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武大博士深度指导:选对研究方法,直接决定你的论文质量!动不为利

武大博士深度指导:选对研究方法,直接决定你的论文质量!

本文系募格课堂 作者:晨星,男,湖北武汉人,副高职称,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高级程序员。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中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撰写论文前进行科研工作也是这样。其实虽然撰写论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但它们仅仅是科研工作的一个总结或结果而已。当你写论文或任何其他科研报告时,进行研究工作往往是垫脚石,也是基础。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可以决定论文或任何其他科研报告的整体质量。因此,撰写论文前,需要重视自己的科研工作,而在动手进行科研工作前,需要最重视的事情之一是如何确定选择哪种方法进行研究。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从收集数据的角度来说,主要分为两类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定量研究在这类研究中,收集的数据通常用数字和图表来表示,以证实理论和假设。所收集的数据是关于某一学科研究专题的事实资料。在定量研究方法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事实信息,如:调查:调查包括以多项选择或评分形式提出的问题列表,即通常所说的问卷调查,无论是面对面、通过电话还是在线提问那种形式都行。调查工作过程中,在数据表中提及调查结果之前,研究者可以通过介绍科研在何时何地进行如何的调查、参与者回答问题所花的时间、回复率等信息,引导读者了解调查结果。此外,研究者可以将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包括完整问卷的列表作为一个附录,以便被问卷者可以看到确切的数据收集,作为参考模板,提高调查的效率。实验:在这种方法中,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研究者在受控环境中执行测试,并从中获取数据。实验中的各类数据用于控制和操纵变量以建立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在大数据的科研时代,有时候常常将事物的相关关系替换为因果关系)。研究实验要客观全面地记载,生成实验报告。在报告中包含研究者如何设计实验的全部信息(例如,在受试对象之间或受试对象内部),研究过程中使用什么工具、技术和程序来进行测试。现有数据:已经存在的数据是非常宝贵,研究者将从现有来源(如出版物或档案数据)收集数据,以纳入到研究的分析中。如果利用现有数据或材料进行实验,那么在实验报告明确输入数据各类描述数据,包括从何处获取材料、数据最初是如何生成的以及选择日期范围时使用的标准等信息,即所谓的元信息(关于现有数据的信息)。观察:是指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主要包括在自然环境中,观察无法控制变量的生物活动。比如世界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他的研究院门口的石碑上刻下了“观察、观察、再观察”的名句,以此来强调观察对于研究工作的重要性。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他们进行精细观察能力上,我可能是中上之人。”可见,观察中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系统地记录某些单词或一组文本的出现,以分析交流模式。内容分析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随着近百年的发展,内容分析法广泛运用在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各类学科中,已是社科研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而且实际上,内容分析法的分析空间远不止限于那些传统的社会科学领域,它对文本数据的挖掘和解读还可以解释数据过程(趋势、路径),使用交叉、聚类等方式解释变量之间的差异和关系,获得深度分析结果,回答研究问题及检验研究假设。在定量研究中,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如何准备数据用于分析数据的软件(如Stata或SPSS)使用的统计方法(如回归分析)定量研究方法的一个例子:考虑一下这个场景。研究者在某大学里调查了大约300名学生,问卷他们一些问题,比如:“在1-5分值的范围内(分越高代表越满意,分越低代表),你对任课教授的教学水平有多满意?”在获取所有数据后,研究者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个结论,比如“平均来说,学生给教授的分数是4.4”。定性研究这种方法通过访谈、焦点小组、案例研究、语篇分析和文献综述来理解人们的想法、概念或经历。它基本上是一种收集人们思想和经验的调查。下面是设计定性研究方法的需要考虑要素:访谈:这种方法包括向受访者口头提出开放式问题。包括确定面试的时间、地点和方式、如何找到和选择参与者。访谈的规模,即有多少人参加。谈话采取什么形式(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一般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谈话记录能方便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或分析。面试计划应花多长时间。记录方式,如视频或音频记录和文字笔记。访谈的对象属于哪个群体或社区?如何接触参与者的,需要办理什么样的合法手续。焦点小组:通过让一群人讨论一个话题来收集意见,即小组(焦点)座谈(Focus Group)是由一个经过训练的主持人以一种半结构的形式与一个小组的被调查者交谈。案例研究:对事件、组织、个人或团体的深入研究。解释研究是如何选择案例研究材料(如文本或图像)进行分析的,您分析的材料类型,以及您是如何收集和选择它们的。文献综述:对其他作者发表作品的调查。在定性研究中,分析将基于图像、语言和笔记(通常涉及文本分析形式)。具体方法可能包括:内容分析:讨论和分类句子、单词和短语的含义。专题分析:对数据进行编码和仔细检查、分析,以确定特定的专题或模式。语篇分析:或称语篇研究,是分析书面语、口语、手语或任何重要符号事件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语篇分析的对象——语篇、写作、会话、交际事件等——是以连贯的话语序列、命题、言语行为或话轮来定义的。与许多传统语言学不同,语篇分析者不仅研究“句子边界之外”的语言使用,而且更喜欢分析“自然发生”的语言使用,而不是虚构的例子。语篇分析与语篇语言学的本质区别在于它旨在揭示人的社会心理特征,而不是语篇结构。目前语篇分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包括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工作、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国际关系学、人文地理学、传播学和翻译学,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假设、分析维度和研究方法方法论。定性研究方法实例考虑一下这个场景,即研究者对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并向他们提问:“你对课程研究的满意度如何?”,“学习计划的积极方面是什么?”,以及“学生认为可以做些什么来改进学习计划?”根据研究者得到的答案,研究者用抄写工具或软件记录所有采访内容,并在寻找和分析出共同点和模式。混合方法所谓混合方法,就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以上两个定量和定性方法中的例子,先进行定量分析的调查,找出趋势或观点或信仰,然后进行定性的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趋势背后的原因。或者研究者先进行定性的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的满意度,根据访谈的回答提供了新的见解,设计调查问卷表格中的问题。然后,研究再使用该调查作为一种工具来大规模测试这些见解或问题。在如何选择研究方法前,研究者需要理解定量和定性研究之间的差异:那么知道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在研究工作过程中,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研究方法呢?决定使用定性还是定量数据的经验法则是:如果你想确认或检验某种东西(理论或假设),使用定量分析效果更好如果你想了解一些东西(概念、想法、经验),使用定性研究效果更好对于大多数研究项目,研究者选择定性、定量或混合方法的考虑因素琮包括研究工作是采用归纳研究还是演绎研究的方法;研究工作中研究问题的性质;是在做实验研究、相关研究还是描述性研究;以及其他考虑因素,如金钱、时间、数据的可用性。在获取了数据后,分析定性和定量数据也是不一样的。使用定量方法获得数据后,通常可以使用数量统计方法分析数据,以发现数据中的模式或共性,结果可以用图表表示。SPSS、SAS或Excel等应用程序可用于计算以下一些参数计算:平均得分给出特定答案的频度(次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定性数据比定量数据更难分析。它由图像、文本或视频组成,而不是数字。分析定性数据的一些传统方法是:定性内容分析:跟踪单词或短语的位置、出现情况和含义专题分析:仔细审查数据,确定主要专题和模式语篇分析:研究传播在社会语境中的作用最后记住,在论文中的方法部分存在的目标不仅仅是描述研究的方法,而是展示研究工作如何以及为什么应用这种方法,并证明这种研究方法是严格进行的。论文中的方法部门应该能够说服读者(审稿人),研究工作为什么选择要定性或定量或混合的方法,以及它如何适合并实现研究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必须清楚地回答研究问题和问题陈述。总之,选择的研究方法必须与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联系起来,并有密切的关系。宋代叶适在《水心别集·十五·终论》中说:“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在科研过程前,研究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研究方法也是如此。

爱物语

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市场研究分类介绍

引言市场研究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要针对客户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客户和需求,因此就需要一个全面的市场研究分类体系为各类调研需求归类。我们本期就来介绍一下市场研究的两种分类方法。1.市场研究的领域分类市场研究工作通常会涉及不同的业务部门,他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开展专项的调研工作。市场研究的第一种分类方法就是从客户的业务领域出发,根据客户所在部门或职责的业务范围,定位相应的研究领域,再进一步匹配每个领域里的各类研究方法。我们工作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些业务部门,例如:终端的客户服务部门通常会承接产品和服务满意度的研究项目前端的品牌与战略部门通常会承接品牌与营销策略或者市场与消费人群的研究项目产品与设计部门通常会承接产品与设计的调研项目下图展示的是市场研究领域的分类,这种分类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在本文中我们将研究领域分为了四大类,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也会依据这个框架来对每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分别进行讲解:2.市场工作业务流程与研究方法的分类除了确定客户所处的业务领域,我们还需要了解客户目前的业务进展阶段,才能更好地将市场研究工作落地到客户的实际业务问题上。我们可以将各类研究方法和市场工作的业务流程节点结合起来,根据关键的业务节点,归纳出相应的市场研究阶段,并整理出每一阶段下的研究方法。第二种分类方法就是从市场研究的阶段出发,定位客户目前的工作进展阶段,从而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接下来,我们以两类客户为例,讲解一下我们是如何结合市场研究的阶段分类,来帮助客户找到相应的研究方法。第一类客户:需求较为模糊,不确定究竟要做何种类型的研究,他们可能会抛出一些范围很大的问题,例如:请问你们手上有哪些研究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怎样的问题?这类模糊的需求往往会使得初期的工作较难找到抓手。第二类的客户:需求特别明确,直接指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甚至连样本量设计都已敲定。例如,我们之前遇到一位负责某类创新产品的产品经理:我们希望对目前在售的一款创新产品进行的用户需求调研,要大样本,帮助我们改进产品设计。可是当时整个市场中,该类新品的用户占比很少,显然是无法满足大样本的研究设计的。其实无论客户目前的调研需求是否明确,我们首先都要定位客户的业务问题处于市场工作中的哪一个阶段,下图展示了我们市场工作中涉及到的各个业务流程与各类研究:面对上述第一类需求不明确的客户我们会根据目标产品的业务阶段,来定位我们的问题与研究目标,从而缩小我们的问题范围。例如,我们正处于以下阶段: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寻找市场机会点——我们可能需要进行进入市场可行性研究或者市场细分研究开始孕育一个全新的产品创意——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消费者需求挖掘研究或者创意工作坊营销策略沟通阶段,需要寻找通过合适的媒体渠道传达合适的广告信息给目标消费者——我们可能需要进行渠道与媒介研究或者广告沟通概念测试产品上市前,找到合适产品的包装与价格,使购买转化率最大化——我们可能需要产品包装测试与价格测试产品上市后,希望为顾客带来满意的购物和使用体验,最终提高复购率和忠诚度——我们可能需要进行产品满意度或者消费者使用追踪研究面对上述第二类,需求明确,但实际情况无法满足的客户我们会帮客户寻找问题的源头。例如刚才提到的,针对领先市场的新产品进行用户研究,往往会面临已有的用户规模还太小,不够支撑目前的产品直接做下一代的迭代优化的问题。那么我们此时的研究阶段可能仍旧处于进入市场的阶段,想要获取大样本的数据,就需要进行前期的市场研究,先定位我们的目标用户的范围,而不是立马对已有的用户进行研究。总之,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前,我们需要对市场研究的阶段与领域的总体框架有一定的了解,再从这些框架中定位我们的研究问题。我们可以从客户的业务领域出发,先确定我们需要进行哪一领域的专项研究;再从研究阶段出发,明确目前的市场工作已经进行到哪一阶段,从而找到更适合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领域和不同阶段的研究方法的应用,我们会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讲解,敬请期待。END

