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考备考,剩下时间内这样规划英语复习,可以考出135分夫物

高考备考,剩下时间内这样规划英语复习,可以考出135分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如何把握剩下的时间是决定大学入学考试成绩的关键,其中最担心的是英语的复习,英语作为大学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是很多考生的弱点,剩下的时间怎么提高英语成绩呢?这是考生最关心的事情,这里说一说高考备考,剩下时间内这样规划英语复习,可以考出135分。1、以老师的复习计划为中心考生掌握了很好的基础知识,在两次复习中,考生会频繁地解答考试和问题,这让很多考生忽视了老师的指导作用,上课中不认真上课,单方面让学生承认课后自学,实际上,我有老师嘱咐我的应试学习经验,我很清楚高考的流程,所以,复读的时候,考生主要是以老师的复习计划为主,遵从老师的复习节奏。2、用零碎的时间复习英语复习最重要的是单词的积累和语法的理解,这些内容比较零碎,适合用零碎的时间复习,所以,考生要看着发卡复习英语,利用零碎的时间,提高英语的复习效率,虽然大多数考生看不到零星的时间,但是大量零星的时间累积起来的话就会变成很大的数字,每天背下来理解几个单词和短语。3、用陌生词汇进行写作造句单词是英语学习的最大难点,很多考生因为单词不足和不确定性影响英语成绩,因此,考生可以通过使用来提高单词的理解度,对于不习惯的词汇,考生可以造句写文章,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同时对单词的记忆也很好。4、多研究近年来高考的真题高考的内容往往更全面,而且难度正好,确认英语的范围很难,很多模拟考试的参考意义不大,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好好研究这几年的大学入学考试问题,不要把模拟考试的问题就那样放着,通过研究大学入学考试的真题,考生熟悉大学入学考试的出题方式和考试模式,了解大学入学考试问题的想法,掌握考试技术,提高考试能力。希望上面的办法可以帮助到你,如果你喜欢本片文章,请给小编点点关注吧。

方明为御

研究生如何在遣词造句上提升科技英语写作

随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扩大,科技英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许多科研者在科技英语写作方面还存在着不能把自己的思路完整准确地表达,比较注重内容,而在一些形式上的细节,如语言的表达方式、前后连贯等方面存在不足。下面,赛恩斯编译从词汇与句式的灵活运用、时态的选择等方面对科技英语写作的遣词造句进行简要分析。一、科技英语词汇的准确性和灵活性。在科技英语写作时,有些作者只是想到或在词典中查到一个词就往上写,结果往往不符合英美人的习惯,甚至误解了中文的原意。另外,在英语介词的使用上往往也容易出现错误。很多时候,在内容比较丰富或复杂的英语句子中往往出现多个介词,它们将句子的各个片断连接起来,再加上谓语动词 ,逐步形成逻辑严密的复杂思想内容。介词在使用中往往具有固定的搭配关系,不可随便更改。相对来说,词汇搭配是相当难掌握的内容,它涉及到名词与介词的固定搭配、形容词与介词的搭配、动词与名词的搭配等。科研者写作科技英文论文,应注意介词的系统学习,特别是介词的一些特殊词义用法,阅读英美科技书刊时要特别留意,并且应该摘记下来,随着知识点的积累,科技英语的写作思路会越来越开阔。科技论文词汇在语义要求上准确、简练、清晰,客观性强,不带感情色彩,但这决不意味着词汇运用的简单和呆板。很多作者错误地认为科技英语写作涉及的单词会很生僻、少见,总是担心自己的词汇量不够。其实不然,很多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的作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词汇基础,应该能够满足科技英语的写作需要。书写时缺乏的是灵活运用,例如方法、手段的翻译,很多学生就只会用到method,其实英语中有许多单词均可表达该意。二、科技英语写作中句型的合理运用。写作者常常受困于科技论文写作时,句式单一,写出来的文章总是不够简洁、地道、流畅。科技英语的写作往往有一定的句型和表达方法,平常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例如,科技英语写作中很少用到第一人称,因为第一人称表现比较主观,与科技论文书写的客观精神不相符合。在科技英语写作中,可以灵活使用被动语态或其它代词代替第一人称。三、科技英语写作中时态的正确选择。科技论文中动词时态应用,看起来似乎比较容易。其实,许多作者常常会犯时态应用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有些作者不了解科技论文中的时态不仅与所叙述的具体内容有关,而且与论文的体裁有关。书写论文时,应该对论文中涉及到的工作,明白哪些是研究过程中要做的工作;哪些是着手研究前就已经做过的工作;哪些仅仅是当时的结果;哪些是客观真理。1.一般来讲,在研究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一般都用过去时态,这是因为在撰写论文时,研究工作业已结束,研究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已经成为过去。2.在着手研究之前已进行过的工作或已存在的状态,一般用过去完成时态。另外,在研究过程中如有两个前后相连的动作,先发生的那个动作往往用过去完成时态。3.写论文或论文发表时的当前情况要用一般现在时态表达。4.表示作者的结论。作者进行各种研究工作得到的结论一般要用现在时态,因为科学的结论往往具有普遍真理的性质。总的来说,科技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者平常阅读科技文章,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地要求自己读懂,理解文章的意思,还应该对原文中的遣词造句进行体会和研究,细细斟酌用词的韵味,这将大大提高科技英语写作水平。

