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募格学术原创,转载请在【后台】留言作者:我最厉害最近,台湾艺人徐若瑄又一次成为了热点,原因是她的硕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自己。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嘲亦有赞。有人认为研究对象是自己,绝对原创,这种行为so cool;也有人认为这或许又是娱乐圈另一起“翟天临”事件。我们先来看看徐若瑄的硕士论文里写了什么吧。徐若瑄的方向是公共关系及广告学系,毕业论文题目是《互联网时代艺人转型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徐若瑄为例》。其摘要如下所示:她以自己出道近30年的自我观察为基础,实证如何转型追求进化,结合广告主的数位行销策略借力使力创造双赢,并专访两个合作品牌提出市场观察反馈。并得出来三点结论,第三点结论“流量不是绝对”,后面那个感叹号“!”仿佛有了自己的灵魂。这种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并非孤证,著名运动员们的毕业论文也常以自己为研究对象,如陈一冰体育运动心理学方向的毕业论文《陈一冰重大比赛心理准备与应用研究》,孙杨毕业论文也是研究自己,即《第三十一届奥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冠军比赛技术分析》等。能不能以自己为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事实可知,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的多数是名人,普通人有这种想法的,只能在这种想法前加“如果”二字。如果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自己的话,会研究些什么呢?说实话,有时候我也非常想撬开自己的小脑袋瓜看看里面装了些啥,或许是水,或许是垃圾,或许是你(有nei土味儿了)。如果研究对象是自己,研究范围或许涉及学术、感情、日常生活诸方面。一、研究对象:自己;研究范围:学术;关键词:拖延症、“摸鱼”、焦虑、兴趣、论文数量、拒稿心态、deadline、垃圾、毕业等。学术与拖延症:《莫比乌斯带——拖延症的不可治愈性及其影响下的论文写作》;学术与“摸鱼”:《论文写作中“摸鱼”的108种方式》《“划水”的正确姿势及其在组会中的适用性研究》学术与焦虑:《影响的焦虑——同学太牛我太菜的体验》《当代女研究生面对学术的应激反应及创伤修复过程》学术与兴趣:《兴趣的起源——除论文外的其他事情为何有趣的原因探析》《解构与祛魅——当代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幻灭》学术与论文数量:《当代研究生脱发程度与学术成果之间线性与非线性关系》学术与拒稿心态:《从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论文被拒稿的心路历程》学术与deadline:《ddl前研究生能量爆发曲线分析》学术与垃圾:《论学术垃圾的成份、成因及处理——以自己为例》学术与毕业:《当代博士生延毕原因分析———以本人为例》二、研究对象:自己;研究范围:感情;关键词:心理、追星、社会、实验。感情与心理:《单身至今的心理活动与恋爱行动》《母胎solo对女性性格的影响》《性取向的不可逆性》《生气的边缘——女朋友她为何那样》《多学科角度分析“我为何找不到对象”》感情与追星:《关于嗑CP的多种性格养成与实践操作》《CP文化的心理学分析》《论我能娶到刘亦菲的可行性研究》感情与社会:《当代社会的结构性单身成因探析》感情与数学:《基于贝叶斯推理的理工科单身狗情感状况预测》《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大龄男博士脱单决策研究》《实验室师妹与不同师兄间的好感度建模分析》三、研究对象:自己;研究范围:日常生活;关键词:睡眠、体质、饮食、减肥、仙女、自信、落差、运气日常生活与睡眠:《人类睡眠时长的极限——以xxx寒假的睡眠时长统计为例》日常生活与体质:《多领域“干啥啥不行体质研究》日常生活与饮食:《乳糖不耐与奶茶饥渴的矛盾与自洽》《人类食量的潜能——以本人吃火锅为例》日常生活与减肥:《“美腿”与A4腰时代下肥胖女孩生存策略研究——以本人郝肚腩为例》日常生活与仙女:《自我认知障碍的实证研究——以自我时常声称自己“仙女”为例》日常生活与自信:《从玻璃心到厚脸皮——论本人自信心的建构、修炼与膨胀》日常生活与落差:《从“天选之子”到“平庸凡人”——论本人自我认知的逐步清晰》《褒义词与贬义词的转化——如何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别人家的孩子”》日常生活与运气:《好运与霉运的分布——论本人在本命年的遭遇》自己到底能不能成为正经的论文研究对象?若要回答这个问题,可能得从论文的本质说起(导师严肃脸·jpg)。论文中的研究对象一般应该在相关领域具有研究价值,那么研究自己能否对该领域做出贡献呢?换言之,真要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的话,可能还得想想自己“配不配”被研究。