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只研究问题不研究潜规则的人往往都是失败者有滋有味

只研究问题不研究潜规则的人往往都是失败者

一种普遍存在的潜规则,这个潜规则我看到的太多了,就是当人发现问题的时候,不会首先是揭露问题,而是首先考虑揭露这个问题是否能让别人丢面子,是否损害权威代表的绝对权威,是否能损害自己的个人成功前程。我曾经在很多企业打工,大中小企业都存在这种潜规则,最善于搞这种潜规则的人,往往是最成功的人。对问题看到不说透,如果必须说,就找一个已经被领导踢进井里的人,落井下石,说一些领导肯定过的问题。如果问题出现塌方后果,也是能把错误说成是领导的功劳。我就是这种看透潜规则的人,也不搞潜规则,只研究问题的失败者。

鹤屋

那些研究规则的人,现在还好吗?

你好,我是前中义。这世上,总有些人和事,是你相见恨晚的。这可能就是所谓“同频”的概念。【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毕竟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至于出淤泥而不染或是鹤立鸡群都是小概率事件。昨晚学习,忽然就对“规则”这两个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发现,很多人都在研究规则。研究规则的发因是要找到一条到达目的地的捷径。这本身没错,有快车道,谁又不想加速前行呢?【二】你看,有人研究宏观的规则,比如研究如何钻制度或政策的空子。当然,也有人在研究微观的规则,比如研究具体的平台规则和玩法。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暴利。研究规则,对不对?无从考证,因为多数人忽略了时间的尺度。同样的规则,放在过去是对的,在现在和未来未必行得通。这种无从考证的事,在我看来,作为收割的利器再好不过。【三】日引100粉,日入1万元,这类吸引眼球的看似短期暴利的项目,必定是研究规则的。但,你看到的仅仅是标题。规则有它自己的时效性,规则变化了,你可能就白玩儿了。这也是多数课程不断更新的原因。道不变,术在变。讲宏观的,我是佩服的,讲的都是道,没有术。看的云里雾里,没有实操性,听起来全对,做起来全废。【四】那些研究规则的人,现在还好吗?我看都挺好的,看不透的乐在其中,看透的早就悄声离开。当然,这都是韭菜视角。正确的学习姿势是什么?多观察,多思考,别心急。带着疑问去追寻,在路上你总会碰到对的人。那些你相见恨晚的人和事,也许已经在路上了。【五】研究规则,短期会给你带来利益,会给你造成已经找到出路的假象。你会陷入一个不断忙碌,却没有任何积累的怪圈。那应该研究什么?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我是前中义,提升自我,创造价值!期待与你同行!

爱下去

哈佛大学75年研究成果:什么样的人会活得最幸福?