趋进

坚持与科研:夏军教授讲座

2018年6月25日(周一)上午10点,夏军教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报告。报告前,他简要地讲解了他的学术道路。他本科学习日语,学校不是很好,去美国读博士的学校也不是很好。出身不是很好,但现在他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许多原先出身很好的,现在却默默无闻,没有什么成就。这是为什么呢?从夏军教授的简要回顾中,可以感受到几点,非常值得学习。第一条是,努力寻找内心喜欢的,能够在内心中产生共鸣的理论。“于我心有戚戚焉”。夏老师说,“不要局限于某一理论,但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看到这个理论,你就豁然开朗。读该理论,你就有想象力。”他在讲座中举了个例子,如下图。你第一眼看到它是什么?有人看到的是鸭子,有人看到的是兔子。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看世界的方式。如果一个理论的视角是“兔子”,你第一眼看到的是“鸭子”,那么无论你怎么学,怎么画,头脑中都是“鸭子”的形状,或者总带有“鸭子”的特征;如果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兔子”,那么你怎么学怎么画,都有“兔子”的意味。这样的理论就是与你内心产生共鸣的理论。他举RDT理论(resource dependent theory, 资源依赖理论)。他看到这个理论时,“有一种感觉,仿佛钻到创始人的脑袋中”。他能够用RDT的视角去看世界,解释现象。进行推理时,不需要引用RDT的话语,别人一看,里面都充满着RDT。他还以2011年以独立作者发表于SMJ的文章为例,这篇是他写的第一篇RDT论文,由于与RDT共鸣,理解RDT的本质,论文投出去,在没有送审的情况下4个月就被接受了。几位主编评论说,虽然知道英文不是你的母语,但我们确信你是真正懂RDT。在讲解这点时,他特别强调,许多出身好的人,由于导师有名,学生主动去做导师的课题,但由于导师看到的是“兔子”,学生看到的是“鸭子”,怎么做都不像。如果不能跳出去,最初可能由于导师的影响而能够发表1-2篇高水平论文,但长远来看学术很难有成就。第二条,夏老师执着,专注。专心、专注、专业化。博士期间,夏老师沉浸于制度理论。后来接触到RDT,便专注于RDT。最近,开始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虽然这样,他的核心还是RDT。用他的话来说,他眼里看到的世界都是RDT。上午讲的论文,也是RDT。美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时,为什么要引入美国的Financial advisors?他用power balance来解释。Power是RDT的核心概念。第三条,夏老师讲如何写作,很受启发。夏老师说他英文不好,写作总是过不了关。在博士资格考试阶段,阅读了大量文献,他把自己最欣赏的5篇ASQ, AMR的论文记下,反复阅读,反复研究其遣词造句。慢慢地,这些论文已经深入其骨髓。现在写出来的论文,和这几篇论文神似。这样的论文,读者不喜欢都很难。他讲了写作的几点心得:1.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2. 想说什么就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写出来;3. A-->B-->C-->D,线性思维;4. Citation, 难,精准,多元化。不要quote,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第四条,写文章的最高境界,能够找到一个东西,即概念。他举了一个例子。他有一篇论文写外国企业模仿中国企业,投出去,结果被拒。评审者给的原因是,没有说清楚。制度理论讲合法性,合法性低的模仿高的。那么,为什么外国企业模仿中国企业,这个不make sense。他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清楚啦,为什么别人还是认为“没有说清楚”呢?到底什么叫“说清楚”呢?后来,有一篇观点相似的论文发表了,他去看。明白了,这篇论文用了一个词:liability to foreignness. 这个词,就是“外来者劣势”。这个非常好!一个概念便把机制说清楚啦。他反复强调,中国学者不足的是,说了很多,但没有一个概念,听众还是不清楚。说得多,并不代表就说清楚了。说清楚,需要一个概念,这个概念能够把所说的许多具体情况,概括起来,读者听者一下就明白啦。不仅清楚啦,而且能够推广到别的情境。如果所说只是情境中所发生的,像故事会一样,没有推广性,读者听者既不清楚也不感兴趣。一篇文章,往往需要一个universal mechanism。我们的实证研究,不过是此一般性机制的具体化。如果只有specific mechanism,这不仅没有贡献,读者听者也不清楚、不感兴趣。我们一定要在specific mechanism中抽象出universal mechanism,并形成一个概念。这样读者听者不仅清楚、感兴趣,贡献也很大了。第五条,善于problematization,挑战assumption。我们所研究的现象,及其概念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个基本假设。比如acquisition,既可以假设是一场zero-sum博弈,也可以假设是一场mutual gains的婚姻。不同的假设,其背后的机制可能不同。比如,如果把acquisition假设是一场zero-sum博弈的话,那么跨国并购时引入本国financial advisors,可能是利用FA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削弱target的力量,在不增加购买方的力量的条件下达到双方的power balance;如果把acquisition假设是一场mutual gains的婚姻,那么跨国并购时引入本国financial advisors,可能是利用FA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来增强购买方的力量,在不削弱target的力量的条件下达到双方的power balance。认真研究假设,挑战现有理论的假设,这是做出重大贡献的机会。夏老师举的RDT理论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都知道,profit = value – cost。由此公式,企业提高profit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增加顾客value,一是减少顾客cost。但是,RDT创始人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观察到,在当时通用汽车由于绝对的市场power,他们可以不需要通过这两种基本方法来提高profit。通过挑战现有理论的基本假设,他们引入了power这个概念,建立了RDT。多么伟大的事业呀!第六条,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夏老师面对挫折不放弃。他学术之路经历了很多挫折。博士论文答辩的前一天晚上,由于委员会中一位成员的反对,不得不再做一年,又做了一篇论文。第二年临近答辩时,那位成员还是反对,说这篇比上一篇水平更低。那时,导师生病,中风。他只得自己去申请更换委员会成员,要求把该成员从委员会中请出去。幸运的是,学院同意了。答辩时,导师躺在担架上来到答辩现场。夏老师没有因为这些挫折而倒下。他把这些挫折看作是幸运,一种成长的机会。这两篇论文最终都发表在SMJ上。导师指导不多,反而锻炼了他自学的能力,逼着自己寻找研究兴趣,逼着自己锻炼写作能力。博士毕业后,在一所很不好学校教书。工作5年后,虽然发表了5篇A论文,但学校不给评tenure。只得换工作,到一所新学校工作,仍然不给评tenure,又只得继续换工作。2013年去了UTD,学校给了副教授,但要求再发一篇A论文,再给tenure。那年,手头有5篇A在R&R。非常不幸的是,2013和2014年,这5篇都被拒绝。只到2016年,才拿到tenure。博士毕业后的5年,夏老师很少参加会议。直到2012年第一次参加IACMR在香港举办的年会。当时他已经有5篇SMJ发表。去香港的一些学校交流,大家都惊问,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怎么从来不知道你。不放弃,一路走过来,夏老师不断锤炼自己,成就了夏老师今天的学术成就和品德,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注:1. 我们来往很多学者,有些学者不容易学习,比如岳庆媛,她在本科时就表现出众,后来去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具有超强的抽象能力和语言能力,所以她能够在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学报以独立作者发表论文,研究的问题基础、宏大。2. 夏军老师的学习方法和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而且我们可以学习。3. 这次,以夏军教授的讲座为中心,我请参加的博士生们写reflection。这是一次很好的教育与反思的机会。夏老师值得大家好好学习,以夏老师为榜样,用心,专心,持之以恒,不屈不挠。我们常常用爱因斯坦、马奇、乔布斯来打比方,但是爱因斯坦、马奇、乔布斯是人类的异常值,很难类比与学习。我相信,学习夏老师的精神与方法,我们每位都能够做得极其优秀! 4. 反思和反事实思考是critical thinking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从量变到质变进步的关键。5. 2016级硕士生王锐的感想:wow!贾老师您总结的好详细!谢谢分享!我也和您说说我的感受。夏军教授的分享最最触动我的是寻找内心喜欢的能产生共鸣的理论!这让我想起本科的时候读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虽然没有字字句句都完全懂,但是我看懂的地方就让我非常激动,那个时候不懂什么研究,但是我知道那种激动不是来自懂了别人的idea而是一种看到的东西和自己内心的一种共鸣,就是这种感觉让我非常相信自己pursue academic life的可能性。还有一点我非常关注的是make sense 以及universal mechanism的能力,我觉得这个和中西方的文化思维表达方式可能有关,我们以往的学习和认知过程中似乎不是很关注这方面,但这种能力却对做研究至关重要。最近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里面的一段话,作者从一个很小看似不是那种可以universal化的问题,短短几段话的阐述后让我发现原来可以universal化到这样的层面,比如从穿新衣服还是旧衣服可以到人类的需求、崇拜、观念等等、从人为什么不自己建造自己的房屋的思考到国家的“建筑师”、上层建筑,我当时被震撼到了。重要的已经不在于他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怎么把这个问题很有逻辑的universal到一种更宏大的问题上,甚至一种普遍的规律!