也因此,现在能看到的许多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的例子都是各行各业的名人,在他们所研究的范畴内,他们本人都具有比较强的代表性,对自己的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很可能对他人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毕竟,论文不同于日常聊天,其严谨的表述方式与较大的信息量更容易被业内的专业人士接受。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仅研究自己则没有那么强的代表性:游泳运动员里比孙杨技术高的没几个人,艺人里比徐若瑄名气大的没几个人,而和你一样有拖延症、难以毕业、没有对象、爱喝奶茶的博士生们则有千千万万。如果真的要做类似的研究,恐怕需要很多的样本调查然后分析得出结论,只写自己的话大概开题就会被毙掉了。而如果论文的研究对象是自己的话,那由自己来研究也是再合适不过的——自己研究自己,数据极易获取,方法合适与否由自己拿捏,并且能够在此领域保证绝对权威,毕竟Nobody knows me better than myself.至于有人担心研究自己可能造成的学术不端问题,如果论文公开发表,自然会受到同行与大众的关注,只要研究者本人能回应得起质疑就无需职责。而且除了研究对象以外,论文的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就算是研究自己,只要方法原创并且恰当,得到的结论有意义,便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研究。
随着近些年我国对研究生毕业生的重视,社会上对于博士生的答辩和论文相关的事情也开始注意起来了,最近湖南师范大学的一名博士生的答辩论文成功的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该博士生的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是研究自己的导师的教育思想,而且该博士生的答辩中,自己的导师还是答辩评委,这一情况被人曝光之后立马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这种答辩多少有点太不避讳了,但是不过湖南师范大学的回应则是该博士生的答辩完全符合要求,没有什么问题,那么这一情况真的在学术中是符合要求的吗?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一名学术有完全由自由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这名博士生在选择毕业论文的方向的时候,选择自己的导师,其实就学术层面而言,无可厚非。而且这名博士的导师,确实是一名德高望重,在学术上有着杰出成就的人,博士生选择研究自己的导师,也属于正常情况。外界对于这一情况的不了解,最主要的是对于学生研究自己的老师这一行为,有所不认同,很多人认为研究自己的老师有点溜须拍马之嫌,就像前段时间我国核心期刊《冰川冻土》曝光的学生写自己导师的溜须拍马的文章一样,认为湖南师范大学的这名博士生可能也是采取了相同的方式来获得自己的博士学位,不过就实际情况来看,湖南师范大学的这名博士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以及论文本身,还是具有非常强的学术性的,不存在溜须拍马的嫌疑。另外一部分人认为这名被研究的导师,是不是指导了自己的学术来研究自己,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在学术界的影响和威望,一方面也可以获取一些虚名,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可能存在的,这名导师的多名学术在毕业论文中都有这种情况,那么这名导师有没有这种指导行为,那就很难说,不过这名导师本身就学术影响力和目前所取得的成就来看,是能够被作为研究对象的,毕竟也确实做了很多年的湖南师范大学的校长,并且在教育领域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力。而一些学术界的人则看重的是学术研究自己的导师,是不是会保持自己的学术独立性,毕竟在研究一个人的时候,难免会有不认同的地方,那么在面对自己的导师,并且还是答辩评委的时候,这名博士生如何将自己对于自己导师的负面评价表述出来,就是问题的关键。就目前国内导师拥有的绝对的权力来看,学生们想要对导师说不,还是相当之难的,即便是这名导师高风亮节,胸怀宽广,恐怕也很少由学生敢冒着这种风险来做出非常公章客观的研究来,只可能想着一味的鼓吹的方面去走。可以说,这一情况,按照学术自由的情况来看,确实并无不妥,但是就学术避讳来看,这名博士生和导师的做法,还是多少有点太不把人情世故放在眼里了,虽然说我们的学术研究确实需要非常独立,不受到外界的干扰,但是对于外界而言,看到学术界做出这种事情,多少还是不能理解的。其实对于湖南师范大学而言,完全可以避免外界看起来的这种“完美”的学术闭环,至少在答辩的时候,不要让这名导师充当自己的学术的答辩评委,毕竟导师作为评委的话,恐怕其他的很多答辩评委,都碍于情面,不敢对这名博士生的论文进行一些负面的评价了,毕竟研究的是湖南师范大学一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在这样的情况,其他导师可能也无法给出特别客观的评价来,这种“完美”的学术闭环,学术界确实应该做一定的避嫌才好!