来源:格上理财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不缺钱不缺地位,但是总给人留下一种过得很不幸福的印象。也有一些人,虽然日子过得清贫,每天却总是笑意盈盈阳光开朗。到底是什么因素对人的幸福起到关键作用?哈佛大学历时75年,追踪了724位对象的生活,得出了一个结论。今天这篇文章,是这项研究的第4任领导者在TED的演讲,给出了他们最核心的研究结论,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以下,Enjoy:1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生命进程中,是什么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如果你现在开始,着手规划未来最好的人生,你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一个最新的调查询问1980~2000年生的年轻人,他们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有哪些,超过 80% 的人说,他们主要的生活目标是要变富有,还有 50% 说他们另一个主要生活目标是成名。我们总是被告诫要投入工作,努力奋斗,完成更多。我们似乎觉得要生活得更好,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这些真的是在人类生命历程中,帮助他们保持幸福感的东西吗?人一生中所做过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怎样影响他们,我们几乎无从得知。我们对于人生绝大多数的理解,是从他人的回忆中获得的。我们知道,人是不可能有完整清楚的记忆的。我们生命中大部分发生过的事情我们都遗忘了。有时我们记忆形成过程简直充满创造性。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人生中一些最悲惨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实际上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在保存我们的记忆。我想起一张广告上说的:任何时候开始拥有幸福的童年,都不算晚。但要是我们能够观察整个人生呢?要是我们能从人们青少年时期一直追踪到老年,去观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幸福、健康的东西呢?我们做了这件事: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可能是目前有关成年人生活研究中,历时最长的。75年间,我们追踪了724位男性。年复一年,我们询问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他们的健康状况,当然我们在询问过程中并不知道他们的人生将会怎样。这样的研究极为稀少。几乎所有类似的研究都在10年内流产了,原因可能是失访率太高,或者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或者研究者兴趣点转移或去世以后没有其他人接手。但是多亏了运气以及几代研究者的坚持,这项研究成活下来了。在最早的724名男性中,大约有60位还在世,并继续参与这项研究,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过90岁了。现在我们正开始研究他们总数超过2000个的孩子们,而我是这项研究的第四任领导者。沃丁格(RobertWaldinger)该研究的第四任领导者从1938年起,我们追踪了两组男性。第一组在加入研究时还是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他们属于Tom Brokaw所说的“最伟大的一代”,他们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大学学业,之后绝大多数人为战争工作。另外一组我们追踪的群体是波士顿最贫穷区域的男孩。正是因为他们来自于20世纪30年代波士顿麻烦最多、最底层的家庭,才被选入我们的研究。多数人都住在出租屋里,许多甚至没有热的或冷的自来水。当他们入选研究之后,所有的青少年都接受面谈和医学检查,我们去他们家里对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后来这群青少年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各行各业。有的成了工厂工人,成了律师、泥瓦匠、医生,有一位成为美国总统。有的成了酒精依赖者,一些患上精神分裂症。有的从社会底层一路爬升到上流社会。而一些人却沿着相反的方向,走过这段人生旅程。这项研究的发起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75年之后我能够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项研究仍然在继续。每两年,我们充满耐心和辛勤的研究人员打电话给我们的研究对象,询问是否能够再寄给他们一套有关他们生活的问卷。波士顿城郊的许多研究对象问我们:你们怎么总是不断地想要研究我?我的生活没什么意思啊。而哈佛的毕业生从没问过这个问题。为了得到他们人生最清晰的画卷,我们不仅仅只是寄给他们问卷。我们在他们的客厅里对他们进行访谈,我们从他们的医生那里获取医疗记录,我们获取他们的血样,扫描他们的大脑。我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交谈,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他们和自己的妻子谈论最隐秘的担忧。大概十年前,我们终于询问他们的妻子们,是否愿意作为研究对象加入我们的研究。很多女士都说:“你知道,该轮到我了。”那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从这些人生活中提取出来的长篇累牍的信息,到底教会我们什么?完全无关财富、名声或者拼命工作。我们从这项长达75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2三个核心结论对于关系,我们学到了三条:1.社会连结对我们有益,而孤独却有害 事实证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他们身体更健康,他们也比连结不甚紧密的人活得更长。而孤单的体验是有害的。和不孤独的人相比,那些比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更孤单的人觉得自己更不幸福,他们到中年时健康状况退化得更快,他们的大脑功能衰退更早,而且他们的寿命更短。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个时刻,每5个美国人中就有不只1个说自己孤独。我们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2.起决定作用的,是亲密关系的质量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你拥有的朋友的数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而是你亲密关系的质量。事实证明,处于冲突之中真的对我们的健康有害。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婚还糟。而生活在良好、温暖的关系中是有保护作用的。当我们追踪我们的研究对象到他们的80岁之后,我们希望回顾他们的中年生活,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在那时预测谁会享有幸福健康的晚年,谁不会。当我们把所有有关他们50岁的信息都整合起来之后,发现能够预测他们晚年生活的不是他们的中年胆固醇水平,而是他们对所在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良好、亲密的关系,似乎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生活得最幸福的伴侣,无论男女,在80岁之后都说,当他们感到更多躯体疼痛时,他们的心情依然快乐。而那些处于不幸关系中的人,当他们感受到更多躯体疼痛时,这些疼痛被增加的情感痛苦给放大了。3.良好的关系不仅保护身体,也能保护大脑 研究表明,在80岁之后依然处在对另一个人安全依恋关系中,是有保护性的。在关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时可以依赖另一个人的人们,他们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而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真的无法依赖另一个人的人群,他们将更早出现记忆力衰退。而那些良好的关系,并不一定要一直保持平顺。一些80-89岁老年夫妇,他们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只要他们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难时刻依赖另一个人时,他们根本就不会记得那些争吵了。所以我们学到的是,良好、亲密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和完好状态。3生命如此短暂我们只有时间去爱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这么难?就拿巨大的财富来说,我们知道,一旦我们的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了,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如果你从每年挣75000美元提高到 7500万美元,我们知道你的健康和快乐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而至于声望,媒体不断地入侵和缺乏隐私,使得多数名人显著地不健康。这显然不会让人更快乐。至于拼命工作,有一条真理说,没有人在临死前觉得自己要是花更多时间在办公室就好了。为什么这些这么容易就被忽视了?是啊,我们是人啊。我们真正喜欢的是快速解决方案,一种我们能得到的,又能让我们生活得好并且一直保持下去的东西。关系错综复杂,照顾家人和朋友是繁重的工作,一点也不性感也不光芒万丈。而这也是终生的,绝无尽头。在我们的75年研究中,拥有最幸福退休生活的人,是那些主动寻找玩伴来替代工作伙伴的人。正如调查中的年轻人一样,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很多人,在一开始还是青年的时候,真的相信声望、财富以及高成就是他们想要生活得更好就必须追求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这75年间,我们的研究显示: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那么你们呢?假如你们今年25,或者你们40,或者你们60岁。投入关系对你们来说是什么样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也许是简单到拿和屏幕打交道的时间来和人打交道,或者通过一起做点什么新鲜事,比如散步或者约会,或者联系那个多年来不曾说过话的人,来点亮一段死气沉沉的关系。因为对一个总把小别扭放心里的人,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家庭敌对事件,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我想用马克吐温的另一条名言,来结束今天的演讲。一百多年前,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写下了:“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