魂魄

进行科研写作应先明确这三个

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根据蓝译编译的经验,进行科研写作应当先明确以下三个:一、明确写作目的,也就是为什么写。例如,因需要而写作,这种情况大多是写作者因为评职称的需要或者是所在机构要求。当然,也有些写作者是因为喜欢而写作,对于这些人而言,写作是他们心灵表达的一种方式。其实,无论出于怎样的动机,只要动手去写都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只要动手去写就表示已经参与研究了。作为众多表达方式中的一种,写作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因为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被他人学习、接受。写作的过程是反思、梳理的过程,也是研究的过程。研究的结果便是成为作品通过各种形式发表,成为一种公共资源,让读者看到,达到交流、分享的目的。另外,通过发表交流听取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有助于弥补研究的缺失,提高研究的质量。所以,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研究者只要围绕着自己的研究工作去写,并长期坚持必定有所收获。二、明确写作内容,也就是写什么。一般来说,写作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写什么,然后才是怎么写,也就是说要根据写作的内容来选择写作的形式。根据科研的内容和形式,科研论文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在工作中有了一些经验体会,想进一步总结提炼可以写经验总结;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有比较深入的思考,想阐发一下自己的观点,可以写学术论文;做了一次调查或进行某种实验,可以写研究报告。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表达形式,从表达的效果看,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材料来源,对不同的写作材料给予恰当的表达形式,就能收到比较理想的表达效果。论文与案例的写作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包括基本结构和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学术性较强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有特定的学术规范与执行要求,需要严格遵守,应用时不能随心所欲。因此,写作者需要了解论文的呈现方式并以最适当的方式来表达。三、明确技巧与方法,也就是怎么写。科研论文是研究者科研结果的主要表达形式,是研究者之间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凭借的主要文本。在科研的实践中,研究者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重视科研的过程,更要注意结果的表达,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技巧。1.掌握论文写作的技巧。一般来说,在写作要求上建议把握六个点:一是要“新”,在写作时要敢为人先,敢言人之所未言,敏锐地发现新问题,选择新角度,运用新观点,提出新结论,使论文写作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二是“小”,是指论文题目宜小不宜大;三是“明”,既要求论文的中心明确,又要求论文的题目简洁明了;四是“实”,即论文论据要充分扎实,引经据典要实事求是,分析问题要环环相扣;五是“深”,论文要以理服人;六是“精”,是指文章举例要精当,引言写作要精练,遣词造句要精彩。2.了解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与杂志的需要与要求。写论文若不知道其规范、格式,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很难在刊物上发表获得公众认可,这就需要了解写论文的一般格式与规范要求;搞课题研究也有其自身的学术要求,如不按规范去做也很难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总之,无论做哪方面的研究都需要了解其规范要求,因为任何脱离行文要求、格式、规格和文体的任意发挥,都不是研究所应持有的严谨的态度。研究成果想在期刊上发表就需要选择一个刊物投递,这就需要了解目标期刊的风格、热点、主要关注的方向、主要板块等,并针对其板块或选题有针对性地写作,做到了知已知彼再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如果文章发表了,要想一想为什么能够发表,要研究编辑在刊物在刊发时如何改动,为什么要这样改动;要好好体会编辑修改的用意,发现自己的问题,为下次写作积累经验。只有了解所投杂志的办刊方向与要求,并将自己的作品作适当的修改,适合该杂志的发表要求,才有更高的发表机会。

