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合适的调研方法直接关系到调研工作开展。笔者结合调研工作实际,将常用的九大调研方法进行介绍分析,供大家调研时参考。1.实地观察法。调查者在实地通过观察获得直接的、生动的感性认识和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但因该法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且受调查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因此,不能进行大样本观察,需结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使用。通常适用于对那些不能够、不需要或不愿意进行语言交流的情况进行调查。2.访谈调查法。该法是比实地观察法更深一层次的调查方法,它能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包括个别访谈法、集体访谈法、电话访谈法等。但由于访谈标准不一,其结果难以进行定量研究,且访谈过程耗时长、成本较高、隐秘性差、受周围环境影响大,故难以大规模进行。3.会议调查法。这种方法是访谈调查法的扩展和延伸,因其简便易行故在调查研究工作中比较常用。通过邀请若干调查对象以座谈会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最突出的优点是工作效率高,可以较快地了解到比较详细、可靠的社会信息,节省人力和时间。但由于这种做法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之间的社会心理因素影响,调查结论往往难以全面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且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很难做深入细致地交谈,调查的结论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调查者自身因素影响等。4.问卷调查法。即间接的书面访问,该法最大优点是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广阔的范围内,对众多的调查对象同时进行调查,适用于对现实问题、较大样本、较短时期、相对简单的调查,被调查对象应有一定文字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对某地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中小学教师队伍科研现状的调查等。由于问卷调查法只能获得书面的社会信息,而不能了解到生动、具体的社会情况,因此该法不能代替实地考察,特别是对那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因配合其他调查方法共同完成。5.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预测方法,即以专家作为索取信息的对象,依靠其知识和经验,通过调查研究,对问题作出判断和评估。最大优点是简便直观,特别适用于缺少信息资料和历史数据,而又较多地受到社会的、政治的、人为的因素影响的信息分析与预测课题。广泛应用于对某一方案作出评价,或对若干个备选方案评价出相对名次,选出最优者;对达到某一目标的条件、途径、手段及它们的相对重要程度做出估计等。6.抽样调查法。指按照一定方式,从调查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用所得结果说明总体情况。它最大的优点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相对准确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组织全面调查范围广、耗时长、难度大,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和验证。比如开展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民意调查、流动党员现状社会调查等。局限性在于抽样数目不足时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7.典型调查法。指在特定范围内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特定对象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同类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及本质的一种方法。在调查样本太大时,可以采用此种方法。但必须注意对象的选择,要准确地选择对总体情况比较了解、有代表性的对象。如某地级市开展对区县市农村党员致富情况的调查,应选取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党员致富能力较强的县市作为典型调查对象。8.统计调查法。通过分析固定统计报表的形式,把下边的情况反映上来的一种调查方法。由于统计报表的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因此适用于分析某项事物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走势。如通过党员统计年报表,可以分析出某地全年党员的发展、转接、流动等情况,并能分析出比上年同期增减情况,还可对下一步趋势作出预测。运用统计调查法,特别应注意统计口径要统一,以统计部门的数字为准,报表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不能就报表进行单纯分析。如对某一个数据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报表中难以反映出来,只有通过实际调查才能形成完整概念。9.文献调查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摘取,以获得关于调查对象信息的方法。适用于研究调查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发展变化,研究角度往往是探寻一种趋势,或弄清一个演变过程。这种方法能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大范围地调查,调查资料便于汇总整理和分析。同时,还具有资料可靠、用较小的人力物力收到较大效果等优点。但它往往是一种先行的调查方法,一般只能作为调查的先导,而不能作为调查结论的现实依据。以上介绍的只是经常被采用的九种方法。事实上,在调查研究工作中,调查者经常不拘泥于某种特定方法,而是相互交错、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01元分析1.