身边那些研究星座的奇人奇事

我对星座的第一印象就是小的时候看圣斗士,知道了金牛座什么的。当时,还有小朋友在课间休息的时候讨论,哪个星座最厉害。圣斗士演完了,好像就开始演美少女战士了。渐渐的就遗忘了圣斗士,更不用说星座了。中学的时候,有同学拿着一张纸,问身边的人,你是几月几号生的,你是什么星座,你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可是,星座的出生是按照阳历的,也就是新历,很多同学报的出生时间都是阴历,相差一个月,怎么可能是那个星座呢,就那同学们还是懵懵懂懂的说,说的真准,如果你把十二个星座的性格全部看一遍,你会发现,每个星座都有适合你的性格。再后来,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专门是写星座运程的,那就更有人相信了。我记得一个笑话说,有一个女人每天出门前都要看看星座运程,正巧那天书上说,今天不要和狮子座的人发生交易。女人下班路过菜市场看见香肠不错,突然又一想书上说的今天不能和狮子座的人买东西,于是就问卖香肠的阿婆说,阿婆,阿婆,请问是狮子座的吗?阿婆瞪了她一眼说,猪肉做的,我上哪给你找狮子去?这孩子。其实,这星座运程该不该信呢?我不发表意见,因为有的时候我也会看看。我记得有一天,我正在和朋友聊天,她的同事打电话给她说,能不能在你家住两天?朋友说,可以啊,怎么了?和男朋友吵架了?对方说,还没呢。朋友很纳闷问到底怎么回事,她的同事说,星座运程上说了,明天他们俩的星座一定会吵架,所以,她想闭过明天再回家。后来,有没有吵架谁也不知道。我还听到一个故事说,有一个想脱单的妹子,也是很爱研究这些,有一天翻书说,下个月就会脱离单身。她很开心,下了班,花了五百块钱做了头发,又花了两三百做的指甲,手上脚上的全做了,每天出门前还化化妆,以前穿裤子的,现在改穿短裙了。结果不到一个月,真的有男生跟她表白。你说你该不该信?还有一个上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也是超爱研究这些,一天也不知道怎么测的说这个月好好学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她就真的认真起来,平时没事还看看手机,那段时间,除了接电电话,手机那是不碰的,紧接着,真就考了一个好成绩。家长感慨说,天天叫你少玩手机,你不听,怎么就那么相信星座运势呢?真不知道是该夸你还是该骂你。星座就是个统计学,一百个吃货里有三十个是金牛座,那么金牛座就被戴上了吃货的高帽。不过有一些看了星座上所说的自己的性格,就会想办法去变成这样性格人。还有人会说,自己的性格和属于自己星座的不一样,不一样不是正常吗?难道你还会怀疑自己的出生时间等记错了?说到星座运势,你再想想扔硬币,数花瓣,有些事情,自己心中已经有数了,就是想再确认,或者再给自己找个借口找个台阶下罢了,。

不老屯

研究海洋的人是最具有全球视野的……

点这里 ↑ 老满教你报志愿分享作者 l 老满生涯规划师 l 高考规划师 l 拆书家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满老师,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海洋科学类专业以及在山东的2020年投档情况。“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所以说研究海洋的人是最具有全球视野的……”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家彪,曾在上海交通大学一次活动中以《海洋科学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机遇与挑战》为题,讲述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海洋发展和全球治理战略的热点,内容涵盖大陆架划界、深海底资源、公海保护区等问题。由此可见海洋科学的重要性及研究性。海洋科学类下设4个二级学科(俗称专业),分别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军事海洋学。01海洋科学海洋科学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海洋的开发利用。研究对象包括海水、溶解和悬浮于海水中的物质、生活于海洋中的生物、海底沉积和海底岩石圈,以及海面上的大气边界层和河口海岸带。例如:潮汐、厄尔尼诺现象、海洋生物等等。02海洋技术海洋技术研究关于海洋的基本知识和规律的同时,还研究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例如:海洋资源调查、海洋探测、海洋信息处理技术等等。03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现代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技术和海洋学、生态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以解决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以开发、保护海洋资源、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为主。04军事海洋学军事海洋学主要研究和利用海洋自然规律,为海上军事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实施海洋保障,是在海洋科学和军事科学基础上结合发展起来的研究领域,多为国家部队服务。经过梳理与查询2020年山东投档数据和招生计划,发现海洋科学类专业在山东总投档招生计划630人。投档人数630人,全部投满。2020年在山东有42个志愿单位招收海洋科学类专业,这42个志愿单位中只有30所大学。其中,中国海洋大学志愿单位有4个,为海洋科学类志愿单位中大学数量最多的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均有3个志愿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招生计划中海洋科学类招生计划达到100人,属于海洋科学类招生人数NO.1,其次就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类投档计划98人,紧随其后的是烟台大学,海洋科学类招生投档计划78人,投档计划超过60人的还有2所,齐鲁工业大学62人,青岛农业大学60人。在选科要求方面,海洋科学类专业选科要求组合有5种,要求物理或化学或生物组合的有305个,要求物理或化学组合的有56个,要求化学或生物组合的有11个,要求化学和生物组合有4个,要求必选物理的有9个。作为2021年的考生,如要选择海洋科学类专业,在选科上一定要注意。在海洋科学类专业投档最低位次数据来看,投档位次最高的五所大学:中山大学是5238,河海大学是17251,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18301,南京师范大学是21062,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23531。985大学中只有5所大学在招收海洋科学类专业,投档位次最低依次为:中山大学是5238,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是1830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23531,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是33730,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41273。211大学中海洋科学类专业投档位次最低的5所大学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26123,中国海洋大学(中外合作)是33730,海南大学是34398,广西大学是37192,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41273。海洋科学类专业投档位次最低的5所大学为:北部湾大学是190927,广西民族大学是16413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是170894,山东交通学院是175351,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220697。山东2020年海洋科学类投档数据为了让更多高中生及家长朋友们,能够填出完美的志愿表,满老师联手知乎平台,倾情打造高考志愿私教课盐选专栏,已经上线啦!目前56842位高考家长已加入我们~

公子娇

哈佛大学75年研究:什么样的人最幸福?

