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方法|十分钟弄懂元分析(附经典案例)魂魄

研究方法|十分钟弄懂元分析(附经典案例)

01元分析1.定义:1976年学者Glass所下定义:“元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也称为“典型或定量元分析”。2.优点: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向,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具体体现在:①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从一群独立研究中组织和提取信息,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的估计,是一种定量方法;②它包含某一研究课题下所有可接受的文献,全面而客观,弥补了单一研究的不足;③元分析给出的通常是一般性的结论,是系统的和可重复的;④元分析方法能发现单一因果分析或关系分析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潜在规律。3.缺点:①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验材料可能存在不一致,因此对其结果进行整合有可能是不适合的,即“apples- and-oranges problem”;②元分析中所引入的研究有可能是低质量的,那么其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即“garbage in-garbage out problem”;③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即发表偏见的问题;④在计算效果量的过程中,某些研究可能会存在着多个效果量,如果这些效果量来自同一个样本,那么对这些效果量的整合就会不适合。02操作步骤1.选题:选题与方法契合,突出研究价值2.文献搜索:全面客观,报告选择标准需要搜索的文献类型有两种,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3.数据编录:内容详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数据分析03经典案例论文基本信息题目: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作者:毛良斌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内容提要】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元分析;效果量【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RQ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吗?RQ2: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有多大?H1:被试类型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2: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3:文化环境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设计】(一)文献检索和获取研究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PRIMA STATEMENT提出的标准,研究文献查找和获取需经过四个步骤,即文献查找、文献筛选、资格审查和研究纳入。据此,研究获得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43篇,其中英文31篇,中文12篇,独立样本量为24386人。(二)文献编码按照元分析编码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被试特征、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的文化背景;效果量编码主要围绕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的统计描述值,包括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α值。研究先由论文作者对所有文献进行编码,再由一位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再次编码,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两次编码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信度均在0.98以上。纳入元分析的43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三)统计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CM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选择r作为统一效果量,若提取到的效果量为其他统计值,则将其转化成r值再进入元分析。对t值、p值以及均值和标准差,直接使用CMA软件转化为r值。由于CMA没有直接针对回归系数β的转换,研究根据Peterson等人提供的简便公式r=β+0.05λ(β≥0,λ=1;β<0,λ=0),先将回归系数转换为相关系数,之后直接录入CMA进行分析。在分析前,研究者首先对每个从独立样本中提取出的相关系数做信度修正,以避免因量表信度缺陷而导致相关系数的衰减偏差,校正的公式为:,其中ESr代表初始效果量,EScr代表校正效果量,rxx和ry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信度系数。对于使用实验操控或者单个项目测量的情况,其测量信度系数用1代替。利用CMA软件对效果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过程中将每个EScr转换成对应的FisherZ值,再将FisherZ值的加权平均数转换为相关系数,得到总体效果量,并估计总体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责编:周梦琦