定义:1976年学者Glass所下定义:“元分析是以综合已有的发现为目的,对单个研究结果进行综合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也称为“典型或定量元分析”。2.优点:与传统的文献综述相比,元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偏向,确保结论的科学性、客观性和真实性。具体体现在:①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从一群独立研究中组织和提取信息,并对这些研究的结果做出总的估计,是一种定量方法;②它包含某一研究课题下所有可接受的文献,全面而客观,弥补了单一研究的不足;③元分析给出的通常是一般性的结论,是系统的和可重复的;④元分析方法能发现单一因果分析或关系分析研究所不能发现的潜在规律。3.缺点:①由于不同的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验材料可能存在不一致,因此对其结果进行整合有可能是不适合的,即“apples- and-oranges problem”;②元分析中所引入的研究有可能是低质量的,那么其结果的可靠性就无法保证,即“garbage in-garbage out problem”;③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研究结果较无显著性意义的结果或无效的结果被报告和发表的可能性更大,即发表偏见的问题;④在计算效果量的过程中,某些研究可能会存在着多个效果量,如果这些效果量来自同一个样本,那么对这些效果量的整合就会不适合。02操作步骤1.选题:选题与方法契合,突出研究价值2.文献搜索:全面客观,报告选择标准需要搜索的文献类型有两种,包括已发表的文献和未发表的文献。3.数据编录:内容详尽,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4.数据分析03经典案例论文基本信息题目: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作者:毛良斌来源:《现代传播》2020年【内容提要】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共有43篇实证研究纳入元分析,被试总人数为24386人。结果发现,社交媒体自我呈现确实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效果量微弱;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大小取决于自我呈现的方式;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消极自我呈现则显著降低主观幸福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强度显著提高主观幸福感,具体到主观幸福感各维度来看,自我呈现强度能显著提高积极情感,但不能显著提高生活满意感,也不能显著降低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和文化背景对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在被试类型上,则未发现调节效应。【关键词】社交媒体;自我呈现;主观幸福感;元分析;效果量【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RQ1:社交媒体自我呈现能显著提升主观幸福感吗?RQ2: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有多大?H1:被试类型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2:主观幸福感测量工具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H3:文化环境不同,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主观幸福感影响效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设计】(一)文献检索和获取研究检索时间跨度为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PRIMA STATEMENT提出的标准,研究文献查找和获取需经过四个步骤,即文献查找、文献筛选、资格审查和研究纳入。据此,研究获得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43篇,其中英文31篇,中文12篇,独立样本量为24386人。(二)文献编码按照元分析编码方法,对43篇文献进行编码。样本特征编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类型、被试特征、独立样本量、测量工具、研究的文化背景;效果量编码主要围绕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的统计描述值,包括相关系数、回归系数、p值、t值、均值与标准差以及自变量和因变量测量的信度系数α值。研究先由论文作者对所有文献进行编码,再由一位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进行再次编码,结果显示,所有项目两次编码结果的百分比一致性信度均在0.98以上。纳入元分析的43篇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三)统计分析使用ComprehensiveMeta-Analysis(CM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选择r作为统一效果量,若提取到的效果量为其他统计值,则将其转化成r值再进入元分析。对t值、p值以及均值和标准差,直接使用CMA软件转化为r值。由于CMA没有直接针对回归系数β的转换,研究根据Peterson等人提供的简便公式r=β+0.05λ(β≥0,λ=1;β<0,λ=0),先将回归系数转换为相关系数,之后直接录入CMA进行分析。在分析前,研究者首先对每个从独立样本中提取出的相关系数做信度修正,以避免因量表信度缺陷而导致相关系数的衰减偏差,校正的公式为:,其中ESr代表初始效果量,EScr代表校正效果量,rxx和ryy分别代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信度系数。对于使用实验操控或者单个项目测量的情况,其测量信度系数用1代替。利用CMA软件对效果量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过程中将每个EScr转换成对应的FisherZ值,再将FisherZ值的加权平均数转换为相关系数,得到总体效果量,并估计总体效果量的95%置信区间。责编:周梦琦
