四。在中国公司中,入选次数最多的是腾讯(Tencent),一共5次进入榜单,和苹果并列。从入选榜单的公司体量来看,从2011年到2014年,上市公司在榜单中的比例低于40%。但是从2015年开始,上市公司的比例显著增加。在2017年的50家入选公司中,有28家上市公司,占比56%。这说明,创新可能在向大公司集中。在国家方面,五大洲都有公司入选,虽然比例并不平衡。北美洲依靠美国,占据了榜单的大多数。欧洲和亚洲基本处于旗鼓相当的地位。不过最近两年,得益于中国技术公司的崛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亚洲的公司数已经超过了欧洲。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阿根廷电子商务公司Mercado Libre首次入选,填补了南美洲的空白。在国家分布上,美国的公司每年都占据榜单的大半,不过优势正在放缓,从名额的80%下降到60%。总体来说,榜单中的国家组成多样性正在增加。中国公司的数量也在显著增加,从2013年的2家到2017年的9家。入选的中国公司既包括百度、阿里巴巴(Alibaba)、腾讯、华为(HUAWEI)这样的巨头,也包括小米这样的大型未上市公司,还包括滴滴出行、旷视科技、大疆(DJI)等初创企业。《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官方常常把公司分成生物医学、能源材料、计算机与通信(包括量子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互联网与数字媒体(包括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交通运输(包括城市交通、太空探索等)。除此之外,还有两家投资机构因为革新了投资理念和模式,也进入了TR50榜单。自2011年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入选的公司数量基本维持在稳定的水平。尼桑、丰田(Toyota)、奥迪(Audi)等汽车制造商,滴滴出行等出行服务公司,甚至是SpaceX这样的航天制造和服务提供商,都曾入选。互联网与数字媒体公司的数量在2014年达到顶峰后迅速下降,这一趋势符合移动互联网红利结束的时间点。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与通信类型的公司数量快速增长。大量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公司在2016年和2017年出现,而亚马逊、苹果、腾讯和百度等老牌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加入人工智能的浪潮。生物医学领域的公司数量也比较稳定,不过子领域却有明显的变化,从早期的制药和基因测序,到后来的基因治疗,再到最近的基因编辑。三大技术领域的行业焦点我们通过技术手段,综合分析了生物医学、能源材料以及计算机与通信这三大领域入选公司的入选理由、专利申请和新闻报道等信息,总结出了2011年到2017年入选TR50的企业的研究焦点,希望可以借此分析行业变化的趋势。生物医学领域的行业焦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基因组测序是最为关键的技术之一,所以一直在TR50榜单中稳定地占据份额。基因测序公司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公司致力于基础研究,并把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压到市场可以接受的范围。这类公司的代表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的著名测序公司Illumina。这家公司自2013年以来,从未缺席过TR50榜单。早在2013年,基因组测序的成本仍需将近1万美元。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编辑部已经预测,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必将降至1000美元。而这一价格是一个临界点,意味着医保系统已经可以部分覆盖基因测序的成本,从而让这一技术进入临床医疗市场。现在看来,这一目标已经基本达到。2017年,Illumina再次入选TR50榜单,理由是公司推出了一种新机器NovaSeq,据说只需两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多达48个人类全基因组测序。也许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将DNA测序成本降低到100美元。随着基因测序成本的下降,一些公司开始将其应用于市场中。23andMe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基因测序服务,也把“消费基因测序”的概念传播开来。但是直到最近几年,公司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于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进入TR50榜单。在此期间,公司还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经历了一段艰苦的周旋,终于获得了针对健康性状检测的许可。