非其义也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格式及写作技巧介绍

1、毕业论文选题的原则毕业论文选题一般要求满足以下原则:①开拓性: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或虽已研究但尚无理想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②先进性:硕士毕业论文要有新的见解,博士毕业论文要做出创造性成果;③成果的必要性:所选课题应有需要背景,针对实际的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即应有实际效益或学术价值;④成果的可能性:课题的内容要有科学性,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充分考虑到在一定时间内获得成果的可能性。2、开题报告的内容与撰写要求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立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等。(1) 毕业论文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2)毕业设计立论依据开题报告中要考虑: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② 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要以查阅文献为前提,所查阅的文献应与研究问题相关,但又不能过于局限。与问题无关则流散无穷;过于局限又违背了学科交叉、渗透原则,使视野狭隘,思维窒息。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要摒弃偏见,不引用与导师及本人观点相悖的观点是一个明显的错误。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此外,文献综述所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应予著录,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3) 毕业设计研究方案开题报告中要考虑:① 研究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才能保证具体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干扰。② 研究的内容。要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要求全面、详实、周密,研究内容笼统、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义当作内容,往往使研究进程陷于被动。③ 研究的方法。选题确立后,最重要的莫过于方法。假如对牛弹琴,不看对象地应用方法,错误便在所难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过的课题,只要采取一个新的视角,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创新的结论。④ 研究的过程。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的安排,要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⑤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⑥ 创新点。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4) 毕业设计条件分析突出仪器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优势。明确协作单位及分工,分工要合理,明确各自的工作及职责,同时又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密切合作。提倡成立导师组,导师组成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要以知识结构的互补为依据。论文查重修改

双城记

探讨科技论文摘要起首句的写作与翻译

科技论文的摘要,是以提供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在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和翻译中,处理好起首句是准确概括和表达科技论文摘要实质内容的关键步骤之一。但达晋编译发现,在实际中关于起首句的写作与翻译,尚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其实,科技论文摘要起首句的写作并非易事,编写适合的起首句往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因为科技论文摘要力求结构紧凑,重点突出,条理分明,语言简洁。因此,写作科技论文摘要的起首句时,更应该综合考虑这些要求。此外,还要考虑人称、时态和语态等。实际上科技文摘的起首句多采用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态、主动或被动语态的情况为多数。我们通常将文摘起首句划分为两种形式:1.直接式起首句,即直接地说明论文或研究项目的主题,或主要内容,或研究成果等。直接式起首句是撰写论文摘要时应用比较广泛的开头方法。陈述性文摘、资料性文摘和评论性文摘都可采用直接式起首句。2.间接式起首句,即不直截了当地介绍研究项目,而是首先说明进行该科研项目的重要意义,或该项目的研究动态,或该项目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背景等,然后才引入正题。相较而言,间接式起首句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自由度较大,文摘的篇幅也比较长。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采用间接式起首句的科技文摘也很多。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把新技术、新发明介绍给读者之前,需要一定的说明,以有助于读者理解这一新的科技研究的内容和成果。综上所述,实际应用中,采用直接式起首句和间接式起首句的情况都很多,至于哪一篇文摘的起首句应采用哪一种形式,应根据研究项目的具体内容而定。实际中发现,有些文摘的起首句只是标题的重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文摘采用直接式起首句时,不可避免地会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标题的内容。但是,由于文摘的起首句是与标题一起出现的,如果起首句单纯地重复标题,用词不经济。而且在GB6447-86中规定,文摘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实际上,文摘的起首句与标题有一种相互补充、相互呼应的关系。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文摘言简意赅,且标题重点突出,引人注目。因此,起首句应对标题的内容有所引申和扩展。总而言之,撰写出好的起首句,能够吸引读者,突出研究项目的内容。因此,在其写作和翻译中,应尽量避免在科技论文摘要起首句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写作和翻译出合适的科技论文摘要起首句。

躬身求之

《红楼梦》的研究学者众多,他们研究的意义何在?