周文

研究生该如何写好文献综述?写作的“道”与“术”全在这了!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01、对文献综述定义的界定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认为:“文献资料工作与研究工作实际是一回事”。目前,学术界对文献综述的理解各不相同。从形式上讲,它是专题性学术论文;从内容上讲,它着眼研究课题的发展轨迹和现实状况; 从方法上讲,它主要是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从目的上讲,它主要在于找到研究课题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要准确界定文献综述,必须把握好“综”和“述”两个部分。所谓“综”,就是对大量分散、重复、甚至相左的文献进行提炼、综合、归纳,并有所比较。所谓“述”,就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分析,加入自己的观点看法,并有所展望。综上可知,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某一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学术问题(或研究领域)在一定时期内已有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02、撰写文献综述的主要意义文献综述作为撰写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对论文作者了解学科发展轨迹,把握课题研究趋势,确保论文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无数的事例证明,要想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因为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把握未来。而文献综述,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中央财经大学吴念鲁教授曾指出:“评价一篇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只要看文献综述部分如何梳理和如何评议的,作者自己有何种观点和见解,大体就可以看出,这篇论文作者对这一领域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到了什么程度。因此,在文献综述上下了功夫,有了良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文献综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找准创新突破方向。了解前人的研究过程,掌握课题的研究现状,根本目的还在于找出未开发的研究“荒地”,找到可能蕴藏重大发现的科学“宝藏”。文献综述正是通过对以往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充分掌握前人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通过分析该问题和相关假想是如何被讨论的,以及发现过去所用的抽样、选址和其他重要背景,帮助提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及研究的设计和执行方案,从而找到学位论文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避免重复无效劳动。科学工作者应把人类历史上尚未提出的或尚未解决的问题作为科研的课题,从事这种研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科学研究。据统计,我国有40%的科研项目在研究前,其实在国内外已经有了相关成果。撰写学位论文的目的不在于“坐而论道”,根本目的还在于探索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取得新成果。文献综述正是在充分占有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避免重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老路、重复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三是提供支撑论证基础。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收集整理资料、掌握论证依据的过程。通过全面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学习理解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增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可以说,文献综述是进入学术研究的第一道门槛,不做文献综述是无法进入学术殿堂的。同时,相关文献的观点和数据,可以为学位论文提供丰富、鲜活的论据,进一步提高学位论文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增强学位论文质量。四是论文重要组成部分。学位论文必须通过专家评审,这一点毋庸置疑。文献综述作为论文不可或缺的一个章节,其作用正是通过分析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学位论文提供立论基础。同时,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论文作者对研究课题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学术研究水平,保证论文能在评审中取得好成绩。03、撰写文献综述的常见问题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和答辩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专家的类似质疑:“文章的创新点根本无创新可言”,“该项研究已经有很成熟的学术成果”,等等。出现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对课题研究、掌握不深不透,文献综述的功夫没有下到位。特别是一些错误认识和不良倾向亟待纠正。一是作用虚化,认为可有可无。某院校有一年共收到外校寄达的送审论文57本,有文献综述章节的16本,仅占28%。围绕文献综述的重要性问题,有学校在研究生中做了一组调查:认为文献综述对撰写学位论文“非常重要”的占24%;认为“有一定效果”的占57%;认为“可有可无、作用不大”的占19%。应该说,相当部分的研究生对文献综述的认识不到位,觉得我只要文献看够了,写不写综述无所谓。二是收集不全,遗漏重要观点。互联网时代,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堪称“海量”,要想找齐、找全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全部信息基本不现实。若再加上研究生文献收集方法不当或检索范围的相对限制,要掌握全部重要的信息更是几无可能。其结果往往是遗漏重要的学术观点,将已经研究过的问题当成未涉足的领域,重复前人已经完成的工作还浑然不知,直接影响了学位论文质量。三是论而不述,实际价值不高。文献综述必须有“综”有“述”,以“述”为主,通过“述”来分析判断某项课题的研究现状,找到学位论文的切入点和开掘口。有的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时,仅仅是为了应付差事,满足学校的硬性规定,将一大堆文献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而不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充其量只是对别人学术观点的陈述,实际价值不高。四是避重就轻,突出主观臆断。文献综述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体现学位论文的必要性。有的研究生在做完综述以后,由于主观认识能力不足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欠缺,发现不了问题,但为了完成学位论文,避重就轻,故意放大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和缺陷,以此证明自己学位论文的重要性,其学术价值可想而知。04、撰写文献综述的一般步骤第一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前提。只有充分占有课题的相关资料,才能尽可能真实刻画课题的研究现状,为“综”和“述”奠定坚实基础。梁启超先生曾说:“资料,从量的方面来看,要求丰备;从质的方面看,要求确实。所以资料搜罗和别择,实占工作十之七八。”由此可见,搜集资料重在“量”和“质”。从“量”上来讲,搜集的文献资料应该尽可能的全面,涵盖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著作的还是论文的都要涉及到,切不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人为地凸显论文的重要性而有所选择,导致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课题的研究现状。从“质”上来讲,则需要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甄别,剔除“文字垃圾”,真正将有学术价值、与自己课题研究相关的精品文献找出来。首先,可翻阅学科手册或辞典。学科手册、辞典的编写者大多为国际上该领域的专家,阅读这些资料不但可以吸收知识、研习论文写作模式,还能利用其“参考文献”寻找精品,亦即“利用文献寻找文献”。其次,要着重从国际一流期刊来挑选。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名家、名刊为维护自身荣誉,不太可能发表水平太差的论文。最后,应从文献的来源渠道、作者身份、引用率高低、文献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方面来进行选择,保证所选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第二步,阅读分类。阅读分类是撰写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认真阅读,全面掌握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等内容,为撰写文献综述打好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按照文献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相关概念的界定,正确理解文献的观点。研读中,要学会建立自己的“基准”,多问几个“为什么”,想一想前人为什么这样研究,这样研究有什么好处,存在哪些问题,理论距现实到底有多远,等等。在这种“问题意识”下工作,有时候会让我们找到研究课题的重大关切点,有助于理解现有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对创新大有裨益。阅读完毕后,为了增强研究的内在逻辑,还必须将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在分类标准上,可以按照发展年代、发展阶段、学科领域、学术流派和研究方法等不同类别。第三步,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撰写文献综述的关键所在。按特定的分类标准梳理后,要对相关文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因研究内容、涉及范围及个人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参考文献没有固定的格式。或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阐述,或按学科进展分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分研究领域或范畴进行综述,还可以按争论焦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写法,都要体现一个“综”字,对搜集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切忌进行文献罗列和简单介绍。同时,也要体现一个“述”字,阐明有关课题研究的历史背景、现状、各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在这个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一个关键词,即“真实”。特别要注意的是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可将个人偏好掺杂其中,表现明显的倾向性,以此使论文论证客观、公正。第四步,分析研判。分析研判是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在充分占有资料并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后,根本的目的还在于对现有观点的实际价值和学术贡献进行准确界定。从文献综述中受到启发,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支撑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从而提出新的研究设想和努力方向,为学位论文夯实立论基础。这既是文献综述的点睛之处,也是文献综述的意义所在。