作者:平章大人全文共 2582 字 7 图,阅读需要 7 分钟———— / BEGIN / ————研究了这么久的营销和运营,我越发深刻地认可一句话:“上帝不掷骰子。”这是来自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我是一个极度相信科学的人,我相信好的运营模型、指标、策略对于实践一定有重要作用,火爆的产品、活动背后绝不是随机地做做推广可以带来的。海盗模型、漏斗分析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相信大多数运营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运用过这些方法。我平常总爱琢磨自己的工作,喜欢从中总结出一些道理理论,可能是因为学经济学出身的缘故吧,我们的论文大多来自于社会实践而非实验室,这养成了我从生活工作中做研究的思维惯性。今天,我要分享的不是具体模型的应用,而是我在研究营销运营理论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三个方法论,希望能给大家总结日常工作带来一些参考。一、过程法1. 过程法的概念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先后逻辑、趋势、流失。字典上对过程是这么解释的: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程序和程序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有着明显的时间先后关系。如植物生长必须要经过“种子→发芽生根→出苗→长大开花→结果”等过程。这跟我们的运营研究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做内容运营还是活动运营,作用的客体无非产品和用户,而用户在认知上是有过程的、产品在“生长”上同样遵循过程的原理。而我们的前辈们提出的很多理论正是通过“过程法”这个方法论总结出来的。2. 几个常用的过程法运营模型2.1 海盗模型(AAARR模型)这是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先后逻辑总结出的规律,也可以看做一个产品的发展阶段。它可以指导我们在运营一个产品时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因本文主要想传达给大家的是总结理论的方法论,因此,对于模型本身我不再赘述。其实包括我在前面文章所写到的“AIDMA”、”AISAS“的经典营销模型都是基于”过程法“的方法论总结出的。让我们再简单看两个:2.2. 生命周期分析法这是典型的生命周期四个阶段,同样也有很典型的”过程性“。每个过程的用户、产品都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可以做针对性的策略运营。具体应用,这里不做赘述,亦不是本文的重点。3. 漏斗分析法——经济学的边际递减效应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电商用户购物流程,也是一个典型的”过程“,我相信大家都见过,它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产品或运营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个过程不仅会出现数量上的衰减,用户的注意力也是,因为时间的价值是衰减的。具体模型的应用不是本文的重点,只做简单举例用,下面让我们来讨论一下要素法。二、 要素法1. 要素法的概念还记得我是怎么描述过程法的吗?我们可以从文字猜测过程法一定与这些关键词相关:先后逻辑、趋势、流失。这就是要素法,将一个概念用几个关键词描述出来。在做运营营销时,我们只要做好某个要素模型的所有方面便可达到”理论上的目标“。2. 几个常用的要素法运营模型2.1. 文案写作4要素文案写作的4要素法不仅适用于写运营文案,对于我们日常的工作邮件帮助尤为巨大,我现在的每一封邮件都在按照这个理论构思、书写、检查,屡试不爽。这4个要素分别是:读者:你的受众是谁,这会决定文章的语调、措辞、文法。目的:你要如何改变受众?文章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为了引导受众通向这个目的,任何没有带来帮助的内容都应该删除。行为:你期待受众有什么反应?目的试图在受众心中激发变化,而行为则是受众需要采取的实际行动。如读完某篇文章后,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或分享这篇文章给其他人。(这是运营人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印象:读者会怎么看待你?任何你写出来的东西,都会反映出你这个人,会另读者产生一个对你个人、部门、公司的印象。也许有时候我们的邮件仅仅是抄送某个读者,不希望他产生某种行为,但这无关紧要。当写完邮件或文章后,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进行检查,提醒我们作品是否直达主题:读完这篇报告或文章,受众了解了某个目的,他们可能会采取你期待的行a为,并对你或公司留下你期望的印象。这是使用要素法总结出的一个简单好用的理论,它可以指导我们写文章、写邮件、做运营。4P、6P要素理论,这里不细说了。它们指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P);公共关系、政治权利(6P),类似的还有PEST分析法等。三、分类法1. 分类法的概念字典是这么解释“分类”的: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分类可以说是各学科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比如生物学按照界、门、纲、木、科、属、种对物种进行归类;经济学按照研究对象大致分为宏观、微观经济学;法学按照研究对象分为经济法、公司法、劳动法等。那么,我们运营人该怎么运用这个方法去总结日常工作呢?2. 几个常用的分类法运营模型2.1. 二分法(矩阵法)二分法(矩阵法)的研究方法在各个领域都很普遍,比如我们常听说的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这个方法非常好用,就是将两个变量组合成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都代表一种场景,以此展开分析。比如,我在分析京东商家后台这个产品时,按照入驻时间和系统了解程度分成四个用户类型,再以此去做产品设计。2.2. 金字塔分析法金字塔分析法不少人应该都用过,它可以按照事件的重要性和前后逻辑进行分类总结。如:运营人经常用到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之所以能将金字塔方法做的分类叫金字塔模型,这是因为它不仅有分类,更有“递进的逻辑”。我们在写文章、做活动时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思考,也就是著名的麦肯锡金字塔方法:2.3. 同期群分类分析法同期群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对具有共同行为特征的用户进行分群,如“在2017年6月第一次购买”,“在2017年10月第二周对产品的使用频率开始降低”,去持续观察他们的指标变化。