《红楼梦》的研究学者众多, 他们研究的意义何在?《红楼梦》的研究学者们之所以痴迷于红学的研究,肯定有他们的道理,也肯定有他们的收获。我不是红学研究者,我只能从文学的角度来谈一谈红楼梦对自己的影响以及自己的收获。《红楼梦》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课外文学书,我的文学之路就是从看《红楼梦》开始的。1981年我17岁那年考到城里读书之后,我的一位同桌是河南洛阳城里的,他建议我有空看一点文学书籍。这位同学是红学爱好者,对《红楼梦》情有独钟。于是为了便于学习请教,我看的第一部文学书就选择了《红楼梦》,里面的所有诗词,谚语警句成语,不认识的字,我做了一大本笔记,很多妙句至今还能信口道来。《红楼梦》里的遣词造句之精美让我第一佩服;第二是那里面朗朗上口有深刻人文警世味道的诗词歌赋也让我情有独钟;还有里面的人物描写,其言语生动、个性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成了其中一员。《红楼梦》的写作场景,无论是从时间跨度还是空间上来看,可以用宏大和深远两个词来形容。可以说每一个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和队获,都能从中找到一些与自己现实生活相通的东西。另外,对于红学研究者来说,还可以从《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研究曹雪芹的人生轨迹与家庭生活背景;还可以通过《红楼梦》对贾府兴衰变化描写,窥探清朝社会的一些真实史料。普通读者可以通过《红楼梦》中人物命运的安排,细研也能明得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红楼梦》对我都能有如此大的意义,对于那些研究者们就更不用说了。最后,欢迎大家关注《山人的生活感悟》探讨人生,感悟生活,共话养生,闲聊文学,共同学习进步。

里人问之

低年级学生学习造句,做到“三想”,掌握“八步”,句子中规中矩

#小学语文#新学期开学,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中,造句练习是避免不了的。我们常常见到低年级学生造的句子“既可气,又可笑”。你别生气,小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并不是孩子有意而为之。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还没有掌握造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所以出现了我们成年人感觉“忍俊不禁”笑话。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了低年级学生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引导学生造句,才符合常规要求。造句,本是小学语文知识基础训练之一。字、词、句、篇中,字词是基础,句子为中心,句通则文顺。首先要通过例句让学生明白词是如何在句子中使用的。造句就是用一个指定的词写一句完整、通顺的话。有时候也有用几个指定的词写段话的情况。所造的句子前半部分要清楚谁或什么,后半部分要交代清楚干什么或怎么样。也就是说句子要完整。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求造句的词,大多数是新学的,运用这些词造句,不但是学习、记忆新知识的过程,而且是运用新知识的过程,是写一段话,进而写短文的开端。怎样指导学生造句呢?笔者要求学生在造句之前做到“三想”:一想:这个词在课文中是怎样运用的,它起什么作用。二想: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三想:在日常生活中,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经过以上这“三想”之后,再开始造句才会把词用得贴切。然后,我指导学生逐步掌握造句的步骤。一、要正确掌握词的读音。因为在对话时,规范的读音,才能让人懂得你的意思和感情。二、要理解词的意思,理解词是应用词的前提。三、思考词的应用范围。应用范围思考得越广泛,造句时选择性越强,造出的句子质量越高。四、了解词的词性。是动词、名词还是其它的,要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掌握了词性可以确定词的用法和它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五、先把词连成词组或短语,确定使用范围。为造出完整的句子铺平道路。六、要先打腹稿、口头造句,然后笔头造句。字要干净整齐,要边写句子边点标点七、接着要把句子读两三遍,读句子的目的是看词是否用得恰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符合语言习惯。八、最后是认真检查。先看指定的词语是否丢掉了,运用的是否准确;再看有无丢掉的标点,有无错别字。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知识的同时,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牢牢地掌握了造句的方法、步骤和规律,他们的造句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作者:烟 柳)

鼓角角动

学完和「する」有关的这4个句型,以后造句再也不怕啦

我相信学习过日语的小伙伴都知道,日语中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单词,那就是「する」,不仅可以和名词组合形成动词,例如「約束する」、「勉強する」「旅行する」等,还可以单独和助词组成句型,今天我们要来说<就是和「する」有关的句型。因为「する」是一个自他同形的动词,无论是自动词和他动词,他们的写法都是「する」。所以我们在进行使用的时候,也要考虑到「する」的自他形。1.「~をする」这是我们最常用到的句型,「~をする」就像是我们学英语时所说的“do”或者“does”,可以翻译成“从事~、做~”,例如「仕事をする」、「バスケをする」。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大人しくする」、「綺麗にする」这样的句子,其实它也是「~をする」的句型,不过是将形容词转换为副词来修饰动词罢了。因为「する」在这里表示的是受词,所以他在这个句型里是他动词。2.「~がする」在句型「~がする」中,「する」为自动词,表示事物自发产生的情况。多用于人体五官五感、大自然自发的现象,例如:「匂いがする」「音がする」「寒気がする」「動悸がする」「地鳴りがする」等。3.「~にする」「~にする」在日语中有两种含义:①当句型为「AをBにする」可以解释为“把A作成B的用途”。例如「新聞を雑巾にする」可以解释为“拿报纸当做抹布”,「息子を教師にする」可以翻译成“我要把孩子培养成老师”,表示事物有一个状态转换成另一个状态。②如果句型为「名词+にする」的话,这时候可以解释为“决定”,例如「コーヒーにする」表示我要一杯咖啡。4.「~とする」和「~にする」一样,「~とする」也有几种不同的用法:①如果当句型为「AをBとする」的时候的,也表示将A用作B用途,和「~にする」相比较的话,「~とする」所表达的意思更为正式。②当句型为「动词意向性+としている」,这个句型可以解释为“即将有~(状况出现)”,例如“日が昇ろうとしている。”表示太阳即将升起的状态。③如果将「~とする」改成「~として」的话,就会变成另一个含义,可以解释为“站在~的立场(身份、名义)上”。例如「これは親友としての助言です。」今天主要帮大家梳理了「する」这个单词前加不一样助词所表达的不同的句意,希望对大家有用。