三凶

抓好五环节,指导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课程角度看,研究性学习从属于综合实践课程,是中学生必修类国家课程。从学习过程角度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跨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应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新知和能力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些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关键环节缺失,导致课程实施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基于此,笔者就该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论述如下。一、抓好研究选题环节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好的选题是研究性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确定一个好的研究题目宜遵循三个原则、把握三个方向。(一)选题三原则1.兴趣性原则。学生选择研究性专题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做好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指导选题时,先要放手,给学生选题的自主权。很多中学生对手机游戏非常迷恋,于是他们确定这样的选题:关于中学生迷恋手机游戏情况的调查研究。2.创新性原则。创新性既可以在研究内容上的创新,也可以是研究方式上创新的。如,有的学生做人工智能领域的选题——人脸识别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是选题内容上的创新。因为具有创新性,所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3.可行性原则。学生选题时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经验水平、时间精力和设备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通过努力可以获得成功的课题,不能好高骛远。(二)选题三方向1.学科拓展类题目。国家课程在实施过程,有些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课上条件不具备、课时不足,需要学生拓展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确定专题进行研究。2.实践活动类题目。社会大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性资源,也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选题。比如走进了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学生选择其中一项实践体验活动,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题。3.社会生活类题目。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学生依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题。比如:“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题目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又比较感兴趣,可立题研究。二、抓好方案设计环节研究方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就如同建造一座大厦的施工图纸,它起到规范、导向研究活动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一般情况下包括七部分内容。具体如下:(一)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研究性学习的灵魂,表述要力求简洁、明确。让读者通过题目直接了解到这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意义,解决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个研究以及该研究的价值是什么?以“中学生迷恋手机游戏情况的调查研究”为例,目的是了解现状和过度“手游”对中学生身心的影响;意义是为痴迷的中学生提供一些建议,供其参考。(三)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体现的是课题从几个方面展开,或是课题需要实施的具体任务。比如上边关于中学生手机游戏的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即是调查从几个方面展开。(四)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课题的类型,如果是一项科学实验,就采取实验法;如果是一项调查研究,就用调查法;如果需要从网上收集材料,了解某一事项的发展动态,就用文献法。如果需要边行动边观察,就采取行动研究法。一般情况是,一项研究可能要采取多个研究方法。(五)研究的步骤进度研究性学习是一个综合性学习,过程相对复杂,一般情况下,要将研究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明确每个阶段做什么、由谁来做,做到什么程度,给出研究进度及时间节点。(六)人员分工研究性学习需要建立研究团队,团队一般由4~6人构成,其中一名是组长,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统筹和设计,其他成员参与研究工作。分工力求明确,责任到人,杜绝一人包办代替。(七)预期成果预期成果即提前设想研究性学习达成的成果,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论文,也可以是音像制作,发明创造实物等。三、抓好过程实施环节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一)指导学生选取研究模型研究性学习要根据选题的领域不同,要采取不同的研究模型。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研究性学习和自然科学类研究性学习两个领域。前者以文献和调研为基础的研究,宜采取模型A的方式。后者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研究,宜采取模式B的方式。如《关于中学生迷恋手机游戏情况的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类型,其主特征通过文献和调研收集资料,加工分析资料,进而得出观点。宜使用模型A。如《几种品牌橙汁中VC含量的研究》属于自然学科类型,其主要特征是提出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宜使用模型B。(二)指导学生记录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要做过程记录,过程记录能够有效规范研究行为,为撰写研究报告积累素材,委派一名同学做书记员。设置一个记录单,记录单一般包括如下要点:课题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情况、取得成效等内容。(三)指导学生做好评价评价是监控研究性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以评价集体为主,制作研究小组评价表。评价内容包括:课题基本信息、成员考勤、任务完成、合作态度、数据真实性、过程严谨性、成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组内自评,可以组间互评,还可以指导教师评价。四、抓好报告撰写环节根据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类型的多样性,研究性学习成果也存在多种呈现方式。最为常用的方式有: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小论文、小制作发明等。(一)实验报告所谓的实验报告就是研究团队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结论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材料。一般性实验报告包括八部分结构。分别是实验目的、实验日期、实验者、实验设备说明、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和解释、评价和讨论。实验报告行文中为了突出数据和实事,以表格、图示、关键实验环节的图片呈现,有些实验证据稍纵即逝,学生要有取证的意识。(二)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是调查者对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后,对取得的材料数据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设计问卷、组织测评、统计数据这是撰写调研报告前期的三个重要环节。调查报告一般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的基本情况。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的问题,调查的对象,调查的方法。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是主体部分,主要写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与事实,并对这些数据与事实进行归纳与分析。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写出调查的结论,还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三)发明制作在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一些学生选择了小发明小制作。发明制作的成果呈现有两种方式:一是文本呈现;二是实物呈现。1.文本呈现。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写发明缘由,说明为什么要研发该产品;第二部分写产品说明,包括产品的结构、原理、性能、功能及突出的优点,并配产品结构图;第三部分写明发明制作的产品使用中要注意的事项。2.实物呈现。研究小组要把所制作的产品实物呈现出来,并进行演示,以方便大家观摩理解。五、抓好成果展评环节成果展评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成果展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梳理成果、提升成果、推广成果。成果展评有两种方式,一是演示文稿展评,二是实物演示展评,也要两者兼而有之。成果展评要注意如下问题:(一)精心制作演示文稿演示文稿的内容要逻辑清晰,图文并茂、提供数据事实、呈现出研究场景和研究过程。(二)展评前进行展示演练展评前进行分工,谁是主讲,谁来配合讲,谁来演示实物,谁来答疑等要提前设计好。为了吸引观众,激发好奇,在语言上还要充分准备,开场白怎样说,结束语怎样讲。提前要进行彩排,在彩排过程,不断完善展示方式、文稿和语言。总之,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而言是一项复杂且充满挑战的课程,该课题对于培养中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价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永庆)(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提示,并立即删除)

老物件

成人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课《体育管理学》复习题

成人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课《 体育管理学》复习题成人高等教育体育专业课 体育管理学《体育管理学 》 复习资料1一、填空: 1、运动训练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物、、。2、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的基本方法是、、。3、一般系统是指由若干以一定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的有机整体。4、体育产业管理是以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为目的,为所从事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总称。二、名词解释: 1、体育发展战略2、体育管理学三、简答题: 1、简述法律方法的主要作用。2、简述体育管理的职能。3、简述我国体育赛事的种类。4、简述我国体育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四、论述题:论述社会体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参考答案一、填空: 1、人 财 时间 信息 2、标准化 制度化 规模化3、要素 结构形式 功能 4、体育需求 实现经营目标二、名词解释:1、体育发展战略就是通过对体育运动的全面分析、判断和发展前景等的科学预测,而对关系体育运动发展全局的各类问题进行的科学谋划。2、体育管理学是专门研究体育管理的科学,是研究体育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三、简答题:1、法律方法的主要作用答:(1) 建立和保障正常的管理秩序。(2)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3) 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简述体育管理的职能答:(1)计划职能 (2)组织职能 (3)控制职能 (4)协调职能 (5)创新职能3、简述我国体育赛事的种类答:(1)全国性体育机构批准的赛事 (2)残疾人体育赛事 (3)职业体育赛事(4)高中或大学的体育赛事 (5)基层的或青少年的体育赛事(6)特殊的/个人举办的体育赛事 (7)各个体育社团组织举办的体育赛事4、我国体育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体育行政体制改革,由原来行政官员管理向体育专家管理转变。(2)从体育的经验管理向体育的科学化、现代化转变。(3)体育管理体制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4)从忽视体育对人的发展向以人为本为中心开展体育工作的思想转变。(5)从粗放型的体育管理工作向集约型的体育管理工作转变。四、论述题: 答题要点:(1)社会体育体制正在完成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主要表现在 A、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从单纯的政府行为走向社会共同行为。B、社会体育的运行形式:从公益型走向经营与公益型。C、社会体育的目标:从单一 目标走向目标多元。D、社会体育的内容和手段:从单调枯燥走向丰富多彩。E、社会体育参加者的心态: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投入。(2)社会体育将全面走向社会化。(3)社会体育的科学化水平将由较大的提高。(4)社会体育管理成多样化的格局。社会体育管理模式的多样化是普及化和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体育管理学 》 复习资料2一、名词解释: 1、体育计划二、简答题: 1、 简述体育赛事的特征。2、 简述运用行政管理方法应注意的问题。3、 简述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4、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5、简述社区体育的特征。三、论述题:试述学校体育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来决定?四、应用题:结合实际,谈谈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体育计划是指体育部门为达成一项具体的工作目标所制定的最经济有效地工作程序与行动方案。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赛事的特征。(1)一次性(2)独特性(3)制约性(4)风险性(5)结果的不可逆转性简述运用行政管理方法应注意的问题。(1)运用行政管理方法必须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2)行政管理方法的效果受到管理者自身水平的制约。(3)运用行政管理方法必须兼顾行政对象的利益。(4)运用行政管理方法必须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5)行政管理方法的运用必须与法律、经济管理方法和宣传教育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简述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答:(1)全面性。学校体育管理涉及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即包括对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实施者和受教者的管理,还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管理。(2)区别性。学校体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内容较多,不同内容之间又有很大的差别。(3)教育性。学校体育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管理的本身就一个教育过程。(4)创新性。学校体育随时代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教育内容,这个特征就决定了学校体育管理过程是一创新的过程。4、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答:主要特点有:(1)以效益为核心的特点 :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体育产业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2)以市场为导向的特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即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投资方向,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并满足人们的需求。(3)以法制为保障的特点:体育市场赖以其作用的竞争机制等不完整,体育产业的管理必须以法制为保障。(4)以经济方法为主要管理手段的特点:通过经济方法,建立经营组织的利益激励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5、简述社区体育的特征。答:有以下特征:(1)社区体育的突出特点是区域性。(2)社区体育组织具有较强的民间性。(3)社区体育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具有平等性。四、论述题: 1、试述学校体育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来决定?答题要点: (1)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包括体育教学课前管理;体育教学课中管理;体育教学质量评估。(2)课外体育活动管理。包括有广泛推广《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法规文件,宣传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健全学生的重要性;组织早操、课间操、体育俱乐部和其他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形式;组织校内的各种体育竞赛,包括班级赛、年级赛、表演赛、运动会的;利用橱窗、报刊、体育科研讲座宣传讲座知识。(3)课余运动训练管理。它包括运动项目方向的选择;建立运动队,选拔教练员、运动员和其他管理人员、训练课的管理。(4)学校体育活动经费管理包括对全年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进行匡算,并向财务部门申报;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广开财源,吸纳社会资金开展学校体育工作。(5)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设备管理。(6)学生体质与健康管理。包括明确目标,正确决策;建立组织,定期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分析研究,提出改进措施。《 体育管理学 》 复习资料3一、填空: 1、体育管理学是专门研究体育管理的科学,是研究及其的一门综合性的管理科学。2、体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统计研究法六种。3、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思想的基本方法是、、。4、教练员的专业能力结构应表现在、认知能力、、等方面。5、体育赛事组织与管理的主要特点:管理系统的、管理环境的、管理因素的。6、体育赛事计划的内容有、、、具体措施、经费和物质保障。7、制定体育计划的方法:、历史比较法、、整体综合法、优选决断法。8、有形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采用的科学方法;无形资源的管理主要取决于人的因素。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基本任务?2、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4、简述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内容是什么?5、简述体育赛事的特征是什么?三、应用题:联系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关系,参考有关研究资料,谈谈你对“体育产业化” 及其实质的理解。参考答案一、填空: 1、体育管理现象 发展规律2、调查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3、过程化 规则化 职能化。4、教学能力 创新能力 评价能力5、包容性 差异性 复杂性6、指导思想 目的要求 计划任务安排7、现状调查法 未来预测法8、定量化二、简答题:1、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基本任务?答:(1)用哲学的观点探讨当前社会体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性;(2)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总结体育管理活动的经验;(3)用务实的态度追踪国际体育管理发展的前沿。2、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有哪些?答:主要特点有:(1)以效益为核心(2)以市场为导向(3)以法制为保障(4)以经济方法为主要管理手段3、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答:(1)牢固的事业心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全面的基础知识和熟谙专项业务(3)具有创新精神 (4)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 (5)良好的心理素质4、简述体育场馆无形资产的内容答:(1)体育知识产权(2)场馆的技术秘密和商业机密(3)体育体育场馆特许经营权 (4)法律、法规规定或国际惯例承认的其他体育无形资产5、简述体育赛事的特征答:(1)一次性(2)独特性(3)制约性(4)风险性(5)结果的不可逆转性三、应用题:答题要点:“体育产业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袤的概念,也是一个过程。它主要包含这样五方面的含义:(1)体育产业化意味着观念的转变。(2)体育产业化必须实施资源配置市场化。(3)体育产业化要求产品的生产者形成关注市场和消费的机制。(4)体育产业化与体育社会化是同一层次的概念。(5)体育产业化的前提是体育产品的商品化。

三言

常用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哪些?掌握这5种就够了!

在学习A-level/GCSE心理学时,心理学研究方法是小伙伴们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以AQA考试局GCSE心理学课程大纲来看,心理学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是主要学习内容之一,这部分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可检验假设的形式、变量类型、采样方式、设计研究、相关性、研究程序、规划和进行研究、道德考量(Ethical considerations)。各部分内容还包含具体Topic要求小伙伴们掌握:(AQA考试局GCSE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大纲)心理学有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即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methods,取决于数学或统计数据的使用)和定性研究法(Qualitative methods)。这两种类别的研究方法包含许多种研究,比如说相关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等。具体使用哪种类型的研究取决于具体的心理学研究目标。学姐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不同的心理学研究方法。1.个案研究(Case Study)案例研究是定性研究方法。它涉及在一段时间内观察一个人或一组人。研究人员采访对象或观察行为并记录信息。通常使用这种类型的心理学研究来说明如何在实践中应用心理学原理或理论。案例研究方法广泛用于专业培训中。2.实验法(Experiment)在科学科学中,实验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的第一个原则是设置对照组。对照组可能是一个或一组未经操纵的个人或群体。第二个原则是控制变量。也就是说,实验应尽可能避免多余数据。该因素使心理学家能够重复该实验,这是可靠研究的要求。第三个原则是测量的一致性。如果允许使用不同标准将导致实验无法复制,实验结果不可靠。第四个原则是显示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在实验中执行的操作导致了最终结果,而没有涉及其他因素。实验可以是在实验室控制的,例如睡眠研究,允许心理学家操纵受试者但不能操纵其环境的现场实验,或者不允许进行控制且主要是观察性的自然实验。3.观察研究(Observational Study)这种类型的定性研究可以是既自然进行的,也可以在人为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这种研究方法是系统的且需要仔细记录的。观察研究的目的是识别和描述一个变量甚至一组变量。4.调查研究(Survey)这种调查研究方法取决于报告的数据,结果可能是高度主观的。因此,调查通常涉及许多主题。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定量研究方法。这不是实验法,而是“精心选择”了样本的方法。5.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这种研究方法涉及查看诸如印刷品、电视、广播等媒体,以重复特定单词或短语甚至想法。这是一种定量方法,利用有关单词或概念的数学或数据来研究诸如定型观念或某些文化方面(例如性行为)的事物。这类研究在广告中特别有应用价值,但也可用于预测特定人群的行为。心理学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取决于要研究的数据种类以及研究的目的和广度。