其为人也

什么是科学方法?使用科学方法的步骤有哪些——学会这4步。

百科中对科学方法的表述为: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遵循或运用的、符合科学一般原则的各种途径和手段,包括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开发推广等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在心理学中,主要是指利用科学思维从事科学研究,从而得出所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基本上所有科学家采用的都是相同的步骤,无论他们从事的是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还是其他科学事业。因此,使这些领域具有科学性的是“方法”,研究的是什么主题并不重要。一、提出假设科学方法首先需要一个具体的,可检验的观点或预测,这被称为假设(hypothesis),它通常只代表一个更全面、更宏大的解释的一部分。假设必须是可以被检验的,也就是说,假设必须用可以被证明是正确或错误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是要注意一点,如果我们只是做出价值判断,那么这条假设是无法检验的。科学的目标不是做出价值判断,也无法回答不能进行实证检验的问题。比如说,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有没有权利选择自我终结?尽管科学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类问题,但最终要常逻、信仰、立法、共识或其他科学方法以外的方法来找到答案。提出假设后,接下来,必须知道如何检验假设。这意味着用具体的术语定义研究中的所有方面,这些术语被称为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操作性定义,又称操作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从本质上说,下操作性定义就是详细描述研究变量的操作程序和测量指标。大家可以想一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的操作性定义有哪些?豌豆?豌豆花?豆荚?还是其他什么?有了假设和操作性定义后,我们便可以采取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了,接下来我们要检验假设。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占星术、算命、星座值了的伪科学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它们从来不用科学步骤检验自己。二、收集客观数据这一步是我们开始实证研究的地方。从字面上看,“实证”意味着基于经验,这与主观论断或者不负责任的推测截然不同,但是,我们要清楚,绝对不能把某个人的经验归为“实证”,无论一个人的经验多么具有说服力,它依然只是轶事或证词,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受控条件下接受检验。三、分析结果,接受或拒绝假设在我们收集了足够的数据之后,下一步既采用某种数学公式或统计公式分析方法去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当然现今已有各种各样的分析工具,傻瓜式操作,不过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还需要进一步去休息统计的相关课程,如果只是想要简单知道怎么回事,百度一下,并不困难)。如果经过严格分析,数据足以证实我们的假设,那么我们便可以直布假设得到了证实;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会拒绝这个假设。无论是哪种结果,我们都获得了一定的知识,起码知道对,或者不对。四、发表、评论和重复验证结果科学方法的最后一步是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在专家会议上作报告,偶尔也会把研究内容写成书,让科学界对它进行仔细地检查和评论,然后等待评论者的回应。简单来说就是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同行觉得这项研究有趣且重要,或者说侵犯了人家的领域,尤其是如果它对其他研究或对一条广泛被认可的理论提出了挑战,那么同行们会寻找研究设计中的瑕疵,或者他们会自己重新做一遍,看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重复验证(replicate)实验,当然了,当假设通过所有障碍后,才会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出来,被广泛接受。有趣的一点事,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暂时的,永远不缺突破性的新发展,甚至可能会被全盘否决,被更好的、更完备的、更先进的、更严密的知识所替代。尽管现在的科学方法并不是一种完善的体系,但它是迄今为止检验有关自然界的各种观点的最好方法。