侧重分析生命周期相同阶段的不同群组之间的差异。避免因总体数据的“好看”带来认知偏差。具体应用,本文不再赘述。四、结语本文主要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个人关于运营研究方法的三点思考,重点不在模型本身,希望能对大家的日常工作总结有些许帮助。大家可以注意观察,很多好用的模型基本是按照过程法、要素法、分类法总结出来的,除了可以运用模型指导我们的运营实践外,我们大可以照这三个方法总结适合自己公司或部门业务的差异化模型。———— / END / ————作者:平章大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电商行业、用户增长、营销科学化领域研究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良好的实验设计是保证科研得以顺利进行并得出客观符合科学要求结果的前提,因此在进行医学科研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处理因素的多少,结合专业要求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方案。但目前许多医学科研工作者对实验设计方案及其具体实施方法不甚了解,无法选择出适宜、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降低了实验效率甚至错误地实施了实验。下面,赛恩斯就医学科研中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进行简单介绍,希望有助于医学科研工作者做出正确选择。一、完全随机设计。又称成组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同质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各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二是分别从不同的总体中进行随机抽样,观察同一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在进行此类研究时,一定要注意影响研究指标的主要非处理因素各组应齐同可比。完全随机设计的优点在于:设计方法简单、易行;统计分析方法简单;存在缺失数据时,仍可进行统计分析。但也有其缺点:一是样本量小时,抽样误差较大;二是由于对实验的非处理因素缺乏有效的控制,组间均衡可比性较配对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差;三是完全随机设计只能安排一个处理因素,不能满足多因素的实验要求。二、配对设计。在医学科研中,配对设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异体配对,将受试对象按照条件相同或相近配成对子,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每个对子的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二是自体配对,同一个受试对象使用两种不同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或同一个受试对象的不同部位观察同一指标。配对设计的优点在于:尽可能地排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在设计时严格地控制了非处理因素,使两组的均衡可比性提高,减小了抽样误差;由于配对设计的抽样误差较完全随机设计小,在相同样本含量条件下,配对设计所需的样本含量较小。其缺点在于配对条件不易严格控制,当配对失败或配对欠佳时,反而会降低实验效率。三、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又称配伍组设计,通常是将受试对象按性质相同或相近分成若干区组(或称配伍组),采用分层随机化的方法,将每个区组的各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组接受不同的处理。随机区组设计是配对设计的扩展,因此,同一个受试对象使用多种不同检测方法检测,比较各方法是否存在差异,亦为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点与配对设计一样,即每个区组内的受试对象具有较好的同质性,比完全随机设计的均衡性好,误差小,实验效率高。但缺点是区组内的受试对象数量与处理数相同,实验结果中如果有数据缺失,会给统计分析造成困难。四、重复测量设计。医学实验常有重复测量的记录,即相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测量,这种在给予一种或多种处理后,在多个时间点从同一个受试对象重复获得某指标观察值的设计称为重复测量设计。因此,重复测量设计可以了解实验过程中观察数据随时间变化趋势。除比较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外,重复测量设计还可以比较不同处理组间的差异、不同处理组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的差异。由此可看出,重复测量设计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处理因素(水平数≥1),其中水平数为1的指受试对象仅接受一种处理,未进行随机分组,称为无平行对照的单组重复测量数据;二是时间因素(水平数≥2)。借助重复测量设计可分析各因素的效应及其交互效应,但与其他实验设计方法相比,重复测量设计中需多次重复观察同一指标,观察数据之间存在相关性,因此应使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分析。
附:板书:第一节:常用的生物学研究方法一. 观察法:1.概念:看、听、触摸、嗅各种感官2.环节: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观察---记录---总结二. 实验法: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结论设计实验的原则:1.有对照 2.只有一个可变因素3.可重复课后反思:第一课时时间安排有些紧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过程没有在课上分析,留做作业。设计实验学生有很多方案,因此选出最佳方案所用时间有些紧张(一班和二班出现),实验中学生很兴奋,但是有的同学没有完成实验报告策上的十次计数,这也给实验结果的分析带来不便,另外实验中每个组所用鼠妇的数量也不同。总体还是掌握了应用实验法的三个原则。