海水震荡

消费者行为学 要点解析

第一章1.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内涵1.2 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与应用1.3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4 消费者行为学的课程架构1.1 消费者行为的定义与内涵1.1.1消费者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生活需要的个人或家庭。按照需求状态的不同,消费者可以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1.1.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感知、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易职能的行为基础。(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1989)在这一定义中,至少包含以下三层重要的含义:(1)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2)消费者行为包含了感知、认知、行为及环境因素的互动作用。(3)消费者行为涉及交易行为。1.1.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消费者行为学以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个人因素是消费者自身的因素,包括消费者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外部环境因素指消费者外部世界的所有物质和社会要素的总和消费者行为是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1.2 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与应用A.我国古代:春秋后期计然运用他的经济循环学说预测市场,提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的经营原理。计然的弟子范蠡师承这一理论,提出“夏则资皮,冬则资缔(细葛布)”。白圭是战国时期人,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八字经商原则。B.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德提出“欲望是心理运动的源泉,一切情感、需要、动作和意志均为欲望所引发”的命题。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最早提出“消费”这个术语。法国的西斯蒙第提出了社会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观点。上述历史资料说明,分析和预测消费者需求早已有之,但是并不表示具有完整体系的消费者行为学早已产生。1.2.1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1)萌芽时期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研究消费者行为与心理的理论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韦伯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广义的消费概念,认为过度的消费是人们在炫耀心理支配下激发的。美国社会学家W. D.斯科特、心理学家H.盖尔、社会学家E.A.罗斯、德国心理学家闵斯特伯格、丹尼尔.斯塔奇、约翰. 华生相继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时期的各项研究都从各个侧面涉及消费心理与行为问题,为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研究的重点是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而不是满足消费需求,在实践中应用较少,尚未引起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2 )应用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消费者行为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地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实践中。欧内斯特?迪士特开展了消费动机的研究;密歇根大学的G卡陶纳开展了消费期望和消费态度的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的拉吉斯费尔德和E.卡兹开展了“人格的影响”的研;哈佛大学R.A.鲍尔开展了“知觉到风险”的研究;罗杰.L诺兰开展了“新品初步设计研究”和“定位研究”;心理学家海尔通过对两组不同的消费者在购买咖啡问题上的回答找出了家庭主妇不喜欢购买速溶咖啡的真正原因,提成了消费者潜在的或隐藏的购买动机的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系统地研究人的需求础上提出了“需求层次论”。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消费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3 )变革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至现在。这种变革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用了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和深化。1.2.2消费者行为学在中国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经济体制的逐步废除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消费品市场得以迅速发育,以消费者为主体的“买方市场”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学者开始从国外直接引进有关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成果。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国人与西方人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空白和有待开拓的新领地。1.3 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3.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分类消费者行为研究是一个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人员来搜集和分析与消费者行为和决策相关的资料。基本上,消费者行为研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与因果性研究。1、探索性研究通常是面对一个全然陌生的研究领域,而我们过去在这个问题上所得到的信息很有限。例如,我们想要知道因特网对未来消费者行为与决策可能造成的冲击,以及其潜在的机会。2、描述性研究的重点则是呈现真实的事实,发现已经存在的事实资料。例如,我们认为网络上有很大的商机存在,因此我们想进行一个有关网上购物的描述性研究。通常,描述性研究是对既存事实现象的发掘,并不一定带有规范性的意义。3、因果性研究是一种因果性的研究。例如,什么样的促销活动较容易引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1.3.2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类。定量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实验研究法。定性研究包括焦点群体研究法、深度访谈法、投射技术法以及隐喻分析法。1)观察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是通过观察样本相关的行为与背景来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如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产品的过程,来深入了解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观察研究法特别适合当有些样本在面对问卷或访谈时,不愿表达其想法或意见的状况。另外,也有一些人对他们的行为及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不一定能清楚地加以解释,如儿童往往不能清楚地解释其购买行为和购买动机。观察研究法依其所使用的观察方式大概可以分为两种: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2)调查研究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最常用的定量方法就是调查研究法。虽然,调查研究的方法很多,但有三种方法最为普遍:? (1)邮寄调查。(2)电话访谈。(3)人员访谈。3)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变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产生变化的一种研究方法。目的在于通过消除所有可能影响观测结果的外生因素,求出真正因果之间的关系。分为实地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4)焦点群体研究法焦点群体研究法往往是聚集8~10个样本,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而样本则被鼓励自由地表示他们对于这一主题的看法。5)深度访谈法深度访谈法是经过良好训练的访谈人员,通过促使受测样本自由畅谈他自己对于所研究的主题(如产品类别或品牌)的活动、态度以及兴趣,了解样本本身的一些观点。6)投射技术法投射技术法的目的是发现消费者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 投射测验又称深层法,是一种通过无结构性的测验,引出被测试者的反应,从中考察被测试者所投射的人格特征的心理测验方法。具体说,就是给被测试者意义不清、模糊而不准确的刺激,让他进行想象、加以解释,使他的动机、情绪、焦虑、冲突、价值观和愿望在不知不觉中投射出来,而后从他的解释中推断其人格特征。在该领域中比较常用的是角色扮演法、词汇联想法和造句法。著名的角色扮演法测试是美国关于速溶咖啡的购买动机研究。7)隐喻分析法隐喻分析法认为意象比言辞更容易表达出样本的想法。研究者借助于图片、绘画、音乐、声响来试图掌握消费者心中的意向。当第二章 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过程2.1 消费者的感觉2.2 消费者的注意2.3 消费者的知觉2.4 消费者的学习2.1 消费者的感觉根据信息处理的观点,消费者处理信息经历三个阶段:接触阶段、关注阶段和理解阶段,见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型2.1.1感觉感觉是指我们的感受器(眼、耳、鼻、口、皮肤等)对光线、色彩、声音、气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感觉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感觉反映直接接触的事物。第二,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消费者的感觉是消费者借助于感觉器官,对各种商品、服务、信息以及自身需要的反映。总之,感觉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方式和结果,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1)感觉的分类:人的感觉是多种多样的,依据刺激的来源和感受器位置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压觉、温度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动觉)、平衡觉(静觉)和机体觉(内腑感觉)对五种重要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进行探讨(1)视觉:视觉上的刺激主要包括颜色、外形、大小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当中,有83%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6%分别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颜色可以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感受。颜色还具有某种文化上的蕴涵。产品的外形往往也会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和认知。另外,产品的大小也会影响知觉。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所接受的全部信息当中,有83%源于视觉,11%来自听觉,其他6%分别来自嗅觉、触觉和味觉。(2)听觉A.很多的广告都使用广告音乐和结尾的乐音,来引发消费者对产品品牌的良好联想或强化其广告诉求。B.营销人员在零售商店或服务情境中也常使用音乐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C.有学者针对卖场的音乐进行变换,来观察其对顾客的消费金额与停留时间的影响。(3)嗅觉气味可以引发不同的感觉和情绪。气味也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的经验。气味和颜色一样也有文化上的意涵,气味也是某些消费者在购买某类产品上的重要抉择因素。(4)触觉对于某些产品类而言,消费者往往会用触感来评估产品的品质。柔软光滑的感觉往往是高品质的指针。(5)味觉虽然味觉对于大部的食用产品很重要,但也不要忽略品牌、颜色和形状 等所可能产生的心理作用,而有些状况下这种心理满足可能超过了味觉的满足。2)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感官因接受刺激量的多少或强弱而改变其敏锐的程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感官因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而降低感觉的敏锐程度。第二,感官因某种刺激过少、过弱而提高感觉的敏锐程度。感觉适应可分为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和触觉适应。一般说来,下列因素会导致感觉适应:? (1)强度。(2)持续性。(3)是否容易辨别。(4)接触。(5)相关性。2.1.2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表示。感觉阈限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两类。1)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能被感觉器官觉察的刺激的最小量。在一定的适宜刺激强度和范围内,才能产生感觉;达不到一定的强度,或者超过感觉器官所能承受的强度,都不能产生感觉。2)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是感觉器官辨别变化或辨别两种刺激之间差别的能力,即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课程作业的具体要求2.2 消费者的注意 注意是指信息加工行为对特定刺激的投入程度。2.2.1注意的分类根据消费者有无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等三种形式。1)无意注意2)有意注意3)有意后注意以上三种注意形式并存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中。它们之间既交替作用,又相互转化。2.2.2吸引消费者注意的策略注意在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维持和增加心理活动的强度,也可以降低或减弱心理活动的效率。首先,可以通过增加消费刺激强度来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其次,可以通过明确消费目标,培养间接兴趣来维持消费者的有意注意。最后,消费者自觉排除外部干扰,加强意志努力,是从主观方面保持注意稳定和集中的重要条件。2.3 消费者的知觉知觉是人在对事物各种属性的个别认识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经验、知识等主观因素得到的完整的、有意义的、连贯的整体认识。与感觉相比,,知觉对消费者的影响更直接,也更为重要。2.3.1知觉的过程知觉的过程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第一个环节是外界环境,指环境中作为知觉来源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特征、位置及其分布。第二个环节是中介物,指将环境中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传递到人的感觉器官的媒介物,有空气、光、压力等。第三个环节是刺激物通过中介物与感受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第四个环节是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第五个环节是大脑对传入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2.3.2知觉的性质1)知觉的选择性引起消费者知觉选择的原因:首先,源于感觉阈限和人脑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其次,消费者自身的需要、欲望、态度、偏好、价值观念、情绪、个性等,对知觉选择也有直接影响。此外,防御心理也潜在地支配着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知觉选择。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是在知识经验的参与下形成的。知识经验在知觉理解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概念和词语来实现。人们借助于各种概念和词的命名,把商品的个别属性联合成为整体。相反,如果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和相应的概念词语,消费者就不能形成对商品的正确知觉。3)知觉的整体性在认知商品的过程中,消费者经常根据消费对象各个部分的组合方式进行整体式知觉。知觉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对消费对象各种特征的联系与综合上。知觉的整体特性使消费者能够将某种商品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当客体具有连续、闭合趋势和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或有较大组合的趋势时,容易知觉为一个整体(如图所示)。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可以增加消费者选择商品的安全系数,并减少购买风险,但同时也容易导致消费者对传统产品的心理定式,阻碍其接受新产品。2.3.3错觉知觉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但并非所有的反映都一定正确。在一定的条件下,人在感知事物的时候,会产生各种错觉现象,这些错觉现象包括以下几种:1)图形错觉①垂直水平错觉:②缪勒一莱依尔错觉:③线条的影响:④对比错觉:⑤对形体上下部的错觉::⑥由空虚和充实引起的错觉:2)时间错觉企业可以利用时间错觉来调整人们的心态,提高经营绩效。3)其他错觉①形重错觉 ②大小错觉 ③方位错觉 ④运动错觉了解错觉现象对搞好市场营销工作是有价值的:一则可以知晓自己可能出现的错误,二则可以利用错觉现象。2.3.4消费者的社会知觉1)社会知觉的内容(1)对人的知觉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机、性格等的知觉。①对他人表情的知觉:面部表情,目光 ②对他人性格的知觉:(2)人际知觉人际知觉就是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3)角色知觉角色指人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从事的职业、承担的责任及与此有关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知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某人的行为判定他的职业 二是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识,(4)自我知觉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2)社会知觉误区(1)第一印象:主要是感知对方的容貌.表情等外在的东西。(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由对象的某种特征推及对象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现象。在人际交往中,晕轮现象既有美化对象的作用,也有丑化对象的作用。(3)心理定势:疑邻盗斧(4)刻板印象:的是社会上部分人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笼统的、固定的看法和印象。(5)期望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在生活中人们的真心期望常常会变成现实的现象。(6)习惯定向(7)假定相似性偏见: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克服假定相似性偏见的一种方法是进行?°心理换位?±(8)行动者 观察者偏见:就是行动者和观察者两方面,对于导致某一行为的个人力量和环境力量有不同的认识,也就是说,两方面在对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倾向。2.3.5知觉的结果。1)认知的价格消费者对产品价值的知觉,最重要的是反映在心理价格上。2)认知的品质产品或服务的品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很重要的因素,不过消费者不一定能够以相当客观的标准来衡量产品的品质,真正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往往是消费者对产品的主观认知。3)认知的风险大部分的决策都会有不确定性,消费者的决策也一样。不确定性意味存在着某一程度的风险。一般而言,消费者所面对的风险主要包括功能风险、实体风险、财务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以及时间风险。4)认知的定位与形象消费者所认知的定位与形象主要可以包括三部分:? 公司形象、品牌形象与商店形象。消费者根据他所获得的各种信息以及过去的经验来加以组织、解释后形成对公司的印象。品牌形象是营销人员所关心的另一个消费者知觉的结果。品牌的形象与品牌权益密切相关。2.4 消费者的学习2.4.1什么是学习从科学心理学的观点看,学习是一种经由练习使个体在行为上产生较为持久改变的历程。A.学习是一种历程。B.行为改变与练习。C.改变并无价值意义。2.4.2 刺激一反应理论刺激一反应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本来并不能引起个体某种反应的刺激,如果经过练习后最终引起该种反应,即表明该刺激与该反应之间形成了新的联结。这种新的联结形成的过程就是学习。1)古典条件反射理论(1)古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定义与特点一般来讲,古典条件反射被定义为,一个中性刺激(如铃声)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结合共同引起一个反应?a?a与最初非常相似的那种反应(如唾液)。古典条件反射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古典条件反射不仅来自无条件刺激,而且也来自先前的条件刺激。②古典条件反射产生的行为是受行为之前发生的刺激制约的。③古典条件反射对行为的影响力被假定在神经系统控制之下。④对消费者行为研究来说最重要的是,根据古典条件反射原理,情感能够支配行为。(2)古典条件反射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首先,利用古典条件反射作用使消费者通过联想来形成对各种品牌的有利印象和形象其次,还可以利用古典条件反射作用将产品或服务同一种有利的情绪状态联系起来。2)操作条件反射理论(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定义与特点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一般来说,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更适合于高介人度的购买情境。因为在高介入情境下,消费者对购买回报将会有意识地予以评价。在低介入的购买情境下,除非产品功效远远低于预期,否则消费者不会对购买作太多的评价。