众生相

谈谈科研课题方案设计中的课题操作分析

科研课题方案,是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课题方案时,其中的课题操作分析,主要回答“该课题如何做”的问题。赛恩斯编译认为,这部分主要包括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等内容。一、研究思路。研究思路是对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而言的,是课题申报者对研究的整体规划。其中主要对象是研究内容的突破。这部分要写清楚对这项研究打算怎么做,即怎么展开课题的研究。研究思路要明确清晰、有条理性。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课题研究的必要手段。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数理统计法、检测分析法、跟踪比较法等等,还可用观察法、追因法、归因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的写作,一般列出将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列出将采用的方法,还要说明在课题研究中准备怎么运用这些方法,或这些方法将运用于课题的哪些方面。三、研究步骤。也称为研究阶段,是课题研究具体展开的活动安排。研究步骤要写得详细一些,把每一次重大活动作为一个研究步骤,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目的、活动内容、负责人、参加者等。这些内容应尽量写清楚。重大活动,包括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题理论学习、参观、进行科研调查、开展科研实验、组织现场观摩、专题研讨等。研究步骤一般分为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拟定要科学合理、详细具体、可操作性强。每个阶段都要标明起止的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主要研究步骤等。在研究阶段的写作要求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但必须把与本课题有关的重要活动讲清楚。