截至目前,23andMe已经为超过100万人提供了基因测序服务。除了消费基因测序外,基因测序还被用于研发新型诊断技术中。就在2017年12月4日,Counsyl从高盛和Founders Fund等多家机构获得了8000万美元的融资。Counsyl早在2015年就进入了TR50榜单。当时,美国有3.6%的夫妇在产前会使用Counsyl的产前基因检测服务,以检测潜在疾病,并提供健康管理和相关预防措施。生物医学领域的另外两条重要的主线是基因疗法和基因编辑技术。这两种技术都旨在修改人类的基因组,从根本上治愈某些复杂的遗传疾病。只不过基因疗法往往通过基因载体(如病毒)来把基因运载到基因组里,而基因编辑则采取更高效精准的方法修改致病基因。虽然理论上,基因编辑比传统的基因疗法更安全,但是基因疗法已经经历了10多年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所以逐渐在2015年、2016年开花结果。Spark成立于2013年10月,是一家致力于治疗遗传疾病的生物技术创新公司,以开发一种全新的私人化的精确治疗法来治愈原先难以治疗的基因性疾病。Spark试图研发的遗传疗法可以治疗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这种疾病的患者从一出生就会逐渐失去视力,并最终在中年时完全丧失视力。2015年年底,Spark公布了遗传性视网膜营养不良的疗法SPK-RPE65的三期临床结果。在临床试验中,这一疗法获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Spark也入选了2016年和2017年的TR50榜单。2017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初步批准了Spark的基因疗法,成为2017年度最重要的生物医学新闻之一。2012年夏天到2013年年初,3个不同的研究组(Jennifer Doudna/Emmanuelle Charpentier,张锋,以及George Church)分别发表论文,阐述了CRISPR/Cas9在动物和人类细胞内的作用机理,打开了基因编辑的研究和应用大门。2013年,张锋成立了基因编辑公司Editas Medicine,该公司于2016年上市并入选当年的TR50榜单。虽然基因编辑在理论上很有优势,但是它仍然是一种很新的技术,加上临床领域技术应用本身就需要很长的研发和试验周期,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基因疗法在临床市场中的积累。能源材料领域的行业焦点在过去7年间,能源材料领域的热点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生物能源的衰落让人叹息。在所有生物能源相关的公司中,Amyris的经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Amyris的创始人包括合成生物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杰·基斯林(Jay D. Keasling)。公司早期就转变了实验室的技术,用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让酵母菌生产青蒿素。Amyris还希望通过合成生物学方法,让改造后的酵母菌把糖类物质转化成柴油燃料,直接用于加油站等设施中。2010年9月,Amyris在纳斯达克上市,数月后股价就翻倍飙升至33美元。2011年,Amyris公司入选TR50榜单。然而,虽然Amyris的目标可以在实验室中理论上实现,却始终无法达到工业生产的规模和成本目标。在过去7年中,太阳能一直是TR50榜单持续关注的新能源领域。不过,这一领域的公司也经历了洗牌。2011年入选的无锡尚德早已破产重组,而曾经的首富施正荣在长期休整后进入了一段新的创业旅程。相对稳定的公司是First Solar,它和无锡尚德等很多21世纪头10年引领太阳能行业的公司不同,这家公司专注于薄膜太阳能技术,并在过去7年4次入选TR50榜单。相比之下,电池技术的崛起并不让人惊讶。一方面,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一直需要符合自身发电特点的电池储能;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等电能应用场景的快速增长也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新电池技术的公司既有24M、Aquion Energy和Sakti3这样打造全新电池(如固态电池)的企业,也有特斯拉这样因电池技术的应用落地而入选的企业。事实上,特斯拉入选2015年TR50榜单的理由就是“将电池技术从汽车扩展到住宅和商业应用”。不过,这些企业的命运也有所不同。Sakti3以9000万美元的价格被英国戴森公司收购。2017年11月,电动汽车厂商Fisker宣布旗下电动汽车将使用Sakti3研发的固态电池技术,充电1分钟最高续航就可达800千米。而曾获得比尔·盖茨投资的明星公司Aquion Energy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该公司开发了全新的钠电池,以盐水为电解质并配以氧化锰阴极和碳基阳极。不过,随着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急剧下降,Aquion Energy激进的扩大产能措施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最终于2017年破产。