心理学在人们心中是个很神秘的学科。通常的问题是学了心理学是不是就可以知道其他人在想什么?可以不可以催眠别人?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心理学的定义。一、心理学的含义(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二)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科学或中间科学。那么心理学家们到底研究人的什么东西呢?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一)心理过程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发生、发展的心理活动过程,根据其能动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角度不同,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者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注意是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特性。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是人对客观事物要求的反映,包括喜、怒、哀、乐、爱、憎、惧等。3.意志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克服内部和外部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行为体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
心理学有很多分类,比如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恋爱心理学,那么很多很多的分类。普通心理学呢是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的。那么生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什么呢?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也就是说外部事物重于我们的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这样一个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是以我们的脑为中心的,几个方面:一个就是注意的神经过程,大家我们都知道,有一个注意,我们从小到大上课的时候,老师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呀?上课要注意力集中是吧,大家注意了,我下面要讲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或者我要讲一个很重要的题目,你看看老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他要讲的这样一个关键内容上来,那么这个注意的神经过程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学习和记忆是我们人类很好奇的一个东西啊,比如说我们大家在高三的时候可能我们都会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当某一个题目某一个老师布置的这样一个学习任务,有些同学记得很好学的很快的时候,那你就会想为什么她会学得很快啊,为什么我学的没有他那么快啊,或者说当某一个问题我解释得很好的时候,为什么我把这个东西记下来了啊,学得很好,而别人没有我学得这么快啊。语言与思维,我们经常会说一个人说话说的很快,说得很溜,那么他的这样一个思维,他脑子的活动也会非常的敏捷,这个说法是非常对的,因为语言就是思维的玩意,所以有很多同学就说这个主持人的事挺好玩啊,我可以主持一个什么小型的会议啊,一个座谈会啊,或者主持一个什么节目啊啊,但是主持人这个事可不是那么好干的,因为你要有准确的语言,把你的这样一个思维的东西反映出来,而且要那么迅速,那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情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前沿的东西,那么情绪的研究实际上在生理心理学里面或者在心理学里面它是比较困难的,啊,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要用动物来研究情绪的话,那么动物呢?它不会说话是吧?你问一个狗,你说你高兴不高兴啊,你是高兴还是痛苦啊?那狗是不会说话的,你怎么问他他就是汪汪汪几下对吧,那么人是可以说的,给人可以用语言去描述自己的情绪,但是大家要知道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时候人经常会不说真话,这个时候他会掩饰自己真实的情绪啊。觉醒与睡眠也是我们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嗯,在科学界曾经有一段时间争议过啊,就是人是不是需要睡眠的,从现在来看,我们知道人是需要睡眠的,睡眠对人非常重要的。以上内容是生理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
宏观经济学系相对微观经济学而言。前面各章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个体决策者的行为及后果,例如,消费者如何购买以实现效用最大,厂商如何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市场机制又如何把千百万个体决策者的活动协调起来等;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研究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国民收入,即研究如何使国民收人稳定地(没有通胀和衰退)以较合适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有:经济波动及与此相联系的就业与失业问题;价格水平及与此相联系的通胀问题;经济增长问题。具体说来,宏观经济学就是要研究,为什么一些国家的经济会发生时而高涨,时而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因此造成不同程度的失业问题;为什么一些国家在一定时期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并导致名义利率和汇率大幅度波动;为什么一些国家经济会迅速增长,而另一些国家经济发展很缓慢甚至停滯和倒退。上述这些问题都是国民收入变动中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及对策,就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内容。任何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都可以通过一些指标加以测度,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体温、血压等指标加以测度一样。