静力场

新的科技方法和手段,进入体育研究领域

体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体育领域里许多问题仅靠单一学科知识难以回答清楚。现代体育科学的综合性特征,要求体育科研必须借助多学科的知识,以解决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新的科技方法和手段进入体育研究领域,体育科研中“定量化”分析的论文越来越多。这种“定量化”的研究是今后体育科研的方向,它革除了单 纯经验性总结的弊端而达到科学的定量分析的目的。 目前,这类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国内外较规范的体育科技学术期刊,按照编排规范化和论文写作的 国际化标准提出了文稿写作的基本格式要求。从论文的通篇格式看,目前多采用的是“温哥华格式”。实验型 论文已基本统一和固定于这一格式,而理论型论文则主要在正文部分与实验型论文的格式上有区别,没有“材 料”、“方法”、“结果”、“讨论”这样一些固定项目的格式要求。 体育科研论文写作的通篇格式也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即前文、正文、辅文。具体项目内容和写作要求分 述如下: 前文部分的内容与写作要求 (1)论文标题。即文章的题目, 它是论文主要内容和观点的高度概括,是论文精髓的集中体现。拟写论 文题目,要求主题鲜明、准确得体,便于检索分类;用词严谨无华,简短精炼,不宜过长;内容宽泛的大题目 ,可用副标题限制。 (2)作者及工作单位。论文作者的署名, 不仅是辛勤劳动的体现和应获得的荣誉,而且是对工作负责的 表现,表示对论文负责。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合作的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可按贡献大小,先后列名。署 名的先后不应以职称、资历的高低来排列。对于研究工作或论文撰写予以帮助、支持者不应署名,可在致谢中 说明。 署写作者所在工作单位既是对论文负责的表现,也是为了读者与作者联系,便于加强学术交流。 (3)摘要。它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一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补充文 题的不足;二是提高论文可读性,读者往往以摘要来判断论文的阅读价值,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的任务;三是 便于体育科技情报的检索和贮存。可见,写好摘要是很重要的。至于摘要应该摘取哪些内容,这应根据摘要的 性质来决定。摘要分为指示性、报道性、资料性等多种形式。目前国内外体育期刊的论文摘要多属于指示性摘 要。 (4)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供贮存和检索之用, 一般放在摘要后面。关键词是研究和论述所涉及的主 要对象。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关键词的提取要准确、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性质、便于检索分类 。关键词不宜过多,一般要求3—5个即可。 从体育科研论文的通篇格式来说,正文部分的格式是论文格式的主体部分,理论型论文和实验型论文的正 文格式在项目设置上有所区别。理论型论文的正文写作格式没有统一的项目要求,作者可根据写作目的和议论 方式的不同,自由选定节题,逐步展开论述和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而实验型论文则有较统一固定的项目要求 。现分述如下: (1)引言。或称前言,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同序论。即提出问题,阐明研究目的、意义,交待背景材料、研 究范围及任务等。 (2)研究对象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实验研究所观察到的对象、 选用的材料和仪器,以及运用的研究或测 试方法等。一般应按实验步骤逐步列出,要求详细具体,特别是新的有创见的方法应交待清楚,便于读者能根 据说明去重复本课题的实验(如属保密规定的,另当别论)。介绍材料与方法时既要具体,又应简要,常用的 方法则不必详细说明或不作介绍。 (3)研究结果。是指实验研究所得到的情况和数据。 是研究结果的直接反映,以不加任何叙述的评论为 宜。在写作中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其中的主要情况和数据用文字、图表 等形式表达出来,对实验中出现的 问题应加以说明。要忠于事实,注意数字符不能抄错。 (4)分析与讨论。这是论文的精华和核心, 是连接结果与结论的桥梁。要求紧扣实验研究结果与前人的 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加以逻辑论证、正确推理、明确立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观点,充分体现本论 文的创造性和理论性特点。写作时应注意避免离开实验结果大加发挥,以及重复结果和文献材料、隐瞒缺点、 循环推论的毛病。文字措词应协调得体,讨论的态度要正确,如果是争鸣,切忌感情用事。 (5)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经分析讨论后升华提炼出来的总观点。其写作内容与要求前面已作交待,不作赘 述。但对于实验型论文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不要根据不充分的数据得出过大的结论,也不要轻易放弃应坚 持的观点;二是不要将研究结果与结论相混淆。结论与结果不是一回事,结果是实际调研的各种信息直接反映 的全部罗列(只为记录),而结果是将实验结果经分析综合提炼后高度浓缩的主要成分(只是观点)。 辅文是体育科研论文通篇格式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理论性论文还是实验型论文都应有这部分的内容。 (1)致谢。是指对论文写作或研究工作给予主要指导、 帮助和便利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表达方 式。一般放在结论之后,另起行撰写。致谢要真诚,实事求是。 (2)参考文献。这是所有论文必有的一项内容。 它反映了写作科技论文的严肃性。凡是文中引用的文章 、专著、数据、论点、材料以及方法,均应列出参考文献的出处。一般集中列在致谢栏后。 (3)外文摘要与关键词。这是扩大论文之研究成果的传播、 利用价值的手段之一。一般来说就是将中文 摘要和关键词译成外文,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建议,外文摘要以250个单词为宜,最多不超过500个单词。也有 的因用途要求,外文摘要比中文摘要详细一些,包括文题、作者、单位、研究内容等。