来源:经理人杂志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是什么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如果你现在开始着手规划未来最好的人生,你会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回答有很多种,我们已经被无以计数的有关生活中最重要事物的图景轰炸了。媒体上充斥着那些富有、高声望、建立起自己事业帝国的成功人士故事。并且我们对这些故事坚信不疑。有个最新的调查,询问 1980-2000 年生的年轻人,他们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有哪些。超过 80% 的人说,他们主要的生活目标是要变富有。这群年轻人中,还有 50% 说他们另一个主要生活目标是成名。我们总是被告诫要投入工作,努力奋斗,完成更多。我们似乎觉得要生活得更好,这些就是我们需要追求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这些真的是在人类生命历程中帮助他们保持幸福感的东西吗?人一生中所做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怎样影响他们,我们几乎无从得知。我们对于人生绝大多数的理解,是从他人的回忆中获得的。我们知道,人是不可能有完整清楚的记忆的。我们遗忘了生命中大部分发生过的事情,使我们记忆形成过程简直充满创造性。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他说道:”我人生中一些最悲惨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实际上以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在保存我们的记忆。我想起一张广告上说的:“任何时候开始拥有幸福的童年,都不算晚。”但要是我们能够观察整个人生呢?要是我们能从人们青少年时期一直追踪到老年,去观察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能够帮助人们保持幸福、健康的东西呢?我们已经做到了。哈佛成人发展研究可能是目前有关成年人生活研究中历时最长的。75 年间,我们追踪了 724 位男性。年复一年,我们询问他们的工作、家庭生活、健康状况,当然我们在询问过程中并不知道他们的人生将会怎样。这样的研究极为稀少。几乎所有类似的研究都在 10 年内流产了,原因可能是失访率太高,或者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撑,或者研究者兴趣点转移或去世以后没有其他人接手。但是多亏了运气以及几代研究者的坚持,这项研究成活下来了。在最早的 724 名男性中,大约有 60 位还在世,并继续参与这项研究,他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过 90 岁了。现在我们正开始研究他们总数超过 2000 个的孩子们。而我是这项研究的第四任领导者。从 1938 年起,我们追踪了两组男性。第一组在加入研究时还是哈佛大学大二的学生。他们属于 Tom Brokaw 所说的「最伟大的一代」。他们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大学学业,之后绝大多数人为战争工作。另外一组我们追踪的群体是波士顿最贫穷区域的男孩。正是因为他们来自于 20 世纪 30 年代波士顿麻烦最多、最底层的家庭,才被选入我们的研究。多数人都住在出租屋里,许多甚至没有热的或冷的自来水。当他们入选研究之后,所有的青少年都接受面谈和医学检查。我们去他们家里对他们的父母进行访谈。后来这群青少年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各行各业。有的成了工厂工人,成了律师、泥瓦匠、医生,有一位成为美国总统。有的成了酒精依赖者,一些患上精神分裂症。有的从社会底层一路爬升到上流社会。而一些人却沿着相反的方向走过这段人生旅程。这项研究的发起者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想到,75 年之后我能够站在这里,告诉你们这项研究仍然在继续。每两年,我们充满耐心和辛勤的研究人员打电话给我们的研究对象,询问是否能够再寄给他们一套有关他们生活的问卷。波士顿城郊的许多研究对象问我们:“你们怎么总是不断地想要研究我?我的生活没什么意思啊。”而哈佛的毕业生从没问过这个问题。为了得到他们人生最清晰的画卷,我们不仅仅只是寄给他们问卷。我们在他们的客厅里对他们进行访谈;我们从他们的医生那里获取医疗记录;我们获取他们的血样,扫描他们的大脑;我们和他们的孩子们交谈;我们用摄像机记录他们和自己的妻子谈论最隐秘的担忧。大概十年前,我们终于询问他们的妻子们,是否愿意作为研究对象加入我们的研究。很多女士都说:“你知道,是时候了。”那么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从这些人生活中提取出来的长篇累牍的信息到底教会我们什么?其实,完全无关财富、名声或者拼命工作。我们从这项长达 75 年的研究中得到的最清晰的信息是:良好的关系让我们更快乐,更健康。就这样!对于关系,我们学到了三条。第一条是,社会连结真的对我们有益,而孤独却有害。事实证明,和家庭、朋友和周围人群连结更紧密的人更幸福。他们身体更健康,他们也比连结不甚紧密的人活得更长。而孤单的体验是有害的。和不孤独的人相比,那些比自己所希望的样子更孤单的人觉得自己更不幸福,他们到中年时健康状况退化得更快,他们的大脑功能衰退更早,而且他们的寿命更短。令人遗憾的是,任何一个时刻,每 5 个美国人中就有不只 1 个说自己孤独。我们知道,在人群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在婚姻中你也可能感到孤独。所以我们学到的第二条信息是,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你拥有的朋友的数量,不是你是否在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而是你的亲密关系的质量。事实证明,处于冲突之中真的对我们的健康有害。举个例子,充满冲突而没有感情的婚姻,对我们的健康非常不利,甚至有可能比离婚还糟。而生活在良好、温暖的关系中是有保护作用的。当我们追踪我们的研究对象到他们的 80 岁之后,我们希望回顾他们的中年生活,来看看我们是否能在那时预测谁会享有幸福健康的晚年,谁又不会。当我们把所有有关他们 50 岁的信息都整合起来之后,发现能够预测他们晚年生活的不是他们的中年胆固醇水平,而是他们对所在亲密关系的满意程度。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 岁时最健康。而良好、亲密的关系似乎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生活得最幸福的伴侣,无论男女,在 80 岁之后都说,当他们感到更多躯体疼痛时,他们的心情依然快乐。而那些处于不幸关系中的人,当他们感受到更多躯体疼痛时,这些疼痛被增加的情感痛苦给放大了。第三条我们学到的关于关系对我们健康的影响是,良好的关系不仅只是保护我们的身体,也能保护我们的大脑。研究表明,在 80 岁之后依然处在对另一个人安全依恋关系中是有保护性的。在关系中真的感到自己能在需要时可以依赖另一个人的人们,他们保持清晰记忆力的时间更长。而感到自己在关系中真的无法依赖另一个人的人群,他们将更早出现记忆力衰退。而那些良好的关系,并不一定要一直保持平顺。一些 80-89 岁老年夫妇,他们可能一天到晚都在吵架。但只要他们感到自己真的能在困难时刻依赖另一个人时,他们根本就不会记得那些争吵了。所以我们学到的是,良好、亲密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和完好状态。这是老智慧,是祖母和牧师的忠告。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这么难?就拿巨大的财富来说,我们知道,一旦基本物质需求被满足了,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如果你从每年挣 75000 美元提高到 7500 万美元,我们知道你的健康和快乐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而至于声望,媒体不断地入侵和缺乏隐私使得多数名人显著地不健康。这显然不会让人更快乐。至于拼命工作,有一条真理说,没有人在临死前觉得自己要是花更多时间在办公室就好了。为什么这些这么难理解,这么容易就被忽视了?是啊,我们是人啊。我们真正喜欢的是快速解决方案,一种我们能得到的,又能让我们生活得好并且一直保持下去的东西。关系错综复杂,照顾家人和朋友是繁重的工作,一点也不性感也不光芒万丈。而这也是终生的,绝无尽头。在我们的 75 年研究中拥有最幸福退休生活的人是那些主动寻找玩伴来替代工作伙伴的人。正如调查中的年轻人一样,我们的研究对象中很多人在一开始还是青年的时候,他们想要生活得更好,真的相信声望、财富以及高成就是必须追求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这 75 年间,我们的研究显示:发展得最好的人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关系,尤其是家人、朋友和周围人群的人。那么你们呢?假如你们今年 25,或者你们 40、60 岁。投入关系对你们来说是什么样的?可能性是无限的。也许是简单到拿和屏幕打交道的时间来和人打交道,或者通过一起做点什么新鲜事,比如散步或者约会,或者联系那个多年来不曾说过话的人,来点亮一段死气沉沉的关系。因为对一个总把小别扭放心里的人,这些看上去很平常的家庭敌对事件是会造成严重后果的。我想用马克吐温的另一条名言来结束。一百多年前,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写下了:“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争吵、道歉、伤心。我们只有时间去爱。”所以说,好的生活是建立在好的关系上的。而这种理念是值得传播的。来源:李开复、《VC/PE/MA金融圈》