测度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国民收入在经济学中乃是衡量社会经济活动成就的一个广泛概念。它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狭义的)、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本章下面几节就要专门对此作讨论。任何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就是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特别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失业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另一个最重要的经济指标,因为就业状况和居民福利、社会稳定甚至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物价水平指物价总水平,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指数又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胀率不仅对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产生影响,还对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有影响。通货膨胀率高,也表明宏观经济运行出了问题。除了上述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预算赤字、贸易赤字和盈余的变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等。这些变量间有没有内在联系,一个变量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另一个变量变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相互关联,这些都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总的说来,如果微观经济学由于以价格为中心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则由于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可以被称作收入理论。
社会经济学的系统研究在国外虽然已有近百年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受到充分关注。关于社会经济学的专著,我们除发现20世纪早期德国维赛尔(F. Wieser)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原理》(1914年)和美国克拉克(J. M. Clark)著有的《社会经济学序言》(1936年)外,其他大多数是80年代以来涌现的论文集和论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克教授的专著《社会经济学:社会环境中的市场行为》,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研究经济学问题,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总体上说,社会经济学尚无完整体系,只能在国内外原有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新的方法论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探索。一般认为,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同稀缺物品和股份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有关的复杂经济行为,经济组织、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以及与经济有关的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因此,可以简单地把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简要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经济学说史。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思想及理论渊源。从这一学科的兴起,到20世纪中叶的衰落,到90年代以来重新受到重视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正本清源的探索,梳理社会经济学思想的脉络,研究社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学大师的社会学思想及理论贡献。(2)社会经济学理论。研究社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社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领域、经济与社会的互动理论、经济运行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社会发展、民族经济学;社会资本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嵌入理论、网络理论、不同社会结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问题;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社会及制度基础问题。通过对上述基本理论问题的较系统深入的探索,为我国社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做一个粗略的铺垫。(3)社会经济学的方法论。方法论创新是当代经济学界尤需关注的中心问题。传统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无疑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显而易见,现有经济理论的种种困惑及其在解释、指导经济实践中的误区,迫切需要拓宽研究思路和视野,实现方法论的创新与突破。市场经济并非毫无生气的平台,经济运行轨迹深深嵌入于社会结构和各类社会制度及其文化发展过程之中,并作为各国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在深层次上折射出历史发展的轨迹。因而社会经济学的基本方法乃是以历史分析、整体分析、制度分析、跨学科方法和跨文化方法的一种新的综合。