(2)操作条件反射作用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①强化? 所谓强化,是指增强某种刺激与个体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系,它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一个重要元素。要保持或改变消费者的行为,对市场营销人员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强化类型。? 积极强化:某些事件或结果可以增加特定行为重复发生的频率。? 消极强化: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个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避免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 惩罚:如果行为发生后,有害的或负面的事件随之而来,这种行为就不会再发生或降低发生的频率:? 衰减:就是撤销对原来可以接受的行为的强化,由于一定时期内连续不强化,这种行为将逐渐降低反应频率,以至最终消失。操作性条件反射主要在强化物的功能和强化时间上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相区别。。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常需要实际试用产品,因此,营销策略的重点在于确保消费者对产品进行第一次尝试。在销售之后,通过信函、人员回访等形式祝贺购买者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对于光顾某一商店的购买者给予诸如商品赠券、折扣、奖励之类的对于购买特定品牌的消费者给与诸如折扣、小玩具、优惠券之类的免费派送试用品或优惠券鼓励消费者试用商品;通过提供娱乐场所、空调设施、精美布置,使购物场所令人愉快.②塑形? 塑形即塑造行为,是指调整反射条件,改变某些行为发生的概率的过程。其目的不是取消这些行为,而是要提高行为发生的概率。例如,特价商品、特价柜台等。通常它是通过有效强化不断接近预期反应目标的行为达到目的的。塑形可以导出新的和复杂的行为。同样,塑形过程也可以用于新产品引入阶段。需要提醒的是,营销人员在使用塑形过程中必须谨慎:如果降低激励的手段太快,消费者也许还没有建立起满意的行为;如果他们过度使用激励,消费者的购买就会变得依赖于激励而不是产品或服务。在一般故情况下,学习的结果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练习次数的不断增加并非使学习的结果直线上升,而是大多呈现曲线上升状态,称之为学习曲线。学习曲线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先快后慢(如消费者对所要购买商品的学习) 先慢后快(如打字) 高原现象(如对复杂事物的学习) 学习极限(如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接受)2.4.3认知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整个问题情境进行知觉和理解,领悟其中的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及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行为的过程。1)信息加工理论(1)认知学习技巧 认知学习技巧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认知努力 ②认知结构 ③对信息的分析 ④详尽的细节 ⑤记忆。 (2)认知学习过程(3)认知学习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2)模仿学习模仿学习也被称作替代性学习或观察学习、社会学习等,是指人们因观察到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改变自身行为。(1)模仿学习的类型其影向方式主要有三种:外在模特方式、隐喻式模特方式和口头模特方式。①外在模特方式模特的作用: -激发新的反应 -减少或阻止不受欢迎的行为 -促进反应②隐喻式模特方式③口头模特方式:上门促销(2)影响模仿学习效果的因素①模特个性:有魅力的模特、成功或可靠的模特、地位和能力②观察者的个性:③对模特行为结果的认识:第三章 消费者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消费者对生理自我(如身高、体重)、心理自我(如思维活动、个性特征等)和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消费者对自己所持的态度。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的意志成分,指消费者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是指消费者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认识,包括对自己的身体、容貌等方面的认识。社会自我是指消费者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权力等方面的意识。心理自我就是消费者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态等的认识。(3)现实自我、投射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是消费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现实的我的看法,也即对实在的我的认识。它是消费者对自己的现实观感。投射自我即别人眼中的自我,是消费者想象中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想象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想象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及由此而产生的自我感。理想自我是消费者从自己的立场出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是个人想要达到的完善的形象和追求的目标。消费者用于自我定位及延伸的物品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个人层次:珠宝、汽车、服饰等。家庭层次:私宅、私宅内的装璜和摆设等。社团层次:邻居、籍贯。如农场和社区关系密切的人。集团层次:特定社会阶层、相关群体等。如豪宅产品与自我概念的影响是双向的。自我概念会影响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而某些产品可以强化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不过也有研究发现,消费者会随情境而改变其自我形象,因此品牌形象与自我形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很稳定。消费者对自己具有明确的认知,在选择品牌时会考虑这个品牌是否适合自己的“自我形象”,他们只会购买有助于加强自己形象的品牌。在营销实践中,企业应设法使广告代言人的形象、产品或品牌形象与目标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匹配。可以利用马赫塔的语意差别量表来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和研究。生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非是那些已经根植于心中的价值观念或价值取向,人们的品味与偏好总是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与个性一方面,生活方式很大程度上受个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生活方式关心的是人们如何生活、花费、消磨时间等外显行为,而个性则侧重从内部来描述个体,更多地反映个体思维、情感和知觉等特征。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反映。生活方式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兴趣和活动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它比个性测量更能接近那些厂所期望了解并预见的现实中的消费者行为。? 营销者经常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两个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相同,年龄相仿,收入相当的消费者,他们选择的生活方式却完全不一样。另外,年龄、收入、职业等人口统计指标上差异很大的消费者,却可能拥有某种共同的生活方式。研究消费者生活方式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研究人们一般的生活方式模式;另一种途径是将生活方式分析运用于具体的消费领域,如户外活动或与公司的产品、服务最为相关的方面。第四章 消费者需求 动机与价值理论A.动机的作用(1)始发作用:动机能够引起行为,驱使消费者产生某种行动.(2)导向(或选择)作用:首先满足人们最强烈、最迫切的需要。当强度高的动机满足后,其他与其竞争的动机便由弱变强,成为行为的决定因素。(3)维持作用(4)强化作用(5)中止作用B.动机产生过程的三要素:需要、需要的强度、外部刺激C.动机的特性与消费者的需要相比,消费者的动机较为直接、具体,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同时也具有更加复杂的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主导性2)多重性3)实践性与学习性4)内隐性5)复杂性? 动机过程模型A.在动机和行为的关系中,并不仅仅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例如,当个体处在极度饥饿、疲倦的情况下,其主导动机一般只有一个,个体想尽快满足进食或者睡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动机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B.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一种情况是一种动机激发了多种消费行为。例如,爱好打乒乓球的消费者,为了打球拿去买一副专业的球拍、一套运动衣、一双运动鞋,并参加了一个俱乐部打球及接受培训等。C.另外一种情况是多种消费动机可由一种消费行为来实现。例如,与朋友一起到饭馆进餐的例子中,该消费行为同时满足了个体进食的动机,同时也实现了个体想与朋友社交的动机。(2)动机研究的方法(隐性动机)A.手段-目的链模型(阶梯法、利益链法)B.词语联想C.完形填空D.构造技术(投射法)5、基于多重动机的营销策略现实生活中,每个消费者都同时具有多种动机。这些复杂多样的动机之间以一定的方式相互联系,构成完整的动机体系。很多购买行为都隐含着多种动机。消费者购买某种名牌产品,即可能是出于显示其地位和身份,同时也可能含有获得某一群体的认同、减少购买风险等多种动机。企业在设计产品和制定营销策略时,既应该体现和考虑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主导动机,又应该兼顾非主导的动机。企业常会根据多重动机的现象来开发商品,以及进行相关商品的营销。首先,企业会根据消费者的多重动机来开发商品。例如恒基伟业2000年开发商务通“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其次,企业还会根据消费者的多重动机来进行组合营销。例如联通推出存话费送iPone.(4)双重趋避式:也称做“正负双重冲突”。指消费者要实现两种以及两种以上的动机,无论实现哪一种动机,都会给消费者带来利益满足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5种消费者价值:功能价值、情感价值、个人价值、社交价值、体验价值2、Sheth-Newman-Gross消费价值模型希斯(Sheth)、纽曼(Newman)和格罗斯(Gross)在1991年提出的以价值为基础,评价消费相关的价值的消费行为模式,认为产品为顾客提供了五种价值,提出五种消费价值来解释消费者在面临某一商品时选择购买或不购买、选择此产品而不是另一个产品、和选择此品牌而不是另一品牌的原因。这五种消费价值分别为功能价值、社会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条件价值。? 功能价值:功能价值强调的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实体或功能价值。当一个产品或品牌具有某些功能上的属性,且能满足消费者使用该产品功能上的目的,则此产品即具有功能价值? 社会价值:当产品能使消费者与其它社会群体连结而提供效用时,则此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在社会价值的影响下,消费者选择产品并非理性的注重其真实特性与功能为何,而是产品是否能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塑造社会形象,或是满足内在的自我欲求。在消费者行为的领域中与社会价值相关之研究主题,包括了社会阶级,符号价值,以及参考团体;? 情感价值是指消费者的选择可能取决于消费者渴望情感的抒发,消费者所获得的价值系来自于所选择的产品引起的感觉或喜爱感受,则具有情感性价值;? 认知价值是指消费者选择取决于产品是否具有满足好奇心、新鲜感和追求新知,则产品具有认知价值;条件价值是指消费者面临特定情况时所作的选择。指在某些情况之下,产品能暂时提供较大的功能或社会价值。产生条件价值的产品通常会和消费者的前序状态相连结。这些产品因为条件使其产生外部效用,而改变了消费者原先的行为。条件价值基本上并非长期持有而是短暂的。第五章 态度5.1 态度的特性与构成5.2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5.3 态度的强化与改变策略5.1 态度的特性与构成态度是指对一个特定的对象所学习到的持续性的反应倾向,这一倾向代表着个人的偏好与厌恶、对与错等个人标准。5.1.1态度的特性1)态度是有其所针对的对象的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它可以针对一种产品、一个品牌、一种行为、一个人、一种产品用途、一个广告或一家零售商店等。2)态度是经由学习所得的态度虽是经由学习所得的,但并不意味着态度是持久不变的。态度会因为个人的经验或随着时间迁移而改变。3)态度与行为具有一致性态度虽然并不是行为本身,但是态度与行为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如果消费者能依其意愿来行动的话,那么他会表现出态度与行为的高度一致性。不过,环境或情境的一些因素则可能阻碍了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4)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具有关联性:信念往往是态度形成的基础,而态度又是行为的预测指标,因此,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不过,有时信念、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结也会出现问题,Assael认为造成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状况:(1)涉入不够(2)购买可行性不够(3)直接的产品经验不够(4)价值与信念缺乏关系存在(5)市场状况的改变(6)态度的可提取性不佳5)态度发生在情境中5.1.2态度的构成1)态度的构成:情感(Affection)、行为( Behavior)和认知(Cognition)2)态度的效果层级态度具有三个主要的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与认知成分。根据这三个主要成分彼此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关系形态,我们称之为态度的效果层级(l)标准学习层级:认知 情感 行为消费者先通过一连串的主动信息搜集,来形成其对于该产品的信念。再基于这一信念,进行产品品牌的评估,从而发展出特定的产品态度,并作出购买决策,最后依据购买决策采取购买行动。在标准学习层级下,由于相当强调通过认知学习的过程来发展出与产品属性或产品利益相关的信念,因此相对而言较强调平面广告与销售人员的运用。(2)低涉入学习层级:认知 行为 情感在低涉入学习层级下,消费者不会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搜集,通常也只进行有限的决策过程,态度形成是在行为之后。在低涉入学习层级下,由于强调通过重复简单的信息来发展出与产品属性或产品利益相关的信念,因此相对而言较强调零售点中的店头广告和展示,或营销人员将产品与广告放在人潮密集的地方,以先让消费者注意到该产品。(3)经验学习层级:情感 行为 认知主要是基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强烈情感反应, 根据这一强烈情感反应,直接表现出行为,最后,才发展出信念来支持其行为。例如,冲动性购买便是一种最典型的经验学习层级.在经验学习层级下,由于强调使用产品所可能得到的乐趣与感觉,因此相对而言较强调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过程,来赋予产品正向的情感。例如,将产品与某一令人愉悦的模特相联结。(4)行为学习层级:行为 认知 情感在行为学习层级中,行为最先出现,接着根据该行为形成信念,最后才是情感。在行为学习层级下,强调通过诸如抽奖、样品、赠品、现金回馈等促销的技巧,来直接引发购买行为。5.1.3态度的功能态度的功能是指态度对于一个人有何用处,也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要维持其态度的背后动机是什么?基本上态度具有以下四项功能:1.效用功能 2.价值表现的功能:追求时髦流行-换手机 3.态度的功能:劳力士手表 .自我防御的功能:口香糖?a消除口臭4.认知的功能:所有的可乐饮料的味道都是一样的。5.2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5.2.1关于态度变化的理论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态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变化。关于态度变化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1)平衡理论(2)失调理论(3)调协理论1)平衡理论:两条规律:①平衡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②不平衡结构必须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用这种策略来宣传产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目标消费群体对某个名人有积极的情感评价。如果是臭名昭著,就会适得其反。第二,所宣传的产品与名人之间具有归属关系。如果归属关系不存在或受到质疑,名人广告的效果会受到限制。2)失调理论:失调程度取决于3个因素:失调元素对协调元素的比例、认知元素的重要性和认知的重叠。解除或减轻失调状态的方法:①改变某一认知元素,使其与其他元素间不协调的关系趋于协调。②增加新的认知元素,加强协调关系的认知系统。③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3)调协理论:该理论的启示是,企业或品牌在与任何事物或人相联系时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为任何企业或品牌都要与外界相联系,邀请名人来担当品牌代言人,通过一定的媒体宣传企业信息,选择一定频道、节目播放产品广告,或不同产品采用捆绑式销售,因此都必须保持谨慎。如果选择的名人不当或节目、频道不适宜,非但不能提升自己产品的形象、企业的声誉,反而可能会受到拖累。反之,名人在当品牌代言人时也要慎重,如果对传的产品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影响自己在广大观众心目中的形象。5.2.2 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即态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和外界因素。1)态度形成过程中的特点(1)态度的强度:消费者所受的刺激越强烈,形成的态度越不易改变。(2)形成态度的因素:形成态度的因素越复杂,则态度的改变越困难。(3)态度持续的时间:消费者的态度一经形成,其持续的时间越长,则越根深蒂固,难以改变。(4)消费者的价值观:绝大多数商品或服务都象征性地代表一种特别的形象,当它与消费者所持的价值观相吻合时,消费者就会形成对该产品的良好印象,并难以改变。2)外界因素(1)信息的作用:信息传达者不仅要内行,具有权威性,传达的形式还要恰当,以获得信息接受者的认可;否则,消费者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不喜欢信息传达者,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例如广告代言人的选择.(2)个体之间态度的相互影响:在个人态度受外界影响的因素中,他人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因素。(3)自我知觉理论:人们以某种方式行动时,实际上已经作出了承诺。这种承诺会产生态度的改变,这就是自我知觉理论。(4)团体的压力:团体的规范和习惯力量会无形之中形成一种压力,影响着团体内成员的态度。团体中的个体也愿意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团体中的大多数成员相一致,以求得到团体的认可。5.3 态度的强化与改变策略5.3.1态度的强化策略1)通过广告强化现有消费者的积极态度2)通过关系营销巩固目标市场3)将潜在消费者吸引到现有产品上来吉列公司:男士?a女士5.3.2态度的改变策略2)消费者态度改变的途径(1)改变情感成分①经典性的条件反射。②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③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接触。(2)改变行为成分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如折价券、免费样品、降价,以吸引消费者试用的行为,进一步改变其情感或认知要素。(3)改变认知成分①改变原有的信念。②转变权重。③增加新信念。④改变理想点。5.4 态度在营销中的运用(一)界定细分市场(二)开发新产品(评估一个新产品的感知图)第6章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6.1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及购买行为模式6.2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6.1 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及购买行为模式6.1.1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1)习惯建立理论习惯建立理论认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习惯的建立过程。消费者对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的喜好是在重复使用和消费中逐步建立起来的,这个过程不需要认知过程参与。习惯建立理论能够解释许多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这样的习惯性购买行为存在,如对牙蘸.--香皂、理发服务等都有其固定的消费偏好,而不会轻易选择新的消费对象。这样做可以使人最大限度地节省用于选择的精力投入,同时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费风险的发生。2)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不是某一种理论的名称,而是一类理论的统称。信息加工理论把人看做一个信息处理器,而人的消费行为就是一个信息处理过程,即信息的输入、编码、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信息加工理论揭示了人的一个侧面,能够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某些种类和某些部分。但是,信息加工理论无法解释消费者的随机性购买和冲动型两买。另外,受教育程度较低和智力较低的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则其信息加工过程不明显,或者说谈不到什么真正的信息加工。3)风险减少理论风险减少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可能存在和发生的风险的心理预期会影响到购买行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就是想方设法寻求减少风险的途径。消费者消费时承受的风险主要有6种类型:产品功能风险、生理健康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和时间风险。个体所体验到的风险水平是有差异的,风险预期的差异主要受3种因素的影响:(1)消费者个体付出的成本大小。(2)消费者对风险的心理承受力。(3)服务的购买风险大于实物产品的购买风险。风险减少理论认为,消费者为了控制由于购买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在作出决策时,总是使用一些?°风险减少策略?±来控制风险的发生。