水有罔象

研究社会,就是去研究人的社会行动

符号互动论是建立在三个假定基础上:第一,人依据事物对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对事物采取行动。第二,事物的意义是从人们的社会互动中产生的。第三,这些事物的意义是在人们对事物进行释义的过程中而得到处理并通过这个释义的过程而得到修改的。人类社会由从事行动的人构成。行动由人在与他人打交道和处理接连不断的情境中所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构成。人类社会存在于人的行动中,并只能依据行动来理解。“社会由行动构成”是分析人类社会的出发点。文化(习俗,传统,规范,价值,规则等等)是从行动衍生出来的:社会结构(社会位置,地位,角色,权威,声望等)则是从人们的互动中所衍生出来的关系。社会是各种人的活动所组合起来的复杂体。不论它多复杂,归根到底都源于从事行动的人。研究社会,就是去研究人的社会行动。群体生活预设了群体成员的互动。社会有许多互动着的个体构成。在互动中的人,必须把彼此正在做什么以及将要做什么考虑进去。他们依据这些考虑来指导他们的行动所处理所面临的情境。因此,他人的活动作为积极因素进入到我的行动的形成过程中来。面对他人的行动,一个人可能会放弃某个意图或者目的,修改它,检查或悬置它,强化它,或把它换成其他的。他人的行动影响到我的行动计划。我的行动要与他人的行动达成某种调适的关系。米德认为有两种社会互动:姿势的对话和使用有意义的符号。而Blumer的观点则认为非符号互动:拳击中的自发动作。直接反应,未对对方的行动作出释义。符号互动:对他人亮出拳头,做威胁状,对方对亮拳做出释义。行动者依据对对方的下一步行动的意义的解读而做出相应的回应动作。米德论意义的三重论包括手势作为符号:它表达了要对方做什么的含义(抢劫者对被抢劫者举起手,传递要后者举起手来的意思),它表达了做出这种手势人准备做什么的含义(抢劫者借助这个传递了要抢劫对方的意图),它表达了合作动作(要对方配合)的含义(举起手来意味着要求抢劫者要合作,让抢劫得以完成)。如果对方误解,导致符号互动失败或被阻断,结果可能就是被抢劫者被抢劫或被谋杀。任何行动者的行动,都是基于把对方接下来的行动到的意图纳入考虑后而做出来的。

冥王星

道:是宇宙最大的课题,可惜缺乏研究的人!