哈喽大家好,又到小易和了分享知识点的时候了,今天是姜姜老师给同学们直播哦,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教育的研究方法,先和大家透露一下考情,这个考点一般以选择题考的居多,但是不乏今年就会考简答题,比如:请简述观察法的使用要求、请简述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步骤等等。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共有八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历史法、叙事研究法。下面就和大家一一讲解这几种方法!观察法通过眼睛观察到的事物或者借助工具观察到的事物就称为观察法,比如看看周围的事物,如果有看不清的地方借助望远镜或者放大镜,这就是观察法。因为观察法最为简单,也是教育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调查法比如说问卷调查,这就属于调查法,访谈、开调查会、测验这都属于调查法,调查法和观察法都是最直观获得数据的方法!实验法这是考试中最常考的方法,实验法顾名思义,就是做一个实验,一定是有严格的流程或创设的条件,并且有变量!比如:老师将两个班级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最终比较那个方法好,这就是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所谓经验总结法,倒过来就是总结经验,一个老教师将之前所做的事情总结下来,慢慢的形成经验,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直接用经验就能解决,这就是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可以总结为这三类: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比如班级里同学们数学成绩很差,老师就会组织成员形成讨论组,然后进行研究,在遇到问题的过程中再次进行研究,这就是在行动中研究,这个研究是谁发起的,就由谁来研究,这就是由行动者研究!个案研究法这个比较简单,以一个单位来进行研究的方法,比如: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省、一个国家等,但是注意这个单位一定举要典型性!历史法用历史事件做调查方法就是历史法,就是研究历史。叙事研究法叙述或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叙事研究法,比如老师晚上会叙述白天所做的教育事件,这就是西施研究法!
只要方法用得对,铁杵都能磨成针。在学习中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好的方法可以让是事半功倍,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在研究物理时大家常用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今天小编就告诉大家在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如果大家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料,可以私信回复“学习资料”有惊喜。由于篇幅有限,今天分享的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及其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想要更多初中知识点总结,可以私信回复“学习资料”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料与方法。
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一般是先对一个事件或一种关系形成一种有根据的想法或可验证的科学的猜测,这个猜测也叫假设,然后用一定的方法去检验这个假设。在这里,检验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假设一种新药对某种疾病有疗效,研究者检验的方法是:对甲组病人用新药(病人自己也知道),对乙组有同样病的人用维生素(但告诉乙组病人用的是和甲组相同的药),结果两组病人都康复了。甲组病人康复的原因可能是药物作用,乙组病人康复的原因是什么呢?是病人对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这种被试对研究效果的预期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叫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那么,在这项研究中,甲组的人是药物的作用?还是也有安慰剂的作用呢?答案是:可能都有。所以,只有在研究中对安慰剂效应进行了控制时,才能说明是新药起的作用。通常对安慰剂效应控制的方法是不告诉甲组和乙组病人给他们用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组用的是真药,乙组用的是安慰剂,而两组的结果又有差异时,就可以说是药物引起的,这叫单盲实验(sing-blind study)。有时候研究者会通过语调、身体语言和鼓励等方式把他们对被试的期望微妙地、无意识地传达给被试,被试就会按照研究者对他的预期去做,这就成了本身自会实现的预言,这种研究者的无意影响引起被试行为上的变化叫实验者效应(experimenter effect)。通常控制实验者效应的方法是被试和实验者双方都不知道被试吃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药是由其他人给被试的,这叫双盲实验(double-blind study)。就像安慰剂效应和实验者效应一样,科学家在对人脑奥秘探索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到如今,他们已总结出很多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证据的程序,使心理学研究的设计和手段非常严密,进而才能从许多让人迷惑的现象中发现有别于常识的令人信服的可靠结论。从分析处理的角度讲,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实验研究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描述研究基本上是描述事物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获取数据的方式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包括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在实际研究中可采用多种,以便相互补充和验证,使研究结果达到较高的科学水平。下面简要介绍1种。观察法(observational study)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记录,以了解其心理的一种方法,这是收集资料的初步方法,使用方便。在使用观察法时,容易出现观察者偏见。