方法论的创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方法仍然成为大多数经济学人习惯的思维定势的现实背景下,拓宽研究思路,从方法论角度构建中国社会经济学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强调综合应用历史研究方法、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整体和跨学科研究方法、跨文化的研究方法,从广阔的宏观视野、深厚的历史视野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分析视野的结合上,丰富和拓展经济研究的现有研究框架。关注方法论问题,至少促使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既有方法进行深维度反思,而不是继续不假思索地成为人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前提与方法论原则。(4)应用性研究。在经济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力图勾画出社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并对其中的若干重要理论进行归纳和提炼。运用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剖析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改革和福利国家发展趋势等前沿课题,揭示社会经济学广阔的理论与政策前景,使社会经济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研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构建21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学作应有的贡献
对于人学,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人学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它的研究对象当然是人。但不是有关人的一切问题都是人学研究的对象,也不是一切以人为对象的科学都是人学。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的、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这就是说,人学作为一门正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有其独立的特殊的研究对象,在人类科学知识系统中占有特殊的、其他科学所不可替代的、十分重要的位置。人学(hominology)不同于人的科学(the science of man)。人的科学是泛指一切以人为对象的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人类学、生命科学、心理学、医学,到文学、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民族学、教育学、管理学、人才学、新阳学,等等。而人学是从哲学这个思维的最高层次上对人自己的反思。它要求在概括和总结当代有关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的基础上,阐明“什么是人”和"如何做人”的基本道理。其中至少包含有这样一系列重大课题,如:人类生存、发展的条件,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的生产和物的生产的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现代图景;人性和人的本质,包括人的社会性和阶级性,人的共性和个性,人的活动和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人的理性和非理性,人的情感和意志,人的交往、竞争和合作,以及人的“异化”,等等。又如,人的需要和利益,人的价值,人的平等、权利和责任,人的自由,以及人道主义问题,等等。再如,人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如何改变、发展自己,这里涉及怎样确立正确的目的、信仰和理想,怎样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群体(从家庭、社团、阶级到民族、国家、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怎样实现人的价值,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一系列怎样做人的人生哲学问题。因此,人学的内容几乎涉及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技术,和它们相互交叉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属于在更高层次上加以综合的基础理论。所以,人学需要广泛吸收与人有关的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作为自己研究的资料和立论的根据,而与人有关的各门科学也需要人学为它们提供研究人的问题的理论指导。人学和各门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各门人文社会科学实质上都是从某个方面研究人的特性、本质、关系和活动规律,它们为人学从人类实践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上,全面地揭示人的本质、探索人的发展提供了实证的资料和科学的根据。因而人学研究必须吸取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正因为人学是在各门人文社会科学从各方面对人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 已经达到相当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而形成的关于整体的人的基本理论,因而转过来它又能为各门人文社会科学提供一个科学理论前提。事实上,无论研究哪一种人文社会科学,都有一个以什么人为研究前提,选择哪一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为理论指导的问题。当代西方人学,大多是以某种抽象的人性假设作为全部立论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然后进行推论,结果是导致各种错误的结论和思潮。如萨特的存在主义,尼采的唯意志论,杜威的实用主义,弗洛伊德的泛性论,等等,它们都曾对我国一些学者特别是青年学生产生过影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建设真正科学的人学的重要性。所以,从科学发展的规律来看,当代人学是思想家、科学家们对人的研究进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产生的、具有独立存在价值的一门新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