消费者常用的控制风险的方法有6种:尽可能多地搜集产品的相关信息;购买自己熟悉的或使用效果好的产品,避免购买不熟悉的产品;通过购买名牌来减少风险;通过有信誉的销售渠道购买产品购买高价格的产品;寻求安全保证,如企业提供的退换货制度、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保险公司的质量保险或者免费试用等。4)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就是要用既定的钱最大限度地使个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换句话说,就是要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以一定的钱买来尽可能多的商品,从而达到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最大化。边际效用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边际的享乐主义哲学和传统的理性人假设。该理论能够解释复杂的购买行为,而对冲动消费、信念性消费等现象无法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6.1.2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是指用于表述消费者购妥行为过程申酌至鄂或局部变畺之间因果关系的图示的理论描述。1)科特勒的刺激?a反应模式2)投入?a产出模型3)认知过程模型6.2 消费者卷人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6.2.1消费者卷入消费者卷入,也称消费者介入或消费者参与,是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特定需要而产生的对决策过程关心或感兴趣的程度.可以用投人的时间或精力等来衡量。1)消费者卷人的方式这里所说的消费者卷入,既包括对决策过程的购买卷入,也包括对某一消费品的产品卷入。购买卷入与产品卷入是不同的。消费者卷人除了体现为在购买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或精力等可以看得到的部分之外,在有些情况下,消费者卷入还包括情感上的投人.2)影响消费者卷入程度的因素(1)先前经验。(2)对负面结果的风险预知。(3)消费者的个人特征。(4)产品特征。(5)环境因素。6.2.2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1)消费者卷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消费者购买行为类型例行型购买 有限型购买 广泛型购买卷入 低 低到中等 高时间 短 短到中等 长成本 低 低到中等 高(l)例行型购买消费者所作的许多购买决策都是以习惯性或例行性选择过程为基础的,对于许多低价的、经常购买的产品而言,决策过程包括的环节不外乎确认问题、进行迅速的内部搜寻和作出购买决策。其实,一般的例行型购买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例行型购买行为通常分为两种:品牌忠诚型和习惯型。(2)有限型购买在这种类型的购买中,消费者花费适当的精力搜寻信息或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伴随着中等平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通过有限决策制定的选择,消费者通常相当迅速地完成购二买行为。而且,除非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或消费者对售后服务不满意,否则,事后很少对产品的购买与使用进行评价。有限型购买有时会因情感性需要或环境性需要而产生。(3)广泛型购买当购买不熟悉的贵重产品或不常买的产品时,消费者的购买属于广泛型购买。消费者的参与水平较高,所投入的时间较长,涉及广泛的内、外部信息搜寻,影响消费者作决策的因素也较多,而且,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很容易对购买决策的正确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对购买的全面评价。总之,无论购买行为类型是有限的还是广泛的,营销商都应该向消费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向消费者提供关于一种品牌如何能满足购买动机和目标的详细信息是很重要的。2)阿萨尔购买行为类型6.3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一般说来,购买决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谁( who)参与购买活动? 购买什么( what)商品?为什么(why)要购买?在什么时候( when)购买?在什么地方(where)购买?准备购买多少( how much) ?将如何(how)购买?6.3.1确认需要确认需要也叫做问题识别。消费者对某类商品的购买需求源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需要,产生于消费者期望状态与现实状态的差距。当消费者的期望状态与实际状态达到平衡时,消费需求是潜在的。当消费者的实际状态或期望状态发生变化时,就会构成一种刺激,促使消费者发现自己的潜在需求,认知需求的内容,进而产生寻求满足需求的方法、途径的动机。期望状态的改变主要是通过非商业途径或商业途径获得了新的信息。消费者现实状态的改变有两种途径:物品的消耗或破损以及收入变化。由现实状态下降引发的需要状态称为需要识别。由现实与期望状态的背离引起的消费者对自身需求的正确认知,起着为决策限定范围、明确指向的作用,因而是有效决策的前提。最后,营销人员要注意文化对需求所产生的影响。6.3.2信息搜集信息搜集是在确认需要的基础上,消费者受满足需要的动机驱使,开始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1)信息的来源(1)经验来源(2)个人来源(3)公共来源(4)商业来源2)信息搜集的分类从购买决策的重要性程度、信息搜集的时间、消费者掌握商品知识的多少以及投入的精力与付出的成本角度来看,可以把信息搜集分为零信息搜集、有限的信息搜集与广泛的信息搜集三个层次。消费者信息搜集的类型见下图。3)影响消费者外部信息搜集的因素除了在信息搜集部分谈到的几个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消费者信息搜集的努力程度。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知识会影响其对于外部信息搜集的程度。影响外部信息搜集的因素是产品经验。另外,消费者的兴趣高低也与该产品的信息搜集有正相关。最后还有一个影响外部信息搜集的因素是时间压力6.3.3评价决策评价决策是消费者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购买商品的目标与购买决策原则,利用一定的评估方法,对商品的内容进行评估,从各个可行方案中选择最合适的购买方案。1)备选品牌集合消费者的信息搜集往往产生一些可以满足其需要的替代品牌,这些替代品牌的集合称为激活域。相对于激活域的是消费者知道但却不大可能去购买的品牌集合,,这些品牌所构成的集合称为排除域。此外,有些品牌被消费者认为是彼此没有差异的,因为这些品牌被认为并没有很突出的特色,所以这些品牌形成惰性域.2)购买决策原则(1)最大满意原则(2)相对满意原则(3)遗憾最小原则(4)预期?a满意原则(5)解脱原则(6)保持现状原则3)决策的评价方法(1)可补偿性方法(2)不可补偿性方法①标准淘汰法。②标准优选法。③逐项排序法。(3)综合方法第七章 消费者购后行为7.1 消费者购后行为7.2 消费者满意及实现途径7.3 消费者忠诚与购买行为7.4 消费者满意与消费者忠诚的关系7.1 消费者购后行为7.1.1购后使用和处置7.1.2购后评价1)预期满意理论:该理论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者将产品可感知效果与自己的期望值比较后所形成的心理感受状态。通过比较有三种感受状态,即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2)认识差距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之后对产品的主观评价和产品的客观实际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可分为正差距和负差距两种。消费者处理不满意时所采取的方式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消费者的购后失调感。购后沟通可以减少退货和退订现象。如果让消费者的不满发展到投诉或抵制产品的程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7.2 消费者满意及实现途径7.2.1消费者满意的内涵和意义1)消费者满意的内涵:消费者接受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感受与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2)消费者满意的意义消费者满意能导致消费者忠诚度的提高;消费者忠诚度提高5%,利润的上升幅度将达到25%-85%;一个非常满意的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将6倍于一个满意的消费者;2/3的消费者离开其供应商是因为其对消费者的关怀不够;93%的CEO认为顾客(消费者)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富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衡量消费者满意度对企业来说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1)有利于测定企业过去与目前的经营质量、水平,并有利于分析竞争对手与本企业之间的差距。(2)了解消费者的想法,发现消费者的潜在要求,明确消费者的需要、需求和期望。(3)有利于企业制定新的质量改进措施和经营发展战略与策略,以达到消费者满意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4)明确为达到消费者满意,今后企业应该做什么,是否应该转变经营战略或经营方向。(5)通过衡量消费者满意度把握商业机会,明确未来的需求或期望是企业最大的商业机会。7.2.2消费者满意的影响因素(1)产品价值方面:质量、款式、价格、安全、种类等。(2)环境价值方面:包括购物环境舒适情况、场地清洁状况、陈列货品整齐状况。浏览货品是否方便、休息场所的状况等。(3)服务价值方面:包括营业人员服务态度,营业人员业务水平及专业知识,收银、取货是否快捷,送货、安装、维修制度等。(4)形象价值方面:包括企业信誉评价、员工仪容仪表、员工精神面貌、品牌形象评价等。(5)附加价值方面:包括投诉处理情况,退、换货情况,意见、建议管理,交通是否方便,是否会继续购买,是否会推荐他人光顾及其他需研究的内容等。7.2.3消费者满意度测评和分析1)衡量消费者满意度的指标(1)价值均衡指标:价值均衡指标=感受的代价/付出的代价价值均衡指标的意义在于:如果其结果是1,其价值处于均衡状态,消费者处于基本满意状态;如果其结果大于l,说明消费者感觉物超所值,此时消费者会处于比较满意或很满意状态;如果其结果小于1,消费者就会处于不满意状态。因此对企业来说,提升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度相当重要,而此时服务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使用后的消费者满意指标(3)再次购买率指标再次购买率=再次购买消费者人数/购买总消费者人数N次购买率=N次购买消费者人数/购买总消费者者人数(4)消费者缺憾指标:一般包括一些定性的指标对于服务时间、服务态度、产品使用效果、消费愉悦程度等不满意的程度和感觉到缺憾的程度与比率等.(5)消费者使用产品推荐率指标:主要用于测评由于忠诚消费者的口碑效应而引发的新的购买行为的比率。(6)消费者满意比例消费者满意比例=(非常满意+稍微满意)/总回答人数2)衡量消费者满意度的工具(1)检查表: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用来调查和了解特定劣质事件出现的频率或消费者不满和消费者满意的情况发生次数的方法。(2)帕累托图:通过若干直方形表示问题发生的频率,可以帮助找到质量和消费者满意方面的问题。建立在数据搜集方法的基础上,如检查表、频率分析和现场观察。(3)直方图:与帕索托图相似,直方图也是一种垂直的直方形图。但是两者有一个基本的区别:直方图列举出连续数据的分布状态,而帕累托图描述的是一个产品、程序或服务的特征。(4)流程运行图:流程运行图是一种线形图。它可以将搜集到的数据(衡量单位)按照特定的流程顺序标记在图上,也可以在运行图上加一条直线,表示所有衡量数据的平均水平。(5)标杆差异图:标杆可以是该企业最主要的竞争者,也可以是该企业所处产业的平均水平,或者该企业所处产业的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将标杆企业的数据和本企业数据在同一张图上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企业目前的消费者满意度水平。7.2.4消费者满意的实现途径在企业消费者满意经营中应该重点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消费者信息系统是基础只有清楚地掌握消费者的动态和特征,企业才可以避开以下常见的经营误区:(1)幻想留住所有消费者(2)以真正的消费者为中心(3)盲目开发新消费者2)零消费者成本3)重视内部员工4)绩效考核的改造5)推行现场管理6)理顺业务流程7)从满意度公式着手提高消费者满意度:满意度=感受值/期望值从满意度公式可以看出,增加消费者的满意度有以下两个途径:(1)降低消费者期望值①通过说服,改变消费者的经验、信息。②通过改变消费者对某一事物的逻辑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消费者的期望值。③利用消费者期望值的脆弱性(2)增加消费者的感受值 技巧:①不要让他得不到,也不要让他太容易得到?±的原则。②激励、保健因素有机结合。7.3 消费者忠诚与购买行为7.3.1消费者忠诚的含义和分类1)消费者忠诚的含义所谓消费者忠诚,是指在消费者满意的基础上,使消费者对某品牌或某企业发展作出长期投入承诺的意识和行为的结合。2)消费者忠诚的分类(1)行为性忠诚:习惯性反应行为(2)情感性忠诚:情感投入(3)认知性忠诚: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消费者的认知性忠诚:①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首先想到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②消费者在众多的产品和服务中首先选择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③消费者可以承受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浮动范围;④与竞争企业相比,消费者更偏爱本企业产品的程度。(4)意向性忠诚:既包含消费者与企业保持关系的意愿,也包含消费者追求自己偏好品牌的动机。7.3.2消费者忠诚的形成1)消费者完全满意是形成消费者忠诚的基础2)消费者四类忠诚之间的关系消费者忠诚的形成过程是先有认知性忠诚,其次是情感性忠诚,再次是意向性忠诚,最后是行为性忠诚。7.3.3消费者的品牌忠诚1)品牌忠诚度的定义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品牌感情的量度。指消费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特定品牌保持的选择偏好与重复性购买。2)品牌忠诚度的构成在现实中,每位消费者对于每一种品牌的忠诚度千差万别,但其构成基础都含有某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共同成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2)消费者的总体评价与综合评价(3)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判断(4)消费者的满意度(5)消费者的稳定性消费习惯(6)消费者向其他消费者的推崇与介绍7.3.4消费者忠诚度的培养和提高1)不断提高产品质量2)提供优质服务3)降低消费者成本4)消除消费者不满5)提高消费者退出障碍6)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7)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第九章 家庭、参照群体、社会阶层8.1 家庭的影响8.2 参照群体8.3 社会阶层8.1 家庭的影响8.1.1家庭1)家庭的概念2)家庭对于消费活动的意义(1)家庭是大部分商品和商品类型的主要销售目标(2)家庭决定其成员的消费方式(3)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4)家庭对子女的消费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的意义8.1.2家庭结构1)家庭的人口结构A.影响商品的消费数量.B.影响以家庭为单位所消费商品的数量.C.影响消费行为的决策过D.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2)家庭的年龄结构3)家庭的教育结构4)家庭的关系结构8.1.3家庭生活周期1)国外关于家庭生活周期划分的几种观点A.美国的南苗和摩根将家庭生活周期概念化:单身阶段、新婚阶段、满巢阶段Ⅰ、满巢阶段Ⅱ、满巢阶段Ⅲ、空巢阶段、鳏寡阶段B.托马斯将家庭生活周期分为5个阶段: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夫妇+小孩(10岁以下)、夫妇+小孩(10-15岁)、夫妇(35岁以上)C.威格和哈拉将家庭生活周期分为18个阶段2)中国家庭生活周期(1)青年单身期(2)初婚期(3)生育期(4)子女长大尚未独立时期(5)子女独立生活时期(6)妻子(或丈夫)去世亦称鳏寡期8.1.4家庭购买决策的制定家庭对个人购买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家庭生活周期的某一阶段,家庭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成员的购买或预期的购买。其二,家族(或至少是家庭)常常是个人消费者最重要的参照群体之一。菲利普?¤科特勒将分析家庭消费行为时必须考虑的角色分为5类:(1)发起者(2)影响者(3)决策者(4)购买者(5)使用者8.1.5家庭决策类型与决定购买角色的因素1)各自做主型2)丈夫支配型3)妻子支配型4)共同支配型8.1.6影响购买角色变化的因素1)商品因素2)社会阶层3)家庭生活周期4)角色分配5)个性特征8.2 参照群体8.2.1参照群体的概念和类型1)参照群体的概念2)参照群体的类型(1)接受群体(2)向往群体(3)拒绝群体(4)逃避群体8.2.2参照群体的主要特点1)群体规范2)角色3)观念领导者(1)观念领导者的一般特征(2)如何发现与寻找观念领导者(3)观念领导者与企业营销策略8.2.3参照群体影响成员行为的方式1)信息性影响2)功利性影响3)价值表达的影响8.2.4参照群体影响成员行为的程度1)产品和品牌2)个人与参照群体的关系3)个人特征4)群体特征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表现为:一是示范性,即参照群体为消费者展示了新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二是仿效性,即参照群体影响着个人的自我观念和态度,参照群体的购买行为会引起人们的仿效欲望,产生仿效行为,从而导致人们产生新的购买行为;三是一致性,即参照群体能产生一种令人遵从的压力,影响人们选择与其一致的产品和与其偏好相同的品牌,促使消费者个人的行为趋于与相关群体一致。8.3 社会阶层8.3.1社会阶层的含义和划分方法1)社会阶层的含义社会阶层是依据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所划分的社会集团。2)社会阶层的划分方法(1)综合指标法(2)单一指标法8.3.2社会阶层的分类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进行消费行为研究时,通常是以家庭经济收入、职业地位、受教育水平这三个变量来划分社会阶层的。国际上通常用六分法划分社会阶层。上上层(不到1%):上上层继承有大量遗产,出身显赫的达官贵人。他们捐巨款给慈善事业,举行初次参加社交活动的舞会,拥有一个以上的宅第,送孩子就读于最好的学校。这些人是珠宝、古玩、住宅和度假用品的主要市场。他们的采购和穿着常较保守,不喜欢炫耀自己,这一阶层人数很少,当其消费决策向下扩散时,往往作为其他阶层的参考群体,并作为他们模仿的榜样。上下层(2%左右):上下层的人由于他们在职业和业务方面能力非凡,因而拥有高薪和大量财产,他们常常来自中产阶级,对社会活动和公共事业颇为积极,喜欢为自己的孩子采购一些与其地位相称的产品,诸如昂贵的住宅、学校、游艇、游泳池和汽车等。他们中有些是暴发户,他们摆阔挥霍浪费的消费形式是为了给低于他们这个阶层的人锱上印象,这一阶层的人的志向在于被接纳人上上层,但情况是,其子女达到的可能性比他们本人来得大。中上层(占12%):这一阶层既无高贵的家庭出身,又无多少财产,他们关心的是“职业前途”,已获得了像自由职业者、独立的企业家以及公司经理等职位,他们注重教育,希望其子女成为自由职业者或是管理技术方面的人员,以免落入比自己低的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善于构思和接触“高级文化”,参加各种社会组织,有高度的公德心。他们是优良住宅、衣服、家具和家用器具的最适宜的市场,同时,他们也追求家庭布置,以招待朋友和同事。中下层(30%):中间层是中等收入的白领和蓝领工人,他们居住在“城市中较好的一侧”,并且力图“干一些与身份相符的事”。他们通常购买“赶潮流”的产品。25%的人拥有进口汽车,其中大部分重看时尚,追求“一种良好品牌”,其理想居住条件是“在城市中较好一侧”,有个“好领居”的“一所好住宅”,还要有“好的学校”。中间层认为必要为他们的子女在“值得的见识”方面花较多的钱,要求他们的子女接受大学教育。下上层(38%):劳动阶层包括中等收入的蓝领人和那些过着“劳动阶层生活方式”的人,而不论他们的收入多高、学校背景及职业怎样。劳动阶层主要依靠亲朋好友在经济上和道义上的援助,依靠他们介绍就业机会,购物听从他们的忠告,困难时期依靠他们的帮助。度假对于劳动阶层来说,指的是“呆在城里”,“外出”指的是到湖边去,或常去不到两小时远的地方。劳动阶层仍然保持着明显的性别分工和陈旧习惯,他们偏好的汽车包括标准型号或较大型号的汽车,对国内外的小型汽车产不问津。下下层(20%):下下层与财富不沾边,一看就知道贫穷不堪,常常失业或干“最肮脏的工作”,他们对寻找工作不感兴趣,长期依靠公众或慈善机构救济。他们的住宅、衣着、财物是“脏的”、“不协调的”和“破的”。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指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行使行政职权的领导干部。约占2.1%。2.经理人员阶层:指国有大中企业,城乡各种股分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中型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约占1.5%3.私营企业主阶层:指拥有私人资本,雇佣八人以上的企业东主。约占0.6%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指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中从事科学技术的专业人员。约占5.1%。5.办事人员阶层:指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处理日常事务的专职业务人员。约占4.8%6.个体工商户阶层:指拥有少量资本,从事小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小业主、工商户。约占4.2%。7.商业服务人员阶层:指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体力或非体力劳动的员工。约占12%8.产业工人阶层:指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建筑业)中从事直接或辅助性生产的体力、半体力劳动的员工,其中农民工占大多数。约占22.6%。9.农业劳动者阶层:指从事农林牧渔业生产,并以此为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约占44%。10.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批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约占3.1%。有关专家认为,就结构形态而言,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还只是一个中低层过大,中上层有所发育但还没壮大,最上层和底层都比较小的?°洋葱头?±型结构。8.3.3社会阶层的特点(1)同一阶层的成员具有类似的价值观、兴趣和行为,在消费行为上相互影响并趋于一致。(2)人们以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来判断各自在社会中占有的高低地位。(3)一个人的社会阶层归属不是仅由某一因素决定的,而是受到职业、收入、教育、价值观念、居住区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4)人们能够在一生中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归属,既可以迈向高阶层,也可以跌到低阶层,这种升降变化的程度随着所处社会的层次森严程度的不同而不同。8.3.4掌握消费者心理须注意的问题(1)基于希望被同一阶层成员接受的?°认同心理?±,人们常会依循该阶层的消费行为模式行事。(2)基于不愿往下掉的?°自保心理?±,人们大多数抗拒较低阶层的消费模式。(3)基于往高处爬的?°高攀心理?±,人们往往会喜欢做一些越级的消费行为,以满足一刹那的虚荣心理。