作者:陈全林我曾想组织人来建个课题做,研究古典文化与修道文化。在道的层面来研究。道这个概念,既能包容宗教,又能超越宗教;既能包容科学,又能超越科学,是个无所不包的概念。在西方文化里,还很难找到“道”这样贯通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概念。在近代,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也传播了西方文明,也帮助中国人建立了“民主”、“科学”等观念。在《那时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里,清末,陕西泾阳女商人周莹从传教士约瑟夫那里知道了电灯、世界、西药、织布机等等,这对她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西方文化里没有道、法身、法界、轮回等概念,我们也可以帮助西方人构建,这样。东方文化就真正影响西方、影响世界了。这样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去做。既要懂西方文化,又要懂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如果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不能影响西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生活方式等,而要说在全世界发扬东方文化、中国文化,这只是欺人之谈。文化的发扬,必须影响到接受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并融化到具体的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传播与影响。西方文化就通过科技、影视、宗教、文学、医药等等全方位地影响了世界,影响了中国。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我认识的几位朋友的老师、亲属,有病从不吃中药,因为他们压根不相信中医中药,他们只信西医西药,即便是患上癌症,有人推荐中医疗法,也会严词拒绝。一些名人,身患癌症,宁可用西药西医的疗法,也不想尝试中医疗法,宁可去外国治疗,甚至死在国外的西医医院,也不愿意尝试中医的各种疗法,包括中医体系里的自然疗法、气功疗法等。因为,他们只相信西医是科学的。这即是西方文化彻底地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与生活方式。我们经常说要发扬中华文化,我们对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做了些什么?输出了什么?影响了什么?值得大家反思。

生与

郦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走近杭州西山路卧龙桥畔的郭庄,但见高墙窄门。一进门却豁然开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红花碧柳,婀娜多姿,一派江南园林景象。郭庄又称汾阳别墅,建于清咸丰年间,曾是西湖园林中最具江南古典特色的私家园林。“园外有湖,湖外有堤,堤外有山,山上有塔,西湖之胜得之。”陈从周一语道出了郭庄一绝—借景造园,也就是和西湖风光巧妙而又和谐地融合。他在《解放日报》上撰文指出:“不游郭庄,未到西湖。”郭庄既有苏州园林的精致,又有绍兴水乡的风格。最令人神往的是庄内的跨溪一桥,桥外湖水平静如镜,桥内溪流如环。而这被称为“海内孤例”的郭庄,就是在陈从周的指导下设计出来的,曾荣获全国园林优秀设计一等奖,这是政府对其既保持传统江南庄园的古趣和布局时又借景西湖成一绝的嘉奖。郭庄美景之所以能保存下来,与陈从周的奔走呼号是分不开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此地成了牛棚,鸡鸭成群,亭塌树倒,一片衰败的景象。陈从周在上海的《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分别发表文章呼吁:“如今郭庄断垣残壁,真有些不忍看。”“像郭庄这样的遭遇,我为它鸣冤叫屈,几时落实政策呢?”他同时指出:方池这部分如今已荒芜,只余驳岸桥基,但有此规模,恢复是不难的。(见《郭庄桥畔立斜阳》粉碎“四人帮”后,他的工作特别忙,曾多次往返杭绍之间,有一次甚至过了钱江一桥,但仍要折回到郭庄看一看,这被他称为“偷游”。来杭州讲学或指导设计,也要称赞郭庄一番。他的努力终于见效,郭庄被修复了,成为美丽西湖边的又一著名景点。陈桥驿(1923—2015),浙江绍兴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郦学家,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终身教授,国际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咨询委员,浙江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多有著述,广有文名。1923年,陈桥驿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取名庆均,桥驿是他后来的笔名。陈桥驿五岁由祖父发蒙,七岁上私塾,祖父教他读《大学》《中庸》,点一根线香开讲,线香燃尽约一小时讲毕,再燃一支香让他背课文,1700多字的《大学》,3600多字的《中庸》,线香熄灭,他能背得一字不漏。初中时开始学英语,读《标准英汉辞典》,从此“从一个古装书世界跌入一个洋装书世界”,以后外语娴熟,去国外讲学,不用翻译。对陈桥驿一生影响最大的人是祖父,祖父叫他看《水经注》夏天晚饭后坐在天井里纳凉,听祖父讲故事,以后他读到一本《水经注异闻录》的书,记载的就是他小时候听祖父讲过的故事。这本书的上卷一共收录了323则“异闻”,下卷收录401则,读完这本书,他的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研究郦学的想法。祖父告诉他,要多找几种版本看看。搞研究的人知道,版本对于初入门的人来说,实在非常重要,版本学、目录学被称为“治学门径”。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记载了大小水道千余条,还详细记录了各水道所经地区的山陵、城邑、关津、建筑等情况,甚至还涉及有关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神话传说等内容,旁及历史地理研究、古代城市研究、历史灾害研究、地方志研究等学科。《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历史名著,古今中外研究者极多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郦学。陈桥驿出版了《水经注研究》一、二、三集与《郦道元与水经注》等25部郦学专著,被公认为我国当代郦学研究的领头羊。1985年《水经注研究》出版后,有学者称赞:“郦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有的则称他“为《水经注》研究开拓了新途径”。日本关西大学将他的郦学专著定为研究生教材。权威解读西湖何以众废独存。苏东坡对西湖情有独钟,他说:“杭州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倘杭州无西湖,如人之去眉目,岂复为人乎?”陈桥驿在他所著的《历史时期西湖的发展和变迁》一文中,论述了西湖何以众废独存的原因。他结合地理,梳理历史,阐述了杭州与西湖的辩证依存关系,从发展演变的角度来看西湖的地位和作用。