除此之外,风能、天然气等可替代能源领域企业也不时出现在历年的TR50榜单中。不过,这些领域的公司,总体来说,并没有获得太阳能领域能源企业的转化率和商业成绩,人类探索新能源的路径仍然漫长。计算机与通信领域的行业焦点在计算机与通信领域的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人工智能自2015年开始崛起。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相关技术都在蓬勃发展。不过,在2016—2017年,增长最迅猛的是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这一趋势很可能会延续到未来几年。所以,为人工智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提供计算设备的英伟达公司自2015年起就没有缺席过TR50榜单。2017年,公司在数据中心和汽车领域的业务收入分别比2016年增长了186%和24%。很多主要的互联网和云服务提供商都在使用英伟达的芯片来优化服务,而包括丰田、奥迪、宝马(BMW)等50多家汽车制造公司也在使用它们的自动驾驶技术和平台进行各种试验。互联网巨头也在向人工智能转型。我们以入选TR50榜单次数最多的亚马逊公司为例,通过2011年至2017年亚马逊公司的入选理由,可以清楚地发现,这家电商公司已经在彻底地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子领域的发展情况2011年入选理由:得益于亚马逊,电子书终于成为一个巨大、主流的消费市场。2013年入选理由:在某些地区开启一日送到业务,让网络购买商品的需求获得了提升。2014年入选理由:和12家顶级在线零售商的销售额总和持平,提高了我们对电子商务的期待。2015年入选理由:物流中心使用的机器人可以使整个中心更加高效。2016年入选理由:今年,亚马逊日益强大的Alexa 智能语音助手(Echo、Echo DOT、Tap)让上网、播放音乐、调节灯光和恒温器,都变得简单。亚马逊的网络及云计算服务也不容小觑,它正在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亚马逊新的增长点。2017年入选理由:近年来,亚马逊使用了包括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在内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彻底升级了移动计算能力并改善了购物的体验。除了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也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浪潮中崛起。例如,中国创业公司旷视科技就入选了2017年的TR50榜单。旷视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被滴滴出行、阿里巴巴等大企业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技术企业没有在人工智能浪潮中落后。2013—2017年,中国公司25次入选TR50榜单,其中23次入选公司开展的业务都和人工智能有关。在这些公司中,百度、腾讯、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滴滴出行等公司已经公开宣布要重仓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而大疆、旷视科技等初创公司则以开发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主营业务。总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计算技术、能源材料和生物医学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具体技术热潮会上下起伏。入选TR50榜单的企业往往有在实验室阶段就广受瞩目的技术,但生物能源和很多电池技术因为不能很好地市场化而遭遇挫折,而人工智能则因为找到了很好的应用场景而迅速爆发。因此,如何把实验室中的技术落地到应用场景?如何在大规模生产和成本控制方面满足市场需要?这样的问题也许是一家技术公司最重要的课题。看了这么多,想要深入了解这些公司的行业案例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文摘菌将会把这本书送给其中点赞数最高的3位同学~~~本文摘自人民邮电出版社《未来版图:全球聪明公司的科技创新趋势和商业化路径》
转【中康科学研究院(广州)公司】让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自然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远程健康管理服务;健康咨询服务(不含诊疗服务);农业科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人体干细胞技术开发和应用;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软件开发