及其患至

这些论文研究方法你一定用得着快收藏吧!

这些论文研究方法你一定用的着快收藏吧!研究方法是指分析论证课题时的思维方法,它属于认识论范畴。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研究方法,就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新,自然也就不能获取研究成果。因此,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选择了好的研究方法,也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那么,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调查法1输入文字输入文字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现在我们也常常利用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调查。微信上也有专门提供问卷调查的小程序。问卷调查法需要说明调查者的身份(who),说明调查的大致内容与目的(why),然后说明调查方法与结果的保密措施(how)。观察法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访谈法3通过询问的方式,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交谈来了解市场情况的基本研究方法。访谈法根据交流方式的不同分为:直接访谈(面谈)与间接访谈(网络、电话等)。根据访谈程度又可分为: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也叫标准化访谈,它的特点就是整个访谈过程都是严格按标准化控制的。严格按问卷上的问题顺序与方式做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又称自由访谈,它是半控制或不控制的访谈。他没有事先准备统一的标准化问卷,就在一个大致方向与范围内自由访谈。访谈法一般与问卷调查法结合使用,补充问卷调查没涉及到的问题。或者针对是问卷调查处理的某些显著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的访谈了解。文献研究法4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5归纳是从经验事实中找出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是各门学科在积累经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科学定理或原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归纳必须建立在大量的个别事实的基础上,事实不可靠和不充分,都不可能通过归纳得出科学的结论与原理。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因而它是一种扩大知识的方法,但它又总是不完全和不严密的。因为我们永远只能观察到部分事物,不可能穷尽个别。所以列宁说:“以最简单的归纳方法所得到的是最简单的真理,总是不完全的,因为经验总是未完成的。”通过归纳人们只能知道“是什么”,不能知道“为什么”。演绎的主要形式是三段式,就是以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出结论来。推出的结论能否正确,取决于推理的前提是否正确,推理的形式是否合乎逻辑规则。因此,进行演绎推理的前提必须真实,演绎过程必须遵守严格的逻辑规则。归纳就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原理;演绎则是从一般性原理、概念引出个别结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归纳与演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种相反相成的推理方法。它是科学研究工作都必须应用的逻辑方法。综合分析方法6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特征和因素而加以认识。它是把整体分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过程是要着重弄清事物在运动变化中各方面各占何种地位,各起何种作用,又以何种方式与他方面发生制约和转化。综合是同分析相反的一种思维方法。它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客观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特性和因素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客观对象的统一认识,从而达到把握事物的有机联系及其规律性。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各方面简单的相加和随便的凑合,也不是任意的、主观的臆造,而是按照对象各部分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整体的特征。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分析方法。但是分析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由于它着眼的是事物的局部,就可能出现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就必须用综合的方法把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总之,分析与综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只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逻辑方法。实证研究法7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该方法步骤:①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因素、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类相关的事实资料。②设定假设条件。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行为是有其特征所决定,试图把所有复杂因素都包括进去,显然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为此,必须对某一理论所使用的条件进行设定。当然,假设的条件有一些是不现实的,但没有假设条件则无法进行科学研究。运用实证研究法研究问题,必须正确设定假设条件。③提出理论假说。假说是对于现象进行客观研究所得出的暂时性结论,也就是未经过证明的结论。假说对研究对象现象的经验性概括和总结,但还不能说明它是否能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④验证。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间对假说进行检验,用事实检验其正确与否。检验包括应用假说对现象的运动发展进行预测。 小茶杯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就是不错的选择。