什么是观察者偏见(observer bias)呢?就是指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会导致他所看到的只是他所预期的,而不是真实的现象。为了使观察误差降到最小,常用的方法是对所观察的事件下操作性定义和标准化。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 definition)是指以测量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标准化(standardized)是指在数据收集时,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如:教师和研究者想对一名上课坐不住的同学开展行为矫正研究,他们必须把孩子坐不住的概念定义为“屁股离开座椅”,这样坐不住才成为可操作的具体变量。在收集数据时,有三个人同时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孩子有无屁股离开座椅的现象,如此记录下孩子一节课坐不住的次数。以此作为基线,开展一段时间的行为训练(实验处理),然后再次观察孩子上课坐不住的次数,把实验处理前后的行为作比较来考察行为训练的效果。
作者:刘百功普智私董学院 院长德荣投资集团 创始人/董事长西南财经大学西部商学院·企业赋能增长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百功阅读五步法大揭秘之四“研究”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关于“百功阅读五步法”的第四个步骤----研(如上图)。看书不能白看,看完书之后你啥也不想,不反思,也不研究,这样看是没有用的。所以,看书需要研究,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第一,研究书的结构。有些书,你一看纲要就是杂乱无章的,只是由很多个故事来填充,你就知道这本书只能当成故事会来看了。逻辑结构都不清晰的书是不值得花时间看的!第二,要看书的时效性。时效性就是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德鲁克,他在那个年代的很多观点,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德鲁克他研究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的管理思想,有了互联网、特别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出现之后,他的思考方式可能也没有达到现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看它的时效性:时代背景下有没有局限?哪些是可以通用的?哪些在此时此地是不太适用的?有些人会有一个习惯,就是只要这个人是个大咖或者这个人在某一领域有研究,我们往往就不敢反对他的东西,甚至不敢反思他的东西,只要你说的与大咖的观点不同,马上会有很多人来骂你,认为你太狂傲了,这个会严重阻碍我们的创新和发展。第三,实效性。书的内容是自己归纳还是逻辑推理的。1、总结归纳:就是他做过多少实验?样本量是否足够?样本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2015年,我在“百功阅读俱乐部”与大家分享的《重塑大脑,重塑人生》,列举了大量的调研案例,不是一个凭空想象的理论集合。不像我们原来讲的脑科学中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完全是根据个案去推理得出的,不是大量实践案例证明的。现在的脑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会发现人的大脑是模块化功能----就是某一个模块负责一个功能。另外人的大脑是可以重塑的,什么叫可以重塑?就是左脑受损,右脑的某一模块可以取代左脑的一些功能,这个都是通过功能核磁共振可以观察的到的。人的左脑和右脑这些理论已经完全过时了,现在我们好多老师还在强调左脑和右脑。当然“左右脑理论”的功能划分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大脑模块有一些负责理性,有一些负责感性,有一些负责原始防卫等等,这些功能的模块是对的。但实际上不是截然分成左右脑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实效性,就是得经过大量的实际案例研究和实践。当然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探索自己的大脑可能会有更多发现,我们非常期待!2、逻辑推理:有一些书籍可能没有做试验或实践,但经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来一些结论,比如哲学家往往通过内心的体悟和对周边事物的观察,就会得出一些社会发展结论。经济学家的基础需要大量的数据统计,比如,我们2013年开始所谓的大数据元年,实际上就是我们原来说的统计学,这个就是你能不能用大量统计数据、实际案例来证明它。当然现在的经济学家都忙着出去宣传自己了,也没有几个人踏踏实实作实验研究的了。我经常会说,现在的经济学家把自己当哲学家了----没有实据数据支撑,只凭自己的逻辑推理。所谓逻辑推理大家一定要清楚,就是任何一个结论都是有前提的,我经常会说,只有几种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讨论前提。第一种是事实,我们是不需要讨论前提的。什么叫事实?比如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这个叫事实,这个是不需要讨论的;第二种自然规律,不需要讨论前提。比如说地球绕着太阳转,这个是自然规律;第三种是个人喜好,不需要讨论前提。喜欢吃什么,你喜欢寿司、他喜欢韩国泡菜、我喜欢吃中国的豆瓣酱等等,各种喜好不存在所谓的好与坏,所以我说只有三种情况我们可以不讨论前提:事实、自然规律和个人喜好。除了这几种情况,我们遇到观点不同时,建议大家先讨论前提。我们所谓的逻辑,就是前提与结论的关系。当我们在看一个结论的时候,要看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所以要看前提。我经常开玩笑说,当我们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你就问对方“元芳,你为什么这么看?”(不是“元芳,你怎么看”),这个即是询问对方的假设前提是什么。第四,关联性。就是这个内容与我有什么关系?我有时候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我一般学习东西会想它对我有什么用。有人问:刘老师,你读一些闲书呢?“闲书”我也思考它的用处,如果我看一本与我三大专业没有关系的,和企业管理、哲学思维、个人成长没有关系的,我依然要考虑这个东西对我有没有用,这是我说的关联性。第五,可行性。能不能去实践?