梦男孩

最全面的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指南,教你开题报告如何写?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与指导老师都应该重视开题报告,而不应该视其为可有可无或是走过场的环节。所谓开题报告,就是提出问题,并论证思路。开题报告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回顾文献及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其中文献回顾是基础,它是提出并论证问题的关键。撰写开题报告需要注意三个要点:一、应以问题为导向来考虑和安排开题报告;二、开题报告的主体应是内容,而不是“思路”或“角度”;三、开题报告是供大家交流和探讨的,因此尽量要写清楚,且在态度上要谦虚、能让人愿意提意见。内容结构一、为什么要写:正确认识开题报告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二、写什么:问题、文献与思路(一)提出问题(二)回顾文献(三)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三、怎样写四、开题报告之“开题”环节五、结语一、为什么要写:正确认识开题报告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本科生毕业要写本科毕业论文,他们在开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普遍问题是:问题意识不强、研究方法误用、研究缺乏创新以及写作水平不高等。归纳一下,成因不外乎两类:一类是主观上的,即学生本人不认真、不努力,就是想对付对付,只为开题而开题。另一类是客观上的,即学生未能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对于开题报告的性质、作用及基本要求不了解或了解不多。就后一类情况来看,指导老师更有必要加强学生开题报告的指导工作,告诉学生开题要做些什么、怎么做,避免开题报告会变成开题现场指导会,成为滞后的指导活动。为此,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开题报告的重要性。(1)开题报告是对大学本科四年的理论学习与思考以及应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它是本科生撰写学位论文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从经验上讲,好的开题就是学位论文成功的一半。开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位论文写作是否顺利,甚至能否完成。(2)开题报告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出所研究的问题并论证研究思路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开题报告不仅要明确提出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问题,而且还要阐述提出这些问题的依据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因此,撰写开题报告就不能满足于按部就班地将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开题报告的表格逐一填满,而是要围绕研究目的,理清研究报告中所包含的各项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然后根据其内在逻辑去表达。(3)开题报告还有一个潜在作用,就是交流与探讨。学生在准备和撰写开题报告时就应考虑到,写出来的开题报告,就是要让老师、专家和同学来帮忙判断一下:将要研究的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等等。其中,“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指导老师考察的重点。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学生在研究报告中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 喜欢谈论别人的东西,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这样的话, 指导老师怎么能判断出你的研究前景呢? 又怎么能对你的研究思路给予切实的指导和建议呢?二、写什么:问题、文献与思路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第一个任务,其作用是阐述论文选题依据,以及对研究设计与思路的初步构思。从内容上看,开题报告包括三大要件:一是提出问题;二是回顾文献;三是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一)问题的提出虽然开题报告的第一部分要求陈述的具体内容有较大差异,但其核心却是一致的,即都内在地指向所要研究的问题。所谓要研究的问题,就是在理论或实践中存在但又还没有研究或没有得到彻底研究的问题。对初学者而言,所研究的问题可以暂时撇开创新性,但至少应该具备理论性,有现实意义,并符合一定的方法规范。(1)问题提出是有专门格式要求的!所提出的问题至少应包含理论概念,如能涉及到相关理论,那就更好了。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研究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论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包含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发展起来。因此,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达。同时,所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专门的格式。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么是“临摹”相关文献模仿着提出一个像模像样的问题,要么是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同时也能得到同行认可的问题。最忌讳的是,随意随性地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现象、矛盾或冲突简单地构造成所要研究的问题。(2)问题不是一下子跳出来的!提出问题,好比“剥笋”,是一个思维逐渐聚焦的过程,结合已有文献和自己的思考,一层一层地剥,还是比较艰辛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思维训练。值得推荐的是“三步走”训练,即:第一步,先划定一个“兴趣范围”,如小微企业贷款、合作金融、金融监管等,以此为圆心,广泛浏览相关的媒体报道、政府文件和学术文章,找到其中的“症结”或“热点”。第二步,总结以往研究者大体从哪些研究视角来分析该“症结”或“热点”、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实证方法等。第三步,考察研究该问题的可行性。例如,现有理论是否可以解释所关注的问题?或者,同一问题能否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或者理论本身的前提假设、逻辑推演是否存在缺陷。将上述些问题细致捋一遍,就可以找到自己研究的立足点,即自己研究究竟与已有研究有哪些异同。(3)如何陈述问题?陈述问题实质上就是凝练核心观点的过程,问题陈述其实应包含研究者的初步判断,即假说。从假说的提出及验证角度来讲,研究者脑海里其实已有对问题的初步认识和回答。应该注意的是,所谓的假说或针对问题的观点应当来自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总结,而不是为了套理论而“削足适履”。(4)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的问题?一个好的问题最好能满足以下四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该问题能够直接锁定当前经济社会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即该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形成破解现实难题的政策举措;第二个要求是该问题的提出应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好能与经济学研究中的某个理论基准直接对应,这将反映研究者的专业思维范式与思考深度。对初学者而言,可以说,所从事的大部分研究都是理论应用型的。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提出其实也是找准一个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展开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切记,这里的理论是“基准”或“参照”,可以运用或借助它们来更好地观察、分析现象和问题,而不应该是直接应用。第三个要求是问题的提出应包含对研究方法的考虑。第四个要求是问题的提出应暗含问题的解答,即提出者应有初步结论或待检验的假说。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或提出,至少需要从现实需求、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初步研究结论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大部分初学者在问题提出阶段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上述四个方面下的功夫不够,或者是在上述四个方面统筹考虑不周。提出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阐明其依据。