步步高

学术的气象与生活的涵养

袁行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人文学者。他耕耘杏坛60多年,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全国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学术专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诗学通论》《唐诗风神及其他》《中国文学概论》,功底深厚;《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研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目,《陶渊明影像》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别有洞天。在教学、科研之外,袁行霈还创作了不少诗词散文,咏志抒怀。新近出版的《袁行霈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对袁行霈学术人生的一次集中呈现,从中可以阅读他的治学之路,感受学术名家的才情与学问。袁行霈认为作诗讲究气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不强服人而自服,无庸标榜而下自成蹊。”这套文集显示了袁行霈学术上的这种气象。袁行霈的治学领域广泛,涉及小说、诗歌、文学理论,无论是小说目录的调查,还是中国诗学通论、唐代诗歌、陶渊明的研究,都显示出开阔的视野与全局把握能力。数量惊人的著作中,不少具有开创之功。即以诗歌研究而论,上世纪80年代,当学术界习惯于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角度研究诗歌时,袁行霈提出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把基础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具体分析上,并且主张借鉴国外的语义学成果,建立我们民族的诗歌美学语义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言”“意”“象”“境”等范畴,建立起一整套诗歌艺术研究的理论体系。“把诗作为诗,从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艺术魅力入手进行研究”,成为学术研究新范式,对于当今的古典文学研究具有开创之功。袁行霈治学,还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与方法。在诗歌艺术探索中,他认为,就一个诗人来说,人格、气质、心理、阅历、教养、师承等都起作用;就一个时代来说,政治、哲学、绘画、音乐、民俗等都有影响。只有把诗人诗作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才有可能看到艺术的奥妙。在陶渊明研究中,他不局限于文学史,还从魏晋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史甚至艺术史、社会风俗史中去讨论,全面、立体地揭示陶渊明的思想、个性与艺术风格。在唐诗研究中,他主张加强综合研究,调动一切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以唐诗为中心的多学科研究新格局。在《中国文学史》总绪论中,提出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的理念,对文学史研究中文学缺位、过于史学化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一位学者的为学之道和他的人生之路脱不开关系。阅读《袁行霈文集》,可以感受其丰富的阅历、生活的诗意和为人的通脱。古人探赜文章、才华的奥妙,重视社会历练和壮丽山河的熏染。袁行霈也多次说,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做学问的眼光自然有所不同。他回忆自己年轻时半工半读的经历,对他来说,不仅强健体魄,锻炼意志,而且丰富了生活,让他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深。这段经历使他对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与智慧,有了深切的体会,情感得到升华。袁行霈兴趣广泛,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还喜爱音乐、书法,不仅如此,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乐趣。他说:“我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言谈和有趣的东西;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因为他们保留与生俱来的‘天趣’。平时吟诗、读画、观赏书法作品,也往往从其‘趣’中领会作者的天真、天机和智慧,从而得到愉悦。”由于兴趣的广泛,他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领会到艺术的共通性。他喜欢读帖,一边读帖一边放音乐。眼前是二王、苏黄米蔡,耳边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书法与音乐,中国和欧洲,颇有可以沟通的地方。巴赫与颜真卿的恢弘,贝多芬与苏东坡的豪放,肖邦与文徵明的俊逸往往令我惊讶其间的相似。”来自生活的这份“趣”与“通”,涵养着他的学术,带来学术与人生的双重收获。《 人民日报 》( 2021年04月06日 20 版)