我时常头天学到的东西第二天就去实践,不要怕出错,我们最重要的是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实在没机会运用,就找机会给他人讲一遍。研究的核心是比较。什么是比较呢?只要把同一领域好多个作者的理论都拿起来一起研究,就像亲子教育书籍,亲子教育的书籍现在市面上有好多种----高效能父母、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还有平和式教养等等----不管是哪个流派,我都要建议大家,如果你想要真正研究亲子教育的书籍,一定要把这个领域最经典的书籍都看完。你不管研究哪个领域,你只信一个作者的,你就可能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境地。我发自内心建议大家:你想研究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的书籍不管是哪个流派的,都认真看一遍,然后列出来纲要和核心思想,列完之后寻找他们之间的相同点,差异点,再想想这些差异点是为什么造成的?为什么这些个作者在同一件事情上差异点不同?他们的前提条件是什么?----这就是我说的比较。我上课讲的很多东西,有人经常会问,老师,你这个东西是哪来的?其实说实话,有些时候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了,因为我在这个领域看的书很多很多的时候,我就总结成我自己的LBG模型了(LBG模型实际就是名字刘百功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哈哈!)。我有时候很难说是哪来的,就像前几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结果有人说是杰克·韦尔奇说的,这时候我马上就通过百度等各种渠道去查证,发现他真的没说过我这句话,但这句话是我看到的,还是我自己总结的,我至今还认为是我自己总结的,因为我还是想不起来是哪来的。可能是我看到某一些书或者看到谁说的话语,然后突然感悟到的,这是有可能的,但绝不是照抄。比较研究是一种哲学思维,大家一定要去实践。*下篇文章将与大家分享百功阅读五步法的最后一步骤:使用!
第一节: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定性分析◆◆一、研究资料的质量审核◆◆是研究结果整理的第一步,它是指审查、核实研究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的真伪,去伪存真,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以保证结果的质量。(一)研究审核的内容1、研究总体来看,检查研究目的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资料、数据是否收集齐备2、对被试个体的资料、数据的审核(二)质量审核的方法1、计量审核:核查研究数据资料中各项计算资料有无错误或矛盾的地方,包括计量关系是否正确,计量单位是否一致。2、逻辑审核:检查研究数据、资料的内容是否合乎逻辑,有无不合理的地方。(三)数据资料的剔除与补充对于明显错误的资料和数据,应找到原因,尽量纠正。◆◆二、研究资料的编码◆◆(一)编码的含义与方法编码:将研究所获得的资料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形成码值的过程。心理学2种:1、数码2、代码(二)编码系统及其设计编码系统包括编码指导手册和编码表(三)编码注意事项◆◆三、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一)定性分析的含义与特点定义: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得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心理与教育学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本质,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特点:(1)建立在描述基础上的逻辑分析或推断(2)侧重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意义”(3)倾向于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4)不仅注意对结果和产品的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分析。(二)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1、比较与分类比较:依据一定的标准,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从而寻找心理行为的普遍性及特殊本质。分类:将对象划分为不同的类别。2、归纳与演绎归纳:从大量资料中概括或推论出某一类事物、现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演绎: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逻辑方法3、分析与综合分析: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成简单的部分,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综合:根据分析的结果,在已经认识到的事物本质的基础上,将事物各方面的本质联合成一个整体,从而使人们获得对已知对象的全面、完整的认识。4、抽象与具体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要但是其中的本质合规律,必须借助于抽象方法。第二节: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一、统计分析的含义和地位◆◆(一)统计分析的含义和功能含义:定量分析常成为统计分析。功能:(1)为心理学研究提供一种清晰的形式化的描述(2)是进行解释和科学预测的重要方法(3)可以培训科学、严谨的思维的方法(二)统计分析的作用和地位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定性与定量两方面的分析,才能揭示心理与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定性和定量分析应该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二、描述性统计◆◆(一)集中趋势的度量1、算术平均数(M)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有各单位数值之和除以单位数目而成。2、中数Md中位数、终点数 ,指数据的次数分部处于50%位置上的数值。常用于偏态分部和有极端数据的分布中表示集中趋势。3、众数Mo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的值。