突鬓

把研究年轻人做成一门生意,他们诞生10年没有融资

  投资界有这么一句话:你应该特别简单能把自己做成什么事统统描述清楚,如果描述不清楚,证明就是你自己没想清楚。在青年志青年志首席联结官CCO王许非的眼里,这恰恰相反,“你能一句话说出我的团队做的是什么,那就证明我们做的事烂大街了。”  2017年11月26日,在“青年日”的活动现场,正进行着一场脱口秀。青年志的创始人Zafka把一头长发整齐的扎上去,精致的西装配牛仔裤。”他是非常优秀的storyteller。“声音磁性、语速飞快、全程脱稿,甚至,每一个表情和手势都带着极强的感召力,年轻的热血在他和观众间涌动。  台下,几百人的场地座无虚席。长达四个小时的演讲环节,没有座位的人,全程站着听完。  事实上,你很难相信这是一间成立十年的咨询公司举办的一场年度活动。既没有“四大”严肃压抑的影子,也毫无“十年”的痕迹。“我们还把自己当作一个创业公司。”王许非说。  “研究年轻人”这门生意  虽然做的是传统的咨询生意,青年志为B端品牌、广告主服务,提供专项的研究报告,收取费用。但是,“我们这么多年都在按照自己的喜好做研究,挺任性的。”  在王许非看来,“传统的咨询公司其实做得没有那么传统。”这个行业有着需要非常严格地行业标准,行业竞争也非常激烈,现在很多公司甚至在靠尽力压缩成本挣钱。在青年志,研究人员最多只能同时管两个项目,但传统的咨询公司里,他可能同时带七个项目。  为了节省时间成本,在咨询项目中需要的研究对象,有些公司会选择从专业的代理公司来找,这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行规。但是,“有些代理公司,会夹杂着靠参加访问为生的人。”今天你需要做汽车调研,他说他是喜欢汽车的人,下次他还会配合喜欢耳机,质量很难把控。  在青年志有个部门,七八个同事专门负责找人。需要根据每个项目的理解,去找到真正的受访者。“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就是在寻找对的人,包括得甄别他是不是在说谎。”  “当你研究比较专注的时候,你就真的可以扎下去了。”青年志专门研究年轻人,却也从来没把自己当做一个青年文化的研究者,“我们就是泡在这件事里面”。公司成立十年,和这些有意思的年轻人、文化领袖、创新者们保持非常好的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关系。  联结年轻人,基于这个联结,通过团队的专业能力产生关于文化趋势、营销的变化和商业创新的报告,把这些认知对接给品牌、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或者帮他们“与年轻人共创”,这是青年志的商业模式。  拥有高粘度的客户意味着稳定的现金流和可以坚持的个性,青年志尚未接受过投资。  专业年轻  青年志的公司文化是年轻、好奇、有创业精神,所以我们不以年轻人的专业作为门槛,抱着开放多元的心态,也常常会吸引一些看似奇特的人。  比如在美国从事新风能行业的Veronica在她28岁的时候毅然选择加入青年志,2年半的时间里,人类学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她的生活,成为她思考、观察与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她说,“人和风一样,本质上都是随性而流动的,研究就是我应对流动、拥抱开放多元的方式。”  “我们招来的人,仔细看看他们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你可能并不觉得他像个研究员。”王许非表示。青年志对于研究员的要求,也“特别”、“苛刻”:首先要有不可抑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看不明白的就想要去琢磨一下”,对于年轻人文化有广泛且一定深度的浸泡,“爱玩爱聊心态开放”。协调管理的组织力、严谨活泼的写作力、扎实深度的学术力、有的放矢的想象力也缺一不可。  他们的工作方法也全都围绕着青年文化:用开放式的研究方法追踪与捕获年轻人文化不同领域的最新变化;对于文化信号进行精准的解读分析,并初步形成有想象力的洞察;组织青年文化追踪的社群网络,以及线上线下的相关的研究与社群活动。即对应着青年志提供的三个业务:趋势洞察、品牌策略和蘑菇星球。  最近,Veronica对一个关于洗护发行业的研究感触颇深,探讨头发和身体管理、生活管理以及自我表达的关系。  在研究的过程中,她和爱跳街舞、玩cosplay的90后大学生,和互联网、新媒体任职的新职业女性,和爱范儿、有新育儿理念的年轻妈妈聊天,听她们讲自己的生活。  Veronica走近这些看似天差地别的人们,去到她们的家里、学校、公司里,去了解她们的故事和经历之后,发现她们其实有着类似的向往和焦虑,但是作为个体,她们对于意义的诠释却极为独特,每个人的自我表达都很不一样,每个人的解决方法都不尽相同,特别好玩。  