入水不濡

《袁行霈文集》:学术的气象与生活的涵养

袁行霈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人文学者。他耕耘杏坛60多年,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全国高等院校通用教材;学术专著《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诗学通论》《唐诗风神及其他》《中国文学概论》,功底深厚;《陶渊明集笺注》《陶渊明研究》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必读书目,《陶渊明影像》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别有洞天。在教学、科研之外,袁行霈还创作了不少诗词散文,咏志抒怀。新近出版的《袁行霈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对袁行霈学术人生的一次集中呈现,从中可以阅读他的治学之路,感受学术名家的才情与学问。袁行霈认为作诗讲究气象,做学问也讲究气象:“不强服人而自服,无庸标榜而下自成蹊。”这套文集显示了袁行霈学术上的这种气象。袁行霈的治学领域广泛,涉及小说、诗歌、文学理论,无论是小说目录的调查,还是中国诗学通论、唐代诗歌、陶渊明的研究,都显示出开阔的视野与全局把握能力。数量惊人的著作中,不少具有开创之功。即以诗歌研究而论,上世纪80年代,当学术界习惯于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角度研究诗歌时,袁行霈提出要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出发,把基础建立在对大量作品的具体分析上,并且主张借鉴国外的语义学成果,建立我们民族的诗歌美学语义学理论。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言”“意”“象”“境”等范畴,建立起一整套诗歌艺术研究的理论体系。“把诗作为诗,从它所具有的艺术特点、艺术魅力入手进行研究”,成为学术研究新范式,对于当今的古典文学研究具有开创之功。袁行霈治学,还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与方法。在诗歌艺术探索中,他认为,就一个诗人来说,人格、气质、心理、阅历、教养、师承等都起作用;就一个时代来说,政治、哲学、绘画、音乐、民俗等都有影响。只有把诗人诗作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中才有可能看到艺术的奥妙。在陶渊明研究中,他不局限于文学史,还从魏晋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史甚至艺术史、社会风俗史中去讨论,全面、立体地揭示陶渊明的思想、个性与艺术风格。在唐诗研究中,他主张加强综合研究,调动一切研究方法和手段,建立以唐诗为中心的多学科研究新格局。在《中国文学史》总绪论中,提出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的理念,对文学史研究中文学缺位、过于史学化的倾向起到纠偏作用。一位学者的为学之道和他的人生之路脱不开关系。阅读《袁行霈文集》,可以感受其丰富的阅历、生活的诗意和为人的通脱。古人探赜文章、才华的奥妙,重视社会历练和壮丽山河的熏染。袁行霈也多次说,人生的阅历丰富了,做学问的眼光自然有所不同。他回忆自己年轻时半工半读的经历,对他来说,不仅强健体魄,锻炼意志,而且丰富了生活,让他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生活之深。这段经历使他对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与智慧,有了深切的体会,情感得到升华。袁行霈兴趣广泛,除了阅读和写作之外,还喜爱音乐、书法,不仅如此,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乐趣。他说:“我喜欢有趣的人、有趣的言谈和有趣的东西;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因为他们保留与生俱来的‘天趣’。平时吟诗、读画、观赏书法作品,也往往从其‘趣’中领会作者的天真、天机和智慧,从而得到愉悦。”由于兴趣的广泛,他往往能够从不同的艺术门类中领会到艺术的共通性。他喜欢读帖,一边读帖一边放音乐。眼前是二王、苏黄米蔡,耳边是巴赫、莫扎特、贝多芬,“书法与音乐,中国和欧洲,颇有可以沟通的地方。巴赫与颜真卿的恢弘,贝多芬与苏东坡的豪放,肖邦与文徵明的俊逸往往令我惊讶其间的相似。”来自生活的这份“趣”与“通”,涵养着他的学术,带来学术与人生的双重收获。(张立敏)(来源:人民日报)

香索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用活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学思践悟】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等重要论断,具体而又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如何调查研究等重大命题,对于我们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正是加深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带来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更精准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握不平衡发展的差距、不充分发展的程度,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对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观大势、思大局,洞悉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科学预判、未雨绸缪,进而以运筹帷幄的战略定力、灵活多样的战术方式打开新局面。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走好群众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领导干部调研的重点。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全面真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使各项政策措施契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要有的放矢,发现真问题。只有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注重点与面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落地,使调查研究真正产生实效。坚持传承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掌握、运用并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方法,如蹲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典型调查等。这些宝贵经验永不过时。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结合时代和社会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调查、统计调查等,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科学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提升能力、改进作风的政治责任,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问题、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把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调查研究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善于凝练调研主题、深化调研内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调查研究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只有使调查研究成为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必经环节,成为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才能有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为此,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干部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主持调研课题,经常性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在调研中不断强党性、长才干、促发展、作贡献。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健全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前的必经程序,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症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走秀式”“打卡式”“扎堆式”调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真正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健全完善已有调查研究制度,对通过调查研究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及时地跟踪评估、调整优化,并以制度形式固化成果。(作者:陈志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来源:光明日报