微积分研究对象是微分和积分?错了,都不是,是它文/虹野很多人在中学都学习过微积分,认为微分就是求导公式、积分就是求面积,简单的把微积分当作微分学和积分学。从数学的结构上来说这样认为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问题就比较大了,即便是学习者把微积分的公式记得滚瓜烂熟依然无法理解微积分的意义和价值。关于微积分无用论的说法存在已久,此时我们需要知道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微积分的研究对象是我们早就熟悉的“函数”,微积分可以说是研究函数的“可微性”和“可积性”。说到这里习惯我用“日常语言”交流数学的朋友们可能感到有些“专业”的味道了,因为已经有人听不懂了。那我们就说函数的最初“变量说”的定义,这个定义说“一个变量y随着另外一个变量x的变化而变化,y就称为x的函数”。如果熟悉哲学的朋友可能立刻想到一句著名的话:“客观世界,一切具体事物全都处在运动和变化之中”,世界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在认识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意识不到“变化”的存在,那就麻烦了。想认识变化,就需要知道“谁”在变化,这里就出现了“分类”的方法,对我们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归类,构建“集合”,这些集合的特质或者分类的依据就可以当作我们观察的“变化”,也就是常说的“变量”。比如我们把人分为“男人”、“女人”,那么“性别”就是我们所要观察的“变量”。如果我们把学生按照分数分类,那么“成绩”就是“变量”。变量可以用数值表示也可以用文字符号表示,这部分内容在我的专栏中有专门章节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在填空冲分班上,博哥常玩笑说:“为了考高分,大家必须都是钢铁直男,只从题干对应依据处做合理推断”。也就是要严格按照题目所描绘的对象特征来进行推导,不能凭借主观想象过度解读。但有时在题目叙述中,题干的特征描写往往转换了对象,而很多同学可能只关注到了该描述的特征方向,忽视了与该特征搭配的对象其实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错误。下面咱们通过一个三空题来体会一下:填空 60-5A bird’s feathers would seem to be a (i)_____ design for protecting a bird from attack by microscopic organisms. They create a warm, moist space next to the skin that could be an ideal incubator for spores. Wild birds rarely (ii)_____ skin diseases, however. The chemicals in the sebum include an array of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gents that allow the bird’s skin to (iii)_____.这个题目的第一空特别容易出错!从做题思路上,我们看到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没有明显取反逻辑连接词,所以是一种句间关系取同。第二句说鸟类羽毛产生温暖潮湿的空间,并且这个空间是孢子孕育的理想场所。有的人一看到ideal,理想化的,又根据第一句和第二句整体逻辑同向的关系,马上选择了A选项。褒义词对应褒义词,心里美滋滋。答案是错误的!正确思路第一句和第二句整体虽然取同,但是并不代表无论题目在哪里挖空,都要做局部取同处理。而在本题中,这个ideal 是描述 spores 的,spores 就是第一句中提到的 microscopic organisms,而这个东西是攻击鸟类的,是鸟类的敌人。那么,对鸟类的敌人来讲是好的,一空问这对鸟类来说如何,自然就是一个不好的事情。因此只能选择C。所以本题虽然不难,但是粗心大意的同学却很难做对。因此,平时训练中,大家不仅要关注特征描述的逻辑方向,也要关注与这个特征相搭配的主语或宾语是否发生了变化,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接下来,我们再看一个真题:填空 65-5(i)_____ have often shrilled that Australia’s Great Barrier Reef is dying, a result of agricultural runoff from the (ii)_____ Queensland coast. In truth,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reef (iii)_____, a combination of activ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responsible tourism.第一空:做简要分析,根据 shrilled 后面宾语内容做同向反推,主语应该是C,也就是危言耸听者才会喊出一些言过其实的负面描述。第二空:很多同学经常出错,根据 a result 内容与前面描述等价可以判断,二空也要体现负评价。但是观察D和E两个选项,似乎都是负评价,到底应该选哪个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就要认真逻辑刚才博哥讲过的:抓准研究对象!大家想想,dying 这个负评价是描述谁的?这个和二空描述的对象 Queensland coast 一致么?很显然,这个dying 是描述大堡礁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就变成二空填什么进去,就能等价于对大堡礁来说的负评价呢?所以我们不能选D。第二空正确思路虽然长期废弃的状态表面上看不太好,但是由于长期废弃的海岸线对大堡礁来说就一定不好么?长期废弃的状态说明没有人类的干预,至少这不是一个对大堡礁来说必然的负评价,或许也极其有可能是好事!因此评价的正负一定要针对正确的对象来探讨!所以答案应该是E。过度农耕所造成的径流流失才体现了对大堡礁来说的相对最必然的负面影响。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PS:第三空为思考题,记得留言板回答哦!博哥总结在制约大家分数提升的各个因素中,最可怕的不是你能意识到的诸如单词、对应意识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是那些你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坑。所以从今天的分享中,很多同学也就应该能领悟到,为什么自己刷了这么多题,还是没有提高。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个个陷阱,制约了你的提升。最后再说一遍:ETS的阴险超过你的想象!在填空冲分班中,博哥还会全面地讲解其他常见陷阱,也会和大家系统地介绍解题方法和技巧。想快速提分的同学,关注真经GRE和张巍老师GRE,然后可以考虑报名博哥的填空冲分班,这个暑假不要错过哟!本文作者介绍:GRE名师——孟一博GRE行业大咖,9年一线教学经验,原好未来旗下考满分GRE事业部填空主讲名师。在实际教学中坚持英语能力培养和应试技巧提升并重的思路,深刻了解学生GRE备考痛点,并能直戳痛点,迅速解决。在词汇拓展方面,有独到见解,编写了多部业内主流的GRE词汇书及词汇app。每年培训学生超过2000人,帮助大量学员拿到verbal理想成绩,进入顶级名校。授课风趣幽默,高效直接,人称“博哥”。