好多人都觉得今天的年轻人不靠谱,但是她却遇到了好几个家世很好、又很漂亮的女孩子,经常加班到凌晨2-3点,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全情投入,不计回报。  这或许是这个年代某种意义上的平等,研究结果是:城市化、互联网化、全球化、个体化,这些东西同时到来了。今天的年轻人从全球获取认知;同时也在城市化,没有过去那种强烈的亲情关系的束缚;互联网化,也是个人赋能、个人赋权的极致体现。  今天的年轻人是从来没有过的对个体赋权的一代,他们从自己的主观意识上,特别愿意讨论个体的问题,他们从自己的能量释放上,特别能够释放自己的能量。这背后的原因不是年龄,而是个体化。  “但是个体是不是意味着孤独呢?不是的。”王许非自问自答。互联网一边帮助你赋权,另外一方面帮助你联结,但是这种联结是超越血缘、超越地域,甚至是超越时间的联结。以前的联结靠什么?靠同窗、同姓,靠我们是老乡,靠我们是一个公司的。今天为什么同事关系比较冷漠?一方面,大家一起工作,我总换;另外一方面,“我的朋友在我手机上,在我各个社群里,我弹幕之交。”  不能不承认,今天,年轻人在方方面面塑造着整个社会的流行文化,而不止是青年文化。  联结年轻  “年轻人特别有意思,他们就像蘑菇一样。”下场雨,突然就长出来了,还长那么快,虽然不是参天大树,但是真的很有生命力。而且蘑菇千奇百怪,有的蘑菇五颜六色的,有的吃了能嗨,有的吃了会死,有的吃了很养生……  “这就是年轻人的状态,他们很多元、很蓬勃,很不一样,但是他们彼此都认同,知道彼此是蘑菇。”王许非笑着说。  2013年,青年志刚开始做蘑菇青年趴的时候,群体很小,但是凝聚力很强。“那个时候青年文化是需要彼此肯定的,大家要聚在一起要彼此支持一起,要反思,要庆祝。”当时的青年文化,还是处在整个社会的边缘。  但四年之后的今天,“你如果不了解青年文化,你就落伍了。接下来,你就要被世界淘汰。”整个环境鼓励他们去创业、去创新。这些年轻人中大部分,很任性地去做一些自己觉得对的事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做。  投资圈对于年轻人有个更加直接的共识——年轻即未来。当他们作为新商业的创造者,有些基金特别愿意投年轻人,甚至给出这样的解释——“其实我看不明白,但我觉得年轻人是这么想的,我愿意去做一个尝试。”他们在帮助年轻人去做更好的自我探索。  这句话用青年志的方式说出来,“年轻人是这时代的原住民。”他对于这个时代新作品的接受、兼容和运用,大大超越了老一辈。“老一辈就算比他们聪明,总不能比他敏感吧?你理解得比他们透彻,你有资源,但你敢放弃吗?”  青年志的蘑菇星球就是这样一个聚集着最具创造力的青年文化领袖的组织。在最近一期线下沙龙分享活动中,他们做了一个名为“共享空间的另一种可能”的话题。“每个人谈到空间首先想到的是你的居住空间,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房子买不起,租的房间也非常的狭窄,所以应该补充更多的公共空间。”ELSEWHERE的创始人表示。  这是一个可以预订与共享私人专属空间的APP。在北京、上海,存在大量的优质的空间,但他们只属于少数人,并且信息不透明,价格不合理,空间利用率低。ELSEWHERE 将这些空间挖掘出来,通过这个平台,你可能会使用到隐藏在大庙里的艺术家工作室/民国建筑改造的生活馆/嵌入在四合院里的茶室/三里屯机电院的建筑工作室……你可以用于私人工作、交友聚会、活动体验等。  范阳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在快速推进,城市会越来越拥挤,所有的消费和体验都越来越模式化、同质化。以咖啡厅和酒店为代表的城市“第三空间”,已不能够适应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这只是蘑菇青年的其中一瞥。蘑菇星系里每月推送的月刊线上杂志《蘑菇星报》,还有年轻品牌创始人们小聚的蘑菇头坐庄,他们是品牌的创造者,也是年轻文化的先锋。  就像zafka在演讲中说的,“这个时代是个大平原,你往哪边看都觉得是平的,你也不知道草里面是羊群还是狼群。”这个时候,品牌也好、商业也好,你和年轻人不是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垂直式的,你们俩是同时站在这个时代里,同时在做着创新。你的好处是你有品牌的好处,资源大,有好多钱,但年轻人的好处是,我真的比你灵活得多,我真的是这个草原里生活的,我是本地人。  只有对未来有判断,站在未来看当下,才能看得清楚。所以,跟年轻人站在一起,才可能知道未来该怎么做。青年志就开放了这个平台,与年轻人做同行者,共同面对当下,共担未来。  记者 | 马芊  编辑 | 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