期而后可

课题申报应重点注意的7个认识因素和4大技术因素

课题研究始于申报,申报成功主要取决于认识因素和技术因素。认识因素是申报人的主观思想因素。态度决定一切,没有良好的心态,思想认识问题不解决,就难有课题申报的动力,即便勉强申报也很难成功;技术因素是申报人在课题论证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客观规律和技术要领,其涉及选题、论证、正确处理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及课题组的组成等多方面。在解决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妥善解决技术问题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关键。01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一) 只要发表学术论文,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要摆正撰写论文与做课题研究的辩证关系教学和科研好比高校教师的“两条腿”,缺一不可,绝大部分教师都明白这个道理。但谈到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形式时,未必每个教师都十分清楚。有些教师就将搞科研与发表学术论文简单地等同起来,认为只要每年都能发表学术论文就算有了科研成果,做不做课题则无关紧要。其实,这种心态是低水平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在科研工作中留下的后遗症,要走出误区,当务之急是要摆正撰写学术论文与做课题研究的辩证关系。首先,只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而不做课题研究对于教师而言没有前途。撰写学术论文固然重要,因为这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做课题研究的前提条件,长期坚持撰写学术论文能够为课题研究积累前期成果。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只满足于单打独斗撰写论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要有团队精神,要在科研协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学术成果,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和实践服务。而课题研究则为教师提供了进行科研协作的最好平台,对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反映在近年来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教师的课题成果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评定副高职称,除了要求有公开发表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外,还要求有参与省部级课题研究并结项的学术经历;正高职称的评定则要有主持省部级课题研究并结项的学术经历,这是职称评定获准通过的必备条件。其次,课题研究成果与单一学术论文的份量不可同日而语。课题研究是有目的、有组织、按计划、分步骤进行的,课题研究成果的形式多样,可以是专著、译著、论文集、研究报告,也可以是工具书、软件等,还可以是上述形式的结合,这些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于学科基础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对于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对于政府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相比而言,学术论文成果只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其撰写缺乏组织性,且形式单一,其作用难以与课题成果相提并论。反映在科研成果的评比中,省部级以上课题成果的积分通常要远远高于单篇学术论文的积分,其原因显而易见。第三,做好课题研究,能够帮助教师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许多教师常常抱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难,其原因在于核心期刊上登载的大多是省部级以上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往往是经过反复论证、潜心研究得出的具有创新性的、甚至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所以,做课题研究不仅能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也能帮助教师将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高质量的阶段性成果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可谓一举两得。(二)不评职称,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要正确认识职称评定及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搞课题研究就是为了评定职称,既然不评职称,做不做课题无关紧要。这就进入到另一个认识误区,教师也因此失去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动力。教师的课题研究绝非是个人问题,这也不仅仅与个人职称评定有关,是每个教师在实现科技强警和学校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而永远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准和软实力。所以,教师应当将个人的课题研究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课题研究工作注入强大的动力。(三)课题研究实在太困难——下决心克服课题申报中的畏难情绪许多教师反映,与单纯撰写学术论文相比,课题研究实在太难。首先是申报难,多次申报无结果后干脆就不再申报。其次是做课题难,申报的课题获准立项后困难就随之而来。开题前的准备、基层调研、收集资料、聘请专家等等较为繁琐的事情需要一项项解决,加之课题研究经费不足,研究起来确实困难。研究结果出来后又担心过不了鉴定关,结项的难题又接踵而来,为了结项,只能反复推敲,一遍遍修改。所以,课题研究就好似由困难累积而成的小山包,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以,许多教师面对课题研究望而却步。课题研究之所以难,主要是课题的创造性的劳动,课题成果是创新性的成果,创新是课题研究不变的灵魂,也是课题研究的价值源泉。正因如此,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一切都需要靠课题组成员通过艰辛的努力去探索、发现、收集、提炼,并使之得到进一步升华,才能形成真知灼见。所以,课题研究的创新性属性决定了从课题申报开始,就必须与重重困难打交道。当然,课题研究中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克服了畏难情绪,确定好研究目标和方向,大胆申报,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潜心研究,永不言败,并在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知识素养,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久而久之,就会尝到课题研究的甜头,进而取得累累硕果。(四)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要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工作忙、任务重,抽不出时间搞课题”,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些大忙人不屑做课题研究的“正当”理由,但仔细一想,这个理由并不正当。首先,工作忙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视课题研究工作,否则,教师就成了教书的工具。所谓“忙”,有的忙教学,有的忙管理,但对于一名教师来讲,无论是只忙于教学,还是只忙于管理,都 是不称职的表现。因为,教师需要“两条腿”走路,不搞课题研究,没有像样的科研成果,教学就不会有新的乐趣。“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所以,课题研究是教师在教学中产生乐趣的最佳途径。其次,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做课题研究。因为,教学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课题研究做支撑。那种为教学而教学,为管理而管理的作法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教学和管理水平提不上去。所以,在繁忙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之余,抽出一定时间开展课题研究意义重大。第三,工作再忙,也能够抽出时间做课题研究。其实,整天以忙为借口不做课题研究的人并不是最忙的人,在其周围有一批忙得不可开交的人,他们既忙于教学,也忙于管理,还一直坚持挤时间开展课题研究,而且在此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他们是最可亲可敬的人。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如此大的决心执着地做课题研究呢?是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忘我的奉献精神,如果没有这种宝贵的精神,时间再充裕也不会产生做课题的冲动。这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课题研究的时间是挤出来的,只要有了忘我的奉献精神,只要能够正确处理日常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就能够挤出时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五)没有关系申报了也没用——要正确认识关系学在课题申报中的作用在某些人的心目中,课题申报能否成功,主要是潜规则在起作用。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庸俗关系学在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市场,课题申报也是如此。为此,我们应当有理性的认识。首先,在课题申报中托熟人、找关系是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种表现。如果只能靠关系赢得课题立项,就难以出现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课题研究的价值就会荡然无存。所以,不应当提倡为了课题立项绞尽脑汁找关系。 其次,在课题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领域,尽管关系学仍在起作用,但并不是有了关系就一定能够申报成功。因为,课题申报能否获准立项,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果选题不够新颖,没有研究价值,论证不够严谨,没有前期成果做铺垫,再有关系也难以立项。最后,随着各级各类课题申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日益完善,关系学的作用终究会从课题研究领域淡出,没有关系,课题申报也能够获准立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教师或研究人员在省部级以上课题申报中获准立项的事实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所以, 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实力,树立良好的科研信誉,努力把握课题申报中的一般规律和技术要领,才是打开课题申报成功的钥匙。(六)有课题就有钱花——要端正课题研究的目的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绝大部分科研基金项目都有数额不等的经费资助。就社科基金项目而言,资助经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不等。面对数额有限的资助经费,有责任感的课题研究者会将其用在课题研究中。但也有一些人未能真正领会课题资助经费的作用,结果花了国家的钱,却不能给国家交出像样的科研成果,不仅丧失了科研信誉,最终还要将花掉的钱如数退回。所以,端正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每一位课题申报者必须要解决的认识问题。(七)课题论证篇幅过长,认为写少了说明不了问题——要设身处地地为评审专家考虑在以往的课题申报中, 申报人在课题设计论证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过长。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技术问题,实乃是一个认识问题。因为,没有经验的申报者往往认为课题的设计论证很重要,写少了说明不了问题。殊不知专家要的是精, 而不在多,写得太多会让专家在繁忙中失去耐心,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不同科研项目对课题设计论证篇幅长短的要求各有不同。如,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要求课题设计论证限制在3000字以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的设计论证均限制在4000字以内(最新要求是7000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设计论证虽未有明确的字数要求,但规定不超过6页纸;有些项目虽然对设计论证的篇幅未作限制,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归纳起来,课题设计论证的篇幅(通常包括前期成果及主要参考资料,但教育部人文和社会科学项目除外)最好应当控制在三四千字以内。能将三四千字的文章写成精品,就能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课题申报就算成功了一半。02遵循课题申报规律,掌握设计论证的技术要领(一)选好题目是课题申报成功的前提条件题目是文眼,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好的选题,最能反映申报人的水准,也最能抓住专家的眼球,选题不好初选就难以过关。所以,选好题是申报成功的前提条件。1.正确处理选题和课题《指南》的关系选题要紧扣课题《指南》,与《指南》及项目申报的指导思想无关的题目不要选。尽量紧扣《指南》,并不等于只能采用《指南》上的题目(指南不允许修改的除外,如国家课题中的应用经济类)。通常讲,课题 《指南》上的题目只是给出了课题研究的大致范围和方向,具体题目还需要申请人自行设计,原封不动采用《指南》上的题目,不仅缺乏特色,而且竞争会很激烈,申报成功的概率不大。申报人通常要在认真研究课题《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研究视角,按照紧扣《指南》的原则拟定具体的题目,从而将大众化的课题指南条目变成有创意的、栩栩如生的特色选题,以此来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力。如,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指南》法学类第28个条目“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可改为“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或者“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关系法律问题研究——以新疆为例”。又如,法学类第47个条目“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研究”,可以改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在新疆的危害及治理机制研究”。这样一改既遵循了紧扣《指南》的原则,也使选题有了特色。2.选题要有新意有价值(1)选题必须有新意。有新意,即有创新,即在理论上有新突破,在学科建设上有新建树,在应用对策上有新思路。换言之,即所选题目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新观点,解决了别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为了保证选题有新意,必须认真查阅以往课题立项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申报。选题有了新意,就能吸引评审专家,进而引起专家的共鸣。譬如,近年来,反恐怖立法研究成了热门话题,但人们关注的大多是国家立法问题, 对反恐怖地方立法的研究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李娟教授则独辟蹊径以“新疆反分裂、反恐怖地方立法研究” 申报2007年自治区课题,结果一举中的。又如,2009年自治区社科基金项目《指南》政治学、法学类中第6个条目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张昆副教授申报时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出发,以“反恐背景下的治安防范体系研究”进行申报,结果也获准立项。(2)选题要有价值。只有新意,甚至标新立异,而没有研究的价值,也不是好的选题。如,防范恐怖活动需要地方立法,但惩治恐怖活动只能靠国家立法,我们可以就惩治恐怖活动提出修改或完善国家立法的建议,但如果以“惩治恐怖活动地方立法研究”作为题目申报课题,就会失去研究价值。一般来讲,课题《指南》上给定条目的研究价值毋庸置疑,但在自选题目时,申报人必须认真思量选题的研究价值。3.选题要有竞争力选题立意新颖,有研究价值,当然会提高选题的竞争力,除此之外,选题的竞争力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1)有前期成果。即要尽可能地在自己及课题组成员前期成果多的领域选题。因为,前期研究成果是课题研究的基础条件,没有前期研究成果,评审专家势必会质疑申报人的研究能力,立项的可能性不大。但建议还要申报。因为研究方向确定后,可以继续研究并不断发表研究成果,为来年再申报奠定基础,申报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而且,即便来年也未申报成功,当研究基本完成时,还可以申报后期资助项目。所以,前期成果越多,申报成功的概率就越大。但是,也不能因为没有前期成果就不敢申报,否则,你的选题就永远没有竞争力。(2)研究条件好。研究条件包括单位条件、工作性质和调研条件等。如,新疆公安院校的教师申报反恐类课题、禁毒(与金新月有关)类课题就比他人申报此类课题的竞争力大。原因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比别人更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比别人更容易接触到公安实战,更容易掌握相关信息资源。所以,当选题与申报人所在单位、工作性质及其所处的地域环境有密切关系时,就会提高其竞争力。(3)选题大小要适中。一般来讲,涉及全国性的大课题,如,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指南》法律类条目中的第17个条目“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这样的选题涵盖面太广,地域性特征不明显,论证的难度很大,无法与他人相竞争。那么,是不是选题越小越好呢?也不是,因为选题小虽然容易体现地域性特征,但往往研究的价值不够。如“布伦托海生态保护研究”,这个题目可以用来报自治区专项课题,但其在全国的研究价值还不够,所以在报国家课题时不能选。能选择的是那些既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又具有全国性研究价值的课题,如可以将上述第17个条目改为“对口援疆建设中宏观调控法律制度研究”。又如,将《指南》社会学类的第47个条目“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查 研究”,改为“新疆农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查研究”。这样,就把地域性特征与普遍性研究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从而能有效提高选题的竞争力。4.选题语言要精炼、准确选题是课题内容的高度浓缩,因而,选题用语必须精炼,同时又能准确反映研究的内容。为此,课题的题目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最好在20个汉字以内命题。不能过多修饰,更不能有语病。(二)严谨科学的设计论证是申报成功的关键选好题只是向着申报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要想申报成功还必须在课题论证上下一番苦功夫,所以,严谨科学的论证是申报成功的关键。以国家社科类课题为例,课题论证共分三个部分。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1)国内外研究现状。目的是考察申报人是否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即要说明在相关领域别人研究的情况、主要观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为自己的研究内容埋下伏笔。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开拓自己的研究视野,多方面掌握与所选科目相关的研究信息。同时,注意以下几点:1)切忌只叙述他人的观点,而不做必要的评价;2)切忌只罗列客观现象,而对研究现状避而不谈;3)切忌谈论别人的研究过程,谈问题从何而来,由何而去,就是不谈自己的主要观点;4)切忌废话连篇。如大量引用他人的观点、会议文件等,而不做必要的概括,也未能找到自己研究的切入点;5)切忌夜郎自大,说别人的研究刚起步、太肤浅,而自己的观点却是填补了空白,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等;更不能妄自菲薄,把别人的研究成果吹得太好,未给自己的研究留下余地;6)切忌篇幅太长,尽可能控制在千字以内。(2)选题意义,即研究的价值。通过对研究现状的评述,选题的意义已经突显出来了,没有必要再详细论述。所以,选题意义要简明扼要,切忌过度展开。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这部分内容相当于楼房的框架结构,是课题论证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必须精雕细刻。(1)主要内容、基本思路。1)框架结构要完整。基础理论类课题,其框架结构会因理论体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而无常规模式可循。应用对策类课题,可以参考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来设计课题内容。对于重大应用对策类课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理论工具和比较研究,这样课题内容就比较完整了。2)内容不能太简单,当然也不能过于复杂。3)要与预期成果相呼应。课题的预期成果是研究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预期成果一定要在内容中体现出来。(2)重点、难点要突出。课题设计论证的重点、难点把握的是否准确,最能反映申报人的研究能力,所以,论证时重点、难点一定要突出,必要时可以加重显示。但要简明扼要,最好能够让评审专家 一目了然。(3)基本观点要明确。这也是专家最关注的内容,所以必须单独写,不能以主要内容代替基本观点。因为,内容反映的是框架结构,设计论证时不可能写得很详细。因此,可以将前期研究中已经形成的新思想、好对策以及带有探索性的观点经过认真总结后表述出来。当然,观点不在多而在新。(4)创新之处。创新是课题研究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研究的价值,难以获准立项。所以创新之处必须突显出来。1)可以是原始创新,也可以是集成创新,还可以是继承创新,甚至可以是方法上的创新,还可以是前两者或前三者的结合。2)创新点不能多,一般两个,最多不超过三四个。在阐述创新之处时尽量要谦虚一些,不能动辄填补空白,否则伤了专家的自尊,就会帮倒忙。(5)研究方法。是解决如何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方法很多,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定量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研究法等等。一个课题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分析、研究问题,从而使分析更透彻、结论更全面。需要注意的是,评审专家对研究方法很熟悉,因而,不需要对研究方法做更多解释,简明扼要即可。(三)形式与内容并重认真阅读课题申报通知、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严格按申报要求填写。这些问题只要认真对待都可以做得很好。一些申报人在课题论证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因疏忽了填表规范和技术要求,结果在形式审查时却遭遇了红灯。所以,申报者必须牢牢树立形式与内容并重的思想。1.行文格式要规范(1)使用常规字体。如果申报通知或申请书中没有特殊要求,一般用宋体或仿宋体。(2)字号适中。一般不小于4号字,否则,会给评审专家带来困难,(3) 行间距适中。通常使用单倍行距,或者固定值25磅左右。(4)首行缩进2个字符。许多人喜欢手动缩进,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也不易对齐,最好在格式菜单中统 一设置。2.逻辑形式要缜密在许多人看来,文章的序号、段落及标点符号只是单纯的形式问题,可在课题申报中它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申报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评审专家的质疑。所以,在逻辑形式上必须做到缜密。申报社会科学课题,建议:(1)标题统一使用社会科学常用的序号。即,一、(一) 1.(1) ①。要注意分清伯仲,切忌大小序号前后颠倒。 (2)层次分明,段落清晰。尽可能把主题句放在段落的最前面, 从而让专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申报人设计论证的内容。(3)准确使用标点符号。如,一二级标题末尾不加句号,三级标题在独立成行的情况下,也不加句号。(四)发挥团队优势,提倡协作攻关1.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比较合理的组合是老中青相结合。2.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与实践部门的专家相结合。3.重点课题提倡团队合作。课题组尽量由不同年龄、职称、知识结构的科研人员组成。必要时可以跨部门、院校、系所、专业进行合作攻关。综上所述,走出课题申报认识上的误区、选好题目、设计论证科学严谨,逻辑形式缜密规范,同时注重发挥团队优势是课题申报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对于提高课题申报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孔穿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6、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7、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8、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9、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0、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11、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12、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13、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5、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1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1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1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1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2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21、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22、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23、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24、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25、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26、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27、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28、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9、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30、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31、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32、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33、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34、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35、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36、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37、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8、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9、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40、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4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42、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43、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44、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45、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46、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47、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48、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49、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50、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51、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52、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53、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54、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55、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56、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57、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58、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59、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60、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61、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62、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6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64、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65、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66、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67、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68、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69、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安徽大科教师二、简述题: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2、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4、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6、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7、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8、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9、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10、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11、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12、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13、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14、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15、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16、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36、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37、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38、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39、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40、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三、填空、选择题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2、《心理实质》 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3、《注意》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4、《感觉》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5、《记忆》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7、《情感》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8、《意志》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9、《个性》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10、《个性心理》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11、《学习心理》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13、《品德心理》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14、《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不可围者