从问题所处的研究背景来看,这个依据就是问题、方法与观点三者之间的关系。论证所提出问题的价值与意义,其核心就在于,要阐明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逻辑。具体表现在:①问题与问题是相互联系的。研究者可以从他人所提出的问题中生出新问题,研究者首先要熟悉相关文献,并对其加以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或述评),找到其中所研究的问题。通常,问题都是在历史和现实中形成的,如果不把握问题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不仅难以理解当前正在研究的问题,而且无法觉察问题的发展趋势。②问题与方法是相互联系的。一般而言,如果不从方法层面考虑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以及方法与问题之间的匹配性,对方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充实,同时也不可能创造性地提出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③观点与问题、方法是相互联系的。观点与所研究的问题、所运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对问题的梳理、没有对方法的分析,就很难判断出这些观点的正确性;可见,对研究文献中的观点加以研究,绝对离不开对问题和方法的考察。因此,基于现有文献所呈现的观点为基础去提出问题,就要求研究者具有对问题、理论、方法及观点的综合性认识,这种综合性可以表现在问题的澄清、方法的修正、新观点的生成上,当研究者把新观点的生成作为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就相当于提出了一种新的假设。考虑到文献综述基本上都是围绕问题、方法与结论来陈述的,如果研究者能够认真完成文献综述工作的话,完成提出问题的这个任务就不那么困难了。毫不夸张地讲,做好文献综述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5)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背景。一般而言,在引言或导论中都应先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并要有针对性,注重结合文献回顾并以资料分析为基础。关于研究价值,既不能空而大,也不能去套,或罗列那些根本解决不了的研究目标。研究的创新是相对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这种“不同”才可能是自己文章的亮点。这方面不强求,也不做硬性规定。但对研究价值与创新的阐述,都应立足于自己的研究,不要把与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应切记:尽量写与自己研究相关的价值与意义!(6)选题的若干细节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因此选题应本着以下原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难易度及任务量适宜。与自己实际教育背景、科研工作或实践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反映本学科的新问题、新理论、新方法或新政策的题目。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一个悖论:越小的题目需要阅读的文献越多,思考也越多,但越容易去做!其中的道理其实比较简短,只有下了大功夫,才可能将题目“缩小”下来。(二)文献回顾文献综述是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地位。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也称为“文献回顾”、“文献考察”、“文献评论”、“文献评估”等,这些词彼此可替代使用。文献综述即是一个“过程”,即是对目前为止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文献的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也是一个“结果”,即最终要梳理出一个将要研究的问题、命题或假说,尽可能地呈现自己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1.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有两个特点:一是“展示性”;二是“导向性”。前者反映作者对这一研究领域全貌、脉络以及内部结构的整体把握,后者则反映文献综述的最终归宿与“结晶”,如果没有归宿,说明就是瞎逛,而没有结晶,说明就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概而言之,文献综述就是在全面、深入理解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及可行思路。一方面,展示自己对已有研究文献的掌握情况,必须具体,否则没有人相信;另一方面,分析已有文献并论证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理论上与实践上)。从这个角度来看,文献综述其实是一项“研究”工作,即从文献角度来论证自己接下来的研究是有价值并可行的。从论证性质来看,它应该是议论文。2. 如何写“文献综述”?写文献综述,应该围绕文献综述的目的来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有二:一是提出问题,二是论证思路。那么,文献综述首先最好能够按照所考察的问题来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其次,文献综述在梳理过程中还应该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角度、方法及发现展开评价,由此为自己的问题与思路开辟道路。(1)文献综述应为选择和界定研究问题服务文献综述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确定研究问题的价值和方向。研究问题始于文献回顾。应该看到,一些学生会对如何选题特别是如何选择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以及如何提高研究课题的价值等方面提出疑问。这些提问既与研究问题的选择相关,也与文献回顾的工作相关。而文献回顾工作就应该为聚焦问题而服务。其次,研究问题提出需要文献回顾来提供学理支持。值得强调的是,问题不是提出来的,而是论证出来的。而论证问题的价值、意义及研究的可行性,其关键还要依靠文献回顾,只有基于已有文献回顾才能阐明清楚自己将要进行的研究、所要研究的问题值得做。文献回顾将表明已有研究所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空间,以及自己研究与已有研究的联系与区别。(2)文献综述需要为研究设计与思路服务通过文献回顾,我们可以了解到以前的研究者在探索该问题领域时所采取的各种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策略,所采用的各种具体研究方法,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这些研究角度、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代表了以前研究者所尝试过的各种探索道路。无论其成功与否,结论如何,都为我们在自己的研究中确定研究视角、进行研究设计以及选取研究方法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参考的框架。文献回顾同时还是研究者呈现其研究逻辑的重要过程,通过将研究的问题与分析框架、资料性质等紧密联系起来,文献回顾也可以清楚地呈现出研究设计的内在逻辑。研究者通过评价前人研究中各种各样研究设计的成功之处,就十分便于在自己的研究中进行借鉴。从这角度来讲,文献回顾部分最好按照自己研究的内容来安排,这样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比性。当然,正是有了前人研究的这些帮助,研究者在自己的研究过程中才能够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甚至还能够有所创新。(3)文献综述写作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点要点之一:首先需要将“文献综述”与“背景描述”区分开来。我们在研究问题的时候,确实需要了解该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如“中国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合作金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属于“背景描述”,关注的是实现层面的问题,严格讲不是“文献综述”。与之相对的是,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要点之二: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对已有研究进行比较与梳理。其中的关键是比较,找出针对所研究的问题,其已有研究在视角、方法及结论上的异同,有点像“将钟表拆成一个一个的零件,然后对这些零件进行比较”,这是基本功。要点之三:要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综述。很多时候,初学者写的文献综述就像是流水账,没有归纳和概括。这反映出作者对问题的把握还不够深刻,或者说是在综述时,对用问题串联文献还不够自信。文献综述就像是在文献的丛林中开辟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指向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直路最短、最省事。因此,在做文献综述时,头脑时刻要清醒:要解决什么问题,人家是怎么解决问题的,说的有没有道理, 就行了。