对《周易》或者易经的评价,自古至今,褒贬不一。好之者,爱不释手,孔夫子读易“韦编三绝”,历史上名家大儒解易之作汗牛充栋,尊之为六经之首,赞之为大道之源;恶之者,弃之如敝履,称之为占卜算命之作,欺诈诡骗之术,封建迷信之遗毒糟粕,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人,避之唯恐不及。《周易》以书籍的形式流传于世数千年,其内容由卦画和文字构成,要想理清楚“好之者”和“恶之者”的观点孰是孰非,必须弄清楚《周易》研究的对象究竟是什么?理清了这个问题,便可以还《周易》本来之面目,避免人云亦云的尴尬。为了回答《周易》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受篇幅限制,无法对《周易》卦爻辞进行系统的阐述,不就“周易”这两个字展开训诂和考古方面的解读,也不复述历代易学家各自的学术看法,有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我们直奔主题,燕赵易学家彭志勇先生认为:“从本质上讲,《周易》研究的是事物「变化的逻辑」,是一本借助朴素的自然规律,来研究事物变化和变通逻辑的书籍。易经所有的卦画系统和文字系统,都是以朴素的自然规律为基础,来推演和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的”。上述结论的得出,是彭志勇先生数年潜心研读周易,以《周易》古经自身的符号系统和文字系统所阐述和围绕的主题,以及儒家十翼“《彖传》、《大象传》、《小象传》、《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乾文言》、《坤文言》、《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成书所围绕的主旨综合而得出的,是有据可查,有典可循的。周易演绎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周易》所研究的对象,本质上是以自然界最朴素的规律,用“发展变化”的视角,来模拟和研究宇宙中万事万物纷繁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具体点说就是,《周易》通过特定阴阳符号组合的运用,类比事物的运动状态和所处的环境关系,并借助四季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逻辑,来模拟和推演事物可能的发展变化趋势,并借此来分析和判断事物可能将要面对的进退与得失。这就是《系辞传》所说的:“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意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圣人有以见天下之颐,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周易》所研究的对象,可以看做是通过具有“特定关系的阴阳符号组”按“既定逻辑”所展开的模型推演,目的是揭示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中,量变的发展变化趋势和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举例说明:坤卦所处的环境关系为“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可进一运用《周易》卦画模型,来推演某个具体事物所处的某一具体节点,例如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离卦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相关卦爻辞的具体含义和包含的易理逻辑,篇幅有限,此处不再赘言。见一叶而知秋,由此可知《周易》整部书籍,无论是卦画系统和还是卦爻辞文字系统,本质上都在试图运用朴素的自然规律,模拟和诠释所类比事物的变化规律以及事物自身变化与所处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周易研究的对象——变化的逻辑既然《周易》研究的对象是事物变化的逻辑,那么《周易》是如何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呢?我们借助易经《系辞传》原文来进行说明:“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由于此处篇幅所限,不再展开阐述,如有必要,将单独开篇详解《系辞传》。《周易》以及十翼都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类比阐述,文中天、地、风、雨、乾、坤、男、女等等词汇都可以类比为同一参照系下,任何处于阴阳相对状态的事物关系,上述《系辞传》节选也印证了《周易》的本质就是阐述变化的逻辑。此外,提醒一下易学同仁,研读《周易》或者十翼,切记要时刻牢记其比喻的修辞手法,要把文字读活,莫要读死。此前,曾单独开篇讲过老子《道德经》中的“无为”,有兴趣的同仁可以自行查看,老子言“上善若水”、言“朴”、言“自然”。易经《系辞传》言“天地、日月、寒暑、四时”,言“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查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言“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上述这些,都是古圣先贤对朴素自然变化规律的解读和认知,也是周易卦爻符号系统和卦爻辞文字系统推演所遵循的变化的逻辑。讲两句题外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建议由兴趣研读《周易》的同仁,一定要参看老子《道德经》和儒家十翼。周易研究的对象——自然之变化逻辑《周易》面对研究对象,用阴、阳符号组成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象符号组,来类象万事万物。将此八个基本符号组,两两相重,排列组合,便构成了六十四卦,模拟事物面对不同环境所表现的的不同的发展变化趋势。《周易》的六爻卦阴阳符号架构,所揭示的自然而朴素的变化逻辑,应用于人事,《系辞传》称之为“三才之道”,即“《易》之为书也,广大奚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爻非它也,三才之道也”。所谓天地人三才之道,《说卦传》进一步阐述为“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所谓三才之道,即我们平常所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周易中,被综合称为“爻时”,即“六爻非它也,唯其时物也”,周易所谓的“时”,明代易学大家来知德先生解读为“理之所必然,势之所不得不然也”,很是贴切。通过上面的解读,相信大家已经可以对《周易》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定可摒弃成见,还周易之本然面貌。(备注:此文经河北易学家彭志勇先生授权发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