除此外,集中数量如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等(二)离散趋势的度量1、方差和标准差度量数据变异即离散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方差、标准差是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2、标准分数标准分数(Z分数)是以标准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它可用于团体成员间的比较。3、全距又称两级差,吧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的差距就是全距。(三)相关关系的度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可用相关分析。相关分为三种,即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研究中用相关系数r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数值值介于-1.00和+1.00之间。符号代表相关方向,绝对值代表相关的程度最常见的相关为积差相关和等级相关。◆◆三、推论统计◆◆(一)总体参数的估计1、点估计点估计就是在总体参数未知数时,用一个特定的样本统计量估计相应的总体参数。2、区间估计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这个置信区待在一定的置信度(显著性水平)下建立的。总体参数落在这个区间可能犯错误的概率等于置信度。(二)假设检验1、假设经验的基本思想心理学研究中,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对样本总体进行的初步了解而对研究结果做出的假设叫做研究假设Hι。而与之相对应的假设成为虚无假设Hο(零假设)。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1)建立虚无假设Hο和研究假设H1(2)选择适当的检验统计量(3)规定显著性水平α,并根据检验的类型查出临界值(4)计算检验统计量的值(5)比较临界值与统计值并进行决策:临界值大于统计值,则接受Hο,拒绝Hι;反之,则拒绝Hι,接受Hο。2、常用检验方法(1)Z检验:常用与总体正态分布、方差已知或大样本的平均数的显著性和差异性显著性检验,非正态分布的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和二裂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两个相关系数分别有两组被试得到的相关系数差异性检验等。(2)t检验:常用于总体正态分布、总体方差的平均数的显著性检验,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相关关系数由一组被试去的相关系数差异性检验,正态分布的显著性检验等情况。(3)χ2检验:常用于计算数据的检验、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的差异检验等情况。(4)F检验:常用于独立样本的方差的显著性检验。◆◆四、复杂统计分析方法◆◆(一)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数据中的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影响大小,从而确定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存在显著影响。使用方差的条件:(1)总体正太分布(2)变异是可加的(3)各处理内(即实验组内部)的方差一致。1、协方差分析(共变数分析)(1)适用资料排除共变因素对研究所选择观测结果的影响的统计方法。所适用的材料为每一个研究的观测变量都有一个共变量结果(X),如前测、智力、年龄等。(2)特点(3)类型单因素共变数分析单因素重复测量共变数分析多因素共变量分析2、多元方差分析(二)多元回归分析基本思路:根据多次观测值计算出回归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1、多元线性回归一般问题(1)概念及适用资料(2)多元测定系数的形式(3)多元测定系数的意义(4)预测区间2、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1)含义(2)方法 (三)聚类分析1、定义与原理定义:又称分类分析,集群分析,是研究分类聚集的方法。它是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其在性质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分类,按观测值大小聚成若干可以定义的类别。现代三大统计方法之一。适用资料:要求事先知道测试对象的类型,各种测试资料或每一测试对象的多项目观测数据,一般情况下,这些数据是等距的测量数据。测试单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基本类型样品聚类指标聚类2、特点与应用(1)特点(2)应用:主要对样品或测试对象进行分类。(四)判别分析主要用于解决用于解决根据观测数据对所研究的进行分类和预测的问题,也用于在某种方法或原则已经将部分对象分成若干类的情况下,确定新的观测数据属于已知类别的哪一类。1、定义与原理概念:以已掌握的不同类别的样品为标准,结合所观测的不同样本的若干项不同的观测指标数据,建立一个或多个线性组合,称为判别函数,将尚待判断的事物加以判别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适用资料与类型已知所需判别的类型以及关于各类型的多项测试的有关测试数据,据此建立判别模型,然后对未知的测试对象或指标进行类型判别。2、解释与应用(五)因素分析1、定义与原理(1)定义概念:从为数众多的观测变量中概括出少数不可观测的潜变量(又称因素)去替代已有的一些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b.意义:c.因素负荷d.公共因素方差e.特征值与贡献率(2)原理(3)因素的选择2、计算步骤、解释与应用3、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的分析(六)其他常见多元素统计分析方法1、路径分析2、主成分分析◆◆五、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一)选择统计分析方法应考虑的因素1、研究课题的性质和目的2、变量的性质3、数据的分布特征(二)统计分析方法的适用条件(三)统计方法的选择程序◆◆六、计算机通统计分析◆◆(一)计算机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1、数据的组织2、数据的录入3、统计分析4、结果输出(二)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包1、SPSS2、SAS这一章很多内容都自行删减了,因为看不懂