(三)论证研究设计与思路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之后,接下来准备怎么去找答案,即要阐述大致的研究思路,以及具体方法,如案例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理论模型法和计量实证研究方法等。研究设计与思路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概念界定。即对论文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借鉴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2.分析框架。分析框架是对整个研究分析思路的部署与安排,它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概念性的,但它在形式上是简约的,而不是很复杂的。3.研究方法。一个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 必须以严谨规范的方法为支撑。在论文研究写作过程中,学生应在对研究方法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选择与应用某特定研究方法, 并将其具体实施于自己的论文工作中。学生在介绍自己的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如何使用该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学生需要阐述清楚自己的问卷是自制的呢?还是沿用的前人的呢?在写这部分内容时,不要罗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一下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具体过程和选择依据讲清楚就可以了。更进一步来看,研究方法要与所研究的问题匹配。虽然许多研究方法有着比较广泛的适应性,但是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角度、路线、方式就不同,研究方法不仅仅与论文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由问题的提出来完成)相互对应,更重要的是要与研究内容中的具体问题基本对应(不一定一个问题对应一种方法,也不是一种方法对应一个问题),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加以归类,然后根据各类问题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设计与思路这一部分,需要把握的是,整个行文是“论证”而不是描述,即向读者或同行阐述你的研究设计与思路之于你的研究问题是贴切的,是可行的。在问题提出、文献回顾以及研究设计与思路论证三个方面中,文献回顾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研究者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研究者自己的问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三、怎样写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的步骤、研究提纲。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要求: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切记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③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文献综述。开题报告的综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阐述该选题的目的、相关研究进展情况、理论适用性、研究方法等。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明了论文的基本框架。开题报告的提纲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课题的目的、意义(论证);②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梳理);③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④进度安排;⑤预期研究结果。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四、开题报告之“开题”环节在本科生开题环节,指导老师要从硬性要求与非硬性要求两个层面,来判断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合格,并围绕这些要求提出完善意见。1. 硬性要求所谓硬性要求,是指决定开题报告是否合格的要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题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这一点从论题就可以观察得出,凡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则一律视为不合格,应重新选题和开题。(2)选题意义是否得到了有力论证。这从开题报告中的选题理由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中可以看出。如果选题意义是东拼西凑,或是牛头不对马嘴,同样需要重新开题。(3)选题是否具有可操作完成的可行性。这可以从研究基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项目中审议得出。如果题目太大,显然是本科生无法完成的选题,或者是其没有能力完成的,则必须重新开题。2. 非硬性要求所谓非硬性要求,是指在已经具备开题“要件”的基础上,对其是否能够做得更好而提出的要求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现状的把握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对文献掌握是否充分;对文献资料的内容介绍是否具体;对文献资料是否进行了分类整理再加以介绍;对文献资料研究内容是否有自己的归纳评议; 是否阐明了研究现状与本人要做的研究之间的关系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流水账”式的文献综述。(2)写作提纲的逻辑关系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论文题目、章节标题是否准确鲜明;一级章标题是否紧扣了论文题目内容、二级标题是否紧扣了一级标题内容;;章标题是否符合平行展开或递进深入的逻辑关系;二级标题是否符合平行展开或递进深入的逻辑关系;写作提纲是否完备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思路式”或“编书式”的写作提纲,因为它们缺乏实质性内容;也就是说,写作提纲最好能按照内容或观点来写,按重要性排序。(3)参考文献的准备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是否包括著作、论文等各类参考文献:是否包括对本项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术论著; 是否包括反映最新研究的文献; 是否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文献; 是否包括国内外的参考文献等。其中,特别要反对“杂烩式”式的参考文献。(4)开题报告书撰写的情况。对这部分内容的审议主要看: 写作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各项内容是否完备;各项内容的填写是否具有针对性; 文字是否表达准确、简练,是否有条理等。其中,特别要反对临时“拼凑式”式的开题报告书。五、结语现如今,本科生开题报告都以规范的表格形式来呈现,这种形式在确立标准与规范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由于表格内含的项目被分割符号分离开来,从表面看,每个项目都有自身的独立性,但这样却很容易忽略各项目之间的联系。许多本科生狭隘地认为,似乎填好了表格所要求的项目,开题报告就算完成了;再加上学生们以日常思维来理解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方案、研究工作计划等,在他们看来,开题报告似乎就是他们的学习计划或工作计划,按部就班的痕迹太重。个人认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的首要药方是“以问题为中心”。开题报告就是有依据地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方法。界定清楚了问题,才能做到目标明确。从内容来看,开题报告至少需要提供问题、理论及方法方面的思考内容。只要学生们坚持一切以问题为中心,就不难找到开题报告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不难写出能够真正指导自己研究的开题报告来。开题报告的关键是文献综述,它是提出问题的重要依据所在,也是确立研究思路合理性与可行性的关键支撑。可以说,文献综述最能反映学生所完成的工作量。开题报告的主体应是内容与观点,而不是“思路”或“角度”。也就是说,应以推进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而不是搞一些概念或方法上的噱头及花拳绣腿。开题报告中一定要明确所运用的方法是什么,该方法的特点是什么?选择该方法的依据是什么?等等,最好能拿出一个专题部分来把所要使用的方法阐述清楚。最后,再次重申个人对学生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做到言之有据、文字表述准确。一言以蔽之,宁做一条对社会有价值的清澈小溪,也绝不做貌似高大上的一池浑水。Ps:请同学们重视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