学术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学位论文的撰写,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还面临着小论文的发表压力。无论是几十万字的大论文,还是万八千字的小论文,其实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只有两个:写什么和怎么写。以下将从研究选题与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论文写作策略等方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研究选题与研究问题 做研究或学术论文撰写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选题。这里,我们必须要对“选题”(topic)和“问题”(question)做出区分。研究选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问题是具体的研究任务。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我通常想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学们往往会给的回答是“国际制度”“中非共同体”“沙-俄关系”……其实,这些关键词只是研究选题而非研究问题。更进一步来说,研究问题是对具体研究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和表达。从研究选题走到研究问题,才算是开始了研究的第一步。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什么感兴趣?在我感兴趣的对象中哪些方面是重要的?这些方面为什么重要?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常常会问学生这个问题,不知为何,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有明确的答案,部分学生会给出关键词,但有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选题,而是期待老师的“命题作文”。但是只有感兴趣,我们才会想要去了解,才会有疯狂阅读文献的动力,也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在确定研究兴趣后,应该不断的深挖,去关注更小的方面。如果你的研究兴趣是“国际制度”,缩小到“国家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已经往前走了一步。然后,你又关注到“国家退出国际制度”的现象,进而思考“国家为什么会退出国际制度?”“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国家退出与历史上的国家退出有何相似与差异?”等问题。此时,你的研究已经从宽泛的选题过渡到具体的问题了。虽然我一直认为选题的确定和问题的提出都是非常主观的,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解,但研究者不能回避去思考和说明第三个问题,即你选择的问题为何重要。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项好的研究应该两者兼具。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更注重理论层面的重要性,也有一些研究仅仅立足于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从选题到问题,是一个不断缩小和明确研究任务的过程。研究问题提得好不好,其实是研究任务选的好不好,而不是文字表达问题。那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呢?第一,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明确的问题,在论文中开宗明义,而非笼统模糊的问题,让人捉摸不透。第二,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以Why的形式提出的问题,因为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也是如此。第三,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上文已经提到。在审阅学生论文时,我发现有几个常见的误区,比如:没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有多个研究问题或在行文过程中研究问题发生变化,以及忽略Why的问题而总是思考How的问题等等。其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没有研究问题。我的建议是开始动笔前,以一个问句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问题写下来。提出一个好问题,甚至比给一个普通的问题以好的解释更为重要。那么,从何处去寻找好问题呢?一方面,从文献中寻找好问题。确定选题之后,即可疯狂阅读该领域内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最新最重要的论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明确该领域内研究者们提出了哪些关键议题(issue),做出了哪些经典解释(theory)。在对该领域有了整体的了解后,我们就能进行反思该领域内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有哪些解释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在事实中寻找问题,即哪些事实缺乏有效的解释。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变化,既包括纵向的变化,也包括横向的变化。所谓纵向的变化就是随着时间流动产生的变化,过去是怎样而现在又是怎样;横向的变化就是空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如同一时期面临同样的国际压力时,不同的国家有何不同反应以及为何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一定要注重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变化即意味着新现象,新现象就会产生新问题。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 文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问题就是怎么去找文献,这就要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会利用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取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你想做一项什么样的研究。另外,关键词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好是在3到5个左右。关键词太多,查阅到的文献数量有限,有可能会遗漏重要文献;关键词太少,会导致查阅到的文献浩瀚如烟,无法抓住重点。通过关键词查阅到的文献,包括中英文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最少也有100份左右,多则上千。我曾经听不少学生抱怨文献太多看不完,也发现有些学生花了太多时间在那些并不相关的文献上。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对文献进行分类阅读。我们通过关键词查阅到的文献中,60%左右都是相关性不强的文献,30%左右可能相关,但从具体问题来看又不直接相关,大概只有10%左右是最相关的。对于那些相关性不强的文献,只读摘要即可;对于相关但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也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只需要搞清楚其逻辑起点、研究脉络和结论;对于那些直接相关的,则需要精读和多读,不仅要读内容,也要读研究设计。如果在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发现直接相关的文献一篇都没有或者太多了,那就是非常坏的信号,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你的研究问题。完全没有直接相关的文献意味着你的研究问题可能并不是重要问题,没有研究的必要。当然不排除有天才型的研究者,但我们大多只是刚刚踏入学术的门槛,几乎不可能存在学界没有任何学者意识到而恰好被你发现的重大问题。直接相关文献太多则表示这一问题研究的人太多,甚至已经被研究烂了,我们再想要创新或做出贡献就会很难。在继续探讨文献回顾之前,我们要先思考如何去定位研究的创新和贡献。我们在阅读和整理文献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既有文献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所作出的努力正是研究的创新和贡献所在。创新的本质大体就是创造新知,淘汰谬误,降低知识的不确定性和更新知识的适用边界。创新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现有研究的创新而非空穴来风的创新,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发现新现象并据此提出新问题;二是针对已有问题提出新理论或新观点;三是找到已有理论的新证据或新信息;四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这四点只要能很好地贯彻其中之一便可以称得上是好的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就要突出创新性。论证和展示创新性是研究者自己的任务和水平,而不是审阅者、编辑或读者的任务和水平。写好文献综述就能做到创新性的不证自明。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的、明晰的和可再现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寻找、评估和综合研究者已完成和有记录的工作,有助于研究者限定研究范围并向读者说明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工作实际上从确定选题时就已经开始。一旦通过初步阅读确定了有用的文献,就可以开始设计文献图了。研究文献图是对有关研究的一个可视化概述,并且通过一个图表来表达。组织研究文献图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层次结构,从上至下可列出研究主题,若干个副主题,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特征,将要进行的研究等;二是流程结构,从左至右可梳理出相关主题的研究发展,以及代表性文献。把代表性文献放入自己的文献视图中时,还要草拟最相关文章的概要。这些概要将会被综合进最后的文献综述中,并根据文献主题结构或按研究中罗列的重要概念进行归类。特别注意的是,还要以恰当的方式列出文献的准确出处。这样,论文的末尾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定量和混合研究的文献综述写作一般由5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第二至四部分别为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综述主题2,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有关的学术文献;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第五部分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体,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对于定性研究而言,文献综述可能分散于不同的具体主题领域,对阐述的中心现象的各个方面予以探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重点应是评述,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创新性。三、论文的写作策略 在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学术论文是写给谁看的。无论是老师、编辑还是评审专家,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行”。既然是写给同行看,那么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要体现其专业性,在写作的过程中假定读者具有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无需使用一整个部分来做历史回顾或背景介绍。另外,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提高防御性和透明性。一方面要“防御”专业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供专业批评。论文作者的写作态度也需具有客观性,要站在同行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论文。其次,我们要明确学术论文的撰写有其特定的规范与风格。一是学术论文必须要严格规范地注释,这是出于知识产权、知识可积累性、文献可扩展性的考虑。二是学术论文有较为固定的文章结构,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导演、研究问题与假设、论证和研究结论等。各个部分也都有几种模式化的写法,如导言部分的写作主要包括四个板块:研究问题陈述,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已有文献中存在的不足,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固定的结构能够满足知识共同体的预期,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保证研究的透明度。三是学术论文有其特定的写作语言,强调的是学术严谨和逻辑的魅力而非文辞的魅力。论文作者应当学习和坚持科学风格的写作,即诉诸理性的灰白黑,尽量避免文学性、新闻性和口语化的写作风格。严谨的文风并不等于枯燥无聊的文字,有的人把本来很有趣的研究写得很平淡,有的人却能够挖掘出看似平淡的研究的有趣和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简洁、有力、明确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文字的可读性。所有写作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写作是思考和概念化主题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我们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缺乏写作经验者的一种表现是,他们享受阅读文献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对自己的研究侃侃而谈,却总是书写不出来。这里,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写作小窍门:边想边写。其实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思考不动笔或只动笔不去思考,都是论文写作的大忌。从研究过程的早期,我们就要把头脑中的想法提取出来记录在案,只有把理念转化为文字才能对论文的走向形成直观化的印象,真正“看到”研究结果。在写作过程中,我通常使用的是三段论模式:第一步,提出一个大纲,它可能是句子或要点或直观的理念图;第二步,写出草案,然后围绕整个段落对理念进行筛选、删减和移动;第三步,对每句话进行编辑润色。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边想边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写作、检查、再写作的过程。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二个小窍门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建立以连续性和规则性为基础的写作规范。文字写作仅仅是文献收集、阅读和思考的延续,写作草稿长期搁置会导致注意力和精力的耗损。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最合适你工作的时间和一个避免分心的地点,然后坚持每天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写作。不管情绪如何,也不管有没有做好写作的准备,坚持每天写作。写作量可以少,但要有规律。写作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必须要以一种闲适的心态投入到写作中。舒适的写作工具如电脑,一支心爱的钢笔,一杯热茶或咖啡等都能提高我们写作的情绪值。总之,论文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研究与写作的互动过程。成品论文是一个抹去了过程的光滑存在,但论文半成品的样子是极为粗糙的。即使在完成论文之后,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反复的、痛苦的修改。只要我们内心深处有对学术研究的热诚,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阅读思考,并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多写多练,就一定可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