老余把A股排名国内第一的龙头公司整理出来,国内第一的龙头公司,说明公司在其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1、我武生物,国内唯一一家生产标准化舌下脱敏药物的公司,拥有绝对的定价权。2、药明康德,国内医药研发生产外包行业服务龙头,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医药外包服务这个优质赛道,核心竞争能力强。3、宁德时代,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公司的动力电池兼具高技术壁垒和成本竞争优势,公司在磷酸铁锂和三元钴锂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4、三一重工,工程机械龙头公司。目前机械设备行业市场份额集中度不断提升,而公司的挖机业务稳居行业第一,汽车起重机市场份额也得到大幅提升,混凝土机械更是稳居世界第一品牌。5、海康威视,安防行业的绝对龙头。公司连续九年全球视频监控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七大创新业务,未来成长空间大。#股票#
上一篇文章聊了怎么从宏观趋势中发现大的投资机会,在复杂信息中找准关键点,形成独立的判断和思考,不人云亦云。今天继续深入话题,怎么从大趋势里找到落地的小机会,比如在新兴市场里如日中天的美团和滴滴这类公司有哪些共同特点。附上一篇文章链接:看见趋势 怎么在2天内快速研究透一家公司找准了宏观层面的趋势,这样就有了大局观,投资落地需要再往下走一个层次,判断趋势下的细分市场的是否存在机会。我以新兴市场为例,有这样几个指标需要考察。1,市场是不是还有效率提升的空间。效率提升是当今时代最推崇的法则,个人有时间管理,公司有绩效考核,政府推进办事效率改革,从个人到组织,整个社会都在谈效率。你细琢磨一下,健康的市场一定是高效的。比如滴滴,美团、uber,他们通过技术和运营把需求和供给方结合起来,提升人与服务连接的效率,为双方提供良好体验。但效率低也不能说他不是个好市场,例如在线法律服务行业发展了多年,很多线上平台没有自己律师团队,通过低价引流用户,导流量给外部律师,收取中介费,听上去平台匹配了律师和客户双方需求,是个不错的创业点子,但实际上是违背逻辑的。第一,律师行业整体来讲是个高收入群体,有媒体曾经做过调查,论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律师排名前十。但网上低价吸引过来的客户大多付费意愿不强烈,更不可能出高价咨询,结果是高收入人群去服务低收入人群,这样逆逻辑的平台如果不靠长期补贴是很难生存的。第二,律师服务讲究的是专业性、平台作为中介商无法对所有环节深度参与,自然不能把控服务质量和专业性,一旦服务有纠纷,平台也没有话语权。再就是平台的评价系统,依然只是看上去很美,客户是千人千面,服务也没有统一标准,评价不能代表律师的专业性,反而有时候会起反作用,这里不展开细说。最近几年人工智能的概念深入人心,大量创业公司借机钻进传统行业做提升效率的事,例如催收行业,用一句话形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随着现金贷的大起大落,催收行业迎来了春天,一方面客户需求迅速爆发,另一方面,行业坏账率也随之飙升。大家都没钱了,催收越来越难。金融机构的坏账就像楼盘承包一样,一层一层分包出去,多年以来都是人作为主导,AI进来后给催收的几个环节带来了一些小变革,比如智能呼叫中心,以前人工呼叫一条成本1-3元,人工智能进来后降到2-8毛一通电话,看上去便宜了不少,实际平台坏账率要比人工低1-2%,如果一天催收的资金量是10万元,用了人工智能一个月可能要损失3万。短期来看,智能呼叫中心对于效率的提升还看不到优势。另外,催收工作的核心环节是策略制定,根据经验制定一个成本和回收率之间的最佳方案。这里涉及催收员在什么事件以什么方式和多大强度、频率去处理案件,所有的环节都是人在起核心作用,AI在这里起到的作用并不大。在某些行业里单点做出效率的提升,需要纳入到整体的蓝图中考虑,如果放大了效率提升不明显,需要对这个项目或者行业打个问号,这也是决定项目能否融到下一轮的关键因素之一。2,更低的价格获取服务或者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能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同等商品或者服务,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市场机会,比如airbnb就有这样的双向又是,房主可以出租闲置的房屋,获得本来没有的收入。租客也可以拿到比酒店更低的价格。平台用了10年时间就从白手起家变为独角兽,实现了100倍增长。3,充分利用技术杠杆技术的变革力量无用多提,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就已经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现在中国在5G、高铁等科技领域正在超越美国。国家是这样,行业企业也是如此,掌握了有应用场景的新技术也就是掌握了竞争核心。4,上下游只要有一头是分散的如果一个市场的上下游是分散的,往往预示机会,互联网平台可以发挥平台的链接价值。相反,如果市场中存在寡头一家独大,没有多少玩家,想要在这里突破就很难了。这点在大宗商品B2B平台特别明显,比如做铜、铝原材料平台,上游的生产商就那么几十家,每年产量固定供给下游上百个大客户,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这样的市场不需要外人插手,就像自己家人做生意,吃喝拉撒在一起,可以借钱、拿货不写欠条,交易效率非常高了,不需要别人插手了。