奚益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用活共产党人的传家宝

【学思践悟】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中央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调查研究,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等重要论断,具体而又深刻地回答了为什么要调查研究、如何调查研究等重大命题,对于我们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是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要途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深入调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了解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正是加深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过程。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带来一系列新任务新要求。为更精准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把握不平衡发展的差距、不充分发展的程度,领导干部必须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对繁重艰巨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更需要在调查研究中观大势、思大局,洞悉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科学预判、未雨绸缪,进而以运筹帷幄的战略定力、灵活多样的战术方式打开新局面。运用科学方法开展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走好群众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做到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领导干部调研的重点。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全面真实了解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凝聚群众智慧,使各项政策措施契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利益。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学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要有的放矢,发现真问题。只有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注重点与面相结合、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综合运用科学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把中央决策和上级部署落实落地,使调查研究真正产生实效。坚持传承创新,运用现代技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掌握、运用并积累了大量调查研究方法,如蹲点调查、开调查会、实地考察、典型调查等。这些宝贵经验永不过时。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和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可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结合时代和社会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网络调查、统计调查等,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增强科学性。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领导干部提升能力、改进作风的政治责任,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人民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问题、本地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事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把握正确的调查研究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调查研究中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破解难题推动发展。善于凝练调研主题、深化调研内容、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实现调查研究常态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只有使调查研究成为科学决策、推动工作的必经环节,成为联系群众、改进作风的重要途径,才能有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前瞻性。为此,应当把调查研究作为干部加强政治历练、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带头主持调研课题,经常性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在调研中不断强党性、长才干、促发展、作贡献。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建立健全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前的必经程序,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症结。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走秀式”“打卡式”“扎堆式”调研,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真正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健全完善已有调查研究制度,对通过调查研究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及时地跟踪评估、调整优化,并以制度形式固化成果。(作者:陈志勇,系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

其虚言与

「理论文章」牢记三个“在我” 不负发展使命

牢记三个“在我” 不负发展使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昭示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阶段,明确了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举措。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负责人的角度深切地感受到要在“十四五”时期交上一份高质量的答卷,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唯有行而不辍,方得未来可期。“十四五”时期自然资源系统在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使命是从单纯提供要素保障转变为提供要素保障与促进节约集约利用相结合,从为经济规模增长服务转向为高质量发展服务,从单纯的土地管理转变为自然资源全要素的管理,从主要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和用地服务转变到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服务,要求高、难度大,但我们仍旧有信心和勇气去完成好使命。一、以“瓶颈在我”的认识去认清困难。很长一段时期以来,我们部门既要服务发展又要落实保护,各种政策条条框框很多,时常背了项目落不下的锅,也偶尔成了大家眼里的“绊脚石”,这从客观上印证了发展当中有很多“瓶颈问题”在本部门管辖之列。单从用地上来讲,占补平衡指标、规划指标、计划指标、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都是不可或缺的,进入到“十四五”时期,从趋势上看,这些指标会更为稀缺,红线会管的更严。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在资源供给日益趋紧的时代要求下,高质量地完成要素保障任务同时还要守住耕地红线,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瓶颈和困难,只有正视它,认清它才能更好地应对谋划、推进工作。要解决这些瓶颈困难,一靠锲而不舍地向上争取;二靠高瞻远瞩地提前谋划;三靠紧扣政策的研究方法;四靠脚踏实地地扎实苦干。二、以“本底在我”的责任去做好规划。“十四五”时期我们保山高质量推进城市生态化、工业局聚集化、农业规模化、旅游品牌化、发展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必将根植于我们的空间规划之上,规划的本底和基础打不好,发展将愈发曲折。我们将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加强与部门间的对接确保将“十四五”规划和综合交通、水利、能源等行业规划的空间需求及重大项目清单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提前预留好项目用地空间,为“十四五”提供空间保障。城市生态化上,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产业空间、生态空间、社会空间”深度融合;工业聚集化上,重点推动工业用地在布局上实现集中连片,为开发区提升打好基础;农业规模化上,以坚守粮食播种面积395万亩以上的目标为依托,布局好耕地和基本农田,通过规划实现农业规模化与耕地、基本农田保护的深度融合;旅游品牌化和发展数字化上为重点项目落地预留合理空间。三、以“保障在我”的担当去做好服务。要严控占用耕地的一般性项目;要落实好补充耕地三年行动计划,三年内垦造耕地水田各2万亩;要综合采取实施增减挂钩项目、购买增结余指标等多种渠道作为常规保障手段的补充;要提升用地报批质量大力缩短用地报批周期;要推进城市更新,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利用,探索开展“三旧”改造,继续深入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力争2021年度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要达到30%以上,两项指标要保持全省前列;最后是要保障好人民群众获得感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提升,确保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持续保持全省前列。(保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马文寿)00:53编审:李显耀责任编辑:施媛媛 冉懦珲电话:0875-2203983邮箱:bsrbw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