如果垄断被打破,出现大量分散的买家,对货源需求量旺盛,或者原来上游集采的通路被打散,卖方需要找到更多的买方,出现了信息严重不对称,这个时间点是有机会的。5,市场规模关于潜在市场规模(TAM)下一篇文章我再探讨,市场规模是每个创业者,每个投资人都很重视的指标,毕竟想抓住大的机遇,总得找到一个比较大众化的需求和足够多愿意为此买单的人。6,市场未来潜力关于市场未来潜力,美国几家互联网独角兽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在他们创业之初,大部分投资人都质疑市场规模不大,未来不明确。比如whtasapp在2011年A轮融资时,全球只有5亿部智能手机,就算ARPU6美元,当时whatapp的市场规模最乐观估计也只有30亿美元,但因移动互联网爆发,最终以190亿美元的价格被Facebook收购。不少投资人因为错过了这只独角兽懊悔不已。我们在看市场未来潜力的时候,除了市场本身的可扩张性也要考虑几个因素:第一是临近市场的可迁移性,比如亚马逊,当当,他们最开始都是个卖书的,后来切入电商,不过在电商之后,亚马逊和当当的方向和差距越走越远。第二是新型市场的潜力,比如coinbase的崛起,当时比特币总市值不过10亿美元,现在翻了几百倍。第三是要看使用频率的变化,用户与产品教育的频率往往直接决定了市场未来的前景,就是我们常常说的高频打低频。7,网络效应互联网公司的崛起跟网络效应息息相关,什么是网络效应?当对某用户价值取决于其他用户的数量时,在经济学中就称为网络效应。NFX公司做了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网络效应对技术公司价值创造的贡献率达到70%,微软,Facebook,uber,saleforce这些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企业都把构架网络效应作为公司最有价值的护城河,在这份报告里一共总结了5大类,13种网络效应,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网络效应”指南:13 种网络效应全解析,带你了解巨头成功的秘密》。以上就是我对在细分市场中寻找机会的几个考察指标,大部分公司是不可能全部满足,但是这些条件里满足的越多,代表成功的机会就越大。今天就先聊到这里,码字不易,欢迎评论。
5日机构合计调研53家公司,迈为股份、中航光电、坚朗五金等被多家机构扎堆调研。近5个交易日(4月8日至4月14日)两市约53家公司被机构调研,调研机构类型显示,证券公司共对47家公司进行调研,即88.68%的上市公司调研活动有证券公司参与;基金公司调研46家,位列其后;阳光私募机构调研30家,排名第三。机构调研榜单中,共有20家公司获2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迈为股份最受关注,参与调研的机构达到367家;中航光电被172家机构调研,榜单中排名第二;坚朗五金、森马服饰等分别被129家、100家机构调研。机构调研次数来看,坚朗五金机构调研最为密集,共获机构9次调研。莱宝高科、迈为股份等机构调研也较为密集,分别被机构调研4次、2次。2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股中,近5日资金净流入的有5只,中航光电近5日净流入资金1.22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资金较多的还有广电计量、迈为股份等,净流入资金分别为0.59亿元、0.29亿元。市场表现上,机构扎堆调研股中,近5日上涨的有8只,涨幅居前的有共创草坪、阿尔特、中航光电等,涨幅为26.65%、15.36%、15.01%;下跌的有10只,跌幅居前的有康弘药业、山河智能、TCL科技等,跌幅为26.46%、11.18%、8.24%。机构扎堆股中,有17股已经公布了年报,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是理邦仪器、坚朗五金,净利润分别增长395.37%、86.01%。有1股已经公布了年报业绩快报,净利润增幅较高的有康弘药业,增幅为16.79%。近5日机构调研股一览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记者 付建利如何研究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投研水平和投资业绩。很多时候,“如何做”比“做”本身是更重要的,方法论其实是行动的指南,方法论不对,做的太多,也没用。在投资这件事上,本质上是投资企业的股权,和企业一起成长,享受企业成长的红利,但大部分投资者其实是做不到这样的,即便是研究一家上市公司,如何研究就是一个很大的门槛。有的人会根据消息一把梭,有的人会看技术面,有的人会实地调研,有的人会坐在家里仔细研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各有各的道,不一而足。那么,顶级私募机构是如何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呢?近日和深圳一位顶尖级私募老总聊天,他今年主要重仓了港股和美股市场上的消费互联网公司,赚得不亦乐乎,这位私募老总已经54岁了,为何对这些新兴商业模式如此感兴趣?而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位私募老总是如何调研这些消费互联网公司的?按照他的说法,高端白酒和医药龙头股是“底仓”,这些资产可以至少保证获取平均收益,A股市场的医药股和科技股估值水平太高,超出了价值投资者的理解范畴,而要获取超额收益的话,港股和美股市场里那些估值水平合理又代表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资产,便成为上述私募老总的首选,显然,消费互联网成为他的首选。但如何去调研这些公司呢?除了研究上市公司商业模式、财务报表外,这位私募老总最依赖的一种调研方式,就是去跟一级市场投资互联网的大佬聊。当然,顶级私募老板的“朋友圈”是一般人比不了的,比如这位私募老板的校友、老乡、EMBA班同学中,就有不少是国内顶尖级PE机构的创始人或高管,以及知名上市公司的高管,这些人最了解新兴经济的动向,比如在了解一家运营外卖的公司时,除了做一般投资者必然要做的功课外,这位私募老板还向投资了这家运营外卖公司的PE机构负责人了解公司的最新情况,并且保持持续跟踪。毫无疑问,这种通过一级市场已经投资了某家公司的大佬去了解这家公司,绝对是最可靠的,信息最准确,也有前瞻性,当然,已经投资了一家公司的股权机构高管,也许会有意无意屏蔽掉不利于公司的信息,但作为顶尖级二级市场的私募,对此还是有保持警惕的能力的。说白了,这是一种运用产业资本的眼光来了解公司,而且无形中顶尖级一级市场的大佬实际上充当了二级市场私募的“研究员”,这完全是高配的节奏。当然,对于我们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不可能有这样的“朋友圈”,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这种研究一家公司的方法论,我们也可以试着用产业资本的眼光去了解一家公司,比如去一家消费品公司的产业链上下游看看,去看看它生产的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何、口味如何,等等,多研究一段时间,才有可能看得更准,投资的胜算才能更高一些。
近5日机构合计调研13家公司,中航光电、TCL科技、阿尔特等被多家机构扎堆调研。近5个交易日(4月7日至4月13日)两市约13家公司被机构调研,调研机构类型显示,证券公司共对11家公司进行调研,即84.62%的上市公司调研活动有证券公司参与;基金公司调研10家,位列其后;阳光私募机构调研9家,排名第三。机构调研榜单中,共有6家公司获1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中航光电最受关注,参与调研的机构达到172家;TCL科技被64家机构调研,榜单中排名第二;阿尔特、国药一致等分别被29家、28家机构调研。机构调研次数来看,坚朗五金机构调研最为密集,共获机构3次调研。市场表现上,机构扎堆调研股中,近5日上涨的有2只,涨幅居前的有中航光电、阿尔特等,涨幅为11.23%、9.55%;下跌的有4只,跌幅居前的有TCL科技、仙鹤股份、乔治白等,跌幅为10.17%、8.59%、3.85%。机构扎堆股中,有6股已经公布了年报,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是TCL科技、仙鹤股份,净利润分别增长67.63%、63.02%。近5日机构调研股一览注:本文系新闻报道,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数据宝 〗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近5日机构合计调研17家公司,爱美客、新洁能、华东医药等被多家机构扎堆调研。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近5个交易日(2月8日至2月19日)两市约17家公司被机构调研,调研机构类型显示,证券公司共对15家公司进行调研,即88.24%的上市公司调研活动有证券公司参与;基金公司调研12家,位列其后;保险公司调研11家,排名第三。机构调研榜单中,共有10家公司获1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爱美客最受关注,参与调研的机构达到457家;新洁能被273家机构调研,榜单中排名第二;华东医药、海利得等分别被127家、56家机构调研。机构调研次数来看,有18家公司被机构调研1次,分别是海能达、河钢资源、天准科技等,机构调研最为密集。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 10家以上机构扎堆调研股中,近5日资金净流入的有5只,华东医药近5日净流入资金6.2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净流入资金较多的还有新洁能、宏达电子等,净流入资金分别为2.10亿元、0.59亿元。市场表现上,机构扎堆调研股中,近5日全部上涨,涨幅居前的有华东医药、爱美客、海利得等,分别上涨32.76%、25.65%、24.31%。机构扎堆股中,有1股已经公布了年报,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的是爱美客,净利润分别增长43.93%。有2股已经公布了年报业绩快报,净利润增幅较高的有焦点科技,增幅为12.19%。公布去年业绩预告的共有1只,业绩预告类型来看,预增有1只。以净利润增幅中值来看,净利润增幅最高的是宏达电子,预计净利润中值为4.83亿元,同比增幅为65.00%。近5日机构调研股一览(文章来源:数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